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聊城古城導游詞(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13 09:07:02 頁碼:13
聊城古城導游詞(模板17篇)
2024-03-13 09:07:02    小編:LZ文人

總結是培養(yǎng)自我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徑。2、完美的總結應該具備內容全面、關鍵明確的特點。總結范文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穎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的總結更有新意。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一

尊敬的游客:

現(xiàn)在,我們在麗江古城看到兩個大風車。它們被稱為母子輪。大的是媽媽,小的是兒子。形象怎么樣?我們在前進,這個廣場就是四方街。四方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這是古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這里我們就順便講講古代茶馬古道的故事。茶馬古道是一條運輸鹽和茶的道路,從香格里拉一直延伸到西藏。因為道路非常危險,運輸隊經常被搶劫貨物的不同國籍的人遇險或殺害。所以,很多人還記得他們。

再往前走,這個八角寶塔形的建筑就是麗江古城的木屋。是麗江。

領導。

住的地方,所以人家還留著。麗江古城有許多景點,所以你必須仔細參觀。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二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來,建置沿革屢經變遷。最早稱為古陶,是堯帝的封地;西周時名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遙城的前身;北魏時改名為平遙縣,并把縣治遷到這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有過它的繁華,也曾多次遭受戰(zhàn)火的破壞。現(xiàn)存的城墻是明代洪武年間,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來經多次維修,使古城墻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她留給我們的主要遺產有:古樸典雅、勝景迷人的鎮(zhèn)國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雙林寺;雄偉壯觀的古城墻;聞名全國的中國第一票號“日昇昌”舊址;以及明清一條街上的古寺廟、古市樓、古店鋪和古代民居。

平遙城南高北低,四方開門,民間以朝向和地勢相區(qū)別,將六道城門分別叫南門、北門、上東門、上西門、下東門、下西門。城池既面南而偏東,南門迎納著東南方的和薰之風,是為“迎熏門”;古人以北極星作為北方的標志,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門稱“拱極門”,取四方歸向,眾人共尊之意;上東門地處朝氣方位,取生機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門”;上西門命名“永定門”,期冀江山永固,國泰民安;下東門自古為本邑戰(zhàn)略要沖,門匾書“親翰”二字,意在告誡人們“戎事乘翰”,務以衛(wèi)國保家為己任;下西門之取名“鳳儀門”,似乎受到早年關于西門外有鳳凰來朝的神話影響,“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來而有容儀,是吉祥的瑞應,令人進而想到德政惠民,國運隆昌。

女兒墻:

墻,并把它叫做女兒墻。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墻的保護性功能。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墻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臺.墩臺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衛(wèi)城墻的。有了墩臺,可以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墩臺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平遙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那是象征著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龜城之說: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甕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甕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甕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xù)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甕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后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臺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的一對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xiàn)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下東門甕城:

我們進來的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甕城,它是為保衛(wèi)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本是城墻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了甕城,就大大增強了防衛(wèi)。這里地方很小,四周為高墻圍護,即便敵人進來也只能是進來少數,并且會立即陷入包圍圈,成為甕中之鱉。

大家看,甕城里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且小巧的院落,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圣人,把關帝修進甕城里,是平遙人的獨特創(chuàng)造。

楚悠聲音游記——平遙古城。

0開篇。

這些年來,平遙古城的知名度在國內是越來越高了。你聽聽就知道:它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根據史料上的記載,平遙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是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在這里時建造的。自從公元前2,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都是地方行政中心,并且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了國內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古城的城墻、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沒有動過,它們都是平遙古城現(xiàn)存歷史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古城有著“中國古建筑的薈萃和寶庫”的美名。

平遙的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在國內都是罕見的。古城內現(xiàn)存有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筑,其中的400多處是典型的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

對于很多游客來說,平遙古城留給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古城墻。都說平遙有“三寶”,這古城墻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主持修建古城墻的人是西周的名臣尹吉甫。如今的平遙城上東門太和門外不遠處就有尹公祠、尹吉甫墓、尹吉甫點將臺。

修筑城墻最初的原材料只不過是些夯土,規(guī)模是很小的。楚悠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墻已經是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進行擴建后的模樣了。

古城墻現(xiàn)在的周長大概是6公里,高10米,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這象征了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人。此外,清朝后期,在古城東南角還曾修建了一座象征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由此可見孔子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

站上古城墻,楚悠發(fā)現(xiàn),平遙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國漢民族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縣城。在封閉的城池里,以市樓為中心,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及七十二條小巷經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條。城內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xiāng)土氣息。

平遙古城在民間就被叫做“龜城”,并有“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修建,依此為勝”的說法。平遙共開有六個城門。南門,又叫迎熏門;北門,又叫拱極門;東邊兒的上東門、下東門分別有著太和門、親翰門的叫法;西邊兒的上西門、下西門也分別還有著第二個名字:永定門和鳳儀門。迎熏、拱極、太和、親翰、永定、鳳儀的名字都是清朝道光年間一次大修后由當時的平遙知縣給重新定的。

六座城門出于軍事防御的需要都建有甕城,四座甕城外城門朝南開,下東門和北門的甕城外城門則是朝東開。民間傳說這是怕這只烏龜爬走,而將其左腿拉直并捆在麓臺塔上。所謂“龜前戲水”,說的是城南的柳根河。平遙城墻其它三面都是筆直的,只有南城墻蜿蜒崎嶇,就是因為南城墻是順著柳根河的流向修建的。1977年,汾河泛濫,尹回水庫垮壩,平遙城正是靠著城墻的保護才把那場造成70人死亡、讓同蒲鐵路中斷10天的巨大洪水擋在了城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就鑲嵌在下西門的甕城城墻上。

2西大街。

進了甕城,直走不遠,眼前就是平遙自古最為繁盛的西大街,當年中國的華爾街,近代中國銀行的“鄉(xiāng)下祖父”、“日昇昌”票號就座落在這條街上。

在許多人眼中,平遙古城與晉商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晉商幾乎可以與票號劃上等號。巧得很,中國第一家票號與最后一家票號都出自平遙,他們就在這西大街上面對面地隔街相望,中國票號從起源與繁榮走向衰落與消亡的歷程,它們最形象的直線距離,就是這條西大街的寬度。

家就出自平遙。他們控制著全國80%的資金流向。西大街,因為票號的集中而成為了中國的“華爾街”。

如今的西大街已經不再是金融街,而只是一條地地道道、古色古香的商業(yè)街了。街道上的店鋪里買賣著古瓷器、古玩玉石、古幣票證、桌木器具、工藝服飾、字畫碑帖等上千個品種,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游人和古玩收藏者。

3日升昌。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里是“晉商”的發(fā)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xiàn)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許多第一次走進“日昇昌”的游客絕不會想到,這個“天下第一號”的前身會是一家名為“西裕成”的顏料莊。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與存放款業(yè)務的票號誕生了,其創(chuàng)始人是山西商人雷履泰。

這家票號的名字取自“如日初升,繁榮昌盛”的意思,就名叫“日升昌”。有意思的是,過去商家的招牌幌子都是豎掛的,“日昇昌”招牌上的三個字排列起來就是“日日升日日”,非常好的口彩。打“日昇昌”成立以后啊,票號就像雨后春筍般的一樣地都冒了出來。

跟今天那些豪華氣派的金融機構辦公地點比起來,“日昇昌”的三進院落顯得實在簡樸。事實上,“日昇昌”平遙總部在鼎盛時期,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也不過十多人,而全國其他分號的員工也通常只有三、四人。

五開間的門面,就是“日昇昌”當年的營業(yè)大廳,墻上張貼著“日昇昌”的規(guī)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詩作。這詩其實是“日昇昌”的密碼表,客戶的匯款地點、匯款金額、提現(xiàn)地點都要以被當做密碼的漢字書寫在匯票上,從而達到保密的目的。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三

淵源流長的歷史,給古城留下了瑰瑋燦爛、風格獨特的文化名勝古跡,素以“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稱。

“三山不見”指的是歷史上正定曾用過的中山、恒山、常山的名字,但正定卻沒有山。

“九橋不流”說的是隆興寺前面的三座橋、古府和縣文廟大殿前面各有的三座孔橋,但都是旱橋。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過去正定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例如像較大的許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鐸萬事等。

但是由于歷史王朝的變遷,風雨吹打,不少珍貴的文物被毀壞了。但從現(xiàn)有的國家保護文物4處、省級保護文物7處、縣級保護文物10余處,來看正定乃然不失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古城正定于1990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正定的旅游具有“亦新亦古”、“亦雅亦俗”等特點。在名勝古跡中,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的隆興寺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光胤親自敕封擴建的,氣勢雄偉保存完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著名的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京外鳴剎之首”。寺中的“倒坐觀音”被魯迅先生稱為“東方美神”?!稗D輪藏”被物理學家稱為牛頓定律運作的典范,還有中國最古最大的藏經櫥。

隋龍藏寺碑是中國國內著名古碑刻之一,曾被康有為推崇為“隋碑第一”,還有高22米的大佛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高的銅鑄立佛。以及平面十字形的“摩尼殿”運用典型的宋代營造手法建筑。正定周邊還有四座名塔,廣惠寺的華塔是金鋼塔與花塔的巧妙結合。天寧寺的凌霄塔是我國木制閣塔之首。開元寺的唐代鐘樓與古塔相對應的營造手法,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聰明與智慧的結晶。臨濟寺的澄靈塔是佛教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義玄法師的衣缽塔,已經成為中日友好的見證和紐帶。

新建的景觀,主要以弘揚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坐落在正定城內的榮國府是完全按照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中的描述,并嚴格遵照中國《大清會典》設計、修建的,是我國第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仿古建筑群,也是中央電視臺第一個古建筑外景拍攝基地。大型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的大部分場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榮國府西郊門的清代一條街“寧榮街”全長200多米。電視劇《紅樓夢》中的重場戲“元妃省親”“秦可卿出殯”等都是在此街上拍攝的。這條街已經成為文化古玩交易市場。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

今天我們要去麗江古城游覽。我國有兩大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遙古城,南方是云南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麗江古城。從地域來講,麗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少數民族高原古城。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來一直是滇西北商貿中心和連接滇川藏的茶馬古道重鎮(zhèn),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了。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著6200余戶人家,常住人口約有2。5萬多人,其中納西族人口約占67%。麗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腳下是“巴格圖”,又叫青蛙八卦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說創(chuàng)造的占卜工具。圖案正中爬著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經文,腹部橫穿著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桿朝東,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紅;蛙腹居中,化為“土”,土色黃;箭頭朝西,象征“鐵”,鐵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東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腳指向東北,右腳指向西北,加上東、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圖案周圍標有十二種動物形象,從正東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子鼠、丑牛。這樣,木、火、土、鐵、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環(huán)配與十二種動物而得六十序數。巴格圖對研究納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觀,乃至對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它是由成排連接的鋪面圍成的一塊近似長方形的廣場街面,街場占地約有6畝。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zhèn)四方”之意。也有人說是因為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qū)以及麗江的馬匹、毛皮、藥材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而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zhèn)的貿易中心。

也許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東稍有傾斜,這是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納西諺語所說的,是個除了雞轡頭什么都有賣的熱鬧集市,沒幾天就會有許多垃圾,古城又沒有固定的清潔工,古城人民就根據地勢,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沖洗街場。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們就用三塊鋪板在街頭河上一閘,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場,四周店鋪的主人則用棍子乘著水勢挑撥,污水流入東河,去灌溉千頃農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凈,又免了掃地之勞,這在我國的城市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這是科貢坊。麗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實行“改土歸流”,即由原來的土司統(tǒng)治改變?yōu)橛芍醒胝傻挠幸欢ㄈ纹诘牧鞴俳y(tǒng)治,麗江從此就由封建領主社會進入了封建地主社會。社會制度的變革極大地激發(fā)了民間子弟的讀書熱情,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廢除科舉180年的時間里,麗江先后出了六十幾位舉人和七位進士?!耙婚T三舉”在文化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不足為奇,可在麗江這樣一個長期由土司統(tǒng)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卻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眾捐資在這里建了一座兩層的科貢坊。

清朝末年,這個小巷里又出了麗江最后一位進士和庚吉,于是鄉(xiāng)親們在被燒毀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貢坊,并且升為三層。實際上,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取消科舉,光古城就有兩家“一門三舉”。現(xiàn)在,人口只有三十多萬的納西族,卻擁有成百的專家教授;每年的高考錄取人數,按人口平均數在省內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說,納西族是一個崇尚文化、善于學習的民族。

游客們,謝謝大家的配合。下面,游客們可以自由活動1小時?;顒油炅司偷竭@兒來集合。注意安全喲!

文檔為doc格式。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

今天我們要去麗江古城游覽。我國有兩大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遙古城,南方是云南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麗江古城。從地域來講,麗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少數民族高原古城。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來一直是滇西北商貿中心和連接滇川藏的茶馬古道重鎮(zhèn),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了。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著6200余戶人家,常住人口約有2.5萬多人,其中納西族人口約占67%。麗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腳下是“巴格圖”,又叫青蛙八卦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說創(chuàng)造的占卜工具。圖案正中爬著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經文,腹部橫穿著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桿朝東,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紅;蛙腹居中,化為“土”,土色黃;箭頭朝西,象征“鐵”,鐵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東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腳指向東北,右腳指向西北,加上東、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圖案周圍標有十二種動物形象,從正東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子鼠、丑牛。這樣,木、火、土、鐵、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環(huán)配與十二種動物而得六十序數。巴格圖對研究納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觀,乃至對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游客們,現(xiàn)在我們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它是由成排連接的鋪面圍成的一塊近似長方形的廣場街面,街場占地約有6畝。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廣場的形狀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zhèn)四方”之意。也有人說是因為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qū)以及麗江的馬匹、毛皮、藥材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而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zhèn)的貿易中心。

也許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東稍有傾斜,這是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納西諺語所說的,是個除了雞轡頭什么都有賣的熱鬧集市,沒幾天就會有許多垃圾,古城又沒有固定的清潔工,古城人民就根據地勢,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沖洗街場。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們就用三塊鋪板在街頭河上一閘,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場,四周店鋪的主人則用棍子乘著水勢挑撥,污水流入東河,去灌溉千頃農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凈,又免了掃地之勞,這在我國的城市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這是科貢坊。麗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實行“改土歸流”,即由原來的土司統(tǒng)治改變?yōu)橛芍醒胝傻挠幸欢ㄈ纹诘牧鞴俳y(tǒng)治,麗江從此就由封建領主社會進入了封建地主社會。社會制度的變革極大地激發(fā)了民間子弟的讀書熱情,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廢除科舉180年的時間里,麗江先后出了六十幾位舉人和七位進士?!耙婚T三舉”在文化發(fā)達的中原地區(qū)不足為奇,可在麗江這樣一個長期由土司統(tǒng)治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卻是一樁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眾捐資在這里建了一座兩層的科貢坊。

清朝末年,這個小巷里又出了麗江最后一位進士和庚吉,于是鄉(xiāng)親們在被燒毀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貢坊,并且升為三層。實際上,從“改土歸流”到清末取消科舉,光古城就有兩家“一門三舉”?,F(xiàn)在,人口只有三十多萬的納西族,卻擁有成百的專家教授;每年的高考錄取人數,按人口平均數在省內也一直名列前茅??梢哉f,納西族是一個崇尚文化、善于學習的民族。

游客們,謝謝大家的配合。下面,游客們可以自由活動1小時。活動完了就到這兒來集合。注意安全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六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肖蒲睿。今天我要帶你們去美麗的麗江古城游玩,進入古城后請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亂涂亂畫,做一位文明的游客。祝大家這趟路程玩的開心,住的安心,喝好吃好!

走進古城大門,大家先看到的是兩個大水車,它們可是麗江古城的標志物,是古代百姓用來種莊稼的工具。大水車下有清清的小河,河水里有美麗的鵝卵石。大家不能下去撿鵝卵石哦,不過那邊有樓梯,大家可以下去盡情拍照哦!

穿過青石板鋪成的小巷,我們來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麗江古城最熱鬧的地方,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商店,賣著充滿了民族特色的商品,有布料、圍巾、象腳鼓等等。象腳鼓外表是木頭做的,上面有美麗的花紋,因為長得和象腳很像而得名。它的鼓皮是用老山羊皮做的,過節(jié)時,象腳鼓店的人可多了,老板經常會坐在門口為人們免費演奏,動聽的`鼓聲傳遍了整條街道。

我們的旅途到了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了,希望麗江古城的大水車、四方街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歡迎下次再來,再見!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七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諸位到昭化古城游覽觀光。我是昭化古城景區(qū)講解員,我叫__x,今天,我非常高興為各位導游,我將盡我所能把昭化最美好的景觀介紹給各位。

首先,我在這里把昭化古城概況介紹一下,讓大家對昭化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有一個大致地了解,然后再進古城,與每一個景點零距離接觸,我相信在游完昭化古城后,大家對“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名諺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昭化古城,位于川蜀之北,秦嶺以南,金牛古驛道與嘉陵江、白龍江水道交匯之處。四面環(huán)山,三面臨水,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南通閬、巴,而且周邊關隘森列,形成了“東來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有天雄關以鎮(zhèn)之,南下蒼、閬有梅嶺關以間之,北渡陰平有白水關以守之”的獨特地勢,成為了縣、關并稱的水陸要衢,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是古代重兵布控的要地和川北政治、經濟中心。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

昭化是與巴、蜀同為四川早期最開化的區(qū)域之一。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時,已有聯(lián)盟式的部落定居,稱為“昔阝”春秋時,建立了東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國,治地吐費城,即今境內石盤村的土基壩;秦滅蜀并巴、苴后,始在吐費城置葭萌縣、屬蜀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史稱“巴蜀第一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縣史;東漢末,移治地于今天的昭化古城,屬廣漢郡;三國、晉、西魏、北周、后唐分別為漢壽縣、晉壽縣、晉壽郡、益昌縣、京兆縣、益光縣治地;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稱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移縣治地于寶輪院后,昭化古城先后為昭化區(qū)公所、鄉(xiāng)、人民公社、鎮(zhèn)駐地。昭化,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權連綿不斷的建置沿革,被專家稱為地方政權建制的“活化石”。

昭化的古代文明受現(xiàn)代文明沖擊較小,是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東、西、北三座城門雄姿仍在,古城墻殘垣尚存,三橫兩縱的青石板街風格獨特,融合了我國古代南北建筑文化風格的明清民居保存也較為完整,大街小巷均保持著良好的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

昭化古城,“舊系土城”,明朝正德年間“包筑以石”。古城面積29公頃,城池外形微圓,狀若葫蘆。昭化古城的選址,城池形狀,以及城內衙門、街道、廟宇的修建,均與風水學有關,照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昭化古城是按環(huán)境學的標準來建造的,尤其是奇異的山水太極圖構成了昭化古城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太極圖由呈反s型的嘉陵江河道分割,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于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謂之“太極天成”。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如此宏大氣勢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因為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昭化交通便利,寶成鐵路、綿廣高速穿境而過,在昭化設火車站和高速出口,至廣元僅30分鐘車程。昭化經大朝至劍門關的旅游公路,全長38公里,將昭化與劍門蜀道三國游線更好地連接起來。白龍江與嘉陵江在此交匯,并可通航。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航船可上達廣元,下溯重慶等地。

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傳承之城,尤以三國文化著稱于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無數的傳世之作。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然而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歷史,卻將昭化推向了歷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國文化成為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環(huán)。史載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祎、龐統(tǒng)、魏延、馬超、嚴顏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跡:葭萌古關、費祎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zhàn)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因此,昭化古城有“蜀道三國重鎮(zhèn),世外千年古城”之稱。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八

古城:

各位團友,上午好,大家一路辛苦了,歡迎大家來象山觀光旅游。我是象山旅行社的地陪導游,我叫黃,草頭黃,為了方便起見,大家可以叫我黃導、或是小黃。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很榮幸今天有緣和大家同車同行,同吃同游,希望在我的導游服務下,大家能玩得愉快,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今天我們的第一活動是參觀象山影視城。在我們還沒到影視城之前,我先就影視城的概況向大家作個介紹。

今天我們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座落于石浦鎮(zhèn)的漁港古城,在我們還沒到景區(qū)前,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石浦鎮(zhèn)及古城。

石浦歷來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漁工商重鎮(zhèn)。有清代文人是這樣描述石浦的:蜃雨腥風駭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圓,人家住在潮煙里,萬里濤聲到枕邊。等會我們要參觀的漁港古城,就是詩中所說的高低曲折一城圓,它是石浦的精華所在。

漁港古城建于1387年,也就是明朱元璋洪武年間,因石浦地處海防要塞,中央特派兵在此建城守衛(wèi),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古城東南朝海,西北依山,一頭連著漁港,一頭藏在山間谷地,房屋隨著山勢起伏而建,據高控港,有城在山上,山在城中之稱。城內街道蜿蜒曲折,街巷連接處建有數十個月洞門式的封火墻,它既切換了街道空間,又可以阻止火勢蔓延、防盜賊進入。作為海防要塞和海商重鎮(zhèn),古城保留了古城墻、古城門、古民宅、古街道、古商鋪等多處古跡,為了更好的反映石浦歷史文化和古城特色,城內又專設了12個參觀場館,介紹石浦從古至今的方方面面,相信大家參觀后對石浦這座漁港古鎮(zhèn)有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深厚的漁文化和商賈文化。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九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國都、1065年省會、16府衙、22縣治的歷史。自西漢初年,先后存在過六座古城,分別是漢代的廣縣城、廣固城、東陽城、南陽城、東關圩子城以及滿族旗城。

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圍約計1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東陽城的北關古街區(qū)、宋城;古南陽城區(qū)域內的南陽河觀光帶、偶園歷史文化街區(qū)、南門街區(qū)以及東關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區(qū)。

城內現(xiàn)存古街巷上百條,包括被評選為“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園街、衛(wèi)街、東門大街、北門大街、參將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稱已經延續(xù)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間布局完整,較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傳統(tǒng)風貌,其中,北門大街、偶園街、東門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街巷,游客走在其中將領略到青州古城曾經的輝煌,感受到深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西部靠漳衛(wèi)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臺地區(qū)隔水相望,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與河南省及本省的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市因史稱聊攝國故名。

聊城市轄東昌府區(qū)、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荏平、高唐6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有漢、回、蒙古等3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9%;其次為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等。

全市主要旅游資源聊城山陜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得到保護與開發(fā),景陽岡一期工程竣工并向游人開放。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一

聊城古稱東昌府,居魯西,毗泰岱,臨黃河,是一座黃河文化與運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興,水是聊城魂。中華母親河――黃河在聊城境內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之多。京杭大運河、徒駭河等多條河流穿城而過;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區(qū)內,水域面積達到三分之一。

下面,請各位隨我從明珠碼頭開始,泛舟水上,一起游覽最核心也是最能體現(xiàn)水城特色的景區(qū)――東昌湖與古運河,親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歷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朋友們:我們乘坐的船已經緩緩啟動了,首先我們游覽的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域總面積6.3平方公里的東昌湖,煙波浩淼,環(huán)抱古城,河湖相連,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格局。這在全國獨一無二,被清華大學作為典型案例收錄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聊城又稱鳳凰城,在船的右前方,湖南岸有一個金鳳雕塑,就是為了紀念一個凄美的傳說而建。從前,聊城一帶曾是一望無際的梧桐林,生活著一對恩愛的鳳凰,統(tǒng)領著百鳥、護佑著百姓。東海一條黑龍欲將此地霸為己有,和鳳凰打斗三天三夜。公鳳凰戰(zhàn)死,母鳳凰因腹中有蛋,暫時離去。從此,黑龍在此安家,這里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叫它東州湖。有一年,地方官見這里湖波蕩漾,林茂花繁,決定在湖中建城。

夜里一只鳳凰托夢給他:“要建城,自有王東、王昌二人助你?!痹瓉?,母鳳凰自離開之后,因過度悲傷,雖生下兩蛋,卻未能孵化。后與一個叫王成的人結為夫妻,生下王東、王昌兄弟。來自聊城xxx旅行社母鳳凰讓二子幫助修城,目的就是尋機向黑龍報仇。動工那天,一只鳳凰引領著百只裝滿樁木、石塊的大船駛向料場。湖中城建好之后,人們?yōu)榱思o念鳳凰運料的功績,就起名為鳳凰城。

話說王東、王昌修城之際,正是黑龍?zhí)接H之時。這日黑龍返回,見湖中城起,十分惱怒,立即興風作浪,意欲毀城。王氏兄弟跳入水中與黑龍搏斗,母鳳凰叼下身上兩根羽毛,化作利劍,刺向黑龍。黑龍不敢戀戰(zhàn),逃往東海。誰料黑龍?zhí)幼邥r扒出的水道冒出滾滾激流,使水面不斷升高。鳳凰見狀,在空中喊道:“孩子,此水通海,難以堵?lián)?,為了百姓,你們只好獻身了?!倍跣值苈牶?,先后鉆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后來,人們?yōu)楦兄x二王兄弟,就取其名字,將鳳凰城改稱東昌城了。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將通過的橋,名叫六知橋。明朝中期,東昌府有位禮賢下士、愛民如子、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的知府,姓蔡,名興同。有一年發(fā)大水,河堤決口,平地劃船。皇帝撥下善款,命蔡知府與河院一起抗災防洪。后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災剩下的銀兩開恩賞賜下來。河院想私分錢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備好酒菜,請知府過來議事。酒過三巡,河院提起分錢之事,對蔡知府說:“這錢我們二人分了,也無人知曉?!辈讨f:“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來無人知曉?!此錢取之于民,理應用之于民!”回府后蔡知府即讓師爺盤點賬目,開列明細,邀地方士紳公議,將抗災剩余的3萬6千多兩銀子修建了南關和北關兩座橋。后人感恩蔡知府義舉,將南關橋改稱“六知橋”。

[船過南關橋后]過了六知橋,我們就來到了東昌湖的東南水域。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幾個小島,是老百姓俗稱的演武場。水滸傳中沒羽箭張清調任東昌府之初,曾夢見自己在過吊橋迎敵時馬失前蹄,跌入護城河中。張清不習水性,眼看有生命之憂,這時一仙女從天而降,拋下一根紅繩,將其拖到城東南的小島之上,并教他訓練水兵之法,留下偈語:湖上練兵,遇江而止。后來盧俊義率水滸諸英雄攻打東昌,被張清連傷一十五員大將。幸虧宋江用計俘獲了張清,并勸其歸順水泊梁山。此時,來自聊城xxx旅行社張清才知仙女之意。后來因為水沖,小島越來越小,清朝以后,就無人在此練兵了。如今,這里草密水清,天氣好的時候,湖里的烏龜就爬上來曬太陽。

在南城墻里,有一個不大的水面,多年來無論天氣多么干旱、無論用什么器械取水,從未干涸過,這就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龍?zhí)?。當初大禹治水來到聊城,命人在南部開挖了徒駭河,在北部開挖了馬頰河后,洪水很快下降了許多,卻一直無法排完。夜里,大禹趟水查看,來到徒駭河北岸時,見到一股暗流,順暗流走出五六里路,發(fā)現(xiàn)了一股打著漩渦向上涌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拋將下去。“呼啦”一聲,水下飛起一條蛟龍,張牙舞爪撲向大禹。雙方斗至天亮,蛟龍向東飛去。

大禹將此事告訴了舜帝,舜帝賜其刻有鎮(zhèn)蛟圖的方石一塊,告訴說那條蛟龍原是被趕出家門的東海龍王之子。夜里子時,按照舜帝的囑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渦處,只聽幾聲悶雷過后,水花隨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帶洪水退下,大禹投石處卻依然是一片深不見底的水面,人們稱作鎮(zhèn)蛟潭或龍?zhí)丁?/p>

聊城水多,橋也多。聊城的橋不但形態(tài)名異,而且都有著或傳奇、或動人的故事。前面這座連通東昌湖與古運河的橋,叫驚龍橋。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回程,艄公因貪看沿途風景一時走神,待船行至龍灣橋頭,急忙轉舵,龍船的顛簸使得正在與人下棋的乾隆皇帝離身前傾,差點跪倒。乾隆大怒,急問何事?隨從忙跪奏道:“皇上貴為真龍?zhí)熳?,何事不?來自聊城xxx旅行社不過是因下棋入迷,一時淡忘而已。

不過,東昌府這個地方,歷來就不平凡。當年圣祖爺在此鬧龍街就遇到過活神仙。剛才,您跪天、跪地、跪師親,說明此地天有靈、地有德、水有韻、河有情。岸上就是龍灣,何不上岸,將息幾日?!鼻÷犃T稱是,住進了光岳樓行宮。這后面還有一段故事,暫且賣個關子,過會再說。因為乾隆在龍灣橋受到驚嚇,后人就稱之為“驚龍橋”了。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來賓: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大宏偉的樓閣就是著名的光岳樓。

光岳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經有631年的歷史了。光岳樓據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當時建造這個樓閣的主要作用是:“嚴更漏,窺敵望遠,報時報警”的軍事作用。樓閣體現(xiàn)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種過渡,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時候就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岳樓占地面積1236平方米,外觀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有東、西、南、北四個拱門,四門相通,券上方砌門額,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興禮”,東曰“太平”。從建筑結構上說它與同時修建的西安的鐘鼓樓相同,都是由墩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我們看到的用磚石砌成的高9米的(準確的說是9.38米)就是墩臺,主樓位于墩臺之上,高度為24米,整個樓閣的通高和底邊長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之極,寓意著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31年來,光岳樓一直是聊城古城區(qū)最高大最雄偉的建筑。

接下來就請大家隨我等樓參觀。

(登樓伊始)。

因為這個樓閣在當時建造它是軍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這一個,樓梯比較陡滑,大家在登樓的時候都注意腳下。

在敞軒內檐下我們可以看到一塊木制的匾額“共登青云梯”,它是原書法協(xié)會主席啟功先生所題。

(乾隆御碑前)。

在我們面前的這塊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詩章碑。乾隆皇帝曾經九過東昌(5次東巡,6次南巡,9次通過京杭大運河路過這里),六次登樓,在樓上即興做詩13首,這塊碑上就完整的鐫刻了5首。碑面兩首,碑陰兩首,碑側還有一首。

細心的可能已經發(fā)現(xiàn),這塊碑的中間有斷接的痕跡,文革期間曾被拉倒毀壞過,史料記載,這里有兩塊乾隆的御制石碑,在文革后只恢復起一塊,另一塊已經對不起來了。

我們這塊石碑有它獨特的文物價值。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上,我們著重來看一下碑側這首詩。首先我們看它的字體,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皇帝,在他一生當中寫詩就達到了一萬多首,他在各個景點留下來的字也是相當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來的字多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體,您看這首詩,它是行楷字體,這種字體是不多見的,所以比較珍貴,這是其一。第二點,這首詩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齡的時候最后一次登樓所題,乾隆皇帝80歲寫的詩相當少,所以,這首詩就相當的有意義了,我們看他的字寫的剛勁有力,圓潤流暢,由此可見我們這位皇帝的書法功底是非常渾厚的。如果大家對書法感興趣的話,一會可以仔細的揣摩一下。

現(xiàn)在大家隨我這邊請。

(一樓東門)。

在一樓東門的門楣之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塊木制的匾額,這塊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邊第一個字,非常象我們現(xiàn)在所寫的東西南北的“東”字,但是這塊匾額是清朝時期所題,在清朝時期并沒有“東”字的簡寫,“東”呢應該是第三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東岳泰山的“泰”字,“泰岱東來做翠屏”,意思就是說:巍巍的泰山也不過是光岳樓東面一座翠綠的屏障。作者用非??鋸埖氖址?,來形容這個樓閣是非常的高大和宏偉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詩人施閏章。施閏章字尚白,號愚山,安徽宣城人,當時官居山東的學政,他有個學生非常給他露臉,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施閏章就是蒲松齡的老師。施閏章在做山東學政期間曾經斷過聊城一個非常有名案件——胭脂案,后被他的學生蒲松齡載入《聊齋志異》當中,就是我們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們湖心島的望岳亭重檐就繪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島也叫胭脂島)。

(一樓室內,古城模型邊)。

請大家到室內來。

在我們一樓的大廳,首先看到的就是我們聊城古城的模型圖。它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東昌府志》的《東昌府城圖》制作的。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聊城古城的邊界是非常的方正,邊長是一公里,面積就是一平方公里。據于古城正中心的這個高大的樓閣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樓。它是四條主干道的交叉路口,這四條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從整體來看我們的古聊城就象是一個大的棋盤,跟古城西安有幾分相似,都是棋盤式方格網狀構架。

聊城自古便被譽為:“能陷不失的鳳凰之城”,就是說在當時我們聊城的防御體系是非常的完備的,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一下聊城的防御體系。首先我們看到就是古城墻,您看在四個角各有一個望敵樓,每隔一處有一個角樓,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門外面的方塊叫做“甕城”,有個成語叫“甕中捉鱉”指的就是我們的甕城了。聊城的甕城跟其它地方的甕城有所不同,它的門都是扭頭門,這在當時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甕城外高禿的部分為護城堤,中間的為吊橋,繞城一周的藍色地帶就是當時寬三丈,深兩丈的護城河,防御體系是非常的完備。

這種規(guī)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駐守在我們東昌衛(wèi)的首御指揮僉使陳鏞所建。聊城原為宋元所遺留的土城,陳鏞認為這種土城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軍事需要了,為了跟元軍殘余部隊作戰(zhàn),他便上書皇帝,由原來的蘇綠國,也就是現(xiàn)在菲律賓國家運來了一批進貢的楠木來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墻,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墻所剩余的木料和磚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這樣一座具有軍事作用的樓閣就是光岳樓,所以建樓之初被人們稱為“余木樓”。又名鼓樓。

“巧奪天工”四個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為慶賀光岳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題寫的。這四個字發(fā)出了對光岳樓的驚嘆!

神龕兩側可以看到一副紅色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泰山東峙,黃河西臨,月色濤聲,憑欄把酒無限好?!毕侣?lián)是“層臺射書(魯仲連射書喻燕將),微鄉(xiāng)(殷紂王時期,封其兄啟于此,稱微子國)明志,人杰地靈,登樓懷古有余馨?!鄙下?lián)寫景,描繪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聯(lián)寫人,說聊城自古人杰地靈,而登上這座樓,就可以讓我們想起古人創(chuàng)下的偉大業(yè)績。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對聯(lián),是1933年聊城縣縣長孫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東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蔣維松先生重新書寫的。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樓閣的主要構件。這個樓閣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制樓閣,在它的主框架結構中,沒有用過一顆釘子。我現(xiàn)在手扶的這根兩邊有紅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們在屋里可以數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于磚墻之內的。樓閣是框架結構的樓閣,墻倒樓不倒,磚墻只是起到了擋風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撐作用的就是這32根木柱,這種木柱我們現(xiàn)在叫金柱,因為它非常的高大,當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11.58米,從一樓一直通到三樓,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間沒有斷接的。這種木柱便是由原來的蘇綠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菲律賓國家由海運經京杭大運河運到我們聊城來的,它是一批貢木,當時是用進貢的木料來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墻,可以看出,在當時聊城的軍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隨著明王朝統(tǒng)治的鞏固,此樓軍事功用很快被遺忘,但光岳樓卻以她雄偉高大而名揚天下。現(xiàn)在就請大家隨我登樓參觀。

因為樓閣是木制樓閣,為了防火,樓上沒有電,樓梯是比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樓的時候都注意腳下。

(二樓,攝影展聊城俯瞰圖前)。

剛才我們已經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圖,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副圖片,它是20xx年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圖。從這副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邊界非常的方正,邊長一公里,面積就是一平方公里。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岳樓,四條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東、西、南、北四座關橋就是當時東、西、南、北四座吊橋的原址部位,繞城一周的藍色地帶就是當時的那條護城河,但是現(xiàn)在經過幾百年的開鑿,已經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的東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當,它的儲水量是1.5億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黃河水。從這副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聊城這種獨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體。一會我們便可以在四樓非常直觀的看到這種景觀。只是有一點比較遺憾,您看一下,這面是西面,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這一部分水面已經讓房屋給擋住了,我們看不到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西關橋,它就是當時西吊橋的原址部位。

下面我們到乾隆行宮。

(乾隆行宮內)。

乾隆行宮是乾隆皇帝當年題詩和休息的地方。據《南巡盛典》記載,光岳樓為乾隆36行宮之一。

在行宮之內,我們可以看到墻壁之上有一副圖,它就是《南巡盛典圖.東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時帶了隨行的畫師,畫師用筆把沿途的景色描繪下來,集結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稱為《南巡盛典圖》,它就是其中的《東昌段》,再現(xiàn)了清朝時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們看一下,最高的樓閣掩藏不住的就是我們的光岳樓,往下是古老的城墻,再往下這條河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運河.這條河是元至元20xx年所開鑿的會通河的一段.運河給聊城帶來四百多年的繁榮史,特別是明永樂十三年,海禁,這條河就成了連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條水路通道,因此在當時聊城是非常的繁華,被譽為“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也有“江北一都會”的美譽。旁邊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年間的鐵塔,據今已經有一千所年的歷史了。

在乾隆行宮之內我們再抬頭往上看,由二樓我們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樓的景致,這叫做“空井”,它是宋元的一種建筑風格。空井是用來通風、采光的,而在當時建造這個樓閣的時候,這個地方實際上是一個上料口。整座樓都是用木頭構建,用料很大,別的地方運很困難,所以通過這個地方用繩子把木料拉運上去,然后進行上層的建筑。

再往上看,我們就可以看到四樓的屋頂,一個非常漂亮的屋頂。是用木頭依次雕刻而出的一朵碩大的蓮花,周圍是荷花、菏葉和蓮子來襯托。它的學名叫‘藻井“,也叫“蓮花井”,古人把蓮花雕刻在屋頂之上有自己很深的用意,樓閣是木制樓閣,最怕的就是火,當時古人已經有了防火的意識,但是他們沒有措施,因此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頂之上,起一個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你看這朵蓮花,它是倒置在屋頂之上的,蓮都是生長在水中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屋頂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這種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這朵蓮花可以鎮(zhèn)住這個樓閣,給這個樓閣帶來一片祥和。

現(xiàn)在我們到三樓參觀。

走到這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的樓梯是越來越陡,越來越窄,因為當時是軍事功用,這樣易守難攻,便于防御。

(三樓上)。

三樓是一個結構暗層,光線非常暗。它是一個過渡層,在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剛才在一樓的時候我給大家講過,我們這個樓閣是由32根高大的木柱起了主要的支撐作用,現(xiàn)在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32根木柱的頂端。(在梁枋下面)。這就是其中的一根,11.58米的高度就此終結。在它的上端周圍都是一些木頭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內外兩漕圈起來,我們看到只是它最里面的一部分,外面還有一漕,中間有一定距離,在梁枋上方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笨重的類似龍頭一樣的構件,它叫做斗拱,這些斗拱都是承重構件,它首先把下邊柱子上的壓力進行層層的向上傳遞,然后把樓上的壓力進行層層分解,這樣上下兩個方向的力達到了一個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還有200多個小斗拱,斗拱內外兩部分是連在一起的,這內外兩者之間又可以把內外的力層層的分解、傳遞,使內外兩個力達到一個平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在建造這個樓閣的時候已經把力學研究的相當的透徹了。

好,現(xiàn)在我們到四樓參觀。

(四樓上)。

四樓是我們這個樓閣的最頂層。四樓有四個嘹望口,這四個嘹望口就是當年明軍嘹望敵情的地方。由這四個嘹望口我們就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

(站在南嘹望口)。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南嘹望口,您看到的湖面就是當時的護城河,現(xiàn)在的東昌湖,橋就是南關橋,是在原南吊橋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來的。在前方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古建筑群,它就是清朝四大私人藏書樓閣之一的海源閣。海源閣是由當時江南河道總督聊城本地人——楊以增創(chuàng)建,它是江北最大的私人藏書樓,與江蘇常熟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浙江吳興陸心源的“百百(bi)宋樓”并稱為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1972年,毛澤東主席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內閣大臣田中角榮的《楚辭集注》就是出自于海源閣藏書的影印本。

(站在西嘹望口)。

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西嘹望口,西面的水域是最寬闊也是最漂亮的。前面的這座橋就是西關橋,也叫東昌大橋,還有個名字叫世紀拱橋。它是二十世紀末開始建造,二十一世紀初建成,有二十一個拱洞,象征跨入二十一世紀。這座橋是目前聊城規(guī)模最大,投資最多的一座橋梁,全長322米。它的護欄非??季?,全部都是采用北京房山一級漢白玉,用淺浮雕的手法雕刻了266塊《水滸》故事圖案,如果我們漫步東昌大橋一個來回,就象是看完了一整部的《水滸傳》。在西南方向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半球形的建筑,它就是我們新城的標志性建筑——水城明珠大劇場。水城明珠大劇場是根據澳大利亞悉尼歌舞劇院,由北京清華大學設計建造而成的,全國唯一一個具有開啟閉合功能的歌舞劇院,它的高度也是33米,九丈九尺,和光岳樓一樣高。里面一共有3636個新型座椅,它也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室內單體劇場。

(站在北嘹望口)。

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位置是北嘹望口,北面的水域是比較窄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到水。前面的橋就是北關橋,是在原北吊橋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來的。由北面我們可以看到聊城獨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體”,東昌湖以內的這些底矮的建筑就是古城區(qū),湖以外的高樓大廈就是新城區(qū)。早在建國初期,為了保護聊城歷史文化遺產,在制定第一個城市規(guī)劃時,就確定了“保護舊城,開辟新區(qū)”的建筑原則,古城區(qū)內所有的建筑物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過12米,也就是光岳樓一樓房檐的高度,因此,較完整的保留了聊城古城原有的風貌。

近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綠色植被比較多的方正院落,這就是范筑先紀念館。范筑先,山東館陶南彥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時(1936)任山東省第六區(qū)行政督察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長。他積極擁護黨的抗日主張,堅持抵制韓復榘南撤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通電全國,誓死抗戰(zhàn)到底。1938年11月14日,日軍侵犯聊城,由于頑固分子破壞,范筑先等不及撤退,堅守城池15日,日軍攻破城池,壯烈殉國。1987年,聊城地區(qū)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此修建了范筑先將軍殉國處紀念館。中間黑色最大的石碑就是鄧小平所題的“范筑先殉國處”,旁邊有一個小的石碑,是1947年1月解放聊城時,八路軍某政治機關為保護固有文化免于戰(zhàn)爭損壞,向入城部隊發(fā)布的三項命令。其中第一條就是“向范筑先烈士墓地立正,敬禮”。第二條在海源閣,“保護中國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圖書館”,第三條就在我們的東面了,“妥為保護傅斯年在北關街的住宅?!?/p>

(站在東嘹望口)。

過了東關橋就是北關街了,傅斯年紀念館在北關街的東首。

傅斯年,字孟真,他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做過北京大學代校長,中國臺灣大學校長等職務。傅斯年的一生,做了許多深有影響的大事。他創(chuàng)辦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主持了山東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和安陽殷墟的挖掘工作等。他是我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也是我們聊城的驕傲。

站在這,我再給大家講一下光岳樓名字的由來。光岳樓初名為余木樓,它是建造城墻剩余的木料所建,又稱“鼓樓”明成化20xx年,光岳樓大修后,東昌知府揚能,因其地處東昌,將其更名為“東昌樓”,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部考功員外郎李贊路過東昌,隨東昌太守金天錫登臨此樓。李贊對這個樓閣大為贊賞。他就是站在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位置,面向東面,隱約中就看到了泰山,據說倒退四五十年以前,在雨過天晴的時候是確實可以看到泰山的。在古時候,泰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山,因此李贊在他的《題光岳樓詩序》中這樣說道:“因嘆斯樓,天下所無,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無名稱,不亦屈乎?乃與天錫評,命之曰:光岳樓,取其近魯有光于岱岳也?!币馑季褪钦f這個樓閣靠近東岳的泰山,是受泰山神光的庇佑,所以取名光岳,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說這個樓閣確實是有泰山神靈的保佑也好,或者是說是蓮花井的警示作用也好,或者是聊城人們人為保護的好也好,這個樓閣631年來,大小火災一次都沒有發(fā)生過。631年了,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正中心,見證著聊城的歷史和滄桑,它是聊城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聊城歷史文化的象征。

好了,我們光岳樓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分鐘后我們樓下集合。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三

襄陽市是位于中國湖北省西北部的一個地級市,是湖北省政府確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長江支流漢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陜毗鄰地區(qū)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的稱號。襄陽自古分為漢水(沔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yè)重鎮(zhèn)。1949年以后后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設襄城、樊城2區(qū)。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襄陽區(qū)改名為襄州區(qū)。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今天,中共襄陽市委、襄陽市人民政府、襄陽軍分區(qū)、襄陽市人大會、政協(xié)襄陽市委員會均駐襄城。

襄陽市的發(fā)展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從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歷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市域內現(xiàn)已查明各時期的文化遺址200多處,有些文物古跡堪稱世界之最。襄陽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30的歷史中,大小戰(zhàn)役難以數計,著名的戰(zhàn)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戰(zhàn)、關羽水淹七軍之戰(zhàn)、朱序抗拒苻丕之戰(zhàn)、岳飛收復襄陽之戰(zhàn)、宋元襄樊之戰(zhàn)、李自成進占襄陽之戰(zhàn)等。其間人文薈萃、燦若繁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眾多的英才,為襄陽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和軼聞傳說,歷來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稱。

今日的襄陽,既有聞名于世的歷史積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蘊,又有汽車制造,航天裝備等高新科技產業(yè)及都會發(fā)展,“新舊和諧共生”成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四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譽。下面帶來聊城。

導游詞。

作文,歡迎閱覽!

尊敬的各位游客,京杭大運河西岸有一處富麗堂皇的古建筑群,遠看,瓊樓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聊城山陜會館。

聊城山陜會館在城區(qū)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yè)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這驚世駭俗的山陜會館是山西和陜西兩地的商人集資興建的。從開建到建成,歷時66年,花銀60465.69兩。館中,有技術精湛的建筑雕刻、惟妙惟肖的精美繪畫。

來到大門前,只見門兩側有一幅。

對聯(lián)。

上聯(lián)是:本是豪杰作為只此心無愧圣賢洵足配東國夫子;下聯(lián)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氣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在大門的兩側,有兩個便門,上面分別寫著“履中”、“蹈和”便門旁邊為磚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書“精中貫日”,右為“大義參天”

走進會館,過了戲臺下的一道門,便看到了華麗的戲臺。一般的戲臺只有四個翼角,而這個戲臺卻呈十翼角。從上面往下看,猶如一只展翅高飛的鳳凰,栩栩如生。這座戲臺精湛至極,能和故宮、頤和園的戲臺相媲美。戲樓的兩側是南北對稱的夾樓,與戲樓連為一體。則鐘樓與鼓樓南北對稱,分列于夾樓外側。從遠處看,形成了一個“山”字。

院中還有兩棵古槐樹,已有四五百年了,而山陜會館才有兩百多年??梢?,山陜兩地的商人是取這兩棵槐樹而興建的會館。與槐樹相對的,還有兩座石獅子。

再往前走,就到了關帝大殿,也就是正殿。關帝大殿中供奉著關羽。這兒,為什么是供奉著關羽,而不是其他人哪?原來,關羽是山西人,而這山陜會館是山西和陜西人集資興建的,所以,關羽便是商人們精神上的一個支點。所謂“買賣不成,忠義要在“,指的就是關羽的忠義。

則刻有“神仙傳”的故事。在右邊也有一塊額枋,上面刻有“行孝圖”,為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的幾個故事。有《哭竹生筍》、《懷橘遺母》、《為母埋兒》、《臥冰求鯉》、《聞雷泣墓》、《扇枕溫衾》、還有《恣蚊飽血》。更令人震驚的是,從下面看這些額枋,就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動物頭像。而且,這些小巧玲瓏而又惟妙惟肖的木質透雕竟是國寶級的,更是山陜會館的鎮(zhèn)館之寶!

進入大殿,只見正中央坐著關羽。他頭戴龍帽,身著龍袍,亦有帝王風范。在關羽的右邊,站著他的義子關平;在關羽的左側,則站著周倉。只見關平手托玉璽,周倉手拿青龍偃月刀,好不威風!在正殿的南邊,是文昌火神殿,是當年眾商們祭祀文昌火神的處所;北邊,是財神殿,是當年眾商們祈禱發(fā)財的地方。

再往里走,就到了春秋閣。春秋閣是會館中為高大的,也是最里面的一座殿宇。建春秋閣的目的,就是為了紀念關羽挑燈讀《春秋》的,正因如此,才起名為“春秋閣”。春秋閣上方的額枋上,刻著鳳凰與牡丹,下方有木瓜、玉米等果實。連起來就是——“春華(花)秋實”。由此可見,古代人民多有智慧啊!

山陜會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與智慧的結晶呀!這,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建筑。所以,我們更應該愛護山陜會館,珍惜這一宏偉壯觀古建筑!

尊敬的各位游客,聊城山陜會館在城區(qū)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yè)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陜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lián)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9.2萬多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筑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臺樓閣160多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現(xiàn)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陜會館的建筑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絕倫的建筑雕刻和繪畫藝術卻是國內罕見。

會館按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組建筑,強調中軸線兩側均衡對稱,突出中軸線上建筑,通過屋頂的形式、面闊進深的大小、藝術構件雕刻的繁簡等來區(qū)分建筑的主次級別。沿中軸線由東到西依次為山門、戲樓、鐘鼓樓、南北看樓、碑亭、中獻殿、關帝殿、春秋閣。從山門到春秋閣三個院落逐漸增高,錯落有致,各單體建筑互相連接,布局緊湊。

聊城山陜會館建成后,歷史上先后進行過8次擴建和維修。據現(xiàn)存16通碑碣記載,其中第4次維修從嘉慶八年(1803)到嘉慶十四年(1809),歷時7載,用銀49643.43兩。第5次維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銀18028.78兩。維修所用木材多來自陜西終南山,工匠多來自山西汾陽府,建筑風格盡量體現(xiàn)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間,每年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演戲以娛神。

聊城山陜會館是歷史上聊城商業(yè)發(fā)達、經濟繁榮的見證。它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大成,融中國傳統(tǒng)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體。整個建筑布局緊湊,錯落有致,連接得體,裝飾華麗,堪稱中國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磚雕和繪畫工藝更是中國建筑藝術的精品,對于研究中國的古代建筑史、商貿史、戲劇史、運河文化史、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史以及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因素的產生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

會館,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xiāng)或同業(yè)組成的封建性團體始設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會館是建于永樂年間的北京蕪湖會館嘉靖、萬歷時期,會館趨于興盛,清代中期最多,會館幾乎遍及通都大邑,府、州、縣城甚至某些鄉(xiāng)鎮(zhèn)也有設置明清時期聊城商賈云集,東關運河沿岸有山陜、江西、蘇州、贛江、武林等八大會館,其中山陜會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建筑。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五

聊城市地處北緯35°47’-37°0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位于魯西,臨河南、河北,位于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qū)交界處。總面積為8590平方公里,全市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坡降約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具有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征,屬半干旱大陸性氣候。

聊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聊城地處中原腹地、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于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qū)域交界處。黃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聊城是京九鐵路與膠濟鐵路、膠濟邯鐵路、濟鄭高鐵在山東省內的交匯點,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聊城不僅可以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fā)展,而且是與晉、豫、冀等省份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便利港口,還可利用中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qū)的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qū)東部的核心城市。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游客:

聊城山陜會館在城區(qū)的南部,運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業(yè)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陜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lián)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9.2萬多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筑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臺樓閣160多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現(xiàn)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陜會館的建筑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絕倫的建筑雕刻和繪畫藝術卻是國內罕見。

會館按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組建筑,強調中軸線兩側均衡對稱,突出中軸線上建筑,通過屋頂的形式、面闊進深的大小、藝術構件雕刻的繁簡等來區(qū)分建筑的主次級別。沿中軸線由東到西依次為山門、戲樓、鐘鼓樓、南北看樓、碑亭、中獻殿、關帝殿、春秋閣。從山門到春秋閣三個院落逐漸增高,錯落有致,各單體建筑互相連接,布局緊湊。

聊城山陜會館建成后,歷史上先后進行過8次擴建和維修。據現(xiàn)存16通碑碣記載,其中第4次維修從嘉慶八年(1803)到嘉慶十四年(1809),歷時7載,用銀49643.43兩。第5次維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銀18028.78兩。維修所用木材多來自陜西終南山,工匠多來自山西汾陽府,建筑風格盡量體現(xiàn)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間,每年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演戲以娛神。

聊城山陜會館是歷史上聊城商業(yè)發(fā)達、經濟繁榮的見證。它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大成,融中國傳統(tǒng)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體。整個建筑布局緊湊,錯落有致,連接得體,裝飾華麗,堪稱中國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磚雕和繪畫工藝更是中國建筑藝術的精品,對于研究中國的古代建筑史、商貿史、戲劇史、運河文化史、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史以及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因素的產生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

會館,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xiāng)或同業(yè)組成的封建性團體。始設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會館是建于永樂年間的北京蕪湖會館。嘉靖、萬歷時期,會館趨于興盛,清代中期最多,會館幾乎遍及通都大邑,府、州、縣城甚至某些鄉(xiāng)鎮(zhèn)也有設置。明清時期聊城商賈云集,東關運河沿岸有山陜、江西、蘇州、贛江、武林等八大會館,其中山陜會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會館建筑。

文檔為doc格式。

聊城古城導游詞篇十七

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鄭,大家可以叫我鄭導游,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個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游一游吧!

現(xiàn)在請大家按順序上車,坐好,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我們即將達到縣城以西的張家花園。它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稱第二位。時間過得真快,張家花園已經到了,請大家細細觀賞,特別是雕梁畫棟·名人書畫,還有許多扇花格門窗,都很有特色。你們自由觀賞吧!請在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接下來,我們要去游覽十七孔橋。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26米,寬3米,現(xiàn)在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樓去看一看那些工藝精湛的鳥獸和古老的游龍神像。

建水的名勝古跡還有很多呢!下面讓我們去城內的東門樓去看看吧!它位于縣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標志。它建于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余年的歷史了,聽說比天安門還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門”的名稱。朝陽樓正面懸掛著“雄鎮(zhèn)東南”的巨匾。我們走進朝陽樓的“迎暉門”,它那高大的城門足以讓兩輛汽車并行。我們沿著石階登上城樓:請各位不要隨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樓由48根大柱子和無數根粗大的木頭搭建而成。城樓上木雕平門,雕刻精巧,栩栩如生,華貴無比。

建水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還是請大家慢慢游賞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