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初三語文教案(精選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20 16:33:05 頁碼:9
初三語文教案(精選11篇)
2023-12-20 16:33:05    小編:QJ墨客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初三語文教案篇一

1、學習作者旁征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2、懂得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重點難點。

弄清文章的議論三要素。

教學設想。

1、從議論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內(nèi)容。

2、列舉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條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這首小詩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并“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的榮譽,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后面所蘊含的艱辛和曲折,要學習花的奮斗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jīng)驗,這才是更重要的。

導入: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之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議論文的三要素。

四人小組討論。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3、用了哪些論據(jù)?各屬于什么論據(jù)?(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4、論證過程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

1、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工夫。

2、文章開頭闡釋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說明成功需具備的條件,接著對三個必要條件依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中心論點,強調(diào)勤奮是成功的關鍵。然后進一步論證勤奮的重要性。

3、事實論據(jù):

囊螢、映雪、懸梁、刺股――勤奮的重要。

自身的經(jīng)歷――機遇的重要性。

道理論據(jù):

韓愈: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理解:學業(yè)的精深在于勤奮刻苦,荒廢在于嬉戲玩樂。行為道德的成功在于深思熟慮,毀敗在于隨便不假思索。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

理解:第一境登高望遠,樹立目標(預期)。

第二境百折不撓,發(fā)奮圖強(勤奮)。

第三境。

4、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例證法)引用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第7節(jié))。

初三語文教案篇二

1、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

2、體會兩封信中的聯(lián)系及“堅強”的含義。

3、嘗試用書信與同學、朋友、師長進行友好的交流。

教學重點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司、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難點對于“堅強”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教學方法及教具朗讀法、自主合作、小組字習。

兩課時。

環(huán)節(jié)教學內(nèi)容二次備課教學隨記。

一、導入新課:

大家談得都很不錯,尤其是能從游子的思親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訊尚不發(fā)達的年代,書信無疑成了溝通兩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著自己的惦念之情。寫得多了,經(jīng)過整理,一部《傅雷家書》就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閱讀其中的兩封,感受一下那份牽掛!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問題。自主學習。

1、這封信是傅雷在兒子什么心境下寫的?找出句子。

討論明確:這種情緒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

開頭為什么這樣稱呼?稱呼:“聰,親愛的孩子?!?/p>

這樣稱呼起了寬慰兒子,給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1、對于情緒的高低起伏,2、傅雷給兒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討論明確:(1)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tài)度之一:泰然處之,保持心理相當平衡。

(2)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tài)度之二:正視錯誤,冷靜對待,徹底感悟,引為借鑒。

4、課文中有兩處生動的比喻,請找出并體會其含義。

討論明確:(1)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2)像對著古戰(zhàn)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傅雷要求兒子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要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做到冷靜、灑脫。)。

3、歸納與總結:

參照課文段落層次的劃分,學生明確第一封書信層次及其大意,并總結劃分的方法與體會。

說明:教學過程包括預習內(nèi)容與指導、展示交流、點撥升華、作業(yè)反饋等內(nèi)容。

板書設計。

反思與重建。

環(huán)節(jié)教學內(nèi)容二次備課教學隨記。

1、導入:

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vcd片段。

2、指3、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體會“堅強”的具體含義。(學生分組朗讀課文)。

明確:“堅強”有兩方面的表現(xiàn):

(1)在失敗時,(2)精神消沉時:(第一封信)。

“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所侵蝕。

(3)在成功時:(第二封信)。

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4、傅雷在兒子成功時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贊賞。

5、請找出具體的語句。

6、并理解。

明確: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傅雷對兒子的贊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體會與獨特的感受,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這樣一個更高的要求。要求兒子在藝術上“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這是藝術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7、課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8、對這一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明確:這是傅雷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解決矛盾后追求藝術更高境界。

四、學生參照第1課時,自己劃分并歸納段落大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習。

五、布置課后練習:

摘抄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體會其含義。

課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庸()碌諛()詞扶掖()。

廓然無累()涕泗橫流()枘鑿()。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扶掖枘鑿廓然無累重蹈覆轍自知之明氣吞斗牛。

3.結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兩句話的意思,回答問題,并從課文中再摘抄幾句含義深刻的語句。

說明:教學過程包括預習內(nèi)容與指導、展示交流、點撥升華、作業(yè)反饋等內(nèi)容。

初三語文教案篇三

1)、理解課文中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以及運用神話結尾的作用。

2)、理解愚公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學習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1)、培養(yǎng)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愚公智叟名字的深意。

討論探究法

檢查學生的學案,了解預習情況。

(一)、導入:《愚公移山》。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富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歷來為人們所傳頌。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它。

(二)、朗讀課文,熟知文意

1、交流課前預習答案:

1)、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愚公為什么要移山,分析愚公移山的不利條件有哪些?

(不利條件:山高路遠、人老勢薄,工具簡陋,遭人譏諷)

3)、在“移山”事件中提到了哪些人物?給他們分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jù)

(家人、遺男、其妻、神仙支持愚公移山,智叟反對移山)

4)、“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有何深意?

1、人們怎樣看待愚公移山的行為?

其妻:支持移山,關心身體,提出實際困難

家鄰:贊同移山,齊心協(xié)力

智叟:反對移山,譏笑嘲諷

神仙:感動誠心,援助移山

我們:?

2、我們到底能不能讓愚公搬家?

1)、神仙移山為何不幫愚公搬家?

2)、作者為何不寫愚公搬家?

3)、我們可以告訴愚公搬家嗎?我們從愚公的形象中讀出了什么?

續(xù)寫:兩座大山搬走以后的故事(300字)

第四部分:測案

思考問題:

1、愚公的形象:

智叟的形象:

2、本文在塑造愚公的型形象時運用了什么手法?

3、本文是一篇寓言,它的寓意何在?

初三語文教案篇四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理解文章的寓意,體會作者所處的社會現(xiàn)實和他的思想感情;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2、理解文章的寓意

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整體回顧。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2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3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千里馬指;伯樂指;食馬者指

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的憤懣心情和對的抨擊。

三、課堂練習

1.韓愈,字,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有《 》。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并稱韓柳。

2、解釋加橫線的字。

故雖有名馬()()只辱于()駢死于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是馬也()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

策之不以其道()()盡其材()通其意( )

執(zhí)策而臨之()()15其真無馬邪?

初三語文教案篇五

1、知識與技能: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探究小說的主題。

2、過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進而揭示小說的主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中菲利普夫婦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多角度探究小說的主題。

【教學方法】。

開放性與啟發(fā)誘導式。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猜測質疑。

1、讓學生用一個字來概括畫面的內(nèi)容。

2、體會文中兩處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二、梳理問題,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學生大膽猜測與質疑。將問題分類,按由主到次的順序解決。

菲利普夫婦:自私、虛偽……。

于勒:生活貧困、狼狽不堪。

“我”:善良、有同情心,沒被金錢腐蝕。

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三、探究小說主題。

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及小人物的辛酸,表達了作者渴望真誠平等的人際關系。

四、拓展延伸。

設計兩道習題:(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訓練學生基本語文能力)。

1、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出一則上聯(lián)“十年苦盼天涯咫尺親人好似搖錢樹”,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對出一則下聯(lián)。

2、假如在船上遇見的于勒是一個百萬富翁,菲利普夫婦又該如何表現(xiàn)?讓學生嘗試即興創(chuàng)作并表演課本劇。

五、布置作業(yè)。

1、選作題:

請學生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接著續(xù)寫小說的結尾。

(激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能結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2、必做題:

要求學生每人課外至少閱讀莫泊桑的一篇小說,如《項鏈》、《羊脂球》等。兩周后開莫泊桑的讀書報告會。

(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寫作,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進一步整體感知莫泊桑小說的'藝術魅力。)。

初三語文教案篇六

2.學習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

1.讀準加點字的讀音:

袒露踉踉蹌蹌詭詐迸出血泊景陽岡。

2.理解一些詞句的意思:

例:篩酒——斟酒。

(1)這酒好生有氣力——。

(2)偷出右手來——。

3.小說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可以分為、、、下岡四部分。

2.概括武松的性格特征。

3.你認為除了武松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外,還有什么是他能打死猛虎的原因?

1.你還知道武松的哪些傳奇故事?

2.我們從武松的身上學到了什么?

初三語文教案篇七

1、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fā)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

1、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fā)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

1、本文主旨句:全文點睛句:

2、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

3、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

5、《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表達了作者

的愿望和的情趣。

1、文章的作者是朝詩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2、解釋加橫線的字

鴻儒( )無案牘這勞形( )( )( )惟吾德馨( )調(diào)素琴(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白丁( )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 )

初三語文教案篇八

1、反復朗讀,理解詩意,詞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代詩詞的形式和遣詞造句的特點。

3、融入詩情畫意之中,探究詩詞的情趣和意趣。

在文學的王國里,我們常常感受到各種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無窮的藝術魅力,其中,古典詩詞給我們的享受尤為美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五首古代詩詞,感受這些詩詞優(yōu)美的意境和深沉的感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劍門關以南,今四川一部分,又稱劍南。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唐代著名詩人,人稱詩圣。其代表作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別”。

[背景]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唐軍收復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亂算是平息了。但這時成都發(fā)生兵亂,杜甫避亂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的消息,不禁驚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之中寫了這首詩。這首詩極自然概括地寫出了所有亂離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為千古名篇。前人評這首詩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聽老師范讀,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jié)拍及重音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齊讀一遍。

首聯(lián)中的“忽傳”、“初聞”、“滿”表現(xiàn)了一種怎樣的情形?(驚喜)。

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全家人欣喜若狂、準備還鄉(xiāng)的情景。

尾聯(lián)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寫詩人扇動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飛,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币环菜亠w馳的畫面閃現(xiàn)在我們面前。四個地名間漫長的距離瞬間即至,瞬間即過,表達了詩人迫不及待、歸心似箭的心境。)。

初三語文教案篇九

本課在教材第36---51頁。文章講述了一位艱辛的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形成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構造龐大的工程,描繪了這個母親內(nèi)心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1.了解二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了解小說的有關知識,明白作者如何通過這種體裁表情達意。

3.通過作者對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確、靈活地運用。

1.教師深情朗讀部分片段,并詳細講解這些內(nèi)容如何表達、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課文中女主人公的作為。

3.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感受探討母愛的無私、偉大。

4.結合其它關于母愛的名篇,談如何從細微處來表情達意。

1.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偉大,從內(nèi)心深處激起對母親以及其它親人的熱愛。

2.使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以及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擯棄從社會中沾染的不良習慣與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1.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領會小說的巨大思想內(nèi)涵及其對于社會發(fā)展、民族進步的重要意義。

1.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于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1.運用儀器和設備,放映一些反映或表達母愛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過圖片來加強效果。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揣摩、領會作者的一些寫作手法,來感受這些手法的寫作技巧。

1.第一課時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出預習內(nèi)容和要求;查找反映母愛的圖片、音像等資料,如課文的朗讀帶、世界名片的錄像帶或者自己的能夠反映母親或其它親人的關懷的故事。

2.第二課時課前,教師搜集一些以“母愛”為內(nèi)容的文章,如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以及梁曉聲《年輪》片段,與本文進行風格上的比較。

1.第一課時課前,嘗試有感情地閱讀這篇文章,標示出重讀的字詞,摘抄描寫陶影的心理活動的句子;主動查找并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2.第二課時課前,摘抄一些反映母愛或其它親人關懷的文章,認真體會,感受溫情。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導入新課。

1.從描寫陶影的生活狀態(tài)的內(nèi)容入手,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感受母愛,進入新課。

2.朗誦教學,教學誦讀的基本技巧。

2.學習朗讀的技巧,在朗讀中初步體會小說的意境及其表達的情感。

3.設置問題,分組研讀。

3.探究動詞的使用效果,體會小說的內(nèi)涵。

4.分組描繪母親或其它親人的圖畫。

4.體會作者如何慢慢通過鋪墊表達情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描繪自己的母親或其它親人對自己的關懷。

1.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母親或其它親人對自己無私的關懷。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會賦予母愛不同的內(nèi)容,結合一些人對母愛的說法,導人新課。

3.有感情地朗讀文中集中反映母愛的片段,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課文。

2.感受自己摘抄的描寫母愛或其它親人關懷的句子,感受親情與真情。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這些句子所蘊涵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小說的意境。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說出教師朗讀的句子表達了文中主人公對孩子的何種情感(教師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深入分析這些句子表達的情感,重點對坐車給孩子買票及訓斥孩子啃西瓜皮等細節(jié)進行講解,使學生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

3.分析:一些詞語從本身來說并無特殊之處,但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溫文爾雅”用在陶影身上似乎不妥當,但它卻恰恰說明了普通的母親為了孩子能夠養(yǎng)成好的品行,而對自己的超越和升華。提問學生如何理解“捺”的用法。

4.進行總結,分析作者對于細節(jié)處理的妙處。

1.回答教師的提問:句子表達了陶影對琶子無私、偉大、真誠的母愛,表現(xiàn)了母壽內(nèi)心的蒼涼。

2.根據(jù)教師的講解,體會母親為了讓孩尋能獲得尊嚴,主動買票,為了讓孩子具有大家風度,全力以赴地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學生交流體會,補充答案)

3.討論回答:“捺”字把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具體化了,生動地寫出了母親所能感覺到的巨大責任感,更能刻畫一個普通母親心里的所思所想,對于深化主題、豐滿人物形象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4.通過教師的總結,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細節(jié)處理的妙處所在,把握通過細節(jié)的處理來升華文章主旨的寫作技巧。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根據(jù)對文章的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合課文,指導學生真正從內(nèi)心理解“母愛”的內(nèi)涵。

3.提醒學生注意:母親或其它親人的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實地表達出來,圖紙的許多內(nèi)容可以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勾勒出來。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nèi)同學對文章的理解,修改各自已繪制的圖畫。

2.通過教師的講解,真正理解“母愛”的內(nèi)涵,并對之有所感悟。

3.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教師的提示,體會圖畫中的母親或其它親人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實地表達出來,可結合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勾勒。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復習上次課知識,進入新課。

1.誦讀,復習上次課知識,進入本課。

2.學習課文。

2.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前后所發(fā)生事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暢所欲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本文的主旨。

3.研討作者對于陶影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4.比較閱讀,教學生學習鑒賞小說的技巧。

4.比較教師所列其它文章與本文的異同,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學會遷移運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通過教師范讀、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重點詞、句子的音律,并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文中所舉第三件事情的經(jīng)過,并請一個同學略述其經(jīng)過。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次課的知識點,并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

2.回答,踴躍略述其經(jīng)過,認真聽取教師的補充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提問:前后事例就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何處?

3.總結:這件事情應該說明母親心中的無奈與蒼涼,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力量強大,自己的力量微薄,辛苦構建的防線這么容易被突破,而在公園里的一幕與此又非常相似。

4.組織學生討論,理解在課文中的許多獨特而形象的比喻的表達效果。

1.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上幾件事情沒有將母親對孩子的感情升華,而在后幾件事情里,母子間的感情因為最后的結尾得到和諧統(tǒng)一,這就將感情升華了。

2.回答:作者主要反映外部的不良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影響。

3.結合教師的分析,討論外部環(huán)境如何對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所起的作用,面對這些影響,如何趨利避害。

4.經(jīng)過討論,認識到在文章中綜合運用寫作手法對形象化表達作者所要刻畫的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列舉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以及梁曉聲的《年輪》的部分內(nèi)容,引導學生比較閱讀這三篇同是反映母愛或親情的文章。

2.總結全文,并告訴學生小說的積極社會意義。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這幾篇文章的區(qū)別:從內(nèi)涵創(chuàng)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2.小組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jīng)驗和收獲。

本節(jié)總結

這是一篇反映母愛無私、偉大的文章,雖然取自普通人的普通事,卻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和講解,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小說濃縮人生精華的思想。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親歷人的角度,同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和體驗。小說的內(nèi)容紛繁、龐雜,抓住重點事例,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

板書設計

一厘米

畢淑敏

本文是刻畫偉大母愛的好文章。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說的學習一直講究體會和個人感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置問題,推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善加指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題內(nèi)涵、語言特色,而且要教會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日后的小說閱讀和鑒賞中學會遷移,進而拓展探究能力。

初三語文教案篇十

課前準備:

1、分四人一組,各組發(fā)白紙一張,選定組長為本組的中心發(fā)言人。

2、3個回形針,一張卡通信紙。

3、課前預習,比如自學生字詞、找出成語、熟悉課文內(nèi)容等。

4、準備大作本。

教學目的。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jù)。

4、幫助學生確立理解“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chuàng)造性思想、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端正態(tài)度,積極投身到創(chuàng)新的洪流中去。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j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有3個學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看來生活中事物的標準答案不止一個。

真如蘇東坡的詩句所云: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說:每一種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觀察的角度不同,結論也不相同。

二、整體感知。

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2、“用浪線劃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結合自己談談會?!?/p>

請組長把小組的共同見解作好記錄。

學生讀書2分鐘,然后自由交流:4—5分鐘,由組長負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記錄,教師可以參與到其中的一組中去。

二、交流見解。

第一題。

指導回答問題的思路:問題———觀點———論證方式。

問題一: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觀點1、淵博的學識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3、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的毅力)。

事實論據(jù):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問題二:創(chuàng)造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區(qū)別呢?

(觀點411、任何人都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的意識在自己的思想里。

2、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也并非是輕而易舉的獲得靈感。非凡的靈感,往往產(chǎn)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

3、區(qū)別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jù)之一是: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細小的想法。)。

事實論據(jù):舉例論證: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

第二題。

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結合自己談談會。

教師總結: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

1、經(jīng)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

2、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

3、一旦產(chǎn)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發(fā)展下去。

三、創(chuàng)造火花(過渡語:在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尋求第二種答案,有意識的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下面我們就動一動手,來發(fā)揮一下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

材料:

3個回形針,一張卡通信紙。在實踐中探索回形針的用途。

(夾書、書簽、釣魚鉤、__的花夾子、當拉鏈墜、門簾、項鏈)。

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使學生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四、本文寫法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目的:反思學習過程,學有所得。

v1、充分運用了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有力的證明了論點——————事實是證明論點的最有力的武器。

五、寫作實踐。

下面就請同學們以課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必須要素之一為論點,充分運用了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以及一些成語、典故,給文章添加一個自然段。

要求是:立意新穎,不流于俗套;緊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語言簡明,150字左右。

學生寫作,后交流,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六、奇思妙想(作為機動內(nèi)容———時間多,當堂交流,時間少,作為作業(yè))。

說一說自己想發(fā)明創(chuàng)造什么?你準備怎么去努力實現(xiàn)你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初三語文教案篇十一

(1)記憶本課中出現(xiàn)的新的生字、生詞。

(2)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chuàng)作。

(3)能夠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進行概括。

(4)理解文章主旨。

(5)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章濃重的悲劇感;研讀重點片段。

(2)小組探究,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

(3)合作探究,對文章的寫作目的形成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文明進步和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矛盾,認識到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必要性,增強保護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1、城市發(fā)展圖片;2、環(huán)境破壞圖片。談話導入:20xx-2013年之間,南美洲有1680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消失不見。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在一點點的吞噬地球上寶貴的綠色。引入文章。

1、預習準備: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課堂交流:1、介紹自己查閱到的關于作者王鼎鈞的資料。2、梳理生字詞。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

2、師友互助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1、細讀文章,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2、人們?yōu)槭裁匆撤ミ@棵樹?你認為應該砍掉嗎?

學生朗讀文章。

1、研讀文章前半部分,理解這棵樹帶來的歷史感,以及對人們的城市生活的改變。

2、理解后半部分文字。說說自己的看法和依據(jù)。

對文章形成概括性的認識。

3、對比探究

教師提出探究要求:

1、《三棵樹》《那樹》兩篇文章的主旨是否相同?

2、兩文語言有何不同?

(蘇文抒情外露,情感深摯;王文含蓄委婉,語言富有詩意。)

學生回顧,比較,交流。

(參考:兩文都涉及了城市建設破壞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問題,蘇文還有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對童年生活的追尋;王文還批判了人們的自私、冷漠。)

對比探究,理解文章的不同特色。

4、分層提高

教師引導探究:文章中有許多句子的表達極為特別,試找到一處做簡單的評析。

學生自讀尋找、評價。

學生交流。

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敏感。

5、歸納總結

說說讀了這兩篇文章后自己的看法。

學生自由談論。

6、拓展提高

1、資料見后。

讀一讀,從普通民眾、林業(yè)工作者身份出發(fā)為解決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2、《寫給市長的一封信》談談自己對城市綠化的建議。

在這次市級常態(tài)課展示活動中,我做了一節(jié)九年級散文《那樹》的研究課。走下講臺,回顧這一節(jié)課,有些感想,期望與同行共同分享。這節(jié)課是起始課,內(nèi)容是散文的欣賞與寫法探究。在授課之前,我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了一番研究,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可挖點還是很多的,那么如何在課堂短短的45分鐘內(nèi)強化教學效果,是我在備課過程中考慮最多的問題。散文閱讀最重要的莫過于賞析美感和探究寫法,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也就從這兩方面展開。把作者簡介、疏通文字、初讀課文、把握大意這類問題放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其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檢測,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能突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在閱讀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因而對本課我不是采用常用的閱讀方式,而是采用互動性閱讀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感悟文本,借助這樣一種開放型的閱讀活動,激起學生身上的文化素養(yǎng)與文本這間的碰撞,促進學生實現(xiàn)文化的構建和再建。

這篇文章的處于九年級第三單元,這個單元以“生命”為主題,王鼎鈞“那樹”通過描寫那樹,含蓄地表達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因此,處理教材時我將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共同探討人類文明和自然沖突的話題。

在引導學生感知老樹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在這一過程中,設計了兩個問題:

(1)用自己的話概括那樹的故事。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幫助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nèi)容,只要學生能夠答出大致內(nèi)容就得到了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以課堂實際效果來看,學生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在以后的教學中,類似目標的達成,就完全可以交由學生獨立處理。

(2)結合課文有關語句說說,那是一棵________的樹。這里由于學生的注意點比較分散,所以在引導學生思考前,劃定了文章一至五小節(jié)的思考范圍,加強了課堂實效性。此環(huán)節(jié)涉及的問題比較零散,涉及的知識點有:排比句的表達作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作用,典型動詞的表達作用,等等。期間時刻注意讓學生進入文本,體驗文本內(nèi)涵,以朗讀帶理解,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感。其中寫到大樹給人類貢獻了濃蔭這一內(nèi)容,里面有個動詞——“吸”用的非常生動,這里讓學生做“吸”的表情和動作,加強了學生對內(nèi)容的體驗,符合體驗式教學的精神,收效明顯。

在探究文章打動人心的奧秘,品析鑒賞本文的哲理美、修辭美,感受悲劇色彩,深層體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魅力這一主要環(huán)節(jié)。采用了類似的方式,以人類殘忍對待老樹的描寫為主線帶動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對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進行充分的理解。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