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3:30:01 頁碼:8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大全10篇)
2023-11-18 03:30:01    小編:ZTFB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從而避免重復(fù)犯錯。在愛情中,如何建立健康和穩(wěn)定的關(guān)系,共同經(jīng)營美滿的婚姻和家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一

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張愛玲這個名字越來越成為了一個絕世孑立的“傳奇”。身世是傳奇的,個性是傳奇的,才華是傳奇的,情感也是傳奇的……。傳奇則意味著現(xiàn)實的出格,意味著對俗世的背離,意味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本色上的那個張愛玲,無論是人生的態(tài)度,還是文學的趣味,都是現(xiàn)實主義的。這在她自己的文章里也屢有提及:“我喜歡差次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瓨O度病態(tài)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時代是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徹大悟?!晕业男≌f里……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v覽張愛玲的一生,也難說夠得上世俗意義上的傳奇標準,除了與生俱來的文學天賦與多少顯得不合時宜的孤僻乖張的性子,她的一生原也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對自己眼中那些許的小幸福憧憬與追逐的一生。

不過后來的人們是管不了這些的。讀者需要傳奇,因為時興的中產(chǎn)階級們需要一個文化的偶像引領(lǐng)著物質(zhì)時代的新的生活方式;傳媒需要傳奇,因為出版商們與編輯者們需要更高的銷售額與關(guān)注度來充實荷包;這個世界也需要傳奇,因為沉悶刻板、平庸瑣碎的生活現(xiàn)實已經(jīng)消磨著人到難以順暢呼吸的窒息程度。

一個作家的私人生活反而取代自己的作品成為公眾關(guān)注的焦點,尤其當這個作家還是一位女性,是件值得可疑的事情。如果換做是一位女權(quán)主義者,她也許會因為認為這是大眾窺私欲望與男權(quán)意識的集體暴露而不無驕傲地說上一聲“不”。然而對于張愛玲來說,這一切或許也正是她所樂意看到,甚至曾刻意設(shè)計過的,正如她的文章喜歡“差次的對照的寫法”,人生在她眼里何嘗不是一次創(chuàng)作呢:非如此的喧囂和繁華,又怎能襯出人生底色上那原本蒼白的樸素與落寞?她或許是驕傲的,然而那驕傲也是小女人式的,更像是她在自己脆弱夢境與沉重現(xiàn)實間苦心經(jīng)營的一道堤防,一旦遇見自己傾心的男子,便不戰(zhàn)自潰,感覺“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中去”。她的作品似乎是流露著女性關(guān)懷的,但那更像是一種同為女性的情感本能。她顯然從來沒有要替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女性同胞們充當社會代言人的政治性敘事的野心。對自己筆下的那些無疑處于弱勢者地位的女性們,她表露出來的,與其說是同情與悲憫,不如說更像是同類命運者的同病相憐。她的姿態(tài),并不是先覺者對后進者的居高臨下,而是一種對等的平視,又刻意保持著某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游離于故事角色們的視線之外,不動聲色地冷眼旁觀著一出出世俗人生的悲歡。

這或許與張愛玲自己對時代、對歷史的體悟是相關(guān)的。她對時代的看法,正如同她對人生的打量,既帶著濃厚的虛無之感,同樣也充滿著惶惑不安的不可置信和懷疑。她并不認為時代的大趨勢是不斷前進著的,在她的眼里,“時代是倉促的,已經(jīng)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對歷史、對時代的深深失望與悲觀,她確信了她筆下那些女子們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并不是有問題和需要改進的。那只是弱小的人們面對巨大的不可把握的外部世界的本能反應(yīng),如同受驚的鼴鼠,只想退縮在狹小的洞穴中守住最后一點的安穩(wěn),才是實際可靠的,也是符合人生和世界真相的——恐怕這也正是她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吧!在一片時代不斷毀壞而成的荒蕪中,個人是如此的虛弱渺小,“可是這時代卻在影子似地沉沒下去,人覺得自己是被拋棄了”,與其因為抱有太高的期望而最終難免失望,不如退而求諸其次。能拼命抓到手的,也只有一些實在的物資的歡娛和世俗的男女的溫情??墒菍τ谝粋€在男權(quán)社會中處于被支配地位的女性來說,這點點的渴望也常常是不可靠的,需要企盼他人的施舍——人生便是如此的宿命和無力。

宿命感和無力感處處體現(xiàn)在張愛玲的文學創(chuàng)作當中,成為她小說世界中永恒的基調(diào)和背景色,給人無法超脫也無處逃遁的悵惘與沉重?!妒舜骸防锏穆鼧E,被自己的姐姐與姐夫那么樣地摧殘,然而終究也甘心順著那條路走了下去,到最后都沒有回頭,也沒有絲毫的掙扎與反抗。故事中的角色們,就是這么樣在時代與命運的逼迫下波瀾不驚逆來順受地活下來了,并且依然那么波瀾不驚逆來順受地繼續(xù)活下去。似乎他們自己并不是命運的承受者,而只是一個淡漠冷然的旁觀者——“傳奇”的世界里其實是沒有傳奇的。張愛玲的小說創(chuàng)作不是超越性的,而只是對生活真實的白描。沒有意義的完成,也沒有境界的升華,有的只是沉重的現(xiàn)實的宿命和無力。然而連那宿命與無力都只是徒顯著意義的蒼白。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在于旁觀者的在場,而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關(guān)注度的缺乏將人生原本的悲劇含義也消解得蕩一干二凈,余下的只有一片顧影自憐的蒼涼。

蒼涼是張愛玲給自己下的定語,也是她對自己處身的時代和時代下的人生的獨到體味。說張愛玲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小資們的先聲,應(yīng)該是不過分的:不像市儈主義者們徹底地欲望著和物質(zhì)化,總有屬于自身精神世界的雅致與向往;但是也沒有理想主義家們充當精神殉難者的道德激情與文化野心,在生活的物資細節(jié),尤其表現(xiàn)出極度的耐心與才情。連帶著張的文字風格,都給了后來小資們模仿的靈感。然而張愛玲與現(xiàn)代的小資們又存在著距離的,這距離,恐怕就是她思想底色的.那一份蒼涼了。

作家們是無法脫離出自己的時代憑空而生的。魯迅是如此,張愛玲同樣是如此的。時代的動蕩與慘淡促使了張愛玲的早熟早慧,這不僅僅是指張愛玲早年的家庭背景與童年經(jīng)歷,也包括她于抗戰(zhàn)期間在香港的求生生涯。甚至也許主要正是那段經(jīng)歷,在張愛玲的人生感悟上涂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日軍的飛機在香港的上空呼嘯而過的時候,張愛玲的心頭肯定也不只一次掠過時代與個人、生活與死亡、真實與人性這類形而上問題的困惑與陰影。張愛玲與魯迅同樣承負著時代與生命虛無的重荷,沉重的虛無感把魯迅逼向了行動,成為一個以行動反抗虛無的存在主義哲學的身踐力行者。而張愛玲作為女性的個性與氣質(zhì)使得她只能反轉(zhuǎn)身來把不停催逼著的虛無本身當作了審美的對象,從對人生蒼涼的無限品味中尋求著精神一時安穩(wěn)的寄殼——時代的悲愴成就了張愛玲那份華麗的蒼涼?;蛟S張愛玲自己多少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吧,就像她在《傾城之戀》的結(jié)尾所說:“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

張愛玲的時代的產(chǎn)物。時代的獨特性決定了張愛玲的不可復(fù)制。后世并不少為張愛玲的才華與個性所折服的人們,有意無意地模仿著她的文字風格、個性氣質(zhì)和生活方式,然而張的思想深處那份時代的底色卻是無法仿制的。張愛玲式的蒼涼的境味悠長,在于她身后的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是如此的惘然與悲愴。失去了時代底子的烘襯,蒼涼也就不再具有歷史的凝重與滄桑,而蛻化成情感泛濫的俗套與賣弄才情的輕佻。

張愛玲對中國的這片土地無疑是深深熱愛與眷戀著的,在其他現(xiàn)代作家眼里只是徒顯著中國破敗與腐朽現(xiàn)況的世俗圖景,在張愛玲的筆下卻常常獨具中國式的古典韻味與風情。這種情感因為完全源自文化身份的自我認同而不摻糅著政治的成分,越發(fā)顯得純粹。然而深厚的鄉(xiāng)土之情并不能阻止她最終的出走。與其說是因為她對中國大陸當時的政治形勢的清晰認識,不如說是她那向來沉靜的現(xiàn)實主義的人生態(tài)度所使然。正是這種反傳奇的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最終使得她幸運地躲過了那些連迭不斷的政治運動,成全了張愛玲的這個“傳奇”——這或許就是命運的不可捉摸之處吧。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二

多事的東風,又冉冉地來到人間,桃紅支不住紅艷的酡顏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彎里,柳絲趁著風力,俯了腰肢,搔著行人的頭發(fā),成團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墜下來的一朵朵的輕云,結(jié)了隊兒,模仿著二月間漫天舞出輕清的春雪,飛入了處處簾櫳。細草芊芊的綠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氣,遺下了游人的屐痕車跡。一切都興奮到了極點,大概有些狂亂了吧?在這繽紛繁華目不暇接的春天!

燈光綠黯黯的,更顯出夜半的蒼涼。在暗室的一隅,發(fā)出一聲聲凄切凝重的磬聲,和著輕輕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誦經(jīng)聲,(差一段)她心里千回百轉(zhuǎn)地想,接著,一滴冷的淚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說話又說不出的顫動著的口。

(一九三三年)。

每每讀起現(xiàn)代文壇女作家張愛玲的作品幾乎每次都讀不下去,讀不完就得放下,所以至今她的作品也沒有讀完。糾其原因呢,就是讀著讀著,心里就會被氣憤和惋惜填滿,所以只得放下。她的作品可以說是現(xiàn)代文壇女作家里的精品,尤其是她的散文,對人對事對社會對整個世界都有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見解。她不僅是女人中的佼佼者,也是當代作家中的佼佼者,讓我氣憤的是她怎么會在她名噪海內(nèi)外事業(yè)如日中天之時,也就是她只有二十四歲之時,怎么就會愛上了那個大她十四歲又是大漢奸的混蛋胡蘭成呢?并且和他同居三年之久都沒有發(fā)覺他是個用情不專,豬狗不如的濫男人,難道如此聰明絕頂?shù)呐骷乙埠推胀ㄅ艘粯赢攼矍閬砼R的時候如同被霥住了雙眼嗎?當然不可否認胡蘭成在文學方面也是有一定造詣的,也發(fā)表過一些作品,但他和世人眼里的圣女張愛玲真的太不配:論年齡可當她的父親差不多,并且認識愛玲之前已有兩次婚姻,身份又是大漢奸,所以我真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替張愛玲惋惜。

我對她當時愛上胡蘭成做了一些心理解析:本該那樣的年齡對她應(yīng)該擁有才子佳人的傳奇愛情,卻怎么演變成和胡蘭成攪在了一起呢,一呢,可能是愛玲從小父母離異,缺少父愛,把缺失的父愛轉(zhuǎn)加在胡蘭成身上。二呢,就是當時張愛玲在文壇名噪海內(nèi)外,又清高脫俗,拒人千里之外,周圍優(yōu)秀的男人都自愧不如,只能遠遠的望著,在他們看來愛玲就是一個圣女可望而不可及,而她當時的年齡也正是渴望能擁有一份如火如荼的愛情,已至被這個混蛋胡蘭成死纏爛打鉆了空子。

真的是惋惜至極,胡蘭成不但毀了張愛玲的大半生,更毀了張愛玲的文學藝術(shù)生命。不然張愛玲的一生不知要多寫出多少絕世作品。文壇上的一顆耀眼的星星就這樣消失在夜空。

現(xiàn)今社會也出現(xiàn)了如此怪異現(xiàn)象:越是學歷高有成就的女人,好象越找不到可心的伴侶,但我在這里奉勸所有學歷高有成就的女性朋友們和所有女性朋友:寧缺勿濫!保持清醒的頭腦,最終總會找到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如意伴侶!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三

我一向是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于和自己差不多歲數(shù)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于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這“后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里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但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地嚇唬一下。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于干凈凈,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們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憑空制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體,知道最細致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制造了一個人,然后半饑半飽半明半昧地養(yǎng)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于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了,還保不定他會成為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huán)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機會——注定了。

當然哪,環(huán)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yǎng)成了克己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只是的善。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并不在此。人之所以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種論調(diào)或者會被認為過于理智化,過于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例是比較“人性”的,因為是對于的善的標準表示不滿。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種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布于大地。然而,是什么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四

從前人家過年,墻上貼著:"抬頭見喜"與"童言無忌"的紅紙條。這里我用"童言無忌"來做題目,并沒有什么犯忌諱的話,急欲一吐為快,不過打算說說自己的事罷了。小學生下學回來,興奮地敘述他的見聞,先生如何偏心,王德保如何遲到,和他合坐一張板凳的同學如何被扣一分因為不整潔,說個無了無休,大人雖懶于搭碴,也由著他說。我小時候大約感到了這種現(xiàn)象之悲哀,從此對于自說自話有了一種禁忌。直到現(xiàn)在,和人談話,如果是人家說我聽,我總是愉快的。如果是我說人家聽,那我過后思量,總覺得十分不安,怕人家嫌煩了。當真憋了一肚子的話沒處說,惟有一個辦法,走出去干點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然后寫本自傳,不怕沒人理會。這原是幼稚的夢想,現(xiàn)在漸漸知道了,要做個舉世矚目的大人物,寫個人手一冊的自傳,希望是很渺茫,還是隨時隨地把自己的事寫點出來,免得壓抑過甚,到年老的時候,一發(fā)不可復(fù)制,一定比誰都嘮叨。

然而通篇"我我我"的身邊文學是要挨罵的,最近我在一本英文書上看到兩句話,借來罵那種對于自己過分感到興趣的作家,倒是非常切當:"他們花費一輩子的時間瞪眼看自己的肚臍,并且想法子尋找,可有其他的人也感到興趣的,叫人家也來瞪眼看。"我這算不算肚臍眼展覽,我有點疑心,但也還是寫了。

不知道"抓周"這風俗是否普及各地。我周歲的時候循例在一只漆盤里揀選一件東西,以卜將來志向所趨。我拿的是錢——好像是個小金鎊吧。我姑姑記得是如此,還有一個女傭堅持說我拿的是筆,不知哪一說比較可靠。但是無論如何,從小似乎我就很喜歡錢。我母親非常詫異地發(fā)現(xiàn)這一層,一來就搖頭道:"他們這一代的人……"我母親是個清高的人,有錢的時候固然絕口不提錢,即至后來為錢逼迫得很厲害的時候也還把錢看得很輕。這種一塵不染的態(tài)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對面去,因此,一學會了"拜金主義"這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小苦雖然經(jīng)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么——不知道錢的壞外,只知道錢的好處。

在家里過活的時候,衣食無憂,學費、醫(yī)藥費、娛樂費,全用不著操心,可是自己手里從來沒有錢。因為怕小孩買零嘴吃,我們的壓歲錢總是放在枕頭底下過了年便繳還給父親的,我們也從來沒有想到反抗。直到十六歲我沒有單獨到店里買過東西,沒有習慣,也就沒有欲望。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五

黃震《黃氏日鈔》卷六十一:“《醉翁亭記》,以文為戲者也?!?/p>

王正德《余師錄》卷一:“退之作記,記其事爾。今之記乃論也。少游謂《醉翁辛記》,亦用政體?!?/p>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卷三十六:“宋人多譏病《醉翁亭記》。此蓋以文滑稽,曰:何害為佳,但不可為法耳?!?/p>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四十九:“文中之畫。昔人讀此文謂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層才見一層,路不窮興亦不窮,讀已令人神骨翛然長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也?!?/p>

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三:“一路逐筆緩寫,略不使氣之文。”

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四:“亭在滁州西南兩峰之間,釀泉之上,自當從滁州說起,層層入題。其作亭之故,亦因彼地有山水佳勝。記雖為亭,而作亦當細寫山水。既寫山水,自不得不記游宴之樂。此皆作文不易之定體也。但其中點染穿插,布置呼應(yīng),各極自然之妙,非人所及。至于亭作,自僧、太守、賓客、滁人皆有分,何故獨以己號醉翁為亭之名?蓋以太守治滁,滁民咸知有生之樂,故能同作山水之游,即太守亦以民生既遂,無吏事之煩,方能常為賓酣之樂。其所號醉翁,亦從山水之間而得,原非己之舊號,是醉翁大有關(guān)于是亭,亭之作始為不虛。夫然則全滁皆莫能爭是亭,而醉翁得專名焉。通篇結(jié)穴處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段。末以“樂其樂”三字見意,則樂民之樂,至情藹然??梢娕f解謂‘是一篇風月文章,即施于有政,亦不妨礙’等語,何啻隔靴搔癢。計自首至尾,共用二十一個‘也’字,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讀之帷見當年雍熙氣象,故稱絕構(gòu)?!?/p>

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六一居士全集錄》:“乃遂成一蹊徑,然其中有畫工所不能到處?!?/p>

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卷十:“通篇共用二十一個“也”字,逐層脫卸,逐步頓映,句句是記山水,卻句句是記亭,句句是記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丈家之創(chuàng)調(diào)也?!?/p>

呂留良《古文精選·歐陽文》:“前人每嘆此記為歐陽絕作,閑嘗熟玩其辭,要亦無關(guān)理道,而通篇以‘也’字斷句,更何足奇!乃前人推重如此者?!?/p>

愛新覺羅·弘歷《唐宋文醇》卷二十六:“蓋于機暢則律呂自調(diào),文中亦具有琴焉,故非他作之所可并也。況修之在滁,乃蒙被垢污而遭謫貶,常人之所不能堪,而君子亦不能無動心者,乃其文蕭然自遠如此,是其深造自得之功,發(fā)于心聲而不可強者也?!?/p>

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八:“風平浪靜之中,自具波瀾瀟洄之妙。筆歌墨舞純乎化境。洵是傳記中絕品。至記亭所以名醉翁,以及醉翁所以醉處,俱隱然有樂民之樂意在,而卻又未嘗著迷。立言更極得體,彼謂似斌體者,固未足與言文;即目為一篇風月丈章,亦終未窺見永叔底里。”

張伯行《重訂唐未八大家文鈔》卷六:“文之妙,鹿門評監(jiān)之。朱子言歐公文字亦多是修改到妙處,傾有人買得他《醉翁辛記》稿,初說涂州四面有山凡數(shù)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環(huán)涂皆山也”五字而已??梢娢淖肿钜薷?。故附錄之?!?/p>

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八:“長史云:通篇命意在‘醉翁之意’四句,下分兩大段摹寫。昭明太子《陶淵明集·序》云:‘有疑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公此篇中用其語。獨孤至之瑯琊溪述云:‘公登山,樂山者爭同,無小無大,乘興從會。’又云:‘時時醉止,與夕鳥俱。明月滿山,朱幡除驅(qū)?!鄟碛枚兓鲋!h(huán)滁皆山也’,起句是法陽山天下之窮處也?!舴蛏匠龆嘱_’以下,第二層又寫瑣屑事?!R溪而漁’至‘太守醉也’,還題中醉字?!6葡恪恫凑帯吩?,東坡書此文改‘泉洌而酒香’作“泉香而酒?!?。按。例轉(zhuǎn)列句響,亦本《月令》‘水泉必香’也。‘樹林陰翳’三句,無此一層即意味索然?!欢蔌B知山林之樂’至末,逐層帶轉(zhuǎn),兼取派上之意。”

過珙《古文評注》卷十:“從山出泉,從泉出辛,從辛出人,從人出名,此明明是記,后人即謂之賦體,想讀‘山間之朝幕也’數(shù)段以為類斌耳。不知將此數(shù)句節(jié)節(jié)倒轉(zhuǎn),便是記體,此意從無人識。”

過珙《古文評注》卷十:“有無限樂民之樂意,隱見言外,若止認作風月文章,便失千里。”

浦起龍《古文眉詮》卷五十九:“一片天機,無意中得之,人言不可有二者,案臼之見也。族理剨然,特與點出。豐樂者,同民也,故處處觸合滁人;醉翁者,寫心也,故處處攝歸太守。一地一官,兩辛兩記,各呈意象,分辟吐接?!?/p>

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六:“評解:隨記隨解,記體中千古創(chuàng)調(diào)也,亦千古絕調(diào)也。劈首用一‘也’字,生出下二十‘也’字。然首一‘也’字,是拖起下文,尚應(yīng),與下眾‘也’字實然者不同。從來文中用‘也’字之多,無過于此,故獨出一奇。聞公初起稿時,從四方說來有數(shù)句,共二十余字,后盡例,作此五字。省而括,高而潔,于此可悟作文不責冗長。又朝慕四時等,賦記中皆成套語,此只六句了之,亦見其人詳我略,故不落俗。至末始點明一法,后來古文時文多祖之。蓋歐公作《秋聲斌》及此首,于作小題法最宜,學者熟讀可也。

“書后:自來文人學士,請官棲遲,未有不放懷山水,以寄其幽思。而或抑郁過甚,而辱之以愚;抑或美惡橫生,而蓋之于物;又或以物悲喜,而古人憂樂絕不關(guān)心;甚或聞聲感傷,而一己心思,托于音曲。凡此有山水之情,無山水之樂,而皆不得為謫官之極品也。六一公之守滁也,嘗與民樂歲物之豐,而興幸生無事之感。故其篇中寫滁人之游,則以‘前呼后應(yīng)’,‘傴僂提攜’為言,以視憂樂之不關(guān)心者何如也?至其絲竹不入,而歡及眾賓;禽鳥聞聲,而神游物外。絕無淪落自傷之狀。而有曠觀自得之情。是以乘興而來,盡興而返,得山水之樂于一心,不同愚者之喜笑眷慕而不能去焉。然此記也,直謂有文正之規(guī)勉,無白傅之牢愁;有東坡之超然,無柳子之抑郁。豈不可哉?豈不可哉?”

唐德宜《古文翼》卷七:“記體獨僻,通篇寫情寫景,純用襯筆,而直追出‘太守之樂’,其樂句為結(jié)穴。當日政清人和,與民同樂景象,流溢于筆墨之外?!?/p>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六

我一向是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于和自己差不多歲數(shù)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于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為“后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里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的嚇唬一下。

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干干凈凈,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們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憑空制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體,知道最細致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制造了一個人,然后半饑半飽半明半昧地養(yǎng)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于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了,還保不定他會成為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huán)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機會——注定了。

當然哪,環(huán)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yǎng)成了克已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只是獸性的善。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并不在此。人之所以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種論調(diào)或者會被認為過于理智化,過于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倒是比較“人性”的,因為是對于獸性的善的標準表示不滿。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種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布于大地。然而,是什么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七

朱自清以散文聞名,其中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是收錄《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xiàn)代文學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zhì)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馭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這些文字在他辭世之前就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清麗風格。

李素伯說散文集《背影》給人以“芳香的迷醉”,郁達夫評價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倍顝V田評價:“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p>

當然朱自清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而不是圣人,所以也有不少優(yōu)秀的人指出他的不足。例如葉圣陶說《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文,“都有點做作,太過于注重修辭,不怎么自然”。這幾篇散文“論文字,平穩(wěn)清楚,找不出一點差池,可是總覺得缺少一個靈魂,一種口語里所包含的生氣”。韓寒(韓寒騰訊博客)稱:“我從不覺得《荷塘月色》是哪門子好文章,為什么編教材的置朱自清這么多好文章不選偏選一篇堆砌詞藻華麗空洞的《荷塘月色》?”洛夫也認為:“既空洞而又濫情?!?/p>

旅美學人夏志清則認為《荷塘月色》這些文字“‘美’得化不開……讀了實在令人肉麻”,“其實朱自清五四時期的散文(《背影》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讀后令人肉麻,那里比得上琦君?”,“《背影》究竟不是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蘇軾的.《前赤壁賦》這樣擲地有金石聲的好文章,用不著當它為中國散文的代表作來代代傳誦?!?,至于《匆匆》、《荷塘月色》等名文則“文品太低,現(xiàn)在一般副刊上的散文(且不論名家的),調(diào)子都比《匆匆》高”,“即使最著名的《背影》,文中作者流淚的次數(shù)太多了……虧得胖父親上下月臺買橘子那段文字寫得好,否則全文實無感人之處?!?。

余光中表示“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太俚俗繁瑣,且?guī)c歐化。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于感性,則仍停閨在農(nóng)業(yè)時代,太軟大舊……用古文大家的水準和分量來衡最,朱自清還夠不上大師。置于近30年來新一代散文家之列,他的背影也已經(jīng)不高大了,在散文藝術(shù)的各方面,都有新秀跨越了前賢?!?/p>

中國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曾先后收錄《綠》、《春》、《背影》、《荷塘月色》于中小學的語文課本,并要求學生背誦部分段落?!侗秤啊芬晃囊喑D耆脒x臺灣之國文科教科書,當中許多片段學生皆能瑯瑯上口。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八

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煐,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另類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其祖母為晚清名臣李鴻章之女。1943-1945年發(fā)表《茉莉香片》等小說。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中短篇小說集《傳奇》、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長篇小說《半生緣》等??箲?zhàn)后,改行編寫電影劇本,后居美國。晚年從事中國文學評論和《紅樓夢》研究。

張愛玲自出道后,盛名至今不減,“張迷”遍布全球。夏志清教授的《現(xiàn)代中國小說史》甚至以專章討論張愛玲,上海的通俗女作家首度與魯迅、茅盾等大師平起平坐。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一代又一代港臺作家,有不少人是在與張愛玲的“搏斗”中,一步一步寫出自己的路來。到20世紀90年代,連蘇童也嘆道,他“怕”張愛玲--怕到不敢多讀她的東西。

張愛玲的小說藝術(shù),像神話一般,過一代代的海峽兩岸作者和讀者的愛戴、詮釋、模仿、批評和再發(fā)現(xiàn)而永垂不朽。

--李歐梵(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

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jié)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后再還給小說。

--王安憶(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

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

--葉兆言(當代著名作家)。

人人仿佛張愛玲。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白先勇(當代著名作家)。

(作者:潘飛,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和訊讀書)。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九

那個年代,這是一個故事,凄美而感人,無須過多言語的詮釋:這又是一首情歌,潛在的情感穿越各種迷離,一生永不褪色。一生中,只有那句刻骨銘心的話維系著兩顆跳動的心,心與心的感應(yīng),心與心的默契,如黑夜里的一個亮點,支撐著一個人的理性靈魂。這種寓平靜中的“轟轟烈烈”,也許,這就是張愛玲散文《愛》的魔力。

“這是真的”,我的情感隨作者的坦言而觸動。她該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孩吧!我喜歡有月的夜,月光可以柔柔地瀉在月白的衫子,她愛在春天的晚上,輕輕地靠在桃樹下,攀著發(fā)青的嫩枝,讓情感從這里延伸,初春是美的,無奈冬意還未褪盡,她的目光一直停佇在桃樹對面的那扇門,仿佛門的開啟與閉合緊緊聯(lián)系著所有的驚喜與感動,今夜無月,黑夜中,她已忘記了自己的美,她的執(zhí)著已忘記了自己是位小康之家的女兒,她忘記這是一種叛逆,她在乎的是那份感動。

她的理想主義。

“就這樣就完了”無聲的美讓人感到缺憾,以至于歷盡種種苦難之后,這種美變成生命唯以回味的愛戀,現(xiàn)實的無奈同時讓這份愛戀倍受時間無情的煎熬。

“沒有早一步,也沒晚一步,正好趕上了?!本褪悄蔷湓挊?gòu)成一段美麗而沒有結(jié)果的緣,張愛玲跳躍的筆觸時刻捕捉著情感的觸動與兩極感受的隱性描寫,蒙太奇的畫面、理想與現(xiàn)實中的碰撞,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美的無奈、美的缺憾,也許山盟海誓能代表轟轟烈烈的愛,但這比不上為愛無聲守候的美。

我要一片藍天,自由地飛;我要像一陣云煙,無聲無息的美。也許精神之戀是不完美的,那個年代,愛無須表白,無聲的缺憾也是一種美的演繹。

張愛玲散文評價匯總篇十

朋友的母親閑下來的時候常常戴上了眼鏡,立在窗前看街。英文《大美晚報》從前有一欄叫做”生命的櫥窗“,零零碎碎的見聞,很有趣,很能代表都市的空氣的,像這位老太太就可以每天寫上一段。有一天她看見一個男人,也還穿得相當整齊,無論如何是長衫階級,在那兒打一個女人,一路扭打著過來。許多旁觀者看得不平起來,向那女人叫道:”送他到巡捕房里去!“女人哭道:”我不要他到巡捕房去,我要他回家去呀!“又向男人哀求道:”回去吧——回去打我吧!“這樣的事,聽了真叫人生氣,又拿它沒奈何。

二小女人。

我們門口,路中心有一塊高出來的”島嶼“,水門汀上鋪了泥,種了兩排長青樹。時常有些野孩子在那兒玩,在小棵的綠樹底下拉了屎。有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微黃的長長的臉,淡眉毛,窄瘦的紫襖藍褲,低著頭坐在階沿,油垢的頭發(fā)一綹綹披到臉上來,和一個朋友研究織絨線的道理。我覺得她有些地方很像我,走過的時候不由得多看了兩眼。她非常高興的樣子,抽掉了兩根針,把她織好的一截粉藍絨線的小袖口套在她朋友腕上試樣子。她朋友伸出一只手,左右端詳,也是喜孜孜的。

她的絨線一定只夠做這么一截子小袖口,我知道。因為她很像我的緣故,我雖然一路走過去,頭也沒回,心里卻稍稍有點悲哀。

三家主。

她瞠目望著我,說:”你這個人!“然而我已經(jīng)一溜煙躲開了。

后來她告訴我:”你損失很大呢,沒看見剛才那一幕。那些人眉花眼笑謝了又謝?!暗乙膊话没凇?/p>

四狗。

今年冬天我是第一次穿皮襖。晚上坐在火盆邊,那火,也只是灰掩著的一點紅;實在冷,冷得癟癟縮縮,萬念俱息。手插在大襟里,摸著里面柔滑的皮,自己覺得像只狗。偶爾碰到鼻尖,也是冰涼涼的,像狗。

五孔子。

我們的飯桌正對著陽臺,陽臺上撐著個破竹簾子,早已破得不可收拾,夏天也擋不住西曬,冬天也不必拆除了。每天紅通通的太陽落山,或是下雨,高樓外的天色一片雪白,破竹子斜著飄著,很有蘆葦?shù)母杏X。有一向,蘆葦上拴了塊污舊的布條子,從玻璃窗里望出去,正像一個小人的側(cè)影,寬袍大袖,冠帶齊整,是個儒者,尤其像孟子,我總覺得孟子是比較矮小的。一連下了兩三個禮拜的雨,那小人在風雨中連連作揖點頭,雖然是個書生,一樣也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辯論的起點他非常地肯遷就,從霸道談到王道,從女人談到王道,左右逢源,娓娓動人,然而他的道理還是行不通……怎么樣也行不通??戳怂刮液茈y過。每天吃飯的時候面對著窗外,不由得要注意到他,面色灰敗,風塵仆仆的左一個揖右一個揖。我屢次說:”這布條子要把它解下來了,簡直像個巫魔!“然而吃了飯起身,馬上就忘了。還是后來天晴了,阿媽晾衣裳,才拿了下來,從此沒看見了。

六不肖獏夢。

有個同學姓趙。她問我:”趙……怎么寫的?“我說:”一個'走'字,你知道的;那為一個'肖'字?!啊蹦膫€'肖'字?“”'肖'是'相像'的意思。是文言,你不懂的。“”'相像'么?怎么用法呢?“”譬如說一個兒子不好,就說他'不肖'——不像他父親。古時候人很專制,兒子不像父親,就武斷地說他不好,其實,真不見得,父親要是個壞人呢?“”啊!你想可會,說道兒子不像父親,就等于罵他是私生子,暗示他不是他父親養(yǎng)的?“”唉,你真是!中文還不會,已經(jīng)要用中文來弄花巧了!

七孤獨。

我大聲笑了出來。幸而都在玩笑慣了的,她也笑了。八少說兩句吧獏夢說:”許多女人用方格子絨毯改制大衣,毯子質(zhì)地厚重,又做得寬大,方肩膀,直線條,整個地就像一張床——簡直是請人躺在上面!"。

張愛玲,筆名梁京,海派作家,現(xiàn)代文學史上重要作家。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于她發(fā)現(xiàn)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jīng)是最后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一度又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里,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zhàn)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yè)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狀,最后只得遠走它鄉(xiāng)!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shù)生活化,生活藝術(shù)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后,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背后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nèi)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后,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p>

現(xiàn)代女作家有以機智聰慧見長者,有以抒發(fā)情感著稱者,但是能將才與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進入又保持超脫的,張愛玲之外再無第二人。張愛玲既寫純文藝作品,也寫言情小說,《金鎖記》《秧歌》等令行家擊節(jié)稱賞,《十八春》則能讓讀者大眾如醉如癡,這樣身跨兩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時無二;她受的是西洋學堂的教育,但她卻鐘情于中國小說藝術(shù),在創(chuàng)作中自覺師承《紅樓夢》《金瓶梅》的傳統(tǒng),新文學作家中,走這條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現(xiàn)代著名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島成名,其小說擁有女性的細膩與古典的美感,對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驚異,而作者獨特的人生態(tài)度在當時亦是極為罕見。五十年代初她輾轉(zhuǎn)經(jīng)香港至美國,在此期間曾經(jīng)創(chuàng)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因其中涉及對大陸當時社會狀態(tài)的描寫而被視為是反動作品。其后作品寥寥,唯有關(guān)于紅樓夢的研究尚可一觀。

張愛玲也曾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南北一家親》等六個劇本,之后也曾從事翻譯與考證工作。張愛玲與宋淇、鄺文美夫婦有深交,她的作品即是透過宋淇介紹給夏志清先生,肯定張愛玲不世出的才情,而享譽國際。張愛玲遺產(chǎn)的繼承人是宋淇夫婦,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經(jīng)矚目中國文學界的才女張愛玲猝死于洛杉磯一公寓內(nèi),享年七十五歲。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壇上再一次復(fù)蘇。這位沉沒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間又浮上水面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為張愛玲孤獨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蒼涼與無盡嘆息化成玻璃靈柩,守護著她過去的燦爛。隔著空間和時間的玻璃墻望回去,越光輝的成就也越凄涼。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不過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娘的監(jiān)管中成長(詳見《私語》)?;蛟S這是導(dǎo)致張后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跟勢利的主要原因。她筆下的女性是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反復(fù)地提醒著我們所有現(xiàn)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于人間。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zhì)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張愛玲離開了父親逃到了母親那里,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么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么用錢來讀書?!睆垚哿嵋闳贿x擇了后者,然而,母親的經(jīng)濟狀況一直不好,而母女間的矛盾也在一天天間慢慢地、以一種不易察覺的形式在一天天間激化。張愛玲說:“這時候,母親的家亦不復(fù)是柔和的了?!?/p>

中學時期的張愛玲已被視為天才,并且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試。后來戰(zhàn)亂逼使她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yè)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guān)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shù)被燒毀。對于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yīng)當有數(shù)。”大有一種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為經(jīng)濟關(guān)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寫作,來渡過難關(guān)?!兜谝粻t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替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布了一顆奪目的新星的來臨。張愛玲的這兩篇文章是發(fā)表在由周瘦鵑先生主持的《紫羅蘭》雜志上的。繼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yè)如日中天的同時,她卻戀愛了。偏偏令她神魂顛倒的是為大漢奸汪精衛(wèi)政府文化部服務(wù)的胡蘭成。

張愛玲為這段戀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戰(zhàn)后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如昔,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因而結(jié)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千里迢迢覓到他的時候,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張愛玲沒能力改變什么,她告訴胡蘭成她自將萎謝了。然而,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這多多少少拜胡蘭成所賜。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卻是張愛玲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后張愛玲在美國又有過一次婚姻,她與第二任丈夫賴雅相識于1956年,對方是個左派作家,兩個人同年結(jié)婚。直到1967年賴雅逝世。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