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8 20:23:26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深入總結我們的行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寫總結時要注意用詞準確,不要夸張,也不要貶低自己的成績或經(jīng)歷。希望大家通過閱讀這些范文,能夠提高自己的總結寫作水平。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一
河南省位于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qū)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全省總面積約16.7萬平方公里,人口9700萬。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游資源而著稱。對于廣大海內外旅游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來說,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蘊藏在這里的東方文化內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
河南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證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先河,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這3500年間,先后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留下了難以盡數(shù)的名勝古跡。堪稱“國寶”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6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館藏文物130萬件,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
鄭州新鄭黃帝故里、登封少林寺、鞏義宋皇陵、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偃師玄奘故里、開封宋都御街、包公祠、安陽殷墟、羑里城(《周易》發(fā)源地)、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函谷關、南陽武侯祠、張衡墓、醫(yī)圣祠、商丘閼伯臺(火的發(fā)源地)、燧人氏墓、花木蘭祠、淮陽太昊陵等大量名勝古跡,都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游景觀。省會鄭州和洛陽、開封等古都,現(xiàn)在都有新的景點出現(xiàn)。河南博物院是1998年5月才建成啟用的,不僅館藏豐富,而且建筑宏偉獨特,許多稀世文物珍品都在這里向旅游者展示。已經(jīng)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洛陽龍門石窟的周圍環(huán)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開封清明上河園是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立體再現(xiàn),旅游者置身其間,能夠一覽千年古都的繁華街市和風俗民情。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來,隨著尋根旅游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xiāng),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fā)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xiāng)。因此我們說,探文化源,尋姓氏根,已成為近年來河南旅游活動中的“重頭戲”。
河南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還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黃河流經(jīng)河南700多公里,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蕩漾,又有鄭州黃河游覽區(qū)的波瀾壯闊,更有開封高出地面14米的“懸河”奇觀。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水面,寬3公里,長132公里,出現(xiàn)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近年來開辟的“大黃河游”和“黃河漂流”,被游客譽為“充滿野趣和史詩般的輝煌?!编嵵葆陨?、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云臺山、濟源王屋山、魯山石人山、林州林慮山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加之近幾年陸續(xù)開辟、推出的新鄉(xiāng)八里溝、嵩縣白云山、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
二十多年來,河南省旅游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0__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5萬人次,旅游創(chuàng)匯1.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8.7%和152%;累計接待國內旅游者8012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5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8.6%和63.8%;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573億元,同比增長65.2%,相當于全省gdp的7.2%。目前,河南省有鄭州、洛陽、開封、濮陽、濟源、登封等12個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有少林寺、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包公祠等26個國家aaaa級景區(qū)。全省有星級酒店和旅游涉外飯店338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5家,三星級酒店113家。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鄭州、洛陽、南陽三個民航機場每周有800多個航班往返全國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門和臺北。鄭州新鄭機場的飛行區(qū)等級為4e級,是內陸地區(qū)的一流航空港,已批準為國際機場。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wǎng)把省會鄭州與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四朝古都安陽、曹魏古都許昌緊密相連,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構,鄭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間的行車時間大都在50~100分鐘之間。以鄭州、洛陽、商丘為樞紐的鐵路交通網(wǎng)連接京廣、隴海、焦柳、京九四大鐵路干線,鄭州火車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車通向全國各地。
近幾年,河南省政府對發(fā)展旅游業(yè)十分重視,已把旅游業(yè)作為全省國民經(jīng)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沿黃旅游線位于我國東西部旅游發(fā)展的結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產業(yè)體系協(xié)調配套,作為旅游重點發(fā)展區(qū)域的優(yōu)勢十分明顯。河南省政府決定將其建成國際知名國內著名的、輻射帶動全省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旅游線,以“三點一線”豐富的古文化資源為依托,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重點開發(fā)文化觀光、尋根朝敬、休閑度假和生態(tài)旅游項目。同時,要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和主體,大力發(fā)展休閑度假、生態(tài)觀光以及特種旅游項目,加速全省旅游產品結構的調整。
文檔為doc格式。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二
安徽建省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全省總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稱江淮大地,長江、淮河橫貫東西,將全省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qū)三大自然區(qū)域。全省現(xiàn)轄17個市,105個縣(市、區(qū)),2020__年末全省總人口6516萬人。
安徽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文化燦爛,古代中國道家思想創(chuàng)始人老子、莊子,東漢神醫(yī)華佗,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活字印刷術發(fā)明者畢升,北宋名臣包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近代京劇鼻祖程長庚,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文化名人胡適、陶行知,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陳獨秀等,都是安徽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也是從江淮大地上走出的科學巨匠。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淮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深遠影響。
安徽區(qū)位優(yōu)越。沿江通海,承東啟西、呼南應北,東與經(jīng)濟發(fā)達的長三角無縫接軌,南與開放度較高的珠三角交流便捷,是國外及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向內地產業(yè)轉移的前沿地帶。安徽位于中國立體交通網(wǎng)絡的中心和樞紐位置,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福高速、105國道穿越南北,312國道、連霍高速、滬蓉高速、隴海鐵路和在建的寧西鐵路橫貫東西,全省鐵路密度居華東之首,高等級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區(qū)前列,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501公里、在建1400公里,6個航空港和水運港口能級也在提升,以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快速交通網(wǎng)正在形成。
安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現(xiàn)已探明儲量的礦產67種,其中煤炭、鐵、銅、硫、明礬石、石灰?guī)r等10多種為優(yōu)勢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10位,尤其是煤炭已探明保有儲量250億噸,居全國第7位、華東之首。農業(yè)資源,全省正常年景年產糧食2500萬噸以上,油料250萬噸以上,棉花30萬噸以上,均排在全國前10位,茶葉、煙草、中藥材等特色高效農產品產量也居全國前列。旅游資源,是中國旅游資源最豐富、品味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8處,其中黃山榮膺聯(lián)合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蓮花佛國”之稱??平藤Y源,全省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8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200多個科研機構,省會合肥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首家科技創(chuàng)新型試點市,每萬人擁有的科技人員和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居全國前列。
安徽產業(yè)基礎雄厚。在汽車、家電、建材、工程機械、煤電、農產品加工等產業(yè)領域,已在全國形成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馬鋼是全國五大鋼鐵生產基地之一;銅陵有色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銅生產加工基地之一,電解銅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海螺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產企業(yè);依托江汽、奇瑞、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等骨干企業(yè),全省汽車年產量超過40萬輛,居全國第七,叉車、挖掘機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家電綜合產能進入全國前五,已成為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之一。
安徽是水利大省,屬南北氣候過渡帶,地形復雜,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繁發(fā)生,決定了發(fā)展水利事業(yè)在安徽有著特殊、重大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后,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水利建設,初步建立起防洪、除澇、灌溉等工程體系,據(jù)統(tǒng)計,1949-20__年底,全省水利建設總投資342億元。已建成各類堤防2萬多公里,主要堤防集中在沿江、沿淮地區(qū)。已建成水庫4866座(其中大型水庫12座、中型水庫104座),總庫容19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7億立方米。20世紀50年代,大別山區(qū)幾大水庫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當時國內外數(shù)項第一:佛子嶺水庫大壩是亞洲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梅山水庫大壩是世界最高的鋼筋混凝土連拱壩,響洪甸水庫大壩是國內第一座重力拱壩,磨子潭大壩是國內第一座大頭壩。全省已建水閘10929座,其中大型水閘41座、中型水閘280座。蚌埠閘和臨淮崗工程為淮河干流上的兩個攔河控制性樞紐工程。全省現(xiàn)有萬畝以上灌區(qū)397個,有效灌溉面積達1472.5千公頃,大型灌區(qū)9個,其中淠史杭灌區(qū)設計灌溉面積798千公頃,為全國3個特大灌區(qū)之一。已建成水電站784處,裝機容量70.8萬千瓦。水利工程在抗御歷次水旱災害斗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僅“九五”、“十五”期間,我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減災直接效益高達2500多億元,為經(jīng)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同全國一樣,提前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zhàn)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xiàn)由溫飽向小康的跨越,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特別是“十五”時期,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取得新的成就。20__年,全省生產總值5375.8億元,增長11.8%,五年跨過了三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0.6%;財政收入656.4億元,增長26.1%,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7.7%.五年間,三次產業(yè)結構由25.6:36.4:38變?yōu)?7.9:41.6:40.5,非公有制經(jīng)濟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鎮(zhèn)化率由28%提高到35.5%;累計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2倍;累計利用外資53.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0.7億美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和6.4%.
時期,我省將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以推進跨越式發(fā)展、實現(xiàn)奮力崛起為主題,大力實施工業(yè)強省、東向發(fā)展、創(chuàng)新推動、中心城市帶動、城鄉(xiāng)統(tǒng)籌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開展“全民創(chuàng)業(yè)行動”,提升“861”行動計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安徽,努力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灸繕耸?,在優(yōu)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__年超過1萬億元,單位生產總值比20__年翻一番半以上,切實把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轉入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為安徽崛起打下決定性的基礎。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三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風光奇特,人文薈萃的吉林?!镜乩砦恢谩俊?/p>
吉林省位于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腹地、中國東北中部,東西最長約750千米,南北最寬約600千米。東部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隔圖們江、鴨綠江與朝鮮相望,南鄰遼寧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qū),北連黑龍江省。
全省總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居全國第14位。總人口約為2700萬,也是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吉林省是地處邊疆的多民族省份,有漢、滿、朝鮮、蒙古、錫伯等個56個民族。
【省名來源】。
吉林省名源于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吉林”滿語音譯為“吉林烏拉”,“吉林”是“沿著”“烏拉”是“大川”,“吉林烏拉”意思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后來簡稱吉林。以省內城市名定為省名在我國僅此一例。
【吉林省的歷史】。
說到吉林的歷史,可謂久遠。在距今六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吉林省境內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兩漢、南北朝時期主要有夫余人、高句麗、肅慎人在此活動;隋唐時期有肅慎人后裔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權渤海國;遼金元明時期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人在這里生活;清朝認為長白山是其祖先“龍興”之地,同時為達到皇室貴族獨占東北特產的目的而將此“封禁”起來;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朝將吉林將軍轄區(qū)改稱為吉林省,簡稱吉;中華民國成立后,設吉林都督和民政長官,統(tǒng)轄全省軍務和行政事務;1920xx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稱霸東北,在吉林設巡閱使、保安司令、主席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淪為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屬地;1945年之后,東北劃分九省;1948年末全境解放,省會設在吉林市,1945年省會遷至長春。
吉林省轄1個副省級城市——長春市,素有“北國春城”的美譽,也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商業(yè)的中心。還有吉林、四平、白城、白山、通化、遼源、松原7個地級市,以及1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還有1個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為省政府直屬單位,地級管理。過去我們將吉林省的行政區(qū)劃概括為“兩白加兩原,長吉通四邊”。
【吉林省的省情】。
東部地區(qū)能達到70%以上,是國家生態(tài)建設試點省。吉林省礦產資源豐富,油頁巖、硅灰石、火山渣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開發(fā)潛力巨大。
【吉林省的旅游資源】。
吉林省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可以說自然與人為并重。東部綿延千里的長白山,風光秀麗、森林茂盛。以垂直景觀和天池聞名于世,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同時還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中部以長春和吉林為中心形成了生態(tài)與冰雪旅游帶。長春凈月潭綠蔭如蓋,潭水清澈,森林浩瀚,其規(guī)模人稱亞洲人工林之最,堪稱“大都市中難得的一塊凈土”;長影世紀城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公園;偽滿皇宮及偽滿八大部被國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吉林霧凇冰清玉潔,每到冬季在適宜的條件下,松花江岸十里長堤“柳樹結銀花,松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西部草原、湖泊、濕地相間分布;郭爾羅斯大草原一望無際,查干湖水域浩瀚,魚兒成群,水鳥飛翔,岸上一片蒙古族風情;向海自然保護區(qū),在中國七大濕地中面積最大、生物種類最豐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qū),并被載入世界著名濕地名錄。
【四種顏色】。
吉林省地處北緯40°52′~46°18′,東經(jīng)121°38′~131°19′之間,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涼爽多晴;冬季寒冷漫長。一年四季四種風光、四種顏色。冬日銀白色、春日淺綠色;夏日深綠色;秋日金黃色。我們用四句優(yōu)美的話語來形容吉林的四季:冬天的寒冷為大地披上了銀白的雪衣、春風的吹拂使萬物生機盎然、夏日的驕陽哺育了花草綠蔭,秋日的金風是整個城市爽然明麗。所以說,吉林省是多姿多彩的世界,相信這次吉林之旅會給您帶來無限的回憶!吉林將是您春踏青、夏避暑、秋賞景、冬玩冰雪的理想旅游勝地!
接下來就請大家和我走進我的家鄉(xiāng),走進繽紛四季多彩吉林!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四
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的海面上,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臺灣省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其中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qū),除臺灣省之外,還包括臺灣當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188平方千米。
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的面積占全部面積的2/3以上。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臺灣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是—個多地震的地區(qū)。
臺灣省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2。c,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獨流人海的大小河川多達608條,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等。其中濁水溪最長,為186千米。
臺灣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1/4,盛產稻米,一年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jīng)濟作物是蔗糖和茶。水稻、甘蔗、茶葉被稱為“臺灣三寶”。蔬菜栽種面積僅次于稻谷。臺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ɑ墚a值也相當可觀。
臺灣森林面積約占全境面積的52%,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以臺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于世,樟腦和樟油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0%。
臺灣四面環(huán)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千米。因位于寒暖流交匯處,漁業(yè)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大陸架較為平坦,近海漁業(yè)及遠洋漁業(yè)較發(fā)達。
(二)人口、民族、語言與宗教。
據(jù)臺灣統(tǒng)計,截止20__年底,臺灣地區(qū)人111,即臺灣省加上金門、馬祖,總數(shù)約為2277多萬人。
臺灣居民主要是漢族和高山族,還有少數(shù)回、蒙古、滿、維吾爾等民族。漢族占總人的98%,多數(shù)是來自福建省和廣東省的移民,以福建泉州、漳州居多,廣東移民主要是來自梅縣、潮州的客家人;臺灣高山族為原住民,約占全島人口的2%。根據(jù)語言、風俗的不同,高山族可分為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雅美、邵、葛瑪蘭和賽夏等10多個分支,分居全省各地。通用普通話和閩南話。臺灣宗教活動盛行,主要是佛教、道教和基督_(天主教、新教)。
(三)歷史。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期住民大部從中國大陸移居而來。20世紀70年代在臺南發(fā)現(xiàn)的臺灣最早人類化石“左鎮(zhèn)人”與大陸福建“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于中國南部地區(qū)晚期智人,具有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東吳孫權派一萬官兵到達“夷洲”(臺灣)。隋唐時期稱臺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臺灣。據(jù)史籍記載,隋大業(yè)六年(610)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qū),到宋元時期(960--1368),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qū)已有相當數(shù)量。12世紀,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并派兵戍守。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朝后期開始出現(xiàn)臺灣名稱。17世紀之后,漢族在臺灣開拓的面積越來越大。
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入臺灣。不久,西班牙人侵占臺灣北部和東部地區(qū)。1642年,臺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
1661年4月,鄭成功率2.5萬將士及數(shù)百艘戰(zhàn)船,由金門進軍臺灣。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收復了中國領土臺灣,成為偉大的民族英雄。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水陸官兵2萬余人、戰(zhàn)船200余艘向澎湖、臺灣進發(fā),鄭成功之孫鄭克?率眾歸順清政府。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廈兵備道及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1840年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逼迫中國開放通商el岸。19世紀60年代,臺灣的淡水、基隆、安平、高雄相繼開港。1885年,清政府設臺灣省,首任臺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臺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19世紀70年代,明治維新后的日本開始對外“開疆拓土”,將臺灣作為擴張目標。1894年日本發(fā)動侵略中國的甲午戰(zhàn)爭。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戰(zhàn)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從此,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12月9日中國政府發(fā)出《中國對el宣戰(zhàn)布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xié)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系者,一律廢止?!?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宣布臺灣、澎湖將歸還中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中國戰(zhàn)區(qū)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臺灣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版圖。
1949年后,臺灣與祖國大陸處于分離的狀態(tài)。目前,盡管海峽兩岸尚未統(tǒng)一但民間往來和旅游商貿活動日益頻繁,臺灣民間要求“三通’’(通商、通航、通郵)自呼聲日益高漲,表明按照“一國兩制’’模式實現(xiàn)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tǒng)一,已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四)經(jīng)濟。
臺灣工業(yè)以紡織、電子、制糖為支柱產業(yè),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qū)。臺灣整體屬于以對外加工和對外銷售為主的海島型工商經(jīng)濟。
二、民俗風情。
臺灣民間習俗與大陸閩、粵一帶的民俗大致相同。
忌送粽子、甜果、糕點、扇子、手巾、雨傘、刀剪、鏡子和鐘等。
三、著名景點。
著名景點有陽明山公園、臺灣山地文化園區(qū)、阿里山、日月潭、野柳、魯閣幽峽、清水斷崖、玉山積雪、安平古堡、赤嵌樓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等。
(一)陽明山公園。
原名草山,位于臺北市郊,主要以大屯火山群、陽明山、七星山為主體,是臺灣省最大、景色最美的郊野公園。陽明山以溪谷、溫泉、瀑布和森林公園著稱。其中“大屯春色”是臺灣著名的八景之一。
(二)阿里山。
位于臺灣島中部,以森林、日出和云海三大奇觀聞名,森林、日出、云海、櫻花被譽為阿里山四景,山中紅檜樹的樹齡已達3000多年,人稱“神木”。
(三)日月潭。
位于南投縣阿里山風景區(qū)內,是臺灣省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有臺灣“天池”美稱。湖中一島將湖面分割成南北兩半,北部水面形如太陽.南部水面狀如新月,故稱“日月潭”。日月潭翠山環(huán)抱,湖水晶瑩,風景如畫,是中國十大名勝之一。
(四)野柳。
(五)臺北故宮博物院。
收藏歷代文物精品60余萬件,絕大多數(shù)是1949年從大陸運去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品。
故宮博物院建位于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原為“中山博物院”,于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筑。外觀壯嚴宏偉,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精華所在。
博物院建筑分為四層,上海導游詞,正院的平面圖采梅花形,分成五個大廳。第一層分別是講演廳、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八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侯家莊基園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層則陳列書畫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及織繡等;第四層則為各種專題研究室。
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shù)量近70萬件。由于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寶格琺瑯器、文具、雕刻、織繡、繕本圖書及滿蒙檔案文獻,品類眾多且精致。三樓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樓的瓷器最受游客矚目。來臺灣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會到此一游。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五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旅游從業(yè)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游詞,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fā),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介紹山西概況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榮幸能當你們的導游,我姓詹,大家可以叫我詹導游。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xiāng)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現(xiàn)在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現(xiàn)在,大家已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云岡石窟依山開鑿,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qū)。云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魄力最為雄偉。第五、六窟和五華洞內容豐厚多采,華麗瑰奇,是云岡藝術的精髓。今天,我們主要游覽第5、6窟、五華洞、曇曜五窟。
第五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美好。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xiàn)存修建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心是一個銜接窟頂?shù)膬蓪臃叫嗡?,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兩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降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guī)劃雄偉,雕飾華麗,技法精辟,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繪,彩繪后的五個洞窟異常華麗,五彩斑斕,被人稱為五華洞.五華洞分為兩組,分別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各位,大家面前就是西區(qū)第16、17、18、19、20號洞窟,這5個洞窟宏偉壯觀,場面開闊,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曇曜負責開鑿,習慣稱:曇曜五窟.
各位,云岡石窟的導游暫時告一段落。通過游覽云岡石窟,大家或許對石窟寺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或者對佛教的發(fā)展產生了一點興趣。愿這次游玩能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回憶。謝謝大家!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六
臺中在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原建有孔子廟,名堂與彰化孔子廟臨近,但在日治初年被充作虎帳,不久即被折毀。據(jù)史料所載,其時臺中孔子廟工程共費白銀三萬兩,若與同期臺中城內之考棚二萬八千兩,衙署二萬兩,城隍廟八千兩之耗費相較,可知其時孔子廟耗費之昂貴。今所見臺中市孔子廟乃由臺中市議會所倡建,市當局籌畫,于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九月組設興建委員會,委由兩岸省民眾工程司籌劃計劃,于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六月始奠定鳩工,于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完工。
回收中國式構筑,氣魄肅靜宏偉,為全省其他處所少有。和忠烈祠僅隔一棟青年勾當中心,新疆導游詞,孔廟的進口在雙十路上,路口設有兩座牌坊,構筑采四方形宮殿式,中央為大成殿,供奉至圣先師神位,也是每年祭孔大典的主祀場合。
景點先容。
孔廟與忠烈祠位于雙十路與力行路的交錯口四面,兩棟構筑相鄰而建,皆采行中國式構筑,氣魄肅靜宏偉,為全省其余處所少有。
孔廟的進口在雙十路上,路口豎有兩座牌坊。構筑采四方形宮殿式,中央為大成殿,供奉至圣先師的牌位,也是每年各地祭孔大典的主祀場合。
忠烈祠位于力行路上,其構筑以黃白色調為主,光潔寂靜,正殿主奉革命義士神位,殿旁綠樹高聳,左側植有蘭花、盆景,清麗引人。忠烈祠四面的臺中神學院,亦富庭園之勝,可以順路一游。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七
中國臺灣旅游值得一去的地方有哪些?看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介紹中國臺灣的。
導游詞。
吧,希望你們喜歡。
情書。
大全,園方設立了游園專車,方便游客游園使用。
赤嵌樓位于民族路、赤嵌街交叉口,列屬一級古跡。明永歷7年(1653年),荷蘭人于此興建普羅民遮城,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以此為承天府署。入清后,經(jīng)多次修繕,始成今貌。
回溯赤嵌樓的歷史,荷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內蒙古導游詞,目前僅剩城堡大門和文昌閣旁的砲座遺跡可供憑吊。清朝重建,包含文昌閣、海神廟、五子祠、蓬壺書院、大士殿五棟建物。
秋茂園位于苗栗縣通霄鎮(zhèn)北方5公里的新埔村內,是由旅日僑胞黃秋茂博士獨資興建,園內花木扶疏,為通霄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亦是全臺少數(shù)不收門票的私人花園風景區(qū),因此十分值得嘉許!
秋茂園占地約4公頃,園中造景以人工為主,
詩詞。
歌賦,設有多座涼亭、座椅及動物、人物塑像,色彩艷麗,俚俗味十足。
園內的各項雕像皆以“友愛、和平”為出發(fā)點-您可在此看見東方的宗教廟宇與西方的教堂等,園主并題了一首“友愛詩”,提倡人與人的和平相處之可貴!
建筑在斜坡上的“神靈館”,利用眼睛的錯覺,制造了“水往高處流”、“球往高處滾”的現(xiàn)象,走在里面會讓人不自覺頭昏眩,十分有趣。秋茂園的后門外是海堤,可在此眺望中國臺灣海峽波濤,頗為心曠神怡。
另秋茂園特別請各位游客維護園內各項設施,務請大家合作配合。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占全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qū)。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在新疆人眼中,南疆與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著高山和草原,意味著喀納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則意味著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著草原文化,南疆則意味著農業(yè)文明;北疆意味著哈薩克和衛(wèi)拉特蒙古,南疆意味著維吾爾和塔吉克;北疆意味著駿馬和歌聲,南疆意味著木卡姆和舞蹈。
今天新疆大部分從中國西漢一直到西晉都屬于中國版圖,唐朝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設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臺汗國。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設立行省。今烏魯木齊一帶曾設置別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臺汗國占據(jù),后期重新成為元朝的轄地。元朝時部分為蒙古族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
新疆古稱“西域”,這一稱謂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jīng)流行,意為“中國西部疆域”?,F(xiàn)在人們以“西域”來指代新疆,更多的是體現(xiàn)一種對遙遠異域的夢想。
作為地處亞洲大陸腹地、遠離大海的一片廣袤土地,占全國1/6面積的新疆有著獨特的靈魂魅力。它山川壯麗,浩瀚無垠,古跡遍地,民俗奇異,在歷史、地理和人文的多重構筑下,隨著歲月的催動正向著深厚、博大、豐富的多元發(fā)展。
如果你翻開一張絲綢之路示意圖,認真凝視古代西域東西橫貫、南北交錯的路線,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雙翅膀的輪廓。在多年的如流歲月中,無數(shù)夢想拍打著雙翼疾馳而過,絲綢之路就像這雙翅膀中流淌不息的血脈,支撐過多少世紀的滄桑。這是一條運送世界貿易中最受崇尚、最受歡迎的乃至運送一切文明的絲綢之路,正是通過它,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跨過白雪皚皚的高山峻嶺,穿過浩瀚無垠的沙漠戈壁傳送到了世界各地,也與古老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交流、融合。
自絲綢之路如一條色彩斑斕的織錦綿延而過開始,作為交通孔道的新疆,自然而然地成為文化走廊——“一個天然的文明通道,是歐亞大陸正式對接的世界的十字路口”。所以說,新疆早已超越了一種地域范圍上的概念,在不同方向、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文化、宗教、人種、思想、風俗等交匯融合之下,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燦爛疆域。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著占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里,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幾天的游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跡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嘆不已。
游客們,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新疆,南與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總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qū)面積的總和。
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新疆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遼闊,交通發(fā)達,歷史上曾是眾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著遠親關系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新疆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新疆和內地關系貢獻最大的要數(shù)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后又派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并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時間里,無數(shù)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著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yè)通道。伴隨著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制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和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伊斯蘭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聯(lián)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后,絲路交通維續(xù)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qū),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蔥嶺,推進到了中亞,新疆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新疆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準噶爾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新疆復歸統(tǒng)一。
各位游客,在初步了解了新疆的地理和歷史后,我們再來談談新疆的旅游資源。新疆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按其特色分類,可有以下五種游法:
一是“絲路古道游”。絲綢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名揚四海,成為新疆旅游業(yè)的一張王牌。在新疆境內,絲綢之路被分為南、中、北三條道路。三條道路中最具魅力的當數(shù)吐魯番、樓蘭、庫車、喀什等地,它們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樞紐。
二是“沙漠探險游”。新疆擁有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游成了新疆的特色旅游項目。沙漠旅游的升溫與沙漠探險及其人文色彩不無關系。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過著原始淳樸、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的純凈笑容和柳條夯成的簡易居室,給干旱的沙漠帶來了人性的美麗光芒。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沙漠旅游的文化內涵,也使我們有了造訪和體驗的理由。
三是“草原游牧游”。新疆的天然草原約為8000萬公頃(合12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為5000余萬公頃,占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6.8%,僅次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居全國第二位。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為新疆發(fā)展草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草原上生長著早熟禾、紫孤茅、看麥娘、鵝冠草,曠野萬里,碧草連天。草原之旅,還可欣賞馬術表演、叼羊表演、江格爾表演等,可參加騎駱駝比賽,讓人充分領略草原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四是“原始生態(tài)游”。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已建立了16個自然保護區(qū),面積達22450多平方公里。計劃建立的尚有12個,其數(shù)目之多,面積之廣,居全國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譽的伊犁,現(xiàn)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其數(shù)量約占新疆自然保護區(qū)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納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鐘林組織的新疆浪漫六日游(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捌娼^仙境”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疊峙,松樺蔥郁,果樹叢生,被稱為“伊犁第一景”。位于鞏留縣城外的恰西風景區(qū)被譽為“人間天堂”,那里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五是“民俗風情游”。新疆的民族風情是奇異誘人的,13個主要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競技與游戲活動。賽馬是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叼羊也是這些民族熱愛的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姑娘追”是哈薩克人特有的民間馬上活動,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們精湛的騎術和健壯的體魄,又抒發(fā)和傳遞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飲食上也各有特色,馕、抓飯、烤羊肉等更是成為新疆食品的精華和標志,它們與新疆許多名勝古跡一樣吸引著中外游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藝品也不下百余種,其中寶石首飾、玉石雕飾、地毯、民族樂器、維吾爾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游客青睞。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九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觀音山位于臺北盆地淡水河口西側,火成巖構成,由18小峰連綿而成,因其山型如觀音臥像而得名,又名八里貧山、類直山或新直山。風景區(qū)的范圍包括觀音山群峰、八里海岸、林口臺地、五股治澤區(qū)、淡水河等地、山形秀挺,林木聳翠,風景極佳。
觀音山的主峰為硬漢嶺,四周諸峰拱衛(wèi),似十八羅漢,當云霧籠罩山腰時,在陽光照耀下,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很早就有“岔嶺吐霧”之景名,乃古淡水八景之一。風景區(qū)內還有石雕景觀公園,古剎寶寺等。凌云禪寺(內巖)、擁云廬、觀月臺、達摩洞、拾得庵、西云寺(外巖)、開山園、臺閣園等名勝令游人贊嘆人絕。其中內外巖為臺灣省四大佛教勝地之一,是福建沿海開臺稱民留下的古跡。
文檔為doc格式。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十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觀音山位于臺北盆地淡水河口西側,火成巖構成,由18小峰連綿而成,因其山型如觀音臥像而得名,又名八里貧山、類直山或新直山。風景區(qū)的范圍包括觀音山群峰、八里海岸、林口臺地、五股治澤區(qū)、淡水河等地、山形秀挺,林木聳翠,風景極佳。
觀音山的主峰為硬漢嶺,四周諸峰拱衛(wèi),似十八羅漢,當云霧籠罩山腰時,在陽光照耀下,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很早就有“岔嶺吐霧”之景名,乃古淡水八景之一。風景區(qū)內還有石雕景觀公園,古剎寶寺等。凌云禪寺(內巖)、擁云廬、觀月臺、達摩洞、拾得庵、西云寺(外巖)、開山園、臺閣園等名勝令游人贊嘆人絕。其中內外巖為臺灣省四大佛教勝地之一,是福建沿海開臺稱民留下的古跡。
臺灣概況介紹導游詞篇十一
孤山寨位于十渡風景名勝區(qū)七渡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爺爺)坐守山寨,小孤山(孫子)守于山門,孤山(兒子)守候在山寨得盡頭。
孤山寨是十渡風景名勝區(qū)內最著名的一條大峽谷,深約10公里。步入峽谷,兩側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勢越險峻,峽谷越窄,最窄處僅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豐茂,景致越幽美。
孤山寨內步步皆景,四季如畫。初春,山花爛漫,香飄萬里;夏季,綠意欲滴,泉眼噴流,這里的最高氣溫不超過25攝氏度;秋風送爽,楓櫨如火,柿鬧枝頭;冬季,瑞雪素裹,青松點翠。這里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有著名的“一線天”,流傳千古的“劈山救母”的傳說就發(fā)生在這里,還有“山門迎客”、“仙女浴潭”、“九龍抱石”、“五老峰”、“千古河床”、“洗心潭”、“石中石”、“銀川冰谷”、“惜水潭”、“哥泉涌流”等景觀。滿眼盡是賞心悅目的.異石奇景。
到孤山寨不僅能看到清泉叮咚,峽谷幽幽,奇峰嶙峋,萬木叢生,而且還能聽到“小孤山”、“一線天”、“觀音廟”等活靈活現(xiàn)的民間故事。孤山寨每年接待游客數(shù)萬人,游玩之后,游客無不對孤山寨的美景大加贊賞。走出孤山寨您可乘船順水到碧波園度假村去尋求另一份愜意。
漫游孤山寨,可以盡賞“風于林中動,蟲在石間鳴,山出疊翠色,甘泉潤琴聲”之美景。其中千古河床、小孤山、、一線天、石中石被稱為孤山寨“四大”奇觀。置身于此、您會沉寂在這如圖如畫的景色之中,陶醉在這如詩如歌的山泉中。
沿古河床北側山路拾級而上,步行登高,經(jīng)過坦克石,到達小孤山,再沿山腰羊腸小道上行幾百米,可見一幾乎直立的陡峭山坡,轉過一條溝走到近前,猛抬頭,只見巍然聳立的陡壁之中裂開一條巨縫,兩壁巖石直立,如刀削斧砍,經(jīng)仔細測量巨縫長達65米,高40余米,最窄處僅有60多厘米,一人通過兩壁擦肩。此刻洞外烈日當頭、炙熱難耐,而鉆進裂隙頓覺涼爽宜人,仔細觀察兩側山巖奇異,巖石表面有輕微溶蝕,略有凹凸不平,在一些細小縫隙中也有類似石鐘乳的沉淀形態(tài)。因為雨水的滲入和溶蝕,在兩壁巖石面上出現(xiàn)斑駁的沉積和侵蝕痕跡,如壁畫,似崖刻,有的形如飛禽走獸,有的如樹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濤,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因為裂隙很窄且深,內部光線較暗,抬頭仰望只見一線藍天,令人驚心動魄,人們擠在這深邃的地縫之中。連說話都不敢大聲,生怕這裂縫稍有閉合,實在是太驚險了,身在縫中有點像壓在大山下的感覺,不僅是刺激,而是另人生畏。這實在可稱的上是一驚險奇。
文檔為doc格式。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的隨筆散文(模板10篇)
- 最新秘書實務實訓心得范文(匯總16篇)
- 電工實習報告總結(優(yōu)秀20篇)
- 簡歷上的實習經(jīng)歷范文(大全18篇)
- 行政工作有哪些崗位職責(優(yōu)秀14篇)
- 最新愛祖國愛家鄉(xiāng)萬人說新疆(實用13篇)
- 立足崗位做貢獻發(fā)言稿(大全17篇)
- 營養(yǎng)飲食與健康論文范文范本(優(yōu)質8篇)
- 2023年職業(yè)規(guī)劃范文職業(yè)規(guī)劃范文(通用20篇)
- 最新汽車駕駛實習報告范文(匯總10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2023年俯視仰視平視議論文800字(精選12篇)
39下載數(shù) 936閱讀數(shù)
-
崗位津貼發(fā)布通知范文(精選17篇)
17下載數(shù) 879閱讀數(shù)
-
設計大賽心得體會范文(優(yōu)秀9篇)
28下載數(shù) 827閱讀數(shù)
-
銀行授信審批文化心得體會及收獲(大全9篇)
24下載數(shù) 326閱讀數(shù)
-
知易行難辯論稿件(五篇)
47下載數(shù) 837閱讀數(shù)
-
快樂雞毛心得體會及感悟 《快樂雞毛》讀后感30字(7篇)
40下載數(shù) 642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