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音樂聲樂論文(大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5:18:45 頁碼:9
2023年音樂聲樂論文(大全8篇)
2023-11-13 05:18:45    小編:ZTFB

總結是我們匯報工作和學習成果的重要材料,能夠展示個人的價值和能力。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通過使用恰當的例子和故事來增強總結的可讀性和說服力。想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靈感。

音樂聲樂論文篇一

在整個音樂文化中,音樂美學發(fā)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yōu)勢,而音樂作品存在方式的探討也變得尤為重要,順應現代藝術潮流的發(fā)展趨向?;谝魳访缹W視角,加強對音樂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可以發(fā)揮出藝術作品的魅力,并加強音樂作品存在方式--感象層、意象層以及意蘊層等層次之間的融合度,將其滲透到音樂作品的方方面面,進而滿足音樂美學的內在需求。本文主要以音樂美學的角度談音樂作品存在方式為論點,旨在提高音樂美學的廣度和深度。

對于音樂美學來說,是音樂學和美學的融合,具有美學、藝術性等特點。而在音樂美學研究領域中,必須要高度重視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這一問題,這已經成為了諸多人士普遍關注的焦點性話題之一。因此,基于音樂美學視角,要充分了解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整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音樂藝術作品。

在音樂作品中,音樂美學貫穿始終,所以音樂美學存在于音樂作品的三種存在形式中。音樂作品與客觀事物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音樂作品存在于人們的思維中,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結晶,一旦脫離了人類,很難充分體現出音樂作品應有的價值。對于音樂作品來說,主要由三個層次構成,即感知層、意象層以及意蘊層,進而針對這三個方面展開詳細闡述。

(一)感知層。

感知層,是藝術作品外部的感知表象,是藝術作品自身客觀屬性和感知者內在感性的結合體,其中,表層的物質材料、顏色、速度等是藝術作品外在屬性的重要構成內容。然而藝術作品之所以被稱之為藝術,主要是由于藝術作品自身具有客觀屬性[1],并注重情感方面的滲透與融合,將藝術作品賦予全新的生命力,成為能夠傳達人情感的重要工具。要想將藝術品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必須要高度重視自身客觀屬性、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等。在人們對藝術品的解讀中,要提高對感知層內容的重視程度。眾所周知,音樂有著十分廣泛的范圍,在一場音樂演出中,要從視覺、聽覺以及心理等方面來進行情感的傳達?;诟兄獙右暯?,符合創(chuàng)作者音樂創(chuàng)作的目標。音樂與人們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在音樂創(chuàng)作者不斷探索與研究過程中,促進了音樂美學體系的形成。音樂美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關系著美學、音樂史學等,對于任何一個分支都能劃分出具體的內容,這些都屬于感知層的內容。在音樂美學視角下,感知層的存在方式就是這些由美學理論和音樂結合的各種音樂理論,增強樂譜演奏的生動性,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音樂作品。通過音樂美學在感知層的存在可以看出,符合音樂創(chuàng)作的表演的基本需求,有效落實音樂美學對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指導。通過音樂與網絡的發(fā)展,為人們接觸音樂作品提供了極大地便利條件,加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記憶。人們在欣賞音樂時,要仔細品位與研究,而音樂作品留給人們的情感印象,就是音樂作品在感知層所體現的情感,將音樂美學思想靈活滲透在音樂作品之中,展現作品的情感內涵。

(二)意象層。

基于音樂創(chuàng)作者對音樂作品賦予的情感進行分析,意象層比感知層的深度更高一些。對于意象,主要是指想象中的存在,音樂美學在意象層中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主觀性[2],個人要結合自身的主觀醫(yī)院來解讀音樂作品。比如在聆聽一首歌曲時,人們覺得好聽,這就是對音樂感知層的解讀,然而對于具體好的地方和存有的缺陷,不同人的見解是不同的,這種見解差異就是音樂美學在意象層存在的體現。音樂作品層次的構成主要包括感知層、意象層以及意蘊層,意象層在感知層和意蘊層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承接的作用。要想將意象層承上啟下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主要是指意象層可以有效指導感知層的情感表達,并深化和升華意蘊層。音樂作品情感的升華屬于循序漸進的過程,過程鋪墊良好的情況下,聽眾可以在音樂情感不斷深入過程中,進而滿足音樂終極的情感目標。所以音樂創(chuàng)作者要具備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與技巧,并提高對音樂美學情感表達的高度重視,善于積累經驗。音樂美學在意象層的存在,要求音樂創(chuàng)作者要注重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美學素養(yǎng)和音樂素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3],有助于音樂創(chuàng)作者更好地表達音樂中的情感,并彰顯一定的藝術氣息。

(三)意蘊層。

對于意蘊層來說,在音樂美學存在方式中處于最高峰,不同哲學家或藝術家在意蘊層傳達藝術情感方面,其表達方式存在著極大地差異。音樂創(chuàng)作者將對生命和生活的解讀滲透到音樂作品之中,使音樂作品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對于一首經典的歌曲來說,好聽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在于值得對該歌曲進行仔細研磨和品味,而在品味過程中,就是音樂作品第二層意象層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以《iwillalwaysloveyou》歌曲為例,該歌曲是當時熱度極高的單曲,將歌曲中的意象表達地淋漓盡致,表達了人們對愛的追求與向往。針對意蘊層,很難找出一首共同意蘊層的音樂作品,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音樂美學在意蘊層的存在方式,可以直達每個人的心靈。音樂創(chuàng)作者將自身的情感和靈魂通過音樂作品體現出來,可以增強聽眾的內心共鳴,感受到音樂作品所帶來的強大魅力。基于音樂美學視角,音樂美學的最高層次著重體現出音樂作品對人性的思考與剖析等。

(一)加強對現代音樂美學的深入思考。

1.音高控制。在民族民間音樂發(fā)展過程中,要想順應音樂發(fā)展的潮流,就必須要擺脫大、小調體系中存在的局限性,開辟出更為廣闊的音樂語言天地。在豐富人的聽覺感性形象和增強音樂表現力等方面[4],要加強對現代音樂的探索。其中,利用理性設計作主導的音樂構成方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出音樂感性想象力和音響的影響力,保持理性與感性這桿天平的高度平衡。2.節(jié)奏問題。在節(jié)奏方面,現代音樂要善于突破傳統音樂的束縛,增強音樂藝術的魅力,除了表現為豐富多彩、極具動力的節(jié)奏之外,也出現了一些動態(tài)化特征,比如跳躍、靈活等,進而為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然而現代音樂在節(jié)奏方面,也存在著推崇理性的傾向,為了能夠突破傳統節(jié)奏的樣式,更好地滿足現代審美需求,在聽覺方面,諸多現代音樂對節(jié)奏提出了更為清晰明確的要求[5],一旦超出演奏控制和聽覺感受的范圍,將會嚴重影響到審美作用的發(fā)揮。3.音色問題。在音樂發(fā)展歷程中,音色也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之中,通過樂器的使用,突破了民族的界限,人類的樂器可以成為音樂可用的音色。在現代音樂中,音色使用的范圍迅速拓展開來,諸多樂器都可以被視為音樂材料。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音樂替代旋律、和聲是順應時代發(fā)展所需,然而現代音樂也存在的音色隨意使用的現象,也就是過于強調音色的多樣性,沒有對音色的結合性給予高度的重視。在音樂發(fā)展歷史中,音色變化是音樂作品的重要推動力,而隨意使用音色損壞了作品良好的收聽效果[6],而且動力性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必須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合理使用音色。

(二)通過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等方面來體現。

首先,在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來說,大都經歷了生活體驗、記錄樂譜等環(huán)節(jié)。藝術家在結合生活體驗和具備完整構思以后,可以通過音樂將頭腦中的東西進行傳達。同時,藝術家還要對音樂作品的曲式和旋律等進行充分考慮,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所以,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致經歷了非聲音形態(tài)的表現對象-聲音形態(tài)的聽覺表象-形成作品樂譜等過程。其次,在音樂作品的表演活動過程中,可以感受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表演藝術家要想將音樂作品的獨特性充分體現出來,要高度重視樂譜,在演奏之前,要深入分析和思考樂譜,將音樂符號轉變?yōu)槁曇粜螒B(tài),通過演奏樂器或表演手段,可以實現單一聲音形態(tài)向優(yōu)美音樂形態(tài)的順利轉變。因此,在音樂表演過程中,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經歷了音樂符號-想象中的音樂形象-現實音樂作品等過程。最后,在音樂作品的欣賞過程中,聽眾在聽音樂作品時,可以將聽覺獲得的旋律或節(jié)奏在大腦中進行整合[7],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認知和記憶。在這個過程中,聽眾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想象聯想認識作品-增強對作品中情感的體驗-形成對音樂作品的認知與評價等過程。

(三)注重審美與非審美的融合。

藝術作品屬于有機整體之一,是審美和非審美的結合體。在同一藝術作品中,這種融合具有一定的傾向性,比如輕音樂或抒情曲等,著重體現出審美價值,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非審美價值。對于藝術作品中審美價值和非審美價值的融合,非審美價值功能往往融合于審美價值因素中,實現“寓教于樂”。因此,在藝術作品中,對于科學知識、道德倫理觀念等非審美價值因素,要將其融合在審美價值層面,通過審美“過濾”,進而有效增強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并保持審美價值與非審美價值的高度協調與統一,兩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創(chuàng)造出最為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作品。

綜上所述,基于音樂美學的角度,必須要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層、意象層以及意蘊層等存在方式進行深入分析,體會每一種存在方式中存在的差異,增強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在音樂美學研究領域中,要提高對音樂作品存在方式的高度重視,并加強對現代音樂美學的深入分析,尤其在音高控制、音色以及節(jié)奏等方面,并借助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演以及欣賞等方面來實現彰顯出音樂作品的魅力,通過多種渠道來感受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增強聽眾的情感共鳴,提高聽眾的審美情操,在音樂作品中感受情感的流露與滲透,真正實現情感與音樂作品的完美融合于滲透,將音樂美學推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遠之路,充分發(fā)揮出音樂美學的價值。

[1]王冰。音樂美學的學科結構特點和音樂作品的感性回歸—評《音樂美學與音樂作品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3:97.

[2]閭鵬。音樂存在方式與音樂作品存在方式之關系探微[j].戲劇之家,2015,10:101.

[4]栗林林。一部關于音樂美學與音樂作品理論探究的學術專著—評《音樂美學與音樂作品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02:114.

[6]李響。音樂與音樂作品存在方式之關系探微[j].大眾文藝,2016,20:7-8.

[7]李昕。從音樂美學的角度談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j].現代交際,2015,10:104.

音樂聲樂論文篇二

摘要:聲樂課教學在整個中專音樂教學過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長期以來,因為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普遍對于聲樂課教學提不起興趣,紛紛感到枯燥乏味,導致中專聲樂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在此情況下,就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加快聲樂教育教學改革,使中專聲樂教學更加多元化,通過各種手段的有效運用,激發(fā)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聲樂課的積極性。本文將從開展多元化中專聲樂教學的必要性入手,分別從課程設置、聲樂教學流程改革、合作教學以及多元化評價等方面論述如何具體開展多元化的中專聲樂教學,以期能夠為一直以來效率低下的中專聲樂教學提供有效參考,進而確保中專音樂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中專院校之所以會開設聲樂教學課程,一方面是為了使教育類專業(yè)學生能夠學習到必要的專業(yè)教學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專學生進行美育和德育,進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探索多元化的聲樂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教育類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以及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也能有效提高聲樂教師的教學水平。聲樂是一種強調技巧性和實踐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也就意味著,要提高聲樂教學效果,就必須不斷加強學生技能培訓和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能僅靠教材知識以及教師的講解來實現,因為文字描述往往很難使聲樂藝術的內涵得以全面展現的,中專生也往往難以理解清楚,不利于聲樂知識的傳授。此外,聲樂表現力不僅取決于學生先天條件、領悟力和表現力等,還有賴于聲樂教師的正確引導與言傳身教,這樣才有可能學好聲樂。目前,中專生無論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此情況下,要想確保中專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求我們聲樂教師能夠把握當前多樣性的實際,開展多元化的聲樂教學課程,讓中專生更好地掌握聲樂知識,進而確保聲樂學習的目標得以實現。

音樂聲樂論文篇三

摘要:。

在當前的音樂教育改革背景下,大連大學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改革采取改變原有課程體系、改變教師聲樂教學觀念、改變學生學習方法、完善聲樂教學條件等辦法,旨在強化職業(yè)技能培訓,培養(yǎng)高素質的師資人才。

聲樂教學是以聲樂演唱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是一門規(guī)律性極強的應用科學,也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一門重要技能學科。大連大學幾年來積極進行聲樂教學的系列改革,旨在進一步強化職業(yè)技能培訓,培養(yǎng)高素質的師資人才。

長期以來,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受專業(yè)音樂院校影響,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都沒有體現出自身特點。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正式出臺,強調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重視音樂實踐,提倡學科綜合,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

《標準》的提出不僅對我國音樂教育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而且對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完成課堂唱歌、欣賞、彈唱等內容的教學能力,還應具備講授科學聲樂理論知識的能力,掌握科學聲樂教學方法。因此,聲樂教學改革力圖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實施多樣化教學,采用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相結合,藝術實踐課、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相配套,以彌補一對一授課形式的不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1.大量擴招,生源質量下降。

隨著國民教育的發(fā)展,對音樂師資的需求不斷增多。新形勢下,大連大學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擴招生素質偏低給聲樂教學帶來難度,舊有的教學及管理模式與新形勢不適應。

2.專業(yè)能力不強,忽視師范素質培養(yǎng)。

“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是新世紀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和敬業(yè)精神,僅僅上好專業(yè)課已達不到新的教學目標。

3.過多注重技術訓練,學生綜合素質不強。

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在關注技術訓練的前提下,應加強相關學科的綜合素質。聲樂教學不僅要弘揚我國民族聲樂文化藝術,還要關注世界多元文化;不僅要提高專業(yè)綜合素質,還要加強相關學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藝術類學科);要與文學、歷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緊密聯系,使學生的人文內涵更加豐富和鮮明。

4.聲樂教學內容單一,參與教學研究活動能較低。

一直以來,大連大學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課程基本延用傳統的聲樂表演專業(yè)設置,盡管增設一些特色課,但也存在隨意性設置的現象。課程設置顯然是不全面的'、不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經過改革后,確定了新的教學內容,更加突出了師范性。

1.社會經濟文化等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發(fā)展與進步。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音樂教育對社會的影響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們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來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而對聲樂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全民素質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國教育模式更多傾向于理性素質的培養(yǎng),但感性素質的培養(yǎng)更應得到重視。感性素質的培養(yǎng)只有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其中音樂教育起著重要作用。

3.高校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新課標為大連大學聲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供了理論依據,使學校及學生真正認清自己專業(yè)的職能所在,并正確地規(guī)劃設計,這是教好學好聲樂,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1.聲樂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施。大連大學在教學改革中,改變原有課程體系,強化各種演唱技巧及聲樂基礎理論學習。

新課程體系要求學生不但要加強聲樂演唱的技能訓練,還要學好聲樂理論基礎知識和聲樂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要唱得好,還要懂得多、教得好。大連大學在教學改革中,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加強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內容改革,加入聲樂教學法的課程內容;加入聲樂理論的課程內容;加強聲樂教材的選編工作;加強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加強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舞臺演出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教師聲樂技能大賽;在確立聲樂學習目標前提下,抓住發(fā)聲訓練與作品演唱,抓住聲樂理論、聲樂教學法,以及舞臺表演、教學實習等環(huán)節(jié),立案備課,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

專業(yè)聲樂教學正處在高速發(fā)展和急劇變革的關鍵時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也日益深刻地影響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這種狀況下,培養(yǎng)專業(yè)音樂人才,切實提高教師聲樂教學觀也成為必要的趨勢。

音樂聲樂論文篇四

音樂游戲教學在現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已經有了它獨樹一幟的一面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了,它的教學特點主要凸顯在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們不由自主地釋放了自己的身心,變得輕松、歡欣。在音樂游戲教學中,學生們可以大膽的、隨性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使整個課堂充滿了一種和諧歡愉的氣息。學生從刻板單調的文字教學中解脫出來,展現了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才華,教師也突破了音樂教學的桎梏。針對音樂游戲在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與實踐,我就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特點,談談我自己的淺薄的看法,希望和其他教師達成共同的認識,并不斷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在過去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課堂內容重點突出在教師對課本知識一味的灌輸,及課程要求對學生技能培養(yǎng)的理論式教學,這樣的課程教學古板乏味,課堂氣氛死寂,難見學生們在“音樂教育”這門課課堂上所該表現出來的愉悅輕松的心情和活躍興奮的樣子。相反的,音樂教育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學特點。在這個時候,我們便要發(fā)掘出可以改變音樂教育現狀的新的教學方法一一因此,我們在音樂教育中融入了音樂游戲元素。

“音樂游戲”教學,作為一種新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方法,它的魅力和音樂教育教學特點就突出在――一改之前音樂教育古板單調的教學方式,重新審視音樂教育的核心,在堅持音樂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下,融合了音樂游戲的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并再次重點強調了學生是課堂主人的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們在音樂教育教學課堂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喚醒,活動中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和奇思妙想,成為了音樂游戲課堂教學里的主角。課堂死寂沉悶的氛圍被一掃而光,驅逐出外。新的音樂游戲教學再次把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一起互動參與到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感受著音樂游戲帶給每個人歡愉輕松的新鮮感覺和氣息。

音樂游戲教學因為它自身所具有的獨樹一幟的特點和積極的影響,把原本乏味枯燥的書本知識靜態(tài)傳授變成生動形象、靈動有趣的活動教學。接下來,就讓我?guī)е蠹乙黄饋矸窒硪幌滦碌慕虒W形式――音樂游戲教學特點的魅力和影響力。

2.1課堂上主動、積極的表現。

學校音樂教育教學要突出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課堂質量,所以,為了達到音樂教學要求,如何讓學生們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和上心地去學習它,就要看學校領導的決策力和教師們的教學的態(tài)度了。一般的,音樂教育教學中是以教師一味對學生的知識灌輸為開始,課后實踐活動安排為結束。但是,現在在音樂游戲教學中,就剔除并改變了以往教師在音樂教育教學中,開門見山式直擊教學目標和主題的教學方式,而是在適宜的時間、課堂氣氛下融入音樂游戲元素,和學生們互動起來,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教育這門學科獨有的魅力和特點,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們自由地隨性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舒心得滿足了自己好動好奇的心理,并成功的完成了音樂教育教學目標。

2.2堅持教育教學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在學校音樂教育教學中一樣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為課堂教學主人的教學規(guī)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在課堂中習得的,所以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里的主角。教師也更應該明白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對音樂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音樂游戲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出輕松愉悅的情景教育的場景,讓學生們釋放自己緊張的情緒,改變自己正襟危坐的樣子;讓學生們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富有生動情趣和動感的音樂游戲教學中,開自己多余的顧慮和拘謹,成為音樂課堂中的始創(chuàng)者和發(fā)掘者。如此,音樂游戲教學便完成了自己使命,并突出了自己在音樂教育中正確有效的導向性和生動有趣的特點。

3.音樂游戲教學的要求。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音樂游戲元素不是時時刻刻的,也不是不二之選。所以我們要明白的就是音樂游戲教學不總是那么得怡如其分,符合時宜,運用不當反倒使課堂氛圍變得混亂,沒有紀律約束,亂糟糟的一片。學生們雖然很開心興奮地感受著課堂氣氛,但是終究還是要學得音樂教育這門課程對他們所要傳授的知識和培養(yǎng)的技能。

教師在音樂游戲實踐教學中,要明確音樂教育和音樂游戲的分界點和融合點,只有張弛有度才能發(fā)揮出音樂游戲教學的最有效、最大的作用。事實是,加入音樂游戲元素只是讓音樂教育的課堂教學變得靈動活躍,頗具情調,讓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讓師生一起感受音樂教育這門課程的趣味性、生動性;讓教師重視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

4.結語。

音樂游戲教學讓學生們熱衷于音樂教育的這門課程,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感受、去發(fā)掘這門課程的魅力。音樂游戲這個新的教學元素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華提供了開放式、自由式的舞臺。我期望在以后的音樂教育中,音樂游戲教學發(fā)揮它更大的作用,并被其他教育同行不斷發(fā)掘創(chuàng)新出新特點。

音樂聲樂論文篇五

這類內容具備一定程度的主觀性色彩。首先,繪畫性內容,顧名思義,就是配合人的聽覺感受來呈現出種種畫面,使旋律、音響等轉化成為線條、色彩,令音色成為一種時尚造型,進一步豐富聽眾的音樂世界。其次,文學性內容,存在于創(chuàng)作者的音樂表現還有聽眾的主觀想象當中,其涉及過程、沖突、情緒三個層面,需要創(chuàng)作者借助節(jié)奏、音響等細節(jié)變化,來進行文字化的抒情表達,配合音樂主題來模擬對應的現實情境和情節(jié),并使用某些音調來演繹出一系列事物等等。

音樂聲樂論文篇六

流行音樂以其極具魅力的特點,給傳統音樂、音樂審美理念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理念等方面帶來巨大的沖擊。其不僅使我國音樂的格局發(fā)生的重大變化,也對我國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種文化能夠得到有效流傳,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對中國流行樂的美學特質以及審美意義進行研究,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

(1)審美內容人性化。

流行樂是對比于傳統音樂而言的,我國流行樂真正流行時間大約在改革開放這段時間。在改革開放前,人們受到集體文化影響,講究以集體為目標實現個人的價值。后來隨著流行音樂逐漸融入人們生活,也讓人們的個體意識以及個性得以彰顯,也可以說流行音樂改變了人們的集體意識的審美觀念,使人們的審美內容更趨向于人性化。以公眾的角度來看,人們在社會中的生活,難免遇到困難,導致其對生活的狀態(tài)進行思考,而流行樂幾乎涵蓋了所有范圍的情感,使受眾的感情得以宣泄,尤其在愛情方面,流行樂中涉及愛情的歌曲,從各個層面、多種視角進行解讀,也能夠證明流行樂更為貼近生活,趨向于人性化。此外一些流行樂作品涉及一些人性話題,會通過對生存環(huán)境、社會一些重大事故進行反思等。例如:歌手韓紅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便反映了一場纜車事故,在歌詞中體現出父愛、母愛的偉大,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這便是流行樂人性化的體現。

(2)審美包裝時尚化。

在流行樂的引導下,人們的生活品質、審美能力以及對美的需求得到提升,也更加注重對美的追求,這便是時尚的來源。流行樂作為人們時尚的引導者,隨著人們審美標準的提升,也得到有效提升,而流行樂創(chuàng)作人涌現出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也讓流行樂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演唱者逐漸為人所知,這便是明星的來源。當明星與時尚結合,廣闊的舞臺、夢幻的燈光、渾身散發(fā)著時尚氣息的絢麗著裝,無一不緊緊抓住人們的眼球,不僅在音樂方面讓人們情感得以宣泄,而且在視覺上給人們帶來強烈的沖擊,因此,流行樂作為時尚的引導消費產品,不僅引領時尚潮流,也是審美包裝時尚化的代表。

(1)提高了人們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以往的大眾音樂中,人們往往作為聽眾,靜靜聆聽表現者宣泄個人情感,對于一些喜歡安靜的人來說,這種聆聽方式是享受,但是很顯然這種方式并不適合大眾審美。隨著人們觀念不斷改變,如今音樂文化逐漸從聆聽轉變?yōu)橥ㄟ^各種方式宣泄所有人的情緒,如某歌星演唱會,萬人共同演唱,這種震撼,讓所有觀眾產生一種參與感,不僅能夠宣泄個人的情感,還能幫助自己喜歡的歌星完成一首曲目。這種對于音樂欣賞觀念性的轉變,深化了大眾對于音樂的理解,使人們對音樂擁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從而讓所有人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得以體現。此外,一些ktv的推廣普及、大型音樂競技類節(jié)目如《中國好聲音》的出現、唱歌軟件如《唱吧》的流行,都為人們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提供了便利條件,也讓人們在宣泄個人情緒之余,對音樂的好壞具備一定的辨析能力,使大眾對于音樂審美領域從自在審美變成自我審美[1]。

(2)體現了音樂的人文精神。

在過去,高雅嚴肅的音樂,并不是所有人能夠享受的,而隨著流行樂的流傳,音樂逐漸趨向于大眾化。流行樂起點的核心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滿足大眾需求以及為大眾娛樂而創(chuàng)作,因此,流行樂具備濃重的人文精神和平民化色彩。也因此,音樂從高雅的傳統音樂逐漸轉變成為所有人能夠接受的流行樂,才是體現出音樂人文精神的主要原因。而且最主要的一點便是,其依靠極為張揚的個性、具有時代意義時尚色彩的審美以及一些對于生活、社會問題具有批判性的歌詞,都在沖擊人們的主觀意念以及其原本的社會價值觀,從某種程度上講,流行樂也可以作為人們批判傳統的有利武器,在社會價值中,其發(fā)揮的作用遠遠超過其本身的音樂價值,這也是音樂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

綜上所述,中國流行樂從出現,為人們宣泄情感提供了一條便利途徑。根據本文分析可][知,作為大眾生活需求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也為人們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基于中國流行樂的優(yōu)點,將其發(fā)揚光大,最終成為世界音樂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

[1]王磊,李建林,魏玲,秦慶昆,王江奇,李慧敏。中國流行音樂的美學特質及審美意義[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5):106-110.

音樂聲樂論文篇七

通過人發(fā)出的聲調再加上語言并用人們的歌唱表演表達出對音樂情感和音樂性質的藝術形式,被稱之為聲樂藝術??墒亲鳛樗囆g與實踐的結合體,現代音樂美學卻呈現了一種復雜的狀態(tài),這并不是幾天功夫就能學得會的。現代聲樂表演藝術也在得到了現代音樂美學的幫助下,變得更加賦有現代性魅力。所以,對于二者的結合是未來聲樂藝術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只有將二者更好的進行融合,聲樂藝術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相應的對音樂表演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表演者能在演奏音樂時,將自身的靈魂與想要表達的請看全部注入到自己的音樂作品中,讓音樂也能賦有靈魂。而這說來簡單,對于表演者來說就是相當困難的。表演者必須要有扎實的音樂素養(yǎng)以及對藝術有獨到的見解??墒且魳返谋旧硎遣淮嬖诒磉_力的,這需要音樂家成為一個橋梁,將表演和音樂進行充分的結合。不僅如此,拋開音樂不談,樂器的伴奏也是重要的道具。演唱者會利用歌唱與樂器來將自己內心的情感進行抒發(fā),音樂的表演是游走在創(chuàng)作與欣賞之間的一種存在。因為每個人對音樂都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也是為什么今天的音樂世界會如此的異彩紛呈。靈感不同創(chuàng)作感覺就會不同,即使是一件作品也會被風格感較強的兩個創(chuàng)作者變得好不相同。總而言之,音樂各種形式的表演都屬于音樂美學的一部分,而前者在后者的基礎上進行者音樂效果的傳遞。

(一)音樂美學現象學理論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理論指導。

就現代音樂美學的發(fā)展上來看,現象學美學絕對稱得上是重要的內容。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音樂家羅曼就曾發(fā)表過關于現象學美學的相關論文,此論文的發(fā)表,也為日后對其的研究有了更加詳細的理論基礎[1]。不僅如此,羅曼還在這篇論文中說明了哲學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前者是與人的意志無關且不受意志影響的;而后者則是依附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而且也是意志發(fā)生一定變化時,會產生變化進行轉移的。對于音樂美學的現象學研究時,主要是從主觀性這一方面進行研討的。哲學現象時有哲學家胡塞爾第一次提出的,不僅如此,他還是羅曼的教師,所以會對羅曼產生較大的影響。正所謂藝術是人類最高層的精神文明,聲樂作為它的一部分,更是一種藝術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的創(chuàng)作要始終將人類的意志作為核心。這種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作就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優(yōu)秀的藝術家時刻都會這樣想,并獲得人們的深切喜愛。每個時代的聲樂表演藝術都是具有一些明顯特征的。在我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音樂的特征就是革命歌曲,旋律多以斗志昂揚為主;而到了改革開放時期,由于西方舶來品的日益增多,人們開始追求個性化,這時期的曲風更加具有多樣性,呈現了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從中我們也快可以看出,音樂的創(chuàng)作是離不開人們的意志的。因此,在現象學理論被提出之后,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變得有了理論依據[2]。

(二)在聲樂表演“同一性”中對現象學理論的應用。

現象學音樂美學將“同一性”解釋為是具有特異性的。其中說到,劇本與樂譜是聲樂表演的兩大參照物,且劇本與樂譜是兩種可以獨立的個體。簡單來說,演奏者按照樂譜來進行樂曲的演奏,每個人會因為個體間的差異而讓與樂曲有不同的感覺,且差異性也很明顯[3]。對于這個問題,相關音樂家們也做出了討論。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利用現象學美學就能對此問題加以解決。結論中說道,樂譜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對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一種記錄形式,可是人類作為一種獨立的個體,具有相當強的靈活性與多變性,這是隨著意志與需求進行改變的。而且相同的音樂作品也會出現演繹上的差異,演唱者在保留了作曲家原有的精神下,將個人感受融入到歌曲當中,就會形成很強的個人風格。就用《我愛你祖國》這首歌為例,這首歌就曾被很多演唱者演繹過,每個演唱者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葉佩英老師曾經演唱過的版本,相當富有藝術色彩又充滿愛國熱情,讓人印象深刻[4]。還有,呼斯楞演唱的《鴻雁》,作者實在不舍兄弟之間情誼以及思念家鄉(xiāng)時所寫下的歌詞,作品中“天蒼茫,雁何往,心中的是北方家鄉(xiāng)”就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些獨特的演唱都讓人們感到印象深刻。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代美學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發(fā)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分支,在這其中就有釋義學,雖然它是發(fā)展中才形成的,但是也為現代美學發(fā)展帶來了生機與血液。很多人一直以為狄爾泰是提出釋義學美學的第一人,因為它不僅將歷史進行了最大程度的真實還原,還將歷史進行了一個客觀的解釋,可是對于聲樂表演藝術卻只字未提,沒有涉及。釋義學美學在不斷發(fā)展下,已經在二十世紀被正式納入了音樂的表演藝術中。而完成并開創(chuàng)這種形式的則是克萊茨施瑪爾,在其大力的推進下,聲樂表演藝術也靠著釋義學美學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5]。另外,當時的聲樂表演也非常具有時代性,與當時的社會背景與時代風氣能夠很好的加以融合。可是由于當時一些不可抗力與其他因素的影響,讓此種音樂并沒有深入到音樂的本質當中。一直到伽達默爾提出了具有深刻性的音樂作品,才讓釋義學美學的相關作品,開始受到人們的喜愛。

現在關于現象學美學的研究者們認為,在現象學美學研究的所有對象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意向性非常強,當然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個意向性較強的事物。這種情況,就會為表演者的表演提供了難度,表演者不僅要有扎實的音樂基本功,還必須具備豐富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以及歷史知識。這樣才能完成一次對聲樂作品合理的二次加工,然后將這部藝術作品盡可能的進行合理修改,讓其可以發(fā)揮它的最大意境,從而完美的展現在廣大的觀眾面前。

音樂作品的存在狀態(tài)相對特別,它是一種非語義性的存在,卻又蘊含著無比豐富的寓意。表演者在進行聲樂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要將自身的情感抒發(fā)出來,更要將作品本身的意義進行最大化詮釋。在這方面,如果用現代美學的眼光來看,聲樂的表演并不是對樂譜的呈現,而是要給作品第二次生命,將自己的情感與心情全部都寄托在作品中,讓觀眾能夠深刻的進行感受。

綜上所述,現代音樂美學派系較多,而最為主要的兩部分也就是現象學與釋義學兩種學派,聲樂表演藝術的發(fā)展就是通過對這兩種學派的理解和延伸,并保證了長久的音樂發(fā)展道路?,F在是新時代,對于聲樂音樂需要更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思想,年輕的音樂人不應該將自己的思維局限于樂譜和樂器中,因為那些都只是你創(chuàng)作的工具,真正的主人是你自己。只有現代風格濃厚的創(chuàng)新性音樂才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將現代音樂美學完美的融入到聲樂當中,才是發(fā)展的硬道理。

[3]劉承華。中國古代聲樂演唱美學的歷時性展開——從《師乙篇》到明清“唱論”的歷史演進軌跡[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5,(2):7-14.

音樂聲樂論文篇八

作為世界性語言,音樂無論在演奏樂器或表現形式應用等各方面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都越來越豐富。以電子音樂為典型代表,其自身的電子音色為電影音樂的制作注入新鮮的活力,使電影聲音領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但關于應用的規(guī)律、優(yōu)勢以及具體用法等在現階段仍是電影音樂制作中的困惑之處,因此對電影音樂中電子音樂應用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電子音樂與電影音樂的基本概述。

對電子音樂的概念,根據以往學者總結主要將其定義在利用電子手段與相關設備所生成的音樂,該定義一定程度上為欣賞者帶來更多的模糊之感,原因在于未將音樂中包含的音色考慮其中。電子音樂的構成主要以電子音色為主,其是影響電子音樂演奏與創(chuàng)作的主要內容,一般音色觸發(fā)裝置多體現在電吉他以及鼓機等方面,但應注意電子音樂效果的決定性因素以音色為主,而非樂器種類。只有保證對電子音樂的概念明確,才可將其在電影中的`體現進行識別。另外,在電影音樂方面,可將其理解為構成電影的主要元素,利用音樂可使電影情節(jié)的發(fā)展得以推動,如許多經典電影中的音樂被人們聽到時便會產生電影畫面,以《我心依舊》為典型代表,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電影音樂的類型從自身主體方面主要表現為原創(chuàng)或非原創(chuàng)、電子音樂或交響樂以及古典或現代風格等類型音樂,通常根據具體電影情節(jié)進行選擇,而從客體方面,若按電影類型主要包括驚悚科幻、武打動作以及愛情倫理等方面的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能夠營造一定的藝術效果,強化影片的立體感并暗示影片情節(jié)可能發(fā)生的變化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等[1]。

二、電影中電子音樂的具體應用分析。

(一)電子音樂的用法介紹。

關于電子音樂的用法,若單純依靠樂譜方式很難將其自身的音色、時值以及音高等進行具體描述。對此在實際分析過程中可利用頻譜的方式,并配合電影截圖的應用。在頻譜方面,用于表示振動幅度與頻率變化情況的為縱坐標,描述時間則以橫坐標為主,其中顏色變化能夠描述響度與振動頻率,一般響度較高且振動頻率較快的情況下顏色會表現極為明亮。應注意關于聲音音色的影響因素需引入基音的概念,其指為縱坐標中顏色表現最明顯的點。基音在頻譜橫坐標中出現頻率越高證明電影應用電子音樂時涉及極為豐富的聲音素材。另外,電影截圖的方式與頻譜較為相似,其中的橫坐標都用于音樂素材持續(xù)時間的描述,具體應用主要可從下文中的應用實例分析。

(二)電子音樂在電影音樂中運用的具體實例。

1.電子音樂在《thedaytheearthstoodstill》中的體現。

該影片在配樂方面以“泰勒名”樂器為主,是早期階段電影制作過程中利用電子樂器的典型電影之一。該影片主要內容為戰(zhàn)爭沖突為人類帶來災難的背景下,外星人來到地球并利用激光毀壞所有軍隊武器,肩負起維護和平的重責。其中的電子音樂表現,以人類與外星人見面時利用機槍射擊的背景音樂為例,其奏出的音樂效果主要以憤怒以及震驚為主,通過“泰勒名”音色的高低轉變?yōu)橛^眾帶來更多的恐懼感,影片中也有其他許多部分如對外星人與機器人關系通過不同形象電子音樂進行描述。該影片在類型上可理解為驚悚與科幻方面,電子音樂的應用主要將交響樂融于其中,將猜疑、恐懼以及神秘等音樂情緒表達出來,相比單純利用管弦樂隊,電子音樂音色的引入使影片的情緒完美體現,是電子音樂應用的典型代表。

2.《chariotsoffire》中電子音樂的應用。

該影片在題材上主要以勵志為主,講述兩名青年通過自身的刻苦訓練奪得奧運會冠軍的內容。這部影片在音樂成就上也獲得一定的殊榮,為奧斯卡音樂獎。影片音樂出現時便以該音樂為主,完全利用電子合成器將電子音樂展現出來,以低音節(jié)奏對兩名青年的奮斗精神進行反映,并通過旋律的上升表明出現動機。這種利用音樂的鼓勵方式相比實際語言表達更能深入人心,即使現階段人們在聽到該類音樂時仍可體會其中的積極向上精神。該影片在結束時又將主題音樂表現出來,將整個訓練的過程利用音樂展示回憶,達到一定的首尾呼應效果。也既可看出該階段電子音樂在應用方面較為成熟,能夠利用其將電影精神有效的傳達。綜合來看,該影片主要以運動與劇情為主,電子音樂的應用更多體現在片頭與正片中,主要表達的情緒為緊張、鎮(zhèn)定、奮斗以及向上等精神。

(三)電影中電子音樂應用的趨勢。

結合前文中電子音樂應用的具體實例,可總結電子音樂的使用既可以單一的配樂形式存在,也可由多種配器方式共同使用或結合傳統樂器等方式,可使電影中的人物、情節(jié)、情緒等進行表述。在不發(fā)展過程中電影中的電子音樂將趨向于數字音樂方向,以現代影片如《英雄》等都體現出電腦音樂的應用。同時在音頻技術等方面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電子音樂的優(yōu)勢也將為更多人們所掌握,如藝術形式的多樣性以及表現力的豐富都將推動其成為電影音樂中的主旋律。

三、結論。

電子音樂的應用是推動電影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正視電子音樂與電影音樂的相關概述,充分發(fā)揮電子音樂在不同影片類型、影片中出現的位置設置、具體應用方式以及情緒表達等方面的作用,結合現代計算機技術以及音頻技術等使電子音樂向數字音樂方向發(fā)展,保證電子音樂既可與其他交響樂等進行融合,或直接作為影片配樂等,這樣才可推動電影音樂的進步一發(fā)展,為經典電影的打造奠定基礎。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