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體驗可以通過語言、行為和肢體表現等方式來傳遞和表達。總結過程中要注重團隊合作,不斷溝通與交流。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借鑒。
小學音樂論文篇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于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思維同樣對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從互聯網教育改革的意義出發(fā),以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為例重點闡述互聯網環(huán)境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時代已然來臨。與此同時,互聯網的概念在各行各業(yè)日益流行,如果誰能利用好互聯網,對互聯網的研究和理解更為透徹具體,誰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讓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于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小學音樂教育者來說,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開展教學工作也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聯網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進而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一,改革對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是為了教師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從而找到樂于被當代小學生接受音樂的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審美情操,這都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現在全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技術時代,則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就是互聯網環(huán)境和小學音樂教育所產生的具體措施。
(一)翻轉課堂觸摸教育的未來。
眾所周知,在課堂上老師進行授課,然后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課后練習,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上課之前學習相關的教學視頻,課堂可以用來寫作業(yè)或者進行討論,當學生們做課堂作業(yè)遇到困難時,教師就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由此一來,課堂就會成為一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場所,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還可以為學生們答疑解惑,進而可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該教學模式下,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發(fā)生情境出現了翻轉,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翻轉,教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翻轉。[5]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學習時,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自定學習進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暫停、快進和重復。當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yè)的時候,教師可以很容易的發(fā)現學生的困惑,進而可以及時給予學生一對一的指導。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反映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在翻轉課堂中,互聯網對于促進信息化教學變革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二)微課程,回應翻轉課堂。
何謂“微課程”?它是指將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根據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可以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通過利用微課程資源,學生在家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要及時地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到學校后可以方便地獲得教師的指導。近些年來,微課程迅速發(fā)展,其發(fā)展方向同互聯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對微課程實踐的不斷積累,可以促進形成微課程群,對微課程群的應用進而會產生新的應用數據,同時不斷融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針對的教學。
(三)實行個性化的教學過程。
疑解惑并指導他們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順應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鑒賞《茉莉花》這一課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能只是教師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紹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學生談談感受。這種模式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形成真正的藝術鑒賞能力,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據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了以下實踐。
根據原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現有的視頻資源進行再加工,編輯微視頻,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來增加學生對《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學生課前統(tǒng)一到機房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分別進行學習,課中再互相體驗、交流,根據上課的情況看來,當學生進行“人機一對一”的學習時,注意力和思維力都靈活且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通過前面的一些實踐,我發(fā)現小學音樂課堂,真的能實現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項目驅動教學,也能讓學生得到了在愉悅舒適的環(huán)境下學習的體驗,這對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也不是每節(jié)課都適合采用這種方法,這需要我們認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會加大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備課量,音樂教師除了傳統(tǒng)的教學功底之外,還要求他們對互聯網的常用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偠灾?,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教育會發(fā)生巨大的變革,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效果更好,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1]孫曉寧.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理念及方法研究[j].群文天地,20xx,06:107.
[2]蔣英.關于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探索[j].音樂時空,20xx,09:156.
[3]陳太香.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黃河之聲,20xx,02:75.
[5]鄭福友.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電子制作,20xx,13:190.
[6]趙雪梅.電腦音樂軟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小學音樂論文篇二
學校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基地。音樂教師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橋梁。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音樂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內蒙古地區(qū),民族音樂教育尤其是蒙古族民間音樂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民族音樂的傳承帶來危機。
1.中小學音樂教師對民族音樂教育認識不足。由于審美價值體系的不同從而嚴重影響對民族音樂的認識:“由于歷史原因,我們的近現代音樂教育是以西洋文化和西洋模式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音樂學院乃至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yè)教育,無論教學內容還是課程設置,基本上仍沿襲這以歐洲音樂為中心的教育體系。這導致了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無論在審美觀念、音樂語言和音樂技法的掌握運用上都是西方的標準,并以此種標準來批評和輕視中國傳統(tǒng)音樂。”由于“歐洲音樂中心論”的長期影響,無論從學校領導、音樂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對民族音樂的審美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個問題并不是能夠在短時期得以解決的,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從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的高度和危機感來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認識和責任感。
2.蒙古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教材不夠豐富完善、不夠系統(tǒng)健全。我國目前的音樂史類教材,大多數都是以漢族音樂史為主體的,少數民族音樂歷史知識介紹的很少。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是由56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同樣,中華民族的音樂歷史也是由各族人民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缺一不可。作為內蒙古地區(qū)的音樂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將蒙古族民族音樂記入我國音樂史冊,讓中小學學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音樂在內的完整的中國音樂歷史,了解作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了解蒙古族民間音樂在中國音樂歷史發(fā)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及作用。目前音樂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大多只有一門“民族民間音樂”,而該課程有關蒙古族的民間音樂教學內容少之又少。這種現狀的產生導致音樂教師自身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蒙古族的音樂歷史及相關的民族音樂的課程,因而音樂教師自身的認知水平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勢必影響和制約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梢哉f,加強內蒙古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師對蒙古族民間音樂教育的學習和課程的改進,是提高內蒙古地區(qū)廣大的中小學生對蒙古族民間音樂認知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一)提高教師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
1.中小學音樂教師自身要注重加強蒙古族音樂知識的學習。從理論到教材的研究都需要積極的更新和完善。蒙古族的民歌除了傳統(tǒng)長調和短調民歌以外,優(yōu)秀的藝術形式比比皆是:“呼麥”和“潮爾”藝術享譽海內外,其藝術影響力和輻射力引起世界的矚目;蒙古族的民間說唱藝術,如好來寶、烏力格爾將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包含在這些古老的藝術形式中;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qū)的音樂家已經對蒙古族的音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主要成果有: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李世相教授的專著《蒙古族長調民歌概論》、內蒙古師范大**魯教授的專著《蒙古族民間歌曲與說唱音樂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的《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調查與研究》以及“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基礎資源調查研究與開發(fā)利用”學術創(chuàng)新團隊成果等。這批新的理論研究成果都可以作為蒙古族的民間音樂教材內容及理論成果加以推廣和普及。
2.內蒙古地區(qū)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要能夠演唱或演奏蒙古族的音樂,親身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以更好地傳達蒙古族民間音樂的精髓。身為內蒙古地區(qū)的音樂教師必須要求能夠演唱蒙古族的民歌,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將蒙古族的傳統(tǒng)民間歌曲按照地域劃分色彩區(qū),運用蒙古族語言學習并演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漢族教師可用拼音或漢字發(fā)音來學習掌握蒙古族語言,盡量用蒙古族母語來演唱,因為傳統(tǒng)的民歌只有運用蒙古族的母語發(fā)音才能準確表達蒙古族民歌原汁原味的藝術魅力,否則總有“隔靴搔癢”之感。
3.要注重蒙古族民間器樂的學習。教師如果有可能,要盡量掌握一種蒙古族器樂的演奏,即使不會器樂的演奏也應該對蒙古族的傳統(tǒng)樂器有所了解和認識。蒙古族的代表性樂器有馬頭琴、四胡、三弦、雅托克、托不秀、火不思、潮爾琴等等。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樂器———馬頭琴。馬頭琴的音樂藝術目前已經得到世界范圍的傳播和認可。如果音樂教師對蒙古族的民間器樂“一知半解”不甚了解,那學生更會是興味索然、一無所知。
(二)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是當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務。調查發(fā)現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仍是以聽和講授為主。黑板、鋼琴和音響一直是教學的主要輔助教具和手段。這種教學方法雖然也能發(fā)揮一定作用,但形式比較單一陳舊。當代中小學生充滿青春活力,思想活躍,這樣的授課方法容易將音樂課講成枯燥的理論課,達不到音樂課程所帶來的視聽結合的音樂美感體驗。“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l%來自味覺?!保?]顯然,信息量主要是依靠視覺和聽覺來獲取的,所以要采用多媒體技術,采取“視聽結合”、“聽唱結合”、“聽講結合”等多種方式開展音樂課堂教學,以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以及身體語言多種感官的功能。試想一下,當學生們在屏幕中看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藍藍的天空、成群的牛、馬、駱駝、羊的畫面,此時除了蒙古族的長調民歌,伴以蒙古族的馬頭琴奏響的悠揚牧歌以外,再也沒有能夠與此情此景相匹配的音樂了。這種美感的情感體驗會升華出學生們對草原音樂的熱愛,對家鄉(xiāng)的自豪和眷戀。
(三)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內容。
中小學音樂課課時極為有限。在有限的音樂課上,教師要結合青少年學生的特點,選擇既具有教育意義又能夠讓學生喜歡且能理解的內容。比如結合蒙古族的歷史故事學習蒙古族的民歌《嘎達梅林》:清朝末期,政府開墾大片草原,牧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牧場,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甚至背井離鄉(xiāng)。嘎達梅林多次到墾務局反對開墾,被免去職。為了保護牧場,嘎達梅林于1931年4月5日組織隊伍發(fā)動起義,后在戰(zhàn)斗中被包圍,最后戰(zhàn)死。嘎達梅林的起義雖然失敗,但是牧墾草原的計劃被延遲。嘎達梅林的起義是為了保護蒙古族牧民的利益,而放墾對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對環(huán)境的破壞。這個歷史故事被傳唱成為蒙古族民歌、拍成了電影、電視劇。通過民歌了解蒙古族的歷史,會加深學生的民族情感。而這樣優(yōu)秀的民歌,也應該成為內蒙古地區(qū)中小學的必學曲目。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其教育教學的特點,注重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形式特點、規(guī)律、要求和實施途徑的總結,不斷改進教學的思想、內容以及方式、方法。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的熱愛,音樂教師應注重以下內容的傳授:(1)蒙古族民間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音樂與政治、歷史、文化、哲學的關系,音樂與時代、地域等的聯系。(2)選用恰當內容,讓學生了解蒙古族民間音樂語言,體會蒙古族文化中豐富的哲理性以及蒙古族音樂所具有的比喻、象征、暗示等特點。(3)蒙古族音樂的形式及其傳承問題。(4)蒙古族音樂的風格及姊妹藝術之間的聯系等。
(四)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學生蒙古族音樂教學實踐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正體會到蒙古族音樂所帶來的審美享受。
1.組織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技能。如組織小型民樂隊,組織有器樂演奏特長的學生演奏蒙古族民歌;組織“民歌大賽”,讓學生了解民歌、熟悉民歌;開展“蒙古族音樂知識競賽”,讓學生通過知識問答的方式了解民族音樂知識,如蒙古族的樂器有什么?蒙古族的民歌有哪些?蒙古族的什么儀式唱什么歌?通過組織這些活動來豐富中小學的音樂生活同時傳達蒙古民族的音樂知識。
2.引導學生以“親身感受”的方式,參與蒙古族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如那達慕大會、蒙古族的傳統(tǒng)婚禮、祭祀敖包活動,都包含有豐富的民族音樂活動。
3.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民間藝術家來校指導、表演、講座,進行蒙古族民間音樂展示,讓學生受到面對面的熏陶。內蒙古自治區(qū)近年來對蒙古族音樂的發(fā)展和傳承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如內蒙古財經學院于2011年9月由內蒙古蒙牛乳業(yè)集團、內蒙古長調藝術交流研究會主辦,學院團委協(xié)辦“天驕之聲,唱響校園”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走進校園活動?;顒又?,藝術家以其優(yōu)美的歌聲向到場的學生和嘉賓展示了蘊含不同地方特色的長調,對于弘揚民族精神,傳承長調與特色民族文化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樣的活動次數較少,參與活動的學生也比較受限。但是以上情況說明,蒙古族音樂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正在引起不同層面的關注,同時也必將帶來蒙古族音樂傳承和發(fā)展的繁榮。蒙古族音樂是蒙古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縮影。讓每一個學生尤其是蒙古族學生從小浸潤在民族音樂的環(huán)境中,并以開放的心態(tài)吸收人類一切優(yōu)秀的多元音樂文化,這應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中小學音樂教師的使命。音樂教師肩負著傳承音樂文化的重任,在已有的教學內容中引入蒙古族音樂內容進行傳播和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對蒙古族音樂的認識和學習,合理調整課程內容設置,運用現代技術加強傳統(tǒng)民族音樂教育,以文化為載體拓寬中小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的認識,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解認識民族音樂的土壤,是我們內蒙古地區(qū)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承擔的職責。
小學音樂論文篇三
眾所周知,音樂能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積極發(fā)揮小學生的自我能動性,讓他們親身投入音樂實踐,多種感官并用,不斷使心理結構趨于成熟、音樂技能逐步增強。例如,筆者通過組織合唱隊、舞蹈隊、拉拉隊等形式讓小學生盡情表演,給足他們自由表現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使小學生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不但有效地提高了音樂技能,而且切實增強了學好音樂的自信心。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使筆者深刻認識到,技能性教學法不但能使小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而且能增強小學生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進而使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背景性教學法。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突出背景性,讓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呈現出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好情景氛圍,能使小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本身的美好內涵,心靈得到美的熏陶。如在組織小學生學唱《故鄉(xiāng)的小路》這首歌時,為了喚起小學生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培養(yǎng)小學生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筆者發(fā)揮電教媒體的獨特優(yōu)勢,給小學生展示出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山水路橋,讓小學生在歌詞、旋律、畫面的有力渲染下,激起熱愛祖國山河的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綜合性教學法。
音樂課不應孤立施教,而應與各學科教學互相聯系,加強滲透,只有這樣,方可使學生具備完美的心理素質。故此,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適時插入配樂詩朗誦,將音樂與語文融為一體,有效地增強了小學生對美的感染力;經常開展“紅歌比賽”,讓音樂與政治彼此滲透,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定期組織小學生唱英語歌曲,把音樂與英語捆綁起來,持續(xù)提高小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通過綜合性教學法的實施,使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了健康發(fā)展。
四、創(chuàng)造性教學法。
心理學家認為,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造活動,是提供首創(chuàng)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的思維和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結構中的較高層次,是心理結構趨向成熟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采取創(chuàng)造性教學法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能有效優(yōu)化小學生的心理結構。因此,筆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特別重視在小學生聽樂、聽歌、奏樂、唱歌、視譜過程中對其進行啟發(fā),使其在優(yōu)美、生動的音樂形象中浮想聯翩,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引導小學生把學到的音樂知識用于歌曲創(chuàng)作中,表達自己的審美愿望,盡最大力量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提高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施創(chuàng)造性教學法后,小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心理素質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結語。
實踐告訴我們:學習音樂可以使小學生的學習技巧得到增強;情緒不斷優(yōu)化;道德品質起來越高;進取心持續(xù)高漲。因此,廣大從事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園丁們,須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教好小學音樂,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素質,促進小學生健康發(fā)展而奉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音樂論文篇四
音樂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藝術啟蒙課程,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品格、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不少小學對于音樂教育還不夠重視,教師也大多重視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講解和傳授,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音樂本身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教育。尤其是現在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快餐式音樂傳播迅速,不少浮躁、流于形式的音樂大大地沖擊了經典的優(yōu)秀音樂的傳播,對小學生的音樂欣賞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材中新加入了不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對于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人文內涵關注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不少小學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還是認識不夠,認為音樂就是一門副科,沒有考試和成績的壓力,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都不夠明確。音樂的課堂教學多是按照教材進行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講解和傳授,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來進行模仿,學生學唱歌曲、學演奏樂器,都是一些技能型的音樂知識。教師僅僅傳授給學生怎么唱歌、怎么彈奏樂器,卻忽略了向學生傳授音樂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樂器的誕生故事和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學生由于缺乏對音樂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對音樂技能型知識的學習效果也不會特別理想。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音樂人文內涵教育的理念和認知,在本身對音樂教學不夠重視的情況下,教師的音樂教學方式和方法都相對比較刻板和單一,且沒有樹立音樂人文內涵教育的教學理念。
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音樂所蘊含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內涵對學生人格、品德和音樂審美的重要作用,沒有認識到音樂課不僅僅應該教會學生唱歌、彈奏樂器、掌握樂理和音樂知識,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情趣和修養(yǎng),在音樂的熏陶下,了解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魅力。教育理念的缺乏導致音樂教學人文內涵教育的缺失。
音樂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下的產物,不同風格和不同時段的音樂作品都蘊含著不同的精神文化風貌和人文內涵。因此,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頤養(yǎng)性情,對于人格塑造和品德培養(yǎng)方面有著巨大的力量。音樂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可以讓人對于音樂所表達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背景理解更加深刻,音樂里所包含的深厚感情和人文精神可以感染他人、影響別人的情緒和靈魂塑造,對人的價值觀形成和情感方面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激發(fā)聽者的審美和創(chuàng)新意識。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傳播方面不受國籍、語言、地域差別的影響,以音符和聲音為媒介和橋梁,讓人們的靈魂相通,精神受到啟迪、情感得到共鳴,從而受到音樂人文內涵方面的影響。在小學音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注重音樂人文內涵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受到音樂豐富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想要傳達的感情和精神的同時,在心靈上與作者達到共鳴,在人格和品德的形成上受到積極影響,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受到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1)深入挖掘音樂教材,人文內涵教育從點滴做起新課改背景下,音樂教材中增加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經典優(yōu)秀音樂作品,音樂作品中具有多元性和豐富性。新課改強調,不僅僅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傳授,更要注意音樂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教師要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根據教材的內容向學生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從音樂教學的點滴入手,讓學生接受音樂中豐富文化內涵的熏陶。例如在小學音樂“堂鼓、小鈸和木魚”樂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些樂器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歷程,以及這些樂器所賦含的人類智慧和藝術價值。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引申古代樂器與人類社會活動的關系、各種樂器的音色的融合。讓學生深入了解樂器的相關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再比如在“獅子舞繡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獅子舞繡球的歷史由來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和寄予的美好希望,還可以舞繡球的種類、特點方面向學生們進行介紹,讓學生們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有一個深入的理解,繼續(xù)繼承我們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瑰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2)靈活、合理地選擇音樂教學的內容音樂之所以可以超越語言、地域等各種差異而讓人們達到心靈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鳴,就是由于音樂本身具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音樂表現風格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音樂本身,更為受眾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審美體驗。小學的音樂教育在內容選擇方面要注意音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材的編排上精心地選擇了不少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音樂作品,其中包含著多種形式和多種風格,教師要善于使用這些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通過音樂充分感受中華文化多元性的同時,對音樂和我國的文化瑰寶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現在由于網絡技術的發(fā)達,一些不適于小學生聽的流行音樂傳播廣泛,有的對小學生的人格和品德養(yǎng)成有著不利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一味地根據小學生的興趣喜好選擇教學內容,需要對課堂的音樂做到把控,讓學生多接觸優(yōu)秀的高雅音樂作品。
(3)重視課外的音樂教育延伸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提高音樂人文內涵的教育效果,教師應該組織、安排課外的音樂欣賞和品鑒活動,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地去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經典音樂作品,教師可以留下作業(yè),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資料去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想要通過音樂表達的情感和情懷。例如“紅星歌”的教學時,課堂上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去尋找一些與抗日、抗戰(zhàn)期間小英雄故事相關的歌曲,并自己學著演唱,下節(jié)課的時候進行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唱的歌曲最多,教師會準備一些小禮品贈送。教師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唱歌,感受音樂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1]劉秀敏。音樂教育應挖掘音樂文化內涵。青年時代[j]。20xx年第14期。
[2]劉英坤。談小學音樂中的人文教育。中國校外教育[j]。20xx年第36期。
小學音樂論文篇五
[4]喻先貴.音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重“個性發(fā)展”[j].考試周刊.2010(39)。
[5]賈濤.農村特崗教師計劃的實施: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
[6]甘民.中學新教師的成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
[9]王敬環(huán).&n安全科學論文bsp;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06)。
[10]馬瑩.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教育(教學版).(z2)。
[11]唐松林著.中國農村教師發(fā)展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12]周世斌著.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14]王安國.我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04)。
[15]錢建良.音樂教學中的審美[j].小學教學研究.2003(02)。
[16]張向秋.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17]劉洪良.中小學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素質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18]楊艷玲,于京天.農村新課程:問題與對策--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調研[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11)。
[19]楊廷樹,楊穎秀.西部農村學校特崗教師現狀調查與思考--基于貴州省z中學的個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
小學音樂論文篇六
小學音樂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細胞的啟蒙課,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世間的萬物還不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優(yōu)秀的音樂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進行升華,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好的沖擊,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本文以多首歌曲為例進行分析,并賞析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音樂的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教養(yǎng)。以音樂課自身所具備的審美優(yōu)勢來熏陶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成為一個懂得欣賞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賞美,生活才會變得愉快。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場景能夠為學生帶來美好的情緒,腦海中對于歌曲中的畫面充滿無盡的遐想,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以特殊的音樂背景,進行審美教育的融入,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教《蟲兒飛》這首歌曲時,“黑黑的天空低垂,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師對這首歌的故事背景進行講述。從歌詞來看,《蟲兒飛》這首歌是關于愛情的,可以看到歌詞中多次重復了一種孤獨的憂傷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靜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環(huán)境如此凄涼,但是蟲兒一直飛。
用蟲兒獨自到處飛去尋找一份真摯的愛情來表達蟲對愛情的渴望。冷風吹,在這寒冷的夜晚,蟲兒孤獨地尋找,鍥而不舍,這是一幅執(zhí)著而美妙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畫面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其實蟲兒在本質上是無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蟲兒身上,當蟲兒飛的時候便帶上了人的主觀感情色彩,就有了尋找溫暖的含義。歌詞多次出現了“天荒地老”的畫面(此處以動態(tài)視頻展現),以表達一種凄涼寂寞的感情色調,與美妙溫暖的愛情進行對比。用童聲的柔和來表現這首歌的溫婉情緒。童聲又是輕緩有序地,表達蟲兒在尋找愛情時的耐心,細心與用心。同時童聲又帶有純真,以表現蟲兒對愛情的真摯。整首歌曲都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當看完之后學生對于這樣美好的畫面充滿無限的遐想。而小動物恰恰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將自身的情感轉化到動物身上,利用動物來表達這種情緒。學生在這種方式進行音樂的學習,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又會對生活充滿熱愛,是一種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樂之間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音樂的學習是很快的。但是他們對于音樂的賞析能力卻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正確判斷出來,讓他們對不同的音樂有正確的認識。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尋梅》這兩首歌為例,進行對比分析歌曲中所表達的內涵?!恫赡⒐降男」媚铩愤@首歌,首先初步聽歌的時候可以判斷這是一首輕快愉悅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樸實童真。然后在仔細品味這首歌的時候,里面有歌詞寫道“誰不知這山里的蘑菇香,她卻不肯嘗一嘗,盼到趕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換上一把小鐮刀,再加上幾塊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當唱到這句歌詞時,可以體會到小姑娘雖然人小卻很懂事。不愿意去嘗嘗采來的蘑菇而是到趕集的時候將蘑菇都賣掉,換來小鐮刀這里說明小姑娘是一個熱愛勞動不被誘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換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個懂得分享快樂分享自己勞動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學生所要學習的榜樣。這首歌教會了學生要熱愛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不僅如此,還要懂得分享。這首歌就充分地讓學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對其進行審美教育?!短ぱっ贰贰把╈V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好花采得瓶供養(yǎng),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這首歌的歌詞很簡短,是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千百年來有不少詩人歌頌雪梅不畏嚴寒的精神?!短ぱっ贰穼懙氖且蝗荷倌陮W生騎著毛驢,不懼怕寒冷,迎著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沒有嚴寒的學生,而是以輕快的語調歌表現出少年們賞梅時內心的愉悅與興奮。這樣的一種場景是一種美的享受。當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時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兩首歌所表現出來情緒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聽歌的時候都能使身心愉悅。用歌曲來感化學生,讓他們細細品味歌曲中的深遠意義。體會歌曲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景象。
三、總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熱帶,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為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供重要幫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音樂論文篇七
摘要:音樂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作為提高學生性情、審美、道德的基礎學科,有著其他課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目標等方面都給小學音樂教育進行一次理論改革。新課標的實施,不僅要求一線教師具備實施的理論根基,還要依據教學對象的不同,用新穎的、綜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細節(jié)中循序漸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達到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這是新時代背景下課標實施的重中之重。
在小學教學內容中,音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聽覺藝術,它借助聽覺喚起學生內心思考和靈魂體驗,通過很多教學手段,如,打擊樂器、肢體律動、戲劇表演等外化為情感表達,以此促進學生有所感、有所現,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平衡發(fā)展。
(一)音樂教學方法的概念內涵。
不同的老師對“音樂教學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釋,但對教學方法的實施意義有著一致性:首先教學方法不能脫離學生,依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理念來設計教學;其次,教學方法的支撐和融會貫通的作用,它流動在音樂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既能服務于教學目標,橫向明確目標的方向,又能在縱向豐富教學知識內容??梢哉f,好的教學方法是課程設置成熟化、人性化、靈活化的關鍵所在。“在新課標中,小學生音樂的學習被分為兩個階段,一年級到二年級為低齡階段,三年級到六年級為高齡階段,他們在年齡上的差距導致了其在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結合不同階段小學生在生理上的音樂反應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并且,音樂的教學活動必須生動。音樂課不是一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也不是借用音樂直接進行思想道德、紀律教育的嚴肅課程,而是依據音樂本質,建立一種活潑的、多元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音樂教學形式,來體現科學的音樂精神。所以,教學方法也要依據教學對象一般的生理心理變化、教學內容的不同而變化。音樂課上也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起來,盡情體現音樂的美、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二)音樂教學方法分類。
國內小學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為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和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四種。體驗性包括“欣賞法“”演示法”等,實踐性包括“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chuàng)作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語言性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發(fā)現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完成學習、獲取經驗的一種方法。小學音樂課要有效運用教學方法,抓住關鍵、把握規(guī)律、變“靜”為“動”,要結合教師的個人特點靈活展開。
二、音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一)影響音樂教學法的因素。
首先,課改是音樂教學法改變和發(fā)展的直接推動力。課改后,音樂課要求變學生為課堂主體,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要求音樂課程的設置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其次,國家公布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對于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出重要指示。質量問題就是指小學課程能否有完好的質量,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耙魳肥菍嵺`的'、直接的學科,學生要從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但是單純地讓學生聽,讓學生做,是無法讓他們完全理解音樂美的,因此,音樂教學法的選擇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難度。一種教學方法不能貫穿一堂課,更不能完成整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哪種教學方法并沒有一個萬能法則,只有靠教師經驗的積累來掌握?!苯處熓墙谭▽嵤┑年P鍵因素。教師在課堂中要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音樂,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音樂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體現。
20世紀以來,各國的音樂教育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引入中國,對各種優(yōu)秀教學方法的借鑒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音樂教育,至今,還有深刻、廣泛的影響。
1.對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借鑒。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本人創(chuàng)立的教育體系,本質是“原本性音樂教育”。它是一種綜合的音樂教育,將音樂、語言、動作和舞蹈結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教學,通過音樂培養(yǎng)一個感性理性平衡發(fā)展的人。就如奧爾夫本人所言,“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對于一切,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精神的探討?!痹摻虒W法參與性強,要求學生在唱、奏、動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樂句、結構、情緒、要素、風格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符合小學生愛動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學”的認知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以一種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參與到音樂的感知、體驗和表現中來,體現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并讓學生在即興表演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從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奧爾夫教學法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教學法之一,目前,被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廣泛借鑒。
2.對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的借鑒。
至今仍被一線教師不斷運用的瑞士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是依據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讓他們在本能的基礎上進行的音樂教學?!绑w態(tài)律動”是通過學生的肢體動作進行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節(jié)奏教學“”視唱練耳”和“即興”。該教學法不僅豐富教師的課堂手段,重要的是將音樂與學生自身結合,讓學生在教師有意義的引導下“體驗音樂“”理解音樂”。學生的體態(tài)動作和音樂有著緊密關聯,通過動作可感知音樂的樂句、節(jié)奏、結構、情緒、風格、要素等,這一切來源于人的本身。
參考文獻:
[1]郁文武,謝家辛.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愛青.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英奎主編.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義務教育階段)[m].開明出版社,2003.
小學音樂論文篇八
摘要:音樂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作為提高學生性情、審美、道德的基礎學科,有著其他課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目標等方面都給小學音樂教育進行一次理論改革。新課標的實施,不僅要求一線教師具備實施的理論根基,還要依據教學對象的不同,用新穎的、綜合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細節(jié)中循序漸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達到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這是新時代背景下課標實施的重中之重。
在小學教學內容中,音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聽覺藝術,它借助聽覺喚起學生內心思考和靈魂體驗,通過很多教學手段,如,打擊樂器、肢體律動、戲劇表演等外化為情感表達,以此促進學生有所感、有所現,使他們的身心得以平衡發(fā)展。
(一)音樂教學方法的概念內涵。
不同的老師對“音樂教學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釋,但對教學方法的實施意義有著一致性:首先教學方法不能脫離學生,依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理念來設計教學;其次,教學方法的支撐和融會貫通的作用,它流動在音樂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既能服務于教學目標,橫向明確目標的方向,又能在縱向豐富教學知識內容??梢哉f,好的教學方法是課程設置成熟化、人性化、靈活化的關鍵所在?!霸谛抡n標中,小學生音樂的學習被分為兩個階段,一年級到二年級為低齡階段,三年級到六年級為高齡階段,他們在年齡上的差距導致了其在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結合不同階段小學生在生理上的音樂反應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應該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辈⑶?,音樂的教學活動必須生動。音樂課不是一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也不是借用音樂直接進行思想道德、紀律教育的嚴肅課程,而是依據音樂本質,建立一種活潑的、多元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音樂教學形式,來體現科學的音樂精神。所以,教學方法也要依據教學對象一般的生理心理變化、教學內容的不同而變化。音樂課上也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起來,盡情體現音樂的美、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二)音樂教學方法分類。
國內小學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主要為體驗性音樂教學方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方法和探究性音樂教學方法四種。體驗性包括“欣賞法“”演示法”等,實踐性包括“練習法”“律動教學法”“創(chuàng)作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語言性包括“講授法“”討論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發(fā)現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完成學習、獲取經驗的一種方法。小學音樂課要有效運用教學方法,抓住關鍵、把握規(guī)律、變“靜”為“動”,要結合教師的個人特點靈活展開。
二、音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一)影響音樂教學法的因素。
首先,課改是音樂教學法改變和發(fā)展的直接推動力。課改后,音樂課要求變學生為課堂主體,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要求音樂課程的設置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其次,國家公布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對于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出重要指示。質量問題就是指小學課程能否有完好的質量,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效。“音樂是實踐的'、直接的學科,學生要從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但是單純地讓學生聽,讓學生做,是無法讓他們完全理解音樂美的,因此,音樂教學法的選擇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難度。一種教學方法不能貫穿一堂課,更不能完成整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哪種教學方法并沒有一個萬能法則,只有靠教師經驗的積累來掌握。”教師是教法實施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課堂中要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音樂,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音樂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體現。
20世紀以來,各國的音樂教育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引入中國,對各種優(yōu)秀教學方法的借鑒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音樂教育,至今,還有深刻、廣泛的影響。
1.對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借鑒。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本人創(chuàng)立的教育體系,本質是“原本性音樂教育”。它是一種綜合的音樂教育,將音樂、語言、動作和舞蹈結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教學,通過音樂培養(yǎng)一個感性理性平衡發(fā)展的人。就如奧爾夫本人所言,“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對于一切,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精神的探討?!痹摻虒W法參與性強,要求學生在唱、奏、動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樂句、結構、情緒、要素、風格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符合小學生愛動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學”的認知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以一種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參與到音樂的感知、體驗和表現中來,體現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并讓學生在即興表演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從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奧爾夫教學法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教學法之一,目前,被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廣泛借鑒。
2.對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的借鑒。
至今仍被一線教師不斷運用的瑞士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是依據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讓他們在本能的基礎上進行的音樂教學?!绑w態(tài)律動”是通過學生的肢體動作進行的音樂教學,內容包括“節(jié)奏教學“”視唱練耳”和“即興”。該教學法不僅豐富教師的課堂手段,重要的是將音樂與學生自身結合,讓學生在教師有意義的引導下“體驗音樂“”理解音樂”。學生的體態(tài)動作和音樂有著緊密關聯,通過動作可感知音樂的樂句、節(jié)奏、結構、情緒、風格、要素等,這一切來源于人的本身。
參考文獻:
[1]郁文武,謝家辛.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愛青.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王英奎主編.音樂新課程教學法(義務教育階段)[m].開明出版社,2003.
小學音樂論文篇九
[4]張云鵬.淺析烏海市小學音樂教育問題及改善措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5]王瑩.上世紀末河南省洛陽市小學音樂教育狀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6]綦琳娜.大城市小學音樂教育改進策略[d].黑龍江大學2013。
[9]羅杰.丹巴縣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10]何芳.小學音樂教育與兒童良好性格培養(yǎng)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11]蒙桂生.從了解價值入手,讓學生愛上音樂課[j].基礎教育研究.2011(14)。
[12]馬婧.淺談音樂課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1(06)。
[13]范子泉.河南溫縣司馬懿得勝鼓調查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4]何宇鵬.河南新鄉(xiāng)“中州大鼓”的調查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5]韓曉娜.唐宋曲子詞的音樂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6]朱亞楠.河南項城“官會響鑼”的考察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8]曹理,何工著.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9]扎西娜姆.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6)。
[20]程紅紅.讓教師在音樂中作為,讓學生在音樂中有所為--重返音樂課堂教學引發(fā)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1(30)。
[21]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三步曲[j].黃河之聲.2011(02)。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
21世紀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增強,音樂教育也朝著國際化方向前進。音樂教育不僅僅只是美育德育,它還具有文化傳承的價值,本文通過取樣調查,數據統(tǒng)籌等手段,對目前的中小學學校音樂教育現狀進行研究,發(fā)現多元化的包容使得傳統(tǒng)音樂文化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在“西方音樂文化為中心”價值觀的巨大沖擊下,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逐步喪失了民族音樂藝術為主的立場導向,丟失了音樂教育中文化傳承這一重要功能。由此筆者不禁思考,現代化的音樂教育是否需要在理解與接受世界音樂文化同時,構建以繼承和傳播華夏民族音樂文化為主的教育模式。
從近現代音樂教育的開端——學堂樂歌開始,我國的音樂教育就一直沿襲國外培養(yǎng)模式。無論是最初的借道日本教育方式,到五四運動之后照搬美國教育體制,再到改革開放后全面效仿蘇聯學校系統(tǒng)。這種“移植式”的方式,使得我國的音樂教育似乎有一種被西方“殖民化”的傾向性。二十一世紀開始,在多元文化思想觀念的碰撞下,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之一,面臨著巨大的沖擊。人們對西方音樂的喜愛遠勝于對民族音樂的了解,街頭巷尾,影音媒體都是傳播流行音樂文化為主。如何在教育多元化的發(fā)展潮流中小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養(yǎng)成階段,可是在他們這個群體當中,流行音樂的傳播力量遠遠大于民族音樂,對于民族音樂的倦怠與流行文化的津津樂道形成鮮明對比,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民族性薄弱也使得民族音樂文化一度處于邊緣地位。下繼承民族文化,發(fā)揚民族精神成為了當今中小學音樂教育課改的議題。筆者針對民族音樂的中小學學校教育情況,隨機對北京,鄭州,武漢三個城市的十所中學進行抽樣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學生問卷900份,教師問卷100份,有效問卷870份。從學生、教師、以及學校三方面進行調查。
從問卷的結果得出以下結論,民族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的發(fā)展情況讓人擔憂。學生方面:調查的題目主要圍繞對中小學生民族音樂的喜愛和掌握程度,是否覺得有必要在課堂中學習民族音樂,能否演唱幾種民族音樂藝術形式等方面入手。發(fā)現49%的學生對民族音樂幾乎不感興趣,20%的學生能講出幾種民族音樂藝術形式。26%的學生表示對民族音樂有興趣,但是因為學習的壓力沒有機會接觸。只有5%的學生能演唱或演奏一至二種民族音樂。教師方面,問卷的題目以:被訪談教師是否具備講述民族音樂的能力,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的看法以及教師對于課堂中民族音樂學習所占比例等問題著手,74%的音樂教師在學生時期都是以聲樂和鋼琴為主,所以講授方式也是鋼琴彈唱。54%的老師對民族音樂了解并不深刻,因此也不具備講授民族音樂的能力。41%的老師認為各種音樂藝術類型的講解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但是由于中學生主課繁忙且民族音樂的學習不能對學生們升學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所以不愿講授。學校方面,筆者記錄了被調查的學校音樂實踐活動的情況以及學校對于建設民族性音樂的投入等問題,隨機訪談的中學僅有一所設立了民樂團,其中6所設立了交響樂團,其它都以管樂團和軍樂團為主。
他們的演奏曲目西方古典音樂占57%。在學校的廣播音樂中,流行音樂播放的比例高達71%,西方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被播放的比例分別為17%和12%。雖然在抽樣調查與訪談的情況下數據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出:中小學音樂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出現了嚴重分離的情況,無論是網絡媒體還是學校音樂課堂,都沒有為民族音樂的傳播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在沒有合適的土壤培養(yǎng)情況下,學生對音樂的熟悉喜愛類型也更傾向于大眾流行音樂。在最具合適傳播手段的課程中音樂教育與傳承沒有能夠相互促進發(fā)展,素質教育的片面理解,導致了中小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冷淡態(tài)度以及民族音樂的無處發(fā)展?!度罩埔魳方逃n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善于將民族民間音樂運用到音樂課程中來,使學生從小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熏陶,樹立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識”。
我們的音樂教育雖然高舉著踐行愛國旗幟,但在“以西方音樂文化為中心”的價值觀中,形成了被歐美音樂同化的單一價值取向,導致傳統(tǒng)音樂、民間音樂的發(fā)展停滯不前,依靠口口相傳的原生態(tài)音樂更是面臨著逐步失傳的境地。所謂的“民歌新唱”也只是為了順應市場,而失去了本來的特色,失去了對民族音樂最根本的敬畏之心,失去了靈魂深處刻在血液里的民族精神。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音樂傳承功能的嚴重失衡,音樂傳承徹底從音樂教育中分裂出來。中小學學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傳承方式,如果民族文化傳播不能首先從教育開始,那么就有被同化,被遺忘,甚至被殆盡的可能。社會音樂文化民族精神匱乏,也終將導致民族音樂逐步走向終結的道路。
傳統(tǒng)文化展現的是我國的民族精神之魂,民族音樂更是直接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氣魄與力量。民族音樂的保護與發(fā)展不應該僅僅只是依靠民間音樂組織團體,歷史文化是需要傳承的,如何讓民族音樂文化傳遞,它最有效的渠道就是學校音樂教育,尤其是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我們的音樂教育可以包羅萬象,但是需要始終堅持民族性的主體地位。音樂教育在我國長期以來的功利化,導致了它與社會完全脫節(jié),學校對于中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局部性的引導,導致了流行文化的片面存在,使得民族這兩個字在中小學生群體里出現了斷層。在學生情感態(tài)度形成的關鍵年齡,學校音樂教育,承擔著普及民族文化傳承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樹立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構建以華夏音樂為基礎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只有先繼承,才能有革新。不只是一味地強調世界大同,走向國際化,不是止步不前,卻讓民族的血液漸行漸遠,而是通過教育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滲透,將萬千年沉淀下來的文明一代一代承接下去,讓受教育的人永遠為之自豪,在教育的過程中,讓民族力量更加凝聚。
(一)充分利用當地民族民間音樂資源。
學校音樂教育在課程的設置上可以充分利用地域傳統(tǒng)音樂資源,編纂相應的校本教材。教師將民族音樂帶入課堂進行專門的講授,在教學過程中,演奏民族器樂或者播放相關的影音材料,創(chuàng)造民族音樂的濃厚氛圍,給予學生最直接的機會去接觸傳統(tǒng)音樂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不只是簡單的欣賞而是直觀的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悟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音樂藝術。
(二)開展民族音樂相關的音樂實踐活動。
在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中,管樂團、軍樂團等音樂實踐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藝術活動,在這些實踐的載體中我們偶爾也會看到民族元素的加入,但僅僅只是作為某個音樂素材,而不是以一種獨立的藝術形象來被了解和掌握。筆者認為任何的實踐方式應該是以尊重其本源的藝術為出發(fā)點的,這是一個民族文化藝術發(fā)展的前提,傳統(tǒng)文化的自身價值以及藝術形式,通過體驗感知,學會演唱或演奏一定數量的民族民間音樂為基本要求,發(fā)揚對民族器樂和民族音樂的獨立思維,在實踐中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體會民族的藝術境界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熱愛。
(三)加強民族音樂理論知識基礎。
通過系統(tǒng)的掌握民族音樂理論完善知識框架,構建科學的民族音樂體系結構。音樂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的科目,作為一門對人格全面塑造的科目,不應該只是簡單的被技巧性、專業(yè)性、功利性所左右,它更可以作為一種載體,促進文化的發(fā)展和更新。利用音樂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多樣性來編創(chuàng)和實踐民族音樂的教學方法,構建以傳統(tǒng)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文化為基礎,以西方音樂教育為輔的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需要維護民族音樂文化的主體地位,多種文化的沖突下,對話外來文化,同存且碰撞火花。在全球音樂文化的視野中,真正找到符合中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之路。
[2]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xx.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4]劉沛.音樂教育哲學觀點的歷史演進—兼論多維度音樂課程價值及邏輯起點[j].中國音樂,20xx.
[5]陳雅先.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xx.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一
[3]陳志圣.洋蠻河鎮(zhèn)古河小學音樂教育現狀[d].南京師范大學。
[4]張云鵬.淺析烏海市小學音樂教育問題及改善措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
[5]王瑩.上世紀末河南省洛陽市小學音樂教育狀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6]綦琳娜.大城市小學音樂教育改進策略[d].黑龍江大學2013。
[7]徐曉妹.小學音樂教育應把握兒童心理發(fā)展[d].衛(wèi)生學論文遼寧師范大學。
[9]羅杰.丹巴縣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10]何芳.小學音樂教育與兒童良好性格培養(yǎng)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11]蒙桂生.從了解價值入手,讓學生愛上音樂課[j].基礎教育研究.(14)。
[12]馬婧.淺談音樂課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1(06)。
[13]范子泉.河南溫縣司馬懿得勝鼓調查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4]何宇鵬.河南新鄉(xiāng)“中州大鼓”的調查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5]韓曉娜.唐宋曲子詞的音樂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6]朱亞楠.河南項城“官會響鑼”的考察與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8]曹理,何工著.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扎西娜姆.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6)。
[20]程紅紅.讓教師在音樂中作為,讓學生在音樂中有所為--重返音樂課堂教學引發(fā)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1(30)。
[21]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三步曲[j].黃河之聲.2011(02)。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二
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而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重視二者的有機結合。如今很多小學音樂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單一。深入研究怎樣促使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有效結合的問題,以便有效提升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小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音樂的感染,那么換言之,也就是說舞蹈也能對音樂進行很好的詮釋。關于這方面,我國的著名音樂家吳祖強也曾有過類似說法,認為舞蹈藝術在某種意義上,音樂就等于是舞蹈的聲音,而舞蹈就相當于音樂的形體。因而,我們可以看出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關系。所有的舞蹈均不能離開了音樂,并且其藝術魅力也只能借助音樂才可以向觀眾精彩呈現。作為舞蹈靈魂的音樂,占據了舞蹈藝術中的關鍵性位置,甚至可以說音樂組成了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舞蹈藝術可以對形體姿態(tài)進行很好的保持和提升,將良好的美的氣質塑造出來。人們可以依據舞蹈動作中蘊含的文化和情感,在動作訓練的同時學習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這將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表現得到極大豐富。小學音樂課堂上,借助音樂搭配舞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很好的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借助律動來對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等進行深入的感受,也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借助舞蹈動作來對音樂的理解、感悟進行表現和表達。
1.音樂教師欠缺舞蹈功底。
擔任我國小學音樂課教師的多是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師范學生,關于舞蹈教育方面的工作,其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有舞蹈或形體經驗的教師只有極少數。在學校期間,這些教師主修的主要是聲樂和器樂等,盡管也有舞蹈方面的學習,卻未能真正全面的掌握好舞蹈知識技能,舞蹈技能水平也不足。如今我國總體上還是比較缺乏基礎性舞蹈工作者。而實際情況是,一所普通的小學是不會有專門的舞蹈老師配備的,所以通常都是音樂或體育教師來充當舞蹈老師的角色。
2.音樂課堂教學欠缺創(chuàng)造性,內容缺乏豐富性。
音樂教學不只是為了教會學生幾首歌曲,其真正目的應該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既要包括音樂素質,也要包括創(chuàng)新的能力、精神等創(chuàng)新素質,而一個人素質的最高境界應該就是創(chuàng)新素質?,F在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還有很多老師只是想完成教學任務而言,沒有花心思研究音樂教學方法,這就導致音樂課堂欠缺創(chuàng)新性。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迫切需要加強音樂與舞蹈教學的結合。學生在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中通常難以讓自己進入樂曲營造的音樂氛圍,對于音樂中表達的情感、內容也無法真正理解,更不能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不能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升華,更不會促使其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音樂作品。
三、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體驗。
1.關于教學內容和教案的設計。
將舞蹈教學納入音樂教學中,能夠很好的'使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達到形象易懂的效果,還能促使師生共同參與。借助舞蹈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啟發(fā),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參與表演。教師在每一次備課時,遇到能夠進行表演的教材內容,就可先將舞蹈編排好,接下來在音樂課堂上表演給學生看,這樣直觀形象的表演必然能夠深深地吸引學生。接下來闡述筆者對音樂舞蹈教學進行結合的體驗:在情景創(chuàng)設方面就可以通過舞蹈律動的方式,這樣能夠促使孩子們更迅速地融入音樂舞蹈課堂。關于“舞蹈律動進教室”的設計,可以課程內容為依據。在教學實踐中,本人也深刻體會到教師若是能夠在音樂課堂上通過動態(tài)的舞蹈動作形象來表達需要教授的歌曲內容,進而將與歌曲情感相適應的氛圍營造出來,將極具情趣的音樂意境創(chuàng)設出來,那么必然會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促使其使產生更加強烈的求知欲,并帶著這樣的動力走進課堂。例如,蒙古歌曲《鴻雁》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搭配的舞蹈動作可以是蒙古族中比較經典的“柔肩”動作。這就將蒙古族民歌悠長、寬廣的特點很好的展現出來,也有助于學生感受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一種美好的草原意境。借助恰當的舞蹈動作教學,能耐促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進而對本課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2.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
怎樣才能促進教學發(fā)展作用的進一步提高,并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出來?現代教學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究這一中心課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對新的挑戰(zhàn),進一步普及素質教育不得不思考中小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全部藝術實踐都具有創(chuàng)造性。藝術教育對于人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是最能發(fā)揮作用的。首先,創(chuàng)作、表演等一切藝術實踐活動都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離不開;其次,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是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朦朧性、多義性等特征。這樣受教育者也就有了更加廣闊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空間;再次,借助感人藝術手段的音樂與舞蹈教學,能夠對學生心理過程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通過感知覺、注意力和想象等更能深入心靈。所以,音樂和舞蹈綜合教學理對于創(chuàng)造發(fā)展原則的貫徹要更加重視。
3.合理運用舞蹈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若是能與舞蹈教學很好的結合,那么不但對學生掌握新知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還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也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標準相符合。對音樂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將有效可行的音樂教學新模式開創(chuàng)出來,才能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更加健康長久。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將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積極轉變過來,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要變成創(chuàng)新者和交往者、促進者。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要進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采用充滿情感的課堂語言,努力促進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有效結合,從而創(chuàng)設出一個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如此才算是比較理想的一種教學情境,這也將促使學生采取更加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了解了這樣一種綜合教學手段的作用。也希望這一認識可以在今后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也想借助這樣的研究,深化自身的該方面認識,從而有助于促進以后的教學工作。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三
摘要:音樂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的課程,音樂課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音樂的陶冶中得以升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構成音樂課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yǎng);策略。
音樂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有叛逆心理,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用音樂來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充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音樂課成為有趣的、受歡迎的課程。
1提高課堂趣味,創(chuàng)造互動前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臨中考的壓力,在學習上往往一股腦的把勁頭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較薄弱的學科上,而并不注重音樂課,課堂上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其他學科的習題已經是普遍現象,但是音樂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受到學生們的重視,而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對很多事物是抱有質疑的態(tài)度,教師的許多千篇一律的互動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失去對于音樂課的興趣,那么互動就顯得更不可能,所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感興趣了,這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首先,從課堂導入開始就要精心設計,讓導入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播放一些當前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從一些有趣的音樂小視頻開始,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目光,比如在學習有關于和聲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從和聲的基礎知識開始導入,不免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首要學習的和聲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先感受到和聲的奇妙魅力,問學生覺得和聲好不好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詢問學生信不信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唱出這樣的效果,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一定很想知道在學習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樣的'效果,并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就會更加投入,教師的互動也就變得輕松容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增強教學趣味,增強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以上文的和聲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一個組學習一個音,最后大家一起和聲,這樣的教學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動時,學生被分為不同的組之后是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教師可以隨機進行組配,比如在大家學習完自己的音之后,開始引導學生,可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唱,第二組和第四組唱,第三組第四組在唱的時候要求第一組加進來,這樣隨機的進行演唱一方面增強學生內心的緊迫感,在課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時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后也會有成就感,在互動中,教師的加入也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為有層次,比如,教師在每個小組里選出兩個人,在每三個小組學生進行和聲演唱的時候代替另外一個組的學生進行演唱,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這樣充滿變化的教學讓學生更為感興趣,自然也更能夠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2營造愉悅氛圍,促進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意識與課堂的氣氛有很大程度的聯系,如果在一個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中,學生連話都不愿意說,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了,所以營造一個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欣賞并沒有特定的規(guī)律和答案,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才是最終的標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說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課本,讓學生有教科書式的感想,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讓課堂變得局促狹小,并不能夠容納學生的感受,學生說著口不對心的感想,在課堂學習中也就更不會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詢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是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某一本書或者是某部電影,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表意見,讓課堂變得熱烈,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也能夠學會去接納別人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明確音樂是具有主觀性的,不同的人聽了同一首曲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音樂也是有自身的特點的,比如,大家看奧運會頒獎儀式時,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時,大家心里都會產生自豪感,這是由于大家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立場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樣,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們展現自我的天地,讓學生的個性不被束縛,在快樂中成長。
3進行充分備課,調動學生情緒。
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夠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著激情,斗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動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晶.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王莉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
作者:劉璐單位:江蘇省淮安工業(yè)園區(qū)實驗學校。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四
(二)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不夠。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注重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日語論文提綱。
5.物流論文提綱。
6.論文提綱的編寫方法。
7.油畫專業(yè)論文提綱。
8.導演專業(yè)論文提綱。
9.建筑論文提綱精選。
10.教育論文的提綱。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五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和教育創(chuàng)新的今天,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由于受社會音樂環(huán)境的影響,其審美取向的偏差,人文關懷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顯出來的技術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漸成為不爭的現實,不僅左右著小學音樂教師的判斷與選擇,而且關涉正常的教學活動及其育人效果。因此,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如何才能適應變遷的社會環(huán)境,在目前教育環(huán)境下強化音樂教育的功能,發(fā)揮音樂教育作用,便成為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思考和重視的首要問題。下面我就此談些體會和看法。
一、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學生的聽賞能力。
音樂教師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主要是學唱歌曲,偶爾有聽賞的任務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難的。首先,他們所擁有的資料很少;其次,他們還不懂得怎樣去欣賞。這樣,他們就不喜歡上聽賞課,所以老師們常常省去了聽賞的部分。我通過不斷在平行班的教學嘗試中發(fā)現,其實,生活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
1、身臨其境。
意境是美學的核心范疇,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終極追求。在我們周圍,有著各種各樣的聲音:鳥叫蟲鳴、水流草動、雨落風起,等等,這些都是音樂語言的重要來源。如《野蜂的飛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現的就是大自然的聲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從感悟自然聲音做起。沒有反復的聽、鑒別、訓練,聽覺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農村學校周圍有著廣闊的活動環(huán)境,是一個天然的“聽覺訓練場”,具有城鎮(zhèn)學校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田間聽各種鳥叫,聽風吹禾苗的聲音,聽各種農機具的聲音,聽各種勞動的聲音;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如下雨時紅薯地和玉米地雨打葉子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記憶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聲音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
2、借景生情。
音樂是一種神奇而美妙的藝術,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聽覺享受。更為奇妙的是,這些音符的組合竟能時時撥動著人的心弦,也能把你帶進崇高的文化世界。在那歡快的音樂之中,少了幾分憂傷,多了幾分快樂地笑聲,直到一個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樂欣賞課《小儺面》時,我出示仫佬族的風土人情景圖,在歡快的歌聲中把學生引入少數民族的原始世界,讓學生細細體會作者歡快的心情,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多了解少數民族的音樂和原始文化。讓學生通過帶面具反復感受歌曲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3、鼓勵表述。
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大致分為音樂審美直覺、音樂審美體驗和音樂審美升華三個階段。欣賞者必須通過親身聆聽音樂,直接接受音樂信息,獲得直觀審美感受。特別是在音樂審美體驗階段后,欣賞者處于一種主動的狀態(tài),是一種積極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想象、聯想和情感在欣賞審美體驗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欣賞者在審美直覺和審美體驗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實現了客體與主體的融合,與音樂作者發(fā)生了情感共鳴。這是更高層次的欣賞,是欣賞的深化。由于學生的水平有限,特別是農村小學生接觸面較窄,而且語言能力低,我對學生表達不做任何規(guī)定,可以不用專業(yè)術語,也不分對與錯,只讓學生談自己的真實認識與感受,重在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不論學生說得好不好,都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二、音樂課欣賞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當代世界大小民族約有兩三千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加上各國文化交融下生成的新生音樂,現代音樂呈多元化是客觀存在的。就我國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音樂都不盡相同,我們想通過某人的演唱或演奏來完成都是不可能的。另外音樂的體載、演奏形式,演唱特點的多樣化,都決定我們不可能親身親歷。這時,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為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學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小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特別喜歡動畫形式的音樂作品,我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我們的音樂課形式多樣,上得有聲有色。例如動畫片《獅子王》中的很多曲子都很好非常具有表現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想,讓學生分析音樂情緒的變化在片中的運用。音樂隨生動的情節(jié)而變化,加上漂亮的畫面深受學生的喜愛。多媒體的運用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為了提高農村小學生音樂欣賞的教學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突出所欣賞音樂作品鮮明的基本形象,確定“聽”的內容。
二要重視生動形象的歌詞,明快的節(jié)奏,符合樂曲主題的解說,并以此選擇不同的“聽”的方法。
三要合理處理欣賞與學生活動之間的關系,側重積累聽覺記憶和欣賞經驗,積極進行教師演示“說”和學生表述“說”,引導學生將欣賞到的模糊的音樂感受“說”出來,深化欣賞,將欣賞“進行到底”。
實踐表明,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處理好了這幾個方面,音樂欣賞教學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學音樂論文篇十六
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審美情操、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時期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十分必要。從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法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五點建議和認識。
音樂作為素質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的地位與日俱增,獲得廣大家長和教師的青睞,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內容。筆者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時期音樂教學的方法,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心理享受。
一、讓學生表達內心對音樂的感受。
學生只有理解音樂課堂的教學目的,感受到音樂課堂所傳遞的魅力。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學習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才能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意愿,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之中善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作用,鼓勵學生對音樂發(fā)表意見,講自己身邊學習音樂的事故,讓每一位學生在音樂之中都能找到閃光點。要鼓勵他們對音樂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理解,使他們學習音樂但不局限于思維的束縛,學習技巧但不局限于音樂的技法,能夠在音樂中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用音樂提升意志品格,領略音樂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創(chuàng)新之中提升情感、豐富知識、活躍思維。
二、讓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語言,是作者抒發(fā)情感的重要載體。每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都蘊含著音樂家的情感在其中,這種情感體現在音樂的歌詞、旋律、節(jié)奏等,刻印了作品創(chuàng)作的時代特色。因此,教師在教會學生音樂歌曲的同時,還要讓學生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者的經歷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把握音樂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詮釋音樂的內在含義。要教會學生進入作品環(huán)境,讀懂讀透歌詞中的語言,把握正確的音樂旋律,掌握音樂中獨特的情感,把對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媒體音樂環(huán)境。
在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時候,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把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相融合,能夠創(chuàng)造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音樂情境,使學生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充分調動,活躍教學的氣氛。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往往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有些難讀的音樂符號理解比較難,機械式的記憶方式缺乏情感的溝通,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透徹,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影的環(huán)境中學習,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學唱,讓生活、唱歌、情感融為一體,觸碰到學生的情感世界,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唱的效率。同時,小學音樂課中抽象的樂理理解起來比較難,如果對音樂的概念理解不夠,更深入學習音樂的節(jié)奏、高低音等更困難。多媒體能夠讓復雜難以理解的抽象問題轉化為更直觀的具體事物,在學習中同步播放歌曲的節(jié)奏片段,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為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小學生在小學校園學習階段年齡跨度較大,教師可以選擇分層次施教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逐步教學,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任務。如小學階段1~2年級屬于低年齡階段,教學應主要以感知音樂節(jié)拍為主,以知曉節(jié)奏為學習入口,把握簡單快樂的音樂節(jié)奏,使內心深處與音樂旋律相融合,在簡單的歌曲旋律中激發(fā)興趣。3~4中年級階段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尋找學生喜愛的樂器,增強感知樂器的`能力,在教學中把握發(fā)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樂實踐之中提升音樂的學唱能力。另外,5~6高年級階段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價值,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把握作品傳遞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追求,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五、為學生布置音樂課作業(yè)。
作業(yè)是鞏固提高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小學音樂課作為基礎課程,也應為學生布置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課后練習,課前主動查閱資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樂課堂的作業(yè)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來安排布置,如果是音樂欣賞課,可以安排學生課前查閱作者的生平簡歷以及音樂背景有關的文化知識。課后作業(yè)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例如,在課堂上學過歌曲后,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激發(fā)。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應突出學生享受音樂的樂趣,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學懂音樂的發(fā)聲技巧,讓全班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通過音樂激發(fā)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為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崗位補貼申請書(優(yōu)質17篇)
- 最新武警上等兵入黨申請書(大全17篇)
- 最新汽車調研報告范文(實用12篇)
- 任免性通知范文簡短(精選15篇)
- 單位書面檢查范文范本(通用12篇)
- 貸款營銷方案范文(模板12篇)
- 最新部隊班長申請書怎么寫(大全8篇)
- 最新中學貧困生補助申請書(精選20篇)
- 2023年學校公文寫作范文范本(匯總8篇)
- 2023年餐飲店加盟協(xié)議書匯總(模板9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