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28 14:15:09 頁碼:7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模板19篇)
2024-01-28 14:15:09    小編:紫薇兒

通過總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應對壓力,保持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人面臨的挑戰(zhàn)。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這個領域的知識,可以參考以下給出的一些書籍。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一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閱讀具有快捷傳播知識、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養(yǎng)認知能力等功效。在數(shù)學教學中。不少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學習數(shù)學就是老師多講解,學生要多做題,課本被當成了教師的講解材料和學生的練習冊,對課本中的內容的閱讀重視不夠。學生也沒有閱讀數(shù)學課本的習慣,學習中若有問題,也往往直接問老師,很少通過鉆研課本來尋找思路。

本課題研究的第一個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數(shù)學閱讀的作用,有效地發(fā)揮數(shù)學閱讀的教學功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過課題研究,讓老師體會到閱讀數(shù)學課本內容的重要性,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時,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國內研究的現(xiàn)狀分析。

從網上查找到的資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學比較注重開展對中學生數(shù)學閱讀能力的研究,小學雖然也有教師對此問題比較關注,能看到一些老師寫的理論文章,但在我所聽到的各種級別的數(shù)學公開課上,還很少看到有教師能夠把這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體現(xiàn)出來。實際上,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數(shù)學閱讀具有“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養(yǎng)成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等特點,應該說,是數(shù)學教與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數(shù)學教學改革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同時我也認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符合現(xiàn)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在小學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該閱讀的時候不是被教師代替就是電腦課件代替,學生讀的機會少,甚至一節(jié)課,學生沒有機會讀書,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而讀的少。這種教學現(xiàn)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目前小學生使用的教材,是許多專家依據新的課程標準,結合小學生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征來組織編寫的,編寫過程中,一定是考慮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應該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現(xiàn)行教材開展閱讀教學,完成是可能的。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閱讀內容的選擇研究:如教材中出現(xiàn)的數(shù)學概念、公式的推導過程、數(shù)學知識、單元小結、算法指導等。

閱讀措施的選擇研究:如課內讀和課外讀。課內讀主要有:對概念的閱讀。對公式的閱讀和對數(shù)學習題的閱讀。課外讀還包括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讀課外書等。

相關研究:教學設計形式的研究、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閱讀效果評價方式的研究和閱讀教學與其他教學形式想結合的研究。

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學校從20xx年開始啟動校本教研活動,經過兩年的實驗和摸索,我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開展話題研究的實踐經驗。

2.人員結構。以市級骨干教師牽頭,教科室指導組織實施,以校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和一線青年教師為主要研究力量。

課題負責人:汪尊明,男,市級骨干教師,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教導處副主任;。

參與研究人員:

徐勇,男,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數(shù)學教研組長;。

孫玉峰,男,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團支部書記;。

張巾巾,女,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

鄧秀梅,女,小學特級教師,大專學歷。

3.資料準備。學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和雜志;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

4.經費保障。向學校爭取經支持。

四、階段性安排。

第一階段:課題申報、論證與調查階段,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

第二階段:課題實踐階段,時間:20xx年9-20xx年6月;。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形成模式階段,時間:20xx年7-20xx年9月。

五、研究方法。

本課我們定位為行動研究,以實踐研究為主要研究手段。我們的指導思想是“立足校本,在學中做,在做中求發(fā)展。”

六、研究人員及分工。

汪尊明:負責課題的規(guī)劃、指導、實踐與總結。

徐勇:負責高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孫玉峰:負責高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鄧秀梅:負責低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張巾巾:負責中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顯示。

1、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實例;(用錄像形式呈現(xiàn))。

2、實踐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寫出。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二

學校開展“五心”教育,開展體驗教育,實踐育人,從而不斷增強未成年人以忠孝、仁愛、誠信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道德觀。以此來提高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感,構建和諧互助的人與人關系?!拔逍慕逃笔侵浮爸倚墨I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的教育系列活動。為確保此項工作有效開展,現(xiàn)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與日常工作相結合,使“五心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學校是為學生提倡優(yōu)質教育服務的,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教師的“關心”和“愛心”,用我們自身工作上的行動成為“五心”教育的感染力量和表率,使五心教育通過學校教師隊伍向學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地傳遞開。

二、與精神文明、熱愛偉大祖國、文明學校相結合。

學校組織相關活動,更進一步確保“五心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例如:組織敬老愛幼活動,健康老人評選活動,家庭互助互幫活動、熱愛偉大祖國詩歌朗誦活動等。利用中學生團員的力量,使學校五心教育活動的推動力量得到更大的保證。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他們身上蕩漾著青春的氣息,是感染社會的最強力量之一,組織他們參與到“五心教育”中來,讓他們的行動牽動學?!拔逍摹苯逃顒拥捻樌_展。

三、利用多種形式,加大“五心教育”的宣傳力度,營造倡導“五心”的社會氛圍。

例如:制作及編寫一些五心教育有關的宣傳品和文字,在校園內張貼及傳播,定期出版與五心有關的板報等。

四、結合各種節(jié)日,開展相關的五心教育活動,如“十一國慶節(jié)”將進行熱愛祖國的宣傳和活動。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三

《學前教育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必修主干課程,是以《學前衛(wèi)生學》、《學前心理。

學》《教育學》等基本理論及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幫助學生掌握現(xiàn)代幼兒教育思想,全面。

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般規(guī)律,以達到提升學生教育理論素養(yǎng)素質,形成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

是理論性與實踐際,分析教育現(xiàn)象,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一門教育應用學科,性并舉的基礎理論課程。本課程在我院開設已有幾十年的歷史。

本課程最初稱為《幼兒教育學》,是根據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幼兒師范學校教學計。

日制學前教育專業(yè)缺乏適宜的《學前教育學》教材的現(xiàn)狀,我們根據高職院校全日制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需要,以構建高職高專層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教育學》學科體系為目標,初步對《學前教育學》課程進行了涉及教材、教學方式、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手段等領域的改革,努力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初步掌握了本學科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和理論;

學會用所學的理論。

能知識去評價教育教學活動;能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觀察、分析教學現(xiàn)象和幼兒學習活動。

幫助學生了解幼兒教育實際,培養(yǎng)他們熱愛幼教事業(yè)的思想,學會審視、分析當前幼兒教育。

~~。

實踐中的問題。具備從事幼兒園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

二.課程沿革。

多年來,我們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積極進行課程改革研究,在完善課程體系、選用合使該適的教材、改革實踐教學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課程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教改成果,使該學科成為一門受到學生喜愛的學科。

1、注意教學內容的更新,構建相對完善的學科體系。

學前教育學是一門相對年輕的學科,由于建國以來我國長期實行兩級師范教育體制,專。

科層次的學前教育學的教材建設相對來說是一個空白。

鑒于這一情況,我們根據高職學生的在教學中不斷地嘗試、探。

性和豐富性,夯實了學生的教育理論基礎。

2、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原則,積極改進實踐教學。

生的直接經驗,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課堂上通過師生、生生討論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學以。

致用。

3、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的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學中,我們非常注意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經過學習、培訓,目前我們所有主講教師及。

了解最新輔導教師均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教師們還常常上網瀏覽信息,教改動態(tài)和教育研究成果,并充分利用其他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如錄像、錄音等設備,播放專家的講座、幼兒園課堂教學實錄等,使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具趣味性、直觀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充分證明,我們在教學中的種種改革和探索是富有成效的,得到了校內外專家。

充實完善自己的一致肯定,在學生中產生了較好的反響。教師們也在教學改革中不斷進步,的知識結構,整個學科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分專業(yè)教學用書的內容,結合當前本課程發(fā)展的實際狀況,通過有機整合與大膽的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起了以基本原理為根基以注重實踐運用為目標的內容體系。

解當今幼兒園發(fā)展的新動態(tài),了解社會對幼兒教育的新需求,根據學生個性不同、就業(yè)需求不同給予不同滿足,體現(xiàn)課程設計的開放性。

~~。

針對幼兒教育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結合教育理論進行合理的分析,提出實際的解決辦法,并較好地處理了本課程與其他實踐課程的關系;以提高學生教育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習。

三、教學目標。

職業(yè)能力。

目標觀察能力。

專業(yè)知識目標。

專業(yè)技能目標。

價值取向目標。

了解觀察的基本要求、方法,把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身。

學會觀察和分析一個教育活動中幼兒發(fā)展行為的表現(xiàn),探討并能提出教育對。

策。

熱愛尊重幼兒,樹立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和教育。

觀。

社會交往。

能力。

心發(fā)展規(guī)律,形成對幼兒行為敏銳的觀察力。了解與幼兒及家長交往基本。

要求。

1、在見習實習中觀察幼兒園教師在各。

種教育場景中與幼兒交往的情景,掌握幼兒教師的教育、交往技巧。

2、創(chuàng)設場景,初步體驗與幼兒、家長。

溝通的技巧。

1、分析一個教育活動計劃的構成要素。

和內涵要求。

力、反思、評價能力。

了解幼兒園課程要素的構成和內容,學習掌握幼兒園教學、游戲、一日活動的組織方法與要求,理解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要求。

認真思考、質疑的品質、學習表達和交流研討,初步形成教育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與兒童學習的關系,反思和評價教師的教育技巧和實踐能力。

3、觀摩和參與實訓半日活動,學習幼兒園班級管理和半日生活的組織內容。

與要求。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力及評價能力教育資源的利用能。

力綜合應用。

了解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和規(guī)劃要。

求。

了解家園合作、社區(qū)合作的意義和方。

法。

理解幼兒園教育目。

形成科學的環(huán)境。

觀。

形成生態(tài)學視野下的大教育觀。

例,學習評價家園合作、社園合作的方。

法。

調查一個幼兒園幼兒。

“四育”發(fā)展的形成專業(yè)基礎理。

~~。

能力。

標、發(fā)展內容和實施途徑、工作評價的要求,初步形成幼兒園教育工作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

情況,學習分析評價幼兒園教育現(xiàn)象,形成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實際教育問題。

能力。

論及職業(yè)素質。

知識延伸及學習拓展能力。

了解學前教育思想發(fā)展史、主要教育理論流派及其思想主旨理念、了解國際上著名的幼兒園課程模式與當前的園本課程研究。

愛。

擴大專業(yè)視野,提升專業(yè)理論素。

養(yǎng)。

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知識模塊順序及對應的學時。

章次第一章第二章。

課程內容緒論。

講授學時。

64。

實踐學時。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幼兒園班級管理和幼兒行為輔導。

早期親子教育。

544436554。

12。

212332。

~~。

合計5418。

總學時。

五、教學、實踐環(huán)境與教具設備的設計。

1.實踐性教學環(huán)境與條件:實踐性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主要在于為學生聯(lián)系可以觀摹和實。

習的教育實踐基地。目前,我們建立的實踐基地有。

摩室,滿足校內實踐教學的需要。

2.網絡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目前,本課程實行多媒體教學,擁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多媒體。

教學資料,對于提供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學院也購買了一套清華同方知網,并有專門的電腦中心,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閱專業(yè)信息、為學習專業(yè)知識提供支持。

同時,學生還可。

以通過電子郵件、qq與教師進行經常性的交流,及時消除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一些問題和。

困惑。

除了到托幼機構的真實教學環(huán)境見習、實習以外,還充分利用校內的兒童心理觀察室、幼兒游戲模擬式、蒙臺梭利工作室、奧爾夫音樂實驗室等實訓場所,讓學生訓練相關技能。

(2)將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結合起來。

進來”傳經送寶或開展座談,開闊學生的視野。

六、教學反思:

~~。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四

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表達作者對生命的體悟,啟發(fā)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樹“為例,接上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guī)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只有真正感受了,讀者的心靈才會與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鳴的火花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不說”生命是什么”,而說“生命象什么”用心感受自己的生命,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初三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會深刻,學習本文,意在讓學生能體悟作者對生命引發(fā)的思考,并能獲得對自身的情感體驗,不論粗糙或細膩,只要能談出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學中有得。

1、知識目標:初步理解、評價、鑒賞文學作品;能學會相互合作、相互傾聽,并有條理、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2、能力目標:掌握閱讀課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領悟作品內涵,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通過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多角度地體驗生命的真正內涵。

3、情感、目標: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獲取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培養(yǎng)自覺探究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欲望。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有關閱讀的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再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本課采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課堂設計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點撥為輔,加以各種形式的閱讀設計,并結合說話訓練,真正讓學生體會生命的內涵和意蘊,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獲得對人生獨有的情感體驗和有益啟示,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1、生課前查找有關資料:收集有關“生命”的名言;

圍繞“生命”的主題,舉出一個實例。

2、教師課前準備:思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多角度地選取有關對“生命”的感悟的內容,設計幾個有梯度的主問題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體悟生命的內涵。

(一)情境導入

師:播放貝多芬的《生命交響曲》并朗誦汪國真的詩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晚來風急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shù)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里

我們認識了自己

師:1、但人的生命卻只有兩萬多天,我們不禁深深嘆息:人生是如此短暫!但是在如此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可以面臨許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勇敢和快樂,也可以選擇脆弱、逃避和悲傷,甚至是死亡。

2、簡介作者:冰心(感受她對生命的理解,從中你會得到哪些體驗?)

(二)整體感知

朗讀

師:請大聲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

(2)自主探究:文章寫了生命象什么?領悟生命的本質和生命的規(guī)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詞語概括)

生:大聲朗讀課文,歸納結構概括課文的內容。(并由此形成板書)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研讀賞析

選讀

師:作者說生命象“一江春水”一棵小樹”你認為有沒有道理,你更贊同那一個說法,說說自己的認識。

生:暢所欲言------

師:(過渡)這篇文章所以如此震撼我們,是因為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xiàn)。

尋讀

生:合作探究(四人一小組),討論回答(推薦小組中的代表發(fā)言,各種的發(fā)言意見基本上已經把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找出來了。)

生:“快樂勇敢”寫出----

“享樂”是----;

“沖破”、“不屈”體現(xiàn)生命的頑強;

-------

教師小結: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生命力的詞句是很能表達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顯得更為生動,朗讀時特別應注意。

師:朗讀指導:注意把握朗讀技巧

(1)注意語速、語調、停頓、重音。

(2)理解內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讀。

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范讀并評議;著重討論朗讀時對重音的把握;再齊讀感受作者的情感。

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了作者的情感,那么由生命你還聯(lián)想到什么?仿寫“生命象------”

(生:生命像小說,不在于長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夢,活得精彩、充實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時,有時有淡淡的苦味;有時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風平浪靜,也有驚濤駭浪。

生命像路,有時平坦,有時崎嶇,這樣才繽紛。

生命像火把,應該使勁燃燒。

生命像蠟燭,都很短暫。

生命像萬里長城,沒有止境。

生命像一場戲,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

生命如同父母的愛,應該學會珍惜生命,懂得愛的真諦。)

過渡:無論怎樣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作者從小的自然現(xiàn)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啟發(fā)人的,同時,她對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開。

研討

師:從文中找出作者對生命的幾點思考?最能表達課文主題思想的是那一句或哪幾句

生:齊讀最后三段,加以歸納概括,并由此形成板書。

[這是作者對自然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生命的哲理的歸結,也是教學文本內容的整體完成]

(四)體驗反思

師:1、讀罷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

生:生命只有一次,應好好珍惜;

人總是要死的,選擇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生命是寶貴的,應該活得精彩。

(學生的回答,沒有與具體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還有的學生就直接談課前摘錄的有關生命的名句,這個問題的設計就不能體現(xiàn)出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意義,而學生自身對生命的感悟要進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礙。由此,教師做了引導,以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

師:引導

請用下列格式說話:“我感受到,生命因為……而美麗”,再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美麗,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又瞎又聾,但他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終于“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生:思維非?;钴S,回答時語言表達非常精美。

(生:我感受到生命因為頑強拼搏而美麗,張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頑強與命運抗爭,而《輪椅上的夢》成了激勵青年上進的明燈。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無限的價值而美麗,偉大的作家魯迅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奮斗而美麗,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獻于發(fā)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為助人為樂而美麗,雷鋒的一生都用于為人民服務中去。等

(五)總結概括

師: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每當夜深時,我合上眼睛,眼前總會浮現(xiàn)這樣一幅幅圖景:魯迅在夜里一邊咳嗽,一邊寫文章,昏暗的燈光下,發(fā)出內心的《吶喊》;卡夫卡徹夜寫完自傳體小說《判決》,完成與自己靈魂的對話;普魯斯特從35歲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門窗緊閉,房間里點著蠟燭,《追憶似水年華》成為他唯一的安慰。這是一群孤獨的人,這又是一群靈魂飽滿的人。對于我們來說,我們的青春的生命不必像他們那樣有太重的負荷。我想說的只是,哪怕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平庸,也別讓我們的生命之花枯萎,別讓我們的精神之花凋謝。

(六)布置作業(yè)

以“由生命聯(lián)想到……”為范圍,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感受;題目自擬;體裁不限。

(七)板書設計

生命象春水

談生命生命的本質,生命的規(guī)律

生命象小樹

[板書設計主要以突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和閱讀的方式,可以使復雜內容簡單化、明確化,把感性東西理性化,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感悟的能力。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五

幼兒性別教育不僅包括幼兒性生理(生命起源、懷孕與出生過程、生殖器官、身體結構和特征、兩性差異的認識)方面的知識,也包含心理方面(性別角色的認識與發(fā)展、愛與情感的建立),以及社會發(fā)展(兩性交往互動、家庭的初步認識、性別保護和性別尊重)。因此這次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通過科學、社會教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生命,愛惜生命,感恩父母。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生命資源。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觀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豐富的,是目的、意義與價值的源泉。因此這次活動通過讓幼兒參觀周圍環(huán)境,了解周圍大自然中的各種生命現(xiàn)象,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生命的美好,萌發(fā)幼兒珍惜生命、愛護生命,保護、尊重各種生命的情感。

1、在戶外參觀過程中,幼兒感受到植物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每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

2、幼兒了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礙,生命是脆弱的。

3、初步萌發(fā)幼兒的生命保護意識,保護身邊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珍惜生命。

1、幼兒園有種植園和飼養(yǎng)區(qū),幼兒具有種植蔬菜和飼養(yǎng)動物的經驗。

2、關于動植物的圖片、動植物生長變化的片段視頻。

1、觀看圖片,認識有生命的事物。

播放兩組圖片,一組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組是無生命的物體,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組圖片的異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初步感知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征,并加以區(qū)分。

2、觀看視頻,了解生命的生長變化。

播放植物的種植—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枯萎過程,以及動物的生長繁殖視頻。

幼兒討論:植物和動物分別是怎樣成長的,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礙呢?(了解生命成長的不容易)

1、種植區(qū)、飼養(yǎng)區(qū)觀察。

幼:······

2、到幼兒園的花園觀察,滲透保護花草、動物的感情。

組織幼兒觀察花園里都有哪些植物、動物。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花園美嗎?為什么呢?

幼:······

師: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花朵、小草,還有小鳥、蝴蝶等等,讓我們的花園很美麗。所以我們不可以摘花兒,隨意踐踏小草,不能傷害小動物。愛惜每一個生命,即使它是很微小的。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看了圖片、視頻,還在戶外尋找觀察植物、動物,了解到了這些植物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他們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努力成長,就跟小朋友們一樣,在父母親人的照顧下慢慢長大。我們要小心呵護每一個的生命,即使它很微不足道,像周圍的小花、小草、螞蟻等等。

讓幼兒在家里種植喜歡的植物,或者飼養(yǎng)一只小動物。將植物或動物的成長過程、幼兒的照料過程記錄下來。感受生命的成長,培養(yǎng)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六

1、通過本課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見的安全預防及遇險應急常識,掌握一些險情的自救方法與技能。

2、通過安全教育的學習,提高學生生存自救能力。

3、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珍惜生命,回報社會;教育學生臨危不懼、互相幫助、救人危難、意志堅強、百折不撓的精神。

1、了解常見的非法侵害防范常識及應急常識。

2、了解防火安全常識,并能在火場自救逃生。

3、能辯識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

4、了解衛(wèi)生防病常識。

5、提高心理素質,學會緊急情況下自救技能。

6、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集體活動、分組管理、小組活動和個人演練相結合。

講解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操作法等。

滅火器、防火疏散通道、交通標志牌、火警標志牌、保護墊、安全帶、消防訓練塔等。

一、課前準備:。

工具材料:15個滅火器,20個火警和交通標志牌,安全教育噴繪牌若干,1.7米高特制跳臺一個。

二、導語:

俗話說“水火無情”,是說水災火災給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讓我們沒有安全感。那么,類似的災害可不可以預防?如果災難發(fā)生了,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救應急措施,把災難降低到最小程度?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安全教育課,就是讓同學們了解一些安全常識,學會一些應急自救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樹立安全意識,以預防為主,拒災難于千里之外。

三、安全指導:

1、遵守課堂秩序,聽從老師指揮。

2、演練中嚴格按照程序操作,互相保護。

3、高樓逃生演練時,一定要求系好安全帶。

四、活動組織:

(一)三警電話:

中小學生遇到災難發(fā)生時,不提倡當英雄,應以安全自救為主;自救的方法有:逃跑、呼喊、煙火求救、報警、野外求救字樣sos等。

三警電話:110、119、120。

三警電話接通后,應講清地點、案情或災害事故情況等,如歹徒正在行兇,應注意自身安全?;鹁蚣本葢诼房谝龑儡嚭途茸o車。

教法、學法:

通過三警電話的學習,使學生了解110、119、120報警電話是特種專用電話,讓學生認識到撥打三警電話戲耍取樂的嚴重后果。

(二)防火安全常識與應急訓練:

1、野外火災事故預防:

(1)不在草木繁茂的山林用火;

(2)上山掃墓時應注意防火;

(3)不亂扔煙頭;

(4)不亂扔礦泉水瓶;

(5)燃放鞭炮應注意防火。

2、家庭防火:

(1)家中不放置易燃易爆危險品;

(2)家庭裝修應使用不燃性材料或經阻燃處理的材料;

(3)保持室內過道、樓梯暢通;

(4)家庭用電、用氣、驅蚊等注意防火;

(5)家庭應自備滅火器,并掌握使用方法。

3、公共場所和高樓預防火災:

(1)公共場所和高樓應制訂防火逃生方案,并進行演練;

(2)防止人為縱火;

(3)安全通道應保持暢通;

(4)高樓各層應有消防設備和逃生器材。

教法、學法:

采用分組討論方法,讓學生了解野外、家庭、高樓和公共場所應如何預防火災。

4、火災應急常識:

(1)滅火的方法:

火焰初起時應用滅火器、沙土、濕毯子等物品覆蓋滅火;

電器、油等著火不可直接用水滅火。

(2)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小型干粉abc滅火器):

a、適用范圍:油、電子儀器、文物、圖書等物品的初起火災;

b、使用方法:

應距離燃燒物5米處放置好滅火器,拔出保險銷,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將噴嘴對準火源處,握住開啟手柄噴干粉滅火。

c、滅火器的使用方法訓練:每名學生按使用方法實際操作訓練一次。

5、火場逃生訓練:

(1)火場逃生的方法:

a、火災初起時,可披上濕衣服、濕毛毯等低姿勢沖出火場;

b、出現(xiàn)濃煙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嘴鼻逃生;

c、衣服著火可撕脫衣服,用手或物體撲打;也可倒地打滾滅火;

d、高樓發(fā)生火災時應走安全通道,不可乘坐電梯;

e、大火風箏;封住安全通道時,可用繩子、窗簾、床單等物系成長繩往樓下逃生;

g、煙氣從門縫進入時,可將濕毛巾濕衣服、濕毛毯等物品擋好;

h、樓下著火也可到樓頂避火、求救。

(2)火場逃生訓練:

a、模擬火場逃生訓練:用舞臺發(fā)煙器發(fā)出煙霧,學生用濕毛巾捂住嘴鼻進入安全通道逃生。

b、樓上繩索逃生訓練:在消防訓練塔下鋪好保護墊,學生登上消防訓練塔,讓學生在消防訓練塔上系好安全帶后,手腳并用,從樓上向樓下逃生訓練。

(3)學生分小組競賽。

教法、學法:

這部分內容采用演示法、實踐操作法,通過學習,掌握火災應急常識并能在火場自救逃生。在演練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合作精神。

6、火災應急“十要”

(1)要早撲火。

(2)要早抱警。

(3)要先撲火,后搬財物。

(4)要沉著冷靜。

(5)要仔細判斷,果敢決策。

(6)要注意鄰室起火。

(7)要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

(8)要屏住呼吸。

(9)要掩口鼻。

(10)要隔離煙火。

(三)交通安全常識:

1、交通安全標志的識別:學習20種交通安全標志,然后分小組進行競賽。

2、交通安全十項注意:

(1)遵守交通規(guī)則;

(2)行人應走斑馬線、天橋、地下通道等;

(3)乘車應系好安全帶,關好車門,車停止后從車的右側車門下車;

(4)乘車時不把手、頭伸出車體外,不往車外拋物、吐痰等;

(5)不乘坐無牌、無證或破舊老化的車、船等;

(6)不進入交通管制區(qū);

(7)乘車時應尊老愛幼。

(8)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軌道機車等要聽從管理人員的指揮和引導;

(9)在規(guī)定的站點候車、下車;

(10)排隊購票。

3、交通安全十大危險:

(1)突然橫穿馬路;

(2)在馬路上踢球、瘋打鬧;

(3)比賽追逐機動車輛、自行車等;

(4)鉆、爬欄桿,不走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

(5)在汽車后面或底下玩,未發(fā)現(xiàn)汽車啟動或倒車;

(6)下車后不看清同向有無來車,即猛跑過馬路;

(7)不走人行橫道而走在機動車道上;

(8)過馬路時對車速判斷不準,想在汽車到達前過馬路;

(9)在汽車夾縫中穿行;

(10)在住宅區(qū)內不注意車速快的汽車。

教法、學法:

這部分內容采用了講解法、討論法、競賽法等形式研討,使學生能識別常見的交通標志,認識到違規(guī)的危險性,了解交通安全常識,提高安全意識。

(四)其它安全常識:(在教室墻上掛著噴繪內容)。

1、非法侵害防范常識;

2、衛(wèi)生防病常識;

3、遇險應急常識。

教法、學法:

這部分內容是用噴繪板掛在墻上,學生在參觀學習過程了解這些常識。

(五)心理素質訓練(信任背摔):

1、信任背摔方法:

由6名學生組成3小組,兩名同學相對,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并抓緊,3個小組緊排在一起,承擔從高臺上后倒的同學。

在高臺上(高臺的高度與學生的肩同高)有教師或教練指導學生往后背倒,要求后倒時要直,不能歪著倒或斜著倒。

2、學生分組訓練,每人至少訓練三次。

教法、學法:

心理素質訓練培養(yǎng)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及身體自控能力和膽量。

采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實踐操作過程及效果進行評價。

1、學生在組內交流、談體會。

2、教師總結:

本課只是安全教育內容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安全教育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能去研究。

這一課同學們表現(xiàn)的都很勇敢,了解了一些安全知識,學會了一些自救的本領,但老師希望你們都用不上,因為應急自救是亡羊補牢,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一課老師真正想教給你們的是要時刻樹立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才能確保我們的安全,才能幸福的生活。

教法、學法:

采用討論法按小組交流,最后派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加深理解達到升華的效果。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七

1、熟悉校園,老師,同學。熟悉班級上課形式。

2、學習十二字行為規(guī)范要求,為以后養(yǎng)成良好的行規(guī)習慣打基礎。

教學重點。

1、知道學校的名稱和自己是一年級幾班的學生,知道教室的位置。

2、向老師、同學介紹自己的姓名及自己的特長、愛好。

教學難點。

1、整體認知“十二字行為規(guī)范”

2、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介紹自己認識新朋友。

一、談話揭題。

1、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大張莊小學讀書,我是這個學校的老師,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師”(請同學齊聲向老師問好,老師也應答“小朋友們好!”或“你們好!”

二、認識校名、年級、班級。

全校的老師和同學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這所學校。我們這所學校的校名誰知道?(請學生回答)。

1、出示帶有拼音的校名小黑板。

2、教師按拼音正確地把校名念一遍,請學生跟老師念,請個別同學念。

3、教師邊畫邊講年級與班級。

4、說一說。

我是()小學()年級()班的小學生。

三、

自我介紹。

我們這個班有這么多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玩耍,我們要互相認識。

1、老師示范自我介紹。

我的名字叫什么?我最喜歡什么?

2、學生輪流說。

紅花獎勵做得好的同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認識我們的學校。

到教室外站隊,按高矮順序排隊,依次排座位。

一、學習要求:

1、通過參觀校園,感受到名校園的美,生活在其中的快樂。

2、在參觀過程中,熟悉校園環(huán)境,了解校園常規(guī),爭做名校園的名學生。

二、學習過程:練習集合:

剛才大家在教室的表現(xiàn)真好,現(xiàn)在老師想帶你們去參加校園,大家想去嗎?

1、學習集隊。(要求:快、靜、齊)、請女孩子安靜地由矮至高排一列縱隊,男同學靜坐觀看。

3、孩子離座按要求排隊。

1、聽到“齊步走”的口令,大家安靜地向前行走,不說話,注意對齊前面、旁邊的小朋友。

2、下樓梯時要向右走,(老師說明原因)不跑步,不從扶手上滑下去,要注意安全。

3、走到樓梯的最后一級臺階時,第一排學生要停下來稍作停留,以保證隊伍的整齊有序。

組織學生上廁所。

1、幫助學生認識男女廁所,說明要求:下課后要抓緊時間上廁所;上完廁所后要洗手;不在廁所周圍玩耍。

2、讓學生上廁所。

(四)參觀校園。

1、認識白線,注意上下樓梯靠右行。

2、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

3、校園文化、樓道文化,評比欄和宣傳欄。

4、參觀辦公室,告訴學生喊“報告”,老師同意才能進。

5、參觀飲水處,學會飲用方法。不洗手、不擠不插隊、不亂扔、不用嘴巴直接含,節(jié)約用水不浪費。

6、參觀廁所,清楚要求。認清標志,手紙入簍,不在廁所攀爬瘋打聊天。

7、參觀操場和體育樂園,明確要求。不準自己進入,要有老師安排帶入。所有運動器械需在教師同意及教師看護下接觸。

四、放學訓練。

1、整理好自己抽屜和座位附近垃圾,依次扔入垃圾簍,把椅子放入桌內。

2、集合整隊。做到“快靜齊”。口令“不說話,把手牽,安靜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說再見。”

3、行進中“沿白線,靠右行”。

第三環(huán)節(jié)我們這樣上學。

一、現(xiàn)在我們要學習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的小學生。

二、了解“十二字行為規(guī)范”

請同學們向后看黑板上的十二個字。會認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師帶領大家齊讀逐字講解,初步感知全班再次齊讀。

三、演示導行部分口令靜息。

請座好——頭正、身直、肩平、腳并攏學習課間操向前伸手向后仰頭向左彎腰。

向右伸手配音樂練習。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習兒歌《我會做》。

一、出示兒歌。

《我會做》。

進學校,笑一笑,右邊走路不亂跑。校園教室真美麗,紙屑入袋才干凈。上課座正不亂動,先聽再說不插嘴,耳聽眼看舉手說,發(fā)言站直聲響亮。可見常把筆盒看,鉛筆橡皮在不在。放學之前站路隊,不說話,把手牽。安靜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說再見。只要同學都做好,我們班級人人夸,每天我都要做到,三好學生我來當。

二、師范讀,講解。

三、師帶讀,學生跟讀,配動作。

四、嘗試背誦記憶。

五、將抽象的要求編成具體的兒歌,形象生動,直接導行,幫助孩子記憶并形成習慣。再次練習站隊,準備站隊——教室門口整隊——下樓,校門口整隊——門外一年級放學區(qū)內集體再見。

我的名字是??。

我們的學校是道明外國語學校。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八

專業(yè):生物教育。

準考證號:010109105180導師:程雙懷。

摘要:本文是對“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采用情境導入、資料分析、合作探究、啟發(fā)式教學、圖片展示、討論交流和概念圖等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在探究過程中。

總結。

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通過資料分析、合作學習和概念圖,形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的有關概念;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引出食物鏈和食物網及相關知識;通過進一步探究,得出“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的結論;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條食物鏈,播放人類活動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實例的課件,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形成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意識。希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獲得重要的生物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環(huán)保意識。

關鍵詞:教學設計;生態(tài)系統(tǒng);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概念圖。

1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分析。

1.1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第四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后進行的;是認識人與環(huán)境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建立生態(tài)學基本觀點的前提;也是學習后面單元內容的知識基礎[1]。本節(jié)教材主要介紹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形成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等內容。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組成,了解食物鏈和食物網,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認識生物和生物圈與人類的關系,確立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且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由于本節(jié)教材敘述性內容較多,知識性比較強,屬于“概念學習”的課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比如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活動、探究性學習、啟發(fā)式教學和歸納式學習等,注重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1.2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發(fā)達而抽象思維欠缺,生物知識有限,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已經掌握了生物特征及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做了鋪墊。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分析一個具體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與環(huán)境間的相互關系;課中的一些知識點,如: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等難以理解掌握,需要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和綜合分析。新課標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所以在教學中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fā),注重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養(yǎng)成,并且在和諧的氛圍中探究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

2.1知識目標。

(3)明確人作為消費者,也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員,應該注重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生態(tài)學原理。

(4)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3.1教學重點。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和組成(2)正確書寫并分析食物鏈。

4課時分配:2課時5課前準備。

5.1教師的教學準備:搜集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圖片或資料、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視頻資料;制作好本課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準備組織和引導活動;將學生分組(每四人一組),并且安排學生活動。

5.2學生的學習準備:搜集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和環(huán)境受到破壞的圖文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對一個地域(池塘或農田)內的生物、各生物間的關系及影響這些生物生存的因素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整理后供上課討論時用;記錄一天中所吃的食物種類。

6教學理念。

本節(jié)課本著體現(xiàn)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和課程改革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力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生態(tài)學原理和環(huán)保教育[2]。課堂教學既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倡導“因材施教”的理念。

7教學策略。

以往教師通常采用直接講述法來完成教學活動,這樣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和引導法為主,輔以講授法、提問法和討論法,并且應用概念圖策略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變得形象、生動,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分析討論和表達交流得出結論,并且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8教學實施過程。

8.1課程導入。

教師開場利用多媒體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和各色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畫面,并提出下面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那么,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嗎?(2)各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3)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并列舉實例。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之前提出的三個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總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教師認真的傾聽學生的回答并給予適當點評;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總結,引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列舉實例:一片樹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等,都可以看做一個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上述設計旨在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和學生小組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并且加深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概念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過渡:(教師提問)那么同學們想一想,這些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哪些成員組成的呢?

8.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學生觀察、討論和分析后,可以總結出: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這些有機物不僅養(yǎng)活了植物自身,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因而叫做消費者;細菌和真菌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歸還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而稱為分解者。教師分別讓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三者的作用和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之后教師提問:“有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不是還缺少什么部分?”,提問后用多媒體播放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圖片,以利于學生思考,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還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等。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未完成的概念圖(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讓學生完成。并要求學生完成書中27頁的練習1(3分鐘內)。

教師講述: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中,我們學習了動物和植物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那么,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植物與動物間的關系。教師播放有關動物和植物之間關系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并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著完成課本25頁的“觀察與思考”,然后用課件展示正確的4連接圖,引出食物鏈的概念: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食物鏈;并且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之后讓學生討論以下兩個探究問題:(1)連接的食物鏈有多少條?它們是互不相關的嗎?(2)假如蛇的數(shù)量大量減少,那些生物的數(shù)量可能發(fā)生變化?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學生數(shù)食物鏈,小組討論蛇的數(shù)量減少對其他生物數(shù)量的影響。學生探究討論,可以總結出:各食物鏈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并且食物鏈中某一生物數(shù)量的變化會引起其他生物的數(shù)量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教師根據學生的總結引出食物網的概念: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許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教師補充數(shù)食物鏈條數(shù)的方法:從綠色植物數(shù)起,按箭頭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生物級別,而不能中途停止。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我們自己在食物網中處于什么位置?根據課前準備中記錄的一天所吃的食物種類,寫出每一種食物的組成成分分別來自哪一種動物或植物,對于動物,請接著列出它們的食物。在另一張紙上寫出這些生物的名稱,想一想這些生物還能吃哪些生物,或被哪些生物所吃,把那些生物的名稱也寫上,并用箭頭連成一個食物網。探究結果:可以看出我們人類自己在食物網中處于最高位置。

上述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學生小組間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通過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和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8.5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同學們想一想,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tài)系統(tǒng)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它是否穩(wěn)定呢?并探究以下兩個問題:(1)在草原上,當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時,草木生長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兔的數(shù)量會不會無限制地增加呢?(2)在草場上適度放牧,草場會由于牧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但如果放養(yǎng)的牲畜太多了,草場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學生探究、討論后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探究問題的結果補充完整:(1)兔的數(shù)量不會無限制的增加,因為當兔的數(shù)量增加時,食物就會缺乏,天敵也會增加,兔的數(shù)量就會減少,又引起草木的繁茂,以此循環(huán)下去。(2)如果草場上放養(yǎng)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再也長不出草來,最后造成土地沙化。在學生理解后,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雖然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是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遭到破壞。

5學生認真觀察插圖,分析討論后得出結論:(1)有毒物質會在人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最終危害人類的安全。(2)因為環(huán)境中的有毒物質具有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易分解的特性,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并隨著營養(yǎng)級的升高而不斷積累[4]。教師播放生態(tài)系統(tǒng)被破壞的實例的課件,并列舉一些實例,比如:生活在南極洲的企鵝體內發(fā)現(xiàn)ddt、日本的水俁事件。學生觀看課件,小組討論、交流,并列舉身邊類似的實例。教師總結:人類活動會通過食物鏈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人類位于食物網的最高位置,這樣有毒物質最終會積累在人體中,從而危害到人類自身。所以,同學們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自然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環(huán)保倡議:將垃圾扔進垃圾桶、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將舊電池放入回收箱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教師提示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已經學完了,先讓學生根據課本和筆記,回顧所學的內容,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并讓學生淺談通過此課的學習,自己的收獲、體會。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適當?shù)难a充。

此小結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總結歸納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四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定義: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1)生物部分:生產者(植物)。

消費者(動物)。

分解者(細菌、真菌等)(2)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

3、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2)食物網:多條食物鏈交錯連接所形成。

6、課堂小結。

10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

2、3。

6(2)閱讀課后補充的短文:林業(yè)工人的新任務(28頁),并寫一篇讀后感(字數(shù)不限)。

(3)做一個課外探究:模仿生物實驗室中的水族箱,根據學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知識,自己動手做一個水族箱,加深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

11教學評價與反思。

總體來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較好,能夠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改革精神,按照原先的設計意圖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倡導探究性學習、啟發(fā)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和概念圖策略,結合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分析資料、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思維活躍、積極自動地參與活動,并且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做的學以致用;所以在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方面都達到了應有的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啟發(fā)性,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就可以回答出來,并且經過構建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但是在某些細節(jié)方面還需改進,新課標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組織好學生的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多留心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多傾聽學生的回答和發(fā)言,對于學生的一些不完整的表述,教師要及時的引導學生發(fā)揮并作適當?shù)难a充。另外教師不應該嚴守原先的教學設計,而應該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來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要使所學的知識能夠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多多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物。

參考文獻。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九

1、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粉刷匠》的活潑快樂及詼諧情趣。

2、能大膽地根據歌詞內容與同伴合作表演,體驗協(xié)調一致的和諧感。

3、知道要從小就做個勤勞的孩子。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粉刷匠》。

歌曲動畫《粉刷匠》。

一、欣賞圖片:粉刷匠。

1、教師:看!這個新朋友是誰呀?他在干什么?

2、小結: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戲中學唱歌曲。

1、教師:粉刷匠一邊刷一邊還唱著好聽的歌曲呢。

2、教師范唱歌曲。(配上相應的動作和夸張的表情)。

3、教師: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時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樣了?

4、教師可以用歌詞來對幼兒的回答做個總結。

5、重點引領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這一句的幽默與開心、可愛。

6、教師:現(xiàn)在老師做粉刷匠,你們做新房子,我們開始刷房子嘍。(幼兒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師表演唱)。

7、幼兒兩兩做房子,教師表演唱,提醒幼兒注意傾聽。

8、邀請部分幼兒做粉刷匠,和教師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兒做房子,一半幼兒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換角色。)。

三、完整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愛。

1、教師:今天我們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戲,粉刷匠的歌曲你們會唱了嗎?用好聽的聲音唱出來吧。

2、幼兒跟隨琴聲演唱歌曲。

3、幼兒戴上“粉刷匠帽”進行表演唱。

音樂活動《粉刷匠》是一首波蘭兒童歌曲,她以活潑、風趣的曲調和輕松、幽默的歌詞相結合,描繪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勞動的情景。韻律清晰明快,歌詞淺顯易懂,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和心里特征。為了使教學活動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學習效果,我這樣組織了教學: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圖片來吸引幼兒,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主動參與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戲中,引導幼兒學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師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內容,從而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首歌曲。最后讓孩子隨著音樂一起揮動手中的小刷子,給房子進行粉刷。從一個小房子到一個大房子,在游戲中感知音樂的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

通過這次活動,我得到以下啟示:

1、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學會這首歌,我多次讓孩子唱,激發(fā)不同的情感去唱,來體驗這首歌中的滑稽,輕快的情景。但是發(fā)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帶著孩子們唱,我的聲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實孩子們都已經學會了,我可以聲音輕一點,讓孩子聲音大一點,主動權交給他們。

2、評價單一。

一個活動的好壞,還缺不了多元化的評價。而在活動中,我也針對孩子的回答進行了評價,但大多是集體評價,也比較單一。在活動中多一點個別評價,比如在孩子刷墻壁時,對他們進行不一樣的評價,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這樣的評價,幼兒的興趣會更高。

3、教學動作再夸張一點。

好的教學活動,也需要教師的教態(tài)。教態(tài)也包括語言和肢體。而粉刷匠,需要用動作來表現(xiàn)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風格。課堂上我還是放不開,如果我放的更開得話,可能活動的效果還會更好。

文檔為doc格式。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

1、培養(yǎng)學生學會感激父母、感激老師、感激朋友、感激周圍一切。

2、通過學習感恩教育,使學生們懂得“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待周圍的人,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他們無私的幫助,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3、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會感恩。

培養(yǎng)學生學會感激父母、感激老師、感激朋友、感激周圍的一切。

教學光盤“萬人看了,萬人哭”的錄象。

一、激發(fā)定標。

出示課題:“感恩教育”。

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的目的是學習“感恩教育”,是讓全體同學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1、那么什么是感恩教育呢?誰能說一說?(讓學生自己發(fā)言)。

2、你平常是怎樣對待別人的?

3、別人是怎樣對待你的?

為了同學們的成長,為了同學們的未來,今天讓同學們學會感恩:“感激父母、感激老師、感激朋友、感激周圍的一切”。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觀看“萬人看了,萬人哭”的錄象片。

二、自學互動。

1、讓學生們認真觀看“萬人看了,萬人哭”的教學錄象。

要求:細看、看懂內容,看懂錄象情節(jié)。

2、結合實際情況,小組合作,交流錄象情節(jié),疏通錄象的文意。

3、學會感恩:學生與學生互動進行溝通對話、交流錄象內容。

4、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看“萬人看了,萬人哭”的教學錄象后的感受。

5、讓學生說一說感激父母的什么?感激老師的什么?感激朋友的什么?感激周圍一切的什么?(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的生命;感激老師給了我們的知識;感激朋友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感激我周圍的一切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

三、適時點撥。

1、說出感恩父母的語句(讓學生自己說)。

a、學會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

b、學會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健康、強壯的身體。

2、說出感恩老師的語句(讓學生自己說)。

a、學會感激——————感恩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無窮的知識。

b、學會感激——————感恩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前進的動力。

c、學會感激——————感恩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飛翔的翅膀。

d、學會感激——————感恩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e、學會感激——————感恩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給了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四、測評訓練。

1、生命需要(謝謝),生命離不開(謝謝),(謝謝)是人生天平上的一塊砝碼。

2、修養(yǎng)始于(善良),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人生,(善良)者快樂、幸福、富有。

3、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待)周圍的人。

五、板書設計: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一

201103040034。

傅少紅。

11思政。

一.教材分析。

1、與原教材的相關內容對比這一框題的內容是原高三教材“政治常識”第三課《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中四個框題的教學內容,課改之后,它是一個框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主題下“政黨觀”的集中體現(xiàn)。可以看出,新教材對知識進行了濃縮和刪減,但仍然有所側重。

2、本節(jié)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這個框題的內容是本單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中“一體三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黨觀”的集中體現(xiàn),是認識和把握中國政黨活動現(xiàn)象的知識依據。學習這部分知識,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有利于理解前邊“黨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的確立的原因”,聯(lián)系民主廣泛性、“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本質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相關知識,也將為后邊全面理解“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政黨制度的含義;掌握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內容;理解政黨制度的優(yōu)越性;了解我國的政黨關系,明確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基本方針、根本活動準則和重要機構,理解我國政黨制度對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實現(xiàn)所顯示的優(yōu)越性運用和聯(lián)系知識分析我國不能采取多黨制的原因等。

通過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使學生擁護這一制度,增強維護、鞏固這一制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能夠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歪曲、破壞這一制度的言論和行為。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上,學生都已十六七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學習熱情高,生活中也接觸了一些政黨制度的新聞,但尚不能形成一種有意識的知識體系。

2、學習態(tài)度良好,上課能認真聽講,下課會主動做練習題復習鞏固知識。

3、最后,學生學習較為主動,樂于接受新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及依據。

本課是講我國的政黨制度,本框介紹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探討它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必須重點把握。由于學生缺乏對歷史的了解,對現(xiàn)實又體驗不足,理解政黨制度及其優(yōu)越性有一定難度,同樣這也是難點。加之,他們對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政黨制度一知半解,僅觀其現(xiàn)象,容易產生模糊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學難度。

五、教法學法及依據。

教法: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文字、視頻材料等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情感。主要以口頭講授為主,輔以直觀演示法和活動探究法和集體討論法。學生通過實例分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認知,培養(yǎng)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教法依據: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內容結構和學情的客觀分析。

學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評價法,小組競賽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案導學,進行探究、討論、實例分析,學法依據:根據新課標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應把課本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且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4.課時安排及教具準備。

一個課時,多媒體輔助。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4—6分鐘)。

(一)說一說:要求學生說說一個關于我國政黨的新聞或有關影視。

(二)論一論:通過課前說說的討論引入特色的政黨制度一課。2.講授新課:(15—20分鐘)。

第三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中國特色的政。

黨制度1.共商國是同舟共濟第一目“共商國是同舟共濟”。本目的情景導入選擇了兩個鏡頭:一個是對黨的十六大至十七大召開的五年間,中共中央及有關部門召開與民主黨派協(xié)商會的回顧;另一個是引述一位原民主黨派中央領導人對多黨合作的形象比喻。通過兩個鏡頭,教材具體而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多黨合作的顯著特征是共產黨執(zhí)政、民主黨派參政,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對于我國的政黨制度,學生有印象,但并不懂得。運用這兩個鏡頭,可以讓學生在求知心切的狀態(tài)下,進入下面的學習和探究。

2.執(zhí)政參政特色鮮明第二目“執(zhí)政參政特色鮮明”。首先,教材介紹我國除執(zhí)政的共產黨外,還有參政的八個民主黨派,指出了民主黨派的性質。教材繪制圖表,向學生介紹我國民主黨派概況。接著,教材從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基本方針、根本活動準則、重要機構五個方面概括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鮮明特色。這里安排了探究活動,列舉各民主黨派擁護和接受共產黨領導的種種緣由,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1)我國有八大民主黨派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九三學社。

(3)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主要特點包括:一黨領導、多黨共存、民主協(xié)商、參政議政和政黨監(jiān)督。

一、一黨領導。所謂一黨領導,就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全面領導。

二、多黨共存。多黨共存是指中共和中國現(xiàn)有的八個民主黨派共同存在這個現(xiàn)實。

三、

民主協(xié)商。民主協(xié)商是中共和各民主黨派通過協(xié)商討論和決定國家和地方重要事務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民主協(xié)商的原則,中共中央和各級政府在醞釀和出臺重大決策之前,通常要和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領導人進行溝通并征求他們對決策的意見建議,這樣可以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更能爭取他們對決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參政議政。參政議政是指中國的民主黨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方式。參政主要指民主黨派成員直接在各級政府中擔任領導職務,參與政府日常工作。

五、政黨監(jiān)督。政黨監(jiān)督是中共和各民主黨派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手段。

3.適合國情優(yōu)勢顯著第三目“適合國情優(yōu)勢顯著”。在了解我國政黨制度鮮明特色的基礎上,教材首先歸納出我國政治制度的顯著特征,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動,從四個方面。

總結。

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的優(yōu)越性。教師通過列舉實例,使學生理解和確信我國的政黨制度絕不是西方宣傳的所謂一黨制,也有別于西方的多黨制。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評價及反思。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它既可以幫助教師判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監(jiān)控和督促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幫助教師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本課從教學方法、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等各方面都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順利完成知識點教學,力爭做到人文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對于一些重難點的知識點還需認真把握,增加生動性與趣味性。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二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發(fā)展的今天,要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

教育技術素養(yǎng)是指在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意識、態(tài)度和責任。其中,意識、態(tài)度和責任是內隱的,它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成效;能力是外顯的,它體現(xiàn)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才干;而教育技術的理論則是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由于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是通過教育技術能力來體現(xiàn)的,所以在此次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中以“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為中心,來設計、安排培訓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改革中,曾經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進行過多次變革和試驗,但其結果并不盡如人意;近幾年來,隨著信息化環(huán)境的改善,又開展了許多有意義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取得了一批值得推廣的研究成果。但是從全國來看,形勢并不樂觀,從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產出比來分析,可以看出績效是相當?shù)偷?。究其原因,影響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件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學資源缺乏,而是廣大教師對于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了解得太少,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把信息技術與自己所教的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基本理論與方法的培訓,是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理論的核心,是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依據。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綱》中,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貫穿始終,形成培訓的主線。這一點構成了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特點,也是與以往信息技術培訓有所不同的分界線。在實施培訓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學設計”這條主線,才能順利達成培訓目標;也只有以“教學設計”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教學設計是依據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決策過程。它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應用系統(tǒng)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實施并評價其結果,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優(yōu)化。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依據學習需求,確定教學設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比如是對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的設計,還是對一節(jié)課的設計,還是對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然后進行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對象(學習者)的分析、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開發(fā)、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然后進行教學實踐和評價、修正。

作為學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首先對自己所承擔的課程進行總體設計,即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提出這門課程的目標體系,標出適合課堂教學的知識單元和適合學生自主學習(進行主題活動)的知識單元,然后分別進行基于課堂教學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和基于主題活動的設計(自主學習教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科學地安排教學全過程,真正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而不只是孤立地設計一些觀摩課或公開課,擺擺樣子。

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初級培訓中,因只有50課時,所以只能要求被培訓的教師重點完成一節(jié)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方案,并選擇、加工或開發(fā)這個方案中所需要的媒體和資源。通過這項真實任務的完成,使被培訓的教師初步了解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促進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的認識。

教師通過參加培訓,將初步了解教學設計的理念,學習教學設計的方法,在完成學習任務、形成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體會教育技術對教學的支持作用,加深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在任務驅動、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信息化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化。

由教育部師范司組織審定的兩套培訓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資源、案例、模板和量表,為學習教學設計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資源部分包含了大量文本材料和多媒體材料,為受培訓的教師提供學習的支持;通過案例分析,可以使受培訓的教師得到啟發(fā),加深對教學設計的理解;培訓教材中提供的模板,可以使受培訓的教師比較容易地進入教學設計過程,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逐步提高;書中的量表給出了不同類型的評價樣板,為受培訓的教師在教育新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評價設計提供了參照。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可以采取集中培訓、分散培訓、校本培訓等不同的方式進行。集中培訓的優(yōu)點是可以排除干擾,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培訓任務;不足之處是受訓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消化培訓內容,學習負擔較重。分散培訓可以利用雙休日上課,平時完成培訓作業(yè)。每周培訓一個單元,有利于教師的消化吸收,又不耽誤教學工作;前提是當?shù)乇仨氂泻细竦呐嘤柦處?,能夠指導學科教師的學習;而且,培訓的時間拉長,對培訓工作的組織有一定的難度。校本培訓可以聯(lián)系本學校的實際,把培訓和教研結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教師的提高,又有利于學校工作的改進。校本培訓是一種好的培訓形式,但是必須要具備有經驗的指導教師才能有所收獲。

不論采取哪種培訓方式,都要加強領導、嚴密組織,以教學設計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真實的任務驅動,小組合作完成。通過培訓,不僅使學科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加深理解,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年級的入學教育已經結束了,你反思了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一年級《入學教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質量的好壞,對孩子的一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大的轉折。幼兒園以保教為主,老師阿姨細心周到的照顧,讓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

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游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松松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后,每天要上六、七節(jié)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作為班主任,做好處于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十分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入學教育時就要有意識地去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新生入學后,教師不必急于上課,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下學校,讓他們熟悉一下學校的環(huán)境??纯创蟾绺?、大姐姐是怎樣上課?怎樣讀書?怎樣做游戲的。讓他們喜歡上自己的學校,知道學習也是很有趣的。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在講課時可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有條件的還可以運用電教手段,去強化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為了使小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做到學有所用,教師在講入學教育第一課時,可指導學生認真看圖,淺顯的讓學生自己說,稍難的老師加以指導,最后老師總結使學生懂得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包括漢,滿,回,苗等五十六個民族;我們的祖國很偉大,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我們的少年兒童是在和平的環(huán)境里幸福成長的,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了把我們的大家庭建設的更加美好,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了實現(xiàn)理想從小就必須努力學習,長大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然后聯(lián)系實際,鼓勵小朋友自己發(fā)言,我們?yōu)槭裁瓷蠈W,長大了干什么?現(xiàn)在應該怎樣?這樣使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低年級兒童的行為可塑性非常強,此時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在低年級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今后的學習乃至生活都有著不凡的影響;反之,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段,那學生的好習慣很難養(yǎng)成。所以作為班主任,在學生入學之初,就要及時規(guī)范其行為習慣,如誠實守信、語言文明、愛護公物、不亂動別人東西、不亂扔垃圾、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等;生活上,引導其養(yǎng)成不亂花錢、少吃零食、愛惜糧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習慣。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雙慧眼去觀察學生,通過一些細節(jié)去了解學生。有針對的、反復的去強調去引導。如要保持正確的坐、立、讀書、寫字等姿勢,并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訓練,編成兒歌加以鞏固。如:看書寫字,注意姿勢,不彎不曲,離書一尺,坐得端正,預防近視.”這樣不但達到了教學目的,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

一年級的小朋友都剛從幼兒園出來,他們普遍存在著“坐、站、行、讀書”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即使在課堂上,有些小朋友也會時而站立,時而側坐,時而腳翹起……因而,頭幾天我們必須對孩子們進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常規(guī)教育中,老師們需要有十足的耐心。上課了,教室里依然會鬧哄哄的,不管你已經在講臺上站了多久,用眼怎么瞪他們,他們干嘛依然在干嘛,就當你是空氣。此時,你會很生氣,生氣地大聲嚷起來,讓他們安靜下來,如果你嗓門足夠大的話,就有點兒效果,不過,安靜的局面持續(xù)不了太久。老師只有以聲勢才能“壓制”他們,每天上課,我都用擴音器來加大聲音的分貝。我十分感謝學校,給我們老師每人配發(fā)了一個擴音器,要不能再好的嗓子也會破了。孩子們能夠安靜下來聽講,那么老師就得耐心地指導,讓他們盡快學會遵守校規(guī)班規(guī)。對于他們一些行為的指導要非常的細致,比如,教他們如何上廁所,讓他們知道先要排隊,之后沖水、洗手,諸如講究衛(wèi)生,節(jié)約用水之類老師都要強調。每一個方面的行為,教師都必須反反復復地指導,所以,教師必須要很有耐心才是。

其次,在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運用一些兒歌進行教育十分有效。比如上課的兒歌:鈴聲響,進課堂,坐端正,專心聽,要發(fā)言,先舉手,課堂紀律要遵守。

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仔細聽。

再如排路隊的兒歌:小朋友,手牽手,一起走。

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很感興趣,自然對于他們行為的指導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后,在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適時地給予孩子們一些獎勵十分必要。人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表揚的。小孩子就更如此了,俗話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對于坐的端正,認真聽講的的小朋友;排路隊時能夠做到快、靜、齊的小朋友;整理書包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積極發(fā)言的小朋友;講究衛(wèi)生的小朋友……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適時地獎勵他們。這樣他們的表現(xiàn)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他們也一定能夠帶動其他同學。

一年級小朋友的常規(guī)教育只靠幾節(jié)課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平時的反復教育和強化訓練,因此教師要在平時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對孩子們要經常鼓勵,經常表揚,經常指導,只有這樣,他們的行為習慣才會越來越棒!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懂得要保護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難點:感悟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8課《狼和鹿》,齊讀。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2、誰來給我們讀讀描寫森林的句子。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3、從生機勃勃我們知道不光植物長得非常茂盛,動物們生活得也很快樂???,出示第二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鹿群的生活。(快樂、幸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4、讀到這兒,一片蔥綠,生機勃勃的凱巴伯森林就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我們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好好體會體會。

6、誰來讀這兩句話,讀出狼的貪婪和兇殘來。(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度:看著這些貪婪而兇殘的狼,你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的,不光是我們,當?shù)氐木用褚彩沁@樣想的。書上說??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男生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這段文字里,你能讀懂什么?(規(guī)模大、時間長、數(shù)量多)。

誰再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讀出當時人們捕殺狼的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數(shù)量之多。

整整25年的捕殺,殺掉鹿的天敵六千多只,可見當?shù)鼐用駥钦媸呛尥噶?。我們把這一段連起來讀一讀。

當人們看到這么多貪婪而兇殘的狼被槍殺后,心里會怎么想?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是的,當狼被大量捕殺后,凱巴伯森林??看,它們在這里(引讀)??鹿群們生活地快樂嗎?請大家自己讀下去。1理解“饑荒”。

2、前后森林對照,此時的森林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它。

3、學習更大的災難。

人們自認為捕殺狼可以給鹿創(chuàng)造一片幸??鞓返纳钐斓?,可誰知道當狼一只跟著一只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隨之被破壞,活潑可愛的鹿也陸續(xù)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慘淡。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劇!讓我們配上音樂來讀讀這部分內容。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

1、引讀點撥:人們沒有認識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關系緊密。這就是生物間的一種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態(tài)平衡。(板畫天平;板書生態(tài)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破壞,就像狼被無止盡地殺死,天平必將傾斜甚至是倒塌,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想想是誰破壞了這個天平,破壞了這種平衡?(人類)的確,我們人類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破壞生態(tài)的平衡。誰能來說說人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例子嗎?這一切無疑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警鐘!(板書:保護)。

《狼和鹿》這篇課文就是一幕慘痛的悲劇!讓我們拿起書在來讀讀這篇課文,讓我們把“保護生態(tài)平衡”這六個字永遠記在心中!

六、布置作業(yè):。

南沈灶小學:吳曉峰。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五

這部作品人物美、故事美,正因如此它在世界上擁有眾多讀者。今天我們只欣賞了它最生動的幾個情節(jié),最主要的幾個人物,最美的幾處景致,它還有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等待我們去發(fā)掘。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再過半年,一年,五年,再讀這部書,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段話: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讀書苦思時的剎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讓我們拿起書,以書為伴,暢游在多姿多彩的課外閱讀中,讓課外閱讀成為我們終生的承諾!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六

認識平面圖形(綜合實踐課)。

任教班級:啟智四班(一年級)。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課型綜合實踐課。

1、知識目標:在操作活動中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能根據他們的特征從具體的情景中識別這些圖形,感受這四種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實物辨別、操作、游戲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課堂是有趣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參與數(shù)學課堂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四種平面圖形的區(qū)分及特征辨別。

1、通過看、找、認、畫、拼等手段,增強感性認識。

2、通過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景,使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3、課前穩(wěn)定情緒,多利用獎勵措施吸引學生注意力,盡量將課件演示內容活動情境化(用操作活動來幫助理解課件內容)。

課件演示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游戲法、代幣法(獎勵刺激)。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圖形紙制品若干、學具(數(shù)數(shù)棒)、獎勵用品若干。

活動一:變魔術。

在講桌上一字排開四種物體共4個,用紙盒圍在講桌上,用蓋印章的方法,在紙上用物體變出平面圖形,展示給學生。

師:誰知道怎么變出來的?誰想來???

一名學生上來變魔術,出示印好的圖形,下面學生猜由什么物體印的,初步鞏固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長方形(也可分組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動手的過程)。

師:老師想知道,同學們還記得這些圖形的名字嗎?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吧!

(設計意圖:此活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計了一個由立體圖形變出平面圖形的魔術,導入新課,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參與熱情。)。

活動二:記記畫畫。

教師出示紙制圖形、實物,結合課件演示,讓學生通過感觀回顧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名稱既特征,識記圖形特征的同時帶學生一起說話練習,并帶學生書空,畫一畫每個圖形。

活動三:折、剪,圖形互變。

教師演示課件,結合紙制圖形,讓學生來辨認圖形,同時也變化形式,輪流讓學生辯認,加強學生辨別四種圖形的能力。

(變化形式:用課件演示,將正方形對角剪開和水平線剪開后,讓學生辨認剪開后的圖形,同時也可實物操作讓學生辨認。)。

活動四:找朋友。

準備:教師邊講邊用課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讓學生清楚活動操作程序后開始。

1、分發(fā)給學生圖形紙片,讓學生找到黑板上相對應的圖形并粘貼上去。輪流讓學生找朋友。

2、事先在墻上張貼好幾種圖形,并空缺一些,空出的部分讓學生從盒子里的各個圖形中挑出相對應的補到墻上!

(設計目的:此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鞏固提高學生對四種圖形的辨認能力。)。

活動五:擺圖形。

1、用小棒擺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課件先演示一遍擺法,教師再在黑板上用貼的形式示范一次,接著讓學生用小棒自己嘗試,也可讓學生上講臺擺,其它同學在桌子上擺,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2、用圖形擺成小人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擺放成一個小人。

(說明:此活動對啟智學生而言,難度較大,課堂上一時學不會,視課堂情況靈活處理。如果課堂完成困難,可另做練習課,或者安排作業(yè):給學生每人發(fā)放一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擺出一個小人)。

(設計目的:通過動手擺的操作活動,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也是對各學生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為下一堂課的學習內容做鋪墊。)。

回顧所學內容(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帶領學生再次認識各個圖形??偨Y課堂學生表現(xiàn),進行食物獎勵。

教學設計思路:本堂課首先用富有兒童情趣的“變魔術”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自覺融入課堂。整堂課圍繞活動展開,將“教學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tài)的數(shù)學”作為課堂教學的理念。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充分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直觀形象地引導學生觀察,既富趣味性又具生動性。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突破本課重、難點,將知識生活化,切合智力障礙孩子的認知特點。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七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_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fā)和創(chuàng)造式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歌曲律動。

鋼琴、影碟。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xiàn)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yè),豐富的礦藏養(yǎng)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贊美了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2、教師小節(jié):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jié)拍掌握兩拍半的節(jié)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被改編為各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l、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yōu)美。蒙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于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腕組合就是根據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chuàng)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yōu)美的歌聲中,從優(yōu)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個性和感_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八

1、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樂意與同伴游戲。

2、初步感知空間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相應的位置,提升辨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前后空間方位,理解物體前后方位的相對性、可變性、連續(xù)性。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空間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相應的位置,提升辨別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學習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前后空間方位,理解物體前后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鵝、青蛙、鴨子)、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房子道具、玩偶等)。

師:“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當老師說到一個詞時請你說出它的相反詞。”

教師依次說出大小、上下、長短、高矮、前后。

1、師:“小朋友,剛才的游戲,我們最后說到了哪個相反詞?”

師:“小朋友,你知道在我們身體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們身體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們身體的后面?”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結:我們身體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們的身體后面有屁股。

2、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除了我們的身體器官、部位外,你的身體前面還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的身體后面還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咦,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一體機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師說一體機在老師的后面,為什么一體機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誰來說一說?”

(發(fā)散幼兒思維,自由回答)。

小結:原來我們面對的方向不一樣,所以我們前后的物體也不一樣,物體的前后是有相對性的。

3、師:“現(xiàn)在聽老師說名稱,請小朋友說出它們在你的前還是后??凑l說的又快又對?!保ㄈ纾航處熣f鋼琴,幼兒回答前)。

1、師:“請兩位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前面坐著誰?你的后面坐著誰?”

2、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xx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幼兒自由回答)。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誰?房子的后面有誰?”

師:“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誰?房子后面有誰?”

(教師將前面的房子調換方向)師:“現(xiàn)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誰?房子的后面有誰?”

師:“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動物發(fā)生了位置的變化?有誰說一說?”

小結:原來房子面對的方向不一樣,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動物就會發(fā)生變化。物體的前后是有可變性的。

3、師:“現(xiàn)在小動物都跑來要跟小朋友做游戲,邀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幫助小動物站好隊?!?/p>

教師說出動物名稱所在位置,幼兒操作。如:企鵝面對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鵝的后面是鴨子,鴨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師:“隊伍要有變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鵝(企鵝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師變換動物站隊的次序,引導幼兒操作)。

師:“現(xiàn)在請所有的小動物向后轉,請問青蛙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教師說出前后讓幼兒說出動物名稱)?!?/p>

師:“現(xiàn)在請企鵝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師變換要求,重復練習)”

1、幼兒變換位置,感知物體前后的可變化性和連續(xù)性。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玩一個變變變的游戲。請小朋友聽清老師的。

要求快速說出他們的相應位置?!?/p>

問其中一名幼兒前后各是誰?變換座位后再問前后各是誰?反復幾次游戲。

師:“為什么這位小朋友剛才前后的人和現(xiàn)在前后的人不一樣了?”

小結:中心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發(fā)生了變化。當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動的過程中還具有連續(xù)性。

2、師:“請小朋友輕輕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現(xiàn)在將小椅子推進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p>

師:“面向老師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師:“請小朋友按要求站成兩列,請xx站在老師的前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師:“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xx的后面,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隨老師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教育專家的教學設計篇十九

1、引導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社會關愛的道理,體會得到他人關愛的快樂和幸福,擁有感恩惜福的健康心態(tài)。

2、引導學生珍惜學習、生活的機會,孝敬父母,勤奮學習,服務社會。

3、使學生不僅有感恩的想法,更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

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形成感恩的意識;

難點:如何投入真摯飽滿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內心的波瀾,如何使學生不僅有感恩的想法,更有感恩的行動。

1、花生。

2、花生成長的課件。

3、感動中國孟佩杰的視頻。

4、歌曲《感恩的心》。

一、品嘗花生,懂得珍惜。

活動一:

2.看花生知生成(播放課件)。

師:是農民在春天播下了種子,精心管理,種子也拼命吸收陽光雨露和土壤中的各種營養(yǎng),終于種子發(fā)芽了,它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進土里,努力生長??墒遣痪媚廴~上就長出了蟲子,農民又要忙著除草、捉蟲……就這樣日復一日,在150天后,花生終于成熟了。

3.同學們,品嘗了花生的味道,了解了花生的成長,你想說點什么呢?

二、師小結揭題:

不僅僅是花生,我們所吃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一起對農民伯伯說聲:“謝謝農民伯伯!”

1.學生交流:

生1:父母。

生2:爺奶姥爺們。

生3:教師們(還有食堂、宿舍的教師)。

生4:同學們。

生5:接送我們上學的校車司機們。

生6:生病時為我們治病的醫(yī)生護士們。

四、案例啟發(fā),知道感恩。

活動二:情景劇表演(學生表演)(師板書:案例啟發(fā),知道感恩)。

2.啟發(fā)明理:預設:同學們笑了,為什么呢?

生交流:

生1:這樣的情景是否曾發(fā)生在你的身上呢?又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生1:李若寧做得不對,她不應該隨便對媽媽發(fā)脾氣,難道她沒看到媽媽生病了嗎?她太沒有禮貌了,一點也不尊重媽媽。

生2:媽媽生病了,李若寧應該學著去照顧媽媽,而不應該因為媽媽沒給她做飯就沖媽媽發(fā)火,這樣,媽媽得多傷心呀!

生3:李若寧沒想到媽媽也會難過嗎?媽媽天天給她做飯,今天只是因為太難受了,如果我是李若寧,我就應該理解媽媽,應該問問媽媽吃沒吃飯,然后給媽媽買點飯。因為媽媽愛我,我也得愛媽媽。

生4:這里的媽媽太傷心了,沒給孩子做飯,她心里肯定特別難過,她多內疚呀?孩子沒吃飯就上學了,她得多惦記呀?唉,做媽媽真難。

(預設:師評價一下學生的發(fā)言:同學們發(fā)言很積極)。

過渡: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的情景劇引起了我們這么多的思考,我想,曾經有過這樣經歷的同學一定知道自己錯了,也知道以后該怎么做了。但,下面的這個真實的故事,會更加觸動我們的`心。

五、榜樣示范,學會感恩。

(師播放視頻)(師板書:榜樣示范,學會感恩)。

六、活動延伸,情感升華。

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課就要結束了,但我們感恩的行動卻剛剛開始,它將伴隨我們一生。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學會珍惜,學會表達愛,學會感恩,讓我們共同譜寫一曲感恩的樂章!師播放《感恩的心》,生慢慢離開教室。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