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初中化學專題教案(優(yōu)質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1:29:17 頁碼:8
最新初中化學專題教案(優(yōu)質13篇)
2023-11-25 11:29:17    小編:zxfb

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針對性。教案應該注重知識點和技能的梳理和整合,確保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選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能給您帶來啟示。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一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本節(jié)我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利用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發(fā)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愿望,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1.對于質量守恒定律,設計并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利用flash制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qū)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fā)現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酸 堿 鹽》奠定了基礎。

2.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讓學生發(fā)現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會得到進一步激發(fā)。采用以實驗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f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欲望。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總結演示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么?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提出問題】 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fā)生改變?

學生觀察并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過思考后提出一些問題。傾聽思考、產生學習興趣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激發(fā)興趣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精心設疑,激發(fā)求知欲。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 1發(fā)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過教師活動

【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 )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 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 )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 實驗現象 反應后

質量和 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匯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著上述問題做實驗,并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數據(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作、觀察并記錄。

3:代表匯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2:培養(yǎng)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3:體現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

1、定律內容(略) 記憶定律內容 初步記住定律。

教 學 過 程 【講述】科學家也是沿著我們剛才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fā)現并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fā)現要歸功于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

【投影】史實資料--《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

閱讀材料 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學習科學家敢于質疑、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沒有經過科學理論的證明的經驗歸納,不能稱之為定律,只有經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驗歸納才可以成為定律。

思考

【學生實驗】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師生交流: 實驗記錄:

反應前、后質量 加深對定律的理解教 【問題討論】(1)鐵生銹后質量大于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蠟燭燃燒后無影無蹤,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守律? 聯系實際,討論、體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初步運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

【板書】2、幾點說明:

(1)參加化學反應

(2)總質量(沉淀或氣體)

(3)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字,如“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足量反應”等字所表示的意義。 領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意義。 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 思考 再次設疑,啟發(fā)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過 【多媒體課件】

電解水微觀過程演示,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學生在觀察基礎上,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 引導學生從化學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產生質的飛躍。

【板書】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不改變。

(三個不變) 學生歸納并記錄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遷移與應用】投影 思考并回答 知識的運用

程 【反思評價】 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長進?學的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 學生自由發(fā)言 學習的反思是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升華的過程。

布置作業(yè):

(中)在反應

3a+2o2點燃h2o+co2中,a的化學式為 。

課外提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請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上網去查詢 自愿

開拓學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等于反應后生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十一、教學反思: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本節(jié)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瘜W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現在回想起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說的并不多,我把許多空間留給了學生,學生發(fā)揮的余地較廣,從練習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jié)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節(jié)的教學中呢?我還會努力嘗試。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二

1、知識與技能:知道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氣污染及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學習方法之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研究,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1、帶雙孔膠塞的集氣瓶、導管、膠管、彈簧夾、燒杯、燃燒匙、酒精燈、火柴。

2、紅磷。

(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1、思考并回答。

(1)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

(2)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

2、實驗探究2-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學生猜想:

教師演示:

現象:

文字表達式:。

學生閱讀教材第22頁-23頁,交流對空氣組成及成分的了解。

討論(第23頁及25頁):

識記:空氣的成分(計算)。

純凈物:定義舉例。

混合物:定義舉例。

(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閱讀教材第24頁-26頁,列表說明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用途。

(四)還記得化學學習的特點嗎?物質的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試一試:描述氮氣的物理性質。

(五)保護空氣。

b閱讀《資料》,了解空氣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觀察圖2-8,小組討論:

(1)在你身邊發(fā)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事?

(2)大氣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3)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你能做些什么?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三

1、使學生了解金剛石、石墨和木炭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通過金剛石與石墨組成元素相同而性質不同的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自學能力。

金剛石、石墨在物理性質方面的特性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自學與講解相結合

[引言]種類有限的元素構成數不清的物質,你們知道哪種元素形成的物質種類最多嗎?這種元素是第六號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僅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它們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此本章將學習碳和碳的化合物。

[板書]碳和碳的化合物

[實驗]

1、用鉛筆在玻璃上劃一下,然后用布擦一下。

2、用玻璃刀裁玻璃。

[引言]從實驗可見,鉛筆芯的主要成份——石墨與玻璃刀上的金剛石不光“長相”不同,它們的“脾氣”也不一樣,表面上看石墨和金剛石是兩種不相干的物質,然而它們的組成元素卻是相同的,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板書]第一節(jié)碳的幾種單質

[說明]本節(jié)課閱讀自學,提出閱讀要求、范圍,并用小黑板寫明自學思考題。

1、金剛石的外形、硬度如何?有何用途?

2、石墨的外形、硬度如何?導電性能如何?有哪些用途?

[閱讀]學生閱讀課本。

[講述]學生圍繞思考題做閱讀匯報,教師講評補充并板書

[板書] 1、金剛石與石墨比較

[提問]

1、什么事實說明金剛石很硬?石墨很軟?

3、高溫下工作的機器,常用石墨粉末作潤滑劑,這都利用了石墨的哪些性質?

[實驗]

1、用玻璃刀裁玻璃。

2、學生自己刮一點鉛筆芯,用手捻一下。

[提問]上面的實驗說明什么?根據這個性質可在哪些方面應用?

[討論]根據已學過的知識,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來證實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分析得出結果。

[板書]接上表

[講解]我們知道結構決定性質,性質不同結構顯然不同,它們在結構上的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就好比用同樣的.磚塊可以建造不同風格的建筑物。至于碳原子怎樣排列形成的就是金剛石,怎樣排列就形成石墨將在今后的學習中再研究。

[引言]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除了金剛石、石墨外,還有一類無定形碳,在小結這部分知識前,先來觀察兩個實驗。

[實驗]

1、木炭吸附二氧化氮

2、木炭吸附紅色顏料

[引言]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木炭有吸附性能,木炭是無定形碳中的一種,別的物質是否也具有吸附性?除吸附性外,還有什么性質?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請一名同學來小結。

[說明]學生小結時,教師板書

[板書]

[小結]學生談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

[練習]

1、把性質與所決定的用途用直線連起來

2、選擇

(1)金剛石是[]

a、單質b、化合物c、純凈物d、混合物

(2)金剛石粉末與石墨粉末混合在一起,對所得物質描述正確的是[]

a、所得物質因為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所以是純凈物。

b、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質,所以是混合物。

c、它們是混合物,所以元素種類不止一種。

d、把它們共同灼燒,所得產物只有二氧化碳。

[作業(yè)]略。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四

知識目標:初步學習觀察和描述化學實驗的方法。體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能力目標:1、能說出實驗探究的過程。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給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能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能正確填寫探究(實驗)報告。

2、能說出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

【教學重點】化學實驗的觀察及描述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描述化學實驗現象。

【教學方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引入情境,生成新知:

自學研討,生成能力:

知識點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fā)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

2、古代煉丹和煉金術士對化學實驗的貢獻:發(fā)明了許多化學實驗器具及一些分離物質的方法,如過濾、蒸餾等。

3、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fā)現和驗證化學的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新的化學知識。

4、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發(fā)現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做出結論――反思與評價――交流討論。

知識點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著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

1、點燃蠟燭“前”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tài)、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各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

現象:點燃前:白色圓柱狀固體、略有氣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分析:可用小刀切割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浮在水面上說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察燃燒過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2)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

現象:燃著時:石蠟熔化并發(fā)光放熱,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暗,火柴梗兩端逐漸變黑。燒杯壁上出現水珠,石灰水變渾濁。

分析:石蠟熔化說明熔點較低;發(fā)出明亮火焰有燭淚,火柴兩端最先碳化變黑,說明外焰溫度最高;火柴中間未變黑,說明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燒杯壁上出現水珠,說明燃燒生成了水;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還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分析得出的結論:

現象:熄滅后:冒白煙,用火柴點白煙,蠟燭重新被點燃。

分析:煙是固體小顆粒,并且可以燃燒,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

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及結果。

歸納:

1、蠟燭燃燒時發(fā)生的變化:

2、蠟燭火焰的溫度高低及明亮程度:

焰心是由于沒有與氧氣接觸而不能燃燒的石蠟蒸氣,故溫度最低,且最暗;外焰與空氣充分接觸,燃燒充分,故溫度最高,且最亮。

3、蠟燭熄滅時的白煙能燃燒的原因:

沒有燃燒的石蠟蒸氣遇冷凝結成石蠟固體小顆粒即白煙,具有可燃性。

提示:煙和霧的區(qū)別: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小液滴。

知識點三: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比較。

我們人既吸入氣體也呼出氣體,人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一樣嗎?

1、此探究主要觀察呼吸前后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含量的變化。

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內(瓶底不能有氣泡),將導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內,并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直到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的瓶口蓋好,然后取出集氣瓶正放在實驗臺上。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組織學生組內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并提醒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現象:滴入澄清石灰水后,吸入的空氣瓶中無現象,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說明了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

現象:插入人體吸入的空氣集氣瓶中的小木條比插入人體呼出氣體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燃燒更旺,且燃燒時間要長。

結論:說明了空氣中氧氣含量大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3、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有什么現象產生?說明了什么?

現象: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呼氣后,玻璃片上會產生極小的水珠。

結論:說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歸納:

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比較:

吸入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吸入的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

提示:人體的呼吸是新陳代謝的過程,吸入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同時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氣,它也是人體排泄的一種方式。

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1、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d)。

a.空氣?b.二氧化碳?c.水蒸氣?d.氧氣。

2、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是(b)。

a.食鹽水?b.澄清石灰水?c.純凈水?d.蔗糖水。

3、不屬于蠟燭燃燒實驗現象的是(c)。

a.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亮b.熄滅后有白煙產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出現白霧。

4、通過探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實驗,得出結論正確的是(?d)。

a.吸入的氣體全部是氧氣?b.呼出的氣體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氣體極易溶于水?d.呼出的氣體里含有較多水蒸氣。

5、,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科恩(美)、波普爾(英),以表彰他們在理論化學領域作出的重大貢獻。他們的工作使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使整個化學領域經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是(a)。

a、化學不再是純實驗科學?????b、化學不再需要實驗。

c、化學不做實驗,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來化學的方向還是經驗化。

6、蠟燭燃燒既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又發(fā)生了物理變化,火焰分外焰、內焰和焰心三層,外焰部分的溫度最高,焰心部分的溫度最低。將干燥的燒杯放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迅速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

【課后作業(yè)】課后“練習與應用”習題。

【板書設計】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2、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3、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比較。

【教學反思】將此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實施方案調整為教會學生如何探究,如何做實驗,通過直觀的演示實驗,用清晰的語言敘述,適時的課堂提問,必要的板書及簡單的原因分析等,讓他們看到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聽到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學生以后的化學學習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和實驗基礎。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五

1、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

2、掌握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和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對溶液的“濃”和“稀”具體分析,提出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質量分數,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奠定基礎。

2、討論影響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的因素,加深對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和練習,對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能做到步驟完整、字跡工整有邏輯性。知道化學計算格式美。

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一、

溶液的組成與。

“濃溶液”和“稀溶液”的關系

(閱讀)課本143頁第一,二段。

(討論)怎樣判斷兩杯糖水的濃度大小。

(小結)。

(觀察)兩杯不同濃度硫酸銅溶液。

(討論)怎樣判斷兩杯硫酸銅溶液濃度的大小。.

(小結)。

(討論)決定溶液濃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結)。

(觀察)將一杯硫酸銅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

(討論)(1)、每一份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否改變。

(2)、將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3)、將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4)、原溶液減少溶質,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5)、原溶液蒸發(fā)溶劑,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小結):

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液質量。

溶液的組成。

每一份。

加水。

蒸發(fā)水。

加入溶質。

減少溶質。

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

1、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什么叫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如何。

(提問)怎樣理解。

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某硝酸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解釋其含義。

2、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討論):下表中的數據:

硝酸鉀溶液。

kno3固體。

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克。

96克。

200克。

10克。

150克。

16%。

100克。

25克。

(小結)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的關鍵是。

(閱讀)課本例題1和例題3以及解題格式。

(討論)找出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

(練習)蒸干20克食鹽溶液得到1.5克氯化鈉。計算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將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餾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a小于10%。

b等于10%。

c大于10%。

d無法判斷。

2、從200毫升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a.0.2%b.2%。

c.10%d.20%。

3、將6克食鹽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

1)若將溶液分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質質量分數呢。

答:。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鹽,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

四、

反思評價:

1、我能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嗎。

2、我能說出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關鍵嗎。

3、我掌握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格式嗎。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六

水與工農業(yè)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樹立節(jié)水觀念,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jié)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jié)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梢栽谡n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通過互聯網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并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準備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欲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yè)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huán)保事業(yè)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水的組成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qū)分,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后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后結合有關數據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七

1.了解物質的分散現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說出溶劑和溶質。

3.了解物質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響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懸濁液和乳濁液。

5.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溶液的概念、特點。

會辨認溶質和溶劑,能正確分辨溶解與熔化的不同。

1.能說出幾種生活中的分散現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濁液和溶液,并舉出常見實例各兩則。

通過高錳酸鉀中加水,食鹽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筆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結論: 如果物質以細小的固體顆粒分散在水中,則形成懸濁液。 如果物質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則形成乳濁液。 物質的溶解: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均勻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稱之為物質的溶解。 溶液:物質溶解后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詞:

乳化:把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形成乳濁液的現象稱為乳化。

1.懸濁液、乳濁液、溶液。 閱讀實驗:在1~4號大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鹽和酒精。振蕩后觀察四種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現象。 泥土 : 變渾濁 懸浮固體不顆粒 (分層) 植物油 :牛奶狀渾濁 分散著液體不止液滴 (分層) 食鹽: 透明液體 (穩(wěn)定) 酒精 : 透明液體 (穩(wěn)定) 繼續(xù)觀察:靜置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情況。 引出概念:1.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懸濁液。

舉出實例:渾濁的黃河水;固體農藥(西維因);石灰漿及墻體涂料。 引出概念:2.一種液體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濁液。

舉出實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膠樹的乳膠等。 歸納:懸濁液和乳濁液統(tǒng)稱濁液。 思考:通過上面實驗,你可以得出濁液有什么特點?(渾濁不透明,會分層) 引出概念:3.一個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而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和溶液。

舉出實例:生理鹽水、糖水、碘酒。 配制溶液:學生練習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與濁液相比,有何特點? 歸納:溶液的特點是:均一、穩(wěn)定的、久置不分層。 鞏固新課(方法:練習反饋)

當某些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生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這樣的水溶液能夠導電。例如:食鹽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則不能導電。

學習目標:

1、復述溶解含義,區(qū)分熔化和溶解。 2、會判斷溶質和溶劑,正確說出溶液的名稱。 3、記住溶解性的含義,說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質和溶劑的性制裁決定的,溫度等外 界因素也有重要影響。 教學過程:復習引入 教師設問: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點? 閱讀課本p160溶質和溶劑相關內容。 思考問題:

(2)溶液的名稱 不指明溶劑叫某水溶液 水以外其他某液體作溶劑時叫某溶液。

關于物質的溶解性:

問題引入:

(1)沾有機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卻很快有效,這是什么原因?

(2)為什么蔗糖加在熱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質的溶解性——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歸納:物質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劑的性質決定的,溫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響。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八

常識性介紹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初步學會應用。

結合課堂上對問題的設疑、解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從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通過化合價基礎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的記憶力。

在學習元素化合價的知識更新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

隨著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層層置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持久力。

在對元素化合價的學習中,使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從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引入]請確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價。

請兩個同學分別回答,其他同學思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確讀法是什么?

傾聽,思考。

引出新課題。

[板書]5表示方法及讀法。

+1-1?+1-2?+1-6-2?+1-2。

nacl、?h2o、h2so4?、h2so4。

讀法:+1價的鈉元素。

—2價的氧元素。

—2價的硫酸根。

練習標化合價,練習讀法。

naoh、?hcl、al2o3?、cu、?s。

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能力的培養(yǎng)、再現、鞏固知識。

[引言]化合價和化學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根據物質的化學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價。同樣,運用化合價知識,可以正確地寫出物質的化學式。

傾聽,領會。

引出新課題。

[板書]四、化合價的應用。

1.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點撥]一般正價元素在前,負價元素在后,并且正、負化價的代數和等于零。

[舉例](1)已知鐵元素化合價為+3價,氯元素化合價為—1價。

化學式:fecl3。

(2)課本第81頁例1、例2、例3。

練習寫化學式:

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練習寫給出不同的化合價的物質間反應生成物的化學式,如:氯化鈉(鎂、鋁)、氧化鈉、氫氧化鈉等。其余同學做練習。分小組討論,全體同學一起糾正。

再現、鞏固新知識。加強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集體合作精神。

[板書]。

2.推斷某元素化合價。

例:試確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

解:查表得知:鉀為+1價,氧為—2價,氯有—1價、+1價、+5價、+7價等不同的化合價。

根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等于零的原則求氯元素的化合價。

設:氯元素化合價為x。

+1+x+(—2)=0。

x=+2—1=+1。

則: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鞏固新知識。

強化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態(tài)度。

[板書]。

3.根據化合價判斷化學式的正誤。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九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教育。

鐵的化學性質。

講授與實驗、討論相結合。

儀器:試管、鑷子。

藥品:新鐵釘、鐵粉、細鐵絲、薄鐵片、鋅粒、鎂條、銅片、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其它:投影儀、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1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進行識記。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示]我國鋼鐵發(fā)展簡史引入課題。

閱讀課本117~118頁。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展示]新的細鐵絲、薄鐵片的樣品。

[介紹]鐵的密度、熔點、沸點。

[板書]一、鐵的物理性質。

觀察:純鐵的顏色、光澤、狀態(tài)、硬度、思考、鐵的延性、展性及導電、導熱性、學習鐵的物理性質。

通過對鐵的實驗觀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一。

鞏固鐵的物理性質的知識。

[提問]在已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涉及了鐵的化學性質?

[提問]上述瓜的條件、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鐵的化學性質鐵跟氧氣的反應。

(1)鐵能在氧氣中燃燒。

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思考并回答問題。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展示]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試管實驗。

[提問]鐵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板書]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比較]鐵燃燒和鐵生銹的條件。

觀察:鐵在干燥的空氣中;鐵在純水中;鐵同時與水和空氣接觸的三種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事實,分析討論鐵生銹的原因。

領悟:鐵與氧氣的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的產物不同。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進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導討論]根據鐵生銹的原因,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呢?

列舉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防銹措施。

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驗學風。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二。

鞏固鐵與氧氣的反應及鐵的氧化物的知識。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6-2。

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入鐵釘,再分別倒入稀鹽酸、稀硫酸。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

另取三個表面皿,分別放入鋅粒、鎂條、銅片,再分別倒入稀鹽酸。

[引導討論]實驗室制氫氣選用哪種金屬與酸反應最適宜?為什么?

觀察鐵釘表面有什么變化?反應后溶液的顏色有何變化?

觀察:鋅粒、鎂條、銅片的變化。

通過不同金屬與酸反應速率不同,做出判斷。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板書]2.鐵跟酸的反應。

[提示]鐵元素在置換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書寫兩個化學議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標出鐵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提高原有知識的水平。

[投影]課堂練習三(見附3)。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三。

鞏固鐵與酸的反應和置換反應的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6-3。

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兩個試管里分別放入潔凈的鐵釘和鐵粉。

[板書]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觀察:鐵釘和鐵粉表面有何變化?

觀察:反應前、后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認識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分析問題和書寫方程式的能力。

[指導閱讀]介紹濕法治金。

閱讀課本120頁。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投影]課堂練習四(見附4)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四。

鞏固知識。

[課后小結]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鐵的物理性質和三點化學性質,理解鐵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提高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

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2:課堂練習二。

4.鐵在的條件下易生銹,為防止鐵器生銹,應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鐵制品的表面.

5.鐵在氧化物有、、,其中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多。

6.某+3價的金屬r在其氧化物中的質量分數是70%,則r的原子量為。

附3:課堂練習三。

7.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并指出不產生可燃性氣體的反應是。

(a)鐵與稀硫酸。

(b)鐵與稀鹽酸。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大理石與稀鹽酸。

(e)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木炭層。

(f)加熱高錳酸鉀。

8.將m克稀硫酸中加入適量的鐵粉,瓜后得到溶液質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質量的鋅、鐵、鎂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附4:課堂練習四。

10.除去硫酸嚴鐵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銅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充分反應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鐵粉與足量的硫酸銅溶液反應,可得到銅克。

12.將4根質量相同的鐵釘分別放入下列溶液中,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的是。

(a)稀硫酸(b)稀鹽酸(c)硫酸銅溶液(d)純水并隔絕空氣。

(a)鎂(b)鋁(c)鋅(d)銅。

14.含相同質量的鐵元素的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比為。

(a)1:1(b)2:3(c)160:232(d)30:29。

附5:課堂練習答案。

1.(c)2(b)3(c)。

fe2o3fe3o4feo。

6.56。

7.化學方程式略(c)(d)(f)8.大于9.鎂、鐵、鋅。

10.鐵粉邊濾11.12.8.12(a)(b)13、(d)14(d)。

附6:隨堂檢測。

1.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的金屬,鐵元素在地殼在地殼中都以形式存在。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十

1、知識目標:

(1)了解幾種碳的性質和用途。

(2)了解金剛石、石墨、c60的微觀結構。

(3)掌握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學生辨別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組成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通過物質的.結構影響其性質,性質又決定用途,增強學生對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法、討論法。

(二)講授新課:

一、[碳的單質]。

(1)金剛石:

(2)石墨:

(3)c60。

觀看科利華軟件。

(1)上述三種單質有哪些物理性質?

(2)它們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碳的化學性質:

用墨(用碳黑制成)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木樁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冬天生煤爐能引起煤氣中毒,為什么?

(2)氧氣的有哪些化學性質?

2、碳跟氧氣的反應可燃性。

(1)反應現象:

(2)反應方程式:碳完全燃燒:碳不完全燃燒:

木炭與氧化銅的反應。

(1)觀察實驗現象,

(2)共同分析反應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還原性。

(1)反應現象:

(2)反應方程式:

這個反應的特點:在這個反應中,氧化銅(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木炭得到氧化銅中的氧而使氧化銅還原為銅,導出:

a、還原反應,

b、氧化反應。

c、木炭具有還原性。

木炭的還原性在冶金工業(yè)上的應用。

(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業(yè):書p109習題1-6。

本節(jié)內容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huán)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來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認為最理想的燃料;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新課程標準提出可選情景素材有城市“環(huán)保汽車”的興起,“西氣東輸”工程等。確定選用人教版的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的第七單元課題3《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情景素材,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前兩個課題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本課題內容主要分兩大點,一是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二是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學生在前兩個課題的基礎上主要通過探究煤燃料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車用燃料的燃燒時產生的.尾氣的探究,歸納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對空氣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氫氣的燃燒反應、制取等內容,討論燃料的選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fā)。結束時總結歸納本課題應該知道的知識是:1、一些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有不良影響,應選擇使用不污染環(huán)境或對環(huán)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3、應使用和開發(fā)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潔燃料,綜合利用資源和開發(fā)新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了解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fā)重要性。

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新燃料及能源的優(yōu)點。

電腦、小燒杯,稀硫酸、植物葉子或果皮,金屬?;驐l(如鐵、鋁等),小石頭粒。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探究煤的燃燒形成的酸雨。

從煤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推測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引導復習煤的知識引入酸雨的形成。

分組進行有關酸雨的探究實驗,并開展討論p140的“討論”。

指導實驗,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fā)言。

探究酸雨的危害。

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分析尾氣中污染物。

引導復習石油的知識引入燃燒產物的探究。

探究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歸納總結化石燃料燃燒造成對空氣污染的原因。

引導從燃燒的反應總結歸納。

了解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引導探究。

從酒的釀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從燃燒的反應推出其優(yōu)點。

引導從酒精的制備、性質來探究酒精。

探究乙醇。

引導探究。

說出應用的例子及優(yōu)點。

引導從乙醇燃燒的優(yōu)點探究其使用。

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況。

引導探究。

回憶氫氣的性質推出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從制備考慮其應用前景。

引導從氫氣的性質制備來探究。

探究氫氣。

討論。

從掌握的知識分組討論p143的“討論”

組織開展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fā)言。

確定選擇使用的燃料。

引導探究。

從掌握的知識描述知道的新能源。

引導描述新能源。

認識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十二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fā)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附1:課堂練習一。

2.在100升空氣里氮氣的體積大約是[]a.78升b.78%c.21升d.21%。

附2:課堂練習二。

4.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a.一類b.兩類c.三類d.四類。

5.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

a.氮氣、氧氣b.稀有氣體、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氣、二氧化碳。

6.下列情況一般不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煤燃燒生成的煙b.汽車排氣生成的煙霧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產生的煙霧。

7.被污染了的空氣會嚴重地損害_的`健康,影響_的生長,造成對自然資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壞。

8.在發(fā)展生產的同時,必須要充分認識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以保障人類的健康和保護自然資源。

附4:隨堂檢測。

1.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

a.78%b.21%c.0.94%d.0.03%。

(1)二氧化碳(2)氧氣()(3)氮氣()(4)稀有氣體()。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氮氣占78%。

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

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

3.桌子上放一個空燒杯,燒杯內[]。

a.是氮氣b.是氧氣c.是空氣d.沒有物質。

4.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a.法國的拉瓦錫b.瑞典的舍勒c.英國的道爾頓d.英國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氣中的物質,不使空氣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燒產生的煙b.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

c.汽車排出的尾氣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滅火原理,了解滅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2.認識有害燃燒對空氣的污染及危害。

3.加強環(huán)保教育和環(huán)保意識。

二.教學方法:

1.實驗、電化結合;2.講、議結合,

三.教學過程:

[引言]: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類、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

[設置情景]:燒水時隨意把燃著的火柴梗丟棄,造成失火,同學們驚叫,立即用簡易滅火器撲滅。

[敘述]:幸虧同學們及時發(fā)現火情,否則會釀成大火,為了安全用火,今天學習燃燒與滅火這節(jié)課。

[引出課題]:燃燒與滅火。

[復習]:請同學們根據已學過的燃燒及燃燒的條件,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觀察實驗,思考回答。

[投影]:1.為什么是放在金屬板上的白磷先燃燒?

2.怎樣才能使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起來?

[演示實驗]: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放入一小塊白磷,然后蓋。

初中化學專題教案篇十三

1、了解分子的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教學重點:分子的概念和性質、

教學難點:分子運動的想象、

復習提問: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通過緒言和第一章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節(jié)將進入對物質組成結構的研究、在。

初中物理中,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

基本性質。

一、分子、

實驗1:品紅的擴散、

實驗2:氨分子的擴散、

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實驗3:酒精和水的混合、

觀察:v酒精+v水1v酒精與水混合、解釋原因、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說明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質。

閱讀p271---3段、

小結: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很小,質量也非常小;。

2、分子不停地運動;。

3、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討論:舉出生活中幾個事例,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分子間有間隔、

教材p292、

提問:通過對分子的學習,我們應更進一步理解什么是分子。

討論:分子的概念、(閱讀p26第4段和第5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討論:分子是否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舉例說明、

二、混合物與純凈物、

演示實驗2–2、鐵粉與硫粉混合、用磁鐵在混合物上方移動、

觀察現象:磁鐵可吸引混合物中的鐵、

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么問題,什么是混合物。

(分子1)。

1、混合物:p28、

舉例說明哪是些物質是混合物、

什么是純凈物舉例說明、

2、純凈物、

三、用分子的知識解釋:。

討論: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混合物與純凈物、閱讀p28第5段、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混合物與純凈物:。

都限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的。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

四、鞏固練習:。

1、簡答下列各題:。

(1)、根據分子的性質解釋,。

a)、氣體易被壓縮,固體不易被壓縮、

b)、水在夏天比冬天蒸發(fā)的快、

2、選擇題:。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錳;(b)、氯酸鉀;(c)、氧化鎂;(d)、液氧、

(2)、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a)、鐵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生成物;。

(b)、氯酸鉀,二氧化錳混合后加熱制取氧氣的剩系物;。

(c)、硫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

(d)、石蠟燃燒后的生成物、

本節(jié)概念很抽象,需多次打比方,并加強與生活實際的練習、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