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guān)古琴教學(xué)與普及的心得體會范本一
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著名的“知音文化”發(fā)祥地——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腳下美麗的月湖之濱,是一處環(huán)境幽雅,風(fēng)景宜人的游覽勝地。它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為武漢的三大名勝。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古琴臺的來歷。古琴臺是為紀(jì)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俞伯牙彈琴得遇知音鐘子期的一段佳話而修建。關(guān)于這兩位音樂大師相遇成知音的動人故事,最早見于《呂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湯問》篇中。據(jù)記載,楚國有個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晉國為官,琴、棋、書、畫樣樣嫻熟,尤其是他彈奏七弦古琴的技藝,可謂天下無雙,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夠聽懂他琴韻的有識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順漢水而下,路過漢陽,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陣雨,只得把船停在龜山腳下避雨,改日啟程。不久,雨過天晴,伯牙走出船艙,遠(yuǎn)望天際,只見水天漣漣,近看眼前,滿目一片荒涼,心中郁郁不樂,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頭彈撥解悶,忽然琴弦斷了一根,伯牙很是驚奇。俗話說,弦斷必有人聽。俞伯牙斷定附近一定有一個很精通音律的人在聽他彈琴,于是便上岸尋找。在龜山的一棵大樹下,他看見了一個衣服破舊的樵夫。經(jīng)詢問,樵夫名叫鐘子期,他是被琴聲所吸引,尋聲至此。
俞伯牙聽后十分高興,與鐘子期攀談起來。原來鐘子期也是一個愛好操琴、深諳音律的隱逸之士。為了測試一下子期的音樂素養(yǎng),伯牙重整琴弦,請他聽琴,就奏了兩支樂曲,讓子期猜度其中的含義。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罷,子期贊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罷,子期又贊道:“蕩蕩呼,若江河”。伯牙聽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兩人相談甚歡,只覺相見恨晚,于是結(jié)成好友。臨別時,兩人約定來年相會,說完便揮淚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約前來,卻久等不見鐘子期,于是上岸尋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了。子期的父親告訴伯牙,子期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與伯牙的約定,并要將其安葬在和伯牙論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來。伯牙聞之,十分悲傷。他來到鐘子期的墓前,揮淚重彈“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邊彈奏,一邊吟哦:
搖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向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彈罷,伯牙舉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頭上砸下去,只聽嗡嗡的一陣響,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處飛濺,跌入漢水之中,隨著漢水流入了遠(yuǎn)方。伯牙從此終生不再鼓琴,以此來酬謝他的“知音”。
好了,我們再來參觀里面的景點,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道光皇帝親筆提寫,并贈于兩江總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從政時善用人才,體恤民情,興辦水利,深得百姓擁戴,據(jù)說他隱退后曾在琴臺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賜“印心石屋”四個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東側(cè)那個小門,門額上的“琴臺”二字則是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所書。
大家或許會很奇怪,這兒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老人呢?告訴大家,這是漢陽琴臺退休工人俱樂部,是退休工人活動的場所。1956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古琴臺,并以琴臺為中心,修建了漢陽工人文化宮。至80年代,文化宮和古琴臺又經(jīng)擴(kuò)建,成為一座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所以老人們經(jīng)常來到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飲茶聊天,或看地方戲。不過這里的戲劇舞臺是人人都可以上臺一顯身手的。他們就在知音的發(fā)源地,用音樂來溝通和交流。我們當(dāng)中有沒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臺露一手的,給大家來段京劇或楚劇什么的,這些戲迷們一定會為找到你們這些遠(yuǎn)道而來的“知音”而欣喜萬分的。
好,我們現(xiàn)在到了碑廊,這里,鐫有歷代石刻及重修琴臺碑記。其中有一道題壁詩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嶺南才子宋湘束竹葉蘸墨書寫,其詩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這就是被譽(yù)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宋湘是廣東梅縣人,曾任湖北督糧道臺,他在七十八歲那年,因眷戀琴臺,前來一游,游后,他感慨萬千,興之所至,欲揮毫吟詩。因當(dāng)時隨員未備大筆,即束竹葉代之。他飽蘸濃墨,在壁上洋洋灑灑,如走龍蛇,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題壁詩。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來,成為書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用漢白玉筑成的石臺,就是伯牙臺,相傳是當(dāng)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臺上刻有“琴臺”二字和“伯牙撫琴圖”。石臺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
斜對面那幢富麗堂皇、額坊上寫有“高山流水”四個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館”,它是古琴臺的主體建筑。我看見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機(jī)準(zhǔn)備照相,確實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處。但大家都不要急著拍照,等我講解完,我會安排時間給大家照相的,好嗎?我們先到那座“伯牙會子期”的雕像那兒參觀。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對,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這個雕像表現(xiàn)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時的欽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們的講解結(jié)束了。大家現(xiàn)在可以開始拍照了。我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拍照時間,半個小時以后大家就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有關(guān)古琴教學(xué)與普及的心得體會范本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游覽武漢市著名的名勝古跡——古琴臺。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坐落在風(fēng)景秀麗的龜山腳下和美麗的月湖之濱,它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古琴臺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為了紀(jì)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二位大音樂家——俞伯牙和鐘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稱七弦琴,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樂器之一,樂聲幽雅,素有天籟之音的美譽(yù),相傳為伏羲氏所發(fā)明制作。據(jù)說有一天伏羲氏看見五星之精氣落在梧桐樹上,引來鳳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樹,適合制作樂器。這棵樹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dāng)?shù),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聲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聲音又太濁,而中間一段呢,恰好清濁相兼,音色優(yōu)美。后來伏羲氏請能工巧匠制成樂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瑤池之音,又稱瑤琴。據(jù)傳說此琴彈到最高妙的境界,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聞而不啼。有一次顏回到孔子家,聽到孔子在彈琴,而琴音幽沉,顏回就問孔子琴聲中為何有股殺氣,孔子說正彈琴時,卻看見一只貓捉老鼠,想讓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聲中就露出貪殺之意。可見琴聲不僅能模仿各種自然界的聲響,而且連情感的細(xì)微變化也能通過琴聲表露出來。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了一位技藝更加高超的大音樂家俞伯牙,史書上說他彈琴的時候連正在吃草料的牛馬也會仰首傾聽,可見其技藝之精妙。他的琴雖然彈的好,卻很少有人能聽懂他的琴音,能夠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鳳毛麟角了,因此,他雖然云游四方,卻常常感嘆沒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卻在晉國做官,正所謂楚才晉用。一天,他受晉王派遣,出使楚國,拜會楚王之后,乘船順漢水而下,路過漢陽,夜晚遇上狂風(fēng)暴雨,便泊船于龜山下避雨,不久雨過天晴,伯牙走出船艙,只見風(fēng)平浪靜,云開霧散,現(xiàn)出一輪明月,伯牙見此景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攜帶的瑤琴,坐在船上對月彈奏,悠悠琴聲在江面回蕩,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按照古時候的說法,弦斷必有人偷聽。俞伯牙斷定附近一定有一個精通音律的高人在聽他彈琴,即派隨從上岸尋找,不久,隨從帶來一位衣衫襤褸的砍柴人到船上。原來砍柴人名叫鐘子期,是一位學(xué)識高深,對音樂有著很深造詣的隱逸之士。
兩人寒暄之后,鐘子期既請俞伯牙彈琴,俞伯牙首先彈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贊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語,又彈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贊到:“蕩蕩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興,于是兩人結(jié)為知己,并約定來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會。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來到相會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鐘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著鐘子期回家的路線一路尋找,半路上碰見一位老者,一問方知老人乃鐘子期的父親,鐘子期幾個月以前就因為勞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聽了以后,萬分悲痛,跟著老人來到鐘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愛的瑤琴,彈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樂寄托哀思。當(dāng)?shù)氐睦习傩章牪欢那俾?,大家都哈哈大笑。俞伯牙更加悲哀,他用力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臺上,用力一摔,直把瑤琴摔成兩段。大家就問為何摔碎瑤琴?伯牙遙遙頭,說道: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詩中表達(dá)了俞伯牙的心聲,既要結(jié)交一個朋友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找到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可就太難了。也難怪俞伯牙摔碎瑤琴,發(fā)誓永不鼓琴,是所謂“相知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后來,人們有感于俞伯牙和鐘子期深厚的友誼,高山流水成為友誼的象征,知音也成為知心朋友的代名詞。高山流水后來也成為流傳千古的中國傳統(tǒng)名曲,為后世之人所傳誦。1977年,美國發(fā)射的飛行器旅行者號太空船上攜帶有一張鍍金的唱片,唱片中錄有二十七段各國的音樂,其中選中的唯一一首中國音樂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遞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抵達(dá)古琴臺的門口,請大家跟我一道參觀。
這里是琴臺蠟像館,它以蠟像的形式記述了剛才我給大家講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
穿過回廊,大家請看,這里有一座照壁,上面有一塊石碑,上書“印心石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當(dāng)年道光皇帝賜給兩江總督陶澍的。陶澍做官50余年,官至一品封疆大吏,按說應(yīng)聚積不少財富,可他為官清正廉明,重用賢才,興修水利,不徇私情,到他七十歲退休時依然兩袖清風(fēng),為時人所稱道。退隱之后他在琴臺修一座石屋寄居,但依然憂國憂民。后來道光皇帝賜給“印心石屋”四個字,表示皇帝和臣子心心相印之意,當(dāng)然這只是古代皇帝籠絡(luò)人心的一種手段而已?!坝⌒氖荨彼膫€大字是用陰陽筆法鐫刻而成,遠(yuǎn)看凸突而出,近看卻凹陷而入,表現(xiàn)出高超的雕刻技巧。
好,這里是被譽(yù)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宋湘,廣東梅縣人,曾任漢陽糧道,是清末有名的才子。有一年冬季,他冒雪來到琴臺憑吊古跡,想到俞伯牙與鐘子期互為知己的故事,不禁感嘆不已。隨即,他摘下一束竹葉,飽蘸濃墨,就在這塊墻壁上題寫了這首詩,因是用竹葉書寫的,又名竹葉書。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
宋湘在詩中對知音的故事抱著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但不管怎樣,由于書法精妙,被譽(yù)為詩書雙絕,也被稱為琴臺一寶。董必武、葉劍英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參觀后十分喜歡,囑托身邊工作人員把宋湘題刻拓片帶回去觀賞。
各位朋友,中間這座由漢白玉石欄砌成的高臺就是伯牙臺了,中間石碑上刻著“琴臺”兩個大字,據(jù)說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所題,背面是五十年代重修琴臺記。石欄四周是琴臺故事的浮雕。相傳俞伯牙就是在這里彈琴時結(jié)識了鐘子期,并結(jié)為知音。
這座富麗雄偉的半歇山頂?shù)钐檬乔倥_的主要建筑,額坊上四個大字“高山流水”,拓自宋湘竹葉書。這里經(jīng)常舉辦大型紀(jì)念活動,宏揚知音文化,因為知音文化的本質(zhì)就是中華民族重友情,輕物質(zhì)利益的傳統(tǒng)美德。
這里是知音雕塑,旁邊琴童懷抱瑤琴,俞伯牙微躬拱手向鐘子期致意,表現(xiàn)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塑像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月湖,遠(yuǎn)處的梅子山依然郁郁蔥蔥,時光如果可以倒轉(zhuǎn),我們多想回到故事發(fā)生的時刻,見證這段令人心動的故事。大家的右手邊是巍巍的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zhèn)連在一起,周圍現(xiàn)代化的建筑櫛比鱗次,又在提醒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jìn)入二十一世紀(jì),那久遠(yuǎn)的故事好似已離我們遠(yuǎn)去,知音對我們還有意義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xiàn)在依然需要知音,依然需要親情、友情和愛情。
現(xiàn)在我提議,我們大家照個合影好嗎?讓琴臺作證,讓青山作證,讓月湖作證,愿各位的友誼更加長久,愿各位的愛情更加甜蜜,愿每一個人都找到人生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但求一知己。
好了,各位朋友,琴臺就參觀到這里,謝謝各位!
有關(guān)古琴教學(xué)與普及的心得體會范本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將游覽武漢市著名的名勝古跡——古琴臺。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坐落在風(fēng)景秀麗的龜山腳下和美麗的月湖之濱,它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古琴臺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為了紀(jì)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二位大音樂家——俞伯牙和鐘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稱七弦琴,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樂器之一,樂聲幽雅,素有天籟之音的美譽(yù),相傳為伏羲氏所發(fā)明制作。據(jù)說有一天伏羲氏看見五星之精氣落在梧桐樹上,引來鳳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樹,適合制作樂器。這棵樹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dāng)?shù),截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聲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聲音又太濁,而中間一段呢,恰好清濁相兼,音色優(yōu)美。后來伏羲氏請能工巧匠制成樂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瑤池之音,又稱瑤琴。據(jù)傳說此琴彈到最高妙的境界,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聞而不啼。有一次顏回到孔子家,聽到孔子在彈琴,而琴音幽沉,顏回就問孔子琴聲中為何有股殺氣,孔子說正彈琴時,卻看見一只貓捉老鼠,想讓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聲中就露出貪殺之意??梢娗俾暡粌H能模仿各種自然界的聲響,而且連情感的細(xì)微變化也能通過琴聲表露出來。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了一位技藝更加高超的大音樂家俞伯牙,史書上說他彈琴的時候連正在吃草料的牛馬也會仰首傾聽,可見其技藝之精妙。他的琴雖然彈的好,卻很少有人能聽懂他的琴音,能夠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鳳毛麟角了,因此,他雖然云游四方,卻常常感嘆沒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卻在晉國做官,正所謂楚才晉用。一天,他受晉王派遣,出使楚國,拜會楚王之后,乘船順漢水而下,路過漢陽,夜晚遇上狂風(fēng)暴雨,便泊船于龜山下避雨,不久雨過天晴,伯牙走出船艙,只見風(fēng)平浪靜,云開霧散,現(xiàn)出一輪明月,伯牙見此景琴興大發(fā),拿出隨身攜帶的瑤琴,坐在船上對月彈奏,悠悠琴聲在江面回蕩,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按照古時候的說法,弦斷必有人偷聽。俞伯牙斷定附近一定有一個精通音律的高人在聽他彈琴,即派隨從上岸尋找,不久,隨從帶來一位衣衫襤褸的砍柴人到船上。原來砍柴人名叫鐘子期,是一位學(xué)識高深,對音樂有著很深造詣的隱逸之士。
兩人寒暄之后,鐘子期既請俞伯牙彈琴,俞伯牙首先彈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贊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語,又彈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贊到:“蕩蕩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興,于是兩人結(jié)為知己,并約定來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會。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來到相會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鐘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著鐘子期回家的路線一路尋找,半路上碰見一位老者,一問方知老人乃鐘子期的父親,鐘子期幾個月以前就因為勞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聽了以后,萬分悲痛,跟著老人來到鐘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愛的瑤琴,彈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樂寄托哀思。當(dāng)?shù)氐睦习傩章牪欢那俾暎蠹叶脊笮ΑS岵栏颖В昧Ω顢嗲傧?,雙手舉琴,向祭石臺上,用力一摔,直把瑤琴摔成兩段。大家就問為何摔碎瑤琴?伯牙遙遙頭,說道: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詩中表達(dá)了俞伯牙的心聲,既要結(jié)交一個朋友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找到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可就太難了。也難怪俞伯牙摔碎瑤琴,發(fā)誓永不鼓琴,是所謂“相知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焙髞恚藗冇懈杏谟岵篮顽娮悠谏詈竦挠颜x,高山流水成為友誼的象征,知音也成為知心朋友的代名詞。高山流水后來也成為流傳千古的中國傳統(tǒng)名曲,為后世之人所傳誦。1977年,美國發(fā)射的飛行器旅行者號太空船上攜帶有一張鍍金的唱片,唱片中錄有二十七段各國的音樂,其中選中的唯一一首中國音樂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遞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抵達(dá)古琴臺的門口,請大家跟我一道參觀。
這里是琴臺蠟像館,它以蠟像的形式記述了剛才我給大家講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
穿過回廊,大家請看,這里有一座照壁,上面有一塊石碑,上書“印心石屋”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當(dāng)年道光皇帝賜給兩江總督陶澍的。陶澍做官50余年,官至一品封疆大吏,按說應(yīng)聚積不少財富,可他為官清正廉明,重用賢才,興修水利,不徇私情,到他七十歲退休時依然兩袖清風(fēng),為時人所稱道。退隱之后他在琴臺修一座石屋寄居,但依然憂國憂民。后來道光皇帝賜給“印心石屋”四個字,表示皇帝和臣子心心相印之意,當(dāng)然這只是古代皇帝籠絡(luò)人心的一種手段而已?!坝⌒氖荨彼膫€大字是用陰陽筆法鐫刻而成,遠(yuǎn)看凸突而出,近看卻凹陷而入,表現(xiàn)出高超的雕刻技巧。
好,這里是被譽(yù)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宋湘,廣東梅縣人,曾任漢陽糧道,是清末有名的才子。有一年冬季,他冒雪來到琴臺憑吊古跡,想到俞伯牙與鐘子期互為知己的故事,不禁感嘆不已。隨即,他摘下一束竹葉,飽蘸濃墨,就在這塊墻壁上題寫了這首詩,因是用竹葉書寫的,又名竹葉書。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
宋湘在詩中對知音的故事抱著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但不管怎樣,由于書法精妙,被譽(yù)為詩書雙絕,也被稱為琴臺一寶。董必武、葉劍英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參觀后十分喜歡,囑托身邊工作人員把宋湘題刻拓片帶回去觀賞。
各位朋友,中間這座由漢白玉石欄砌成的高臺就是伯牙臺了,中間石碑上刻著“琴臺”兩個大字,據(jù)說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所題,背面是五十年代重修琴臺記。石欄四周是琴臺故事的浮雕。相傳俞伯牙就是在這里彈琴時結(jié)識了鐘子期,并結(jié)為知音。
這座富麗雄偉的半歇山頂?shù)钐檬乔倥_的主要建筑,額坊上四個大字“高山流水”,拓自宋湘竹葉書。這里經(jīng)常舉辦大型紀(jì)念活動,宏揚知音文化,因為知音文化的本質(zhì)就是中華民族重友情,輕物質(zhì)利益的傳統(tǒng)美德。
這里是知音雕塑,旁邊琴童懷抱瑤琴,俞伯牙微躬拱手向鐘子期致意,表現(xiàn)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塑像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月湖,遠(yuǎn)處的梅子山依然郁郁蔥蔥,時光如果可以倒轉(zhuǎn),我們多想回到故事發(fā)生的時刻,見證這段令人心動的故事。大家的右手邊是巍巍的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zhèn)連在一起,周圍現(xiàn)代化的建筑櫛比鱗次,又在提醒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jìn)入二十一世紀(jì),那久遠(yuǎn)的故事好似已離我們遠(yuǎn)去,知音對我們還有意義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xiàn)在依然需要知音,依然需要親情、友情和愛情。
現(xiàn)在我提議,我們大家照個合影好嗎?讓琴臺作證,讓青山作證,讓月湖作證,愿各位的友誼更加長久,愿各位的愛情更加甜蜜,愿每一個人都找到人生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但求一知己。
好了,各位朋友,琴臺就參觀到這里,謝謝各位!
有關(guān)古琴教學(xué)與普及的心得體會范本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我是來自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 ,今天就由我來為各位提供導(dǎo)游講解服務(wù),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讓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著名的“知音文化”發(fā)祥地——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腳下美麗的月湖之濱,是一處環(huán)境幽雅,風(fēng)景宜人的游覽勝地。它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為武漢的三大名勝。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古琴臺的來歷。古琴臺是為紀(jì)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俞伯牙彈琴得遇知音鐘子期的一段佳話而修建。關(guān)于這兩位音樂大師相遇成知音的動人故事,最早見于《呂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湯問》篇中。據(jù)記載,楚國有個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晉國為官,琴、棋、書、畫樣樣嫻熟,尤其是他彈奏七弦古琴的技藝,可謂天下無雙,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夠聽懂他琴韻的有識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順漢水而下,路過漢陽,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陣雨,只得把船停在龜山腳下避雨,改日啟程。不久,雨過天晴,伯牙走出船艙,遠(yuǎn)望天際,只見水天漣漣,近看眼前,滿目一片荒涼,心中郁郁不樂,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頭彈撥解悶,忽然琴弦斷了一根,伯牙很是驚奇。俗話說,弦斷必有人聽。俞伯牙斷定附近一定有一個很精通音律的人在聽他彈琴,于是便上岸尋找。在龜山的一棵大樹下,他看見了一個衣服破舊的樵夫。經(jīng)詢問,樵夫名叫鐘子期,他是被琴聲所吸引,尋聲至此。俞伯牙聽后十分高興,與鐘子期攀談起來。原來鐘子期也是一個愛好操琴、深諳音律的隱逸之士。為了測試一下子期的音樂素養(yǎng),伯牙重整琴弦,請他聽琴,就奏了兩支樂曲,讓子期猜度其中的含義。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罷,子期贊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罷,子期又贊道:“蕩蕩呼,若江河”。伯牙聽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兩人相談甚歡,只覺相見恨晚,于是結(jié)成好友。臨別時,兩人約定來年相會,說完便揮淚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約前來,卻久等不見鐘子期,于是上岸尋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了。子期的父親告訴伯牙,子期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與伯牙的約定,并要將其安葬在和伯牙論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來。伯牙聞之,十分悲傷。他來到鐘子期的墓前,揮淚重彈“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邊彈奏,一邊吟哦:
搖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向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彈罷,伯牙舉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頭上砸下去,只聽嗡嗡的一陣響,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處飛濺,跌入漢水之中,隨著漢水流入了遠(yuǎn)方。伯牙從此終生不再鼓琴,以此來酬謝他的“知音”。
好了,我們再來參觀里面的景點,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道光皇帝親筆提寫,并贈于兩江總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從政時善用人才,體恤民情,興辦水利,深得百姓擁戴,據(jù)說他隱退后曾在琴臺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賜“印心石屋”四個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東側(cè)那個小門,門額上的“琴臺”二字則是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所書。
大家或許會很奇怪,這兒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老人呢?告訴大家,這是漢陽琴臺退休工人俱樂部,是退休工人活動的場所。1956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古琴臺,并以琴臺為中心,修建了漢陽工人文化宮。至80年代,文化宮和古琴臺又經(jīng)擴(kuò)建,成為一座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所以老人們經(jīng)常來到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飲茶聊天,或看地方戲。不過這里的戲劇舞臺是人人都可以上臺一顯身手的。他們就在知音的發(fā)源地,用音樂來溝通和交流。我們當(dāng)中有沒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臺露一手的,給大家來段京劇或楚劇什么的,這些戲迷們一定會為找到你們這些遠(yuǎn)道而來的“知音”而欣喜萬分的。
好,我們現(xiàn)在到了碑廊,這里,鐫有歷代石刻及重修琴臺碑記。其中有一道題壁詩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嶺南才子宋湘束竹葉蘸墨書寫,其詩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這就是被譽(yù)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宋湘是廣東梅縣人,曾任湖北督糧道臺,他在七十八歲那年,因眷戀琴臺,前來一游,游后,他感慨萬千,興之所至,欲揮毫吟詩。因當(dāng)時隨員未備大筆,即束竹葉代之。他飽蘸濃墨,在壁上洋洋灑灑,如走龍蛇,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題壁詩。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來,成為書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用漢白玉筑成的石臺,就是伯牙臺,相傳是當(dāng)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臺上刻有“琴臺”二字和“伯牙撫琴圖”。石臺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
斜對面那幢富麗堂皇、額坊上寫有“高山流水”四個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館”,它是古琴臺的主體建筑。我看見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機(jī)準(zhǔn)備照相,確實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處。但大家都不要急著拍照,等我講解完,我會安排時間給大家照相的,好嗎?我們先到那座“伯牙會子期”的雕像那兒參觀。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對,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這個雕像表現(xiàn)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時的欽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們的講解結(jié)束了。大家現(xiàn)在可以開始拍照了。我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拍照時間,半個小時以后大家就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有關(guān)古琴教學(xué)與普及的心得體會范本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我是來自旅行社的導(dǎo)游員 ,今天就由我來為各位提供導(dǎo)游講解服務(wù),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讓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著名的“知音文化”發(fā)祥地——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位于漢陽龜山西腳下美麗的月湖之濱,是一處環(huán)境幽雅,風(fēng)景宜人的游覽勝地。它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為武漢的三大名勝。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古琴臺的來歷。古琴臺是為紀(jì)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俞伯牙彈琴得遇知音鐘子期的一段佳話而修建。關(guān)于這兩位音樂大師相遇成知音的動人故事,最早見于《呂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湯問》篇中。據(jù)記載,楚國有個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晉國為官,琴、棋、書、畫樣樣嫻熟,尤其是他彈奏七弦古琴的技藝,可謂天下無雙,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夠聽懂他琴韻的有識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順漢水而下,路過漢陽,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陣雨,只得把船停在龜山腳下避雨,改日啟程。不久,雨過天晴,伯牙走出船艙,遠(yuǎn)望天際,只見水天漣漣,近看眼前,滿目一片荒涼,心中郁郁不樂,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頭彈撥解悶,忽然琴弦斷了一根,伯牙很是驚奇。俗話說,弦斷必有人聽。俞伯牙斷定附近一定有一個很精通音律的人在聽他彈琴,于是便上岸尋找。在龜山的一棵大樹下,他看見了一個衣服破舊的樵夫。經(jīng)詢問,樵夫名叫鐘子期,他是被琴聲所吸引,尋聲至此。
俞伯牙聽后十分高興,與鐘子期攀談起來。原來鐘子期也是一個愛好操琴、深諳音律的隱逸之士。為了測試一下子期的音樂素養(yǎng),伯牙重整琴弦,請他聽琴,就奏了兩支樂曲,讓子期猜度其中的含義。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罷,子期贊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罷,子期又贊道:“蕩蕩呼,若江河”。伯牙聽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兩人相談甚歡,只覺相見恨晚,于是結(jié)成好友。臨別時,兩人約定來年相會,說完便揮淚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約前來,卻久等不見鐘子期,于是上岸尋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經(jīng)病故了。子期的父親告訴伯牙,子期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與伯牙的約定,并要將其安葬在和伯牙論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來。伯牙聞之,十分悲傷。他來到鐘子期的墓前,揮淚重彈“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邊彈奏,一邊吟哦:
搖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向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彈罷,伯牙舉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頭上砸下去,只聽嗡嗡的一陣響,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處飛濺,跌入漢水之中,隨著漢水流入了遠(yuǎn)方。伯牙從此終生不再鼓琴,以此來酬謝他的“知音”。
好了,我們再來參觀里面的景點,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道光皇帝親筆提寫,并贈于兩江總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從政時善用人才,體恤民情,興辦水利,深得百姓擁戴,據(jù)說他隱退后曾在琴臺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賜“印心石屋”四個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東側(cè)那個小門,門額上的“琴臺”二字則是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所書。
大家或許會很奇怪,這兒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老人呢?告訴大家,這是漢陽琴臺退休工人俱樂部,是退休工人活動的場所。1956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古琴臺,并以琴臺為中心,修建了漢陽工人文化宮。至80年代,文化宮和古琴臺又經(jīng)擴(kuò)建,成為一座有相當(dāng)規(guī)模的綜合性娛樂場所。所以老人們經(jīng)常來到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飲茶聊天,或看地方戲。不過這里的戲劇舞臺是人人都可以上臺一顯身手的。他們就在知音的發(fā)源地,用音樂來溝通和交流。我們當(dāng)中有沒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臺露一手的,給大家來段京劇或楚劇什么的,這些戲迷們一定會為找到你們這些遠(yuǎn)道而來的“知音”而欣喜萬分的。
好,我們現(xiàn)在到了碑廊,這里,鐫有歷代石刻及重修琴臺碑記。其中有一道題壁詩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嶺南才子宋湘束竹葉蘸墨書寫,其詩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這就是被譽(yù)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宋湘是廣東梅縣人,曾任湖北督糧道臺,他在七十八歲那年,因眷戀琴臺,前來一游,游后,他感慨萬千,興之所至,欲揮毫吟詩。因當(dāng)時隨員未備大筆,即束竹葉代之。他飽蘸濃墨,在壁上洋洋灑灑,如走龍蛇,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題壁詩。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來,成為書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用漢白玉筑成的石臺,就是伯牙臺,相傳是當(dāng)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臺上刻有“琴臺”二字和“伯牙撫琴圖”。石臺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
斜對面那幢富麗堂皇、額坊上寫有“高山流水”四個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館”,它是古琴臺的主體建筑。我看見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機(jī)準(zhǔn)備照相,確實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處。但大家都不要急著拍照,等我講解完,我會安排時間給大家照相的,好嗎?我們先到那座“伯牙會子期”的雕像那兒參觀。大家能不能告訴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對,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這個雕像表現(xiàn)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時的欽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們的講解結(jié)束了。大家現(xiàn)在可以開始拍照了。我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拍照時間,半個小時以后大家就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
有關(guān)古琴教學(xué)與普及的心得體會范本六
琴臺碑古琴臺園中有聯(lián)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撫琴。
上聯(lián)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毕侣?lián)出自《詩品·實景》:“晴澗之曲,碧松之音,一客荷樵,一客撫琴?!贝寺?lián)明白如話,雖是集句,然信手拈來,天衣無縫,情景交融,妙趣橫生。
《荀子·勸學(xué)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記載,并認(rèn)為其高超的琴藝乃“積學(xué)”而成。然據(jù)《樂府解題》:“伯牙學(xué)琴于成連先生,三年不成。后隨成連至東海蓬萊山,聞海水澎湃,群島悲號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jìn)”。相傳《高山流水》琴曲是他的作品,另古琴曲《水仙操》也伯牙所作。
今“高山流水”為得遇知音或知己之典故?!洞笏涡瓦z事》前集:“說破興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曉,恨高山流水知音少?!薄案呱搅魉币部捎脕肀扔鳂非呙?。清袁于令《西廂記·病晤》:“清商繞畫梁,一聲一字,萬種悠揚,高山流水相傾賞?!?/p>
有吟詠古琴臺的詩云:
鳳沼余灰此處埋,空留雅韻筑琴臺。胸?zé)o錦繡何當(dāng)死,世有知交不用媒。
白發(fā)無端輸寂寞,清音散失拾悲哀。竹籬風(fēng)榭年年事,偶爾鸕鶿繞幾回。
碑廊,鐫有歷代石刻及重修琴臺碑記。道光三年(即公元1820xx年)嶺南才子宋湘束竹葉蘸墨題壁詩,其詩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傳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無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萬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題詩,吾去矣!”這就是被譽(yù)為詩書雙絕的宋湘題壁詩。宋湘抒東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qū))人,曾任湖北督糧道臺,在他七十八歲時,因眷戀琴臺,前來一游,游后,感慨萬千,興之所至,欲揮毫吟詩。因當(dāng)時隨員未備大筆,即束竹葉代之。飽蘸濃墨,在壁上洋洋灑灑,如走龍蛇,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題壁詩。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來,成為書法珍品。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2023年蓬萊閣導(dǎo)游詞(精選17篇)
- 對于對賬及結(jié)賬的心得體會和感想(實用13篇)
- 網(wǎng)店運營實訓(xùn)心得體會及收獲 網(wǎng)店運營的實訓(xùn)心得(六篇)
- 最新學(xué)習(xí)口譯的心得體會總結(jié)(匯總19篇)
- 2023年散學(xué)典禮講話稿(優(yōu)秀20篇)
- 2023年教師個人學(xué)期總結(jié)(大全13篇)
- 最新美食課心得體會(通用18篇)
- 大學(xué)生畢業(yè)自我鑒定(優(yōu)質(zhì)11篇)
- 最新撤訴申請書(優(yōu)秀8篇)
- 勞動關(guān)系培訓(xùn)心得體會及收獲 勞動關(guān)系管理實訓(xùn)心得(9篇)
- 探索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shè)計師工作總結(jié)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xué)校貧困補(bǔ)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xué)校貧困補(bǔ)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xué)校貧困補(bǔ)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xué)校貧困補(bǔ)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xué)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jié)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jié)(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jié)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shù)員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8篇)
- 大學(xué)學(xué)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jié)(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4篇)
相關(guān)文檔
-
最新
古 琴 教 學(xué) 心得體會總結(jié)(匯總17篇)40下載數(shù) 510閱讀數(shù) -
最新
古 琴 教 學(xué) 心得體會總結(jié)(模板17篇)28下載數(shù) 891閱讀數(shù) -
古 琴 獨奏心得體會及收獲古 琴 教 學(xué) 心得(三篇)50下載數(shù) 841閱讀數(shù) -
古 琴 獨奏心得體會及感悟 欣賞古 琴 的感想(2篇)24下載數(shù) 890閱讀數(shù) -
古 琴 演出心得體會實用古 琴 的心得體會(2篇)48下載數(shù) 395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