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匯總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8:16:00 頁碼:12
最新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匯總9篇)
2023-11-27 08:16:00    小編:zxfb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課堂活動,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要注意教材的有效運用和教學資料的充實與更新。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夠為你的備課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發(fā)。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一

1、重點:讓學生了解淺顯的宇宙知識,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難點:以想象形式畫出各種飛行器并表達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淺顯的太空知識。

2、能畫出各種想象的飛行器以及太空背景。

3、培養(yǎng)從小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三、課前準備。

教師:圖片。

學生:了解有關地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發(fā)興趣。

1、配合圖片,引入課題。

(二)講解,介紹。

1、介紹有關的知識。

(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無限大的所有空間。

(2)地球存在于太陽系中。

(3)太空中沒有大氣,沒有空氣。

2、學生自由討論:如何飛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樣遨游?

3、飛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

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

(三)學生作業(yè)。

1、畫出太空的背景。

2、畫出人物驚奇、愉快的表情。

3、畫出飛行器的完整構(gòu)圖。

(四)作業(yè)講評。

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同學。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二

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得眼睛?!笔桥叮钪杏性S多東西需要我們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真諦。

正當我們迷惑不解時,老師說:“誰能上來把這顆雞蛋握碎?”同學們搶著舉手并且紛紛大叫著:“我!我!”那聲音真能把耳鼓膜震破。老師選了一位男生上去。只見他信心十足地點了點頭,拿過雞蛋,雙手輕輕一握,以為雞蛋馬上會破碎,沒想到雞蛋完好無損。他又加大了力量,咬著牙關,直到兩頰通紅,青筋暴突也沒有握碎,倒是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最后他只能帶著疑惑的表情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接著輪到我了,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所以我上去就用上了最大的力量,可是我無論怎么用力都無濟于事,那雞蛋也仿佛在對我說:“別浪費力氣了,就憑你也想把我握碎,早著呢!”。雞蛋在每個同學手里“游”了一遍,安然無恙地回到了講臺上。下面的同學交頭接耳地說:“老師是不是對雞蛋施了魔法?”“或者是假雞蛋?難不成是石頭?”各種想法都有。

看著我們疑惑的表情,老師說:“雞蛋握不破是因為雞蛋的表面是橢圓形的薄殼結(jié)構(gòu),可以把受到的力分散開?!?/p>

原來一顆雞蛋也有這么的奧妙,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奧秘等著我們?nèi)ヌ剿?,讓我們向著科學的世界前進吧!

文檔為doc格式。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三

科學概念:

1、隨季節(jié)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

2、亮星構(gòu)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

過程與方法:

1、嘗試根據(jù)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2、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nèi)持續(xù)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

2、發(fā)展團結(jié)合作的意識。

根據(jù)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

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

教師準備:以及相關資料、夏季星空圖、事先考察夜間觀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學生準備:活動星圖、硬紙、剪刀等。

1、前段時間同學們觀察了月相,最近又觀察了星座,這節(jié)課我們開個星空交流會,交流一下在觀察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

2、展示觀星記錄表及月相觀察記錄表。

3、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參觀、學習。

4、小組交流觀星、觀月過程中的體會和經(jīng)驗。

5、小結(jié)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

1、談話:同學們,你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教師簡單介紹牛郎織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圖)請同學們觀察,圖中有哪些星座?它們有何明顯的標志?

3、學生觀察并匯報。

(預設: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個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們,也就找到天琴、天鵝、天鷹三個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標志是心宿二,也稱大火星,是一顆耀眼的紅色亮星。)。

4、閱讀課本第59頁的文字資料。

5、提問:天琴、天鷹星座的主要標志是什么?怎樣才能找到它們呢?

(天琴、天鷹星座的主要標志分別是牛郎、織女星。天空中有一條閃亮的光帶,就是人們常說的“銀河”。我們根據(jù)這條光帶去尋找,“河”東是牛郎,“河”西是織女,“河”中是天津四,織女旁的四顆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織女的天兵;牛郎旁的兩顆星,就是他擔筐中的兩個子女;銀河就是阻隔他們的一條河流。)。

6、小結(jié)尋找星座的兩種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圖形特征;根據(jù)已知星座來確認未知星座。

1、談話:如果我們想認識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個活動觀星圖,幫助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和季節(jié)觀察不同的星座。

2、講解制作方法:

(1)將全天星圖剪下來做活動底盤。

(2)另外將兩張連在一起的紙片也剪成比底盤稍大一點的紙盤,其中一個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個橢圓,然后用細線將紙盤與活動底盤以北極星為圓心組合起來。

3、介紹星圖的使用方法:

(1)將活動觀星圖舉過頭頂。

(2)轉(zhuǎn)動星圖,讓圖中的“北斗七星”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處于同一方向,再根據(jù)圖中的其他星座來認識相應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學生制作活動星圖。

5、指導學生在夜間進行觀星活動:成立觀星小組、制定觀星計劃。

6、小結(jié):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隨季節(jié)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觀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據(jù)“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分別找出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鵝座(天津四)、天琴座(織女)、

天鷹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8、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四

1、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fā)現(xiàn)了僅靠肉眼無法發(fā)現(xiàn)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1、總結(jié)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fā)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2、根據(jù)學習主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不斷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物質(zhì)及自然界的秘密。

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收集整理資料,并進行展示交流

課前布置學生進行相關專題的資料收集,安排多媒體教室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需在課前將匯報材料放到教室電腦的桌面上,并進行試演示,以節(jié)省準備時間。

一、導入語

這一單元,我們經(jīng)歷了人類對微小世界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使用了兩種工具——放大鏡和顯微鏡。

讓我們用流程圖來表示人類在認識微小世界上的發(fā)展過程(師一邊解說,一邊板書):

在放大鏡發(fā)明前,我們用“肉眼”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那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便是螞蟻等較小的動物。使用放大鏡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們看到更細小的東西,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顯微鏡的使用則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細胞和微生物,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shù)為1500倍左右,分辨率達到0。02微米。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shù)為1000000倍,分辨本領達到30埃。掃描遂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3億倍,分辨率可達0。1埃。在人類的不懈努力在觀察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在微小世界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請各組同學為大家介紹人類在微小世界領域的成果。

(n是納米,u是微米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

二、各組匯報展示

1、課前布置學生分醫(yī)學、農(nóng)業(yè)、電子、冶金、生物學……等不同領域?qū)ふ蚁嚓P資料。

2、資料內(nèi)容可以是人類對微生物、細胞、晶體、電子等微小物質(zhì)的最新發(fā)現(xiàn)、研究成果及對它們的利用。

3、將收集到的資料根據(jù)自己所學的專題進行整理歸類,然后以書面或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梢允俏淖?、圖片或圖文結(jié)合。也可以是錄音、錄相等音像內(nèi)容。錄音、錄像及電子作品需當堂展示,書面作品如有時間可以展示。時間緊張的話可在教室里張貼。

4、在展示匯報的過程中,匯報的小組可與下面的同學進行互動,可以提問或回答在座同學問題的方式進行。

三、總結(jié)

1、聽了看了各組的展示內(nèi)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感想,感嘆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嘆人類的不懈努力與聰明智慧)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五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

放大鏡是“凸”“透”鏡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最好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放大鏡,如果只能提供給學生一種放大鏡,盡量放大倍數(shù)大一點)科學書或報紙上的照片、計算機或電視機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鐵絲、普通玻璃片、平面鏡片、水。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如放大鏡鏡片的結(jié)構(gòu)等)。

1、導入:師出示放大鏡:“看,這是什么?”(生:放大鏡)放大鏡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鏡來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鏡》??梢詮姆糯箸R的構(gòu)造、作用、用途三個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交流放大鏡的構(gòu)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鏡的構(gòu)造――鏡架、鏡片(如果學生能說出凸透鏡也可以)

放大鏡的作用――放大物體的像(可能學生會說“把物體放大”,提醒學生物體并未變大)

4、讓學生盡量充分地例舉使用領域,交流后填寫第2頁的網(wǎng)狀圖。

1、師:誰給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

請學生演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根據(jù)學生的演示師講解正確使用放大鏡的兩種方法:目、鏡、物三者,目不動,鏡動或物動。

2、師:選擇一小塊面積,運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圖片、屏幕、織物等看誰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將新發(fā)現(xiàn)用文字或圖片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3、交流新發(fā)現(xiàn)后,師歸納:放大鏡把物體的圖像放大,讓我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1、師:放大鏡顧名思義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鏡片具有“凸”、“透”的特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像放大鏡那樣能放大物體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2、學生嘗試利用平面鏡、玻璃、水、水槽、集氣瓶、燒瓶等物體來放大物體的像。(發(fā)現(xiàn)圓柱形及球形的裝滿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師: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shù)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shù)最大。

1、師:對于熟悉的放大鏡,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或收獲嗎?(放大鏡也叫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大。運用放大鏡細心地觀察物體,還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細節(jié))

2、課外你可以嘗試著用一些簡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鏡,或者用你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身邊的物品,看看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放大鏡

構(gòu)造:鏡架、鏡片(凸透――“凸透”鏡)

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放大細節(jié)

用途:…

教學后記: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六

1、重點:讓學生了解淺顯的宇宙知識,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難點:以想象形式畫出各種飛行器并表達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1、了解淺顯的太空知識。

2、能畫出各種想象的飛行器以及太空背景。

3、培養(yǎng)從小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師:圖片。

學生:了解有關地知識。

(一)師生談話,激發(fā)興趣。

1、配合圖片,引入課題。

(二)講解,介紹。

1、介紹有關的知識。

(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后無限大的所有空間。

(2)地球存在于太陽系中。

(3)太空中沒有大氣,沒有空氣。

2、學生自由討論:如何飛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樣遨游?

3、飛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

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

(三)學生作業(yè)。

1、畫出太空的背景。

2、畫出人物驚奇、愉快的表情。

3、畫出飛行器的完整構(gòu)圖。

(四)作業(yè)講評。

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同學。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七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收集有關宇宙飛船的信息與資料習慣、

2、利用各種廢棄物制作各種宇宙飛船、

了解和掌握飛船的主要結(jié)構(gòu)、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飛船的教具模型、掛圖等、

1、引導學生多途徑搜集相關載人飛船與宇航員的知識、

2、同時并準備一些廢棄材料(塑料瓶、紙盒、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影片、

三、討論交流、

1、導入課題、

2、引導學生欣賞宇宙飛船圖片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xiàn)的"宇宙飛船的形狀特征"、

4、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

5、各組學生把各自搜集相關宇宙的各種資料及圖片進行展示然后回答、

一、師生交流。

1、師生共同找出飛船的主要結(jié)構(gòu)、師邊講邊演示各種各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jié)構(gòu)造型、

3、教師重點邊講邊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幾種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結(jié)構(gòu)部件、

4、分組欣賞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組成部分、

6、學生分組進行繪制草圖、

7、師到各小組給予指導、

8、各組學生開始制作活動、

二、展示評價階段。

2、引導學生自評與互相評、

3、收拾與整理:學生整理桌面與地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整潔、

三、課后拓展: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八

1.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自然界中的風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對提出的有關風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簡單的器材作簡單的模擬實驗。

2.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3.知道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教學準備:教師要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并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另外,還應讓學生課前觀察身邊哪里有風,什么地方可以產(chǎn)生風,并做好記錄。也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取暖鍋爐或工廠的煙囪、車間或煤礦鼓風機、早點攤用的風葫蘆等等,從而獲得第一手生活實例,為課堂上的交流作好鋪墊,也為探究風的成因模擬實驗準備盡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擬實驗材料的準備上,要體現(xiàn)開放性的特點,如可以準備教科書提示的模擬實驗用的主體材料——可樂瓶,也可以用易拉罐、牙膏盒、紙筒等,只要學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師課前也應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自然界風的音像資料。

1、提出問題:“生活中哪里有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說一說生活中的與風有關的現(xiàn)象及自己對風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使學生意識到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猜想與假設:我的證據(jù)(根據(jù))。

3、制定方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4、實施探究:

自然界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師提出問題:“以上是我們對風的成因進行的猜想與假設,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想呢”,讓學生思考、設計驗證實驗方案。在這之前,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再現(xiàn)生活原型,可以展示幾張有關火爐、鍋爐等的圖片,也可以語言提示學生回憶火爐等的生活體驗或經(jīng)驗,給學生以原型啟發(fā)。然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方案,相互補充和完善,進而形成1—2個模擬實驗方案,并將小組的方案在全班進行交流和評價,以實現(xiàn)相互啟發(fā)、方案共享的目的。在充分交流和完善驗證方案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按照既定方案展開驗證活動,教師要提示學生使用剪刀或小刀時注意安全,并要求學生將實驗現(xiàn)象做好記錄。最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模擬實驗的現(xiàn)象推測自然界中風的成因。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文字的形式描述風的形成過程。

5、展示交流。

讓學生用繪圖的方式繪制風的成因圖,并在全班進行展示和交流?;顒咏Y(jié)束,教師要組織學生總結(jié)評價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肯定和表揚。

6、拓展創(chuàng)新:

本課的拓展活動主要是對課堂研究風的活動的一個延伸,主要是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完成,因此,教師應安排一定的時間對學生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和匯總,并以此為基點,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究與大氣層有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

本拓展活動只是一個指向,教師完全可以自己設計適合學生課后探究的題目或活動,如“月球上有沒有風”、“太陽風是怎么回事”、“風與我們的生活”、“風的利弊”等等,以此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

先由小組交流資料,再在全班發(fā)布新聞。

小組合作,探索研究,對于合作中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獎勵“合作小伙伴”

學生按照不同的問題進行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有疑問的問題,通過交流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放到課下或以后解決。

作業(yè)設計:

思考題:浴室里的涼風是怎么來的?

小實驗:跳來跳去的小球。

將兩個玻璃杯口對口的平房在桌上,兩個杯口的距離不要太遠。在一個玻璃被里放一個乒乓球,雙手扶穩(wěn)杯子,往兩個杯子口中間吹氣。

風從哪里來。

生活中哪里有風?

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驗證猜想。

風的種類:

1、海陸風2、季風。

3、信風4、臺風。

5、山谷風6、龍卷風。

7、颶風8、火風。

風的形成是非常抽象不好理解的,本課通過做實驗使學識進一步了解了風的形成原因和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假設進行思考,如:有一個學生問:把一臺電冰箱放到一個很熱的屋子里,打開電冰箱門的時候,會感到有風吹嗎?達到了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對風的成因作假設性解釋,從而真正理解了自然界中風的成因。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鉆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

路,并能用簡單的器材作簡單的模擬實驗;能利用書刊及其他信息源獲得相關信息。

2.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鉆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類用火的歷史。

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代人用火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并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另外,還應讓學生課前注意觀察生活中摩擦生熱現(xiàn)象,如玩滑梯、電鋸、流星、飛機起飛、疾馳汽車的輪胎、火車道、劃火柴等,并做好記錄,為課堂上的交流作好鋪墊。在實驗材料的準備上,要體現(xiàn)開放性的特點,如可以準備教科書提示的實驗用的主體材料——手鉆、木板、砂紙、鋼條等,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法準備實驗材料。只要學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師課前也應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準備有關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資料。

一、提出問題。

1。觀看事先準備的音像資料。

2。展示一些古代人鉆木取火的圖片或講述相關的故事。引出關于鉆木取火的話題,導入新課。

3、提出問題:“你知道鉆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嗎?你能用能量轉(zhuǎn)化的觀點解釋其中的道理嗎?”

二、猜想假設。

猜想一下里面的原理。

三、制定方案。

制定探究方案,設計實驗驗證。

四、實施探究。

按照方案小組進行探究。

五、展示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在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后,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和展示。引導學生利用獲取的資料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用能量轉(zhuǎn)化的觀點嘗試解釋“鉆木取火”的道理。

六、拓展創(chuàng)新。

摩擦生熱現(xiàn)象有時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怎么辦呢?

說一說,機械能還能轉(zhuǎn)化成什么能?

搜集古人取火的資料進行交流和匯總。

七、教學反思:

學習了本課后,學生知道了鉆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了人類用火的歷史;初步認識到機械能可以轉(zhuǎn)化為熱能。

《怎樣放得更大》這節(jié)課是在前幾課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探究如何使物體放得更大?其實是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人類探索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

首先進行玩中學,在課剛開始時我讓學生拿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在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用兩把放大鏡重疊去觀察物體,我就放大這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暫停觀察進入了新課。讓學生利用兩把放大鏡對比觀察前兩課上所觀察過的物體,如味精、白糖晶體,如螞蟻、蝴蝶等昆蟲,這樣,學生對兩把放大鏡組合后產(chǎn)生的效果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交流匯報時,應強調(diào)焦距的調(diào)整對于看清物體至關重要,可每次調(diào)整又很麻煩。

然后制作的簡單顯微鏡,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完全放開,讓學生做,最后匯總方法。

最后告訴他們所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人類發(fā)明顯微鏡的過程,并閱讀教材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學生很自豪,感覺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很有成就感。

生態(tài)平衡一課是科學第12冊中的一節(jié)課,處于全冊第四單元的第四課,也是本單元的重點,本科以前三科為基礎,引入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通過引領學生認識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提案失衡的危害性,帶領學生學習環(huán)境科學的初級知識,倡導保護環(huán)境,共同維護生態(tài)平衡。

深入研究了本科的教學目標,我進行了本科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兩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特別合理,有效的使學生理解了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并能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張食物網(wǎng),讓學生結(jié)合前三課所學知識:尋找生物的家園、有趣的食物鏈、有利于生存的本領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與生態(tài)有關的有價值的科學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問,起初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提問并不難,難的是這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引導他們提問,教會他們提問,現(xiàn)在的課堂中,學生提出的問題總能緊扣中心,揭示中心。使學生不但能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同時能用科學的思維想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進一步的清楚和明白了人類在追求自身發(fā)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才是一個現(xiàn)代人的標志,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事情我們不起做,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事情,我們也不盲目去做,才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現(xiàn)代人。活動中,教師把主動權(quán)完全交還給學生,由學生自主討論,自主探究,最終自主獲得解決方法。

在課堂中,學生不僅學到的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夠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這樣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嘗試并更多的運用于實踐。

探索宇宙六年級科學教案篇九

1.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2.本學期的相關要求。

3.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上期期末測試試卷。

2.課件:神秘的月球。

教學過程。

1.新學期的問候。

2.對轉(zhuǎn)入的新生的關注。

3.對學生進行分組,全班47人,分為8組,每組6人,一般情況以此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特殊情況另行調(diào)整,在每次學習活動中會要對小組進行評價,老師都會做好記錄,期末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進行獎勵。

4.復習上期已學主要內(nèi)容。

教師講解上期期末測試試卷。(試卷內(nèi)容略)。

5.學生自由翻閱新書。

6.簡單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本冊教材以“生存和環(huán)境”為主題,以訓練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營養(yǎng)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秘”、“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其中,“生命世界”有2個單元、7課書;“物質(zhì)世界”有1個單元、5課書;“地球與宇宙”有2個單元、8課書。

7.播放課件:神秘的月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1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1.一棵“頑強”的小樹。

第一課時。

編寫時間9月3日執(zhí)行時間9月日總序第(1)個教案。

1.能夠?qū)τ^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或所提供的事實)進行猜想。

2.能夠設計實驗研究植物的向性運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養(yǎng)皿、大小質(zhì)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

將引入部分提供的圖片制成課件。

一.教學導入:

1.出示課件,提問:請你觀察傾倒在河邊的小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講述:生活中是否還見過類似的情況——是什么原因使它們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

3.猜想假設:傾倒的小樹發(fā)生這些變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學生猜想: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

4.過渡: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研究大樹倒了后這些奇怪的變化吧!

二.活動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

2.組內(nèi)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nèi)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了解實驗設計范例,完善實驗設計。

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

5.布置任務:經(jīng)常在杯內(nèi)的紙上澆寫些水,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下星期交流。

三.活動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

1.擺出問題。

2.組內(nèi)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匯報、交流、完善。

4.組裝實驗裝置。

5.布置任務:按要求完成操作,堅持觀察,做好記錄,便于交流。

四.活動植物的莖、葉總朝著光生長嗎。

1.學生設計方案。

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

3.保護盆栽植物,堅持研究。

(注:三個活動可以讓每小組選定其中的1個進行研究即可)。

第二課時。

編寫時間9月6日執(zhí)行時間9月日總序第(2)個教案。

1.能夠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運用歸納、演繹的方法作出相應的推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

意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及所觀察的實驗裝置。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一.教學導入:

上星期我們組裝了一些的實驗裝置并進行了觀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吧。

二.交流各組裝置所觀察到的情況。

1.各小組出示實驗記錄。

2.小組成員匯報觀察情況,要求:語言簡潔、過程清楚。

3.各小組出示各自的裝置。

4.各小組歸納各自的結(jié)論,要求:思維嚴密、條理性強。

三.活動自然界中的植物。

1.出示課件:有關自然界植物的向性運動。

2.提問:從課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現(xiàn)象?

3.學生匯報。

4.思考: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確: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四.拓展。

走進大自然,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把它們有關向性運動的現(xiàn)象畫下來、記下來或者拍下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