手機閱讀

最新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匯總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00:05:08 頁碼:10
最新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匯總12篇)
2023-11-21 00:05:08    小編:ZTFB

旅游是人們放松身心,體驗不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提高寫作水平下面是一些精選的總結樣例,歡迎大家閱讀和分享。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一

沙廠中心小學鄧明俊。

時間:2012年5月12日上午地點:沙廠鄉(xiāng)竹戛小學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畫桃花的方法,培養(yǎng)畫桃花的興趣。

2.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3.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珍惜青春的大好年華,努力學習,學好知識,報效祖國。教學準備:

水粉畫顏料、宣紙、毛筆、水及調色盒等。教學重難點:枝干及不同形狀的花朵的畫法及技巧。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觀察桃花的結構、形狀、顏色。

教師:春天來了,桃花露出了美麗的笑臉。你看它,每朵花有圓圓的、粉紅色的花瓣,有的還沒有開放,只有一個圓圓的花蕾。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畫桃花。

(一)、桃花的結構與形狀特點。

桃花狹長而端尖,春季開花,花分單瓣和復瓣,作畫時常取單瓣來描繪。單瓣桃花為五瓣花托,幾乎不見花柄,色微紅,花蒂肥大色赤。小葉芽呈對稱折疊樣抽出。桃紅柳綠是春天的象征,是畫家們喜愛表現的題材。

(二)、桃花的畫法和步驟。

1、先用赭石加墨勾畫出主干。

2、用筆調白粉,筆尖略蘸曙紅,單瓣桃花五筆畫成,每瓣要從瓣尖向花芯畫去。點畫花蕾時花色要稍濃一些。

3、待花色已干時,勾絲點蕊。用白色點花蕊黃色點蕊頭。

4、花朵畫完后,調淡墨汁綠,筆尖略蘸淡黃,在花的周圍點綴些葉子,葉尖多向下,似朝天的小刀,待葉稍干后,淡墨渲染。突出層次及視覺效果。

(三)、畫桃花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主干畫好后,枝干要畫得斷斷續(xù)續(xù),交叉的枝干要注意姿態(tài),不宜太平展,要拉出一定的態(tài)勢,注意枝干的穿插。

*畫花要富于變化,正側俯仰,全開未開,深深淺淺,疏疏密密,畫面才顯得豐富有變化。

*畫桃花必畫桃葉,這是與梅花的重要區(qū)別之一。畫桃花的用筆與梅花也有所不同,筆觸要從外向內畫,外部尖圓。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4.展示作品,總結評價。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二

:1、欣賞歌曲《豐收之歌》。

1、學唱歌曲《圓圓和彎彎》。

2、表演歌曲《圓圓和彎彎》。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圓圓和彎彎》,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曲調優(yōu)美淳樸,生動地描繪了金秋一派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農家兒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chuàng)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圓圓和彎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鐘聲叮叮當》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2、揭題、范唱,聽錄音、學生討論。

3復聽錄音,說說歌曲情緒(聽后學生談感受)。

4、引導用動作表演歌曲:放音樂,學生自由表演。

5、學唱歌譜。

1)聽記曲調比賽,看誰聽得最快,最準確(教師彈奏一句,學生唱后試著記。教師彈奏指名學生試唱)。

2)視唱歌譜。

3)用豎笛吹一吹)。

6、學唱歌曲:放錄音輕唱——重點練唱:切分音和一字兩音、連線、休止處——唱——處理:唱出豐收的喜悅。

7、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渲染豐收的氣氛。

學生分小組試敲——合著音樂敲一敲——邊唱邊用打擊樂伴奏。

8、分組用打擊樂和豎笛伴奏、即興表演——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9、編創(chuàng)與活動(如時間夠的話進行)。

分組編創(chuàng)歌詞——挑選好的編成幾段歌詞表演。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三

知識與技能:

理解n次獨立重復試驗及二項分布模型,會判斷一個具體問題是否服從二項分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建摸能力,并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主動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從具體事例中歸納出數學概念,使學生充分體會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并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數學的理性與嚴謹,了解數學來源于實際,應用于實際的唯物主義思想,培養(yǎng)學生對新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獨立重復試驗、二項分布的理解及應用二項分布模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二項分布模型的構建。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誘思探究教學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觀察發(fā)現、合作交流、歸納總結。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設計說明。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猜數游戲:游戲:有八組數字,每組數字僅由01或10構成,同學們至少猜對四組才為勝利(請看幻燈片演示)。

問題1:前一次猜測的結果是否影響后一次的猜測?也就是每次猜測是否相互獨立?

問題2:游戲對雙方是否公平?能否從概率角度解釋?

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可以初步體驗獨立重復試驗模型,為定義的提出作好鋪墊。

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知識的興趣。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在滿足學生的好奇之前讓學生對這兩個例子進行對比分析,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獨立重復試驗模型,并得出其特征,使定義的提出水到渠成,從探究游戲中的第二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合作探索新知識,符合“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觀點,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突出本節(jié)課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七年級下半學期進行了語文的模擬考試,試卷中出到了古文《趙普》,里面有這樣一道題:趙普晚年手不釋卷學習《論語》,請你寫出《論語十則》中的一則,并談談你的理解。《論語十則》是初一上半學期的知識點,這道題目出得很特別,有一定的難度,既考到學生的舊識,又考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當時很多學生這道題答不出來,但我們班上的學生大多數都回答出來了,而且還答得不錯?;叵肫鹕稀墩撜Z十則》這節(jié)課的時候,由于教法適當,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回憶當時的教學案例以做反思:

《論語十則》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三點:

a.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c.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必說出句意。

能力目標是:

a.掌握“分類式筆記”的整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b.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德育目標是:

a.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反省自己。

b.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上課時我采用了“復習課文句意——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聯系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總結延伸”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復習課文句意,鞏固學生討論、探究的成果。

先請同學大聲地朗讀課文,接著請同學們討論發(fā)言,逐一回答解釋各句。由于事前已經讓同學掌握這塊內容,所以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從而達到鞏固、復習、加深印象的效果。

2.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梢苑譃樗膫€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附課件)。

教學方法:先請同學舉手發(fā)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后,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說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

a.有利于理清課文知識點,便于積累、復習。

b.有利于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c.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

3.聯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這幾個月時間所出現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jié)課所蘊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并能學以致用。

體育教學,不僅在于體育,而且在于育心,估計中外,一概如此。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學校體育教學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發(fā)行咱階段。體育教學已經從單純的生物觀逐漸向注重對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質,智力和能力,態(tài)度和完善人格等培養(yǎng)的全面教育觀轉化。同時,體育教學在對人的教育和培養(yǎng)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問題,稱為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所關心的熱門話題。體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們團結在一起,使人積極向上,勇于創(chuàng)新,并進而促進個性和獨特氣質的形式。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我有意識的將體育教學與德育滲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下面我結合在教學中的一些具體案例,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案例1:

我們本學期有一個以年級為單位的廣播操比賽活動,這種練習過程是很枯燥的,學生很沒有興趣,我看到其他年級另外一個班也在練習。于是就對該班同學說:“下面我們再練習一次,然后我們和某班進行比賽,看哪個班做的好!”不等我說完,班上同學就爭著喊道:“我們班一定贏!”各個都充滿自信,接下來的練習也很積極,認真的完成了。在集體展示中也獲得了較好的評價。

案例2:

“沒關系,這一次輸了我們下次贏回來,加油!”這是五年級的一節(jié)體育課上傳來的聲音。

這堂課我安排了學生練習30米加速跑的學習,在分組分項目練習之后,我安排學生進行接力賽跑的練習。在第一次比賽中,某同學在中途跑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但還是堅持跑完了全程,回到自己的隊伍中。在這一輪比賽結束我去看了下他,他的腿上蹭破了皮,流了血,疼的孩子哭了起來。也正因為該同學的摔倒,他們小組沒有拿到第一,就在這時,一個同學說了上面的一段話。很多同學也都紛紛過來鼓勵他。

現在學生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和家人的過分溺愛,不少學生嬌生慣養(yǎng),怕吃苦,缺乏集體意識,常以自我為中心,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可以通過耐力尋來來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意志,用相互合作的體育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我通常在上課的時候會給學生做各種游戲,很多學生都很喜歡接力賽等競賽性游戲,通過此類游戲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教會學生正確的看待勝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面對失敗要經得起考驗,不能互相指責埋怨,要善于從失敗中找原因和不足,團結協(xié)作,爭取在下次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沒關系,這次輸了,我們下次贏回來,加油!”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很是感動,也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德育教育,我們的教育要在課堂上滲透進德育的教育,我抓住這一事件在班級里進行了教育,先終止了大家的比賽,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做法,表揚了鼓勵大家加油的同學,雖然受傷但仍然堅持比賽的這種頑強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在平時的我們的學生進行游戲或比賽時,都會因為某個學生的一點小錯誤而批評和職責對方,而這次,面對該同學的失誤,他的組員及時給予他的鼓勵是很值得每一名學生學習的,讓學生認識到在別人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要學會幫助他人,做到團結互助。

做為教師,每學期都應組織幾次有效而實用的體育活動,老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指導者,更多的則要學生自己參與和領悟在活動中發(fā)揚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

其二,抓好體育比賽中的訓練工作,對學生進行耐性和毅力的訓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使學生懂得取得好成績,必須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引導他們堅持下去,讓學生明白堅持就是勝利。

其三,在體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小學的體育比賽活動一般分高、中、低阻,以班為單位來進行比賽,每個班每個項目往往只能幾個人參與,在這時,老師就要組織沒有比賽項目的學生幫助參賽隊員做啦啦隊,給運動員加油,做一些后勤工作等,總之,想法設法讓他們也投身于比賽中來,場內競技很重要,場外集體注意精神也很重要,從中培養(yǎng)“班級為我,我為班級”“版容我榮”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總結。

體育學科中的體育教學、鍛煉和比賽,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機智、勇敢、頑強的品質和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還要求學生有自覺尊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團結協(xié)作、維護集體榮譽的品質。體育活動對學生的德育發(fā)展可以從不同的方向產生綜合的影響,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并可以遷移到學習中去。

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留意一些細節(jié),將德育的思想灌輸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得到鍛煉、并受到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抓住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一、一次妙趣橫生的作文教學。

師:同學們,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們各家去過端午節(jié),不知哪位同學愿意請我?

生:(面露喜色,大聲喊)老師到我家!我愿意請您!師:大家都愿意請我,我很高興。但這樣爭也不是辦法。我看這樣吧,誰會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誰家去做客。

生:(面露難色,不知如何回答)。

師:這個條件可能讓大家為難了。不過,離端午節(jié)還有好幾天呢,如果同學們肯學,一定能學好,能請到我的。

學生:(興高采烈)好,一言為定!

〔兩天后的作文課上〕。

師:同學們學會做菜了嗎?

生:(大聲齊)學會了!

師:呀,這么快?跟誰學的?

學生1:我跟爸爸學的。

師:感謝你們的一片誠心。那你們都學會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師叫,就紛紛起立,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起來。老師請了幾位上講臺說給大家聽。)。

生:老師,讓我們把做菜的過程和做的什么菜寫出來,您不就知道了嗎?

生:好!

師:好就快寫吧.這則作文教學與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有什么不同?它對你有什么啟示?

二、評析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大多是命題或是半命題的作文,其內容老化、枯燥、脫離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課本,從句式到文章結構,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傳統(tǒng)課堂上,寫作被限制在課堂里,100%屬于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寫作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思維階段,包括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二是書面表達階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學中,又由于一些教師思維定勢,致使學生作文千人一面,毫無新意可言。長時間的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以致“談寫色變”。

案例講述的作文教學體現了課改后的新作文教學觀。從寫作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看,新課標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倡導學生“自主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從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教學不在局限與課堂,而是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在寫作前體驗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案例中的教師抓住了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選用了“學燒菜”為寫作內容,素材直接來自生活。教學時,教師先以“老師要到菜燒得最好的同學家過端午節(jié)”為由,不覺中給學生布置了學燒菜的任務。這是引導在寫作前先對生活實踐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到了寫作課上,教師先通過充滿智慧的談話引導學生說說做菜的過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師比較讓學生書面寫作。因為每個學生都想請老師做客,所以整堂課上,雖然教師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學生們卻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寫作。從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一直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個個都充滿了表達的欲望??梢哉f這則作文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于表達,樂于表達”,“說真話、實話、心里話”。

這個案例,讓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明白了:寫作來源于生活;寫作描寫生活;學生只有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礎上才能表現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樣的環(huán)境中才“易于表達,樂于表達”。一句話:文無定法。

課堂巧激趣,教學提質量——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文/金麗珠。

摘要:主要闡述了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教學中如何發(fā)揮英語學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體現育人價值。通過教師有效運用各種激勵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心向,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整體提高英語教學效益,努力促進學生智商和情商的發(fā)展。

關鍵詞:主動學習;初中英語;英語教學。

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之中如何發(fā)揮英語學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體現育人價值?筆者整理了日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案例片段并加以分析和思考,旨在尋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片段二:學生個個熱情高漲,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請大家談談應該送什么禮物給自己的同學和朋友,慶祝生日,并相互評價,是否合理。

關于生日禮物,大多數學生都很清楚,但是應該送什么禮物,多數學生沒有思考過這一問題,教師有意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明白對什么人該送什么禮物。

同時,布置調查身邊親人生日的作業(yè),都是為了通過有效的引導,對學生進行教育,教會學生尊敬他人,關心他人的教育,把英語學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滲透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懂得做人的道理,并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真正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四

這是人美版第九冊的內容——《動物的臉》,這一課屬于美術的造型·表現的范疇,隨著新課程改革,在美術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及有效目標的達成。為此,我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了解藝術家的作品怎樣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認識中國畫表現的特殊效果。應會:能用國畫的表現方法,大膽地對動物的臉部特征進行創(chuàng)作;能較熟練地掌握用筆方法,控制墨色;能將動物的臉進行夸張、再現;能夠自主探索繪畫創(chuàng)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形成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平等發(fā)展的意識。

【情境】。

課前我制作看漂亮的,以加強上課的效率,并把課堂結構調整為觀察體驗、欣賞探索、示范講解、創(chuàng)作練習、拓展評價五個步驟。學生在看完老師展示的有關動物的圖片和自己的體驗后,對描繪動物的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看完老師的示范后,不僅對用中國畫的工具作畫有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促進學生對如何把握動物的特點有了更深的認識。

【分析】。

(一)實現最優(yōu)化教學導入。

人獲得信息的途徑有80%來自視覺。所以形象豐富、生動的圖象是美術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主要,通過對色彩的感受、形態(tài)的體驗、情景的觸動,能很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進入有效地學習狀態(tài)。

本堂課讓學生欣賞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的圖片,學生看到這些喜愛的動物后,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畫下來。于是我有緊接著設計了讓學生體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動手嘗試,正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情感”是和諧教育的動力,導入方式的最優(yōu)化設計又是課堂教學的排頭兵,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源。本堂課的導入實現了優(yōu)化教學,為學生作畫做好了鋪墊。

(二)運用合理化引導觀察。

在引導學生欣賞黃永玉的《貓頭鷹》的國畫時,我特意出示了貓頭鷹的圖片和國畫作品放在一起,并讓學生找出貓頭鷹的特點,并和畫作《貓頭鷹》進行比較,看看他們的異同點,并理解畫家如何把握動物的特點。通過分析,了解藝術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并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興趣,使課堂有聲有色,富有童趣。

(三)樹立多元化評價。

通過自評——他評——師評的三位一體化,每個人的不同角度出發(fā),使評價更豐富,更多元化。而目前美術公開課有些忽視學生作品評價,《美術課程標準》在論述美術作業(yè)評價是指出:“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并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fā)展方向?!弊鳛橐龑д?,應該留出一點時間發(fā)現作品的亮點,強化個性發(fā)展或引導指出并彌補不足,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興趣與潛力。然而,一些老師并沒有給學生進步發(fā)展的機會。沒有老師的點撥評價,我想學生只能原地踏步。再加上他們在不斷地欣賞大師作品,等到高年級后會出現“眼高手低”現象,從而失去作畫興趣,那是我們做老師的最大悲哀??!所以說,重視并樹立多元化評價是刻不容緩的。

【體會】。

在減少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率的嘗試中,我認為主要是要設置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合理的把握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五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理論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

分米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實驗數學》二年級下學期關于長度單位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已經學習過米和厘米,對于分米由于實際生活中應用得少,學生接觸的也不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充分做好各種準備,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一:教師出示一張錯誤的測量鉛筆的投影片(可抽拉),鉛筆的右端對準8厘米刻度線。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投影片,這只鉛筆有多長?

生1:(搶著回答)8厘米。

生2:(十分著急)老師,她說得不對,應該是8厘米多。

師:你為什么說是8厘米多呢?

生2:因為鉛筆的左端沒有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而是多了,所以是8厘米多。

師:觀察得真仔細。那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呢?

生2: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將鉛筆的左端與直尺的0刻度對齊,再看鉛筆的右端是幾就是幾厘米。

生:(異口同聲)9厘米。

[說明]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喚醒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在觀察中既要判斷測量方法對不對,又要思考正確的測量方法是什么,同時又要準確的讀數。讓學生的舊知隨著判斷而顯現出來。

活動二:教師請兩名同學配合測量黑板的長度、講臺的高度。學生測量的結果是:黑板長3米23厘米,講臺高90厘米。針對學生的測量結果教師講述為了記數的方便,通常要用到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它比厘米大而比米小,它就是分米。

[說明]在這一活動情境中,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并讓學生在測量具體物體的猜測中引入新課。

活動三:教師出示刻有分米的米尺(教具),請學生仔細觀察上面的文字和刻度。并請一名學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刻度所在的位置,然后拿出彩帶請學生量出1分米的長度,用剪刀剪下來。教師再把相同長度的彩帶分發(fā)給各個小組,讓學生用學生尺測量彩帶的實際長度,小組內交流、檢查并匯報結果,1分米的彩帶實際就是10厘米。

[反思]讓學生在觀測中探求結論,遠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活動四:師:同學們都知道1分米=10厘米,也可以說10厘米=1分米。下面請同學們在自己或同伴的身體上找一找大約1分米的地方。

生:(非常熱鬧,也感到好奇)。

生1:我發(fā)現我的手掌大約1分米。

生2:我發(fā)現**同學的辮子大約有1分米。

生3:老師,我發(fā)現你的衣服兩顆扣子之間的間隔大約是1分米。

生4:我的衣服口袋口大約1分米。

師:(深情地)同學們說得真好!

[反思]這一活動給我?guī)淼牟恢皇求@喜和意外,更讓我感到異常的激動和興奮,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到了他們探求知識的那份熱情和喜悅,使我感受到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發(fā)展他們的思維,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活動五:教師說明活動要求: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去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的長度,測量時請你們作好記錄,并加以說明。(下面是學生小組的匯報結果)。

小組1:我們組測量的是地板磚的長度,四邊都是60厘米,我們把它記成6分米。

師:測量無誤,換算正確。

小組2:我們組測量的是門,門寬1米,門高2米。

師:請同學們再想一想,門的寬度和門的高度能不能用分米作單位?

生:可以。因為1米=10分米,所以門寬10分米,門高20分米。

師:門的高度和門的寬度用什么單位更合適呢?

生:用米更合適一些。

師:送點掌聲給**同學,他說得很好。

小組3:我們組測量的是獎狀,長35厘米,寬25厘米。我們組討論后認為用厘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如果用分米,長3分米5厘米,寬2分米5厘米,讀著不順口。

師:說得有道理,也給第三小組的同學鼓鼓掌。

小組4:我們組測量的是操場上乒乓球臺的長和寬,長2米70厘米,寬1米60厘米,經過討論我們改寫為長2米7分米,寬1米6分米。

師:我也同意你們組的觀點,同學們同意嗎?

生:同意。

[反思]這一開放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和諧的教學氛圍,自由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體現,刺激了他們的表現欲,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全課反思。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好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怎樣投入數學學習,甚至比學習何種數學知識更重要。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我大膽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注意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和處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鼓勵每一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在上面的教學過程中,以活動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認識1分米,接著感受1分米,最后體驗1分米,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fā)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既把握了知識的本質,學到了探究方法,又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及時指導,適度點撥,真正成了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xié)作著。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六

摘要:結合實際,利用事例是思品課堂重要的教學方式,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易于理解一些概念,明白一些道理。本文結合自身課堂的教學案例,并闡述運用“思品事例”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初中思品事例高效。

自古中國就特別重視對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yǎng),孔夫子有云“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思想道德教育應該放在文化知識教育之前。21世紀以來,我國的科技經濟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fā)展??萍嫉陌l(fā)展離不開人才,社會在人才需求方面也將思想道德放在了首位。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將思品教育變得更高效。初中生有著活躍\好動\叛逆等特點,作為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講授書本內容的同時適當運用生活實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使教育變得更高效。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詳細探討“思品示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運用思品事例,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講授初二年級思想品德課關于“對自己的一生負責”的內容時,涉及到了“人生與責任”這一主題,書中介紹的示例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因為很多同學在小學期間就知道了這個故事,所以單純舉出這一個例子并沒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種課本事例單一且缺乏更新或者沒有事例的情況下,我決定引用“思品事例”,舉一個關于這一主題的反面教材,于是對高曉松酒駕的事例進行了詳細說明,并詳細地講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以及最終處理結果,以及當事人的反思情況。沒想到引起學生激烈的探討,我決定趁熱打鐵,讓學生討論完這個問題后講述一下每個人自己所理解的“人生與責任”,學生踴躍發(fā)言,一名學生認為人生除了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自己的親人朋友負責。還有一名學生談到了要對集體和自己的祖國負責,不做損害集體利益的事……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適當地在教學中運用“思品事例”不僅得到了學生的響應,還使學生加深了對本堂課的印象。可見,“思品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將就“思品事例”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作詳細介紹。

在講迷“思品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之前,我們先來談一談什么是“思品事例”。顧名思義,事例就是以發(fā)生過的事件為例。但本文認為,思品事例不是簡單的例子,而要具備一定的實效性、真實性、新穎性。下面來談談具體運用。

(1)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合理事例。在運用教學事例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來選取準確合理的事例,避免發(fā)生教學事例的選取與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不符的狀況。而且在案例的選擇方式上也是多種多樣的??梢砸洆洌⒓右酝卣?,但要保證事例的真實性。像在教材中很多事例都只是簡單的概述,教師可以將材料補充詳細。自己選擇事例時要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事例。除此之外,在進行事例的選擇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選擇符合學生認知并容易理解的事例??紤]到以上種種因素,教師完全可以在授課前擬定一份詳細的案例選擇計劃。這樣便可以在案例的選擇上有依據,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2)根據教學時機準確插入事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涵蓋了思想品德知識和相應的事例。事例雖然重要但也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如果完全脫離了理論知識,那么事例也就起不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事例的插入也要恰當,不然會讓人覺得很莫名其妙。通過賣踐,筆者認為事例最恰當的插入時間是在教師講授完理論知識之后,事例的插入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掌握所學內容。

(3)注重事例的分析和討論。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展示完事例后還應注意對事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如果沒有分析,那么事例的展示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如果沒有討論,那么事例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就會相應的減弱。在此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首先,教師可以先談談自己對于事例的看法,然后再讓學生分組討論,給每個小組設置一名小組長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并在小組成員討論的時候鼓勵每一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最后,讓每個小組分別陳述自己的看法。對有疑問的學生要及時地進行引導。當然在進行課堂討論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維持課堂秩序,在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保證課堂井然有序。

生硬的理論講解和單一乏味的說教都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的,特別是面對初中生這樣本身很活躍又略帶叛逆的群體。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特點,并根據具體的特點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本文所設及的有關“思品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就是一種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希望能以此文與所有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共勉。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七

關于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雖然說法不同,卻也有一定的共識,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什么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fā)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tài)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3.促進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于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yè)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于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都是教學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單一的教學研究成果,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是較大的教學研究成果。關于某個專題研究的教學案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經過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這樣的素材寫成的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

(1)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的緊密結合。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行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的指導,使教學行為科學合理。要寫好教學案例,需要把教學案例涉及的問題披露出來,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認識,較好地解決某個問題。教學案例盡管是個別現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種傾向。經常撰寫教學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fā)現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案例還能體現教學規(guī)律。典型教學案例深層次的認識積累多了,就能夠通過個別看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真切地感悟教學的規(guī)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習慣,使之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2)提高教學研究能力撰寫教學案例,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三個方面,密不可分。撰寫教學案例是撰寫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材料的基礎,撰寫教學論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提高,撰寫課題研究材料則是撰寫教學案例的升華。三個方面結合,能夠促使教師做到教學行動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學經驗與教學科學緊密結合。這三個方面,撰寫教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教學研究才有可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撰寫教學案例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充分重視。有了撰寫教學案例的基礎,就為撰寫教學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就能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師一般能力。

(1)提高觀察能力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義的事例。教學事例天天都有,層出不窮,但要從日常紛繁的教學事例中發(fā)現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撰寫教學案例,講述的教學故事要體現典型、具體、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就必須將有關教學事實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進行認真的觀察。因此,撰寫教學案例,能夠促使教師注意觀察教學現象,發(fā)現教學問題,持之以恒,就會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

(2)提高思維能力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能力。每個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節(jié)部分,教師要排除枝節(jié)部分的干擾,重點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與教學理論的密切聯系,就需要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提煉出教學案例的主題,解決好教學案例反映的具體問題,探索出解決一般問題的途徑,養(yǎng)成凡事用腦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習慣,掌握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工作的規(guī)律,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

(3)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寫出的教學案例,可能是某項教學研究中的細化了的材料。從教學案例的線索引申開去,思考教學案例反映的教學現象,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再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帶上條理性和科學性,就有可能發(fā)現某些教學規(guī)律,特別是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的規(guī)律,從而產生某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多了,就會提高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

1.案例素材比較豐富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有事實可說,有道理可講。教學實踐涉及的領域寬,發(fā)生的事例多,是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寫作比較簡單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寫案例事實,二寫案例分析。撰寫教學案例,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師對事實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寫這樣的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撰寫案例分析當然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里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fā)表有針對性的意見,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難度不大。

3.案例寫作基礎較好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基礎理論,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一定的教學教研經驗,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傊處熅邆鋵懽鹘虒W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撰寫教學案例與撰寫教學論文相比,寫成的可能性,寫好的可能性,獲獎的可能性,發(fā)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1.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yōu)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fā)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fā)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fā)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3)細節(jié)。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jié)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對于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guī)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fā),引起人的共鳴,給人啟發(fā)。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寫好個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復雜的情境。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tài)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育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么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那么你的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時要考慮:這種情況以前出現過嗎?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時候?這以后發(fā)生了什么?接連發(fā)生的事件是怎樣開始的?事件發(fā)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開始的場景中你的反應是什么?你的反應怎樣使事情的發(fā)展變得更加順利或怎樣使之惡化?影響那個事件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是什么?物質環(huán)境因素是什么?教學因素是什么?歷史因素是什么?在寫案例時,你要為即將發(fā)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發(fā)生的上下文中,必須考慮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學生:已經開始好久了.........................。

學生:(n人開始睡覺...............)。

老師:大家注意這個詞,我如果換成另外一個詞,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學生:(又n人開始睡覺...............)。

老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段話如果和那段話位置換一換,行不行?為什么?

學生:我又不是你,我怎么會注意到啊?(又n人開始睡覺....)。

老師:怎么這么多人睡覺???你們要知道,不好好上課就不能考好成績,不能考好成績就不能上大學,不能上大學就不能......你們要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國內的教育方式和美國的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差異。

教學案例(四)生活闖入課堂:寫作課遇麻雀大營救。

一分鐘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看麻雀去,今天的作文就寫這個。”孩子們樂得拼命鼓掌,動作快的早已跑出教室。

校園的一角有幾棵樹,樹下雜草叢生,一只小麻雀掉在草叢里,飛不走了,另一只麻雀(大概是它的媽媽)一會跳到電線上,一會又小心地蹦到樹枝,嘰嘰叫個不停,小麻雀也叫個不停。我們的教師試圖接近小麻雀,想把它抱起來,沒想到激起老麻雀的強烈反抗,它凄厲的叫聲另一只麻雀,可能是麻雀爸爸吧,我這樣想。兩只老麻雀忽上忽下,叫聲凄厲。不一會兒工夫,引來了幾十只麻雀,他們上下翻飛,叫聲震天,把所有的教師都吸引了過來。有幾只膽大的麻雀好像在試探我們,飛到離地面近一些的樹枝上,又飛走,不一會兒又飛下來,又靠近一些。如此反復,看到我們并沒有傷害它們的意思,麻雀媽媽和爸爸飛到小麻雀身邊,嘰嘰喳喳了一會,帶著它飛走了,麻雀們也一哄而散,學生們這才回過神來。

回到教室,我鼓勵學生們把剛才所見所聞所想說出來。開始孩子們還不好意思,我極力鼓勵他們,好東西應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孩子們走上講臺,講述著麻雀大營救的壯觀場面和自己內心的震撼。我把作文題目換成了“麻雀大營救》,又一陣歡呼雀躍,學生文思泉涌,有的學生還主動的在日記上記下了這生動的一課。這堂“節(jié)外生枝”的作文課,不僅讓學生們知道所謂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下來,寫真實的事,說真實的話,更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對生命的愛。

這是我剛畢業(yè)不久上的一節(jié)特殊的作文課,那個時候強調“雙基目標”,并不知道“三維目標”?,F在反觀這節(jié)課,我仍為自己不自覺地實現“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而興奮不已。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八

【案例】教學《金色的魚鉤》,老師讓學生用一定的速度讀課文,完成一道填空題:這是一個_____的班長。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學生代表發(fā)言。

生:這是一個舍己為人的班長。

生:這是一個誠實守信的班長。

生:老師,我反對。老班長沒有做到誠實守信。

生:老師,這篇課文講的是老班長犧牲自己,成全三個小戰(zhàn)士的事情,與“誠實守信”沒有什么關系。

……。

師:我建議同學們先別急躁,你們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理由,好嗎?

生:老班長答應過指導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三個小戰(zhàn)士帶出草地。而在還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卻死了。所以我說他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而且在老班長奄奄一息的時候,他自己也親口說“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師:老師很喜歡聽到你這樣的觀點,說明你認真看書,認真思考,這個方法值得所有的同學學習。生命誠可貴,難道老班長就不愿意讓自己好好活下去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老班長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魚湯?(學生讀書思考。)。

生:我從“奄奄一息”這個詞看出來老班長快要死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喝了魚湯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說別浪費東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來讓給三個小戰(zhàn)士喝。

生:文章前面說,老班長四十歲還不到,就“背有點馱,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我覺得老班長常時間營養(yǎng)不良,到這時,生命已走到盡頭。

生:老班長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樣子,是因為他總把吃的東西讓給了三個小戰(zhàn)士。書上說得很清楚,“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

生:老班長為什么要這樣做,他自己也解釋得很清楚,他說:“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生:這讓我想到了《馬背上的小紅軍》這篇課文,小紅軍和老班長都是那種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

師:現在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話題,老班長是個講誠信的人嗎?

生:我覺得是,他答應指導員要把三個小戰(zhàn)士送出草地,事實上三個小戰(zhàn)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長說到做到了。

生:老班長如果自私一點,每一次做好魚湯先自己喝的話,死的人就不會是他了。他為了實現自己對指導員的承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生:老班長和《軍神》中的劉伯承一樣,讓人肅然起敬?!?。

【分析】把握課堂內與眾不同的聲音,教師就能讓自己的課堂煥發(fā)出不能預設的精彩,在這時候,教師的即時評價成了畫龍點睛之筆,課堂的亮點在教師即時評價過后出現。當學生有爭論的時候,教師不必過早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畢竟教師的“權威”在某種程度上始終存在。

學生認真研讀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間所蘊涵的前因后果,難能可貴的是,這是學生自發(fā)自覺地主動參與,因而生成的教育意義與教師的生硬解釋有著天壤之別。在這里,既要求教師對文本的熟知,又要求教師敏銳地發(fā)覺問題的價值,而且一旦問題鋪展開來,教師對它的動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處理得恰到好處。否則,隨意把握生發(fā)點,目標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當,都有可能導致喪失語文教學的特點,造成無效的生成。在即時評價用得好,生成狀況來得妙的課堂里,學生才能“敢于直言”“暢所欲言”,經過這樣的鍛煉,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繪”“聞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辯”“聞者善斷”。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九

楊昭霞。

教學內容:軸對稱圖形。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

2、使學生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實物圖案和平面圖形中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讓學生通過認識和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感受到物體的對稱美。激發(fā)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和制作。

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剪刀、彩紙、圖形紙、釘子板、字母卡片等。

一、猜一猜——情景導入。

1:欣賞動畫。(課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觀察、操作——探究特征。

1、觀察,初步感知。

(1)認識對稱。

仔細觀察,這些照片有什么特點?(課件點擊放大剪紙圖。)。

生:它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

那其它物體有沒有兩邊也是一模一樣的呢?

(2)揭示對稱。

像這樣物體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它是對稱的。那這些物體它們都是對稱的。

(3)拓展交流。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

(1)從物體到圖形的認識。

把這些對稱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蝴蝶等)。

繼續(xù)觀察,這幾個圖形有什么特點呢?

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在小組內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它是對稱的呢?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交流反饋。演示折紙過程:對折后兩邊是對稱的板書:對折。

師:那再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把圖形對折后發(fā)現了什么呢?在小組里說一說。

生:它們對折后兩邊是對稱(一模一樣)的。

師:那其他圖形也是這樣的嗎?師補充:像這樣,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一樣(對稱),稱為完全重合。板書:完全重合師:請大家把其他的兩個圖形再折一折,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操作,小組交流述說)。

師:以上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生:它們對折后兩邊是完全重合的。

小結:像這樣,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

師:這些圖形都是(學生講軸對稱圖形),那誰來說說這三張圖形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點名回答)它們對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軸對稱圖形。

師:如果把剛才對折后的圖形打開來看看,還發(fā)現什么呀?

生:一條折痕。

師: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電腦演示對稱軸)(板貼:對稱軸)。

師:你能找出另外兩張圖形中的對稱軸嗎?相互說一說。(同桌交流)。

師:(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什么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小組交流)。

3、識別,加深體驗——動手操作。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今天,一些圖形娃娃也非常高興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但它們有個要求(電腦出示p57“試一試”)要請同學們運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大家能滿足圖形娃娃的要求嗎?組長拿出信封中的圖形,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動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選的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小組合作操作)。

師:(點名回答)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

(點名回答,學生投影展示)。

師:那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

(點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同學們知道怎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嗎?

生:(請2—3名學生說)。

4、訓練,鞏固特征。

師:看來同學們學得真棒??!下面吳老師呢就要來考考大家了。

(1)師:(課件出示第58頁第1題)這是我們生活中常會看到的一些圖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們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直接提問,課件演示1—2個是軸對稱圖形,對有疑問的再演示)。

(2)師:同學們知道嗎,我們學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軸對稱圖形呢!就讓我們在搶答游戲中把它們找出來吧,看誰的反映最快。(教師舉字母卡片,學生搶答)。

(3)師:(小結)為什么n、s不是軸對稱圖形呀?

生:(上來動手折一折)因為它們對折后不會完全重合。

師:所以軸對稱圖形一定要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一起說)。

三、做一做——內化新知。

(1)教學例2做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做一個呢?請組長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組合作,各顯神通吧,看哪個小組制作的軸對稱圖形最美了。(小組合作設計,教師巡視)。

師:誰來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呢?

(請2種不同的方法到實物投影上展示,講講他們的做法)。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們做出來的軸對稱圖形對折后能(學生講完全重合)(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師:昨天吳老師也剪了幾個軸對稱圖形,(電腦出示p59第4題)下面的圖案各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你能連一連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9頁,在書上完成。(學生獨立完成,再點名回答,電腦相機演示連線)。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呢?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你的小組同學。

(學生小組交流,再點名回答)。

(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對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還學會了做軸對稱圖形。)。

五、鞏固練習。

(全班學生一起用手勢表達,老師在電腦上演示)。

(2)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那么多的軸對稱圖形,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畫一個軸對稱圖形呢?(電腦出示p58想想做做3)畫出下面每一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

(翻開書到p58,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再電腦演示,做對的舉手)。

六、看一看——拓展延伸。

師:軸對稱圖形以其特有的對稱美,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和諧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對稱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對稱的建筑,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娔X配樂欣賞著名的建筑圖片)。

師: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到雅虎、百度網站去查閱一些有關軸對稱圖形的資料,和同學交流一下。

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

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

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

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

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

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學生的自主活。

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縱觀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并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兒童亦。

然。整堂課以欣賞美為線索展開教學,本課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動畫:“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在優(yōu)美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渲染中,兩只小企鵝到北京旅游,介紹沿途參觀的很多著名景物(這些景物都是對稱的),帶領學生一起暢游了一番,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yōu)美的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領略了對稱物體之美,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事物。這種贏造寬松愉悅、開放式的環(huán)境,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觀察這些實物的特點——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從而引入對稱,逐步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通過操作實踐發(fā)現其共同特征,導入教學新授,達到串連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這種欣賞美的教學情景中快樂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鑒賞美、領悟美,達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操作、激活思維。

葉瀾教授曾在新基礎教育課題實驗中提出:“要把課堂還給學。

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睂W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最終要落實到個體的學習行為上,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己有,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學會學習。

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新授教學時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征,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并通過小組動手操作來驗證它們?yōu)槭裁词菍ΨQ的,采用對折的方法來折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yōu)樽⒅貙W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在對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fā)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教師就引入“完全重合”,讓學生反復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配合課件動態(tài)出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

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

(點評:實踐操作是學習數學的根本,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使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說課的時間總共不超過15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是學生的了,學生說的多了,動手操作多了,參與面廣了,能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動手和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小組合作、發(fā)揮特效。

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經驗與收獲不盡相同,為了使學生個體的、群體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整體的發(fā)展,教學中常發(fā)揮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級學生作圖能力不強,對于正確美觀地制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有一定的難度,但由于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進程不同,針對一部分學生已會制作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怎樣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后評一評小組成員中制作的軸對稱圖形,在動手操作時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在引出軸對稱圖形時,也是通過小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這樣盡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獲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點評: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本堂課采用的小組合作較多,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課外延伸、豐富情感。

本堂課的結尾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著名的對稱建筑,配上古典的輕音樂,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距離。古建筑又是一種藝術,滲透在數學學科中,既是學習數學的好材料,又是滲透民族文化的好題材,選擇切合教學符合兒童學習規(guī)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題材,如本課例中的背景音樂、古建筑、中國剪紙等就是在這方面作出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點評:古建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鮮活體現,讓學生再次感受這些對稱物體之美,設計別出心裁。)。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導入雖很貼近學生生活,體現欣賞美,也很自然,但總覺有些平淡。在判斷學過的幾何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圖形,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在匯報時處理得過急沒有注意到個別差異。

來,教材把上面的實物圖形進一步抽象為平面圖行,引導學生通過對折發(fā)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第二道例題則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以活動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感性認識,豐富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跋胂胱鲎觥卑才帕诵问蕉鄻?、內容豐富的訓練幫助學生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十

《小小螢火蟲》這首歌曲優(yōu)美抒情,富于歌唱性,表現力豐富。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平穩(wěn),“xxxxxx|xxx–|”的節(jié)奏貫穿,營造出一種寧靜的富有詩意的夜景氛圍。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內容,能用歌聲和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學習聽辨并唱準兩段歌曲結尾處細微的區(qū)別,體驗音樂的優(yōu)美意境;通過曲譜、肢體動作感應曲式,樂意用多種方式大膽表現。

導入課題。

1、以教師帶幼兒郊游引出;哇!今天的天氣真好,我要帶你們去郊游了。高興嗎?來,我們一起跳個舞吧!(放螢火蟲音樂一起舞動)。

2、故事引導:郊外的夜晚好安靜,滿天都是小星星,真美!可是有一個怕黑的孩子卻不愿意睡覺。這時出現了一種神奇的動物(出示圖片)它是誰?原來是螢火蟲提著燈籠來鼓勵這個怕黑的孩子了。

(1)你認識螢火蟲嗎?我們來了解一下吧1。

(2)螢火蟲是一種非??蓯鄣膭游?,它常常出現在夏天的晚上,喜歡在濕地生活,最喜歡吃蝸牛和露水,因為他的腹部可以發(fā)出漂亮的光芒,所以大家都叫它螢火蟲。

(3)我們來聽聽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旋律,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歌曲的寧靜、優(yōu)美的性質,了解螢火蟲,完整傾聽,幫助幼兒了解段落、記憶歌詞。

感應樂曲、理解歌曲內容。

1、放歌曲磁帶,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提問:這首歌好聽嗎?你聽到了什么?

2、這首歌一共有幾段?讓我們再仔細地聽一遍。

3、幼兒傾聽第一段歌曲,說說這一段中唱了些什么?

4、幼兒傾聽第二段,說說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否一樣。

5、帶領幼兒跟著音樂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

第一、二樂句兩段一樣,第三樂句中節(jié)奏、音高相同,歌詞略有不同,第四樂句既比較相象,但在歌詞與音高方面又不一樣,很容易混淆,因此重點學習每段的第四樂句。

初步學唱歌曲。

1、跟音樂輕聲學唱,引導幼兒感受夜晚螢火蟲慢慢飛舞,四周靜悄悄的氛圍。

2、請幼兒說說用怎樣的速度唱這首歌比較合適。

3、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

4、教師重點范唱結尾句,幼兒學唱。

5、再次完整唱,提醒幼兒注意兩段結尾的唱法。

6、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再次感受。

第一、二樂句兩段一樣,第三樂句中節(jié)奏、音高相同,歌詞略有不同,第四樂句既比較相象,但在歌詞與音高方面又不一樣,很容易混淆,因此重點學習每段的第四樂句。完整學唱歌曲,再次將難點句加以重點練習。

學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你覺得用什么樣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比較合適?為什么?

2、螢火蟲在漆黑的夜晚給我們帶來了光亮,我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3、夜晚,螢火蟲在慢慢地飛舞,四周靜悄悄的,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幼兒再次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兒用輕輕的,溫柔的聲音來演唱,速度稍慢。

4、幼兒分組演唱歌曲。

學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將聲音和速度的練習要求分開提出,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使幼兒的每次練習更有目的性。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引導幼兒感受夜晚優(yōu)美的意境。

表演歌曲。

師:這么優(yōu)美的歌曲,我們還可以加上優(yōu)美的動作呢。你想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呢?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歌曲。

用自編動作大膽表現歌曲,體驗音樂的優(yōu)美。

我在第一遍范唱時,走近幼兒,面對幼兒清唱,把唱歌的技巧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充分地表現出來,營造了一種靜謐、親切、溫柔的氛圍,引起了幼兒的情感共鳴,更便于幼兒聽清楚歌詞。然后根據幼兒回答情況出示相應的圖片,較好地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在幼兒初步感知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我采用讓幼兒邊看節(jié)奏圖邊欣賞錄音,幫助幼兒感知歌曲的結構和節(jié)奏,再次激發(fā)了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這首歌曲雖然是一首流行歌曲,旋律非常優(yōu)美,深受孩子的喜歡,但要唱準、唱好很不容易,我就采用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和分段學唱的方法來解決教學的難點,在朗誦第三句歌詞“怕黑的孩子閉上眼吧”時,幼兒對“子”和“閉”的八分節(jié)奏很難掌握,我一連帶孩子練習了好幾遍,并引導孩子看著我的口型念,效果較好。《綱要》倡導我們在唱歌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本次歌唱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學唱歌曲,關鍵要體驗歌曲的旋律美和意境美,為此,我引導幼兒用輕聲唱法隨優(yōu)美的伴奏帶歌唱。我還借助動作表演法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為歌曲配上身體動作,幼兒表現得很隨意、有一定的表演興致,而且動作比較個性化,通過表演幫助幼兒進一步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從而充分感受了歌曲帶來的審美體驗。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十一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紀律難控制及發(fā)生意外事件等一些問題。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曾遇到過,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過。

當我走進這個教室,學生就沸騰了?!耙魳氛n是我們放松的一節(jié)課?!睂W生是這么想的。我站在講臺上默不做聲的看著他們,直到5分鐘后,才有少部分同學知道發(fā)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還是自顧自的翻看著音樂書,唱著“自創(chuàng)”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樣才能讓處在興奮狀態(tài)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呢我知道這是一個紀律有些“活“的班級,便在心里叮囑自己要注意學生的情況。我打開了錄音機,把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來,學生們也自覺的跟唱起來,一曲唱罷,我抓住這個時機,說:“今天我們的音樂課要進行一個比賽!”學生們都安靜的看著我,等著我說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總算是安靜下來了。我繼續(xù)到:“每個小組為一組,回答對一個問題或者坐得比其他組好的就獎勵一個五角星,課后那組獲得星星多就是冠軍組,反之紀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組得來的星星?!焙芸?,學生們都非常認真的回答著問題,有次序的進行著律動,如果真有不守課堂紀律的同學出現的話,同組的同學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說什么,只要給他們加上象征他們勞動成果的星星即可。一節(jié)課相當順利的結束。

這個班級是學校有名的調皮搗蛋的班級,學生的自覺性都相當差,然而讓他們在課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藥竟是一顆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這節(jié)課要比其他組的小朋友坐得要好,不讓自己組輸給他們組的集體榮譽感??磥砀傎惖牧α坎豢尚「Q。

我意識到,這樣組織課堂教學,不但教師本身能省下許多組織紀律等閑雜的時間,學生也能在這種氛圍中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養(yǎng)成自覺的行為規(guī)范。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為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說音樂欣賞課是培養(yǎng)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么聽唱培養(yǎng)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在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游戲為興趣的特點,在上課前,我把學生分成蝸牛隊和黃鸝鳥隊來展開聽音視唱的音樂游戲競賽,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畫桃花教學案例及分析篇十二

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它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它的開設,對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注重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和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

安東尼奧·羅賓曾經說過“個人自身的潛能猶如沉寂的火山,一旦被叩醒,便會產生所向披靡的駭人力量。人類的潛能巨大,特別是人的大腦,蘊藏著無法估計的潛力?!眲诩冀虒W中運用研究性學習來進行教學將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fā)展,試想:縫紉課上,同學們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走在t形舞臺展示自己優(yōu)美的體態(tài);木工課上,一件件作品正在進行著“慈善義拍”;工藝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搬到了展覽館展出;技術課上,同學們正在對自己的設計品“慷慨陳詞”…這樣的勞技課應該是學生最愿意上的吧。

在勞技教學中通常使用一種特殊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方法。

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一種模式。它改變了短促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取而代之的是強調長期的、跨學科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并結合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與實踐。

“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開始時一般都會在學生頭腦中預先勾畫出一個最終結果——作品或“人工制品”。這個“作品”的完成需要一些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教師在確定研究課題時,不僅要考慮到勞技課技術方面的因素,還應考慮到此項研究是否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否能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是否能促進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等相關因素。比如,在木工教學中,確定課題可以進行考慮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研究;在工藝教學中,可以進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在縫紉教學中,可以進行現代時裝與古典時裝的研究等。與其他的研究性課程一樣,在研究之前一定要確定一個學生感興趣,而又內容豐富的課題,這對整個研究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所用的是一個“生產模式”:首先,學生要明確創(chuàng)造“作品”的目的及了解作品的觀眾。他們需要研究課題,設計作品,制訂一個項目研究的計劃;然后,學生開始項目研究,解決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最終完成他們的作品;最后,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如舉辦展覽會、拍賣會、時裝秀、總結報告等,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反思和評價。整個過程都是真實的,學生運用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親手完成這個工作,是現實世界生產活動的一個反映。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他不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者,更是學習的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制作某件物品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問題,比如,木工課上不會使用鋸子,電工課上不會使用電烙鐵,這些技術問題雖然可以讓學生自行來查找資料,學習它們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但是如果這些操作方面的技術掌握不當,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傷害,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這些不可能讓學生來自行探究學習,只能通過教師的講授來讓學生接受掌握。

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是技能教學的基本功,它是使學生建立視覺表象,形成操作技能的重要基礎。教師作為一個技術的傳授者,在傳授技術時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容易接受。

在新的勞技教學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面對的是技術問題,還要面臨更多的研究問題,這些研究問題不受單科知識的局限,更多的關注社會和現實。比如,在縫紉課上,學生要了解當今服裝的發(fā)展趨勢和展示方法;小組合作中,學生要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這就使教師失去了專業(yè)優(yōu)勢,就會經常感到自己與學生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當教師感到自己知識、能力上的不足時,他就必須彎下腰來,同學生們打成一片共同研究探討各種問題。教師就必須去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去重新許許多多新的知識,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學生學習,真正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和學習者。

在勞技教學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分小組開展研究活動的,他們在研究時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某個同學在上網查找資料是一直在聊天;某個小組在研究時發(fā)生巨大的爭執(zhí);某個同學一會兒有被鋸子割傷了等等形形色色的'問題,所以,教師在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學習者的同時,必須牢記自己另外一個地位:學習的組織者和協(xié)作者。

作為一個組織者,教師應當合理的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活動,利用學生小組的自我管理和教師的宏觀管理,使學生的研究時刻都能順利進行。

作為一個協(xié)作者,教師應當做好每個小組成員的思想工作,充分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以便研究順利開展;教師還應當在研究過程中不時地給學生一點建議、一點關心,并多給學生一點鼓勵,解決一些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勞技課上特別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掌握各種技術技巧,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從而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勞技教學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圍繞選定的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有效信息,收集有用材料,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使勞技課的實踐操作事半功倍。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研究性學習的勞技實踐操作過程中,小組活動是研究學習的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激勵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可使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展,特長得以鍛煉,人人進步;以小組團體成績評價為導向,可激發(fā)競爭活力,強化合作意識,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及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在勞技教學中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精確的測量、準確的計算和高質量的加工,要讓學生知道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有廣大的市場,所以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學生要認真、塌實的探究,實事求是來獲得結論,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煉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勞技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念、磨煉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運用研究性學習則更加強調了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tài)度、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關注以學生為本的發(fā)展。通過研究性學習使我們的勞技教學將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