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優(yōu)秀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20:35:07 頁碼:13
2023年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優(yōu)秀9篇)
2023-11-13 20:35:07    小編:ZTFB

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和梳理所學所思所做。2.寫一篇完美的心得體會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整理自己的觀點和感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參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不同領域的心得體會,從中獲取思路和靈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思考能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每篇范文都有其獨特之處,每個人對同一問題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可以從這些范文中學到很多東西,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總結自身的經(jīng)驗和思考,也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范文吧,相信大家定能有所收獲。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一

科學書籍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不僅代表著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口。在讀科學書籍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奇妙之處,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邏輯思維能力,并從中領悟到了人類探索真理的勇氣和毅力。

科學書籍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思考和研究欲望。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常常通過對現(xiàn)象、實驗和數(shù)據(jù)的觀察與分析,總結出普遍規(guī)律和科學定律。他們深入研究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領域,為人類揭示了世界的奧秘。這些科學家的努力和智慧激勵著我,讓我逐漸認識到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的。

科學書籍更是引領我走進不同的學科領域,并為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讀數(shù)學類科學書籍時,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數(shù)學原理和應用,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讀物理類科學書籍時,我對常見物理現(xiàn)象的原理和解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生物類科學書籍則讓我了解到了生命的奇妙和多樣性,對生物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科學書籍的讀書過程中并不枯燥,相反,其中有著很多的趣味和樂趣??茖W書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各種科學原理和實驗,讓我在讀書的同時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同時,科學書籍還能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過實踐和嘗試,我可以自己親身驗證其中的理論和實驗結果,這種親身實踐的過程更是有趣和有益的。

科學書籍是人類知識進步和文明發(fā)展的重要基石和推動力量??茖W書籍不僅給予我們學術方面的啟迪,也讓我們了解到科學的普適性、客觀性和價值性。通過讀書獲得的科學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決策和處理問題的策略。同時,科學書籍的閱讀過程也能培養(yǎng)出理性思維、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些思維方式對我們的發(fā)展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總結:科學書籍作為一類特殊的文學體裁,不僅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我們介紹各種科學原理和實驗,還通過啟發(fā)和啟迪使我們深入探索科學背后的奧秘??茖W書籍不僅具有趣味,而且具有重要的實用性和推動力。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更能夠從中汲取勇氣和毅力,為探索未知世界做好準備。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科學書籍都將陪伴我們度過一段充實而有意義的時光。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二

科學書籍作為揭示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通過閱讀科學書籍,我們可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深入思考,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在我長期的科學書籍閱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書籍給予我的財富和啟迪。以下是我對科學書籍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科學書籍讓我掌握了世界的秘密。在我的閱讀經(jīng)歷中,我讀過很多關于宇宙、地球和人類的科學著作。這些書籍讓我了解了宇宙星系的奧秘、地球的演化歷程以及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我深刻認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浩瀚的宇宙中,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我們要保護好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茖W書籍讓我對世界的奧秘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讓我不斷地追問,不斷地學習。

其次,科學書籍開闊了我的思維。科學書籍通常以客觀的事實和理論為基礎,而不像一些文學作品可能存在一些主觀色彩。因此,閱讀科學書籍可以使我們的思維更加嚴謹和科學??茖W書籍教會了我用邏輯思維、實證分析問題,注重證據(jù)和數(shù)據(jù)的支持,不輕易陷入主觀臆斷和個人情感的干擾。同時,科學書籍經(jīng)常涉及到復雜的理論和概念,讓我學會了運用抽象思維和建立模型來理解和解決問題。這些都大大拓寬了我的思維方式和知識體系,使我成為一個更加全面和理性的人。

此外,科學書籍提升了我的科學素養(yǎng)??茖W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它包括對科學基本知識和科學方法的了解,以及對科學和技術發(fā)展的關注和參與能力。通過閱讀科學書籍,我不僅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還學會了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我逐漸明白了科學的本質是不斷探索和求真,是持續(xù)不斷地提出問題、觀察現(xiàn)象、假設理論、進行實驗和觀察,以驗證或修正自己的思想。這種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也深入到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讓我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解決問題,提高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最后,科學書籍激發(fā)了我對科學事業(yè)的熱情。讀科學書籍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一種思想和精神的滋養(yǎng)??茖W書籍中記錄了眾多科學家的努力和智慧,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思考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閱讀科學書籍,我仿佛與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交流和相互學習,激發(fā)了我對科學事業(yè)的熱情和追求。我時常陶醉其中,體味到科學的偉大和美好,時刻鞭策自己在科學領域不斷追求進步和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使我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和價值。通過科學書籍,我掌握了世界的秘密,開闊了思維,提升了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了對科學事業(yè)的熱情。我深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科學書籍將繼續(xù)陪伴著我,引領我不斷進步,追求更高層次的科學智慧。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三

科學書籍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追求知識的重要途徑??茖W書籍作為知識的媒介,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世界,還能夠啟迪我們的思維,開拓我們的視野。通過閱讀科學書籍,我深感受益匪淺,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靈活應變的能力。以下是我在閱讀科學書籍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科學書籍幫助我建立了正確的知識體系。許多科學書籍從最基礎的概念出發(fā),逐漸深入,展開了嚴謹而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逐漸建立了關于科學的正確觀念,明確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例如,在閱讀《物種起源》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自然選擇的原理和進化論的基本概念,這對于我正確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起到了重要的啟發(fā)作用??茖W書籍不僅讓我了解到了世界的奧秘,還幫助我建立了扎實的知識基礎。

其次,科學書籍培養(yǎng)了我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通過閱讀科學書籍,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學會了對事物進行分析和評估??茖W書籍不僅告訴我事實,更重要的是告訴我這些事實背后的原理和邏輯。例如,在閱讀《黑天鵝》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明白了統(tǒng)計學中的“黑天鵝”概念,以及它對我們認知世界的影響。通過反思和思考,我學會了懷疑和質疑,不再盲目接受和相信。這種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對于我正確理解和判斷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晰和理性。

再次,科學書籍開拓了我的視野和想象力??茖W是個不斷發(fā)展的領域,每一本科學書籍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和未知的領域。通過閱讀科學書籍,我了解到了許多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和成果,如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等。這些領域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常常讓我驚嘆不已,激發(fā)起我無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閱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量子物理學中的“雙重縫分子干涉實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探索量子世界的奧秘。科學書籍開啟了我探索未知的大門,讓我的視野得以拓寬,想象力得以釋放。

此外,科學書籍對我了解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茖W書籍讓我深感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和現(xiàn)代社會對科學人才的需求。通過閱讀科學書籍,我了解到許多令人驚嘆的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發(fā)明的偉大成就。這些知識不僅激發(fā)了我對科學的熱愛,還讓我明白了科學在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例如,閱讀《人類簡史》這本書時,我對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對人類的未來發(fā)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茖W書籍不僅讓我受益匪淺,還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認知。

總結起來,科學書籍作為知識的媒介,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閱讀科學書籍,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靈活應變的能力,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和想象力,讓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茖W書籍是一座信息的寶庫,它是我們?nèi)祟惽靶械缆飞系撵`感源泉。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通過閱讀科學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四

從小到大,我們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書籍,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太喜歡讀科學書籍,認為科學書籍枯燥無味,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科學書籍對我們的成長和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也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今天我所要分享的就是,科學書籍讀書心得體會。

第二段:闡述科學書籍的重要性。

科學是一種對自然、社會現(xiàn)象進行論證、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及其所取得的知識。它涵蓋范圍廣,運用于各個領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梢哉f,古今中外所有優(yōu)秀的科技成果、發(fā)明和思想,都建立在深厚的科學基礎之上。而科學書籍正是我們理解、掌握科學這一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可忽視。

當我們拿到一本科學書籍時,不要急于貪快地馬上讀下去。相反,應該慢慢閱讀,仔細思考每一個段落,了解其中的每一個概念。如果遇到了難懂的地方,不要輕易跳過,可以先進行查詢,或者參考其他書籍、資料。在沒有完全理解前,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也不要局限于書本上所寫的只言片語,要善于質疑、發(fā)問、思考,對于不理解或者不清楚的事物要進行深入探究,反復閱讀。

第四段:分享讀書的感受。

通過讀科學書籍,我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因為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消化需要靈活的思考、想象力和判斷力,這些都是很好的鍛煉,幫助我在生活中做決策和處理問題時,思路更加清晰和獨立。同時,除了學習到各種實用的知識,我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了平靜和愉悅的感受,對科學這個領域也更加充滿了興趣和熱愛。

第五段:總結。

閱讀科學書籍對于我們的成長和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也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因此,我們應該在我們最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閱讀各種科學書籍,讓我們的知識建立在扎實的科學基礎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趣。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五

作為科學領域的愛好者,閱讀各類科學書籍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經(jīng)讀過并收藏了很多的科學書籍。這些書籍不僅幫助我了解了世界的本質和運作方式,也讓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在本文中,我將介紹一些我從科學書籍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

在我看來,科學書籍的啟迪作用十分顯著??茖W書籍中的知識點、實驗方法以及理論假設,激發(fā)了我對于科學領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時,書中所介紹的科學概念和思考方式也讓我逐漸形成了一種科學思維的意識。比如,在讀完《時間簡史》這本書之后,我對于宇宙的結構和演化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對于科學探究中的不確定性和演化性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除了對于科學思考模式和探究方式的啟發(fā)之外,科學書籍在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學習科學內(nèi)容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不同領域的科學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書籍中的案例和實驗數(shù)據(jù)來幫助解決和理解。例如,對于統(tǒng)計學領域的一些問題,我通過《統(tǒng)計學習方法》這本書,深刻理解了一些統(tǒng)計量和假設檢驗的應用,并且可以自己編寫代碼實現(xiàn)一些機器學習的算法。

對于科學領域的愛好者來說,閱讀科學書籍并不只是為了獲取知識,更多的是通過書籍中所展示的方法和思考過程,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讀一本科學書籍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單獨的吸收知識點,更需要注重書中描述問題的思考方式和過程,嘗試理解和分析作者的思維路徑。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五段:結論。

總的來說,科學書籍對于科學領域的愛好者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和探索方式。通過書籍中所提供的理論模型、思考方式和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自然世界的奧秘,同時也能提高我們自己的科學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外在知識不斷更新變化的同時,科學書籍的閱讀和思考是更好地提升自己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六

現(xiàn)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出版和閱讀科學書籍,科學書籍的數(shù)量和質量日益提高,這不僅讓個人在知識和思維的提高上受益匪淺,也極大地推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所以,我們應當更加努力地去讀懂這些書籍,獲取它們帶給我們的知識和智慧。下面是我在閱讀科學書籍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要讀懂科學書籍,我們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茖W書籍往往涉及某一領域的知識,而如果我們在這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不扎實,那么我們讀起來難免會有些吃力。比如說,如果你想讀一本關于人體生理學的科學書籍,而你并沒有學習過相關的生理學知識,那么這本書對你來說就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們需要掌握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的相關知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科學書籍所闡述的內(nèi)容,從中獲得知識和智慧。

其次,要讀好科學書籍,我們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科學書籍時,我們不應該急于翻閱,而是應該耐心地閱讀,并且注意筆記和思維導圖的制作。針對筆記和思維導圖,我們應該把每一個重要的概念和知識點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方便后期溫習和記憶,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和應用。

再次,要讀好科學書籍,我們需要將書籍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讀完科學書籍后,我們應該把書籍中的知識理論運用到開發(fā)中去,為實際問題開發(fā)出解決方案,讓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具有實際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實際的應用,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學理論,并且將理論付諸實踐,讓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不再停留在紙上。

再者,要讀好科學書籍,我們還需要注重交流和分享。在讀完科學書籍后,我們應該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讀書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思想,探討問題,這樣可以拓寬自己的思路和視野,通過交流和分享,我們可以獲得不同的觀點和思維方式,進而迸發(fā)出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

總之,讀好科學書籍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閱讀習慣、實踐能力和交流心態(tài)。閱讀科學書籍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一種修煉自我的過程。堅持閱讀科學書籍,不斷獲取知識和智慧,愉悅生活,創(chuàng)造價值,這是科學讀書的精髓所在。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七

這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以記敘的表達方式寫了關于成長,關于教育,關于愛的故事,對于我而言,這本書就是一篇長長的美文。

看著這本書的封面,上面有一些短語,比如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溫泉旅行”“電車教室”等等,如果我沒有打開書去了解,我一定會說“海的味道是咸的,山的味道是清新、新鮮的”,簡簡單單,干脆利落的給出一個結果,不會多想里面是否會有什么豐富的故事。還有一個“電車教室”到底會是什么樣的呢?其實我也有些好奇呢!

小豆豆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她和媽媽從電車上下來之后,正要走出檢票口,小豆豆幾乎沒坐過電車,所以出站時有些舍不得把車票交給檢票大叔,當然,她也主動詢問了檢票大叔,自己到底能不能留下車票,得到拒絕的回答后,小豆豆戀戀不舍的看著裝著車票的盒子說:“我長大了呢,要做一個賣車票的人!”

看到這里,我覺得小豆豆還是一個挺可愛的小女生,雖然她之前打算做一個間諜。

這次的電車之旅,不為別的,而是為了給小豆豆找新學校。小豆豆被原來的學校退學了,原因是小豆豆在學校的“行為”不被接受,所以被要求退學。為此,小豆豆的媽媽也十分擔憂,生怕新的學校也接受不了小豆豆,作為一個媽媽,孩子被要求退學,這算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可在看到小豆豆在學校的“行為”時,我卻由衷的感受到了一份孩童的快樂,甚至覺得很有意思,如果我站在現(xiàn)在公立學校老師的角度看的話,我一定會覺得小豆豆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當我看到這里,腦海中就已經(jīng)浮現(xiàn)出小豆豆上課時的畫面,因為這樣的行為的確影響到了上課,所以老師制止了小豆豆,可是接著,小豆豆又有了新的動作。

她們在聽寫的時候,小豆豆先打開書桌的蓋子,取出筆記本,然后立刻‘啪嗒’一聲關上蓋子,接著又打開蓋子,把頭鉆到里面,從文具盒里取出鉛筆來寫字。但是可能寫得不好,又或是寫錯,小豆豆會再次打開書桌,把頭鉆到里面找出橡皮,關上蓋子飛快地擦起來,然后又匆匆地打開蓋子把橡皮放進去再把蓋子關上,接著她又把蓋子打開,原來她只寫了一個‘a(chǎn)’字,就把文具一樣一樣全部放回書桌里面了,等寫到下一個字時,小豆豆就重復著剛才的動作。

小豆豆的老師看著小豆豆的這些行為,看得她眼花繚亂,可是她并沒有阻止小豆豆,因為老師覺得她的每一次開關都是有事要干,所以也不能說:“不許那樣……”

認真想了想小豆豆的行為,我想到了教師在上課時候的情景,如果是我的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的話,我會直接告訴孩子把我們所需要的文具全部擺放在桌子旁邊,這樣就方便拿了,而且還不會影響到其他同學,下課的時候記得整理裝好就行。一年級的小朋友是能聽得懂的。有時候在課上,老師理解不了孩子這樣做的原因,但我們可以試著為孩子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幫助她不打擾其他人。

還有一些行為,在上課中,小豆豆一直站在教室的窗子旁邊,為什么呢?原來小豆豆是為了和宣傳藝人打招呼,小豆豆教室的窗子正對著馬路,所以小豆豆可以輕而易舉的和路上的行人說話,當有宣傳藝人路過時,他們聽到小豆豆的招呼也會主動過來為小豆豆演奏。

不談此時的上課時間,小豆豆在和宣傳藝人接觸的這個過程中,透出了禮貌和尊重的文化,宣傳藝人不會因為小豆豆是孩子就不理她,相反,宣傳藝人真的為了小豆豆演奏樂曲。如果我是小豆豆的同學,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我一定會覺得神奇而有趣,但是站在講臺上的老師可能就不樂意了,因為這是在上課,老師也需要根據(jù)學校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要不然孩子跟不上進度,如果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老師會非常的苦惱。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八

看完了世界潛能開發(fā)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喚醒心中的巨人》后,終于明白了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無外乎兩個目的: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而逃避痛苦的力量往往比追求快樂的力量更大,比如說人在什么時候跑的是最快的?如果給你一百萬讓你跑得話,我想你一定會竭盡全力,但是你仍然沒有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然而如果你身后有一只老虎在追你的話,我想你一定會跑得比世界上最棒的運動員都要快!這就是逃避痛苦的力量,這種力量比追求快樂的力量大幾千幾萬倍!

在這本書中與這位大師共享那獨到而又強大的課程,用來喚醒心中蟄伏的巨人。他是公認的控制心理變化的專家,在本書中,他提供了一個基礎的循序漸進的課程,通過富于靈感和樂趣的軼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實的策略,組成一個控制情緒和財政困難并獲得巨人般燦爛生活的程序,用來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真實目的,并控制自己的生活,激發(fā)自己控制命運的能力。

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到底能夠干什么,而他們的生活都是被別人安排好了的,對于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來說,大多數(shù)都是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然后出去找一份工作,然后結婚生子,然后繼續(xù)讓他們的后代和他們一樣,過著一樣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從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父母安排的好好的,他們只需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行了,他們也不愿意花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能夠干什么或者自己究竟喜歡做什么。很多人看到別人能夠成功更多的是羨慕,卻不愿意從深層次去思考它能夠成功的原因,如果身邊有一個人說他自己以后一定會更強,招來的肯定是一片嘲笑,有一天那個曾經(jīng)被人嘲笑過的人忽然發(fā)達了,旁人也只會用“他運氣好”“他人脈廣”等一系列理由來麻痹自己,那樣的人是可悲的,因為他們永遠活在別人的光環(huán)之下,感覺不到成功的快樂。如果我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優(yōu)秀企業(yè)家,也可能成為希特勒那樣的納粹頭子,一定會有很多人說我是神經(jīng)病。但是你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你身上具備成為一切人的特質,包括比爾·蓋茨,希特勒﹑馬云﹑陳安之,甚至是馬加爵。關鍵是很多人都不能夠正確地運用,一切品質早就已經(jīng)存在于你的潛意識中,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夠運用他們。

《吸引力法則》中說到每個人所追求的東西無非就是三樣:愛,健康和財富。在這三樣東西里,我認為其實只要你擁有了愛,你就擁有了全世界!我想一個企業(yè)如果每天只想著怎樣去賺錢,卻從來不考慮自己能夠為社會做些什么,那個企業(yè)一定活不了多長時間!

再拿我最佩服的一位企業(yè)家來說,阿里巴巴總裁馬云說過要做一個能夠活120xx年的企業(yè),為什么它能夠有這么大的口氣?我想這和他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理念有關。一直以來,無論是阿里巴巴,淘寶,始終把顧客放在第一位,很多人包括我一直不能夠理解馬云作的淘寶網(wǎng)是如何盈利的,因為淘寶是一個免費的電子商務的平臺,而且馬云承諾在未來三年淘寶仍將免費,我想,這就是一個企業(yè)家的胸懷!而且淘寶所做的東西必須要經(jīng)過馬云的親自審核,馬云說自己現(xiàn)在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運用仍然停留在收發(fā)郵件和瀏覽頁面上,就是這樣一個對互聯(lián)網(wǎng)一竅不通的人卻能夠團結一大幫人和他一起締造了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神話!

福特說“你認為你能或是不能,你都是對的。”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能夠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我認為你想不成功都很難!而很多人總是很容易被別人所影響,被環(huán)境所影響,我想環(huán)境不過是人們?yōu)樽约旱膽卸韬拖麡O找的借口!

科學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怎么寫篇九

心得體會。

《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是北美“現(xiàn)象學教育學”的領袖人物之一——馬克斯·范梅南的經(jīng)典之作。同布列欽卡的《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一樣,該書同樣是一本介紹研究方法的方法論的著作,然而,卻是與布列欽卡的研究思路大相徑庭。范梅南介紹的是作人文科學研究的一種嶄新的方法——他對闡釋型的現(xiàn)象學研究方法提供了詳盡的方法論上的解釋,并且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從事現(xiàn)象學實踐和寫作。

該書反映了作者在反思傳統(tǒng)教育學的基礎上對教育學的重新審視。在傳統(tǒng)的教育學研究中,當原初形態(tài)的“教育智慧”逐漸升華為“教育理論”,并由此構筑起體系結構相對完整的“教育學”時,教育學在對“學”的眷注中卻日漸失去了對其根底——教育生活——的思考,這使得教育學的發(fā)展之路潛藏著深刻的危機。在危機意識的驅動之下,作者開始思考:如何使教育研究從對教育知識的過度眷泣中走出來;如何克服教育研究中的抽象化傾向;如何使教育學者的目光重返現(xiàn)實生活世界?這本《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不僅對教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更重要的是為解決問題提供了獨特的研究思路。

在讀了布列欽卡的《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之后來讀范梅南的這本《生活體驗研究》,強烈的對比,讓人有種“原來還可以這樣研究的”的感慨。布列欽卡的哲學基礎是分析哲學,采用的是自然科學的邏輯推理和概念分析的研究方法,對研究者的要求頗高。而范梅南的哲學基礎則是現(xiàn)象學的,他從人文科學的角度,吸收解釋現(xiàn)象學的許多研究成果,對教育問題進行了幾乎是全新的闡釋,使教育學的研究更趨多樣化,使得我們對教育問題的思考越來越開闊,也越來越深刻,也更加適合普通大眾進行教育學研究。

體表象又關注生活體驗的本質?!笔紫仁菍ι铙w驗的具體表象的關注。書中介紹到現(xiàn)象學的描述,比如薩特關于羞澀臉紅的描述,詳細、細膩,只有對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體驗有廣泛而深入細致的關注,并且,包含感情了因素,描述才有可能是如此詳細、細膩的。如果對生活經(jīng)驗冷漠而不關心,這樣的描述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次是對生活體驗本質的反思。描述只是第一步,而反思才是解釋現(xiàn)象學的重點?!霸诮忉尙F(xiàn)象學寫作中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意義進行反思是教育學研究的根本目的?!狈此际裁?反思“本質”。在范梅南看來,本質并不是什么抽象的深不可測的東西,本質是一種生動的實在。因此,反思的是生活經(jīng)驗的意義,反思在某種情境中,我們怎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在范梅南的另外一本著作《教學機智》中,提到“教育意向”一詞。他說:鑒別和區(qū)分哪些情境具有教育意向和哪些情境沒有教育意向非常重要。

以下是個人在讀了該書以后的一些具體的想法和思考:

1,關于理論與實踐。范梅南在書中極富批判性地指出,現(xiàn)代教育與理論研究似乎面臨三個主要問題:(1)教育理論與日常教育對話的基本形式的混淆;(2)抽象化的傾向及由此引起的與兒童生活世界失去了聯(lián)系;(3)難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世界的普遍教育意義。由此他說:“教育的意義與實質并不存在于枯燥的理論中,也不存在于理論的應用中?!彼J為實踐是第一位的,實踐和理論的關系應該是實踐在先,然后在實踐當中進行反思,理論應該是反思實踐而產(chǎn)生的結果。在作者看來,指向教育的人文科學的顯著特征是:它的理論概念與研究工作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踐。

事實上,作者在著作中所表達的觀點,不僅對于我們從事教育學研究具有啟發(fā)意義,而且對我們重新思考教育,重新確定教育的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正如作者所言,“教育不僅是一種觀察行為,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是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行為”。教育是內(nèi)在于生活的。勿寧說,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兒童在教育中成長,其實也就是在親歷一種獨特的生活。因此,對于任何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而言,既要關注生活的教育意義,同時更不能忽略教育的生活意義。任何的教育活動都不可能不以知識作為自己的中介。但是,根據(jù)人文科學的觀點,教育是一種生活,“生活在根本意義上是一種體驗而不是知識。”“不僅知識不是體驗,而且執(zhí)著于知識會妨礙或延遲我們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斯·范梅南教授在《生活體驗研究》一書中提醒我們關注生活體驗,告誡我們警惕教育理論中的抽象化危機,這對于我們克服教育研究中的流弊確實是一種“不失時機的忠告”。

當然,范梅南并沒有完全否定“抽象化”理論的作用,我們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當然不是一無是處的,而且是相當必要的。作者只是在提醒我們要警惕理論的“抽象化傾向”,強調(diào)要時刻關注生活體驗。那么,如何對待理論知識,以避免抽象化的危機呢?范梅南說“質疑這些知識,提示其膚淺性、矛盾性和其他掩蓋起來的特性?!币虼?,保持一種對理論的質疑性,對于現(xiàn)象學研究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2,關于關注與反思?!艾F(xiàn)象學所關注的問題總是具有雙重特性:既關注生活體驗的具感性。深入細致的關注生活體驗,并且敏感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中隱藏的教育意義,敏感于成人與兒童相處過程發(fā)生的種種教育情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寫作、研究。

3,關于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本書的研究關注的是真實的具體的日常生活。范梅南似乎對一些固有的概念不以為然。他說:“只允許使用一種正式的論述方式,去試圖用一個平淡抽象的概念和邏輯系統(tǒng)來捕捉人類的經(jīng)驗,這樣只會短視而不是加深我們對生活的理解。許多社會科學所提供的知識形式都因為囿于科學理論化的條條框框和術語而變得死板,將人類生活的生動意義反而掩蓋起來,最后生活自身都無法辨認出來。”他反對“概括”,甚至說“現(xiàn)象學所允許的唯一概括就是‘永遠不要概括’!”“概括化的傾向會阻礙我們發(fā)展繼續(xù)關注人類體驗的獨特性的理解力?!彼€說“教育在終極意義上是深不可測的、不可定義的。”本書的副標題就是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梢姳緯怯萌宋目茖W的研究方法來探討研究的。

而概括則是自然科學的方法,比如布列欽卡試圖概括出“教育”的普遍適用的概念。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兩者之爭也是由來已久了,并且從未有過定論。實際上,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是科學,只不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研究思路。自然科學強調(diào)的是數(shù)理邏輯,分析判斷,而人文科學更關注人的因素,強調(diào)對人的情感的研究。兩者并不對立,不能說哪種方法就是對的或錯的,應該說,解決的問題不一樣,適用的方法也不一樣。對于普遍性的問題,宏觀的理論問題,就需要像布列欽卡的那種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而像范梅南的這種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則適用于研究個別特性問題,適合研究微觀現(xiàn)象。兩者各有利弊也各有其適用。

在讀完這兩本關于方法論的著作之后,我想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學著打開自己的思維,拓寬自己的研究思路。

我是被該書的書名所吸引而買這本書的,因為前段時間我對哲學的思考使我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不同處有一定認識。本書寫的比較生澀難懂,我這里只把本書最主要的意思寫下來:

邏輯一詞在這里用的是“心智動作的學問”的傳統(tǒng)意義。

理性主義可以用于自然科學,但要充分理解如詩歌、語言、宗教、藝術、歷史等人文科學對象,則必須擺脫唯理主義的囿錮。

人文科學有對象與我(主與客)兩個端點。自然科學的對象是事物世界,而人文科學所要感知的對象并不是“事物”,而是與作為觀察者的人具有同樣素質的“其它人”。所以,人文科學的研究對象乃是由人構成的“人格世界”。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得勢的情況下,人文科學學者借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把人文科學的對象“物化”。卡西爾提出,研究人文對象除了要考慮其“物理存在”層次和“對象表現(xiàn)”層次外,還必須涉及其“人格表達”的第三個層次。

若要了解一門科學之邏輯結構,必先要弄清楚,這門科學是如何地把那特殊的收蓄于普遍之下。每一概念都是“殊多中之統(tǒng)一性”,即都是特殊與普遍的關系。

人文科學要建立自己的概念。建立起來的概念必須具備普遍性,使特殊的事象能被收蓄于普遍概念之下。雖然這些概念并不象自然科學概念具備嚴格的性質及法則恒常性,但也并非只適用個別事例。人文概念的普遍性并非“存在”意義的普遍性,而是“方向”上和“使命”上的普遍與統(tǒng)一。

本人的理解及發(fā)揮:

人文科學對象是活動的對象,自然科學的對象是靜止的。觀察人文科學對象要注意其背后的締造者。

對于人及人類社會的對象,各種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問題是研究者如何去綜合。

對于人文、社會知識等人作為主體參與的事物,未來比此在更有價值。對未來的指向創(chuàng)造了真正的價值。基于主體的原因,人文、社會知識領域要引入目的概念。也許還有其它的,如關系,如視角。每一專門領域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方法。

當我們觀察人文、社會領域的事物時,除了分析它的構件,在應用時,更要研究如何統(tǒng)一融合這些要素。分析構件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細節(jié),但我們是在一個干凈的環(huán)境(理想狀態(tài))下分析的。這些構件卻是在復雜環(huán)境下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經(jīng)濟學家能發(fā)現(xiàn)并解釋別人看不到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并因此獲得名譽,但預測經(jīng)濟卻總是錯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要明白我們的知識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是正確有效的,限制的因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跳出來。

物資有價值、文化有價值、幸福有價值、林林總總,但到底誰的權重更大一點難以判斷。在人文知識領域,仍需要一些具有確定性的東西來構建大廈,使自己有堅實的基礎。我認為這個相對恒定的東西是信仰,價值觀。一個有信仰的人,有明確價值觀的人是可信賴的,面對不確定的世界時,他們有確定的對應。

高層次的復雜主體,其構建成份的環(huán)境穩(wěn)定性決定了主體的穩(wěn)定性,基于不穩(wěn)定主體建立的任何理念、知識、概念及社會事物。都具有環(huán)境依賴性,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性。如同多面的晶體,能反射陽光到你眼里的那一面是最耀眼的那一面。

卡西爾同意柏拉圖的說法,認為驚異其實乃是一種哲學的激情,一切哲學思維之根本,都可溯源于這種驚異。上古的神話首先透露了人類驚異的對象,它們包括天體的運行、晝夜的交替、四季的折返等物理自然世界的規(guī)律現(xiàn)象,也包括風俗習慣等道德人事世界的約束力量。這兩種世界的井然有序在混亂的諸現(xiàn)象中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令人驚嘆,所以在神話中它們經(jīng)常一起成為創(chuàng)世神的杰作。同樣充滿神秘的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工具和智性工具,它們雖然是人類的作品,卻顯得不僅不能為某一個個體所企及,甚至不能為整個人類所企及,人們只有在文化神話中把它們的發(fā)明權賦予一位上帝或神靈(在中國是賦予某位圣王,神農(nóng)氏、有巢氏、軒轅黃帝之類)。

通過神話和宗教,我們隱約有這種印象:“人類的文化并非是單純地為被給予和單純地為不言而自明的,相反地,人類文化乃是一種有待詮釋的奇跡。”這種奇跡難道不是讓人驚異的嗎,哲學的反思要解釋這種奇跡,首先要擺脫神話的解釋,創(chuàng)立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獨特的和自足的程序或“方法”。這個過渡性的步驟在希臘哲學中首度展現(xiàn),象征著精神文明的重要轉折點。

通過對神話解釋不定多元性的批判,人們認為有所謂的存在的貫徹的統(tǒng)一性,而且又認為有一原因上之徹底統(tǒng)一性和上述的統(tǒng)一性相應。而純粹的思維能夠掌握這種統(tǒng)一性。思維的批判與重建的這項龐大工作,就其出發(fā)點和目標考察,大致可以被概括地歸納為一個基本概念——邏各斯。

邏各斯這個概念首見于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中。赫拉克利特認為,一直以來自然哲學的思辯徘徊于其中的知覺,是無法透視“事務的展現(xiàn)”的深向度的,只有思想(denken)能使我們擺脫個體性的枷鎖,使人類不再順從一己之意見而能理會那普遍的與神性的。個人的見解被普遍的宇宙法則代替,人類得以擺脫神話式的夢幻世界及狹隘的感知世界之樊籠,進入醒覺狀態(tài)。赫拉克利特這一想法貫穿了各個希臘哲學學派,奠定了西方哲學思維的新方向,一切對于實有之認識從此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涉及“邏各斯”這一基本概念——也因此必須涉及最廣意義的“邏輯”。即使后來哲學的領導地位被褫奪,人們嘗試到哲學無法達到的領域去尋找所謂“普遍與神性”時,情況依然如此。

根據(jù)巴門尼德的比喻,希臘人的存在概念赫真理概念有如一個固定地靜處與其自己中心點的“圓滿之球體”,兩者都是自我圓滿和自我封閉的,不但和諧,甚是是存在真實的同一性的。基督教的二元論宣告了這一同一性的終結。基督教哲學從來不敢對天啟與理性、信仰與認知、恩典國度與自然國度的對立表示否認,既然不能不能消除兩極間的張力,他便傾向于在其自身之范圍內(nèi)運用其自身的思維工具使它們互相協(xié)調(diào)。理性和哲學既然不能自己照亮自己,于是便乞求較高一層的光源,只要它們注視這一光源,讓信仰作向導的話,理性便可臻于那為它安排好的目標。信仰之原力透過恩賜的途徑亦即神的“光照”為人類獲得,同時決定了人類認知的內(nèi)容和范圍。英國中世紀神學家安塞爾姆的一句話——信仰尋找理解(意思是:基于信心,信仰者會力圖運用理解,加強自己對神的認識,從而讓信仰進一步鞏固)——可以看作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的縮影與箴言。

在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中,兩極的沖突似乎消弭了,文化世界似乎以穩(wěn)固的宗教性為核心再度統(tǒng)一起來了。但這精巧的建構在數(shù)學性的自然科學重新回歸時,立刻土崩瓦解了。開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功地于智性與感性之間建造勒一條古代科學與古代哲學一直無法建造的橋梁。在數(shù)學知識面前,“感觀世界”與“理智世界”之間的最后一度阻隔似乎也要崩潰了。事物被幾何學的律則性駕奴,滲析著數(shù)的和諧,在這一普遍秩序之前,亞里士多德/經(jīng)院物理學所安立的較高與較低、上面的與下面的世界的對立銷聲匿跡了,世界只是單單一個,正如世界之知識和宇宙數(shù)學只有一種一般。

笛卡兒的“普遍數(shù)學”概念為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基本構想覓得了一個徹底的哲學理據(jù)。完全自律的普遍數(shù)學世界作為秩序與尺度的世界概括并窮盡了一切知識,自此理性才可以以清楚和明晰的理念涵攝進而穿透和制服存在之全體。但存在終有一些特別的根本區(qū)別,廣延之實體比鄰的就是思想中之實體,物質世界服從數(shù)學思想的統(tǒng)轄,物質與廣延性的同一確保了自然哲學與數(shù)學的同一性。廣延之實體與思想之實體必須自一共同原始基礎,亦即上帝的存在導生出來,笛卡兒在剖析這個原始層面士,不得不遺離其普遍數(shù)學概念,而運用中世紀存在論的概念。在這里,笛卡兒的方法一元論不得不就被實體的二元論所結束。

笛卡兒的后繼者一直努力摒除這一矛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都抱著為泛邏輯主義和泛數(shù)學主義取得證明的信念。古典的理性主義不滿足于對自然的征服,它們不承認人類精神建造的“國度中之國度”,而要將其置于與自然同樣的律則性之下。數(shù)學性思維的圈套要以同樣的方式籠罩物體世界和心靈世界、自然的存在和歷史的存在。

維柯是第一位尖銳提出這一個問題的人:歷史學是否可以如物理學和天文學一般以數(shù)學化的方式去表達,歷史學是否只不過是“普遍數(shù)學”的一個特殊例子呢?維柯認為,歷史知識在方法上的特色和特殊價值是在純粹數(shù)學知識之上的,笛卡兒《思想導引規(guī)則》提到的“人類智慧”這一理想的真正至極成就應在于這一種歷史知識之價值上。

就知識問題而言,維柯信奉如下最高法則:一切存在只對它自己所造出的事物能真確地理解和貫穿。人類的知識范圍不能超出其創(chuàng)造的范圍之外,自然作為上帝的構作,只能在創(chuàng)造它的神性理智中全相朗現(xiàn)。如此,數(shù)學也不能關聯(lián)于它將要模仿的實在的自然對象之上,而只關聯(lián)于一些思想自由投射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觀念性對象之上。

這樣,人類知識便面臨著一項無可避免的選擇,一方面導向“實有”的領域,但這種情況下知識不能完全穿透其對象,另一方面可對對象獲得一完全的體會,但它不能逾出自己的概念構作范圍之外,對象的性質就是知識為它作隨意界定時所賦予的性質。如果要在這兩難中謀出路,必須逾越于數(shù)學知識和自然的經(jīng)驗知識領域之外。

人類文化之作品乃是唯一能于其自身之中把兩種條件統(tǒng)一的,而這兩種條件正是圓滿的知識的基礎。這些人類的文化作品不但具有概念構思性的存在,而且更具有一特定的、個別的和歷史性的存在(這一存在的內(nèi)在結構對于人類的精神是可臻及的和開放的,因為人類的精神正是此一存在的創(chuàng)造者)。神話、語言、宗教、詩歌,都是與人類知識相應的對象,維柯正是從這些對象著手締造他的“邏輯”,于是邏輯學首度敢于突破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范圍,把自身的世界建構成為一人文科學的邏輯,作為語言的、詩歌的和歷史的邏輯。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