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通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06:46:42 頁碼:9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通用8篇)
2023-11-21 06:46:42    小編:zdfb

總結是對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簡練、準確,避免使用生硬的行話和術語。以下是一些個人成長總結的范文,或許對大家在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提升方面有所幫助。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一

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學定教”

在物理教學中,講究“以學定教”。“以學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處處以學生為本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上,不一味照搬書本上的內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簡單例子來驗證課本上的結論;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識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哪些知識學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點,哪些知識學生還完全沒有掌握,必須心里有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快而準地確定下節(jié)課的教學方案。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多多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預習的知識也要給學生劃定內容與范圍。如果學生在預習中遇到了一些難題,要告訴學生這是很正常的,這些難題恰恰就是在下節(jié)課堂上要注意聽講的,帶著問題聽課的效果,遠比盲目地聽課好得多。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進行交流。也許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比教師還好,還高明。

二、要精心設計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知識的了解總會有些“前科學概念”。這些“前科學概念”是指學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學教育之前,在現實的生活中,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與辨別式的學習所獲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積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學性的經驗。這些印象與概念有一些是與科學知識相?;虿槐M一致的,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誤解。比如,在教學“光的折射”現象時,我就給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實驗場景:在一玻璃槽中裝滿水,在水中插上一個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將一條用塑料紙剪成的魚粘上。準備完畢,再選幾個愛出“風頭”的學生上講臺用我事先準備好的鋼絲猛刺水中的魚。因為學生總認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魚的位置跟在空氣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一些自然現象憑自己的經驗或者直覺而形成的錯誤判斷。接著,我把泡沫從水中提起來,展示給學生看,學生看到的結果是有好幾根鋼絲都刺到了魚的上方。這時,我輕輕地問學生:“你們明明看得那么準確,為什么會刺偏?”“假如你是用魚叉叉魚的漁民,你又能叉到幾條魚?”“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一個個都顯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幾個愛出“風頭”的學生。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現象的教學。如此可操作性強、設計又簡單的實驗,將光學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漁民叉魚的情景中,不僅符合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很快地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還為接下來用實驗研究光的折射結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教師肯下功夫精心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學生的心靈之中,實現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使學生對物理學的情感轉移為學習的動力,如此產生的藝術效果是無可比擬的。

三、要教會學生獨立學習,“以漁授人”

獨立學習的本領,一旦學會,便會終身受益,且受益無窮。那么,什么是獨立學習?獨立學習指的是學生離開教師、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的大課堂中也能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作為教師,是“抱著”學生學習,還是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呢?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闭f的就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也許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要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掌握釣魚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教給他們獨立的學習本領。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句至理名言,對指導我們今天的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學的過程,實際上體現的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就是主動求知,而在求知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種各樣的困難。此時,教師最關鍵的是要立足于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去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讓他們積極學習、積極探索,并在設疑——質疑——釋疑的幾個反復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確的認識,使其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維去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雙邊的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導”。

四、要運用好多媒體資源,“整合學科”

我們知道,在中學眾多的學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門與信息技術最為鄰近的學科。所以,物理教師本就應該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先行者。我們看到,如今有為數不少的物理教師將自己的專門網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課件、教案、論文等都以網頁瀏覽的形式放進了自己的專門網站中。他們中甚至還有將在其他網站搜索到的與自己的教學課件相關的課件,通過internet的超級鏈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課件里,以“搭積木”的形式,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制作的每一個課件有機地鏈接起來。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十分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如此這般,其他的教學同仁在教學中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共享自己的cai課件。這樣,傳統(tǒng)的“軟件包”形式的課件不能共享的缺點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課件資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梢姡處熀蛯W生的教學互動并不局限于學校中或課堂上,任何時間、任何有網絡終端的地點都通過internet上的網站進行物理知識的探討和鞏固性練習。所以,廣大物理教師一定要學會運用“積件”思想,創(chuàng)出一條素材資源庫和制作平臺相結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下的網絡信息資源素材庫和教學軟件,以及其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根據教學情境的不同需要,選取適合自己教學需要的內容來制作cai課件,讓cai在課堂上的運用更加普遍與便捷,朝著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這一廣闊方向大踏步前進。

五、結語。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運用不同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理解新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物理教學策略運用得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二

分組實驗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分組的方式完成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完成實驗的操作,觀察實驗的現象并進行相關結果和數據的收集,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和實驗操作的掌握能力。如今,分組實驗教學法已經成為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措施。

一、當前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分組實驗教學的模式單一。

分組實驗教學法大概可以分為基礎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測定性實驗、制作及裝配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物理實驗類型選擇相應的分組實驗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通常會在實驗前就分好組,并再三的演練實驗過程,告訴學生所需要測量的實驗結果和數據。在進入實驗室后,讓學生按照事先演練的步驟完成實驗,并填寫相關的數據表格和結論。如此,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設計實驗,也沒有機會去對實驗進行猜想、思考和探索。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是由于教師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讓學生在實驗考試中獲得高分,完全沒有遵循“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步驟。

2.分組方式的單一。

在分組實驗教學中,大多教師會將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分在一組,男同學與女同學分在一組,并且在每一組中選出小組長負責實驗學習。這樣的分組方式當然是希望利用成績好的同學來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同時發(fā)揮男生的大膽和女生的心細,更好地完成實驗。這樣的分組,常常會持續(xù)一個學期,限制了每個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實驗中,成績好或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會更愿意多參與到實驗中去。而成績差的學生則會處于觀察的位置,成為整個實驗的觀眾。長此以往,成績好或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必然會養(yǎng)成驕傲自滿的心理,認為自己動手是理所應當的,很容易瞧不起成績差或動手能力弱的同學。即便成績差或動手能力弱的學生想要參與到實驗中,也會被立刻阻止。如此,不僅不會提升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興趣,還會滋長學生厭學、驕傲等不良的心理狀況。

3.過分注重實驗教學的內容。

分組實驗教學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在親手完成實驗后,還能夠對實驗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完善實驗的設計,加深對相關物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實驗之后的討論應該被認為是整個教學方式的核心,引導學生養(yǎng)成對物理現象觀察并思考的習慣。但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過于注重實驗的操作過程,關注學生對于實驗教學的任務的完成,很好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后的反思與討論。即便有,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經驗總結的方面,無法引導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二、有效改進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質量的策略。

1.改變教學理念,探究分組實驗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非常清楚應該如何教授給學生相關的物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在物理考試和實驗操作中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首先應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正確認識到分組實驗教學法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在實踐分組實驗教學法時,教師將其重點放在探究過程與實驗方法的訓練。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得出結論、運用相關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等步驟,在真正意義落實分組實驗教學。雖然每一個步驟在實踐的過程中都會遇上各種困難,但這更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和關注。當分組實驗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效用,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必然也得到提升。

2.采用科學的分組方式,打破傳統(tǒng)分組方式的局限性。

傳統(tǒng)分組的方式不僅局限了分組實驗教學法的效果發(fā)揮,還很容易造成小組之間與小組內部管理困難,形成一種亂糟糟的局面。教師不應該局限在傳統(tǒng)分組的方式,應根據具體實驗的需求來進行分組。分組的方式可以采用動態(tài)分組法和強強聯合、弱弱聯合分組法。動態(tài)分組法是讓小組的組合形式不停變化,使得在每一次的實驗都是由不同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成績差或動手能力差對成績好或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的依賴。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即便是日常不怎么來往的學生,也能夠通過分組實驗教學進行很好的交流。強強聯合、弱弱聯合的分組方式就是讓手能力強或成績好的學生在一組,動手能力弱或成績差的學生在一組。如此就會形成在強強聯合組中每個學生都會積極的參與到實驗中,在弱弱聯合中的學生失去可以依賴的對象不得不自己動手、動腦參與其中的情況。這樣的分組方式能都弱化能力強的學生的優(yōu)越感,并且讓他們認識到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慢慢的學會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力弱的學生在逐漸完成實驗的過程中,能夠逐漸積累對物理學習的信心,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進而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

3.注重分組實驗教學的反思部分,采用多個角度進行討論。

實驗教學后反思,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在實驗操作的缺陷,也能夠引導學生對于相關物理知識更深一步的思考。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進行合理的討論,不要過度的去干涉學生的討論。教師要清楚,在分組實驗教學中自己始終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主體是學生。通過試驗后的討論,加深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對物理實驗過程進行反思,以實現分組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在進行反思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反思不應該局限在學生之間,教師也應該在引導的同時一起和學生進行反思。了解這次分組實驗教學的不足在哪里,了解學生在這次實驗中的表現情況,了解各個學生在實驗中所擅長的事情。通過不斷積累這些反思所得到的結果,勢必會大幅度提升教師對于分組實驗教學法的.掌握能力,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物理實驗探索。

三、結論。

目前,我國仍處于素質教育的初級階段,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導致許多教師并未能夠及時轉變過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分組實驗教學法是素質教育中一種教學方法,它充分體現學生才是教學主體。因此在實踐時,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思維,通過多元化、多角度、多方法的方式,提升分組實驗教學的效果。

作者:陳協(xié)橋單位: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qū)高村鎮(zhèn)中學。

參考文獻:。

[4]李建軍.初中物理分組實驗教學分析[j].亞太教育,,(27):29.。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三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物理教學取消了教學大綱,出臺了《物理課程標準》,此標準確立了物理課程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改變以往的教學只是單純的以升學為目的,強調以人為本,讓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增強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一、探索性教學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1、目標開放原則。

要改變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的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逐步引導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2、因材施教原則。

每個學生的物理基礎不盡相同,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輔導方式也應該不同。

3、循序漸近原則。

教學不能做到一步到位,物理老師要在教學中由最基礎的物理知識來不斷深化,不斷拓展,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4、平等互學原則。

每次教學都是老師與學生的一次共同學習的過程,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課堂外的問題老師要和學生共同探討,而不是不予理會,做到與學生互學共進。

5、師生互動原則。

做到良好的師生互動是保證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良好方式,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加強師生互動。

6、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益。

1、探究新的教學方法,突出新課改。

科學探究式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上的教材內容,還包括習題教學、實驗教學以及拓展性的課外實踐教學。在教學方法上也不應該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單純的教導學生應該掌握書上面的.知識點而提高考試成績,而是真正的讓學生深刻的理解物理定律這些基礎知識,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引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解釋和解決。在教學方法上要加以創(chuàng)新,用創(chuàng)新的教為創(chuàng)造性的學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條件。即使是老方法,只要在此基礎上有所更新,也是一種探索。在使用探究教學法時,要創(chuàng)設探究性問題情景,留有必要的創(chuàng)新意識空間,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探索。在不同的思維層面上領略創(chuàng)新的樂趣,引發(fā)創(chuàng)新的欲望,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若能提出一個問題,就標志著科學探究的開始,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始于對問題的研究。圍繞問題展開相互交流,能形成競爭機制,相互啟發(fā)能活躍思維,分析物理問題全面,形成合作互動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解壓力與受力面之間的關系時,我會讓學生拿出一支一端削好的鉛筆,讓他們用大拇指和食指頂住鉛筆的兩端時,發(fā)現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較疼,這說明壓力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用較大的力時手指更疼,又說明接觸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通過這樣一個小實驗,學生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2、探索師生換位,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根據探究性教學的師生互動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探索師生換位,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空間,促使學生自主的進行科學探究。傳統(tǒng)的教學總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換位思考、思維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有計劃、按步驟地訓i練,使學生逐漸提高獨自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講解大氣壓強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會找一個學生先講述什么是馬德堡半球實驗?以及馬德堡半球實驗中所包含的物理問題有哪些?有的同學最開始不好意思講解,但是我一直鼓勵他們參與,在后來他們能夠很好的在課堂上講述書上的知識點,并且還加入了他們自己的理解。

3、探索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實施物理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內的課程資源,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課程資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內外課程資源的轉化機制,實現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和共享。圖書館、實驗室、科技館和專業(yè)參考書、錄像片、視聽光盤、多媒體軟件等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課內外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我會在在課余時間為同學播放科教片,例如有關于氣壓、光的折射方面的視屏,看后討論回答,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4、強化探索性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索的主要載體,尤其是對于物理這種探索性很強的學科,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實驗為基礎的探究式物理教學,為課堂提供了研究性學生的氛圍,能引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再通過導趣、導思、導法,讓學生多講、多動、多猜想、充分自主學習、自由交流,真正體現探索和創(chuàng)新、理論和實踐、討論和動手的有機結合。

結語雖然我國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是隨著國家和教育機構對探究性教學的不斷重視,探究性教學必然會很好的發(fā)展起來。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該應該站在科學文化的前沿,了解新思想、新技術、新工藝。并能利用現代教學設備,將新成果、新信息融入物理教學,突出新課改精神,讓“三維教學目標”既互相滲透又相互依托,在過程中體現方法和技能,在過程結束時意味著知識的獲得,在過程中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以促進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2、王至正、張憲魁、王河《物理教育學》青島海洋大學出版杜1994年版。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四

“做中學”(learningbydoing)是美國現代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種教育觀點。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德曼根據這一教育觀點,在上世紀80年代總結并發(fā)起了“動手做”項目,旨在使學生以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知識,強調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白鲋袑W”對改變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做中學”成為新課程推崇的先進理念之一。那么,怎樣理解“做中學”、在物理新課程教學中如何實施“做中學”呢?本文就這些問題作以探討。

“做中學”科學教育思想順應了當代世界范圍內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趨勢,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新課程的實施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以九年義務教育的物理新課程(以下簡稱物理新課程)為例,物理新課程秉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強調物理課程的設置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現象中去探究物理規(guī)律,體會物理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這些理念和“做中學”的教育理念,除了物理學習內容具體在物理學領域之外,二者并無本質區(qū)別。物理新課程強調“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育理念,認為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科學探究,獲得多種體驗,情感和態(tài)度得到積極的發(fā)展,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用“科學探究”的方式學習科學也是“做中學”的基本教育理念和要求?!白鲋袑W”強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做試驗或從事實踐活動學習科學,要求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手腦并用,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用“科學家探究科學的方式”學習科學,并在其中獲得體驗。由此不難看出,二者在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做中學”是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探究和學習科學知識,一般不存在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包含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1、提出問題?!白鲋袑W”的教學設計以問題為起點和主線,教學過程圍繞問題展開,最后以問題解決或提出新的問題結束一個單元的教學。問題的提出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在教師啟發(fā)、指導和引導下由學生提出,還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

但是,不管怎樣提出問題,所提問題都要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者使學生面對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因此,開展“做中學”,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真實,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發(fā)展水平,便于學生進行探究。做到這一點,是教師實施“做中學”的智慧所在。例如,讓學生通過“做中學”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條件,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盛水的容器,準備各種不同材料的物品(如木塊、塑料塊、鐵片、鋁片、大頭針、橡皮泥等),讓學生動手做,引導他們探究上述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看到有些物品在水中上浮,有些下沉,此時他們也許會自己或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提出問題:物品在水中的沉浮與其結構和材料有關嗎?和物品的本身形狀有關嗎?能不能使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浮起來?……提出的各種問題既是科學探究的起點,也是進行“做中學”活動的主題。2、猜想或假設。面對問題,學生思想上會產生困惑或沖突,同時也能夠形成解決問題的心向。為了消除困惑,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猜想或假設,設想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或者對出現的問題做出自己的解釋,對問題解決的最終結果做出自己的判斷。對學生的猜想與假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機會,一方面,要鼓勵學生,保護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有根據的提出猜想與假設。這樣就會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猜想與假設只是對研究的問題根據已知材料、自己的生活經驗及科學知識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或者是對問題的因果性、規(guī)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釋,這種猜想與假設是否成立,還必須拿出客觀事實進行檢驗。如何得到事實依據呢?這就必須進行實證研究,要求研究者制訂獲得事實依據的計劃和設計出能夠獲得事實依據的實驗。這一步實質上就是把假設與猜想從操作的角度具體化、程序化,使研究者“做”有明確目的、行動具有可操作性。

4、動手操作,獲取事實資料。動手操作是學生將自己的計劃和實驗設計付諸實踐的過程。這一階段,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選取適當的實驗器具和材料,親自做實驗,記錄實驗數據、事實和現象,搜集證據和有關信息,并最終完成實驗。要做好這些工作,既要安排好實驗操作步驟,又要設計好記錄表格,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對設計的步驟及表格不斷進行調整。在此特別指出,“做中學”一定要讓學生做好并保管好實驗的原始記錄,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5、解釋討論,表達交流。根據實驗獲取的事實資料和已有知識,學生應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經過比較、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自己提出符合邏輯的、能夠自圓其說的合理解釋。同時,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和同伴交流,共同分享。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不難發(fā)現,“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實施策略與物理新課程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將“做中學”與物理新課程教學結合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實現物理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有效途徑。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五

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如果在注重思維、推理能力的物理學科上成績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學習中,就會對物理學科產生厭倦、恐懼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學之路困境重重,更談不上學生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培養(yǎng);物理教學;提升成績。

閱讀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我認為,閱讀物理課本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叫“通讀”,就是一字不差地將書中涉及的物理知識認真閱讀一遍,不丟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將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在通讀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復習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時,不妨在頭腦中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個概念或規(guī)律是怎樣生成的;這個概念規(guī)律與其他概念規(guī)律之間有什么聯系。第二步是精讀。物理語言特點是言簡意賅、含義明確、準確精練、具有嚴密的科學性。精讀時要做到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課堂復習,提高復習質量。

要重視學校內的復習課,提高復習質量。復習以提高課堂效率為關鍵。一切競爭都是時間的競爭。學生主要靠45分鐘來獲取知識,搞好有效課堂復習教學是提高質量的關鍵。有不少考生對學校課堂復習不重視,認為該學的知識已經學過了,聽不聽無所謂,其實本校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最了解,教師的復習針對性很強,他們對重點難點的復習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把握更準確。

二、聯系生活實際,形成知識體系。

中學階段的教學思想,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某一具體問題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在學習中要打破章節(jié)內容,建立知識網絡。在中國教育改革日益加劇的時期,一些改革新題將不斷涌現,如“創(chuàng)新題”“探究題”“物理情景題”等。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學生有強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實驗為突破口,除了書本上的實驗外,還想方設法地補充一些實驗,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實驗,引導學生去探究身邊的物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體系。

三、抓住題目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解題習慣。

在做題過程中摸清思路,尋找方法,總結規(guī)律,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做到解題規(guī)范、做題完整,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橋梁。沒有一定量題型的練習保證,就很難確保難題不丟分。對于做借的題,不放過,認真找錯誤原因,犯過的錯誤不能再犯,錯誤就會變成財富。

參考文獻:

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

王蘋。創(chuàng)造教育中的個性教育.教育現代化,(2)。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六

新課標對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利用物理教學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產生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并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探究。在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下,他們的思維才能充分活躍,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被動的灌輸式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知識探究,掌握物理知識,促進物理思維的發(fā)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教學是一種知識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動,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過程中,構建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學習,實現了新課改中的新理念的運用。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探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在積極的思考過程中使學生對知識具有獨特的見解,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在教學中,物理教師要擺脫形式主義教學,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保證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決問題,促進物理教學的順利進行,實現高效的物理教學。

二、利用問題進行引導,發(fā)展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在新課改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再是進行知識傳輸,而是通過對學生的引導,發(fā)展他們的物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探究中產生的疑問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利用問題教學來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知識探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

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能用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他們在主動探究過程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滿興趣地進行探究,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分析如下問題: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馬路上拉車,哪個路上用的力比較大?把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引導到課堂上,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活躍性,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獲得發(fā)展。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的化學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大膽質疑,通過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獲得發(fā)展。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教師負責對知識進行詳細分析,學生努力記憶教師講解的內容。在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向學生灌輸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識,并通過考試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檢查。在教學中,學生付出的努力和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不能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依據,導致他們在剛開始進行物理學習時充滿動力,但是時間一長,由于缺乏教師的有效激勵,使學生逐漸對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改變教學觀念,還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用新穎的教學設計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他們有效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在探究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促進物理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僅包括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有大量的實驗。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操作主動性,讓他們在興趣的引導下對知識進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實驗是對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讓學生進行探究并得出結論。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在探究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主體和中心地位,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過程,對未知結論的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認識到這些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從而認識并形成正確的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實驗中,我首先讓學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樣變化?浮力怎樣變化?浸沒在水中的體積怎樣變化?從而讓學生對“浮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作出猜想和假設,并進一步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分析論證并嘗試改進實驗方案。在實驗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不僅得出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逐步樹立科學方法的學習和科學世界觀。

五、結語。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七

1.以明確的目標引領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教師的教學都是有教學任務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相應的教育教學目標,既有知識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師的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利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明確的目的性是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這要求教師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不能夠想當然地臆造和脫離實際。教師應該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留心學生生活。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也要考慮到這些內容,讓學生對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實。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對于學生來說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實用性,認識到學習物理的價值所在。通過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的積極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對學生學習物理的深刻意義有了一個更好的理解。

二、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實際,組織物理教育教學。

新課程關注的不僅是教師的教,而且關注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學不能再像傳統(tǒng)教學中那樣,只是關注所教知識,把教育教學的重點放在知識點的組織上,而要把教育教師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實際進行細致觀察,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針對學生實際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yōu)化,使得教育教學的知識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只有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課程認為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及學生的狀態(tài)有關的。這是因為:第一,教師的教學需要的不是教師講授多少知識,而是學生真正學到了多少知識。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是有效的知識,這也是教師教學的關鍵。第二,中職學生的物理學習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而且需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fā)揮,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這不僅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組織教學內容,而且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第三,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一個融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形成需要教師的悉心經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揮個人魅力讓學生在融洽、和諧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中職物理新課程與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不同點就在于教育教學的著眼點不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著眼于知識的學習的,而新課程課堂教學著眼點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新課程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獲得知識的學習體驗,這樣才有利于中職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二版總結篇八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在當前進行新課標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tǒng)的中學物理教學方法已經難以適應目前社會知識教育的進度,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課程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一員,肩負著為學生提供繼續(xù)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與技能;熟知科學的探究過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增強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自己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教學的首要任務,這離不開課堂教學。所以,推行教學改革,革新教法,提高效率,是新課程的當務之急。當前,教育工作者們已經逐步認識到傳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的不足,希望通過改革,提高全民素質和科技能力,新的課程標準與時俱進,要求教師不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和學生共同學習的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研究,通過不斷改進,將思維模式與教學習慣加以改變,逐漸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初中物理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新在教學設計的立意。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靈魂,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的前提,也是每堂課的導向,決定著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師一味的講,學生不停地做筆記,機械接受知識。對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在作業(yè)中運用,不知探其究竟。課上,學生習慣于老師“滿堂灌”,被動接受,不主動積極質疑探討。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教師遵照暢通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設計,只注重知識的理解記憶、技能的規(guī)范操作,采用“題?!睉?zhàn)術,通過大量的習題來鞏固知識。胡適先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教育。新課改的推行,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提出挑戰(zhàn)。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服務意識,給學生“玩”的權利、“做”的任務、“說”的機會,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變?yōu)橹鲃拥奶角蠓椒ǎ箤W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對于教學內容的構思,要以課程標準中為依據。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熟悉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在“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方面,不光注重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還要對物理學歷史上的光輝成就、廣闊的發(fā)展趨勢、物理以其他學科的聯系,對人類發(fā)展的重大意義都要對學生進行適時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認識學好物理的重要性,繼而喜歡物理課。對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要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把握適度,不能過深或過淺。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應用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教會學生掌握問題的方法比只教會知識更重要。在“過程與方法”維度上,我們首先要強調以人為本,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和個性化需要。這就要注意把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質疑探討的研究方法交給學生,放開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學會知識。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我們都知道,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探究過程,感受物理學科的獨特魅力。其次,對于教學活動的安排,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要根據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方式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安排教學活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創(chuàng)設輕松地課堂氛圍,采取互動教學,以對話、討論的形式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易得到知識。在“過程與方法”維度,我們要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探求知識。在其中讓學生快樂學習,并且學有所獲。

二、創(chuàng)新在因材施教的方式。

每位學生都是教師關注的對象,課堂教學為每一個學生的終生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耙虿氖┙獭笔且粋€永恒的教育科研問題。課程改革,要求面向全體、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為宗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們各有特點,在知識水平、認知能力、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差異。,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分層教學,落實新課標有著重大的助推作用。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我們要認識到學生是都有學習的權利,都有知識渴求和知識欲望,我們應重視他們,并采取妥當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我們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對學生都有信心,在設計問題、指導方法方面因人而異,是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進步。

三、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的制度。

課堂中真正的學習者是學生,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建構知識的過程,開動腦筋解決出問題。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在新課程改革中,考試改革作為評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考試如何改革,考試改革能否準確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對新課程改革的成敗有著重大的影響。既然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是考試,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它的導向作用。我們就必須認真研究用考試這一標準來評價物理教學時,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才科學合理。以往考試只注重檢測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過分地強化了考試的功能,忽視了學生多方面發(fā)展,這就使師生不得不實施應試教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要用發(fā)展性評價來改變這種嚴重阻礙學生發(fā)展的評價方式,建立一種發(fā)展性評價的觀念,讓每個學生在考試中樹立信心,實現“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傊?,我們推進教育改革,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情境,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們物理教師,要有一種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小芬.淺議初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08).

[2]帥文彬.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經驗[j].新課程(教研),2011(03).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