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教師說課稿(匯總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09:30:16 頁碼:10
教師說課稿(匯總8篇)
2023-12-07 09:30:16    小編:文鋒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說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幼兒大班語言活動《太陽是什么顏色》。

一、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我首先聯(lián)想到散文教學《太陽是什么顏色》。這一內容的選擇,遵照綱要有關條例,我認為既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

二、說教材。

《太陽是什么顏色》這篇散文主題單純,語言樸實,內容淺顯,是一篇優(yōu)美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告訴了幼兒太陽帶給我們的重要性,以及植物曬過太陽后顏色的變化。培養(yǎng)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給予了幼兒親切的感覺。

三、幼兒情況分析。

四、說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散文的內容,學習用驚奇,疑問,興奮的語氣朗誦這篇散文。

能力目標:啟發(fā)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chuàng)編散文中相似的句子。

情感目標:運用添畫,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散文內容,培養(yǎng)幼兒欣賞散文的興趣。能用驚奇,疑問,興奮的語氣朗讀散文。

2.活動難點:根據已有的經驗創(chuàng)編句型,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活動準備。

我在活動前做了如下的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和我們的關系。

七、說教法。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huán)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中,我本著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的原則,采用了以下教法:

1、趣味游戲法: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能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特點而采用的教學方法。

3、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跟誦的方法。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散文中的語句。

4、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

八、說學法。

1、傾聽表述法:首先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愿望。并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句型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探索仿編法: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我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句型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突破活動的難點。

九、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讓孩子能真正理解散文內容、并學會仿編,我將活動設計成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兒通過直觀的看、聽、想,教師啟發(fā)式的運用教具,理解散文的內容。

第二部分:提供幼兒一定的參考,讓孩子在添畫的基礎上,學習仿編句子。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提問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課件:灰暗色的背景和沒有顏色的香蕉,蘋果,小樹,葡萄的圖片。

——設計提問:這里怎么是灰灰的?香蕉,蘋果,小樹,葡萄它們怎么都沒有穿衣服呀?

分析:簡單的提問,目的是讓幼兒說出是沒有太陽的關系,知道太陽對人類和自然界的作用。它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fā)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二環(huán)節(jié):欣賞配樂散文。

分析:讓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一定了解,幼兒在優(yōu)美的樂曲伴隨下也聽得入情入畫。為以下的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工作。

第三環(huán)節(jié):幼兒跟誦朗讀,突破重點。

教師一邊朗讀散文,一邊出示課件,讓幼兒從視覺上直觀地接觸到散文的內容,以及香蕉,蘋果,小樹,葡萄的顏色的變化。同時幼兒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感受理解散文。

——設計提問:香蕉,蘋果,小樹,葡萄各自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分析:綱要中指出,讓幼兒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這里我采用跟誦法,讓幼兒不僅能讀準字音,而且跟著老師的引導,能較好地把握散文安靜,柔美的情調。讀出興奮,驚奇,疑問的語氣。使幼兒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第四環(huán)節(jié):進行添畫,仿編句子,突破難點。

1、教師提供給幼兒背景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去給它們進行添畫。

——設計提問: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是離不開太陽的照射的,請小朋友將它們畫出來吧!

2、待幼兒完成作品時,教師與幼兒進行趣味性互動游戲。在活動中,我請幼兒根據自己添畫的作品去扮演各種形象,教師扮演太陽,手拿一根魔術棒,當這根魔術棒點到誰的時候,這位幼兒就說:太陽吻了一下xx,xx就變成了xx顏色,并做出生動形象的動作造型。

分析: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讓幼兒進行添畫"這一充滿挑戰(zhàn)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fā)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兒積極性很高,在游戲中,我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

十、活動延伸。

播放《種太陽》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中,隨意起舞,進一步懂得太陽帶給我們人類和自然界的重要性。讓幼兒產生對太陽的喜愛之情。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評委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教師說課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一 跳躍(歡樂蹦蹦跳)

本課以《體育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以及體現靈活多變的教學教法運用到教學中。

在課的結構、組織形式、師生參與、游戲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本課根據(水平一)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一選用短繩為教學用具來貫穿整堂課,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愉快、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習各種不同的跳躍動作,充分體會模仿動物游戲帶來的樂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運用同學間的各種創(chuàng)新,以視覺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體育課特別感興趣,課堂生有很強的表現欲望和競爭意識,樂學、好動愛模仿,喜歡游戲,是他們的特點,但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較粗淺,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大穩(wěn)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以多變的內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們時時有新鮮感,在整節(jié)課中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體驗、創(chuàng)想、感受、達到目標要求。

1、 通過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初步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2、 90%的學生能正確模仿動物的跳躍動作,發(fā)展學生的靈敏、協(xié)調性,提高身體的活動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了雙腳跳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等良好品質。

學習重點:學會單雙腳跳的多種方法,并能運用到游戲中。

短繩每生一根

(一)互幫互學蹦蹦跳 (激發(fā)興趣階段)

教師活動:1、組織學生集合整隊,練習隊形

2、啟發(fā)學生練習小兔跳

3、鼓勵學生展示自己

4、引導學生思考和模仿心目中跳的最遠的動物跳,并把自己的動作與小伙伴分享。

5、鼓勵學生相互模仿,大膽交流。

學生活動:1、看老師手勢,聽老師口令,快速集隊,并在集隊中體驗"快、靜、齊"的集隊要求。

2、配合兒歌,體驗踏步要求。

3、和小伙伴一起練習小兔跳,體驗小兔跳的輕松,并嘗試為小兔跳配上兒歌。

4、大膽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動作。

5、想一想什么動物跳得比小兔更輕松、更遠找一個小伙伴一起練一練,它的跳躍動作。

6、大膽地展示,交流不同動物的跳躍動作。

教師說課稿篇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上課前,老師們刻苦地鉆研教材,認真地撰寫教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有生命的課堂才是精彩的課堂,在這次聽課活動中,每一位講課老師在課堂上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演說,而是師生共同呈現的精彩。

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也是本次聽課的又一亮點。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時間短,講課老師在課堂上采用“送字母寶寶回家”“給韻母戴帽子”“摘蘋果”等小游戲將枯燥的拼音課堂上得有聲有色,真正體現了快樂的課堂;小學階段的詩歌教學中,教師通過播放視頻,配樂朗誦,唱讀古詩等不同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真正體現了充實的課堂;數學課堂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一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循序漸進,真正體現了扎實的課堂。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反思是進步的動力,每一節(jié)課后,學校的領導和聽課的老師們都積極評課,及時和授課老師交流、探討,不僅給予授課老師高度的評價,同時也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讓所有參與的老師們受益匪淺,聽課、評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裴炳周校長指出,“聽課、評課活動要常規(guī)化,常態(tài)課堂要精彩化,各科教師要專業(yè)化,每個學生要創(chuàng)新化,要切實抓好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真正提高學生素養(yǎng)?!?/p>

教師說課稿篇四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

評課又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評課,同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領導可以發(fā)現不足,推介經驗;專家可以了解動態(tài),發(fā)展教學理論。

1、重聽輕評2、敷衍了事3、平淡膚淺4、面面俱到5、參與面窄。

1、實事求是原則2、坦率誠懇原則3、兼顧整體原則4、鼓勵性原則。

5、差異性原則6、方向性原則。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2、從教材處理上分析。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1)看教學思路設計(2)看課堂結構安排。

4、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分析。

評析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yōu)選活用(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3)看教學方法的優(yōu)選與創(chuàng)新(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5、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通常,教師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2)看教態(tài)(3)看語言(4)看操作。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而教學思想是否正確又是最為關鍵的,因為教師的教學思想指導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實施,通常都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所決定的。

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思想主要表現為“四個偏重”和“四個忽視”,即偏重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偏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全面發(fā)展;偏重考試分數,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學生特長發(fā)揮;偏重教師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正確的教學思想,就是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樹立起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思想;樹立起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的思想。

1、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

2、教學重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中難點是否得到突破。

4、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

1、教法選擇是否符合教改方。

2、教法選擇的依據是否科學合理。

1、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付諸實施。

3、學法指導的方式是否可行。

1、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2、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附:評課實例。

“認識鐘表”教學片段設計及評析。

1、認識鐘面。

師:小朋友們請看鐘面,鐘面上有幾個數?

生1:鐘面上有12個數。

師:鐘面上有幾根針?

生2:有兩根針。

師:長的一根針叫分針,跟老師讀一遍:分針(學生齊讀)。短的一根針叫時針(學生齊讀)。

2、整點的認識。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整點鐘。教師指著鐘面說:整點時分針總是指著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比如說,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3,就是3點。

師:現在鐘面上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8,小朋友說一說,表示幾點呢?

生:是8點。

……。

3、認識半點。

師:下面我們來認識半點鐘。教師指著鐘面說:半點時分針總是指向6,比如說,2點半,就是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2和3中間。

生:現在是3點半。

教師說課稿篇五

開場白:

上周,我們一起聽了三位老師的數學示范課,大家肯定會有不少的啟發(fā)。為了更好的。

總結。

這次活動并指導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我們本著“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原則,在此舉行聽、評課活動。我希望各位老師都能暢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聽課的認識、看法、見解、收獲等開誠布公的說不來。

程序:

一.先請三位作課的老師說說自己的授課思路和做課后的感悟、反思。

二.評課:教研組長a老師、b老師先帶動大家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

三.我的總結發(fā)言。

總結:

對這三節(jié)課的評價,老師們已經說的很全面了,我不再重復。我只針對以后的課堂教學提幾點建議和自己的認識,與大家共同探討。

1.精心研讀教材,挖掘教材,切實找準每節(jié)內容重點、難點上課前要思考一下:我這節(jié)課的理想目標是什么?我想讓學生經歷什么?獲得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手段怎樣才能達成我的教學目標?怎樣設計教學比較合理?教學環(huán)節(jié)怎樣處理才算到位?教學內容如何組織?問題如何設計?怎樣拋出?用什么方式處理?學生出現某種情況可怎樣回應?怎樣才能有效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對這一切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2.要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一堂好課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充實的內容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并能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而好的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墒?,當內容和形式不能統(tǒng)一時,我們寧可只要內容,不要花架子。

3.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講、學、練結合,不要講、練割裂開數學課上少不了大量的練習,學數學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個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課堂上,要做到講、學、練結合,切不可偏廢那一個環(huán)節(jié)。

4.要精心設計每個練習。我們的練習要有目的性,力求每道題都有存在的價值?,F在,在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們都能做到練習有密度,在梯度上我們還要多探討。我覺得基礎練習不能過少,只有在經過基礎練習讓學生切實掌握了基本知識以后,再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學生解決起來才能比較容易。我們還要避免重復練習,更不可以是習題的無計劃羅列。

5.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閑暇時間里,我們要多讀有關的教育教學書籍雜志,多掌握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

教師說課稿篇六

這組課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信息:人類,終于學會了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些,以大自然普通一員的身份,以欣賞、敬畏的心態(tài)看待我們周圍的一切。這時,我們才發(fā)現:原來草蟲的村落是一片快樂的天地,奇異無比。作家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思緒,細膩的筆觸感受著自然萬物,在大膽奇特的想象和豐富多彩的聯(lián)想中,揭示出人與自然相處的簡單道理:賦予萬物以人性,實現心靈的交融,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和諧的境界。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1、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2、是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并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播放夏日蟲鳴的聲音。

交流:你聽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聲音和色彩總能讓人陶醉,走進去使人流連忘返。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步履慢步走進《草蟲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設計意圖]。

1.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生字、詞語。找出來,大家共同想辦法解決。

[設計意圖]。

以概括小標題的形式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鍛煉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作者發(fā)現了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是多么得意啊,是啊,小蟲的快樂天地帶給我們多少驚喜,讓我們也深入草叢,去感受小蟲的快樂,感受小蟲帶給我們的驚喜。

學習“歸來的游俠”一段。

師:同學們,請閉上眼,認真聽,仔細想。(教師進行語言描述)迎著微風,伴著花香,我們一起佇立在大自然中。放眼望去,綠油油的禾田和點綴著淡紫色小花的田野一直延伸到山腳下。周圍靜得出奇,以至于天空中的鳥叫聲,樹葉的落水聲和草叢中此起彼伏的蟲鳴聲都聽得一清二楚。在一處綠陰下,我們躺了下來,翻轉下身子,發(fā)覺身體在逐漸地縮小,縮小,縮小……此時,空間在我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

教師說課稿篇七

在聽了李老師《壓強》一課后,筆者進行了以下分析。

1整體感覺。

老師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fā),采取了分階段逐漸深入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tài)的課堂,充分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在輕松,平等的氛圍里讓學生小試牛刀,初步品嘗了科學探究活動中成功的喜悅,又通過教師的例題講解和習題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引入游戲,比較大象和芭蕾舞演員的壓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應用,還有課后留下的關于路面損壞情況的調查報告,無一不體現了教師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控制變量法和類比法。李老師落落大方,親切自然,板書規(guī)范。本節(jié)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1)引入——以競賽的形式創(chuàng)設了男女生比賽切蘿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進入新課時,怎樣把一個切蘿卜的秘訣轉化成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呢?李老師體現了課堂引導者的作用,通過三張圖片,引導學生通過圖片中的共同點得出了壓力的概念,并強調了壓力在什么情況下等于重力,為學生提出問題和猜想與假設做了知識與技能的鋪墊。

(2)探究部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親身體驗,觀察自始至終。例如: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鉛筆的筆頭和筆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對比實驗,貼近生活,給學生的體會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中,雖然課本對這個內容進行了介紹,但李老師并沒有拘泥于課本,紙上談兵,而是讓學生充分經歷這個階段,提高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有的同學就設計了利用同一塊橡皮泥,比較拉力不同的時候繩對橡皮泥拉痕深淺不同的實驗,非常不錯。

在這幾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運用科學方法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課堂的氣氛和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收集信息,積極尋求著現象中的因果關系,并歸納總結,最后兩個同學一組上臺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在知識的傳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用控制變量法設計進行實驗,在引入壓強概念的時候又讓學生類比速度的觀念和表達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教師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4)規(guī)范化。李老師在講授例題和學生通過視頻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時,對書寫、單位、科學記數等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和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但是教無定法,每一位老師對每節(jié)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談談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進建議。

(1)在課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戲和競賽的方式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但是要注意實驗的方便和安全性。學生對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練。在日常的生活中,關于壓強的例子隨處可見,我建議可以用細線和細繩來比較切割肥皂的難易程度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突破難點。在本節(jié)內容中,壓力和壓強的概念是難點,學生也容易弄錯。所以在教學中要予以強調。如:壓力的概念中有兩個關鍵詞:

垂直和表面。在壓強中,對壓強表達式中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應該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鞏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師是先要同學思考什么影響壓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讓學生體驗鉛筆實驗,我認為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否改為先讓學生體驗實驗,在體驗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猜想。

(4)在學生提出猜想時,老師不應該對猜想帶有過多的指向性痕跡,否則探究性實驗就可能變成驗證性實驗。我在上這節(jié)課時,就有的同學提出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多種猜想之后,老師在從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關部門因素和無關因素等方面逐步篩選,確定探究的課題。不能因為教師的種種原因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5)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現象更加的直觀和明顯。如學生實驗中海綿的形變效果不明顯,可以選擇質地松軟的體積更大的海綿塊,并且在海綿的側面畫上一些黑白相間小格,通過格子形狀變化的情況來顯示出壓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教師說課稿篇八

過渡語:教材是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3課的內容,主要講述了中世紀晚期,歐洲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經濟的發(fā)展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系,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過渡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對學情有所把握。

本課所授課的對象為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學習能力和方法,但是對于世界史來說,依舊較為陌生。且本課對于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加以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整理本課所學。

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西歐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背景,理解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發(fā)展的特征,認識西歐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史料展示,探究租地農場的特征,培養(yǎng)史料實證的史學素養(yǎng);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市民階層出現的概況,提高團隊協(xié)作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

過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出現的特征。

【難點】。

西歐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對社會結構所產生的影響。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诖?,我將采用問答法、小組討論法、史料分析法等。

過渡語:接下來,我會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部分。

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到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采取了復習式導入法導入新課。

在課堂開始,我會引導: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之后提問: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西歐經濟和社會來說有怎樣的影響呢?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期待,也為新課的講授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部分。

(一)租地農場。

1.背景。

首先我會引領學生簡單回顧西歐莊園的發(fā)展情況即:9世紀開始流行,大約到11世紀遍布歐洲各地。但是西歐莊園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之后提問:隨著經濟的發(fā)展,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fā)生了哪些新的變化?學生結合教材得出:土地面積逐漸擴大;增加了自由勞動力;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2.特征。

為了加深學生對租地農場的認識,我將展示租地農場主的相關史事,并提問: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和富裕農民對土地經營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富裕農民通過轉租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租地農場的特征有哪些?引導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回答,之后我會總結得出: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導學生認識租地農場出現的背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展示史料,培養(yǎng)史料實證及歷史解釋的史學素養(yǎng)。

(二)手工工場。

1.背景。

為了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我會講述:農產品的富余,城市的需求,促進了市場的發(fā)展。并提問:這一時期手工業(yè)也不斷發(fā)展,手工業(yè)有哪些新的變化?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自主得出:手工業(yè)者逐漸脫離農業(yè);他們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生產。接著我會追問:中世紀晚期的手工業(yè)方面出現了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那就是手工工場,手工工場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化有哪些?學生結合教材得出:分工細化;為了繳納封建賦稅,由分散走向集中。

2.特征。

在這里我將展示歐洲印刷工廠及學習紡線技術的圖片,請同學們思考:歐洲手工工場的特征有哪些?學生代表思考得出: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tǒng)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三)影響。

此時學生對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為此,我會展示富裕農民的相關史事,并提問: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結合材料說說,歐洲農村的階級狀況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與此同時,城市居民又有了哪些變化?請同學們前后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5分鐘后,派小組代表匯報成果得出:13、14世紀,歐洲貴族沒落,富裕農民、騎士等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城市中,手工業(yè)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且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的政治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可以發(fā)散思維,同時增強團隊協(xié)作和探究的意識。

1.小結: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會通過問答的形式進行總結。

2.作業(yè):學生課下搜集相關資料,想一想新的生產、經營方式的出現和新的階級的產生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這又會給西歐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下節(jié)課分享。

【設計意圖】開放性的作業(yè)能充分調動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