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2:44:54 頁碼:7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大全17篇)
2023-11-13 12:44:54    小編:zdfb

制定方案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以確保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方案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可能的風險和挑戰(zhàn),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案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發(fā)現(xiàn)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激發(fā)學生感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發(fā)現(xiàn)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xiàn)多次就是排列規(guī)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水彩筆、板書的教具,磁鐵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認識規(guī)律。

2、出示“數(shù)學樂園”明明說:瞧,數(shù)學樂園可是我和聰聰布置的喲,怎么樣,漂亮嗎?)師:他們的布置不僅漂亮,而且還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開始吧。(學生分組交流,師指導觀察)。

3、小組匯報: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充分讓學生說,同時師跟著指主題圖當說到主題時,師:喲,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規(guī)律,你真聰明!你能大聲地再說一遍嗎?(師點課件引導生說出規(guī)律。)師補充:說簡單點說是一黃一紅為一組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他說得真好,小朋友,把掌聲送給他,送你一個智慧星。再讓其他生說出燈籠、彩花的排列規(guī)律。

3、揭示課題:剛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規(guī)律,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找規(guī)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出示例1中的一組圖:猜一猜,(師做神秘樣)這面旗的后面一個應是什么顏色的旗?(很驚訝)你是怎么知道的?對,說得真好,他是根據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依次不斷地重復排列這個規(guī)律知道答案的。

這個朵花的后面一個應是什么顏色的花?這個燈籠的后面一個是?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你們不但找到了規(guī)律,還能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好了,我們一起去數(shù)學樂園去玩玩吧!

二、動手實踐,找規(guī)律。

(一)教學例1中跳舞圖。

1、師:看一看,迎接我們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場中小朋友跳舞)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是按怎樣的規(guī)律站隊的?(抽生說并表揚生:你的規(guī)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師:他們是圍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為開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為開始,他們站隊的規(guī)律就是一女一男。(課件演示)。

(二)教學例2。

1、聰聰:小朋友,我們去觀看魔術表演吧。師:看魔術去。(魔術師出現(xiàn))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數(shù)學樂園,注意了注意了,魔術表演開始了,1、2、3變?。g師吹口氣,變出例2第1圖)。

2、師:魔術師變出了什么呢?它們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呢?你能按照規(guī)律照著擺嗎?試一試,找出規(guī)律,用學具擺一擺。

3、抽生上黑板擺。師:來,告訴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擺的?師問:你們也是按照這個規(guī)律擺的嗎?還有其它的發(fā)現(xiàn)嗎?引導學生說出規(guī)律,同時發(fā)現(xiàn)魔術師變出的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guī)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guī)律。

4、師表揚學生:真聰明,繼續(xù)加油,魔術還要變。

師:魔術師又變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你能接著擺嗎?試一試。

5、生上黑板擺。你能說出它們排列的規(guī)律嗎?

師:小朋友擺得真好,不僅能從圖形的形狀上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還從顏色上找到了排列規(guī)律。

三、創(chuàng)造規(guī)律、表演規(guī)律。

那你們能不能像老師剛才那樣用不同的動作或者聲音有規(guī)律地表演嗎?不同的動作或者聲音。

四、生活中的規(guī)律。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規(guī)律,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讓學生發(fā)現(xiàn)開始一兩張圖抽生說規(guī)律,找到規(guī)律了嗎?后面讓學生搶著答。當看到孔園時,師:很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總能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當出示春夏秋冬時,師:我們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規(guī)律出現(xiàn)的,正是因為有了規(guī)律,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課件:聰聰、明明出現(xiàn):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多動腦筋,也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規(guī)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小朋友再見。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

【教學目標】。

識記與理解:記住他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種植的糧食作物。理解自然條件對農耕生活的影響。

能力和方法:通過識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培養(yǎng)審美能力;通過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yè)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其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他們適應、利用與改造自然,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河姆渡和半坡遺址為重點,前者更重。

難點為新石器的涵義,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會情況。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導入農業(yè)及農業(yè)的起源而導入本課的新課學習。

(科考隊進入下一站,來到浙江余姚……)。

利用學生熟悉的內容談話,接近歷史與現(xiàn)實距離。

二、河姆渡遺址。

除此以外,他們還從事哪些生產活動?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種植、儲存、加工、食用的嗎?

當?shù)氐臍夂驐l件怎么樣?這與先民的這些生活習慣有什么關系?

指導學生閱讀p12史海拾貝。

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是否一樣呢?

學生看書、尋找、發(fā)現(xiàn)。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應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知道最早種植水稻與粟。

過渡,引起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三、半坡遺址。

要求學生看書找找“半坡遺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是否與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樣?”“有哪些不一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觀察書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們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據書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復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嗎?

帶著問題看書,有的放矢。

大膽猜測、想象。

學生看書,然后自己試圖畫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四、大汶口遺址。

在山東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處更先進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即大汶口遺址。

現(xiàn)在請大家看看書,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處遺址的其同點?各有什么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異反映了什么歷史現(xiàn)象?”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去歸納發(fā)現(xiàn)。

五、小結。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我國的原始農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類型。

認真聽,自豪感。

六、學習活動與學習測評。

當堂測評、鞏固。

鞏固知識、激發(fā)興趣。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本課的課程內容為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本課主要學習三部分內容,即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發(fā)達的中外交通,依據課標,我認為本課的教學主題可以確定為“宋元時期的科技和外傳”。緊扣這一主題,突出以下特性:第一、思想性,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fā)展與變化,使學生認同宋元時期的科技及對世界的貢獻,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第二、基礎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引領學生掌握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基本的、重要的歷史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基礎。第三、人文性,以四大發(fā)明的成就及傳播陶冶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歷史,提高人文素養(yǎng),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并由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知道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者,通過活字印刷術與雕版印刷術的比較,認識到活字印刷術的優(yōu)點。知道指南針、火藥技術發(fā)明和改進的時間、作用。通過《四大發(fā)明傳播路線圖》,知道四大發(fā)明及其外傳的范圍,了解四大發(fā)明在宋元時期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的原因以及對世界文明的重大影響,認識到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激發(fā)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依據課標,整合教材資源。

歷史教材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和順序來編排的,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但不能因為重視教材而限制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教材課堂實際現(xiàn)狀,根據學生不同年齡、不同學習階段的實情,深入研讀教材和課標,靈活使用教材,將教材內容有機整合,使知識更具邏輯性,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課課程內容是通過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貢獻。教材又分成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發(fā)達的中外交通三個子目,如何正確處理好課程內容和教材三個子目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仔細研究課標,通讀教材,在講授新課時先講三大發(fā)明的出現(xiàn)和應用,然后把三大發(fā)明的外傳放在宋元發(fā)達的中外交通這樣的大背景下講解,通過宋元時期交通路線圖先講宋元時期整體的陸路和海路交通,然后通過四大發(fā)明外傳圖切入四大發(fā)明外傳及對世界的貢獻,這樣既解決了課程內容,又把三個子目有機聯(lián)系起來,使本課教材內容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二、寓郵于史,史以郵顯。

(1)郵票引入的設計。

郵票是歷史教學中有效而獨特的工具。被稱為“百科全書”的小小郵票,作為一種載體,把時間與空間、人物與事件結合,將歷史上有意義有影響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通過方寸畫面呈現(xiàn)給世人。一些重大的歷史、著名人物、風土民俗、科技發(fā)明、文物古跡、文化典籍等往往是郵票的重要題材,而這恰恰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本課運用香港發(fā)行的紀念四大發(fā)明的郵票,面值1.4港元的郵票,以古稱“司南”的勺狀指向儀配以指南車和鄭和下西洋的航船,形象地展示了指南針的產生流程及其作用;面值2.4港元的郵票以宋朝發(fā)明家畢昇、泥活字版和用活字排印的古籍展示印刷術的發(fā)明;面值3港元和5港元的郵票則分別展示了火藥和造紙術的發(fā)明。以郵票切入,引導學生觀察郵票,說出郵票包含的內容,科學運用這四張郵票開展教學活動,增強了歷史課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四大發(fā)明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思考問題,走出‘純’歷史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欲、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促進教學雙邊互動活動,使歷史課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主動,從而充分理解了四大發(fā)明對世界的貢獻。

(2)運用郵票的注意點及反思。

當然,在歷史教學中有很多其他教具可以使用,郵票只是其中的一種,不能用得太“濫”,要抓住時機,適時適度適量地使用。在運用郵票教學時,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郵票的選擇要有真實性,歷史就是客觀存在,不是野史也不是道聽途說,所以選擇的郵票也要客觀真實,本課所選擇的四張郵票就真實反映了四大發(fā)明的相關內容,也就有利于教學。第二、郵票的選擇要有關聯(lián)性,選擇郵票教學是為教學服務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引起學生注意力和興趣而與教學脫節(jié),那這種輔助教學形式就是浮夸的,必須要舍棄。而本課選擇的郵票基本反映了四大發(fā)明的過程及影響。所以在備課時,要積極發(fā)動全體學生搜集有關郵票及歷史材料,讓他們參與老師的備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覺地學,教師則充當一名導演。在運用此種方法時,尤其應注意尋找郵與史兩者的結合點,將二者有機地、自然地結合起來,恰如其分,不致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的生硬感。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1、分享暑假生活,學生之間感受豐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并學習傾聽。

2、明確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做好心中有數(shù)。

3、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從大家的眼神里,老師讀出了暑假你們一定過的十分快樂、開心。有的“行萬里路”,和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游玩,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有的“讀萬卷書”,跟老師一樣在家讀讀書、寫寫畫畫;還有的學習了新本領、玩了新游戲、去了老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享受美好的鄉(xiāng)村生活,與鳥蟲花草為伴。總之,暑假生活一定豐富多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分享暑假的快樂生活。

二、快樂分享。

1、討論交流要求。

(1)講的同學要把過程盡量講清楚、具體。

(2)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后可以補充、提問。

(3)評一評誰講得最好,誰的暑假最快樂、最有趣。

(4)聽到介紹有趣的或打動你的地方,別忘了送給掌聲。

2、學生講述暑假生活。

3、評一評。

三、明確任務。

1、學生討論交流。

(1)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2、是啊,大家說得很好,很有道理。我們年級升高了,各方面都要有所提高,不然無法與之相符。

3、板書:

(1)讀好書。

(2)寫好字。

(3)寫好文。

3、學生交流。

4、小結:語文就是這么簡單,一讀二寫。做到了、做好了、做實了,語文就學好了,而且終身受用。

四、制定目標和計劃。

師: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敝朗裁匆馑紗??就是說,要做好某件事,必須事先制定詳細的計劃,這樣有利于成功,否則就會失敗。人生如此,學習也是一樣。對學習,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怎么學,如何安排,遇到困難怎么應對等等,都要做過周密的計劃。有了這樣的計劃,學習過程十分清楚,不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書。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助一起制定。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1.學生能通過情景模擬,移情深入到歷史場景,根據史料并加以合理地想象,分析出“開元之治”,農業(yè)生產的進步,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和商業(yè)繁榮的特點,提高分析能力。

2.學生概括出“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認識到“開元盛世”是唐朝達到全盛的歷史地位。

3.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學會與人合作,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能力教強的學生向全班展示小組成果,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學生體會到“開元盛世”的繁盛是多方面的,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

5.學生感受到唐朝統(tǒng)治前期的繁榮,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一)、課程標準:

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二)、教材內容分析:

1.本課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3課。

2.教材以杜甫的《憶昔》導入,從宏觀上介紹唐朝開元時期的繁榮富庶景象。第一部分為“開元之治”,介紹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在政治上任用賢才,重視地方吏治,為人節(jié)儉,以身作則的情況。第二部分為“盛世經濟的繁榮”,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三個方面介紹開元盛世經濟上的表現(xiàn),具體包括:修建水利工程,發(fā)展農耕技術,新品種蔬菜從西域傳入,江南盛產茶葉,曲轅犁、筒車的創(chuàng)制;絲織技術高超,唐三彩;長安坊市制。教材繼而小結“開元盛世”的表現(xiàn),是唐朝的全盛時期。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第三部分為“唐朝的衰亡”,介紹了“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繼而滅亡。第三部分是小字部分,略講即可。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或觀看影視作品,對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比較了解,尤其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和安史之亂的史實,加上此部分在教材是小字部分,不需要在課堂上花太多時間。學生對唐玄宗前期的情況知之甚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史料,引導學生分析。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角度去把握一個時代的特點的分析方法。學生也可以從提供的史料中提煉關鍵詞,但分析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七年級的學生對故事和古詩比較感興趣,要補充一些關于“開元之治”的小故事,提供古詩時要加上注釋,讓文言文水平較低的'學生也不會產生障礙。學生對圖片能產生直觀的感受,促進理解,因而要給學生提供曲轅犁、唐三彩和唐長安城等圖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空間。另外,我校提倡“先學后導,合作探究,自主建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對小組合作參與度也是較高。但實際教學中很有可能小組的分析可能不夠深刻和不到位,教師要加以補充和引導。在小組合作中,有部分同學比較內向,教師要鼓勵每位小組成員對小組成果有所貢獻。

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法、講解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提問法。

教學資源:學案(包括文字史料和圖片)、課件。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開元盛世在經濟上的表現(xiàn)。

教學難點:農業(yè)工具的改進。

六、教學過程。

6.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讀詩悟史。

閱讀杜甫《憶昔》的前半部分,引導學生分析從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的社會特點: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

1.教師給每個小組分配代入的角色并提供材料。小組情境代入,收集學案中的材料、教科書、《歷史地圖冊》中的相關材料。

(1)第1、2組假設是開元時期的玄宗身邊的重臣,了解政治生活。

材料一:一天,大雨不停,道路泥濘。唐玄宗在便殿休息,想與姚崇討論政務。但這種天氣,年紀不小的姚崇要進入皇宮是很不方便的。于是,唐玄宗命令侍者用皇帝的御輦抬姚崇進宮。

材料二:宰相姚崇在擁立和輔佐玄宗治國方面的功勞特大,居官甚清,乃至于居無府第,久住佛寺,玄宗對他非常愛敬倚重。但姚崇晚年對兩個兒子疏于管教,兩子、廣收贈禮,而姚崇又為一個受賄下屬說情,玄宗便允準姚崇辭去宰相職務,對受賄者照懲不誤。

材料三:有一天唐玄宗照鏡子,見自己臉龐消瘦,悶悶不樂,旁邊的宦官說道:“陛下用韓休為相,凡事力爭,弄得陛下心情不好,何不將其罷免,改用蕭嵩為相?!碧菩谡鸬溃骸半廾搽m瘦而天下必肥。蕭蒿為相,凡事唯唯諾諾,從不提出自己的見解,他退下去后,我總是夜不能寐,唯恐事情辦不好。韓休為相,諸事力爭,他退下去后,我睡覺很踏實。”

(2)第3、4組假設是唐朝江南地區(qū)的一名農民,描述耕作的新變化,概括這些變化對生產所產生的影響。

材料一:唐玄宗開元時期共修水利38處,天寶時又修8處,共46處,約占唐朝所建水利工程的20%。唐玄宗命令大臣對于破壞水利工程者嚴厲查處。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整理材料二:舊式犁長一般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轅犁長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變小,重量變輕,便于回轉,操縱靈活。推進犁評,犁箭向下,犁鏟入土則深;提起犁評,犁箭向上,犁鏟入土則淺,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前進的阻力,同時,通過翻覆圖塊斷絕草根的生長。曲轅犁最早出現(xiàn)于江東地區(qū),適宜了江南地區(qū)水田面積小的特點。

(同時提供曲轅犁結構圖)。

材料三:“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于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于波面,終夜有聲?!?/p>

——(唐)陳廷章《水輪賦》。

(3)第5、6組假設是唐朝的一名手工業(yè)者(陶瓷業(yè)或絲織業(yè)),介紹在手工業(yè)方面的技藝和成就。

材料一:

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皮日休《茶甌》。

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陸羽《茶經》。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陸龜蒙《詠秘色瓷器》。

材料二: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椪吆稳艘抡哒l?越溪寒女漢宮姬。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棡樵仆馇镅阈?,染作江南春水色。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紋。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對直千金。

——白居易的《繚綾》(節(jié)選)。

(4)第7組假設是唐長安城的一名商人,介紹一天的生活。

材料一: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白居易《登觀音臺望城》。

材料二:朱雀大街長5000米,寬155米,將長安城平分成左右兩半。長安的商業(yè)區(qū)稱“市”,東市對內貿易,西市對外,有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都在西市經商。街道中間的部分叫“坊”,是住宅區(qū),共有108個坊,每個坊都有名字,都有門。清晨,有人負責擊鼓,坊門打開。集市每天中午開市,營業(yè)到太陽落山。晚上有禁宵,專門有士兵查夜,人們必須在坊中。白居易、韓愈、柳宗元、魏征等人在長安的坊間長期居住過。

——根據侯磊《唐詩中的大唐》整理(安徽人民出版社,20__年版)。

2.教師巡視,給每個小組提供必要的幫助。

活動3【活動】小組成果展示。

1.每個小組上臺匯報研習成果并指導臺下的同學完成學案,每組有2分鐘的匯報時間。

2.每個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對不明白的提法提問或提出質疑,匯報的小組進行解答。老師作必要的補充。

活動4【講授】全課小結對全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指導學生做筆記和記憶。

活動5【作業(yè)】布置作業(yè)。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六

1、教材地位:

本課從三個方面說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局勢的重大變化――以霉素味厚的兩極世界格局的形成。作為開篇第一課,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兩極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國際關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轉折點,又是兩極格局到多極化趨勢轉變的起點,因此本課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以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兩極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冷戰(zhàn)表現(xiàn)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認識美蘇冷戰(zhàn)對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發(fā)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理解美蘇兩國對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就美蘇兩國在“冷戰(zhàn)”狀態(tài)下的對抗和矛盾的機會對世界和平和國際關系進行深刻分析和理解。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視頻的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通過課堂討論和問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美蘇爭鋒是兩大陣營的對峙,實質是美蘇國家利益的爭奪。

“冷戰(zhàn)”背景下美蘇雙方的激烈爭奪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

3、重點和難點。

本著歷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美蘇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難點:兩極格局對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影響。

二、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邏輯辨證思維能力,能較為全面地看待問題,初步具備了查找和收集資料、獲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都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2、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根據學案做好課前預習,初步建立知識體系。

(2)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整合課本資源,采用情境教學法、閱讀指導法,分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

3、學法指導。

利用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學生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合作性、創(chuàng)造性,促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三、教學過程。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師生互動、分層訓練、鞏固提高。

首先――課前預習、自主學習:提前下發(fā)學案,學生根據學案做好預習。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步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聽課。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0xx年3月19日作為急先鋒的法國率先轟炸了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事隔5個月后,戰(zhàn)事依舊。法國為何成為北約軍事轟炸的急先鋒?1949年法國成為北約成員國,1969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20xx年法國又通過投票重返北約,法國為什么對北約朝三暮四,北約卻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今天我們大家通過本課的學習就可以解開這其中的秘密。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再次――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我將教材整合為四部分:兩極格局形成的背景、過程、主要對抗形式和兩極格局的影響。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通過合作探究來突破重難點。設計意圖:突出重點,條理清晰,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一、兩級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利用多媒體顯示五則材料,分別是德國、英國、法國、美國和蘇聯(lián)在二戰(zhàn)后的狀況(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讓學生閱讀材料,分析二戰(zhàn)后兩極格局形成的背景,理解美蘇兩國國際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是兩極世界形成的根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升學生材料解析能力。

二、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

利用多媒體顯示:兩極世界的形成的框架――兩極世界的形成的標志――兩極世界的瓦解的標志,讓學生在教材中快速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熟悉教材,形成對知識體系的整體認識。

三、兩極格局主要對抗形式:冷戰(zhàn)。

1、冷戰(zhàn)的含義:教師介紹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助于理解本課重點。

2、冷戰(zhàn)的過程。

多媒體顯示三幅圖片:1946年“鐵幕演說”;1947年杜魯門國會咨文;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利用圖說歷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冷戰(zhàn)的過程:冷戰(zhàn)序幕(1946年鐵幕演說)――冷戰(zhàn)形成的標志(1947年杜魯門主義)――冷戰(zhàn)的瓦解(蘇聯(lián)解體)。

設計意圖:形象直觀的圖片,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心靈又受到強烈的震憾。加深對歷史變遷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

利用多媒體演示視頻,讓學生邊看邊思考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并以表格的形式總結。

設計意圖:打破時空限制,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圖文聲像并茂,形象逼真地再現(xiàn)已消逝的歷史現(xiàn)象,創(chuàng)造了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冷戰(zhàn)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以小記者采訪的形式突破本課難點:把學生分成五組人,分別扮演民主德國人、朝鮮人、古巴人、中國人、和越南人,一名學生扮演小記者,分別采訪五國人,讓他們分別就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際國內形勢對自己生活帶來的影響發(fā)表言論。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冷戰(zhàn)對國際關系的影響是:全面冷戰(zhàn)和局部熱戰(zhàn)。

設計意圖: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意識,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

四、兩極格局的影響。

辯論:正方:兩極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反方:兩極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

設計意圖:歷史課程是人文教育的基礎課程。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使學生樹立對國家、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此處及時升華了本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兩極格局下美蘇雙方的激烈爭奪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但由于美蘇雙方勢均力敵,避免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正確認識,落實了本課對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

最后――分層訓練、鞏固提高: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學生分組討論學案上的高考真題和課時訓練題,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小組間互相講解,教師適時對易錯題或難題給予方法上的指導。

設計意圖:高考真題訓練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把握高考方向;分層訓練是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小組間共同探討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愉悅,更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的感悟和表達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七

教學目的:

教學內容: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教育。

1、重溫《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作息時間的安排:早上清潔時間、早讀時間、午自習時間、放學時間、作業(yè)時間,并嚴格按照科學的作息時間(強調必須遵守)。

3、集體的活動: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

4、早讀:書本教材、按學習進度讀書、背誦。

5、課前準備:按課程表準備下節(jié)課的學習用品、相關書籍齊全。

6、上課的聽講:坐姿端正、積極思考、發(fā)言大膽、不影響他人學習。

7、下課的活動:注意安全、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上下樓梯不擁擠,課間不得在過道、走廊上追逐打鬧、高聲喧嘩,不玩危險游戲,不瘋趕打鬧,不爬欄桿、云梯,做有意義的課間活動。

8、集合整隊:快、靜、齊。

9、午讀:課外閱讀資料,成立圖書角,完成有關閱讀習題。

10、放學要求:按時回家,不進“三室一廳”,不結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嚴格站路隊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將危險物品帶到學校,美術課需要的小刀,不要隨便拿出來玩。使用時要小心,以免受傷。

2、下課活動時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上下樓梯不擁擠,走右邊,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欄桿上。不玩危險游戲,不瘋趕打鬧,不爬欄桿、云梯,做有意義的課間活動。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發(fā)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3、走出校園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飲食安全,同學們我們要將安全知識時時記,注意安全處處提。

三、衛(wèi)生習慣:

1、教室里將桌椅擺放整齊,抽屜內無雜物。地面無紙屑,教室墻壁、桌面無亂貼亂畫痕跡。值日生將黑板擦凈,講臺上的物品擺放整齊。

2、每個學生要養(yǎng)成“三要”、“四勤”、“八不”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四、總結:談談新學期打算,提出奮斗目標。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八

本課完整展現(xiàn)了隋朝從建立、統(tǒng)一、強盛,直至滅亡的全過程,充分展現(xiàn)了歷史的時序性和完整性。隋朝的統(tǒng)一與強盛離不開隋朝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他發(fā)展經濟的同時,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則正式創(chuàng)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此外,隋煬帝還開鑿出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進一步將統(tǒng)一的隋朝推向繁榮。但同時,包括開鑿大運河在內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因此,基于歷史的時序性,我將第二子目“開通大運河”和第三子目“開創(chuàng)科舉取士制度”互相對調。這樣的調整便于子目之間的合理過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學生對于隋朝的這段歷史系統(tǒng)化,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統(tǒng)編教材是集合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匯編而成,并將作為統(tǒng)一教材推行全國,所以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教材中每一個子目的設計和編排都是專家們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也不可任意調整子目、整合板塊。我認為對于教學中子目的調整和板塊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整體性原則。初中歷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間沒有形成系統(tǒng)連貫的體系,子目之間跨度大,邏輯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整合教材并結合一些過渡方法,將不同知識點溝通銜接起來,使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次,時序性原則。相比于高中的模塊專題式教材,這類通史類教材時序性強,但也不是面面俱到。有些子目在編排上只選擇了某個知識片段,使得歷史知識零碎不完整,各知識之間跨度較大,新舊知識又缺乏必要的鋪墊和承接,甚至子目之間呈現(xiàn)因果聯(lián)系和相互推動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整合增加舊知識,加強知識的聯(lián)系,達到知識的鞏固和教學的承接。最后,學情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調整子目還是整合教材,都要基于學生的學情展開,針對不同的班級進行調整?;A較好的班級更偏向于能啟發(fā)他們思維的探究活動或者角色扮演,而普通班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內容更加在意,一些探究性的子目之間的設問過渡在這樣的班級就很難展開。

(二)分析重點難點,巧設教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是每一節(jié)課的筋骨,無論是基于什么原則,對于教材子目的調整都是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的,而每一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是在分析課程標準和學情的基礎上設定的。本課的課程標準是知道隋朝的統(tǒng)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chuàng)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由于初一的學生缺乏相關知識儲備,給本課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不少學生閱讀過《隋唐演義》等小說,對隋朝建立、統(tǒng)一,隋煬帝的暴政等方面內容存在一定的知識儲備,并且對這方面內容比較感興趣。再加上經過一學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對事物的理解、概括、分析、比較,以及史料研讀能力都有所提高,這為本節(jié)課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分析隋朝滅亡原因等探究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基于課標的指導和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隋的統(tǒng)一、科舉制度,教學難點定為科舉制度。為了突破重難點,必須設置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第一,針對隋的統(tǒng)一這一教學難點,我引入了《隋朝疆域圖》這一教學工具,讓學生根據這幅歷史地圖說一說隋朝統(tǒng)一的過程,通過地圖直觀的感受“統(tǒng)一”。歷史地圖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像,表現(xiàn)了文字難以達到的效果,與文字相輔相成,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正確合理的利用地圖,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可以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情感。

第二,針對科舉取士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則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讓學生從陳清泉、鄭天祿的《略論“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響》的一段文字中,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感受改革人才選拔制度的迫切性。緊接著,再通過兩段選自沈為慧的《史學閱讀與微課設計:中國古代史下》和袁行霈的《中華文明史》中的文字材料,讓學生在與九品中正制對比的基礎上暢談科舉制的進步性。幾段文字材料的呈現(xiàn)能有效鍛煉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我們在選擇文字材料時,除了要緊扣重難點之外,還要保證材料的正確性、真實性,拋卻那些似是而非的材料。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在這些詩歌中,有很多充分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詩句。最典型的則是“詩圣”杜甫,他的詩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唐詩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卻與歷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歷史大師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也倡導以詩文證史。所以在隋朝的這段歷史教學中,我充分的挖掘運用了唐詩,這對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原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歷史史實,領悟評價方法。

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造福千秋萬代,但大運河的開鑿對于當時隋朝的影響,千百年來,人們對此眾說紛紜,爭論不休。針對這一問題,我引用了唐朝兩位持不同觀點的詩人的古詩,皮日休的《汴河懷古》和胡曾的《汴水》。讓學生通過對這兩首古詩的理解,探究得出自己的觀點。而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大運河的巨大作用,也對隋煬帝的暴政有了直觀深入的了解。兩首古詩的運用讓學生從多角度評價隋朝開鑿大運河這一歷史事件,教會學生客觀的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開創(chuàng)科舉取士制度,將隋朝進一步推向強盛。但同時,隋煬帝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唐朝詩人吳融的《隋堤》和羅隱的《煬帝陵》都對隋煬帝的功過是非做了或偏頗、或客觀的評價。從簡短的幾句詩歌中,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象,隋煬帝的陵墓只有幾畝田那么大,完全不符合其好大喜功的個性,最終落得了如此凄涼的下場。兩首古詩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歷史情境,對于學生客觀評價隋煬帝這一歷史人物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思想教育,關注傳統(tǒng)文化。

皮日休的《汴河懷古》比較客觀地評價了隋煬帝的功過,通過對這首詩歌的探究,學生能夠感受到大運河的開鑿是建筑史上的奇跡,我國古代人民所具有的聰明才智是無與倫比的。從中領會大運河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開拓進取的偉大精神。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打下基礎,同時對于他們思想觀念的升華,情感意志的磨練也將產生深刻影響。

唐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語文課堂上學習的唐詩相比,歷史課堂上的唐詩是讓學生結合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基礎上去理解詩歌、朗誦詩歌。在隋朝這段歷史中適時的運用詩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些詩歌的深刻內涵,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激發(fā)學生關注傳統(tǒng)文化,從而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九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節(jié)儉的史實;盛世經濟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方面的繁榮概況。

2、理解“開元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國措施和結果上的共同之處。

盛世經濟的繁榮;農業(yè)工具的改進。

“讀、議、展、點、練”相結合。

一、自主學習:熟讀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題,并把有關內容標注在課本上。

(一)“開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當宰相。(2)重視地方。

(3)崇尚節(jié)儉,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yè)(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處。

(2):技術有很大發(fā)展。

(3):有許多新品種。

(4):生產在江南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

(5):創(chuàng)制新的生產工具和。

2.手工業(yè)(1)絲織品:花色品種很多,絲織技術。

(2)陶瓷業(yè):越窯最為有名,界工藝的珍品。

3.商業(yè)(1)大都市有、和。

(2)長安城內分為,分別是。

(3)長安既是當時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1)時間:統(tǒng)治前期。

(2)概況:充實,唐朝進入時期。

二、合作交流:根據下列問題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學生,適時點撥。

1、材料分析。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闭埢卮穑?/p>

(1)、這是唐朝那位詩人的詩句?

(2)、“開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號?當時出現(xiàn)的繁榮景象在歷稱為什么?

(3)、“開元之治”與“開元盛世”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導游,當你領一個旅游團到達長安時,你是怎樣向游客介紹長安的情況的?(就是寫一篇介紹長安的導游詞)。

三、探究展示:根據學生展示情況適時進行點撥。

小結:唐朝建立以后,經過貞觀之治、武周統(tǒng)治,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達到鼎盛,安史之亂后,唐朝衰落。

1.在舊金山、紐約等地,人們把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稱作“唐人街”,可見唐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稱為()。

a.文景之治b.開皇之治c.開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意在表明()。

a、這些錦繡已經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節(jié)儉,致力發(fā)展的決心。

c、唐朝此后對絲織業(yè)進行限制d.皇帝以后決不穿絲織品。

3.種茶、制茶、飲茶的發(fā)源地是()。

a、中國b、日本c、朝鮮d、印度。

4.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靈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做出了不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中唐朝時期創(chuàng)制的農業(yè)生產工具是()。

a.耬車b.翻車c.水排d.曲轅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黃、綠、青三種顏色加以裝飾且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是()。

a、越窯的青瓷b、邢窯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鎮(zhèn)瓷器,

6.如果你是電視劇《唐玄宗》的導演,結合歷史的發(fā)展劇情中你不會設置的場景是()。

a、茶坊里飲茶的場景b、田野里用曲轅犁耕田的場景。

c、大戶人家擺設著唐三彩d、后堂掛著“開元之治”匾額。

7.下列關于唐朝長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長安城里可遇到身著各式服裝的西域人b、長安城內街道兩邊有排水設施。

c、長安是當時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區(qū)內有許多店鋪,商業(yè)繁榮。

8.唐朝一位皇帝在統(tǒng)治前期勵精圖治,政績卓著,出現(xiàn)了“開元盛世’’的局面,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唐玄宗。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主要講植物的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概念及其應用,并對與植物的生殖有關的實驗進行探討,使學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井對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有所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嘗試區(qū)別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3)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植物的扦插。體會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對環(huán)境的適應。

(4)關注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2)通過對植物生殖的圖示觀察,嘗試圖與文字轉換的表達。

(3)能夠模仿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圖示,進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培養(yǎng)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從探究實驗事實中判斷、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2)認識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樣性的意義;通過了解無性生殖在生產上的應用,認識生物學知識不但是生產實踐的基礎,而且隨著生產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

(3)參與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及概念。

2、植物無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qū)別。

難點:

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qū)別。

3、通過探究,理解影響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關鍵。

五、學情分析:

初三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再加上有性生殖的有關知識在初一中學過,所以在復習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這部分知識。

六、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引導學生在上課的前一周觀察幾種身邊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記錄。

2、準備課件。

3、收集關于植物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圖片或文字資料,以及無性生殖在實際應用方面的資料。

學生準備:

在上課前觀察幾種身邊常見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作記錄。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一

本課簡要介紹了隋朝的建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大運河的開鑿。重點敘述了大運河的開通和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隋初經濟的繁榮難以理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鑿及歷史作用。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綜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激發(fā)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中國封建社會開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過去了,經過了“戰(zhàn)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fā)展”時期,又經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滅陳,重新統(tǒng)一南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新的時期,“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p>

二、講授新內容。

板書: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1、南北重歸統(tǒng)一。

提問:為什么說是同歸統(tǒng)一?

581年,北周外戚隨國公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因怕時運隨之而走,去掉“走之”,稱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經濟的發(fā)展,重新統(tǒng)一的條件已經成熟。(板書:1.隋朝的建立時間;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定都;長安)。

2.隋朝的統(tǒng)一。

提問:南北朝的.王朝順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西魏由北周替代。東魏由北齊替代。北周滅北齊,統(tǒng)一北方。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時間581年,定都長安。(副板書)。

南朝為宋、齊、梁、陳,都以建康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滅陳,重新統(tǒng)一南北方。晉王楊廣,也就是后來的隋煬帝,是滅陳大軍的統(tǒng)帥之一。(副板書)。

板書:(581—589—618)。

1隋朝統(tǒng)一的原因。

結論;隋文帝在位期間國家統(tǒng)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fā)展,史稱隋文帝的統(tǒng)治為“開皇之治”。

三、大運河的開通。

1.開通大運河(出示《隋朝大運河圖》)。

時間:公元6。解釋三點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

2.開運河的原因(目的)。

3.開運河的意義。

四、隋朝的覆滅。

隋煬帝是中國封建社會有名的暴君,他為了滿足奢侈生活和虛榮心,營建東都洛陽,修豪華的宮殿;沿運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對高麗作戰(zhàn)。他濫用民力,征發(fā)的徭役兵役負擔遠遠超過人民可承受的極限。終于,人民大起義爆發(fā),全國起義農民達幾百萬,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統(tǒng)治在人民起義的打擊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機打起反隋旗號。太原起兵的李淵渡黃河占領長安,仿效當年漢高祖劉邦,與民約法,廢除苛政,爭得政治與軍事上的主動權。6,宇文化及在江都殺隋煬帝。李淵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

【板書設計】。

一、南北重歸統(tǒng)一。

1.隋朝的建立時間;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定都;長安)。

2.隋朝的統(tǒng)一(581—589—618)。

1隋朝統(tǒng)一的原因。

二、大運河的開通。

1.開通大運河(三點四段五河六省)。

2.時間:公元605年。

3.開運河的原因(目的)。

4.開運河的意義。

三、隋朝的覆滅618年。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二

學習目標: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節(jié)儉的史實;盛世經濟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方面的繁榮概況。

2、理解“開元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3、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國措施和結果上的共同之處。

重點難點:盛世經濟的繁榮;農業(yè)工具的改進。

學法指導:“讀、議、展、點、練”相結合。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熟讀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題,并把有關內容標注在課本上。

(一)“開元之治”

1、改革措施。

(1)任用等人當宰相。

(2)重視地方。

(3)崇尚節(jié)儉,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yè)。

(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處。

(2)技術有很大發(fā)展。

(3)有許多新品種。

(4)生產在江南農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

(5)創(chuàng)制新的生產工具和。

2、手工業(yè)。

(1)絲織品:花色品種很多,絲織技術。

(2)陶瓷業(yè):越窯最為有名,界工藝的珍品。

3、商業(yè)。

(1)大都市有、和。

(2)長安城內分為,分別是。

(3)長安既是當時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

(1)時間:統(tǒng)治前期。

(2)概況:充實,唐朝進入時期。

二、合作交流:根據下列問題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學生,適時點撥。

1、材料分析。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闭埢卮穑?/p>

(1)這是唐朝那位詩人的詩句?

(2)“開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號?當時出現(xiàn)的繁榮景象在歷稱為什么?

(3)“開元之治”與“開元盛世”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導游,當你領一個旅游團到達長安時,你是怎樣向游客介紹長安的情況的?(就是寫一篇介紹長安的導游詞)。

三、探究展示:根據學生展示情況適時進行點撥。

小結:唐朝建立以后,經過貞觀之治、武周統(tǒng)治,到唐玄宗的開元盛世達到鼎盛,安史之亂后,唐朝衰落。

四、課后檢測:

1、在舊金山、紐約等地,人們把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稱作“唐人街”,可見唐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稱為()。

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意在表明()。

a、這些錦繡已經不可再用。

b、自皇帝始崇尚節(jié)儉,致力發(fā)展的決心。

c、唐朝此后對絲織業(yè)進行限制。

d、皇帝以后決不穿絲織品。

3、種茶、制茶、飲茶的發(fā)源地是()。

a、中國。

b、日本。

c、朝鮮。

d、印度。

4、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靈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做出了不少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中唐朝時期創(chuàng)制的農業(yè)生產工具是()。

a、耬。

b、翻車。

c、水排。

d、曲轅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黃、綠、青三種顏色加以裝飾且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是()。

a、越窯的青瓷。

b、邢窯的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鎮(zhèn)瓷器,

6、如果你是電視劇《唐玄宗》的導演,結合歷史的發(fā)展劇情中你不會設置的場景是()。

a、茶坊里飲茶的場景。

b、田野里用曲轅犁耕田的場景。

c、大戶人家擺設著唐三彩。

d、后堂掛著“開元之治”匾額。

7、下列關于唐朝長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長安城里可遇到身著各式服裝的西域人。

b、長安城內街道兩邊有排水設施。

c、長安是當時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d、在住宅區(qū)內有許多店鋪,商業(yè)繁榮。

8、唐朝一位皇帝在統(tǒng)治前期勵精圖治,政績卓著,出現(xiàn)了“開元盛世’’的局面,這位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三

1.能夠利用資料和圖片,歸納出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與特點。

2.說明基督教的產生和發(fā)展,知道教皇國的由來,以及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

3.通過分析有關資料,描述歐洲封建莊園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農奴的地位,了解城市的興起、行會的出現(xiàn)和市民階級的形成概況。

本課是“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是第一單元“西方古典文明”的延續(xù)。時間上是“中世紀”,區(qū)域上是“西歐”。

“西歐封建國家”介紹三個內容西歐封建國家的由來;二西歐封建制度確立的標志特點;三西歐封建社會經濟在農村和城市的不同表現(xiàn)。

“西歐封建國家的由來”,從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日耳曼人國家的興起開始介紹,然后將內容自然引至法蘭克王國。以法蘭克王國為典型,其內容包括法蘭克王國的建立、發(fā)展和分裂。英國以閱讀卡引出。

“西歐封建制度確立的標志特點”,以法蘭克王國為典型,勾勒出歐洲封建社會形成的概況,封建化的過程即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過程。

西歐封建社會經濟在農村和城市有不同表現(xiàn)。農村是莊園經濟,著重介紹了歐洲中世紀封建莊園的構成、規(guī)模、結構和生產特點,以及農奴的生活和地位。城市,講述了歐洲城市的興起和繁榮、手工業(yè)行會的產生及其作用,市民階層產生。

“基督教文明對西歐的影響”,介紹了基督教得以在西歐延續(xù)的原因、教皇國的由來、什一稅,以及基督教對中古西歐在政治、經濟和思想領域的巨大作用。

考慮到內容的難度、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本課選用了多幅典型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有的圖片還以問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活潑有趣。這些圖片不僅大大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訓練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本課內容涉及歐洲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思想文化,學生理解起來困難較大。因此,教學評價應避免以學生知識記憶的多少、概念掌握的準確與否為唯一標準,而應注重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理解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如是否能對課本給出的文字和圖片信息進行分析與歸納,從中提煉出有效信息;能否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善于與同學交流以及尊重并吸收他人有益的`思想觀點等。教師可根據上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等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進行總體評價。

1.啟發(fā)式學生學習。

2.討論式學習方法。

多媒體教室、powerpoint制作等。

建議教學1課時。

教學重點: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教權和王權的結合。

提問導入。

【提問】猜猜他是誰?(展示撲克牌紅桃k)。

預設:他是西歐封建國家國王查理大帝(charlemagne)。

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提問】西歐封建社會存在的時間?又稱為什么?

5世紀后期至16世紀;又叫作“中世紀”。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四

【課程標準】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tǒng)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秦統(tǒng)一全國的歷史條件的概括,培養(yǎng)概括能力。通過對秦朝建立的歷史意義的分析,培養(yǎng)評價歷史事件的初步能力。通過對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釋讀歷史圖片的能力,歸納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秦朝時期的相關知識,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秦始皇功績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尊重歷史、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重點:秦滅六國的意義。秦朝專制集權制度的內容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難點:1、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內容。2、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談話導入新課。

回憶商鞅變法與長平之戰(zhàn)的影響,合縱與連橫。

回憶發(fā)言。

講授新課。

一、“秦王掃六合”

1、1、讀李白詩,分析反映的歷史事實。找出完成統(tǒng)一的時間、都城、人。討論:秦統(tǒng)一全國的主客觀原因,師總結。討論:統(tǒng)一的歷史意義,生小結。

2、討論:統(tǒng)一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閱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問題指導下再讀教材,并作下筆記。

討論、發(fā)言,得出結論。

二、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談話法解決“皇帝”的稱號及其權力。

2、如何治理國家?討論后閱讀教材,然后歸納,落實在書上。

3、分析理解其權力的中央集權。討論:優(yōu)與劣。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了解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然后教師歸納整理。

三、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觀察插圖,談發(fā)現(xiàn),說明了那些問題?

2、為什么要這樣做?做了后,有什么好處?

3、發(fā)言后,歸納:為了鞏固統(tǒng)一,在經濟、文化上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談分的影響。

仔細看圖回答1、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貨幣不一致,2、秦始皇把原形方孔的秦國銅錢作為統(tǒng)一的貨幣。

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

課堂小結。

學生自由發(fā)言總結學生分組自由討論,然后匯報討論成果。

課后作業(yè)。

寫心得與疑問。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準確把握教材。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五

1、基礎知識目標:兩宋時期人們衣食住行以及娛樂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上的新的發(fā)展和特點。

2、思想教育目標:兩宋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度發(fā)展,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情感。通過對衣食住行和城市娛樂,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方面發(fā)展的介紹,使學生體會到,這個時期的精神文明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依靠的是社會的安定和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從史學的角度感知兩宋時期的社會風貌,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某一時期社會發(fā)展的理解能力。

以講述法為主的綜合教學。

重點:衣食住行,包括娛樂和節(jié)日的發(fā)展內容和特點。

難點:為什么這個時期的社會風貌會有這樣的繁榮特點。

復習提問上堂課的知識。經濟重心的南移過程,以及為什么南方經濟能有很大的發(fā)展的原因是什么。在南方經濟發(fā)展繁榮的情況下,兩宋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娛樂等很多方面有著跟以往不同的新的風貌,我們來學習第11課。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衣北宋初年穿衣節(jié)儉,各級官員的服色有嚴格規(guī)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后來奢侈風氣盛行。婦女纏足的陋習開始傳播。還有在兩宋時期,從穿戴的服飾上,可以辨認出士、農、工、商從事行業(yè)的特點。

2、食兩宋時期的飲食也很豐富。早市和夜市的小吃很多。還有這個時期南方個北方的居民在飲食上有著不同的特色。北方人吃羊肉多,主食是面食。而南方人吃魚肉多,主食是稻米。(講講產生差異的原因。簡介一下這個時期一些在飲食上有貢獻的人物。)。

3、住兩宋時期,農村百姓的住房簡陋,以茅屋為主。城市居民的住房多為四合院。

4、行宋朝缺馬,人們多用牛車和驢車。達官貴人出門多乘轎子,士大夫騎驢和騾。那時的交通也很發(fā)達,邸店很多,旅店業(yè)興旺。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jié)日。

1、熱鬧的瓦子。

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商業(yè)場所叫“瓦子”。瓦子里面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2、歡樂的節(jié)日。

今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像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在宋代都有了。最受到重視的是春節(jié),宋代稱為元旦。(介紹這些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七年級歷史教案2。

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卻不是暮氣沉沉的。墨守成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漸行漸遠,全新的教學理念因對學生個體需求的尊重而誕生,創(chuàng)設生機勃勃的課堂成為每位教師的理想。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力避“教”和“學”的簡單相加,努力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共同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嘗試構建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實踐引導者、促進者與欣賞者的角色。

實現(xiàn)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會隨之改變。我認為,《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將教材的定位從單純的知識傳承載體轉變?yōu)橛行W習的輔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須通過教師的'設計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方能體現(xiàn)。

從地位與作用看:本課居于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的第三課,既對兩宋社會風貌進行了總體描述,又從中體現(xiàn)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題。

從內容與目標看:(知識與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將了解宋代社會生活的大概風貌,包括當時流行的服飾、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筑的樣式、交通工具、文化娛樂活動以及節(jié)慶風俗等,并通過辨別宋代社會衣食住行各方面變化,嘗試從圖片、詩詞等資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領略宋代的社會風貌,從而使自己的識圖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的到鍛煉,并且運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歷史的發(fā)展,認識到文化是特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理解宋代社會生活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對宋代社會風貌呈現(xiàn)出萬千氣象的原因的討論中,學生將在教師引導下發(fā)現(xiàn)豐富多彩的宋代社會生活,是宋代高度發(fā)達的社會經濟的體現(xiàn),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結果,同時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傳承性,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過程與方法:)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我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直觀感性的材料,盡可能拉近歷史與他們的距離;創(chuàng)設情境、讓全班同學帶領卡通人物“游覽”東京,體驗宋代的社會生活,力爭將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融入愉快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和學生都將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每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留下自主學習的痕跡,為課后小結做準備。

從側重點看:宋朝的服飾變化與瓦子的出現(xiàn)可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的內容,我將之視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為解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一方面:為學生提供適量課外材料,為他們通過觀察、比對,主動歸納宋朝服飾的時代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緊扣課本,嘗試從中為瓦子的種種特征找出依據,幫助學生及時、科學地使用教材這一學習工具。

課程改革的沖擊下,歷史課堂已經不能封閉自為。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早已經通過互聯(lián)網、圖書館、影視作品、報刊雜志等各種渠道接觸歷史,他們更喜歡直觀有趣的歷史資料,并且樂于參與教學,善于想象。進行本課教學時,他們學習過了宋朝時期各民族政權并立及民族間交往的相關知識,了解本課的歷史背景;還初步具備了閱讀、分析、比較史料的學科能力,為參加本課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做好了準備。由此,我得出結論: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能力與心理準備已經充分。.

停留于設計層面的教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實踐教學設計的過程令我興奮,也令我成長。接下來,我將逐步展示我的教學流程。

第一步:知識鋪墊。

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宋代社會風貌的歷史背景,我和學生一同簡單的回顧過往所學的知識,包括兩宋時期漢族及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更迭、民族間交往等,其間,我使用白板的遮屏功能,暫時遮擋課題,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使知識回顧更高效。

第二步:輕松導入。

展示本課主題之后,我為學生播放新近上映的動畫片《麥兜響當當》的片段,主要內容是基于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3d動畫,初步展現(xiàn)宋代市井生活的畫卷,課堂氣氛立刻輕松、愉快起來,學生興趣盎然。

第三步:自主選擇。

看完短片,我向學生請教卡通人物“麥兜”與短片中的主角“麥子”是什么關系,并詢問:同學們是否愿意帶著麥兜一同見識其祖先生活的真實世界,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顯示今天的學習游歷任務:宋代的“衣”、“食”、“住”、“行”、“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提問大家想最先了解兩宋時社會生活的哪一方面。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感受“我的課堂我做主”。

民以食為天,在實際的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和我都首選了解兩宋的飲食文化,隨后我們將進入對宋代飲食的學習。這個自主選擇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消除了學生與我的距離感,他們發(fā)覺:在生活上師生是完全平等的,這將為后面的教學活動營造更加民主的氛圍,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參與教學活動。

第四步:互動學習。

由此開始,學生進入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體部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將分版塊,通過各種預設的活動、使用電子白板,逐步完成對兩宋社會風貌的認識與總結。我的教學預設是隨機的,下面我依據實際教學中學生的選擇順序逐步講述這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

1.兩宋的“食”:

教師使用白板資料庫將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圖片和名稱拖放到屏幕為學生活動做準備。

學生活動1:學生使用白板游戲“猜猜猜!”——請學生使用電子白板將圖片拖拽至相應的名稱。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標是通過一人上臺操作,全班學生共同出謀劃策,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其大膽嘗試、積極交流。

學生活動2:說說飲食——自主歸納兩宋飲食特點。

完成前一個活動后,我引導學生回歸課本,結合課文內容與我提供的課外素材,結合政權更迭、社會性質等知識討論、歸納宋代的飲食特點,得出隨著政權南遷,主要的食材發(fā)生了變化、華麗美味的食物僅屬于統(tǒng)治階層等結論。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在白板上將飲食的特點填寫完整。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將使用電子白板把自己的學習所得與我預設的板書相結合,同時,學生板書的頁面將留存在電子白板的資料庫中,成為最后我回顧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要素材。

2.兩宋的“衣”

服飾是一個時代主流思想和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兩宋服飾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在這個版塊里,學生將通過三個活動發(fā)現(xiàn)宋代服飾深受經濟發(fā)展、民族融合和封建思潮的影響。

學生活動1:以“衣”取人——依據服飾為圖中人物的身份高低排序。

學生們都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我以一反常規(guī)的表達,引起學生的好奇,并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相關知識,仔細觀察圖片,大膽猜測圖中人物的身份貴x。學生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不僅運用了本課所述的有關宋代服飾的知識,還運用了封建社會不同階層生活境遇的差距等知識。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會進而得出剝削階級被消滅后,服飾也不再體現(xiàn)著階級的差異。

學生活動2:各抒己見——評價纏足、說說你最欣賞的美。

纏足陋習的真實圖片和大文豪蘇軾對小腳之美的詠嘆之間形成的強烈對比是最能激起學生討論的素材,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明確的判斷纏足是否美,還能將初中政治課中關于培養(yǎng)正確審美觀的內容與歷史學習相滲透。

學生活動3:看圖識變——觀察圖片,發(fā)覺宋代服飾的變化特點。

觀察圖片、獲取信息是歷史學科能力的一部分,學生在對比和交流中發(fā)現(xiàn)宋代服飾的動態(tài)發(fā)展及主要特征。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服飾的變化及特點填寫完整。

3.宋代的“娛”

日常的娛樂與節(jié)慶活動是宋朝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它既屬于統(tǒng)治階層又屬于廣大市民與農民,它基于宋代物質文明水平的上升,且包含深邃的傳統(tǒng)文化。該板塊我組織了以下活動: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主動學習,還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與大家分享,當了一回小老師,學習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識自然得以增強;講述過程中,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發(fā)言使用電子白板的繪畫功能標明要點,動手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均得到了綜合訓練;講述完畢,我給予學生即時的、熱情的贊揚,激勵大家更積極地投入后面的活動。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六

本課完整展現(xiàn)了隋朝從建立、統(tǒng)一、強盛,直至滅亡的全過程,充分展現(xiàn)了歷史的時序性和完整性。隋朝的統(tǒng)一與強盛離不開隋朝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他發(fā)展經濟的同時,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則正式創(chuàng)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此外,隋煬帝還開鑿出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進一步將統(tǒng)一的隋朝推向繁榮。但同時,包括開鑿大運河在內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因此,基于歷史的時序性,我將第二子目“開通大運河”和第三子目“開創(chuàng)科舉取士制度”互相對調。這樣的調整便于子目之間的合理過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學生對于隋朝的這段歷史系統(tǒng)化,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統(tǒng)編教材是集合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匯編而成,并將作為統(tǒng)一教材推行全國,所以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教材中每一個子目的設計和編排都是專家們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也不可任意調整子目、整合板塊。我認為對于教學中子目的調整和板塊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整體性原則。初中歷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間沒有形成系統(tǒng)連貫的體系,子目之間跨度大,邏輯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整合教材并結合一些過渡方法,將不同知識點溝通銜接起來,使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次,時序性原則。相比于高中的模塊專題式教材,這類通史類教材時序性強,但也不是面面俱到。有些子目在編排上只選擇了某個知識片段,使得歷史知識零碎不完整,各知識之間跨度較大,新舊知識又缺乏必要的鋪墊和承接,甚至子目之間呈現(xiàn)因果聯(lián)系和相互推動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整合增加舊知識,加強知識的聯(lián)系,達到知識的鞏固和教學的承接。最后,學情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調整子目還是整合教材,都要基于學生的學情展開,針對不同的班級進行調整?;A較好的班級更偏向于能啟發(fā)他們思維的探究活動或者角色扮演,而普通班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內容更加在意,一些探究性的子目之間的設問過渡在這樣的班級就很難展開。

(二)分析重點難點,巧設教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是每一節(jié)課的筋骨,無論是基于什么原則,對于教材子目的調整都是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的,而每一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是在分析課程標準和學情的基礎上設定的。本課的課程標準是知道隋朝的統(tǒng)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chuàng)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由于初一的學生缺乏相關知識儲備,給本課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不少學生閱讀過《隋唐演義》等小說,對隋朝建立、統(tǒng)一,隋煬帝的暴政等方面內容存在一定的知識儲備,并且對這方面內容比較感興趣。再加上經過一學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對事物的理解、概括、分析、比較,以及史料研讀能力都有所提高,這為本節(jié)課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分析隋朝滅亡原因等探究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基于課標的指導和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隋的統(tǒng)一、科舉制度,教學難點定為科舉制度。為了突破重難點,必須設置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

第一,針對隋的統(tǒng)一這一教學難點,我引入了《隋朝疆域圖》這一教學工具,讓學生根據這幅歷史地圖說一說隋朝統(tǒng)一的過程,通過地圖直觀的感受“統(tǒng)一”。歷史地圖提供了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像,表現(xiàn)了文字難以達到的效果,與文字相輔相成,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正確合理的利用地圖,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可以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情感。

第二,針對科舉取士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則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讓學生從陳清泉、鄭天祿的《略論“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病及其影響》的一段文字中,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感受改革人才選拔制度的迫切性。緊接著,再通過兩段選自沈為慧的《史學閱讀與微課設計:中國古代史下》和袁行霈的《中華文明史》中的文字材料,讓學生在與九品中正制對比的基礎上暢談科舉制的進步性。幾段文字材料的呈現(xiàn)能有效鍛煉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我們在選擇文字材料時,除了要緊扣重難點之外,還要保證材料的正確性、真實性,拋卻那些似是而非的材料。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在這些詩歌中,有很多充分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詩句。最典型的則是“詩圣”杜甫,他的詩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詩被后人稱為“詩史”。唐詩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卻與歷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歷史大師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也倡導以詩文證史。所以在隋朝的這段歷史教學中,我充分的挖掘運用了唐詩,這對學生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原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探究歷史史實,領悟評價方法。

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造福千秋萬代,但大運河的開鑿對于當時隋朝的影響,千百年來,人們對此眾說紛紜,爭論不休。針對這一問題,我引用了唐朝兩位持不同觀點的詩人的古詩,皮日休的《汴河懷古》和胡曾的《汴水》。讓學生通過對這兩首古詩的理解,探究得出自己的觀點。而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大運河的巨大作用,也對隋煬帝的暴政有了直觀深入的了解。兩首古詩的運用讓學生從多角度評價隋朝開鑿大運河這一歷史事件,教會學生客觀的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開創(chuàng)科舉取士制度,將隋朝進一步推向強盛。但同時,隋煬帝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唐朝詩人吳融的《隋堤》和羅隱的《煬帝陵》都對隋煬帝的功過是非做了或偏頗、或客觀的評價。從簡短的幾句詩歌中,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象,隋煬帝的陵墓只有幾畝田那么大,完全不符合其好大喜功的個性,最終落得了如此凄涼的下場。兩首古詩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歷史情境,對于學生客觀評價隋煬帝這一歷史人物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思想教育,關注傳統(tǒng)文化。

皮日休的《汴河懷古》比較客觀地評價了隋煬帝的功過,通過對這首詩歌的探究,學生能夠感受到大運河的開鑿是建筑史上的奇跡,我國古代人民所具有的聰明才智是無與倫比的。從中領會大運河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開拓進取的偉大精神。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打下基礎,同時對于他們思想觀念的升華,情感意志的磨練也將產生深刻影響。

唐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語文課堂上學習的唐詩相比,歷史課堂上的唐詩是讓學生結合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基礎上去理解詩歌、朗誦詩歌。在隋朝這段歷史中適時的運用詩歌,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這些詩歌的深刻內涵,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激發(fā)學生關注傳統(tǒng)文化,從而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七

提前通知學生上課地點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的位置自己去找,給出一張校園平面圖,同學們可以參考,也可以想其他辦法找到教室。

二、談話導入新課。

1、可以看到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了解一些和它相關的信息,信息在我們身邊,無時無處不在。

2、而且了解這些事,知道某個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來獲得。

三、身邊的信息。

1、由共同認識交通標志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了解、收集身邊的交通安全信息。

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現(xiàn)在大家來上學大都要騎自行車,那么走在路上,認識一些交通安全標志,會讓我們的在來校和回家的路上更安全。

2、信息的有用性。

這些標志出現(xiàn)在路上時他就在以圖形的表現(xiàn)方式來傳遞交通安全的信息,我們看到了就可以幫助自己更安全地出行。

四、信息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

請學生想出一些方便盲人出行獲得交通信息的方法。

方法:盲杖、盲道、語音提示等。

五、信息的加工。

鍛煉學生對信息進行初步的篩選和加工。

我們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盲人獲得外面的交通信息,它就是導盲犬。我們來一起看看它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傳遞信息的。

問題:

(1)導盲犬的以哪種信息表現(xiàn)形式來傳遞信息的?

(2)是什么樣的狗都可以作導盲犬嗎?

(3)你認為可以帶導盲犬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嗎?

六、信息的傳遞。

通過剛才的學習、討論和短片的觀看,我們了解了許多關于交通安全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是我們從外界接受的,那么我們只有被動地接受信息嗎?不是。我們還可以是信息的產生者和傳遞者。

七、信息技術。

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

日常的信息中有許多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加工處理,我們可以借助信息處理工具、運用信息技術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那么信息技術是什么,怎樣運用才能最快、最好地獲取我們有用的信息?在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研究。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