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優(yōu)質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21:24:57 頁碼:13
最新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優(yōu)質11篇)
2023-11-11 21:24:57    小編:ZTFB

典型代表了在一段時間內工作生活的表現和成果。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的靈活性,使自己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更加出色和獨特?%20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一

本來,是能夠按時回家的。不曾想到,一時疏忽竟然遠離了,開往城里的最后一趟末班車。不得不在單位再小住一宿。

由于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仍然趴在電腦前的鍵盤上,隨意的敲打,以至于快十二點了還是那樣的亢奮,絲毫也沒有一點睡意。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倦怠也漸漸浸入我的機體。頓時哈欠連天,不得不做了個簡單的洗漱,倒床便睡。

學校四周圍死一般的寂靜,間或有幾只蟈蟈在那兒低吟唱和,冥冥之中的我,陷入到深沉的休眠狀態(tài)。也太困了,秋涼的晚風穿過窗紗,逼近我的身體,嗖嗖的涼意把我從睡夢中驚醒,睜開眼已經是天大亮。

老伴的手機鈴聲奏響,只見她欠起身子,從床頭桌子上拿過手機,劃開屏幕。手機的喇叭中傳來:

“媽媽,今天是中秋節(jié)!您們十點鐘能趕回宜昌家里么?”兒媳在手機的那頭說著。

“應該是可以的!”老伴回應。

“今天過節(jié),我們一家到當陽的跑馬崗去趕中飯?!?/p>

“嗯,嗯,好得!拜拜!”

我們再也無心貪懶覺,翻身下床。洗臉、嗽口,煮了點餃子吃罷后,就直往州府口車站趕去,眼看就快要到了,只不過五十米開外,可是,仍然慢了一步,眼睜睜的看見一輛班車發(fā)車走了。我翻轉手臂,看看左手腕上的手表,時針和分針正好落在九點過五分。時間不是太晚。

我們不得已只能搭乘下一趟班車,前往宜昌的乘客都陸續(xù)上了車,九點二十分左右發(fā)車了。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坐到宜昌北山坡下車,由兒媳開車來接我們。

小車順著東山,直接進入到高速通道,走不多遠,進入到g42滬蓉高速,眨眼功夫“當陽西”高速收費站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下高速再走一段鄉(xiāng)村公路,我們按計劃勝利的到達了目的地。

親家,早就在門口迎候著我們,我們稍許歇息了一會兒,滿桌美味佳肴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

“開飯羅!都往桌子跟前圍?!庇H家公、親家母熱情的招呼著。

我們也不講客氣,風卷殘云一般,滿桌佳肴所剩無幾。

吃過中飯,親家又要留我們吃了晚飯再走。盛情難卻,只好作罷。

等吃過晚飯,已經是夜晚九點多鐘了。我們坐在車上,在明月清輝下的狹窄的土路上,車身顛簸的十分厲害,四周圍的乳坵,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就像一下子向我們聚攏來,晃得我們有些眩暈。

走之前,天空中一輪明月在我們車前,我們的車子跟著月亮追趕,她一下子害羞的鉆進朵朵白云之中,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得游戲來。她一會兒鉆出云層,一會兒又藏起來。

明月清輝下的山巒,遠遠近近,松濤是這樣喧囂又悠遠,它有著浩浩的氣勢,波伏如潮,大起大落,時又悠然平和,淡淡而舒緩。我的心情,時不時被松濤撫摸,被松濤涌動,遂覺時間蒼然而久遠。望著被松枝撫藍的那一方小小的天,一任松的濤聲將我浮托而起,飄飄然然,天荒地遠。這時候,時間在倒轉,歲月在回流,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我不知道回轉去多久,但我覺得是回轉去好久,好久。

這里是一個土崗叫跑馬堤(也叫跑馬崗),跑馬堤本沒有堤,不但沒有堤,那里原來是一洼湖地,大小水庫、堰塘,星羅棋布。

相傳,三國時期西蜀大將關云長與兒子關平曾在這一帶鎮(zhèn)守,關公忠義神勇,文武雙全。他夜間研讀兵書,白天習武跑馬,經常橫刀躍馬于官垱得勝山、腳東跑馬崗一帶,然而,由于湖地常年積水,雜草叢生,給關公跑馬帶來極大的不便,老百姓看在眼里,十分不安。于是,下至河溶莫家湖,上至官垱郭家崗,莫、郭、陳、王、周等幾大族鄉(xiāng)民聯合起來,修筑起一條十多里長的土堤。從此,關公在堤上跑馬練武更加得心應手,同時長堤也起到一些攔截水患的作用。四方百姓敬關公如神,常因關公在此跑馬而自豪,并習慣地稱這段堤為跑馬堤。

一千多年滄桑巨變,這里的絕大部分土堤或被洪水沖毀,或遭挖掘平整,只留下官垱響堂臺附近一段土堤至今保存完好,這段堤長約五百多米,寬三十多米,高二十多米,全部用挖來的生土填筑而成,想當年筑堤工程之大,令人贊嘆稱奇。

今天的跑馬堤,車輛南來北往,客商云集。東有繁華鬧市,樓房鱗次櫛比,南邊荷浪無垠,蓮子久負盛名,堤下數百畝精養(yǎng)魚池,魚肥味美供不應求。更有稻香醉人,百花爭艷,好一處如詩如畫的魚米之鄉(xiāng)。

在一剎那,一點點松濤休止的間隙,我忽然想,我如果是在此間搭上一個草棚,住在此間,日日靜靜地聆聽松濤,哪里也不要去,那是有多美?白天,可以坐聽松濤,也可以在松的濤聲里,去種一塊小小的菜地,或者花圃,入夜,夜的松濤,怎又不叫人向往?夜,明月清輝,洗凈了一般,山崗上彌漫著月的清輝,淡淡飄忽,如絲如縷。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二

這是一個有歷史和文化的古道,它的起點在古都長安,西行千里到吐蕃,也就是今天的拉薩。因為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象征民族團結、融合之路,所以這條融入了政治經濟與文化交的道路就稱之為唐蕃古道。

從西寧西行一小時便道湟源縣城,接著向西南方向開始了艱辛的旅程。路一直向山上蜿蜒盤旋,從兩千米一下子升到了3500米的日月山。這是一個地理標志,也是一個歷史紀念碑。在地理意義上,日月山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所以到了西寧并不是到了青藏高原,只有到了日月山才算真正到了青藏高原。海拔的攀升,氣候的改變,讓人感覺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眼前有了草原,有了雪山,也有了沙漠,與日月山下的湟水河谷完全是兩回事。

在歷史上,日月山與文成公主有著不解之緣。當年唐文成公主西嫁吐蕃,一路西行至此,為了表示自己遠嫁吐蕃的決心已定,使唐蕃兩國能夠和平共處,便把自己隨身攜帶的寶鏡扔下山,摔成兩瓣,變成了如今的日月山。她的此舉感天動地,傳說山那邊的一條河水也為此而感動,便隨文成公主向西流去,后人稱之為倒淌河。

沿唐蕃古道繼續(xù)向南,過倒淌河約50公里便到海南州共和縣。雖是初夏,這里卻有截然不同的氣候與人文環(huán)境??h城躲一塊低洼平地里,城中有條沒有水的河,兩旁各有一條路,上街河下街。這兩條主要的街道便是整個縣城??h城兩邊是地勢較高的塬地,寸草不生,也不知道塬上是沙是土,只要大風一來,沙塵暴彌漫全城,到也不奇怪,是縣城及周邊沒有太多綠色植被的緣故吧。一個下午刮了好幾次大風,沙塵暴聞風而至,卻也有幸親眼目睹滿城盡帶黃沙塵的自然景觀。沒辦法只得去買個墨鏡來遮擋著這來無蹤去無影的沙塵和刺眼的光線。要說買墨鏡,這街上到有好多眼鏡店,大都是外地人來此做生意,生意估計也好做。當地是藏族自治州,藏民習慣隨時隨地帶著墨鏡,用來抵御強光的刺射及來去無常的沙塵。

青海有著很多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以藏族最多,100多萬的藏族人分布在青海省六個州,在僅有560萬人口的青海省中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有藏民的地方就有藏傳佛教的發(fā)揚光大,當然共和也不例外,畢竟他是一個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這里和別的藏區(qū)一樣,在很多較高的地方都能看到隨風舞動的經幡。虔誠的風永不停止地誦讀這些書寫整齊的佛教經文。與別的地方不同的是,這里是十世班班禪的故鄉(xiāng)。

藏傳佛教在藏民心中已根深蒂固,千年不變的信仰,永恒的昆侖山神,伴著虔誠的信徒走過了一春又一夏。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三

黃山不遠處的郊外,空氣怡然,并沒有太多的喧囂。

從遠處凝望看著一片黃燦燦的緑釉襯托出來的山脈起伏,別具一幅。

田野里的老牛在閑暇地啃著,幾桿電線從遠處而來。

這是哪,無非就是山野田間??晌铱傆X得這才是大自然的真趣。比起繁華的喧囂,跟吸引我。也許骨子里我就是山野人家。

在田間,我走進緑釉看著黃燦燦地一片油菜花,竟想起了梵高。

他是如此的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

是的,大自然是那么的平凡,淳樸。它的真實也許不能打動每一個人,也許人們并不在意??墒撬嬲鎸崒嵈騽游伊恕?/p>

被它的淳樸,被它的真實,被它的天趣打動了。

我在綠叢中不愿離去,不愿回到喧囂和嘈雜之中,不愿再回到那似景的繁華之中。

在春天的煥發(fā)下,樹木在生綠。在田野中,在路灌兩側,在山脈起伏之中。自由地生長。

河水在靜靜地流,像似在激流。感覺自己像船兒一樣,在心里劃動。

人們在垂釣,垂釣著魚兒,靜靜地等待。

我坐在石階上看著垂釣,看著河水在靜靜地流淌,真的有魚兒嗎?對面林立的高樓聳立在江邊,一座文明古橋連接著。綠坪岸上已經沒了游鴨,小船在輕輕的劃著,幾垂楊柳在等候。

這時,幾個小女孩歡快的走了過來,在這欣賞??晌乙呀浛床坏酱瑑海谀哪?!小女孩坐在圍欄上拍照,不擔心嗎?已經沒有人了,這還是挺大膽的。她們走了,僅僅欣賞了一會。

我已然坐在石階上,看著正在建造的高樓,幾個高塔在不停的搖晃。岸邊上的人群來不及欣賞,只不過好似繁華。

河水已然在靜靜地流,依然像激流。在天空的襯托下,顯得非常的藍。

遠處幾座忽隱忽現的山脈,在云朵的襯映下,愈發(fā)的迷人。

幾聳高樓阻擋了我的視線,還可以看的更遠。

盡管景色不是那么的迷人,山脈不是那么的壯觀。綠坪很遠,樹木在生長,小草在發(fā)芽,小橋挺多,只是欣賞的人群不多,只是叫它濕地公園而已。

天空還是那個天空,河水還是那個河水,山脈依舊在。

我還在坐在石階上,看著鳥兒自由自在的飛翔。白云在天空中,在蔚藍的天空中。

希望是河里的魚兒,天空中的小鳥,想白云。

我坐在石階上,已經開始疼了。不過已經疼習慣了,沒有人會跟我一樣,傻傻地坐在這里,一語不發(fā),拿著筆和紙寫著寫著。

也許,我天生的沒有太多的欲望,只是心中的美好。

坐在新安江岸上,看著人們拿著手機在不停的拍照,在拍風景。可我感覺不到,也許是生長在這里的關系,對這里的一切都已經驀然。也許還未找到我的風景??墒俏蚁耄苍S永遠的找不到了。

河水在靜靜地流淌,快流進我的心里吧!我的心靈需要洗滌,它快要被拋棄了,被無情的景色拋棄了。我已經感受到了,那前所未有的恐懼,在這恐懼之中,心靈是如此的脆弱,堅強快要被擊碎。心中的美好已經在殘缺,感覺到被眼前占據了心靈。

或許我不該這樣,不該這樣的迷戀。河水不能洗滌心靈,它只能在靜靜地流淌,阻擋不了任何,更不能流入人的心靈。

雨后的天空,朦朦的。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站在這里,看著遠方的山脈,若隱若現。山脈并不高卻很綿延。

我沒每次來這,都有不同的體會。也曾在這寫過生。今天我看著這美景已沒有了艷麗,卻多了一份沉重??茨巧椒宓鸹ハ嗖刂?,霧已經籠罩在綿延的山峰,陰霾似的。感覺比任何時候都要壓抑,天?。∥乙尫胚@種壓抑,我真希望自己能飛向那山脈凈去陰霾,撥云見日。只可惜,只可惜,我沒有那個能力。任憑那陰云籠罩在上空,??!誰來撥開我心中的陰霾。

遠處的山峰不見得會比我的心情好,她們也需要蔚藍的天空。不一會,下起了小雨,我沒有帶雨傘,也不用帶雨傘。就讓它淋吧!其實,我還挺喜歡下雨的,不知道為什么!好像空氣清新了許多,心情也會清新起來。山脈在雨中更顯得嬌潤,也許,別人體會不到,可我卻又同感。也許是天生的性情所致,看到的事物也會不同。

看到的山不像山,看到的水不似水。喜歡那風景卻不喜歡它的艷麗,更喜歡它的平凡。

細雨中,我的心情越來越平靜,平靜的像河水一樣。

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個被人冷落的庭院,高立的圍墻阻擋著河水。庭院的墻角生長著一顆蒼勁的古松和婀娜多姿的樹枝,雖然已沒有了樹葉,但是卻顯得特別的古道滄桑。

院墻的外皮已經脫落,露出青磚紅瓦。似乎已經被人們拋棄了,橢圓的門亭已沒了鐵欄,墻上還有鏤空的石雕。從遠處看真的別具一格,內心還是向往這種古道的東西,認為這才是美。比起現代的建筑更具價值,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古松翠綠,矗立在河岸邊,像一位倘向天空的老者,似乎向人們證明著什么?證明曾經的文明,只是現在的人們不屑于欣賞而已。此時此刻的我才明白,徽州的古建文明,它不在乎外表而注重內蘊。庭院的破舊不僅沒有失去她的美,反而更加襯托出了它的內在,越來越顯露它的古道滄桑。

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在把它的知識傳播。只有心里向往這種美好,才會真正領悟。

世間的美好,絕不僅僅是瞬間的短暫的,而應該是永恒的不被拋棄的,無論經歷了怎么的滄桑。

人們常說:擁有智慧的人,往往是老者。

我想在這里說的是,智慧往往是經歷了風雨之后才能彰顯,古道之美彰顯的不就是智慧嗎!它不屑于爭鋒吃醋,不與現代爭美丑。它只是靜靜地向人們展現,沒有太多的華麗和美艷。當被人們遺忘時,它不會感到無奈?,F代的建筑只會被外表暫時的吸引,它相信古道之美會往人們的心里去,而且會被深深的吸引。

因為這就是徽文化,沒有華麗的徽文化。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四

深秋,每讀博客,每閱微信,幾乎天天有人在曬紅楓古道的美文美圖,把古樸滄桑的古道、色彩斑斕的楓林、火紅艷麗的楓葉炫耀得情趣橫生、美輪美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抵擋不了美的誘惑,心兒被擾得癢癢的,期盼著自己也能佇立在蒼樸的古道上、火紅的楓林下,去品讀古道與楓林映輝、霜葉與秋風同舞的大自然美景。心想事成,秋末冬初之時,終于如愿以償,有幸與聞名遐邇的文成大會嶺紅楓古道親近了一回。

位于浙南一隅的文成縣,1946年從瑞安、青田、泰順三縣邊區(qū)析置而成,系“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qū)縣,縣名“文成”取自明朝開國元勛劉基(字伯溫,文成南田人)的謚號。古時,文成山民為了連接外面的世界,在幽深的大山上開辟了一些山道,大會嶺古道便是最為經典的一條。其嶺腳可達泰順、瑞安、平陽,嶺頭則通景寧、云和、龍泉等地,乃當時重要的交通樞紐。據稱文成境內至今仍遺存60余條完整的古道。這些古道穿山越嶺,沿途的丹楓紅葉,或大氣磅礴,或野趣橫生,或如火如荼,或淡雅俏麗,無不風姿綽約,獨具特色。名家曾如此贊嘆:“紅楓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稱佳景。”

早上八點,盡管秋風凜然,氣溫較低,但和煦的陽光早已遍灑大地,旅行遇上天公作美,心情自然多了幾分歡欣。然而好事多磨,剛進入高速公路收費口20米遠,車子喘息幾下之后便歇菜了,任憑怎樣擺弄,它依然我行我素,就是不肯起身上路。心急火燎地與汽車修配廠聯系,跚跚來遲的兩位修理工查驗車子后,認定車子病入膏肓需住院診療。無奈間,只得向高速收費站揖手求情,車子終于從收費通道退出高速公路,并被大家一起發(fā)力推至路邊停職就醫(yī)。

換了車子重新上路,為此整整耗費了兩個小時,到達文成縣城大峃鎮(zhèn)時,已是中餐開飯的時光。借得文成友人的一個處所,將隨身捎帶的葷菜、素菜、面點、水果、酒水擺了一桌,同伴們圍聚一起,大塊朵頤,風卷殘云,為下午的旅行儲備了足夠的熱量。

從大峃鎮(zhèn)到大會嶺紅楓古道僅需二十多分鐘的車程,開往景區(qū)的路上車水馬龍,喧鬧非凡。臨近古道的地方,只見山邊空地及道路兩側橫七豎八地泊滿了大大小小的車輛,哪里還有插針之地。隨著車流一直前行,足足行駛了一二公里,才為車子找到棲身之所。

棄車溯溪而行,到了紅楓古道入口處,悠然迎客的是一座單孔石壘拱橋,以優(yōu)美的圓弧拱凌空飛架于溪澗之上。此橋名會吉橋,系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建,長28米、寬3.75米、凈跨13米,橋面由石板鋪設,橋身及拱券部分由巖石壘砌,長長短短的干枯藤蔓垂掛于石橋的兩側,在秋風中飄飄晃晃,為蒼樸的古橋增添了幾分滄桑和落寞。

會吉橋的右方有一座簡陋的嶺腳亭,亭的上方置有紅楓古道的匾額。文成的古道都冠以紅楓之名,這是事出有因的。楓樹在當地是最受歡迎的護路樹,因為它扎根很深、材質堅硬;難以倒伏、不易夭折,有很強的生命力,可以有效保護路基的水土不致流失,而且挺拔高直的楓樹,每至深秋萬物蕭索之際,猶如艷紅的火炬,為大山深處的路人,指引前行的方向。

穿過嶺腳亭就是大會嶺古道,一眼望去,游人如過江之鯽,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宛若貿易集市?;◢弾r條石鋪就的古道,每級臺階約1米多寬,修葺得頗為工整。拾級而上,舉目眺望,漫山遍野,紅楓搖曳,翠竹相擁,落英遍地,儼然一幅渾然天成的寒秋油畫。

古道兩旁有不少上百年樹齡的古楓,樹干高聳云天,樹冠遮天蔽日,樹徑需兩人才可合抱,如此蒼老雄渾的楓樹,過去是見所未見。

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楓林樹影婆娑,那淺黃的、嫣紅的、綠中帶黃的、黃中透紅的楓葉,簇擁著,平鋪著,延伸著,由近至遠,遠至天邊,仿佛是五光十色的碩大云錦,覆蓋在崇山峻嶺之上。

幽深的古道、斑斕的紅楓賦予了大會嶺神奇和美麗,引得游人不約而同地拿起相機或手機,在楓樹的斑駁光影里,去捕捉美的瞬間。當一千多級的臺階被置于身后,仰望與云天相接的嶺頭時,體力和毅力都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這時,同行的帥哥個個望嶺興嘆,裹足不前,畏難而退;而平時看似弱弱的美女,卻精神抖擻,盡顯女漢子的豪氣,繼續(xù)向嶺頭攀登,希冀能看到更美的楓林景色,一飽眼福。

古道蜿蜒起伏,直插嶺頭。深秋的古道并不寂寞,絡繹不絕的游人成群結隊,前不見頭,后不見尾,人聲鼎沸,蔚為壯觀。我相信,這就是人們對美的向往,對紅葉的相思,也是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不由浮現出當年先民的身影,他們?yōu)榱松?,肩挑重擔,佝僂著身子,在寂寞的大山中孤身而行,用堅實的雙腳,一步又一步地丈量漫長的古道……在歲月的嬗變中,飽經風霜的千年古道,在楓樹的護佑下,默默地承載著歷史,傳承著文明。

古道彎彎,古道逶迤,攀登古道輕輕松松的散步,行至山間涼亭時,頗感氣喘吁吁、腿腳發(fā)酸,賣茶點的老農告知,從嶺腳到嶺頭全程約5公里,大約有4500多級的臺階,到此還只走了近半的路程。聽聞此言,李白那“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不由脫口而出。此時,臉額滲著汗珠,雙腿重如灌鉛,是咬牙堅持,還是折返下山,正在猶豫之間,嶺頭返回的游人聲稱嶺上的風光并無特別之處,無處尋覓“霜葉紅于二月花”的醉人美色。我思忖,楓林沒能展現最美的風姿,或許是今年氣候的原因,或許是我們已錯過了紅楓最美的節(jié)點。既然如此,就以此為由打起了退堂鼓,班師回朝。

古道之行、賞楓之旅,行色匆匆、淺嘗輒止。沒能盡情領略大會嶺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的磅礴“楓景”,也無緣看到楓葉燦爛如花、火紅似霞的醉人“楓情”,未免有些意猶未盡,但浸透歲月的古道、遒勁瑰麗的古楓,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里。揮手告別紅楓古道,且留下對火紅楓葉的思念吧,相信還會有機會,再來聆聽我心目中的那首古道紅楓的深秋絕唱。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五

對于一座無數次遠觀的山來說,選擇一個通透的秋日,頂著穿透林隙的暖暖秋陽,以最親密的方式去感受它的氣息,個中的愉悅宛若那點染漫山的紅葉,燦爛而熱烈。

游擊寨,坐落在英山縣楊柳灣鎮(zhèn)東莊畈村境內,東與英山尖遙遙相望。山多奇石,東向一側,茂密的叢林裙沿一般簇擁山腳,裙身則是陡峭光滑的石壁,巉巖壁立,高約百十米。沿石縫處間或點綴著頑強的雜木,與堪稱壯觀的山石一起彰顯著這山的堅韌與包容并存。山下,一座小型水庫靜臥群山之中,用澄碧的水面倒映著漫山的紅葉,相映成趣。而海拔約莫兩三百米的蠟燭尖如同這古老山寨堅貞的哨兵,一峰獨立,身姿挺拔而嬌小地峭立水庫邊兒。

蘄黃大地,自古民風淳樸,卻又于淳樸中不失山一般的抗爭和擔當精神。尤其在明末清初,反清浪潮更是在這大別山腹地演繹得風起云涌。以致千里大別山,占山筑寨如星星之火,幾乎遍布每一座奇險的山頭。是以史載最具影響力的有蘄黃四十八寨之說。游擊寨和與它相為犄角的英布寨(又稱世安寨)、一人寨大約因為規(guī)制都相對較小,均未入選四十八寨。但作為一座留下山寨痕跡的地方來說,這并不影響后人在登山遠眺,懷古思幽時暢想一番占山為王、除暴安良的壯懷激烈。

歷史的記憶對于后人來說無論是否載入史籍,總是讓人充滿敬畏和遐想的。一如這秋天的游擊寨,雖然沒了春天山花爛漫的嫵媚,沒了夏季厚重蒼茫的凝重,但僅僅遠遠地看上一眼,那滿山紅葉的誘惑依然是讓人擋不住去向頂峰,把酒臨風的沖動。

山里的人依然是淳樸的,順著一路熱心村民的指引,沿著新修的水泥公路,一直抵達到離頂峰最近的也是最后的一個小村落。摩托車停在一戶農家小樓門前時,熱情的老人就招呼我們進屋喝杯熱茶,并指點我們登頂的路徑。

環(huán)顧這個只有三五戶人家的小村落,都是新建的小洋樓,以及一些不曾拆除依然發(fā)揮作用的小土磚房,阡陌縱橫間,道路相連,一方小池塘在秋日正午的陽光下波瀾不驚,一群散放的山羊閑適地散落在布滿稻茬的梯田里,一叢叢不知名的野花安然地綻放在田埂上,小路旁。原始的痕跡與現代的氣息錯落有致地依山傍水,和諧且安寧。

村民管游擊寨叫寨上。于是我們沿著落滿松針的小路,向著寨上進發(fā)。

和許多風景一樣,向往與抵近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就如現在,砂質的小徑蜿蜒隱沒在叢林深處,偶爾幾塊巨大的石頭就聳立在濃密的叢林里,在被遮蔽掉陽光的大山深處給人森森的感覺,竟自生出一種深入虎穴朝拜座山雕的感覺來。忽而一小片空闊處,秋陽肆無忌憚地直入叢林,把一樹樹,一枝枝濃淡不一的紅黃楓葉照射成養(yǎng)眼的景致,搖曳在這深秋淡淡的風里,生氣也油然而生。

峰回路轉,一道幾乎淹沒在草木叢中的低矮石墻留有一個豁口,向路的兩邊沿山脊延伸,逐漸枯萎掉葉子的藤蔓布滿著看上去就是人工堆砌的石頭,這是古寨墻了。沿著寨墻的小路荊棘密布,果然“匪”氣到只能容一人通行。參差起伏的寨墻被后來長出的大樹遮掩的隱隱約約,也不知延伸了多遠?;蛘?,前人的智慧就如這些滿是古老痕跡的石頭一般,靜默得讓人無法安全參透吧,這依山而立的石寨有曾經背負著怎樣的期冀,怎樣的無奈呢?在我們這些人的眼里,這只是一個適合野外活動的蠻荒之境啊。

默然相望,頂峰的秋風里更多了一些豐滿的況味,狂野,澄凈。循著深秋巔峰處浩蕩的氣息,遠山近水,田園村舍,道路炊煙,入目處是滿滿的壯闊。告別秋雨連綿的日子,這暖暖的秋陽之下,遠近山峰此刻就如此壯觀地臣服于四周。至少,那一朵頑強地開放在巨石縫中的杜鵑花兒是體味不到古道西風瘦的。

幾點悠閑的云朵,輕緩地擦拭著藍天。腳踏峰巔,把手伸進風里,去感受陽光在用暖意拒絕秋涼。放眼周天,癲狂了多少人的炫目紅葉此時只宛若這一季大山的腮紅,濃淡隱約在這醉掉的秋里。

一直堅信:一座山,必有它的山魂,它會把山魂放置在不同的時空;一座山寨,必有它的底蘊,只是許多底蘊我們無從知曉。如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他的外在并不是他的全部,他走過的年華就如這山、這山寨消逝的歷史。如同一個季節(jié),在不同的地方,它的風情只有抵近才能感觸,就如此刻,這滿眼的秋風,如此豐腴。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六

古道上行走的人們,肩負重荷,低頭攀援,兩側聳立的石壁遮擋住了陽光,心情因難以看到路的盡頭而更加陰郁凝重,回頭是千年不變的家鄉(xiāng),向前是風云難測的希望。那希望,是人們在漫長古道上艱難前行的力量。

胡雪巖富甲天下,當他年少時,就曾經肩挑背扛無數次的往返于徽杭古道,把山貨送到杭州,把掙到的錢帶回山里采買更多的山貨。這樣的往返,為的是不僅僅賣出山貨,更要把山貨賣出好價錢。一趟,二趟,三趟,在無數次的往返奔波中,胡雪巖先是在上海、北京,接著是在更多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分號。歷經無數次的奔波往返,他累積的財富數目之巨,連朝庭也為之側目。古道上的往返奔波,成就了一代“紅頂商人”的財富人生。

同樣在古道上往返奔波的,是那些把握不了自己命運的官員。他們或因被貶,或因升遷,或因到職赴任。他們到哪去,怎么去,甚至連路途上行走的時間,都得完全聽命于那高高廟堂上發(fā)布出的敕令。在往返奔波中,一部分有良心的官員雖身居廟堂之高,卻仍心憂天下百姓,如不得已遠離朝政、身處江湖,卻還時時心憂他們心中的圣君。這些官員們進退皆憂,身心俱疲,歲月漫漫,難以看到人生盡頭,只有古道邊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的離離荒草,年復一年的見證著他們的憂國憂民。

京西古道上,700多年前的馬致遠,在秋日獵獵西風中,騎一匹瘦馬,一路走過小橋、人家,與他孑孑身影相伴的,是身邊潺潺不息流淌著的清清河水。

馬致遠的傷感之情,遠溢天涯。

古道上往來奔波的,還有“讀書破萬卷”的讀書人。1000多年前,蘇洵帶著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路春光旖旎,誦詩吟文,走過秦川古道,由天府之國來到了當時的京都汴京。蘇洵少年任俠壯游,而立之年方才發(fā)奮讀書,他的兩個兒子卻是年少才俊,憑著“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這樣的不世才情與豪情,同榜應試、同榜及弟,一時名滿京城,名動天下。

古道上往來奔波的,更多的還是販夫走卒,尋常百姓,背景離鄉(xiāng)往來奔波于古道之上的最強烈的動因,是生活。

一頭是生命的未來,生活的希望;一頭是生命的起點,生活的港灣。古道,連著兩頭。

在希望的激勵下,在生命原動力的驅使下,人們沿著古道追尋未來與希望,在古道的終點,人們竭盡心力、奮力拼搏,在身心疲憊、不堪重負后,遠行的游子又沿著古道折返,回到家的懷抱,舔傷口,溫暖心靈。在梳理好情緒,整理好行裝后,又義無反顧的再出發(fā)、再追尋。

甲午馬年春節(jié),我和妻子驅車長江南北,淮河上下,在家、自己的家、妻子的家之間往返奔波。江南,一路追尋的是李白當年游歷過的古道,他從這條古道上“仰天大笑出門去”,開始了京師長安三年的宦旅生涯;江北,車輪碾壓的是桐城文人進京求取功名的必經之地——廬州、宿州,桐城、浮山自古就是文風薈萃之地,特別是明清以來,文人雅士燦若星斗。

雖是一路車禍、擁堵、霧霾相伴,可要回家的急切之情,卻隨著路程的縮減而不斷累增。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七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住租金最低廉的房子,靠賣煤球為生,生活清貧,家無余物。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天給自己定的生活費標準僅僅一元錢。他已經年過古稀,但依然勞作不輟自食其力。他就是這樣節(jié)儉苛刻近乎吝嗇的人。當他從鄰居家的電視上聽到四川發(fā)生大地震之后,毅然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一萬多元血汗錢給地震災區(qū)捐款。這樣一位讓無數中國人感動不已的人物叫做陸松芳。

陸松芳老人不懂網絡是什么玩藝,不知炒作是什么東東。他早已經過了追名逐利的年齡。他沒有想過要得到怎樣的回報。他出于本能的善良的內心覺得自己應該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應該向災難中掙扎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給那些家園破損,心靈蒙塵,身體受傷的人們傳遞一些堅強的力量。于是他慷慨解囊,以78歲的高齡和克己節(jié)儉的生活作風,把自己多年賣煤球的積蓄捐了出去。陸松芳的事跡一度被網友熱情傳頌且成為網絡“紅人”和央視“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這是老人始料不及的。

在這個物欲橫流,有錢就是爺的時代,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陸松芳老人的那份古道熱腸。我們的民族從來就不缺急公好義,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修橋鋪路,捐資助教,扶貧濟困,施粥舍藥,這是古人奉行的善良者的信條。而現如今,物欲的誘惑,金錢的腐蝕,權力的肆虐讓很多人迷失了道德的方向,一脈相承的古道熱腸也因為異化了的道德取向而有逐漸被淡化的傾向。陸松芳老人無疑是我們現實世界中的一個榜樣,他的善舉傳遞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一份愛心,更是中華千年文明薪火相傳的道德感召。

在災難面前,一個擁資上億元的企業(yè)老總拿出百萬、千萬的巨款來捐贈災區(qū),值得人們欽佩,而一個平民竭盡所有拿出自己賴以為生的“棺材本”來,則更值得人們敬仰。陸松芳無疑屬于后者。他的義行善舉是匡正社會不良風氣的一劑良藥,是挽救道德免于墮落的無形力量,是現實生活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經典詮釋。感動還來源于他不求回報,心底無私的純潔心靈。

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起來力量大。和諧社會需要千千萬萬陸松芳似的人來建設。我們看到,災難面前人們那種自發(fā)的為災區(qū)出錢出力,不計回報的人們成群結隊,各種各樣的志愿者隊伍正在蓬勃壯大。在抗震搶險的第一線,在北京奧運會的大舞臺,在每一個城市和鄉(xiāng)村的角落,活躍著一個個只管付出,不問回報的志愿者。他們已經成為中華美德的傳承者。

在愛的力量的引導下,一定有更多的人會自覺自愿伸出雙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心綿延不斷,讓美德代代相傳。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八

仲春三月,大理古城內外花事正酣,繁麗如夢。古街老屋、石路溪畔飄來的縷縷清香,讓你猜不透來自哪種花類。是靜潔的梨花,還是熱烈的杜鵑?是嬌羞的桃花,還是矜持的玫瑰?蔓藤上攀援的薔薇花,老院里伸出的木瓜花,更像是春姑娘婚禮的伴娘——隨風搖曳,不爭不競,也就避開游人“花開堪折”的念頭。

一片茫然感向我撲來。于是,如癡如醉毫無定向地走入巍山縣。

第二天清早,我在古城內的月華街飯館吃早餐時,與古宅前閑坐的老人談論夜間那神秘的聲響。老人指著縣城東山方向說,千百年來,古城周邊一條古道,靠販運為生的馬幫不停過往。大小不一的馬群馱著絲綢、茶葉、中藥、工藝品等珍貴物件,從西北而來,向西南而去,在國與國之間持續(xù)著貿易往來,近年馬幫少見了。

他看我失望的樣子,向街心一指,笑著告知:水壩街上還留著一處經營了幾百年的老馬店。當年,馬幫的伙計和現代過往的游人,只要到巍山,都愿意在那里歇腳!

我踏著隱現著馬蹄印的青石古路來到水壩街。幾經打聽,終于在眾多古舊宅院之間,找到了李家老馬店。

我拉開老店的兩扇木門,一條避免走馬滑蹄的鵝卵石甬道,向老園深處延伸。盡管我的腳步很輕,仍然驚動了老馬店的主人。一位滿頭白發(fā)、臉上布滿皺紋的老太太健步走來,招呼著遠來的客人。那笑聲、那語氣、那動作、那表情,讓我想到電視劇《新龍門客?!分心俏痪?、潑辣的年輕女主人。我敢打賭,半個世紀前的她,無論就相貌、經營謀略而言,還是從待人接物的技巧來講,都能“紅透”整個水壩街。

老人家叫米德潤,是云南邊陲巍山古城最后一家老馬店的忠實守望者。老人盡管年過八旬,依然精神矍鑠,耳聰目明。老人說,她婆家姓李,所以這里叫李記世生客店。這家客店從清代就開始經營,已歷經五代人掌店。老店主要接待南來北往的“馬幫客”,故此也被人們呼作“老馬店”。她從十四歲嫁到李家,二十歲獨掌客店的“經營大權”,屈指算來,已有六十余年了。

米老太太在我不斷提問下,瞇著雙眼遙望天際,追憶起馬幫往來的繁盛時期。她說,那段時日,絡繹不絕的馬幫不斷進出她家的大門,院內有時聚集一、二百匹健馬。年輕貌美、心靈手巧的米德潤既要照顧客人的吃住起居,又要看護好馬廄里的馬匹。作為馬店的當家人,首先要懂得識馬。看一眼馬的“頭旋兒”和眼神,就能知道它是否能遠行千里而不倒架。在老人娓娓道來之時,我恍然看到舊時光景——遠行絲綢之路的馬幫客人住店,想與短途客人換一匹千里良駒。于是,米家媳婦亮相在二人之間,笑聲朗朗,論語香脆,在品鑒“龍駒”與“劣駒”之間秉持公正,議價精準。馬客們紛紛擁戴老店的“商務代表”。由此,馬店多年來總是笑語歡顏,一團和氣,沒有發(fā)生過馬客以劣馬換走好馬的事。

米老太太的老伴早已亡故,兒子在外打工,她獨自堅守著這座李記世生客店。老人說,現在雖然很少見到馬幫的老客戶入住了,但當年許多“馬客”還是陸續(xù)來這里追懷舊時歲月,把這里當作南詔故地的一景。每當見到當年的老客戶,老人與他們會大笑一場,大醉一場,揮淚憶往事,談笑到天明。按說,老人現今有兒子贍養(yǎng),又早過了古稀之年,該享享清福了,但是米德潤老人情系老馬店,已經把這里的老屋、老井、老門樓以及過往的老客戶當作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我掃視老店的院落,登上歷經數百年風霜雪雨,構架明顯老化卻頑強支撐百余年的木樓客房,見下面是敞開的馬廄,上面是閣樓,是馬幫客人休息的地方。老人笑聲不斷,一把拉住我,走向更為破舊的閣樓。隨著木梯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我隨著老人爬了上去。但見一排排地鋪占用了大半個房間,除了墻角有簡單的洗漱用品外,沒有任何擺設。老人站在地鋪前,雙手把被褥一揚,用力一抖,揮舞幾下,一床被褥就整整齊齊地鋪展在眼前??吹侥暧獍耸睦先松硎殖C健不減當年,我興奮地為她鼓起掌來。

當我向“老馬店的守望者”問起現今的客房價格,又是大吃一驚。老人說,不管是老客還是新客,住一天一律2元。當然,吃飯還是由客人自行解決。老人說,做飯的炊具、廚具以及熱水一一免費提供,就像當年一樣。

多么純樸的老人!多么深情的守望者!

臨別,老人從院中的古井里提上一桶清水,請我品嘗一下。她說,只要進老馬店的人,都是與這里有緣的人??偛荒苓B水都不讓客人喝一口吧!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九

秋季的一天,天剛剛拂曉,一輛略顯破舊的吉普車,就出現在了山巒之間。伴隨著轟隆鳴響的馬達聲,緩慢地行駛在這群山大川之間的一條古道之上。

這里人跡罕至,荒蕪人煙,保留著最原始的自然本色。這里曾經是古代的一條道路,開辟自險峰之間,一支支運糧商隊在這里穿行,到達百里之外肥沃富饒的平原。這里猶如一座雄偉的屏障,把著它背后的千里沃土。如今,物是人非,曾經的古道已經淹沒在群山之中,鮮為人知。而今天這群大膽的探險者便想順著古道,探尋這深山的奧秘。

吉普車行至一棵巨大的楓樹下,便停了下來。車上的人紛紛下車。三男一女來到一處高地上,向前眺望著。面前是一個巨大的盆地,里面長滿了茂密的楓樹,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楓林。而那條彎彎曲曲的古道的一個分支,正是延伸到那里去的。

“我敢肯定那里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四人當中的女人輕聲說道。“不如我們下去看看?”

三個人都望向同一個人,他就是這次的行動的領頭人,也是司機。見到他點了點頭,大家都松了口氣,跳進吉普車,飛速地開往盆地。

古道之上,一片片楓葉在秋風中悄然落下,鋪就了一片金紅色的海洋。吉普車碾壓著這些楓葉,開入了神秘的楓林。進入楓林之后,天色驟變,茂密的楓樹掩蓋了天空,這更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在這群山峻嶺中,到底隱藏了什么秘密?一切都要靠事實來回答。

進入楓林不久后,面前的古道上,出現了一道巨大的石門。這道石門顯得有些粗糙,看不出有任何圖案,又是那樣的小,掩映在楓林中幾乎看不出來。

而路邊的人們也對吉普車十分好奇,仿佛從未見過一般,走上來左瞧瞧,右瞧瞧。一行人見狀趕緊下了車。這些衣著古怪的人見到探險者們的裝束,也是大吃一驚,便試著交流溝通。而讓探險者們吃驚的是,這些人說出的是流利的普通話!

通過交談他們得知,這里的人是在夏朝時,一個部落不滿夏王的殘暴統(tǒng)治,遷徙到了深山之中。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發(fā)現這片長滿楓樹的盆地,便在這里定居生活了下來。他們發(fā)展的歷程和任何一種人類完全不一樣,由于交通閉塞,發(fā)展十分緩慢,但也擁有比較先進了文明,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外桃源。這里沒有統(tǒng)治者,完全是“小國寡民”的一種比較理想的、安定了生活狀態(tài)。他們定居到這里之后,修建了一條古道通向平原,以便獲取相應的生活用品,而對外界的情況不聞不問,對歷史一無所知。當他們聽到從探險者們口中說出的歷史時,不由得驚嘆不已。

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純凈的文明。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十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早就從同事那聽說過這個地方,夏津黃河古道森林公園,心想已久。前兩天,在微信上看到那里的桑葚節(jié)開幕,想想那肥美的桑葚,瞧一瞧的沖動又多了些許。恰逢周末,風和日麗,便與朋友欣然前往。

出了城區(qū),沿著316省道,在高德地圖的導航下,騎車西下,一邊賣力的蹬著,一邊與朋友暢聊,樂樂呵呵,好不熱鬧,真若脫籠之鵠。十幾公里后拐入鄉(xiāng)間小道,另一番滋味迎面撲來,一邊是引黃干渠內悠悠的黃河水,一邊是黃油油的麥田,此刻正值麥子成熟,飽滿的麥穗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的奪目,散發(fā)著豐收的氣息。微風習習,樹蔭陣陣,我嘴里哼唱著: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那種內心的暢快,那種身體的舒適,那種靈魂的舒展,是在辦公桌前,是在高樓大廈間,不曾體會到的。

享受之后,我們在“高德”先生的帶領下迷了路,走上了一條土路,大約十公分厚的沙土層,下面凹凸不平,騎上去疙疙瘩瘩,顛顛跛跛,有種要把五臟六腑顛出來的感覺,好在距離不慎太長,大約兩公里。更糟糕的是,路況不好也就罷了,竟然偏離了原來的路線,比預計的路線要多行9公里,我們一面艱苦的騎行,一面抱怨高德地圖多么的不靠譜,但不靠譜也得依靠人家,否則更不知道何去何從。

到達目的地已接近中午,此時直覺口中干渴,雙腿酸疼,在小攤上買了一瓶水,一頓牛飲,直覺痛快。我們走的是側門,首先映入視線的是大云寺,整個寺體建筑群是紅色的墻體,清灰的琉璃瓦,前面的廣場上布滿了攤販,兜售著自己的賣品。

在這里,我們沒有逗留,徑直前行進入到桑葚采摘園,路旁一棵一棵合抱粗的桑葚樹沐浴在陽光下,一顆一顆的桑葚長在葉叉上,有的發(fā)綠,有的暗紅,生的摸上去硬硬的,熟透了的軟軟的,一碰就會從葉子間滑落。還有黑色的桑葚,看上去就很美,美的誘人,美的心醉,不忍心大口大口的吃,只能一顆一顆,輕輕咬下去,慢慢品嘗,如同品酒,若同飲茶。沿著觀光路是一朵一朵太陽花,黃的,紅的,紫的,沿著路面開向遠方。

眼睛享受夠了,肚子可挺不住了。東轉西轉走到一家叫大程快餐的小店里,小店的門頭不算大也不豪華,但是里面很是寬敞,店里一個客人也沒有,至于原因,時間很是知道的,我們進店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微胖的女人,一臉笑容,一邊拿著點菜的小本子,一邊熱情的給我們介紹菜品吃食,最后我們倆點了兩盤加雞蛋的燜餅。老板娘沒有上小本上寫,顯然我們的菜品夠不上檔次。老板娘并沒有因此嫌棄我們,反而樂樂呵呵地把我們引到有風扇的座位坐下,又泡來了一壺茶水,兩只玻璃杯。一路導航用電量比較大,手機眼瞅著要罷工,老板娘又熱情地送來了充電器,幫忙充上電。朋友直夸真是好人!在這樣的小店里,也不必擔心天價燜餅的事發(fā)生。這樣的小店踏實,放心,如家。

從小店里出來已是下午三點,不得不要折返回家。想想還有五十多公里的路要走,心里也不停地打鼓??墒枪拇虻迷夙懸惨ど闲谐?。重新選擇了路線,這次叮囑好同伴再也不能走錯了路線,此時多一公里都會令人崩潰。一路上騎騎停停,走走歇歇,由于車子座子窄小,長時間的騎行,屁股生疼,不知道該放在座子上啊,還是懸在座子上。兩條腿酸疼無比,每蹬一圈,都好像是在里面擠出一點力氣一樣,脖子肩胛骨僵硬。最要命的是高德地圖又帶領我們進了“坑”里,前面是一條看不見頭的坑坑洼洼的土路,再要是顛過去,估計非得散架不可,索性我們下來推著自行車,雖然是慢了點,感覺卻要好得多。

終于在小路上騎走了近三個小時后,穿過一片濃密的樹林,見到了那條寬闊的省道316,再也不用七拐八拐,再也不用顛顛跛跛,這條路到了,家也就不遠了。

紅紅的夕陽,一點一點的沒入青云,路上三三兩兩都是回家的行人。跋涉在外的人更能感覺到回家真好!

兩個人,兩輛單車,一路騎行,從早到晚,穿街過巷,行程盡130公里;行古道,采桑葚,享生活。

古道私語散文怎么寫篇十一

“鹽馬古道上的人啊,馬鈴鐺是響起的,人是情意深的,鹽巴掉進河里,人的情可以拿出來。火里煮出的鹽巴最甜,從心里說出的話真……”

月夜,一位五十多歲的彝族漢子,在彌勒壩深處唱響了山歌。我的眼角濕了,心久久難以平靜,鹽馬古道上的馬幫、背夫,在歌聲里清晰地向我走來。

解放前,怒江州沒有公路,鹽馬古道連接了怒江州的邊四縣和蘭坪,是通向內地的通道。怒江州境內的邊四縣沒有鹽,只有蘭坪縣有鹽。蘭坪有九井鹽礦,即啦井、溫井、上井、期井、興井、老姆井、下井、小鹽井、溫莊井。

蘭坪各族人民,早在元代以前,就在鹽鹵水溢出地方淘井取鹵煎鹽。九井鹽礦中,尤以啦井最出名。以啦井為中心,形成了怒江境內的滇藏古道、鹽路山古道、碧江營盤古道、六庫保山古道、貢山六庫古道等多條鹽馬古道。

耿耿于懷的鹽馬古道情思,血淚浸透的背鹽馱鹽路上的民歌,每每回到老家,看著對面碧羅雪山上的積雪,夕陽下千山萬壑的瀾滄江峽谷,村莊的炊煙裊裊,我就會癡想在外婆講的故事里。

難以釋懷的鹽馬古道,我總在設計自己的徒步路線,從原碧江縣城知子羅開始,翻越碧羅雪山到達營盤,再沿當年楊玉科將軍為斗鹽灶主們,分鹽巴給附近窮苦老百姓而被抓的路線走,也就是營盤、武鄰邑、啦井,再從啦井到三岔河、山神廟、金頂一線的鹽路山,一直到大理的劍川縣城。

“五一”長假里,我終于踏上了啦井鎮(zhèn)鹽馬古道之旅,這次行程雖然只走了設計的鹽馬古道路線的五分之一,但我搜集到了大量的資料,深入采訪各個階層的鹽民,心靈被深深震撼了,而沿途所見所聞,今昔對比,讓我感慨萬分。

鹽馬古道上很難見到馬幫了,那些背夫的血淚被荒草覆蓋,崇山峻嶺中的小路,被一棵棵高大的樹木和蓬蓬花樹抹去了痕跡。斷斷續(xù)續(xù)的蹤跡,鹽馬古道艱辛可見一斑。

當我走過古鎮(zhèn)鹽鄉(xiāng)啦井,石板路上似乎聽到歷史的嘆息,土坯壘成墻的古鹽鋪、高高的木板門鋪后縫補的、刺繡的和納鞋底的人,夕陽下的寧靜恍惚了一段歷史的凝重;走在鹽馬古道上,我的手輕輕將石板上烙下的深深馬蹄凹槽撫摸,趕馬調自心底飛起,激越和悲傷交織填滿了胸懷。

悠悠古鹽路,馬鈴鐺的聲音不時響起,零星的三兩匹馬馱著柴走過。路旁,不時有野放的馬匹、牛羊、豬。

歷史已經翻過了一頁,可是回頭看看歷史的足跡,還是讓人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鹽馬古道,我的徒步只是開了個頭,魂牽在古道那些大樹的根鋪疊成的臺階上。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