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16:24:19 頁碼:7
2023年《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4篇)
2023-11-22 16:24:19    小編:李耀Y

公益活動是為了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推動社會進步等目的而進行的一種社會行為。寫一份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結合實際情況,采用恰當?shù)慕嵌群头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于總結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tǒng):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后,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边M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jīng)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設計思路:

本課是根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課文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描寫,一次比一次詳細。課文通過對人物言行細致入微地刻畫,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這一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線潛心閱讀文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從這個教學理念出發(fā),在教學中緊扣中心問題——“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備相請諸葛亮誠心誠意”展開全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探究、體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在學習形式上,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式解詞、配樂表演等方式促進學生對文本理解,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有開放性,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fā)展。

教學目標:

1、理解“斥責”“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為。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嗎?知道相關內容嗎?

1、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2、師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豪邁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歷史的情境,教師的敘述把學生自然地領入本課的學習)。

一、復習導入——顯現(xiàn)主題。

1、上節(jié)課,我們和歷史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兩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草屋拜訪他,可惜都沒有碰到,關羽和張飛都不耐煩了,劉備呢?(不灰心)對,劉備打算三訪孔明。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這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誠心誠意相請諸葛亮?

二、探究劉備言行——品味誠心誠意。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說說你的體會。

讀課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交流品讀(第三節(jié))。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長?(一里等于500米,半里為250米)你體會到了什么?

b下馬步行:態(tài)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諸葛亮的恭敬態(tài)度嗎?(自由讀——點名讀——齊讀)。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a從“輕輕、恭恭敬敬、等”幾個詞語中看出劉備禮賢下士。

b你認為怎樣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親自體驗一下嗎?我們來學學劉備。讓學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鐘)。

c半分鐘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鐘的等待已經(jīng)讓我們心急如焚,那劉備等了多少時間?

(3)又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才睡醒。此時劉備會如何拜見,諸葛亮又會說些什么呢?

a表演相關內容。

b請問劉備,你為什么要用拜見一詞呀?

老師知道“拜見”指針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長輩,感受到什么?

(禮賢下士、虛心求教)。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讀、思、議、看,借書童之口領學生悟劉備的這份誠心誠意,對課文中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讀與說結合,在文章的空白處想象、補白,使學生披文入境,展現(xiàn)了語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認識張飛人物形象——感悟誠心誠意。

(一)體會反襯作用。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里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么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為什么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采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為作者描寫張飛是為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我。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為什么對張飛要“斥責——大聲斥責”?

3、根據(jù)錄像配音本節(jié)內容。

(二)豐富張飛形象。

2、交流:(桃園結拜、長坂橋上單身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關羽死后張飛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師:張飛也是個英雄,十分講義氣、英勇、對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華誠心誠意。

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jié))。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讀。

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戰(zhàn)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后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3)理解最后一句話。

(設計意圖:拓展教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你看這么美的景色,誰能美美地讀?指讀,齊讀并出示相關練習訪說。

五、朗讀品味并總結:讓我們走向書本,向古人學習,做一個智慧的現(xiàn)代人!

張飛——劉備——諸葛亮。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1、速讀課文,以題目為切入點,訓練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jié)。

2、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

1、自讀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點)

2、透過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并時刻為實現(xiàn)理想做好準備。(難點)

一、懸念導入,激興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為我們造就了一部偉大的作品———《三國演義》,他以生動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jié),宏偉的結構,為我們展現(xiàn)了時代條件下的各種紛爭、矛盾,敘述了三國時期群英聚集,風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是《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的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抓住文眼,構情節(jié)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這個題目,你讀出了什么?

2、速讀課文,在總覽全文的基礎上,再次解析題目,用一句話概括主要故事情節(jié)。

(學法指導:什么人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產生了什么結果)

小結: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最終使其答應出山。

三、抓住關鍵,析人物

質疑:

劉備是如何做到讓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的呢?(誠心)

文本探究

(一)劉備之“誠”

3、學生自主散讀思考刻畫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個性特點,小組互相補充交流。

4、組內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師生互評。

明確:(1)拜訪次數(shù)?

(2)充分信任

(3)下馬步行

(4)等候醒來

(5)批評張飛

劉備:有雄心壯志、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有威望,有號召力,氣度寬宏

小結:正是劉備集這些優(yōu)秀的特質于一身,才能在誠心的拜訪后求得大賢。

(二)諸葛亮之“賢”

誰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劉備是這樣,諸葛亮也不例外。

明確:雄才偉略、目光長遠、胸懷大志、淡泊名利

四、總結歸納,談收獲

從兩個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五、課后練筆,促提升

請同學們以《理想與成功的距離》為題,寫一寫自己的學習感受。

六、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劉備諸葛亮

誠賢

雄心抱負

漢室可興,大業(yè)可成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1.初步了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難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教師方面: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于“三顧茅廬”這一情節(jié)的前后內容,查閱關于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Ш脱a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才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jù)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說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情節(jié)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二、研讀課文。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加點字字音。

拜謁嘔心寰宇荷鋤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風邂逅不省慵懶千仞不棲熟諳。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jié),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jié)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課文。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于表現(xiàn)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jié)是如何變化的?有什么特點?

情節(jié)曲折,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shù)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xiàn)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來小說的結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愿“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xiàn)了他為興蜀漢大業(yè)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業(yè)。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jié)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第三課時。

一、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來的失敗?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guī)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業(yè)。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課前: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與片頭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再現(xiàn)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劉備是憑他的“誠心誠意”來打動諸葛亮的,紅筆板書:誠心誠意)。

提示:可以邊讀課文邊用筆劃出相關句子,把你深有感觸的詞語圈出來,在邊上寫寫你的感受,這就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1)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師: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系?

師:劉備為什么要責備張飛?(劉備責備張飛是因為怕張飛的魯莽誤了他的大事)。

師: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xiàn)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師:該怎樣讀好這兩個人的對話呢?誰來做一次“猛張飛”?你說說張飛嚷時是怎樣的心情?(生氣、討厭、怎么搞的,又要去請?)。

師:“捆”只能捆來人,卻捆不來人的心呀!劉備怎么說的?(齊讀)。

師:讓我們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男生讀張飛,女生讀劉備)。

(二)到隆中,耐心等候。

分析:

生: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生:他怕馬蹄驚擾了諸葛亮。

師:劉備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就下馬步行。這說明他——(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師:還有哪些地方體現(xiàn)劉備的誠心誠意?

生:“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生:“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

師: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生:劉備怕他倆打擾諸葛亮,怕張飛鬧堂……。

師: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低頭彎腰,雙手抱拳)。

師:彎腰低頭是對一個人的尊敬。這樣才能體現(xiàn)對人的虔誠和恭敬。

師: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啊!

生:還有這里也能體現(xiàn)出劉備的誠心誠意?!皠湔驹谂_階下等候。”封建社會是分等級的。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生齊讀:“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來?!?/p>

轉折。

生:劉備想見諸葛亮。

生:劉備見諸葛亮醒來很興奮,想馬上進去和他討論國家大事。

師:誰能用一個成語形容他此刻的心情?(迫不及待)。

(三)見面后,茅塞頓開。

師:噢,劉備真是求賢若渴,那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劉備這樣“誠心誠意”地去請呢?讀讀最后兩節(jié)。

生:讀最后兩節(jié)。

師:劉備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諸葛亮,想要聽他的高見,諸葛亮有何高見?(生回答)。

之后播放ppt。

師:(出示圖片)當時曹操在北,孫權在南,諸葛亮要劉備先拿下荊州為家,再奪取西川建立基業(yè),和曹操、孫權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最后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隆中決策”。

師:劉備沒見到諸葛亮前,他對天下形勢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現(xiàn)在呢?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師:“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師: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這就叫(板書:拔云見日)。

生齊讀這句話。

師:作者這樣描寫劉備當時的心理,對表現(xiàn)諸葛亮起到了什么作用?(板書:雄才大略)。

師: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師引讀——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你讀了有何體會,劉備為何“三顧茅廬”你看出來了嗎?

生:他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水一樣,這叫什么成語?(如魚得水)。

師:噢,我劉備是條再大的魚,沒有水又有何用??!

師: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敗夏侯淳,接著又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草船借劍的成功;巧設空城計等故事都證實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學生接一些成語)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夸諸葛亮)。

諸葛亮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目標,竭盡全力,最后戰(zhàn)死疆場,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對劉備有多么重要,再讀讀這句話。

生:待人誠懇,謙虛。

生:不要擺架子。

生:對人要尊重……。

師: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板書:尊重人才??禮賢下士)。

師:課文有一處秀麗的環(huán)境描寫,你找到了嗎?請看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生讀)。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人們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

師小結: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tǒng)一中原——出力。

師:隆中美不美?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生:交流(交流時教師把握: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

師小結:山岡蜿蜒、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這些景象與隱居其中的諸葛亮的品格多么協(xié)調??!因為諸葛亮為人剛毅,執(zhí)法嚴明,敢于抗爭,從不茍且,正直無私,正好與山岡、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將山岡的蜿蜒起伏比喻為宛如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又和“臥龍先生”扣合,暗示了諸葛亮的非凡才略。這在寫作上叫——(環(huán)境烘托)讓我們美美地再讀這一段文字。

生讀,讀出美感。(配上畫面)。

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生:學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點: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學生習作。

三、拓展延伸。

歸納:諸葛亮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他為輔助劉備“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有人寫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來贊美這則歷史故事,齊讀:

諸葛臥龍出山幸會明主大展宏圖揚美名。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1.說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謀”這些詞,你首先會想到誰?(諸葛亮)在中國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詞這樣一個曠世奇才為何偏偏選擇了當時尚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呢?這里要引出一個感人的故事——“三顧茅廬”

2.板書課題,理解關鍵詞:顧——拜訪;茅廬——茅草屋說說課題的意思

1.分組出示三組詞語,指名讀,再齊讀

第一組: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第二組:群雄紛爭茅塞頓開三分天下

第三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見底青翠欲滴秀麗宜人

2.“三顧茅廬”,顧名思義,快速瀏覽課文,劉備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課文都寫了嗎?(前兩次一帶而過,詳寫第三次)

1.師簡要介紹背景及前兩次拜訪的經(jīng)過

2.讀了本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個字表達,那會是什么字?(板書:誠)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詞讓你讀出了“誠心”?(兩次前往,都沒見著,但劉備并不灰心,還準備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還沒見著,會怎樣?——也許還會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見到為止)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1、抓人物言行揣摩、體會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意。

2、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喚起學生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3、通過一定的拓展,感悟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興趣,回顧引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劉備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你了解到了什么?

2、是啊,盡管劉備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讓我們隨著劉備一起三顧茅廬。

二、自主研讀,感悟品質

1、自讀課文3-6小節(jié),讀讀劃劃,想想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隨機交流,朗讀感悟

重點句1: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把諸葛亮捆來就是!”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p>

預設感悟點:感悟劉備的(誠心、敬重 仰慕)

1、抓“大聲斥責”、“如此無禮”等感受

2、感情朗讀劉備、張飛對話。

重點句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預設感悟點:抓住“輕輕走” “恭恭敬敬等”等感受劉備的(謙恭 誠心)

1、緊扣“等”的恭敬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3: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預設感悟點:抓“下馬步行“感受劉備的( 禮節(jié) 誠心)

1、抓“下馬步行”等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重點句4: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見?!?/p>

預設感悟點:抓“趕緊下拜”,“謁見”等詞感受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1、抓“趕緊”“謁見”感受。

2、感情朗讀,隨機點撥

3、劉備的這份急于求賢的精神真讓人感動!

1、總結:學了整篇課文,想一想是什么打動了諸葛亮,使他最終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2.、師小結

3、拓展:課外收集、閱讀有關三國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1、初步了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難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教師方面: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于“三顧茅廬”這一情節(jié)的前后內容,查閱關于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Ш脱a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才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jù)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說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情節(jié)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二、研讀課文。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加點字字音。

拜謁嘔心寰宇荷鋤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風邂逅不省慵懶千仞不棲熟諳。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jié),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jié)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課文。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于表現(xiàn)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jié)是如何變化的?有什么特點?

情節(jié)曲折,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shù)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xiàn)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來小說的結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愿“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xiàn)了他為興蜀漢大業(yè)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業(yè)。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jié)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第三課時。

一、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來的失敗?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guī)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業(yè)。

師:同學們,看來你們都認真預習過課文了,因為我看到很多同學的課本上寫著“已經(jīng)讀課文三遍,×××”,“認真讀課文五遍,×××”。

ok,我來檢查一下,已經(jīng)讀過課文三遍的同學請舉手。繼續(xù),有信心把課文讀得又對又通的請舉手。(有部分學生沒有舉手)。

師:我要開始讀了,我真的要開始讀了。

生:明白了。

師:那好,同學們各自大聲地讀吧!

生:讀課文。

師:能讀通了嗎?好,全部免檢通過。不過蔣教師還想請你們再讀課文。這次是默讀課文,默讀好??!默讀能使人真正讀懂課文,什么是讀懂課文,就是讀了之后,有話想說了,而且壓也壓不住了,希望同學們呆會兒有話想說。

生:各自默讀課文。

師:有話想說了嗎?

生說師點評。

生:我們想根據(jù)課文表演。

生:我們想在小組中學習。

生:我們想跟平常一樣來一次比賽。

師:老師尊重你們的意愿,來一次比賽,而且比賽的內容也保管你們喜歡。下面我們來分組(分3組),第一組誰愿意當組長?你喜歡三國中哪一個人物?(劉備)為什么?說得有理有據(jù),那你們就叫“劉備組”。依次確定“諸葛亮組”、“周瑜組”。

師: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請迅速默讀《小組合作合作指南》??赐旰?,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舉手示意。

小組合作學習指南:

每一個參賽大組在組長的指導下自動分成4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重點準備一項比賽內容。

合作監(jiān)督員蔣軍晶巡視,如果發(fā)現(xiàn)有小組出現(xiàn)“組長包干”或者“主題不集中”的現(xiàn)象,立即黃牌警告,連續(xù)兩次黃牌警告即取消參賽資格。

尊重評委,希望不要過分計較“分數(shù)”。

每位組長比賽前都要進行戰(zhàn)前動員。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生1:三次去一個地方拜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誠心誠意邀請。

生2:三次拜訪茅房。{同學們有笑聲}。

生3:劉備三次去拜訪住在茅草屋里的諸葛亮。{評價是表揚話說得非常完整}。

師:看到題目后,你有什么問題?

生4:劉備為什么要拜訪諸葛亮?

師:大聲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不認識的字可以查生字表。

二、讀課文釋詞語。

生6:讀文。

生7:就是互相成為生死兄弟。

生8: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簡單敘述。

師:全班讀讀。課件出示:“他們來到隆中,……只見……秀麗宜人。”

師:什么樣的山岡?蜿蜒是什么意思?

生9:讀書中描寫的句子。

生10:蜿蜒就是像蛇那樣彎彎曲曲的。

生11:諸葛亮。

師:諸葛亮稱自己是臥龍先生。竹林怎樣描寫的?“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生12:翠綠的顏色馬上要滴落下來了。

師:欲是將要的意思。

師:“秀麗”可以換成哪一個詞?

生13:美麗。

師:再次齊讀這部分景色描寫的內容。

師:劉備怎樣拜訪的呢?指生讀第四段。

生14:曹操、孫權。

師:群雄紛紛爭斗,戰(zhàn)火紛飛,人民民不聊生,只有國家統(tǒng)一了,人們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呀。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云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指生讀下一段。

師:為什么說…。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你能用哪個詞概括一下?

生15:如魚得水。

師: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師:群雄也許都來請過諸葛亮,那為什么劉備來請他,諸葛亮就決定出山了呢?

三、自學指導。

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討論問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jié)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師:指學生復述課文。

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順序寫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5、評析學生的寫話。

四、小結全文。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三顧茅廬(引導學生讀課題)。

二、實施活動過程。

活動一:體會人物形象。

(一)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畫出描寫人物的句子,體會人物形象特點。圈畫關鍵詞,在旁邊簡要作批注。”

2、學生讀書作批注。

3、小組交流。

4、展示匯報:

(1)對話、神態(tài)中體會誠心誠意(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相機出示:

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p>

(1)你是從劉備和張飛的對話中體會劉備的誠意的,很好!—(看學生把感悟點落在哪里)。

(2)指導“嚷”

(3)指導“捆”

師:張飛把諸葛亮當作了東西,用“捆”字可看出對諸葛亮的無禮。

(3)引導:劉備怎么說?

a你們知道劉備和張飛是什么關系嗎?(學生介紹“桃園三結義”故事,教師評:你了解的真多!)。

b誰來用斥責的口氣讀讀這句話,體會體會劉備當時的心情。

(指名一學生讀)——你們注意到這句話后面的標點了嗎?劉備不要張飛去,他是要————親自去(學生接話),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學生接話)。

誰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這句話。(再指名一學生讀)。

c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2)繼續(xù)交流,你們還畫出哪些描寫人物形象的詞語、句子。

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保ㄒ龑约赫f體會)。

(2)“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p>

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擾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侯。”

(指導生扣住關鍵詞說體會,動作表演理解恭恭敬敬,體會虔誠)。

“不要驚醒”: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輕輕”:生怕驚擾諸葛亮休息。

(小結:看來,劉備用對待“長輩”的禮貌,對待“賓客”的熱情對待諸葛亮,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

(學生想象的語言會很豐富,模仿的口氣也很像。有的說:“二弟三弟,你們且在門外等候,我先進去?!庇械恼f:“三弟,你性情急躁,現(xiàn)在門外等候,莫要驚擾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保?。

(4)“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理解“半晌”半晌是多長時間?“3個小時”

師: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多么的敬重??!齊讀這部分。

小結:我們從行動中體會到了劉備的誠意,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感受這些地方,

真的睡著了不知道的到來嗎?不想見他,是想考驗他。

相機板書:見不見。

小結:故事中的矛盾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相機板書:情節(jié)。

活動二:品讀環(huán)境描寫。

1、出示:(生讀)“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p>

2、讀到這有疑問嗎?引導提問:這是一篇人物故事,為什么要寫這兒的環(huán)境呢?

體會環(huán)境描寫在這里的作用。(環(huán)境描寫巧妙了襯托了諸葛亮的性格特點)。

3、聯(lián)系第4自然段體會諸葛亮的形象。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

師:通過這一段談話,劉備就明白了當時的形勢和以后的打算??梢钥闯鲋T葛亮確實是謀略,確實值得劉備三次邀請。齊讀第四小節(jié)。

4、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板書(如魚得水)誰是魚,誰是水呢?為什么這么說呢?劉備得到諸葛亮就像什么?你讀過《三國演義》嗎?諸葛亮幫劉打過哪些仗?(“火燒赤壁”、“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設空城計”……)。

再讀讀最后一節(jié)。

5、再來讀讀這兒的環(huán)境描寫。

師小結:俗話說“人杰地靈”,這里的環(huán)境襯托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檢測活動效果。

模仿課文第3節(jié)描寫“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四、拓展活動時空。

讀《三國演義》故事中“三顧茅廬”原著?體會原著的語言特點。

板書設計:

人物。

請捆。

情節(jié)矛盾。

見不見。

環(huán)境。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齊讀課題。

聯(lián)系舊知導出課文引發(fā)學生研讀興趣。

二、自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檢查自讀情況。

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按要求自讀課文。

分段讀課文。

茅:與“矛”比較。統(tǒng):與“流”比較。宜:與“宣”比較。

交流詞語的意思三顧茅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麗宜人群雄紛爭茅塞頓開。

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明確提出自讀要求,使得學生學習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較和交流中深化字詞的理解,為理解課文做鋪墊。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放錄音范讀全文。

聽錄音,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出示《出師表》節(jié)選。)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對學生要求不必過高,能聽懂多少是多少,這樣能減少學生壓力使得學生能暢所欲言。

二、細讀課文。

組織交流。

出示: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出示: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引導比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保?/p>

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jīng)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說明什么?

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討論: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齊讀第五自然段。

比較和朗讀中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讀中升華,進一步感受和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三、小練筆。

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fā)的淋漓盡致?,F(xiàn)在,請大家發(fā)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說理能力。

四、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完成并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寫的信,互相提意見修改。

板書:

兩次拜訪沒見到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劉備: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訪的經(jīng)過見面前。

見面后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二

一、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歌曲影像資料,導入新課。

(設計理念: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實際,大膽引進相關課程資源——《三國演義》電視劇片段導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語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走進情境中去。)。

板書課題。講解“顧”“茅”“廬”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

1、請你自由選擇讀書方式再認真地讀一遍課文。

2、老師希望你們讀準這些詞語。(出示詞語)。

檢查讀音(開火車)打亂順序讀比賽讀做《補充》第一題反饋。

字形詞義。

(設計理念: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自習能力,上課就跟進檢查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課文重點寫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情形,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第三次拜訪的經(jīng)過呢?課文可以分為三段,說說段意。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結合《評價》中的預導和課文中的段落,也可以用課題擴展法,自然段段意疊加法。指名說。

(設計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無聲地滲透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教學生學會概括歸納)。

三、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誰能說說現(xiàn)在我們用“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多指什么?(僅僅指劉備請諸葛亮的事嗎?)。

師板書:誠心誠意)。

2、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我們一起再來默讀課文,把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句子畫出來,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點,然后有感情的讀一讀所畫的句子,最后在組內找個伙伴說說你對所畫句子的理解。(教師巡回,學生讀課文,圈劃出重點詞句)。

3、在班級找個適合你的學習伙伴,或者讀,或者說,當然也可以演。用你們認為最佳的方法來表達你們體會到的東西。好嗎?(生合作準備,無需回原位)。

(設計理念:根據(jù)寫人文章的特點,著力引導學生畫出表現(xiàn)人物特點“誠心誠意”的詞語或語句;讓學生多范圍多形式地討論交流。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特點)。

過渡:哪對伙伴愿意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給大家?(指名說)。

交流,理解課文精髓: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對比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反襯。比較張飛和《水滸傳》中李逵的形象,引導有感情朗讀。

b、劉備和張飛的關系,能說的具體一些嗎?相機出示原著介紹“桃園三結義”故事,或學生摘讀其片段。

c、我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老師讀張飛的話,學生讀劉備的話。)。

d、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指導發(fā)散。

(設計理念:引進課程資源《三國演義》原著、《水滸傳》,擺脫了“課本為中心”的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以“課本為重要憑借,落實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適當引進相關課程資源,促進語文學習”的新課改思想。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到原著、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a、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

b、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指導朗讀。

(3)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輕輕敲門。

劉備輕輕地敲門,“輕輕”表示注意輕敲,體現(xiàn)了劉備對諸葛亮地禮貌和尊重。指導朗讀。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劉備叫童子不要驚醒先生,會怎么說?對張飛、關羽會怎么說?如果你們加上一些動作、表情就更好了?。ㄒ龑W生適當?shù)难菅荩?/p>

a、劉備知道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盡量放輕腳步,輕輕地走進去,防止驚醒先生。

b、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樣子!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d、此情此景,讓你想到了哪個相類似的故事?(程門立雪)。

(5)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快步,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表現(xiàn)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設計理念:學習課文時,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誠心誠意”,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自學課文、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劉備的.誠心誠意的語句,在悟中讀,在讀中悟,讀出了“味”,使文中人物個性更加鮮明,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帶上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這個部分。

9、總結:同學們,讀出了劉備的誠心誠意,那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到底有沒有被請出山?劉備有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幫助?更精彩的故事還在后面呢?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

四、推薦閱讀《三國演義》、易中天《品三國》。

教后反思:

《三顧茅廬》是根據(jù)名著改編的一篇歷史故事。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故事情節(jié)不難理解,因此,我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上,引導學生通過“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找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字、詞、句,討論、交流,演一演,談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課堂上,學生基本能找到這些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時都有自己的感悟。通過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三

本課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發(fā)展語言、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的好課文。

1、初讀,讀正確,讀通順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重點品讀第三次拜訪,通過一“行”、一“站”、一“拜”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

通過一“行”、一“站”、一“拜”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

組織談話:

1、師:聽說我們同學都很愛讀書,讀過《三國演義》嗎?

2、生交流。

3、師:老師也最喜歡諸葛亮,還搜集了一些跟諸葛亮有關的歇后語。

課件出示歇后語,引導自由讀一讀。

4、小結過渡:的`確,諸葛亮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各諸侯國都想請他出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三顧茅廬》,來了解諸葛亮是怎樣被請出山的。

1、板題:三顧茅廬

2、指生讀,正音:廬

3、齊讀。

4、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1、組織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生字,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有困難的請教同學或舉手問老師。

2、指導讀正確生字詞。

1)出示:仰慕 大賢 謁見

懇請 輔佐

草舍 數(shù)九寒天

2)指生讀,強調兩個多音字。

3)請一學困生讀,讀對了,表揚;有困難,幫助改正后,大家跟讀。

4)齊讀詞語。

3、引導理解詞義。

1)大賢:文中誰是大賢?怎樣的人才稱之為大賢?

引導懷著仰慕之情寫一寫“大賢”這個詞。

2)謁見:誰謁見誰?謁見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謁見”是怎樣的拜見?

引導學生誠心誠意地寫“謁見”。

4、組織再讀課文,用“——”劃出事情的起因、結果。

1)讀文劃句。

2)交流所劃的句子。

5、引導聯(lián)系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說課文大意。

1、交流。

2、板書:誠

3、劉備誠心相請,一顧茅廬——(失望而歸),二顧茅廬——(怏怏而回),直到第三次,才請得諸葛亮出山。相信他的誠心誠意的確感諸葛亮至深。

下邊,就讓我們學習第三次拜訪,感受劉備的至真至誠。

(二)、讀文品句,感受“誠”

1、讀第三次拜訪,用波浪線劃出劉備誠心相請的句子。

2、交流。

3、品句:

a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1)讀正確句子。

2)找“誠“的體現(xiàn)。

3)聯(lián)系:電影電視中,有沒有見過類似的情況?

師講述北宋時期滿朝文武百官路過楊家天波府,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敬仰的典故。

4)小結:一“行”見誠心!

b 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1)找“誠”的體現(xiàn)。

2)品“輕輕”:為什么要輕輕走?

3)品“恭恭敬敬地站”:他可以怎樣等?

他是怎樣地站?(請一生試著站一站)

師:恭恭敬敬地站是指目不能——(斜視),手不能——(擺來擺去),身子不能——(晃動)等。

4)指導朗讀(請一學困生)

試讀。

通過評價引導一遍又一遍讀。(評:“讀正確了!”“再輕些就更好了!”“我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了恭敬!”)

再請其他學生讀,組織互評。

5)師:這一等,等了多久?

引導找到兩個“過了好長時間”,師講述:這一站,可能站了一個時辰,也可能是兩個時辰,三個時辰,四個時辰。

引導:過了一個時辰,劉備——(生說),他還是恭恭敬敬地站著;過了兩個時辰,劉備——(生說),他還是恭恭敬敬地站著;過了三個時辰,可劉備還是恭恭敬敬地站著,一直到諸葛亮醒來。這一“站”讓劉備的誠心表露無遺!

6)再引導感情讀句子。

c 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p>

1)齊讀句子。

2)什么時候需下拜?

劉備何許人也?

此時的諸葛亮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3)介紹:劉備是漢室的皇叔,一方諸侯,曹操曾說過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劉備兩個;諸葛亮縱有滿腹經(jīng)綸,而此時的他還只是一介草民。何況,三顧茅廬時,劉備已47歲,諸葛亮只有27歲。

所以,這還僅僅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拜嗎?

這一拜,拜出了什么?

這一拜,又拜得什么?

小結:這一“拜”,把劉備的誠心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

d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后,更敬佩諸葛亮了,他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創(chuàng)立大業(yè)。

1)理解“懇請”。

2)想象寫話:會怎樣懇切地請求?(注意想象他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來體現(xiàn)劉備的誠心誠意。)

1、師:劉備的誠心終于打動了諸葛亮。來,讓我們再來回顧劉備的誠心誠意。

2、引導齊讀四個句子。

3、組織寫下自己讀了這幾個句子后想說的話。

五、師:劉備的誠還體現(xiàn)在一顧、二顧中,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

三顧茅廬

劉備 誠 諸葛亮

《三顧茅廬》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的意思。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的品質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4、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文中三處比喻的意義。

5、能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個性品質。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

2、板書課題。

3、學生用文中詞語解釋課題意思。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解決了什么問題?

2、交流反饋: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

3、教師小結。

三、細讀課文,推敲重點,品讀感悟。

(一)抓“誠心誠意”品劉備的尊重人才。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從那些語句可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圈劃出重點詞句。

2、小組交流,互學互促。

3、交流反饋:“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朗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并相機交流感受。(生用“我從----------------中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因為-----------”的句式表達自己的體會。老師相機引導:讀劉備的話,體會劉備的內心;從劉備的神態(tài)中體會到了什么?從劉備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么?)。

4、領讀: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他(生讀描寫劉備誠心誠意的語句),真是尊重人才呀!

(二)抓環(huán)境描寫和三處比喻品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師過渡:劉備當時已47歲,貴為皇叔,諸葛亮僅有27歲,乃一介山野村夫,他如此禮賢下士,值得嗎?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我們先去他家看看吧。

2、生讀看到了什么。

3、交流: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生答)找到這段環(huán)境描寫的中心句,發(fā)現(xiàn)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進行交流。讀這段中的比喻句,說說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

4、指名朗讀這段環(huán)境描寫。

5、說話訓練:我們來到-------,只見--------的柳條--------,--------的小草---------,--------的花兒--------,--------的桃花,--------的梨花,---------的杏花,景色真是---------。

7、討論:“云霧”“青天”分別指什么?“魚”和“水”分別指誰?

8、指名讀這三處比喻,說說這些比喻句的作用。

9、師補充諸葛亮出山后對劉備的輔佐(諸葛亮出山后,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空城計、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擺設八陣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盡心盡力輔佐劉家二十一年,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10、生說說對諸葛亮的認識。

四、課外延伸,拓寬文路(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并深情朗讀)。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先帝不以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p>

1、自由朗讀。

2、這段短文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

3、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五、總結全文,引向課外。

1、說話訓練:劉備真是尊重人才,他--------------;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他------------。(生運用文中詞語進行說話訓練。)。

2、發(fā)散:除了《三顧茅廬》外,你還知道哪些三國故事?

3、總結:同學們,讓我們走進三國城,認識更多的三國英雄,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數(shù)英雄用他們的壯舉寫下了許多感人的篇章,我們從中會有很多收獲的。

板書設計。

誠心誠意訪賢才。

劉備諸葛亮。

尊重人才雄才大略。

如魚得水創(chuàng)大業(yè)。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