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9:31:03 頁碼:11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10篇)
2023-11-23 09:31:03    小編:李耀Y

別人的歡笑,是對你付出的肯定;總結能夠幫助我們總結經(jīng)驗教訓,避免重復犯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一

1、知識與技能:學會4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詩句,并背誦古詩。

3、情感與價值觀吧:了解古詩大意,體會馬的精神。

理解古詩意思,背誦積累古詩。體會詩中的情感。

理解古詩意思,背誦積累古詩。體會詩中的情感。

1課時。

一、復習關于馬的古詩,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不少的古詩,誰能背誦一首和“馬”有關的古詩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馬有關的古詩。齊讀課題。

2、同學們見過馬嗎?在古代戰(zhàn)場上,兩軍交戰(zhàn)時,大將軍都是騎著戰(zhàn)馬,威武得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馬詩》就是寫古代戰(zhàn)馬的。詩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賀,他可是很了不起,7歲就成了全國有名的詩人,是個神童。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詞。

1、我們先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會認字就讀字,不會認的字先讀讀音節(jié)。要把古詩多讀幾遍。

2、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同學互相糾錯。

3、指名讀字詞:(重點指導“燕”“鉤”“踏”的讀音。)。

三、再讀古詩,了解詩句大意。

1、指名大聲讀古詩。其他同學認真聽,互相評價。

2、讀了古詩,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

3、那么誰能說說古詩中“大漠沙如雪,燕山越似鉤”的意思。

總結:是啊,讀了這首古詩,我們好像看見了連綿起伏的燕山上空掛著一輪彎彎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鐵鉤。月光下,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沙漠就像鋪了一層薄薄的白雪。多么安靜的夜晚啊。我們再來讀讀這兩行,爭取讀得很好。

四、再讀古詩,深入理解感受。

1、“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句古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駿馬啊,什么時候能戴上昂貴的絡腦,在戰(zhàn)場上奔馳殺敵,為國家立下功勞?)。

2、再讀古詩,體會作者感受。

3、同學們讀得很好,尤其是“何當”這兩個字,讓老師一聽就感覺到心里很想早一點上戰(zhàn)場,很急切。

4、“快走踏清秋”怎樣讀,能讀出戰(zhàn)馬奔馳的腳步急切的聲音。

5、再讀讀看。

6、多種形式讀古詩。理解古詩內(nèi)容。

7、評一評哪個小組講得最好。

五、讀古詩復述內(nèi)容。

指名讓學生復述詩的大體意思,教師進行整理。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學生充分發(fā)言,體會詩人由一開始掃興到興奮的感情變化。

六、作業(yè)背誦全詩。

xx。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二

《煙臺的?!肥且黄獙懢吧⑽?。生動地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獨特景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文化生活,激發(fā)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為不斷提高生活質(zhì)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本文的語言很美,寫法上也著鮮明的特色:(一)構思精巧,結構嚴謹。文章寫“景”也寫“人”,“景”與“人”交相暉映?!翱偂帧偂钡慕Y構,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點。(二)語言凝練,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達力。

我設計的是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悟煙臺的海四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點。于是這堂課我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欣賞煙臺四季的海的獨特景觀。2、了解煙臺人多彩的生活。3、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一)品詞析句教學煙臺冬日的海時我主要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從作者是如何來描寫的角度去品重點詞,析重點句。并通過朗讀來感悟冬日海的壯觀。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品析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語感。

(二)借圖促情學生對于四季海的變化會產(chǎn)生疑問,在學生從文本中找答案的基礎上,出示地圖以及四季不同海景的圖片,幫助學生對課文語言理解得更為透徹。

(三)朗讀感悟美文欣賞,一是從作者的語言文字中去賞,另外要從朗讀中去賞,所以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朗讀,以情感朗讀來體現(xiàn)語言文字的美妙,從而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三

教學反思是教師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思考、探索和解決尋找解決方案。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升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付諸于實踐后,再不斷地進行反思調(diào)整。只有通過反思,才會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只有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不斷地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掌控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目的性。

在備課時,光靠經(jīng)驗或一本教材、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深入鉆研、領會教材,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駕馭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感受,科學的教學設計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效果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學科特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jù)地思考問題。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qū)W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既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又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把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生活實際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淵源于現(xiàn)實生活。這樣獨特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通過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彌補了我十七年教學生涯中的許多不足。我知道了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那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在基于實踐的教學研究中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新的教學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逐步確立。從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條件是教師對教學不斷地進行研究與反思。設計教案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最好經(jīng)歷。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四

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做到: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本課蘊涵著偉大而豐富的情感,教師始終要飽含對朝鮮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動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再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以讀感悟,讀中熏陶。進而抒發(fā)、升華自我情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思考、質(zhì)疑感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通過“體驗、感悟” 等手段,內(nèi)心真正受到震撼,產(chǎn)生共鳴,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再見了,親人》是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兩國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出了一個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課文分別選取了送別路上在火車站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場面。在送別路上,記敘的是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的回憶,把現(xiàn)實的告別場面與往事結合起來,可以說是人物典型、場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學生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學習體會結合上下文和時代背景來理解決句子含義;在理解典型事例對表現(xiàn)中心意義的基礎上,來體會寫文章應該選取典型材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再見了,親人》內(nèi)容簡練,涉及的許多知識學生都沒有機會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結合電教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好教材。多媒體是新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電教媒體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課題,也是我們要探索的內(nèi)容。本課力求體現(xiàn)科學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認知語言能力,使學生在認知語言過程中,更有效地獲得語言信息和處理語言信息的本領。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認識、理解、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即認知語言能力得到提高。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突出電教媒體的最佳結合點和恰當展示時機的設計,體現(xiàn)電教媒體的作用與優(yōu)勢。

flash歌曲《志愿軍戰(zhàn)歌》; 課文錄音課件;重點語句、問題課件;課文插圖課件

各種聲音的課件。

師:“再見了,親人”中的親人指什么人?

〔抓住題眼,帶領學生深入領會,意在開門見山,直奔中心?!?/p>

生:指朝鮮人民。

生:指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

師:從血緣關系上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是不是“親人”?

生:不是。因為親人是指爸爸、媽媽、兄弟、姐妹……

生:親如一家。

生:親密無間。

師:不要只考慮一個詞,用一句話來說。

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說得好。中朝人民這種情誼就叫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

〔通過剖析“親人”一詞的含義,拎出理解全文的“綱”,意在舉綱以張目?!?/p>

師:下邊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讀的方法是默讀,畫重點詞語。思考的問題是(出示課件)“本段寫了大娘的幾件事,哪一個事例最能突出表達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讀書時可以輕聲議議。

(學 生讀書思考,教師巡視,并及時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哪個同學把大娘的第一個事例讀給同學們聽聽。(指名朗讀)

生:在最冷的時候給人送去了溫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幫助時,及時地給予幫助。

生:讀時應突出大娘“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這樣能突出大娘愛護志愿軍的精神。

師:請同學們練習讀讀。(生讀)

生:大娘丟下小孫孫,救出了志愿軍傷員,這個事例最感動人。

師:這個事例中有兩個詞對比非常強烈,你剛才畫出來了嗎?

生:我畫的是“丟下”、“背進”。

師:“丟下”的是誰?

生:是大娘的小孫孫,她老人家的“唯一”親人。

師:好!你很尊敬老年人,稱呼“她老人家”既恰當又準確,大家應該向你學習。

師:那么誰再說說“背進”的是誰?

生:志愿軍傷員。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傷員的心目中這位朝鮮媽媽——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對大娘典型事例的分析,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一中心?!?/p>

師:第一段我們學得很好。文章按照臨行話別、追憶往事、贊頌友誼三層意思來敘述,請同學們按照這個分層方法,把第二段也分作三層。(學生很快分好并說出了起止點。)

師:小金花的媽媽和敵人“同歸于盡”了,這個詞怎么講?

生:一齊走向死亡。

師:意思懂了,但請同學們再想想小金花媽媽的死和敵人的死能相提并論、一樣看待嗎?

生:不能。因為小金花媽媽死得有意義,敵人死得沒有意義,他是壞蛋,他該死!(生笑)

師:誰能比較準確地說說小金花媽媽的死和敵人的死有什么根本不同?

生:敵人是侵略者,他的死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小金花媽媽的死,是為了祖國和中朝人民的友誼,她死得有價值,無尚光榮!

師:你說得好極了!一個是輕于鴻毛,一個是重于泰山,雖然是“同歸”,但死的意義絕對不同!

師:當小金花得知媽媽犧牲后她說了什么?怎么說的?讀課文時要注意描寫她的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

生:可是你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師:“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說明什么?

生:說明小金花恨敵人,痛恨侵略者。

生:強忍悲痛,沒掉一滴眼淚,說明小金花非常剛強。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小金花的話。

(生練讀)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戰(zhàn)士看來,小金花和她的媽媽——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小金花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中心?!?/p>

師:現(xiàn)在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段。讀書時請同學們注意,看看有幾個“挖”字?

生:用了三個“挖”字。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讀帶有“挖”字的句子,看看大嫂都到什么地方去“挖”野菜?

生:“您知道我們?nèi)鄙偈卟?,就挎著小籃子上山去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上挖?!?/p>

生:前沿陣地不是挖野菜的地方。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前沿陣地是打仗的最前線,非常危險。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的心目中,這位大嫂——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大嫂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再次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一中心?!?/p>

師:為什么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能有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崇高情誼?

生:因為志愿軍跟朝鮮人民并肩戰(zhàn)斗,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結成了深厚的友誼。

生:因為朝鮮人民和志愿軍同生死,共患難,戰(zhàn)斗在一起,血流在一起,這種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師:同學們理解得好!正因為中朝兩國人民的戰(zhàn)斗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兩國人民生死與共,患難與共,所以說這種友誼是偉大的友誼,這種感情就叫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仍抓住“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予以深究,從而水到渠成地歸納出了課文的中心思想?!?/p>

(這時課堂忽然響起火車的汽笛聲,機車的排氣聲,火車開動時車輪的滾動聲,火車站上人聲鼎沸,一片“再見了,親人”,“再見了同志們”,“中朝人民友誼萬歲”的呼喊聲。隨著電腦課件中的樂曲聲,教師引導同學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一起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多么深厚的情誼啊!列車緩緩地行使著,我們離開了這可愛的土地。但是我們的心緊緊擁抱在一起,在這離別的時刻,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對朝鮮人民說上一句‘再見了,親人!’”。

生:(齊讀)“再見了,親人!”

(設計意圖: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表達心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生:醫(yī)護人員、清潔工、家民、老師……

師:今天老師擠出時間來聽我們的課,對我們的學習如此關心,他們——(學生補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p>

師:現(xiàn)在他們就要結束聽課了,在他們即將離開教室之時,讓我們深情的喊一聲——(學生深情的呼喊):“再見了,親人!”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贊美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進一步深化主題。)

對表達思想感情強烈的課文,老師應多花點精力,指導學生進行表情朗讀,以讀激情引起共鳴。

《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陣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nèi)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在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愿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價后,又從言中挖掘出志愿軍戰(zhàn)士為朝鮮人民流血犧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片斷,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fā)他們的感情,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教師適時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導語,也是啟動學生思維,激發(fā)朗讀情感的好手段。在講完課文第二部分后我設計了以下的導語:朝鮮人民為志愿犧牲流血,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流血犧牲。在朝鮮的士地上,長眠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其中就有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烈士。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誼,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就要分別了,怎不叫人依依難舍,怎不叫人淚如涌泉?讓我們滿懷深情齊讀第二部分,同時用聲音的摹擬系統(tǒng),再現(xiàn)當時的話別場面:課堂響起了火車的汽笛聲,機車的排氣聲,火車開動時車輪的滾動聲。火車站上人聲鼎沸,一片“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這充滿激情的呼喊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讓學生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五

大家好!上完go straight on.一課,我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現(xiàn)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經(jīng)驗是教育的靈魂。 離開了生活和經(jīng)驗就沒有成長,也就沒有教育?!毕胂胛覀兊挠⒄Z課堂是不是很多時候僅限于對課文文本的學習?所謂的自主學習也僅限于對課文中的詞、句的預習和鞏固。學生們大多是為學而學,而非為用而學。當“所學”不能為“所用”服務時,學生們當然提不起興趣。所以,本課中我盡量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生活中也能運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感受學習所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比如,在課堂中我設計了“爭當優(yōu)秀小導游”這一活動。我發(fā)現(xiàn)當學生們看到鳳凰湖、法華寺、海濱公園等自己熟悉的景色時,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急切的想?yún)⑴c、想表達。我還觀察到一位平日十分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今天也非常興奮的在組內(nèi)說著自己的想法。相信,在生活的土壤里學生們一定會學的更快樂、更有效。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又特別喜歡表現(xiàn)??啥潭痰恼n堂40分鐘,怎么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表現(xiàn)和發(fā)揮呢?這時候小組互助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從以往的經(jīng)驗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往往不能讓人滿意。有的小組“你爭我奪”搶著發(fā)表意見,有的小組“安安靜靜”誰也不肯說話,有的小組把“討論會”變成了“茶話會”,看似熱熱鬧鬧,談論的卻是教學以外的話題。 所以,本節(jié)課的每個小組活動,我都設計了“任務引領”,讓學生圍繞著“任務”進行活動。而且我還設計了“目標達成評價表”對每一次活動都有評價,通過自評、組評、師評,對學生的活動起到了監(jiān)督和引導的作用。也讓學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任務達成情況。

活動前有“引領”,活動后有“檢測”整節(jié)課的小組活動做到了“忙”而不亂,“鬧”而有序。每個小組都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有人曾經(jīng)說過:歌曲于靈魂就像水于我們的身體一樣重要。孩子們是天然的音樂愛好者,他們的音樂感與節(jié)奏感較強,學一首歌往往比學一段話更容易。所以在本課之初,我利用歌謠引入新課。讓學生們跟著熟悉的兔子舞的節(jié)奏,配合活潑的動作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引起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迅速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粗⒆觽儦g快的表演動作,聽著他們甜美的童音回蕩在教室的上空,我不由自主的問了一句“are you happy?”我相信那句聲音響亮,又充滿激情的“yes”是他們由衷的心聲。也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同時也在無意識中記住了本課的重點單詞left ,right和straight。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大約15分鐘左右就會分散精力并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厭倦。所以,在學習turn left.和turn right時,讓學生們站起來邊轉(zhuǎn)邊讀。讓學生邊做,邊學,邊體驗,孩子們學得更快了,記得更牢了,體驗的也更深刻了。

在對本課重點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進行機械操練時,我再次設計了一個小chant。熟悉的音樂,郎朗上口的節(jié)奏,孩子們像背兒歌一樣,輕松的掌握了這些句子。

在本節(jié)課中,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在“活動”中學習。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1.交際活動操練不足

2.作業(yè)設計層次不足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的設計是:畫出你家到學校的小地圖,并和你的朋友進行交流。從第二天的檢查情況來看,很多孩子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有的孩子畫不出來,有的孩子談論不出來。是不是我應該設計一定的分層作業(yè),讓孩子們“跳一跳”都能“夠到桃子”。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六

1、會認漠、燕、鉤、何、腦、踏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一幅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

1、會認漠、燕、鉤、何、腦、踏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通過朗讀并結合插圖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人的豪情壯志和一幅渴望立功報國的赤子之心。

一課時。

1、教師啟發(fā)談話:

《馬詩》是一組以馬詩為題材的組詩,共有二十三首,名為詠馬,實則詠人。這首詩為組詩中的第五首,詩人借詠馬來抒寫自己的情懷。

2、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教師范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自己試讀課文。

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

你一定想把這首詩讀給同學們聽吧,那你可得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詩句)。

指名學生讀詩句。

(請讀的好的學生配上音樂再讀一讀)。

你可以看著圖也可以看著詩,你想到了什么?

(詩中一、二句展現(xiàn)出邊疆戰(zhàn)場的景色: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構成了一幅立體的圖畫,這是一幅任憑千里馬奔馳飛騰的畫卷。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何時戰(zhàn)馬才能配上金絡腦,快步馳騁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

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學生背誦。

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集體背誦古詩。

你還收集了哪些和馬有關的古詩?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馬詩。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七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里是一個物質(zhì)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門,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憶;媽媽對兒的聲聲呼喚,兒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書中好聽的故事……懷戀之情讓作者無法割舍。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無限樂趣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力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優(yōu)美詞句,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之情,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4.認識“秸、笆、沃”3個生字,會寫“巢、沃、蹈、勾”等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學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時期,童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請說說你童年的快樂時光。

2.談話導入。

(多媒體出示畫面“小屋”圖片)在那綠油油的田野深處,有一間裝滿兒童作家王立春整個童年記憶的小屋,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那間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標出易讀錯和不理解的詞語。

2.再讀課文,說說作者在文中主要寫了什么?(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一)細讀探究,體會小屋的簡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匯報,概括出小屋的特點就是“簡陋”。

3.體會小屋的“簡陋”。

請找出關鍵詞語,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小屋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以下幾處引導深入體會:

(1)門是“瘸瘸”的。

因為門是由“幾根長短不齊的木棒結成的”,立不穩(wěn),所以是“瘸瘸”的,用“瘸”來形容這樣簡陋的門,擬人化的描寫,生動有情趣。

(2)窗口是一只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戶只有一個,可見小屋的小;把窗口說成“眼睛”,又讓人感覺到語言的生動,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兩個箱子,木呆呆的,綠色的鼻子,總也不會笑。

用擬人的手法寫箱子的笨拙。一切簡陋陳設,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滿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伙伴。

(4)北墻上掛著一面擁滿半邊花的鏡子。

此處要向?qū)W生說明,鏡子用的時間長了,背面的水銀會脫落,留下許多斑塊,就像花一樣,把鏡子上的斑塊說是“擁滿半邊花兒”,可以看出在“我”的心里,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請再一次快速瀏覽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由屋外到屋內(nèi)的順序)

教師小結:文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有序的描寫,小屋雖然簡陋,讀后卻感覺充滿了愉悅,處處流露著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過渡:這樣一間簡陋的小屋,為什么會讓“我”終身難忘呢?

(二)細讀探究,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童年的快樂。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語句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

2.前后桌4人小組交流畫下的語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

預設:

(1)伙伴們在小屋里玩耍的快樂。

從“震天動地地喊”“扭著荒誕不經(jīng)的舞蹈”“莫名的喜悅”看出“我”和伙伴們玩得自由、盡興。小伙伴們在一起,不需要什么好的游戲形式,沒有像樣的玩具,就是放縱心情,就是釋放童真,就感到無比的快樂。這種快樂,讓“我”終身難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樂。

在第6自然段中運用多個“abb”式詞語,寫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語言生動,富有韻律。

第7自然段中連續(xù)幾個“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么的盡興。段尾的反問句,更是生動地寫出了我對外面世界的留戀。

(3)深入探究:寫難忘小屋,為什么又要寫小屋外面的世界給我?guī)淼目鞓纺?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明白,這是為下文在小屋中讀書,體會書給“我”帶來快樂做的鋪墊。盡情玩耍的年齡,也是需要學習、讀書的年齡。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媽媽要把“我”的心攏回來。既想著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說“夢里我變成小鳥要飛了,小屋卻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里聽書、讀書的快樂。

喜歡聽媽媽讀書,讓“我”了解到書中的故事,書中的世界;自己讀書,心被緊緊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個裝滿書的箱子上。所以這時的小屋是滿滿的。

4.從5—9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指導,要讀出愉悅、歡快的心情。

過渡:小屋,不僅僅養(yǎng)育了作者,也給了作者難忘的童年時光。當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著怎樣的深情呢?到文中親身感受一下吧。

(三)細讀探究,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

1.學生自由讀文,想一想,從哪看出“我”不舍得離開小屋?

2.讀文后交流讀書收獲。

(1)從“車輪卷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舍,“我”是流著淚離開小屋的。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看出對小屋的不舍,從“小了”“遠了”可以感受到“我”離去時,眼睛一直在望著小屋。

(3)從窗子“愣愣地望著我”和大門“傻傻地踮著腳”看出對小屋的不舍,這樣的表情描寫,表面是寫窗、門,實際是寫“我”離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為什么要離開。讀了讓人感到離別的惆悵。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著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達了“我”對小屋,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3.朗讀指導。

請同學們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請你再一次瀏覽全文,此時作者筆下的“小屋”又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物質(zhì)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

2.談一談在你的家里,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5、6自然段。

2.小練筆:寫寫你自己的小屋。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5、6自然段。

3、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感悟?

二、積累內(nèi)化

1.學習生字、

(1)先獨立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認一認。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擴詞練習。

(3)指導書寫。

學生匯報生字的寫法,教師重點指導“巢”的字頭部分是3筆寫成,注意收筆,不要寫得太寬。

2.練習,比一比,再組詞。

蹈()躁()睬()蝸()

滔()噪()踩()鍋()

3.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三、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義的事。舉辦“童年的記憶”交流會,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四、小結

本文寫了我的童年時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通過寫自己對小屋情感的三個階段,寫出我成長歷程和對小屋眷戀感恩之情。

教學反思: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會走入誤區(qū): 要么把語文課上成了語言文字訓練課,上成了純粹的技術課,這就使學生怕語文,不愿意學習語文。教出來的學生呆板,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不會運用,知識也成了死知識。要么就是為了開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語言文字于不顧,一味地去“感悟”“體驗”,忽略了詞句的積累、句式的訓練,丟失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使教學變得空洞而不夠踏實。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tǒng)一,它才能煥發(fā)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fā)揮語文育人的作用。

本課在教學設計時,盡量尋找一個結合點,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首先是改變了過去單一開掘人文價值的做法,在教學中盡量輔以對字、詞、句、段的訓練與品讀,同時在訓練中蘊涵對學生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本文寫作方法上始終以兒童視角、兒童語言、兒童心理敘述故事。同時,他賦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個簡單的搬遷,寫得充滿了濃郁的感傷和牽掛。

但是在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對小屋的情感時,處理得比較簡單,不夠細膩,應該逐步分析每一個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從孩子的視角,體味“懷念”這種情感。

此外,在本課教學導入時,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較為成功。但在后面的教學中沒有延續(xù)這種做法,教學效果就不夠圓滿。應該圍繞“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就會使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訓練達到雙贏的效果,更加圓滿地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八

題目:通過本次課程的培訓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

要求:

1.內(nèi)容要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其中教學過程中要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用的媒體及設計意圖寫清楚。

2.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

3.作業(yè)內(nèi)容必須原創(chuàng),如出現(xiàn)雷同,視為無效作業(yè),成績?yōu)椤?”分

《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框題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四之《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八課

第一節(jié)內(nèi)容。重點讓學生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結合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中;理解發(fā)展的實質(zhì)是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區(qū)分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區(qū)別。

二、學生分析

高中生處于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探究能力而且易于接收新事物。但他們不能全面認識事物,看事物只會停留在表面,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再加上哲學枯燥難懂,所以,需要教師運用現(xiàn)代信息媒介把晦澀哲學生動有趣,給予正確引導讓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的把握可能不夠全面、準確和理性。

三、教學策略

貫徹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邊互動。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感受到哲學比不是哲學家的事,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愛智慧之人。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理解發(fā)展的實質(zhì),能夠區(qū)分哲學上的新舊事物;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多媒體,使哲學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學道理過程化、自主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樹立起發(fā)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抵制形

而上學的靜止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

2、難點:發(fā)展的實質(zhì)

六、教學過程

2.問題:結合你們課前的調(diào)查資料和觀看以下視頻看那個小組能找出世界有哪些事物是發(fā)展的。

播放視頻:生物進化論

3.學生小品表演:電腦算命pk傳統(tǒng)算命

通過小品讓學生理解把握新舊事物的本質(zhì),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老師加以點撥,然后在做題加強鞏固,突破本框難點——發(fā)展的實質(zhì)。

4.知識點小結。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5.集體朗誦詩歌《我相信》,不僅僅學習本框知識,而且用發(fā)展觀指導學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以本詩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七、教學反思

1運用現(xiàn)代信息媒體運用網(wǎng)絡資源,讓知識生動具體,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帶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2探究合作還有小組榮譽,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但也容易促發(fā)小團體思想,老師要加以引導。

3這個課堂貫徹了以人為本思想,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顯現(xiàn),學生思維和課堂都活躍,這就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準備更高。

八、板書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九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背誦積累古詩。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李賀的資料。

2、課件。

一、引入:

1、(出示圖片)同學們,看!這是什么?(馬)你們都知道哪些有關馬的知識呢?同學們說的真好,那你們喜歡馬嗎?(喜歡)是呀,不但同學們喜歡馬,古代人也很喜歡馬,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歌詠馬,贊美馬。其中在眾多歌詠馬的名篇中,有一首詩獨樹一幟,千古流傳,表達了許多人的共同愿望,你們想知道是哪首詩嗎?(想)好,今天,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詩。

2、板書課題——馬詩。

3、齊讀課題。

:馬詩。

二、學習新課。

(一)回憶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1、學生匯報:1看詩題明對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詩文解大意4看資料(注釋)悟詩情5反復誦讀入詩境。

2、師:好,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馬詩》。好,我們再次齊讀詩題——《馬詩》。同學們,通過看詩題,我們知道,這首詩,詩人描寫的對象是什么?(馬)。

4、學生匯報。(出示幻燈片)教師補充。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師: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這首詩的描寫對象,又知道了詩人的背景,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一起看看詩文寫了什么。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古詩,注意聽清每個字的讀音。

2、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邊讀邊把本課的生字圈出來,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

3、圈好生字了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一記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識字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漠)指名讀,齊讀。“燕”除了yan這個讀音,還讀什么?能組成哪些詞?在這些字中,“燕”最容易寫錯。同學們請看,“燕”的部首是草字頭嗎?那是什么?對了,這個字nian,指二十,但廿不是燕的部首,誰知道,燕的部首是什么呢?好,我們一定要記住,燕的部首是四點底?,F(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燕字各筆畫在虛宮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的寫一個燕字,展示作業(yè)。這是***寫的字,看他寫的多好,我們要向他學習,把字也寫得這樣好。下面,誰能為這些生字組些詞呢?同桌之間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組的詞語多。

5、我們再把這些生字帶到古詩中讀一讀好嗎?課件出示,指名讀。(1)名。

6、五言古詩,朗讀時怎樣停頓比較好呢?學生匯報。好,誰能按照這樣的停頓再讀一讀。(2~3)名。我們一起讀一遍。

3、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4、品讀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廣闊無邊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說燕山。古代一直是邊疆征戰(zhàn)之地。

鉤:戰(zhàn)場上用的武器。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漠漠曠野,沙石像雪一樣晶瑩潔白,燕山頂掛著一彎金鉤似的新月。)。

指導朗讀。

賞析前兩句的含義,師生共議“沙如雪”、“月似鉤”的豐富意蘊,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肯定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性化理解。

邊關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的形勢下,本是良馬馳騁關山的時刻,可是,情況卻是如此嗎?(不是)所以,詩人情不自禁的發(fā)出這樣的呼喊:

學生(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5、品讀。

三、四句。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絡腦:馬絡頭。金絡腦:說明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駿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氣爽之意。

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金絡腦”、“快。

走”,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什么時候才能夠帶上黃金的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戰(zhàn)場上奔馳殺敵呢?)。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內(nèi)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駒,縱有廣闊天地,但不能肆意縱橫,馳騁關山;一個雖有一腔抱負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為國立功,有所作為。這其中的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異常憤懣的心境又能與誰人說?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馬何其相像!這真是,馬,即是人,人,即是馬,馬和人早已渾然一體!好一首《馬詩》,寫的分明就是詩人自己呀!一個“何”字,包含了詩人多少渴望,讓我們齊讀這首詩;一個“何”字,包含了詩人多少企盼,讓我們齊讀這首詩;一個“何”字,包含了詩人多少憤懣,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

《馬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三、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學生背誦。

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四、小結:李賀的這首詩,既是寫馬,也是寫人。馬,希望縱橫大漠、快踏清秋,在廣闊無邊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馳;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馬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寫景。

何當金絡腦,抒情。

快走踏清秋。

施展才華為國立功。

馬詩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十

同學們,現(xiàn)在開始上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馬》,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资滋岬搅笋R的古詩。自由讀讀,結合你的理解,想想詩中寫的各是什么環(huán)境下的馬?出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亂花漸入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關于字讀音有沒什么問題?一般人都認為燕山與燕國有關系,傳說是因為周代的諸侯國有一個國家叫燕國。其實不是這樣的,歷史上的燕山后有燕國。燕山處在河北省的北部,這座連海拔400到1000米,北面是山南面是平原,地勢落差大,一條大河灤河穿山而過,形成了一條狹長的孔道,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字音的問題解決了,老師也想讀一讀。一邊聽,一邊試著畫畫節(jié)奏。按著自己畫的節(jié)奏,再讀讀,看看能不能讀出點味道來。找七八個同學讀文。留下兩個讀的節(jié)奏快慢比較明顯不同。你們喜歡哪種朗讀?說說原因。

1.明確是環(huán)境描寫,起到烘托映襯的作用。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