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4-05 23:55:04 頁碼:14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大全(13篇)
2024-04-05 23:55:04    小編:琉璃

教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學實際和教學特點,靈活運用教學資源和方法,提高教學的靈敏度和針對性。在這份教案收集中,我們整理了一些經典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一

其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后再引導學生用心思考、踴躍發(fā)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xiàn)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闹螌W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決定力。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為更好的實現(xiàn)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盡可能地讓學生明白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xiàn)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像、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構成視聽沖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這即所謂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再次,根據(jù)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fā)現(xiàn)教學法等。

1.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于背叛”,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展現(xiàn)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有數(shù)以萬計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無數(shù)優(yōu)秀的成果、精華。如果教師能把精彩的歷史故事、活鮮的歷史人物引入課堂,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身的歷史素養(yǎng)。學習歷史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人格,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歷史課變得有血有肉、充滿魅力。

2.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領。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唱獨角戲,對牛彈琴,整個課堂氣氛既沉悶又壓抑,學生失去學習的生機和活力?,F(xiàn)代教育課堂要求教師導,學生演,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如在講《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這一課時,我設置疑問,復習導入:蔣介石為什么要發(fā)動內戰(zhàn)?人民解放軍運用什么戰(zhàn)術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為什么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的開始?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解決以上問題。接下來我承上啟下地講授:隨著決戰(zhàn)時機成熟,解放軍進入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階段,然后由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第一步:先讓學生在書上做標記,a.東北——遼沈戰(zhàn)役——“關門打狗”——解放東北全境;b.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淮海戰(zhàn)役——“中間突破”——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qū);c北平、天津、張家口等地——平津戰(zhàn)役——“甕中捉鱉”——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組討論;三大戰(zhàn)役為什么選擇以東北為突破口,遼沈戰(zhàn)役為什么要先打錦州,陳毅的話說明了什么?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組—師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由我歸納三大戰(zhàn)役的歷史意義。整節(jié)課下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學生那種活潑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膽的質疑都得到了發(fā)展,教學效果顯著。

3.采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生情并茂,如臨其境,它以鮮明逼真的動態(tài)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人,耳聞其聲,從而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明清反侵略斗爭》這一課時,把“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zhàn)”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影視資料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侵略者無比憎恨。又如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充分利用地圖,并設計成動畫,在屏幕上展現(xiàn)了三條不同顏色的航海路線,這樣學生在顏色的變化中、地圖的運動中輕松地掌握了這三位航海家遠航的起止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科目涉及不同歷史人物,不同歷史事件。在歷史課教學中,采用師生互講故事法可以使學生對歷史課充滿興趣,從而加深學生記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講《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這一課時,我就講了“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的故事,使學生明白了晉文公和楚莊公為什么會先后成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講述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于民,在城門“懸目賞金”和“處罰太子師傅”的故事,從而增強對商鞅變法對秦國的影響的認識。有時讓學生講析自己熟悉、喜歡的歷史人物,如在講到《明清時期文化》時讓學生自己講述喜歡《三國演義》中哪一人物、《水滸傳》中的好漢,描繪一下《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長久保持學習興趣。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充滿自信的人,永遠擊不倒,他們是人生的勝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經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勵性的語言贊美學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陽光,沒有陽關,我們就不能生活?!庇纱丝梢?,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與學生交往中,適當贊美學生,會產生一種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勵代替批評,以贊美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動力,自覺地克服缺點,彌補不足,這比責怪、埋怨有效得多。

總之,在歷史教學課中,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融為一體。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二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絕大部分歷史教師未能正確處理傳道、授業(yè)、解惑三者的辯證關系,教學僅僅局限于讓學生接受具體知識、理解概念、掌握解題方法和步驟,以期考試得高分,卻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養(yǎng)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進步的精神動力,或畏懼困難,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緒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為中心、無法與他人善處等等。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抑制了內在潛能的發(fā)揮,也影響了歷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費尼克斯說過:不經學問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穩(wěn)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識的點滴積累,才能培養(yǎng)起穩(wěn)定健康持續(xù)的人格。離開了具體的知識和環(huán)境,人格教育只能變成空洞的說教,而無法收到應有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斷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和激勵,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推動學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優(yōu)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動學生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動力。在教學中,結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犧牲我一個,幸福后來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詠志詩句的教學,通過秦檜、慈禧太后、貝當、李完用等出賣國家民族利益而遺臭萬年的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紹司馬遷、羅斯福身殘志堅事跡,幫助學生養(yǎng)成矢志不移的頑強意志;介紹布魯諾、居里夫人、李大釗等人事跡,培養(yǎng)學生追求科學和真理而勇于獻身的求知態(tài)度;介紹哥倫布、麥哲倫等人事跡,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探索的品質;介紹彭德懷等革命家的光輝業(yè)績,幫助學生樹立笑對挫折、胸懷坦蕩的意志品格。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指導學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決問題,逐步養(yǎng)成嚴謹規(guī)范、一絲不茍的思維品質。還應注意指導加強歷史事件的縱橫向聯(lián)系和比較,準確理解和把握歷史材料和人物言論的深層含義,拓寬思維的廣度,加深思維的深度。

二、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建塑優(yōu)良人格。

優(yōu)良的人格,需要反復地磨煉、修正和健全。在歷史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結構、年齡層次、心理特點,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人格建塑。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個體自身的需要、動機和積極能動性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強烈的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意識是當今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辦代替、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抑制和阻礙了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只能培養(yǎng)出被動、順從的“人才”。這種學生,缺乏積極進娶獨立求知的欲望和興趣。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及有關的歷史資料,逐步培養(yǎng)他們獨立捕捉觀點和信息、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的必備教學前提之一。要樹立起學生對自己的信心,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才能發(fā)展的獨特領域,就必須正視學生中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人格差異等客觀事實,真正貫徹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對“優(yōu)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們現(xiàn)有的認知和思維水平,重在拓寬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引導他們求異和創(chuàng)新;對“差生”要加強學法指導,所提的學習要求要低起點、小梯度,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讓他們不斷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樹立起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難等心理。對“中等生”要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不足,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問題,鼓勵他們急起直追。

要鼓勵競爭,培養(yǎng)學生勇為人先的優(yōu)良品格。競爭意識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劑良藥,是推動個體戰(zhàn)勝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動力。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適當組織歷史知識搶答賽、歷史小論文評比、開展專項歷史資料(歷史題材的郵票、火花、明信片、書法藝術作品等)的收集、展覽、評比活動,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調動他們積極向上、勇為人先的內在能動性,幫助學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質,以推動他們人格的不斷完善。

三、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指導學生構建優(yōu)良人格。

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注意個別溝通和指導,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也是指導學生構建優(yōu)良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以遵紀守時、勤學善思、嚴謹求實、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和藹可親等優(yōu)良人格去影響和感染學生,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要在把師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的基礎上關心學生、指導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反盛矯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從而更有效、更主動地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完善自己。要針對不同的對象,本著嚴格要求的原則,注意表揚和批評的有機結合,指導學生不斷挖掘內在潛力,揚長避短,科學合理地使用大腦,改變不良習慣,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鼓勵學生發(fā)揮個性特長,扶植他們去積極獲取成功,逐步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精神,不斷建塑和完善人格。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開展多種教育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連續(xù)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幫助學生構建起優(yōu)良人格的。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三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實施,歷史教師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也為歷史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作為教育教學基礎的初中歷史教學,要對教學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設計,要以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高效地利用簡短的45分鐘。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主體;教學環(huán)境;教學情境;信息技術。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施得鏗鏘有力。初中歷史,是基礎教育內容中的重要分支,是向學生傳遞歷史文化、人類文明的一門特定學科。初中歷史教師要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導下不斷地創(chuàng)新;要充分挖掘現(xiàn)代科技與教育形式下適宜歷史知識與學生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以此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效益的根本性提升,以此推進學生主體的全面發(fā)展。

一、以學生為根本,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形式的初中歷史教學,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和機械記憶的狀態(tài),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只是盲目地跟隨教師的指導與規(guī)劃,并且受制于教師和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課程改革強調的重點,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切實根本。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根本;要樹立以學生整體發(fā)展為目標的教學思想;要注重學生歷史思想、人文素質及主體能動性的優(yōu)化培養(yǎn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歷史問題的建構與解決;可以用巧妙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可以用新穎奇特的問題激發(fā)學生主體的主動探索。例如,在初中歷史《漢朝統(tǒng)一》的教學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進行思想統(tǒng)治所采取的措施。針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此類探究性的問題:“同學們,請問你們有誰能說一說漢武帝為什么要廢掉百家,弘揚儒家學術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措施在漢武帝的統(tǒng)一大業(yè)中又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呢?”以此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大膽解惑,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過程中得到彰顯,讓學生的主體能動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二、以環(huán)境為前提,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

對于歷史文化,學生很難在教師的講解與文字的闡述中得到正確的理解和欣賞,很難體會到當時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過程及意義。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氛圍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要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濃厚的氛圍向學生再現(xiàn)歷史文明中的真實與精華,讓學生主體在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引導下自主挖掘和探究,讓學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歷史教材知識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初中歷史中國古代史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能夠展現(xiàn)古代文明的圖片,讓學生在精美的玉器、瓷器和銀器的圖片中探索和發(fā)現(xiàn)古代人的智慧。以歷史美的再現(xiàn)拓展學生主體的視野,讓學生的主動探究思維得到強化。

三、以情境為基礎,引導學生的求知熱情。

情境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與具體性,以情境為基礎進行初中歷史教學,將歷史事件、人物等寓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中,不但可以誘發(fā)學生積極的體驗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還能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歷史教材、深化歷史知識。以情境達成歷史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以情境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以情境凸顯歷史主題;以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情境中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適應能力。四、以技術為輔助,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是新課程改革開放化的具體體現(xiàn),是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現(xiàn)代化形式。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以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形象性與生動性縮短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空間轉換中達成情感的共鳴。例如,在初中歷史《南京大屠殺》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視頻進行教學,可以為學生播放《南京!南京》等相關影片,讓學生在真切的視頻情境中感受日本人的殘忍、中國人的無辜,并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傊?,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就要在傳統(tǒng)教學技術的方法上進行反思與探索,就要充分響應新課程理念的強烈號召,就要積極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實用方法,以此推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突破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四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區(qū)實驗中學。

初中歷史教育的目的在于傳授基礎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歷史的學習可擴大學生的視野,對加強自我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歷史課是一門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體的課程。成功地上好一堂歷史課并不容易,也不是簡單地讀一讀、背一背就能學好的。特別是近幾年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問題。這就是要把教師職業(yè)這一角色,放在社會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的大視野中來定位,從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轉而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具體地說,就是要從教師教得如何這一角度,轉變?yōu)閷W生學得如何的角度上來,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據(jù)社會長遠發(fā)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校教育的目標,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學會交往、學會審美等。在當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時,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力圖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教育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而和諧的發(fā)展,包括知識、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等;教育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特點,使學生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育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教育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升學以及業(yè)。

1教師應投入激情,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謂興趣是在渴望的刺激下直接促進學生進行專項活動,最后達到追求目標的心理活動過程。興趣是智能發(fā)展的起點,是激發(fā)情感的誘發(fā)劑,是學生刻苦學習的“原動力”,“催化劑”,有了興趣才能去學、去想、去做。青少年學生具有好動、善疑、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點,日常生活中學生除了對新奇的、沒有見過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外,還對和他們的日常接觸反差比較大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在教學中,學生對某門功課產生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就強,學習的效果就會好,學習的創(chuàng)造思維就活躍,這時就要求老師在講授時一定要主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抓住教材中的內容沖突,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并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我們教育界有一句老話:“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彼?,教師平時知識積累是很重要的。為此,課余時間我留心積累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相關的知識、故事,教材上教到相關知識時,我及時補充,讓歷史人物更加豐富,歷史事件更加生動。因為教材上沒有,學生就喜歡聽,這樣就強化了課本上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學生愛聽,自然就愛學了。

2教學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歷史課的內容豐富多彩,歷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舊使用老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一支粉筆一本書,念完了事,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各種情感的流露,當然課堂上教師的語調、節(jié)奏、表情都應隨教材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在教學《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一節(jié)的結尾部分時,筆者提議:我們可以從鄭和、戚繼光的身上學到什么?(小組討論、歸納、發(fā)言,然后評出三個較好的小組答案,由組長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讓同學們分享。)然后,筆者聲情并茂地說: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什么“心?”——愛國心!學習他們什么“情?”——愛國情!學習他們什么“行動?”——愛國行動!這樣一呼一應,加之筆者激情高亢的語調,仿佛把學生帶到鄭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獨特風土民情”的喜悅,這樣學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維就完全集中于教師教學之中了。

3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4加強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

學生在經過“讀講議”幾個過程,獲得了新知識、新概念,為了鞏固這些知識,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練習題,(包括課外練習題),要求學生及時完成的,一般以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為宜。通過這些練習,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克服求同思維定勢,突破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界限,創(chuàng)造出新辦法、新概念和新觀點。另一方面,為了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過程,課堂上師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開放性的例題,讓學生從多個層面尋找問題的答案。為學生的課后練習掃除障礙,并希望通過“練”,發(fā)現(xiàn)并及時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當堂掌握,當堂鞏固和當堂理解知識的目的,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5教學圖片的精心設計。

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時候具體的形象比生動的語言更能有助于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在課堂上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和設計有關圖片、圖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筆者在講俾斯麥發(fā)動的三次對外戰(zhàn)爭時,就利用電腦繪制了一張類似于紅十字會標志的示意圖。在講解時,邊介紹內容邊指示,圖表一步一步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在新奇之中,不僅掌握了歷史的基本知識,還通過這一直觀教學,使教學內容有血有肉、趣味橫生。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6善加肯定,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中獲得成就感覺。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評價。這種激勵往往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做出針對性地評價。例如,在每節(jié)課的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將一些簡單內容設計成問題提問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使他們能順利回答出來,這時教師及時表揚,讓其他同學用熱烈的掌聲為他們喝彩。讓以前聽慣批評的后進生覺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揚的優(yōu)點,從而充滿了自信,慢慢消除厭學情緒,同時也就喜歡歷史這門功課。對于優(yōu)秀學生,教師在表揚的同時可以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來提問他們,讓聽慣表揚的他們正視自己,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不足,自己還需要努力。這種因人而異的激勵方式可以讓每一位學生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向這個目標努力奮斗。

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只有轉變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充分尊重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得課堂成為學生汲取知識的殿堂,促進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五

本教研組共有8位歷史老師。從工作經歷看,其中有7位老師有著完整的高中歷史教學經驗;多位老師跨頭教學。因此,本教研組老師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非常團結,相互協(xié)作。把附中“老帶新,熟帶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很好的落在實處。老教師在備課時、課前、課后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指導新教師分析教材,并積極討論教學設計和教學機制的采用,發(fā)現(xiàn)問題時及時解決問題,促進了本教研組成員的共同發(fā)展。

二、各備課組工作安排。

根據(jù)教學需要,本教研組下共有三個備課組組成,各備課組在本學期中有不同的教學任務。高三備課組的主要任務是在不到一百天的時間里備戰(zhàn)高考;高二備課組的主要任務是備戰(zhàn)6月下旬的零診考試;高一備課組的主要任務是備戰(zhàn)7月份的九校聯(lián)考。

從目前進度來看,各備課組都有著繁重的新課教學任務。為此,合理計劃新課的教學進度,做好新課的教學和復習工作為教研組所有成員的首要任務。對本教研組所有老師而言,做好備課環(huán)節(jié)為當前工作之重點。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全組老師都要養(yǎng)成專研教材、教學、教法的習慣,提高教學水平。

三、做好新課改工作。

去年9月,新課改已在四川地區(qū)全面鋪開。本學期在已有成果之上,繼續(xù)推進新課改。教研組所有老師在本學期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閱讀新教材。四川省已確定采用人民版歷史教材,包括必修和選修的所有內容。為此,在本學期,組內所有老師都應合理安排時間提前熟悉新教材的相關內容和知識體系。

2.閱讀相關專著。歷史學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一直在不斷的發(fā)展演變。史學觀點不斷更新,也要求中學歷史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會用史學觀點去分析和理解歷史。為此,閱讀相關一些前沿的史學專著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陳xx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國近代史十五講》;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等等。以便更新教師自身的史學觀念。

3.通過《中史參》等雜志,了解課改地區(qū)的情況。廣東等地早在xx年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課改,如今各方面都比較成熟,并形成了相關的體制。其中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這樣既能和新課改接軌,也能為我們節(jié)約很多時間,避免走彎路。

4.收集近幾年新課改地區(qū)的高考題,把握新課改的高考命題動向。

5.感受新課改,利用舊課新上的方式在現(xiàn)有的教學中融入新課改的理念。盡管四川地區(qū)現(xiàn)行使用的教材是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但我們還是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不同的設計和教育理念,融入新課改的新理念,讓我們的高二高三教師提前感受新課改,做好迎接新課改的充分準備。

6.高一老師要積極收集資料,認真?zhèn)湔n、講課、賽課,探索一條符合我校實際的教學模式,為后來年級提供借鑒。

7.高一教師要多方參加教研,吸收外來先進經驗,搞好研究性學習,開好選修課,做好學分認定。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六

1、觀念。

改變“歷史是副科”的思想觀念,改變“我對歷史沒興趣,所以我不(想)學”的思想觀念,從心里重視歷史——一門培養(yǎng)素質的學科。我們可以不喜歡歷史,但我們不能不了解歷史,不光我們祖國的歷史還有外國的歷史,我們都需要了解??梢哉f,了解歷史是現(xiàn)代人的一項基本素質。

2、興趣。

雖說興趣不能決定一切,但培養(yǎng)興趣對學好歷史也很重要。沒有興趣,會覺得學歷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

3、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guī)律。

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

二是要采取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于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4、“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

“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規(guī)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里,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lián)系實際,具體領悟。

然而,“溫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溫故知新”走向“溫新知故”,從后者中找方法和規(guī)律,與“溫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皽匦轮省本褪遣痪杏谂f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絡系統(tǒng),顯現(xiàn)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系,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5、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

只要帶著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6、上課要專心聽,多記,多背。

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聞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7、要做到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

一是對課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時要認真記錄好老師提出的`重點內容,三是背誦;但即使是背誦也要講究方法:以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如以“北美獨立戰(zhàn)爭”為例,1775年、1776年、1777年、1783年各發(fā)生的事件串成一條歷史線索。也可以歷史事件的性質為中心點,把同類性質的事件聯(lián)在一起比較、記憶: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

8、我們分析史實、理解的能力。

因而歷史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后果,在今后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同時,我們還應將歷史與馬列主義的方法論緊密相連,用方法論作指導,去正確的評價每一歷史事件。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七

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變化,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的重要條件。若教材本身具有新穎性,教師在講課時只要如實地把知識傳授出去即可。若教材本身是枯燥的,則要求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新穎、活潑的因素。

《商鞅變法》一課,教材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商鞅變法的內容和結果。教師在講述時,可采用“以人帶事”的方法??從秦國被歧視到秦孝公發(fā)憤圖強,求賢若渴;商鞅入秦見孝公,從秦孝公打盹發(fā)怒到促膝談心;從“三年便之”到“十年大悅”。商鞅雖然被舊貴族殺害,但舊法已不能重復,貴族的勢力在變法過程中已遭沉重打擊,封建地主的經濟政治地位已經鞏固。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富兵強,為秦滅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教師通過集中講述商鞅這個歷史人物,帶出“商鞅變法”這一歷史事件,讓人物形象和歷史事件更完整、豐滿、生動,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直觀再現(xiàn)歷史。

多種教學手段的交替使用,尤其是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能夠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過去的人和事往往有著探求的欲望。教師的責任就是充分運用講解的藝術,新穎靈活地將歷史事件真實地再現(xiàn)于學生面前。這就需要直觀教具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再現(xiàn)歷史事件、人物形象,還能在生動直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梳理,開拓思維,以達到理解所學知識的教學目的。直觀教具的種類很多,在不同的情況下可采用不同的教具。如在介紹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時,可出示掛圖,讓學生對砍砸器、刮削器有感性的認識。在介紹“魏、蜀、吳”與“遼、西夏、北宋”時,可自制圖表如下。

學生看了這樣的圖表,對兩個時期中各政權的位置及關系便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組織歷史知識競賽、創(chuàng)建課外活動小組、參與社會實踐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也對培養(yǎng)學生興趣起著重要作用。

三、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

教師不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成功的機會,這是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障。成功會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愉悅,愉悅的心情最容易產生師生感情上的接近。教師在課堂提問、安排課內練習、布置課外作業(yè)以及組織其他信息反饋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讓他們既體會到克服困難的艱辛,又擁有完成任務的喜悅,這對學生鞏固已形成的學習興趣,堅定學好歷史的信心大有益處。

二.歷史會考復習策略。

一、端正認識,營造一個重視會考復習教學的氛圍。

開卷考形式的出現(xiàn),可能會引起部分教師和高一學生的誤解,以為開卷考學生可以翻書抄答案,考試的要求降下來了,平時用不著花時間看歷史課本和做題目,只要考試時會抄書就行了。顯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開卷考應該說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減少了,但由于材料題和問答題的綜合性與靈活性大為提高,學生如果對課本的內容學得不系統(tǒng)與深入,歷史課本內容不熟,連所答內容在課本什么地方都顯得陌生,要比較完整地答好材料題與問答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為開卷考要求學生熟悉歷史課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決定學校及任科教師、學生對新的考試形式下的歷史會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視,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因此,作為高一歷史教師在會考復習階段要正確引導,營造一個重視會考復習教學的氛圍。但現(xiàn)實往往是,因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校不重視高中歷史會考,無形之中對學生和任課教師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使會考總體成績難以上去。如上所述,出現(xiàn)開卷考,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學校與高一學生不重視歷史會考的復習教學,結果是更多的學生過不了歷史會考關。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向學生說明會考的重要性、新考試形式下的會考應注意的各事項等,以引起學生對歷史會考復習的重視。

二、合理安排教學進程,是取得會考復習成功的保證。

高一歷史會考的范圍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下兩冊內容,范圍廣,知識點多,而時間又緊,在完成教學內容的進程時應作合理的安排,一般在完成上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后,把下冊的教學內容提前一或二章到本學期來上,一般在第二學期的前階段就可以把新課教學任務完成,然后進入會考復習階段。歷史新課教學內容可以在四月中旬完成,然后開始會考總復習。這樣,一方面有較充裕的時間來復習迎考,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心理上產生緊迫感,會主動配合去復習記憶歷史知識。在新的考試形式下的會考復習教學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按會考標準要求完成基礎知識的復習,這階段穿插一些材料題與問答題的練習與分析講解;第二階段進行模擬題訓練,以提高學生適應開卷的應試能力。這一階段的復習教學工作極為重要。

三、抓40分鐘課堂效率,是提高會考成績的關鍵。

對于高一學來講,歷史會考任務很重,壓力很大,因為他們還要應付地理會考及其他科目的學期統(tǒng)考。學生平時課外學習歷史的時間很少,即使布置歷史作業(yè),學生往往也是抄一遍書,效果不好,因此必須著眼于課堂40分鐘效率的提高,這種要求在新考試形式下顯得更加重要。

要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上課力求生動易懂,講得生動一些,才能使學生對知識點在課堂上記住,從而落實知識點。為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可結合圖片、多媒體教學課件等手段,適當對課文中的知識點內涵、外延進行補充展開,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典型的歷史人物進行描述評價,以使學生產生共鳴。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符號在課本上把知識要點標劃出來并記住。對于要求列為開卷出題的條目內容,課堂上教師必須下功夫進行材料題或問答題形式的復習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思維能力。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這一知識,要求學生在課本中寫上“前提”、“內容”、“目的”、“實質”及“認識”,并把相關的內容做上標記,并用“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改造比較”之類的問題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復習教學能使學生水平有所提高。同時為了鞏固知識,在每節(jié)課安排5-6分鐘時間提問。提問聽寫內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題,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題,還可以是《會考標準》所列的內容,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自己設計。但每次提問、聽寫都要評批記分,這樣可以使學生引起重視,加強記憶的效果。同時,有必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一些主觀題的訓練。因此,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提高會考成績的關鍵。

四、利用會考標準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是提高會考復習有效性的補充。

在歷史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要教會學生在歷史學習和會考復習中如何使用會考標準。對于有志學習文科、能力較強學生要激勵發(fā)展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具體說來,就是要避免學生對照會考標準的知識條目進行記憶性學習,而引導學生利用會考標準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師要避免對照會考標準進行知識條目的抽象講解,要盡可能讓學生運用他們自己已經學過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史實。然后,要鼓勵學生按照會考標準提出問題和評價歷史事件,并自己嘗試解答歷史問題。

對于一些學習“差生”,不少教師頗感頭痛,但不能放棄,要盡量助其興、動其情、授其法、促其恒。因為客觀題分值減少,而60分的主觀題對于他們來說失分會很多。顯然,學困生思維能力、綜合概括能力、文字組織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復習教學階段要多指導他們記憶的方法、分析歸納的方法、文字表達的方法,甚至是依據(jù)會考標準設計專門的填空,進行課堂提問和考試復習,并在復習實踐中用之。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八

閱讀,大量的閱讀對于可以提高歷史成績有非常大的幫助。詩詞歌賦,歷史小說,歷史課本,都可以,他會讓你對歷史有自己的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力,對于做歷史選擇題有相當大幫助。

復習,其實所謂的復習就是把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在回顧一遍。正所謂溫固而知新。歷史這玩意是相通甚至是重復的。你今天復習是帝王將相,明天復習是將相王侯,就這點東西,翻來覆去。

試題,其實我是很反對題海戰(zhàn)術的。不過對于歷史大題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去做大量的試卷題,反復的去做,去對答案,目的是學習它的表達方式,學會如何用所需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探討。不懂得問題要及時地問,及時和老師同學們探討。這有利于加深我們對問題的印象,防止重復性的犯錯。記得高三那年我和班主任因為古希臘的六一稅爭論了起來,書上寫六分稅上交五分余一分為六一稅,我覺得問題很大,中國最重的稅沒有超過二分之一的,可是起義不斷,希臘如果收這么重的稅那就應該是不斷的城邦內部戰(zhàn)爭,還建毛民主,探討之后證明我是對的,書有問題,你看,印象很深吧。

看歷史題材電視劇。這個對于提高我們的歷史成績有一定的幫助。歷史電視劇的等級規(guī)劃,官員機構,歷史事件都對我們幫助很大,尤其是主旋律的抗日片,完全就是依照現(xiàn)代史為劇本的,如果不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那么對于我們的成績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想象力,把自己帶入歷史之中,就好像看玄幻小說似的感覺,相當爽,印象非常深。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九

新課程改革以來,人們一直在回避傳統(tǒng)教學中的“雙基”問題,好像只要一談到“雙基”就不是新課改了,把傳統(tǒng)教學中的“雙基”訓練與新課改對立起來??梢哉f這是對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曲解,正是由于當前存在著不同層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誤讀,形成了一種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漂浮現(xiàn)象,不少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技能沒有形成。

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不是對原有傳統(tǒng)教學的全盤否定,它應是在保持傳統(tǒng)教學中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只有這樣,進行的改革才會有根,才會基礎,才能腳踏實地。

因而,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不應忘記合作、探究的基礎,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礎知識,那時的合作、探究只能成為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形式而已,更何況,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無法實現(xiàn)的。

為此,今后的教學中,應把“雙基”訓練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機的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轉變學習方式的同時,“雙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十

當前祖國發(fā)展一日千里,各行各業(yè)發(fā)展驚人,我縣教育事業(y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作為我縣的初中物理學科課堂教學又是怎樣的情況呢?下面我分別從教師基本情況、中招物理成績、當前物理課堂現(xiàn)狀及分析等方面盡量客觀的談一下個人的一些看法,與大家交流,以利于我縣物理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我縣物理學科教師基本情況:

全縣物理學科教師含兼職共186人,其中男111人,女75人。以20我縣參加中招考試考生數(shù)12750人計算,我縣物理教師數(shù)與學生數(shù)比為1:137。

全縣物理年齡分布為:35歲以下青年教師36人,占總物理教師數(shù)的19.4%;36歲——50歲之間的中青年教師120人,占總物理教師數(shù)64.5%;50歲以上的年長物理教師數(shù)30人,占總物理教師數(shù)的16.1%。另外,年齡為30歲以下的青年物理教師中女教師為24人,男教師為2人。從物理教師的教齡來看。以下教齡教師數(shù)為34人,為總物理教師人數(shù)的18.3%;10年—教齡教師數(shù)為1人,占總物理教師人數(shù)的0.5%;21—30年教齡教師數(shù)為104人,為總物理教師人數(shù)的55.9%;31年以上教齡教師數(shù)為28人,占總物理教師人數(shù)的15.1%。從任教學科年限來看,任教10以下的物理教師數(shù)為53人;—20年的物理教師數(shù)為26人;任教21——30年物理教師數(shù)為81人,任教31年以上物理教師數(shù)為26人。

從年齡來看我縣初中物理教學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教師的年齡結構不夠合理,青年教師數(shù)理明顯不足,不利于以后我縣物理學科教育的發(fā)展。部分教師中途從其它學科“轉行”到物理學科,一方面需要加快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合適的方式促進學科間有利的融合提升。

全縣物理教師學歷情況為:原始學歷為中專物理教師數(shù)為93人,大專為64人,本科29人,最后學歷為中專物理教師數(shù)1人,大專61人,本科124人。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社會發(fā)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我縣物理教師學歷在逐步優(yōu)化,優(yōu)質師資正在進入教師隊伍,這是既是提高教研水平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基礎,又是提高全縣物理教育的基礎。

二、近三年中招物理成績。

鑒于今年數(shù)據(jù)不夠全面,我們在不考慮今年物理試卷的難易程度,只從進三年的綜合成績來,隨著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各級領導的安排督促下,我縣物理教師努力拼搏,從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等各項考核指標全面提升,也從側面反映了廣大物理教師的工作風貌和工作態(tài)度。

基本情況:

分析對象為46節(jié)物理課,其中隨堂課10節(jié)。下面分別對其做一簡單分析。

隨堂課中帶教具的6節(jié),占60%;課堂進行檢測評價的為2節(jié),占20%;課堂學習過程中涉及學生小組學習交流的2節(jié),占20%?;顒诱n中帶教具的為20節(jié),占比56%;課堂進行檢測評價的為20節(jié),占比為56%;課堂學習過程中涉及學生小組學習交流的為16節(jié),占44%。

接合聽課過程中的一些個人觀感,我對我縣物理學科目前的教育有如下幾點認識:

(一)教育理念上:學科教育要落實全面育人。

在與教師的談話中了解到不少教師關注于物理課堂的教,特別是某一知識點的講解與處理方式、對于學習內容的設計、實驗的創(chuàng)新等具體的學科知識;也關注于班級中學生學習基礎的薄弱、尖子生的流失、學生學習興趣的淡化喪失等一些“面上”的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也談及一些學校升入重點學校的人數(shù)、班級中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表現(xiàn)等精英式人才及其教育的問題。但在如何分解整理學習目標、如何培養(yǎng)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如何設計利于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等關于學生整體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的較少,也就是說關注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理念還沒能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和實際的教學思想,在真思考、真教研方面還要下一定的功夫。

通過課堂教學的觀察和學生作業(yè)的了解檢查,教師一般多關注于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占很大比重。而對學生作業(yè)的指導、作業(yè)的訂正及復批、錯題本的應用與評價等涉及學生作業(yè)、做事認真態(tài)度,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做法卻很少見。甚至對于一些積重難返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講、不做題、作業(yè)空白處連成片,而教師只關注于“優(yōu)秀生”的現(xiàn)象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當然,有一部分教師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開始有意識的基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來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比如關注于學生質疑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理規(guī)劃能力等,一些教師通過長期的努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相信這種關注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教育就是我們教育的方向。

(二)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關注學習目標、教學行為、教學評價完整性、一致性。

在對課堂教學的觀察了解中,我感到教師大多能夠進行上課前的認真準備,特別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對課堂教學非常熟悉,課堂教學流程順暢,講解生動風趣。但是我們如果認同課堂教學是有目的的師生活動的前提下,我感覺課堂教學關注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評價的課堂過少,重視程度較低。近一半的課堂,到了結束也不見學生,特別是大多數(shù)學生或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也沒有簡單的提問來了解學情。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課下作業(yè)學生能不能自己完成?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時間效率如何?等等就更難以了解,而這卻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一環(huán),教學決不是一講就行了,那種“我講過了就沒有我的事了”的認識已經明顯過時。

目標、評價、行為在課堂教學中要一致,才能讓我們師生在課堂上對教學活動感到清晰、具體、心中有數(shù)。從整個數(shù)據(jù)來看,日常教學中關注于學生評價的課堂還不夠多,但比較好的現(xiàn)象是一部分教師在課堂能夠結合學習目標進行學習和評價,一節(jié)課下來,從教學過程到教學效果,可以明顯的看到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有自我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有獨立檢測的時間和機會,而結合中招成績,從整體來看,越是關注學生評價的學校,學生的中考成績一般越好。

(三)發(fā)力點:學生主體地位要用力維護。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理念已經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實驗觀察、提問、特別是學生的展示、組間評價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明確學習對象和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的課堂在逐漸增加,并在教師的認識層面上占比更大,我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發(fā)展方向。

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維護,需要我們教師科學的設計和指導。有的教師課堂上也讓學生小組獨學、合學、交流討論,但學生的收獲并不大,多是一些面上的熱鬧。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但提出的問題缺少啟發(fā)性和層次性,多是一些附合性的回答,比如“是不是?”,“能不能用桌上的器材來進行實驗?”,學生的回答是“是”、“能”等,學生在回答中養(yǎng)成的不是思考問題的習慣,多是一種庸懶的應付。還有的問題幾乎沒有思考的層次,缺少設計,比如“一個放在水平面上,另一個放在……”,還有的問題設置的不太切合學生的學情,比如引課中有的老師用詩詞、用歌曲,本來比較切合學生的興趣,但用時可能三五分鐘,而最終只是引入的課題,學生花費了時間精力,但課題卻有點跑偏了。

課堂上出現(xiàn)了學生“配合”不上的現(xiàn)象,我們不要簡單的歸結為學生資質不行,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點撥、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流程等方面下功夫,讓學生在合適的情景下真實的學習。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們相信學生,給予機會和平臺,但也要我們指導學生、激勵學生。

(四)學科特色方面:物理實驗關注度有所提升還需加強實驗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從涉及的課堂教學來看,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開展相應的實驗活動的占比達到了50%以上,雖然沒有開展分組實驗的課堂,這也說明物理作為一門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家逐漸的認識到了實驗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技能、形成概念規(guī)律方面的促進作用。我們物理教師的專業(yè)性體現(xiàn)的越來越明顯。

受限于師資條件和個人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于實驗的作用,多限于為了開展實驗而開展實驗,實驗開展過程中科學知識、技能的設計簡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活動后的可以觀察的閃光點少,更沒有實驗后對實驗活動效果的反思評價,使得實驗活動的開展讓人感覺效果不明顯。因此加強對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的設計是提高實驗效果的重要途徑。

(五)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專業(yè)技能學習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與教師、中層領導的交流,感受到受學校規(guī)模、專業(yè)發(fā)展積極性、組織建設力度、考核評價辦法、學習培訓交流機會等方面的影響,有組織的教研活動開展較少。

有的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能夠積極的進行自我反思,追求個人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在實驗教學、學生學習組織等方面有可喜的收獲,這是我們值得學習和推廣。更多的是受上述因素限制,多數(shù)教師個人主動的教學反思一般較少,特別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行梳理的更少。還有一部分新入學科的教師,一些基本的學科知識還要加強學習,比如對于100℃的正確讀法,密度的物理意義等存在一些錯誤的理解,更需要加強學習,但這種學習效果更多的來自同行間的真實的交流。

我的建議:

(一)結合教學實踐加強理論學習。

進一步學習課改理念,立足學科教學,從立德樹人的角度,樹立大的教育觀,從而能從更廣的角度看待學科教育問題。在科學理念引領下,堅持進行課堂教學嘗試探索,以學生的興趣、習慣、精神、理念培養(yǎng)帶動學科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特別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多安排物理教師外出交流學習,開拓眼界,提高認識,更好的服務于全縣的物理教育教學。

(二)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關注目標達成。

從學生學情分析入手,細致設計教學活動,給予學生思考機會和時間,讓學生有疑有趣的主動參與學習,教師從學情出發(fā),精講多練,保證學生主體地位落實;從學習習慣培養(yǎng)入手,加強小組建設,科學開展獨學、合學,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從落實評價內容入手,結合學情,設計教學流程,關注學生學習效果;從習慣、興趣培養(yǎng)入手,激勵和指導相結合,運用多種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和提高。

(三)通過資源整合,促進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的開展不僅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形成科學技能有益,也對學生學習興趣、精神理想、社會參與等綜合素養(yǎng)的有益。但實驗不僅涉及實驗器材等硬件配置,還需要實驗的準備、調試,學生管理等,一方面建議學校在師資配置方面多加重視,另一方面,也要從學生培養(yǎng)、實驗規(guī)劃、實驗開展方式等方面進行整合,保證實驗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加強組織建設,個人和團隊力量相互促進。

在學校資源允許的條件,建議各級領導加強物理教師隊伍建設,配足物理教師和實驗室人員數(shù)量,保證正常的學科教學活動。學校通過教學常規(guī)的檢查、教研組建設、校間校際間交流等方式,促進教師交流,給予閃光做法和骨干教師以平臺,給予青年教師學習機會和發(fā)展方向的引領,弘揚教育正能量。

筆者相信,近三年來我縣物理教學成績的進步,源于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重視,源于教育局的正確領導,更源于廣大物理教師的辛勤付出。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和教育均衡化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縣的物理教育現(xiàn)狀必然會發(fā)生更加積極的改變,物理教學質量也一定會有新的提高。

作者|滑縣教體局教研室張燦義。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十一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fā)現(xiàn),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復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你會發(fā)現(xiàn)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xiàn)在分數(shù)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太重要了。

二、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是可以照樣考好的,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一定什么成績都別想拿到。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tǒng)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框題是為了說明什么;然后在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后再和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三、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應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無論如何他們也是從高考走來的,多年從事歷史教學,一定有獨到的經驗。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回應中吸取有教益的東西。

四、兩大關鍵。

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么是史實,要么是思維。史實問題通常就要考你的記憶來實現(xiàn),比如說法國大革命什么時候爆發(fā)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么,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就是平時不斷積累和記憶的過程。

記憶史實其實并不是什么痛苦的過程,最重要是對學習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里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簡單,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記憶史實,比如說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斗爭對象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問題就屬于考察思維的范疇。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里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你會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fā)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都會'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關系并不明顯;'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lián)性非常強;'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會和歷史發(fā)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征稅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煉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xiàn),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五、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里面其實有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條'或'兩條'來總結,比如說了解一個事件我們通常是從'背景(原因),內容(經過),影響和意義(結果)'來記憶,分析問題我們總是有'政治,經濟,文化'三個維度來思考,分析背景時我們會分'國內環(huán)境,國際環(huán)境'來進行,評價意義時我們有'正面(積極)和負面(消極)'兩個方面……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十二

從《社會大眾歷史知識調查報告》顯示發(fā)現(xiàn),當今大眾對各方面的歷史知識都比較有興趣。本文通過探討在歷史教學中文學作品、關鍵性歷史人物引入和史料佐證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達到在興趣中學習枯燥的歷史知識的目的,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完成歷史課程在提高公民的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內在任務。

一、用文學作品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歷史課程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入與史實相關的文學作品,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文學作品對課本中提到的知識點進行驗證,讓學生在文件作品中充分體驗史實的真實性,在文學作品中增加學生的對史實的親歷感,這樣有助于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歷史長河中流傳至今的文學名篇都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提出“六經皆史”,“盈天地之間,凡涉著作之林,皆史學”。按照這一觀點,我們能夠將大量的古代著作引入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尤其是古代文學中的詩歌詞曲。

如杜甫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重要歷史時期,其作品既是其偉大人格的真實寫照,更有其愛國主義情思,是那個時代的風貌展示。如《兵車行》就是唐玄宗窮兵黷武政策給人異帶來的深重災難的信史和實錄,其背景是:天寶六年起,唐帝國不斷對吐蕃、南詔、契丹發(fā)動戰(zhàn)爭,連遭失敗。九年冬,又大量征兵,同時出擊吐蕃和南詔。十年春,大敗。為補充新兵員,在關中再募新兵。南詔為多瘴之地,瘟疫流行,被征者不愿前往。御史楊國忠就“譴御使公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國器聲震野?!?《資治通鑒》)。而杜甫親眼目睹了點行出征的凄慘場面,寫下《兵車行》,深刻大膽的提示“武皇開邊意未已”的造成的,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的社會危機。通過杜甫《兵車行》這一文學作品對史實的驗證,來增加學生對唐未勞苦大眾的命運的惋惜,增加學生史實親歷感,激發(fā)學生追求、探索產生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原因,從而加強對唐未文化政治的理解和學習。

這些古代詩詞、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已經都經過學習,學生比較熟悉,我們把這些古代詩詞、文學作品巧妙適時的引入歷史教學之中,并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其歷史價值,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更重要的是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聯(lián)想、分析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文科綜合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但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精心挑選難度適宜、同歷史知識關系緊密的詩歌、文學名篇,遵循使用教材原則,真實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及適度原則[1]。否則,不僅不會達到預定的效果,甚至得不償失。

二、用歷史人物引出知識點。

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往往其中都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而這些歷史人物身上,或多或少的者有故事發(fā)生,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夠善于運用這些內容,將這些內容穿插在教學當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以學生喜歡的歷史人物為抓手,讓學生了解歷史人物在成長中所歷經苦難塑造的優(yōu)秀品質,適時的引出知識點,達到育人和傳授知識的目的,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講到貞觀之治時,可以用千古諍臣、大唐名相魏征這一歷史人物的故事引入教學。他的一生以直諫揚名天下,故事極多,玄武兵變,易主輔秦王,太宗時進為宰相。他有膽,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達目的不罷休,創(chuàng)了歷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樹立了歷代君臣關系的典范。在這里我們可以插入這樣一個諍臣故事:貞觀二年(628),魏征被授秘書監(jiān),并參掌朝政。不久,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京城之內,絕無僅有。便告訴了太宗,請求將其納入宮中,備為嬪妃。太宗便下詔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許配陸家,便立即入宮進諫:「陛下為人父母,撫愛百姓,當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居住在宮室臺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著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無饑寒之患;嬪妃滿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歡。現(xiàn)在鄭民之女,早已許配陸家,陛下未加詳細查問,便將她納入宮中,如果傳聞出去,難道是為民父母的道理嗎?」太宗聽后大驚,當即深表內疚,并決定收回成命。通過這一故事的引入,讓學生理解君“畏”臣并非是皇帝怕臣子,而是體現(xiàn)唐太宗知錯能改、“兼聽則明”明君風范。

三、用史料還原歷史人物,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我們的教材知識點中,多是經過歷史分析得出的人物評價,枯燥的記憶不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也不利于學生在這些偉大歷史人物身上汲取營養(yǎng)。我們在講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通過史料的運用,完整的剖析歷史人物的性格以及在重要歷史事件中的作用,以平白的語言闡述歷史人物的意義,這樣,更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標。

比如歷史人物袁崇煥,我們通過其寧遠大捷的史料講解:“二十三日,努爾哈赤率后金軍至寧遠,努爾哈赤自稱率軍三十萬,必破此城,令袁崇煥投降。袁崇煥答曰:“來兵稱三十萬虛也,約有十三萬。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東華錄》)。后金攻城,袁崇煥等寧遠守軍以火器拒之,寧遠通判金啟倧也因點炮自燃,為國捐軀。(《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正月寧遠守城,殲賊一萬七千余人,后奉敕為安邊靖虜鎮(zhèn)國大將軍,此正西洋所進四位中之第二位也。”見(明人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二《請求火器疏》)“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并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號哭奔去”(《石匱書后集》)努爾哈赤自稱“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征討諸處,戰(zhàn)無不捷,攻無不可,惟寧遠一城不下”(《清高祖實錄》)。后金攻打寧遠不下,分兵掠覺華,島上參將金冠等七千水兵抗擊殉國,七千商民被屠殺。后金焚毀覺華島糧料八萬石,船兩千只。崔呈秀彈劾高第、楊麟,楊麟因不援削職,高第準其辭職還鄉(xiāng)。王之臣代替高第督師遼東。(《國榷》)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七日,復設遼東巡撫,袁崇煥為之。敘功,加袁崇煥兵部右侍郎,蔭千戶。袁崇煥三疏辭之,不許?!泵稍┨幩赖氖妨希骸懊魉甲?1610—1644)在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將袁崇煥逮捕入獄。囚禁審訊半年后,在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zhàn)。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體)處死于西市,棄尸于市。行(《石匱書》)”

以及平反史料“(崇禎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極恩詔》……又復袁崇煥、趙光抃原官。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禎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禎死后于南京即位登基。袁公于崇禎三年冤殺,趙光抃在崇禎十六年冤斬。崇禎十五年,薊州被圍,光抃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關、通州、天津諸軍務。光汴治軍嚴謹,作戰(zhàn)驍勇,臨危不懼。光汴至薊州前線,率二騎沖破鬼子重圍疾馳入城,城上歡呼“新督蒞任”,滿寇望而驚嘆,薊州之圍遂解。光汴率部援南闖北,“不釋鞍甲者七閱月,斬虜首千六百有奇”。十六年初夏,在截擊滿寇歸路的螺山戰(zhàn)役中,國軍將領各保實力,互不協(xié)同作戰(zhàn)而被敵各個擊破。后來皇帝卻逮捕光忭,作為替罪羊殺害。”

我們通過對袁崇煥這一歷史人物生平重要史料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袁崇煥一生的偉大歷史功績、蒙冤受屈至死的經過及后人對袁崇煥的評價,了解南明朝庭的黑暗,增加學生的崇敬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到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達到教材的教學任務。

我們之要在歷史教學中適當?shù)氖褂幂o助教學法,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了知識,提高了教學質量,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歷史教學的編寫教案方法篇十三

原蘇聯(lián)哲學家柯切托夫在《葉爾紹夫兄弟》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的一切并不都是出自必要、出自理智才去做的,往往沒有任何必要而僅僅是出于情感。”這說明情感對人的實踐活動有著重要的支配作用??梢哉f,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無處不在的精靈。學生的精神世界,是由千姿百態(tài)的情感壁壘組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將他們復雜、微妙的情感點化出來,呼喚出來,激起他們思想上的共鳴和理性的思考。

教學要立足于教師與學生相互尊重、平等參與的基礎,充分體現(xiàn)個體創(chuàng)造的差異性和彈性空間。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他情感的理解與尊重,對他能力的無條件認可,對他潛能的相信與鼓勵。教師的教學過程,本身既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又是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情感的感染作用。在融洽的氣氛中,師生間會形成相應的情感,如親切感、理解感、期望感。所以在教學中必須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情感也就同知識和技能一樣產生遷移。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情感感染將自己所期待的信息微妙地傳遞給學生,誘發(fā)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教學的“活力”。

2采用文藝性啟發(fā)增加講課趣味性。

素質教育立足于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挖掘和培養(yǎng)。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對學生極為重要,而且對教師也是如此。以教育的長遠觀點,把學生視為明天的'公民,并努力把他們塑成這一角色,因此在教學中貫穿教師啟發(fā)學生學習的理念,使課堂呈現(xiàn)出全新的活躍氣氛,教室才能變成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文藝性啟發(fā)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既活躍了課堂又使學生在富于情趣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例如一些古今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常被選作戲劇、電影、電視和文學作品的題材,再現(xiàn)了某些中、外歷史場面,描繪了一些國家或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一些重要歷史人物的面貌。講到有關內容時適當聯(lián)系一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還能增加講課的趣味性。再如聯(lián)系與教學內容有關歌曲、繪畫、詩詞歌賦等適當引入,常會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學生感到聽歷史課是一種藝術享受。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