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鑄牢中華民族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當下我國民族關系發(fā)展狀況的客觀描述和對我國民族關系本質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則是對我國民族關系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擘畫和遠景期許。這一概念的提出,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論品格,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進入新時代的顯著標志,是新時代我國民族工作的宏大課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前提在于深刻認識其豐富內涵。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本質屬性是命運共同體,即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構成的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其基本內涵可以表述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tǒng)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共同歷史條件、共同價值追求、共同物質基礎、共同身份認同、共有精神家園基礎上的命運共同體。所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中不同成員的關系,中華民族與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間唇齒相依、休戚與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思想基礎才能打得更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要在于牢固樹立國情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牢記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同心同德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xiàn)實寫照,但把“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上升為“基本國情”的高度加以闡述,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最大的公約數(shù)是統(tǒng)一,而多民族則是一大特色和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統(tǒng),既是重要財富也是重要優(yōu)勢。必須深刻認識到,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發(fā)的,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夢,也是各民族自己的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要的是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國情意識和“家底”意識,不斷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身份認同和對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祖國認同,打牢共同體的思想政治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核心在于不斷增強“五個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可以說,“五個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之本,沒有“五個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增強“五個認同”,就必須正確樹立、真正樹牢“五觀”。
一是政治觀。要明確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由各民族的優(yōu)秀分子組成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政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是國之希望、民族之希望所在。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在民族問題上削弱黨的領導、背離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的錯誤言行。
二是歷史觀。要明確認識到,中國歷史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各民族都為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利用歷史問題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對立的錯誤歷史觀。
三是民族觀。要明確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同體,民族平等是民族關系最本質的特征。既要認同本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更要認同各民族共同組成的中華民族,處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與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關系,正視多樣性,增強一致性。要做民族團結的忠誠守衛(wèi)者和捍衛(wèi)者,旗幟鮮明地反對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以及一切民族歧視、民族隔閡的言行,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四是國家觀。要明確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是國家的主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維護祖國統(tǒng)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義務。要旗幟鮮明地反對破壞國家統(tǒng)一、損害國家主權的言行。
五是文化觀。要明確認識到,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要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旗幟鮮明地反對把中華文化等同于某一個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的傾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途徑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v觀人類社會發(fā)展史,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既是民族自身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民族關系的常態(tài)。尤其是在當今全球化的大勢下,民族孤立主義、種族主義、逆全球化等思潮,既是人類進步的障礙,也是妨礙民族發(fā)展的毒瘤。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上,達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在于努力實現(xiàn)共建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少數(shù)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共建全面小康,讓各族群眾共享發(fā)展成果,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展變化的新趨勢,充分認識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戰(zhàn),切實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大力支持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讓各族群眾在“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過程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關鑄牢中華民族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蒙古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qū),在促進民族團結上具有光榮傳統(tǒng),長期以來擁有“模范自治區(qū)”的崇高榮譽,要倍加珍惜、繼續(xù)保持。要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發(fā)展繁榮,牢記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把工作做細做實,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在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切實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既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思想基礎,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石和底線。
準確把握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個基本國情
“五個認同”中,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居于首位,熱愛祖國、心系山河,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情感認同和責任擔當,更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對祖國的認同表現(xiàn)為對國家的信任和忠誠。國家是祖國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形式,人們借由國家這一政權形式才能真真切切感知到祖國,并借此抒發(fā)對祖國的情感。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已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對偉大祖國的認同要準確把握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個基本國情,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各族人民都要有主人翁意識,都要強化自身的國民意識,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祖國,把維護祖國統(tǒng)一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反對國家分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涉及國家利益問題上決不退讓,堅決同企圖西化和分化我國的敵對勢力做斗爭。對祖國高度認同其最核心的要求是愛國。祖國不僅指自己所屬的國家,同時也表現(xiàn)為個人對自身國家歸屬的情感,我們要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統(tǒng)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繼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樹立正確的國家觀與主流政治觀念。
深刻認識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是生活在960萬平方公里中華大地的所有民族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統(tǒng)稱,包括漢族在內的56個民族。它是一個由多民族血緣融通、流動交匯構成的命運共同體。在面對外敵入侵時,各民族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在面對艱難險阻時,大家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進入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從一個自在的民族,變成了一個自覺、自強、自新的民族,變成了一個團結、統(tǒng)一、強大的民族,擁有了全新的意義,成為中國各民族的普遍認同和根本歸屬。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本身的理解和認同。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對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民族共同體這一基本史實的認同。各民族政治上平等相處,經濟上互助共生,文化上彼此尊重和學習,地域分布上交錯雜居,血緣上相互吸納,形成了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緊密關系。要深刻認識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大家庭是利益的共同體、命運的共同體、理想的共同體,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認同自己的民族歸屬,認同自己和自己所屬的族群都屬于中華民族這個更大的共同體。各民族都要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自身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擺在首位,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思想基礎才能打得更牢。
準確理解中華文化是共性和個性的統(tǒng)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興盛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保證。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國家,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是56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解決文化認同問題重要而關鍵。中華文化認同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紐帶,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華文化認同包括三個層面: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和中華民族的一體性認同。首先,是對各民族自身的文化認同。中華民族是由56個具體民族所構成的,每個民族都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自己的文化,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這就決定了每個民族成員對自己的文化都有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認同中華文化與認同56個民族各自的文化并非矛盾,而是一致的。承認各自民族文化認同的合理性,實際上就是承認了文化的多樣性特點。只有具備了這種多姿多彩的文化,才能促進各民族互鑒互融、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其次,是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這也是文化認同的應有之義,我們既要自我認同,也要相互認同、相互接納、相互包容。再次,是對中華民族的一體性認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我們既要尊重56個民族各自的文化認同,更要強調中華文化共性層面的認同,要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為著力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chuàng)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黨的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黨的領導,最大的優(yōu)勢也是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作為國家領導力量的執(zhí)政合法性來源于其所具有的中華民族最廣大群眾利益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性、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合理價值體系和有目共睹的歷史執(zhí)政業(yè)績,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的堅強政治保障。中國共產黨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時期取得重大勝利的堅強核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通過頂層設計,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指南,推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向前。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必須讓各族人民看到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首先必須鍛造信仰認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只有認同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以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為信仰,才能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其次,要增強理論認同。我們要提高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重要性的認識,自覺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再次,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切切實實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把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強化政治責任,保持政治定力,把準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強斗爭精神,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推進。
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更是人民的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正是由于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使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時代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只有讓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感同身受地體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才能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包括三個層面:第一,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指引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具有現(xiàn)實關照的實踐指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面向世界的全球趨向。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個向度,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其豐富內涵,進而增強政治認同,樹立擁護核心的政治自覺;第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第三,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就是認同我國各民族繁榮發(fā)展的共同條件,是強調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共同抗擊帝國主義侵略、共同反對封建主義壓迫、共同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歷史,也是強調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找到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功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是歷史的必然,更是人民的選擇。因此,增進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是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線。
有關鑄牢中華民族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現(xiàn)有研究表明,中國地理條件的特點及其與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地理條件的復雜性和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二是地理條件與歷史上政治格局的關系;三是地理條件的差異對民族發(fā)展、民族關系的影響。早在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已明確指出中國境內各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各有差別,而唐代史學家杜佑在其所著《通典》一書中,便試圖從地理條件的差別來說明“中華”與“夷狄”文明進程不同的原因,這一認識在當時(9世紀初)是最高明、最進步的見解。
從今天的認識來看,關于地理條件與中國歷史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兩點:
一方面是黃河流域中下游和長江流域中下游,因自然條件適合于農耕,成為中國歷史上文明起源最早、經濟社會發(fā)展最迅速的地區(qū)之一,因而在長時期內成為經濟、政治、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客觀上形成一種民族的自然凝聚力;
另一方面是東、南濱海,北有沙漠,西和西南有高山阻隔,因而在民族的發(fā)展和民族關系的演進中形成一種民族的自然內向性(參見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一卷《導論》第二章第二節(jié))。這種自然的凝聚力和自然的內向性的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發(fā)展過程,是幾千年來中國各民族得以凝聚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因素。
在中國廣袤、富饒的大地上,諸多古代民族在頻繁的交往交流中不斷走向交融、融合,而這種民族交融、融合的趨勢,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基礎。同時,中華民族的形成、發(fā)展、壯大,是和中國歷史上政治大一統(tǒng)格局相一致的,即與秦漢、隋唐、元明清幾個統(tǒng)一王朝的歷史相結合,反映了民族的發(fā)展和民族關系的演進推動了政治格局的變化,而政治統(tǒng)一格局又鞏固了民族交融、融合的成果。這種民族交融與政治統(tǒng)一格局的積極互動,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發(fā)展中一個基本規(guī)律。
近代以來,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族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中華民族由自在階段走向自覺階段,是這一規(guī)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反映。
中華民族共同體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和民族風格。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是“刻苦耐勞”“酷愛自由”的民族,是“富于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他們贊成平等的聯(lián)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
中華民族在其發(fā)展史上,其凝聚力越來越大,包容性越來越強,如“胡越一家”“蕃漢通好”“胡漢通婚”“華夷同風”“華夷一家”“滿漢一體”“萬邦述職,無隔華夷”“天下一家,與我同軌”等,都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的存在及其作用:民族間有和好,也有沖突,但總的趨勢是關系越來越密切,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而在近代面對帝國主義的入侵,“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華民族發(fā)出“怒吼”,決心把侵略者趕出中國去,彰顯了內講團結、外抗強敵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有尊重歷史、重視史學、崇尚以史為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自強不息的革新進取精神,有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氣。
中華民族為此感到自豪!
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優(yōu)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遺產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重大的歷史價值。
中華文化倡導的“民惟邦本”“仁者愛人”“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強不息”“有容乃大”等思想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為歷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所倡導和踐行,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寶貴財富,在增強各民族的歷史文化認同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成為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边@是新時代對中華民族國家觀和歷史觀的精辟概括。
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明在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對世界文明都作出了偉大貢獻。這方面的事實可以舉出很多。這里,我想引用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的幾句話以明此意。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導論》中指出,關于中國和中國文化在古代和中世紀科學、技術和醫(yī)學史上的作用,
“對中國人來說,這確實應該是一個理所當然值得自豪的巨大泉源,因為中國人在研究大自然并用以造福人類方面,很早就躋身于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了”。
外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和評論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從根本上看,中華文明作為一個不曾中斷的古代文明而延續(xù)至今,并正在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造福于世界人民,就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彰往而察來”,這是古代先賢的教導。中華民族擁有輝煌的歷史,也有美好的未來:一是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走向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偉大目標;二是中華民族秉持并努力踐行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各種國際事務中,正在為并將繼續(xù)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有關鑄牢中華民族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一)面臨民族分裂勢力和地區(qū)分裂勢力的挑戰(zhàn)
隨著全球化發(fā)展和國內外局勢的變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依據(jù)這些挑戰(zhàn)的性質和根源,大體劃分為政治風險(可能引發(fā)政治危機或其他危機的政治性要素)、社會風險(引發(fā)社會沖突、社會分裂等危機以及造成其他危機可能性的社會要素,如社會差距、新型安全風險、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民族分裂或地區(qū)分裂(一些反華勢力借助國內民族分裂勢力和政治分裂勢力企圖分裂中國)。
(二)民族問題的復雜性
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影響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中國各民族的民族利益意識增強,中華民族共同利益與各民族利益和要求出現(xiàn)不一致的方面。某些民族的部分民眾強調其“民族身份”差異性,強化民族界別意識,關注本民族利益或個人利益,強調本民族意識和具體利益,輕視中華民族共同利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淡薄,“各種對中華民族具有消解作用的觀念日益盛行,人們對中華民族的認識逐漸弱化、虛擬化,給中華民族建設帶來嚴峻挑戰(zhàn)?!?/p>
(三)學界對民族理論與政策的質疑
近年來,有學者對我國民族政策中關于少數(shù)民族的優(yōu)惠、照顧性內容產生爭議,甚至出現(xiàn)對民族政策質疑、批評的聲音,提出“民族問題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中華民族一體化”等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觀點。民族多樣性是一種客觀存在,以人為方式搞民族同化違背了民族發(fā)展規(guī)律,不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不利于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長治久安。上述觀點對我國學界以及民族地區(qū)干部、知識分子、群眾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四)來自國際因素的影響與挑戰(zhàn)
近年來我國西藏、新疆發(fā)生的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事件中,大多有西方反華勢力因素在從中作祟。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元文化主義思潮傳入我國,對當代中國族際政治整合和各族人民國家認同造成消極影響。多元文化主義傳入中國后,國內一些學者將其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新理論加以吹捧和改造,強化各民族認同,淡化中華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解構中華民族共同體,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上問題挑戰(zhàn)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地區(qū)分裂意識和狹隘民族思想滋長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和國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邊疆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的內生動力不斷被激發(fā),各民族的自我意識增強,地區(qū)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困境,引發(fā)了地區(qū)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張力。一般來說,個體或群體的地域認同根源于特定主體在特定區(qū)域內(如出生地、生活區(qū)域)的集體記憶,這里的“集體“記憶包括個體和群體長時段內的共同記憶,記憶內容往往比較復雜,包括共同的歷史敘事、語言文字、生活習俗、政治活動、文化符號等。在這樣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共同體在人類學民族學語境下,被稱為族群或民族,或者是帶有族群特征的某某人,往往兼有地緣共同體(如出生地、生活地區(qū))和情感共同體(如家族、種族、社會組織、宗教團體等)的綜合特征。這樣,在一定時空中的這群人便形成了特定的地域身份和地域認同。近年來,香港、臺灣、西藏、新疆出現(xiàn)地區(qū)分裂和民族分裂,其原因復雜多樣,而上述因素應是其中之一。臺灣與香港強調地方身份認同,自認為是香港人、臺灣人,這與國家認同產生內在張力;西藏和新疆地區(qū)又添加了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和外部勢力的干擾,涉及到地方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復雜糾葛。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投入不足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存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方面投入不足,使得中華民族部分成員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弱化,在境內外反華勢力誘導下,制造民族沖突和民族分裂,對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造成破壞。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存在著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淡化、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建設不強等問題。經濟全球化潮流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部分民眾關注本民族利益或個人利益,輕視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中華民族意識淡薄、缺失,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來挑戰(zhàn)。
(三)西方反華勢力與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港臺問題和民族問題干涉我國內政,對港臺地區(qū)分裂、民族分裂和極端宗教勢力支持,造成部分民眾國家認同弱化?!鞍殡S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增強,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對我國實施扼制、西化、分化圖謀在加劇,民族地區(qū)分分裂、分滲透的形勢更為復雜。”多元文化主義傳入中國后,一些學者將其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新理論予以傳播宣揚,強調中華各民族的差異性,強化單元民族認同,對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國家認同產生沖擊。
從政治領導、理論建構、宣傳教育、經濟發(fā)展、社會結構等方面,采取相應的對策,應對化解存在的挑戰(zhàn)。
(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加強和改進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深入掌握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基礎上,提升有效解決民族問題、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tǒng)戰(zhàn)部門牽頭協(xié)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敝袊伯a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主體地位和領導力量,主要表現(xiàn)在對黨和國家民族理論的發(fā)展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實施方面,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機制和措施,需要中國共產黨的自我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提升過程中建構和落實。
(二)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
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話語體系,防范歷史虛無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解構。由于學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研究的理論闡述存在話語重復和論點零散的現(xiàn)象,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亟需提煉與提升。當前,我國學者所關注和構建的民族理論主要是各民族平等和民族區(qū)域自治等民族政策方面,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理論構建和理論闡釋明顯不足?!懊褡謇碚撝R體系的設計要優(yōu)先突出國家主權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地位,要從當今國際政治的主權國家格局中確立民族理論的立足點和宣教點?!?/p>
(三)加強宣傳教育提升“五個認同”?
增強各族群眾“五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痹趫猿置褡鍏^(qū)域自治制度基礎上,發(fā)揮文化認同的政治整合功能,把國家認同放在優(yōu)先地位,實現(xiàn)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有機結合。加強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文化、情感、認同等方面的教育,突出國家制度、政權機構、法律頒布、國家主權等客觀性內容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作用,國旗、國徽、國歌、國慶節(jié)等主權國家的象征物,是整合國家認同的重要標志。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渠道,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創(chuàng)建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和民族政策進教材、進學校、進課堂,把相關的歷史遺址、紀念館、博物館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進行廣泛宣傳。
(四)加快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全面發(fā)展
促進民族團結的關鍵之策,是加快各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把發(fā)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qū)各種問題的總鑰匙。發(fā)展民族地區(qū)經濟和改善民族地區(qū)民生,包括民族地區(qū)的教育、就業(yè)、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實現(xiàn)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對民族地區(qū)幫扶要考量民族群體和個人的正當權利和責任義務;物質生活的平等共享與精神生活的認同共識要同步發(fā)展。解決民族問題要把握好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兩把鑰匙”,精神生活的認同共識是實現(xiàn)人心所向的中華民族大家庭認同的心理基礎,是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任務目標。
(五)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方向,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形成和睦的民族關系,建設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實際效果,營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開展工作提升各族群眾交流、培養(yǎng)、融洽感情,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體,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戰(zhàn)略舉措。推進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建立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尊重民族差異、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創(chuàng)造各族群眾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做事的社會條件,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有關鑄牢中華民族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五
為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2021年1月8日至10日,內蒙古師范大學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我院教師通過聽講座、學習研討、個人自學等方式參加了本次培訓,經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禮,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chuàng)性論斷的深刻內涵、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重大意義和工作要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我們摘要發(fā)表老師們的學習心得,以期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進一步深入。
?紅雨?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學習好、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12條明確規(guī)定了中國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了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可以說,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是民族地區(qū)學生走向現(xiàn)代化、擴大就業(yè)面和提高就業(yè)率的重要手段。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更好加強各民族的溝通交流,要教育引導學生認真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鑄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促進各民族師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貢獻力量。
趙格日樂圖
作為一名高校蒙古族黨員教師,應該及時積極主動學習領會和正確理解黨中央和自治區(qū)重要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和相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以此不斷提高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只顧專業(yè)教育和科研業(yè)務工作,還要積極主動學習體會和正確理解黨中央和自治區(qū)重要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論述和相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堅定政治理想信念,切實提高自己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認識,除了重視課堂教學外,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的關心和指導工作,積極主動參與周邊群眾和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張斌?
通過參加本次專題培訓,使我認識到,要繼續(xù)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關于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與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切實提高民族政策理論水平,同時要把學習收獲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力,勇于擔當,在學生教育培養(yǎng)中發(fā)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引領示范作用。
作為一名高等學校的教師,首先要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同時把愛國主義、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年輕學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一代的心田中生根發(fā)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弓劍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材工作,把教材建設作為國家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是大力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民族地區(qū)各民族群眾享受更加公平、更加有質量的教育,有利于加強民族認同,有利于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
通過本次集中培訓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禮,真正感受到了學有所獲、學有所收,今后一定會在工作學習中時刻牢記“守望相助”,把思想認識轉化為行動自覺,不僅要自己學懂弄通,而且還要給身邊的人講,給學生們講,將其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切實做到在實踐當中的落實。
杜玲
經過三天的學習,我進一步領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要論斷提出的歷史背景、深刻內涵和偉大意義,掌握了五個認同、五觀和三個意識等關鍵內容。
通過學習,進一步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糾正了錯誤的有偏差的認識,真正在精神上和意識上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堅決支持國家關于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國家統(tǒng)編教材使用工作的決策意見,堅定擁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通過此次學習,我也進一步深刻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了自身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希望這樣有效的學習能夠階段性的開展下去。
有關鑄牢中華民族精神心得體會及感悟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切實“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1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很大程度上源自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存發(fā)展與交往實踐中積淀而成的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所廣泛認可并實踐的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賴以生存和穩(wěn)定發(fā)展的關鍵力量基礎,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在切實做好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工作中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充分認識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生長于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文明進步的歷程中,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性格特質和意志本色,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生存延續(xù)、凝聚整合和繁榮發(fā)展而言,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的生活歸屬、心靈棲息和全面發(fā)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華民族精神是百年變局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定力所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zhàn)都有新的發(fā)展變化,機遇和挑戰(zhàn)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我們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鍥而不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要有足夠的民族精神氣節(jié),這股精氣神能夠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自律且自信的堅定意志、矢志不渝且無可撼動的堅韌氣質、不畏艱難且勇于挑戰(zhàn)的堅毅品質,從而在各種處境尤其是面臨挑戰(zhàn)或逆境時,能夠眾志成城,堅守住獨立自主的原則立場和道路方向,不屈不撓、從容不迫、鎮(zhèn)定自若。
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中華民族共同體向前發(fā)展的動力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精神是行為的重要驅動,也是行為體持續(xù)前進的內在動力。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力量的發(fā)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力量發(fā)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一種具有自覺性、召喚性和能動性的內在力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具有持久的激勵和鼓舞作用,可以充分地調動起全體成員的積極性,進而產生奮發(fā)有為、自強拼搏的不竭動力。
中華民族精神是明確中華民族共同體目標方向的引力所在。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僅要向前發(fā)展,還要朝著好的方向前進發(fā)展。這種好在最基礎的意義上,就是要明晰正確的目標方向和積極的價值導向。否則,沒有正確方向的指引,沒有主流價值的牽引,精神的定力難以明確、精神的動力難以長存,中華民族共同體會喪失進步的空間和能力。中華民族精神所蘊含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充沛的道德價值規(guī)范,有助于人民提升精神境界、增強相互信任和理解,在為整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社會風尚和發(fā)展方向提供規(guī)范性指導的基礎上,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健康發(fā)展和進步繁榮提供持續(xù)的信念支撐和有效的價值統(tǒng)領,推動中華民族成為充滿自覺性、堅定性、凝聚力的共同體。
中華民族精神是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永葆青春的活力所在。任何民族共同體要想在激烈的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都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中華文明數(shù)千年來歷經各種艱難險阻而持續(xù)發(fā)展,近現(xiàn)代歷經民族發(fā)展的諸多挫折而繁榮昌盛,是各族人民務實探索、自強不息、共同奮斗的結果,所彰顯出來的正是各族人民積極進取、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活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們要探索、挖掘、繼承并弘揚各族人民實踐總結的各種精神內容和由此匯聚而成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持續(xù)注入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民族共同體團結一心的合力所在。無論是定力、動力,還是引力、活力,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民族精神具有的合力或凝聚力價值上。這是因為中華民族精神一方面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成員提供向心的情感歸屬,為各族人民的心靈棲息提供居所,形成引力,增強定力,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間關系提供緊密聯(lián)結的情感紐帶,將各族人民凝聚起來,激發(fā)活力,獲得動力,在此基礎上,以團結一心、同心同德的方式形成更為強大的合力和智慧。由此而強大起來的中華民族精神,既可以有效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又可以推進內部的繁榮發(fā)展,是新時代推進中華民族凝聚、發(fā)展與復興的重要力量源泉。
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已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知行合一中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切實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的關鍵工作。
以先進的思想理論引導民族復興,堅定民族精神方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指導思想,為堅定民族精神方向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作為基礎性事業(yè)抓緊抓好,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為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行動指南。
以黨的堅強領導維系民族團結,凝聚民族精神共識。一個民族的思想需要凝聚共識,否則就容易渙散和瓦解。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的過程中,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不僅能夠依托廣泛的組織形態(tài)吸納各領域、各地域、各行業(yè)、各階層最優(yōu)秀的成員,更能夠匯聚中華民族共同體中最廣泛的利益需要和情感存在。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要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切實增強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以厚重的歷史文化喚醒民族記憶,構筑民族精神家園。中華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也是這一精神的重要內容構成。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歷史實踐總結和思想文化創(chuàng)造與傳承的民族,各地域的代代先民為整個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思想精髓。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要深深地扎根于厚重的中華歷史文化,將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豐富歷史文化內容、共同團結奮斗的經歷,內化為整個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和集體記憶,最終形成可靠的精神寄托與心理歸宿。
以人民為中心廣泛匯集民族智慧,充實民族精神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fā)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偉大的民族精神源自偉大實踐的人民,集中各族人民群眾在廣泛實踐中取得的豐富智慧,是充實并切實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徑。擁有更廣泛群眾精神基礎的民族精神內容,必然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自覺踐行,進而使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定穩(wěn)固。
以扎實的工作作風推進民族教育,推動民族精神進步。要認真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旗幟鮮明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點。要在家庭、學校、社區(qū)、新聞媒介等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借助教育的力量滋養(yǎng)并推動民族精神的進步,建設與時俱進、充滿動力和活力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中華民族精神正是這一精神財富的核心內容構成,也是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國家力量的關鍵內容所在。其在歷史文化、道德理想、情感尊嚴、思維習性和時代體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體系和意義,持續(xù)不斷地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定力、動力、引力、活力以及合力。在此基礎上,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成員才能具備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對歸屬的共同體懷有明確的認知、強烈的信心以及捍衛(wèi)的意愿,中華民族共同體也才能更充實、存希望、有力量,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繼續(xù)奮斗前行。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白鹿原第五六章心得體會和方法 白鹿原第二十章的讀書感悟(8篇)
- 清洗衣服勞動心得體會感悟如何寫 洗衣服勞動體會怎么寫(五篇)
- 2023年大學生拍攝紀錄片心得體會和感想(優(yōu)秀14篇)
- 2023年三學三問三提升心得體會范文(優(yōu)質19篇)
- 農村駐村輔警學習心得體會如何寫 駐村輔警工作小結(九篇)
- 延安精神四個專題心得體會和方法 弘揚延安精神心得體會(3篇)
- 2023年擁護兩個確立心得體會教師簡短(優(yōu)秀9篇)
- 2023年三學三問三提升心得體會精選(匯總10篇)
- 數(shù)字電路程序設計心得體會及感悟 數(shù)字電路程序設計心得體會及感悟作文(六篇)
- 扶貧濟困倡議書(優(yōu)秀18篇)
- 探索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匯總14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體會與收獲大全(20篇)
- 平面設計師工作總結的實用指南(熱門18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模板(優(yōu)秀12篇)
- 個人簡歷電子版免費模板推薦(通用20篇)
- 免費個人簡歷電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通用23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核心要點(專業(yè)16篇)
- 學校貧困補助申請書的申請流程(熱門18篇)
- 法制教育講座心得體會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模板18篇)
- 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案例(專業(yè)13篇)
- 教師的超市工作總結與計劃(精選18篇)
- 單位趣味運動會總結(模板21篇)
- 禮品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重要性(實用16篇)
- 消防隊月度工作總結報告(熱門18篇)
- 工藝技術員工作總結(專業(yè)18篇)
- 大學學生會秘書處工作總結(模板22篇)
- 醫(yī)院科秘書工作總結(專業(yè)14篇)
相關文檔
-
關于
鑄 牢 中 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實用16篇)11下載數(shù) 236閱讀數(shù) -
最新
鑄 牢 中 華 魂心得體會(優(yōu)質10篇)36下載數(shù) 274閱讀數(shù) -
鑄 牢 中 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模板17篇)41下載數(shù) 195閱讀數(shù) -
鑄 牢 中 華 民族精神心得體會范本(實用18篇)14下載數(shù) 813閱讀數(shù) -
最新
鑄 牢 中 華 民族精神心得體會怎么寫(匯總8篇)26下載數(shù) 814閱讀數(shù) -
鑄 牢 中 華 魂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18篇)19下載數(shù) 957閱讀數(shù) -
鑄 牢 中 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稿鑄 牢 中 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感悟(通用15篇)12下載數(shù) 232閱讀數(shù) -
最新
鑄 牢 中 華 魂心得體會(模板15篇)13下載數(shù) 935閱讀數(shù) -
最新
鑄 牢 中 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征文(優(yōu)質20篇)39下載數(shù) 742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