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學資源和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合理調整。教案中的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在教案中,學生可以通過反思和評價來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一
張佳。
毛澤東(1893--1976)。
【教學目標】1、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2、在誦讀中體會詩歌之美。
【重點難點】詩歌鑒賞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是誰,以遒勁的史筆使中華詩詞這一古老藝術放射出新時代的耀眼光芒?是誰,留給后人的一篇篇雄偉詩詞,流光溢彩,瑰麗壯美?是他--時代偉人毛澤東!他的詩詞,發(fā)黃鐘大呂之強音,吐山川日月之精華,激起一代又一代人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與回響。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探求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去感受那份磅礴的氣勢和久違的豪情!
二、誦讀全詩。
三、賞析上闋(課堂討論)。
1.你最喜歡的秋之詩句。
2.從詞的上闋中挑選出你最喜歡的詞句,試從意象、情感、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加以賞析。
3.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將上闋擴展成一段寫景散文。
4.有感情地誦讀。
[提示]。
1.劉禹錫被貶朗州后寫下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競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魚兒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詩人以“看”總領上闋,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的.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一個“競”字寫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長的宇宙萬物的熱烈和活潑,賦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也使首句的“獨立”具有沉著、鎮(zhèn)靜、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英雄氣概。上闋重在寫景,但景中有情。
四、賞析下闋:
古人云:“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泵珴蓶|具有什么樣的品格呢?(知人論世)。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2.19作《七絕改西鄉(xiāng)隆盛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思考】。
1.怎樣理解“悵”字?本句的作用是什么?
心有所思,心有所念,是一種沉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緒。
2.下闋所寫少年的特點是什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清平樂六盤山》。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稘M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3.本詩為我們描繪出哪四幅畫面?“中流擊水”這幅畫面的含義是什么?
這里以設問結尾,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這不是一般的游水嬉戲,而是用中流擊水的氣魄豪情給同伴以期許和鼓勵,體現(xiàn)詞人乘風破浪、振興中華的豪情。
五、咀嚼語言:
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他寫作時,常在屋里踱來踱去,時而凝眉沉思,時而昂首吟哦,時而坐下來寫幾句,又搖搖頭,把紙揉成一團。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紙簍里已裝滿了大半。毛澤東這種苦心孤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錘煉語言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獨立”能否改成“站立”“直立”?
(軍閥通緝,身處險境,坦蕩從容,顯示了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為什么用得好?
(擬人手法?!皶詠碚l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甭奖橐跋窕鹨粯拥臈髁?,讓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3.“擊”改成“飛”好嗎?
4.“翔”改成“游”更準確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
(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秋水共長天一色”。)。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圍繞“青春”話題,從全篇著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飽含的思想感情,通過活動體驗,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
2.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闡發(fā)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感受,了解詩歌所體現(xiàn)的精神風貌與時代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內容】。
一、導入。
同學們剛剛結束了七天的軍訓,在軍訓期間,大家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來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青春作了最好的證明。七天中,大家紛紛拿起筆寫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記錄下軍訓中的種種感受,不僅僅接受了成長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禮,也吟誦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課堂上,讓我們也來看一看老一輩革命家又是怎樣吟誦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簡介與解題。
此詞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澤東在長沙橘子洲頭的記游之作,長沙是其故鄉(xiāng),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在青少年時代,他曾在長沙度過長期的進德修業(yè)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數(shù)度往返于此,長沙對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這首詞就是以這樣一個典型環(huán)境為背景,抒寫舊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壯志。詞人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三、文本理解。
1.朗讀全詞,體會作者蘊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詞的上闕寫景。作者舊地重游,先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深秋時節(jié),獨立橘子洲頭,望著滾滾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著。火紅的楓林,重重疊疊,碧透明澈的江面上,無數(shù)船只爭相競駛,魚兒在水中自由地游動,雄鷹在長空中奮力搏擊。隨著視角的變化,動景與靜景結合,遠景與近景交替,思路開闊,面對寒秋嚴霜萬物生機盎然、勃發(fā)的場面,詞人思緒萬端,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表現(xiàn)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萬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卻呈現(xiàn)出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fā)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獨自一人佇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風之中。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
--“看”是領字,一個“看”字,總領七句,領起了上闋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領字,是詞學中的專用名詞。它只有一個字,常冠于一句或數(shù)句之上而又不斷開,誦讀時只作語音上的小小停頓,它主要由副詞和動詞充當?!耙蛔侄骸币韵碌膸拙湟粴庳炌ǎ纬梢粋€整體。)“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層”字表現(xiàn)出樹林的重重疊疊,“染”字則活畫出岳麓山一帶的楓林,仿佛染成一樣的壯美景色?!奥掏福亵礌幜鳌睂懙氖墙?,“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字表現(xiàn)出江水碧綠清澈,“百”字寫舸之多,而一個“爭”字,則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鷹擊長空”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矯健勇猛的雄姿。“魚翔淺底”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匕养B不扇動翅膀地盤旋回飛的狀態(tài),用來描寫游魚在水中自如輕快的神態(tài),形象生動。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p>
--作者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詞的下闕由景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并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闕集中描寫了主宰大地命運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風采煥發(fā),有火一樣的革命熱情,有敢于藐視一切反動派的氣魄。正是他們,主宰而且能夠主宰這個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峰歲月稠。
--詩人從上片獨往舊地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恰:正值。此亦為領字,一個“恰”字,統(tǒng)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談論。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討惡揚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擊水:毛澤東同志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批注道:“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中流擊水:中流擊楫,祖逖典故??鋸堈Z,謂游泳時掀起的波浪遏止住了江中快速行駛著的船舶。這里以設問句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四、整合小結。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時,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戰(zhàn)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五、賞讀結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附:板書設計(投影)。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立--造像寫意--游人獨立深思。
看--借景抒情--詩人關懷天下悵。
問--直抒胸臆--哲人憶舊言志攜。
憶--懷人憶事--戰(zhàn)士主宰沉浮記。
王林。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三
1、抽查學生鞏固文學常識和上闋背誦情況。
2、品位關鍵詞的表達作用:
獨立、寒秋、看、紅、碧、盡染、碧透、悵、問等。
二、學習品味上闋。
導入:詩歌——語言之母,語言的鉆石。
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是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就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體。(美學大師朱光潛)。
1、賞析上闋:
(1)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成份也常省略,請用正常的語序、散文化的語言來表達這三句。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p>
深秋時節(jié),獨立橘子洲頭,望著滾滾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著。
(2)“看”字統(tǒng)領了下文詩詞的哪幾句?也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p>
火紅的楓林,重重疊疊,碧透明徹的江面上,無數(shù)船只爭相競駛,魚兒在水中自由地游動,雄鷹在長空中奮力搏擊。
2、上闋寫景有什么特色?
(1)隨著視角的變化,動景與靜景結合,遠景與近景交替。
(2)通過那些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湘江秋色圖”。
a、“爭”——千帆競發(fā)的壯觀場面。
b、“擊”——刻畫了鷹的矯健。
c、“翔”——形象地描繪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自由自在的神態(tài)。
3、寫景詩句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問題的提出有什么聯(lián)系?
作者面對寒秋時節(jié)嚴霜萬物生機盎然,勃發(fā)的場面,詞人思緒萬端。
(“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深思而感慨的心緒。)。
悵——詞人深思感慨,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的提問。這是由“看”而產(chǎn)生的“問”。
這一問,能看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
三、學習品味下闋。
板書:
上闋:“看”——湘江秋景圖——“問”
下闋:“憶”——回憶什么?“憶”中最有激情的是哪個詞?
1、抽讀下闋。
2、學生自讀下闋,注意品味重點詞語。
攜侶崢嶸稠糞土遏等。
(1)攜、侶——點明人物關系的親密友好。
(2)崢嶸、稠——表明時代的政治環(huán)境和艱難時世,反襯出英雄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3)糞土——表達出年輕的詩人們對軍閥官僚和統(tǒng)治勢力的蔑視。
3、內容理解。
(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這一問題,下闋回答了嗎?哪些話是回答?
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恰”字,統(tǒng)領后面7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2)“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句是在問誰?“擊水”一詞有何深意?
答:問當年的詩人同學們,也可以是問現(xiàn)在的年輕革命者們。
寫盡豪情壯志,展現(xiàn)意氣風發(fā)。
補充材料:ppt顯示。
“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p>
(3)概括下闋詩意。
一幅“少年學子圖”
追憶往事,突出了當年年輕的`詩人與同學以身許國的抱負和意氣風發(fā)的神情。
下闋,含蓄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正是需要這樣胸懷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奮斗的熱血青年來肩負來主宰大地的重任。
板書小結詩詞;。
情景交融。
上闋——寫景為主生動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
下闋——抒情為主回憶往昔生活,突出革命者奮發(fā)向上,敢作敢為的精神。
ppt顯示本詞的主旨: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了一個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四、意象品味。
詞的意象美,突出表現(xiàn)在景物的選取上,如果作者視野開闊,選取的景物也就廣博,宏偉或雄峻。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感受的客觀景物,或者是借助客觀景物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袁行霈)。
2、找出上闋中的意象,以之為例進行分析意象。
萬山、層林、百舸、雄鷹、游魚。
這些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情境中被關照,被表現(xiàn)才是“意象”。
3、詩人所抒發(fā)的志向是?
寫出了一個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4、對景物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者的立意所決定的。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有“悲秋”、“傷秋”、“嘆秋”等詩文,也是由他們特定的“意”所決定的。
(1)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立“意”在“斷腸人在天涯,所選的“象”,自然是“枯藤、老樹、昏鴉、瘦馬”
(2)杜甫《登稿》,將“意”立在“萬里悲秋”,“艱難苦恨”上,所選的“象”自然是“哀猿”、“落木”了。
(3)毛澤東的立意積極向上,昂揚奮進,他所選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競相向上,生機勃勃的景物——萬山、層林、百舸、雄鷹、游魚等。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后背誦全詩。
2、復習鞏固本節(jié)課學習要點。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四
從容說課。
本單元學習的是新詩,但毛澤東同志的這首《沁園春長沙》卻是以中國古典格律詩的形式寫成,然而,此詞雖然運用中國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格律形式,但內容和情感上卻完全不為形式所困,抒發(fā)的是詩人革命的豪情。這正是中國新詩在其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一方面是不完全受傳統(tǒng)的束縛,積極向外國詩歌學習,但同時也沒有拋棄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可取之處,在外來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發(fā)展出中國的新詩。
本文的學習要適當?shù)亟Y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理解此詞,但切忌變成政治的詮釋,而應把對詩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對豐富的意象的感知上。本文擬通過獨特的情景的創(chuàng)設,側重運用朗讀式、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重在讓學生感悟詩人的豪情壯志。
擬定一課時。
教學設想:把教學地點從課室之內轉移到課室外空曠的高處,在九月的秋風中為學習和品讀本詞營造一種開闊而舒暢的氛圍。在學生大聲反復朗讀本詞的基礎上,分析本詞中上片豐富的意象,理解詩人抒情的前提,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下片則結合毛澤東同志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時代背景的介紹,引導學生領會詩人心中激蕩的詩情。
教學重點情景中的激情朗讀與豐富聯(lián)想,結合意象,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擺脫庸俗之氣,培養(yǎng)開闊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
教具準備選定適合的室外上課地點(高處、開闊處)、錄音機(可攜帶外出,不需用交流電的)。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維目標。
1.理解本詞景與情的關系,體會借景抒情的妙處,品讀詞中豐富的.意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2.結合背景的分析,領悟詩人激越的情感,感受詩人胸中的豪情。
3.情景教學,在特設的情景中,感受課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4.反復朗讀,讀出激情,讀出壯志,在朗讀中感受,在朗讀中品味。
5.思維訓練,充分展開聯(lián)想,開拓自己的胸襟。
6.體會詩人心中的豪情與壯志,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培養(yǎng)開闊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氣氛。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把課堂搬到了這里,大家一定覺得很特別吧。同學們放眼四望,你們有什么感受呢?請大聲說出你的感受吧。
生風涼水冷!
生開闊、壯觀!
生秋高氣爽!
生神清氣爽!
生興奮!
生……。
【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靜聽,不多評論。待學生發(fā)言基本完畢】。
師同學們剛才是用說話的形式大聲地說出自己在這秋日登高的感受,有一位偉人他也和我們一樣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只是他用的是詩的形式。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他說了什么。
【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專心聽】。
推進新課。
師這首詞的作者是--。
生(齊聲)毛澤東!
師這用詞寫下的感受傳了近一個世紀,從湘江邊傳到了珠江上,也傳到了黃河兩岸,大江南北。這是充滿豪情的心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首先讓我們來齊讀課文。同學們可以盡力大聲讀,讓我們充滿豪情的聲音隨著這秋風傳揚開去。
師讀了一遍,詩歌給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生有氣勢。
生壯闊。
生很有激情。
師說得好!那么大家是通過詞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氣勢、感受到壯闊、感受到激情的呢?
生從他寫的景物感受到的。
生從詞中對“同學少年”描寫上感受到的。
生從詞中的用詞感受到的。
師那我們找一找,詩人寫了哪些景物?都用了些什么詞來描寫景物的?
【學生找出詞中上片中描寫到的景物及其所使用的描述性的詞語】。
生作者寫了湘江邊的樹林、江水、天空。
師概括得不錯,具體的詞語有哪些呢?
生“湘江北去”寫出了滾滾江水向北流去的壯闊場景,開篇就給人氣勢不凡的感覺。
師說得好,這可以說的上是先聲奪人啊。
生我特別喜歡“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這一句的寫景。
師哦?說說看。
生你看啊,秋天的風把所有的山頭都吹紅了,樹林的楓葉在秋陽的照耀下,紅得似火,紅得如血,燦爛輝煌,讓人的熱血也沸騰啦!
師太好了,用詩的語言去理解詩歌,這樣的分析讓人賞心悅目?。?/p>
生“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也很好啊。在秋日的陽光照耀下,湘江的水更綠、更透,像整塊碧綠的水晶,更美麗的是水上千帆競發(fā),生命是如此多彩,“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師同學們的掌聲說明了一切。我也要為大家精彩的分析再次鼓掌。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師那么,這些景物共有的特征呢?
生生機勃勃。
生充滿生氣和生命力。
生奮發(fā)向上。
生力爭上游。
師詩中的哪些詞語可以體現(xiàn)出來呢?
生“爭”。
生“擊”。
師如果用詩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選擇哪個詞語?
生競自由。
師很好。眼前的景物為什么讓詩人感受到“競自由”?
【教師簡介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知識拓展、提升。
生詩人的情感是豪邁昂揚的。在詩人筆下,秋雖然給人“寒”的感覺,但卻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欣欣向榮的景象。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澤東抒發(fā)了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師很好,“改天換地”這個詞用得恰到好處。你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在下片里作者發(fā)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浩嘆啊。而且,又有“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詞表示他們的決心。
生還有“糞土當年萬戶侯”也表示他們對權貴的蔑視和他們的雄心壯志。
生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心情不同嘛。
師對了,大家想想,如果是林黛玉在秋天的時候會有作者這樣的感情嗎?
生(齊聲)不會!
師是啊,對于同樣的景物和季節(jié),作者的身份、地位或背景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作品。
課堂小結。
詩人雖在“寒秋”,雖只是獨自一人,但因為心中有革命的理想,因為預見到革命形勢的迅猛發(fā)展,所以在此“寒秋”卻無悲秋之嘆,而是以一幅絢爛的秋景圖,寄寓革命的希望,抒發(fā)青春的豪情。
下面的時間交給大家,讓大家在仰望藍天和遠眺秋江的情形下,感受一下作者的豪情。同學們,大聲地朗讀和背誦,讓天空也留下你們的聲音吧!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要求:聲音響亮,感情充沛】。
布置作業(yè)。
今天我們在這個特殊的課室學習我們高中語文第一課,希望能給同學們帶來全新的學習感受。今天請同學們課后熟背這首《沁園春長沙》,再次感受詩人的情懷。同時,在我們進入高中學習這個人生新階段之始,請以你認為最優(yōu)美的語言、最詩化的語言,寫下你對未來人生的理想和期望。長短不拘,但希望展現(xiàn)我們朝氣蓬勃的青春激情。
板書設計。
拓展閱讀。
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r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鑒賞提示:這是毛澤東同志懷念夫人楊開慧和追念戰(zhàn)友柳直荀的一首詞,是抒發(fā)悼念情感之作。毛澤東的詩詞素以雄渾、豪邁而著稱,此詞為悼念亡人故舊而作,卻也絲毫沒有悲悲凄凄的小兒女之態(tài)。把中國古老的傳說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巧妙結合,現(xiàn)實人間與超人間的仙境共同構成一個充滿詩情和豪情的藝術境界,呈現(xiàn)出獨具魅力的浪漫主義色彩,成為毛澤東詩詞作品中別具風采的作品。
習題詳解。
一、命題意圖:熟讀并能背誦全詩,體會情感,把握節(jié)奏。
參考答案:1.要求學生能背誦全詩。
2.朗讀全詩的情感基調:激越。
3.全詩的節(jié)奏劃分: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二、命題意圖:分析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歌的感情。
參考答案:1.學生可以就詩中描寫的意象展開適當?shù)孛枋觥W生的答案加以引導。
2.在上片,詩人通過描寫山、林、江水、江上的船、鷹、魚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機蓬勃、境界宏大、情意深長的秋景圖;詩人借秋景圖暗喻與贊美了工農(nóng)運動將蓬勃興起的形勢,寄寓了自己熱烈、樂觀、奮斗的情懷。下片圍繞“同學少年”,詩人表現(xiàn)出勇于投身激流的非凡氣概和表達搏擊勇進的召喚;蘊涵著詩人改造舊中國和誓挽狂瀾的志向、氣魄和精神。
三、命題意圖:拓展知識,更全面地了解詩人。
參考答案:略(教師可適當提供一些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及書法作品,也可要求學生課外查找,適當引導。)。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
2、領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比較法。如對《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的比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fā)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chǎn)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chuàng)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翱础弊炙I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扒 弊炙I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jù)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鑒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xiàn)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拿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沁園春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fā)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與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比較分析。
明確:《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沁園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分析毛澤東《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討論、明確: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年輕時期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主宰國家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五、結束語。
朗讀《詩人領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常于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zhàn)略家的目光。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煙,抬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shù)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六、作業(yè)與練習。
賞析《重陽》《北戴河》。
板書設計。
獨立寒秋圖獨立寒秋橘子洲頭景。
遠眺萬山紅遍中。
層林盡染靜寓。
湘江秋景圖近觀漫江碧透情。
百舸爭流。
仰視鷹擊長空動情。
俯瞰魚翔淺底中。
崢嶸歲月圖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顯。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志。
中流擊水圖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
ahmashgwhgw@。
作者郵箱:ahmashgwhgw@。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六
譚嬌。
學科:語文必修:一課題:《沁園春.長沙》。
第一課時。
年級:高一設計教師:譚嬌審稿:熊祥有。
時間:、8、30。
一:導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掌握有關毛澤東的文學常識和本詩中的生字詞;
品味和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學--自學檢測--基礎鞏固--反復朗讀--文本賞析--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情感提升。
方法:自學法、講授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復習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味毛澤東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以及對待革命事業(yè)的博大胸襟和雄心壯志。提升學生愛國情操和奮發(fā)向上的斗志。
二、導學重難點:
1、導學重點。
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情感;
詩歌中基礎字詞;
詞的'相關知識、作者文學常識及背景知識。
2、導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作者情感,提升學生情操。
三、導學方法:
自學法(圈點勾畫法)、朗讀法。
四、預習達標:
詩歌中的生字詞語要熟識;
作者的有關文學常識和相關背景。
五、課堂導學進程:
【導入】。
幻燈片展示毛澤東的《立志》和《詠蛙》,同學們齊讀之后,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點評最后兩句進而導入到毛澤東的雄心壯志上,進入新課。
【導學】。
(一)學生閱讀、思考并展示。
學生朗讀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整體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
思考全詩主要在寫什么。
(二)探究學習、合作交流。
分享自己了解的毛澤東;
交流朗讀詩歌應注意哪些方面。
(三)教師精講。
補充講解學生了解以外的毛澤東的相關知識;
相關背景;
朗讀詩歌注意事項。
(四)知識拓展與運用。
拓展描寫秋天的一些詩句及節(jié)選毛澤東所寫的經(jīng)典詩句;
【評價】。
1、學生評價。
課堂還是很活,學生參與度較高,課堂效果也比較好。
2、教師評價。
總的來說,較好。個別地方有待改進。
六、課后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全詩;
完成《名校聯(lián)盟》的基礎知識。
七、教師添加導學措施:
增加視頻朗讀,讓學生在聽讀中整體感知,
八、課后反思:
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基礎的東西,課堂參與較好,思考問題也比較積極。學生對詩歌背景體悟不深,產(chǎn)生不了什么共鳴。
譚嬌。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詩詞的朗誦技巧,能夠根據(jù)詩詞的特點進行美讀。
2、學習詩詞的鑒賞方法,品味詞的語言和意境。
3、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會美讀,并能通過美讀,體味詩詞意境,得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借助相關資料,感受詩人的豪情,喚醒自己內心的情緒積淀,體驗胸懷天下的偉人情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二、檢查預習。
1、請同學回憶初中時學習過的毛澤東詩詞。
2、檢查詞的常識,教師予以補充。
(1)詞的發(fā)展及別稱——曲詞、曲子詞、長短句、詩余等。
(2)詞有詞牌,“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p>
(3)詞的分類,按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4)詞一般分兩段,即為兩闋,也叫兩片。
(5)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代表詞人,代表詩詞。
3、檢查學生預習《沁園春-長沙》中的生字詞,讀音,注釋情況。
4、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沁園春-長沙》。
三、朗讀。
1、聽錄音范讀或師范讀。
2、學生自讀,抽讀課文。
3、ppt顯示讀書的要求。
(1)讀書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和寫作背景。
(2)讀書尤其是讀詩歌,要放開聲音讀,增強語感體會。
(3)讀書要養(yǎng)成好習慣:圈畫重點詞句、段落,學會思考問題。
4、你了解毛澤東有多少呢?
ppt顯示毛澤東生平事跡簡介。
5、回顧歷史,走近1925。寫作背景介紹。
6、再抽同學來讀詞,讀出你對于這首詞的理解。
注意:字音、節(jié)奏、重讀、感情。
7、試著品讀這些詞語:獨立、寒秋、看、紅、碧、盡染、碧透、悵、問等。
8、熟讀背誦上闋。
四、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抽查學生鞏固文學常識和上闋背誦情況。
2、品位關鍵詞的表達作用:
獨立、寒秋、看、紅、碧、盡染、碧透、悵、問等。
二、學習品味上闋。
導入:詩歌——語言之母,語言的鉆石。
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是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就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體。(美學大師朱光潛)。
1、賞析上闋:
(1)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成份也常省略,請用正常的語序、散文化的語言來表達這三句。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p>
深秋時節(jié),獨立橘子洲頭,望著滾滾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著。
(2)“看”字統(tǒng)領了下文詩詞的哪幾句?也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來描述一下。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p>
火紅的楓林,重重疊疊,碧透明徹的江面上,無數(shù)船只爭相競駛,魚兒在水中自由地游動,雄鷹在長空中奮力搏擊。
2、上闋寫景有什么特色?
(1)隨著視角的變化,動景與靜景結合,遠景與近景交替。
(2)通過那些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湘江秋色圖”。
a、“爭”——千帆競發(fā)的壯觀場面。
b、“擊”——刻畫了鷹的矯健。
c、“翔”——形象地描繪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自由自在的神態(tài)。
3、寫景詩句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問題的提出有什么聯(lián)系?
作者面對寒秋時節(jié)嚴霜萬物生機盎然,勃發(fā)的場面,詞人思緒萬端。
(“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深思而感慨的心緒。)。
悵——詞人深思感慨,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的提問。這是由“看”而產(chǎn)生的“問”。
這一問,能看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
三、學習品味下闋。
1、抽讀下闋。
2、學生自讀下闋,注意品味重點詞語。
攜侶崢嶸稠糞土遏等。
(1)攜、侶——點明人物關系的親密友好。
(2)崢嶸、稠——表明時代的政治環(huán)境和艱難時世,反襯出英雄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3)糞土——表達出年輕的詩人們對軍閥官僚和統(tǒng)治勢力的蔑視。
3、內容理解。
(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這一問題,下闋回答了嗎?哪些話是回答?
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恰”字,統(tǒng)領后面7句,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2)“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句是在問誰?“擊水”一詞有何深意?
答:問當年的詩人同學們,也可以是問現(xiàn)在的年輕革命者們。
寫盡豪情壯志,展現(xiàn)意氣風發(fā)。
補充材料:ppt顯示。
“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p>
(3)概括下闋詩意。
一幅“少年學子圖”
追憶往事,突出了當年年輕的詩人與同學以身許國的抱負和意氣風發(fā)的神情。
下闋,含蓄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正是需要這樣胸懷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奮斗的熱血青年來肩負來主宰大地的重任。
上闋——寫景為主生動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
下闋——抒情為主回憶往昔生活,突出革命者奮發(fā)向上,敢作敢為的精神。
ppt顯示本詞的主旨: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了一個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四、意象品味。
詞的意象美,突出表現(xiàn)在景物的選取上,如果作者視野開闊,選取的景物也就廣博,宏偉或雄峻。
1、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感受的客觀景物,或者是借助客觀景物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袁行霈)。
2、找出上闋中的意象,以之為例進行分析意象。
萬山、層林、百舸、雄鷹、游魚。
這些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情境中被關照,被表現(xiàn)才是“意象”。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2、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文體知識。
詞,興起于隋唐,和樂而歌,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還有樂府之稱,如《東坡樂府》。
詞的基本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決定著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及以上)。
二、寫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戰(zhàn)爭的前一年,當時革命蓬勃發(fā)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nóng)民起義,同時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準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經(jīng)過長沙,并獨自去了橘子洲頭。事后作了此詞。
三、關于詞牌“沁園春”
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個園林,“沁園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四、導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霸侣錇跆渌獫M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笔菑埨^筆下的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心目中的秋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筆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晏殊筆下的秋天……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一同走進這位偉人的心田。
五、誦讀(注意節(jié)奏、押韻)。
六、課文解讀。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2、找出顯示本詞思路的.關鍵詞,嘗試理清本詞的思路層次。
關鍵詞:立、看、悵、問、憶、記。
(1)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染--用擬人寫法,寫出秋色之深)。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爭--活現(xiàn)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突現(xiàn)鷹的展翅奮發(fā),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魚--翔淺底(翔--體現(xiàn)里魚游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2)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競--是對前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
(3)詩歌意象。
詩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具體的事物)。
3、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詩人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4、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5、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七、積累有關描寫秋天的詩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九
知識:
1、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能力:培養(yǎng)學生讀詩品詩的能力,進而能對詩歌做出正確的評價。
情感:教育學生珍惜幸福,并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高尚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品味意象,進一步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會毛澤東主宰大地浮沉的寬廣胸襟和無所畏懼的革命樂觀精神。
教學難點。
從意象角度了解《長沙》中湘江秋景的描寫,把握詞作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體會“浪遏飛舟”的含義。
教學步驟。
古來有才學、有抱負之士,一旦登臨送目,憑高覽勝,必生萬端感慨。日月的變遷,家園的憂患,人生的苦辛一齊涌上心頭,奔赴筆端。曹操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以顯英雄氣概。杜甫吟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以嘆時運不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倍兰o的中國又造就了一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作者青年時代與朋友詩詞唱和,有對親友的悼亡、送別之作。如:“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建設時期,雖戎馬倥傯,日理萬機,仍堅持寫作,樂此不疲。其詩詞繼承并發(fā)揚了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內容博大精深,藝術造詣極高,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影響很大。他的《沁園春長沙》一詞便以其境界的開闊、氣勢的恢弘令吟賞者嘆為觀止。讓我們充滿激情地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
評論:“詩詞外,經(jīng)綸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柳亞子)。
二、解題。
1、寫作背景:19,十八歲的毛澤東同志來到湖南省會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十三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自19至19,他在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1918年4月,與何叔衡等同志創(chuàng)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19起,他先后在長沙修業(yè)小學、第一師范附屬小學等校任教?!拔逅摹睍r期,他組織領導了長沙學生和市民的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隨后,又領導了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皖系軍閥張敬堯的斗爭。199月,他與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7月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后,又組建了中共湘區(qū)委并任書記。1923年4月,他離開長沙,赴上海、廣州等地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導農(nóng)民運動。同年秋,自韶山赴廣州接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懷1911至1923年間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斗爭經(jīng)歷,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開發(fā)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
2、講解詞的基本常識。
詞,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樂(興起于隋唐,由漢族音樂、少數(shù)民族音樂與外來音樂融合而成,隨著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會,故名)曲調的歌辭,在發(fā)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chuàng)始之作的內容有關聯(lián),但后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fā)揮(為了說明詞作的主題或內容,有時作者在詞牌下自擬標題或加寫小序)。毛澤東同志的詞,皆屬后者。
教師補充:《沁園春》(詞牌名。沁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的園林,后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此而得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平韻114字,上闋13句,四平韻,下闋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韻,韻腳分別為“秋”、“頭”、“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韻,“秋”字蓋添葉。
介紹幾個詞牌名:蝶戀花(因梁簡文帝詩有“翻階蛺蝶戀花情”句,故名。初名《鵲踏枝》,又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雙調六十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相傳為后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句,蘇軾改今名。又名《宴桃源》等。單調33字,仄韻。其復加一疊為雙調者名《如意令》),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小庭花》等。雙調42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又宋周邦彥曾作《浣溪沙慢》,雙調,仄韻)。
3、簡單介紹意象、意境名詞概念。
“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它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耙狻敝傅氖莿?chuàng)作主體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作為創(chuàng)作客體的客觀物象。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折柳”“折梅”表示送別、離愁別緒;“斜陽”表日暮,含凄慘之感;“殘月”表示不圓滿,孤獨憂愁的心情;“落葉”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秋風”表示蕭瑟冷落;“蘭草”表高潔、友誼;“歸雁”表思鄉(xiāng)之情,游子思念故鄉(xiāng);“短笛”表送別思鄉(xiāng),寄寓思念之情;梅花表凌雪傲霜,堅強之意)詩離不開意象構成的意境,有的詩由有一個主題意象展開聯(lián)想。有的詩圍繞一個中心由多個意象展開聯(lián)想,比如《沁園春·長沙》。本詩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氣勢磅礴,畫面壯闊,意象壯美,意境高遠。
三、整體感知,誦讀鑒賞。
1.圈出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的關鍵詞。
明確:立、看、悵、問、憶、記。領字:看、憶。
2.在內容上,上片和下片各有什么側重?
明確: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法追憶往事,表現(xiàn)作者青年時代的精神和理想。
3.通過哪些典型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組合,構成了哪些詩意的境界或哪幾幅畫面?
明確: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分析課文。
1.上闋重在描景:
著重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感情:景是熱烈的,情是低沉的豪情,胸懷是廣闊的。(以樂景寫豪情)具體分析如下:
獨立寒秋圖獨立寒秋橘子洲頭。
遠眺: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靜問:
湘江秋景圖近景:漫江碧透誰主沉浮。
百舸爭流景中寓情。
仰視:鷹擊長空動情中顯志。
俯瞰:魚翔淺底。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秉c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環(huán)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時節(jié),獨自一人佇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币粋€“看”字,總領七句。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木遍染紅色。近看湘江,滿江秋水碧綠澄澈,船只爭相行駛。仰望天空,雄鷹有力地翱翔。俯視水中,魚兒歡快地暢游。宇宙萬物都在這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一個“競”字寫出了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長的宇宙萬物的熱烈和活潑,賦予秋景以旺盛的生命力。這幾句,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的景物,描繪了在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詩人怎么會不思緒萬千?不禁發(fā)問: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這一問道出了詩人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的博大胸懷。
2.下闋重在抒情: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答:
崢嶸歲月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同學。
中流擊水圖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少年。
意象——同學少年(1911年到25年,長沙學習,工作,革命活動)怎樣的少年?概括: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慷慨激昂,敢說敢做(從三方面寫中心意象:精神風貌,活動,志趣)。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遍僮又拊窃娙伺c眾多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舊地重游,自然引起詩人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币粋€“恰”字,總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高浪急,連船只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這里采用象征手法,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誰?我們,我們這些“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少年?!吧倌旮粍t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詩人不僅限于抒發(fā)同學少年的無畏激情,還賦予他們以高度的愛國愛民的熱忱,使人讀后仿佛聽到一顆赤子之心在怦怦跳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下闕寫活了一群視天下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乘風破浪,鼓帆前進,立誓改造舊世界、振興中華的革命青年。(朗誦注意豪邁之情,凌云之志的抒發(fā))。
補充注釋:
a、百舸:泛指眾多的船只。漢·揚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睜幜鳎喝龂の骸わ怠肚儋x》:“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蹦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卷上《言語》載晉顧愷之贊會稽山川之美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北緸槿翰ǜ傊鸲苛?,此處轉以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b、鷹擊長空:謂雄鷹展翅搏擊長天,迅猛矯健。鷹擊: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鷹隼擊?!薄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鷹隼擊?!苯灾^搏殺凡鳥。
c、翔:本指鳥兒不扇動翅膀的飛行,此謂魚兒悠然自得地輕緩游動。以上二句,可參看《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三國魏曹植《情詩》:“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p>
d、崢嶸歲月:南朝·宋·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宋·陸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聽》詩:“歲月驚崢嶸?!苯詾楦袊@流年之辭,毛澤東同志轉用以指不平常的斗爭歲月。崢嶸,本形容山勢高峻,引申則有特殊義。
e、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擊水:毛澤東批注道:“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薄肚f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p>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一、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重、難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收集有關詞的文學知識。
2復習《沁園春雪》。
二課堂活動。
(一)交流有關詞的文學知識。
詞: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3、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二)研習全文。
1.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革命豪情。
2.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并說說各領起哪幾句。
上闋“看”字;領起七句。
下闋“憶”字;領起八句。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4、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彩色字的好處。
(1)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層林盡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4.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shù)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升空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準備了氣氛。
5.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6.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個“恰”字,統(tǒng)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談論。經(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討惡揚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隨堂練習:
1.詞的上片意象密集,說說作者是怎樣借。
2.這首詞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簡析其作用。
參考答案;
1.寫樂景,寫豪情。詞中寫的雖然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詩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萬山紅如烈火,魚兒自由自在,雄鷹奮力搏擊長空。山河的壯麗,越發(fā)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中突出了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強烈的革命精神。
2.對比手法的運用。詞中含有多種對比,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候”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通過對比使描繪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既而引出對民族命運的思考,抒發(fā)胸懷天下,指點江山的豪情。
同步練習。
1.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膭釉~,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擊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2.吟誦《沁園春雪》,完成后面問題。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1:仔細分析這首詞同《沁園春長沙》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問題2:這首詞中作者是怎樣寫景抒懷的?
參考答案:
問題1.字數(shù)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xiàn)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問題2.詞中所寫雖然是冰天雪地,卻毫無悲涼肅殺,連綿的山如舞動的銀蛇,白雪覆蓋下的高原如同奔馳的大象,化靜為動,有雄渾的力量感;陽光下,無邊的雪景更是分外妖嬈。此景基調高昂,體現(xiàn)了作者“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贊揚了今天人民大眾無往不勝的力量。
相關資料:
1.詞:詞興起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guī)格。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2。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
3.毛澤東詩詞鑒賞。
毛澤東詩詞是懷著巨大的詩的激情,按照寫詩的藝術規(guī)律,運用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著名詩人賀敬之評述毛澤東詩詞時曾這樣說:“毛澤東詩詞以其前無古人的崇高優(yōu)美的革命感情、遒勁偉美的創(chuàng)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藝術思想、豪華精美的韻調辭采,形成了中國悠久的詩史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tài)的詩美,這種瑰奇的詩美熔鑄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在漫長的歲月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是風靡了整個革命詩壇,吸引并熏陶了幾代中國人,而且傳唱到了國外?!?/p>
毛澤東要求文藝家“用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觀察文學藝術?!泵珴蓶|詩詞正是運用這樣的世界觀分析和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光輝的典范。比如在《西江月井岡山》中,毛澤東高度評價了軍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戰(zhàn)勝敵人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是他對群眾力量無比信任的群眾觀點的強烈表現(xiàn)。相信群眾,熱愛群眾的思想,就像一條紅線貫穿于毛澤東詩詞之中。
毛澤東詩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边@就是說,宇宙間無窮無盡的事物都要經(jīng)歷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人類社會同樣是如此。滄海與桑田總是更迭著的,新生也總是戰(zhàn)勝腐朽。正是“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主義者,他在詩詞中熱情地謳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贊美為實現(xiàn)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镀呗砷L征》是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詩歌典范。它既寫出了紅軍長征所經(jīng)歷的千難萬險,又把紅軍為了實現(xiàn)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礙,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發(fā)揮到極致,達到了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tǒng)一,可以稱之為藝術精品,千古絕唱。詩的題材是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斗爭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但是詩人并沒有刻意渲染戰(zhàn)爭的殘酷與犧牲,而是集中筆力表現(xiàn)了長征取得勝利,實現(xiàn)了革命理想的喜悅和對于艱難困苦的蔑視。
在毛澤東詩詞中謳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戰(zhàn)勝困難的警句,時時出現(xiàn),美不勝收。如“不到長城非好漢”、“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欲與天公試比高”、“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等等。在那月沒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這種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燒的火炬,照耀著人民前進的道路;在那電閃雷鳴、暴風雨來臨的時候,這種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喚著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勢力沖擊;在那硝煙迷漫、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這個革命理想像嘹亮的號角,鼓舞著人民去奮勇殺敵;在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歷史階段,這個革命理想則像振奮人心的金鼓,催促著人民去乘風破浪,銳意改革,創(chuàng)造奇跡。
毛澤東1928年在井岡山創(chuàng)作的《西江月井岡山》,連同他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采桑子重陽》、《如夢令元旦》、《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清平樂會昌》等九篇精品構成了一組氣勢雄偉,筆力千鈞的井岡山道路的勝利凱歌。這一組意境超拔,詩采飛揚的詞,多是“在馬背上哼成的”。它們是偉大革命領袖的戰(zhàn)斗豪情與杰出詩人的創(chuàng)作激情渾然一體結成的革命詩詞的奇葩。
毛澤東詩詞在讀者心靈里鑄造美的殿堂。毛澤東詩詞中的美是對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概括與升華。它表現(xiàn)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社會美的內容。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澤東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余”(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余》)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泵渴自~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guī)定著這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后,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志。詞牌和詞的內容并無必然聯(lián)系。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澤東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shù)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shù)上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詞從片數(shù)上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導入。
我們初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冻o》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辟Z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倍鸥φf:“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毙煸偎颊f:“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逼渌倪€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壽明星”?!扒邎@”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nóng)民運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chuàng)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舸闊遒遏。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為“了解性誦讀”。(幻燈片:一、了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注釋,還可以查看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鑒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一)上闕。
【提問】這首詞在詞里面是屬于長調,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朗讀前三句并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為什么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為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于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里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后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tài)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這些都是動態(tài)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為什么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于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煉,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里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艷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tǒng)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著這句話,而且還管著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shù)是動詞,如,“望長城內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么領字到底統(tǒng)領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據(jù)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tǒng)領七句,“看”一直統(tǒng)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tǒng)領七句,一直統(tǒng)領到“揮斥方遒”。
了解領字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jié)奏要適當?shù)难娱L,和后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后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生試著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后三句。一齊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著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著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著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fā)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連起來朗讀。
(二)下闕。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恒、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zhàn)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巴瑢W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fā),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fā)有為,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明確】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把下闋連起來讀。
六、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后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后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充分誦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2.體會文中所蘊涵的濃重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悟至愛親情。
3.體會文章的語言,感受文章的詩意美。
教學重點:李密是如何表白自己忠孝兩難的尷尬處境,說服晉武帝允許自己養(yǎng)劉余年的。
教學方式:誦讀式教學與學案教學相結合。
教學過程:
課題導入:同學們在初中的時候學習過諸葛亮寫的《出師表》,陸游對《出師表》推崇備至,寫詩贊嘆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兩句詩的意思:《出師表》這篇文章寫的真好啊,千年以來,誰能跟它相提并論呢?其實,陸游的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因為在諸葛亮那個時代,就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篇堪與《出師表》相媲美的千古奇文,這就是李密的《陳情表》。
板書:陳情表李密。
諸葛亮的《出師表》以“忠”為核心,而李密的《陳情表》以“孝”為主題。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爆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流傳千古的至孝美文。
學生回答:是李密向晉武帝陳述自己家有祖母,不能赴任的實情。
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李密,了解一下晉武帝,看看當時的情況是怎么樣的?
點名由學生張敏閱讀學案資料: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yǎng)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晉武帝邀請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一、當時東吳尚居江左,為了減少滅吳阻力,收攏東吳民心,故對亡國之臣,采取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容之胸懷,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天下,晉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
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
1.要供養(yǎng)祖母。
2.李密是蜀漢舊臣,對故國念念不忘。
3.司馬氏以篡權方式奪取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顧慮,暫存觀望之心,不想立即就職。
在他寫給晉武帝的這篇表文中,就牽涉到了三個人物:祖母,晉武帝和自己。李密要陳述的就是自己對祖母的孝情,對晉武帝的忠情,以及自己內心無以言表的苦情。
板書:孝情忠情苦情。
研讀課文:
學生回答:我因為命運不好,從很早的時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這句話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起總攝作用,統(tǒng)領文章第一段。
那李密到底遭遇了那些不幸呢?同學們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個不幸是什么?
學生齊讀: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這是有關李密父親的,那有關他母親的不幸是什么呢?
學生齊讀: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我們把有關他父母的遭遇,看成是他的第一個不幸。大家一起讀一下。
學生齊讀: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好。這第一個不幸我們用最簡練的話概括一下,應該怎么說比較好?
學生回答: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
李密的父親怎么樣了?
學生回答:死了。
李密的母親怎么樣了?
學生回答:改嫁了。
那合在一起,用四個字概括怎么說好。
學生齊答:父死母嫁。
李密遭遇的第二個不幸是什么?
學生齊讀: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再讀一遍。
這個不幸,用四個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較好?
學生回答:孤苦多病。
李密遭遇的第三個不幸是什么?
學生齊讀: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這幾句話,比較長,但句式相當整齊,語氣通暢。我們再讀一遍。
學生再次齊讀。
李密的第三個不幸可以概括為?
學生回答:內外無人。
李密的第四個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讀出來。
學生齊讀: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這個不幸可以概括為?
學生回答:劉嬰疾病。
學生齊答:相依為命。(身世凄苦,祖母撫養(yǎng)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
板書:祖孫相依為命四種不幸。
李密和祖母相依為命,這樣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應,有強調。大家一起讀出來,看看是哪些句子。
學生齊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李密陳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讓晉武帝了解自己的苦處,設身處地地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他入仕。
學生齊讀: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結果是什么?
學生齊讀: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學生齊答:辭不赴命。
我們再把第一個階段完整地讀一下,聲音洪亮一些。
學生齊讀: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朝廷催逼李密的第二個階段是皇帝親自出馬了。原文是怎么說的?
學生齊讀: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結果呢?
學生齊讀: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皇帝親自出馬也沒能讓李密出仕,這讓朝廷上下大為不滿,他們不死心,對李密不依不饒,催逼更加變本加厲。這是第三個階段,我們一起大聲讀一下。
學生齊讀: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大家注意,這幾句話中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從中央到地方,分別是。
學生回答:詔書郡縣州司。
學生齊讀: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這里,李密陳述了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再次委婉而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無法出仕的現(xiàn)狀。本段中朝廷分三個階段催逼李密,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急迫,而李密三次拒絕了朝廷的重用,一次比一次痛苦。
板書:朝廷步步緊逼三次拒絕。
我們不妨做這樣的假想,假如李密僅僅是寫了上面的兩段文字,會給晉武帝留下什么印象?
學生回答:李密以家事為重,輕慢皇權。
學生齊讀:以孝治天下。
有關以孝治天下的事,李密是怎么說的?
學生齊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再讀一遍?
李密不是一個不識數(shù)的人,他對晉武帝的器重充滿感激。這在第二段中也有表露,是那些句子。
學生回答: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除了這一句,還有很多的詞語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如:“沐浴清化”中的沐浴,“尋蒙國恩”中的“蒙”和“恩”。這樣的感激,化解了晉武帝心中的怨氣,讓晉武帝龍顏舒展。在此基礎上,李密進一步強調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現(xiàn)狀,進一步打動了晉武帝那顆冰冷的心。大家讀一下,李密是如何說的。
學生齊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這一部分中,李密陳述兩層意思,一是對晉武帝的忠,一個是對祖母不能不盡的孝,而忠以孝為載體,忠具體實踐于孝。此情此景,蒼天可鑒,人神共知。
板書:忠孝兩難抉擇兩種情感。
學生齊讀: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這樣的意思,文中還有表述,大家找出來,讀一下:
學生齊讀: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
在提出這樣的請求之前,李密說了一句很合情合理的話。李密是怎么說的.呢?
學生齊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在提出了這樣的請求之后,李密再一次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學生齊讀: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板書:請求終養(yǎng)劉氏一個請求。
李密行文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話說透了。文章也就戛然而止。我們分析課文,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自己的四種不幸,在第二段寫出了朝廷催逼的三個階段,在第三段表達了自己的兩種情感,在第四段提出了一個請求。同學們可以嘗試著用這樣的提示來背誦一下課文。
我們看第一段。第一種不幸是?
學生先齊讀后齊背誦: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第二個不幸是: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第三個不幸是: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第四個不幸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
再看第二段,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
學生先讀后背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第二個階段是: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第三個階段是: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剩下的兩段由于時間關系,不再復習,請同學們課下按照這樣的思路熟讀并背誦文章。
下面,我們打開學案,談論一下學案上的話題:就忠和孝的問題,談談你的看法。哪位同學愿意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請說一下。
學生董敏:我覺得雖說“忠孝不能兩全”,我覺得應先盡孝,后盡忠。理由是,一,就像李密說的,“盡忠之日長,盡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百善孝為先,做人首先要盡孝道,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況且父母年長于我們,我們盡孝之日必然短,而至于盡忠,時日相對來說很長,二,盡忠就是為百姓做事,幫助當權者治理天下,或者進而言之,必要時就是上戰(zhàn)場,而盡孝就是在身邊照顧父母和其他長輩,從而不能盡忠,不能去戰(zhàn)場。如果真是這樣,就沒有人去參戰(zhàn),試想,戰(zhàn)爭還會發(fā)生嗎?就算會發(fā)生,參戰(zhàn)的人數(shù)會大大減少,而傷亡損失也會大大減少。所以,我認為應先盡孝后進忠。
學生張立姍:自古以來,為人臣子,精忠報國,作為兒女,竭守孝道,都是為人們所倡導的傳統(tǒng)美德。晉朝以孝治天下,試想,一個對父母,長輩一點孝心都沒有的人,又怎能談及對國家的忠誠。然而古語又有云:“忠孝兩難全?!碑斈闵孀愠埃簧碚?,必然會顧及不到家人,則此時應當舍小家,顧大家。我還是覺得應從大局出發(fā),以國家利益為重。但也還是要心系家人,這也是人之常情。
自古以來,忠孝的問題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是中國人所向往的一種為人處事必須解決的一個最現(xiàn)實的問題。如何對待忠孝的問題,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個人做人標準和做人原則。請同學們課后認真閱讀畢淑敏的《孝心無價》,進一步感悟一下有關孝這個話題。
板書設計:陳情表李密。
孝情祖孫相依為命四種不幸。
忠情朝廷步步緊逼三次拒絕。
苦情忠孝兩難抉擇兩種情感請求終養(yǎng)劉氏一個請求。
補充材料:閱讀《石奢自刎》,結合課后練習三回答文后問題。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v其父,還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蓖踉唬骸白范患埃划敺?,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彼觳皇苊载囟?。
1、石奢為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點是什么?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們如何理解孝?
結束語:《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始終關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沁園春長沙教案設計篇十三
上海市金山區(qū)金山中學方德平。
教學目標品讀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感受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引導學生品味用詞的精當,巧妙和形象.說明:對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國青年學子,要真切感受到一個屹立于天地之間對革命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偉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立足于文本輔以一定的背景介紹,在反復誦讀中,在對關鍵語句的反復咀嚼中,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來體驗分析,應該是可行的.本文語言精當,巧妙和形象的特點很明顯,老師可以有意識的范讀,點撥,然后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勢必逐漸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對文章語言特點的感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從詞中對湘江秋景的描寫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感悟本詞中闊大的意境.
2,以分析結尾的兩大問題為抓手,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說明:詞的上闋側重于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正是壯觀的景象,闊大的意境激起了詩人的滿懷豪情,于是歷史,現(xiàn)實,未來情不自禁的變成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
詞的下闋運用聯(lián)想,引發(fā)了對往事的回憶,其中主要是對于少年同學的描寫,這些人青春年少,熱情奔放,干勁十足,豪邁自信,心胸闊大.也藝術的回答了上闋提出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析,本詞的解讀基本是流暢,清晰的.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新課教師引入: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教師范讀.
1,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1,寫壯景,抒豪情.重點分析湘江秋景圖.
2,找出文中的對比運用并進行分析.
3,分析本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么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練習舉隅。
1,讀了文章,談談你對個人的理想與夢想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2,課外品讀主席的更多詩詞.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植樹節(jié)活動總結200字(優(yōu)秀16篇)
- 2023年邀請領導的邀請函用語(優(yōu)質20篇)
- 實訓計算機報告通用(大全20篇)
- 2023年幼兒園開學疫情防控演練總結春季優(yōu)秀(優(yōu)秀12篇)
- 戰(zhàn)友聚會邀請函制作(通用19篇)
- 2023年計算機實訓報告實訓總結(模板17篇)
- 最新大學計算機實訓報告總結(匯總17篇)
- 訂貨會邀請函文案(大全13篇)
- 最新幼兒園保育員辭職報告書(通用9篇)
- 實訓計算機報告通用(精選10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