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優(yōu)秀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5:14:39 頁碼:11
2023年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優(yōu)秀11篇)
2023-11-13 05:14:39    小編:ZTFB

一個好的計劃可以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使我們更加條理清晰地完成任務。要制定一個具體可行的計劃,需要充分了解并評估自身的能力和資源。制定計劃時,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能夠達到計劃的目標。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一

1.天氣指一個地方的短時間的變化,它是多變的,我們常用陰晴、氣溫高度、風力大小等語言來描述天氣狀況.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具有穩(wěn)定性,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所以氣候用氣溫和降水情況來描述.

第二課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1.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年變化.氣溫變化的大小用溫差衡量,有日較差、年較差;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氣溫的變化.

2.一天之中氣溫最高值一般出現(xiàn)在午后2時,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氣溫日較差.

3.熱帶地區(qū)氣溫的年變化小,溫帶和寒帶氣溫的年變化大.

4.等溫線是指在地圖上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呈閉合狀態(tài),中心氣溫低的地方,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等溫線呈閉合狀態(tài),中心氣溫高,表示這里是高溫中心.

5.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海陸分布:同緯度地區(qū),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6.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等溫線的分布與緯線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更平直,這是因為南半球性質比較單一,海洋面積廣闊,而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導致北半球等溫線比南半球彎曲的多.

第三課降水的分布與變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種形式,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用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在地圖上將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3.赤道多雨;兩極少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緯度地區(qū),沿海地區(qū)多雨,內陸少雨.

4.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雨極”;太平洋東岸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干極”.

6.測量降水量基本儀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第四課世界氣候類型。

1.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重要因素.

2.熱帶氣候類型:熱帶地區(qū)全年高溫,但降水量的地區(qū)差異較大,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3.溫帶氣候類型:溫帶緯度較低的亞熱帶地區(qū),大陸東岸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西岸為地中海氣候;中緯度地區(qū),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岸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陸內部為面積廣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緯度較高的地區(qū)則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4.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又稱極地氣候,包括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冰原氣候分布在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一些島嶼上,地面覆蓋著很厚的冰雪;苔原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帶,苔原氣候的地面生長著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

5.高原山地氣候:在中低緯度的高山高原地區(qū),由于海拔較高,終年低溫,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第五課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2.緯度因素:受地球形狀的影響,不同緯度接受太陽熱量的多少不同,導致高度緯度之間氣溫和降水存在明顯的不同.

3.海陸因素:陸地上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因此,離海洋較近且能受到海洋潤濕氣流的影響的地區(qū),一般降水多;而遠離海洋的地區(qū),一般降水少.另外,由于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吸熱與散熱的情況也不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則相反.因此同緯度地帶,夏季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氣溫海洋高于陸地.

4.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約6℃.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六課人類活動與氣候。

1.氣候影響人類生產(chǎn)、生活影響很大,如水稻適宜生長在濕熱條件下,小麥適宜生長在溫涼干爽的環(huán)境中.

2.人類活動也對氣候產(chǎn)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地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人類的某些活動,會導致氣候惡化,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chǎn)與生活.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二

1.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3.一個國家與鄰國(或公海)的分界線,就是國界.國界以內的領陸、內水、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4.世界上還有30多個沒有獲得獨立的移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qū).

5.根據(j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通??砂咽澜缟系膰覄澐譃榘l(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挪威、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大多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

第二課世界合作與國際組織。

1.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很多,例如人口和貧困問題,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世界貿(mào)易的不平等問題等.

3.“南北關系”:國家上把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差異,稱為“南北差異”;把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關于經(jīng)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4.聯(lián)合國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

5.世界貿(mào)易組織是一個永久性、全球性的經(jīng)濟貿(mào)易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中國于正式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三

1、我國位于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分省、縣、鄉(xiāng)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shù)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qū)。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3、我國降水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qū)。

15、我國干濕地區(qū)分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16、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17、我國南北方河流比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長。

18、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chǎn)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19、我國自然資源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0、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2、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四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目前,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長緩慢,非洲、南美洲、亞洲人口增長較快.

2.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來說明.人口密度=總人口數(shù)/總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是人口稠密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區(qū),人口稀少.

4.發(fā)達國家人口問題: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導致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數(shù)量過多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

5.人類必須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第二課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洲東部、東南部、北部,美洲北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

2、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西亞,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伊斯蘭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島,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佛教創(chuàng)始于古印度,后傳入亞洲其他地區(qū).在中國,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

3、宗教分布:基督教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蘭教分布在亞洲西部、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東部;佛教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4、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這6種語言被聯(lián)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第三課人類的居住地。

1.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成為聚落.聚落一般分為城市與鄉(xiāng)村兩種類型.

2.聚落密集處: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五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21世紀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一門科學。地理課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整個世界,為學生構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fā)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tǒng)的自然地理基礎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本事,以及地理探究本事;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確定和評價。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資料,主要從自然科學角度研究地球。使學生認識處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層是由相互交錯、重疊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巖石圈組成的。地球表層又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的、巨大的系統(tǒng),它不僅僅與宇宙有密切聯(lián)系,還與地殼以下的地球內部有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

本冊共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以及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意義。讓學生懂得宇宙作為人類生存的地球的環(huán)境,和人類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二單元“大氣”主要讓學生了解大氣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變化特點。大氣是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的載體,大氣的性質和氣候的構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氣候的構成變化依靠于大氣的運動變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運動特點。讓學生明白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主要讓學生了解陸地環(huán)境和海洋環(huán)境的地理特點。使得學生明白陸地和海洋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保護陸地和海洋環(huán)境是迫在眉睫的環(huán)境問題。

第四單元“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是本學期最終一個單元也是一個總結性的單元。這個單元讓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活動認識到: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為人類供給的資源。如氣候資源,海洋資源,陸地資源等環(huán)境資源。然而自然環(huán)境也有破壞人類活動的時候。發(fā)生一些人類暫時無法抗拒的環(huán)境災害。比如氣象災害:臺風;地質災害:地震。人類在地理環(huán)境中應當利用好各種環(huán)境資源,同時也要預防各種環(huán)境災害。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六

1、我國位于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分省、縣、鄉(xiāng)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shù)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qū)。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3、我國降水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qū)。

15、我國干濕地區(qū)分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16、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17、我國南北方河流比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長。

18、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chǎn)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19、我國自然資源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0、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2、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文檔為doc格式。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七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tǒng),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身邊的地理知識。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本章主要內容是了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并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并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jīng)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jīng)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nóng)業(yè)帶的分布。

1、認真鉆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wǎng)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周次單元教學內容課時。

1—2一《認識大洲》第一節(jié)亞洲及歐洲4。

3一《認識大洲》第二節(jié)非洲2。

4一《認識大洲》第三節(jié)美洲2。

5二《了解地區(qū)》第一節(jié)東南亞2。

6二《了解地區(qū)》第二節(jié)南亞2。

7二《了解地區(qū)》第三節(jié)西亞2。

8—9二《了解地區(qū)》第四節(jié)歐洲西部4。

10三《走近國家》第一節(jié)日本2。

11三《走近國家》第二節(jié)埃及2。

12三《走近國家》第四節(jié)法國2。

13三《走近國家》第五節(jié)美國2。

14三《走近國家》第六節(jié)巴西2。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八

認真貫徹落實學?!皠?chuàng)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愛好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景,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教學班6個,6個班分為二個層次,1班和2班還有12班是實驗班,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是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但他們明確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是學理科,其余的3個班的學生為平行班,計劃外的比例大,學生成績懸殊大,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在11年上學期期未考試中,就有一批學生沒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臨的高一年級模塊考試將會有相當大的困難。根據(jù)教研組計劃制定的整體目標,力求一次性合格率為95%以上。

讓學生獲得比較完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終生發(fā)展有益的地理;倡導學生主動參加參與,樂于探究,勤勞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本事,獲取新知識的本事,以及交流合作的本事。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為主,包括: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類活動的地域聯(lián)系;人類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材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xié)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宗旨,研究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huán)境;從這一點看,在地理教學中參透環(huán)境教育應當是教學重點之一。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于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lián)系,是對已發(fā)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所以,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xiàn)實問題,經(jīng)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中學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他的獨特性主要體此刻起直觀性和辨證思維本事的廣泛運用上,所以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培養(yǎng)地圖的觀點,包括看圖本事、記圖本事和再認再現(xiàn)本事的培養(yǎng)。牢固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科第二語言的思想。第二,根據(jù)教材特點選用一些帶有鄉(xiāng)土性質的案例,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盡可能在課堂上實現(xiàn)。另外,做好后進生的會考輔導工作。時安排:全期總課時大約40課時,第五單元12課時,第六單元5課時,第七單元7課時,第八單單元4課時,會考復習12課時。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九

1、我國位于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分省、縣、鄉(xiāng)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shù)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qū)。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3、我國降水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qū)。

15、我國干濕地區(qū)分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16、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17、我國南北方河流比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長。

18、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chǎn)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19、我國自然資源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0、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2、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24、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交通運輸業(yè)是“先行官”,農(nóng)業(yè)是“基礎”工業(yè)是“主導”

25、我國交通運輸業(yè)以鐵路運輸為主,大連的主要鐵路線是哈大線。

一、地圖。

1.地圖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1:1000000的意思是: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一百萬厘米。

2.相同圖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表示范圍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表示范圍越小。

3.海拔和相對高度。

二、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陸地,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亞歐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非兩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亞、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

3.海陸變遷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4.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排列為: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跨經(jīng)度最多的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多的洲亞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5.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被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部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6.板塊的運動方式:

a、碰撞擠壓:位于非洲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中海將消失,是由于板塊的擠壓碰撞;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擠壓碰撞)。

b、張裂:紅海將擴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作用。

課上注意聽講。七年級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積極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級地理需要理解的內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識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會知識點,在實際做題中也不會運用,所以必須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總結歸納規(guī)律。初中地理學中有許多知識都是有規(guī)律的,比如氣候類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總結歸納了規(guī)律,學起來和記憶起來就會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識點對比記憶。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規(guī)律也具有相同點。所以,我們找出相同、相似點,進行對比來記憶學習,會使得學起來十分容易。

注意地圖的重要性。地理學有很多知識單靠文字去學習、記憶是不行的,必須看圖,看圖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這一點不要忘記。

持之以恒,每天看課本10——15分鐘。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很多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復習。堅持每天看15分鐘左右的課本,長期堅持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十

1、我國位于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共20個鄰國。(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3、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分省、縣、鄉(xiāng)三級。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劃中包括23省,5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34個)。

4、我國人口特點:人口數(shù)量多、人口增長快。

5、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不均,以黑河和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

6、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qū)。

8、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9、我國地形特點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1、我國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13、我國降水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14、我國溫度帶劃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及一個高原氣候區(qū)。

15、我國干濕地區(qū)分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16、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季風氣候最典型的特點是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災害也較嚴重,如夏季風異常帶來水旱災害,冬季風異常帶來寒潮和凍雨。

17、我國南北方河流比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長。

18、自然資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礦產(chǎn)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

19、我國自然資源基本國情: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0、我國土地資源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2、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24、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交通運輸業(yè)是“先行官”,農(nóng)業(yè)是“基礎”工業(yè)是“主導”

25、我國交通運輸業(yè)以鐵路運輸為主,大連的主要鐵路線是哈大線。

初一上學期地理必背知識點人教版。

一、地圖。

1.地圖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1:1000000的意思是: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一百萬厘米。

2.相同圖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表示范圍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表示范圍越小。

3.海拔和相對高度。

二、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陸地,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亞歐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非兩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亞、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

3.海陸變遷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4.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排列為: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跨經(jīng)度最多的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多的洲亞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5.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被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部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6.板塊的運動方式:

a、碰撞擠壓:位于非洲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中海將消失,是由于板塊的擠壓碰撞;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擠壓碰撞)。

b、張裂:紅海將擴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作用。

課上注意聽講。七年級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積極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級地理需要理解的內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識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會知識點,在實際做題中也不會運用,所以必須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總結歸納規(guī)律。初中地理學中有許多知識都是有規(guī)律的,比如氣候類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總結歸納了規(guī)律,學起來和記憶起來就會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識點對比記憶。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規(guī)律也具有相同點。所以,我們找出相同、相似點,進行對比來記憶學習,會使得學起來十分容易。

注意地圖的重要性。地理學有很多知識單靠文字去學習、記憶是不行的,必須看圖,看圖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這一點不要忘記。

持之以恒,每天看課本10——15分鐘。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很多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復習。堅持每天看15分鐘左右的課本,長期堅持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

文檔為doc格式。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學計劃篇十一

1.地圖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1:1000000的意思是:圖上一厘米代表實地一百萬厘米。

2.相同圖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表示范圍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表示范圍越小。

3.海拔和相對高度。

二、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陸地,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無論怎樣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亞歐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非兩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亞、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界。

3.海陸變遷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4.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排列為: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跨經(jīng)度最多的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多的洲亞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歐洲。

5.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被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部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b)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我國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6.板塊的運動方式:

a、碰撞擠壓:位于非洲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地中海將消失,是由于板塊的擠壓碰撞;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擠壓碰撞)。

b、張裂:紅海將擴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作用。

課上注意聽講。七年級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積極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級地理需要理解的內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識只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會知識點,在實際做題中也不會運用,所以必須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總結歸納規(guī)律。初中地理學中有許多知識都是有規(guī)律的,比如氣候類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總結歸納了規(guī)律,學起來和記憶起來就會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識點對比記憶。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規(guī)律也具有相同點。所以,我們找出相同、相似點,進行對比來記憶學習,會使得學起來十分容易。

注意地圖的重要性。地理學有很多知識單靠文字去學習、記憶是不行的,必須看圖,看圖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工具,這一點不要忘記。

持之以恒,每天看課本10——15分鐘。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很多知識點,所以必須及時復習。堅持每天看15分鐘左右的課本,長期堅持就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競賽法。收集當冊地理課本知識,編成搶答題,判斷題,確定每題的分值。然后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組。從班上選擇一名主持人,負責讀題,公布正確答案。另外確定一名學生統(tǒng)計分數(shù)。競賽結束后,評選出獲勝小組,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還可以評出若干名地理百事通。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而且他們事前會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本身也會變被動為主動地復習到許多知識。

繪圖法。通過繪制地理信息圖,讓學生主動去吃透相關知識,然后準確地繪出圖。并且在集體交流展示。向同學介紹講解你所畫圖所涉及的地理知識,給講解者本人會留下較為深刻的知識影像。也在大腦中留下清晰的知識脈絡。

對比法。將不同國家的氣候特征,地形特征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加深理解記憶。甚至也可以將對比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

歸納法。將具有相同特征的國家或者地區(qū)等歸納在一起,減少知識的重復理解記憶量。也有利于學生地理集中思維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找到更為有效的學習技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