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oweb.715083.com/zuowen/img/top_icon.png)
- 時間:2022-12-20 09:49:27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https://seoweb.715083.com/zuowen/img/sbssx.png)
![](http://seoweb.715083.com/zuowen/img/about_i1.png)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主題西安爵士舞培訓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有壯闊氣勢的明城墻。我們眼前的城墻是明時的。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如江山永固,非深溝高壘,內儲外備,不能為安?!庇谑菑拿骱槲淙?公元1370年)下詔修城開始動工,歷時8年完工,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向東、向北各擴建了4分之1上修筑而成的,形成了今天的城墻?,F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墻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周長13.79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是一個功能設計周密,形制宏偉的軍事防御設施。下來我給大家分別將西安城墻各部分的建筑構造既城防作用一一作以介紹:
首先我們看見的是護城河,也叫“城壕”,它是阻止敵人進攻的第一道防線。橫跨護城河上唯一的通道就是我們眼前的的吊橋。吊橋在過去由守護城門士兵掌管,他們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定時升降。一旦有戰(zhàn)事來臨,吊橋就被高高生起,整個城市就成為一個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剛才有朋友問在那里控制吊橋,這也就是我們下面要來參觀的城門,上面是閘樓,即控制吊橋升降之處。城門是防御設施相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么現在請大家跟隨我進入城門,來了解西安城墻的另外一個組成部分。
事實上完善的城門是由閘樓、箭樓、正樓組成。我們看到的最外面的就是有閘樓,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吊橋的升降,并且也具有夜間打更的作用。閘樓是兩層懸山式結構,雖然形式十分簡潔,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城市的二道防線。
前面能看到的那座建筑是箭樓。箭樓共有箭窗66孔,形成了一個扇型的攻擊面,士兵可憑窗居高臨下殺傷敵人。
在閘樓與箭樓之間,形成的半月形的空間,我們叫做甕城。它的作用在于如果敵人攻入城門后,進入甕城,這時會受到甕城上4面居高臨下的攻擊,猶如甕中捉鱉。
我們所能看見對面的建筑是正樓,正樓是西安城墻最里層的建筑。正樓建筑形式為重檐歇山式,是主將戰(zhàn)時坐鎮(zhèn)指揮守城的指揮所。
高大的城門,城門是敵我雙方交戰(zhàn)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御重點。明代修筑城墻時,十分重視城門的防御功能。其中他們有一個非常大的技術突破,打破了西漢開始沿用了1520xx年之久的“過梁式”城門,這種門最大的缺點是經不起火攻,所以就有了“城門失火,殃及遲魚”的典故。明代城門采用的是券拱式的門洞,可以有效的抵御火攻,所以大大提高了城墻的防御能力。西安城墻門從上到下橫箍著9道寬15厘米的鐵條,上釘1800個蘑菇釘,加強了門扇的強度,使箭矢無法射入門中,從而加強了城門對抗進攻的能力。這是城墻的第三道防線。
我們可以見到城門上有永寧門幾個字。在明西安城墻的東、西、南、北面各有一座城門。南門曰永寧門,意思是南方是火神所在地,就是向火神禱告,不起火災,永保安寧。東門名長樂門,因明都城南京位于西安東面,“長樂”二字帶有祈祝大明江山萬年不衰,長久歡樂之愿望。西門為安定門,暗示西部邊疆安泰康定。北門名安遠門,意指北部邊塞長遠安定,不起戰(zhàn)亂。
現在我們就登上城墻,來感受他壯闊的氣勢。城墻的最底層是用石灰、黃土、糯米汁攪拌夯打而成,干燥之后,堅硬如石。歷史上對城墻曾多次維修,有兩次最有名。第一次是在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當時的陜西巡撫張祉在城墻底頂面和外壁都包砌了青磚,使整個城墻顯得壯闊和雄偉。清乾隆年間,當時的陜西巡撫畢沅又對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維修、加固,將包磚增厚,鋪設海墁,并增修排水系統。城墻頂上的這個平面就是海墁,它是城上調兵譴將的通道,用三合土墊底,上面鋪有兩層城磚而成,即可便利于城上交通,又可防止雨水下滲。海墁從外向內有5度的傾斜面,可將雨水迅速導入城內側的排水槽,有效的保護了墻體不被水浸泡,起到了保護墻體的作用。城墻每相隔40—60米一個有排水槽,它們?yōu)榇u石結構,附貼在城墻內側,從墻頂直達墻下,與溝渠相通。西安城墻之所以保存至今,這套完整的排水系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保證士兵及車馬在城上行走安全,在墻頂內沿建有宇墻。為了了望方便,在外沿上又筑有垛墻。在垛墻的底部的方孔,又叫懸眼是士兵可向外窺察、射擊的地方。
沿城墻外側有向外突出的實心墩臺叫做敵臺,俗稱馬面。在城墻上共有98座。各敵臺相距120米,這個距離和過去的武器是有關系的,120米的中點是60米,恰是弓箭、飛鉤、滾木等武器的有效射程,它的出現使士兵作戰(zhàn)視野開闊,戰(zhàn)術運用靈活。一旦敵人攻城,會受到來自城墻和左右敵臺、敵樓三方面的射擊。構成了一個立體交叉火力網,大大的提高了城墻的戰(zhàn)斗力和防御功能。
在城墻的四個轉角處有角樓。值得一提的是,除西南角為圓形角臺外,其它三個角臺均為方形,為何只有這一角臺為圓形的呢?明城墻是在唐長安城基礎上向東北擴建三分之一而成的,它的西南角,正好是唐皇城的一個城角,因唐皇城城角為圓形,所以就維持了原狀。
以上就是我?guī)Т蠹覅⒂^的明代城墻,下面我們去了解一下另外的明代建筑,鐘樓和鼓樓。鐘和鼓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兩三千年前,鐘和鼓是用來祭祀和宴享的禮器和樂器,到了漢代,尤其是五胡十六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鐘和鼓被用做軍旅指揮的信號和軍樂。到了唐代的就有了報時的功能,正如文人墨客在詩中描述的“將則雞人報曉時,尚疑方近翠云秋?!斑€有“六街鼓絕行人歇,九曲茫茫空有月?!泵枥L的就是人們聞鐘聲而起,聞鼓聲而息的情況,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鐘樓和鼓樓上的鐘和鼓都是明代,所以它們自然也都有報時的功能。鐘樓和鼓樓建于明代,西安是明代的軍事重鎮(zhèn),鐘鼓樓無論從建筑特色、還是藝術價值,都居于同類建筑之冠。
朋友們,我們首先來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有“天下第一鐘樓”之譽。要了解鐘樓,就要從鐘說起。真正鐘樓上的鐘是唐景云年間的“景云鐘”,它是一口六噸重的銅鐘。它是以鐘乳來調節(jié)音律,聲音洪亮悠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年鐘聲便是原來懸掛在鐘樓上“景云鐘”鐘聲的錄音。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在的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安史之亂時,“迎祥觀”和鐘樓毀于一旦。公元1384年,明朝政府重新修建了一座鐘樓,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鐘樓。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的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在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據碑文記載,“樓唯柱基外,一無改創(chuàng)”。也就是說,除了新筑樓基外,其他都是原件原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6萬立方米的巨型建筑,要進行整體的拆遷復原,沒有高超的組織安裝,沒有嚴密的工程組織是很難實現的。所以這也是我們16世紀建筑史上一次劃時代的創(chuàng)舉。鐘樓也因此更加提升了它的藝術價值。大家回頭看立柱上有一幅楹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闭f的就是鐘樓拆遷的一個神話傳說,更給鐘樓增添了神秘色彩。
不過鐘樓拆遷后,鐘就敲不響了,很多人說是神物有靈,其實是鐘房有問題。它中間高,四周下傾,重檐覆蓋,好象給鐘戴了個帽子,戴翁以呼,聲音當然不能傳的很久遠。后把鐘就放到了屋外。最后以明成化年間所鑄的一口鐵鐘取代,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口鐘是近年復修的,原鐘現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當然我們今天敲鐘已不在是為了報時,而是為了祈福,企求我們的生活平安如意,美滿幸福。大家若有興趣,不妨也敲幾下。
好了朋友們,讓我們回過頭來欣賞鐘樓的建筑吧。鐘樓高36米,分別由基座、樓身、樓頂三部分組成,四面正對四個方向,開東西南北四個券洞。鐘樓上下兩層每一層都以“斗拱”作為裝飾,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一方面起到了裝飾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根據力學原理,形成力的均勻負荷,“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的出檐加大,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同時“斗拱”的數量還可以顯示出這種建筑的規(guī)格和等級來。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式,對角線構筑,覆以琉璃瓦,屋角微微上翹,這種形制按文人的描述“如鳥思閣,如喙思飛”,就好比展翅飛翔的鳥。象鐘樓這種出檐3層的,我們把它叫重檐三滴水,這種形制不但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觀,還能減少雨水順而下落時對建筑的沖擊力。
鐘樓不但整體氣勢恢弘,細部也十分精美。大家現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聲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如我們熟悉的“八仙過海、踏雪尋梅、長生殿盟誓”等。
了解完了鐘樓 ,下面我們將要參觀的是與鐘樓遙相呼應的鼓樓。
鼓樓距離鐘樓只有250 米,它建于公元1380年,鼓樓要比鐘樓大的多。鼓樓高34米,基座呈長方形,?,F在它的南北兩面還各開高為6米的十字型券洞,一直到今天還是交通要道。它的北面還有著名的小吃街。
鼓樓上曾用來報時的大鼓已不知去向,1996年西安市文物局投巨資制作了一面大鼓,就是我們大家現在看到的著面“聞天鼓”。這面大鼓的鼓面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聲音深厚洪亮,重棰之下,十里可聞,這面大鼓已經申報進入了世界基尼斯大全,所以今天來的朋友們都非常的幸運,因為大家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鼓。
鼓樓的南北兩側檐下,過去曾懸掛著兩幅巨匾額,南面為“文武盛地”。文王、武王時期,天下和平安泰、國富民強,說明了西安古往今來的發(fā)達昌盛。北面匾文“聲聞于天”,典故是《詩經》中“鶴鳴九皋、聲聞于天”。兩幅巨匾猶如畫龍點睛,使鼓樓生氣盎然,為這座古建筑增添了不少光彩,遺憾的是這兩塊巨匾,在十年浩劫中已被毀壞,現在的匾額按照原有歷史資料恢復的。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明城墻、鐘鼓樓。這些建筑記錄了西安滄海桑田的歷史,也銘刻了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他們作為歷史古跡,就象陳年的老酒,使人心醉,讓人回味。
主題西安爵士舞培訓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首先我們來到大雁塔的南廣場,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尊青銅塑像,這是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路上的生動描寫。我們可以看到玄奘法師身披袈裟,左手立掌歸依,右手執(zhí)錫杖,兩眼炯炯有神,步伐從容,動作堅毅,似乎正奔走在漫漫取經路上,這頓塑像高約5米,是由西安美術學院的晨起難教授設計的,跟隨我的腳步,我們現在來到山門,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許多寺院的大門也是山門,山門也稱作三門。它是指佛教中的三解脫門,中間是空門,兩邊分別是無相門,無做門,我們把出家叫做遁入空門從這里來說的。
現在我們進入慈恩寺,慈恩,顧名思義為了紀念慈母的恩德當年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時,為了紀念早亡的母親文德皇后而修建的。初建于貞觀22年占地398畝。樓閣茶坊十余園,共計1897間,是當時唐朝長安城中最宏偉、最壯麗的皇家佛家寺廟。而玄奘法師受朝廷的授命就任為慈恩寺的首位主持,他這里繼續(xù)佛學的翻譯、佛學的研究,創(chuàng)立為師法相宗,對中國的佛教史、思想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來看鐘樓和鼓樓,鐘和鼓是寺院的法器,用來報時、集合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口鐘,建于明嘉靖27年,重達三萬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鐘”四個蒼勁的大字。這口雁塔晨鐘,自造成使用至今,一直作為大慈恩寺的行依規(guī)范,是本寺佛教和僧侶們收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鼓樓里的大鼓稱為暮鼓,寺院的僧人每天聞鐘聲而起,聞鼓聲而眠。
寺院內的大雄寶殿可以是中心建筑了,大雄是對釋迦摩尼的尊稱,有大力及且無為,殿內供奉三身佛,中間是法身佛,兩邊是抱身佛、印身佛。在三身佛的兩邊樹立的釋迦摩尼的兩大弟子東邊是迦葉,西邊阿南。
在大雄寶殿的西側的墻壁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塊雁塔題名碑,始于唐中宗神鼠年間,通常及第后,便來到慈恩塔下題名,通常推薦一位說法較好的進士記錄下大家及第時間的以及進士們的姓名,籍貫。若以后成為將相后,還要朱筆描紅。因此說雁塔題名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我國著名詩人白居易在27歲時,一舉及第考中進士,他春風得意留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唐代以后的鄉(xiāng)士舉人仿照唐時進士題名雁塔,的現在大多是明清的進士題名碑。
我們在慈恩寺的背面看到的二層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經樓,法堂佛教徒講經說法的地方,相當于我們今天的課堂,法堂里供奉的是阿彌陀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也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佛了,只要念佛人一心念“阿彌陀佛”死后就可以到西方凈土極樂世界中去,所以我們稱“阿彌陀佛”也是謝頂佛。在法堂中間,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拓片,你們看中間一張玄奘負笈圖,玄奘法師背著稱重的佛經,腳上穿一雙草鞋,背上懸掛一盞油燈,手里拿著佛塵,日夜兼程的趕回長安?,F在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玄奘法師,姓陳名依,河南堰師人,13歲便到洛陽出家為僧,他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在全國各地訪師求學后,發(fā)現很多疑難,決意到佛教的發(fā)源地印度探索佛教的真韻。貞觀3年,從長安出發(fā)游學西域,違背了朝廷禁令,單人獨行,穿過了上無飛鳥和下無走獸的大戈壁沙漠,翻越了火焰山和終年積雪的靈山,克服各種千難險阻到達印度。此后他繼續(xù)游學,直至貞觀19年,返回長安,歷時17年,往返10萬余里,經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回佛經657部。同時,玄奘法師在印度的最高學府大瀨托寺,獲得極高的學術地位,被大乘佛教稱為大乘天,小乘佛教稱為解脫天。玄奘學成回國后,開始翻譯范文佛經,由于在唐皇主持下,建立了制度完備和方法科學的佛經議場,無論從質量和數量上翻譯佛經的質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辟我國翻譯佛經的先河。
現在我們看到的雄偉建筑就是大雁塔,是仿木結構,樓閣是防軍型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唐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了安置他從佛國印度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建佛塔,初建時按照印度塔寺形式,高180尺,5層,磚表土心,無盤梯,后因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于是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新修塔為七層,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是由此而來的吧!特別是在明代萬歷年間又在塔的外圍包起了一層青磚,完全保持了原唐代的塔體的原型,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風貌?,F在大雁塔高64。7米,內有樓梯,過一會兒,大家可以自由登塔盡觀古城秀麗的風貌。
從開始我們就叫大雁塔,那又是怎么得名的呢?關于大雁塔的得名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西域稱佛塔為更多,唐言為雁,佛塔稱為雁塔。第二種說法源于雁塔題名,而得名。第三種說發(fā)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天,正是菩薩布施日。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從此謝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這就是大雁塔得名的三種說法。
在大雁塔塔座,南門洞兩個非常珍貴的碑石,我們看一下,西側《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撰寫的碑文,東側是《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是當時太子李治,后來的唐高宗所撰寫的碑文。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在碑文中唐太宗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這兩塊又被稱作二圣三絕碑所謂二圣:兩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文。第一絕是兩位皇帝親自,第二褚遂良的書法,第三大唐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內容。
此外慈恩寺還投資4100萬元,修建玄奘三藏院,它是由張靜秋女士設計的一組仿唐建筑群,整體由三個院落構成,西院光明堂、東院薄弱堂和中院的大便覺堂,在大便覺堂中,有漢白玉照壁根據彌勒上升經,彌勒下升經的故事雕刻而成,彌勒授記圖。同時在大遍覺堂,供奉著玄奘法師的青銅塑像以及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供人們瞻仰和憑吊,在大雁塔的北廣場有全亞洲最大的水景噴泉和唐代文化廣場,東西兩院有別具特色的陜西民俗文化公園。過一會兒,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曲江新區(qū),曲江形成于秦漢,繁盛于隋唐,歷時千年,集中華古典園林之大成,大唐曲江不僅規(guī)模宏大氣象萬千、而且人文薈萃、繁盛開放,是盛唐長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區(qū)域。而今的曲江是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及現代都市文化的薈萃之地。旅游資源豐富十分豐富,區(qū)內有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館等國家級景區(qū)同時還有秦二世墓、寒窯和杜陵國家傳統景點。
走出大唐盛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艘巨輪,就是曲江海洋館的主體建筑,你看它桅桿高聳,白帆咧咧似乎是聽到了海洋的召喚,就要開始揚帆遠航了。下面我們進入海洋館進行參觀。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主題西安爵士舞培訓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陜西渭北山地,蘊藏著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靈秀。在這群優(yōu)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錐狀山峰中,分布著數十座中國漢唐帝王的山陵,給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為壯觀的風景線。其中,位于陜西乾縣城北的梁山因埋葬著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咤風云的女人而蜚聲中外。
從古都西安驅車,沿312國道西行約70公里進入乾縣境內時,極目西北方向,就會看見蒼茫煙云襯托著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勢,聳立于茫茫蒼穹之下,遠望就象一位新浴之后的少婦披著長發(fā),頭北足南,仰面躺在藍天白云之下,這就是梁山,是有“歷代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稱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為陵”葬制的典范和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其居梁山,自周、秦即為名勝之地。史載,周太王(古公亶父)逾梁山而載弘基,秦始皇筑宮梁山而御夷狄,漢張騫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絲綢之路”都經過此山。梁山主峰海拔1047.9米,山石崔嵬,地勢險峻,為東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登上梁山峰巔,東望九嵕(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山勢突兀,孤聳回絕;南望太白(山)終南(山),積雪皚皚;北望五峰(山),遙相輝映;西接翠屏(山),層巒疊嶂。腳下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蒼潤高峻,泔河環(huán)其東,漠水繞其西,整個山麓林木蔥蘢,古柏參天,環(huán)境雅致肅穆。據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代唐為周的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萬年壽域”。
唐高宗生平
文獻記載,高宗李治(628—683)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16歲時得舅父長孫無忌的幫助被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六月即皇帝位。
李治并非舊史家所稱的“昏憒無能、怯弱平庸”之輩。即位初年,他“載懷千古,流鑒百王”,立志要做中興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業(yè)。在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輔佐下,他恭勤國事,禮賢下士,認真執(zhí)行太宗皇帝的貞觀遺規(guī),墾殖荒田,推行均田制;發(fā)展科舉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會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對外勢力進入中亞地區(qū)。故史書評價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李治中年后,因“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遂委武后處理朝政。武后借機大權獨攬,專擅朝政,“權與人主侔矣”。公元666年正月,李治與武后同登泰山封禪,謁祀孔子,大唐王朝中形成了“二圣”并尊的局面。宰相上官儀曾上奏后宮權重,被下獄處死。李治亦深感大權旁落,恐李氏江山喪于己手,欲禪位太子李弘(李治與武則天長子),無奈李弘沉疴嬰身暴薨。于是立次子李賢為太子,并使之監(jiān)國。武后旋以“忤逆”罪廢黜李賢。李治無奈,又立英王李顯為太子。公元682年,李顯生子李重潤(死后追謚懿德太子),李治立其為皇太孫,并破例為太孫開府置官署,以求大唐江山萬代。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于東都洛陽之貞觀殿,享年56歲,在位34年。他臨死前說:“天地神若延吾一兩月之命,得還長安,死亦無恨?!北硎驹笇⑹锹裨诠枢l(xiāng)關中。遺詔“陵園制度,務從節(jié)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武則天)處分?!蔽拿髟?684)五月,武則天遵照高宗遺愿,命睿宗護送高宗靈駕西返長安。八月葬于梁山,陵曰乾陵。
武則天生平
武則天(624—705),自名曌,因其曾稱則天大圣皇后,后人稱為武則天。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生于唐都長安(一說四川廣元)。其父武士彟原為木材商人,后追隨隋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唐初官至工部尚書、利州都督。 其母楊氏是隋宰相楊達之女。據說武則天小時候就有異相。當時名聞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間,武士彟請袁給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楊氏后,說:“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貴子!”看了武氏二子元慶、元爽后,說:“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貴終身!”這時,乳母抱著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則天走了出來。袁天罡上前審視了一會兒,說:“此小郎君神色奧爽,不易知曉,讓他走走看?!庇谑?,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幾步,袁天罡又讓她抬頭看,大驚道:“此子龍睛鳳頸,伏羲之相,必極顯貴!”袁天罡又從側面將孩子審視了一會兒,又驚奇,又遺憾地說:“可惜是郎君,若是女,當為天下主!”
貞觀十一年(637)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聞其“美容止”,召入后宮,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初入宮闈的武才人以其特有的嫵媚博得了唐太宗的歡心,但她自揣在佳麗如云的后宮是難以得到太宗長久寵愛的,這個頗有心計的女人,便以自己的美色誘惑了皇太子。貞觀末,太宗病危,李治侍奉在側,與武氏有染。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駕崩。按照當時的宮廷制度,26歲的武才人及后宮中沒有生養(yǎng)的妃嬪,被送進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為先皇祈福。永徽三年(652)太宗忌日,李治臨寺焚香,與武媚娘相遇,舊情重溫,遂被召回后宮,封為昭儀。
宮中古來多怨火,最是娥眉不讓人。復入宮廷的武昭儀以自己的伶俐和睿智,并不惜以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來嫁禍于王皇后,終于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后寶座,并開始參與朝政?!八囟嘀怯嫞嫔嫖氖贰钡奈浠屎螅芸炀惋@露出她超人的才華和精明強悍的治國能力,得到高宗皇帝的極大信任與依賴。顯慶五年(660)十月以后,身患多種疾病的李治,便將“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蔽鋭t天借此機會,籠絡朝臣,利用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的支持,消滅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重臣,從此專斷朝政。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次年廢中宗李顯,立李旦為帝,令其不得干預政事。載初三年(690),武則天命僧人法明編造《大云經》,稱其是彌勒佛降生,應代唐為閻浮提(人世)主。接著又命心腹大臣搞了幾百人“勸進”,結果朝廷上下、京城內外、四夷酋長、僧道等幾萬人都跟著“勸進”。武則天見時機成熟,遂改唐為周,于天授元年九月正式登上皇位,自稱大周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通文史,善權謀,手段殘酷。她稱帝后,廣開仕途,開創(chuàng)“殿試”、“自舉”、“武舉”制度,廣泛吸納人才;獎勵告密,任用酷吏,屢興大獄,打擊士族顯貴,以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在她統治的近50年間,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同時,加強和改善了唐王朝與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晚年豪奢專斷,宮闈穢亂,侄兒武三思把持朝政,政憲大亂。神龍元年(公元720xx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發(fā)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十一月,武則天崩逝于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苯K年82歲。次年五月,中宗護則天靈駕還長安,八月與其夫合葬于乾陵玄宮。
主題西安爵士舞培訓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華清池參觀,我是導游--,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華清池是我省僅有的三處五a級景區(qū)之一,這里曾是一個皇家園林,,流傳著楊玉環(huán)與唐玄宗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游覽之前我先給大家簡介一下華清池。
華清池,位于陜西省臨潼區(qū)驪山北麓華清宮的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東與秦始皇兵馬桶相毗鄰,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大家請看前方山巒,由于從遠處看,尤如一匹青蒼色的駿馬,因此得名“驪山”?!爸苡耐醴寤饝蛑T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就出自這里。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斜陽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艷麗的紅裝。令人誤以為當年烽火還在燃燒,故有“驪山晚照”之稱,是關中八景之一。
華清池是歷代帝王游幸之地,相傳周幽王曾在這里修建驪宮。秦始皇時,以石筑室為宇,改名?驪山湯?。漢武帝時,在秦湯基礎上修葺擴建為離宮。隋文帝重加修飾,“列植松柏數千株”。唐太宗詔令在這里營建宮殿樓閣,取名“湯泉宮”,后高宗改名“溫泉宮”。唐玄宗時再次擴建,并正式定名華清宮。今天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基礎上經多次修繕擴建及發(fā)掘復原唐遺址后形成的,占地85560平方米,但也僅為唐華清宮的十分之一,分為東區(qū)、中區(qū)和西區(qū)。
好了,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一邊一向前走一欣賞。我們面前的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叫做九龍湖,有5300平方米。何以“九龍”為名呢?其實這個湖分成上下兩池,中有九龍長堤東西橫貫。堤壁間有八龍吐水,與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體現了皇帝的之尊。
我們再來看這尊雕塑,不用問,這就是此處的主人公楊貴妃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正是在這里演繹了一段人間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當年在華清池建造了怎樣的宮殿。這個飛檐翹角、紅墻綠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飛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宮殿中。
說起楊貴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楊玉環(huán),出生在陜西華陰,17歲便長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冊封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愛妃武惠妃病逝,后宮三千粉黛無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溫泉宮召見楊玉環(huán),這樣便拉開了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羅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楊玉環(huán)被冊封為貴妃,從此,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成為千古絕唱,甚至于兩人終日廝守,置其他嬪妃于不顧。白居易在他的《長恨歌》里就這樣寫道:“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偕楊貴妃逃至馬嵬坡前,將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賜死楊貴妃,那時楊貴妃才38歲。據史載,天寶年間,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20xx年間,唐玄宗偕楊貴妃駕臨華清宮達43次之多,可見華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楊貴妃的“長恨歌”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剛才我們提到了,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年秋冬來到華清池,是為了享受溫泉沐浴的。那么,我們現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華清宮背靠驪山,面向渭水,規(guī)模宏大,建筑壯麗,唐華清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構筑成一個龐大的宮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溫泉為中心。這里保存著5座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湯”又名“芙蓉湯”,俗稱“貴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開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艷麗襯托貴妃的嬌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楊貴妃豐腴的形體。整個湯池呈現了唐代的協調的美學觀念。不僅如此,湯池的供水系統也設計得非??茖W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徑為10cm的進水口,進水口上裝蓮花噴頭,寓意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與溫泉總源相通。溫泉因自然壓力從花蕊中自動噴灑出。
蓮花湯,是專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華清宮御湯遺址中最有氣勢,最具代表性的湯池,也稱“御湯九龍殿”。宮殿面積達400多平方米,有內殿外殿之分,御湯可儲水100近立方米。儼然一座龐大的室內游泳池,充分顯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氣的社會風尚及皇權神授的至高無上和唯我獨尊。蓮花湯造型獨特,呈寫實的蓮花狀,這自然與宗教觀念相融合,
星辰湯,是唐太宗李世民“湯泉宮”的文化遺存,專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湯”,是目前國內發(fā)現的最大的御用湯池,信奉“天人合一”說的唐玄宗便將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湯”更名為“星辰”湯。很顯然,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蒼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湯,形制小,工藝簡單,并無奇特造型,相對于前面的御用湯池,顯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據推斷,尚食湯在華清宮可解釋為皇帝賞賜給等級較高的隨行內待宮員的沐浴場所。
還有一個湯池是太子湯,顧名思義,是東宮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華清池不僅在中國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國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發(fā)生在這里。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西安事變的舊址——環(huán)園。
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了“西安事變”,也叫“雙十二事變”。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戰(zhàn)議和、聯共抗日、釋放政治犯等條件。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fā)動的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這一字排開的5間房屋,就是蔣介石當年住的五間廳。著名的西安事變就發(fā)生在這小小的五間廳中。我們可不能小看這五間房子,當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西逃時就住過這里;1934年修葺后,這里又成國民黨高官游覽休想的場所;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到陜西來,都以華清池為“行轅”,就住在五門廳。他在這里策劃高級軍事會議,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而引起張學良、楊虎城的強烈不滿,導致了12月12日凌晨6時的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內,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間廳內,各門辦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fā)、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復制擺放,我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激戰(zhàn)時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彈孔痕跡。
“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座高4米,寬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fā)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當時名曰“民族復興亭”、“正氣亭”;解放后,該亭更名為“捉蔣亭”;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再次易名為“兵諫亭”。
好了,今天我們華清池景區(qū)的講解就到這里了,謝謝大家!
主題西安爵士舞培訓心得體會及收獲五
首先我們來到大雁塔的南廣場,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尊青銅塑像,這是玄奘法師在西天取經路上的生動描寫。我們可以看到玄奘法師身披袈裟,左手立掌歸依,右手執(zhí)錫杖,兩眼炯炯有神,步伐從容,動作堅毅,似乎正奔走在漫漫取經路上,這頓塑像高約5米,是由西安美術學院的晨起難教授設計的,跟隨我的腳步,我們現在來到山門,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許多寺院的大門也是山門,山門也稱作三門。它是指佛教中的三解脫門,中間是空門,兩邊分別是無相門,無做門,我們把出家叫做遁入空門從這里來說的。
現在我們進入慈恩寺,慈恩,顧名思義為了紀念慈母的恩德當年唐高宗李治在做太子時,為了紀念早亡的母親文德皇后而修建的。初建于貞觀20xx年占地398畝。樓閣茶坊十余園,共計1897間,是當時唐朝長安城中最宏偉、最壯麗的皇家佛家寺廟。而玄奘法師受朝廷的授命就任為慈恩寺的首位主持,他這里繼續(xù)佛學的翻譯、佛學的研究,創(chuàng)立為師法相宗,對中國的佛教史、思想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來看鐘樓和鼓樓,鐘和鼓是寺院的法器,用來報時、集合的。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口鐘,建于明嘉靖20xx年,重達三萬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鐘”四個蒼勁的大字。這口雁塔晨鐘,自造成使用至今,一直作為大慈恩寺的行依規(guī)范,是本寺佛教和僧侶們收獲的重要組成部分?,F在鼓樓里的大鼓稱為暮鼓,寺院的僧人每天聞鐘聲而起,聞鼓聲而眠。
寺院內的大雄寶殿可以是中心建筑了,大雄是對釋迦摩尼的尊稱,有大力及且無為,殿內供奉三身佛,中間是法身佛,兩邊是抱身佛、印身佛。在三身佛的兩邊樹立的釋迦摩尼的兩大弟子東邊是迦葉,西邊阿南。
在大雄寶殿的西側的墻壁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塊雁塔題名碑,始于唐中宗神豬年間,通常及第后,便來到慈恩塔下題名,通常推薦一位說法較好的進士記錄下大家及第時間的以及進士們的姓名,籍貫。若以后成為將相后,還要朱筆描紅。因此說雁塔題名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我國著名詩人白居易在27歲時,一舉及第考中進士,他春風得意留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唐代以后的鄉(xiāng)士舉人仿照唐時進士題名雁塔,的現在大多是明清的進士題名碑。
我們在慈恩寺的背面看到的二層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經樓,法堂佛教徒講經說法的地方,相當于我們今天的課堂,法堂里供奉的是阿彌陀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也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佛了,只要念佛人一心念“阿彌陀佛”死后就可以到西方凈土極樂世界中去,所以我們稱“阿彌陀佛”也是謝頂佛。在法堂中間,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拓片,你們看中間一張玄奘負笈圖,玄奘法師背著稱重的佛經,腳上穿一雙草鞋,背上懸掛一盞油燈,手里拿著佛塵,日夜兼程的趕回長安?,F在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玄奘法師,姓陳名依,河南堰師人,13歲便到洛陽出家為僧,他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在全國各地訪師求學后,發(fā)現很多疑難,決意到佛教的發(fā)源地印度探索佛教的真韻。貞觀3年,從長安出發(fā)游學西域,違背了朝廷禁令,單人獨行,穿過了上無飛鳥和下無走獸的大戈壁沙漠,翻越了火焰山和終年積雪的靈山,克服各種千難險阻到達印度。此后他繼續(xù)游學,直至貞觀20xx年,返回長安,歷時20xx年,往返10萬余里,經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回佛經657部。同時,玄奘法師在印度的最高學府大瀨托寺,獲得極高的學術地位,被大乘佛教稱為大乘天,小乘佛教稱為解脫天。玄奘學成回國后,開始翻譯范文佛經,由于在唐皇主持下,建立了制度完備和方法科學的佛經議場,無論從質量和數量上翻譯佛經的質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辟我國翻譯佛經的先河。
現在我們看到的雄偉建筑就是大雁塔,是仿木結構,樓閣是防軍型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唐永徽三年,玄奘法師為了安置他從佛國印度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建佛塔,初建時按照印度塔寺形式,高180尺,5層,磚表土心,無盤梯,后因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于是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新修塔為七層,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就是由此而來的吧!特別是在明代萬歷年間又在塔的外圍包起了一層青磚,完全保持了原唐代的塔體的原型,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風貌?,F在大雁塔高64.7米,內有樓梯,過一會兒,大家可以自由登塔盡觀古城秀麗的風貌。
從開始我們就叫大雁塔,那又是怎么得名的呢?關于大雁塔的得名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西域稱佛塔為更多,唐言為雁,佛塔稱為雁塔。第二種說法源于雁塔題名,而得名。第三種說發(fā)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天,正是菩薩布施日。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痹捯粑绰?,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從此謝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這就是大雁塔得名的三種說法。
在大雁塔塔座,南門洞兩個非常珍貴的碑石,我們看一下,西側《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撰寫的碑文,東側是《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是當時太子李治,后來的唐高宗所撰寫的碑文。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在碑文中唐太宗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這兩塊又被稱作二圣三絕碑所謂二圣:兩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文。第一絕是兩位皇帝親自,第二褚遂良的書法,第三大唐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內容。
此外慈恩寺還投資4100萬元,修建玄奘三藏院,它是由張靜秋女士設計的一組仿唐建筑群,整體由三個院落構成,西院光明堂、東院薄弱堂和中院的大便覺堂,在大便覺堂中,有漢白玉照壁根據彌勒上升經,彌勒下升經的故事雕刻而成,彌勒授記圖。同時在大遍覺堂,供奉著玄奘法師的青銅塑像以及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供人們瞻仰和憑吊,在大雁塔的北廣場有全亞洲最大的水景噴泉和唐代文化廣場,東西兩院有別具特色的陜西民俗文化公園。過一會兒,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曲江新區(qū),曲江形成于秦漢,繁盛于隋唐,歷時千年,集中華古典園林之大成,大唐曲江不僅規(guī)模宏大氣象萬千、而且人文薈萃、繁盛開放,是盛唐長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區(qū)域。而今的曲江是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及現代都市文化的薈萃之地。旅游資源豐富十分豐富,區(qū)內有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館等國家級景區(qū)同時還有秦二世墓、寒窯和杜陵國家傳統景點。
20xx年4月11日,正值農歷3月初三,大唐芙蓉園盛大開院將追夢大唐變成了現實。它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文化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被譽為盛唐文化主題“天下第一園”,園內有紫云樓、侍女館、秀園。建筑規(guī)模全國第一,大唐芙蓉園自開元至今,曾成功接待了許多重要的來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連戰(zhàn)和宋楚瑜來訪了,20xx年4月30日,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暢游芙蓉園后,留下了“芙蓉美景,大唐盛景”的佳評,好事成雙,同年5月5日宋楚瑜“芙蓉天子芙蓉園,漢唐子孫漢唐心”題詞,表達了他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的拳拳之心。
走出大唐盛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艘巨輪,就是曲江海洋館的主體建筑,你看它桅桿高聳,白帆咧咧似乎是聽到了海洋的召喚,就要開始揚帆遠航了。下面我們進入海洋館進行參觀。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微信公眾號實訓心得體會及收獲 公眾號制作實訓心得(7篇)
- 基層黨組織心得體會(通用13篇)
- 最新新疆集中學習心得體會簡短(實用8篇)
- 領導力訓練營心得體會(匯總8篇)
- 新疆集中學習心得體會精選(大全10篇)
- 幼兒園重陽節(jié)心得體會和方法(模板13篇)
- 2023年會計電算化學習心得體會及感悟(大全20篇)
- 中國政法大學心得體會報告 西南政法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八篇)
- 大學生理財的心得體會(模板12篇)
- 個人住房貸款心得體會總結(精選11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2023年學習蠟染心得體會(優(yōu)秀10篇)
13下載數 418閱讀數
-
最新裝配鉗工轉正申請書通用(大全8篇)
44下載數 801閱讀數
-
村居巡察心得體會和感想(大全9篇)
29下載數 701閱讀數
-
最新寒假英語心得體會和感想(大全18篇)
27下載數 184閱讀數
-
參觀糧倉心得體會簡短(模板9篇)
34下載數 868閱讀數
-
會計對賬的心得體會和方法(實用10篇)
42下載數 726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