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出自孟子的名言(實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3:34:19 頁碼:11
最新出自孟子的名言(實用8篇)
2023-11-11 13:34:19    小編:zdfb

有限的生命里,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把握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個簡潔明了的總結(jié)能夠讓讀者快速了解主要內(nèi)容。接下來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jié)經(jīng)歷,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鑒。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一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wù)撝螄?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了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么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xiàn)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dāng)權(quán)者在帶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dāng)權(quán)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dāng)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fēng)氣的創(chuàng)始人.

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zhàn)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zhàn)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jié)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dāng)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zhì)相同的做法.

4、一暴十寒。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fēng),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xué)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zhí)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dāng)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5、引領(lǐng)而望:“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梁惠王》)釋:如果有一位不好殺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著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6、君子遠庖廚:“是以君子遠庖廚.”(《梁惠王》)釋:君主把廚房擺在遠離自己的場所,就是這個道理.

7、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梁惠王》)釋:我的目力能夠把秋天鳥的細毛看得分明,一車子柴火擺在眼前卻瞧不見.

8、挾泰山以超北海:“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梁惠王》)釋:把泰山夾在胳臂底下跳過北海,告訴人說,“這個我辦不到.”這真是不能.

9、緣木求魚:“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梁惠王》)釋:以您這樣的作法滿足您這樣的欲望,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10、寡不敵眾:“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梁惠王》)釋:人口稀少的國家不可以跟人口眾多的'國家為敵,弱國不可以跟強國為敵.

11、與民同樂:“此無他,與民同樂也.”(《梁惠王》)釋: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同百姓一同娛樂罷了.

1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釋:和天下的人同憂同樂,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服于他的,是從來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化于此)。

13、顧左右而言他:“王顧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釋:齊王回過頭來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別處去了.

14、水深火熱:“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梁惠王》)釋:如果燕國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熱(指災(zāi)難更加深了),那只是統(tǒng)治者由燕轉(zhuǎn)為齊罷了.

15、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梁惠王》)釋:如今燕國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認(rèn)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都用筐盛著干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的軍隊.

16、簞食壺漿:“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梁惠王》)釋:如今燕國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認(rèn)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都用筐盛著干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的軍隊.

17、出爾反爾:“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梁惠王》)釋: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樣去對待人家,人家將怎樣回報你.

18、解民倒懸:“當(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公孫丑》)釋:現(xiàn)在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實行仁政,老百姓的高興,正好像被人倒掛著而給解救了一般.

19、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公孫丑》)釋: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這個時代才行.

20、具體而微:“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公孫丑》)釋:冉牛、閔子、顏淵大體近于孔子,卻不如他那樣的博大精深.

21、出類拔萃:“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孫丑》)釋:圣人遠遠超出了他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從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還要偉大的.

22、心悅誠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公孫丑》)釋: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順服.

23、返求諸己:“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公孫丑》)釋:(射箭)如果沒有射中,不埋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返躬自問罷了.

24、與人為善:“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公孫丑》)釋: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來自己行善,這就是偕同別人一道行善.

26、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孫丑》)釋: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27、此一時,彼一時:“彼一時,此一時也.”(《公孫丑》)釋:那又是一個時候,現(xiàn)在又是一個時候.

29、為富不仁:“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滕文公》)釋:要發(fā)財致富便不能仁愛,要仁愛便不能發(fā)財致富.

30、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滕文公》)釋:若是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jīng)過媒人介紹,自己便鉆洞扒門縫來互相窺望,爬過墻去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士都會輕視他.

31、亂臣賊子:“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滕文公》)釋: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亂的臣子、不孝的兒子才有所害怕.

32、自暴自棄:“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離婁》)釋:自己殘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33、不虞之譽:“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釋:有意料不到的贊揚,也有過于苛求的詆毀.

34、好為人師:“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釋:人的毛病在于喜歡做別人的老師.

35、何出此言:“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離婁》)釋:老師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呢?

36、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離婁》)釋:不孝順父母的事情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子孫為最大.

37、手舞足蹈:“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離婁》)釋:快樂一發(fā)生就無法休止,無法休止就會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起來了.

38、不為已甚:“仲尼不為已甚者.”(《離婁》)釋: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過火的人.

39、左右逢源:“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離婁》)釋:蓄積很深,便能取之不盡,左右逢源.

40、)夜以繼日:“仰而思之,夜以繼日.”(《離婁》)釋:抬著頭考慮,白天想不好,夜里接著想.

41、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萬章》)釋:三年后,太甲悔過,自己怨恨,自己悔過.(艾,音yi)。

42、先知先覺:“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萬章》)釋: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覺者來使后知后覺者有所覺悟.

43、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萬章》)釋:“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樂,先敲缽鐘,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終的一樣.

45、殺人越貨:“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憝.”(《萬章》)釋:(《尚書康誥》)說,“殺死別人,強奪財物,橫強不怕死,這種人,是沒有人不痛恨的.”

46、茁壯成長:“牛羊茁壯長而已矣.”(《萬章》)釋:(孔子曾經(jīng)做過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說,“牛羊都壯實地長大了.”

47、知人論世:“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萬章》)釋:吟詠他們的詩歌,研究他們的著作,不了解他們的為人,可以嗎?所以要討論他們那一個時代.

48、一暴(pu)十寒:“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釋:縱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冷它十天,沒有能夠再長的.

49、專心致志:“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告子》)釋:假使讓弈秋(下棋高手)教授兩個人下棋,其中的一個人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話.

50、舍生取義:“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告子》)釋:如果兩者(生命和義)不能并有,便犧牲生命,而要“義”.

51、杯水車薪:“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告子》)釋: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來救一車柴木的火焰,(結(jié)果連他們已實行的這點點仁都會消失的).

52、言歸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告子》)釋:所有我們參加盟會的人訂立盟約以后,完全恢復(fù)舊日的友好.

53、以鄰為壑:“今吾子以鄰為壑.”(《告子》)釋:如今你卻使水流到臨近的國家去.

54、習(xí)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盡心章》)釋:如此做去,卻不明白其當(dāng)然;習(xí)慣了卻不深知其所以然.

55、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盡心》)釋:窮困便獨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6、不言而喻:“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盡心》)釋:(君子的本性,仁義禮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動作上,不必言語,別人一目了然.”

57、引而不發(fā):“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盡心》)釋:君子(教導(dǎo)別人正如射手),張滿了弓,卻不發(fā)箭,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

58、仁民愛物:“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盡心》)釋: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

59、當(dāng)務(wù)之急:“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盡心》)釋:智者沒有不該知道的,但是急于當(dāng)前重要工作.(仁者沒有不愛的,但是務(wù)必先愛親人和賢者).

60、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書》,不如無《書》.”(《盡心》)釋: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

61、茅塞頓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盡心》)釋:山坡的小路只一點點寬,經(jīng)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條路;只要有一個時候不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

62、言近旨遠:“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盡心》)釋:言語淺近,意義卻深遠的,這是“善言”.

63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盡心》)釋:(這種人)同流合污,(所以說他是賊害道德的人)。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二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睹献印けM心下》。

4、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5、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睹献印ぬ傥墓隆贰?/p>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孟子·離婁下》。

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睹献印るx婁下》。

8、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于千里之外?!睹献印じ孀酉隆贰?/p>

9、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1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睹献印けM心上》。

11、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睹献印る墓隆?。

1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地。

13、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14、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睹献印るx婁上》。

15、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睹献印るx婁下》。

16、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

17、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睹献印す珜O丑上》。

1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る墓隆贰?/p>

19、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睹献印るx婁上》。

20、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三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其進銳者,其退速。

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6.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11.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4.尊賢使能,后杰在位。

1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6.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7.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9.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四

1.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2.盡信書,不如無書。

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5.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7.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1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1.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2.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6.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19.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20.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五

1、仁者無敵。

2、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6、民事不可緩也。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14、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7、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19、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0、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2、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23、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4、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5、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2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2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9、人皆可以為堯舜。

30、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3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33、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6、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37、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41、盡信書,不如無書。

42、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3、仁則榮,不仁則辱。

44、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45、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4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7、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48、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49、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5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51、其進銳者,其退速。

5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5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54、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5、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六

齊國有一個人,家里娶了一個大老婆和一個小老婆。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飽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大老婆問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顯貴。大老婆便告訴小老婆說:“丈夫外出,總是飯飽酒醉才回來;問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說全是些有錢有地位的人。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什么顯貴人物到我們家來。我準(zhǔn)備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钡诙烨逶缙饋?,她便悄悄尾隨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沒見一個人站住同她丈夫說話的。那齊人最后走往東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掃墳?zāi)沟娜?,討些殘菜剩?不夠,又東張西望地跑到別處乞討。這便是他吃飯喝醉的辦法。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這情況告訴小老婆,她說:“丈夫,是我們仰望并終身依靠的人,現(xiàn)在他竟這樣!”她便與小老婆一道怨恨咒罵丈夫,在庭院中相對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興興地從外面回來,向他的兩個女人擺威風(fēng)。在君子看來,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發(fā)財辦法,不讓他們的大、小老婆認(rèn)為羞恥并相對哭泣的,簡直是太少了!

孟子借這個寓言諷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當(dāng)手段謀求富貴利益的官僚。把他們夸口、無恥、得意洋洋的嘴臉,描寫的細膩逼真,令人過目不忘。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七

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說:“(既然梁惠王你喜愛打仗)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jié)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泵献又v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dāng)然不對!他只不過沒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樣是逃跑”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p>

這是孟子向梁惠王講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訴梁惠王和其它諸候一樣都實行的暴政,即使有時施些小恩小惠也不會改變事物的本質(zhì)。所以看事物應(yīng)當(dāng)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與全局。

出自孟子的名言篇八

(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yīng)該處于統(tǒng)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yǎng)繁殖,那么,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并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chǎn),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xué)校,反復(fù)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dǎo)他們,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1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沒有一定的產(chǎn)業(yè)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zhǔn)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jì),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19)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zhàn),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zhàn),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lǐng)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dāng)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dāng)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并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biāo)?/p>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dāng)?shù)墓傥?,有才能的人?dān)任一定職務(wù)。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譯文】關(guān)心人民是最緊迫的任務(wù)。

(31)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shu^g不入洿(w&)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譯文】不要在農(nóng)民耕種和收獲的大忙季節(jié)征兵和征徭役,妨礙生產(chǎn),那么生產(chǎn)的糧食便吃不盡了。不要用細密的魚網(wǎng)到大池中捕魚,那么魚類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適的時間到山林砍伐樹木,木材也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會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譯文】現(xiàn)在你的廚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馬欄里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尸體,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領(lǐng)著禽獸來吃人。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譯文】桀和紂的喪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們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方法:獲得了百姓的支持,便獲得天下了;獲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的支持了;獲得民心有方法:他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積起來;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加在他們頭上,如此罷了。

(34)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譯文】賢明的君主在規(guī)定百姓的產(chǎn)業(yè)時,一定要使他們上可以養(yǎng)父母,下。

可以養(yǎng)妻子兒女,好年成能豐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餓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譯文】一切為著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這樣去統(tǒng)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譯文】諸侯的寶貝有三樣: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種以珍珠美玉為寶貝的人,禍害一定會到他身上來。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譯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們降生了君主,也替他們降生了師傅,這些君主和師傅的惟一責(zé)任,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譯文】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亂了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節(jié),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zé)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44)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譯文】修養(yǎng)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zhì)欲望。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譯文】向諸侯進言,就得輕視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天將要把重要的任務(wù)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惱他的心意,勞動他的筋骨,饑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譯文】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jié)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4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文】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jì)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5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51)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譯文】豐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現(xiàn)懶惰;災(zāi)荒年成,年輕人多表現(xiàn)強暴,并不是天生的資質(zhì)有所不同,是由于環(huán)境把他們的心變壞了的結(jié)果。

(5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譯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5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譯文】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zāi)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5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5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譯文】解說詩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于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57)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文】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

(5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

(5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60)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文】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jì)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6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6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6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