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優(yōu)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3:32:57 頁碼:9
2023年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優(yōu)秀18篇)
2023-11-20 13:32:57    小編:ZTFB

總結是對經驗和知識的提煉和概括,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運用和分享。在總結時,可以用單詞、短語或圖表來梳理思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參考。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一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人類智慧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起源,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間多少撼人心魄的文章、字字珠璣的名句,在古典文學的長河中熠熠生輝?!顿Y治通鑒》便是其中不朽的作品之一。

我深知手頭的這本《資治通鑒》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資治通鑒》,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遇到困難時要懷有“不遇盤根錯節(jié),無以別利器”的信念,還要形成“孤則易折,眾則難摧”的團結意識。

知識經濟時代的中學生,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書籍浩如煙海,而我們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好讀書,不求甚解”,要“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要“擇其善者而從之”。

拜讀《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封建統(tǒng)治有此認識,更何況我輩學子?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二

柏楊版的《白話資治通鑒》是個好東西,雖然據說柏楊是個分子,雖然他執(zhí)拗地非要把堯舜叫做"尹放勛先生""姚重華先生",但如其本人所說,現(xiàn)代的青年的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古文修為來讀拗口的通鑒。讀史可以以史為鑒,可以增強古文文學修養(yǎng),也可以像讀故事一樣只是為了好玩,只要不是為了增強古文修養(yǎng),不去讀原本而只是從白話版通鑒讀起,大概是性價比比較高的事情。非要講究讀史書原本才算讀史,無非是為了增強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優(yōu)越感罷了。

但即使是白話版的資治通鑒,也未免太厚太長。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鑒一共72本,我從第一本開始讀,讀到第七本,已經開始覺得讀不下去了,因為前面的內容開始遺忘,往往有"接不上頭"的感覺,這可能也是看大部頭著作的常見痛苦吧。無奈,打算邊看邊寫筆記,以加深印象。既然是筆記,肯定是見識淺薄謬誤極多,無非自娛自樂而已。

既然是自娛自樂,當然最好有自己的方式。我的方式是把書上記載的歷史,分割成以10~20xx年為區(qū)間的時代,命名為某人的時代,并對時代中主要人物進行評分。評分采用四維制:

a.當世功業(yè);。

主要指此人有生之年在國家統(tǒng)一、開疆拓土、促進民生、宏揚文化方面的貢獻;最高分不得超過200。

b.后世影響;。

主要指此人身后,其開創(chuàng)的局面對后人的影響,側重疆域、制度、文化上的影響;最高分不得超過200.

c.技能;。

指人的個人才華,包括軍事、內政、戰(zhàn)略、文學、科技等等。最高分不得超過50.

d.私德。

指人的個人品德。最高分不超過50.

影響指數(shù)=a+b+c+d。

存在指數(shù)=(a+b+c+d)^1/2。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三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在此分享讀書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資治通鑒》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晉紀一(公元265—公元272)。

公元265年。

此時的中國歷史已進入后三國時代,蜀漢已經滅亡兩年,曹魏在本年的十二月禪位于晉,十五年之后,東吳也將一統(tǒng)于晉,江山還是那個江山,豪杰依然是那些豪杰,只是江山的主人這次輪到了司馬氏。

如果花費一些筆墨來評價一下三國末期三家的君主,其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蜀漢的阿斗,本質上兩個字:“茍安”。蜀漢滅亡之后,劉禪受封為安樂公,司馬昭對劉禪不太放心,經常試探劉禪,根據《漢晉春秋》記載:

文王(司馬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彼眨鯁柖U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编S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睍鯊蛦?,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弊笥医孕?。

曹魏的末期君主,其實都不是亡國之君,但是大權旁落,主少國疑,又怎么能不滅亡呢?“既生瑜,何生亮”不是曹魏的君主太弱,而是司馬氏太強大了,從司馬懿歷經司馬師、司馬昭到晉武帝司馬炎,都是善于權謀,心系天下的明君,精通政治,安撫天下人心,整頓兵馬,即使曹操在世,人心已歸司馬氏,也奈何不了司馬氏,更何況這些尚未通人事的牌位君主呢?只是,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志得意滿之時,不知可曾想到,這樣一句顛撲不破的真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歷史的策劃者,有時候可以打瞌睡,但是歷史的結果一定是很公平的。

東吳的孫皓,本質上也是兩個字“殘暴”,孫皓不是一般的末帝,而是集所有末帝罪惡于一體的末帝。后來,晉懷帝司馬熾被匈奴所建的劉漢俘虜,押到首都平陽,皇帝劉聰問:你們司馬家自己殺來殺去,是為什么啊?司馬熾回答:我們家不互相殘殺,為您掃平道路,您老再天縱英明,能有機會做皇帝嗎?孫皓也是如此做派,即位不久,就大興土木,強令文武百官入山采木,興建昭明宮。又派宦官遍行州郡,挑選美女充入后宮。大臣們的女兒必須每年報一次,年紀到了十五六歲的要先讓他檢閱,看不中的才可以出嫁。后妃、宮女、內侍稍有不如意,立刻殺死扔進水里漂走,或者剝去面皮,挖出眼睛,砍斷雙腳。

孫皓喜歡狂飲便經常招群臣飲酒,每次都要強逼大臣喝醉,再命令喝醉的大臣彼此揭發(fā)他人的過失。大臣無奈,互相攻訐,只要有說過孫皓的閑話的,必死無疑。由此,受邀赴宴的大臣個個膽戰(zhàn)心驚,赴宴前都要與妻子兒女灑淚相別。大臣們不喝不行,可喝多了也不行,總之殺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在孫皓手下,做忠臣是一定會死掉的,會稽太守車浚,為人清忠,有一年會稽郡發(fā)生旱災,車浚上表請求賑災。孫皓說“這老兒分明是想樹立自己的私恩啊,別讓他活了,殺了吧?!鄙袝苣酪妼O皓酷虐,便婉轉勸諫,孫皓嫌直接殺了不解氣,派人用刀背敲擊他的腦袋,敲得血肉模糊,體無完膚。(寫到這里真想說一個字“慘”啊。)。

由此看來,在孫皓手下拿一份工資,真的不容易,的確是賣命錢,說實話,孫皓這樣的做派,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做皇帝,而是在作孽。估計孫皓是這樣想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实奂词悄?,孽即是皇帝”如此一來,人人大懼,就連東吳宗親都嚇得膽戰(zhàn)心驚,紛紛逃往晉朝避難。

東吳國滅之后,孫皓也到了洛陽,做了晉朝的官,其為人處世和西蜀劉禪完全一樣,真正是一對活寶。據《世說新語》“排調”篇記載:晉武帝有一次在宴會上問孫皓:“聽說你們南方人好作《爾汝歌》你能作一首讓我聽聽么?”孫皓不假思索,舉起酒杯就口占一絕:“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孫皓已經沒有心肝到這個地步了,我們還能說什么呢?忍著吧。

總之,三國歸晉,是歷史的選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一個新興的大一統(tǒng)王朝——大晉,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呢?看似錦繡繁華的天下,究竟會走向何方呢?知道后來歷史的人們,想必已是“雙淚墜清波”了,因為這段繁華的時間太過短暫,漢族的祖先注定要經受一次更大的洗禮,差一點亡國滅種啊。當然這是后話了,先放下暫且不提。

司馬炎終于作了名正言順的皇帝了,日后被后人稱作晉武帝的這位皇帝,在當今社會的名聲不是很大,幾乎沒有人稱他是明君,但是這位仁兄可的確是千古一帝??陀^地說在中國帝王明君排行榜中,進不了前十,但是也絕不會跌出十五名之后。一個人做了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有的人說,選美啊。當然,美是要選的,不過需要等一等。有的人說,安撫天下啊。這就不必你說了,其實一直在安撫天下。那么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這件事是天下第一大事,非常關鍵,非常重要,那就是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請注意后面的一句話,并領有藩地,開府建衙,很多人一下子失望了,這太簡單了,傻子都知道啊。其實不然啊,其實不然啊(感慨一下,加重一下語氣),寫到這里就引出了一篇絕大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困擾了中國王朝歷史幾千年,這個問題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配問題。

晉武帝急于分封司馬氏宗親在各地為王,是因為他總結歷史發(fā)現(xiàn),曹操當年篡漢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東漢的宗親在地方沒有實權,朝廷除了掌握中央政權之外,在地方并沒有強有力的奧援,而司馬氏篡曹魏則同出一轍,假如曹魏宗親,在幾個重要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那么天下就不會被司馬氏輕易篡奪。想到這里,篡權出身的司馬炎渾身一激靈,可怕啊。還等什么,馬上封王,讓司馬氏宗親,在地方擁有強大的實力,來拱衛(wèi)朝廷,但是司馬炎沒有想到,這正為后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患,的確,別人是沒有實力來爭奪你的江山了,但是你們司馬家就真的鐵板一塊么?其實歷史不是沒有給晉武帝機會,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就充分說明了,地方實力過于強大,是會造反的,只可惜從晉武帝的出身來看,他當然是不容易想到這一層的。

就此我們可以再深入的討論一下,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配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國家?guī)浊昱`、封建王朝沒有找到正確解決辦法的難題。

首先,大多數(shù)人是贊同中央集權的,但是中央過度集權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地方上畢竟是會發(fā)生一些事情的,但是呢,處理事情的權限畢竟要請示中央,過去的通信也不發(fā)達,這樣一來,耽擱的時間長了,極易釀成民變和邊患,歷代的農民起義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張角、黃巢、洪秀全等人,就是占了這樣的一個便宜,另外中央集權也容易造成軍隊戰(zhàn)斗力弱化的問題,如東漢,趙宋,大明(永樂之后),權力在中央,將領的頻繁調動,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問題,就無從提升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所以一旦遇到異族入侵,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其次,把權力大幅的下放給地方可以不可以呢?一些問題解決了,民變和邊患消除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也比較強悍,邊陲無患,地方綏靖。但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xiàn)了,隨著地方實力的逐漸膨脹,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差,最后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再想騰出手來,收拾地方,怕就只能以刀兵相見了。總之地方權力過大,十有八九到了最后是要造反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西漢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明初期的永樂靖難,清初期的三藩之亂和清末期的各省獨立,民國的軍閥等等。

因此如何處理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分配問題,實在是歷代中國王朝,最為頭痛的問題。晉武帝分封司馬氏宗親為王,看起來好像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這個問題的實質,卻是如此的深刻,這也是西晉王朝迅速衰落和滅亡的最直接的原因。從這個層面來看,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還是個人,必須懂得權力該如何分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就是政治生活的全部。

當然身處公元265年的晉武帝司馬炎,不會想到這么多的問題,屬于他的歷史舞臺,還有相當?shù)囊欢螘r間,暴風雨終究回來,但是至少暴風雨現(xiàn)在還沒有到來,西晉王朝的欣欣向榮,大臣們的勵精圖治仍將繼續(xù)。

從20xx年奧運會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但是有很多復雜的字電字詞典顯示不出來,遂換為手機閱讀,不太正式,只是抱著消遣的心態(tài)。但后來體會此書的意義后,用手機看也還習慣了。前兩年比較忙,就這樣有空時斷斷續(xù)續(xù)在手機上翻翻,一直看到了宋紀,接近一半的篇幅。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大把時間,終于買了岳麓書社的版本,一直看到最后。三年間發(fā)生了許多事,此時回首,初讀此書時的情景已不太清晰。最早還記得信陵君的命運,平原君善辯的門客公孫龍。而到現(xiàn)在的“太祖皇帝”橫空出世,讀者隔了三年,歷史卻已過去千年光陰。最后溫公的進書表上寫到:“臣今賅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本庍@部書花費了他十九年,其感慨確然更勝我等閱者。

《資治通鑒》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書,都沒能夠跨度時間長達如此之久。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其所帶來的振憾,遠非一般講一兩個主角命運的書籍可比。一千三百年,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貫穿其中。偉大的人物的確推動并書寫著歷史,普通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這漫長的一千三百年中,任何的偉大風流,又能夠延續(xù)多久?任何一個英雄,從他誕生到建功立業(yè),到最后的逝去,最多不過幾卷的篇幅。在他之后,又有新的人物不斷誕生,不斷殞落。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光輝都是如此短暫??v使能略有所成,進而蔭及子孫,又算得了什么?開國的帝王混壹四海,號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幾何?子子孫孫,也終有為階下囚的一天。劉邦規(guī)定“非劉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漢獻帝的悲劇。李世民英武蓋世,又怎料得到子孫為無賴出生的朱溫誅殺。大燕開國,雄據東北,一時風頭無兩。但數(shù)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誰還會念及當年慕容氏的榮光?蜀地天險,歷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詳,最終誰能長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門閥大姓,屢經歲月滌蕩,風流最終也被雨打風吹去。讀通鑒的歷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所有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微如星火,轉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看透這一切,人真的應該更豁達。就如六尺巷的啟示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資治通鑒》所載,多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爭史,將中國人的政治傳統(tǒng)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因為這一政治傳統(tǒng)直到今天也未改變多少,所以《資治通鑒》經世致用的意義仍然巨大。本朝太祖與蔣先生都曾是本書的讀者,對他們而言確實起到了“資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讀者,從中看透中國式政治的核心,無論在哪一領域,都會更理解中國人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方式。中國人的特點是,對不是最正大光明的東西都不愿意宣講,所以很流行“潛規(guī)則”,也就是很多東西不會講出來的,要你自己來感悟。即使是教材上節(jié)選《資治通鑒》,也是一篇很。

勵志。

很積極很正面的《孫權勸學》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艱險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鑒真正的意義所在——對歷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丑惡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間斷的歷史揭露了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

我們總喜歡認為,天下本來應該是安定的,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職責,賢者見用,庸者見疏,罪者見誅。而且人間自有正義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有眼。但事實卻是,在這一千三百年中,正義失衡,奸臣當?shù)溃瑲⒙舅钠鸩攀墙洺5氖?,而真正朝綱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幾次,就跟抽彩票一樣,幾乎指望不了。這個社會,就好像是一個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樣,其實從來都沒好過,但只要不沒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所以哪怕“中州喪亂,民存者僅百之二三”,但只要這一小部分存活下去了,他們又還可以繼續(xù)建立政權,重復那些悲喜劇。儒家喜歡歌訟遠古完美的“三代”,而普通人也總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然而“三代”在哪里?人人修德化的“古”又在哪里?通鑒的記載足以讓這些童話破滅,世道幾乎一直都是不好的,生靈幾乎總在涂炭,而那些稀有的、短暫的治世也僅是差強人意而已。現(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通鑒讓人敢于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沉浸在對那些未曾有過的理想社會的歌頌中。誠然我們希望社會可以變得更理想,我們也應該為此努力。但如果現(xiàn)在的社會還不夠理想,那也是正常的,也許應該更心平氣和,而不是一味抱怨。

據說溫公當編成此書后,寫作班子之外只有一個人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令他對非常失望。兩年后溫公去世,對于此書的巨大影響再也無法得悉?!啊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xiàn)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溫公去世后不久的徽宗之世,君臣皆能通曉此書,何至于朝綱紊亂,最終國破南渡,君臣為虜?而千年后在華夏掀起大風浪的毛先生,卻正是因為讀此書十七遍,最終混壹四海,君臨天下。在當今信息化社會,需要吸取如此多知識的時候,《資治通鑒》這樣的古書仍然是為很多人推崇的必讀之書,足以證明其價值經久不衰。青史留名不過略為后人所知,溫公作青史而流傳,勝之遠矣。而且只要中國人的精神核心不變,通鑒的價值還會繼續(xù)保持下去。它并不是什么普及讀物,不會像《三國》《水滸》一樣擁有大量的通俗讀者,因為它精深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通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讀通鑒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再過一千年,兩千年,其風采仍會有無數(shù)的后來人評說。

《資治通鑒》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歷時20xx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至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般編年史,貫古通今,全書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20xx年,下迄周朝顯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歷史文學,約300萬字。泱泱華夏千年歷史,史書之長歷任王儲不可能讀得完,所以司馬光將歷時中的經驗總結編纂進獻給皇帝,公其借鑒。以分析歷史角度講述歷代賢君明主治國待臣之道,言簡意深。書中精湛之處比比皆是,讓人拍案叫絕。

借古諷今,借故說今將歷史事件作為實例向君王講述治國之道,例如楚漢之爭,作為象棋的起源,從而為千秋百代提供了治國平天下的戰(zhàn)略倚策。劉邦項羽的斗智斗勇,張良韓信的英勇謀略?!锻ㄨb》中記錄劉邦雖少,人物的豐滿度足以令讀者明確。對比手法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劉邦為人的豁達易交;更反映了項羽的多疑,優(yōu)柔寡斷,他的心胸狹隘直接導致了他的敗北。《資治通鑒》中詳細的描述了垓下之戰(zhàn),項羽戰(zhàn)敗之后并未輕言放棄,反而鎮(zhèn)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聽偏信’,充分地表達了英雄末路之時的悲壯景象,當然這種折回之筆在《通鑒》中經常見到。在楚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到劉邦與韓信、彭越等大將之間的君臣關系出現(xiàn)了絲絲的裂痕,這也最后導致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巫蠱之禍,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劉據,漢武帝嫡長子,衛(wèi)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衛(wèi)家顯赫一時,皇后受寵,劉據地位穩(wěn)定,后因衛(wèi)家衰敗后繼乏人,曾經顯赫的衛(wèi)家光芒漸漸衰退。武帝子嗣原來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溫純,和漢武帝性格大異。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黨之爭,自然波及到了衛(wèi)氏一族與附屬國人直接的正面沖突,劉據作為事件的犧牲品,“智者不敢言,辯士不敢說,臣竊痛之!唯陛下寬心慰意,少察所親,毋患太子之非,亟罷甲兵,無令太子久亡!臣不勝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宮下!”司馬光在本章的最后對當朝天子提出勸誡“左右前后無非正人,出入起居無非正道,然猶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禍敗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四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人類智慧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起源,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間多少撼人心魄的文章、字字珠璣的名句,在古典文學的長河中熠熠生輝?!顿Y治通鑒》便是其中不朽的作品之一。

我深知手頭的這本《資治通鑒》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資治通鑒》,但正是它使我明白為人要如李白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陶淵明般“不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做事要像班超那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像周處那樣敢于“朝聞夕改”,勇于承認并改正錯誤,學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學習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崇高志向;正是它使我明白交友要交“良師益友”,拒交口蜜腹劍的.狐朋狗友;正是它使我明白“貧賤之交不可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正是它使我明白在處事方面切記“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正是它使我明白做事貴在堅持“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學習上不僅要懷揣“非學無以成廣才”的理想,還要有“治亂民猶治亂蠅”的方法再加上“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成功自然是“手到擒來”;正是它使我明白在遇到困難時要懷有“不遇盤根錯節(jié),無以別利器”的信念,還要形成“孤則易折,眾則難摧”的團結意識。

知識經濟時代的中學生,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書籍浩如煙海,而我們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要“好讀書,不求甚解”,要“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要“擇其善者而從之”。

基于此,《資治通鑒》便是明智之選。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五

最近,我讀了司馬光這位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寫的一本書,那就是——《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絕對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因為它有可以教會我們的成千上萬的大道理。我今天就先來說說禮教和品行吧!

接下來講的是仁厚,也就是品行。晉國的君主立繼承人的故事,君主想立智瑤為繼承人,大臣智果聽說后,便前來苦口婆心地勸君主說:“智瑤雖然有美而高大,精于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堅毅果敢這五項長處,但是他的人品卻很差。如果立智瑤為繼承人,他就會用這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變得無惡不作,那智氏宗族的人一定會滅亡的?!笨删鞲静宦爠裾f,最后,因為智瑤的昏庸無道,晉國被韓、魏、趙三國打敗。所以選擇人才,不僅要看他的才能,更要看他的品行。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六

資治通鑒開篇講的是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是周天子王權喪失的象征,進而討論了天子之職到底是什么: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那么我們每個人自的“職”又是什么呢,需要自己思考。

智氏之滅。

智氏和趙氏都面臨選擇后繼之君的問題,智宣子識人不明,趙簡子立賢為后,沒有選好接班人是智氏身死族滅的根本原因。智伯自以為大,侮辱韓國主君,不防備災禍,不聽人勸告,強行索地于韓趙魏、使得三家聯(lián)合起來對抗智氏。在最后的戰(zhàn)斗中,本是智氏與韓魏聯(lián)合攻趙,智伯卻恐嚇韓魏,唇亡齒寒使得韓魏臨陣倒戈,遂與趙襄子合力滅了智氏,最強大的智氏反被韓趙魏三家聯(lián)合給滅了,令人唏噓。進而討論了德才之辨,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選賢用人要以德為先。

刺客豫讓。

豫讓為智伯臣屬,寧可自己毀滅容貌、毒啞喉嚨,其妻不辨也要為為身死族滅的智伯報仇,多次以卵擊石去刺殺趙襄子,最終還是沒有成功而被趙襄子殺害。士為知己者死,即便如智伯一般剛愎自用的失敗者,也有真心效忠之人。

魏國稱霸。

魏文侯魏斯稱霸三晉,諸侯不敢近。原因在于:第一,尊賢,以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為師,招納四方英才;第二,守信,答應別人去做的事情,不管自己處于什么狀況之下也要達成諾言;第三,重義,韓趙分別拉攏魏國攻擊對方,魏文侯都拒絕了,以德服人;第四,納言,君仁則臣直,能聽得進去臣子的勸諫。所以魏國能稱霸。

田子方教公子擊。

公子擊是魏國太子,在路上看到田子方,主動下車行李,田子方不搭理他,公子擊怒了,質問田子方:“到底是富貴的人能驕橫還是貧賤的人能驕橫”,田子方的回答大意是:當然是貧賤的人可以驕橫。因為國君如果驕橫,他的國家就會滅亡;士大夫如果驕橫他的家族就會遭受災難。但是真正貧賤之人,就算一言不合得罪了別人,他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簡而言之,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人要是想要的太多就會顧慮的很多,治國的人就不要輕易去得罪一無所有的底層人民了。

用人五視。

李克向魏文侯提出了選相的五個標準,簡稱“用人五視”: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最終魏成打敗候選人翟璜,成為丞相。魏成推薦的人才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都成為了魏文侯的老師,翟璜則每次都是根據魏文侯的需求而推薦了吳起、西門豹、樂羊、屈侯鮒等人,都雖能解決主上一時之需,但都只是臣子。魏成薦師,翟璜薦臣,所以魏成當了丞相。

悲劇的吳起。

吳起有大才,卻因為性格原因最終而慘死。吳起開始在魯國,為了獲信于魯人,殺妻求將,仗打贏了,自己卻被逼走了。到魏國之后,頗受重用,在與田文競爭丞相中又遭受失敗,原因不是因為吳起自己不賢能,而是因為魏國此時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自身能力太強,卻沒有群眾基礎,所以無法走到高位。接著吳起就被魏國排擠出逃去了楚國,獲得了楚悼王的信任,被任命為丞相。吳起力行變法,嚴明法令、整飭吏治、限制公族、撫恤戰(zhàn)士、打破連橫,楚國國力大增,但是得罪了楚國的權貴公族之人,最終隨著楚悼王薨逝,而被貴戚大臣所殺。

吳起的悲劇根本原因還是自己造成的,殺妻求將有悖人倫,為了前途沒有底線,所以說能力再強,即便強如吳起一般也是落得一場悲劇。做人的底線要守好,這是第一步。一旦你有一定能力之后,也不要過分沉迷于具體事務中,要正確認識周遭的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不能四面樹敵,除了專業(yè)能力更需要修煉人際相處。

齊威王用人。

齊威王有即墨大夫和阿大夫兩位地方官,一個到任那天開始就不斷有壞話傳到齊威王耳邊,另一個則是不斷的好話傳來。于是齊威王沒有妄下結論,而是派人去現(xiàn)場探訪之后,才得出了結論,那個不斷有好話的大夫是買通了大王身邊的人,實則政事一塌糊涂;而那個不斷有壞話傳來的人,反而是干練之臣。然后齊威王也沒有手軟,直接烹殺欺上瞞下的阿大夫,最后齊國群臣都不敢瞎說話,齊國大治。

齊威王用人的經驗:明辨是非、小心求證、出手狠辣,三步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于我們自己做事來說也是一樣的,工作中的問題要有冷靜清醒的判斷,要自己真的動手去做了去了解了才能真正知道內情,確定了目標之后就要一擊必中解決問題。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七

《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司馬光,司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是今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他年輕時就酷愛讀史,閱讀了很多古籍,記下了很多讀史心德。在司馬光生活的時代和他所記述的漫長的年月里,中國只有皇帝,沒有專制,沒有民主。

《資治通鑒》是一部歷史書,它所記載的歷史包括了戰(zhàn)國時代、秦朝、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唐朝、五代十國。主要是政治斗爭史記錄的人物。有的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其中的人物很有個性,故事很有趣耐人尋味。其中有個故事“三顧茅廬”,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天下陷入了群雄紛爭的局面,許多有政治抱負的人都想統(tǒng)一中原,劉備是漢朝皇族之后,他是當朝皇帝的叔叔輩。劉備問別人:“誰是?伏龍,誰是?鳳雛”司馬徽說:“伏龍,是諸葛亮,鳳雛叫龐統(tǒng)?!毙煺谕扑]說:諸葛亮是一條潛藏著的龍,劉備大喜,于是登門拜訪諸葛亮,但是,他接連去了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去拜訪,終于見到了。劉備與諸葛亮單獨談話。劉備說:“東漢王朝就快完了,奸臣曹操把持大權。我下一步該怎么做?”諸葛亮說:“先生如果能擁有荊州、益州兩個地方,據守險要地勢,再跟孫權搞好睦鄰關系,那么一定可以完成霸主大業(yè),大漢王朝再度復興有望!”頓時劉備豁然開朗,好像高屋建筑。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八

《資治通鑒》是一本歷史巨作。作者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內容是東周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這本書主要記錄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也透露出古人或好或壞的品質。

下面我就來說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顏真卿堅貞不屈:

顏真卿,自,清臣。是我國古代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了“顏體”。而顏真卿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從興盛走向衰敗的時代。唐明皇不問政事,沉湎酒色,把國事管交給奸臣。當時有個叫安祿山的,顏真卿早已發(fā)現(xiàn)他有謀反的趨勢。當顏真卿上任范陽管轄時,他引一批人每天游山玩水,舞文弄墨。當安祿山通過密探知道這些情況時,嘲笑說:“這顏真卿真是一個酸文人,胸無大志啊,一失意便潦倒如此,何足掛慮?!?/p>

后來安祿山真的謀反了,誰都擋不住,只有顏真卿擋住了太原地區(qū)。誰都不相信平時游山玩水的顏真卿竟一直關注形勢。唐明皇和楊貴妃怎么都不相信,一直“忠心耿耿”的安祿山怎么會背叛。唐明皇一陣感嘆:聽說他(顏真卿)以前在朝中任職,可惜我可惜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他長什么模樣。

安祿山不管如何威脅顏真卿,但顏真卿寧死不屈。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九

《資治通鑒》上的一則故事。

三國時期,魏國侍中劉曄,歷任曹操、曹丕、曹叡三朝重臣,深受三代皇帝的信任,遇有軍國大事,常常召來咨詢,多有所中,在朝中很有威望。

太初六年,第三代皇帝曹叡想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先挑軟柿子欺,決定討伐蜀國,但朝臣內外都說不可以,理由是時機不成熟,年年戰(zhàn)爭,還是與民休息的好。于是曹叡召入劉曄,問他可否?劉曄說可以。曹叡很高興。劉曄從內宮出來時,群臣問他是怎樣跟皇上說的?他說不可以。群臣很高興,以為跟他們一邊的。

中領軍楊暨,也是曹叡信任的大臣,他是堅決反對伐蜀的,每次與曹叡討論伐蜀一事,他都是拼命勸諫。曹叡說:“你是書生,哪里知道軍事!”

楊暨回答說:“臣說的可能不對,但侍中劉曄,先帝謀臣,他就常說不可伐蜀。”

曹叡說:“劉曄跟我說可以伐蜀?!?/p>

楊暨說:“那可以召劉曄前來對質?!?/p>

于是曹叡將劉曄召來問話,但劉曄不發(fā)一言。

事后,曹叡單獨召見,劉曄責備曹叡說:“伐蜀,乃軍國大事,臣得與參與其中,做夢都怕泄露機密,怎敢隨便向人言說。兵者詭道也,軍事未發(fā),一定要嚴加保密,像陛下這樣討論,我估計蜀國已經知道,并做好防備了。”

曹叡一聽有理,連忙謝過。

劉曄出來后,又責備楊暨,說你太性急了,說服人主,好比釣大魚,不能急收,要先縱而隨之,然后再順勢收線,這樣才能釣起大魚。你是直臣,但沒有計謀,缺少深思熟慮。楊暨也謝過。

有人對曹叡說:“劉曄不忠,喜歡察言觀色,趨奉皇上的意思。陛下可以試著問劉曄,故意反著說,如果劉曄的回答與問話相反,那么說明劉曄與皇上的意見是相同的。如果劉曄的回答與皇上的反話也是相同的,說明劉曄都是假的?!?/p>

曹叡一試,果然如此,心中大為反感,從此疏遠了劉曄。劉曄發(fā)狂,不久憂病而死。

《資治通鑒》的主編司馬光引用前人的話加了一段編者按,說:“巧詐不如拙誠?!毙乓?像劉曄這樣既明且智的人,如果居之以德義,行之以忠信,可以與古之上賢媲美??伤糜嬛\,為人不誠實,結果內失君心,外被同僚鄙視,最終身敗名裂,豈不可惜!

其實現(xiàn)實社會也是如此,如今很多心靈雞湯都是講如何為人處世,或者在職場上如何出人頭地,說的口若懸河、眼花繚亂。其實沒那么復雜,就按照“巧詐不如拙誠。”的原則,誠實守信就好了,也許一段時間會有誤解、不快,但終究會理解贊賞的。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寫過一幅對聯(lián):“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p>

光明磊落地生活、工作,把精力都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人生會輕松、快樂許多。

西方有句諺語:“誠實是上策?!币彩沁@個道理。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

《資治通鑒》是北宋文學家司馬光的著作,記錄了戰(zhàn)國到五代的事情,十分精彩,令人百看不厭。

司馬光的最大貢獻就是撰寫了《資治通鑒》,全書共兩百九十四卷,記錄了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他寫這本書用了十九年的時間,花了他的大量心血,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這可不是個小稱號,能得到這個稱號的人,太少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1、古時候的人比現(xiàn)在的人重情義,講信用,有時候我答應媽媽的事,比如不粗心也做不到,我真該學習他們。

2、只要做了就做好,司馬光寫了十九年的書一定很辛苦,但是司馬光還是憑借他的毅力留給了后人一部文學著作。現(xiàn)在我正在學習雙簧管,我一定要像司馬光學習,只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去看看這本書吧,絕對受益匪淺,我要讓這本書伴我成長。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一

《資治通鑒》是我國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時十九年才完成的編年史巨著,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根據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編寫而成,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認為這本書中記載的故事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就像“前車之鑒”,可以讓后人更好地治理國家,因而將此書命名為《資治通鑒》。

長平之戰(zhàn)。趙王受秦國反間計,命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但趙括只知死讀兵書不知隨機應變,紙上談兵使四十五萬人白白喪生,趙國損失慘重。從中我們借鑒到了學習知識不能“死”,而是要“活”,要懂得隨機應變,懂得準確運用。

楚霸王項羽。誅殺宋義,威震楚國,聲名大震。鴻門宴,義放劉邦,雖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破秦軍卻在烏江之夜聞得四面楚歌最終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烏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善于用人的漢高祖劉邦,手下三杰韓信、張良、蕭何輔佐劉邦完成大業(yè),可見得民心的重要性。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結交豪俊,收天下英雄為己用,在波瀾壯闊的農民戰(zhàn)爭中看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便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愛民如子,輕徭薄賦。他善于納諫,聽取正確的治國方法,最終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成功又一次證明了納諫與得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廣交益友,善于聽取別人真誠的勸告。雖然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它們卻對自己有很大的利處。

歷史是一本集錯本,而且是鐵皮封面的,其中穿插的'竟都是刀光劍影。但是這樣的血教訓就讓我們能夠更加的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不在犯古人犯過的錯誤。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假使沒有《資治通鑒》,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作為一個讀者,我是何等幸運。問題是,讀史者的幸運,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運。因為我在其中聽到了太多佞臣的假話謊言,和太多人民的哭聲喊聲。這就讓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該從中學到些教訓,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二

從20xx年開始到現(xiàn)在,歷時近三年,終于將《資治通鑒》看完。最初看此書僅是想讀點歷史作為調劑,但在看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此書的意義遠勝過單純的了解歷史。開始時并沒有看完的打算,只是用的一個電子詞典看。但是有很多復雜的字電字詞典顯示不出來,遂換為手機閱讀,不太正式,只是抱著消遣的心態(tài)。但后來體會此書的意義后,用手機看也還習慣了。前兩年比較忙,就這樣有空時斷斷續(xù)續(xù)在手機上翻翻,一直看到了宋紀,接近一半的篇幅。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大把時間,終于買了岳麓書社的版本,一直看到最后。三年間發(fā)生了許多事,此時回首,初讀此書時的情景已不太清晰。最早還記得信陵君的命運,平原君善辯的門客公孫龍。而到現(xiàn)在的太祖皇帝橫空出世,讀者隔了三年,歷史卻已過去千年光陰。最后溫公的進書表上寫到:臣今賅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于此書。編這部書花費了他十九年,其感慨確然更勝我等閱者。

《資治通鑒》是當之無愧的鴻篇巨制。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書,都沒能夠跨度時間長達如此之久。將千年中各種人物的命運濃縮在一部書中,其所帶來的振憾,遠非一般講一兩個主角命運的書籍可比。一千三百年,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貫穿其中。偉大的人物的確推動并書寫著歷史,普通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這漫長的一千三百年中,任何的偉大風流,又能夠延續(xù)多久?任何一個英雄,從他誕生到建功立業(yè),到最后的逝去,最多不過幾卷的篇幅。在他之后,又有新的人物不斷誕生,不斷殞落。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的光輝都是如此短暫。縱使能略有所成,進而蔭及子孫,又算得了什么?開國的帝王混壹四海,號令天下,但真又能保江山幾何?子子孫孫,也終有為階下囚的一天。劉邦規(guī)定非劉氏不得王,但也止不住漢獻帝的悲劇。李世民英武蓋世,又怎料得到子孫為無賴出生的朱溫誅殺。大燕開國,雄據東北,一時風頭無兩。但數(shù)百年后的女真契丹,又有誰還會念及當年慕容氏的榮光?蜀地天險,歷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詳,最終誰能長保一姓王朝?江南世家,門閥大姓,屢經歲月滌蕩,風流最終也被雨打風吹去。讀通鑒的歷程,正如《桃花扇》里唱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所有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微如星火,轉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赐高@一切,人真的應該更豁達。就如六尺巷的啟示一樣: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資治通鑒》所載,多為政治史,更是一部斗爭史,將中國人的政治傳統(tǒng)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因為這一政治傳統(tǒng)直到今天也未改變多少,所以《資治通鑒》經世致用的意義仍然巨大。本朝太祖與蔣先生都曾是本書的讀者,對他們而言確實起到了資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讀者,從中看透中國式政治的核心,無論在哪一領域,都會更理解中國人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行事方式。中國人的特點是,對不是最正大光明的東西都不愿意宣講,所以很流行潛規(guī)則,也就是很多東西不會講出來的,要你自己來感悟。即使是教材上節(jié)選《資治通鑒》,也是一篇很勵志,很積極,很正面的《孫權勸學》,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艱險的段落,而后者恰恰才是通鑒真正的意義所在對歷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丑惡毫不回避,用一千三百年不間斷的歷史揭露了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

我們總喜歡認為,天下本來應該是安定的,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職責,賢者見用,庸者見疏,罪者見誅。而且人間自有正義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有眼。但事實卻是,在這一千三百年中,正義失衡,奸臣當?shù)?,殺戮四起才是經常的事,而真正朝綱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只有短短幾次,就跟抽彩票一樣,幾乎指望不了。這個社會,就好像是一個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樣,其實從來都沒好過,但只要不沒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所以哪怕中州喪亂,民存者僅百之二三,但只要這一小部分存活下去了,他們又還可以繼續(xù)建立政權,重復那些悲喜劇。儒家喜歡歌訟遠古完美的三代,而普通人也總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然而三代在哪里?人人修德化的古又在哪里?通鑒的記載足以讓這些童話破滅,世道幾乎一直都是不好的,生靈幾乎總在涂炭,而那些稀有的、短暫的治世也僅是差強人意而已?,F(xiàn)實就是這樣殘酷,通鑒讓人敢于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沉浸在對那些未曾有過的理想社會的歌頌中。誠然我們希望社會可以變得更理想,我們也應該為此努力。但如果現(xiàn)在的社會還不夠理想,那也是正常的,也許應該更心平氣和,而不是一味抱怨。

據說溫公當編成此書后,寫作班子之外只有一個人借去完整地看了一遍,令他對非常失望。兩年后溫公去世,對于此書的巨大影響再也無法得悉?!顿Y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xiàn)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溫公去世后不久的徽宗之世,君臣皆能通曉此書,何至于朝綱紊亂,最終國破南渡,君臣為虜?而千年后在華夏掀起大風浪的毛先生,卻正是因為讀此書十七遍,最終混壹四海,君臨天下。在當今信息化社會,需要吸取如此多知識的時候,《資治通鑒》這樣的古書仍然是為很多人推崇的必讀之書,足以證明其價值經久不衰。青史留名不過略為后人所知,溫公作青史而流傳,勝之遠矣。而且只要中國人的精神核心不變,通鑒的價值還會繼續(xù)保持下去。它并不是什么普及讀物,不會像《三國》《水滸》一樣擁有大量的通俗讀者,因為它精深的政治智慧一點也不通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讀通鑒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再過一千年,兩千年,其風采仍會有無數(shù)的后來人評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三

六年前,我離開校園,終于沒有走上學術的道路,來到中山這座濱海小城,庸庸碌碌,為稻粱謀。夜晚回到家中,燃燈閉戶,披讀史籍,隔絕塵世人事的紛擾,聊以自娛。不意小城里碰到幾位愛讀史籍的師友,數(shù)年來切磋砥礪,足以消除獨自面對青燈殘卷的孤獨感,更敦促和鞭策我讀書不輟,以免令他們失望,一見師就是其中之一。他愛華夏文明昌盛的大宋,愛兩宋士人雍容揖讓的高遠雅致,愛汴梁與臨安坊間的俗世煙火,最愛的是宋儒司馬溫公主持編撰的史學巨制《資治通鑒》。

最初遇見他,我還是初入職場的愣頭青,除了微不足道的書生意氣外一無所有。他送給我一本剛出版的歷史隨筆《不覺淺》,在扉頁寫下讓我臉紅的幾個字:“莊老師指正”。末學后進,豈敢稱師,我只能把這個稱呼,看做是一種讀書人在一瞬間建立的共鳴、信任和期許。所有的`虔誠終將相遇,更何況是在這座圈子不大的城市中。

去年年底,曾見一位朋友分享藏于國圖的《資治通鑒》殘頁圖片,司馬溫公手澤,四百余字,多處涂抹的手稿,蓋有百余方皇室及眾藏家的鑒藏印。本應藏于深閣的絕世珍品,借助于現(xiàn)代高清掃描技術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馬上分享給一見師,我想這對他不啻于圣物。不久之后,他發(fā)了朋友圈:愿穿越回大宋,為華夏先賢司馬溫公當一名小小的抄書匠。我知道,這是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上一本書是《從司馬光書房走過——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最近又出了一本《跟司馬光闖職場》,搜羅通鑒中的士林掌故,人情練達,希望對初入職場的青年人有所裨益。

中國傳統(tǒng)書籍的寫作體例,大要可分為“著作”、“編述”、“鈔纂”三大類。這樣看,《跟司馬光闖職場》更近似于“編述”,是在許多可以憑借的資料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制作的功夫,用新的義例,經過了細密的剪裁、熔鑄,把舊材料變成更適用的東西,這便是“編述”。至于書的主題“以史為鑒”,這是一個關于歷史功用的話題。歷史當真能成為為后人的鏡鑒嗎?古希臘大哲赫拉克利特似乎不以為然,他說一切皆流,無物常住,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唐人杜牧也在《阿房宮賦》的結尾喟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似乎指出了史鑒在現(xiàn)實操作中的難以實現(xiàn)。我們面對的時代和人事與古人差異太大,“通鑒”真的足以“資治”,甚至帶著你“闖職場”嗎?讀完《跟司馬光闖職場》,我似乎對“以史為鑒”有更深的認知。

人固然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夫子在河川上逝者如斯的喟嘆,卻令古今之人共情,相信千百年后的人們也是如此。情勢固然隨時而變,但無論是過去的廟堂、士林,還是如今的官場、職場,謹慎、堅忍、進退有度、臨機取決諸多品質,都是成就事功的堅韌不拔之士所必備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跟司馬光闖職場》是一本世路英雄之書,關注的是綿延于紛擾史事中不變的堅硬內核,我們很難去拿其中的小故事來機械套用于當下,卻能從中窺見千百年來廟堂、江湖乃至于山林的博大幽暗的世道人心,人事交接中種種微妙的分寸感,從而以更高遠的格局來看待當下。正如錢賓四先生所指出的:“至于學術之于時務,其事可相通而不必盡相合。不如兩各分離,使?jié)撔膶W術,一旦有所成就,轉可多方沾溉,宏濟時艱。”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潛心學術的一見師,卻寫出這樣這一本感悟古今,宏濟當下的小書,恰恰好印證了這段話,當稍能警醒當下熱衷于“成功學”、急于致用的浮躁風潮。

一見師為人很有幾分“溫而厲”的風采,胸中更有一副古道熱腸,懂得欣賞這世間的趣味與美好。梁簡文帝誡子當陽公書云:“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北緯奈淖?,正是他為人作文的最好寫照,書中多用詼諧語和網絡新語,讀來淺而有味,與立身的謹重毫無違和感。我斗膽估測他的心思:小而言之是為青年,希望當代青年在消費主義時代的輕閱讀之外,也能在浸潤幾分古人處世做人的風度和智慧;大而言之是為歷史,歷史的認知只有在不斷的思考和詮釋中才得以綿延和充盈。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四

《資治通鑒》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和助手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19年編纂而成的史學巨著,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規(guī)??涨?,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其所記載的歷史時段,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959年),涵蓋了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多么偉大的著作!我在讀他時仿佛自己親眼看到一個個歷史事件。在歷史故事中,我了解了古代人民是怎樣學習,勞動,生活的,它們有許多困難是現(xiàn)代人感受不到,也克服不了的,“囊螢映雪”的故事讓我們無法想象,古人在黑暗的夜晚是借助螢火蟲的光亮和月光下的白雪反射出的光亮讀書的。

在書中還有許多戰(zhàn)爭中歷史人物的記載,這其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韓信,非常著名的戰(zhàn)術家,其一生英勇善戰(zhàn),善于帶兵,為劉邦出謀劃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忍受“胯下之辱”,他的雄才偉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zhàn),可見其勇猛驍勇善戰(zhàn)、為國捐軀的決心,終一戰(zhàn)成名,這是何等的精神和氣魄,但他太過自負,優(yōu)柔寡斷,鴻門宴沒能擊殺劉邦,鑄成大敗,他的烏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嘆連連!我最敬佩人物的還有三國時期的孔明,他用了一生來輔助劉備,可最終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未能實現(xiàn)統(tǒng)一,但他留下的《出師表》堅忠精神永遠影響著后人。還有偉大的醫(yī)學家李時珍,流傳至今的醫(yī)學巨著《本草綱目》為現(xiàn)代醫(y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還有令我們痛恨至極的人物,如王莽,他看似謙虛愛民,其實有著狼子野心,為了得到皇位,殺死了看穿了他的平帝,向太后討要玉璽,最后被人民推翻了。

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思緒萬千,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與古人的差距:先看看古人,他們生活在戰(zhàn)爭頻發(fā)的時代,隨時都可能面臨危險,卻從沒有過怨言,他們三十而立,治國治家,統(tǒng)領大業(yè)!而我們呢?我們在科技發(fā)達的新時代下生活,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盡享其成的生活,很多三十歲人還過著“啃老族”的生活,不思進取,很多學生還嫌學習任務太重、作業(yè)太多……到處發(fā)牢騷。相比而言,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卑?

“歷史是開啟人類智慧之門的鑰匙”,文中先輩們堅強品質的事跡始終激勵著我們奮發(fā)圖強?!顿Y治通鑒》是古代人民堅強不屈的形象濃縮,更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導航燈塔!

《資治通鑒》是我國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時十九年才完成的編年史巨著,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根據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編寫而成,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認為這本書中記載的故事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就像“前車之鑒”,可以讓后人更好地治理國家,因而將此書命名為《資治通鑒》。

長平之戰(zhàn)。趙王受秦國反間計,命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但趙括只知死讀兵書不知隨機應變,紙上談兵使四十五萬人白白喪生,趙國損失慘重。從中我們借鑒到了學習知識不能“死”,而是要“活”,要懂得隨機應變,懂得準確運用。

楚霸王項羽。誅殺宋義,威震楚國,聲名大震。鴻門宴,義放劉邦,雖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破秦軍卻在烏江之夜聞得四面楚歌最終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烏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善于用人的漢高祖劉邦,手下三杰韓信、張良、蕭何輔佐劉邦完成大業(yè),可見得民心的重要性。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結交豪俊,收天下英雄為己用,在波瀾壯闊的農民戰(zhàn)爭中看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便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愛民如子,輕徭薄賦。他善于納諫,聽取正確的治國方法,最終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成功又一次證明了納諫與得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廣交益友,善于聽取別人真誠的勸告。雖然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它們卻對自己有很大的利處。

歷史是一本集錯本,而且是鐵皮封面的,其中穿插的竟都是刀光劍影。但是這樣的血教訓就讓我們能夠更加的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不在犯古人犯過的錯誤。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假使沒有《資治通鑒》,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作為一個讀者,我是何等幸運。問題是,讀史者的幸運,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運。因為我在其中聽到了太多佞臣的假話謊言,和太多人民的哭聲喊聲。這就讓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該從中學到些教訓,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聞名天下的《資治通鑒》是由我國的北宋大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編寫而成的。

全書風格簡練準確,文字優(yōu)美生動,既有很高的史血價值,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可以和“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相媲美,真是一本好書,大家都應該來讀一讀。

《資治通鑒》是按照編年體編寫的,寫的是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全書總共有12編,分別是: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和五代紀。樹立有許多非常著名的故事,如:《負荊請罪》、《黃巾起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些都是我國輝煌的歷史,作為小學生,我們都應該去讀這本書,了解我國的歷史?,F(xiàn)在有很多人,對自己祖國那輝煌的歷史一無所知,這樣難道能對的起自己嗎?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多讀有關我國歷史的書籍,特別是《資治通鑒》,當時毛澤東主席曾讀了多達17遍,可見《資治通鑒》對我們是多么重要。所以,我們更要讀《資治通鑒》這本書,要認真讀、仔細讀、重復讀,多了解我國的歷史,才能讓自己不遺憾,讓自己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

《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guī)??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

全書記載從周紀開始的政治,軍事開始的'歷史故事,講述了歷史的傳奇。

全書記錄了每個朝代的建立繁榮,強盛,爭斗,叛亂,衰落,滅亡,記載了一個又一個從強盛轉向滅亡的過程,相當于是一本警示世人的書。

通過閱讀《資治通鑒》,使我對歷史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原本我認為歷史是枯燥的,乏味的,但自從我閱讀了《資治通鑒》,它讓我與歷史拉近了距離,讓我明白了歷史的神秘與長久,歷史是一段神奇的故事,它讓人類探索,探秘這一段神奇的故事。

其中我最熟悉的當然是三國時期了。當我閱讀時,卻發(fā)現(xiàn)歷史與三國演義中描繪的大不一樣。原來《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歷史記載而編寫的,自然與歷史不大相同。

《資治通鑒》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歷史是只有一個的,探索歷史的神秘是要揭開歷史被時間掩埋的面紗,,探索歷史的真相。

在浩瀚煙海的中國歷史典籍中,如果要尋求更大的格局、境界,那就必須要讀更多的歷史。其中,《資治通鑒》是千百年來大浪淘沙的案例庫,是歷史上高人面對各種復雜挑戰(zhàn)的應對技巧、成敗得失的充分總結,所以讀史就像讀棋譜一樣,琢磨棋路,琢磨前人的經驗。

《資治通鑒》以其“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羅宏富,體大思精”著稱。作為宰輔和帝師,司馬光編纂歷史的宗旨絕不止于講述歷史故事,而是為了“資治”,所謂“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他通過有體系地講述歷史上的政治興衰和軍事得失,總結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教訓,以便為包括皇帝在內的讀者,提供歷史的借鑒。

一段歲月賦予文明的發(fā)展,那么這段歲月就會變成一個精彩的文明歷程。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五

早就聽說《資治通鑒》是一本好書,值得一讀,前些日子,在朋友家偶遇此書,征的朋友同意后,我便拿回家來讀。

《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著的,本書詳細記載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歷時1360年間,各個朝代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歷史上一部偉大的著作,被歷代政治家所推崇。

書中著重記載歷朝歷代無數(shù)政治人物的盛衰浮沉、宮廷風云變幻以及重大戰(zhàn)爭始末。但是,看完此書后,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中所載的每一場血腥戰(zhàn)爭。在認真閱讀、品味的同時,我仿佛置身其中,仿佛聽到古代戰(zhàn)場上鼓角爭鳴和將士的廝殺聲、呻吟聲,當然還有老百姓的嘆息聲。

每一場戰(zhàn)爭,都有一個所謂的接口和理由,比如平息叛亂、清君側、收復失地等······但是,無論有著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掩飾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們的真正目的,那就是為了讓他們的統(tǒng)治地位更加穩(wěn)固。這樣,無數(shù)血灑疆場的將士和平民百姓就成了每場戰(zhàn)爭的犧牲品,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由此,不禁使我聯(lián)想起最近幾年,以西方個別國家為首所發(fā)動的幾場戰(zhàn)爭,比如海灣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南聯(lián)盟戰(zhàn)爭。

與古代戰(zhàn)爭不同的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以高科技尖端武器為主,軍人傷亡率較低,然而,最為遭殃的是仍是平民百姓。

在電視畫面上,當我們看到一顆顆殺傷力極強的炸彈落在平民區(qū)的同時,有多少無辜平民隨之喪命,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女和兒童以及老人們可憐、無助、憤怒的眼神清楚地告訴我們,他(她)們渴望和平,然而,在殘酷與血腥的戰(zhàn)爭面前,在炮火和硝煙的籠罩之下,他(她)們的眼神和呼喚顯得多么的蒼白無力。

當然,自古至今,那些在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和領土完整等正義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民族英雄和那些運籌于帷幄之中的謀士們,固然可歌可泣,功不可沒,但是我們更不能忽視和遺忘那些為了致力于世界和平而付出努力的正義之士。

試想,如果我們的世界大家庭的各個角落,真正到了鑄劍為犁、永遠沒有戰(zhàn)爭硝煙的那一天,全人類都能團結、歡樂、和諧的相處,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將是何等的美麗。

我想,作者雖在書中列舉無數(shù)戰(zhàn)爭事例,其最終目的并不是教人們如何相互為敵,而最重要的是,讓后人吸取歷史的教訓,已達到前車之轍后車之鑒的目的吧!

面對戰(zhàn)爭,我束手無策,然而,我愿同所有致力于世界和平的人們一道大聲呼吁:遠離戰(zhàn)爭,珍愛和平!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六

我從小以書為伴,以書為友,自然讀了不少好書:有伴我成長的童話;有讓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學名著;還有令我知識豐富的科普讀物總之我博覽群書,讀過的書數(shù)不勝數(shù),但我最愛的還是史書《資治通鑒》。我從小與眾不一樣,喜愛別人眼中所謂枯燥的歷史。自從一次在書店里獨具慧眼的挑中了《資治通鑒》后就愛不釋手。自己時常沉醉于書中,看得廢寢忘食也是常事?!顿Y治通鑒》的作者是北宋宋神宗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要講敘了三強分晉到五代十國的滄桑歷史,其中的改朝換代,人文風云令我感慨萬分。

書中的人物不少,其中令我敬佩的人也不少。蜀國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一手締造了蜀國;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文韜武略,使封建王朝到達鼎盛;女皇武則天,有治國之才,用人之術,可謂巾幗不讓須眉,還有完璧歸趙的藺相如,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良。令我敬佩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更重要的是我就應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來充實自身,將來才能像他們一樣有一番大作為!

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歷代雖有雄才大略之人,但臭名昭著之人也不計其數(shù)。秦始皇雖有統(tǒng)一六國的蓋世功勛,但其兇狠殘暴也是婦孺皆知的,他焚書坑儒,荒淫無度,建造無比豪華的阿房宮,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有隋煬帝楊廣他心機頗深,虛偽做作,又荒淫暴虐,使得原本的繁榮盛世變得民不聊生。請君入甕的來俊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他們遺臭萬年,為世人所唾罵。我更就應牢記前車之鑒。資治通鑒的本意也是如此。

這本《資治通鑒》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讀它不僅僅豐富了知識更讓自己終身謹記前人之事。記住小人的下場,學習圣天的品質,奮發(fā)向上,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歷史是輝煌的,這茫茫史海,讓我暢游其中。毛主席的《沁園春》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看來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認為,只要我們綜合歷史上那些所謂的英雄的優(yōu)點,真英雄還在現(xiàn)代。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們更就應汲取前人的優(yōu)點,牢記前人的過失,奮發(fā)向上,成為一個真英雄!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七

最近,學習了《孫權勸學》這一課。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對《資治通鑒》這本書有了很大的興趣。于是,這幾天,我用心閱讀了這本巨著。

《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宋朝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馬光編成這部四百多萬字的巨著,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tǒng)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所謂資治通鑒,即“鑒于往事,有資于治世”,這四個字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資治育人意識。司馬光自己也說《資治通鑒》是“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p>

讀完《資治通鑒》這本書后,里面的故事讓我有許多很深的體會。掩卷回首,無數(shù)人物,許多場景,總要在眼前紛然活躍,讓我或是贊嘆,或是鄙棄,或是激動,或是沉思,從歷史事實中得到警悟的啟迪,同時很自然地對此書的編輯者司馬光油然而生欽佩之心。書中的人物的精神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藺相如的顧全大局,廉頗的知錯就改,蘇武的正氣,韓信忍受侮辱終于成就大事的胸懷等等。從韓信的故事中,我知道了要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要不然反而自己吃虧。韓信身為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最后卻落得了身死家破的下場,全因沒有聽取正確的計謀,真是可惜。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唐太宗,唐太宗是個明知且有遠見的皇帝。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光知吃飯,不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穡之艱難,就不會珍惜糧食,就會大吃大喝,就會忘記勞動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則飯不常也。君猶舟,民猶水,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當權者不知愛護百姓,當頭頭的,不知關心下屬,則危在旦夕。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慮,適可而止。

《資治通鑒》是一部至今還無法替代的編年史的歷史巨著,問世千余來年,給了后人多少教益和啟迪!司馬光的勞績是永遠令人敬佩的!

大學生資治通鑒讀書心得800字篇十八

三國時期,魏國侍中劉曄,歷任曹操、曹丕、曹叡三朝重臣,深受三代皇帝的信任,遇有軍國大事,常常召來咨詢,多有所中,在朝中很有威望。

太初六年,第三代皇帝曹叡想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先挑軟柿子欺,決定討伐蜀國,但朝臣內外都說不可以,理由是時機不成熟,年年戰(zhàn)爭,還是與民休息的好。于是曹叡召入劉曄,問他可否?劉曄說可以。曹叡很高興。劉曄從內宮出來時,群臣問他是怎樣跟皇上說的?他說不可以。群臣很高興,以為跟他們一邊的。

中領軍楊暨,也是曹叡信任的大臣,他是堅決反對伐蜀的,每次與曹叡討論伐蜀一事,他都是拼命勸諫。曹叡說:“你是書生,哪里知道軍事!”

楊暨回答說:“臣說的可能不對,但侍中劉曄,先帝謀臣,他就常說不可伐蜀。”

曹叡說:“劉曄跟我說可以伐蜀?!?/p>

楊暨說:“那可以召劉曄前來對質?!?/p>

于是曹叡將劉曄召來問話,但劉曄不發(fā)一言。

事后,曹叡單獨召見,劉曄責備曹叡說:“伐蜀,乃軍國大事,臣得與參與其中,做夢都怕泄露機密,怎敢隨便向人言說。兵者詭道也,軍事未發(fā),一定要嚴加保密,像陛下這樣討論,我估計蜀國已經知道,并做好防備了?!?/p>

曹叡一聽有理,連忙謝過。

劉曄出來后,又責備楊暨,說你太性急了,說服人主,好比釣大魚,不能急收,要先縱而隨之,然后再順勢收線,這樣才能釣起大魚。你是直臣,但沒有計謀,缺少深思熟慮。楊暨也謝過。

有人對曹叡說:“劉曄不忠,喜歡察言觀色,趨奉皇上的意思。陛下可以試著問劉曄,故意反著說,如果劉曄的回答與問話相反,那么說明劉曄與皇上的意見是相同的。如果劉曄的回答與皇上的反話也是相同的,說明劉曄都是假的?!?/p>

曹叡一試,果然如此,心中大為反感,從此疏遠了劉曄。劉曄發(fā)狂,不久憂病而死。

《資治通鑒》的主編司馬光引用前人的話加了一段編者按,說:“巧詐不如拙誠?!毙乓?!像劉曄這樣既明且智的人,如果居之以德義,行之以忠信,可以與古之上賢媲美。可他偏好計謀,為人不誠實,結果內失君心,外被同僚鄙視,最終身敗名裂,豈不可惜!

其實現(xiàn)實社會也是如此,如今很多心靈雞湯都是講如何為人處世,或者在職場上如何出人頭地,說的口若懸河、眼花繚亂。其實沒那么復雜,就按照“巧詐不如拙誠。”的原則,誠實守信就好了,也許一段時間會有誤解、不快,但終究會理解贊賞的。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寫過一幅對聯(lián):“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p>

光明磊落地生活、工作,把精力都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人生會輕松、快樂許多。

西方有句諺語:“誠實是上策?!币彩沁@個道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