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優(yōu)秀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9:17:57 頁碼:8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優(yōu)秀11篇)
2023-11-13 19:17:57    小編:ZTFB

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都值得我們總結和反思??偨Y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過去的經驗。在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總結的名言警句,希望能激勵大家更好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知道角有大有小。

3、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正確的畫角方法。

【教學難點】:

1、會正確畫角。

2、感悟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方法】:講授、探究、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設計思路】。

一、引入。

(課前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一)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說)學生說到一個,演示一個,師跟著復述一遍,并及時表揚。

(二)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shù)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兒的:(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這一個角。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學生判斷再抽生說理由。(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xiàn)的錯。

5、師:你們看,下面兩個圖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又有哪幾個角?(書第42頁第2題,指給同桌看看,再抽生上來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師參與。)。

(2)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并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里有這么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不計其數(shù)。)。

(二)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1)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折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還不知道的孩子輕輕地打開書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2)學生折角,師巡視指導。

2、做活動角。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用上老師發(fā)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ㄉ觯?。

(2)展示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疊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里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系。

師:咱們再做一個“變變變”的游戲,把你們的活動角拿在手上,(師也拿在手上)請變出一個比你們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變大點?你是怎么做的?(請一生示范,把邊叉開一點,角就可以變大點)再請全班做。咱們繼續(xù)變,把你們手上的角變小點,再變小點,又是怎么做的?(把邊合攏一點。)。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呢?跟邊的什么有關系?分四人小組討論。

(5)抽一組生說。

(6)師小結: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三)教學例3: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怎樣畫角呢?(抽一生說)。

(2)師:我們來看看究竟該怎樣畫角。(演示角的畫法)師:這是第一步,接著看第二步,角畫好了。

(3)師:應該怎樣畫角呢?抽生說說。同時師再演示一遍,并小結: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并展示學生畫的角。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三、全課總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獲呢?其實,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一一學習的。

四、布置作業(yè),知識延伸。

1.請你用角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2.請同學們回家,讓爸爸媽媽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們找的對不對。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二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定了基礎。

1、認知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能正確判斷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増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并能正確判斷角。

教學難點: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邊的長短無關,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具學具:多媒體、三角板、活動角、長方形紙。

教法。

根據(jù)教村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chuàng)設學生熟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引導探究法。低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觀察發(fā)現(xiàn)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jié)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從每周一升的五星紅旗和少先隊員佩戴的紅領巾引出角。

(設計意圖:角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樣的導入,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生活與新知的鏈接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二是自主探究比大小,意義建構。

第一層次: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展示學生所提到的實物,指名找出其中的角,學生回答時,電腦閃爍那個角并抽象出角的形狀。再請學生仔細觀察這幾個角,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并小結:在數(shù)學王國里,把尖尖頭叫角的頂點,把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邊。同時指出正確的指角方式,并出示練習題強化角的各部分名稱。接著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緊接著出示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設計意圖: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厚實的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地建立起角的表象,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同時蘊涵了“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shù)學觀。)。

接下來,電腦出示練一練2:這些都是角嗎?即想想做做第1題,我補充了三道題,讓學生真正會判斷角。練一練3:每個圖形里有幾個角,即想想做做第2題兩道練習題,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第二層次:自主探究比大小,意義建構。我創(chuàng)設了獅子和老虎爭吵的環(huán)節(jié),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引發(fā)“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個問題。然后,分四步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第一步,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角,感知并交流角有什么變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第二步,教師利用活動角演示這一過程,引導學生感知活動角的變化:兩條邊張開得越開,角就越大,從而明白“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第三步,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課件動態(tài)演示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教師完成相應板書,并讓學生熟記這兩句話。同時出示兒歌強化理解。最后,教師把黑板上角的兩條邊分別延長再次驗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在此基礎上多媒體出示練一練4:判斷對錯。強化理解。

(設計意圖:我是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的。他們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概念的理解與掌握需要老師提供多種方式演示。)。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我設計了考一考:考考大家的眼力,圖中一共有幾個角。同時進行再次拓展。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設計練習。)。

(四)課后練習:。

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要求:用剪刀剪去一刀后,這張紙還剩幾個角?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鞏固了知識,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一舉多得。)。

最后談談通過這節(jié)課的活動,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對角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說一說等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學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多媒體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xié)調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踐能力的廣闊天地。另外,創(chuàng)設有趣的數(shù)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如:在引入新知的時候,插入學生升旗的動畫,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有興趣的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在“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我創(chuàng)設了獅子和老虎爭吵的環(huán)節(jié),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引發(fā)“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個問題。最后讓學生觀察、欣賞生活中的角,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真正學會“生活即數(shù)學,數(shù)學即生活”。

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難點突破不好,沒有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討論時間,導致討論結果不好。今后在教學時應更好的把握學情,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三

1、說課內容:

2、教材簡析:

以往的教材特別強調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數(shù)當做被乘數(shù),把份數(shù)當做乘數(shù),位置不能顛倒。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jié)無論在內容還是呈現(xiàn)形式上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通過這一學生熟悉而又特別喜愛的場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許多一組一組出現(xiàn)的數(shù)量,并且每一組的數(shù)量是相同的。這樣設計使數(shù)學貼近了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拉近了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例1則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小朋友們用小棒擺出的作品。教材這樣設計提示教師在進行乘法的教學時要從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與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從而呈現(xiàn)出幾個相同加數(shù)求和的情況,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建立乘法的意義于頭腦之中。

3、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起始教材,屬于基礎課,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本節(jié)課是學生對乘法的第一次系統(tǒng)了解、認識。因此,能根據(jù)求幾個幾相加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shù)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乘法的意義是重要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必須切實學好的。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實際生活中,并通過拼擺活動,同數(shù)相加的算式與乘法算式對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完成對乘法的初步認識,使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笨梢娊虒W方法的選擇對于學生接受知識、鍛煉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茖W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會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用最簡潔的方法獲得有用的知識?!币虼耍诮虒W《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乘法”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

1、情景教學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盡早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設計了:“到大家都喜愛的奧特曼家里去做客,途經圖圖商店被攔住幫忙擺設籃球,奧特曼很為難不知道該怎么擺”這樣一個故事情景,使學生產生想幫助奧特曼的愿望,進而讓學生用動手擺一擺。我把‘到奧特曼家做客’設計為本節(jié)課的一條主線,用這一情景串起整節(jié)課的內容,一方面使教學前后呼應,形成一個整體,另一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采用提問引導探究式的教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稊?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p>

基于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義,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乘法知識的探索過程。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并認識乘法,讓他們經歷一次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fā),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教師不主動將結論告知學生,把學生假設于無助的地位,設計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fā)現(xiàn)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讓學生操作實踐,更好理解知識,并在實踐中培養(yǎng)動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3、音樂輔助法。

輕音樂能緩解人的壓力,心情愉悅。因此,在課件中演示中配上一些輕音樂,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就能達到的學習效果。

梁啟超曾說:“教師不是拿自己得到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到結果的方法教人?!笨梢娊虒W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規(guī)律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對比認識法。

通過對加法算式的觀察分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增強對“相同加數(shù)”這一知識點的掌握、認識程度。

2、由分析到綜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

通過對多個同數(shù)相加的加法算式的觀察分析,從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

3、合作交流法。

由于學生生活圈子和能力的局限,經過他們自己獨立探索所得的結果未必全面、完整。因此,教師大膽放手,采用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利用同桌合作、小組討論、組間交流展示自己的意見,以達到“共進”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借助于電教媒體,利用小朋友喜愛的奧特曼邀請勇于探索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良好愉悅的學習心情,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自主實踐,探索新知。

1、在問題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數(shù)。

(1)[媒體出示:奧特曼領著大家朝前走,來到圖圖商店門口被攔住了。圖圖請奧特曼幫忙把6個足球放進幾個柜臺里,奧特曼為難了:該怎么放呢?]只有數(shù)學教學內容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有趣的',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幫助小熊在柜子里擺放足球,捕捉生活中常見的擺設問題,體味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樂趣,將學生自然地帶進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為單位分組合作,用6個小圓片代表6個足球,往長方形格子里擺,一人擺,一人寫相關的加法算式。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工合作,又能達到“共進”的目的。

2、舉例設疑,感知概括幾個幾。

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這里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直觀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實際問題很普遍。同時引導學生從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不同等角度去看待問題,學會“幾個幾相加”的表達方式。比如:鞋子是一雙一雙地數(shù),一雙就是兩只,三雙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個2相加。

3、在困惑中創(chuàng)造,認識乘法意義。

(1)遇困惑,激發(fā)創(chuàng)造,認識乘法[媒體出示:奧特曼計算自己手指的情景(一只手5個指頭,奧特曼有多少個手指?就要把2個5相加)]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來,要加多少個5,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樣呢?”這個問題。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非常麻煩。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使學生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愿望,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通過小組合交流,創(chuàng)造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適時地利用媒體講述“三百多年前,英國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乘法的過程”拔亂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紹乘法的寫和讀、認識乘號。[板書課題:乘法和正確的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后才呈現(xiàn)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新發(fā)現(xiàn),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并且通過對學生進行鼓勵評價,如“小朋友和數(shù)學家的發(fā)現(xiàn)是一樣的”,讓學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學家一樣探索知識,由此獲得了情感體驗。

(2)認識乘法意義。

學生經歷了的創(chuàng)造過程,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寫乘法算式)。

再讓學生將所舉生活中的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并說出各自表示的意義。這樣能鞏固和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讓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四、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覺得最令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是想通過學生的回憶,不僅反饋本課的學習情況,總結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建構,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知情共融。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的、獲得成功體驗的、主動發(fā)展的和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四

數(shù)學的學習可以說很枯燥,記公式做題,做大量的類型題。這時候,如果教師有一份明確的說課稿,將會大大提升教學效率,提升課堂活躍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秀的老師往往都有自己風格的說課稿,漸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授課技巧,它會成為你的一種魅力。下面是白話文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說課稿(優(yōu)秀3篇),如果能幫助到您,小編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jié)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sh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shù)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fā),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fā)現(xiàn)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1、聯(lián)系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jié)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fā)興趣。然后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積極性,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為探求新知創(chuàng)下良好的開端。

2、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shù)",到運用"一看、二數(shù)"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jié)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么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么,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復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shù)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jù)乘法算式,有節(jié)奏地做拍手游戲。

2×6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3×4。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下午好!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本節(jié)課我將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于課程標準。

2、基于教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shù)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義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系,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梁,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shù)連加算式,會把同數(shù)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二、說評價任務。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三、說學習流程: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第三步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shù)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里的數(shù)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shù)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個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6+6+6+6=24。

7個22+2+2+2+www.baihua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么?再次突出個數(shù)和相同的加數(shù)。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討論、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后一個加法算式:加數(shù)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師小結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shù)和個數(shù)相乘。

第三步:認識“×”并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jù)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并讀出。

環(huán)節(jié)(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學情:

本節(jié)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jié)課是為以后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guī)律、分類等一些數(shù)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jù)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與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含義。

教法學法: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jù)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guī)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班級去游樂場玩,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提升。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都收獲了什么?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并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獲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五

本課基于《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養(yǎng)學生“符號意識”的目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符號產生的必要性,進而通過再創(chuàng)造的數(shù)學活動引出乘法運算,在理解與運用符號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符號的簡潔性、抽象性與統(tǒng)一性,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shù)學表達和進行數(shù)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p1-3。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內容在編排上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以具體情境為背景,生成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式子,從而引出乘法運算;其次是溝通同數(shù)相加與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預設的學習路徑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jù)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整節(jié)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沿著“借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的教學程序展開教學。

1、通過再創(chuàng)造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及區(qū)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經歷觀察、分類、嘗試、抽象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理解乘法的意義。

培養(yǎng)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1.生成算式: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列算式。

2.觀察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算式分類:讓學生將算式按照加數(shù)是否相同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點明本課的學習任務。

1.嘗試創(chuàng)造。

出示情境:怎樣準確而快速地表示出“20個3相加”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誰的辦法好。

學生嘗試用符號以自己的方法進行再創(chuàng)造。

2.有序展示。

預設方法一:3+3+3+??3。

預設方法二:20個3相加。

預設方法三:20×3。

1.方法比較:引導學生對生成的各種方法進行比較與評價。

2.符號統(tǒng)一:通過觀察與比較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符號統(tǒng)一的必要性。

3.強化抽象:讓寫出“20×3”的學生闡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課題:在解決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計算時,咱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板書課題)。

5.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1.看圖寫出算式。

2.看圖提出問題。

3.看式想象圖形。

1.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只是初步地認識了“乘法”這個新朋友,希望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和它成為親密的好朋友。

2.延伸。

乘法。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六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一、學習目標的敘寫二、評價任務三、學習流程四、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我將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于課程標準。

2、基于教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shù)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義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系,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梁,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shù)連加算式,會把同數(shù)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第三步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shù)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里的數(shù)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shù)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個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6+6+6+6=24。

7個22+2+2+2+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么?再次突出個數(shù)和相同的加數(shù)。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討論、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后一個加法算式:加數(shù)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師小結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shù)和個數(shù)相乘。

第三步:認識“×”并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jù)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并讀出。

環(huán)節(jié)(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總結全課,點明目標。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知道了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并能把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認識了“×”,還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讀法。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即對全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這就是我這節(jié)課的板書它比較簡潔、清楚、有層次的精縮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一目了然。

例1、加法:5個33+3+3+3+3=15。

4個66+6+6+6=24。

7個22+2+2+2+2+2+2=14。

乘法:2×7=14讀作:2乘7等于14。

7×2=14讀作:7乘2等于14。

乘號。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七

我是這樣理解教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督堑某醪秸J識》一節(jié)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認識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認識角。二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結合圖形來認識角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根據(jù)教材先了解學生對角的理解程度,緊接著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認識角,感覺角。了解角成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并學會自己畫角。能從各種物品圖形中找到角。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角的好奇心。并學會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到角。區(qū)分角,會做活動的角,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本節(jié)課是單元的起始課,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非常重要。

學情分析: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并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shù)學的概念和法則,為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fā)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3)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5)教學準備:為完成以上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燈片,折扇三角尺。學生的學具有:每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鬧鐘、長方形。還有毛線、紙、紙條。

(6)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動手操作。

根據(jù)學生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分析學生: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學習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反應靈活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因此我設計出不同層次教學題目,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fā)展。

為了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上述教學方法指導下,以謎語形式開頭,全員參與,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并不斷的運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個個問題地解決使學生在不斷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學具,認識角,并會畫角,做角,并且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jié)課屬于認知教學,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兩點: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自己畫角、做角認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1、以猜謎語和導入課題,使學生愛聽,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角。通過實物認識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兩條邊和一個頂點。通過實物小組合作找到角。這樣可以培養(yǎng)二年級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2)通過讓學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

(2)通過做活動角,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通過學生自己做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腦并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

(3)學生通過認識圖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對角的認識。(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圖形,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答對的小朋友給予鼓勵)。(評: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4)從認識角到判斷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圖形中的角,和找出幾邊形中有幾個角,最后自己折角,這樣由淺到深逐層深入,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分層布置作業(yè)。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八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章第一課時內容。在此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又是后面學習《直角》的前提。在幾何初步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效果。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數(shù)學的要求,基于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

3、情感目標:學會用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起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

1、重點:由于本節(jié)內容比較抽象,通過實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將重點確定為通過實例初步認識,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難點:由于低年級學生空間抽象思維還沒發(fā)展完全,因此我將難點確定為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數(shù)學培養(yǎng)人的思維,因此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從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教法:整個課時將指導學生觀察、操作、演示、驗證、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學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這一認知規(guī)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猜一猜等學習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的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種吸引力,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情境導入:同學們討論自己學校的美麗之處。由此導入教材的情境圖。

2、初步認識角:

(1)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角,出示課本主體圖找一找校園里哪里藏著角。

(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個尖尖的扎手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并介紹各部分名稱。

(3)引導學生總結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4)找出39頁圖中藏著的角,并說出各部分名稱。

(5)拿出學具袋中的小圓片,小組間討論,怎樣將園片折出一個角來。

(6)展示學生的折角。

本領域的教學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找角”“指角”體會身邊到處都有角的存在,通過“摸角”感受角的特點,通過“折角”體會角的形成過程??傊ㄟ^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想法,進一步強化角的概念。

3、比較角的大?。?/p>

(1)集體游戲,學生拿出活動角各自做一個角。

(2)教師要求如何使它變大變小。

(3)教師介紹角的比較方法:兩個角的頂點和其中一條邊重合,另一條邊在外面的角大。

(4)同桌之間做比比誰的角大的游戲。

(5)指名上臺和老師長的活動角比較大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和開口程度有關”。

這樣的設計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4、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讓學生理清思路回顧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

5、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師教師的微型教案,是一種高濃縮的提煉藝術,是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優(yōu)秀的板書設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我設計如下板書:

角的共同特征:都有一個頂點都有兩條直的邊。

該板書緊扣課文主體,通過板書學生可以回憶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簡單明了。

幻燈片的使用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抽象的幾何知識在幻燈動畫的演示中變得更形象具體,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將練習通過幻燈直接出示可以節(jié)約課堂上教師板書的時間,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使練習變得更加多樣化。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下午好!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方面的說課內容。

二、評價任務。

三、學習流程。

四、板書設計。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本節(jié)課我將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學情三方面來敘寫學習目標。

1、基于課程標準。

2、基于教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是乘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也對今后學習表內乘除法及多位數(shù)乘除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學情。

通過課前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還有少部分學生能背出乘法口訣,但對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義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關系,學生不太清楚。這就需要給學生搭建認知的橋梁,創(chuàng)設具體、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學生自己的探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的知識。

學習目標的敘寫。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會列出同數(shù)連加算式,會把同數(shù)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通過觀察,認識乘號,會正確地讀出乘法算式。

學習重點: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學習難點:探究乘法的意義。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歸納為幾個幾,會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結合乘法算式,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此學習流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景十分必要。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認真觀察游樂園里有哪些好玩的項目。第二步:從圖中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第三步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

1、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3、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

這樣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我也有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好習慣。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新知,滲透意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為此,我分三步進行教學的:

活動一、教學例1,感受同數(shù)連加。

第一步: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小飛機里有多少人?的問題。

出示課件學生再認真觀察小飛機里的數(shù)學信息獨立思考列出同數(shù)連加算式。

教師板書:5個33+3+3+3+3=15。

教師提問幾個3相加?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個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

第二步:知識遷移,用上述方法解決小火車里共有多少人?

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的問題。

教師板書:

4個66+6+6+6=24。

7個22+2+2+2+2+2+2=14。

教師提問每個算式都是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6、7、2分別表示什么?再次突出個數(shù)和相同的加數(shù)。為改寫乘法做很好的鋪墊。

活動二、學習讀寫乘法算式。

第一步: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小組討論、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教師直接說出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我們就可以用乘法來計算。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分析最后一個加法算式:加數(shù)都是幾?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師邊板書邊總結:7個2相加就可以寫成7×2=14,或2×7=14。教師提問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師小結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須是用相同的加數(shù)和個數(shù)相乘。

第三步:認識“×”并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教師范讀、指名讀、同桌互讀)。

第四步:知識遷移學生根據(jù)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幾組乘法算式并讀出。

環(huán)節(jié)(三)闖關比賽,鞏固新知。

第一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寫出乘法算式,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做一做第一題)。

第二關、看圖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題)。

第三關、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題)。

第四關、讀一讀(練習九第四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新知、理解乘法意義,我將練習設計成了學生喜愛的比賽形式,淡化了“練”的痕跡,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樂在活動”中。

文檔為doc格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十

我說課的題目是《角的初步認識》,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認識圖形的范疇,也屬于概念教學知識領域。角是繼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是由整體圖形細化出來的基本圖形,是組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基本圖形。教材通過主題圖校園一角——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如“找一找,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熟練這部分內容后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該年齡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有待發(fā)展,對建構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難。但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平面圖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處觀察到角,對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他們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經歷“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建構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認識——鞏固角的概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認識角,做到“做中學,樂中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分析和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

1.通過探究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特點及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3.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將學生學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作為教學重點。建構角的概念,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作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學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通過“活動探究、合作交流”為主的方法,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真正體現(xiàn)“讓學生經歷將實際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這一基本理念。

五、說教學過程。

《課標》指出數(shù)學課程的學習,強調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應用意識。所以在我的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提取有價值的數(shù)學信息、發(fā)現(xiàn)特點,再自己解決問題,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以此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導入新課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對與自己生活有關的事情感興趣,同時又喜歡表達自己的觀“老師手里點,以求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所以我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拿的是什么?拿掉三角形的一邊,剩下的這個圖形你們還認識嗎?”用這個問題引入角的概念,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入本堂課的學習。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探究角的概念。

活動1:找一找、形成角的表象“剪刀、鐘表、紅領巾上面都藏著角,你能找出來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實物,找出剪刀、鐘表、紅領巾上面的角,形成角的表象,為后面的找角奠定了知識基礎,建立了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活動2、比一比、說一說,建構角的概念“角到底長什么樣呢?仔細觀察抽象出來的這些角,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以及角的特點是什么呢?”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本質特征的認識,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shù)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tài)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仔細觀察,感知數(shù)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shù)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fā)現(xiàn)中,建構角的概念?;顒?、做一做、練一練,強化角的概念《課標》對本領域教學的建議是應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指角,找角”體會身邊到處都有角的存在,通過“做角”體會角的形成過程,通過“摸角”感受角的特點。總之,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想法,體會探究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強化角的概念。

(三)創(chuàng)設運用情境。

鞏固角的概念通過大量的分層練習,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和運用角的概念。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延伸、結課。

“孩子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呢?”“一個長方形剪去一角,還剩幾個角,剪去兩個呢?”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把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變“學數(shù)學”為“用數(shù)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師的“微型教案”,是一種高濃縮的提煉藝術,是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措施之一。優(yōu)秀的板書設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

(一個)頂點。

(兩條)邊。

總之,我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活動情景、運用情景、問題情景”等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讓“知識課堂”走進“生活課堂”,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與合作中提升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篇十一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2、教材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jié)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sh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會讀寫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shù)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向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fā),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fā)現(xiàn)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1、聯(lián)系實際,設疑導新。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jié)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fā)興趣。然后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積極性,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為探求新知創(chuàng)下良好的開端。

2、由"扶"到"放",導學探究。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shù)",到運用"一看、二數(shù)"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fā)、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說一說,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3、合理設計練習導練,強化新知。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jié)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4、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么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么,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復習鋪墊,孕伏新知,設疑導新。

(2)師:剛才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

從中揭示知識生長點,為認識乘法作知識遷移。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2、引導探究,掌握新知。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例1。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具體采用以下模式:

動手操作、敘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說出加數(shù)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師生共同擺紅花,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3)學生看圖說圖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讓學生看一看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讓學生比一比這兩種算式,哪一種比較簡便?

(3)讓學生說一說"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1、做課本pll0“做一做”的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jù)乘法算式,有節(jié)奏地做拍手游戲。

2×6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3×4。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