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7:27:25 頁碼:8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通用18篇)
2023-11-23 07:27:25    小編:zdfb

總結是反思的過程,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寫總結時要注意審查和修改,確保語言和內容的準確性和連貫性。希望通過閱讀這些總結范文,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靈感和啟示。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三顧茅廬是國標本教材四下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jù)羅貫中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七回改編而成的,文章任務人物形象描寫栩栩如生,文字背后內涵深刻,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緊扣一個‘讀’子,在讀中感悟一個“誠”字,重點處讓學生多讀、多悟、自讀、自悟,力求讀出‘誠’,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在使用本科教材時,將隆中的景色描寫置前,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后面的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學的更加緊湊。

第二、努力讓語文教學過程成為主動探究的教學。

我努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體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積極表揚,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重視,享受成功的快樂,這節(jié)課始終是以劉備對諸葛亮誠心誠意這條主線來寫的,也是唯一的一個中心問題來組織探究學習的,那么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得到了發(fā)揮,分析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是從景入手,以景點人,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出劉備的誠意,感悟劉備的誠意,這正是本科教學最重要的一個教學,我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找一找、讀一讀、演一演劉備的誠心誠意,比如讓學生找到表現(xiàn)劉備動作的詞和句子,恭恭敬敬這個詞讓學生聯(lián)系以有的生活經驗體驗劉備的誠意,在感悟的基礎上再度課文,插圖的作用不可以忽略,在學生讀到劉備輕輕敲門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不失時機的讓學生扮演劉備,想象一下此時此刻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還有語言,讓學生在表演當中拓展讀書的空間,讀出文本以外的語言,切實的體會劉備之誠,然后再來朗讀重點的段落,學生置身文內,實現(xiàn)了與文本零距離的接觸。

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我借學習《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把學生引向更廣闊的閱讀空間,所以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回去以后讀一讀《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發(fā)展語言、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好課文,同時,這篇課文也能幫助我們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對祖國的優(yōu)秀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達到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在教學的過程適時地插入了片段欣賞:

2、在了解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體會了其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內容,提升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賞,我又不失時機地插入了課外閱讀欣賞片段。我問學生:劉備這樣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創(chuàng)立大業(yè),諸葛亮被劉備的精神所感動,終于答應了劉備的請求。這以后,諸葛亮忠心耿耿,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你們知道有哪些戰(zhàn)斗嗎?(學生紛紛講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如果你們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可以自己去閱讀一下《三國演義》。學生通過閱讀,既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又從中受到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增加了語言的積累。

3、在課文上完后,學生的熱情十分高漲,于是我抓住這一時機,利用閱讀課開展了一次《講三國故事》的活動,這不僅是對文本的一種升華,而且?guī)恿藢W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濃厚興趣,在班上刮起了一陣"三國風。"。

生字教學的幾個層次。

生字詞的教學是閱讀教學、習作教學的基礎,也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板塊。如果生字詞的教學不過關,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情感的熏陶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低年級的字詞教學更要抓好、抓實,使學生在學字、學詞的過程中學會掌握字詞的方法,形成能力,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課標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兒童的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痹谧R字教學中,教師就要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原有的知識水平上自主的識字。教生字,教師常用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讀文圈畫生字——帶音讀生字——去音讀生字——理解生字——識記生字——擴展運用生字——讀文鞏固生字。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由難到易、由形象到抽象的規(guī)律,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即感知——理解——記憶——運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教師注意把握節(jié)奏、關注學情、啟迪思維、調動情感,做到張弛有度、富有情趣。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2、是啊,盡管劉備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隨著劉備一起三顧茅廬。

1、自讀課文3-6小節(jié),讀讀劃劃,想想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隨機交流,朗讀感悟。

重點句1: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p>

預設感悟點:感悟劉備的(誠心、敬重仰慕)。

1、抓“大聲斥責”、“如此無禮”等感受。

2、感情朗讀劉備、張飛對話。

重點句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預設感悟點:抓住“輕輕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劉備的(謙恭誠心)。

1、緊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預設感悟點:抓“下馬步行“感受劉備的(禮節(jié)誠心)。

1、抓“下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4: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見?!?/p>

預設感悟點:抓“趕緊下拜”,“謁見”等詞感受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1、抓“趕緊”“謁見”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3、劉備的'這份急于求賢的精神真讓人感動!

1、總結:學了整篇課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使他最終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2.、師小結。

3、拓展:課外收集、閱讀有關三國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根據(jù)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自學感悟。

劉備前兩次去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未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成功了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請同學們看學案25頁鞏固練習“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有關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出簡單的批注。先自學,然后小組交流。

三、討論交流。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內交流展示。

四、點撥引導。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2、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xiàn)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3、是啊,為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己的兄弟。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師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5、同桌互讀劉備、張飛的對話部分,進一步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7、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2)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xiàn)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盡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2)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3)想一想,誰對誰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8、在隆重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說說策略的內容。

9、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p>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tǒng)一大業(yè)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10、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保?。

11、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劉備“茅塞頓開”這樣的計謀肯定很高。可見諸葛亮很有才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雄才大略)。

(3)諸葛亮出山后,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說說你知道哪些勝仗?

(4)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5)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六、布置作業(yè)。

寫話: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板書設計:

劉備諸葛亮。

誠心誠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本課是根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課文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一次比一次詳細。課文通過對人物言行細致入微地刻畫,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線潛心閱讀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fā),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相請諸葛亮誠心誠意”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在學習形式上,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式解詞、配樂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理解,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fā)展。

1、理解“斥責”“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為。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課前談話: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知道相關內容嗎?

1、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2、師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豪邁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一、復習導入——顯現(xiàn)主題

1、上節(jié)課,我們和歷史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兩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草屋拜訪他,可惜都沒有碰到,關羽和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呢?(不灰心)對,劉備打算三訪孔明。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這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誠心誠意相請諸葛亮?

二、探究劉備言行——品味誠心誠意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說說你的體會。

讀課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品讀(第三節(jié))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長?(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為250米)你體會到了什么?

b 下馬步行:態(tài)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諸葛亮的恭敬態(tài)度嗎?(自由讀——點名讀——齊讀)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a從“輕輕、恭恭敬敬、等”幾個詞語中看出劉備禮賢下士。

b 你認為怎樣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親自體驗一下嗎?我們來學學劉備。讓學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鐘)

c半分鐘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鐘的等待已經讓我們心急如焚,那劉備等了多少時間?

(3)又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才睡醒。此時劉備會如何拜見,諸葛亮又會說些什么呢?

a 表演相關內容。

b請問劉備,你為什么要用拜見一詞呀?

老師知道“拜見”指針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長輩,感受到什么?

(禮賢下士、虛心求教)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讀、思、議、看,借書童之口領學生悟劉備的這份誠心誠意,對課文中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讀與說結合,在文章的空白處想象、補白,使學生披文入境,展現(xiàn)了語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認識張飛人物形象——感悟誠心誠意

(一)體會反襯作用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里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么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為什么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采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為作者描寫張飛是為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我。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為什么對張飛要“斥責——大聲斥責”?

3、根據(jù)錄像配音本節(jié)內容

(二)豐富張飛形象

2、交流:(桃園結拜、長坂橋上單身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關羽死后張飛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師:張飛也是個英雄,十分講義氣、英勇、對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華誠心誠意

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jié))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讀。

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戰(zhàn)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后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3)理解最后一句話。

(設計意圖:拓展教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你看這么美的景色,誰能美美地讀?指讀,齊讀并出示相關練習訪說 。

五、朗讀品味并總結:讓我們走向書本,向古人學習,做一個智慧的現(xiàn)代人!

板書: 三顧茅廬

張飛—— 劉備 —— 諸葛亮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它取材于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一篇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文章。不過,這種歷史題材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不易理解。但是,我迎難而上,選擇這篇課文上了一堂公開課。在“大語文觀”的指導下,本著“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統(tǒng)效應,我課前了解情況,課中多法并用,課后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了解情況,充分鋪墊。

教學不打無準備之仗。一開學,我就作了一個小小的調查。發(fā)現(xiàn)我們這些剛升入四年級的農村孩子,讀過大部頭的《三國演義》的幾乎沒有,看過電視連續(xù)劇或者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學搜集過大量的三國人物卡,對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拉出來就上這篇課文,很可能出現(xiàn)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xiàn)象。作為課堂主人的學生無法真正進入角色,無法真正體驗感悟到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一項長時間的預習作業(yè):建議同學們自己去閱讀《三國演義》;建議同學把搜集過的三國人物卡帶到學校,在課間玩耍時互相交流;同時,我也利用晨會課、中午午讀時間給同學講三國故事。雖然,孩子們只是模模糊糊、囫圇吞棗地了解了一些三國內容,不過,這樣做,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探究課文的欲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二、課中,以讀為本,多法并用。

(一)情境導入。

1、上課伊始,在悠悠的古樂中,我抱著一本《三國演義》走出,并緩緩敘述:“《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書中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p>

2、拿出“諸葛亮、張飛、關羽、曹操、孫權、劉備”這些人物的卡,通過實物投影放大,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誰,并作簡單介紹。

3、轉入課題:“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于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于是歷史上就有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p>

(悠悠古樂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三國人物卡把學生的目光集中到幾位重要人物的身上,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二)、初讀釋題。

“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過朗讀課文來解釋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1:劉備三次到茅廬去。

生2: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

生3: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到茅廬去拜訪諸葛亮。

生4:桃園三結義三次拜訪諸葛亮。

(以往的解題,往往是直接讓學生說說課題是什么意思,或者讓學生根據(jù)題目質疑,而這次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來釋題。實踐證明,這一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各種答案噴涌而出。課堂上的熱鬧已不是流于形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體現(xiàn)。)。

(三)賽讀體會,學習第二自然段的對話。

1、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都沒有見著諸葛亮。課文重點寫了第三次拜訪的經過。第二自然段寫了去之前張飛和劉備的對話。

4、師生合作讀對話,同桌合作讀,體會張飛、劉備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評讀、賽讀、合作讀,增加了讀得趣味性。加上一開始老師的范讀就比較夸張到位,學生易于摹仿,學生自然地體會到張飛這個人個性比較豪爽、魯莽,劉備比較穩(wěn)重,尊重人才,為學習后文奠定了基礎。)。

(四)看、議、讀、悟,學習第三自然段的動作。

1、看一看:劉備究竟是怎么拜訪諸葛亮的呢?請看錄像。(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中的一段,與課文內容相當吻合。)。

2、議一議:欣賞完畢,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議一議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匯報。

生1:離諸葛亮家很遠,劉備就下馬步行。

生2:劉備敲門很輕。

生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于、張飛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上等候。

生4:他們等了很長時間。

生5:一聽到諸葛亮醒來,劉備就快步走進草堂,與他相見。

3、讀一讀: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學生的腦海猶如放電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時,請學生談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劉備等人十分耐心,其實他內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劉備待人的真誠。

(五)串教比喻。

課文里有三個比喻句:[。

1、那里的山崗蜿蜒起伏,好似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2、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3、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p>

它們分布在課文的三個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瑣,學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講到劉備終于見到諸葛亮后,把這三個比喻句連成一串珍珠一塊兒教:“劉備的誠意終于打動了諸葛亮。劉備如此虔誠邀請的人肯定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諸葛亮出山后是怎樣輔佐劉備的呢?”(教第2、3句)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有前后貫通,融為一體。

三、課后,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課文學完了,但我在想,我們難道僅僅是告訴學生這樣一個歷史故事嗎?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們不僅要知道這樣一個三國故事,還要繼續(xù)閱讀《三國演義》,了解三國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國的燦爛文化。我設計了以小隊為單位出一期“話三國”手抄報,舉行一次班級“講三國”故事比賽。

(可喜的是教完這篇課文,班級里幾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國演義》。連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課間放棄休息,捧著《三國演義》如饑似渴地讀著。在教學這一單元后面練習中的“熟記成語”時,有同學發(fā)現(xiàn)這八個成語(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獨木難支回天無力)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給我們構建了一個鮮活的多維立體的諸葛亮形象。

教后反思:

1、“生活處處皆語文。”課堂上的40分鐘,就是學生生命里的40分鐘,學生是在學語文。而課前的預習,課后的鞏固,各種實踐活動,學生都在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像這一類歷史性題材而且是選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創(chuàng)造,讓知識內外溝通。這樣的教學才具有可持續(xù)性。

2、“功夫在課外,得法于課內。”要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里學語文,首先必須上好語文課,使學生愛語文。這節(jié)課較好地改變了目前教學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xiàn)狀,摒棄繁瑣的分析,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重點,讓學生自讀自悟、樂于探究、主動求知,體現(xiàn)了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教材分析:。

本文根據(jù)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的內容改編而成。文章中寫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文中重點表現(xiàn)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

本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的,可分為三段。即:第一段略寫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沒有見著。第二段具體寫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經過,這是課文的重點。第三段寫劉備與諸葛亮的親密友情。

設計思路:。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先進行細讀課文,感悟體會:鮮明的對比;精妙的比喻。接著精讀課文,賞析品味最精彩的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加深領會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烘托對劉備和諸葛亮的人物刻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感知劉備渴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比喻句前后兩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難點:。

感悟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烘托對于刻畫人物性格特點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點出“文眼”。

1、指名讀課題。

2、“顧”是什么意思?(拜訪)“茅廬”指的是什么地方?誰“三顧茅廬”?劉備三次怎樣去拜訪諸葛亮的?(引導生說說議議,學生點出“誠心誠意”)。

師:孩子,你真棒,一眼就看出劉備的心思,也把我們文章的眼睛找到了。為了獎勵你,第一自然段由你來讀。

3、讓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第一次,劉備聽說諸葛亮是個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個秋天,他和他的兩個兄弟去拜訪諸葛亮,但是沒有見到。到了寒冬臘月,劉備又決定第二次去拜訪諸葛亮,仍然親自前去,但仍沒有見著。冬去春來,劉備第三次來到了隆中,隆中有著怎樣的景色呢?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段話。(多媒體出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二、賞景入境,巧喻“臥龍”。

1、作者除了寫隆中的山岡,還有寫了什么?

3、等待誰讓他騰飛?

4、“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景色“秀麗宜人?真是一塊寶地啊,不愧稱為臥龍。這使我想起了諸葛亮的一句名言(多媒體出示: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5、齊讀。

三、精講點撥,“品味誠意”。

師:諸葛亮隱居在臥龍崗,人們都知道他有雄才大略,神機妙算。在那個群雄紛爭的年代,很多人都想請他出山,但是諸葛亮都不肯出山,而劉備卻能讓他走出茅廬,你知道諸葛亮到底被劉備的什么感動了?(生回答:誠心誠意)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他的誠心誠意表現(xiàn)在哪里呢?讀二、三自然段,邊讀邊畫。

(一)對比中的“誠心誠意”

1、多媒體出示:有關句子。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2、指名讀(評價:嚷、生氣)。

3、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指導生朗讀。(如果讀得不到位可說:張飛是個脾氣急躁之人,此時你這個張飛太溫柔了,再幫張飛嚷一次)。

4、自從“桃園三結義”后,劉備、張飛、關羽則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此時,劉備卻為諸葛亮而與兄弟生氣,可以看出劉備是多么的尊重人才,求賢如渴呀!他的誠心誠意還表現(xiàn)在那些地方?請讀出來。

(二)細節(jié)中的“誠心誠意”。

1、多媒體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去輕輕敲門,……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p>

2、學生默讀,用筆在書上圈出詞語。

3、指名說。(根據(jù)學生所說的詞語師生進行探究)。

(1)“半里多路,下馬步行”半里多路有多遠?他為什么不直接騎到門前呢?讀。

(4)(半晌工夫:一個時辰)孩子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此時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們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啊。)。

四、課內外延伸,感知“雄才”。

2、“茅塞頓開”意思是什么?(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忽然理解、領會。

3、此時的劉備聽諸葛亮的分析就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此時他心中的疑團終于云霄霧散了。可見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4、你知道諸葛亮出山后幫劉備打了那些勝仗嗎?

多媒體出示: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計、七擒孟獲等圖文資料,可見諸葛亮對劉備有多么的重要!

5、劉備“三顧茅廬”靠他的誠心誠意請出了諸葛亮,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是三國中的故事。那么今天我們學習了這個故事又有何作用?(待人誠懇、謙虛、尊重)。

五、遷移運用,走近“三國”。

課后作業(yè):

1、讀一讀下面這些詞都跟什么故事有關?

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苦肉計。

夜走麥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生讀詞。

(2)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周瑜為什么要打黃蓋嗎?關羽又是如何“過五關,斬六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又講的是誰的故事?等等,你們想知道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嗎?(生:想)。

(3)師:欲知下回故事如何?請讀《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1、速讀課文,以題目為切入點,訓練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jié)。

2、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

1、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點)

2、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難點)

一、懸念導入,激興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為我們造就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三國演義》,他以生動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jié),宏偉的結構,為我們展現(xiàn)了時代條件下的各種紛爭、矛盾,敘述了三國時期群英聚集,風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的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抓住文眼,構情節(jié)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這個題目,你讀出了什么?

2、速讀課文,在總覽全文的基礎上,再次解析題目,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故事情節(jié)。

(學法指導:什么人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產生了什么結果)

小結: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最終使其答應出山。

三、抓住關鍵,析人物

質疑:

劉備是如何做到讓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的呢?(誠心)

文本探究

(一)劉備之“誠”

3、學生自主散讀思考刻畫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個性特點,小組互相補充交流。

4、組內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師生互評。

明確:(1)拜訪次數(shù)?

(2)充分信任

(3)下馬步行

(4)等候醒來

(5)批評張飛

劉備:有雄心壯志、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有威望,有號召力,氣度寬宏

小結:正是劉備集這些優(yōu)秀的特質于一身,才能在誠心的拜訪后求得大賢。

(二)諸葛亮之“賢”

誰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劉備是這樣,諸葛亮也不例外。

明確:雄才偉略、目光長遠、胸懷大志、淡泊名利

四、總結歸納,談收獲

從兩個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五、課后練筆,促提升

請同學們以《理想與成功的距離》為題,寫一寫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劉備諸葛亮

誠賢

雄心抱負

漢室可興,大業(yè)可成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喻體與本體)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學習寫“隆中美景”的寫法寫一處景色。

小黑板;字詞卡片

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嗎?你能介紹介紹其中的主要人物嗎?

看來,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劉備的得力軍事,那么,他怎么會成為劉備的軍事的,他為什么會終于劉備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相關的新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顧:拜訪、;茅廬:草房子

過渡:誰去拜訪?拜訪的又是誰?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全文,補充課題,引導完整、準確地說說題意

2、再讀課文、“三顧茅廬”具體是怎樣一件事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同時完成幾個任務。

(1)出示自讀要求,指名讀

(2)檢查自讀情況、a、抽讀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b、理解詞義:誰來當小老師說說你已經懂得的詞!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頓開:原來心里像被茅草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形容忽然領會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以“不添字減字、不回讀、不破詞破句”為標準,集體評議)

3、回到課題,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為的是什么?三顧茅廬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細細地到課文中去看看!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劉備為什么要去拜訪諸葛亮?

2、、重點理解“兩次”“拜訪”“誠心誠意”

從幾個詞上你看出了什么?(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tài)度)

3、指導朗讀:你能把劉備的急切與虔誠讀好嗎?

四、過渡

劉備為了能使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經去了兩次了,當他第三次再去茅廬的時候,見到諸葛亮了嗎?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五、作業(yè)

1、、抄詞

(1)、齊讀生詞

(2)、指導書寫:茅、諸、葛、捆、尊

(3)、完成描紅

一、復習檢查

1、上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1節(jié)。

二、細讀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具體經過)

其中每段各寫了什么?(出發(fā)之前、見面之前、見面以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劉備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請出諸葛亮誓不罷休,冬去春來,他又要朝隆中出發(fā)了!可這次關羽和張飛卻不同意了,他們認為?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劉備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從這里看出劉備怎么樣?(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誰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劉備說的話?

齊讀、指導讀好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來一路看,轉眼,隆中到了!

(1)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寫了劉備看到的景象?那幾句寫劉備的動作?劃一劃,找一找。

(2)交流:a、齊讀一、二句,想象所描寫的畫面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寫?(聯(lián)系諸葛亮)

b、過渡:這景正是諸葛亮剛毅高遠,不同凡響的寫照。劉備有沒有順利見到諸葛亮呢?我們接著看!

c、指名讀3—8句,說說你覺得劉備是個怎么樣的人?(尊重人才,求賢誠心)你是從哪些詞句里看出來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3)小結過渡:經過長長的等待,終于見面了!俗話說:“人杰地靈”,隆中這么美,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學習第四節(jié)。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讀,說說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勢,提出策略)

(2)、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想撥開云霧見了青天。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理解。

(3)、指導讀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4)、過渡:諸葛亮出山后,劉備和他相處怎樣呢?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誰來當當小記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近況?

2、交流上述問題:(同桌、同榻、一起)(關系親密)

3、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說說理解!

四、總結

板書設計:

兩次拜見、沒見著

上路前

第三次拜見、見面前

見面后

親密友情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教學目標:

1、理解“斥責”“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為。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知道相關內容嗎?

1、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2、師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豪邁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一、復習導入——顯現(xiàn)主題。

1、上節(jié)課,我們和歷史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兩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草屋拜訪他,可惜都沒有碰到,關羽和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呢?(不灰心)對,劉備打算三訪孔明。

二、探究劉備言行——品味誠心誠意。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說說你的體會。

讀課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品讀(第三節(jié))。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長?(一里等于500米,半里為250米)你體會到了什么?

b下馬步行:態(tài)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諸葛亮的恭敬態(tài)度嗎?(自由讀——點名讀——齊讀)。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a從“輕輕、恭恭敬敬、等”幾個詞語中看出劉備禮賢下士。

b你認為怎樣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親自體驗一下嗎?我們來學學劉備。讓學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鐘)。

c半分鐘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鐘的等待已經讓我們心急如焚,那劉備等了多少時間?

a表演相關內容。

b請問劉備,你為什么要用拜見一詞呀?

老師知道“拜見”指針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長輩,感受到什么?

(禮賢下士、虛心求教)。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讀、思、議、看,借書童之口領學生悟劉備的這份誠心誠意,對課文中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讀與說結合,在文章的空白處想象、補白,使學生披文入境,展現(xiàn)了語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認識張飛人物形象——感悟誠心誠意。

(一)體會反襯作用。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里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么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為什么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采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為作者描寫張飛是為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我。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為什么對張飛要“斥責——大聲斥責”?

3、根據(jù)錄像配音本節(jié)內容。

(二)豐富張飛形象。

2、交流:(桃園結拜、長坂橋上單身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關羽死后張飛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師:張飛也是個英雄,十分講義氣、英勇、對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華誠心誠意。

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jié))。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讀。

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戰(zhàn)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后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3)理解最后一句話。

(設計意圖:拓展教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你看這么美的景色,誰能美美地讀?指讀,齊讀并出示相關練習訪說。

五、朗讀品味并總結:讓我們走向書本,向古人學習,做一個智慧的現(xiàn)代人!

張飛——??劉備——???諸葛亮。

誠心誠意。

設計思路:本課是根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課文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一次比一次詳細。課文通過對人物言行細致入微地刻畫,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線潛心閱讀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fā),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相請諸葛亮誠心誠意”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在學習形式上,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式解詞、配樂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理解,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fā)展。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

3、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他對人才尊重的優(yōu)秀品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體會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和動作,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學習劉備尊重人才的優(yōu)秀品質。

2、難點:理解比喻句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片1:連一連:

《紅樓夢》施耐庵。

《西游記》曹雪芹。

《水滸》吳承恩。

3、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一起學習的課文就是選自《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師板書課題,故意將“茅”少寫一筆“撇”,以加深學生對“茅”的正確印象。)。

4、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資料,弄清時代背景。

二、初讀交流,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怏()慚()。

快()漸()。

(二)選擇正確的讀音讀一讀。出示片3。

臥龍岡(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數(shù)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檢查讀課文情況:

采用同桌互讀互聽的方式進行。

三、合作交流,精讀感悟。

1.默讀課文,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可用課文里的話解釋。

2、“三顧茅廬”的意思: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草屋拜訪他,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隨機教學“復姓——諸葛”)。

4、交流:

諸葛亮:有才華,??

關羽:話不多,??

5、精讀感悟,體會人物特點。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劉備的`誠心誠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劃出有關句子,找出關鍵詞語,讀一讀,旁邊寫好自己的批注。學生交流、匯報。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什么叫“嚷”?誰來讀一讀張飛的話?指名讀。

過渡:劉備聽了怎么說?女生齊讀。

(2)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點出“生氣”。劉備怎樣“生氣”地說?誰來讀一讀劉備的話。指名讀。

(3)從二人對諸葛亮不同的態(tài)度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從二人的對話中作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劉備對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讀。讀出二人對諸葛亮的不同態(tài)度。

過渡:到了隆中后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

6.分析人物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找出描寫劉備動作的詞。指名說.

(1)為什么離諸葛亮住處半里多路就要“下馬步行”?諸葛亮又看不見?

(2)“輕輕敲門”說明了什么?學生生模仿動作。(怕驚擾諸葛亮)。

(3)童子說諸葛先生正在睡覺,劉備“輕輕地走進去”,說明了什么?(怕打擾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說明了什么?(親自恭候更能讓諸葛亮體會到他的誠心,打動諸葛亮。)。

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響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個站法?誰來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動作:小結:諸葛亮在溫暖的被窩里美美地睡著,而劉備卻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階下恭候了幾個小時,可見,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誠懇啊!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又說明了什么?(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同時也體現(xiàn)了自己求賢的迫切心情)。

(6)體會這些動詞說明了什么?劉備誠心誠意地尊重人才。

(7)齊讀,感悟劉備的誠心。

(9)比賽讀。

師小結:古人曾說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想劉備的誠心誠意。

一定會打動諸葛亮,一定會把諸葛亮請出山。請出山了嗎?

過渡:“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隆中對策、三分天下)。從中我們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諸葛亮果真是個有才華的人嗎?(是)你看,就在那個茅草屋里,劉備聽了他的話茅塞頓開。

7.品讀比喻句,體會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a、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頓開”?

2、在這句話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這句話用一個詞語形容?師出示:(撥云見日)。

過渡:再后來,劉備對他們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說,出示片9,齊讀。

b、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2.生交流意見不一致的部分:既說明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說明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很密切。

3.把這句話用一個詞語形容?師出示:(如魚得水)。

四、拓展延伸,歸納總結。

1、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成語。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齊讀課題。

聯(lián)系舊知導出課文引發(fā)學生研讀興趣。二、自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檢查自讀情況。

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按要求自讀課文。

分段讀課文。

茅:與“矛”比較。統(tǒng):與“流”比較。宜:與“宣”比較。

交流詞語的意思三顧茅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麗宜人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明確提出自讀要求,使得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較和交流中深化字詞的理解,為理解課文做鋪墊。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放錄音范讀全文。

聽錄音,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對學生要求不必過高,能聽懂多少是多少,這樣能減少學生壓力使得學生能暢所欲言。

二、細讀課文。

組織交流。

出示: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出示: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引導比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說明什么?

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齊讀第五自然段。

比較和朗讀中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讀中升華,進一步感受和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三、小練筆。

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F(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說理能力。

課后繼續(xù)完成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寫的信,互相提意見修改。

板書:

兩次拜訪沒見到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劉備: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見面前。

見面后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文檔為doc格式。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二

1、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文中三處比喻的意義。

5、能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

一、激情導課

1、 談話。

2、板書課題

3、學生用文中詞語解釋課題意思。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解決了什么問題?

2、交流反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師小結。

三、 細讀課文,推敲重點,品讀感悟。

(一)抓“誠心誠意”品劉備的尊重人才

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從那些語句可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圈劃出重點詞句。

2、 小組交流,互學互促。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朗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并相機交流感受。(生用“我從----------------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因為-----------”的句式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相機引導:讀劉備的話,體會劉備的內心;從劉備的神態(tài)中體會到了什么?從劉備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4、領讀: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他(生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二)抓環(huán)境描寫和三處比喻品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師過渡:劉備當時已47歲,貴為皇叔,諸葛亮僅有27歲,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禮賢下士,值得嗎?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我們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讀看到了什么。

3、交流: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生答)找到這段環(huán)境描寫的中心句,發(fā)現(xiàn)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進行交流。讀這段中的比喻句,說說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4、指名朗讀這段環(huán)境描寫。

5、說話訓練:我們來到-------,只見--------的柳條--------,--------的小草---------,--------的花兒--------,--------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7、討論:“云霧”“青天”分別指什么?“魚”和“水”分別指誰?

8、指名讀這三處比喻,說說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師補充諸葛亮出山后對劉備的輔佐(諸葛亮出山后,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空城計、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擺設八陣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盡心盡力輔佐劉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0、生說說對諸葛亮的認識。

四、 課外延伸,拓寬文路(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并深情朗讀)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先帝不以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p>

1、自由朗讀。

2、這段短文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五、 總結全文,引向課外。

1、說話訓練:劉備真是尊重人才,他--------------;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運用文中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2、發(fā)散:除了《三顧茅廬》外,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故事?

3、總結:同學們,讓我們走進三國城,認識更多的三國英雄,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英雄用他們的壯舉寫下了許多感人的篇章,我們從中會有很多收獲的。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訪賢才

劉備 諸葛亮

尊重人才 雄才大略

如魚得水創(chuàng)大業(yè)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三

1、抓人物言行揣摩、體會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意。

2、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3、通過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二、學習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回顧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盡管劉備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隨著劉備一起三顧茅廬。

二、自主研讀,感悟品質。

1、自讀課文3-6小節(jié),讀讀劃劃,想想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隨機交流,朗讀感悟。

重點句1: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p>

預設感悟點:感悟劉備的(誠心、敬重仰慕)。

1、抓“大聲斥責”、“如此無禮”等感受。

2、感情朗讀劉備、張飛對話。

重點句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預設感悟點:抓住“輕輕走”“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劉備的(謙恭誠心)。

1、緊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預設感悟點:抓“下馬步行“感受劉備的(禮節(jié)誠心)。

1、抓“下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4: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見?!?/p>

預設感悟點:抓“趕緊下拜”,“謁見”等詞感受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1、抓“趕緊”“謁見”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3、劉備的這份急于求賢的精神真讓人感動!

三、觀看錄像,交流感受。

四、拓展結課,深化主題。

1、總結:學了整篇課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使他最終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2.、師小結。

3、拓展:課外收集、閱讀有關三國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四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脈結構,體會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煉暢達的語言。

2、學會抓文章塑造人物的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體味精煉暢達的語言,結合文中精彩語句品味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學習兩人的優(yōu)良品質。

2、了解羅貫中與《三國演義》的相關文學常識,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培養(yǎng)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劉備的賢明與諸葛亮的智慧,學習古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學習重點:

1、能理清文脈結構,體會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

2、品味劉備、諸葛亮的形象,學習兩人的優(yōu)良品質。

學習難點:

透過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劉備和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字,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號。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

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今存署名由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等。

二、相關介紹

《三國演義》:又名《》,是我國第一部長篇體小說。所謂“”,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爭戰(zhàn)興廢、朝代更替等為基干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這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受到了素重歷史傳統(tǒng)的中國人民的喜愛,所以明代“自羅貫中氏《三國志》一書,以國史演為通俗演義,汪洋百馀回,為世所尚,嗣是效顰者日眾,因而有《夏書》《商書》《列國》諸刻,其浩瀚與正史分簽并架”,形成了一個創(chuàng)作歷史演義的傳統(tǒng)。

三、背景介紹

本文節(jié)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回,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于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去曹營前薦諸葛“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后劉備又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眱扇说乃]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一顧茅廬遇,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留下書信。課文從開始寫起。

四、檢查預習

字詞積累

拜謁綸巾鶴氅愧赧沔存恤簞食鄙賤

詞語解釋

【如雷貫耳】。

【思賢如渴】。

【簞食壺漿】

【頓開茅塞】。

五、整體感知

說說文本可分為幾個部分,簡要概括。

六、人物形象

請結合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諸葛亮:

劉備:

張飛: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五

1.說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這些詞,你首先會想到誰?(諸葛亮)在中國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詞這樣一個曠世奇才為何偏偏選擇了當時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呢?這里要引出一個感人的故事——“三顧茅廬”

2.板書課題,理解關鍵詞:顧——拜訪;茅廬——茅草屋說說課題的意思

1.分組出示三組詞語,指名讀,再齊讀

第一組: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第二組:群雄紛爭茅塞頓開三分天下

第三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2.“三顧茅廬”,顧名思義,快速瀏覽課文,劉備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課文都寫了嗎?(前兩次一帶而過,詳寫第三次)

1.師簡要介紹背景及前兩次拜訪的經過

2.讀了本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個字表達,那會是什么字?(板書:誠)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詞讓你讀出了“誠心”?(兩次前往,都沒見著,但劉備并不灰心,還準備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還沒見著,會怎樣?——也許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見到為止)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六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對描寫劉備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的反復朗讀,體會劉備訪求賢才十分虔誠的特點。

一、導入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歌。

2、根據(jù)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自學感悟

劉備前兩次去隆重拜訪諸葛亮都未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成功了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請同學們看學案25頁鞏固練習“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邊讀課文邊用筆畫出有關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出簡單的批注。先自學,然后小組交流。

三、討論交流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內交流展示。

四、點撥引導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1、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2、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xiàn)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3、是啊,為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己的兄弟。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師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5、同桌互讀劉備、張飛的對話部分,進一步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7、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2)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xiàn)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

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盡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2)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3)想一想,誰對誰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8、在隆重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說說策略的內容。

9、劉備聽了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劉備感到“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p>

你知道劉備在見到諸葛亮之前對自己的統(tǒng)一大業(yè)處在什么樣的迷茫之中嗎?

10、所以聽諸葛亮這么一分析,他——(學生接讀……“茅塞頓開,像撥開烏云見青天。”)

11、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1)師:“茅塞頓開”就是——(生接:撥開云霧見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劉備“茅塞頓開”這樣的計謀肯定很高??梢娭T葛亮很有才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雄才大略)

(3)諸葛亮出山后,幫助劉備打了許多勝仗,說說你知道哪些勝仗?

(4)有了這樣的體驗一定能把劉備的這句話讀好!

(5)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五、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六、布置作業(yè)。

寫話: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劉備諸葛亮

誠心誠意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齊讀課題。

聯(lián)系舊知導出課文引發(fā)學生研讀興趣。

二、自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檢查自讀情況。

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按要求自讀課文。

分段讀課文。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宜:與“宣”比較。

交流詞語的意思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明確提出自讀要求,使得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較和交流中深化字詞的理解,為理解課文做鋪墊。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放錄音范讀全文。

聽錄音,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對學生要求不必過高,能聽懂多少是多少,這樣能減少學生壓力使得學生能暢所欲言。

二、細讀課文

組織交流。

出示: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出示: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引導比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保?/p>

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說明什么?

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齊讀第五自然段

比較和朗讀中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讀中升華,進一步感受和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三、小練筆。

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F(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說理能力。

四、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完成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寫的信,互相提意見修改。

板書:

三顧茅廬

兩次拜訪沒見到 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 劉備: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后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八

1、抓人物言行揣摩、體會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意。

2、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3、通過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興趣,回顧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盡管劉備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隨著劉備一起三顧茅廬。

二、自主研讀,感悟品質

1、自讀課文3-6小節(jié),讀讀劃劃,想想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隨機交流,朗讀感悟

重點句1: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p>

預設感悟點:感悟劉備的(誠心、敬重 仰慕)

1、抓“大聲斥責”、“如此無禮”等感受

2、感情朗讀劉備、張飛對話。

重點句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預設感悟點:抓住“輕輕走” “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劉備的(謙恭 誠心)

1、緊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預設感悟點:抓“下馬步行“感受劉備的( 禮節(jié) 誠心)

1、抓“下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4: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見?!?/p>

預設感悟點:抓“趕緊下拜”,“謁見”等詞感受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1、抓“趕緊”“謁見”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3、劉備的這份急于求賢的精神真讓人感動!

1、總結:學了整篇課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使他最終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2.、師小結

3、拓展:課外收集、閱讀有關三國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