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人際溝通與利益心得體會總結 人際溝通的心得體會(二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6 10:22:37 頁碼:7
人際溝通與利益心得體會總結 人際溝通的心得體會(二篇)
2023-01-06 10:22:37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人際溝通與利益心得體會總結一

人際溝通是每個人在社會中應該具備的能力,在一個人的家庭、學習、工作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自身的人際溝通能力呢?

6個不要:

1、 不習慣性否定別人。在生活中有些人會習慣性地否定別人,這個習慣很不好,哪怕不是有意的。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特別對身邊較敏感的人來說對你和對方的關系影響很大。那么生活中哪些細節(jié)體現出否定別人呢?例如:別人吃飯叫了一個菜你說,這個菜我以前吃過,不好吃。你今天這身衣服和褲子不搭配啊。你寫字好丑。誰放屁這么臭。你網名好土等等無處不在,這些也許你自己在說的時候沒有感覺,但是在聽的人眼里卻是一種否定和不尊重。我買的菜我自己吃你管我好不好吃呢。我放屁臭難道你一輩子不放屁,難道你放屁是香的?仔細想想其實這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凡事想想如果別人也這么跟你說你是什么感覺?

2、 不隨意議論身邊的陌生人。我們在公共場合常常發(fā)現身邊的陌生人有的穿著出眾有的行為怪異,有的你覺得沒文化有的你覺得沒素質有的你覺得沒見過世面。這些往往是公共場合中人際沖突的開端。陌生人之間本來就有進行心理防御,你在旁邊議論很容易引起不滿和沖突,也是公共場合中素質較低的體現。所以在公共場合中應該注意個人素質,你在嘲笑別人沒素質的同時其實自己的素質也降低了。在電影電視劇中經常有這樣對主角“”指指點點風的“路人甲”,生活中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扮演這路人甲的角色,在對身邊的陌生人指指點點,評頭論足。這是公共場合素質不夠的表現,我們應該杜絕這樣的現象,有這樣習慣的我們要改正。

3、 不要說反問句。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是夫妻關系中反問句一直是引起吵架的導火線。例如丈夫回家發(fā)現妻子沒做飯問:今天怎么沒做飯。妻子回答:你怎么不自己做。你自己不會做啊?。。。。。。這樣的反問句往往帶“刺”,讓人聽了一場別扭,心理有什么氣都會往你身上發(fā)。

4、 不要說“又怎么了”。這句話有很濃的火藥味和不耐煩的感覺,想想別人對你這么說你是什么感覺。

5、 不對別人賴以生活的工作評頭論足。對別人賴以生活的工作評頭論足是一種低素質的表現,往往會給別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所以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可以對別人賴以生活的工作加一肯定和提問,但是不要評頭論足,顯得你一個外行人比他還懂似得。

6、 不要在盛怒下做決定。很多人一生氣起來動不動就說“絕交”“恩斷義絕”“以后不要和我說話”之類的絕對化話,都不給自己一個臺階下。

7個要

1、要多在別人背后說好話。在背后說別人好話,效果比當面說好話要好。當面說好話會有阿諛奉承的嫌疑,但是在背后說好話則更加真實而且知道的人更多,說明對他的認同感更高,這樣更有助于雙方關系的發(fā)展。

2、要習慣性肯定別人。從細節(jié)中體現你對身邊的人的認可。你今天鞋子不錯啊,今天衣服和褲子很搭啊,這本書在哪里買的,聽說很好看。等等曾經有個新聞說一個公司掃地的員工奮不顧身勇斗歹徒為公司挽回數百萬損失,讓一個掃地工人肯賣命與歹徒搏斗的是因為公司老板每天總會夸他拖地拖得很干凈??梢婐B(yǎng)成肯定別人的習慣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收益啊!

3、要多說“咱們”。咱們這兩個字一下子把對話雙方的關系拉近了很多,懂得交際的人往往善于用這一點:“替我向咱媽說聲生日快樂啊”、“我很希望來咱們公司上班”

4、要多聊對方感興趣的領域。聊天多涉及別人感興趣領域。聊天多涉及別人擅長或者感興趣的領域有助于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讓對方感受到充分存在感。

5、要多換位思考。人際交往黃金法則:你希望別人對你怎么樣,你就對別人怎么樣?,F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用的是“反黃金法則”:我要別人對我怎么樣,別人就應該對我怎么樣。

6、學會眼神交流。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和別人說話時看著對方是最起碼的尊重。不可否認有很多人是害怕看別人的眼睛的,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要么對他們太嚴厲要么父母很少看他們的眼睛說話,我以前就接到過有些個案是這樣的,人際關系有困難,不敢看別人眼睛,很多原因來源于父母。在交際中也不是讓大家盯著對方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真誠地看一會兒,轉移看肩膀,耳朵,之類的地方。

7、要學會傾聽。聽分為很多層次。心不在焉的傾聽是指和人交談時根本沒有聽對方在說什么,或者自己在開小差。選擇性傾聽是指對方所講的內容自己只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傾聽,對于不感興趣的則不聽。有反饋式的傾聽是指在對話中認真聽對方說的內容而且有思考,及時回應,“恩”、點頭甚至能對對方說的內容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傾聽是最好的最高效的傾聽。

關于人際溝通與利益心得體會總結二

小蕓因為“不明原因的焦慮、恐懼反復發(fā)作一年”而來到我們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一年以來,她在醫(yī)院接受抗焦慮藥物治療,雖然服藥后焦慮恐懼感減輕,但她總感覺內心深處有某一部分是藥物不能幫到她的。她希望能夠通過心理咨詢來了解讓她困惑的這一部分,也希望能夠借此擺脫藥物的控制。

小蕓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兒,25歲,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工作。在她內心有強烈的沖突和焦慮。她說:“我有極好的人緣,可是卻沒有知心朋友;很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睞,卻難以建立穩(wěn)定的親密關系?!?/p>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小蕓平靜而漠然地談論著她自己,聽起來倒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完全看不到她發(fā)自內心的情緒反應,甚至于對喜歡的男生,她只會平淡地陳述自己與他們的交往。對于她而言,重點并不在于她對別人的感受,而是其他人是否“愛”她,會不會拒絕她。

在咨詢的過程中,她有時會遲到,遲到后她再三地道歉。每次咨詢結束她也會過度地表達對我的感謝。她從不對人發(fā)脾氣,即使她有正當合理的理由來宣泄情緒。她的借口是“我還要跟別人見面,要一起學習,工作,生活,最好和平相處,不要有什么矛盾”。她極度擔心別人是否喜歡她,她總是在想著要做些什么讓別人不要厭煩她。

她做任何事都非常講究細節(jié),總想做到最好,得到別人正面的評價,她強調:“如果我做得足夠好,別人就會喜歡我”。她的自我價值完全建立在別人對她有好的評價,都很接納她,喜歡她的基礎上。任何拒絕對她來說都是毀滅性的威脅,因此她必須不計代價地來撫慰別人。

我感覺到她的人際關系是極度脆弱的,任何的人際矛盾,無論多么的微不足道,都足以毀掉她的安全感,也會讓她隨之燃起無法控制的焦慮,她的完美主義的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談論到她的童年。

她講道,8歲時父母離異,她由爸爸來監(jiān)護。爸爸經常會發(fā)脾氣,并指責她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并經常對她說:“都是因為你,我的生活才會變得這么糟糕?!彼诤苄〉臅r候就總是想盡量做個乖孩子,好孩子,不要讓爸爸生氣。爸爸經常把她獨自留在家里,她感覺很害怕,也因為沒有得到爸爸適當的照顧而受傷。

她談論這些事情時沒有表露出任何的情感,對于父母的離異也表現出冷漠無情的態(tài)度。我問她對爸爸有什么樣的評價,她說爸爸是個好爸爸,可是從她對爸爸的陳述中傳遞出的信息是:“爸爸對我一點兒都不關心,爸爸不可靠”。

她覺得自己將爸爸理想化了,所以對于現實生活中爸爸諸多照顧不周的行為也予以合理化。這樣下來,她沒有任何的情感表達,她呈現出她的一個假面具,一個沒有情感血肉的她。

她生活在對爸爸的幻想中,她感受到的爸爸是她期待中的理想爸爸,她不能面對現實中的爸爸。我提到她陳述的童年不愉快的經歷時,她會為那些經歷添加模糊卻強烈的希望,她說“可是我爸爸是一個好的父親”。我感覺到她強烈渴望有一個好的爸爸,不愿正視現實中爸爸的缺憾。

這些特質也體現在她的人際交往模式中,她一方面無止境地想依賴別人,特別是想得到他人的接納和喜愛,這樣作為她自己的安全來源;另一方面她潛意識中又堅信其它人都是不可靠的,從而排斥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所以她“有極好的人緣,可是卻沒有知心的朋友;很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睞,卻難以建立穩(wěn)定的異性親密關系”。

經過多次的心理治療,小蕓在跟我的互動中體會到自己的人格模式,并且學習調整自己,改變自己,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到生活,參與到人際互動中,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樣下來,壓抑的情感就不會再演化成莫名的焦慮恐懼了。

現在小蕓停止了服藥,焦慮和恐懼感不再侵擾她。她還是有很好的人緣,她也擁有了自己真正的閨中密友,閑來一起吃飯,聊天,逛街?,F在的她也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男朋友,已經開始談婚論嫁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