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彌兒讀后感篇一
利用周末,我把這本眾人稱之為不朽之作——《愛彌兒》讀了一遍,這本書的內(nèi)容淺顯簡潔,使我輕松地閱讀、快樂地品嘗,《愛彌兒》讀后感。在看的同時,我把書中的一些個人認為有價值的內(nèi)容簡要地摘下來了,以便與大家一起分享。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了他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愛彌兒是盧梭假想的一個教育對象,全書共分五大章,盧梭根據(jù)愛彌兒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愛情教育。雖然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但是,在當時,這樣的教育思想無疑是有進步意義的。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他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讀后感《《愛彌兒》讀后感》。冰心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蔡志忠也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呵護學生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這要在現(xiàn)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認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他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冰心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蔡志忠也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呵護學生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這要在現(xiàn)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書中在談到孩子幼年教育時,表示了這樣的意思,孩子在到達相應的年齡階段必然會明白一定的道理。這時再進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歲之前,可以不去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學習,相信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在年幼時進行的所獲得的效果其實是為0的,或者可能是獲得教育者相反的學習效果。對于這個觀點,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時對于一些有政治性意義或者相類似的東西是沒有觀念的,這時讓他們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是很難有共鳴的,得到的`結果其實也是很差的,或者說無。從小給他們灌輸一個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書中所說,可能會取得反效果呢?這我不得而知,不過,我想,對于學生的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這一教育理念應該貫徹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去,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雖然盧梭的自然教育與我們?nèi)缃竦慕逃诳陀^角度上有很大差異:比如孩子的數(shù)量比,教育對象的選擇性,教育環(huán)境等。但在教育方法上還是有很大共性的,書中,作者這樣寫道:年輕的老師們,我教給你們的方法雖然難以實施,卻是唯一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不善于教導兒童活潑起來,那么你就很難把他培養(yǎng)得聰明起來。不要對孩子的看法表示反對,你應該知道,你越是嚴厲地管教孩子,他們越是調(diào)皮,他們在你面前越是拘束,那么背著你的時候,他們會鬧得更兇。看到這些話,給了我不小的啟發(fā)。
這本書不僅給人們傳遞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新觀念。很多家長認為,童年是對痛苦感覺最輕的時候,因此讓他多受些苦,以免將來受苦,盧梭卻反問:誰能肯定現(xiàn)在的痛苦一定能消減將來的痛苦?既然無法證明、沒有把握,那么這種所謂的遠慮是多么荒謬,當然,更不要將放縱余自由混淆起來,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豈止是一點?盧梭認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須是個孩子,如果我們在他童年時期就試圖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大人,就會阻礙他體力的發(fā)展,致使他未來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雖然早熟卻并不成熟,而且極容易腐爛。
呵護孩子個性的花蕾,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為他自己。這要在現(xiàn)實中做起來也許很難,但我會時時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
愛彌兒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們遇到的教育上的問題,在200多年前都已經(jīng)被如說給說透了,只是當時只是存在于貴族階層,今天在中國,那就是全名了,從有錢人到一般老百姓,大家都差不多呀。
盧梭他主張的教育法,他有很多很多的前提條件就比如說你必須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必須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孩子是什么身份,保姆必須怎么怎么樣,他的方法到底應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是什么效果?到底有沒有可行性,還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只能說整本書都只是一場心理實驗,有非常多的事,他臆想出來的成分有很多事,可能是結合他對教育現(xiàn)狀的思考和反思,但是有很多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
他想象出一個理想的教育環(huán)境,一個理想的教育者,然后他的教育方式可能才能成功,但在現(xiàn)實當中幾乎是不太可能的,我不知道他的教育法在日后是否有人真正去實施,效果怎么樣了,還是挺好奇的。
當然盡管我們達不到盧梭所要求的這些理想條件,我們還是可以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參考他的教育方式的。
這也是那個時代書籍的特色,在還沒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啊科學實驗的年代,學者們的理論有很大程度都依靠于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因此片面性很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同時他說出了很多今天的學者不敢輕易說的話,今天的人做研究由于分工過細,只能針對一個很小的范圍,稍微多一點主觀的判斷就會被人說不靠譜。這其實也是大大縮小了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因為人要學更多更多的東西才行。
盧梭教育法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她相信人性本善,一切的罪惡都是后天授予的,都是社會和成年人教給孩子的,這一點和西方傳統(tǒng)的對于人的認知是截然相反的。
我也比較好奇他在當時是受什么影響,或者是經(jīng)歷什么,是經(jīng)過什么樣的思考,給予什么樣的觀察能夠如此堅定的說,堅定的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因為這是他整個教育體系的前提大前提,如果這個前提是不成立的,那么它整個教育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基督教相信人是有原罪的,人是性本惡的,任何罪惡都是與生俱來,人犯罪是不用教的,孩子不用教他就會驕傲,她就會嫉妒。這一些其實也比較符合我們?nèi)粘5挠^察,讀書究竟是如何開始堅信人性本善的,這一點讓我非常好奇,他可能在別的思想著作當中已經(jīng)詳細的描述過,如果有人知道,我也非常希望能夠請教。
還有盧梭也認為鄉(xiāng)下人要比城里人相對來說能做的可恥的事情比較少,這一點我覺得他自己猜想的成分也很大,畢竟他自己是城里人,對城里人,對貴族的觀察,可能是比較符合現(xiàn)實的,但是對鄉(xiāng)下人的真實情況他又了解多少呢?去我們今天也知道,其實窮鄉(xiāng)惡水出刁民嘛。在比較貧困的地方,人可能更加少受到道德的束縛,人做的事情會更加的赤裸裸的展現(xiàn)人性當中惡的一面。
但是它對于孩子的天性,對于適合孩子的教育的洞察,還是相當?shù)?深刻的,比如他就說對孩子要多深交,少說多做,因為孩子是從實踐中去學習,而不是從抽象的概念中去。
學習的這一點,就非常值得我們今天去借鑒,我們都說要和孩子講道理,其實很多時候講,就算孩子當時明白了,他可能并不是真的明白。
還有盧梭對于孩子撒謊這件事情的考察,也讓我非常的耳目一新。我也不怕承認,我小時候就經(jīng)常撒謊,尤其是關于學習方面,我的母親比如說我的母親對于我考試的要求如果低于90分,美第一分就會用木尺打我的手掌心一下,所以當我考試考得非常不好,比如說只有七十幾分的時候,我就不敢把試卷拿給他去簽名,就會自己仿造簽名,或者干脆跟老師說,我的家長拒絕簽名,這些其實都是出于恐懼,如果我的母親不采用這樣嚴厲的稱。懲罰方法的話,我其實根本不需要這樣做,所以如當盧梭說,當懲罰過于嚴厲的時候,孩子出于恐懼出于自我保護就會撒謊,我非常的認同,并且這種懲罰。是會非常嚴重破壞親子之間的信任關系的,因為它創(chuàng)造出一種對立,你做錯的事情,從外部來獲得懲罰懲罰你的那個對象就會變成你的對立面,久而久之之間的信任關系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記得我小學之前跟母親還是很清,讀書之后就越來越疏遠之后幾乎跟我母親都很少有交流了,很少有心情上感情上的交流了。因為我已經(jīng)把他看作一個我的對立面,而不是看成站在我這一邊的人。
因為也因為有這樣的經(jīng)歷,所以我在關于自己的小孩的教育方面,我將以后希望特別銘記在心的就是不要創(chuàng)造這種對立關系,以至于破壞我們之間的信任。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有事情不愿意和我說,覺得我不會站在他的那一邊,這是我非常希望避免的局面。
但是盧梭對于防止孩子撒謊的方法,對我來說非常值得借鑒。關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我們不人為的給他施加懲罰,而是讓他自己去承擔他所做的這件事產(chǎn)生的自然后果,而關于承諾則是不讓孩子去隨意承諾一些事情,以免他做不到的時候要為了掩蓋自己的所為,失敗而去撒謊,這兩件事情在我們今天也是非常非常值得借鑒的。
比如當我的孩子打破了家里的一樣東西,是我之前的反應會比較大,我以為這樣大的反應就會讓他明白這件事情不應該做,但是我的反應給孩子造成了明顯的恐慌,他當時就非常無助的哭起來之后我就改變態(tài)度,但他打破一樣東西,我首先會反省,因為他做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刻意要去破壞,而只是出于好奇心,或者只是覺得好玩,我首先會反省,沒有自己沒有將東西放好,其次我會跟孩子說。這種材質(zhì)的東西呢,如果用力摔它就會破碎,破碎以后會割傷你的小手,它的邊會很鋒利,然后給他看一下那個鋒利的邊孩子,就甚至拿這個編曲輕輕碰她一下,孩子立馬就明白了,下一次再玩這些東西,我跟他說小心他就會真的很小心,他還會指指那個東西說痛痛。
所以通過自己的真實經(jīng)驗,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需要通過過激的反應卻讓孩子明白一件事情該做還是不該做,很多事我們覺得不該做,其實只是因為為我們自己帶來的不方便而已。讓孩子直接看到后果,并且去承擔一部分后果,他就會明白做這件事情并不好玩,下一次自然不會去做了。
“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時不急于求成,也不必強迫孩子做各種事情,我們就能在正確的時間提出適合孩子的要求。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不溺愛孩子,教育就一定能成功。”(第十一章)。
不急于求成,不強迫孩子去做事情,這是盧梭的認為,教育要成功最重要的兩點,但是這兩點在今天的整個教育大環(huán)境之下,尤其是在國內(nèi)的教育,應該說都是正做著相反方向的努力。
“不要輕易判斷一個孩子是好是壞,這是對孩子起碼的尊重。對于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的那些與眾不同之處,我們要在經(jīng)過仔細地觀察和確認之后再對他們采取特定的培養(yǎng)方法。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先讓大自然發(fā)揮它的作用,等時機成熟之后,你再去插手?!?/p>
“錯事的損失遠比什么都不做的損失慘重。與其讓孩子接受錯誤的教育,還不如任其自然地發(fā)展?!?/p>
盧梭教育法中還有一個特別先進的理念,就是說不要急于教授孩子知識,因為當孩子的理性還不夠發(fā)達成熟的時候,他是很多東西,你就算教授他,他也不會明白,只是。把它背下來而已,這一點其實在我們今天的教育方式當中,就有很多需要反省的地方,比如中國人特別喜歡讓孩子背唐詩,背得很有聲色。但是你小時候會背1000首唐詩,對你將來的人生究竟有多少正面的影響呢?你可能是在古文的語感會更好一點,但是對于你人生當中做選擇你的人格,你的人性的成熟度,心智的成熟度,卻沒有什么影響的,只有你真正理解吃透親身感受深深烙印在心底的事情,才會對你今后的人生產(chǎn)生影響。
關于語言、關于歷史教育、關于寓言的論述,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啊。
“越是不急于達到某個目的,你就能越快達到這個目的?!?/p>
“如果你能按我說的去做,摒棄那些所謂的正統(tǒng)的教育方法,如果你能專注于孩子的現(xiàn)在,而不是整天想著如何成就他美好的未來,那么你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很快就具備了觀察、記憶和推理的能力。你完全可以相信我,因為這是自然法則?!?/p>
很多先進的理念都是基于他自己的觀察和直覺,后來的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些,他的洞察還是非常準確的。比如讓孩子的感官先發(fā)達起來。
愛彌兒讀后感篇三
就讀師范的時候,在教材上看到過盧梭的《愛彌兒》。當時只是記住有這樣的一本書,對于里面的內(nèi)容沒有去研讀過。現(xiàn)在借教師素質(zhì)年的機會,閱讀了這本書,對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愛彌兒》一書輕松而嚴謹?shù)恼Z言,通俗而易懂的詞句,娓娓道來,一氣呵成!細細體味與盧梭大師交流的那種感覺,細細品讀蘊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觸頗多。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樣,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
一、崇尚自然教育。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二、崇尚自由教育。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diào)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我們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他們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三、崇尚自我保護的教育。
在盧梭的《愛彌爾》中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那就是:“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p>
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煉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幼兒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為幼兒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干中學,讓幼兒學會自主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讓孩子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正在學習的內(nèi)容很好奇,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shù)目隙?,能看到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感覺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要促進幼兒的自主發(fā)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孩子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讀了《愛彌爾》后使我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是一門藝術”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情來工作和生活,自覺熱愛教育,對孩子有責任感、有愛心,這也是幼兒園教師的一種滿足和快樂。這樣的教師就能讓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能夠健康、快樂、文明、有使命感、有責任感、有愛心地生存著。就能讓孩子學會關注生命、尊重生命、贊美生命、保衛(wèi)生命。
愛彌兒讀后感篇四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diào)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不難看出,《愛彌兒》的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尤其是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歸的。
書中還有這么一段話,挺值得借鑒:“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p>
盧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當寒冷的季節(jié)來臨時,我們不用把孩子關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應該教育他多參加戶外活動,學會熱時脫衣,冷時加衣,出汗時換衣。當孩子讀書后,我們不應該去擔心他不愛學習,而應該激發(fā)他學習的興趣。當網(wǎng)絡世界進入孩子的生活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絕,而應該變“堵”為疏導,引導孩子文明上網(wǎng)、正確上網(wǎng)。
愛彌兒讀后感篇五
本學期,我讀了《愛彌兒》一書,淺嘗這本書中的教育談論,我加深了對生活中有關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認識,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蘊涵的教育意義?!稅蹚泝骸愤@本書寫的是作者對愛彌兒的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經(jīng)驗體會。它深入淺出,談到家庭教育和教師的重要性,涵蓋了不少平日我們忽視或不知的教育哲理?,F(xiàn)在,我結合本書中令我有所啟迪的語句,簡單地談談我的看法。
醫(yī)藥這一學問危害大。“我不知道醫(yī)生給我們治好了什么樣的疾病,但給我們帶來的病癥是足以害死人的,例如懦弱,膽怯,輕信和對死亡的恐懼?!彪m說醫(yī)生能治好身體,卻消滅了勇氣。若我們成天將時間消磨于怎樣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即使我們擁有不死之身,生命也是沒有一點價值的。
“讓孩子把保姆當傭人看待……保姆來看望,就讓孩子不要理睬。”養(yǎng)育孩子本是父母的義務,但有些母親從小把孩子交給保姆撫養(yǎng),卻又怕自己跟孩子不親,就讓孩子將保姆當作傭人對待,并且在后來保姆來看望的時候,不予理睬。這其實是教會了孩子“忘恩負義”!
孩子遠遠離開家庭,住在寄宿學校,母親不愿哺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則不愿培養(yǎng)孩子。一些父親用錢雇來一個人替他完成他所擔負的責任。這個人就是教師。其實,這個被雇來的人被不能被稱為“教師”,更確切地,我們可以稱之為“導師”。一個能夠被金錢收買的人,一個自己都沒有受過培養(yǎng)的人,孩子能放心地交給他嗎?這里提到的這個人,與其說是教師,不如說是用錢雇來的奴仆。如果家長能夠真正意識到“父親”的作用,就不會如此輕易而放心地讓別人來擔任這個角色了。現(xiàn)今,那些錢財萬貫的人,流連于醉酒的娛樂場所和金屋藏嬌的溫柔鄉(xiāng),卻唯獨沒有親情,沒有家庭感,內(nèi)心空虛,何嘗不是引人深思的問題呢?父母之間,親子之間缺乏家庭的愛與生活甜蜜,不良道德就來填補這些空缺了。
孩子的習慣和意識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遠近判斷能力,當孩子伸手想拿到遠處的東西時,卻發(fā)現(xiàn)夠不到,就哭泣。這時,我們應該抱著他一步一步地走到那里,而不是把東西拿過來給他。但若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哭聲可以讓他得到東西時,就會不斷地以哭泣來“命令”大人幫他做事。這種習慣從小就不能讓他養(yǎng)成!所以,當孩子一聲不響得使勁伸手的時候,因為他不能估計他和東西的距離,我們可以抱著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東西那;當孩子又哭又鬧,又一邊伸手時,就是“命令”,我們則采取不理睬,忽視的態(tài)度。雖然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完全,但在這些生活細節(jié)里,他們儼然是“小大人”了。一旦你讓他們發(fā)覺了哭泣能讓他們“為所欲為”,家里就要哭聲不斷了。
“身體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縛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數(shù)少。孩子哭,如果可能,馬上給予幫助。如果你不能夠解除他的痛,就應當鎮(zhèn)鎮(zhèn)靜靜的,切不可用撫弄的辦法叫他不哭。你的寵愛不僅醫(yī)不好他的疼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樣取得你的疼愛。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隨他擺布,他就變成了你的主人?!?/p>
孩子的哭泣是對疼痛或不適的一種表達,就像我們的說話一樣。如果我們慌亂地撫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讓孩子知道哭聲可以給他“權利”,就完了。你愈是對孩子的哭不感到厭煩,就愈是不會為了要他們不哭而自找罪受。少去嚇他們或者慣他們,他們也就沒有如此的膽怯和倔強,也就能更好地保持他們的自然狀態(tài)了。
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長給孩子的玩意兒,金的,銀的鈴鐺,小水晶片,各種各樣的稀奇玩具。多么沒有用處卻有害的東西啊,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奢侈和虛榮的習性。所以,別給他們什么鈴鐺,稀罕玩具。幾根有葉子和果實的樹枝,一只可以聽到其中顆粒發(fā)響的果子,一截可以供他咂,供他嚼的甘草,這些東西,同那些玩具一樣,也能夠使他玩得挺高興,并且還沒有使他一生下來就習于奢侈的弊害。
“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不要過于挑剔他語言上的小毛病?!边^于挑剔,會讓他們講話變得羞羞答答,說話也變得咬文嚼字,裝模作樣,整一個無聊討厭的腔調(diào)。孩子應該有屬于自己的靈動的腔調(diào)!
“凡是你打算給他的東西,他一要就給,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條件是才給?!蹦阋o孩子東西,就高高興興地給,拒絕的時候,就要表示不喜歡的樣子。不過,一旦拒絕,你就不能改變,不過他如何再三糾纏,你也不能動搖。一個“不”字出口,就要像一堵鐵墻。他碰個五六次,就會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來碰了。
對孩子過于嚴格,過于束縛孩子,反而會使他們更活潑。他們在你面前愈是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時候就鬧得愈兇。
閱讀《愛彌兒》這本書,讓我受益的教育話語實在太多,發(fā)人深省的語篇也無一一列舉。故而,我只能淺談自己的讀書所感,希望同行們多多指正,與我交流!
愛彌兒讀后感篇六
《愛彌兒》是法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者、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chǎn)階級國家,影響巨大?!稅蹚泝骸肥且徊空芾硇≌f,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其副標題就叫《論教育》。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fā)展。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fā)的。他所說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yǎng)資產(chǎn)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
與自然教育密切相聯(lián)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及早地養(yǎng)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稅蹚泝骸啡珪卜治寰恚R梭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jīng)具有一些經(jīng)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fā)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征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后來資產(chǎn)階級教育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要教授給學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識,而是要教授學生如何利用自己的身體及思想,主動地去獲取對自身有用的知識。只有這樣,實施德、智、體方面的教育,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愛彌兒讀后感篇七
盧梭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愛彌兒》開篇第一句就說:“出自造物主手中的東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變壞了”。他在《愛彌兒》中系統(tǒng)闡述了性善間題,認為教育應順應天性的發(fā)展,而且惟有順應天性發(fā)展才是上策。在他看來,人類脫離自然狀態(tài)以后,便進人了喪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滿猜疑、沖突、貪婪、野蠻社會狀態(tài)。所以,他在愛彌爾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鄉(xiāng)村,去那種安寧、祥和的地方。在他看來,自然的秩序沒有不和諧美妙,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人根本沒有“你我”之分;他們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東西,從無非份之念;他們有強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從不因此而損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們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靜的。他們強烈的自愛傾向轉(zhuǎn)化成憐憫同情之心,這時,人與人之間沒有敵視、仇恨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相斗乃至戰(zhàn)爭。
盧梭認為,教育應該順應兒童成長和心理發(fā)育的自然法則,促進兒童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使他們的各種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長,從而成為一個與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實的人。在他看來,教育是一門藝術,它必須把自然、人為和事物這三種教育協(xié)調(diào)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內(nèi)在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學習利用這一種器官和能力發(fā)展是人的教育,從周圍事物經(jīng)驗中獲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須使事物教育和人為教育適應于自然教育,應使一個人的教育適應他這個人的天性,而不是適應他本身以外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目標—自然人。盧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長、身心調(diào)和發(fā)達、能自食其力、不受傳統(tǒng)束縛、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的一代新人。盧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見、權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斷、不為其他因素所控制。這也正是盧梭倡導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則的根據(jù)。接下來,我就來談談盧梭的“自然”教育原則。
其次,自然教育還要求“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即“按照孩子的成長和人心的自然發(fā)展而進行教育”,使兒童的本能、天性得到發(fā)展,合乎自然地成長為一個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為教師,作為父母都應該明確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給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樣,當孩子走向社會,無論在何時他們都會有目標,能為了理想而奮斗,都能堅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學方法上,盧梭反對經(jīng)院主義脫離實際、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強調(diào)教學應以學生的經(jīng)驗為基礎,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親自動手取得對事物的觀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盧梭還非常強調(diào)閱歷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使用我們的器官、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對于生活的感觸,我們還要用行動多多增加自己的閱歷。生活的最有意義的人,并不是活得年數(shù)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觸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到了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
教會孩子去體會生活,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美,去審視丑,能夠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活著的價值,正如蘇霍林斯基據(jù)說,即使他將來做鐵匠,也要是一位能夠理性思考的鐵匠!
成語十字路口: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處在對重大事情需要決定怎樣選擇的境地。如: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下·舊說崔慎為瓦棺寺僧后身》:“何以不待其末年,執(zhí)十字路口,痛與百摑,方為快意?!庇秩纾赫驹谄缏飞鲜菐缀蹼y于舉足,站在十字路口,是可走的道路很多。(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
愛彌兒讀后感篇八
盧梭在他的《愛彌兒》第一卷里寫道:“母不母,則子不子?!?/p>
是啊,母不母,則子不子。如盧梭說的那樣:“他們之間的義務是相互的,如果一方?jīng)]有很好地盡她的義務,則對方也將不好好地盡他的義務。”如果一個母親沒有好好地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那么她的孩子必定也不會好好地去做他該做的事。
當然,還應該加上:“父不父,則子不子?!?/p>
一個熟人,和我一樣是一個高三孩子的母親。孩子很不聽話,已經(jīng)上高三了,卻成天上網(wǎng),連睡覺都躲在被子里用手機上網(wǎng)。老師常把她找去,讓她管好孩子,可沒什么效果。一天,她問我的老公:“你的孩子那么聽話,學習那么自覺,從來不需要人催,你是怎么教育他的?”老公回答說:“這個一下子可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父母只顧著自己玩,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其實,這位母親就是一位貪玩的母親。有一次,住校讀書的兒子打電話給她,說這個雙休日學校放假,他要回家吃飯。但到了雙休日,這位母親卻在同事家打了兩天麻將,讓兒子自己去吃快餐。
兒子之所以打電話給她,就是希望媽媽雙休日能和自己在一起,并能吃上媽媽親手做的飯菜,感受感受在學校里不能感受到的親情。但是媽媽的做法卻讓兒子大失所望。我可以想象那個小家伙是如何怨氣沖天地去了學校的,也可以想象當他的媽媽教訓他的時候他是如何理直氣壯地頂撞的。因為當媽媽的沒有盡職盡責,說出的任何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話都沒有任何說服力,不能讓兒子服氣。
“母不母,則子不子?!边€強調(diào)了作為母親的榜樣作用。一個母親,不僅作母親要是稱職的,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對待事業(yè)與工作等各個方面都要為孩子作出榜樣。很難想象,一個潑婦似的母親,她的孩子會有多高的教養(yǎng),一個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任的母親,她的孩子會愛學習,長大了對待工作會有多么負責任。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對以堅貞不拔的勇敢精神去完成自然賦予她們的極其高尚的使命的好母親們,盧梭這樣寫道:“根據(jù)最簡單的道理得出來的結論,根據(jù)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任何人曾加以反駁的事例,我敢向這些可敬的母親保證,保證她們將得到她們丈夫的堅定不移的愛情,保證她們將得到她們的孩子的真誠的孝順,保證她們將得到人人的尊敬,保證她們分娩順利,毫無痛苦和不良的后果,保證她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最后,還保證她們終有一天將高興地看到自己的女兒學她們的榜樣,看到其他的丈夫叫他們的妻子以她為模范?!?/p>
愛彌兒讀后感篇九
久仰的法國大思想家盧梭的著作,但卻因自身文化功底不足而久久沒有拜讀。今正值暑假教委組織教師開展假日讀書活動,借此我從推薦的書中選擇了《愛彌兒》。
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個適合所有一切人的環(huán)境,所以,與其教育窮人發(fā)財致富,不如教育富人變成貧窮;因為,按這兩種情況的數(shù)字來說,破產(chǎn)的比暴發(fā)的多。所以,我們要選擇一個富有的人;我們深信,這樣做至少是可以多培養(yǎng)一個人的,至于窮人,他是自己能夠成長為人的?!彼龀鋈缟系呐袛?,我想是出于他對自然教育的看法,在之前的論述中,他反復說過,富人家的孩子受到了太多來自于成人或生長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其他人的影響,因此,他認為選擇愛兒是“搶救了一個為偏見所犧牲的人”。可能是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所盧梭有了窮人可以自然成長而富人卻不能的想法,但是我認為即使是生活環(huán)境不同,但是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同樣都受到了來自于各方面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都是有好有壞的,并不能一概而論。
對于盧梭在書中使用的自然的教育,我卻是很感興趣的。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愛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過,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qū)σ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能能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為主的。比如,決不違反自然的規(guī)律對愛彌兒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齡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此外,他觀注愛彌兒生活中的一切,象飲食內(nèi)容、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等等。他認為凡事從人的小時候就打好基礎,對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對學生的挑選,盧梭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嚴格的,他是這樣說的:“人們也許希望他的教師曾經(jīng)是教過一次學生的,這個希望是太大了;同一個人只能夠教一次學生,如果說需要教兩次才能教得好的話,那么他憑什么權利去教第一次呢?一個人有了更多的經(jīng)驗,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這樣做下去的。不論是誰,如果他相當成功地把這種事業(yè)完成一次之后,他就會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無心再從事這樣的工作了;至于說他頭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預斷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壞的?!蔽矣X得這個觀點對于身為教師的我們來說,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的。當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時,而又苦于找不到解決辦法時,有時會采用一些消極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負責任的教師會繼續(xù)探索解決之道,而一部分人就會避重就輕,繞過這個問題。對于這們來說,教師或許只是我們職業(yè),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對于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來說,可能我們一時的偷懶,就會在他們的教育上造成一個重大的缺憾,而又沒有第二次的彌補機會的。
孩子是有思想的,這點我們要時刻切記。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愛彌兒讀后感篇十
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一個觀點: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自然地發(fā)展。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F(xiàn)在年輕的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將來被社會淘汰。于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著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輔導班之間,肆意侵占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這樣對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利的。但作為一位準媽媽,我也非常能理解父母們的想法,也常常糾結以后自己要不要變成這樣的家長。但在讀了這本書后,我真的想通了,我們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chǎn)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
孩子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耙磺谐鲇谧匀坏膭?chuàng)造者皆好,一經(jīng)人手卻變壞了?!币虼耍R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fā)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而反思我們的教育,夜深人靜時,我感覺好像是在培養(yǎng)應付考試的機器。
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與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币虼嗽诮逃⒆拥臅r候,應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玩耍打鬧,在游戲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快樂地成長。
盧梭的《愛彌兒》是一本非常清新,有著獨特見解的教育名著,雖然經(jīng)過了漫長的風雨考驗,但直到如今,依然煥發(fā)著迷人的光彩。無論是對于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我們都需要從教育的原點出發(fā),不忘教育的初心,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愛彌兒讀后感篇十一
最初吸引我讀這本書的緣由是盧梭,盧梭另一個不為很多人所知的身份是教育家,他的教育著作之一便是是《愛彌兒》。在拜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三松堂》后,我忽然想起同為思想大師的盧梭,便開始了新的讀書之旅。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北R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那就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就我們的雛鷹假日小隊而言,同學們表現(xiàn)了異常高漲的熱情,不論是去福利院探望殘障的孤兒,還是到文峰廣場撿拾垃圾,或者到軍營里參觀,和同學一起到公園宣傳安全知識。不論這些活動在社會上帶來哪些影響,但孩子們的興趣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在實踐中體會生活的幸福,親眼看到生活里還會有那些不幸,培養(yǎng)了良好的'品質(zhì),課堂上的話也不再是空話,體悟切入。
天性的自然,天性的純真有著我們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現(xiàn)在的我們無法保證所有地區(qū)所有孩子的教育公平。“一個教師!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實上,為了要造就一個人,他本人就應當是做父親的或者是更有教養(yǎng)的人?!北R梭的這種想法時時提醒我們注意,我是一個從事著高尚職業(yè)的人!所以,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一切從育人出發(fā),發(fā)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敖處熓翘斓紫伦畛绺叩穆殬I(yè)”這句話所言非虛。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diào)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但盧梭是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愛彌兒讀后感篇十二
愛彌兒里總歸來說吧,在孩子嬰兒、童年時期,不要剝奪了孩子自由的快樂,但要注意保持孩子純潔不受污染的內(nèi)心(道德教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而不用自己的方式,教育的著重點是鍛煉身體和感官(觸覺、視覺與繪畫;聽覺、味覺、嗅覺與第六感,這里還潛藏著學問哦)。在這一階段只讓孩子從他能理解的理性世界教起,所以體育運動、繪畫、音樂、自然現(xiàn)象(涉及物理、地理、生物、幾何等方面的表面與常識)是可以教給愛彌兒的,語言可以稍微遲一點(這與先教音樂不矛盾,因為音樂常與感情結合比語言更容易理解),至于歷史和政治這個階段沒有讓孩子接觸與明白的絕對必要,套用馬克思原理,那些是“上層建筑”的東西,離這個時候愛彌兒接受的世界還有距離。這個時候就放心大膽的讓孩子無知吧,養(yǎng)成勇敢而活潑、誠實而真純、對事物充滿興趣、又善于學習等方面的品質(zhì)以及保有優(yōu)良的身體素質(zhì)比擁有知識不知重要多少倍。
不知不覺已經(jīng)花了這么多時間和文字在闡述我對本書關于兒童期及以前教育的理解,現(xiàn)在終于要開始談談少年期了。盧梭認為當孩子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差不多步入少年期,是開始用有限的人生學習無限知識的時候了。但是盧梭首先強調(diào)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問題不在于孩子學到的是什么樣的知識,也不管孩子最終學到的有多少,而在于所學知識是有益處的?!币驗檫€是必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把教的知識限制在與現(xiàn)時有緊密關系的范圍內(nèi)…拋開那些需要成熟的理解力的,牽涉人際關系的,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錯誤想法的知識?!绷硗?,我覺得盧梭的另一句話也很有道理“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謬誤;要記住,人之所以誤入歧途,并不是因為無知,而是由于他自以為是?!边€需注意的一點是,在知識選擇與判斷上,一定要樹立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判斷的能力?!澳悴荒芨嬖V他答案,要讓他自己去理解。學問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自己掌握的,絕不能讓你的學生被他人的見解所左右?!?/p>
在具體教導孩子學知識的方式方法上,我十分推崇盧梭所倡導的科學研究精神。有多少耐心的老師通過帶著學生看日出日落,讓孩子在為自然壯美景色驚嘆不已的同時燃燒起學習的熱情,如此渴望明白太陽東升西落的道理?有多少家長曾帶著孩子看大熊星座,讓孩子想要破壞星象的神秘?有多少煞費苦心的教師在教學生看地圖前先帶學生觀光游覽讓學生饒有興致的畫一幅專屬于自己的地圖?其實教育的確是不拘泥與方法的,不管分析還是綜合,不管是書本還是實務……“親力親為取得的成績,肯定比從他人學來的觀念清楚得多。同時,他會養(yǎng)成不輕易迷信權威的習慣,把自己的思想融會到學習中去?!边@是多么好的想法,的確,純理論的知識一般而言并不適合孩子,探索從最普遍、最明顯的現(xiàn)象開始才是更正確的選擇。
“實用法則”,是本于自然盧梭倡導的一大法則,它對愛彌兒養(yǎng)成好學精神、獨立思維以及自然狀態(tài)下的價值判斷有重大的影響。而在職業(yè)的選擇上,“盧梭”這位家庭教師在將愛彌兒引導去“魯濱遜”漂流的那個島嶼探尋了自然的法則之后,又把愛彌兒引導回現(xiàn)實世界里來。
而到十六歲,愛彌兒步入青年期了。這個時候愛彌兒開始有了第二性征,他慢慢的要成熟為一個男人,在這個時間階段里要教導好愛彌兒處理男女兩性之間的關系,要讓愛彌兒逐漸樹立起博愛和信仰,要開始用成人的方式與他交流,他會漸漸接觸和體驗到純真、幸福和愛情。最后遇到如蘇菲一般的女子,經(jīng)受住愛情的考驗,然后有能力承擔起一個作為公民的責任,并步入婚姻的殿堂。至此,這位家庭教師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關于少年期和青年期愛彌兒的教育由于篇幅限制,我就不做過多介紹了。其實這本書不只可用于教育孩子的成長,對任何時期人的教育都會有啟發(fā)的。
愛彌兒讀后感篇十三
假期里,讀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著作《愛彌兒》。在書中,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自然教育思想。所謂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內(nèi)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兒童能年齡特征而實施的教育。盧梭說“要教育你的學生愛一切的人,甚至愛那些輕視人民的人?!?/p>
盧梭看來,人必然要走向社會。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實踐,他主張讓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養(yǎng)成美德。強調(diào)“要以行動而不以言辭去教育青年”?!稅蹚泝骸分畜w現(xiàn)的公民教育,只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教育。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jīng)具有一些經(jīng)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fā)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征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后來資產(chǎn)階級教育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把兒童看作兒童。要尊重兒童的天性,相信兒童具有內(nèi)在的發(fā)展?jié)撃?。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兒童盡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發(fā)展?jié)撃堋?傊覀円鹬貎和奶煨?,讓其天性充分自由地發(fā)展,會使兒童將來獲得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欣賞這段話:要使孩子們保持他們的天真,只有一個良好的辦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圍的人都要尊重和愛護他們的天真。不這樣做,則我們對他們所采取的一切控制辦法遲早是要同我們預期的目的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的;微微地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或不經(jīng)意地做一下手勢,都會使他們明白我們在竭力隱瞞他們什么事情;他們只要看見我們向他們掩飾那件事情,他們就想知道那件事情。文雅的人同孩子們談起話來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們以為其中有些事情是不應該讓他們知道的,因此對孩子們講話決不要那樣的修飾辭藻;但是,當我們真正尊重他們的天真的時候,我們同他們談話就容易找到一些適合于他們的語句了。有一些直率的話是適合于向天真的孩子們說的,而且在他們聽起來也是感到很喜歡的:正是這種真實的語言可以用來轉(zhuǎn)移一個孩子的危險的好奇心。同他說話的時候誠懇坦率,就不會使他疑心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告訴他。把粗話同它們所表達的令人厭惡的觀念聯(lián)系起來,就可以窒息想象力的第一個火花。我們不要去禁止他說那些話和獲得那些觀念,但是我們要使他在不知不覺中一想起那些話和那些觀念就感到厭惡。如果人們從心眼里始終只說他們應當說的話,而且他們怎樣想就怎樣說,則這種天真爛漫的說話方式將給他們省去多少麻煩啊!
愛彌兒讀后感篇十四
“教他們不去聽那些廢話,也就是對他們進行了非常有用的教育了。”
《愛彌兒》第一卷的最后部分,講到孩子學習語言,本文來談談幾個關鍵點。
01、從哭開始表達。
孩子出生從第一聲啼哭開始,他在使用人類的這種基本的通用語言進行表達。這種表達,只能通過語調(diào)和節(jié)奏來表達有限的內(nèi)容,但是確實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步。
這里的學習可以會引起誤解,因為哭沒什么好學習的,每個人天生就會。但是這里的學習是指孩子對哭的運用。
此時的嬰兒如果只有在痛苦時哭,那么成人就知道他此時需要幫助,可以立馬實施幫助,換尿布、喂奶等等。如果不能夠找到痛苦的原因,成人應該鎮(zhèn)靜,不能通過搖晃或者撫摸的方式叫他不哭。
因為沒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我們就在助長嬰兒通過哭來擺布成人的習慣。這種習慣通常會很頑固,比如很多大孩子在玩具商店里面打滾,成因從嬰兒就開始。
02、不對他們說廢話。
最初,嬰兒以哭的方式來和成人交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在使用他們的語言和這個世界交流。但是我們往往不知道他們的語言,妄圖以自己的想象去和他們交流。
這種妄念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成人和他說很多話,擾亂了他的學習。在小時候應該經(jīng)常性的教幾個簡單的發(fā)音,清晰、重復,而且這幾個詞要他能夠觀察到。比如說媽媽等等。多了反而會讓他混亂。
在稍微長大的時候,成人會說一些超過孩子能夠理解的話,比如問“愛不愛???”之類的問題。這些話對孩子來說是廢話,因為他們不能夠理解,反而引起他們的混亂。就是能夠回答對,也不是通過理解,而是他在判斷形式,按照最有利于他的方式回答。
教他們不去聽廢話,家長首先要意識到那些是廢話。這種教育就非常有用了。
03、限制詞匯量。
人們在教孩子說話這件事情上操之過急,反而會產(chǎn)生相反的結果。而降低這種急躁感或者焦慮的結果就是不用專門提高孩子的詞匯量。
如果只了解詞匯,而不了解詞匯背后的思想。這就是鸚鵡學舌,有壞處無意義。因為通過不同場合的使用同一詞匯,哪怕是用錯,但會讓這個詞的意思深入人心,而且隨著場景的逐步增加,孩子自己會產(chǎn)生區(qū)別,用新的詞匯去表達新的情況。
簡單的說不在詞匯上不拔苗助長,他們才能把已經(jīng)詞匯,通過經(jīng)常反復的比較,深入把握每個詞的意思。等他們長大以后不至于混淆這些詞的意思。
04、回歸語言的本來意義。
否定了很多的方面,但是如何把握這其中的度?就是在孩子語言發(fā)展的每個階段,回歸語言的本來意義,即交流。
在嬰兒時期,哭就是一種交流,成人需要準確回應這種交流,那孩子哭的這種交流方式也不會變形。
在說話階段,不需要操之過急,因為單單會說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本質(zhì)的是讓孩子學會每個詞語背后的思想,從而能夠?qū)崿F(xiàn)準確交流的目的。
在更大一些的時候,也不用要求他們的語法,字的正確性,而是看發(fā)音是否清晰,用詞是否恰當。交流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清晰意思,而不是書法優(yōu)美,態(tài)度端正等等外在的東西。
總之,語言是拿來交流的,特別是孩子,應該聚焦于本質(zhì),其他的東西不需要教,自然就學會了。
愛彌兒讀后感篇十五
盧梭的《愛彌兒》寫于1757年,是一部關于教育學說的名著,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xiàn)代教育藝術的理論杰作。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提出一個觀點:要按照兒童的天性自然地發(fā)展,這句話我很贊同。
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F(xiàn)在年輕的家長們切身感受到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將來被社會淘汰。于是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陪伴著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器樂、美術、舞蹈、英語之間,肆意侵占了孩子們的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chǎn)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兒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我們在教育生活中,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來進行教育,任何違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長時間存在。"一切出于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皆好,一經(jīng)人手卻變壞了。"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fā)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而反思我們的教育,夜深人靜時,我感覺好像是在培養(yǎng)應付考試的機器。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盧梭的《愛彌爾》,也可以看作是一部對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來我堅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與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玩耍打鬧,在游戲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快樂地成長。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在更大的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
我相信:只要努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定不會遙遠。佛說:人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因為有了你的作為,才使得人生變得有意義。人生本來就應該是幸福完整的,我們只不過是去奮力追求還他個原貌而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愛彌兒讀后感大學篇(通用13篇)
- 2023年大學感恩節(jié)活動方案(模板20篇)
- 最新升職感謝信(匯總13篇)
- 最新假期安全演講稿(精選14篇)
- 最新初中生貧困補助申請書(模板13篇)
- 關心短信問候語(模板12篇)
- 最新美食類活動策劃書(模板18篇)
- 2023年知恩感恩演講稿(匯總8篇)
- 最新寫尊嚴的詩句(實用20篇)
- 最新轉(zhuǎn)正自我總結(大全12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
相關文檔
-
愛 彌 兒 讀 后感(模板10篇)40下載數(shù) 119閱讀數(shù) -
最新《
愛 彌 兒 》讀 書報告(通用12篇)17下載數(shù) 431閱讀數(shù) -
愛 彌 兒 讀 書心得題目(匯總15篇)37下載數(shù) 957閱讀數(shù) -
《
愛 彌 兒 》讀 后感1500字(模板9篇)46下載數(shù) 419閱讀數(shù) -
愛 彌 兒 讀 書筆記(匯總15篇)49下載數(shù) 651閱讀數(shù) -
最新
愛 彌 兒 讀 后感300字匯總(大全19篇)17下載數(shù) 308閱讀數(shù) -
《
愛 彌 兒 》讀 后感(大全19篇)38下載數(shù) 504閱讀數(shù) -
2023年《
愛 彌 兒 》讀 后感(實用12篇)44下載數(shù) 714閱讀數(shù) -
最新
愛 彌 兒 讀 書心得體會ppt(實用10篇)35下載數(shù) 302閱讀數(shù) -
最新
愛 彌 兒 讀 書筆記通用(大全15篇)24下載數(shù) 716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