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21:32:17 頁碼:8
2023年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優(yōu)質15篇)
2023-11-11 21:32:17    小編:ZTFB

高效溝通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它可以減少誤解和提高效率。一個較為完美的總結應當具備準確、簡明扼要的特點,突出重點和核心信息。以下總結范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合不同領域和層次的總結參考。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一

棱柱的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邊形,并且每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質。

(1)側棱都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

(2)兩個底面與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邊形。

(3)過不相鄰的兩條側棱的截面(對角面)是平行四邊形。

2、棱錐。

棱錐的性質:

(1)側棱交于一點。側面都是三角形。

3、正棱錐。

正棱錐的定義:如果一個棱錐底面是正多邊形,并且頂點在底面內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這樣的棱錐叫做正棱錐。

正棱錐的性質:

(1)各側棱交于一點且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錐的斜高。

(3)多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鄰兩側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錐,由三垂線定理可得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體中有三對異面直線,若有兩對互相垂直,則可得第三對也互相垂直。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二

1.結合數數的具體情境,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以便進一步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數一數”是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起始課,為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義奠定基礎。它從學生已有的數數經驗與技能(特別是跳著數的技能)出發(fā),經歷從數數的問題中抽象出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的過程,體驗這種相同加數的連加運算與生活的聯系。教材中有4個數數的問題,其中熊貓、圓片和方格都是方陣排列的;蘋果是分堆擺放的。應注意到“數熊貓”和“數圓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著數的方法,后者先數一排幾個再數有幾排(或者先數一列幾個再數有幾列)?!皵捣礁瘛苯o學生提供了應用前面數數活動的經驗、獨立解決問題與交流的機會?!皵堤O果”的重點在于如何計算冗長的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激發(fā)學生學習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計算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激發(fā)學生學習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計算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讓學生自由地數一數,指名兩位學生分別說一說,體會什么是“排”,什么是“列”。)。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結合“數數”的活動,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活動一:數一數熊貓有幾個。

1.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2頁)第一個情境圖。

師:這些熊貓跟我們教室里的課桌一樣,排列得非常整齊有序。這些熊。

貓擺成了幾排,幾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個熊貓,你有什么好辦法?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他們進行小組交流。

師:把你想的好辦法告訴小組的同伴,看看你們小組一共想出了幾種好辦法。

3.請小組派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個一個地數,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著數。

(2)請兩位能跳著數的學生(一個是一排一排地數的,另一個是一列一列地數的)到實物投影儀前演示,一邊指一邊數。

(3)師:一排一排地數,是5個5個地數,大家再數數看共有幾個5?一共是多少?

(生:1個5,2個5,3個5,一共是15。)。

(4)師:剛才這樣數數計算的過程,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達:5+5+5=15(板書)。

(5)師:那么,一列一列地數的計算過程,你們能寫出一個算式來表達嗎?大家再數一數,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來寫算式。

(6)可能有孩子別出心裁地提出:還可以2個2個地數,一共有7個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個。老師要肯定這種數法也是對的,特別是數一堆無序排列的東西的時候,這種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數方陣排列的物體,人們還是習慣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數。

活動二:數一數圓片有幾個。

1.學生獨立觀察(教材第2頁)第2個情境圖,應用從“活動一”學到的方法數一數圓片有多少個,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

2.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怎樣列出算式。

3.再請學生認真地看一看,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數的,比較一下兩種不同的數法所對應的算式有什么區(qū)別。

4.教師板書,表示所列的兩個算式的區(qū)別:

6+6+6+6(有4排,每排6個)=24(個)。

4+4+4+4+4+4(有6列,每列4個)=24(個)。

活動三:數一數有多少個方格。

1.引導學生弄清題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反饋:說說你是怎樣數的?怎樣列式?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

師:認真觀察我們列出的這些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每個算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活動四:數一數蘋果有多少個。

1.學生獨立解決教材第3頁第4題。

2.把問題引申,進一步要求學生寫出計算6盤、10盤、15盤蘋果的連加算式并算出結果。

3.就怎么計算15盤蘋果有多少個,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3+3+3+3+3+3+3+3+3+3+3+3+3+3+3=?

算法1:從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

算法2:從第一個3開始,3,6,9…3個3個地跳著數,數到最后一個3,得到45。

算法3:3個3是9,15個3就是5個9,9+9+9+9+9=45。

算法4:5個3是15,15個3就是3個15,15+15+15=45。

(如果學生沒想到算法3與算法4,教師可以介紹,它們的特點是簡化了原來的連加算式。)。

4.進一步向學生提出:表示原來的算式有沒有比算法4更簡捷的方法呢?這是我們下一節(jié)要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智慧老人說的一句話:“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p>

(制造了一個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三、總結:

1.根據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計算全班人數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學請舉手做個象征勝利的手勢,鼓勵一下自己。

2.讓學生交流這堂課的體會和收獲。

教學反思:

新課導入時,利用學生的座位這一生活資源,讓孩子通過數一數體會列和排的區(qū)別,為后面的新課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在數熊貓和圓片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充分地數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數法,再次深入地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以列出不同的連加算式。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覺得教師適當地引導是這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如:數熊貓時,教師先逐步引導學生列出橫著數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列出豎著數的連加算式。在數圓片的活動中又引導學生閱讀、比較數學課本中的兩種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從跳著數進一步發(fā)展為只數一排有幾個再數有幾排(或者只數一列幾個再數有幾列)。在最后的數蘋果活動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設計構思發(fā)生了偏離,大部分學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當老師想介紹算法3,算法4的時候,有部分超前學習的孩子叫嚷著用乘法來計算。本來設想用智慧老人的話設置一個懸念,可針對當時的情況教師只能改變設想,利用學生的回答進行下一節(jié)課的引導和鋪墊。所以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學生的回答展開教學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

1.學生數數的經驗與技能(特別是跳著數)是抽象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基礎。本課教學設計注意到教材中在處理4個數數活動時的區(qū)別:數熊貓時是跳著數的,數圓片時方法有所不同(數一排幾個,有幾排;或者數一列幾個,有幾排);通過這兩個活動,體會不同的數法都有相應的算式表示。數方格時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交流。

2.數蘋果的活動設計有新意。讓學生探索計算15個3相加的算法,發(fā)現實施分組計算的策略,可以減少連加算式中加數的個數,使算式簡化,讓學生產生一種懸念:算式是否可以進一步簡化,為下一節(jié)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三

2.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使用函數模型研究生活中簡單的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思想。

重點讓學生理解現階段函數的概念,定義域的概念。

難點用函數模型去研究生活中簡單的事物變化規(guī)律時,如何確定定義域。

學情。

分析授課班級為高一年級的學生,有朝氣,有活力,愛實踐,愛生活。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初中函數概念,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法與學法教法:微課視頻中包含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的使用。

1.動畫設計《世界在不斷的變化》。

2.專業(yè)錄頻軟件;

3.視頻后期處理軟件;

;

5.其它圖片、背景音樂。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

興趣導入首先讓學生觀看視頻《世界在不斷的變化》。

老師解說:這個世界在不斷的變化,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話“這個世界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這個世界一直在改變”。聰明的人類為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生存,想出了很多記錄世界變化規(guī)律的辦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好辦法,它就是數學函數,函數是研究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數學模型之一。

1看視頻。

2聽老師解說,函數是研究世界變化規(guī)律的數學模型之一。

3了解函數的作用,對函數產生興趣。

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并對學生講解,讓學生了解函數是用來研究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數學模型之一,這樣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函數的功能,即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又回顧初中學習的數學函數的定義。

在某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更x和y,在某一法則的作用下,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其相對應,就稱y是x的函數,這時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用一個生活實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實例:到學校商店購買某種果汁飲料,每瓶售價2.5元,那么購買瓶數x,與應付款y之間存在一種對應關系y=2.5x.瓶數x在自然數集中每取定一個值,應付款y就有唯一一個值與其對應,我們可以運用對應關系y=2.5x去進行方便的運算。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發(fā)現自變更x只有在自然數集中取值才有意義,其實如果我們細心研究所有已知函數,就會發(fā)現確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使用函數模型描述世界變化規(guī)律的前提.所以我們重新定義函數,將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用集合d來表示.函數的定義:

知識總結。

(1)函數的概念。

(2)強調用函數來研究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前提是確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即定義域。

學生回顧本次微課所學習的知識。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強化本節(jié)課重點,為下節(jié)課打下基礎。

環(huán)節(jié)四實例檢測。

實例:文具店出售某種鉛筆,每只售價0.12元,應付款額是購買鉛筆數的函數,當購買6支以內(含6支)的鉛筆時,請用表達式來表示這個函數.要求學生把做題結果拍成照片,發(fā)到郵箱,及時反饋.學生練習,并把做題結果拍成照片,發(fā)到我的郵箱,并通過qq與學生進行交流實例鞏固今天學習的函數概念。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四

教材第2~5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第1、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初步教會學生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學校、愛學習、愛科學和團結友愛的思想品質。

重點難點。

了解數數、認數的情況,掌握數數的方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學具。

“美麗的校園”的掛圖或多媒體課件,1~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口頭數數。

“同學們,你們能從1數到10嗎?數數看?!?/p>

同桌兩人一組互相數數。

集體交流:先請幾個會數數的同學數給同學們聽,再請不會數的同學試著數幾次。

二看圖數數。

1、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顯示:一所美麗的校園。

先出示一位老師,再出示兩位學生(學生:“老師好!”同時敬禮。老師:“同學們好。”),接著陸續(xù)出示一組一組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說說他們都在干什么。然后出示從天邊飛來7只鴿子(伴有哨音或鳥叫聲)及美麗的校園。

老師啟發(fā)提問:“這是什么地方?”

“學校?!?/p>

“對,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請你們仔細看看,這里有什么,數量是多少呢?”

先讓學生自由地觀察。

再讓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看到了什么。

最后全班交流,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當學生每說完一種時,老師啟發(fā)提問:“還有什么?”

2、數圖中事物的數量。

老師在學生隨意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按數目從小到大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1)數數量是1的人和物。

提問:“圖中有幾位老師?”

回答:“一位老師?!?/p>

配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一位老師并加上圈。

還有哪些物體的數量是“1”?

引導學生答出:“一面國旗,一個小花壇,一個足球場……”

老師引出:像這樣,一面國旗,一位老師都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課件同時在圖的左邊出示數字“1”。學生自己讀一讀,認識數字“1”。

(2)數其他數量的人和物。

數到數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可能會回答“看出來的”或“數出來的”。老師可以讓數出來的同學到前邊數給大家看。數完后,可以讓全班同學發(fā)表意見,說說他數得對不對。然后讓學生自己再指一個數一個,重數一遍。注意口、手要一致才能數對。

(3)認讀1~10各數。

10個數都數完后,老師逐一板書出1~10各數。

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數。

同桌互讀。

集體交流,先找學生從1讀到10,再從10讀到1。游戲結束后老師指一個數學生讀一個數。

還可以拿1~10的10張數字卡片玩“兒童讀數”游戲:把卡片背面朝上拿好,然后翻一張,看誰很快認出是幾,這張卡片就先歸誰,最后誰得的卡片多,誰就是獲勝者。游戲結束后把卡片歸還。

3、數身邊的實物。

剛才這幅圖中有數量是1的,是2的,是3的……。

你身邊的人和物哪些是這些數量呢?請仔細觀察,看誰說得多。

老師引導:幾扇門?幾扇窗?幾盞燈?幾支鉛筆?一組有幾名同學……。

可引導學生這樣敘述:我有3支鉛筆,用3來表示;一組有5名同學,用5來表示……。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練習一的第1題。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再認真數。

2、練習一的第2題。

先讓學生數一數上面四幅圖中小動物的個數,再數一數下面四幅圖中小圓圈的個數,然后把上、下相同個數的圖片連起來。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五

學習目標:

1、理解總體與樣本的關系,認識并體會統(tǒng)計估計的意義,實施辦法及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理解用樣本平均數、方差推斷總體平均數與方差。

重點、難點。

體會統(tǒng)計思想,并會用樣本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平均數和方差。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

1、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總體是xxx,個體是xxx,樣本是xxx,樣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數的計算公式是。

3、方差的計算公式是。

二快樂自學:

閱讀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練習。

1、在總體中抽取樣本,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去推斷總體的情況,這就是思想。

2、用樣本平均數、方差去估計總體的xxx然后再對事件發(fā)展做出決斷、預測。

3、在“說一說”及“動腦筋”中,分別是可以用樣本的。

去估計總體的xxx、

4、例題是通過計算零件直徑的方差來得到機器兩個時段的運作性能是否穩(wěn)定正常的。

三、鞏固練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六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節(jié)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1、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五)鞏固練習:

1、乒乓球掉在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使乒乓球自下而上運動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發(fā)生了而產生的。

2、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它有一個前提條件,該條件是,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制作的。

3、關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fā)生形變就會產生彈力。

c、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

d、彈力的大小只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

4、下列哪個力不屬于彈力()。

a、繩子對重物的拉力b、萬有引力c、地面對人的支持力d、人對墻的推力。

5、兩個同學同時用4.2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提紐,此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示數是。

(六)布置作業(yè):

六、課后反思: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七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容是七年級下第九章《軸對稱》中的重點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節(jié)課,由于小學已經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節(jié)課應該是在加深對等腰三角形從軸對稱角度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著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定理及其應用,如何從對稱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舊教材完全不同的出發(fā)點,應該重新認識,把好入門的第一課。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邊形》中的三角形知識基礎上的繼續(xù)深入,如何利用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已經形成的思路和觀點,也是對理解“等腰”這個條件造成的特殊結果的重要之處。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在今后的幾何學習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構成復雜圖形的基本單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為今后有關幾何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4、對稱是幾何圖形觀察和思維的重要思想,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常用出發(fā)點之一,學好本節(jié)知識對加深對稱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義。

5、例題中的幾何運算,是數形結合的思想的初步體驗,如何在幾何中結合代數的等量思想是教學中應重點研究的問題。

6、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個創(chuàng)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書寫及重點問題,本課中的例題也進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認真研究。

7、本課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8、本課內容安排上難度和強度不高,適合學生討論,可以充分開展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競爭的意識。

學情分析:

1、授課班級學生基礎較差,教學中應給予充分思考的時間,謹防填塞式教學。

2、該班級學生在平時訓練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氣氛,可以充分發(fā)揮合作的優(yōu)勢,兼顧效率和平衡。

3、本班為自己任課的班級,平時對學生比較了解,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時候可以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兩個定理的理解及應用。

技能目標:理解對稱思想的使用,學會運用對稱思想觀察思考,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體觀察對象,總結一些有益的結論。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的對稱美,體驗團隊精神,培養(yǎng)合作精神。

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重點:

1、等腰三角形對稱的概念。

2、“等邊對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線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難點:1、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具體應用。

2、等腰三角形圖形組合的觀察,總結和分析。

主要教學手段及相關準備:

教學手段:

1、使用導學法、討論法。

2、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分組學習和討論。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調動學生動手操作,幫助理解。

準備工作:

1、多媒體課件片斷,輔助難點突破。

2、學生課前分小組預習,上課時按小組落座。

3、學生自帶剪刀,圓規(guī),直尺等工具。

4、每人得到一張印有“長度為a的線段”的紙片。

教學設計策略: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依據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以下的設計思想和策略:

1、回歸學生主體,一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當堂的反饋程度安排教學過程。

2、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既要完成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又可以根據現實的情況,安排問題的難度,體現一些靈活性。

3、教學的形式上注重個體化,充分給予學生討論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注重學習的參與性,努力避免以教師活動為主體的教學過程。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八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讓學生探究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示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通過用集合論的觀點和運動的觀點討論點、線、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培養(yǎng)學生會從多角度,多方面觀察和分析問題,體會將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聯系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示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

難點:從集合的角度理解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新課講解。

基礎知識。

能力拓展。

探索研究一、構成幾何體的基本元素。

點、線、面。

二、從集合的角度解釋點、線、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點是元素,直線是點的集合,平面是點的集合,直線是平面的子集。

三、從運動學的角度解釋點、線、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1、點運動成直線和曲線。

2、直線有兩種運動方式:平行移動和繞點轉動。

3、平行移動形成平面和曲面。

4、繞點轉動形成平面和曲面。

5、注意直線的兩種運動方式形成的曲面的區(qū)別。

6、面運動成體。

四、點、線、面、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

1、點和線的位置關系。

點a。

2、點和面的位置關系。

3、直線和直線的位置關系。

4、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

5、平面和平面的位置關系。通過對幾何體的觀察、討論由學生自己總結。

引領學生回憶元素、集合的相互關系,討論、歸納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

通過課件演示及學生的討論,得出從運動學的角度發(fā)現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

引導學生由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總結出點、線、面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讓學生有個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建立相互聯系的能力。

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運動規(guī)律,為以后學習幾何體奠定基礎。

培養(yǎng)學生將學習聯系實際的習慣,鍛煉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知識的能力。

課堂小結1、學習了構成幾何體的基本元素。

2、掌握了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

3、了解了點、線、面之間的相互的位置關系。由學生總結歸納。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反思的學習習慣。

課后作業(yè)試著畫出點、線、面之間的幾種位置關系。學生課后研究完成。檢驗學生上課的聽課效果及觀察能力。

附:1.1.1構成空間幾何體的基本元素學案。

(一)、基礎知識。

7、你能說出構成幾何體的幾個基本元素之間的關系嗎?

(二)、能力拓展。

(三)、探索與研究。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九

人教版第一冊數學第2~3頁。

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認數、數數,學會從1數到10。

能力目標: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能夠數出生活中事物的數量。

情感目標:在數數中體會數學的樂趣。

新授課。

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并學會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從具體實物過渡到抽象的點子圖。

多媒體課件,1-10的數字卡片。

情景教學法。剛入學的小朋友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觀察畫面往往只對其中色彩、人物等感興趣。根據學生這個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與同桌交流都看到了什么。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后,再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學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數數的活動上。

一、情境引入。

生:交流討論并回答。

師:這些都是數學知識,數學課上要學習很多數學知識。大家剛才表現的都很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一數”(揭示課題)。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一)多媒體出示一所“美麗的校園”圖。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同桌互相說說,然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學生每說完一種,老師要反復提問,還有什么?(因為老師不認識小朋友,可以請一排或一列的同學依次站起來匯報)。

(二)數圖中的數量。

1.數出數量是1的。

師:圖中數量是1的有哪些?(生可能回答:一面國旗、一座樓房、一位老師,一個足球),老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并利用多媒體課件表示出來。

師:一面國旗、一座樓房、一位老師,都可以用幾表示?(生:用1表示。)出示數字卡片1,老師領著學生讀一讀。

2.數出數量是2的。

師:圖中數量是2的都有哪些?表揚同學們觀察的仔細。

師:有2位同學在用單杠鍛煉身體;有2位同學很懂禮貌,在向老師問好;有2位同學在看書,討論問題。那么,2位同學玩單杠、2位同學敬禮、2位同學看書,這些可以用幾表示?(生:用2表示。)出示數字卡片2,老師領學生一起讀一讀。

3.數出數量是3的。

師:圖中數量是3的都有哪些?

師:有3位同學在跳繩鍛煉身體;有3個板凳。那么,3位同學跳繩,3個板凳可以用幾表示?(生:用3表示。)出示數字卡片3,請學生讀一讀。

4.做一個“火眼金睛”的游戲,依次數出數量分別為4、5、6、7、8的事物。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找到圖片中數量分別是4、5、6、7、8的事物分別是有哪些?

師:學生回答,(表揚)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

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次展示圖片中數量分別是4、5、6、7、8的物體分別是哪些,并且在圖片中標記出來。

5.認讀9、10各數。

通過課件呈現數量為9和10的四幅小圖片,讓學生分別數一數(左上)小女孩的表情有幾種,(右上)顏色有幾種,(左下)草莓有幾顆,(右下)小提琴有幾把。讓學生清楚地認識9和10。

(三)認讀1-10各數。

1.按順序認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數字,先從小到大讀。增加難度:從大到小讀。

2.不按順序讀:隨機指數讓學生讀。

三、知識應用。

(一)出示一幅水果圖片,讓學生數一數每種水果的數量。

(二)出示第二幅圖片,讓學生小組討論圖片中蘋果、蜜蜂、蝴蝶等事物的數量,將不同事物對應的數量和數字進行對應連線。

四、學習兒歌。

五、課后作業(yè)。

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為了讓他們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善于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我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主題圖,學生對于老師的要求“觀察圖上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數出圖中人或各類物體的數量”聽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們就興趣盎然地開始討論。這是新校園,有1根旗桿、2副單杠,3位同學在跳繩...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聽清老師的要求。

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往往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學習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卻能激發(fā)一個人潛在的能力和自信,使他上課時更能專注傾聽他人的講話,走向成功。作為教師,把握住這種成功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課堂上聽課更專注。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十

(1)指數函數的定義域為所有實數的集合,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對于a不大于0的情況,則必然使得函數的定義域不存在連續(xù)的區(qū)間,因此我們不予考慮。

(2)指數函數的值域為大于0的實數集合。

(3)函數圖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則指數函數單調遞增;a小于1大于0,則為單調遞減的。

(5)可以看到一個顯然的規(guī)律,就是當a從0趨向于無窮大的過程中(當然不能等于0),函數的曲線從分別接近于y軸與x軸的正半軸的單調遞減函數的位置,趨向分別接近于y軸的正半軸與x軸的負半軸的單調遞增函數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線y=1是從遞減到遞增的一個過渡位置。

(6)函數總是在某一個方向上無限趨向于x軸,永不相交。

(7)函數總是通過(0,1)這點。

(8)顯然指數函數無_。

奇偶性。

定義。

一般地,對于函數f(x)。

(1)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函數f(x)就叫做奇函數。

(2)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函數f(x)就叫做偶函數。

(3)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f(-x)=-f(x)與f(-x)=f(x)同時成立,那么函數f(x)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稱為既奇又偶函數。

(4)如果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f(-x)=-f(x)與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數f(x)既不是奇函數又不是偶函數,稱為非奇非偶函數。

1.認真研讀《考試說明》和《考綱》。

《考試說明》和《考綱》是每位考生必須熟悉的最權威最準確的高考信息,通過研究應明確“考什么”、“考多難”、“怎樣考”這三個問題。

命題通常注意試題背景,強調數學思想,注重數學應用;試題強調問題性、啟發(fā)性,突出基礎性;重視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凸顯數學的問題思考;強化主干知識;關注知識點的銜接,考察創(chuàng)新意識。

《考綱》明確指出“創(chuàng)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因此試題都比較新穎活潑。所以復習中你就要加強對新題型的練習,揭示問題的本質,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2.多維審視知識結構。

高考數學試題一直注重對思維方法的考查,數學思維和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知識是思維能力的載體,因此通過對知識的考察達到考察數學思維的目的。你需要建立各部分內容的知識網絡;全面、準確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加強對易錯、易混知識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問題的實質;體會數學思想和解題的方法。

3.把答案蓋住看例題。

參考書上例題不能看一下就過去了,因為看時往往覺得什么都懂,其實自己并沒有理解透徹。所以,在看例題時,把解答蓋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時再去看,這時要想一想,自己做的與解答哪里不同,哪里沒想到,該注意什么,哪一種方法更好,還有沒有另外的解法。經過上面的訓練,自己的思維空間擴展了,看問題也全面了。如果把題目的來源搞清了,在題后加上幾個批注,說明此題的.“題眼”及巧妙之處,收益將更大。

4.研究每題都考什么。

數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做題,“熟能生巧”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題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要通過一題聯想到多題。你需要著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研究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解決同一數學問題的多條途徑,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構建知識的橫向聯系又養(yǎng)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與其一節(jié)課抓緊時間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復的題,不如深入透徹地掌握一道典型題。例如深入理解一個概念的多種內涵,對一個典型題,盡力做到從多條思路用多種方法處理,即一題多解;對具有共性的問題要努力摸索規(guī)律,即多題一解;不斷改變題目的條件,從各個側面去檢驗自己的知識,即一題多變。習題的價值不在于做對、做會,而在于你明白了這道題想考你什么。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及整理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初步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數據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準備:

統(tǒng)計圖若干張。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從幼兒園到現在,你們參加過哪些比賽呢?

生自由發(fā)言。

……。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統(tǒng)計。(板書課題:組織比賽)。

二、調查統(tǒng)計,解決問題。

1、調查準備明確要求。

生:這是一張“最喜歡的活動統(tǒng)計圖”,有5個直條,下面寫著跳繩、踢球、其他,還有兩個括號。

生回答。

生發(fā)言。

2、調查收集整理數據‘。

(1)小組調查活動(配音樂)。

(2)小組匯報結果。

生發(fā)言。

生自由發(fā)言。

(3)制作班級統(tǒng)計圖。

師:請小組長分發(fā)2號信封里面的統(tǒng)計圖,并請各位小朋友把調查項目補充完整。請各位小朋友根據各組的統(tǒng)計結果,來作班級記錄。

生活動,指一名板演。

師:象這樣的統(tǒng)計圖,我們就把它叫做“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

3、分析數據解決問題。

師:老師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課后去完成?你們準備怎樣進行調查統(tǒng)計呢?

生自由發(fā)言。

三、應用拓展實踐創(chuàng)新。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十二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fā)生的現象: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fā)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十三

教學目標:

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激發(fā)學。

教具、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在學校里學習很多有用的知識。這節(jié)課是數學課,我們要學習數學知識。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數一數(板書課題)。

二、新課。

1.出示彩色掛圖,教學數數。

(1)質疑:教師:“這幅圖畫畫的是什么地方?學校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大家一起來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2)小組學習:先讓學生觀察,在小組內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國旗、一位教師;能用“2”表示的有:兩個同學向教師敬禮、兩個同學澆花;3個同學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傳欄上有5個大字;花壇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鳥;樓邊有8棵樹;校園里有9個學生;10個人等)。然后讓同桌再互相說。

2.找一找,數一數:我們也有一個美麗的校園,我們也可以數數在我們校園里,教室里看到的東西。

師:誰能把你自己觀察到的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3.擴展訓練:

(1)關于方位的認識:

(2)動腦動手:

1.你喜歡畫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畫什么,要畫得和左邊同樣多。

2.練習2第一、二題。

三、小結:

數學課有趣嗎?你們喜歡上數學課嗎?今天的數學課,同學們表現得很踴躍、很認真。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像今天這樣認真的學習數學知識。

四、課外觀察作業(yè)。

1、數一數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東西,并記錄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2、準備5個圓形、5個三角形、5個正方形。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在估計活動中,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估計的方法。

2、在估計的活動中,感受大數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本單元中的最后一個實踐活動――估一估、數一數,有多少片樹葉。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一些簡單的、數目較小的事物進行了估計,如抓一把小棒估計有多少根、估計物體的長等。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先估計有多少片樹葉,再具體地數一數。二年級學生對這種數量較多的事物估計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結合現實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計的素材,按從易到難的坡度進行設計,引導學生逐步體會估計的方法,也使學生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能提供比較好的教學條件(如實物展示平臺、電腦多媒體),學生基本是城市的學生,但有部分學生基礎不夠好,存在兩極分化現象。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有些活動安排為四人小組,目的在于讓學生互相之間有所幫助、啟發(fā),互相學習。

(一)情境引入。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

(1)開聯歡會買糖,需要知道一罐糖大約有多少顆?

(2)學校組織大家看電影,需要知道電影院約有多少個座位?

(3)寫一篇作文,需要知道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

提出問題:生活中如果遇到這種只要一個大概數據或無法細數的情況時,該怎么辦?

生1:可以猜想。

生2:以前我們學過估計,可以用估計的方法。

師: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學會如何進行估計。

(反思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平時很少能想到用估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將這些問題羅列出來,讓學生感到估計的重要性。這些問題平時就發(fā)生在身邊,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探究新知。

1、活動1:買糖。

師:學校要開聯歡會了,準備買些糖,商場里有這樣三種包裝的糖。(出示糖罐)第一罐約有50顆糖。請你仔細觀察,然后估計第二、第三罐約有多少顆糖。

生:第二罐約有100顆糖,第三罐約有糖果150顆。

師: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

生1:我是根據第一罐有50顆糖進行估計的.。

生2:我發(fā)現,第二罐糖大約是第一罐的兩倍,第三罐糖大約是第一罐的三倍。

(反思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估計的方法,根據第一罐來估計另兩罐糖的顆數。)。

2、活動2:估計題目數。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估計的方法,然后集體交流。)。

生:我們估計有200多道題。

師:你們是怎樣估計的呢?

生1:我先數了一下一列大約有30道題,共有8列,大約就有200多道題。

生2:我們將這張試題對折,發(fā)現半張試卷大約有100多道題,那么一張試卷大約就有200多道題。

(反思當我提出要學生幫忙時,學生的熱情一下高漲起來,在小組討論中,很快就找到了估計的標準。學生從中體會到要估計數量比較多的事物時,首先要找到一個標準。)。

3、活動3:數黃豆。

(四人小組估計,然后集體交流。)。

生1:我們估計有500多粒。我們先用手抓一把,數了一下大約有50粒,然后估計袋中的黃豆大約能抓10把。

生2:我們估計有500多粒。我們找了一個小量杯,先估計一量杯大約有20粒,袋中的黃豆需裝25量杯。

生3:我們把黃豆堆放在桌子上,分成大體相同數量的10堆,數其中的1堆是52粒,10堆就是500多粒。

(三)課堂小結。

師:想一想在上面的活動中,同學們是如何進行估計的。

(反思學生的想法之多,出乎我的意料,無論是分、抓,還是數、量,都體現了一種方法:先找一個標準或先確定若干份中的一份是多少,再估計整體有多少份。)。

活動4:有多少片樹葉。

師:智慧老人也想考考大家,請同學們估計書上第39頁的樹葉有多少片。

(1)觀察圖,做出估計,并將估計的結果寫下來。

(2)驗證估計的結果,具體數一數。

(3)集體交流估計的方法。

生1:我先數出2行有30片,再看樹葉大約有7個2行,所以大約有210片。

生2:我覺得可以用同樣大的正方形圈起來,看一個正方形內有多少片樹葉,然后看看可以分幾個正方形。

師:你又是怎樣數的呢?

生1:我先將它分成兩行一組,兩行有30片,數有7個兩行,7組就是210片,再加15片就是225片。

生2:我將它平均分成四份,數其中的一份是50片,4份是200片,再加剩下的25片就是225片。

生3:我們的方法與他們的基本相同,但他們的方法更好一些。

(反思二年級學生還未學習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所以這種每行有15片,有15行的計算還不能直接計算出來。但有了前面三個活動的鋪墊,學生比較容易地就想到將這些樹葉先分若干份,數其中一份的方法。)。

(四)深化練習。

在報紙上找一篇文章估計有多少字。

數一數數學教學設計簡短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tǒng)、單元內容、重難點)。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tài)度、方法、紀律)。

較去年而言,今年的學生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扎實,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習都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紀律比較自覺。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和與測量及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了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了解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能用有關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3.理解不等式(組)對于刻畫不等關系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qū)域,并嘗試解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

4.幾何學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的學科。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是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的方法。先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入手,認識空間圖形及其直觀圖的畫法;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并利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平行、垂直的性質與判定,對某些結論進行論證。另外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在解析幾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關系,了解空間直角坐標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tǒng)。

一、進度統(tǒng)。

一、目標統(tǒng)。

一、例題統(tǒng)。

一、習題統(tǒng)。

一、資料統(tǒng)一;上好每一節(jié)課,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后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結構系統(tǒng)、單元內容、重難點)。

二、學生分析(雙基智能水平、學習態(tài)度、方法、紀律)。

較去年而言,今年的學生的素質有了比較大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與基本學習方法比較扎實,大部分的學生對學習都有很大的興趣,學習紀律比較自覺。

三、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和與測量及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了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了解數列是一種特殊的函數;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2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能用有關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3.理解不等式(組)對于刻畫不等關系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qū)域,并嘗試解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

4.幾何學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的學科。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論證、度量計算是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的方法。先從對空間幾何體的整體觀察入手,認識空間圖形及其直觀圖的畫法;再以長方體為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中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并利用數學語言表述有關平行、垂直的性質與判定,對某些結論進行論證。另外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法。在解析幾何初步中,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建立直線和圓的代數方程,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它們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關系,了解空間直角坐標系。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四、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積極做好集體備課工作,達到內容統(tǒng)。

一、進度統(tǒng)。

一、目標統(tǒng)。

一、例題統(tǒng)。

一、習題統(tǒng)。

一、資料統(tǒng)一;上好每一節(jié)課,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觀察與指導;課后進行有效的輔導;進行有效的課堂反思。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