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模板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5:47:09 頁碼:10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模板9篇)
2023-11-20 15:47:09    小編:ZTFB

一個好的計劃可以讓我們避免因為隨意性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失誤。制定計劃時,我們需要考慮時間的分配和優(yōu)先級的確定。下面是一些制定計劃時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xiàn)時代要求。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么,在各學科教育活動中都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文化知識、態(tài)度技能、價值觀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諧、均衡的發(fā)展?!痹趯W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中潛移默化、點滴浸潤實現(xiàn)的。

一、理論引領,是學科德育的前提。

學科德育的落實,關鍵是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師能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進而自覺地“融德育于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一)抓學習。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中*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讓教師抓住不同學科滲透德育的途徑。引導教師轉變觀念,認識到“三個不等于”:第一是教學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數(shù)不等于質量,第三是活動不等于德育?!叭齻€不等于”的觀點在全校教師中逐步形成,使舊的教育觀、教學觀發(fā)生轉變。

究實踐)的學習活動。“五多”學習活動幫教師提升了認識、明確了目標、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范。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提高實效,對大多數(shù)教師而言是“知道應該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也就是“聽起來很有道理,做起來沒有章法”。因此我們注意發(fā)揮學校市、區(qū)骨干教師的引領力量,開展了“什么是一節(jié)好課”等系列的活動。讓他們上引路課、觀摩課、并加強會后的研討、交流,使教師們學有實例。

(三)抓反思。

學了理論,看了范例,余下的就是開發(fā)并落實教材中的寓德點及本班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我們要求教師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課后反思,在《教學反思錄》上記下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得失成敗。把這些作為反思內容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討論,既為教師提供撰寫論文、總結、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為學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學科德育的保證。

制度不僅有約束、強制的作用,更有引領、調控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制度的積極作用,是促使學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軌的必經(jīng)之路。

學校十分重視學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學科德育滲透工作規(guī)范化、系列化。

三、強化課堂,是實施學科德育的中心。

不懈的追求。這才是一堂好課的真正價值所在”。在實踐研究中,為了使學科實施德育更具實效性,學校初步總結出德育滲透課的教學模式:三環(huán)節(jié)、三步法。三環(huán)節(jié)即“選擇滲透點(塊)——把握滲透點(塊)——開掘滲透點(塊)”,三步法即“備課挖掘--講讀滲透--總結延伸”。

(1)備課挖掘。一是做好每冊書的滲透德育總規(guī)劃。對教材本身蘊涵的德育內容的條、塊、點,恰到好處地挖掘、體現(xiàn)到位。二是分解總目標落實到單元、到每節(jié)課。三是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要有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具體實施內容、方法。

(2)講讀滲透。即按備課教案要求,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自覺講到位。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一般體現(xiàn)在以下各方面:在課堂導語中體現(xiàn)、在課程背景上體現(xiàn)、在涉及人物上體現(xiàn)、在學科教學目標上體現(xiàn)、在處理課堂偶發(fā)事件上體現(xiàn),以及在組織評價教學中體現(xiàn)等等。根據(jù)需要抓住主要點實施教育。

(3)總結延伸。在組織、總結、評價中既要注意知識的系統(tǒng)化,又要注意情感的升華。并布置課后相關的讀物,拓寬學生的精神資源,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總之,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小學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要真正在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潤物細無聲。

20xx.7。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二

寫字: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么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三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說:“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1、語文學科中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體會人間真情,激發(fā)愛親人、愛生活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激起學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思。

3、激發(fā)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而產(chǎn)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教材與德育教育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1、在教學中,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體會作者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堅定地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

2、讓學生認識到,成長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過程。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苦,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

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

1、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xiàn)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2、通過欣賞文章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深刻領會祖國山河的壯美,激起人們對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

1、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

2、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四、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如開展培優(yōu)扶差,批改作業(yè),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

1、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xiàn)狀進行少數(shù)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2、教師有針對行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yè)批改,如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知道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五、重視習慣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西太平小學。

語文教研組。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四

語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蘊藉的鮮明人文特征與深厚感召力而具備了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獨特功能?!拔牡澜y(tǒng)一”,學文與悟道應同步進行,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本學期,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進行了德育的滲透。

2、語文人格教育。語文人格教育,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結合知識傳授,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活動。

3、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也是中學語文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想象和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我們的教學也應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為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作努力。

二、語文德育滲透的途徑。

如何把德育滲透于教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結合課文內容,直接進行滲透。“文以載道”,課文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進行德育滲透。我教學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內容,自然貼切地進行滲透,讓學生在欣賞享受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潛移默化。

2、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yōu)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活動課中,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打電話、交朋友等專題活動?!巴ㄟ^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在語文的實際運用中豐富知識,發(fā)展智力,促進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對培養(yǎng)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開“故事會”活動,學生踴躍發(fā)言,連班里平時語文最差的一位同學手也舉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從此,這位同學大大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棄了,現(xiàn)在這位同學的成績已居班級中游。語文活動課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施展提供了大舞臺,它既可以調節(jié)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又可以增強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優(yōu)化學生心理。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五

本學期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脫離了教材,談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說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對于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語文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詩人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堅定地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學習知識的大潮中去,將來回報祖國。學習曹文軒的。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苦,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曉之以理的繼續(xù),更是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總之,激發(fā)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而產(chǎn)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xiàn)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例如學習《沁園春·雪》,人們通過欣賞那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深刻領會祖國山河的壯美,激起人們對生命、人生的思考,總而言之,只有深挖,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使青少年不斷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當然,應當注意實事求是得深挖,沒有得不能牽強體會,那只能是畫蛇添足。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去。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社會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

一、以教材作為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重要依據(jù)。

1、注重“點”

各學科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滲透必須依托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識之“宅”中,呈“隱”性狀態(tài)。只有充分駕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其“育人”之真諦,探尋到這些“潛”于知識“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點”,即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這就是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點”。而學生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育的對象,這就要求“教書育人”必須既要遵循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規(guī)律。

2、抓住“時機”

教學中思想教育的“滲透”,必須從教材出發(fā),才能覓到源頭——“滲透點”。引出源遠流長的“活水”。顯而易見,滲透點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廂情愿來隨意安排。也就是說施教者有了“滲透”這一明確的目標意識并以此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滲透點”,還不行,還必須遵循其在教材中所處的特定的位置、層次、地位來安排教學過程,隨著教學進度隨“機”滲透,因“材”施教。這就是說滲透的方法、形式、時機都應利于創(chuàng)造最佳的滲透“氛圍”,即學生認知與接受滲透的最佳心理。

3、控制“度”

如果說找準“滲透法”是為了解決育人從哪兒選擇“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滲透的“時機”則是為了解決什么時間、怎樣“突破”的問題。顯然,教學中的“滲透點”與最佳“時機”的結合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到知識的教學與思想的教育兩不誤,還要能夠恰到好處地處理好二者關系。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項極其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而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為這種滲透如果“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過“度”則又會改變學科性質,變成了政治課、思品課等。這就要求教學中既不可偏頗任何一方,又能抑揚有節(jié),調度有方,即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1、語文學科中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就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體會人間真情,激發(fā)愛親人、愛生活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力,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激起學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思。

3、激發(fā)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而產(chǎn)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學中,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體會作者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堅定地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讓學生認識到,成長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過程。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4痛苦,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5、我的學生們,獨生子女,萬般寵愛集于身,他們已習慣了接受愛。父母的艱苦付出,他們視為應該,心安理得,很少去體會父母的辛勞,很難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們應該讓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對高尚道德生活與豐富人生的體驗過程。讓知識增長的同時也讓同學們樹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實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立足于與文學課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與教改,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將更多的學生培養(yǎng)成品學兼優(yōu)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三、抓住字、詞教學,滲透德育。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xiàn)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guī)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過欣賞文章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深刻領會祖國山河的壯美,激起人們對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強德育滲透的力度。

四、在語文活動中滲透各種形式的德育教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

1、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

2、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既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五、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閱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

六、通過寫話訓練,培養(yǎng)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jié)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后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敘了他們在節(jié)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后的感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沒想到,做家務這么辛苦?,F(xiàn)在,我才了解父母為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來報達父母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話雖簡樸,卻表達了孩子一顆真摯的心。我在班上讀了這些日記,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質。

七、重視習慣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3、心理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也是中學語文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想象和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我們的教學也應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為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作努力。

如何把德育滲透于教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2、通過語文活動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可以優(yōu)化學生心理,也是實施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活動課中,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打電話、交朋友等專題活動?!巴ㄟ^語文活動課的設計、實施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促使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在語文的實際運用中豐富知識,發(fā)展智力,促進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對培養(yǎng)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開“故事會”活動,學生踴躍發(fā)言,連班里平時語文最差的一位同學手也舉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從此,這位同學大大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棄了,現(xiàn)在這位同學的成績已居班級中游。語文活動課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施展提供了大舞臺,它既可以調節(jié)緊張的學習生活,同時又可以增強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優(yōu)化學生心理。

3

社會正面臨著一場普遍性的道德危機:兒童感恩意識的嚴重缺失。道德學習理論、

品德建構理論認為,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教育的點撥。

在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潛藏著豐富的感恩素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彌補了以往感恩教育。

教師的天職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傳道就是啟迪人類的智慧,傳播人類文明?!薄敖饣蟆本褪莻魇谥R?!皞鞯朗跇I(yè)解惑”就是教書育人。怎樣教書育人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關鍵。一直我在工作中研究、探討的重大課題,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內容都不同,我們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對象就象一塊未經(jīng)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師這個共和進行加工,才能現(xiàn)出瑰麗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過程,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的教育必須滲透在傳授知識之中,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極賦實效。

一、思想教育必須放在語文教學的首位。

知識無階級性,而教育則是有階級性的,教育從來都是從屬于一個階級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無產(chǎn)階級的政治服務,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yǎng)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而現(xiàn)行教材的編寫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點。剛入學就學習古詩《鋤禾》又繼續(xù)學習了《英雄黃繼光》、《劉胡蘭》、《我不能忘掉祖國》、白楊》、《長征》、《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等等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jù)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tǒng)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中育好人關鍵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掌握自己教育對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據(jù)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征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兒童,他們知識面窄、貪玩、好動,這是他們的弱點,但他們心靈純潔好奇,好表現(xiàn),喜問、喜聽,爭強好勝,則是其優(yōu)點。根據(jù)這些特點,在教學時就要善于引導。講課要考慮到主動、形象、有趣,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使其在增長知識中,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鳥學藝》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我讓兒童有意注意使其進入角色,組織學生扮演學藝的群鳥,創(chuàng)造性地加上了學藝的小燕子給沒學到藝的那幾只鳥說幾句安慰的話的這樣一個表演內容,教育開導這些鳥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學到真本領。這樣,就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須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會成功的道理。

在語文教學中掌握兒童心理特征,激發(fā)興趣十分重要,學生雖然年幼,可心靈十分純潔,他們都希望表揚,表揚會使他們加自尊自榮。為此,我常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批語,在班里表揚。然而對于犯有一點錯誤的學生,一般他們也總不想失面子,針對這一特點,教學中我處理這類問題十分慎重。一次考試后,我讓同學們把語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結果一位同學讓其他同學給自己復寫了一遍。當時,我看了卷子真生氣,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評他一頓,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點,就保留了他的面子,過后和他交談,曉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淚。我在同學面前,不但不批評他,還表揚了他,后來進步了。這樣,更堅定了他克服困難決心和信心,后來,他不但學習成績提高了,而且還主動擔任班級衛(wèi)生員,被評為文明學生。

三、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階段性,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同樣是教育的主體,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自我教育、自我養(yǎng)成。我十分注意從懂得入手,讓其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國旗、國歌、國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隊的基本知識。在教中年級時,我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國家和民族知識的傳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學習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從而使他們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在教高年級語文時,我十分注重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國家,性質教育和黨的方針政策的教育和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的教育。這樣就使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環(huán)環(huán)緊扣,從不脫節(jié),連貫地得到了落實。

四、德育教育要體現(xiàn)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的滿堂說和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空間說教,不但激不起其興趣,而且會使小學生厭倦,只有把知識與趣味結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fā),達到較好的效果。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或熱情謳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優(yōu)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脫離了教材,談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說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結合,文道結合是要的,對于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語文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繼續(xù),更是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在語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我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總之,激發(fā)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產(chǎn)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xiàn)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古詩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語文活動的比賽,既能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xié)作的重要性。古詩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課外輔導開展培優(yōu)扶差,批改作業(yè),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xiàn)狀進行少數(shù)或個別的輔導,這樣育教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例如培優(yōu)撫差,因為對象是學生群體的兩極,人數(shù)較少,這就方便了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yè)批改,如日記、作文,通過評語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六

語文學科內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說:“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過語文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一、抓住字、詞教學,進行思想教育。

識字:

在教學中抓住字詞教學,指導學生把學習字詞和滲透思想教育聯(lián)系起來。如學“碴”,有個同學編了個字謎,一個人拿石頭砸警察。我首先表揚他善于動腦,然后引導大家評論,這樣做對不對?把認字與育人聯(lián)系起來。寫字:

思想教育滲透在語文學科的各個方面。在寫字教學中,如果把寫字同育人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構分析中把握寫字規(guī)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學“爽”、“寞”二字,同是一個“大”字,“爽”字的“大”要寫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適當收縮。從中懂得做人也要個人服從集體,不能有個人主義。再如“轟”字,同是“又”字,但第一個“又”中“捺”要變成“點”,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中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不懂謙讓會影響團結,甚至會影響集體的榮譽。知道了集體生活中不能處處以“我”為中心,應多想想他人、集體的需要。

參加比賽時,同學們積極都很高,但名額有限,怎么辦呢?我就舉了一個例子。如“王”字,雖然都是橫,但有長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寫成一般長,字就不好看。適時教育學生,雖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當兒童感受到純潔、善良、真實的形象時,心中便會產(chǎn)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和興奮,這將有助于他們道德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對人生真諦的領悟。電教手段以它獨特的優(yōu)美畫面,悅耳的音樂,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作品內在美及主動學習的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如在導學《淺水洼里的小魚》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了成千上萬的魚在淺水洼里的情景后,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關心和擔心。,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么做?然后再觀看小男孩撿魚的情景。孩子們認識到保護動物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三、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文章中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文學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口誦心悟的過程,就是運用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還要多讀多想,潛心閱讀,讀出內涵、讀出感情、讀出意味。

如《從現(xiàn)在開始》一課,我指導學生讀貓頭鷹和袋鼠、小猴子的話,孩子們在讀中明白了猴子為什么能當上萬獸之王,因為他尊重大家的生活習慣。

四、通過寫話訓練,培養(yǎng)良好品質。

在“十一”期間,我要求學生把他們過節(jié)的活動內容寫在日記本上,到校后一評,看誰過得最有意義。有學生記敘了他們在節(jié)假日期間是如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自己勞動后的感受。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沒想到,做家務這么辛苦。現(xiàn)在,我才了解父母為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來報達父母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話雖簡樸,卻表達了孩子一顆真摯的心。我在班上讀了這些日記,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質。

再如,有一次,寫話要求是:快過節(jié)了,寫一寫自己的心里話。班里的張玉潔同學寫到:老師,你教給我們知識,辛苦了,你永遠是我的好老師。我很感動,表揚她善于感謝他人。后來,有些同學在寫話中表示要感謝爸媽,感謝好朋友。孩子們無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視習慣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善多變,思維辨別能力差,我們就要從一些起碼的習慣上要求,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寫字的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用語習慣等方面,加以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強其辨別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把學生潛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來,發(fā)揮出來,把德育滲透在聽、說、讀、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體會作品的內在蘊含,培養(yǎng)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七

【內容摘要】:

在當今科技信息時代,需要具有高科技素質的人才來適應。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無疑是語文教學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從三方面來探究科技教育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

一、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教育學生愛科學;

二、發(fā)揮課堂優(yōu)勢適時滲透,引導學生學科學;

三、開展課外活動適度延伸,鼓勵學生用科學。

【正文】。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含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語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蘊含著科學教育方面的素材。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把語文閱讀教學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寓語文基礎教育于廣闊的科學世界中。我們怎樣才能在學生心田里播下科學的種子,培養(yǎng)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素質,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教育學生愛科學。

“科學是神奇,是奧妙無窮的,我們必須從小愛科學??”要使學生真正愛上科學,必須在各科教學中挖掘適合學生的各種科技元素,帶領學生接近科學,從事實中去體會科學的神奇和奧妙,撞擊出興趣的火花。語文教材為我們的科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作為語文教師,應當適時適度地挖掘課文中的科學基礎知識。這樣,才會調動學生的探奇心理,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意識和探索精神,寓科技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

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如介紹人造地球衛(wèi)星方面知識的《星星的新朋友》和《衛(wèi)星比武》;介紹轉基因科學的《種瓜得豆》;介紹古代科技知識的《恐龍》;介紹自然方面知識的《海水為什么是藍的》;介紹文物方面知識的《莫高窟》??歸納起來語文教材簡直就是一本科學的百科全書。這些知識,大大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濃郁了學生的科學文化底蘊。

把事情辦糟等。通過這些蘊含哲理的課文的教學,學生受到了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熏陶,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自己的行動,正確認識、看待客觀世界。

在教學時,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科技內涵,將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教育融于教學之中。如教學《鄭成功》,我不僅指導學生學習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jīng)過,還引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鄭成功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只有科學地指揮戰(zhàn)斗的重要性。然后加以拓展:其實很多問題,如果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飛天夢圓》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手段,再現(xiàn)神舟號飛天影像、圖片資料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讓學生對航天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世界以及我國的航天科技發(fā)展狀況有了感性的認識。教學《我叫“神舟號”》,用生動準確的語言介紹了神舟號,通過圖片和錄像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科技的突飛猛進,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激發(fā)學生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愿望。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科普詩歌,通過植物媽媽送孩子離開身邊的辦法,告訴學生植物是怎樣繁衍后代的。學生學習了課文后,布置學生一個作業(yè):還有哪些農(nóng)作物的果實也是長在地下的?可以自己下田去找一找,也可以請教家長或查閱資料,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隨著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推進,語文教材的科技元素明顯增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無聲讀物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激發(fā)他們熱愛科學。

二、發(fā)揮課堂優(yōu)勢適時滲透,引導學生學科學。

課堂是滲透科技意識,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載體。教師要牢牢抓住課堂,在語文教學中努力滲透科技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逐步具備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未知的世界是最需要學生那份對科學的熱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的結合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創(chuàng)設情境以燃起樂趣的焰火,從而得到探索永無止境的快樂。

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時,我就提出了“是什么把法布爾引進科學的殿堂的”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通過課文中所舉的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的幾個事例的了解,特別是“法布爾為了抓住一只會唱歌的蟲子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捉到一只漂亮的小甲蟲高興極了,把這個寶貝放進蝸牛的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回家好好欣賞??”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正是這種對昆蟲的癡迷,才把法布爾引進科學殿堂的。

教學《夜晚的實驗》后設疑,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人們還從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魯班從植物的葉子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鋸;從蜻蜓的眼睛得到啟示,發(fā)明了復眼相機;從魚鰾得到啟示,發(fā)明了潛水艇;從鳥兒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飛機;從青蛙等得到啟示,創(chuàng)造了蛙泳??接著再請學生們想一想,自己從什么生物身上得到啟示,覺得可以發(fā)明出什么?鼓勵學生聯(lián)系實際,大膽想象。盡管有的設想顯得幼稚可笑,卻也閃耀著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

2.提升思想,培養(yǎng)情感。

課文內容的敘述和積極動人的科學體驗,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表達的示范空間,這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可以使學生快捷地獲取豐富的科學內容,促進他們更準確、更透徹地去理解科學知識。我們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課堂教學過程作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過程。例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夜晚的實驗》這些課文時,我就提出“你敬佩他嗎?為什么?”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通過課文中所舉的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的幾個事例。通過討論明白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斯帕拉捷強烈的好奇心,以及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學生的心中涌動著對科學家的熱愛和向往之情。課后,讓學生收集科學家的故事,利用班會時間舉行“科學家的故事”故事會等。由此,學生也明白了濃厚的興趣加上目標專一,持之以恒,自己的理想是一定能實現(xiàn)的。

三、開展課外活動適度延伸,鼓勵學生用科學。

學校是推動科技教育的主陣地,科技參觀、班隊活動、科技興趣小組等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活動。而語文學科理應在這些活動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有效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讓他們養(yǎng)成關注科學的習慣。

1.指導寫作,感受成功的喜悅。

寫作訓練是鍛煉學生科技思維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據(jù)不同年段確定適合學生實際的寫作主題,讓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科技思維鍛煉。高年級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有著豐富的想象能力,更多地引導科幻故事的寫作。如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時,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以《假如我在太空》為主題寫一篇習作。一些學生的水平令人贊嘆,從中可見他們的科技思維是非?;钴S的。教完《海洋——二十一世紀的希望》后,讓學生查閱資料,寫一寫《我心目中未來的海洋》。學完《夜晚的實驗》后,讓學生編寫采訪斯帕拉捷的采訪稿,激起學生對科學家堅持不懈、勇于實踐精神的敬佩及對科學的熱愛之情??有時,根據(jù)需要還讓學生寫讀后感、觀后感。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寫作能力,而且了解了更多的科技知識,增強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當今時代已進入了高科技信息時代,電腦的運用已開始普及,我們可以開展電腦習作競賽,就是讓學生利用電腦直接習作,打破傳統(tǒng)的方式,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科學興趣。

2.語文實踐,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驛站。

是說,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與科學有關的實踐活動才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關鍵。

如:聽科技專題講座、科學故事會;舉辦科技知識競賽;放科技電影錄像;組織學生到工廠及一些科研單位參觀,或到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展覽會去參觀,并組織學生討論、談體會、記心得,使學生能夠深入進去,達到科技教育的目的;在板報、宣傳欄開辟“科普園地”,建立科技活動室、科技展覽等,更好地開展科技教育活動。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周邊的自然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課外科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茖W是第一生產(chǎn)力。對學生傳授科學知識,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給學生一種能力、一種方法、一種崇拜,科學的甘露就會浸入他們的心田;如果給學生一種氛圍,科技意識就猶如一縷春風,澗物無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八

一、在語文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脫離了教材,談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說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結合,文道結合是要的,對于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語文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之成為積極向上的動力,也確保教學中德育滲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繼續(xù),更是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保證。在于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即使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總之,激發(fā)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而產(chǎn)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二為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同樣需要我們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字、詞、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換、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使學生能意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xiàn)力,體會到祖國語言質美意深,簡練如金的妙處,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

四、把德育滲透到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使對于文課堂教學的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監(jiān)視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股市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德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例如語文活動的比賽,既能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xié)作的重要性。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五、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

課外輔導如開展培優(yōu)扶差,批改作業(yè),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大家知道,課堂教學實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使教師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xiàn)狀進行少數(shù)或個別的輔導,這樣教育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具體、形象。不僅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例如培優(yōu)撫差,因為對象使學生群體的兩極,人數(shù)較少,這就方便了教師有針對行的輔導,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yè)批改,如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知道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總而言之,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與文學課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與教改,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為青少年學生學習、涉過的動力,將更多的學生培養(yǎng)成品學兼優(yōu)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語文學科德育滲透計劃篇九

四年級共有學生20人,其中女6人。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們的求知欲十分強烈,這是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的`有利因素。

本冊教材共分為五個單元:《有困難,我不怕》、《我們的快樂大本營》、《做聰明的消費者》、《公共生活講道德》、《大自然發(fā)怒的時候》。在個人學習、集體生活、社區(qū)生活多個場景中,對學生進行了挫折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

教材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綜合性的特點,五個單元主題都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xiàn)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指導行為,并使知識意義化、價值化。例:做聰明的消費者。教材形式則活潑多樣,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采用了各種圖畫、照片、學生作品,既富于變化又從多角度豐富學生的感知,對話式的學生語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親切感。例:我們的快樂大本營。

1、初步了解學生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guī)則,初步懂得規(guī)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chǎn)、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6、在教育教學中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引導學生通過地圖學習,認識家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們的生活。

2、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科學學習方法的選擇。

3、了解各行各業(yè)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并感謝他們。

4、了解多種文化的差異和豐富性,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chuàng)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tài)度。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