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7:11:55 頁碼:12
最新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通用19篇)
2023-11-24 07:11:55    小編:ZTFB

總結(jié)是經(jīng)驗的積累,是我們在成長中匯總的寶貴財富。總結(jié)是思考和反思的過程,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效率。推薦以下幾篇閱讀材料,希望能給大家的總結(jié)提供一些啟發(fā)。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一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和情境教學法。

說完了以上內(nèi)容,下面我將就我的教學過程進行一個具體的介紹與分析,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一個好的導入往往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快速地進入課堂的學習。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我會給學生們播放電影《鴻門宴》的視頻片段,在活躍了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之后,順勢導入新課《鴻門宴》。

(二)整體感知。

導入結(jié)束之后我將進入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是對課文的大致感受,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帶領(lǐng)學生們通讀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讓學生們圍繞著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閱讀,為接下來的深入研讀做準備。

(三)深入研讀。

(四)鞏固提高。

在深入研讀結(jié)束之后,我將進入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安排學生們就“項羽最后為何會失敗”進行一個辯論賽,借此加深學生對項羽性格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與思辨能力。

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我會結(jié)合學生的感受對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回顧與啟示,并布置課下作業(yè):結(jié)合分析項羽人物形象的方法,自主分析劉邦和樊噲的性格特征。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二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將軍與臣有?(?通“隙”,隔閡,嫌怨)。

6.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內(nèi)(內(nèi),通“納”,使……進入)。

二、古今異義。

1.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今:指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2.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意外的變故;今:很,十分。

4.將軍戰(zhàn)河北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5.臣戰(zhàn)河南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

6.沛公居山東時古:指崤山以東地區(qū)。今:山東省。

7.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地講述。

8.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12個)。

1.軍。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急擊勿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nèi)。

毋內(nèi)諸候:內(nèi),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nèi)擲一紙出: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nèi)無法家弼士:名詞作狀語,在內(nèi)部。

色厲內(nèi)荏:名詞,內(nèi)心,心里。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副詞,愈加。

6.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動詞,感謝。

7.意。

然不自意: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詞,神態(tài),神情。

8.坐。

項王、項伯東向坐: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介詞,因為。

9.舉。

殺人如不能舉:副詞,盡。

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動詞,列舉、舉出。

10.勝。

沛公不勝杯杓: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形容詞,優(yōu)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動詞,勝過、超過。

11.斗。

玉斗一雙,獻與亞父: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動詞,爭斗。

12.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動詞,擺、設。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三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止:使……停步.內(nèi):使……進入)。

拔劍撞而破之(使……破)。

樊噲側(cè)其盾以撞(使……側(cè)過來)。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跟從)。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四

各位領(lǐng)導、專家:

你們好!

《鴻門宴》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所選情節(jié)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后,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斗爭。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設下的一個富有殺機的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表現(xiàn),是長達五年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shù)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jié)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鴻門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劉、項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生動地對比了雙方策的高下,并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jié)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今天,“鴻門宴”一語已經(jīng)成了危險之約的代名詞。

學習《鴻門宴》所在的這個單元,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著重了解《過秦論》中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著重了解司馬遷在《鴻門宴》中對項羽的悲劇性格的揭示。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guān)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

《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歷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

根據(jù)課文特點,結(jié)合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guān)史實。

2、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學習創(chuàng)造性閱讀。

4、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5、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6、感受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

學習創(chuàng)造性閱讀,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鴻門宴》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nèi)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三課時教學本文。

第一課時的要點是:了解作家作品,積累文言知識,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術(shù)精神,泛讀課文,要求讀懂。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理清故事情節(jié),概括人物形象,學習客觀地評論歷史人物,泛讀課文,要求讀熟。

第三課時的要點是: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jié),著重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總結(jié):鴻門宴說課稿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祝大家在學習愉快。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五

1、《鴻門宴》課文復習。掌握課文背誦,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完成文言知識歸納。

2、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激勵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感。

3、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使所有學生能充分發(fā)揮所長。

1、結(jié)合多媒體手段進行課文復習。

2、通過由學生自行組織角色表演,形象化地背誦課文,展示人物性格,掌握翻譯技巧。

3、課外獨立進行語言知識歸納。

1、課文背誦與文言翻譯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活動課的難點。

2、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文言語言知識歸納。

1、本學期采用新教材,文言文占課本比例的40%,全部篇目都有背誦要求。課文背誦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古文背誦對學生有一定難度,授課時集中背誦,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

2、《鴻門宴》一文要求背誦的三、四自然段,以人物對話和人物動作為主,背誦難度大,但角色個性鮮明,形象突出,以學生活動為主能調(diào)動學生興趣,在參與中記憶深刻,有利于背誦。

3、所教學生,自高一入學以來,已引導進行文言歸納,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文言知識歸納應能獨立完成。

一課時(45分鐘)。

電腦、實物投影儀、cd唱機。

一、引入。

音樂引入:《十面埋伏》。

(設計目的:制造氣氛,把學生情緒帶入本課特定的氛圍中)。

教學目標:《鴻門宴》復習課。

1、復習課文相關(guān)知識。

2、通過表演形象化地背誦課文,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進行文言語言知識歸納和檢測。

二、復習過程。

1、作者和出處提問:作者——司馬遷。

(幻燈片:司馬遷像)。

提問:出處——《史記》(幻燈片:司馬遷和《史記》)。

(設計目的:通過圖片和幻燈,形象而快速地鞏固文學常識)。

2、情節(jié)提問:根據(jù)圖片簡單地講講《鴻門宴》的故事。

(幻燈片:《鴻門宴故事》1~~10)。

(設計目的:形象化地回顧課文故事情節(jié),深入理解三、四段的情節(jié)背景)。

三、表演過程。

[過程(一)、(二)由科代主持]。

(一)科代:

1、交待故事背景(幻燈片:歷史背景,鴻門宴遺址)。

(設計目的:鞏固歷史背景知識,增強表演的可感性)。

2、交待表演要求:四個小組,古裝版考查同學的背誦,

現(xiàn)代版考查翻譯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設計目的:提倡自主參與,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發(fā)揮學有。

所長的'學生的組織能力。)。

(二)表演開始:順序1.古裝版:2.現(xiàn)代版。

(背景音樂)。

(設計目的:“古裝版”是以表演形式背誦原文,有旁白、人物對話和動作;“現(xiàn)代版”是以表演的形式考查現(xiàn)代漢語翻譯,有人物對話和動作。通過表演,可以了解學生對背誦和翻譯掌握的程度。)。

(三)老師總結(jié):背誦、翻譯和人物性格表現(xiàn)。

背誦檢測:

1、課后練習二(投影:課本,討論答案)。

2、小測題(幻燈片:默寫測驗,討論答案)。

(設計目的:考查背誦)。

四、語言知識歸納。

1、歸納要求:(幻燈片:語言知識歸納要點)。

2、小組討論,推舉小組最好的一本筆記。

(設計目的:課外自行整理,提高文言語言知識歸納能力。同學之間互相檢查、督促,老師表揚、肯定。)。

3、以學生筆記為例討論歸納要求。

(設計目的:指出同學歸納中的優(yōu)缺點,提供范例)。

4、明確歸納內(nèi)容。

(設計目的:指導學生修改歸納,提高日后歸納文言語言知識水平。)。

5、檢測:

(1)小測。

(2)互改。

(3)表揚(幻燈片:語言知識小測驗)。

(設計目的:考查語言知識點,表揚鼓勵)。

五、課外作業(yè)。

1、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修改歸納筆記。

(設計目的:進一步鞏固本課教學目的)。

六、教學流程圖。

音樂引入。

教學目的。

復習。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六

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學會篩選信息,抓重點、抓關(guān)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lǐng)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著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

2、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

羅森塔爾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來傳達他們的內(nèi)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這里是一座平靜的小鎮(zhèn),

也曾經(jīng)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廠;。

這里見證著人性的墮落,

也凝結(jié)著一個民族的苦難;。

這里是人類歷史無法跳過的一頁,

這里是奧斯維辛。(板書課題)。

二、背景簡介。

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奧斯維辛集中營:奧斯維辛位于波蘭南部小波蘭省境內(nèi),1940年4月27日,德國法西斯頭子希姆萊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滅絕人性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二戰(zhàn)結(jié)束時,整個集中營占地面積達40平方公里。營內(nèi)采用毒氣室等各種方法屠殺、虐待囚犯,5個焚尸爐平均每天焚尸1萬具。包括中國人在內(nèi)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于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1947年被開辟為國家博物館。1979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圖片展示)。

三、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按新聞的導語、背景、主體、結(jié)語幾方面概括一下這篇新聞的內(nèi)容。

提示:一、導語:布熱金卡陽光明媚但曾是人間地獄(1~3)。

二、背景:引入奧斯維辛背景材料介紹奧斯維辛可怕的歷史(4~6)。

三、主體:隨參觀者腳步而行(7~15)。

四、結(jié)語:再次強調(diào)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16)。

2、這篇新聞有沒有寫到有關(guān)奧斯維辛新的事件呢?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提示:本新聞并沒有寫有關(guān)奧斯維辛集中營新的事件。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

3、既然“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為什么作者還要去報道?說說你對標題的理解。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奧斯維辛太出名了,人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它很多東西,的確是沒有什么新聞可供報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新聞,作者還是要寫,因為他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奧斯維辛雖然是沒有什么新鮮東西了,但每一個參觀者進來了都只有一個感受,那就是震驚和窒息,驅(qū)使作者必須為它寫一點東西,以祭奠亡靈,揭露罪惡。

4、那么本新聞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5、找出本新聞描述參觀者行動、神態(tài)的語句,體驗他們的心中感受。

四、精讀課文。

提示:不協(xié)調(diào)的事物疊合在一起。作者無一字控訴,可是由此所體現(xiàn)出的強烈憤懣的感情,讓讀者感到無比壓抑。

1.結(jié)構(gòu)上:首尾呼應,顯得文章首尾連貫,渾然一體。

2.寫法上:以樂景襯哀情。

3.內(nèi)容上:突出文章主題,表達出了對法西斯殘暴行為的憤怒控訴,對受害者的哀悼,對歷史的反思。

提示: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4.為什么對于參觀者來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提示:作禱告,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殺人者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懺悔自己的罪行的,無辜的人們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寫法指導。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從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詞語的含義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從分析句子的結(jié)構(gòu)入手。

有許多句子,分析其結(jié)構(gòu),如果是單句,先找準主、謂、賓,如果是復句,先找準其第一層,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從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4.從分析其表達意圖入手。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理解那些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

5.從分析藝術(shù)手法入手。

用這種方法分析,便帶有鑒賞的性質(zhì)。

五、深層分析。

1、《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新聞與我們常見的新聞有什么不同?

比較的方面一般報道《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時效性最新發(fā)生時效性不強。

報道內(nèi)容已發(fā)生的事件個人感受。

情感傾向客觀個人情感濃厚。

2、這篇新聞的主題是什么?

本文作者看似平靜的敘述中抒發(fā)了對德國納粹殘酷暴行的沉重控訴,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平與祥和的向往。同時,也是為了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為什么成為新聞史佳作?

(1)突破新聞“客觀報道”“零度寫作”原則。

(2)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

(3)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guān)于災難的記憶、關(guān)于生命的思考、關(guān)于人性的自省。

六、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進占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師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我手無寸鐵的同胞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規(guī)模屠殺,火燒南京城7周之久,遇難者達30萬以上。

(圖片展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原諒和尊重。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七

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全詞。

2、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整體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點難點:

1、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

2、作者的寫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過程中,曾經(jīng)提到,我國是一個資源豐富,幅員遼闊,風景秀麗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我國這樣種類齊全的壯麗江山,我國這樣豐富的自然資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東有平原。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不僅我們中華民族有無數(shù)英雄要為它競折腰,而外國的強盜也對它既羨慕,又垂涎三尺。從奴隸社會時代起我國就面臨著外族的威脅,開始了保衛(wèi)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的戰(zhàn)斗。周朝,要抗擊西戎;戰(zhàn)國時直到東漢初年,中華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戰(zhàn)。為了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秦始皇征發(fā)數(shù)十萬人民修筑了長城,衛(wèi)青霍去病帶領(lǐng)漢家虎狼男兒幾次擊退匈奴,將他們趕出了威脅范圍內(nèi)。南宋時期,更是有岳飛抗金,幾乎就要直搗黃龍;后來的文天祥更是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梢哉f南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愛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有這樣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國統(tǒng)治的北方,山東濟南人。幼年時期,和黨懷英一起讀書,黨懷英后來也是一位抗金英雄。1161他21歲的時候金國統(tǒng)治的北方全境漢族人民發(fā)起了反抗金國統(tǒng)治的起義,當時濟南有一個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萬人,給金國的殘暴統(tǒng)治造成了很大威脅。他也集合了兩千人響應,被耿京委以重任。他曾經(jīng)追殺過叛逃的和尚義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統(tǒng)治者宋高宗趙構(gòu)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來的時候一個叛徒殺害了耿京,他聽說后率領(lǐng)著五十名騎兵沖入大營,在五萬人中抓住了叛徒,帶領(lǐng)著部隊投奔了南宋。

這個人,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作者——辛棄疾。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棄疾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gòu)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殺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自然對于辛棄疾這樣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是“從敵占區(qū)投奔過來的武將”不會重視,此后辛棄疾就一直擔任一些無關(guān)輕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后辛棄疾的軍事才能的到了重用,轉(zhuǎn)戰(zhàn)于各地,戰(zhàn)功卓著。但是辛棄疾因為為人有些自負,又不會拍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江西隱居。

這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作者66歲的時候做的。當時一個很有權(quán)勢的大臣韓侂胄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決定北伐金國。為了籠絡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戰(zhàn)的老臣,當時辛棄疾也被韓侂胄任命為安撫使。但是在任上一年之后,辛棄疾卻已看出了韓侂胄并不是真的想收復失地,也并不是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對于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更感慨韓侂胄不懂軍事,會導致北伐失敗。這首詞就是作者對于此事情況的內(nèi)心感受的表達。

【文章感知】。

1、帶領(lǐng)同學朗讀全文,糾正讀音。

2、“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但是)無處去找孫權(quán)那樣的英雄了。

明確:蘇軾的是“千古風流人物”側(cè)重人物,而辛棄疾則寫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夠掌握這片江山、保護這片江山的英雄。

提問:作者在此時提到孫仲謀,暗含了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孫權(quán)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個浪費人才的皇帝。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yè)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如今)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當年)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叵氘敃r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象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虛景。

劉裕:宋的開國皇帝,原名劉道成,字德輿。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曾經(jīng)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過后來,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yè)。帶著如此雄心壯志,劉裕年輕時從軍,成為東晉北府軍的下級軍官。不久,東晉將領(lǐng)桓玄起兵反晉,攻破晉都建康。于公元403年篡晉稱帝,改國號為“楚”。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劉裕在家鄉(xiāng)京口起兵討伐,第二年,打敗了桓玄,擁護晉安帝司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馬德為了感謝他,把它的職位封為了類似于今天的國家總理這樣的職務。劉裕從此控制了東晉朝政,成為權(quán)頃天下的顯赫人物。此后,劉裕率領(lǐng)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公元420年在掃除所有障礙之后,大權(quán)在握的劉裕終于代晉稱帝。

明確:說明了當初盡管劉裕那么英武非凡,軍隊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掃平了北方,建立了劉宋。但是直到今天,他當年豐功偉績也都如當初的舞榭特臺都化作了破敗的荒園一樣隨著歷史的風雨飄搖而去。

提問: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劉裕一樣建功立業(yè),對統(tǒng)治者表達了一種自我推薦,要收復失地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英雄不在”的感慨?!暗贡R成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那么作者希望怎樣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通過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詞的方法。

2、對蘇軾和辛棄疾這兩個豪放派的詞人進行橫向比較。

教學難點:

2、通過對作者生平的比較來比較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3、對豪放派詞進行較深的分析。

教學過程: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yè),由于草率從事,結(jié)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

看注解15:此時作者所含的意思不僅僅是對張浚北伐的影射,更是對韓侂胄北伐的一種勸誡。

明確:作者自我推薦,實際上是向建議:只有我這樣的老臣才可以指揮作戰(zhàn),獲取勝利。

那么,如果統(tǒng)治者不善用人,會怎樣呢?

當然,必將導致失敗了。但是作者此時并沒有直接說會失敗,而是回想當年,描繪了一幅失敗的時候的凄慘景象:四十三年過去了,(現(xiàn)在)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一帶遍地烽火。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四十三年前,正是作者率軍投靠南宋王朝的時候,也就是1163年,張浚北伐失敗,此時金國皇帝完顏亮趁機沉打過長江,在瓜補山的上修了一個行宮,供自己尋歡作樂,而且縱容金兵燒殺搶掠。

明確:自然是張浚北伐失敗后造成的“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qū)里后魏皇帝佛貍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滿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

看注解18。

當初魏武帝拓跋濤對漢族人民實行殘暴統(tǒng)治尋歡作樂得行宮,如今卻已變成了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

提問:作者有什么感想?

最后,作者引用廉頗“尚能飯否”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自己雖然已經(jīng)老去,但依然可以為國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頗。而“憑誰問”則體現(xiàn)了一種無奈,無法被賞識的無奈。

學過兩首詞后,我們不妨利用我們學過的分析法,對蘇軾和辛棄疾進行一下比較。

【討論】大家說說蘇軾和辛棄疾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作者出生地所處時代經(jīng)歷做官寫作時的年齡。

蘇軾四川眉縣北宋中期冤獄、坎坷文官,頗有政績47歲。

辛棄疾山東濟南南宋初年建功立業(yè),不得重用武官,戰(zhàn)功卓著66歲。

然后再從作品來看:

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環(huán)境:長江、赤壁、亂石、峭壁、驚濤、故壘。

多實景描寫,誘發(fā)聯(lián)想,景在一起長江、舞榭歌臺、尋常巷陌、佛貍祠下。

聯(lián)想到的虛景,景是分散的。

聯(lián)想到的虛景多于實景。

人物周瑜孫權(quán)、劉裕、宋文帝劉義隆、佛貍、廉頗。

情節(jié)觀景——感慨英雄——超脫曠達孫仲謀、劉裕、廉頗。

劉義隆、佛貍、張浚。

比較講解:比較講解:

首先蘇軾是南方人,而且是文人出身,所以他的性格中多的是意氣風發(fā),就算是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力,也只是作為文官的地位,所以蘇軾的詞中我們看不到像辛棄疾那樣的金戈鐵馬之聲,更多的是一種胸懷的曠達。

而辛棄疾則是北方民族,我們知道北方人一向比較兇悍。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一個南方能夠打敗北方而統(tǒng)一全國的朝代,就算是明朝從南方建立政權(quán),但是政權(quán)最終的穩(wěn)定卻還是在北方。出身于軍隊將領(lǐng),他的詩詞中自然有一種軍人的堅毅、果斷,兵甲之聲充塞于耳。

其次,從寫作的年齡看:當時蘇東坡正處在壯年,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自然有一種失落和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而辛棄疾當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則是想繼續(xù)效力,更多的詩感慨當初,不愿老去的思想。生活經(jīng)歷和背景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在寫作上的不同。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八

大綱要求,高中語文要在指導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基礎上,進入文學鑒賞的層次。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節(jié)選于其中的《鴻門宴》,可謂“史圣”司馬遷的典范文筆。本文是史傳文學中的精彩篇章,情節(jié)發(fā)展跌宕起伏,波譎云詭,讀來扣人心弦。它一直被中學選為文言文教材,是以鴻門宴為特定舞臺,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戲劇”,其中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尤其主要形象項羽,以其獨特的風采成為千百讀者們欣賞與品評的話題。

2、說學生情況。

高一第二學期的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有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但還不具備古文學習的主動性,所以著力培養(yǎng)他們古文學習的主動性。

3、教學目標。

依據(jù)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大綱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了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

2、積累文中重要的生詞,歸納總結(jié)“因、如、舉、謝、意”五個多義詞的義項。

3、把握故事情節(jié),了解司馬遷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情節(jié)概述法。

2、討論質(zhì)疑法。

3、人物品評法。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學習司馬遷身遭侮辱、發(fā)憤著書的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2、認識造成項羽悲劇的根本原因,吸取“驕兵必敗”的教訓。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把握故事情節(jié)。

(學生在第一單元剛剛學過小說的順序,這重點的設置就是對舊有知識的回顧,也是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故事總是引人入勝的。)。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

(文言文的學習古文知識一直是重點,為了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內(nèi)容及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必須加強積累和掌握文言詞句)。

3、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就要培養(yǎng)學生客觀的多元化的評價,人物可以開放性地讓學生自由點評,教師適時加以點撥,能自圓其說既可)。

難點:

1、從鴻門宴會坐次安排看風云突起。

(鴻門宴如同一個舞臺,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最能體現(xiàn)其人物性格的優(yōu)在其中的斗爭,但學生并不掌握古時的禮儀,要教師簡介才能使他們明白。這也是理解項羽這個人物的一個方面。)。

2、掌握文中的多義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古文與現(xiàn)代文的差別就體現(xiàn)在詞語的區(qū)別上,所以能有效的區(qū)別詞性和詞義就尤為重要,而且其數(shù)量大,范圍廣,學生難以掌握。所以將其設為難點。)。

1、說教法。

針對學生學習古文能力尚弱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本文的教學方法,即“以情節(jié)帶語言”,就是引導、點撥學生利用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把握來帶動對疑難語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脈帶動語脈,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語感來推斷疑難語句的能力。為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營造作品的現(xiàn)場感,本課主要的教學手段。這就需要情節(jié)概述法。

除依據(jù)文本強化情節(jié)的感知外,我還將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人物掛圖、詩詞卡片及書中插圖,努力創(chuàng)設鴻門宴上劍拔弩張的氛圍。

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轉(zhuǎn)變。同時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質(zhì)疑,教師適時的啟發(fā)點撥,使整個教學導有序,從而構(gòu)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這就是討論質(zhì)疑法。

2、說學法。

(1)根據(jù)高一第二學期學生的古文素養(yǎng)情況,著力培養(yǎng)他們古文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本課還將采用自主式學習法,讓學生在學習古文時“動”起來,引導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整合,自主積累和自主提高。

(2)本課主人公項羽是一個個性鮮明的形象,也是歷來有爭議的人物,為激活學生的思維,本課將采用討論式學習法,讓學生立足文本,從不同的視角見仁見智,對主人公給予政治、歷史、文學及心理學等等多元的評價。

3、教具。

收錄機、朗讀帶、多媒體課件。

一是詩歌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投影顯示項羽《垓下歌》和劉邦《大風歌》。

目的是:以詩激趣,用二人成敗不同,功業(yè)相反的結(jié)果,引導學生思考,同時,讓作品中的項、劉出場,教者在說明時,傾向于對項的評說,讓學生帶著遺憾的心理,進入課文,解讀項王。

二是簡介作者,了解背景。鑒于學生已在初中接觸了司馬遷作品,本課由學生先行總結(jié),教者最后明確和深化,講析作者的生平、創(chuàng)作和人格特征。在張掛陳涉起義和楚漢相爭圖片后,簡要介紹時代背景。

目的:創(chuàng)設課文學生情境,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是掃除障礙,整體感知。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檢查學生對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實詞的解釋,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請學生復述情節(jié),并用四字格來概括從開端至結(jié)局的情節(jié),要以主謂短語出現(xiàn),且主語系文中的人物。這樣,時刻突出人物形象、情節(jié)進程和性格沖突。

目的是:學生有興趣自然就會找尋他還不懂的內(nèi)容,來進一步豐富他心中的人物形象。

四是發(fā)散思維,分析人物。分析人物時的內(nèi)部層次首先從課文插圖,討論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從人物對項與劉的稱呼,品析人物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進一步分析項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項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引出發(fā)散思維。比如可能的幾種觀點:情意綿綿的偉丈夫、氣蓋一世自我精神王國的國王、豁達的男子漢等。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鑒。分析人物描寫方法,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語言行動描寫人物和對比烘托描寫人物的方法。

目的: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為以后自己作文提供了借鑒。

六是虛擬歷史,訓練想象。用一個“假如項王一怒殺了劉邦”的設想,讓學生盡情想象和推斷。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即是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又是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七是自主總結(jié),強化古文知識。

1、詞類活用(名作動、名作狀、形作名、使動等)。

2、句式(省略、狀語后置、賓語前置、判斷、被動、固定等)。

3、古今異義(婚姻、非常、今人、細說等)。

4、為的用法。

5、成語識記(人為……、大行……、秋毫……、勞苦……)。

6、一詞多義(因、如、舉、意、謝等)。

目的是:學習這篇既要把握文學性,又要強調(diào)知識性,為以后的古文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九

沛公軍霸上(駐軍)。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說)。

不可不語(告訴)。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數(shù)目項王(示意,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guān)中(稱王)。

若入前為壽(走上前)。

沛公奉卮酒為壽(祝(項伯)身體健康)。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

1、誦讀品味,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3、抓住意象,體驗意境,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4、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2、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來表現(xiàn)心境方法。

3、體會詞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讀一讀,議一議,品一品。教師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一定的指導,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好點撥、補充和總結(jié),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毖蹨I和愁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輕拂歷史的塵煙,漫步文學的殿堂,無數(shù)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shù)的悲懷愁情的詩詞。(讓學生回憶有關(guān)“愁”的詩詞名句)。教師總結(jié):真是愁有景,愁有聲,愁有淚;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被詞評家譽為“寫愁第一高手”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用心靈來聆聽、來感受濃縮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絕唱《聲聲慢》吧!

二、作者簡介,學會“知人論世”

1、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做最后總結(jié),強調(diào)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

(出示幻燈片李清照簡介)。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jīng)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吟詩來我作對。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jīng)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風格清新婉麗;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2、讓學生分別猜出《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屬前期還是后期作品,以加強學生對作者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鑒賞詞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時代背景,要知人論世,不能孤立地解讀文本。

(出示幻燈片,顯示前兩首詞)。

三、整體感知。

1、學習詩歌,很講究誦讀。況且《聲聲慢》又是一首詞作。我們知道,詞極具音樂性。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詞,邊讀邊揣摩,怎樣朗讀才能表達出詞人的感情。

2、提問:朗讀《聲聲慢》時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學生發(fā)言討論,互相補充印證。

明確:愁苦。

3、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歸納出本詞的朗誦方法并作示范朗讀。

4、全班同學按以上幾位同學總結(jié)的方法齊讀全詞。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特點。

5、(出示flash朗讀課件),聽范讀,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白自己的不足。

教師總結(jié):誦讀不是比誰的氣門長,不是看誰嗓門大。誦讀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要求。我們應當以一種和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緒相協(xié)調(diào)的感情來掌控好我們的聲音。誦讀時還應盡快進入角色,設身處地,想象自己現(xiàn)在就是孤苦零丁、凄婉哀絕的李清照。

四、深入探討,理解意象。

1、提問:請大家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2、詞中描寫了哪些場景?面對此情此景,你認為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

淡酒澆愁。

秋風急吹。

征雁南飛。

黃花憔悴。

獨首窗兒。

雨打梧桐。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3、過渡:是啊,面對“秋風”“征雁”“黃花”“雨打梧桐”等極易讓人憂愁的景象,詞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連“愁”字都無法表達她憂愁之心。這種把詩歌中的形象、景象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我們稱之為“意境”;其中用來表達情感的形象與景象,我們則稱之為“意象”。可以說,在詩詞鑒賞中,通過把握意象來理解情感,是我們詩詞鑒賞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考慮到高一學生較難理解“意象”,在教學中用探討的方式在無意識中讓學生意識到“意象”在整個詩詞鑒賞中的重要地位并學會運用。)。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4、本詞寫了哪些典型意象?怎樣表達詞人內(nèi)心的愁苦?

明確:淡酒,秋風,過雁,梧桐,黃花,細雨。

教師示范分析“過雁”這一意象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其他意象是如何表達詞人內(nèi)心的愁苦,老師適時點撥釋疑。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五、鑒賞品味。

讓學生說說《聲聲慢》里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感受最深的意象。

六、師生總結(jié)詞的鑒賞方法。

1、熟讀成誦。

2、知人論世,聯(lián)系詞人的生活遭遇來鑒賞。

3、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鑒賞。

(出示幻燈片,顯示板書)。

七、聯(lián)想拓展,體驗創(chuàng)造美。

請同學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美。1、讀或唱。

2、寫對聯(lián),賞意境。

上聯(lián):月滿西樓,落花流水寄綿綿情思。

請同學們據(jù)《聲聲慢》的意境描寫對出下聯(lián)。可以相互討論,集中集體智慧。(多媒體呈現(xiàn)上聯(lián)。)。

學生討論醞釀后,交流發(fā)言。教師隨機評點三至五名。示例并品讀:

月滿西樓,落花流水寄綿綿情思。

雁過南窗,梧桐細雨寫點點離愁。

(出示幻燈片,顯示佳作)。

3.請大家用幾句詩意的話寫寫自己的酸甜苦辣,試著使用“借物言情”的寫法。

八、布置作業(yè)。

為了幫助同學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我選了幾首李清照的詩詞作品,同學們可以任選一首,運用所學方法鑒賞評析。

九、課堂小結(jié)。

教師自作一首小詩,師生共讀一遍表達我們對一代才女的鐘愛和敬仰。

冷月花魂李清照。

生活不幸詩家幸,

一路坎坷一路歌。

身在江南思歸去,

心向故土度進退。

梧桐細雨藏離愁,

天接云濤溢豪情。

清麗婉約溢芳馨,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示幻燈片,顯示詩作)。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一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語文必修5本書共有文言文單元5個,17篇文章,涉及了5個方面的文章類型:古代記敘散文、山水游記散文、議論性散文、人物傳記和古代抒情散文?!而欓T宴》屬于古代記敘散文,也是學生進入高中所學習的第三篇文言文。

編者希望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lǐng)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shù);希望學生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guān)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少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jié)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xiàn)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三、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過程。

(一)翻譯理解部分。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

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典范的記傳性文體,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

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二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鴻門宴》。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鴻門宴》屬于古代記敘散文,也是學生進入高中所學習的第三篇文言文。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少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jié)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xiàn)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三、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過程。

(一)翻譯理解部分。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

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典范的記傳性文體,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

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jié)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zhuǎn)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jié)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jié)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煉語言表達。

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置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jié)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三)刻畫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初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lián)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四)課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寧的比喻——有時歷史的發(fā)展就像一個人想要進入一大串房間中的一間,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另一個房間——對全文進行總結(jié),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鑒。

作業(yè)布置:

一聯(lián)系情節(jié)背誦第三、四段;

二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從“鴻門宴”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板書設計。

最上方兩行分別橫寫標題“鴻門宴”和“司馬遷”。板書重心是項羽、劉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邊橫寫“項羽”,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為人不忍”,右邊對應其形勢的轉(zhuǎn)化情況“主動”到“被動”;下半部分左邊橫寫“劉邦”,中間對應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詐果斷”,右邊對應“被動”到“主動”,各自用線相連,上下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板書設計可以突出本文人物傳記的特色和人物的鮮明性格及由此產(chǎn)生的形勢逆轉(zhuǎn),是為教學重點的突出服務的。

文檔為doc格式。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三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以“校教學工作處工作計劃”為行動指南,以“小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例為平臺,立足教學,聚焦課堂,抓實常規(guī),積極創(chuàng)新,切實有效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全面提升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力求達到“輕負擔,高質(zhì)量”的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

二、工作目標及主要措施。

1、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質(zhì)。要求教師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業(yè)務培訓活動,并在工作之余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理論書籍和專家論著共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來適應日新月異的教學形勢?!敖M興我榮,爭創(chuàng)一流”是我們的共同心愿。指導本組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每人認真通讀一本理論專著,要圍繞“新課程標準”中的“減負”、“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等熱點問題,結(jié)合語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

2、鼓勵教師每人訂閱報刊,平時通讀教學研究刊物,及時了解語教學動態(tài)和教改趨向,開拓視野,拓寬改革思路。

3、鼓勵本組教師緊密結(jié)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自覺學習理論,深入研究探索,認真總結(jié)經(jīng)驗,積極撰寫論文。

三、狠抓常規(guī),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抓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盡量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此,我們將繼續(xù)貫徹、落實、完善教育教學五認真,進一步提升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到期中有檢查,期末有評價。

四、開展以課例為載體的公開教學,認真搞好校本研修活動。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zhàn)的舞臺,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學習實踐基地。根據(jù)校本研修計劃我們本學期推出3個形式不一的公開課例,并以此為平臺開展研修活動。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四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nèi)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yè)教中心《語文》基礎版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篇《風景談》。

1、《風景談》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yè)教中心《語文》基礎版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篇。

2.我想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根據(jù)系統(tǒng)論所強調(diào)的整體性、聯(lián)系性和條理性來把握所教課文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位置、文體要求和單元要求。這個單元是記敘文單元,重點是記敘的中心和材料,《風景談》由六幅畫面構(gòu)成,看起來很散,但它們又由議論句子很好的有機的串連在一起正好反映了這個教學重點,很好的表現(xiàn)了中心和材料的關(guān)系,也能反映學生的認識過程,所以安排在第二冊的第一單元之首。

在擬定教學目的的時候,老師心目中必須要裝有語文教學大綱所明確規(guī)定的總目的,然后再根據(jù)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要求和課文自身的特點,來確定教學目的。據(jù)此我就確定《風景談》的具體教學目的為:

a.理解課文贊美抗日民主根據(jù)地軍民戰(zhàn)斗生活的思想感情,學習并發(fā)揚他們所代表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b.掌握課文中心與材料之間的關(guān)系,了解六個畫面之間的聯(lián)系。

c.掌握課文準確、精煉、生動、含蓄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的確定應體現(xiàn)課文的教學目的。據(jù)此《風景談》的教學重點應是:

a.掌握每個畫面風景描寫與人物描寫的關(guān)系。

b.掌握每個議論對畫面的作用及議論之間的關(guān)系。

c.掌握課文準確、精煉、生動、含蓄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的確定既要考慮課文本身的特點,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的實際情況故教學難點。

a.風景描寫與人物描寫如何有機聯(lián)系的。

b.作者如何通過議論對人物進行贊頌的。

c.哪些詞語準確、精練、生動、含蓄。

6、教學課時及內(nèi)容安排。

本課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作者及時代背景介紹,講解第一幅畫面。第二、三幅畫面由學生討論。

第二課時:復習,學生討論第四、五、六幅畫面。總結(jié)本文特點。

教法:提問法、講解法、板書教學法。

學法:討論法、聽記法。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老師始終都要考慮到怎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忌填鴨式、滿堂灌,硬塞結(jié)論給學生。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很形象:“真正的老師不是讓學生觀察已經(jīng)峻工的科學建筑,而是帶領(lǐng)他們一起去修筑基礎的工程,直到修完科學的大廈為止?!绷硗?,我們老師還要激思增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鑒于以上理論,《風景談》共有六幅畫面,如果依次講解分析,那就顯得平談呆板。因此,我就根據(jù)教學的變式原則,采用教法:提問法、講解法、板書教學法。學法:討論法、聽記法。具體的作法是:第一幅畫面由老師示范講解,其余五幅由學生討論完成。

教學重點:一、二、三幅畫面風景描寫與人物描寫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準確、精煉、生動、含蓄的語言特色。

教法:提問法、講解法、板書教學法。

學法:討論法、聽記法。

導入時,力求做到先聲奪人,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起他們對課文的直接興趣。

這也與作者生活在重慶有關(guān),為了能在重慶發(fā)表,文章只能寫得含蓄些、隱晦些。第5頁“黃土高原”,10頁的“北國”,指的是延安。第6頁多處描寫了“河”,那就是“延河”。人物活動的描寫,諸如歡歌掮犁夜歸的人,從“生產(chǎn)”歸來、操七八種文音、唱雄壯歌曲的有文化的青年人,在荒山石洞讀書的人,走過“天下最難走的路”聚會在“茶社”里的青年,還有清晨號兵,都可以讓人想到寫的是延安人。

初中階段學生已讀過《白楊禮贊》,對作者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這里可讓學生介紹,然后老師補充,明確幾點;作者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和早期共產(chǎn)主義運動;長期從事革命文學活動,曾與魯迅、郭沫若等人為我國革命文藝和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礎;茅盾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子夜》,其他極有影響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蝕》(包括《幻滅》、《追求》)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等。

1、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知覺并不是各種感覺碎片的疊加,而是首先感知到了整體的現(xiàn)象后才注意到構(gòu)成整體的諸無素。據(jù)此,我在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之后,讓學生速讀課文,處理思考練習題一,從而明確六幅畫面的名稱。

它們分別為莊嚴嫵媚的“沙漠駝鈴”、古樸純凈的“高原晚歸”、彌漫著生命力的“延河夕照”、清新怡然的“石洞雨景”、注入了“第二自然”的桃林小憩、粗獷剛性的“北國晨號”。這一幅畫面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表現(xiàn)了“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之中尤其偉大者”。這樣學生就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基本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在這里也教學生學會利用“閱讀提示”,幫助自己理解課文,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2.課文分析:老師示范分析第一幅畫面(沙漠駝鈴)。

a.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讓學生找出具體描寫沙漠的語句。(四顧茫茫一片、平坦、純?nèi)灰簧?、寂靜)。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點的兩個詞語(最單調(diào)、最平板)。

b.找出具體描寫駝隊語句(黑句、安祥而堅定、昂首高步、鈴鐺“丁當”的柔聲、和諧、長方形猩紅的大旗)。

c.指導學生探討這一畫面所蘊含的意義。沙漠這個大自然是最單調(diào)最平板“改變”之巨大,又用一個反問句強調(diào)改觀后的沙漠就是“風景”。這一巨大變化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文章具體寫沙漠的單調(diào)平板,反襯駝隊出現(xiàn)后的莊嚴嫵媚。段末的議論,揭示了“沙漠駝鈴”這一景觀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如果說描寫的是“畫龍”,那么段末議論則是“點睛”

明確:它形象地告訴人們,無論多么荒涼、貧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動,面貌就大為改觀,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偉大力量,表現(xiàn)“人類更偉大”。其次,這樣寫使文章別具一格,在它的基礎上,下文逐一展開畫面,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主題,呈層層鋪墊、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特色。第三,這樣寫有一定的掩護作用,便于發(fā)表,適應同國民黨反動派斗爭的需要,也體現(xiàn)了本文含蓄的語言特色。

3.學生討論第二、三幅畫面。(分析“沙漠駝鈴”采用的主要是接受學習的方法,在耳濡目染之中給學生以思維訓練、學法示范),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學生在活動,采用的是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法,它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這一方法也需要老師的指導,因此,在學生討論時,區(qū)邊巡視指導,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3.討論學習第二個畫面(高原晚歸)。

a.作者用了“于是”、“又”作銜接和過渡,所以很自然又想到另一個畫面來。

b.“黃土高原”加上引號,前面又用上“所謂”,后面再加感嘆號,為什么要這樣?

明確:黃土高原加上引號是表示它有特定的意義,需要強調(diào),用“所謂”也是為了突出強調(diào),懂得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這“黃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嘆號是表示強烈情感的,用在這里是表示一種贊美之情。

c.寫山上的梯田,寫山上的植物,是要寫黃土高原的特色;窮山禿嶺上開出了梯田,黃土高原上種上了莊稼,正好顯示了人改選自然的力量。這些描寫目的是為了突出人的活動。結(jié)尾的歌聲描寫則著力刻畫“種田人”,在這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敵后能有這樣的一份樂土,心情愉快,就是要表明他們是以勞動創(chuàng)造為樂事的人,顯示了延安人民的精神面貌。

4.第三幅畫面(延河夕照)描繪“靜穆的自然”,描寫“彌漫著生命力的人”。

a.這里寫的是延安的山,延河的水。作者用準確、生動而又精煉的語言去描寫景物,夕陽“將它的余輝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構(gòu)成了美麗的靜穆的景色,更好地映襯那些充滿生命力的人們。

b.這些人是什么人?

“看他們的手,這是慣拿調(diào)色板的,那是昨天還拉著提琴的弓子伴奏著《生產(chǎn)曲》的,這是經(jīng)常不離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的”,說明他們是一群文藝工作者。他們操著“七八種不同的方音”,“又用同一音調(diào),唱起雄壯的歌曲”說明他們有著同一目標——抗日,從四面八方來到延安。他們吃的是小米飯和青菜,參加勞動后,手“一律被鋤鍬的木柄磨起了老繭”,但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在生產(chǎn)勞動中認識了生活和人生的意義,所以“興奮地談話”,發(fā)出“爽朗的笑聲”,愉快地在河邊戲水。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一點困乏、一點厭倦,他們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靜穆的自然有了這些彌漫著生命力的人,當然會織成了“美妙的圖畫”

c.第4自然段比第1段的議論推進了一層,由贊美“人的活動”到贊頌“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表達的情感也更強烈了,連用四個“偉大”,加一個“尤其”,還有句末的感嘆號,對延安人發(fā)的勞動的生活的贊頌。

1.第一個畫面寫“沙漠駝鈴”,這不是抗日根據(jù)地的風景。在結(jié)構(gòu)上,寫這一段的目的在于揭示題旨,領(lǐng)起下文。

2.第二、三兩個畫面是寫根據(jù)地軍民的勞動生活,說明人的活動能使自然改觀,人類比自然偉大,寫到具有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尤其偉大。

課后細讀課文,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寫和議論的關(guān)系,完成作業(yè)第一題。

沙漠駝鈴。

風景(沙漠):茫茫一片、平坦。

純?nèi)灰簧?、寂靜。

最單調(diào)、最夾板議論人類更偉大。

人的活動:黑點、安祥而堅定。

和諧、猩紅大旗。

高原晚歸。

風景(黃土高原):禿頂?shù)纳健⑻萏?、高桿植物、

月明之夜、黑的山、藍的天。

人的活動:掮著犁、姍姍而下、粗樸短歌議論。

自然偉大、

人類更偉大。

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尤其偉大。

延河夕照:(面的描寫)。

風景:夕陽在山、滿天彩霞、河水湯湯、

喧嘩、雪白的泡沫:“急、沖、跌、噴”

人的活動:一對“生產(chǎn)”歸來的人、

興奮的談話、爽朗的笑聲。

教學目的:從分析語言入手,分析四、五、六個畫面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重點:掌握議論對畫面的作用及議論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通過議論對人物進行贊頌的。

教法:提問法、講解法、板書教學法。

學法:討論法、聽記法。

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也主要是學生在活動,老師運用控制論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學生始終圍繞著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來發(fā)言,展開討論。了解和學習第四、五、六幅畫。

(一)、教學過程1、第四幅畫面(石洞雨景)。

對比,強調(diào)“只有內(nèi)生活極其充滿的人”才能主宰自然。

(2)、“值得懷念”的是什么?值得懷念的是在沉悶的雨天、荒山石洞里那一對青年男女促膝讀書的情景,作者認為這是“奇跡”,因為它體現(xiàn)了延安青年的高尚情操。

2、第五幅畫面(桃林小憩)。

3、第六幅畫(北國晨號)。

由照片(靜態(tài))寫到現(xiàn)實生活中所見(動態(tài)),作者通過聲音、色彩、感受,用比喻和襯托,完成了對兩個戰(zhàn)士的描寫??粗倭⒃谧鎳蟮厣系膽?zhàn)士,感受到他們身上的“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警覺”的高貴精神,作者“仿佛看見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為他們兩個?!边@里所說的“民族精神”,在當時是指對內(nèi)反對黑暗勢力的統(tǒng)治,對外反對外來民族的侵略的壓迫的精神。這一段議論在表達上同前面的議論有些不同。先用一個假設,然后作肯定,還用“真的”去修飾“風景”,表示毫無疑義,非常肯定之意。接著是一個感嘆句,反復用了兩個“偉大”?!皞ゴ笾兄顐ゴ笳摺?,戰(zhàn)士身上體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精神,還有什么比這更偉大的嗎?作者贊美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

1、課文用準確、精煉、生動、含蓄的語言特色,運用了反襯和烘托的手法。

2、本文的議論六幅畫面分四個層次,第一層是第一幅畫面,說明有了人的活動自然就增色了,第二層是第二、三幅畫面,一是延安的農(nóng)民,他們愉快的勞動、二是知識分子,在生產(chǎn)勞動中生活和人生的意義,表明了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的偉大。第三層是第四、五幅畫面,在貧瘠的環(huán)境中,人對自己思想境界的改造,在荒山石洞里讀書,在桃林“茶社”探討人生。第四層是第六幅畫面使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高潮,贊美保衛(wèi)延安的戰(zhàn)士,而前面所寫的一切安寧的生活,都是因為有他們的保衛(wèi),進而完成對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贊美,議論的句子在文中起了畫龍點睛,層層遞進,并且像一根紅線把六幅畫面串在一起,連在一體。

1、第四個畫面,寫那在石洞中促膝而坐、“明白生活意義”的一對男女,表明人依然是風景的構(gòu)成者,“內(nèi)生活極其充滿的人”是“大自然的主宰”。

2、第五個畫面,通過寫人們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表現(xiàn)了“人類的高貴精神的輻射,填補了自然界的貧乏”,人創(chuàng)造了第二自然。

3、最后一個畫面強調(diào)了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者——英雄戰(zhàn)士乃是偉大中最偉大者,層層深入,最后完成主題。

完成課后第二、三、四題:

練習二目的是進一步理解中心與材料的關(guān)系,練習三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練習四訓練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石洞雨景(點的描寫)。

風景:黃褐色的濁水、怪石峭壁。

靜寂灰黃、天然石洞。

議論。

人的活動:延安一對(促膝談心)內(nèi)生活極其充滿的人。

重慶一對(偎依低語)是“大自然的主宰”

桃林小憩(面的描寫)。

風景:二、三十棵桃樹、半盤石磨、

幾尺斷碣、蕎麥、玉米。

議論。

人創(chuàng)造了第二自然。

人的活動:書籍代替了棗子和茶爭論哲學問題。

北國晨號(點的描寫)。

風景:空氣清洌、朝霞、粉紅的聲色。

議論。

民族精神的化身偉大中之最偉大者。

人的活動:小號兵、荷槍戰(zhàn)士(嚴肅、堅決、勇敢、高度的警覺)。

我在設計板書時借鑒了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綱要信號”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一些綱要信號,組成一個有機系統(tǒng),盡量做到直觀、簡明、有序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a)。

高原晚歸(農(nóng)民)延河夕照(知識分子)。

沙漠駝鈴(駝隊)記敘:人的活動石洞雨景(革命戀人)。

北國晨號(士兵)桃林小憩(革命者)。

板書(a)景是沙漠、高原、延河、石洞、桃林、北國、人物是駝隊、農(nóng)民、知識分子、革命戀人、革命者、士兵。景物描寫從詳?shù)铰赃M行,而人物描寫從抽象到具體進行的。用以告訴學生人是景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人,也就無所謂風景了。充分體現(xiàn)課文記敘的中心和材料的關(guān)系,在課文開始講通過這個板書讓學生把握閱讀提示。

(b)自然偉大人類活動。

人類更偉大偉大之中偉大。

議論:人的活動是真的風景崇高精神的人。

偉大之中尤其偉大者。

真風景增添景色。

偉大中的偉大者創(chuàng)造第二自然。

板書(b)充分展示了議論是如何層層遞進表達中心的,第一個議論抓作者“自然與人類”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第二個議論抓“人類的活動”偉大,第三個議論抓“內(nèi)生活極其充滿的人,作為這里的證實”值得懷念。第四個議論抓人創(chuàng)造第二自然,第五個議論抓“那便是真的風景”。作者在這些議論中表現(xiàn)清晰的思路把他對抗日軍民的贊美之情表現(xiàn)的十分充分,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文的寫作特點時講讓學生把握議論和記敘的關(guān)系。

它們分別體現(xiàn)了本文的兩個教學重點“人的活動”和“作者的議論”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課文,理解思路。

為使教學的實效性增強,使學生更深入地得鉆研課文,更為了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自由而快樂地學習,我設計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展開研究性學習的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自主探索和學習的能力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

本篇我將主要應用圖片、音響、錄音等現(xiàn)代技術(shù)增加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從單一的被動接受轉(zhuǎn)化為全方們的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接受愛國主義熏陶,從而使他們更加的熱愛、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

這種教學方法有以下幾個特點:能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能體現(xiàn)分層教學原則,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學生理解探索問題有一個心理發(fā)展過程,這個設計分理解——鑒賞——評價——創(chuàng)造四個層次,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再者,學生程度不一,語文能力有差異,多媒教學具有很重的個人化色彩,學生可自主選擇學習研究的內(nèi)容和難度,教學目的的分層也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了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受益。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五

《鴻門宴》節(jié)選自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lǐng)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shù);學生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guān)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這也是本科教學的難點所在。

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少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jié)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xiàn)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薄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翻譯理解全文。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nèi)容:依據(jù)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并歸納規(guī)律;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記傳性文體的典范,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

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jié)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zhuǎn)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jié)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jié)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煉語言表達。

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置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jié)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三)刻畫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初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lián)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六

理解對項羽悲劇性格命運的揭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公正客觀地評價人物。

自主合作探究。

師:抽同學朗讀課文第四段,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1)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2)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3)瞋()目視項王(4)目眥()盡裂(5)項王按劍而跽()曰(6)拔劍切而啖()之(7)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8)刑人如恐不勝()。

師: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情感與心態(tài)。

師:請一同學梳理重點字詞的意義及用法,其余同學及教師補充講解。

(1)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2)頭發(fā)上()指(3)噲拜謝()(4)臣死且()不避(5)刑()人如恐不勝()(6)而聽細說()。

師:提問重點句子:

(1)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2)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師:“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

提示:課文對樊噲這一形象的刻畫可謂濃墨重彩,形神兼?zhèn)洹?/p>

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tài),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

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英武。

外貌描寫:“瞑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著墨不多,卻極為傳神。

師:抽同學朗讀課文第五,六段,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1)如今人方為刀俎()(2)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3)道芷陽間()行(4)度()我至軍中(5)沛公不勝杯杓()。

師:提問重點句子。

(1)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3)項王曰:“沛公安在?”

師:這三段講述了哪幾個情節(jié)故事?

劉邦脫逃張良留謝劉邦誅曹。

師:鴻門宴是為誰設的一場宴會?最后得利的人又是誰?為什么會造成這樣一種結(jié)局?

(引導學生從人物性格方面去談)。

找出能刻畫人物的語言。

整理知識點在筆記上。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七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這也是本科教學的難點所在。

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薄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翻譯理解全文。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nèi)容:依據(jù)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并歸納規(guī)律;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記傳性文體的典范,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八

《虞美人》這首詩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詞別是一家”板塊。根據(jù)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fā)展健全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據(jù)教學大綱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知識目標:1、了解詩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根據(jù)新課標中要重視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根據(jù)大綱教學目的中要培養(yǎng)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新課標中要求的審美體驗和價值觀統(tǒng)一這一維度,確立了本課的德育目標: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在反復吟誦中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nèi)在情思。據(jù)此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景、境、情的關(guān)系。

根據(jù)新課標和大綱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難點: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這課的教學,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誦法。其根據(jù)詩詩歌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通過教師和多媒體音像資料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同時通過反復吟誦,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的情境。

2、講析法和點撥法。具體到詩歌《虞美人》的鑒賞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經(jīng)歷,因而前后期情感特點不同,這一點要點撥到位。

3、討論法。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語文課應該成為他們發(fā)表個人見解的舞臺。只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參與討論,平等對話,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靈感,才有利于關(guān)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本課,學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1、朗讀和默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詩歌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針對高二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可進行默讀,通過潛心把玩,發(fā)揮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

2、粗讀和精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逼鋵嵕褪遣扇〈肿x的方法,整體感知。但《虞美人》這首詩意蘊極深,但語言極淺,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教學目標。

1、抓關(guān)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shù)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教學設想。

這首詞語言比較直白,感情比較激越,讓學生根據(jù)課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對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本文。

本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們要重點賞析。本文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jié),以高亢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了詞人悲憤相續(xù)的心理活動。我們要調(diào)動我們的情感積累去仔細領(lǐng)會。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學生聽徐小鳳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關(guān)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后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梢哉f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隔句相承,三度對比的特點,進行誦讀。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和人世間多少“往事”之短暫無常對比;“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永恒和“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雕欄玉砌應猶在”和“朱顏改”相對比。

問答對。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短暫難測)。

幾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暫達到統(tǒng)一)。

四、具體研習重要的文句。

1、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jié)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確:“往事”的內(nèi)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請同學們舉幾個這方面的事例。

明確: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怪王國維評價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狈▏骷铱娙f:“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常東?!?/p>

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等等。

春花開落秋月圓缺年年歲歲,

往往復復到何時才算完呢?

人生短暫,轉(zhuǎn)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樓昨夜又東風,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國在我手中毀滅,

宮中亭臺樓閣也許還在吧,

只是流連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著無盡的悲愁,

若問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晝夜,滾滾東流。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高中語文鴻門宴說課稿通用篇十九

高中語文必修5本書共有文言文單元5個,17篇文章。涉及了5個方面的文章類型:古代記敘散文、山水游記散文、議論性散文、人物傳記和古代抒情散文?!而欓T宴》屬于古代記敘散文,也是學生進入高中所學習的第三篇文言文。

編者希望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lǐng)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shù);希望學生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guān)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

教學。

重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少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jié)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xiàn)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啊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皳?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三、

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四、說教學過程。

(一)翻譯理解部分。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

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

總結(jié)。

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典范的記傳性文體,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

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jié)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zhuǎn)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jié)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jié)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煉語言表達。

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置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jié)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三)刻畫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初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lián)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四)課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寧的比喻——有時歷史的發(fā)展就像一個人想要進入一大串房間中的一間,卻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另一個房間——對全文進行總結(jié),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鑒。

作業(yè)布置:

一聯(lián)系情節(jié)背誦第三、四段;

二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從“鴻門宴”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