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精選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1:18:35 頁碼:7
2023年《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精選16篇)
2023-11-23 01:18:35    小編:zdfb

總結是對過去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一個回顧,也是對自己成長的一種認知。除此之外,也需關注總結范文中的案例能夠幫助我們更加直觀地理解總結的寫作要點。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時分秒》是三年級上冊非重點但難度最大的一個單元,它與二年級學習的認識鐘表內容緊密相連,題型繁多且難度加大,考驗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對于三年級來說,很難一下適應,需通過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習題逐步鞏固。

通過單元測試,分析失分原因,發(fā)現全班整體是解決問題失分最多,一、二年級時的解決問題會很直接的從字面看出解題方法,但本單元的解決問題需要孩子們更多的理解題意,用心動腦。例如解決問題第3、5小題孩子們還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維,看到問題中出現“一共”這樣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題沒有通過理解題意,仔細分析思考故失分較多;第7小題,難度拔高,大多孩子沒有理清解題思路,故失分較多。由于孩子們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著重培養(yǎng)孩子們戒驕戒躁,養(yǎng)成先審題,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題習慣,順利完成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的過渡。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時間是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生在沒有學的時候,都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可為什么作業(yè)就不會做了呢?我覺得,首先是生活經驗積累不足,現在學生看的電子表比鐘表多,對鐘面的認識不夠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觀經驗,沒有很好的過渡、遷移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中,有些學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來,作業(yè)經常出現會答,不會列算式。還有些學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數學,一遇到數學題就膽怯,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聯系實際生活。

教學中,我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鐘的時長,學生對時間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學生都能準確的選擇出合適的時間單位。

光靠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不夠的,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熟悉鐘表,教室里有鐘表,讓學生多去看時間。

難點是經過時間的計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還有提前、晚點的類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都是時刻,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其次,統(tǒng)一書寫格式。雖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但最終還要優(yōu)化成通用的格式,這樣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不會混淆。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課件出示主題圖:鐘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歡晚會現場??磯ι系拇箸姡隳芨嬖V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種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歡晚會現場。看墻上的大鐘,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

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課件出示形狀各異的鐘表。形象的語言,精美的實物展示,使學生感到很新奇,馬上對這節(ji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鐘表有3根針,時針、分針和秒針。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針,秒針的特點:又細又長、走得最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請同學們細心觀察鐘面,課件演示后,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1分=60秒。我還安排了一個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讓他們感受“1分”有多長。我讓一、二小組的同學寫數,看看在指定的1分鐘內能從1寫到幾?同時讓三、四組的同學測脈搏,數一數在1分鐘里,你的脈搏能跳動幾次??由于聯系到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興趣盎然,效果不錯。

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展現學生思維過程,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實踐證明,課堂上學數學,生活中用數學,把教學同生活實踐恰當結合,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有利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處:學生初次認識最小的時間單位“秒”,雖然在學習“秒”之前,已學過了時和分,在練習中,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有一些學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強訓練,弄清時、分、秒之間的關系。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

盡管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遷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時,還應讓學生當場遷移、擴展,并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系,才能真正最終建立時間觀念,并會遷移、應用。

2、認讀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

盡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后,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并轉化為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幾大格是幾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發(fā)現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幾時還不到,應是前一格的小時再多幾分。這樣會更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對于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

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時間是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生在沒有學的時候,都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可為什么作業(yè)就不會做了呢?我覺得,首先是生活經驗積累不足,現在學生看的電子表比鐘表多,對鐘面的認識不夠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觀經驗,沒有很好的過渡、遷移到抽象的數學知識中,有些學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來,作業(yè)經常出現會答,不會列算式。還有些學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數學,一遇到數學題就膽怯,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聯系實際生活。

教學中,我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鐘的時長,學生對時間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學生都能準確的選擇出合適的時間單位。

光靠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不夠的,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熟悉鐘表,教室里有鐘表,讓學生多去看時間。

難點是經過時間的計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還有提前、晚點的類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都是時刻,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其次,統(tǒng)一書寫格式。雖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但最終還要優(yōu)化成通用的.格式,這樣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不會混淆。

時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教學過程中,我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時鐘: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通過游戲知道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時老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鐘表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幾時(幾分),一小格表示幾秒。通過有關經過時間的計算,使學生掌握了時間計算的幾種方法,知道一節(jié)課40分鐘有多長,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明白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因此要惜時如金。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于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困惑:

1.“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上的2時=分卻沒有這樣的區(qū)分。

2.“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老師可以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如教學時間的計算時我輔以鐘面,始終在鐘面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計算。這樣,學生是不是依賴習慣了,腦子里沒有鐘面,形不成表象,無疑,對他的學習是有障礙的。所以,應該慢慢淡化出來,直至脫離直觀的鐘面,要在腦海中形成鐘面。在反饋時,我沒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錯例在反饋。一般,這樣的學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沒有反饋出來,沒有進行引導、糾正,那么對他的這堂課的學習是有阻礙的。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八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剛開始,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鐘表進行教學;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鐘表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系。

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已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經過教學,學生基本上都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但還是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好事多磨吧!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九

這節(jié)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整時、大約幾時和幾時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后面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認為要把這節(jié)抽象的知識讓學生學好,就需要遵循“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的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教學的:

過年是每個孩子都向往的事情,我利用春節(jié)過年的場景,讓孩子看現在是幾時幾分?從而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因為動機是學習過程中學生情誼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動機一旦產生,就會由這種動機引發(fā)一種強烈的行為傾向。

教師要相信學生,學生能做的是教師決不代替。在認識鐘面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借助手中的鐘表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有順序的說一說,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讓學生體驗1分鐘的長短,我設計了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1分鐘的長短,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

《時、分、秒》這一單元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時、分、秒的有關知識。本課是學生在學習完時間的基礎知識以及對鐘表刻度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讀寫鐘表所表示的時刻。認識時間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時間很抽象,看不見,抓不住,只能從日出日落、鐘表轉動來理解時間。而認識幾時幾分時考慮的問題也比較多:1、既要讀時針,又要讀分針;2、讀時針時,只能讀出幾時多,讀分針時,還要進行計算;3、接近整時的幾時幾分,學生極易出錯,不是多讀了一小時,就是少讀了一小時;4、在補充練習中p51頁第4題,根據規(guī)律寫出最后一個鐘面的時間是幾時幾分,然后畫出時針和分針,其中的“分”的累計超過了60分,學生又不知道換成1小時;5、時間進率的特殊,學生很難顧及,提醒一下,想起來了,不提醒,忘得一干二凈。

這節(jié)新課以后,我決定再上一節(jié)復習課。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一

數學第一單元是《時、分、秒》,教材分兩個內容,一是秒的認識,二是時間的計算。秒的認識倒還不難,對于時間的計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在進行類似于“3時等于多少分”“5分等于多少秒”的換算時,由于還沒有學習整十數乘一位數,學生還不會計算60×3、60×5。特別是反過來、倒過來的時候“360分等于多少小時”或者“180秒等于多少分”時孩子們有很多在理解的時候并沒有逆向思維。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連加的方法進行計算,并注意出題時數據不要太大。此外,我覺得還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學第六單元中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內容,再教學第一單元,這樣,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連加和乘法這兩種方法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時間的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時、分、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習了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可以加深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培養(yǎng)時間觀念。計算經過時間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教材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在熟悉的事情中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較簡單的經過時間。為今后學習較復雜的經過時間打下基礎。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二

在時分秒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我堅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識,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興趣很高。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伊始,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芳芳家有一個時鐘,時間到幾點鐘就敲幾下,每到半點時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聽到鐘不知是幾點敲了一下,過了一陣又敲了一下,再過了一陣又聽到鐘敲了一下。園園知道是幾點鐘了,你想一想,這時是幾點鐘?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自然、親切地感覺,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系。接著呈現一個鐘面:你能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嗎?以此來喚起學生看鐘表的已有經驗。學生十分高興地把時刻讀了出來,我也及時地復習了讀時刻的方法。然后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你還知道關于它的哪些知識?簡單的一問激起了學生高度熱情,學生的發(fā)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量及分針、時針的走動情況,這樣,我既了解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又達到了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信心。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fā)展,而在兒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發(fā)現者。為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秒針、分針、時針是怎樣走動的?

(2)驗證:1分=60秒。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粗鴷r鐘,我們跟著秒針一起數,從數字12開始:1、2、3、……60。在這里我運用課件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這個時間進率,我讓學生觀察走動的時鐘,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從而抽象出秒與分的進率,這就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難點;二是運用多媒體呈現秒針的走動和嘀噠聲,讓學生看見“時間”一步(一秒)一步地走來,聽見“時間”嘀噠嘀噠地過去,加深學生對秒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并通過觀察、驗證、總結出了知識要點,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學生認識了秒之后,我讓學生描述1秒鐘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體會一秒的價值,豐富對1秒、1分的感性認識。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三

在教學《時、分、秒》這一內容時。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

1、上課開始,我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鐘,開始玩,我跟他們一起玩。有些學生詫異地問我:“老師,這節(jié)課是數學課,你怎么不上課,只讓我們玩鐘呀是的,我打破了自己的備課框框,在他們盡情地玩了以后,我讓他們講發(fā)現,談收獲。孩子們唧唧喳喳,都想上臺來說一說。有的說,發(fā)現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有的發(fā)現上面有長的針和短的針,有的還發(fā)現,長針移動時,短針也跟著移動,有的聽到了滴答滴答的響聲,有的聽到了鬧鈴聲……看著他們漸漸進入學習的佳境,我這才把時、分、秒的知識慢慢地講給孩子們聽,一會兒他們就對鐘面的讀寫方法產生了興趣。這時,我就拿出一個大的教具鐘,讓孩子們觀察是幾時、幾分,對于教學中的難點:幾時過幾分,我讓孩子們自己試驗,同桌比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來掌握。這節(jié)數學課一結束,我發(fā)現孩子們余猶未盡,課間都拿出鐘來讀和寫,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不僅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請思路進行正確的思考。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因此,我設計了很多操作活動,如拔表游戲認識時間,用1分鐘讀書、數數,口算,跳繩,走路等體驗時間的長短,體驗1分鐘能干很多事進而告訴學生要珍惜時間利用時間,學生在課上學習得非常積極主動,由此我想課上如果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多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們一定會成為學習的主人。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四

1、這節(jié)復習課教學流程清晰,從學生課下自己建構知識網絡,上課交流知識網絡,生上臺展示知識網絡,到最后教師帶領孩子一起構建知識網絡,再到后來的學生完善知識網絡,而后進行練習。沒有了新知識的趣味,學生常常會感到乏味。但是老師沒有停留在燙剩飯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構建梳理,完善知識網絡,讓孩子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圖。

2、整節(jié)課,教師很重視呼喚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評,而是積極主動地表揚,表揚幾個榜樣,帶動大家學習。而且,大拇指的獎勵機制,指揮語的及時調控,讓課堂始終保持井然有序。

3、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教師上課不是單純的上好這一節(jié)課,而是采用構建框架圖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回憶一下我們一起是如何對單位進行復習的,從單位,關系,工具,應用幾個方面,比如質量單位,長度單位等等,那本節(jié)課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對本節(jié)課進行整理與復習。教孩子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教孩子一種方法。

4、孩子們在課堂雖然有一點不夠活躍,不善于發(fā)言,但孩子們整節(jié)課都在參與課堂,都在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一步一步的進行,想到自己的學生,個別孩子人雖然在這,但心早已遠飛,上課發(fā)呆,眼睛無光,提問他都不知道老師講到哪了,如何才能讓孩子都有興趣去參與自己的課堂,這是聽完本節(jié)課帶給我的思考。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五

時、分、秒教學反思在課程改革中,新的教學觀側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過去接受性、機械性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觀念,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一內容時,我根據三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多觀察、多動手、多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思維得到盡情的跳躍,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zhàn)性,達到教學的目的。

一、運用媒體演示實物鐘表,從兒童熟知的生活圖引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提供了感性材料,設計了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學生的知識來源于教學材料的實踐活動,材料關系到能否讓老師設計開放式的教學過程,關系到學生思維的擴散。為了獲取更多的材料,讓學生充分探究,在這里,我首先放手讓學生在課前準備材料。而對于鐘表每個學生都不陌生,對于它的認識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學時我尊重學生生活中獲取的關于鐘表的經驗,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地認識鐘面的外部結構,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地說,在整個認識、學習活動中努力讓學生展示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在談到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的時候,教師充分的予以尊重,并采用多次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學生在交流中獲得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最后認識了秒,以及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體現了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本課嘗試體現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在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動方向,適時點撥,總結,盡量避免強加于人的說教。

《時分秒》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六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