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項目結題報告書(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6:24:32 頁碼:9
2023年項目結題報告書(模板20篇)
2023-11-12 06:24:32    小編:ZTFB

報告的內容應當客觀、準確、全面,以確保讀者對問題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結合具體的數據和案例,用圖表、圖像等方式展示結果和分析,增強報告的可讀性和可視化。在以下報告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類型報告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一

項目類(級)別:

批準文號:

項目主持人:

所屬單位:

結題形式:

項目起止年月:年月開始至年月結束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制。

一、參加研究人員及項目研究中承擔的主要工作序號姓名職稱在項目研究中承擔的主要工作其中:

二、

總結。

報告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執(zhí)行情況;成果特色、推廣價值以及尚有哪些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項目負責人(簽字):

三、

項目成果目錄序號成果名稱成果形式作者發(fā)表或出版情況注:“發(fā)表或出版情況”欄目,成果形式為教材的請注明出版社、版次;成果形式為論文的請注明發(fā)表的期刊名稱、期數等。

四、經費使用情況。

五、系部審核意見公章:

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六、專家鑒定意見專家組組長簽字:

專家組成員簽字:

年月日七、學院審核意見公章: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二

“創(chuàng)新思維與作文教學”課題結題報告“創(chuàng)新思維與作文教學”課題實驗已于20xx年11月獲得了延邊州結題驗收。由于本課題具有更大研究價值,經全國中語會創(chuàng)新協(xié)作研究會的批準,于20xx年晉升為國家級實驗課題。經過兩年多的繼續(xù)實驗,于20xx年10月結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是當今教育的宗旨和使命。在學生接受基礎教育的階段,學校教育應該為青少年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實現(xiàn)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語文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人才,而培養(yǎng)人才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育。江澤民曾多次強調:“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現(xiàn)代的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何,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揚。

3、20xx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育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是用文字、口頭語言表達思想的活動,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創(chuàng)造力和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活動。它本身就是學生的一種創(chuàng)造實驗??梢赃@樣說,創(chuàng)新思維與作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作文教學基礎,作文教學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體現(xiàn)。審題、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造句以至修改等技能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載體,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則使這些基本技能增華生輝。

基于以上的思考,提出“創(chuàng)新思維與作文教學”這一課題并于20xx年進入實施階段。

(二)實驗目的。

1、“創(chuàng)新思維與作文教學”的實驗旨在改變以往作文教學重視作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習慣方法,探索作文基礎與創(chuàng)新思維相互并重的方法模式,充分發(fā)揮作文的育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聯(lián)想與聯(lián)系思維)和潛意識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2、通過該實驗,探索學生作文水平以及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種方式與途徑,實現(xiàn)作文多元化的“樹人”、“立人”之目的,使作文的實踐過程成為學生深化思維,升華情感,發(fā)展個性,陶冶和教化過程。

3、通過實驗的研究,促進和提高全體教師的科研意識,加強學習,并在教學實踐中全面提高業(yè)務水平和能力。

(三)實驗原則。

思想性原則:本課題立足于提高學生讀寫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但我們認為升華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關注社會變遷,社會時事是本課題的目的所在。

科學性原則:本課題立足于心理學、生理學等有關思維訓練理論,立足于作文教學的一般性理論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以更寬闊的視野去觀察世界,描述世界的能力。

實踐性原則:學生的作文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離不開實踐,否則它們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了解民生,關注時事,寫出具有真情實感,有獨到創(chuàng)意的文章,是本課題的重要原則。

創(chuàng)新性原則:本課題不創(chuàng)新思維與作文教學相聯(lián)系,這是一個課改實驗的新領域,把作文教學與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學生的作文相聯(lián)系,沒有現(xiàn)成的理論和經驗可借鑒,這就是需要參與實驗的教師有開放性的思想和實踐能力,不拘泥于現(xiàn)成的模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運用開放的教學方式,把教學創(chuàng)新、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融為一體,創(chuàng)新是本實驗的核心。

英國心理學家瓦拉斯提出的“四階段”理論,他認為一個創(chuàng)造性過程大體要經過準備、醞釀、豁朗和驗證階段。

創(chuàng)新思維在展開之前,必須有一個充分準備的階段,作文從某種意義上講,雖然不能說是一種完全的創(chuàng)新行為,但它又包含了眾多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因素,要寫出一篇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語言生動的作文是需要一個積累升華過程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烹調待客,手藝固然重要,但最要緊的還是要有“米”下鍋。

(一)探索新途徑。

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創(chuàng)新來源于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對生活的感悟,對生活的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呢?夸美紐斯說:“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嘔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是在饑餓的驅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會樂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要讓學生有“食欲”,有“饑餓”感,捕捉學生思維最佳狀態(tài),巧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考、寫作狀態(tài)中。

1、留意身邊生活。寫出切身感受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寫日記,這是記錄生活的最好方式。可以記錄生活的最好方式。可以記校園生活,也可以記家庭生活,還可以記社會生活,因為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2、善學語言、巧用語言,方可文情并茂。

用課前演講,口頭作文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把握住課堂,擴展到課外,讓學生涉足大社會,感受生活的豐富深刻。提出了三必看:一是焦點訪談、新聞聯(lián)播必看;二是有關時事的報紙材料必看;三是“四大名著”、《讀者》、《青年文摘》必看。意在讓學生找“米”。以課堂為陣地,以教材為載體,摘抄好詞好句、精彩片段,并練習仿句、造句、擴句練習,訓練語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思維的流暢性,可謂一舉兩得。

(二)思維訓練。

發(fā)散思維是構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導成分,它具有靈敏、迅速、思路廣闊、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特點。

1、用創(chuàng)新法訓練輻射思維。輻射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發(fā)散性思維方式。同題作文,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上立意,拓寬寫作思路,突破思維定勢,獨辟溪徑,標新立異。

2、用質疑法訓練多維思維。引導學生運用多維思維來解疑,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造就不迷信、愛思考、敢創(chuàng)新的學習主人。學生根據已有的信息,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避免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

3、用演講法訓練創(chuàng)新性的抽象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脫離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外的別的東西,它寓于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中。利用每節(jié)課的前5分鐘開展演講活動,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發(fā)表獨特新穎的看法。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三

合同編號:

項目名稱:

所在單位:

電子信箱(email):

填報日期:

類別。

?

名稱。

?

負責人。

?

職稱。

?

研究期限。

計劃完成年月。

?

實際完成年月。

?

實際參加人數。

高級。

中級。

初級。

博士生。

碩士生。

其它。

?

?

?

?

?

?

?

?

完成論著。

(

篇\冊)。

學術會議交流。

期刊發(fā)表。

專著出版。

?

大會特邀。

分組、展示。

已發(fā)表。

待發(fā)表。

已出版。

擬出版。

全國性科技期刊。

國外學術刊物。

?

國際。

?

?

?

?

國內。

?

?

?

?

研究成果(項)。

評議\鑒定。

咨詢\調研。

發(fā)明專利。

已推廣。

?

?

?

?

人才培養(yǎng)。

碩士(已獲學位)。

碩士(在校)。

進修教師。

?

?

?

種類。

正常()、中止()、撤消()、提前()。

成果獲獎情況。

?

研究經費(元):。

批準資助金額。

撥入金額。

經費支出。

經費。

結余。

合計。

業(yè)務費。

實驗材料費。

儀器設備費。

實驗室改裝費。

協(xié)作費。

組織實施費。

?

?

?

?

?

?

?

?

?

?

研究工作總結是全面反映本研究工作的學術性總結。請按照下列提綱編寫,要求簡明扼要,實事求是,以學術內容為主,一般字數控制在2000字左右。如需要,可另加頁。

1.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2.要說明主要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之處,并列出具體的內容和必要的數據。

3.成果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對基礎研究,著重闡明其科學意義;對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著重闡明其應用前景);學術界的反映和引用;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情況;轉入國家和自治區(qū)其它重大計劃的情況。

負責人(簽章):

序號。

主要作者。

論著名稱。

備注。

(請注明:論文發(fā)表的刊物名稱,日期,卷(期),起止頁碼;或著作的出版日期,出版社名稱,出版社地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頁不夠可另加頁。

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者。

組織鑒定單位。

及日期

獲準專利國別、

類別及專利號。

?

?

?

?

?

單位蓋章。

?

(蓋章)。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四

作為xx省教育學會學習學委員會領導、xx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朱xx老師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學生學習活動科學化與學習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子課題之一,本課題是由xx市進修學校校長蔡xx老師作為負責人向xx省教育學會學習委員會申請的一個子課題,而我校作為這個子課題的實驗基地校之一,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扎實開展課題研究,貫穿課堂教學內容,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習慣和教學質量。

在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廣大教師的觀念、態(tài)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資料等因素的影響,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同時,由于我校地處農村,生源素質低,學生的家教水平、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參差不齊,導致課堂教學不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與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矛盾,影響了課程改革的推進。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初步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動機不明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比較饋乏。

2.課堂教學的形式僵化、教條,導致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3.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的實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學讓教師無法顧及各個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5.農村學校學生家長對教育重視不夠,學生學習習慣不夠科學有效。

目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在這一基本的教育觀下,我們選擇了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形成,促進師生全面發(fā)展的理想課堂。

我們的選題主要立足于我校的實際情況,側重于研究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隱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學習風格,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習慣,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次教學,實現(xiàn)個別化教學,從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五

20xx年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主持承擔了2項國家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基于一維多諧頻聲源的主動噪聲控制探索研究”、“樹脂舊砂紫外線加速老化裝置的設計”。經過期中檢查,組織有關專家評審、現(xiàn)場察看,提出項目結題驗收意見,同意機電工程學院主持承擔的以上2項國家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對于“基于一維多諧頻聲源的主動噪聲控制探索研究”項目,該項目組成員針對主動噪聲控制工程應用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在初期進行了算法方面的研究,針對目前關于主動噪聲控制算法存在的過于復雜問題,提出了簡單快捷的相位自動跟蹤算法,并對其進行了單頻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消聲效果;其次,對機電產品進行了噪聲測試,包括變壓器、風機和煙草機械等等,從中發(fā)現(xiàn)很多機電產品噪聲都具有多諧頻特性,即機器噪聲主要由幾個頻率構成,且頻率間呈現(xiàn)倍數關系;接著,探討了三維空間主動噪聲控制方法,發(fā)現(xiàn)其存在結構復雜,算法運算量過大等問題,目前還很難實現(xiàn)三維聲場有源控制。實驗結果表明,實現(xiàn)了anc實時和高精度控制,在噪聲控制實驗中取得了13db的降噪量。

對于“樹脂舊砂紫外線加速老化裝置的設計”項目,首先,了解鑄造樹脂舊砂惰性膜紫外線脆化相關知識及發(fā)展現(xiàn)狀;然后,研究鑄造樹脂舊砂惰性膜紫外線脆化再生工藝及脆化工藝參數的選擇、確定;其次,設計、制造鑄造樹脂舊砂惰性膜紫外線脆化再生工藝實驗裝置,對紫外線混合紅外線老化樹脂的方法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比較好的樹脂老化效果,并通過樹脂砂進行了老化再生實驗,為以后運用于實際生產中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1、項目組的經驗不足,多處實驗具有探索性。但在指導教師的認真指導下,在項目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困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經費使用困難。該問題在后期的改革中,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

1、加強期中檢查,20xx年國家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的期中檢查幾乎與結題時間重合了,項目組幾乎沒有時間對期中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改進。

2、加強過程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以提高項目的執(zhí)行質量。

3、加強對指導教師工作的評定和認可。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六

摘要:基于目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和語文教學環(huán)境,本課題將語文教學、網絡環(huán)境和建構主義這三者結合起來思考,試圖對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重要特征和教學模式及其實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尋求中學語文教學的改良之策。借助于調查研究和反思實踐等主要研究方法,課題主持者經過了純粹文本、專題網站、問題驅動、面向探究和發(fā)現(xiàn)建構等五個階段的實驗之后,逐步總結提煉出了“三主一體”的自主探究與協(xié)作探究相結合的語文教學模式,并呈現(xiàn)了該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和關于該模式教學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課題實驗者認為學科課程、網絡載體和建構理論三者的有機整合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來語文教育的制高點。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有人概括為“教師難教、學生難學、考試難考、成績滑坡”,有人則概括為“重教輕學、重知輕感、重左輕右、重內輕外”,甚至還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樣的概括,都說明了語文教學中學存在著理念僵化、模式陳舊、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我們只有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模糊性、周期長時性和內容綜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確面對語文學科在當下環(huán)境中具備的資源豐富、思想多元、載體紛呈等現(xiàn)代特征,才能教好語文同時也讓學生學好語文。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媒體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基本環(huán)境,它必然帶來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科技化,這是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無論是從網絡語文資源的豐富性和網絡語文學習的個性化來看,還是從教學雙方非課堂時間對網絡不自覺的沉迷而帶來的潛在效果看,語文教學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境地。但中學語文教學由于種種原因而形成的事實卻是一方面似乎拒絕科技時代的到來,迷信著語文是“覺悟的藝術”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將科技對于語文的作用神化了,以為科技是無所不能的,忽視了人類是思想的動物的基本道理。面對以網絡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兩個極端認識,我們的語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質問和失落。

在四年前的課題建構階段,當時的中學語文教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剛剛起步,尤其是意識到必須著手進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當時的基本狀況是,對網絡環(huán)境、建構主義、研究性學習和語文教學的認識還是基本孤立的,的研究者們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間兩兩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績。當時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網絡教學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學設計等,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特征、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等,三是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理論建樹上的代表人物分別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探索進入到一個階段之后,開始有人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這些實踐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加以闡發(fā),于是三者開始走向融合。問題也是明顯的,那就是學科課程與其它因素整合的具體實踐比較缺乏,理論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網絡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學設計應當是怎樣的,是否具備其獨特性,對于改進當前語文教學有哪些作用等等。本課題實驗從此出發(fā),尋求整合與創(chuàng)新,試圖獲得有益于當代語文教學的某些策略。

2.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立足于網絡環(huán)境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將網絡引入語文教學,研究信息科學與語文教學的科學耦合,提高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程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建設者;將研究性學習引入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研究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將建構主義引入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網絡社會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課題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基于互聯(lián)網絡,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建構原則。課題實施之前和過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課題的一些基本概念,這樣有利于課題順利而科學地開展。

1.網絡環(huán)境。

在本課題研究中,網絡環(huán)境一方面指構成教學環(huán)境有機因素的各種網絡技術,包括網絡自身和以網絡為載體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興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運用網絡技術營造出來的教學環(huán)境或教學賴以開展的背景。網絡環(huán)境除了上述技術性和情境性上的意義之外,還具有作為時代文化的背景性意義。形象地說,盛行網絡的技術產生了盛行的網絡文化,網絡環(huán)境是網絡時代的空氣。本課題實驗主要依靠因特網和校園網實施教學活動。

2.語文教學。

在本課題研究中,“教學”這個概念在教與學兩個主體方面均被賦予新的`內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師必須進行的講授行為,但應當更多地理解為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學”也不排除學生必須接受的基本灌輸,但應當更多地理解為學生的自學與研究。這種語文教學更多地以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而且始終受制于網絡環(huán)境。

3.網絡課堂。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課堂”是師生雙方的主要活動陣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課題研究中,“課堂”的外延擴大了,內涵也有變化,它是運用網絡環(huán)境開展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的總和。一般情況下,這個“課堂”是在網絡教室或電子閱覽室,甚至可以說就在網絡上,在某一個專題網站或者bbs上,即所謂“網絡課堂”。實際的課堂建在網絡上,網絡中有虛擬的課堂,這是網絡課堂的兩重含義。

4.語文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跨學科或跨領域的綜合性的學習方式,而語文研究性學習既有課題研究為載體的學習方式,也有作品學習過程的研究式學習,也就是說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尋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語感的培養(yǎng)和積淀的“品味”式探究。作為課堂學習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有三個特性:主體性、研發(fā)式、全員性。即,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求知;以研究發(fā)現(xiàn)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技巧,課文和社會都是研究的對象;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但學習的內容會有個性化的差異。本課題重在探究從教材出發(fā)的語文研究性學習,而且是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以網絡為主要教學環(huán)境的語文活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七

項目名稱:

項目類型:

項目類別:

項目負責人:

聯(lián)系電話:

ee--mail:專業(yè)班級:

指導教師:

填報時間:

1填寫說明一、項目結束后,項目負責人須按要求認真填報《xx學院大學生科技項目結題報告》(簡稱《結題報告》),以此作為資助項目研究工作的重要檔案,并作為項目結題驗收的主要依據。

二、項目負責人及其團隊成員應認真閱讀并按照《xx學院大學生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和《xx學院大學生科技項目實施細則》的有關規(guī)定,在項目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撰寫《結題報告》并提供必要的附件材料,保證填報內容真實、數據準確。

三、

指導教師應對《結題報告》進行認真審查,并對項目成果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創(chuàng)新之處及存在的不足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

四、《結題報告》紙質材料(一式二份)和電子稿交xx學院大學生科技專項項目管理辦公室七、xx學院大學生科技專項項目管理辦公室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地址:xx學院學生事務中心聯(lián)系人:

聯(lián)系電話:

email:

3項目負責人承諾:

我所承擔的項目(編號:

名稱:)結題報告內容填寫實事求是,數據詳實。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如有與本項目相關的成果,將標注“西南科技大學大學生科研專項項目資助”,并報送xx學院大學生科研專項項目管理辦公室。

項目負責人(簽字):

年年月日日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

4學院評審項目組成員的主要工作(包括負責人,按貢獻大小排序,學生填寫);學院評審專家組意見:

學院(公章)組長(簽)字):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八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提要: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guī)范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xiàn)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tài)度與研究水平。

20__年度—20__年度尚有部分立項課題沒有結題,按照學校規(guī)定,這些課題必須在6月底前整理好現(xiàn)有資料,撰寫好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為便于教師撰寫,將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方法和格式簡單整理如下,希望對課題研究者有所幫助。

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guī)范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xiàn)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tài)度與研究水平。

結題報告應該包含三大塊的內容:標題部分、正文部分、附錄部分。

一、標題部分。

標題:題目中看內容,要求簡練、體現(xiàn)報告的主觀點。

署名:一般不超過三個,以對課題研究的貢獻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內,常用200字以內。內容為“為什么做?”、“怎么樣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結論”。英文摘要50個單詞左右,用第三人稱描述,時態(tài)是過去時。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結果分析”、“討論”、“結論”五大部分。當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類的說法。

“引言”:即前言、問題的提出,必須和課題研究的內容相對應。

“方法”:即課題的對象與方法,

如果是實驗報告,需要闡述實驗研究的儀器、設備、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數據分析軟件等等。

現(xiàn)在我們教師大都采用的敘事方式的闡述,寫明課題研究的設計程序、整個研究過程的客觀描述。

“結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數據描述相結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數據描述時,可以采用餅圖、曲線圖、條形圖等圖形幫助說明,在表格形式進行描述時,可以采用三線表格形式。

“討論”,討論包含以下內容:

討論預期與結果的一致性,判斷為什么一致。

討論本研究與其他的同類研究的異同,說明本研究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討論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結論”:簡單、明了。

三、附錄部分。

包含“參考文獻”、“附件”兩個內容。

“參考文獻”:即時性強,不要引用許多年前的雜志或專著。格式如下:

專著的引用:作者.書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雜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雜志名,__年第_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一般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項目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九

(-第一學期)。

一、基本信息。

課題名稱如何解決上體育課學生在校園走動教研組體藝組。

主持人鐘進華核心成員鐘進華。

二、研究成果展示(請用5號字體錄入)。

我體藝組同心協(xié)力,經過為期一個學期的調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具體如下:

1、體育課上,大部分學生能遵守課堂紀律,嚴格要求自己。

2、學生在體育課上的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高。

3、在自主練習時,閑坐聊天的學生明顯減少。

4、體育課期間,在校園里走動的學生明顯減少。

三、課題材料目錄(用5號字體錄入材料名稱,順序裝訂成冊)。

序號材料名稱。

(必備材料)份數備注序號材料名稱。

(參考資料、文獻等)份數備注。

1微型課題申報表17問卷分析1。

2微型課題研究方案(計劃)18。

4每月研究活動《記錄表》310。

5個人研究總結(每人1份)311。

6調查問卷14012。

教研組長。

鑒定意見。

簽名:教研究室。

鑒定意見。

簽名:

四、微型課題研究評價(以下由教研室填寫)。

開題報告。

(20分)研究過程。

(60分)評價。

總分評價。

等級。

五、課題組意見:

印章:

月日。

備注:

課題。

名稱新課程理念下優(yōu)化農村初中語文作業(yè)設計之策略。

課題。

負責人黃桂華。

鞠靖紅單位靖江市禮士中學。

課題。

類別語文學科鑒定。

方式鑒定。

日期

課題組。

成員。

丁夏波、陳婷、邵徐君、盛偉江。

介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本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課題負責人黃桂華的論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淺析》在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舉辦的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并收錄于.6出版的《中國教研年鑒?論文篇》。論文《話題作文擬題技巧》在《作文指導報》發(fā)表?!渡⒉健贰痘实鄣男卵b》等教學設計在省教育學會舉辦的教學設計評比中獲省三等獎。

2.課題負責人鞠靖紅的論文《初中語文作業(yè)設計的開放性與探究性》于11月在《江蘇科技報?今日教育》上發(fā)表;《雙聯(lián)兩分語文觀帶來的教學命運》在國家級雜志、中語會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發(fā)表。教學設計《我的叔叔于勒》在省教育學會舉辦的教學設計評比中獲省三等獎。

3.課題組成員邵徐君的論文《讓作業(yè)服務于素質教育》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舉辦的論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論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雜志上發(fā)表。

4.課題組成員盛偉江的論文《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要超越形式》在《新課程研究》雜志上發(fā)表。論文《關于農村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看法》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舉辦的論文評比中獲二等獎。所上的研究課《散文閱讀》《專題?葉》在市公開教學活動中成功展示。

5.課題組成員陳婷的論文《新課程標準下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遵循的原則》在《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雜志上發(fā)表。所上的公開課《說明文閱讀》獲優(yōu)質課證書。

6.課題組成員丁夏波的論文《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人格》在《新課程研究》雜志上發(fā)表,所上了階段性研究課《我的一位國文老師》《專題?鳥》獲市教研室認可,并給予高度評價。

7.課題組成員平時的相關思考及教學隨筆多篇。

8.《農村初中語文作業(yè)實效性調查報告》一份。

(公章)。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

目前,高??蒲薪涃M管理的漏洞較多、難度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敗違法,單靠高校內部審計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因此高??蒲薪涃M審計應該形成內部審計部門與紀檢xxx門的聯(lián)合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全面監(jiān)督高??蒲薪涃M使用情況。其中高校內部審計部門主要對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過程進行全方面監(jiān)督,從科研項目的申報直到項目結題實施實時控制和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風險點,并合理劃分風險等級,高風險級別的要重點審計,例如科研項目預算的真實性、科研經費的預定開支等,對審計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上報,并督促科研項目負責人進行及時整改,對于涉嫌違紀違法的,不能瞞報,要及時向紀檢部門反映情況,并積極配合紀檢部門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經費大多來源國家財政撥款以及一些社會團體,因此要發(fā)揮社會團體和國家審計部門的作用,對高校內部審計部門反映的重大案件,進行重點審計,形成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相結合的多元化審計機制。

2、事后審計改進為全過程審計。

3、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專業(yè)能力素質。

與其他審計項目不同,高??蒲薪涃M審計工作有著較高的專業(yè)性和復雜性,對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直接影響和決定了審計工作的質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一是建立輪崗制度。審計人員長期任職于一個部門,對其他崗位和專業(yè)比較陌生??蒲许椖烤哂休^強的專業(yè)性,如果不了解其他專業(yè),無法有效的進行科研經費審計。因此,審計人員要定期到科研部門、財務部門等工作一段時間,來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流程以及專業(yè)特點,從而可以多視角的進行審計工作。二是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目前,國家對科研經費管理的制度不斷出臺,一些新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不斷涌現(xiàn),審計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科研經費審計的政策,同時也要強化自身的業(yè)務技能,高校應該組織審計人員參加一些技能培訓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蒲袪顩r的優(yōu)秀會計師參與到科研經費審計中來,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經費審計的專業(yè)性和獨立性。

4、加強內部審計的目標控制。

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資金提供者所關注的重點,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高校科研經費內部審計必須加強效益審計,對學校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及其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檢查和評價,確定其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點審查科研項目立項的科學性、適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項目在立項是否經過認真調查,充分論證和科學評估,結題項目是否按有關規(guī)定及時辦理科研項目結題及結賬手續(xù),科研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及時轉化,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何??蓪⒖蒲谐晒D化為生產力實現(xiàn)的價值與科研經費投入的價值以及科研項目的預期研究價值相比較,以確定其經濟效益,并提出審計建議,從而促進學??蒲薪涃M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結語。

總之,作為高級人才的聚集地,高校是我國科研活動的主要場所,承擔著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科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加大審計力量,從而提高科研經費的效益,保證我國科研事業(yè)的順利開展。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一

項目名稱:

起止時間:

項目負責人(簽名):

所在學校:

聯(lián)系電話:

研究工作。

總結。

(可根據需要加頁)刊物論著、成果專利清單(注明刊物論著名稱、發(fā)表時間及卷期號;鑒定成果名稱、組織鑒定單位、鑒定日期;專利名稱、類別、獲準專利國別、批準日期、專利號。以上各項均須注明本人排序)經費使用情況院(系)學術委員會意見:

學術委員會負責人(簽章):

年月日校科研管理部門意見:

(單位公章)年月日省教育廳意見:

(單位公章)年月日。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二

我們科研小組五位成員全部來自于電子信息學院級的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yè),隊長是**,隊員有*******;我們的指導老師電子信息學院空間物理系的**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空間物理。我們科研小組的課題是“電離層斜向返回電離圖合成技術研究”。地球大氣層在約80公里以上的熱成層大氣已經非常稀薄,在這里陽光中的紫外線和x射線可以使得空氣分子電離,自由的電子在與正電荷的離子合并前可以短暫地自由活動,這樣在這個高度造成一個等離子體,在這里自由電子的數量足以影響電波的傳播。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方法是一種在地面向上斜投射電磁波信號,并在同一地點接收回波的探測方法。它主要記錄后向散射回波的幅度、時延、頻率與時間的相互關系和散射回波的多普勒頻譜,可用于監(jiān)視遠距離電離層的宏觀狀態(tài),研究電離層傳播信道特性。斜向返回散射電離圖包含了大量的電離層信息,對研究電離層特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通過項目的實施,我們認識到了電離層的物理特性是千變萬化的,從而導致由電離層探測獲得的電離圖具有多變性,目前還不能完全利用這些信息。返回散射電離圖的模擬能解讀電離層結構和電離圖特性之間的關系,為斜向返回散射電離圖的反演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20世紀3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電離層。自20世紀40年代起,武漢大學就開始了電離層研究。1960年,龍咸寧在黃陂主持創(chuàng)立了我國首個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站,并在1962年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部手動的電離層斜返探測儀。之后,由龍咸寧、侯杰昌等教授主持,先后成功研制出簡易手動斜返探測儀(1968)、電離層自動同步斜測儀(1978)和fxz(1980)實時選頻系統(tǒng)。斜向返回散射探測利用電離層對信號的折射與反射,能探測到大范圍的地物和運動目標,能夠獲得由頻率和群路徑決定的返回散射回波能量,形成斜向返回散射能量圖。該探測機理能為短波通信預報資料,管理雷達頻率,監(jiān)測遠距離的運動目標。高空電離層的等離子密度受到高度以及日變化,月變化,季變化,年變化,太陽周期變化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了電波的傳播以及各種衛(wèi)星通訊。電子系統(tǒng)工程日新月異,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電波傳播的問題,電波傳播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通訊、國防以及各種電子系統(tǒng)工程的運行效果,因此研究電波傳播對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起著奠基的作用。借用斜向返回探測技術,我們可以對電離層中的電波傳播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二、項目成員內部分工;。

**:專業(yè)知識掌握牢固。有深厚的數學知識儲備,精通c,c++,fortran,matlab等編程語言。作為本次科研任務的負責人,劉祎需要從總體上把握、協(xié)調本團隊的各項事宜,包括重大決策,人員調度,任務分配,資金管理等諸多方面,以提高整個團隊的執(zhí)行力、凝聚力,使本團隊能夠高效地完成各項任務。在具體的科研任務中,劉祎主要負責射線路徑方程及編程,并獲取有關的數據。

**主要負責相關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技術以及對射線路徑方程的求解進行編程,能通過設備實時得到電離層的數據,并收集相關電離層與電波傳播的各方面資料。

**負責對射線路徑數據的模擬與合成,以及圖像處理。通過相關軟件處理數據進而得到相關電離層電子濃度進而與實測數據進行比對。

**老師主要是為我們提供相關專業(yè)知識點撥和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技術實測數據,以及射線路徑求解方程等。

三、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與特色;。

我們項目主要是利用武漢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研究電波傳播問題。首先我們利用電離層的iri模型,獲得電離層的電子濃度分布規(guī)律,基于費馬原理編寫并修改射線跟蹤程序,數值生成電波在電離層中的傳播圖像,并進一步研究電波在電離層中的傳播規(guī)律。利用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進行觀測,將真實的射線路徑與模擬的圖像進行對比,驗證斜向返回探測方法的可行性。我們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是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技術能有效并準確的測量出電離層中的各種參數。利用程序建模的方法模擬出電離層中均勻體的電子濃度分布以及射線在其中傳播的不同特性。實驗設計研究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研究。

四、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與創(chuàng)新成果;。

首先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關電離層及電波傳播的基本知識,并通過對iri模型的學習和利用,數值模擬出了一些不同模型的電子濃度分布圖,從而了解了一些電離層的分布結構。其次通過不斷地熟知射線追蹤程序,我們已經在原有的程序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討論了在電離層背景壞境下的射線的一些參數,如射線傳播過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達地面的距離、射線的群速度及射線的頻率之間的關系和在不同的電離層背景壞境下的變化,并且獲得了一些射線路經圖和斜返電離圖。

我們利用電離層的iri模型計算得到電離層電子濃度分布圖;利用射線追蹤技術在特定的電離層傳播環(huán)境下合成了射線路徑圖,討論在電離層背景環(huán)境下的射線的一些參數(如峰高、射線傳播過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達地面的距離等)與射線傳播距離的變化規(guī)律,進而探討射線在均勻體中傳播所受到的各種影響;利用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對理論結果進行驗證,在這里,我們利用了武漢大學電離層實驗室研制了一種新型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wiobss,由于wiobss系統(tǒng)在非常小的發(fā)射功率下也能夠實現(xiàn)遠距離的電離層探測,在探測模式上,該雷達采用等間隔收發(fā)探測模式,不但能夠實現(xiàn)無距離盲區(qū)的探測,而且還能夠取得所用偽隨機序列的最大增益性能這樣使得我們的實驗數據能夠更加準確!

我們模擬了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固定的經度上,電離層中的電子濃度在緯度上的變化;在不考慮地磁場的影響下,在電離層電子濃度背景下射線在緯度上傳播過程中距離和高度的關系;在不考慮地磁場的影響下,在電離層電子濃度背景下射線在經度上傳播過程中距離和高度的關系;射線到達地面的距離與初始仰角和峰高的關系;射線在經度和緯度上傳播過程中群路徑與頻率關系。

runge-kutta方法,對方程進行了求解。預測了不同電離層擾動模型下的返回散射電離圖,得到的數據與實測數據進行對比,二者吻合很好。具體的成果將在結題報告中展示。

在結題后我們會將課題繼續(xù)進行下去,以便取得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取得更好的成就。已經正式發(fā)表論文在《電波科學學報》增刊,并被第十二屆全國電波傳播學術討論年會錄用。

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收獲與體會;。

其實,在項目剛開始時,很茫然,但我們在準備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是希望了解并熟知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有哪些用途。因為對整個項目的了解程度有限,只是在周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了一些皮毛而已。再著就是對做科研的過程很是陌生,所以在起步階段大家都是手忙腳亂的,我們也是在這一階段,對自己有一個充電的過程。我們閱讀了很多有關的書籍和論文,比如說劉選謀老先生的《電波傳播》、j.a.拉特克里夫的《電離層于磁層理論》和清華大學俎棟林教授的《電動力學》等等,感覺受益匪淺,了解了很多關于電離層和電波傳播的有關知識,這其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在周晨老師的詳解之下就明白了;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很多計算機輔助軟件(matlab、mathmatic等)和熟悉眾多計算機語言(fortran、c++、c等),不論是以后做研究還是工作都非常有好處。

由于該項目數據量比較大,所以在處理數據時很考驗組員們的耐心。我們在使用matlab畫圖時,有時需要導入幾兆的數據,才能畫出電離層電子濃度分布圖,這不僅提高了我們對matlab的使用技術,還讓我們知道了正確處理數據是多么重要,細心和耐心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為射線路徑求解編程時,我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僅是因為專業(yè)知識的匱乏,更是編程能力的薄弱,不僅程序算不出結果,甚至經常出現(xiàn)各種不過bug無法解決,也意識到了計算機技術對于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剛開始寫程序時,我們需要對我們的整體項目有個宏觀認識,程序的主體框架和結構非常重要,我們是通過時間以及經緯度來計算出該點實時的電離層電子濃度分布,了解我們的需求以及所要達到的目的才能寫出好的程序,才會對整個科研項目帶來幫助。對于射線路徑求解編程的主體程序是由周晨老師提供的,因為這樣就幫助我們把整體框架弄好了,我們所要完成的就是實現(xiàn)具體功能,并使用該程序來計算出我們需要的結果。將我們的實測數據導入matlab畫圖時,要進行進行仔細的檢查,核實,并且調試,錯誤重新帶入數據,核實,調試,如此反復。因為如果其中一個數據出現(xiàn)了錯誤,最終的結果會很不一樣,這樣對科研很有壞處!

通過項目的完成,我們知道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波傳播正在進一步擴展研究和應用領域。例如,電磁波的生物效應、地震過程中的電磁現(xiàn)象的研究等,都有可能獲取進展。

根據我們的科研成果,意識到了建立更加完善和更加精確的電波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獲取更加完整的媒質和傳播特性數據,總結出更加接近實際的數學模型,利用電子計算機,迅速提供環(huán)境數據和電波預測數據。同時,隨著專業(yè)知識的加深,在做科研的同時需要更加密切地同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天體物理、大氣物理等的研究相結合,這樣更能發(fā)揮電波傳播在這些物理研究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體現(xiàn)電離層與電波傳播對于整個世界的意義。

盡管在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難,有時候想放棄,有時候彷徨有時候浮躁,有時候迷茫,太多的難題擺在我們的面前甚至有時候讓我們不知所措,比如fortran大家不熟悉,matlab畫圖沒學過,電離層知識知之甚少,斜向返回探測技術更是么怎么聽說過,還好通過周老師的指導幫助,同學們的支持下,朋友們的鼓勵下,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懈努力之下大多數難題(不管在技術上得還是在心里上)大家都克服了。

經過一年周期的學習,實踐提高了我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并了解電離層對于整個地球的重要性,增加了對電波傳播的了解,使我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更深的了解并激發(fā)我們了的學習熱情,更好的為創(chuàng)新增添想法,并加強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同時還培養(yǎng)團結合作能力。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三

為了更好發(fā)的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和形勢的變化,培養(yǎng)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近年來,我校堅持德育為首,把育人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從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不斷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成效。在此基礎上,為了建立和完善新時期的符合教育現(xiàn)代化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以課堂素質化為主陣地,將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分解訓練、小學思品課的情景教學為契機,從而探索小學德育目標,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我們提出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如何做人,為跨世紀培養(yǎng)合格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葉圣陶認為,現(xiàn)代社會所要求學校的,必須是以各種知識為基礎,重于真實的人生觀上的教育,更是怎樣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學會“做社會的合格成員、做國家合格的公民?!北菊n題依據小學生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遵循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分階段搞好德育實施要點,從小學生的認知到行為,通過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從不自覺到自覺,促使學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有利于形成現(xiàn)代化社會所需要的整體素質,有利于他們適應今后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

思想品德課的情景教學在教師主導作用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他們的理解、判斷、分析和表達方面的能力,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符合心理學中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情景教學法正是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一般的東西形象化??傊覀冞\用情景教學法作為全面發(fā)展的基本理論構建的一種教育模式。

1、通過各科教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各科教學是學校進行德育最基本、最經常的途徑,因為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而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因此各科教學都具有德育因素,在各科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風景名勝》一課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農活》一課中,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在《快樂的節(jié)日》一課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在《奇妙的眼睛》一課中,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總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深挖學科內在的德育目標,有機地、恰當地進行教育。

2、通過思想品德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課是德育的專門學科,通過思想品德課能有目的、有計劃、集中而系統(tǒng)地使學生獲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理論知識,在思想品德課中,我們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認識、判斷、分析、表達方面的能力,使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練之以行,從而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有益的課外活動,參加社會生產勞動、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國情教育。在課余,我們經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好動愛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但大部分學生不會玩,有時隨意奔跑,大聲喧嘩,因此,我們把學生組織起來,教給他們一些游戲的規(guī)則,漸漸地他們學會了玩,也學會了遵守課間秩序,并從中學會了交往,受到了集體主義教育。

各種形式的例會是向學生進行日常德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各種例會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及時進行針對性較強的思想品德教育。我們根據小學階段的“兩綱一規(guī)范”,制訂了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分解訓練細則,實施一周一重點、一項一訓練,扎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如:班星評比、流動紅旗競賽、故事比賽、朗讀比賽、寫字競賽、文娛聯(lián)歡等,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相互交往的能力。

4、“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跨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呼喚我們把素質教育提到突出的位置。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主動溝通與社會、家庭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掘地區(qū)教育資源,發(fā)揮社區(qū)的教育力量,構成各層次的延伸教育網絡,為了豐富學校德育內容,我們在鎮(zhèn)敬老院、布廠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聘請校外輔導員定期在基地舉行主題活動,使同學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家長的言傳身教和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品德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我們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開辦家長學校,使學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本課題通過三年來的探索、實踐,現(xiàn)已基本完成預定的實驗研究任務,收到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1、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大部分學生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兒童,在社會上是好孩子。

立體化教育網絡的建立和德育基地的活動,使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陶冶了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了學生規(guī)范的日常行為,提高了學生自理、自學、自治、自律、自強的能力。學生在家勤動手,能做好孩子,講禮貌,守社會公德,在社會上能做個好孩子。促進了良好校風、班風的形成,三年來,實驗班多次被評為校文明班。

2、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

由于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各科成績和課堂教學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實驗班學生中有2名曾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27人次在市、鎮(zhèn)各類競賽中獲獎。

3、帶動了學校教科研工作展開。

通過三年扎實的教學實踐,我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目前已有10多篇論文在市級以上有關會議交流,其中有3篇獲獎,有一項活動獲市班隊活動設計一等獎。有一堂思品評優(yōu)課獲市級三等獎。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四

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植物的建模表示、繪制與動態(tài)模擬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提出了許多針對植物這一特殊對象的方法,也取得了較好的結果。植物的建??蛇M一步細分為模型表示與建模方法兩個部分,模型表示、建模方法與繪制三者之間是相互依賴和密切相關的,一般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對于自然景觀的真實感建模與繪制,國外有很多相關軟件,國內雖然支持過類似方面的研究項目,但專業(yè)軟件的報道極少。

同樣對于我們來說,對于該項目有極大的興趣,現(xiàn)階段包括未來前景表明,計算機中的動態(tài)建模將有很大發(fā)展,現(xiàn)在就了解和學習一些相關知識,將來也可以傾向這一方面進行更多的學習和研究。對該項目所需的專業(yè)知識之前只有大概了解,并沒有深入的學習、分析,但是興趣是最大的動力,研究此次項目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拓寬視野,鍛煉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

總的來說,該小組里,趙旭升和李雪梅同學總體來說善于接受新的知識,比較擅長軟件的學習和應用,動手能力強,思考深入,能夠很好的將新學習到的知識加以思考達到融會貫通。

而作為組長,趙旭升同學能夠有一個總體的規(guī)劃和布局;李雪梅心思細膩,擅長處理復雜精細的部分。出于此考慮,由趙旭升主要對軟件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和應用,李雪梅則重點攻克建模中最復雜的幾個點,如渲染等。

而另一位組員毛玉婷則更擅長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圖形學的算法有濃厚的興趣,鑒于此,毛玉婷主要學習和研究對于建模的基礎——圖形學。

協(xié)調配合:

總體的知識是每個組員都要學習和研究的,但由于時間精力有限,安排不同的組員重點研究不同的部分,然后及時討論,向其他組員講解,其他組員提出問題,共同探討學習。導師指導情況:指導老師宋成芳老師對建模方面有所研究,帶領我們探討此科研的命題方向、創(chuàng)新點等問題,并向我們提供軟件,推薦參考書目。除此之外,宋成芳老師還指導我們制定不同階段的研究學習任務,對于不懂的問題及時引導及講解??傊?,導師的引導在此科研項目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次科研項目綜合應用計算機圖形學和生物學理論,重點研究新的快速高效的大規(guī)模動態(tài)植物建模和實時繪制方法。我們以視覺效果和實時效率為主要目的,著力保證形態(tài)真實感和運動真實感,而不是嚴格忠實于動力學與生物學理論。采用幾何與圖像混合式表達方法來對植被等對象進行建模,并采用較為特別的方法對場景進行繪制。

建模對于現(xiàn)代來講雖然已經不再是一個難題,但是真實場景的植被建模涉及到戶外的天氣、光照以及植物的陰影等,特別是怎樣在短時間內對大規(guī)模的植被進行真實感建模仍然是個有待研究的問題。本項目著重于此,進行一系列的學習和研究。

科學意義:

對于自然景觀的真實感建模與繪制,國外有很多相關軟件,國內雖然支持過類似方面的研究項目,但專業(yè)軟件的報道極少。直接從國外購買這些軟件成本并不低(大型造型軟件的插件價格大約100美元,提供源代碼開發(fā)的speedtree軟件的每個單機license價格為8500美元)。探索新的高效建模和可視化技術,開發(fā)自主版權的植被建模與繪制平臺,對于我國在軍事仿真,園林設計,森林防護和數字娛樂的發(fā)展非常重要。

同樣對于我們來說,研究次項目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拓寬視野,鍛煉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

該項目自20xx年9月科研立項以來,在宋成芳導師的指導下,在我們項目組三個人(毛玉婷、李雪梅、趙旭升)的點點滴滴的學習鉆研下,歷經一年的時間,結題在即,對該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作一小結。

09年暑假和xx年9月,項目組三個同學進行了大學生科研立項的前期資料信息了解和選題工作,經過仔細了解,結合專業(yè)背景及個人興趣組合,我們三個人選擇了計算機圖形學方向,并有幸得到了宋成芳導師的指導。宋成芳老師根據我們的計算機基礎情況及自己的研究方向,給我們選取了“自然場景的真實感建模與繪制”這一科研課題。在宋成芳導師的悉心指導和我們自己的認真準備下,9月下旬,我們成功的申請了校級科研立項。

第一階段:了解及熟悉使用vue5軟件。針對我們的情況,導師要求我們先掌握好計算機圖形學支撐專業(yè)繪圖軟件vue5,在此,我們感謝導師給我們提供了vue5軟件和學習指導書目。10月11月份,我們在專業(yè)學習的同時,抽出時間學習掌握vue5軟件,在我們面前打開的是一個專業(yè)豐富的三維建模畫圖軟件,通過該軟件,我們進一步感受到計算機圖形學的應用。

這一部分也是比較富有挑戰(zhàn)性的。在學習圖形學的同時,根據老師的建議,我們閱讀了相關生物學圖書,對自然場景中的生物生長規(guī)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可以明確植物生長規(guī)律,遵循自然現(xiàn)象,最大限度的接近現(xiàn)實。

第三階段:在對計算機圖形學、生物學相關知識及開發(fā)環(huán)境——vue5學習之后,我們閱讀了相關論文,開始了自己的自然場景建模與繪制的科研。在該階段,我們深切體會到科研的艱巨與科研取得進展的喜悅,增強了對計算機的熱愛和各位老師的敬愛。

回首這一年的科研時間,我們深切的體會的科學研究的博大精深和自己在科學面前的淺薄無知?!白匀粓鼍暗恼鎸嵏薪Ec繪制”充分利用幾何模型在可控變形,圖像在外觀細節(jié)表達等方面的長處,實現(xiàn)融合幾何和圖像的混合式樹的多分辨率表示。

植物的模型表示應當具有三維幾何,便于動態(tài)模擬,能夠提供不同距離和視角下的逼真效果,以保證模型在形態(tài)上的真實感;為了高效地獲得真實感,以紋理圖像來表達細節(jié)和外觀。

本次科研項目基于導師的科研成果,綜合應用計算機圖形學和生物學理論,重點研究新的快速高效的大規(guī)模動態(tài)植物建模和實時繪制方法。我們以視覺效果和實時效率為主要目的,著力保證形態(tài)真實感和運動真實感,而不是嚴格忠實于動力學與生物學理論。采用幾何與圖像混合式表達方法來對植被等對象進行建模,并采用較為特別的方法對場景進行繪制。

一年的科研立項“自然場景的真實感建模與繪制”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的時間,我們又困惑,有喜悅,但無論如何我們收獲了青春大學時代的一次美好的記憶。

友情,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之所以我們最終還是走了過來,是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彼此信任,互相體諒,共同思考解決的'思路,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老師的知道下,在我們自己的努力下,我們一步一步,邁著稚嫩的腳步,一步步歪歪斜斜的走了過來。幾年以后我們工作后大家可能就不在是同學,不再是師生了,但是閑暇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偶爾記起在一起共同努力項目的開心,會記起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的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學習到了一些計算機圖形學的知識,了解到計算機圖形學的一些前沿信息,學習掌握了計算機三維繪圖軟件vue5vue5中物體的創(chuàng)建與編輯;對物體的編輯有:選擇,移動,旋轉,扭曲,縮放,改變材質顏色,分散,復制,導出等。圖像的渲染;取景;材質等內容。學習了解了植物的建模可細分為模型表示與建模方法兩個部分。植被場景的繪制方式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基于純幾何和傳統(tǒng)光照明模型的真實感繪制;其二,基于預采樣的光亮度重用方法。三維模型建模方法是計算機圖形學的重要基礎,是生成精美的三維場景和逼真動態(tài)效果的前提等等專業(yè)知識。這次科研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學到一些平時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術。對于我們而言,研究次項目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拓寬視野,鍛煉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

這次科研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一些珍貴的品質。堅持,“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堅持,“千淘萬漉雖心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笔且环N堅持,當我們面對困難,一連好多天找不到思路和方法的時候也是一種堅持,因為堅持,所以我們不折不撓,因為堅持,我們一如既往,因為堅持,我們走到了今天,因為堅持,我們還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感謝這次科研中的許許多多的小糾結,感謝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小挫折,在這些糾結和挫折面前我們堅持了,我們經歷了,我們走過來了,我們覺得內心是強大的。“我始終不愿拋棄我的奮斗生活,我極端重視由奮斗得來的經驗,尤其是戰(zhàn)勝困難后所得的愉快;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后踏進順境,才覺得受用、舒服?!?/p>

勤奮。來到大學之后,偶爾也會懷念高中高考時候的辛苦的充實著。因為勤奮,所以充實,所以有收獲。在這個科研最初開始的時候,因為我們對計算機圖形學近乎沒有過專業(yè)的接觸,所以遇到了好多困難。包括后期學習使用軟件繪圖和自己動手繪圖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好多困難,這些時候,我們能做的,只有勤奮?;ǜ嗟臅r間去閱讀相關資料,嘗試更多的方法和思路。戴爾卡耐基說:“一個懶惰心理的危險,比懶惰的手足,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而且醫(yī)治懶惰的心理,比醫(yī)治懶惰的手足還要難。因為我們做一件不愿意不高興的工作,身體的各部分,都感到不安和無聊。反過來說,如果對于這種工作有興趣、愉快,工作效率不但高,身心也感覺到十分舒適。因不適宜的勞動,使身心憂郁而患成的病癥,醫(yī)生稱為懶惰病?!苯涍^這次科研,我們更加認同。

很感觸在大學時代可以有一次屬于自己的科研經歷,經歷這次科研,我們知道了自己的稚嫩和諸多不足。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學習好專業(yè)知識,拓展專業(yè)視野,閱讀相關專業(yè)學術論文,更好的去鍛煉歷練自己,作為一個工科學生,更加注重實踐所學專業(yè)知識,我們會注重多和同學交流學習討論,多和老師交流學習,我們會更加努力勤奮的度過余下的大學時光,收獲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

在此,再次感謝我們的導師宋成芳老師,在學習和生活中,他給予了我們諸多幫助,我們銘記在心。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五

摘要:基于目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和語文教學環(huán)境,本課題將語文教學、網絡環(huán)境和建構主義這三者結合起來思考,試圖對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重要特征和教學模式及其實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尋求中學語文教學的改良之策。借助于調查研究和反思實踐等主要研究方法,課題主持者經過了純粹文本、專題網站、問題驅動、面向探究和發(fā)現(xiàn)建構等五個階段的實驗之后,逐步總結提煉出了“三主一體”的自主探究與協(xié)作探究相結合的語文教學模式,并呈現(xiàn)了該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和關于該模式教學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課題實驗者認為學科課程、網絡載體和建構理論三者的有機整合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來語文教育的制高點。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

一、課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有人概括為“教師難教、學生難學、考試難考、成績滑坡”,有人則概括為“重教輕學、重知輕感、重左輕右、重內輕外”,甚至還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樣的概括,都說明了語文教學中學存在著理念僵化、模式陳舊、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我們只有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模糊性、周期長時性和內容綜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確面對語文學科在當下環(huán)境中具備的資源豐富、思想多元、載體紛呈等現(xiàn)代特征,才能教好語文同時也讓學生學好語文。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媒體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學習和生活的基本環(huán)境,它必然帶來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科技化,這是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無論是從網絡語文資源的豐富性和網絡語文學習的個性化來看,還是從教學雙方非課堂時間對網絡不自覺的沉迷而帶來的潛在效果看,語文教學已經到了必須正視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境地。但中學語文教學由于種種原因而形成的事實卻是一方面似乎拒絕科技時代的到來,迷信著語文是“覺悟的藝術”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將科技對于語文的作用神化了,以為科技是無所不能的,忽視了人類是思想的動物的基本道理。面對以網絡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兩個極端認識,我們的語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質問和失落。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開始在作為現(xiàn)代科技重要成果的網絡與作為傳承人文精神重要載體的語文之間尋求一種契合,試圖從媒體教育功能的維度去探索運用網絡環(huán)境改良中學語文教學之道,在四年前的課題建構階段,當時的中學語文教學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還剛剛起步,尤其是意識到必須著手進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當時的基本狀況是,對網絡環(huán)境、建構主義、研究性學習和語文教學的認識還是基本孤立的,最好的研究者們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間兩兩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績。當時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網絡教學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學設計等,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特征、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等,三是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理論建樹上的代表人物分別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探索進入到一個階段之后,開始有人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這些實踐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加以闡發(fā),于是三者開始走向融合。問題也是明顯的,那就是學科課程與其它因素整合的具體實踐比較缺乏,理論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網絡語文教學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學設計應當是怎樣的,是否具備其獨特性,對于改進當前語文教學有哪些作用等等。本課題實驗從此出發(fā),尋求整合與創(chuàng)新,試圖獲得有益于當代語文教學的某些策略。

2.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立足于網絡環(huán)境與語文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將網絡引入語文教學,研究信息科學與語文教學的科學耦合,提高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程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建設者;將研究性學習引入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研究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將建構主義引入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網絡社會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課題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基于互聯(lián)網絡,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建構原則。課題實施之前和過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課題的一些基本概念,這樣有利于課題順利而科學地開展。

1.網絡環(huán)境。

在本課題研究中,網絡環(huán)境一方面指構成教學環(huán)境有機因素的各種網絡技術,包括網絡自身和以網絡為載體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興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運用網絡技術營造出來的教學環(huán)境或教學賴以開展的背景。網絡環(huán)境除了上述技術性和情境性上的意義之外,還具有作為時代文化的背景性意義。形象地說,盛行網絡的技術產生了盛行的網絡文化,網絡環(huán)境是網絡時代的空氣。本課題實驗主要依靠因特網和校園網實施教學活動。

2.語文教學。

在本課題研究中,“教學”這個概念在教與學兩個主體方面均被賦予新的內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師必須進行的講授行為,但應當更多地理解為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學”也不排除學生必須接受的基本灌輸,但應當更多地理解為學生的自學與研究。這種語文教學更多地以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而且始終受制于網絡環(huán)境。

3.網絡課堂。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課堂”是師生雙方的主要活動陣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課題研究中,“課堂”的外延擴大了,內涵也有變化,它是運用網絡環(huán)境開展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的總和。一般情況下,這個“課堂”是在網絡教室或電子閱覽室,甚至可以說就在網絡上,在某一個專題網站或者bbs上,即所謂“網絡課堂”。實際的課堂建在網絡上,網絡中有虛擬的課堂,這是網絡課堂的兩重含義。

4.語文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跨學科或跨領域的綜合性的學習方式,而語文研究性學習既有課題研究為載體的學習方式,也有作品學習過程的研究式學習,也就是說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尋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語感的培養(yǎng)和積淀的“品味”式探究。作為課堂學習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有三個特性:主體性、研發(fā)式、全員性。即,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求知;以研究發(fā)現(xiàn)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技巧,課文和社會都是研究的對象;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但學習的內容會有個性化的差異。本課題重在探究從教材出發(fā)的語文研究性學習,而且是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以網絡為主要教學環(huán)境的語文活動。

5.“虛實相融”的學習環(huán)境。

這里的“虛”是相對于“實”而言的?!皩崱敝傅氖敲鎸γ娴慕涣?,“虛”指的是互聯(lián)網構成的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疤搶嵪嗳凇钡膶W習環(huán)境有著物理性和人文性的特點。物理性體現(xiàn)在需要通過一定的電訊技術經由互聯(lián)網連接到世界各地學習資源的計算機設備;學習者通過這些設備查詢有關資料、與其他人士進行交流。人文性體現(xiàn)在教師科學地組織各類信息,使其轉化為有效的語文學習的資源,并通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和策略,促進學生發(fā)展。本課題研究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語文教學活動,但不排除網絡應用過程中或教學過程中的人際交往所處的真實環(huán)境。很多教學活動是在網絡環(huán)境與真實環(huán)境中同時進行的。

廣義地看,凡是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網絡技術的語文教學活動均可稱之為“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中學語文教學”,無論是通過網頁發(fā)布教學內容,通過電子郵件與學生交流,通過網絡傳遞視頻信息,將一堂講授型的課共享給另外一個課堂的樣式,還是基于網絡信息資源的信息加工樣式,或者基于網絡應用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等等都屬于“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中學語文教學”。

總之,網絡環(huán)境下的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的研究,首先是將建構主義理論引入語文學科教學之中的實驗研究,其次是實驗這種語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網絡環(huán)境中滲透與開展的可能性。它是一個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實驗課題。換句話說,這是探索學習環(huán)境與資源對于以人為中心、以個性發(fā)展為目標的語文教學的影響與作用的一個實驗。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與條件分析。

1.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作為一種新的認知理論,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不是來源于現(xiàn)實本身,而是來源于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是本課題的主要理論支撐。建構主義認為任何知識都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建構的多元創(chuàng)造,注重學習的互動方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有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如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等,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體悟式、講授式、品讀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說,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有助于語文教學的糾正。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營造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價值觀、態(tài)度和情感等因素,發(fā)揮其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在探索和協(xié)調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建構語文知識和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2.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從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看,信息社會中網絡作為最有活力和價值的媒體必然滲透到教育領域,有活力的語文教學不僅無法拒絕這個媒體而且必然要走這條現(xiàn)代化發(fā)展之路。從學習方式的變化看,研究性學習帶來的諸多問題是教師和圖書館無力解決的,讓學生到更廣闊的世界去探尋答案是教學趨勢,這是實際需要。從實驗硬件的配備看,我校有運行良好的校園網和多媒體教室,并與互聯(lián)網接駁,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硬、軟件環(huán)境都隨科技發(fā)展而不斷升級更新,能保證實驗始終走在網絡發(fā)展的平行軌道上。從自身實踐的情況看,課題主持者的教學能力強,使用現(xiàn)代媒體意識強,對相關理論理解較好,在申報課題前已經較多地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見諸多家學術刊物,曾向全國同行成功開過本課題展示課。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1.課題研究目標。

(1)網絡環(huán)境和建構主義對于中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2)網絡環(huán)境下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實踐。

2.課題研究內容。

(1)網絡環(huán)境適應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功能呈現(xiàn)與特征剖析。

(2)網絡環(huán)境下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的一般原則與基本特征。

(3)網絡環(huán)境下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與教學方法。

(4)如何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建構主義的閱讀與寫作教學。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為了解決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和網絡運作原理組織有計劃的教育實踐,不斷加強網絡環(huán)境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滲透,試圖以此改變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整個課題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用已有的理論去觀照教學實踐,建構實驗方案,探索內在規(guī)律,然后形成理性認識或學科內理論,再驗諸實踐,指導實踐。具體說來,我主要運用了調查研究法、反思實踐法和文獻研究法等幾種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課題實驗的初始階段,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調查主要指向如下三個方面:學習者狀況調查――目前語文學習的基本手段與載體,學習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側重于利用網絡環(huán)境開展學習的現(xiàn)狀與效果的調查。教學者情況調查――目前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與載體,教學的基本模式與效率,尤其側重于教學弊端、改進設想和措施運用等情況調查。基于網絡環(huán)境語文教學革新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調查――學校網絡的建設與運用環(huán)境,教師對于網絡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掌握程度,學生及學生家長對于常規(guī)教學中網絡介入的接受態(tài)度調查。在調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靈活采用相應的調查方式調查分析。由于實驗對象是主持者自己的兩個班級,所以開展個別訪談的條件比較好,不僅可以隨時進行,而且訪談人數隨需而定,也容易獲取真實情況,;對同事、家長進行訪談的同時往往還兼以問卷法。為了比較全面、深入了解本課題開展時的現(xiàn)狀與基礎,在實驗范圍之內進行問卷調查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本問卷調查的目的是為教學實驗提供改進策略的基礎,現(xiàn)狀分析只是手段。在本課題結題階段,將最初的調查與中國傳媒進行的最新網絡閱讀調查分析進行了比較,某種意義上說明了本課題的實驗意義和價值。調查研究之后,必須對所掌握的一手資料進行詳盡細微的分析,從而確定整個實驗的具體實施方案(實際操作方案)。在試驗過程中,每一個子課題或相對獨立的試驗階段都必須認真貫徹這一研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下一步研究的順利開展。

2.反思實踐法。

反思實踐法是在行動研究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研究方法。在本課題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實踐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課題需要確定子課題、形成假設,建構研究方案,從學情和理論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預案,嚴謹細致地開展課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不斷依據反饋的信息進行反思調節(jié),通過實證和思辨同步進行以達到適度的理論概括和用理論改進實際工作的雙重目的。反思實驗法的方案和假設來自教育實際,又在實踐中經過檢驗和完善,再用來指導教育研究和實際工作。反思實踐法的起點是對教育實踐的調查和總結,在有關理論指導下建構理論框架,然后在實施中進行評價和反思調節(jié),完善研究的理論和方案,再進一步實踐和反思,整個研究是循環(huán)式螺旋上升的過程。每一個循環(huán)圈包括四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環(huán)節(jié):建構、實施、評價和反思?!胺此肌边@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計劃實施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分析,根據反饋信息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它包括研究人員、實驗教師及共同反思等三個層次。研究人員的反思所追求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一般的結論,在必要時對研究方案作出調整、修改。而實驗教師反思是反省自身行為與設計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經驗進一步重構,追求的是教育活動的合理化、理論化。在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深入思考后再開始新一輪研究。所以反思是一個循環(huán)圈的結束,又是新循環(huán)圈的開始,處于中介狀態(tài)。這個課題中,我既是研究人員又是實驗教師,所以理性思考和實際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擔,雖然對自己理論儲備和反思歸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減少了兩級層次中人員溝通可能帶來的誤讀,利于課題順利迅速的開展。

3.文獻研究法。

在我進行本課題研究之初和研究過程中,理論界基于網絡應用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等等都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同樣的,理論界基于建構主義思想的教學思考與實踐也已經積累了很寶貴的經驗。面對這些文獻資料,我認真學習,細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論和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梳理出了一些對于本課題而言是有價值的、可供課題研究參考的意見。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直接將這兩者與中學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與語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進行的思考與探索還不十分充分,于是我就著手將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主要存在問題加以進一步梳理,首先在文獻資料方面進行研究,尋找可資課題研究的規(guī)律性和指導性的東西。我利用文獻研究法,將搜尋掌握的多達上百篇的資料整理成網絡與教育理論、網絡與建構主義、網絡與研究性學習、網絡與語文教學、網絡與閱讀教學和網絡與寫作教學等多個專題,一方面做文獻綜述的研究,一方面做主題提煉和尋求依據的研究工作,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做了充分的理論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從中也獲得了一些直接有益于本課題開展的寶貴財富。

六、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探索――以網絡閱讀教學為例。

在研究性學習剛剛被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候,我在自己的摸索中發(fā)現(xiàn),它所追求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理想境界正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基本內涵或者基本理念。由于當時自己對于互聯(lián)網的興趣正與日俱增,于是很自然的將互聯(lián)網的種種好處與建構主義學習、研究性學習接合起來思考,我發(fā)現(xiàn)它們三者之間的契合實乃天成。在我的思考與實踐中,建構主義理論與互聯(lián)網便有機結合起來,其結果就是在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中,互聯(lián)網成為學生探索、體驗、建構、交談以及思考的工具,他們能夠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在與外界信息交互的過程中建構出新的知識。下面將以閱讀教學為例談談課題的開展及反思實踐的探索過程。這個探索過程中的實驗研究對象為入學的高二(9)班學生和入學的高一(13)班學生。實驗在兩屆學生當中持續(xù),中間有一個融合過渡的階段,其中第二屆學生進入持續(xù)階段之前的一段受培訓過程略去,只陳述關于探索發(fā)展的這條線索。

閱讀是人類帶有普遍意義的行為。閱讀活動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和交流。胡塞爾現(xiàn)象學后期所大力倡導的“主體間性”理論,強調人與文本是一種互為主體,互相解釋,互相溝通的關系。在閱讀活動中,文本溝通了閱讀主體和創(chuàng)作主體,進而在兩個“主體”間產生心靈的碰撞與靈魂的問答。在網絡文化沖擊下,作為人類社會傳統(tǒng)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閱讀正在發(fā)生著“一場強大的裂變”!網絡文化語境中的閱讀不僅對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而且使長期困擾于“費時低效”的課堂閱讀教學又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诰W絡的文本閱讀的閱讀過程的互動性、閱讀環(huán)境的開放性和閱讀內容的豐富性以及網絡閱讀強大的即時雙向交互功能形成了網絡閱讀消費與生產的共時性特征。

基于文本的網絡閱讀教學階段。這個階段筆者常常將自己網上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精品資源推薦給學生,并組織學生上網瀏覽。這些精品資源主要是網絡文學、經典作品的網上評論和具有時尚或時事性質的文字等內容。在筆者的個人主頁上還保留了第一批實驗對象閱讀篇目的某些痕跡(參見個人主頁頁面),只是這兩個表格中的有關篇目是后來組織研究性學習時根據需要重新編輯過的。因為當初本地互聯(lián)網業(yè)務尚處于起步階段,校園網始有雛型,家長和學校對學生接觸互聯(lián)網還持有觀望態(tài)度,所以當初的主要意圖在于激發(fā)學生對于網絡的熱情和對網絡資源的接受心理,使他們認識到世界在網絡里成為一個可視的小小的村落,這個村落里可謂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尤其是網絡文學的廣泛閱讀,使得當時的實驗對象幾乎熟知網上所有的知名寫手及其作品,他們在同齡人當中甚至產生了一種擁有非凡閱讀經驗的優(yōu)越感。他們非常喜歡上這樣的網絡閱讀課。

對這個階段的反思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網絡閱讀是不是必要的閱讀形式,傳統(tǒng)平面媒體閱讀是否需要網絡閱讀的補充,網絡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方式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怎樣的網絡閱讀才是積極高效的,語文教學需要怎樣的網絡閱讀,網絡閱讀如何有效介入傳統(tǒng)語文教學而不流于形式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開始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網絡閱讀中,試圖提高網絡的利用效率和語文教學的效率。

基于專題網站的網絡閱讀教學階段。這是網絡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初期,筆者對網絡應用教學的理解還是比較機械和偏至的,主要體現(xiàn)是將網絡作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轉換平臺,進行資料搬家,本應寫在教案簿子上的顯示到了電腦屏幕上,本應消化吸收的搜索到的網絡資源也被簡單整合之后掛在一個課題之下。這樣一個簡單意義上的專題學習網站也就誕生了,因為這個集中了同一課題資源的web綜合體上還鏈接了基于校園網和互聯(lián)網的兩個bbs供學生討論問題。教學清代散文《五人墓碑記》(參見個人主頁)等篇目時,筆者就是采用了這樣的網絡教學方式。彼時彼刻筆者曾天真地認為這些東西放到網上去了學生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了。事實上筆者并沒有將它作為資源供學生研討,而是將它當作授課的腳本了。筆者非但沒有覺得省力,反覺得花去了若干倍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學生的學習氛圍與學習效果并不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來得更好,有些學生明顯失去思考的動力、學習的壓力和受到激勵的活力了。

基于專題網站的網絡閱讀教學不再是純粹的散篇閱讀,也不再是純粹的文本閱讀,而帶有了專題研討性質,或者說提供了探究性學習的可能性條件。但是靜態(tài)網頁的更新速度慢,對于新鮮資源的灌入不是十分便捷,而且bbs的空間有限與發(fā)言審查制度使得交流不能以即時狀態(tài)呈現(xiàn),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但更主要的是筆者對于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語文學習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相對落后的層面,只是將網絡作為一個可依賴的呈現(xiàn)工具而沒有充分發(fā)揮它的開放性和交互性,沒有將網絡功能與人的能動性結合起來,某種程度上使網絡處于一種被孤立和隔離狀態(tài)。

基于問題的網絡閱讀教學階段。網絡應用于教學也應當與其它媒體工具應用于教學一樣,需要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明白了這一點之后,筆者進行的第一步設計是網絡教學問題化,這樣使學生的學習不止?jié)M足于瀏覽教師準備好的專題網站內容或者學生自己搜索的網絡資源,而是要將主要精力貫注于問題的思考以及討論交流上。筆者在進行《〈寬容〉緒言》教學時即采取了這樣的做法,即教師事先請學生對所學篇目提出問題,經過篩選之后的重要問題被發(fā)到個人主頁的論壇上,上課時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思考與討論。這篇課文的網絡教學過程中主要設計了“學習本文要把握哪幾個寓理形象?”等六個大問題,學生討論非常積極踴躍,對問題的討論也比較深入,甚至有很多新鮮獨到的見解。最重要的是幾乎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尤其是平時很少發(fā)言的學生表現(xiàn)出了投入的勇氣,學習效果很好。不少學生表現(xiàn)出了對這種學習方式的認同和渴望。(詳情參見個人主頁bbs《〈寬容〉緒言》網絡教學的主要討論頁面)問題教學法的介入使得網絡閱讀教學終于獲得了生命,開始生動起來,活潑起來。

問題的介入使得學生有東西可學而且有路徑可循,再加上參與和發(fā)言的廣泛性、交流和反饋的即時性,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是網絡給閱讀教學帶來的令人驚喜的一面。但同時筆者又在思考另外一些相關問題,即這樣的課堂是不是僅僅是討論空間和介質的簡單轉換,先前實驗中對網絡資源的運用與專題網站的建構是不是可以成為這種問題介入式的網絡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這樣整合起來它的運作又會是什么樣的模式等等。尋求整合,以挖掘網絡環(huán)境對于語文教學的潛能,這樣的思考使筆者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視野之中,作者在“惟存教育”的啟示下找到了新的實驗點。

基于探究的網絡閱讀教學階段。引入webquest模式是我著手整合實驗成果和拯救課題實驗進入高原現(xiàn)象的重要手段。webquest是一種面向探究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來自網絡。這種在網絡環(huán)境下由教師引導并以一定的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僅從模式定義看,它已經將我所思考的若干問題含括進去,指向了網絡,指向了資源,指向了主題,指向了探究。一個標準形式的webquest教學設計包括選題介紹、任務描述、相關資源、過程描述、學習建議、評價方式和交流總結等七個部分,其中前三要素是活動前提,過程描述和學習建議是探究學習的關鍵,評價總結是對目標與過程的測量和反饋。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和學習任務在這里可以得到更細致、生動的描述與呈現(xiàn),學習資源模塊的建立解決了海量信息與專題網站對課題研究的有效性問題,學習主題的確立和探究過程的設置保證了學習主體不被網絡冗余信息與噪音干擾,評價與總結利于學生對所建構知識進行再認知和科學重組,對于新主題研究能起到指導作用。筆者所做的《〈寶玉挨打〉的webquest課例設計》(參見本報告附件一)和教學實踐遵循了這樣的教學理念,既解決了實驗前期的存在問題,又將實驗推向了一個更新的階段,課題研究進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對于這個階段的實驗,我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這在《〈寶玉挨打〉的webquest課例設計》的反思板塊中已有說明,這里還要再次引述以作為探索的一個必要的階梯。首先是問題意識往往是學生最缺乏的,“設問提示”環(huán)節(jié)正是基于刺激學生“知困”的需要而設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這種提示容易使這種開放式教學回到牽著學生鼻子走的老路,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初衷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可能被沖淡甚至瓦消。第二點想法是這個課例或者這個探究階段的設計層級分明的特征可否生發(fā)一個高中階段進行課外閱讀擴展的總體設想,即基于互聯(lián)網的webquest形式分層探究閱讀方案。如果按年級依照“高一設計突出探究的示范性、高二提升層次強調探究的指導性、高三階段強調探究的自主性”的序列進行設計,這個“設定”的流程,能否展示完整的探究閱讀過程和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自主學習。

基于發(fā)現(xiàn)與建構的網絡閱讀教學階段。關于發(fā)現(xiàn)學習,布魯納指出,“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稱為發(fā)現(xiàn)學習。但學校中的發(fā)現(xiàn)學習不局限于對未知世界的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力量對人類文化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其實質就是把“現(xiàn)象重新組織或轉換,使人能超越現(xiàn)象進行再組合,從而獲得新的領悟,包括尋求正確結構和意義?!笨傊?,在布魯納看來,發(fā)現(xiàn)學習就是在學校條件下,引導兒童從所見的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去探索具有規(guī)律性的潛在結構的一種學習途徑。這個意義上的發(fā)現(xiàn)與建構主義的自我建構有某種相通之處。在探索中從發(fā)現(xiàn)走向建構就成為了我必然的選擇。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筆者在實驗過程中嘗試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支架式、拋錨式和隨機進入學習等三種主要模式時,堅持以開放促發(fā)現(xiàn),以發(fā)現(xiàn)促建構,以建構促生成,以生成促發(fā)展的理念,將開放、發(fā)現(xiàn)、建構、生成和發(fā)展作為一次研究性學習的幾個階段,同時又將它作為學生高中階段自主學習建構意義的幾個階段,試圖在發(fā)現(xiàn)和建構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支撐下形成內外兩個循環(huán),從而在更高層次上發(fā)展網絡閱讀教學。筆者的《網絡環(huán)境下〈寶黛初會〉的教學設計案例》(參見本報告附件二)就是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所做的這樣的嘗試。雖然本課題的外循環(huán)并沒有納入其中,但是它與上一階段的《寶玉挨打》的網絡學習形成了鮮明的層次感,對于學生在高中階段研究學習《紅樓夢》既有示范性又有啟發(fā)性,為學生今后自主學習《紅樓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這是比較成功的嘗試,這個嘗試某種意義上說超越了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理論上的陳述。

七、課題研究的結果。

這個課題的持續(xù)時間相對而言比較長,所以實驗過程中實際實驗對象跨了兩屆,實驗時間是前一輪學生的后半段在校時間和后一輪學生的前半段在校時間??梢哉f,實驗的某些方面實際上是有兩批實驗對象,這兩批實驗對象的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是兩批人,而在于是兩批分屬于互聯(lián)網絡不同發(fā)展時期的人。這種研究對象的變化給實驗帶來了實驗設計之初沒有設想到的諸多影響,有利有弊。實驗的對象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實驗實施者沒有更換,我一直是實驗的主持者。但是,不同的探索階段,實驗主持者的經驗值發(fā)生了變化,實驗的工具甚至理論都發(fā)生了很大改善與進步,于是整個實驗對于主持者而言,也是一個從探索到結論到再探索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對學生而言還是對教師而言,這個實驗研究的結果更具有普遍性或者說是一個動態(tài)結果的呈現(xiàn)。

實驗后的學生狀況。

語文學習心理顯著改善是網絡語文教學開展之后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最強烈的特征。無論是實驗之初的引導,還是此后的探究的需要,甚或是實驗之余自覺的投入,學生進入網絡世界之后的語文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和意志都有顯著改變。學生不僅非常投入地閱讀了教師推薦的網絡文學,而且開始了他們漫長而快樂的網絡沖浪,他們幾乎跟隨著網絡文學發(fā)展的每一個腳步,飽覽著名網絡寫手的時新之作。他們對于閱讀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持之以恒的頑強毅力,非常投入地欣賞和批評他們感興趣的網絡信息。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課內外閱讀很好地結合起來彌補不足,形成一種自覺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良好態(tài)勢。因為抒發(fā)的需要,他們已經習慣了自由發(fā)言,無論是跟帖還是發(fā)布主題帖都有很驚人的數量,在筆者主持的課內討論的論壇中他們的發(fā)言的痕跡就有泛濫之勢,甚至發(fā)展到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馳騁論壇的地步。很多學生的帖子質量之高進步之快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第二屆實驗對象的熱情和投入更是非同一般,這在筆者主持的bbs、passboy和他們的個人主頁與論壇中依然可以看到。

語文學習能力顯著提升也是網絡語文教學開展之后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特征之一。狹義上的語文學習能力主要包括認讀感知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評價和鑒賞能力、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幾個方面。在經過網絡語文教學鍛造之后,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都有顯著提高。在筆者主持的《雷雨: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的文學鑒賞課實踐》(參見本報告附件三)案例與實踐中,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因為有了積累聚變而來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才有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專題的出現(xiàn),像《〈雷雨〉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真情”辯議》、《從嘆詞看人物性格》、《〈雷雨〉主題史縱觀與述評》等等。這在一般的語文課上是怎么也上不出來的效果,只有網絡環(huán)境下的建構主義語文閱讀教學才能實現(xiàn)。而評價與鑒賞能力的提高則是更令人頭疼的,可是學生在網絡上看多了想多了寫多了交流多了討論多了之后,碰撞出來的那些富有見地的品評實在不可小覷。在筆者主持的校本課程《網絡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我們組織過一次交流匯報,圍繞展開的主題是《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文學》,學生思想之新穎、成熟與深刻使得來自全國的數百名參加活動的專家無不為之震撼。

實驗后的教師狀況。

教學理念和視野的改變是網絡語文教學開展之后教師表現(xiàn)出來的最主要的特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習并在網絡教學中實踐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之后,筆者對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產生了懷疑,表現(xiàn)出來的是悖逆和批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越來越尊重學生作為學的主體,而將自己作為教的主體。在整個教學事件中,教師則作為一個參與者、引領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出現(xiàn),使得學生的自我建構成為一種真實的存在。在全國觀摩課《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文學》中,筆者除了完成指導、幫助等必要的義務性工作之外,沒有更多介入而是真正放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觀摩的專家們對此予以了充分肯定,認為臺前的學生作為是了不起的,幕后的教師不作為同樣了不起。正因為這種理念上的根本性改變,筆者的教學視野和理性觸角才得以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為進一步提高提供了可能。

教學能力和藝術的獲得也是網絡語文教學開展之后教師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特征之一。作為一個曾經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傳統(tǒng)語文教學思想濃重浸染的中青年教師,筆者的教學能力基本上是能夠滿足原有育人目標和教學模式需要的。然而,接受了嶄新教育理念之后,筆者深切感受到無論是教學認知能力、設計能力、操作能力,還是監(jiān)控和評價能力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在筆者主持的若干研究性課題中,譬如《寶黛初會》和《寶玉挨打》等教學中,教學設計更注重學生心理、能力和建構可能,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建構主義教學的三種主要模式開展教學,保證了學生建構知識和發(fā)展個性的需要,同時保證了教師能夠比較自如流暢地演繹駕馭課堂的藝術、溝通心靈的藝術和使用媒體的藝術。網絡教學中監(jiān)控與評價的復雜性和即時性,使得教師的教育藝術更具有了創(chuàng)新色彩、靈動色彩和人性色彩。學生的多元見解必然激發(fā)教師潛在的感性與理性儲備,預設的被執(zhí)行與被顛覆都必然激發(fā)教學生成的豐富與深刻。在這樣的鍛造之中,教師的潛能被充分調動出來或者說深入研究與演繹成為必然。

總之,從實驗結果看來,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語文教學實踐使得學生和教師雙方得到了更理想的發(fā)展,尤其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格塑造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八、課題研究的分析與結論。

對于一個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而言,承擔這樣的課題并想拿出一些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知困,所以我格外投入地進行實驗,不斷吸取新鮮營養(yǎng),不斷修正當初設想,不斷完善實驗設計,在艱難的探索中終于堅持走到了最后。現(xiàn)在回眸,深感本課題實驗確有一些值得咀嚼值得分析的地方,這也算是對課題的最后交待。

1.教學雙方之所以會有研究結果中的良性呈現(xiàn),主要因為雙方改變了對教與學的認識,在新的認識層面上才達成了各方面的改進與提升。教師的改變是首要的,學生的改變是關鍵的。教師的理念、角色的改變,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改變,在某種意義上講,它傳遞給了學生學習理念、學習方式和學習心理等必須改變的重要信號。學生在這種信號面前無論是起初的觀望、懷疑,還是后來的理解、投入和強烈渴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終他必須改過來,必須拋棄陳舊的學習模式和保守的學習期待。只有這樣兩個轱轆一起轉,改變教學現(xiàn)狀才成為可能,發(fā)展學生獨特個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才成為可能。某種意義上講,建構主義首先要求的就是師生雙方對角色定位的改變,教師有自信將學生放手,學生有自信讓老師脫手,學生的自我建構才有空間才有可能。中學語文教與學不是小學階段的啟蒙,也不是大學階段的自由狀態(tài),而是從自覺走向自由的過渡,中學語文教與學不比小學階段的游戲階段,也不比大學階段的創(chuàng)造階段,它還有非常功利的非?,F(xiàn)實的要求,教師和學生對于教與學的認識上的改變就顯得尤其艱難,同時也顯得特別重要。具體來說,在課題研究的五個階段,學生對于全新的學習方式的變化其實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適應過程的。把學生感到網絡上并不難(他們很神往),但是讓他明白網絡可以用來學習而不純粹是娛樂,他們不敢接受,害怕這種學習方式學不踏實。等實驗進行到專題階段,學生感覺網絡的作用不僅在于休閑閱讀,還可以用作“課堂學習”的工具,于是就有了他們名為“薛老師,以后的課都會像這樣上嗎”的提問主題帖。這一提問不可小覷,實在是觀念和認識改變的一大步,這對于他們來說將享用終身。

2.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進行合理的改革探索,是課題實驗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最后成功的重要保證。在課題構想之初,筆者正是受到建構主義思想的影響,才有了對語文教學現(xiàn)狀重新觀照的勇氣和底氣,而且一直將理論學習堅持到最后,并內化為自我理念和學科教學思想??梢哉f,實驗的每一個階段都在用建構主義理論作指導,又是在用建構主義作檢驗。雖然筆者實驗的五個階段,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漸趨漸近建構主義理論,但事實上卻是建構主義理論貫穿了實驗的始終。始終如一體現(xiàn)在課題研究中的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生觀和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教學觀,就是建構主義理論的精髓,雖然并不是每一階段都用了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而且可以這么說,每個階段的實驗和整個過程的推進,其實正是筆者對建構主義理論在理解與實踐上的一次忠實建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筆者比較深刻地理解了這個原來陌生而作用巨大的理論:在眾多教育理論中,只有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建構、自主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并要求將這種自主學習與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學習、與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因此特別有利于學習者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承擔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重要任務的中學語文教學而言,讓學生在寬松中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讓學生在和諧中交往,讓學生在自由中成長,建構主義思想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在本課題實驗過程中,我主講了校本課程《網絡文學的欣賞與創(chuàng)作》。在主持這門課程時,我沒有像傳統(tǒng)課堂上那樣選講經典作家經典作品,而是采用了“呈現(xiàn)――引導――思考――交流――建構――反饋――再建構”的教學方法與思路,學生自我閱讀,由喜歡作品而深入品味,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交流,在探究之中建構起了自己對于網絡文學的看法。我們組織的辯論和小組討論,給了他們更多的建構空間,以及建構所需有的必要指點和智慧的撞擊。當他們在與社科院文學所專家們的討論結果相印證時,他們因思考的成果而喜悅,而我則更因他們在改變了學習理念之后可以自主學習獲得更多更深刻的理解而高興。

3.互聯(lián)網絡是時代發(fā)展賜予語文教學改革的珍貴禮物,它既是傳媒工具又是信息載體,既是物質支撐又是文化發(fā)展,它的誕生和被引入教學對傳統(tǒng)教學而言無疑是一場革命。中學語文教學作為傳承人類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與途徑之一,作為培養(yǎng)傳承者健全人格的重要學科課程之一,在狹義的網絡環(huán)境和廣義的網絡文化背景中,都首先受到了沖擊與震撼。網絡對語文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資源共享、自主學習、多元互動等方面。網絡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主要表現(xiàn)在網絡技術為解決閱讀過程中不愿讀、讀得少和讀不懂等三個問題提供了可能,至少提供緩解這三個問題的可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閱讀可以通過“鏈接”的形式輕易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讀不懂的問題。網絡技術與寫作教學的整合主要表現(xiàn)為鍵盤、超文本、粘貼的寫作方式的被接受,空間平等、家園溫馨的寫作氛圍被營造,自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寫作心理的被舒展,抒寫真情、展示成長的寫作內容的被鼓勵,開放真實、多元互動的評價交流的被采用都使得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法得到根本改變的期待越來越接近現(xiàn)實。網絡環(huán)境對語文教學設計和評價標準,對語文學習方式和成果測量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影響。正視網絡,引入網絡,利用網絡,反思網絡,所以才有了課題實驗五個階段的不斷深入和實驗成果的不斷擴大。

從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來看,網絡的教育功能在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這種體現(xiàn)具體分析起來,主要表現(xiàn)在八個方面:教材多媒化,教學內容隨著多樣媒體的介入呈現(xiàn)出動態(tài)化、形象化的特點。在《寶黛初會》的教學中,我調用了視頻、音畫、網頁、bbs、白板等多種媒體,營造意境,恰當呈現(xiàn),取得了教好的教學效果。資源全球化,就是共享公共資源,使研究信息無限豐富,從而形成信息對等。《雷雨》的網絡教學就是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典范,網絡上的虛擬信息和實際生活中網絡那頭的智慧頭腦的介入,信息來源大大超過傳統(tǒng)課堂的傳播可能性。教學個性化,就是為了開展網絡教學而研究學生和網絡,研究自身實際,使得教學真正量身定做而不是套千篇一律的教案。學習自主化,是就學生建構的主動性和自由性而言,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度绾慰创W絡文學》的網絡研究性學習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教學《寬容》時,學生自發(fā)組織編寫課本劇搞演出,這是學生個體在學習活動中高度自主的表現(xiàn)?;顒雍献骰?,也是網絡建構思想下帶來的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氛圍,本課題探索出的探究協(xié)作模式就是從這一點上著手并進一步提煉升華而來的。至于管理自動化、環(huán)境虛擬化和系統(tǒng)開放化已經成為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實驗的基本環(huán)境,在這里不再贅述。

4.對網絡媒體與語文課程加以整合形成易于操作的教學模式是本課題的重要任務。在五階段的遞進深入開展的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不斷提煉不斷改進,同時參考同行研究成果,將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加以整合,基本構建起了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宗旨,以網絡學習為主要教學方法,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以建構主義為主要理論依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的“三主一體”探究式教學模式,即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協(xié)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和自主探究協(xié)作探究相結合教學模式等三種基本模式。其中,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語文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索――網上協(xié)作――綜合測試――自我小結”的縱向維度上展開,而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語文協(xié)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則在競爭、辯論、協(xié)同、伙伴、角色扮演等五種模式的橫向維度上展開。像《如何正確看待網絡文學》采用了辯論式協(xié)作學習模式,《雷雨》教學綜合采用了協(xié)同式和伙伴式協(xié)作學習模式,都是最終形成三種基本模式的有益探索與積累。這種模式的重要意義在于保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自己的學習進程和參與寫作的時刻表;這種模式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尤其是實時的交流方式使每個人都處在一種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

5.基于網絡環(huán)境與語文課程整合的“三主一體”的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結構特點的探討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韓軍在討論自主探究與協(xié)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時,從三個維度闡述這種模式形成與存在的合理性,即價值論上由灌輸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閱讀與思想的自由得到保障;本體論上由自主性閱讀到探究性閱讀,量變?yōu)槭侄钨|變?yōu)槟繕?操作論上由重分析理解到重積累感悟,使閱讀寫作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筆者在實驗過程中深切感受到這種變化確實是網絡環(huán)境和建構主義下的語文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基本理念,深切感受到“三論”充分體現(xiàn)了“三主”的獨立精神和存在價值。具體說來,這種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以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為核心驅動學習,學習問題必須在真實的情景中展開,強調學習任務的復雜性,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協(xié)作學習的重要性,強調非量化的整體評價等。而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主要在教學過程的四要素上體現(xiàn)出來,即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學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學生是信息加工與情感體驗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學媒體既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師指導、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交流,學生可以從多種學習對象和多種教學資源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九、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若干問題。

在這個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在前行者的基礎上繼續(xù)前行,將語文學科、網絡載體和建構理論進一步整合,探索出了一套在建構主義思想滲透于指導下,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中學語文教學的一般特征、基本原則和教學設計模式,這些建構基本完成了當初的目標預設,對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都產生了較顯著的作用。但是,網絡環(huán)境的日新月異和語文教學的普遍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都給實驗帶來了很多有益的啟示,也帶來了很多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網絡的開放性帶來的信息資源的難于甄選,不是一個教師一臺服務器一個校園網能過濾的;網絡帶來的學習自主與建構主義的淡化監(jiān)控,都跟語文教學日益注重過程性評價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這又不是短期的實驗和膚淺的理論分析所能解決的,這是兩種理論的矛盾,是理念的矛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網絡環(huán)境中的科學性是否真的像現(xiàn)階段實驗所證明的這樣能夠無縫整合,兩者的整合能在什么維度和切點上更切實際地走到理想主義的邊緣,筆者常常為此枯腸。這樣的問題還有不少,課題實驗雖然已經暫告一個段落,但是這樣的思索無法停止。只有不斷思索不斷前行不斷反思不斷提煉,實驗中和發(fā)展中的許多困惑才會慢慢散開謎團,雖然那一天并不是抬頭可望。

十、結語。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深刻反思基礎教育存在的弊端和問題的基礎上,旗幟鮮明地提出:要“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只重視知識的單向灌輸,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以及過于劃一呆板的教學模式,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毙畔⒓夹g的迅猛發(fā)展,網絡環(huán)境的基本形成,建構主義的全面滲透,語文教學的急切呼喚,都使得在最近一個時期內,大力促進網絡教學與語文課程的有機整合,努力實現(xiàn)網絡教學與人文意識的整合,不斷探索學科、載體和理論三者有機融合的科學模式,成為現(xiàn)代語文教學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而這也必將是未來語文教育的制高點。

十一、參考文獻和附錄。

參考文獻:

1.曾祥芹:《閱讀學新論》,語文出版社19版。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3.區(qū)培民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版。

4.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版。

5.張奇:《學習理論》,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6.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版。

8.林華玉、卿平海等著:《中學教育整合模式》,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

9.張鐵明:《教學信息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版。

10.王吉慶編著:《信息素養(yǎng)論》,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11.祝智庭編著:《網絡教育應用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版。

12.王德華主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版。

13.閻寒冰:《學習過程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視角》,教育科學出版社版。

14.孟建、祁林:《網絡文化論綱》,新華出版社版。

15.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

16.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教育傳播與技術,19第3期。

17.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電化教育研究,19第3、4期。

18.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與教學改革》,教育研究與實驗,第3期。

19.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外國教育資料,1999年第1期。

20.高文:《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外國教育資料,19第1期。

21.張建偉:《基于問題解決的知識建構》,教育研究,第10期,

報告附錄:

參見課題研究成果,另附目錄。

江蘇省第四期中小學教學研究立項課題。

《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課題研究部分成果目錄。

案例部分。

1.《寶玉挨打》的webquest課例設計。

2.網絡環(huán)境下《寶黛初會》的教學設計案例。

3.讓“雷雨”下在網絡的天空里――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實踐。

4.網絡文學研究性學習實例。

5.《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案例設計――正確看待網絡文學。

6.《如何看待網絡文學》活動簡案(全國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學術研討會觀摩課)。

7.《如何看待網絡文學》教學實錄(全國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學術研討會觀摩課)。

論文部分。

8.基于建構主義網絡課程的語文教學設計。

9.網絡環(huán)境下的建構主義語文閱讀教學。

10.網絡語文教學與創(chuàng)新人格的塑造。

11.學習型網站與語文研究性學習結合的實踐與思考。

課程建設部分。

12.網絡文學的透視與創(chuàng)作(校本課程)。

bbs摘錄部分。

13.《寬容序言》問題教學的bbs摘錄。

14.《寬容序言》教學后學生在bbs上的感言摘錄。

15.《五人墓碑記》教后學生在bbs上的反響摘錄。

16.開展網絡學習之后師生關系轉變在bbs上的言論摘錄。

研究筆記部分。

17.《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建構主義中學語文教學》課題研究筆記之一。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六

通過課題組的評審認定,同意立項研究,研究周期為二年。二年來,在各位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在鼓樓區(qū)進修校教科室的科學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課題研究人員的潛心研究下,采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同時輔以文獻法、個案法、調查法、觀察法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與探究—再學習—實踐—反思與探究"的研究模式,于20xx年9月結束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F(xiàn)將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第一階段:20xx年9月到201x、

1準備階段。

1、1、成立《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組,確定課題實驗教師,明確各自職責和任務。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制度。

3、邀請鼓樓區(qū)教科室教研員論證課題研究方案。

4、撰寫開題報告,并申報。

5、召開課題的開題報告會。

6、根據課題內容,采用文獻法查閱一定量的相關課題資料,組織課題組人員參加理論學習和培訓活動。

7、針對幼兒園現(xiàn)狀,對照課題研究內容,問卷調查教師在本課題的研究上存在的困惑以及教師的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調查并整理。

8、建立《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融合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這一階段進程,我們從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教育手段在我園本土教育中的運用現(xiàn)狀調查入手,運用問卷,座談、研討等形式,目的在于對本土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具備的要素進行調查,了解目前教師的現(xiàn)狀,提出建設性意見,從而盡快達到推進幼兒園本土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步伐。

在這個階段的進程中,我們陸續(xù)開展了8次的活動,主要了解到老師們在進行這個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收集整理了幼兒園的本土文化的課程并進行了篩選,加強對信息技術有關文章的交流、學習,對簡單的制作多媒體的課件進行了培訓。在這一階段的活動中,課題組的老師普遍的認為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本土課程的融合可以很好的解決本土文化課程中的難點,特別對于本土美術、童謠及民俗文化的教育有著很好的幫助,對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的成長也有著幫助,對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有著更好的'了解。

第二階段:20xx年2月到20xx年6月,實施階段。

1、圍繞著本土語言、美術、民俗、音樂開展多媒體課件融合合本土文化教學的觀摩、研討、反思、教學課件的制作活動。

22、定期召開課題組全體成員會議,針對課題研究階段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交換看法,同時,對下一步課題研究做出部署、做好安排,我們還向課題組成員推薦閱讀書目,交流學習心得,組織課題組教師結合課題研究的側重點,交流和階段成果匯報。

33、采集研究有關數據,積累資料等,分析研究教育教學實踐,反思評價。

4、積極支持課題組骨干教師參加鼓樓區(qū)進修校教科室組織各種培訓活動,以提高。

對教育科研的認識,積極地投入到課題的研究中去。

5、分步驟、分階段對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融合的教學從活動的。

預設--—動態(tài)生成,交流反思——引領作用,大大提高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融合的實效性研究。

6、撰寫課題研究論文,教師結合課題研究的內容和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體驗、感悟、

思考和實踐,鼓勵課題組成員積極撰寫課題研究的教育教學隨筆、個案、案例、論文。

7、進行專題總結、階段總結。

在此進程中我們結合上一階段的調查情況確立了本階段課題研究的重點和內容:研究探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在民俗活動、本土美術活動、本土音樂活動、本土語言中的有效運用的特點,并圍繞此重點展開課題研究。本階段中,結合每學期的課題計劃,每月保證兩次的研究活動,活動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既有理論層面的剖析、研討,又有實踐實施、公開課展示及研討交流。

第二實施階段,緊跟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課題組老師在研究中已有一些的心得課題組循序漸進式挖掘將本階段的研究重點確立為尋求信息技術與本土課程相融合的有效手段,我們通過進行經驗的分享和總結,電子白板培訓、教師技能大賽、課件制作大賽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身使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素能。

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及教學技能大賽,如今的教師已具有初步根據本土教材選擇素材、資源進行簡單的課件、ppt、視頻錄像的制作的能力。在制作課件中教師已經具備了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圖片進行自由處理,讓畫面“動”起來;能將影音結合,讓畫面“活”起來的技能。在使用信息技術時,教師能夠挖掘本土教材中需要借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地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尋找相適宜的素材,并結合自己掌握的一些簡單的制作技能制作與本土課程內容相匹配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本土教學中正是有了這些先進手段的介入,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讓幼兒的活動更具時效性。

第三階段:20xx年7月到20xx年9月,進行總結結題階段。

1、整理、統(tǒng)計課題組成員教育科研獲獎或發(fā)表情況。(教學的實例、教案、論文、反思集和一些多媒體教學相關課件整理)。

2、根據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經歷,積極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做好結題準備;。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4、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成果進行鑒定。

在兩年的課題研究中,課題組成員結合平時實踐研究,不斷總結信息技術與本土文化課程融合的經驗,兩年中課題組成員們共撰寫了22篇的教學經驗總結,其中2篇與本課題相關的經驗論文在cn刊物上發(fā)表,分別為《有效地挖掘本土教育資源,傳承本土文化》發(fā)表在201x.7科教導刊中;《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的運用初探》發(fā)表在201x.3教育導刊中。同時還有3篇與課題相關的論文獲得各種級別的獎項,有《信息技術在福州本土文化活動中的有效融合》獲首屆學前教育管理與教學設計評選一等獎;《淺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探討》中國學前教育論文評選三等獎,同時獲鼓樓區(qū)“三優(yōu)聯(lián)評”活動——教育技術文章三等獎;《多媒體信息技術讓早期閱讀精彩紛呈》獲第十屆福建省“新理念、新資源、新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三優(yōu)聯(lián)評論文類一等獎。

在經驗總結中,老師們主要引用了許多與信息技術及本土文化相關的專家的書籍和文章中的重要觀點,借助專家的筆觸更好地梳理實踐中的經驗。如在《有效地挖掘本土教育資源,傳承本土文化》中主要引用了侯令在2006(2)期中《在平日的教學中用好本地文化資源》和江少莉在2006(4)發(fā)表的《閩都石語》中的一些關如何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傳承本土文化的方法的關鍵信息。

論文是課題組的成員們在研究進程中不斷摸索、嘗試與反思、再實踐后的經驗總結,因此我們把老師們兩年的經驗總結匯編成冊。在眾多的論文中《信息技術在福州本土文化活動中的有效融合》很好地總結了信息技術這一手段在本土文化課程中的有效支持,讓不易于幼兒理解的本土文化變成易于理解與接受,又能有效提升福州本土課程的親和力為幼兒所接受,讓本土活動更具吸引力。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七

摘要: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是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大學生所具備的科技創(chuàng)新競爭力是一個學校整體辦學理念、辦學實力和辦學成果的最直觀體現(xiàn)。如何以大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開展好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提出科技娛樂化、技術傳承化、培養(yǎng)模式一條龍化,分類引領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普及、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三平臺等創(chuàng)新思路,為高校在新形勢下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重,普及與提高并舉,扎實做好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開辟新路徑。

我國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以來,“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大潮席卷全國,呈現(xiàn)出生機勃勃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氛圍。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深化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高校作為當代大學生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的平臺,如何以大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開展好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結合工作實際和專題調研,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化”、“三平臺”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有效開展新路徑。

1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是指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要以專業(yè)課程為中心,結合本校專業(yè)特色,立足本校實際,學以致用,在專業(yè)中提升學生科技能力。兩個基本點是指:把幫助學生將課內理論知識應用到課外科技活動作為基本出發(fā)點;把幫助學生從課外科技活動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補充到課內理論知識作為落腳點。通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正確處理學生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的關系,通過對課內外兩個課堂的.正確把握,使學生在多元互動中得到鍛煉,掌握扎實的理論文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開展科技活動的整體統(tǒng)籌上,要一手抓全??萍嘉幕諊ㄔO,一手抓高、精、尖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兩條腿走路,為培養(yǎng)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本領搭建廣闊平臺。

2推廣“三化”“三化”即科技娛樂化、培養(yǎng)模式化、技術傳承化。

2.1嘗試科技娛樂化,即將科技活動賦予娛樂化的展示,為營造校園科技氛圍起到良好帶動作用,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科技活動中來。如在我校特色活動車模設計制作大賽中,除了傳統(tǒng)的車模展示,還增加了舞臺劇、速度競技賽和重量拉力賽等趣味比賽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用設計的車輛模型編排了舞臺劇《機器人總動員之憤怒的小鳥》,將整場活動推向高潮,用形象生動的劇情和配音演繹了機器人版鳥豬大戰(zhàn),人性化的展示了車模的高端性能,娛樂化的彰顯了科技的獨特魅力,在全校范圍內掀起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熱情。

2.2推廣培養(yǎng)模式化,即學校對學生科技能力培養(yǎng)制定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分類引領,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一條龍、生產線式培養(yǎng)模式。針對大一學生開展廣泛的科研立項搜集項目,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科技項目進行基本初步的研究,以此作為對研究課題進行項目依據、研究方法、文獻綜述、預期完成標準等進行論證的第一道程序;大二以校內科技比賽獲獎或發(fā)表論文作為科研立項結題,并形成初步的理論研究成果;大三學校會提供平臺,依托比賽實戰(zhàn)演練來選拔出優(yōu)秀的人才和作品進一步參加全國比賽,對學生的科技成果進行更權威的檢驗;大四積極推動優(yōu)秀項目作品進行專利申請,引導項目由理論型向實用型轉化,并將可行的項目入駐產業(yè)園區(qū)進行實體孵化,注冊公司,轉化為經濟效益,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

2.3堅持技術傳承化,是通過“課題認領”、“科技明星交流會”等活動,加強學生自主科技梯隊建設??萍蓟顒铀教岣叱艘揽拷處煹慕虒W指導,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任何一個成功的科技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經歷幾年、幾屆人的磨礪才能打造出一個有價值、含金量高的項目,因此技術傳承在高校開展科技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探討可以通過開展“課題認領項目”來加強技術傳承,即每年畢業(yè)生在畢業(yè)前會將自己未完成課題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無償全面的交出,由低年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認領,從而有效的防止了項目半途而廢,也提高了項目研究的深度和效率。同時定期開展“科技明星交流會”,引導學生分享經驗、共享資源,堅持走出去學習、引進來發(fā)展的理念,使項目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展。

3打造“三平臺”

“三平臺”即有針對性的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類引導,著力分類打造科技普及、科技競賽和科技實踐的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三平臺。

(1)科技普及教育活動平臺以科普教育、學術講座、學生論壇為主要形式,它既是為學生傳播新思想、新知識的平臺,又是學生深入專業(yè)領域,完善知識結構、拓展學術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交流平臺。

(2)科技競賽活動平臺依托學校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以競賽營造校園科技文化的濃郁氛圍,以大學創(chuàng)新實驗室為依托、以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協(xié)會等學生組織體系為輔助,以賽促創(chuàng),推動學生應用專業(yè)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3)科技實踐活動平臺以大學生“眾創(chuàng)空間”為載體,實現(xiàn)項目化、基地化、實現(xiàn)科技項目的實體孵化,將科技理論化向實用化轉變,并對科技產品商業(yè)化進行探索,最終實現(xiàn)以創(chuàng)新帶創(chuàng)業(yè)、以創(chuàng)業(yè)促就業(yè)??傊?,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是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當代大學生所具備的科技活動競爭力正是一個學校整體辦學理念、辦學實力和辦學成果的最直觀體現(xiàn)。在新形勢下,要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重,普及與提高并舉,扎實做好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努力完善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不斷開拓高??萍蓟顒拥膭?chuàng)新之路。

參考文獻。

[1]諶兵,魯雷,李華濤.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03).

[2]劉承磊,傅臣家,寧鐳,于小艷.構建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的探索[j].山東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3(01).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八

古詩詞作文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載體,在現(xiàn)行各類小學語文教材中均占相當的比例。古詩詞教學對小學生的文化熏陶是無可替代的。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一直存在許多困惑和盲點;對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定位不明確;對古詩詞教學在各學段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夠明確;各學段的教學方法沒有明顯的區(qū)分。這些因素導致古詩詞教學目標不統(tǒng)一,教學方法單一。

我們認為,古詩詞教學方法各學段的目標應該有所不同,那么,各學段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另外,即使同一學段,古詩類別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應雷同。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將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作為我們的研究課題,力求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學方法。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小學古詩詞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古典文化的熏陶,還要促進他們的語言的`發(fā)展,以及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教法研究上要本著實用、高效、發(fā)展的原則,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使我們的古詩詞教學課堂充滿語文味,方法簡便,效果明顯,學生從文化上得到浸潤,能力上得到提高,達到能借助工具書自學古詩詞的程度。

我們提倡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方面依賴于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還要輔之于高效率的教學方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小學古詩詞教法研究有其現(xiàn)實作用,課題的設置體現(xiàn)了教師成長的幾個步驟:學習、反思、行動、總結。

三、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十九

我們科研小組五位成員全部來自于電子信息學院2011級的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yè),隊長是**,隊員有*******;我們的指導老師電子信息學院空間物理系的**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空間物理。我們科研小組的課題是“電離層斜向返回電離圖合成技術研究”。地球大氣層在約80公里以上的熱成層大氣已經非常稀薄,在這里陽光中的紫外線和x射線可以使得空氣分子電離,自由的電子在與正電荷的離子合并前可以短暫地自由活動,這樣在這個高度造成一個等離子體,在這里自由電子的數量足以影響電波的傳播。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方法是一種在地面向上斜投射電磁波信號,并在同一地點接收回波的探測方法。它主要記錄后向散射回波的幅度、時延、頻率與時間的相互關系和散射回波的多普勒頻譜,可用于監(jiān)視遠距離電離層的宏觀狀態(tài),研究電離層傳播信道特性。斜向返回散射電離圖包含了大量的電離層信息,對研究電離層特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通過項目的實施,我們認識到了電離層的物理特性是千變萬化的,從而導致由電離層探測獲得的電離圖具有多變性,目前還不能完全利用這些信息。返回散射電離圖的模擬能解讀電離層結構和電離圖特性之間的關系,為斜向返回散射電離圖的反演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20世紀3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電離層。自20世紀40年代起,武漢大學就開始了電離層研究。1960年,龍咸寧在黃陂主持創(chuàng)立了我國首個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站,并在1962年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部手動的電離層斜返探測儀。之后,由龍咸寧、侯杰昌等教授主持,先后成功研制出簡易手動斜返探測儀(1968)、電離層自動同步斜測儀(1978)和fxz(1980)實時選頻系統(tǒng)。斜向返回散射探測利用電離層對信號的折射與反射,能探測到大范圍的地物和運動目標,能夠獲得由頻率和群路徑決定的返回散射回波能量,形成斜向返回散射能量圖。該探測機理能為短波通信預報資料,管理雷達頻率,監(jiān)測遠距離的運動目標。高空電離層的等離子密度受到高度以及日變化,月變化,季變化,年變化,太陽周期變化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了電波的傳播以及各種衛(wèi)星通訊。電子系統(tǒng)工程日新月異,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電波傳播的問題,電波傳播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通訊、國防以及各種電子系統(tǒng)工程的運行效果,因此研究電波傳播對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起著奠基的作用。借用斜向返回探測技術,我們可以對電離層中的電波傳播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二、項目成員內部分工;。

**:專業(yè)知識掌握牢固。有深厚的數學知識儲備,精通c,c++,fortran,matlab等編程語言。作為本次科研任務的負責人,劉祎需要從總體上把握、協(xié)調本團隊的各項事宜,包括重大決策,人員調度,任務分配,資金管理等諸多方面,以提高整個團隊的執(zhí)行力、凝聚力,使本團隊能夠高效地完成各項任務。在具體的科研任務中,劉祎主要負責射線路徑方程及編程,并獲取有關的數據。

**主要負責相關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技術以及對射線路徑方程的求解進行編程,能通過設備實時得到電離層的數據,并收集相關電離層與電波傳播的各方面資料。

**負責對射線路徑數據的模擬與合成,以及圖像處理。通過相關軟件處理數據進而得到相關電離層電子濃度進而與實測數據進行比對。

**老師主要是為我們提供相關專業(yè)知識點撥和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技術實測數據,以及射線路徑求解方程等。

三、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與特色;。

我們項目主要是利用武漢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研究電波傳播問題。首先我們利用電離層的iri模型,獲得電離層的電子濃度分布規(guī)律,基于費馬原理編寫并修改射線跟蹤程序,數值生成電波在電離層中的傳播圖像,并進一步研究電波在電離層中的傳播規(guī)律。利用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進行觀測,將真實的射線路徑與模擬的圖像進行對比,驗證斜向返回探測方法的可行性。我們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是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技術能有效并準確的測量出電離層中的各種參數。利用程序建模的方法模擬出電離層中均勻體的電子濃度分布以及射線在其中傳播的不同特性。實驗設計研究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研究。

四、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與創(chuàng)新成果;。

首先我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有關電離層及電波傳播的基本知識,并通過對iri模型的學習和利用,數值模擬出了一些不同模型的電子濃度分布圖,從而了解了一些電離層的分布結構。其次通過不斷地熟知射線追蹤程序,我們已經在原有的程序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討論了在電離層背景壞境下的射線的一些參數,如射線傳播過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達地面的距離、射線的群速度及射線的頻率之間的關系和在不同的電離層背景壞境下的變化,并且獲得了一些射線路經圖和斜返電離圖。

我們利用電離層的iri模型計算得到電離層電子濃度分布圖;利用射線追蹤技術在特定的電離層傳播環(huán)境下合成了射線路徑圖,討論在電離層背景環(huán)境下的射線的一些參數(如峰高、射線傳播過程中的高度、初始仰角、到達地面的距離等)與射線傳播距離的變化規(guī)律,進而探討射線在均勻體中傳播所受到的各種影響;利用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對理論結果進行驗證,在這里,我們利用了武漢大學電離層實驗室研制了一種新型電離層斜向返回探測系統(tǒng)—wiobss,由于wiobss系統(tǒng)在非常小的發(fā)射功率下也能夠實現(xiàn)遠距離的電離層探測,在探測模式上,該雷達采用等間隔收發(fā)探測模式,不但能夠實現(xiàn)無距離盲區(qū)的探測,而且還能夠取得所用偽隨機序列的最大增益性能這樣使得我們的實驗數據能夠更加準確!

我們模擬了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固定的經度上,電離層中的電子濃度在緯度上的變化;在不考慮地磁場的影響下,在電離層電子濃度背景下射線在緯度上傳播過程中距離和高度的關系;在不考慮地磁場的影響下,在電離層電子濃度背景下射線在經度上傳播過程中距離和高度的關系;射線到達地面的距離與初始仰角和峰高的關系;射線在經度和緯度上傳播過程中群路徑與頻率關系。

runge-kutta方法,對方程進行了求解。預測了不同電離層擾動模型下的返回散射電離圖,得到的數據與實測數據進行對比,二者吻合很好。具體的成果將在結題報告中展示。

在結題后我們會將課題繼續(xù)進行下去,以便取得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取得更好的成就。已經正式發(fā)表論文在《電波科學學報》增刊,并被第十二屆全國電波傳播學術討論年會錄用。

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收獲與體會;。

其實,在項目剛開始時,很茫然,但我們在準備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是希望了解并熟知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有哪些用途。因為對整個項目的了解程度有限,只是在周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了一些皮毛而已。再著就是對做科研的過程很是陌生,所以在起步階段大家都是手忙腳亂的,我們也是在這一階段,對自己有一個充電的過程。我們閱讀了很多有關的書籍和論文,比如說劉選謀老先生的《電波傳播》、j.a.拉特克里夫的《電離層于磁層理論》和清華大學俎棟林教授的《電動力學》等等,感覺受益匪淺,了解了很多關于電離層和電波傳播的有關知識,這其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在周晨老師的詳解之下就明白了;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很多計算機輔助軟件(matlab、mathmatic等)和熟悉眾多計算機語言(fortran、c++、c等),不論是以后做研究還是工作都非常有好處。

由于該項目數據量比較大,所以在處理數據時很考驗組員們的耐心。我們在使用matlab畫圖時,有時需要導入幾兆的數據,才能畫出電離層電子濃度分布圖,這不僅提高了我們對matlab的使用技術,還讓我們知道了正確處理數據是多么重要,細心和耐心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為射線路徑求解編程時,我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僅是因為專業(yè)知識的匱乏,更是編程能力的薄弱,不僅程序算不出結果,甚至經常出現(xiàn)各種不過bug無法解決,也意識到了計算機技術對于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在剛開始寫程序時,我們需要對我們的整體項目有個宏觀認識,程序的主體框架和結構非常重要,我們是通過時間以及經緯度來計算出該點實時的電離層電子濃度分布,了解我們的需求以及所要達到的目的才能寫出好的程序,才會對整個科研項目帶來幫助。對于射線路徑求解編程的主體程序是由周晨老師提供的,因為這樣就幫助我們把整體框架弄好了,我們所要完成的就是實現(xiàn)具體功能,并使用該程序來計算出我們需要的結果。將我們的實測數據導入matlab畫圖時,要進行進行仔細的檢查,核實,并且調試,錯誤重新帶入數據,核實,調試,如此反復。因為如果其中一個數據出現(xiàn)了錯誤,最終的結果會很不一樣,這樣對科研很有壞處!

通過項目的完成,我們知道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波傳播正在進一步擴展研究和應用領域。例如,電磁波的生物效應、地震過程中的電磁現(xiàn)象的研究等,都有可能獲取進展。

根據我們的科研成果,意識到了建立更加完善和更加精確的電波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獲取更加完整的媒質和傳播特性數據,總結出更加接近實際的數學模型,利用電子計算機,迅速提供環(huán)境數據和電波預測數據。同時,隨著專業(yè)知識的加深,在做科研的同時需要更加密切地同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天體物理、大氣物理等的研究相結合,這樣更能發(fā)揮電波傳播在這些物理研究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體現(xiàn)電離層與電波傳播對于整個世界的意義。

盡管在途中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難,有時候想放棄,有時候彷徨有時候浮躁,有時候迷茫,太多的難題擺在我們的面前甚至有時候讓我們不知所措,比如fortran大家不熟悉,matlab畫圖沒學過,電離層知識知之甚少,斜向返回探測技術更是么怎么聽說過,還好通過周老師的指導幫助,同學們的支持下,朋友們的鼓勵下,最重要的是大家不懈努力之下大多數難題(不管在技術上得還是在心里上)大家都克服了。

經過一年周期的學習,實踐提高了我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并了解電離層對于整個地球的重要性,增加了對電波傳播的了解,使我們對自己的專業(yè)有更深的了解并激發(fā)我們了的學習熱情,更好的為創(chuàng)新增添想法,并加強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同時還培養(yǎng)團結合作能力。

項目結題報告書篇二十

20xx年10月,結合我班有一位新轉入的兒童多動癥患者的實際條件,綜合其他有利條件,確定了題為《班級治療多動癥的實踐研究》課題方案。在隨后近一年的時間里,根據方案研究計劃,筆者開展了實踐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第一手研究資料,上傳獨立撰寫的讀書筆記13篇,學生個案分析18篇,調查報告1份,課題方案1份,開題論證報告1份,總結性材料5份,結題報告1份,合計40篇。至此,研究工作已經到了結題階段,現(xiàn)對一年來的研究工作做一個小結。

1、全面地了解了多動癥兒童。

(3)通過訪問多動癥患者身邊的同學,我了解了其性格特點、學習態(tài)度、行為表現(xiàn)等情況。應該說,通過不斷的學習,我已經成為了半個“兒童多動癥專家”,通過實踐,我已經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我的研究對象。

2、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治療多動癥的辦法。

(1)營造了一個適宜孩子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推行“班干輪換制”,引進“文明小組”評比辦法,調動班級中一切積極因素,監(jiān)督、幫助多動癥兒童,對促進其正確行為的進一步養(yǎng)成,作用巨大。

(2)用“積分獎勵法”,調動研究對象和同伴共同治療多動癥的積極性。特別是連帶受獎,利用集體的力量帶動多動癥兒童的進步效果明顯。

3、從孩子的表現(xiàn)來看,已有非常明顯的進步。其多動癥的癥狀有明顯的減輕,其各科成績均有進步,特別是我所帶的數學學科成績,較剛入學時有明顯進步,讓人振奮。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