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精選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12:03:28 頁碼:12
2023年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精選8篇)
2023-11-03 12:03:28    小編:溫柔雨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本次旅程的導游林xx,歡迎大家來到五岳之尊——泰山。

泰山又稱岱宗,是世界首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海拔1532.7米,面積426平方公里。泰山有名景點有南天門、十八盤、大觀峰、碧霞祠、玉皇頂、桃花峪等等。泰山特產(chǎn)有赤鱗魚、赤靈芝、板栗、核桃,還有四大名藥:何首烏、紫草、黃精、四葉參。泰山風景區(qū)內(nèi),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歷代刻石2500余處,堪稱中國書法第一山!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又名三天門的南天門。南天門位于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南天門分上下兩層。上覆摩空閣,內(nèi)置3尊明萬歷年間女神銅像。下層為拱形門洞,寬3.7米,高3.25米,上鑲石匾額“南天門”貼金。東西總長9.65米,南北進深6.26米,高4.7米。南天門下西側有石棚,內(nèi)壁鑲南天門創(chuàng)建碑,元代杜仁杰撰文、嚴忠范書寫。南天門北面建有關帝廟3間,面闊11.7米,進深9.6米,通高7.4米,四柱五架梁七檁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頂。

說完了有名的南天門,就該說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的`泰山主峰之巔——玉皇頂了。玉皇頂海拔1545米,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譽。玉皇頂東亭可看望“旭日東升”,西亭可以觀賞“黃河金帶”。殿前有“極頂石”,標志著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玉皇頂位于碧霞祠北,為泰山絕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

好了,現(xiàn)在大家跟著我分頭游覽,祝大家游覽愉快,我們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二

大家好,我是導游邵文燦。今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

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

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三

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我國的“五岳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的象征,是東方文化世界的縮影,是“天人合一”的寄托之地。以下是泰山沿途導游詞講解:

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從泰山中路登上山頂。

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在,我們?nèi)砸窆湃四菢訂栆痪洹搬纷诜蛉绾巍保缓?,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這里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jīng)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現(xiàn)在被知名人稱為“登天景區(qū)”,也稱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中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中了。

朋友們,中國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筑構思既出于封禪大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國古代先抑后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

正陽門內(nèi)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著如此的魅力,決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圍墻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回廊,形成了一個大院落,在中國的建筑中,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lián)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廡殿的大建筑物緊緊地環(huán)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大絕對小,大小是從對比中產(chǎn)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于雄偉中寓含著恬靜閑適,因此天貺殿并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后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后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為“帝”,帝則應當有“后”,于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后”。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布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剛才,我們是沿著岱廟的主軸線游覽,而主軸線兩側,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后兩院,前為“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nèi);后為“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盤了。大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中,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終于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云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chǎn)生強烈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里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中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大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大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事業(yè),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zhàn)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現(xiàn)在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并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這里領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大殿取名為“未了軒”,未了軒兩側各一門可以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觀峰”,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jù)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jié),在這里還可以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大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起。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峰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中北有一坊,匾額上題有“望吳圣跡”,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大家講講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眾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歷史積淀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母親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接受著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喚著去鄉(xiāng)離國的游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為御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設的典范,人舞到這里來進香并不感其小而覺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觀,人稱“大觀峰”。大觀峰西側,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博物館。

沿大觀峰西側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終于到了盡頭,這里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墻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這里,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著:“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jù)地質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著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舉著它,使它高聳云天,以至玉皇廟中的玉皇大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jīng)結束。希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四

玉皇頂是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殿前有“極頂石”,標志著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說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封禪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東亭可望“旭日東升”,西亭可觀“黃河玉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泰山玉皇頂導游詞講解,希望能夠幫到您!

這里是步行上山路的起點,這里有個“0”的標志碑,從這里一直到南天門有6666級臺階,這個數(shù)字非常吉利,意思是預祝登山的朋友一切順利。這條路大約有10公里的路程,從這里登到南天門大多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旁邊有明楊可大題刻的“天下奇觀”和孫價題刻的“盤路起工處”。

前面這座四柱三間門式牌坊上刻“孔子登臨處”,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東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創(chuàng)建。為紀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處發(fā)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嘆而創(chuàng)建的,旁邊這棵紫藤,傳說是何仙姑來登泰山坐在這里寬衣解帶休息,走后卻把腰帶落下了,就變成了這棵紫藤。

坊的東側有明嘉靖年間濟南府同知翟濤題“登高必自”,此語源于《中庸》,意思是說,千里之行或攀登萬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應具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西側還有巡撫山東監(jiān)察御史李復初題書“第一山”大字碑;碑陰有明代人書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傳道人帶著它可驅鬼怪、治百病。西邊還有清代嘉慶初年泰安知府金啟撰書的《泰山種柏樹記》碑,記載他于嘉慶初年率領各縣官民從紅門宮至升仙坊,共植柏樹23000株。在坊前臺階之上的兩側,放置著形似碌碡的圓柱體大石磙,還戴著一頂荷葉帽,傳為“泰山鎮(zhèn)”,是鎮(zhèn)山之寶。

再往后是雙柱式“天階”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建。意思是這條登山的階梯,就是登天的臺階,登天當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訴咱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這就是紅門宮,之所以稱之為紅門,是因為在他西側的大藏嶺上有兩塊紅色的形狀像門的巖石而得名,他的左側是佛教的彌勒院,右側是道家的碧霞廟,后來便佛道合一了。

過了紅門宮這個院落就是小泰山,原來在這里有塊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為小泰山了,為的就是方便年老體弱不能登上山頂?shù)娜诉M香而建的。

紅門宮后有清代和民國年間所立的“合山會記”碑等26塊,記載著當年朝山進香的盛況,今稱“小碑林”。西邊碑墻上鑲嵌著清代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任道熔所書刻的《修泰山盤路碑記》,俗稱“泰山之碑”。碑文中說:去泰山頂40余里,6700級。您還可以看到在碑的上面壓著很多石塊,這是泰山一帶的民俗,叫做“壓子壓?!薄C慨斵r(nóng)歷三月或九月,大家還可以看到很多老太太頭上帶著樹枝或帶著花,意思是:頭上戴朵花,媳婦來到家;頭上戴個枝,回家抱孫子。

從紅門宮往前走約100米處,沿野徑下行就是中溪內(nèi)的小洞天。深澗內(nèi)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側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應甲題、范廣書“小洞天”三個大字。東側有圓柱形巨石橫臥,斷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石前斷崖層疊,橫瀑飛流,自北向南有柳條、飲馬、石峽三個碧綠的水灣。醉心石兩側谷底到處是圓柱形黑色花崗巖巨石,橫斷面向內(nèi),層層包裹,酷似枯木年輪,稱為“黑石埠”。這是發(fā)育在17億年前元古代時期的環(huán)狀節(jié)理雜巖,為“渦柱構造”,俗稱“汽油桶結構”。對于它的構造成因及發(fā)育歷史是當今地質學界研究的新課題,在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這里清溪碧潭,茂林澗草,森森蔓蔓,清凈幽深。仰視西崖盤道,行人如在畫里,終日不絕,別有洞天。 從小洞天到萬仙樓的中途,在西崖上刻著“勇登仙境”四個字,下面就是龜洞。相傳在明朝,泰安有一個貪官在調離泰安時,為了掩蓋罪行,就讓人們給他樹碑立傳。當他將龜和碑將要運到萬仙樓時,游人無不唾罵,石龜感到萬分羞恥,于是將背上的石碑甩進了溪谷內(nèi),自己就鉆進了石洞里。

三義柏,是根據(jù)《三國》中桃園三結義而命名的,這邊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1999年,是為紀念泰山林場建場50周年而建的,建國前泰山的古樹殘木僅有200余公頃,現(xiàn)在擴大到了1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90年代初被評為國家示范森林公園和全國國有林場一百佳。

前面就是萬仙樓,又叫望仙樓,明代萬歷四十八年即公元1620年創(chuàng)建,后來多次重修,1959年翻修。

它是跨道門樓式建筑,下層為拱形門,門額題“萬仙樓”;上層有正殿三間,黃琉璃瓦九脊歇山頂,前面是重檐步廊式。樓上原來祭祀著王母娘娘,兩側配以列仙,所以又稱王母殿,后來增加了碧霞元君,民國年間塑像全部毀壞。據(jù)傳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萬仙聚會的地方,泰山管理部門于1998年在樓上的東、西、北三面墻壁上,塑造了128位神仙和眾多的異獸亭臺等,集宗教傳說、泰山神話、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大殿的墻根四周鑲嵌著明代朝山進香碑63塊。古人都說:“泰山的神最多,濟寧的貨最全?!睘槭裁刺┥降纳褡疃嗄?這與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說有關。他倆人的兒子叫白氏郎,兒時上學要經(jīng)過一條小河,每次都有一位老爺爺背他過河說:“我是天上派來的保護神,將來你就是一國之君。”白牡丹知道此事后,每天做飯都敲著灶王爺?shù)念^喋喋不休地說:“等我的兒子當了皇帝后,我就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钡搅伺D月二十三灶王爺就把此事告訴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防止白牡丹的殘暴,決定在來年的七月七派雷公拔掉白氏郎的御牙和全身的龍筋。呂洞賓一聽慌了手腳,就到下界偷偷地告訴了兒子,并一再囑咐:“到這天你可千萬不要開口說話,雖然做不了皇帝,但還有御牙呢!”白氏郎照此辦理后終于保住了御牙,他恨透了天下所有的神仙,便手拿寶葫蘆狠狠地說:“可惡的灶頭王,快到我的葫蘆里來吧!”只聽嗖的一聲,灶王爺化成一縷青煙鉆進了葫蘆。于是他手提葫蘆走遍九州大地,見廟就進,見神就收,最后來到泰山準備收泰山老母。這時泰山老母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他的想法,于是變成一位白發(fā)老人,一手提水壺,一手提飯籃,迎著白氏郎來到十八盤。白氏郎又渴又餓,就跪下來要飯吃,老人說:“這是給我兒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聲娘。”白氏郎無奈,就連連叫了三聲娘。當他來到元君廟要收泰山老母時,卻聽到大喝一聲:“大膽我兒,你竟敢來裝你娘!”白氏郎一驚,就把寶葫蘆摔到了地上,順著十八盤一直滾到山下。所有的神仙都跑出來了,見廟就進,見洞就鉆,一直滾到萬仙樓,但是還有一些神仙沒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這里了。

在樓洞背陰鑲嵌著石碣,額書“謝恩處”。傳說古時候香客登泰山歸回后到此叩頭,感謝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傳古帝王登泰山時,地方官員送駕至此而止,眾官員便叩謝皇恩。在泰山周圍還流傳著一段關于蕭大亨的故事,他當時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兩部尚書。據(jù)說當年蕭大亨與萬歷皇帝登泰山時已70多歲了,家有百歲老母,蕭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皇帝不答應,蕭大亨一邊嘆氣一邊自言自語地吟頌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皇帝一聽就對蕭大亨說:"愛卿,我給你出一幅對聯(lián),假如你對上了,就讓你回去;對不上,就跟我回京。"蕭大亨一聽便高興地答應了?;实勐卣f:“十口心思,思家思鄉(xiāng)思父母。”蕭大亨靈機一動接上了下聯(lián):“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龍恩?!闭f完即刻跪拜“謝主龍恩”!蕭大亨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達到了探鄉(xiāng)的目的。

萬仙樓向北是革命烈士紀念碑,建于1946年,后來被飛機炸毀,1953年又重建。碑是由碑座、碑體和碑首三部分組成,碑首呈方錐體,南面貼金題額“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體的南面是新四軍一縱三旅的政治委員何克希所題書的碑文:敘述了整個部隊轉戰(zhàn)南北的壯烈事跡;東、西、北三面刻記著一縱三旅于1946年夏季為解放泰安而犧牲的708名烈士名單。英名與泰山共壽!

劉廷桂于光緒年間題刻的字謎。這二個字是“風月無邊”的意思,即把繁體字“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描寫周圍的景色蔚然而深秀。這里面還有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為“風月無邊”亭題寫匾額,如果劉廷桂在這里再次重復這四個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別出心裁的寫了個字謎。又傳劉廷桂當年看到斗母宮的尼姑放蕩不羈,就題二字諷剌她們風花雪月。

字謎的東溪內(nèi)有巨石如羅漢,上面題寫著“羅漢崖”三個大字,這就是“小羅漢崖”。谷東有羅漢峰,被稱為“大羅漢崖”。

[斗母宮]再往前跨過斗母宮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宮。它位于龍泉峰下,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為有龍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環(huán)繞宮墻東注中溪,所以古稱“龍泉觀”。廟宇創(chuàng)建無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觀之一,里面供奉著北斗眾星之母,稱之為“斗母宮”,又名“斗姥宮”,別稱“妙香院”。從此以后道觀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宮宇輝煌,尼僧眾多,陳設豪奢,香火特盛。因此,當時的黃河總督劉鶚在他的小說《老殘游記續(xù)集》中曾生動的描寫了這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風流佚事。斗母宮分為前、中、后三院。南山門內(nèi)是一進院落,院中有光緒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趙爾萃修建的“天然池”,內(nèi)有兩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雙泉突涌,俗稱“孿生泉”。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們譽為“母子槐”;池東有寄云樓五間,修建在深谷絕壁之上,上邊是環(huán)廊式樓閣,舊時專供達官貴人在此飲茶賞月,撫琴對詩;樓下是地下室。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兩個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西山門外有著名的臥龍槐,巨枝伏地,如臥龍翹首。據(jù)說,原來這里只有一棵樹,后來又長出了側根,成了另一棵小樹。小樹長大后,枝繁葉茂,老樹卻枯萎了。在這過程中,小樹突然發(fā)現(xiàn)母樹上有一窩烏鴉,先是老烏鴉叼食喂小烏鴉,當小烏鴉羽毛豐滿以后便又去捕食給老烏鴉,共計18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的故事。從此之后,小槐樹便把自身的養(yǎng)料輸送給了母樹,使它重獲新生,所以如今臥龍槐仍是枝繁葉茂。

橋北是三官廟。在明代時為人祖廟,祭祀的是秦始皇,傳說是秦二世登泰山時創(chuàng)建的祖龍廟遺址。到了清代改為三官廟,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據(jù)傳它們是堯、舜、禹的化身,后來廟宇荒廢,大殿、客房、僧舍漸毀。建國后改為三官廟小學,1994年又重修。1994年又重修,這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廟,嶗山的三官廟是裝飾最好的,而最大的三官廟在廣東。

廟內(nèi)還有一株古柏,傳說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壯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長著五條巨大的側枝,人們附會為秦始皇的化身,說他功德蓋世,一手遮天,使子孫世代相傳,所以被稱為“五指樹”。

[經(jīng)石峪]在廟東側的盤路上有石坊,額書“經(jīng)石峪”,坊后有一條岔道,是通往經(jīng)石峪的小盤路。經(jīng)石峪位于龍泉峰下的山坳里,翠峰圍抱,溪水環(huán)流。每當陽春三月,桃紅柳綠之時,那潺潺流水聲與山鳥的爭鳴聲組成了一曲高雅的梵唄清音,好一處佛家禪定的勝地。石坪東北的“水簾泉”漫石而下,頗有“枕流漱石”、“萬顆明珠”之感。有關經(jīng)石峪的來源,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當年唐僧西天取經(jīng),回來時曾路過泰山,在通天河里濕了經(jīng)卷,便派孫悟空找個地方晾經(jīng),悟空一個跟斗翻到了凌漢峰,手搭涼棚一觀察,就找到了這塊緩坡大石坪。因此,后人便把此山谷稱為“經(jīng)石峪”,把唐僧師徒晾經(jīng)的石坪取名“曝經(jīng)石”,俗稱“曬經(jīng)石”。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罷了,關于石刻產(chǎn)生的真正年代及撰寫人是誰?這在歷史上曾有分歧。明代以前傳為王羲之書;明代以后的學者,特別是清代乾嘉學派,多認為是北齊人書寫的;1961年夏天,郭沫若先生來泰山觀賞了經(jīng)石峪大字后,留下了“經(jīng)字大如斗,北齊人所書”的詩句。后來又與山東鄒縣等地的摩崖刻石相對照,進一步印證了石刻產(chǎn)生的年代為北齊,并將書寫者定為當年的高僧安道壹。經(jīng)石峪刻文的內(nèi)容為佛教重要經(jīng)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簡稱《金剛經(jīng)》?!敖饎偂奔唇鹬兄畡傊猓隇槔喂啼J利,無堅不摧;“般若”意為智慧;“波羅密”是彼岸及無極之意;“經(jīng)”就是途徑。佛家認為教徒們?nèi)粝牍Τ擅?,必須以金剛般堅韌不拔的毅力,加上潛心投入的智慧,再經(jīng)順乎宇宙發(fā)展規(guī)律的途徑,才能到達彼岸的極樂世界。《金剛經(jīng)》全文有5000余字,分上下兩篇。此處經(jīng)刻是它的上篇,共計2799字。經(jīng)刻歷經(jīng)1400多年的山洪沖刷和風剝雨蝕,如今還存有1069個字。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焙髞韮扇讼嗉s某年后再在泰山相會,但到時鐘子期已仙逝,伯牙長嘆道:“知音已去不復返,吾之留琴有何用?”然后將琴摔毀。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水簾洞]從經(jīng)石峪返回盤道,向北一走就是水簾洞。這里一澗深廣,石橋橫跨,稱之為“注水流橋”。橋西北是危崖千仞,飛瀑垂珠,如帶若簾,被稱為“天紳巖”,俗稱“水簾泉”。又因在巖壁上有橫闊石縫如洞,又被稱為“水簾洞”,這就是《西游記》中所描述的“水簾洞”原型。

拾階而上是碧霞靈應宮,1995年重建,里面供奉著碧霞元君。在宮的左側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龜馱碑,碑文敘述了歷代重修的情況;龜是力大能負重的赑屃。泰山一帶有一種傳說:“摸摸赑屃的頭,一輩子不受窮;摸摸赑屃的腚,一輩子不生病?!闭埓蠹颐幌?,也許會給您帶來好運氣。 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側聳立著一群似怒劍刺空的怪石,這是泰山花崗巖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結果。在怪石之陰鐫刻著“萬笏朝天”四個字。笏版是古時大臣參見皇帝時,使用的一種特殊道具:一來遮面以示對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書寫著參奏或進諫的題綱。這里是說:泰山是神靈的象征,山前的小山頭不能正視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參拜,意為“群峰拱岱”。

[東西橋子]前面就是“東西橋子”,傳說是乾隆命名的。他曾11次到達泰山,6次登臨岱頂。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訪,當走到這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戲稱山東人為“山東侉子”、“齊魯棒子”,于是便想戲弄一下“侉子”和“棒子”。這時,正巧碰到一個老翁在橋頭拿著竹籃子撿東西,他便問道:“老人家,你這個籃子干什么用的?”老翁說:“盛東西啊?!鼻≌f:“你為什么盛東西,不盛南北啊?”老翁奇怪地說:“我這籃子只能盛東西,不能盛南北,別看我沒上過學,三綱五常、四書五經(jīng)、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點。按照五行來講,東方為木,西方為金,南為火,北為水。我盛東,東為木,撿些木柴能做飯;我盛西,西為金,拾一籃子廢鐵能賣錢。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為火,北方為水,不是被燒爛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鼻÷犃擞X得很有道理,又說:“那就把這座橋叫做東西橋子吧?!崩衔陶f:“我是泰山人,你憑什么說了算呢?”乾隆接著說:“那我也讓你說了算一次?!庇谑抢衔瘫阏f:“禮儀之邦為泰山,尊老愛幼孝為先。今天讓我說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鼻≈缓没厝チ?,并一邊走還一邊自我安慰地說:“侉子滿山東,棒子遍齊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p>

從東西橋子向北,盤道的東側有石崖懸空欲墜,如棚如屋,原來被稱為“馬棚崖”,明代吳維岳更名后大書“歇馬崖”。據(jù)傳是皇帝登泰山時在此遇雨歇馬而名。

[總理奉安紀念碑]歇馬崖的北側是總理奉安紀念碑.為紀念1926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運往南京而途經(jīng)泰安時所建?!胺畎病笔枪糯弁趸蚴ベt安葬時的專用名詞。它的碑座為五棱形,代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權憲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試、監(jiān)察,上面題寫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囑;碑身呈三棱形,象征著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正面書寫著“總理奉安紀念碑”七個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鋪筑而成的國民政府黨旗。

[柏洞]再向北走古柏夾道,濃蔭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讓人感到?jīng)鰵庖u人,所以在清代光緒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張玢在這里題“柏洞”。 洞的北邊叫“四槐樹”,這是因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傳說是唐朝魯國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盤路時種植的,據(jù)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蔥翠,后來又繼生了三株小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老幼難辨了。如今四槐樹已被洪水沖走三株,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場暴風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為“攔路槐”。

有的奏樂暢談,有的專門觀賞行行色色的根雕,所以不少中外名人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詩文。

[壺天閣]四槐樹北是壺天閣。因為這里山勢陡峭,翠峰環(huán)抱,足下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壺中窺天,便被稱為“壺天閣”。 這里海拔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說法“壺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壺天閣就是仙山瓊閣之意。傳說秦始皇當年派方士徐福到東海取長生不老之藥時,就見到了三座形狀若壺的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回馬嶺]壺天閣北是回馬嶺,雙柱式石坊,1937年重修時吳紹曾題額“回馬嶺”。這里重巒疊障,形勢險要,峰回路轉,陡絕難行,當古帝王騎馬至此時就不能前行了。此處古稱“石關”,又名“瑞仙巖”。舊志書傳為宋真宗回馬處,但他是乘輦而上,并未騎馬;而東漢光武帝劉秀登泰山時卻是“乍步乍騎,且相半至中觀留馬”,據(jù)此疑為是劉秀回馬處。

嶺巔有金星亭,又名“藥王殿”,供奉唐代孫思邈。西邊有大殿三間,前廊式五脊歇山頂,供奉著觀音、普賢、文殊菩薩,因稱“三大士殿”。觀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浙江普陀山就是她顯靈說法的道場,所以又稱“南海觀音”;文殊是智慧的象征,手持寶劍,坐騎獅子,她的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普賢主持佛的理德,大德行善,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再往北是鷹石澗,因為在澗的東側有一塊高聳的巨石,如鷹而名。溪谷之上建有石橋,俗稱“步天橋”,橋北是十二連盤,直通中天門,共有666級。在盤路的西側有集《蘭亭貼》題刻:“峻極永其天,云云邇已遷。臨風俯萬類,懷古一幽然?!?/p>

[中天門]中天門又叫“二天門”,雙柱式石坊,題額“中天門”。海拔847米。這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兩溪的分水嶺。坊北有虎阜石,如虎臥伏;東北是二虎廟,里面祭祀著鎮(zhèn)虎大將軍騎著黑虎神,這座廟的西側恰巧占壓著虎頭。古時在黃峴嶺的北邊是個大山坳,古木參天,蔭蔭森森,猛獸出沒,虎狼傷人,特別是在夜晚,人們走到這里心里發(fā)毛,只好聚集在一起打著鑼鼓、舉著火把通過,于是后人便在這里建廟鎮(zhèn)虎。1983年國家投資在黃峴嶺的西北側創(chuàng)建了泰山索道中天門站。泰山客運電纜索道,下起中天門,上至南天門西側的月觀峰,全長2078米,落差602米。2019年對其又進行了改造,引進奧地利循環(huán)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麗堂皇,與山色相映。

中天門與岱廟相距5.5公里,與南天門相距3.5公里,至大眾橋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匯合處:或沿盤路繼續(xù)攀登,或乘纜車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盤道直達泰城,或是乘旅游車沿西溪公路到火車站,都非常方便。西溪公路沿途還有抗金運動時四面絕壁的九女寨,有赤眉軍起義遺址天勝寨,有驚險奇絕的扇子崖,有號稱“云龍三現(xiàn)”的龍?zhí)镀嬗^以及神奇的“龍洞甘霖”----白龍池。走進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別有洞天。另外,在中天門后面還建有大型停車場和各種類型的商店、旅社及飯店,2019年又對其進行了整修。

[快活三里]由此向北至云步橋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們久登盤道忽逢坦途,氣爽景幽,舒暢歡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節(jié)奏感。沿倒三盤下行是馬蹄形的后彎,中途有名泉,崖壁上書刻著“玉液泉”三個字。此泉與山下的王母泉、廣生泉并稱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無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飲此水能延年益壽,所以古人稱之為“泰山神水”,現(xiàn)在是全國優(yōu)質礦泉水之一。

從后彎向北沿石階而上就是增福廟,里面祭祀著福、祿、壽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劍凌空,上刻“斬云劍”。此處是谷口,云雨變幻莫測,泰山主峰的寒云順谷而下時與暖云相遇即化為雨,因此而名。這還有一個傳說:當年山下一幫年輕人上山來砍柴,返回時走到這里閃電雷鳴烏云密步,有的人呆了,有的人在跑找地方躲雨,可有一位小伙子,卻用手中的刀在空中揮舞著,也怪,不一會兒云就散了,可是這個小伙子卻不見了,再仔細一看,原來他化成了這塊石頭了。前面路東又有巨石,紋理盤旋若龍,上書“蛟龍石”,又名“龍紋石”。

碑刻作為泰山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觀,會讓游客回味無窮,而石刻字謎更增加了泰山的情趣。在斗母宮附近我們曾看到“蟲二”,在這里又看到了民國年間李和謙書寫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謎。李和謙原來在泰城當飯店小伙計,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經(jīng)常借助抹桌子的機會漸漸練了一手好字。一天,他與幾個伙計登山,走到這里一看:青山綠水,景色絕佳。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五

泰山的導游講解詞怎么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泰山導游詞講解,希望能夠幫到您!

各位朋友:

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從泰山中路登上山頂。

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F(xiàn)在,我們?nèi)砸窆湃四菢訂栆痪洹搬纷诜蛉绾巍?,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這里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jīng)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現(xiàn)在被知名人稱為“登天景區(qū)”,也稱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中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中了。

朋友們,中國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筑構思既出于封禪大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國古代先抑后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

正陽門內(nèi)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著如此的魅力,決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圍墻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回廊,形成了一個大院落,在中國的建筑中,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lián)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廡殿的大建筑物緊緊地環(huán)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大絕對小,大小是從對比中產(chǎn)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于雄偉中寓含著恬靜閑適,因此天貺殿并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后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后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為“帝”,帝則應當有“后”,于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后”。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布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剛才,我們是沿著岱廟的主軸線游覽,而主軸線兩側,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后兩院,前為“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nèi);后為“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盤了。大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中,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終于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云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chǎn)生強烈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里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中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大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大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事業(yè),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zhàn)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現(xiàn)在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并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這里領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大殿取名為“未了軒”,未了軒兩側各一門可以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觀峰”,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jù)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jié),在這里還可以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大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起。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峰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中北有一坊,匾額上題有“望吳圣跡”,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大家講講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眾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歷史積淀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母親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接受著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喚著去鄉(xiāng)離國的游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為御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設的典范,人舞到這里來進香并不感其小而覺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觀,人稱“大觀峰”。大觀峰西側,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博物館。

沿大觀峰西側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終于到了盡頭,這里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墻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這里,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著:“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jù)地質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著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舉著它,使它高聳云天,以至玉皇廟中的玉皇大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jīng)結束。希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請讓我代表泰山人,歡迎你成為泰山的尊貴客人!下面請允許我做下自我介紹。我是旅行社的導游,我叫,一路上大家稱我小x或x導就好了。這是我們的司機師傅x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jīng)驗,可以保證我們平安的到達目的地。那么本次旅游就有我和x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夠讓你滿意,也希望您能與我真誠合作,讓我們共同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世界遺產(chǎn)—泰山和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泰安的基本情況。

泰山地處華北大平原的東部,山東省中部,總面積約xx平方公里。風景區(qū)面積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頂,海拔1545米。泰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它東望大海,西鄰黃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濟南。濟南、泰安、曲阜三地構成了國家級旅游熱線——“山水圣人”旅游線,泰山就處在這條熱線的中心位臵。

泰山被譽為“五岳之首”、“五岳獨尊”,它雄偉壯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又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局部縮影。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

大家知道,泰山博大精深,內(nèi)涵極為豐富。但是它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么呢?簡而言之,泰山具有重要的地質科學價值、獨特的美學價值及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

泰山在二十五億年前的太古代還被海水掩蓋著,后來漸漸地升出海面,直到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下,才形成現(xiàn)在的形狀。因此,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之一,而泰山的山體卻又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直到今天,它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成長著。

泰山的美在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泰山的自然景觀之美,美在山體的高大及形象的雄偉。它主峰突兀,山勢陡峻,山巒疊起,與周圍的河海、平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形成了“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山脈綿延200多公里,基礎寬厚,形體集中,使人產(chǎn)生一種安穩(wěn)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形成了“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泰山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xié)調。它的布局重點是從山下祭地的社首山開始,通過城區(qū),沿著登山盤道,直達告天的玉皇頂,進行了自然空間的整體構思。在這條景觀帶上,大體上分為三重空間:一是以泰城為中心的人間鬧市;二是以城區(qū)中的奈河到蒿里山一帶為“陰曹地府”;三是以城區(qū)北部的岱宗坊為起點,沿長達6000余級的“云梯”盤道,直至岱頂“天庭仙界”。

泰山由于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而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域之一,是遠古人心中最高最大的山,蘊含著悠悠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在泰山之陽,發(fā)掘出了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泰山之陰有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這為研究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和國家的興起、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翔實而豐富的史料。

由于遠古人的文化積淀,泰山便被古人看作是紫氣之源、吉祥之地、神靈之宅、萬物發(fā)育之所。

古代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于是凡是所謂“受命于天”的帝王為答謝天父的“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巔積土筑高壇,意思是增泰山之高以祭天;然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大地的小山丘上設壇祭地,這就是歷代帝王所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一代帝王若能登封泰山,便被天下人看作是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標志,皇帝本人也儼然成了“奉天承運”的“真龍?zhí)熳印绷?。所以,泰山又因接連不斷的封禪告祭活動被抬到了與天相齊的神圣高度。

伴隨著封禪大典的形成,泰山宗教也相繼發(fā)祥,遂使泰山古剎掩映、宮觀林立。繼而,文人名士、儒家學者紛至沓來朝山覽勝,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楹聯(lián)題刻,不斷豐富著泰山文化的內(nèi)涵。

這里既有上古周天子巡狩泰山、會盟諸侯的周明堂遺址,又有春秋時中國最早的兵事防線——泰山齊長城;既有歷代帝王封禪告祭的故址登封臺,又有碑臸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既有大字鼻祖經(jīng)石峪刻文《金剛經(jīng)》,又有天下洋洋大觀之銘——唐玄宗紀泰山銘。

五千年文化的積淀,使泰山成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和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東方鴻儒季羨林認為:“泰山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

泰山與泰安是山城一體,泰安是“國泰民安”的意思,取意于“泰山安則天下安”。泰安市是以旅游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新興旅游城市,管轄著6個縣市區(qū):泰山區(qū)、岱岳區(qū)、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總面積約7700平方公里,總人口536萬。泰安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穩(wěn)定,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僅就交通和資源而言,境內(nèi)就有4條國道和12條省道。地下礦藏多達50多種,其中石膏和自然硫名列全國第一,氯化鈉則是國內(nèi)特大型鹽礦之一,泰山紅、泰山青、泰山花等花崗石板更是名揚海內(nèi)外的“石材之王”。在農(nóng)副產(chǎn)品及藥材方面,盛產(chǎn)核桃、板栗、肥桃、大棗、靈芝、何首烏等,其中,桃園鎮(zhèn)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佛桃之鄉(xiāng)”,泰山赤靈芝和何首烏被中國中醫(yī)學會開發(fā)為多種保健藥品。

朋友,來一趟不容易,請多了解一點泰山,相信您一定會留連忘返、樂不思蜀。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六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極頂南側。碧霞祠又稱碧霞靈佑宮,碧霞元君又稱泰山老母,是北方地區(qū)漢族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泰山碧霞祠導游詞講解,歡迎參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請允許我代表泰安國際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我姓牛,大家可以稱呼我小牛。大家的泰山之旅將由我為您提供導游服務,在此還希望得到各位的積極配合。謝謝!山東有句古語:"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說的就是:濟南是個人才濟濟的大都市,而泰山則是各路神仙爭先居住的洞天福地。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搖海內(nèi)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我們現(xiàn)在就到碧霞祠中一探究竟吧!

各位,現(xiàn)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游覽一座白云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座"天上宮殿"還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這天上宮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碧霞祠"。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云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邊"等詩句來贊頌它。

碧霞祠創(chuàng)建于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后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zhao)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后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稱的。碧霞祠現(xiàn)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征著全年360天。

由于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的蓋瓦、檐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廳內(nèi)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nèi)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sui)海寧"。殿內(nèi)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是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jù)說,這碧霞元君、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zhí)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我們再到南邊的大山門看看,門的里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鐘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煙繚繞,紙火升騰。大家可在此燒幾株香火,祈求平安!

香煙繚繞的泰山碧霞祠,還有眼前這巍峨的泰山,您想到些啥?朋友,今天的泰山之旅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服務中有何不周之處,希望您留下寶貴意見,以便我及時改正。歡迎您下次再來,我將帶您體味泰安"三美"——白菜、豆腐、水,和"三寶"——麥飯石、溫泉、礦泉水。一路順風!再見!!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順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首,我將帶您去游覽一座白云繚繞的“天上宮殿”,這座大殿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天上宮殿還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勞和智慧。哎,這天上宮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廟——“碧霞祠”。在古詩中啊,曾有詩人用"天門遙指碧霞祠,云霧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邊"等句子來贊頌它。

“碧霞祠”創(chuàng)建于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后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后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稱的。碧霞祠現(xiàn)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征著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jīng)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時仁圣帝時,泰山上曾經(jīng)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則淪于泰山頂?shù)摹坝衽亍敝?。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凈之后,原來就是曾經(jīng)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圣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泵耖g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來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飛檐畫棟,宏偉壯麗。

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由于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蓋瓦,檐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內(nèi)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的。鉚固瓦當?shù)氖撬F,用來防止火災。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nèi)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海寧”。殿內(nèi)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jù)說,這碧霞元君、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zhí)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做領導的有沒有威信,關鍵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一樣,這神威不威,看來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繼續(xù)參觀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的兩側是兩塊巨大的銅碑,這兩塊東西對峙的巨大銅鑄大碑俗稱“金碑”,東面的一塊是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面的呢是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南邊的大山門,門的里面分別列有四尊銅像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兩邊是兩座鐘鼓樓。南樓的門上曾設有歌舞樓,看來啊,元君奶奶也是愛聽歌看舞的。大門的外面是金藏庫,俗稱“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煙繚繞,紙火升騰。

我們知道道教是以泰山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靈之府”,故碧霞祠的聲望遠播海內(nèi)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為道教的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參觀完了這座“天上宮殿”,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前行,到別的觀光點繼續(xù)游覽泰山。

各位團友: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五岳之首泰山。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

[泰山簡介]

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wěn)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余首。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景觀。

[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東邊,距岱宗坊約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廟。它背負天柱峰,面對五華峰,聳立于岱頂之中,突兀云霞之上,也是泰山上最雄偉,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北宋宋真宗登封泰山時,因疏通山頂泉池,發(fā)現(xiàn)了一尊被毀壞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換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賜名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號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稱為“玉女池”。由于帝王的發(fā)現(xiàn)與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躍成為泰山女神。金代,此廟稱“昭真觀”,明朝稱“碧霞元君廟”、“碧霞靈佑宮”,清代乾隆年間改為碧霞祠。明清兩代經(jīng)數(shù)次重修,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碧霞祠為前后兩進院落,建筑面積是3900多平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個建筑群以中軸線貫穿南北。左右對稱,布局緊湊、嚴謹、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每當云霧升騰時,周圍仙云繚繞,富麗堂皇的碧霞祠就像天上宮闕,威嚴神圣。后人有詩贊嘆:“岱頂尋金闕,碧霞鐵瓦紅。”

[神門-山門]

碧霞祠建筑布局以山門為界劃分為前后兩院,前院大門叫南神門,上建歌舞樓。大門內(nèi)兩個門洞為東西神門,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間閣樓,與兩座神門并列的是東西鐘鼓樓。

這座門叫山門,也是正門,這座山門把前后兩院聯(lián)為一體。一進山門門廳,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鎮(zhèn)守四方的四尊兇神猛將,左青龍,右白虎,還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鐵鑄造的,威風凜凜。山門有五間,全部是銅瓦蓋頂。

[元君殿]

走過山門,有兩座重檐歇山式方亭,東亭內(nèi)豎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廟”御制碑;西亭內(nèi)立有乾隆登泰山詩韻碑。

山門對著的是正殿——元君殿。殿前是香亭,十分華麗。兩側各有一座銅碑。左邊的是“泰山天仙閣金闕銅碑”,是明代萬歷四十三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親慈生太后患眼病,求過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換元君像為鍍金銅像還愿,并鑄造銅鐘銅亭,亭子叫“金闕”。碑上刻有方從哲撰寫的“金闕記”,記敘了仿武當山建造金闕的經(jīng)過。亭子右邊的是“泰山靈佑宮銅碑”,立于明代天啟五年。碑上記載了重修玉皇廟、東岳廟、御香亭等的經(jīng)過和碧霞祠的歷史。這兩座碑均為紅銅冶鑄,在形式、裝飾方面基本一樣。高都是3.72米,寬1米,厚0.4米,碑莊重渾厚,鑄造精細。這么高大的銅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細膩程度幾乎讓人認為這是木頭做的。

銅碑兩側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碑和碑亭各一座。甬道上還有銅鑄的千斤鼎和萬歲樓,都是明代的遺留之物,院中還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這里正殿有五間,都為重檐八角形。彩畫、斗拱,光彩奪目。正殿采用的是金屬和土木磚石相結合的材料,主要為了防止山頂雷電的轟擊和狂風云霧的侵蝕。造價極高,僅明代洪武年間的一次維修就耗費了黃金4950兩。殿上的瓦、龍頭、鴟(chi)吻、檐鈴均為銅鑄,殿上的瓦壟數(shù)是360,象征著周天之數(shù)。瓦當上有一排似龍非龍,似蛟非蛟的動物,叫蛟龍水獸。古代人為了防火災,常用水獸避邪鎮(zhèn)火,而且,這些水獸可以鉚住瓦當,起到堅固作用。同時還有裝飾、點綴、美化作用。

正殿內(nèi)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聲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為銅鑄,鳳冠霞帔,神態(tài)慈祥,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在夫權統(tǒng)治下的封建社會,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卻是女神呢?泰山是陰陽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說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萬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罷去泰山東岳大帝的封號,也不再封禪之后,無形之中禪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后,經(jīng)道家附會,碧霞元君的身份越來越高,最初是東岳神的侍女,后來成了東岳大帝的女兒,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勢力超過了東岳神,成為“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廟,象征天上、人間、陰間無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廟宇也遍及全國。民間親切地稱碧霞元君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揚為賜福人間的神,能為眾生造福,消病免災。窮人要衣食溫飽,莊稼人要五谷豐登,有錢人要長命百歲,家族要傳宗接代,都離不開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燒香禮拜。這種朝拜活動經(jīng)久不衰,形成了獨特的泰山民俗。

碧霞祠的游覽到此結束,希望大家能得到泰山奶奶的保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七

封禪大典是泰山獨有的古老禮儀,構成了泰山崇拜與信仰的重要內(nèi)容。由于這種禮儀的執(zhí)行者是歷代帝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其影響更為深遠,形成了從傳說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貫穿于原始社會和封建社會延綿相續(xù)的禮儀傳統(tǒng)啊。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泰山封禪大典導游詞講解,希望能夠幫到您!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是由中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創(chuàng)始人—梅帥元先生的制作團隊精心打造的一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這場演出精選了泰山五朝帝王封禪場景, 以泰山歷史文化為核心,以泰山自然山水為背景,充分展示泰山文化的獨特價值與精深內(nèi)涵。

(一)巨資打造,大制作、大場面的實景演出

項目現(xiàn)總占地面積為8600平方米,其中劇場占地面積為5300平方米,觀眾區(qū)占地面積為3300平方米,共設置2756個座位。舞臺依泰山山勢而建,自然天成的泰山雄奇險秀的山水實景為封禪大典劇場營造了無與倫比的宏偉氣勢。舞臺長85米,寬53米。整個場地側面呈v字型,舞臺最高為27米,觀眾席最高為16.5米,形成45度仰視的獨特觀看視角。坐在劇場內(nèi)仰望,便是泰山的青山綠水、月夜星空,這種感受是所有的室內(nèi)劇場遠遠不能達到的。

高度的科技含量。整個演出舞臺由6塊led屏幕拼接而成,總高27米,總寬21米,總面積達567平方米,演出過程中更伴隨著高達16次的高難度的led屏幕開合,是國內(nèi)目前最大的開合式戶外動態(tài)led屏幕。

項目還采用了12個大型升降系統(tǒng),用于大型舞臺設施的升降、動作變換,以及演員和道具的轉場。

(二)富有深度的表演內(nèi)容

項目總時長約80分鐘,整個演出共分為七個篇章,包括序幕、金戈鐵馬——秦、儒風雅樂——漢、盛唐氣象——唐、藝術王朝——宋、康乾盛世——清、尾聲。穿越了中國502019年的歷史時空,500名演員,5000套霓裳華服,演繹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故事,真實再現(xiàn)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禪場景。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當時那個朝代華夏文明發(fā)展所達到的高度,是對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對華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禮贊,也是目前國內(nèi)第一場涵蓋了五朝歷史的演出。

(三)強大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團隊

本項目由中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創(chuàng)始人—梅帥元老師擔任總策劃,其運作團隊先后成功實施運作了《印象?劉三姐》、《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宋?東京夢華》等一系列國內(nèi)大型山水實景演出項目,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為當?shù)貛砹司薮蟮纳鐣徒?jīng)濟效益。

(四)成熟的旅游配套環(huán)境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實景演出劇場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位于濟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線”的中心位置。距離泰安市區(qū)12公里,距濟南40多公里,屆時我們也將在泰安的主要干道建立起完善的項目指示系統(tǒng),交通將十分便利。

此外,在封禪大典劇場附近,泰山景區(qū)正在規(guī)劃建設“泰山古鎮(zhèn)”項目,打造一處集特色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區(qū)。屆時,本項目將更具有吸引力。

每天都將奉獻一場視聽盛宴給游客和觀眾,每天都會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力與震撼力。預計每年將演出280場。

本項目順應了泰安市“建設經(jīng)濟文化強市,打造國際旅游名城”的戰(zhàn)略目標,開辟了泰安旅游的新天地。既可以彌補泰安泰山晚間旅游項目的空白,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又可延展泰山旅游文化內(nèi)涵,從而以演藝為核心,形成一條旅游文化產(chǎn)業(yè)鏈。讓游客在泰山多住一晚,可以增加餐飲、住宿、購物等多種消費,對深度整合泰山旅游資源、強力拉動地方經(jīng)濟,提升城市品味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五岳獨尊的泰山旅游,我是封禪之旅導游員xxx,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里相識,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增加大家對泰山的了解,方便您的游覽,并給您的泰山之旅留下美好的回憶,也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現(xiàn)在我們即將駛入泰山腳下的旅游公路,請大家坐穩(wěn)扶好,泰山封禪大典導游詞。靠近通道的游客,請檢查扶手是否已經(jīng)放下--山路彎彎,九曲連環(huán),快樂旅游,莫忘安全。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國泰民安之意。泰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泰山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長期的人文積淀造就了久遠豐厚、獨具特色的“泰山文化”,泰山被譽為“五岳之首”,成為古老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是大山之首的意思。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風景區(qū)總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的泰山在中國享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稱號。自古以來,具有行使崇高事物的象征。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許多帝王將相和文化名人在泰山建廟塑神,刻石題字。泰山上留下了20余處古建筑群,2千余處碑碣石刻,2萬余株古樹名木。它們既是記載泰山歷史的重要資料,又是泰山自然風景中的文化名勝。1987年,泰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chǎn)。

(旅游巴士沿途行駛到了天外村廣場······)

各位游客,前邊是天外村廣場,是泰山西路的進山路口。廣場由一方一圓兩部分組成,暗含著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也被稱作“天地廣場”。廣場建于2019年,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方形廣場邊長36米,中央鑲嵌著大汶口文化著名的“日火山”符號。廣場四周,圍以石欄,欄板上鐫刻著孔子、司馬遷、李白、杜甫、元好問等42位歷史名人詠頌泰山的詩辭文賦。連廊外側聳立著12根高達7.2米的九龍盤旋石柱。每根石柱有三部分組成;12根龍柱代表了曾到泰山舉行封禪祭祀大典的(黃帝、舜、周成王、秦始皇、漢武帝、東漢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以及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

(泰山門票127元/位含保險、進山車票20元/位可直達中天門纜車80元/位或步行至南天門)

(路經(jīng)普照寺·····)

現(xiàn)在咱們經(jīng)過的這條小路步行往里走就是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古剎。寺內(nèi)有三寶,老松,奇石,怪主持。先說老松,寺里有棵六朝松,植于南北朝時期,距今已經(jīng)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了,卻依然蒼勁挺拔,被譽為神州松王。松下有一石桌,質地細膩,表面卻有許多光滑圓潤的凹坑。這就是我要說的本寺第二大鎮(zhèn)寺之寶。大家有沒有聽到過一首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當然這塊石桌不會唱歌,但是它卻會伴奏,這個石桌拍打四角及中央會發(fā)出“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以被稱作五音石。這些石坑就是長期拍打的結果。俗話說,鳳凰專落梧桐枝,普照寺這靈氣充沛之地卻引來了一個不怎么務正業(yè)的怪住持,他就是江南臨濟寺而來的元玉。雖為僧人,卻也好儒學,最后竟將這兩種學說融會貫通,留下《石堂老人全集》傳于后世,為泰山后來的佛儒道三教合一奠定了基礎。

前面那條路,是泰安市的南北中軸線,也是泰山最古老的登山路線。

王母池又稱瑤池,是泰山上寺廟中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水池。傳說中西王母是天上女仙之首,掌管家庭和諧平安。她有兩件出名的寶貝,一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蟠桃,二是能長生不老的仙丹,天界第一美女嫦娥就是偷吃了后羿求來的王母仙丹飛上月宮的。

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必先從山下的岱廟筑一個方形的臺祀地,拜謝后土養(yǎng)育黎民百姓之恩,稱為禪,然后在山頂筑一個圓形的臺祭天,祈求神靈保佑國家太平社稷安寧,稱為封。祭天祀地,合稱封禪。

封禪大典作為泰山特有的一種綿延了數(shù)千年的文化形態(tài)和標志其受命于天、取得顯赫業(yè)績的政治大典,曾令多少帝王心馳神往。相傳史前72位君王和秦以后12位皇帝都來過泰山封禪或祭祀。歷代帝王在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許多文物古跡;在泰山上銘功頌德、揚名顯號,上演了無數(shù)耐人尋味的故事。如泰山極頂玉皇廟院內(nèi)至今留有“古登封臺碑”,而高高懸掛的“柴望遺風”,說的就是這個遠古的國家大典。

如今,歷史已經(jīng)過去,大家來泰山登山,也許可以從古老的石刻、遺跡去了解到一些泰山文化,但是不能親眼目睹帝王封禪的宏大場面,這一點依然是令人遺憾的。

現(xiàn)在經(jīng)過多方的努力,有了一個更生動的方式去感受古代的封禪大典和古老的泰山文化了,那就是《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山水實景演出。

想必各位朋友都是經(jīng)常出來旅游的,不知道有沒有看過桂林《印象·劉三姐》的朋友。它是國內(nèi)第一臺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是中國實景演出創(chuàng)始人--梅帥元先生的開山之作。而在咱們泰山上演的這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是梅帥元先生的第8個力作,演出劇場坐落在泰山東麓天燭峰景區(qū),主演區(qū)的基本形態(tài)像是一個巨大的封禪臺,在演出燈光的作用與周圍山形林相背景的配合下,給大家呈現(xiàn)出典型的泰山自然環(huán)境與歷史的意境,隨著演出的進程,舞臺和led顯示屏將依次呈現(xiàn)出秦朝的金戈鐵馬,漢代的儒風雅月、盛唐的萬國朝冕、北宋的藝術情懷、大清的民族融合······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演出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音畫一體,近500人的封禪演繹與泰山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化,合成了泰山輝煌的交響。

大家難得來一次泰山,千萬不要錯過現(xiàn)場感受封禪文化的機會。封禪大典每晚長達80分鐘的演出。因為是自然的實景戶外劇場,《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只在每年的3月到11月上演,也只有這個時間來泰山的朋友,才有機會欣賞到《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才有機會親身感受泰山獨特又精彩、神圣又神秘的封禪文化。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最后祝大家旅游愉快,再見。

泰山講解導游詞簡單篇八

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是一個很好的旅游景點,導游對游客講解泰山的特色之處,讓游客了解泰山。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泰山精品導游詞,歡迎參考!

各位朋友:

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從泰山中路登上山頂。

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F(xiàn)在,我們?nèi)砸窆湃四菢訂栆痪洹搬纷诜蛉绾巍保缓?,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

這里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jīng)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現(xiàn)在被知名人稱為“登天景區(qū)”,也稱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中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中了。

朋友們,中國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筑構思既出于封禪大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國古代先抑后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

正陽門內(nèi)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著如此的魅力,決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圍墻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回廊,形成了一個大院落,在中國的建筑中,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lián)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廡殿的大建筑物緊緊地環(huán)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大絕對小,大小是從對比中產(chǎn)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于雄偉中寓含著恬靜閑適,因此天貺殿并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后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后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為“帝”,帝則應當有“后”,于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后”。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布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剛才,我們是沿著岱廟的主軸線游覽,而主軸線兩側,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后兩院,前為“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nèi);后為“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盤了。大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中,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終于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云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chǎn)生強烈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里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中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大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大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事業(yè),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zhàn)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現(xiàn)在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并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這里領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大殿取名為“未了軒”,未了軒兩側各一門可以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觀峰”,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jù)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jié),在這里還可以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大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起。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峰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中北有一坊,匾額上題有“望吳圣跡”,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大家講講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眾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歷史積淀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母親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接受著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喚著去鄉(xiāng)離國的游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為御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設的典范,人舞到這里來進香并不感其小而覺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觀,人稱“大觀峰”。大觀峰西側,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博物館。

沿大觀峰西側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終于到了盡頭,這里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墻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這里,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著:“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jù)地質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著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舉著它,使它高聳云天,以至玉皇廟中的玉皇大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jīng)結束。希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钡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寶光”俗稱“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文明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大量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丁⒅窳炙轮边_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讓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這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漢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扇子崖、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現(xiàn)在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現(xiàn)在霧幕上,周圍形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成冰粒,層層疊疊,便形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意義、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創(chuàng)建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之精湛,構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韻深情與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文明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nèi)容,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形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擇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對比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擇與建筑結構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構、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閣的則設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去協(xié)調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來的東路已毀,原來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現(xiàn)在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來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這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