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 了解長江三峽(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7 02:15:02 頁碼:8
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 了解長江三峽(六篇)
2022-12-27 02:15:02    小編:ZTFB

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推薦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一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萬里長江上著名的景區(qū)——長江三峽。

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

古拉山,(流經(jīng)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qū),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當長江流至重慶東部的奉節(jié),長江便沖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我們今天所說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jié)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tài)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長江三峽不僅自然景觀卓越被稱為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他的人文景觀也是不容小覷的。在長江三峽中,瞿塘峽以雄著稱,所以又被稱為夔門。它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止巫山縣的大溪鎮(zhèn),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三峽中最短,但是景觀最雄偉壯觀,長江在這里切過中生代石灰?guī)r,形成了陡峭的峽谷,兩岸斷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難怪古人曾發(fā)出"重江萬管玲瓏筆,難寫衢塘兩岸山"的感慨,兩岸山峰高出江面幾百米,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1500米左右,江面在此非常狹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00米,如果從上望下俯視就好像船行駛在地道中一般。當然,夔門雖雄,但是他就像一位剛柔并濟的男子,他也有充滿書卷味道的景觀。

那就是白帝城的人文氣息。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三國蜀漢皇帝劉備討伐東吳,兵敗白帝城,憂傷成疾,臨終前在白帝城永安宮向丞相諸葛亮托孤。白帝廟內現(xiàn)陳列有"劉備托孤"大型泥塑。廟內還陳列有瞿塘峽懸棺內的文物和隋唐以來73塊書畫碑刻,以及歷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書畫100余幅。其中"竹葉字碑"詩畫合一,風格獨特;"三王碑"鐫鳳凰、牡丹、梧桐,精美華麗,堪稱瑰寶。其中還有著名的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形如柳葉,工藝精湛。東、西兩處碑林,陳列著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

如果說瞿塘峽是一位英氣勃發(fā)的男子的話,那么巫峽則是一位嬌羞的美人了。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峽中的人文景觀非常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屹立于兩岸的巫山12峰,其中以秀麗的神女峰最為出名。在下面的旅途中我講會為大家一揭神女峰的神秘面紗。

下面我要說的就是不在重慶境內的以險著稱的西陵峽了。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然,現(xiàn)在的西陵峽已不是以前那個灘多水急之地。今天的西陵峽大部分已經(jīng)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qū),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wěn)和舒適。西陵峽不僅有燈影峽,兵書寶劍峽等令人嘆為觀止的峽谷,還有世界上第一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他位于湖北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峽大壩建成后全壩長1983米,最大壩高為185米,最高運行水位175米,總蓄水量39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年發(fā)電量847億度,相當于1991年全國總發(fā)電量的1/8,相當于十座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大壩建成后,我國每人每年將可以增加用電70度。

好了各位朋友,關于長江三峽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推薦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為大家服務。我是來自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的導游,我姓溫,大家可以叫我小溫。在大家游覽重慶的期間,我會竭盡所能為大家服務,如果小溫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夠提出來,以便我的改進;做得好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給予我肯定,以增強我的信心。我預祝大家的這次旅途,玩得開心,吃得撐心,住得舒心。謝謝大家!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從朝天門出發(fā),就開始了我們的三峽之旅。大家都說:“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游三峽,不算了解長江。”在我們的三峽之旅開始之時,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江三峽的整體情況。

一開始講長江三峽,就不得不說說長江。眾所周知,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中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jīng)我國青海,西藏,云南等11個省市,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多千米,流域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長江自西向東流淌,在重慶境內約長683千米。長江流經(jīng)重慶奉節(jié)時,沖破了那里的崇山峻嶺,奔騰而下,就形成了我們今天即將見到的,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它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及中間的峽谷地帶組成,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橫穿奉節(jié)、巫山、巴東、秭歸和宜昌5個縣,全長193公里,它以“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而馳名。

杜甫的詩句“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講的就是,長江三峽的第一峽——瞿塘峽。瞿塘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到巫山大溪鎮(zhèn),全長8千米,是三個峽中最短的,卻是最雄偉壯觀的。

第二個峽是巫峽。巫峽西起巫山大寧河口,東到湖北巴東關渡口,全長45千米,以幽深秀麗著稱,固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來贊美巫峽。

最后一個峽便是西陵峽。西陵峽西起湖北秭歸香溪口,東到宜昌南津關,全長70千米。曾經(jīng)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而著稱,但由于三峽工程蓄水的原因,這里的水勢已變得平緩,高峽出平湖,除部分景觀淹沒庫底之外,多數(shù)綺麗風光依然如舊。

位于西陵峽內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壩高185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時,年發(fā)電量847億千瓦時,蓄水位為175米。三峽工程具有發(fā)電、防洪、通航三大作用。

游客朋友們,在我們的這次三峽之旅的途中,我們會經(jīng)過像白鶴梁,豐都名山,石寶寨等等,著名的名勝遺跡,接下來,我們就去云陽的張飛廟看一看。

張飛廟又名張桓候廟,始建于三國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可謂歷經(jīng)滄桑,經(jīng)久不衰。但是,由于三峽工程的蓄水,張飛廟會被淹沒水底,于是,國務院為張飛廟量身定做了搬遷的保護項目。從1998年開始,經(jīng)過了6年的艱辛工作,終于將張飛廟從云陽的飛鳳山搬遷至現(xiàn)在的盤石鎮(zhèn)。張飛廟現(xiàn)在90%的構建都是從老廟拆遷來的材料,仍然保持著老廟的地理特征。

張飛廟有“巴蜀一勝境,文藻一勝地”之譽。這個稱譽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大家聽我細細道來。張飛廟是一組完美的古建筑群,它依山取勢,坐巖臨江,層層疊起,錯落有致,廟內殿宇巍峨,古樸厚重,有“巴蜀一勝境”之譽,當之而不愧。文人騷客,每每游覽了張飛廟之后,都會為張飛廟之美景所觸動,于是,揮毫賦詩,留下了很多名人字畫碑刻、楹聯(lián)等在張飛廟里,所以,人們就稱張飛廟為“文藻一勝地”。

講了張飛廟的這么多,我想大家已經(jīng)知道,張飛廟是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建。蜀將張飛,剛毅勇猛,一代英雄為古今很多人所敬仰。很多游客朋友可能要問,為何張飛廟會建在云陽,這兒與張飛南征北戰(zhàn)的地方都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相傳,三國時期,吳蜀交戰(zhàn),關羽戰(zhàn)敗而死,當時張飛正駐守閬中,聽聞自己的兄弟被殺害,心中怒火重重,立即召集兵馬,準備出征伐吳,為關羽報仇。他的部下張達、范疆知道這次出征很難勝利,可他們又害怕張飛的威武,于是,趁張飛醉酒睡著之時,將其殺害,并取下頭顱,準備投奔吳國。殊不知,吳蜀談和了,兩人聽說后,驚恐萬分,將張飛的頭棄之長江。當天,一漁夫在打漁時打撈起了張飛的頭顱,便將他的頭葬在岸邊。后來,當?shù)氐陌傩者€為其修建了寺廟,就是最早的張飛廟。因此,就有了張飛“身葬閬中,頭葬云陽”的奇妙傳說。

張飛廟內的主要建筑有結義樓、正殿、旁殿、助風閣、杜鵑廳等。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結義樓”,顧名思義,它是以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而命名的。這是一個三層的木結構建筑,紅柱黃瓦帶藻井,典型的盔頂式建筑。進了結義樓,大家請看我們的右邊,我們抬頭可見臺基上:劉、關、張三人高舉酒杯,仰天長望,結義為兄弟的那一派豪情。這組雕像,形象生動的將當年三位英雄灑血祭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時的那份慷慨、悲壯再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禁想感嘆三位英雄的豪爽?,F(xiàn)在,請大家在看看我們的左邊,映入眼簾的是宋代書法

推薦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三

第一章:長江三峽巫峽導游詞同學們,剛才我們感受到的是瞿塘峽的雄偉。接下來,我們將繼續(xù)向您展示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的神奇與美麗。

武俠,以巫山命名,西起巫山縣東部大寧河口,東至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4公里。它是由長江穿越巫山主脈背斜形成的。峽谷中有許多景點,包括三臺、八景、十二峰和孔明紀念碑,但最著名的是巫山十二峰。河北岸有六座山峰,從西到東依次為登龍、圣泉、朝云、女神、松鸞、集賢。南岸也有六座山峰,但在河中只能看到封飛、翠屏和何炬,而其他三座山峰,即景潭、云起和瑞星,并不與河流相交。所以陸游在《三峽歌》中說:“巫山遇九峰,弓滿秋色綠”。

請朝我手指的方向看,也就是向著云楓。海拔1324米,每次日出,云海在峰頂翻騰。說到這里,請注意周圍的景觀。除了山和水,我們還能看到什么?有霧,是的,有霧。下雨了,是的,下雨了。當霧和雨交織在一起時,一個奇妙的景觀——巫山余云——就形成了,這就是云和雨的非云。唐代詩人元稹曾寫過一首詩:“一朝海難水,萬古琥珀”。可見巫山性是天下第一。你知道性是如何形成的嗎?那是因為巫山位于巫峽口,山連山,峰巒疊嶂,氣候垂直分布非常明顯。長江上豐富的水汽蒸發(fā)上升后,不同高度會出現(xiàn)各種云形。

同學們都很期待,看看云里有沒有突兀的石柱,看起來像個潑辣的姑娘。這就是華麗的女神峰。柱子高約6.4米,海拔1112米。武俠是三峽神話傳說的搖籃,其中關于神女峰的傳說最為感人。相傳西王母的小女兒姚姬,見有一群惡龍在此廝殺騷擾百姓,便停下來殺了惡龍殺了人。然后,他派人幫助大禹開鑿三峽,疏通河道,控制洪水,留在地球上航行過往船只,最終變成神女峰。故事到此結束,同學們!難道我們不值得努力學習,發(fā)揚女神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嗎?

請休息一下,然后我給你看剩下的山峰!

第二章:長江三峽武俠導語據(jù)說武俠是三峽最美的峽谷。暑假,我真的體會到了。

來到武俠,首先看到的是巫山女神的十二座山峰,像一串綠色的寶石,鑲嵌在河邊。巫山女神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像苗條的少女,站在山峰上;有的像鳳凰一樣展翅,很美。每一座山峰都是一個動人的身影。其中,神女峰最美,最有名。神女峰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孩,站在懸崖上看著洶涌的河流,因此得名神女峰。云朵,就像在人柱上披了一層薄紗,更加深情美好。

坑,我們來到了三峽的一個大支流,就是大寧河。這條大寧河也位于巫峽,它不僅是三峽最大的支流,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大寧河是一條美麗的河流。大寧河也有三峽,即龍門峽、八武峽和崔迪峽。叫“小三峽”,小三峽的景色比大三峽更壯觀。都說“三峽山水天下第一,寧河山水三峽第一”。

我們進入小三峽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龍門峽。龍門峽就像一扇雄偉的大門,帶你進入小三峽,所以得名龍門峽。過了雄偉的龍門峽,就到了神奇的八武峽。巴巫峽千年巴人懸棺多,只看一個個掛在幾十米高的絕壁之上。古人很聰明,把這么重的懸棺放在這么高的懸崖上。這些懸棺在三峽是看不到的。

最后,我到達了小三峽中最美麗的峽谷,即崔迪峽谷。崔迪峽谷的兩岸布滿了茂密的森林。崔迪峽谷的水比其他兩個峽谷的水更清澈。在崔迪峽谷的兩側,到處都可以看到正在起飛的白鷺和一群群貪婪的猴子。三峽找不到第二名。難怪大寧河的小三峽比長江的大三峽更美。

長江三峽最美的巫峽,不能說也不能寫!如果你有時間,你真的很想玩!

推薦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四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壯麗的長江三峽,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

長江,我國最長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發(fā)源于我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經(jīng)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qū),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至奉節(jié)奔騰而下,便形成了我們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三峽就是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他西起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公里。三段峽谷各有其特色,瞿塘峽是雄偉險峻,西起奉節(jié)白帝城,東止巫山縣大溪鎮(zhèn),全長8公里,是最短的;巫峽是幽深秀麗,從重慶巫山縣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涫渡口,全長45公里;西陵峽是灘多險急,西起湖北巴東涫渡口,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70公里。

說到三峽,不得不提到讓世界矚目,讓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的三峽工程了。他于1994年破土動工,歷時20xx年,是座長達600多公里,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壩高185米,蓄水位175米的峽谷型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游客朋友們,先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fā)源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jīng)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tài),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于我國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tǒng)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云,峰峰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后,兩岸峰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跡。

鐵棺峽,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里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里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jīng)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后腿還在山外。于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jù)考這“鐵棺”乃是戰(zhàn)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并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峽,繼續(xù)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jīng)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好了,小三峽我們就游覽到此,接下來我們將前往我們的下一站——大昌古鎮(zhèn),請大家做好下船的準備。

推薦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五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我叫,是各位的導游,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愿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游船現(xiàn)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借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qū)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zhàn)紀念館、石牌古鎮(zhèn)、楊家溪漂流等景區(qū),其旅游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xiàn)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到三峽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

傳統(tǒng)的峽江吊腳樓點綴于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wǎng)打魚,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xiàn)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

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里漂流,游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仿佛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沖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蕩舟的悠閑。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

據(jù)《東湖縣志》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余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后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復舊”,在石牌設治六、七年。

長江第一石——燈影石

四塊兀立山巔的奇石,酷似《西游記》中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的形象,每當夕陽西照,晚霞映襯峰頂時,遠遠望去,它們仿佛燈影戲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燈影石”即由此得名。當年郭沫若先生游歷燈影峽時,曾題詩贊嘆:“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lián)翩豬與猴”。

燈影石中最負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巔,呈蘑菇狀,重達100余噸,底部的承重截面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載近半噸的重量,堪稱世界奇觀。

三峽第一灣——明月灣

浩浩長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時,在這里向左急轉彎110度,改向東去,形成一個巨大的月牙形,這就是“長江三峽第一灣”。

船過明月灣,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遠方江面,便會發(fā)現(xiàn)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仿佛阻塞了滾滾長江,但船進山退,路轉峰回,旋即又豁然開朗。故而當年郭沫若先生在過石牌遠眺第一灣時,發(fā)出了“山塞疑無路,灣回別有天”的感嘆。

西陵第一洞——燈影洞

燈影洞幽深狹長,長約1500米,洞內巖溶地貌景觀奇特,洞道地形多變。洞內的“五色奇音石”是燈影洞最絕妙的景觀,它色彩豐富,呈黑、白、黃、灰、綠五色交織,明晰,用手敲擊,可聞鳴鑼擊鼓之聲,令人嘆為觀止,洞內一條落差達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緩緩無聲,或狀如洪鐘,或潺潺悅耳,或悠如琴鳴,行走在這夢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戰(zhàn)第一館——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

公元1943年5月,為保衛(wèi)陪都重慶,15萬中國軍隊圍繞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阻截了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此戰(zhàn)是二戰(zhàn)期間中國抗日戰(zhàn)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zhàn)役。

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是三峽地區(qū)第一個綜合性抗戰(zhàn)紀念館,修建在當年抗戰(zhàn)的軍事遺址之上,館舍面積440平方米,由憑吊緬懷大廳、多媒體展覽廳、圖文展覽廳、實物展覽廳四部分組成,收藏珍貴實物200余件,珍貴圖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將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燈影峽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張口吐舌、睜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安枋ァ碧拼懹鹌繁M天下名泉后,譽之為“天下第四”,陸游亦有詩贊其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陸之外,蘇轍、黃庭堅、王士禎、張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詠泉詩文。

神奇的石牌是長江三峽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畫卷,是兩壩之間風景最為奇秀、風情最為淳樸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峽大壩下閘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畫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峽風光,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離開城市的喧囂,忘卻工作的煩惱,一頭扎進三峽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間,到天然氧吧里作一次綠色深呼吸,去三峽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峽江風情,您會真切地感受生命與自然貼近的意義,體味感悟自然、關愛生命的無窮樂趣。

各位朋友,我們航行的這段峽谷叫燈影峽,又叫明月峽,北宋時期稱作石牌峽。船行江中,兩岸的巖石色彩斑斕,黃、灰、褚等顏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銀白色,明凈可人,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若晚間過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唐宋以來的詩人,對此多有吟詠,李白的“春水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等,都是對它極為生動而特有的描繪。

各位朋友,我們的游船已到龍進溪碼頭了,請大家?guī)Ш米约旱男欣?,準備下船?/p>

〔龍進溪景區(qū)〕

朋友們,我們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聲敲響了三峽人家的熱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請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們眼前的這條清溪叫龍進溪,她是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最具風情的景區(qū)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長廊石橋,掩映在搖曳的枝葉中,襯托出一種古樸幽深的意境。橋下一灣清水,清澈見底,波平紋靜,目之所視,溫順如處。正對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條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快臨江時向上高高翹起,活象一條巨龍,而看那龍頭所向,似要跳進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龍進溪因此而得名。

龍進溪里,溪水碧綠,波光粼粼,林木蒼翠,枝繁葉茂。小路縱橫交錯,雞鳴狗叫相聞;古帆船靜泊水中,吊腳樓掩映竹林,水車“咿咿呀呀”在水中轉動,山民們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過著原始古樸的生活,唱著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樸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峽江號子。舞蹈還是那么野性,菜肴還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熱情還是那么如酒般濃烈醇厚。走進這條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種“步入桃源不知歸”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龍進溪水與長江的交匯處,幾只古帆船迎風而立,小漁船撒開了漁網(wǎng),初峽亭精巧別致,在近溪的一邊,一道水壩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龍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綠,林木蒼翠,斑駁滄桑的龍溪橋橫跨其上,幾只小漁船靜靜地泊在橋下,“龍溪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如夢似幻,令人如癡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峽江的人們,以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執(zhí)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存方式和勞動習慣,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漁民的家了。許多三峽人祖祖輩輩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魚為生,在水上流動,和風浪搏擊,與漁船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現(xiàn)在漁民生活雖然改善了,但這種古老的習俗卻長久地保存了下來,年輕一代仍然撒網(wǎng)捕魚,風里來雨里去,延續(xù)著這種古老的漁文化。

大家請看前面的幾艘古帆船,過去它是峽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峽地區(qū)古老滄桑的歷史見證。大家可能已經(jīng)看到了,每條帆船上都裝有兩個烏蓬,比較矮的那個烏蓬里面是臥室,供主人睡覺休息之用,立于船頭比較高的另一個烏蓬是為主人推橈、搖櫓時遮風擋雨之用。過去,峽江一帶灘多水險,暗礁密布,航道險惡,加之沒有現(xiàn)代化的動力設備,在江上行船則極其艱難。為此三峽人充分利用聰明才智,設計了風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風力推動船只前行。順水順風時,升起風帆,利用風力鼓動風帆帶動船只前進,則可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成語“一帆風順”即由此而來;逆水行船時則要降下風帆,利用人力拉動船只前進。一邊用人在船上推橈,一邊用人在江邊拉纖,兩方齊心協(xié)力,才能讓船只前進。由此船工拉纖便應運而生,成為三峽地區(qū)獨具特色的風景線。留意一下峽江兩岸的峭壁,和江灘的礁石,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纖夫們拉纖時的纖索勒刻下來的,那是一代一代峽江人留下來的生活的痕跡?!翱蓱z牽船人,水濕半頭褲,一步千滴汗,雙手攀石路?!薄叭甙撞妓膬陕?,腳蹬石頭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淚,恨得要把天地砸?!边@是流傳在三峽地區(qū)的歌謠,是峽江纖夫自己的吶喊。長長的纖繩勒在纖夫赤裸的背,拉動著飄搖在波濤中的木船,江帆拉斷了桅桿,船工手中的櫓也折斷了,船卻依舊在灘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時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遙遠而坎坷的纖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纖繩……沒有人考究這歷史有多長,有了長江,有了舟楫,拉纖也許就相伴而生了,這勞動的習俗就沿襲下來。峽江人那執(zhí)著頑強的抗爭精神足可與高山峽谷媲美。

船工們在拉纖時,為協(xié)調用力和減輕疲勞,便喊起了船工號子,高亢激昂的峽江號子,回蕩在高山峽谷之間,時而雄渾高昂,時而蒼涼悲壯,仿佛生命的吶喊,顯示了船工與大自然抗爭的偉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實寫照。船工們在拉纖時,凄苦而悲涼,偏偏兩岸又時時傳來啾啾不住,哀囀不絕的青猿啼叫,猶如重傷口上撒把鹽,越發(fā)激起纖夫們的無限凄苦哀愁,使纖夫們禁不住摧肝裂膽,淚濕衣襟。北魏酈道元《巴東漁者歌》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宋代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也留下:“萬樹蒼煙山峽暗,滿江明月一猿哀”的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感受。

推薦長江三峽文化考察報告六

各位旅客: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游小趙,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游宜昌,宜昌市情導游詞。預祝大家在這里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里。

在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xiāng)”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國古戰(zhàn)場, 是楚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yè)和旅游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峽畔有著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饒,風光旖旎。這顆明珠正是“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鐘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重慶市東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因而譽為峽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著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三國時吳蜀的夷陵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qū),有415萬人口,全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qū)人口133。8萬,市內有三條主要干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qū),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謂水路,公路,鐵路,空路,路路皆通。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鐵路和宜萬鐵路在宜昌交匯。三峽機場是三峽地區(qū)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國際備降機場。以宜黃高速,滬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條國道為主干的公路四通八達。

宜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縣治,曾有過夷陵,宜州,峽州,東湖等十幾個名字,用的最長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勢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說:“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說奔騰咆哮的長江一到宜昌,江面變的開闊,兩岸的高山也逐漸成為丘陵,清朝雍正年間,朝庭認為這個夷字犯了忌諱,因為漢人們把他們稱為夷族,所以改名宜昌,為什么叫宜昌呢?宜昌有順應天時宜于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清朝雍正13年改稱為宜昌取于“宜于昌盛”之意。更因位于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于是又有著“川鄂咽喉”“三峽門戶”的美稱。

夷陵千年滄桑話,距今20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shù)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戰(zhàn)國時期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于此,夷陵之名始見于史。東漢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吳魏夷陵之戰(zhàn);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zhàn)發(fā)生于此地,三國時期,劉備為關羽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吳國。吳將陸遜僅有五萬人,退入夷陵一線,等蜀軍“兵疲意詛”反攻條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大火燒了四十座營寨,蜀軍大敗,劉備連夜退入白帝城。這就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夷陵大戰(zhàn)后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歷史悠久的宜昌文化源遠流長,作為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fā)祥地。一些特有的風俗如土家族的“哭嫁”被約定成熟的沿傳下來。

所謂巴楚山水育英才,宜昌人杰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相傳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人,她輔佐皇帝,開創(chuàng)了中華基業(yè)?!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宜昌走出了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宜昌孕育了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詩仙李白、武圣關羽、茶圣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以及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

宜昌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的州府所在地。在夏、商、周時代為古荊州地。蜀漢章武二年(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zhàn)均發(fā)生在這里。明、清時期,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呀片戰(zhàn)爭爆發(fā),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辟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后在這里設立了領事館。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qū)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jīng)濟非常落后。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企業(yè)和一批重點企業(yè)。1994宜昌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并被列入長江三峽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今日宜昌涌現(xiàn)了一批龍頭企業(yè)如宜化集團,稻花香酒業(yè),興發(fā)集團。

西陵山水天下佳。宜昌屬于丘陵地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夷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多樣。市內有大小溶洞,如白馬洞,三游洞,龍泉洞,乃古代地下水溶蝕作用而形成,洞幽奇特,不失為旅游的好去處。宜昌不僅有山色之美,而且還有水鄉(xiāng)之秀。宜昌的水系為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流眾多,河網(wǎng)密集,水量豐富。除長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9條。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為開發(fā)水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宜昌水能可開發(fā)量達3000萬千瓦,占全國可開發(fā)量的8%。游客們可能要問了3000萬千瓦是什么概念呢?我們通常用“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力量恢弘,三峽的水能相當于4000多匹馬做功的能量,而且是只做功不吃草的馬,是永遠奔騰不息的駿馬!建成的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工程,裝機26臺,年發(fā)電量達847億度。除三峽工程外,宜昌還擁有葛洲壩電站,隔河巖電站等大小水電站。在方圓直徑不到100公里的范圍內,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和如此充分的開發(fā)程度,宜昌是世界上是僅有的,因此宜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真可謂是世界水電之都。

近代的宜昌,由于葛洲壩的興建,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現(xiàn)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躍,而三峽工程的興建給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fā)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在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在長江經(jīng)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經(jīng)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西部大開發(fā)的東大門,也是湖北大角戰(zhàn)略的一個支撐點。

宜昌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18度,是非常適合人居住和旅游的城市,宜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具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chǎn),生物,旅游四大資源。

那么在這里呢,我就說說咱們宜昌的水能資源,市域內江河縱橫,除長江、清江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水能可開發(fā)量3000萬千瓦,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以及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此外還有300多座星落密布的中小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如此充分的開發(fā)密度,世界上是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礦產(chǎn)資源也相當富集,市域內探明的礦種53種,大礦床14處,磷是全國6大磷礦之一,石墨礦是全世界四大優(yōu)質石墨礦床之一,煤礦、金、銀,銅等都有極大的工業(yè)開采價值。

宜昌市氣候宜人,優(yōu)質的土壤為柑桔、茶樹各種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宜昌也被譽為“柑橘之鄉(xiāng)”“茶葉之鄉(xiāng)”。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就曾提到此地是茶葉種植發(fā)展的“最適宜區(qū)”。宜昌茶葉主要分布在半高山地帶,“高山云霧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宜昌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產(chǎn)量居湖北省前列。在五峰后河、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尤其是五峰后河原始森林中的珙桐,是第四紀冰川未被滅絕的幸存者,被成為世界植物的“活化石”。

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擁有各類旅游資源747處。以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為代表的全國旅游熱線,世界著名。這里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雄風猶存的三國古戰(zhàn)場遺址,被譽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今日宜昌,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宜昌正以她獨特的風采,昂首屹立在長江之濱,朝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標闊首前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