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 如何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0 23:30:28 頁碼:14
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 如何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五篇)
2022-12-30 23:30:28    小編:ZTFB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描寫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一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的語文教研工作將繼續(xù)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推進課程改革為重點,圍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為中心,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本事和水平;繼續(xù)開展團體備課,加強對新教材的培訓、研究;深入課堂,及時調研,關注常態(tài)語文教學,適時反思和總結,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抓好學科培訓,深化課題研究,加強隊伍建設,強化質量管理,努力建設富有活力的語文教研組。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研常規(guī)管理,進一步構成語文教學的研究氛圍

1、堅持每月開展四次教研活動。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比如怎樣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單元安排體系怎樣與教學進度統(tǒng)一齊來,怎樣對學生進行漢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怎樣利用現有資源運用現代化手段教學等。

2、開設組內教研課,經過年級內、語文組內、校內的互聽互學,經過匯報課、示范課、研究課的觀摩學習探討,促進語文教研工作的開展。擬定由周正高教師執(zhí)教一節(jié)公開課。

3、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主要以本學科的課為主,認真填寫好聽課筆記,做好評課。

4、備課要適應課改要求的新形式,不但教學過程設計理念要新、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新,并且教學目標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過場。

(二)推進課程改革,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學生素養(yǎng)

語文教學應當在教給語言知識的同時,著重于引導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本事。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及時轉變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舊教育,而到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應變本事和創(chuàng)新本事的新穎教育。為此,本學期在校領導的倡導下,語文教研組首先嘗試在教學上進行改革,在七、八兩個年級中推行“導學案+杜郎口”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擴展學生的認知領域,即“生活課堂生活”。學習本身就包括理解與發(fā)現兩種最主要的形式,經過這種模式就是要不斷鼓勵學生在親身參與中獨立發(fā)現。所以,本學期語文教研組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要在教學上進行大膽的改革,不僅僅重視課堂語文學習,更重視社會生活中的言語實踐。同時,鼓勵教師們能結合教學實際,進取獻計獻策是我組的教學改革穩(wěn)步健康的發(fā)展。具體步驟

1、深入學習,提升素養(yǎng)

讀書是我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對話。教師要有較強的教科意識,進取參加各種教科活動,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自覺向專家學習,用教育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不斷完善教育理論。本學期,我們將組織教研組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和新教育實驗“構筑夢想課堂”有關理論與實踐的書籍,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研訓”活動,經常開展交流與研討活動,讓教師沐浴書香,提升教師的知識底蘊與文化積淀。

2、努力實踐,穩(wěn)步提高

(1)根據學科特點開展課堂教學的研討

根據學科特點開展“課堂教學的研討”活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各科教學指南。經過對話爭辯、思維碰撞,群策群力,讓教師的教學有章有法,有規(guī)有矩。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我的智慧使課堂變得有序而生動!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組織全體教師利用校本研訓時間認真學習“構筑夢想課堂”的理論,學習研讀“名師課堂實錄”,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在雙因結合率、課堂練習率、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率、怎樣上好預習課、怎樣上好已有預習的新授課等方面加強研究,并且在研究中經常反思:當學生茫無頭緒時,能否給他以啟迪當學生失望時,能否喚起他們的信心能否從學生的眼中讀出愿望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chuàng)造能否使學生的思維擦出火花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樂,發(fā)現的欣喜用自我的活力演繹課堂教學的精彩,逐步構成具有永流中學特色的教學科研特色。

(3)發(fā)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的模范帶頭作用,推進語文教育該改革。

骨干教師是課題研究的排頭兵,本學期將組織開展“骨干教師課堂教學示范課”活動。具體模式為“導學案+杜郎口”。并以此為契機,鼓勵每位教師經歷“研究——反思——再研究”的過程,進取在教學中嘗試進行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4.)開展“構建夢想課堂”課題研討活動

認真嚴密地組織課題組教師“構筑夢想課堂”匯報課比賽活動,以促進課題組每位教師的科研本事。并以此活動作為推進課題深入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促進教師不斷改善教學策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扎實地開展課題研究,努力探索提煉構筑夢想課堂的策略,構成本校的課題研究特色。

3、規(guī)范管理,注重實效

1學校所有的教學均參與.“構筑夢想課堂”這一課題的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應自覺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課題活動和教研活動密切結合,利用網絡的便捷及時迅速地進行研討和交流,在一線教師中營造濃厚的教科氛圍。

2.注重課題成果宣傳提煉,充分利用校內外宣傳陣地,加強對課題成果、教師課題研究資料的整合、匯編等工作。同時及時將所有研究的過程性資料上傳“教育在線”,與其他學校課題組同仁互相切磋與分享。

(三)繼續(xù)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學校文化生活

1、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語文知識或作文競賽。

2、開展一次年級性的作文競賽活動。

3、開展演講、朗誦等語文活動

4、認真寫好日記隨筆,共享石村初中學校論壇

四、主要活動安排:

三月:

1、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及各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2、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初步提出語文教學改革構想,互相探討,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

3、團體備課,結對教師互相聽課。

四月:

1、檢查各個教師的備課及作業(yè)批改情景。

2、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研討

3、團體備作文指導課。

4、作文指導公開課

五月:

1、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研討

2、一課三研活動

3、九年級閱讀教學課展示。

4、古詩詞經典誦讀展示會。(各個班級)

5、參加校朗讀、寫字競賽。

六月:

1、參加校閱讀、作文競賽

2、九年級語文教師共同探討資料信息的收集、篩選,共同研討復習工作。

3、畢業(yè)班的語文教學和復習工作研討:針對命題意圖、中考考綱作分析;針對中考模擬試卷作分析。

七月

1、做好復習工作,準備迎接期末統(tǒng)考。

2、每位教師上交備課、學生作業(yè)、教師讀書筆記等。

3、了解學習情景并總結經驗,寫好工作總結。

描寫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二

金秋送爽,初冬將至,天氣雖然已有一絲絲涼意,但我們育英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員工卻激情飽滿、意氣風發(fā),順利接待了全省的教科研觀摩活動?;叵脒@一過程,實感收獲頗豐!

九月份,山西省幼教中心把這次機會給了我們幼兒園,是對

我園工作的認可,這給了我們極的鼓舞和把教研工作搞好的動力。同時,這次全省范圍的教研觀摩活動的影響很,自知本身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因此,感覺壓力很,但省幼教中心李志宇主任一直給我園鼓氣,我們將動力和壓力并行,開始了公開教研觀摩活動的全盤設計中。

三維互動、共促發(fā)展一直是我園的辦園策略,即通過教師、幼兒、家長三方之間的互動,突出幼兒這個被教育主體,突顯家長和教師的合作伙伴關系,整合有效的教育資源,從而形成積極的家園合作,促進教師、幼兒、家長三方的發(fā)展,提高整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李志宇主任和原燕老師及時肯定了我園的這一理念,并建議將這一理念滲透到教研工作中。于是,我們改變了以往一直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積極調動了家長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力圖通過教研活動,讓幼兒、教師和家長都獲得發(fā)展。

自從我園的網站建立以來,拉近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方便了及時溝通孩子的全面表現,從而因材、因時、因事施教。其中‘家園互動’平臺最為活躍,各個班的班級論壇中,教師和家長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互通教育想法、共商教育策略、協(xié)同教育做法,真正實現了教育的同向、同速和同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通過網絡這個平臺,讓家長參與到教育研究當中,讓家長充分的表達他們在教子過程中的困惑、問題以及一些好的見解、想法,針對共性問題,我們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提供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子策略。

如何能讓所有的家長有話可說,更積極的參與到我們的教研當中呢?我們決定從社會性教育入手。一方面,教師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感到,社會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且說教多一些,效果也不見得好,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社會性教育更能激起所有人的共鳴,同時映出不同家長的教子理念。正好國慶節(jié)前,中一班家長何林峰的媽媽在他們的班級論壇上發(fā)了個倡議帖子“為西柳林孤兒院捐送衣物。”班上老師以及七名幼兒的家長得到了響應,10月3日,一同前往孤兒院進行了慰問。但孩子們的應,出乎了家長和教師的意料。孩子們對孤兒院的殘障兒童有的漠視、有的害怕、有的說見了怪獸、部分孩子是在院子里嬉戲。一時間引起了教師、家長們的激烈討論。所以,我們把愛心系列教育活動確定為教研活動的主題。

愛心教育研討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組織、家長配合、意見饋等等之后,我們的研討活動也是一次一次的進行。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可以將研討再細化下去,分成教師成長組和指導家長組。這樣更能明確教師成長點、家長提高點和幼兒受益點。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錢主任和趕師也來我園進行指導,在教師成長組為我們引入了“2+2教學模式”評價表,在指導家長組又建議我們及時的給家長回帖,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深入豐富。

但是,在這次教研活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二次教研活動中教師們的思路還不夠開闊;ab兩組研討組的合并匯總不夠及時等等。

總之,在經歷了這次接待公開觀摩教研活動之后,我園的教研工作上了一個的臺階。一路都有專家、領導的指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再接再厲,爭取更好的成績!

描寫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guī)定的國家課程,它是“反映一個學校課程改革深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無疑是個嶄新領域。實踐證明,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激活教師教育思維,建立新的課程觀念的動力因素。本學期,我組根據教研室和學校安排,進行了較扎實的研究活動?,F小結如下。

開學初組織組內教師認真學習了教研室教學意見后,緊緊扣住校本課程開發(fā)和校內外資源挖掘這兩項任務,圍繞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與學校主導性課題“小專題研究”的結合充分討論,制定出了本學期各班研究主題。

本學期我們參加了區(qū)研討活動。每次的培訓活動,我們組都是全員參與。

本學期我們組李海梅老師參加區(qū)教研室組織的公開課《校園安全》獲區(qū)一等獎,撰寫課堂實錄《校園安全課堂實錄與評析》獲區(qū)級三等獎。

本學期我們多次組織組內教師開展業(yè)務學習和討論,交流學習心理體會。如:《學習綜合實踐課程的基本規(guī)定》《綜合實踐教師應做些什么》《如何直到學生融入小組學習》《如何指導學生搜集資料》通過這些理論學習,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明顯提高。

本學期,本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組織了一系列活動:湖田第二小學綜合實踐能力大比武。三年級開展了疊衣服比賽,四年級開展了釘紐扣比賽,三、四、五年級開展了“慶元旦賀卡比賽”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綜合性的課程,所以在活動中,我組的每位老師都非常重視主題活動設計、指導,每次活動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能豐富活動方式,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搜集、調查、采訪、實驗、設計、制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注重過程性資料的積累,并整理匯總。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綜合實踐活動為他們打開了想象的翅膀,也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回顧本學期工作,我們也感到與其它組還存在差距:一是組內教師發(fā)展不平衡,兼職教師缺乏研究的自主性;二是學生的實踐活動比較欠缺,眾多原因阻礙了活動的開展。

描寫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四

本學期,我能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和教研工作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為進一步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認真開展教研工作,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1、堅持以《新課程標準》和課改理論為依據,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活動計劃。

2、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理念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切實轉變觀念,夯實了自己的理論基礎。

3、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進行分析。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正確把握教學的特點,并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思想,結合實際精心備課。

4、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開放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5、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按時參加學校和年級組織的教研學習、聽課、評課、交流、討論、座談等活動?;顒又蟹e極參與,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同事們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先進的課改理念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教研力。

6、自學相關的教育教學文章、書籍,作好學習筆記。并做到學以至用,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自己對理論的理解。如通過邊學習邊實踐,對“教學行為的改變,給學生學習方式帶來哪些轉變;如何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等教研專題進行積極探討。而且,經常對照理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作好總結和課后反思。

7、平時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對各項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和評價。

在一學期來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獲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如教研的開展不夠深入,效果不明顯;如何進行全面而有效的評價等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更講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描寫教研方式的創(chuàng)新心得體會實用五

本組共有數學教師4人,其中高一2人,高二2人,高三2人;均使用新教材,且均參加了新課程培訓;但在新課程教學方面經驗不足,課堂教學有待探索和改進。

教研組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個基層組織,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一切工作必須圍繞“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這個中心任務而開展。在抓好教學常規(guī),落實學校各項具體工作同時,認真學習新課程課改革,轉變教學理念,繼續(xù)貫徹落實我組教研課題,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平民教育,又盡量關注重尖子生發(fā)展是我們工作的指導思想。以教研室的學期工作計劃及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將新課改落實到實處,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開展高二向高三學習,高一向高二、三學習學習新課程教學的活動,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由把學生教會轉向教學生會學并學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學校及教務處的領導下,認真完成各項任務。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抓師德——尋找?guī)煹碌谋∪醐h(huán)節(jié),增強全體數學教師責任感;無論學生怎樣,我們都要全心全意為學校工作,為學生盡心。

2、促溝通——加強高一、高二、高三數學教師間以及校內外教師間的溝通和教學交流,了解教師工作中的思想狀況,使數學教師在工作中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提高。

3、求團結——用集體主義精神感召教師,用主動、帶頭的工作團結人,工作中不冤枉人、不誤解人。

4、謀發(fā)展——正視高二數學教學的現實狀況和學生學習的現狀,從改變教學開始,尋求突破,以抓師德、促溝通、求團結為基礎,形成合力,共謀發(fā)展。

(二)、數學教育教學的具體工作

1、常規(guī)教學高一要完成必修3、4的教學;高二文科要完成選修1-2的教學;高二理科要完成選修2-2、2-3教學,高三要全面結束第一輪復習,并轉入第二輪復習。

2、組織高一、高二學生參加下半年的“數學競賽”的培訓。

3、加大課改力度,努力實施“減負增效”工程。從全面落實學校提高課堂教學入手,要求全體數學教師做到研究學生、研究課程、研究教材、研究學法、研究教法,努力提高課堂質效,要求做到“三精”增效(課前、課堂精講、課后精煉)。

4、加強集體備課力度,逐步改變以考代練、題海戰(zhàn)術的效率低、負擔重的現象,力求實現減負增效。

5、高二加強學情分析研究和自學方法指導。

6、加強教研周活動的開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7、協(xié)助教研室做好對本學科學期授課計劃和教師執(zhí)行教學計劃情況的檢查工作。

8、組織好本組每兩周一次的教學研究活動如:學習新課標、鉆研新教材、改進教法、進行觀摩教學、組織專題講座、并對活動內容和成果進行總結交流,推廣好的教學經驗。

9、對本學期本組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工作和作業(yè)批改情況及教學進度,檢查四次,經常聽取學生意見,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困難,不斷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特別關心和培訓新教師。

1、加強校本教研、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發(fā)展。

2、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周至少集體備課一次。研究教學的目的的要求;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要求;作業(yè)練習、測驗、考試,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選擇,統(tǒng)一進度)。練習和作業(yè)要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進行。

3、切實做好月考、期中、期末的評估工作。繼續(xù)執(zhí)行集中統(tǒng)一閱卷、登分,做到閱卷工作的客觀、公平和公正。

4、全組教師積極投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中,力爭把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5、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研究新教材,加強組內老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注意教學資料的積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新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提倡教師把日常的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時對所上的課進行教后分析和反思。

6、在課堂與教學方面,重點是關注教

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提倡研究性學習、發(fā)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嘗試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把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把學會變?yōu)闀W。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思想觀念。

7、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努力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8、認真重視抓好教科研,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全體教師應樹立科研興教思想、自覺參與教科研實踐。教師每人選定一個研究專題,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研究,積累素材,每學年每人上交一篇教學論文或課件或心得體會。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