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地理知識的作文(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2:30:44 頁碼:11
最新地理知識的作文(通用13篇)
2023-11-25 02:30:44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應該習慣總結自己的經歷,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總結可以借鑒一些寫作技巧,如采用概括性的句子、使用引用等??梢詮倪@些總結范文中學習到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思路和表達方式。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一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______,頤和園及八達嶺。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臺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鐘觀音聽。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云湖北大。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貴州銅仁產汞礦,云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云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貨運選擇三原則: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遠程而且數(shù)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中國十大旅游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陜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臺灣島上日月明。

人口較多的少數(shù)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shù)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苗維彝藏和蒙古。

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二

1.根據(jù)地理坐標定位。

2.根據(jù)相對位置定位(參照重要的點和線:如城市、海陸位置,地理界線,山脈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狀、流向、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界線、等降水量線、鐵路線等)。

3.根據(jù)區(qū)域輪廓、形狀定位。

4.根據(jù)地理事物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地區(qū)的氣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動植物特征、土壤特征、自然帶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或特殊性;這些特征是區(qū)域定位的重要線索。從所處氣候類型、氣壓帶風帶、自然帶、地形單元、板塊位置等判斷。

5.根據(jù)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跡、現(xiàn)代建筑物、文化現(xiàn)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線索。

二、自然地理特征(從各組成要素及相互聯(lián)系分析)。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關系。例如,中國處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這是用與中國有空間關系的大洲和大洋來說明中國的位置。

(1)絕對位置:用經緯網來確定。(進一步確定半球位置、高中低緯、天文五帶位置)。

(2)自然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與周圍陸、海、山、河等事物之間的空間關系。如海陸位置(如大陸東岸、西岸;臨海、內陸,對交通和降水有影響)、所處的寒溫熱帶、氣壓帶風帶、氣候類型、自然帶、地形單元、板塊位置等。

(3)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國與鄰國具有政治意義的空間關系。(與哪些國家相鄰、相對位置關系、及其戰(zhàn)略位置)。

(4)經濟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與具有經濟意義的其他事物的空間關系。經濟區(qū)位(蘇南靠近長三角,接近市場,易受其輻射帶動,比蘇北發(fā)達)、交通位置(武漢成為交通樞紐與武漢位于中部地帶的中心有關)。

地理位置是影響一國或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包括地形特征:海拔、地面起伏及地勢、地形類型及分布組合。

地形成因:內力作用(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外力作用。

特殊地貌、地質災害、地質資源、地形與其他地理要素的關系。

(表述區(qū)域內某要素的特征:突出類型的比例構成和分布的空間結構。某區(qū)地形、氣候、資源的特點描述都如此)。

3.氣候的知識結構:

氣候要素:如氣溫(季節(jié)變化、積溫、生長期)、降水(季節(jié)變化、干濕地區(qū))、氣壓、風(盛行風、所處氣壓帶和風帶)、蒸發(fā)量的特點和分布。

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名稱。

氣候分布:分布規(guī)律和具體地區(qū)。

氣候成因:如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

氣候資源:光照、熱量、降水、風。

氣象災害:臺風、洪澇、干旱、寒潮、低溫冷害、沙塵暴。

氣候評價:以對人類生產生活有利與否為標準。

氣候與其他地理要素的關系。

4.河流(湖泊)的知識結構:

河流的性質:外流河、內流河、時令河。

補給來源:大氣降水、冰川融水、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水害及治理(裁彎取直、疏浚河道)、河流與其他地理要素的關系。

湖泊的知識結構:類型(淡水湖或咸水湖)、成因、水文特征、流域概況、利用及治理。

5.自然植被、土壤的知識結構:

類型、特點、分布、成因、問題、措施、代表性品種。

6.自然帶。

7.海洋:海水的溫度、鹽度、洋流、與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的關系。

9.自然災害:氣象災害、地質災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

農業(yè)部門及結構、農業(yè)地域類型、主要農產品(動、植物)及分布(重要的農業(yè)區(qū))、區(qū)位條件、耕作制度(熟制)、耕地類型、生產特點(商品率、機械化水平、生產經營方式、集約化程度、專業(yè)化水平)、主要問題及措施、發(fā)展方向。

主要部門及結構、產品種類、工業(yè)分布(地帶、基地、中心)、區(qū)位因素(包括城市內工業(yè)區(qū)的選擇)、主要問題及措施、發(fā)展方向。

3.交通的知識結構:

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線的分布及點的位置、區(qū)位條件、交通運輸?shù)囊饬x、功能及作用,沿途資源及經濟發(fā)展。

4.城市的知識結構:

城市的形成與發(fā)展、分布、城市化、城市職能、對外聯(lián)系方式、城市功能分區(qū)及結構。

5.人口、商業(yè)貿易、旅游、文化、國際組織等的相關特點。

6.經濟特征: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特征可以從它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國民經濟結構、工農業(yè)產品及在世界的地位和意義、生產分布、貿易特點、經濟增長的主要措施等方面歸納。

五、反映各類地理事物空間結構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圖表形式(點、線、面、圖形、數(shù)據(jù)表格)及判讀技能。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三

1、東北地區(qū)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地區(qū)包括黑、吉、遼三省,東、北兩面與朝鮮、俄羅斯為鄰,南連河北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qū),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2、東北地區(qū)地理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qū)陸上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有利于開展對外貿易;通過南面渤海、黃海海域可與韓國、日本等眾多海外國家進行經濟交流,促進當?shù)亟洕陌l(fā)展。

3、地形特征:東北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地表結構大致呈半環(huán)狀的三帶:外圍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等流域低地,中間是山地和丘陵,內部則是廣闊的平原。(山環(huán)水繞,平原居中),東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

4、氣候類型及特點:東北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溫暖短暫,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北地區(qū)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長東嚴寒。

第二節(jié)東北地區(qū)的人口與城市分布。

1、東北地區(qū)人口分布不均勻。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qū)人口多,工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平原地區(qū)人口多,山地地區(qū)人口偏少。

2、東北地區(qū)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區(qū)之一,主要少數(shù)民族有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滿族在東北地區(qū)分布較廣,是東北地區(qū)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赫哲族是我國北方長期以漁獵為生的民族,有吃生魚的飲食習慣。旗袍是中國女性特色服飾之一,源于滿族女性傳統(tǒng)的旗裝。

3、在東北地區(qū)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qū)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

4、東北地區(qū)是我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qū)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地區(qū),特別是哈大線(哈爾濱-大連)、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濱洲線(哈爾濱-滿洲里)。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四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簡稱青,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西北鄰新疆,北和東接甘肅,東南緊靠四川,南和西南毗連西藏。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fā)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

1.青海省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地貌以山地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2.青海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具有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長、太陽輻射強等特點。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

3.青海省境內的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漁業(yè)基地。

4.青海省農業(yè)作物以旱作為特色。糧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麥、青稞、蠶豆、豌豆、馬鈴薯等,經濟作物以油菜籽為主。青海省畜牧業(yè)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全省牧區(qū)均以草原牧業(yè)為主。

5.青海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漢、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歷史悠久,民俗風情別具一格,極富情趣。

青色的?!嗪:?/p>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fā)展畜牧業(yè)和農業(yè)有著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里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后,隋唐時代,這里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fā)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zhàn)而著稱。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yè)生產也有著廣闊的前景。當?shù)厝嗣裨趦?yōu)先發(fā)展牧業(yè)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場,發(fā)展以油料、飼料為主的農作物生產,并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zhèn),接著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青海湖湖區(qū)鳥禽有163種,分屬14目35科,總數(shù)在16萬只以上,其中斑頭雁2.13余萬只、棕頭鷗4.5萬余只、魚鷗8.74萬余只、鸕鶿1.12萬余只。此外有鳳頭潛鴨、赤麻鴨、普通秋沙鴨、鵲鴨、白眼鴨、斑嘴鴨、針尾鴨、大天鵝、蓑羽鶴、黑頸鶴等。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五

河南省,簡稱豫,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于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省、山東省,北界河北省、山西省,西接陜西省,南臨湖北省,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國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qū)市第17位,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qū)與中西部地區(qū)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推進梯次發(fā)展的中間地帶,也是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樞紐。

1.就業(yè)壓力大;

2.人才的'培養(yǎng)水平較低;

3.人才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河南省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四大山脈環(huán)繞,間有陷落盆地,中部和東部為遼闊的黃淮海沖積大平原,山區(qū)丘嶺面積占44.3%,平原面積占55.7%。

2.河南省屬北亞地帶與暖溫帶過渡型氣候,四季分明,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其中淮河以南,屬于亞熱帶地區(qū),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均與湖北省等亞熱帶地區(qū)類似;淮河以北地區(qū)屬于暖溫帶,降雨量比較少,熱量充足,適宜冬小麥、夏玉米等暖溫帶作物生長。

3.河南省平原面積廣闊,是我國的農業(yè)大省,河南是小麥、棉花、油料、煙葉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食品工業(yè)大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9、油料產量占全國的1/7、牛肉產量占全國的1/7、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6。

4.河南省工業(yè)門類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yè)的39個大類,形成了食品及飲料、機械、電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煙草等一批重點產業(yè)。

5.河南省交通網絡發(fā)達,截至2012年底,河南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800公里,居全國第一位,繼續(xù)領跑全國。

6.河南省人口眾多,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7.河南省歷史文化悠久,是我國古代中原核心地區(qū),保留了大量名勝古跡,著名的旅游經典有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等。

1.大力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同時加速農業(yè)的工業(yè)化程度,實現(xiàn)以工帶農;

2.發(fā)揮交通網優(yōu)勢,成為全國的交通的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區(qū);

3.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優(yōu)勢,打造文化旅游經濟;

4.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轉變人口大省為人力資源大省。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六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fā)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yī)學和數(shù)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yōu)良歷法、令人驚羨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在世界天文學發(fā)展史上,無不占據(jù)重要的地位。

天文地理:泛指知識、學問,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例如許多舊小說中說到一個人很有學問,就說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天球:以觀測者為球心,以無限大為半徑所描繪出的假想球面,我們看到的天體(星星、月亮、太陽)是其在這個巨大的圓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周日視運動:由于地球自轉(自西向東),所以地面上的觀測者看到的天體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東向西沿著與轉軸垂直的平面內的小圓轉過一周。

子午圈:過觀測者的天頂和南北天極的大圓。

黃道:簡單的說就是太陽在天球中的運行軌跡。由于運動的相對性,所以黃道也就是地球公轉軌道與天球的交線。

目視星:肉眼所看到的星星。

日食記錄:流星,新星和超新星,彗星,五星連珠,太陽黑子,石刻。

歷法:治歷方法,節(jié)氣,《太初歷》、《大明歷》、《大衍歷》、《授時歷》。

天文著作:《甘石星經》、《靈憲》。

天文儀器:圭表,日晷,漏刻,渾儀,渾天儀,地動儀,渾象,簡儀,仰儀,水運儀象臺。

著名天文學家:甘德,落下閎,張衡,祖沖之,張遂(僧一行),郭守敬,沈括。著名地理學家:裴秀,酈道元,徐霞客,魏源。

天文地理學成就:制圖六體,風的觀測和儀器,降水的觀測和儀器,濕度的觀測和儀器,地震儀的發(fā)明,云的觀測和云圖集,《水經注》,《徐霞客游記》,《海國圖志》。

我國古代天文學從原始社會就開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紀的帝堯時代,就設立了專職的天文官,專門從事"觀象授時"。早在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就描繪了光芒四射的太陽形象,進而對太陽上的變化也屢有記載,描繪出太陽邊緣有大小如同彈丸、成傾斜形狀的太陽黑子。公元16世紀前,天文學在歐洲的發(fā)展一直很緩慢,在從2世紀到16世紀的1000多年中,更是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在此期間,我國天文學得到了穩(wěn)步的發(fā)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天象觀察、儀器制作和編訂歷法。

我國最早的天象觀察,可以追溯到好幾千年以前。無論是對太陽、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陽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見天象,都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記載,這些記載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在我國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豐富的天文象現(xiàn)的記載。這表明遠在公元前14世紀時,我們祖先的天文學已很發(fā)達了,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記載。我國是歐洲文藝復興以前天文現(xiàn)象最精確的觀測者和記錄的最好保存者。

我國古代在創(chuàng)制天文儀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制造了許多種精巧的觀察和測量儀器。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來度量日影長短的,它最初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已無從考證。

此外,西漢的落下閎改制了渾儀,這種我國古代測量天體位置的主要儀器,幾乎歷代都有改進。東漢的張衡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為動力的渾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創(chuàng)制和改進了10多種天文儀器,如簡儀、高表、仰儀等。

我國對哈雷彗星觀測記錄久遠、詳盡,無哪個國家可比。我國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記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歸了30次,我國都有記錄。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座漢朝古墓內發(fā)現(xiàn)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圖,圖上除彗星之外,還繪有云、氣、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學家對這幅古圖做了考釋研究后,稱之為《天文氣象雜占》,認為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圖。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各種形態(tài)的彗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不僅畫出了三尾彗、四尾彗,還似乎窺視到今天用大望遠鏡也很難見到的彗核,這足以說明中國古代的天象觀測是何等的精細入微。

古人勤奮觀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變化,主要目的是通過觀察這類天象,掌握他們的規(guī)律性,用來確定四季,編制歷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我國古代歷法不僅包括節(jié)氣的推算、每月的日數(shù)的分配、月和閏月的安排等,還包括許多天文學的內容,如日月食發(fā)生時刻和可見情況的計算和預報,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預報等。一方面說明我國古代對天文學和天文現(xiàn)象的重視,同時,這類天文現(xiàn)象也是用來驗證歷法準確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測定回歸年的長度是歷法的基礎。我國古代歷法特別重視冬至這個節(jié)氣,準確測定連續(xù)兩次冬至的時刻,它們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個回歸年。

根據(jù)觀測結果,我國古代上百次地改進了歷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編訂的《授時歷》來說,通過三年多的兩百次測量,經過計算,采用365.2425日作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這個數(shù)值與現(xiàn)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夠測算得那么精密,實在是很了不起,比歐洲的格里高列歷早了300年。

我國的祖先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時,就已經懂得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時間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陽周而復始的東升西落運動,使人類形成了最基本的時間概念- "日",產生了"天"這個最基本的時間單位。大約在商代,古人已經有了黎明、清晨、中午、午后、下午、黃昏和夜晚這種粗略劃分一天的時間概念。計時儀器漏壺發(fā)明后,人們通常采用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一百刻的做法,夏至前后,"晝長六十刻,夜短四十刻";冬至前后,"晝短四十刻,夜長六十科";春分、秋分前后,則晝夜各五十刻。盡管白天、黑夜的長短不一樣,但晝夜的總長是不變的,都是每天一百刻。

包括天文學在內的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極大發(fā)展,最早是從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文藝復興時期大致從14世紀到16世紀,大體相當于我國明初到萬歷年間。這200年間,我國天文學的主要進展至少可以列舉以下幾項:翻譯阿拉伯和歐洲的天文學事記;從公元1405-1432年的20多年間,鄭和率領艦隊幾次出國,船只在遠洋航行中利用"牽星術"定向定位,為發(fā)展航海天文學做出了貢獻;對一些特殊天象做了比較仔細的觀察,譬如,1572年的"閣道客星"和1604年的"尾分客星",這是兩顆難得的超新星。

我國古代觀測天象的臺址名稱很多,如靈臺、瞻星臺、司天臺、觀星臺和觀象臺等?,F(xiàn)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觀星臺和北京古觀象臺。

我國還有不少太陽黑子記錄,如公元前約140年成書的《淮南子》中說:"日中有烏。"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記載中說:"日中有王字。"戰(zhàn)國時期的一次記錄描述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觀察和記錄,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關太陽黑子的'記載,離現(xiàn)在已有3000多年。從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當中,我國共有100多次翔實可靠的太陽黑子記錄,這些記錄不僅有確切日期,而且對黑子的形狀、大小、位置乃至分裂、變化等,也都有很詳細和認真的描述。這是我國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寶貴的科學遺產,對研究太陽物理和太陽的活動規(guī)律,以及地球上的氣候變遷等,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國對哈雷彗星觀測記錄久遠、詳盡。《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國學者認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從那時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歸了30次,我國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記錄。實際上,我國還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記錄。我國已故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在晚年考證了《淮南子·兵略訓》中"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這段文字,認為當時出現(xiàn)的這顆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計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軌道,并從其他相互印證的史料中肯定了武五伐紂的確切年代應為公元前1056年,這樣又把我國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座漢朝古墓內發(fā)現(xiàn)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圖,圖上除彗星之外,還繪有云、氣、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學家對這幅古圖做了考釋研究后,稱之為《天文氣象雜占》,認為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圖。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各種形態(tài)的彗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不僅畫出了三尾彗、四尾彗,還似乎窺視到今天用大望遠鏡也很難見到的彗核,這足以說明中國古代的天象觀測是何等的精細入微。

我國古代對著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獅子座等流星雨,各有好多次記錄,光是天琴座流星雨至少就有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獅子座流星雨由于183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別出名。從公元902~1833年,我國以及歐洲和阿拉伯等國家,總共記錄了13次獅子座流星雨的出現(xiàn),其中我國占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紀事。從公元前7世紀算起,我國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這類流星雨紀事。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七

1、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只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qū),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yōu)良港灣,便于船舶避風和??俊?/p>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于浙江省東面的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南到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16、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于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shù)闹匾ǖ?,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縣(自治縣、市)、鄉(xiāng)(鎮(zhèn))三級。

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它位于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3、因位于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于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34、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遣址。

35、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陜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陜”。

36、陜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37、有“煤?!敝Q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內蒙古自治區(qū)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右圖)。

39、遼寧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

40、吉林省位于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2、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jié)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jié)。

4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44、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八

地理是一門整體連貫性、延續(xù)性非常強的學科。舉例來說,不能深刻把握熱力環(huán)流的根本規(guī)律,就很難理解和闡述三圈環(huán)流這一重要的自然規(guī)律,更不可能全面而準確地解釋地中海地區(qū)夏季干燥而冬季多雨這一相對反?,F(xiàn)象的基本原因。而地理學科的知識點又比較雜亂,沒有系統(tǒng)地梳理,很難做到不遺不漏,甚至會出現(xiàn)知識結構的嚴重斷層,這也是在做占有大量分值的綜合主觀題目時多數(shù)學生難以答全所有得分點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這些技巧性的問題,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高中學生,基本難以依靠自身的有限經驗來準確歸納、總結并形成完整的體系。而經過一定的培訓,并通過多次訓練之后,當學生再次面對這些昔日讓人頭疼欲裂的題目時,就會產生一種有的放矢,按圖索驥的輕松與踏實,而不再是之前的盲人摸象了。由此切實充分地從整體、根本上提高綜合主觀題的得分。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yǎng),而這些基礎的高三地理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lián)系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高三地理復習是要圍繞一個中心打好基礎。中心就是主干。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

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征;自然帶的分布規(guī)律;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城鎮(zhèn)的規(guī)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游資源的評價;環(huán)境問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等。對于這些主干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lián)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第三、高三地理復習是要形成兩個習慣。一個是盡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高三地理復習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征的能力。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荚囈步洺R詧D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lián)系政治、歷史。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九

1、注意大陸和大洲的區(qū)別:世界上有六個大陸,七個大洲,但并不能說大陸比大洲范圍大或者大洲比大陸范圍小,比如亞歐大陸比亞洲大,澳大利亞大陸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并不是面積最大的亞洲,而是南極洲;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洋也不是面積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積最小的北冰洋。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地形特征的異同:都可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西兩側高、中間低,但具體地形類型存在差異。北美洲東部為高原和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山地;南美洲東部為高原、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大山系;澳大利亞東部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為高原。

5、注意北九州與九州的區(qū)別:北九州是日本工業(yè)區(qū)的名稱,九州是日本四大島嶼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經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經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亞石油運往西歐和北美地區(qū)最近線路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但石油運輸量最大的航線是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線。

8、埃及盛產長絨棉,但其經濟支柱是石油、運河、僑匯和旅游。

9、摩爾曼斯克港地處北緯70°,但終年不凍,是因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斷地向它輸送溫暖氣流。

10、渤海是我國內海,而不是邊緣海。

11、我國位置最靠北的省級行政區(qū)是黑龍江省,而不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置最靠東的省級行政區(qū)是黑龍江省,而不是臺灣省。

12、主要山地與山區(qū)的區(qū)別:山地是一種地形類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較大的地區(qū);而山區(qū)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嶇的高原。

13、東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和兩廣丘陵。

14、青藏高原雖然太陽能輻射最強,但其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因為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幾條地理界線的區(qū)別: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16、我國冬小麥和春小麥種植區(qū)的分界線是長城,小麥與水稻種植區(qū)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17、浙贛線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間的鐵路。京廣線、浙贛線與湘黔線交會于株洲市,而不是長沙。

18、注意河套平原與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黃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肅省境內祁連山以北。

19、我國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還有一線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等),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國兩個有色金屬礦的礦產地名稱:湖南錫礦山——銻礦;青海錫鐵山——鉛鋅礦。

21、注意鞍山與馬鞍山的區(qū)別:鞍山位于遼寧省,馬鞍山位于安徽省。兩地都是我國的鐵礦產區(qū),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yè)基地,但兩地位置相差很遠。

22、東部和西北地區(qū)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響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氣溫。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十

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聚落環(huán)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fā)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存環(huán)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

鄉(xiāng)村:

鄉(xiāng)村又稱非城市化地區(qū)。通常指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上產生的、相對獨立的、具有特定的經濟、社會和自然景觀特點的地區(qū)綜合體。

城市:

城市是以非農業(yè)產業(yè)和非農業(yè)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一般而言,人口較稠密的地區(qū)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qū)、工業(yè)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并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qū)域,其中有居民區(qū)、街道、醫(yī)院、學校、寫字樓、商業(yè)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村落景觀的差異:

1.亞洲村落人口眾多,房屋緊密;。

2.歐洲和北美洲鄉(xiāng)村人口較少,農業(yè)機械化程度高,村落房屋分散,房屋質量較好;。

3.非洲發(fā)展緩慢,許多地方保留了較為原始的聚落。

傳統(tǒng)聚落保護的意義:

1.保護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

2.對研究中國聚落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3.對中國建筑方面的特點研究有深刻影響;。

4.為當?shù)氐穆糜伟l(fā)展提供物質基礎。

傳統(tǒng)聚落的代表——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包括閩南土樓和一部分客家土樓,總數(shù)約三千余。通常是指閩西南獨有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墻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wèi)合一的大型樓房,形如天外飛碟,散布在青山綠水之間。主要分布地區(qū)以中國福建西南山區(qū),客家人和閩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交界地帶,包括以閩南人為主的漳州市,閩南人與客家人參半的龍巖市。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漢族傳統(tǒng)民居的瑰寶。

土樓若依形狀分,約可分為圓樓,方樓,五鳳樓。另外還有變形的凹字型,半圓型,與八卦型。其中,以圓樓與方樓最常見,也常常并存。該長達數(shù)千平方米面積且聚族而居的圓樓與方樓以簡單幾何形建筑構筑于山嶺狹谷之間,人造建物與周遭翠青自然景觀形成強烈對比。1980年代中國經濟開放后,以圓土樓與方土樓為主的閩南及廣東土樓景觀引起世界各國旅游業(yè)注目。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十一

地圖:(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1.比例尺:也叫縮尺、圖上距離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涸谕瑯拥膱D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但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確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精確度越低。

(2)比例尺的縮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數(shù)。例如將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變大。比例尺縮?。河迷壤摺量s小到的倍數(shù)。例如將1/50000的比例尺縮小1/4,即比例尺縮小到3/4,縮小后的比例尺應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縮小。

(3)縮放后圖幅面積的變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圖幅面積=放大到的倍數(shù)之平方,如將比例尺放大到原圖的2倍,則放大后圖幅面積是原來的4倍。比例尺縮小后的圖幅面積=縮小到的倍數(shù)之平方,如將比例尺縮小到原圖的1/3,則圖幅面積為原圖的1/9。

(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5)同一幅圖上不同方向的比例尺相同。

2.地圖上的方向。

(1)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讀: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2)在有指向標的圖上判讀:指向標指示北方。

(3)在沒有任何標記的圖上判讀: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十二

日本群島位于北太平洋西側,是太平洋西緣一系列弧形島嶼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3000 多小島(包括無人島)組成。

日本群島位于西太平洋隔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屬日該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的1000多個小島組成,海岸曲折,多良港。

包括山地和丘陵的山區(qū),占日本面積的3/4。只有沿海零星分布著一些小平原。本州東南部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山地中分布著許多活火山,號稱“圣岳”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活火山,為日本第一高峰。山頂白雪皚皚,山坡林木茂密,風景秀麗,是游覽勝地。日本多地震海嘯。

日本礦產貧乏,只有硫磺儲量較多,但森林和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土地資源不多,地狹人稠。

島國各地距海都很近,深得海洋的調節(jié)。日本與亞洲大陸相比,季風氣候的.海洋性特征十分明顯,氣溫年較差比同緯度的大陸各地為小,降水則較多。盛行東南風的夏季,太平洋一側雨水尤多;盛行西北風的冬季,日本海沿岸大雪紛飛。6—7月有梅雨天氣,夏秋之交常受臺風侵襲。

日本是發(fā)達的、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僅次于美國和中國,占世界第三位。主要工業(yè)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汽車、船舶和電子產品等都居世界前列。日本工業(yè)的特點是現(xiàn)代化程度高,對外依賴性大,分布偏于“三灣一?!保|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地區(qū)。日本是典型的加工貿易國,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上依靠進口,很大一部分的產品則需要出口。京濱區(qū)(東京—橫濱)、阪神區(qū)(大阪—神戶)、名古屋和北九州,是日本的四大臨海工業(yè)區(qū)。近年來,電子等新興工業(yè),因原料和成品都較輕便易運,但需要潔凈的環(huán)境,所以有向九州、本州北部和北海道擴展的趨勢,并把九州島建立為“硅島”,成為日本新興的電子工業(yè)基地。

日本農業(yè)以水稻為主。漁業(yè)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匯,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

總結:東京是日本首都和海、陸、空交通樞紐和經濟、文化中心。大阪是重要海港和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是重要港口和重工業(yè)中心,第三大城市。

地理知識的作文篇十三

地圖是將地球表面的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加以綜合,按照一定的數(shù)學法則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間的相互聯(lián)系,用符號、文字和顏色把地球空間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平面上的圖形。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都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或擴大的程度。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shù)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一般講,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幾何精度高,可用于圖上測量。小比例尺地圖,內容概括性強,不宜于進行圖上測量。

地圖使用應注意的事項:

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2、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線段式、數(shù)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當?shù)貓D的圖幅大小相等時,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表示的范圍越小。

4、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指向標、經緯網,如果前兩者均沒有,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比例尺與坡度大小的關系:

2.圖幅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等高線圖上比例尺和等高線疏密度相同時,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線地形圖的特征:

1.同線等高,同圖等距;。

2.等高線為閉合的平滑曲線;。

3.等高線的疏密決定坡度大小;。

4.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

地形圖的分類:

常見的地形圖有三種,等高線地形圖、等深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能最直觀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圖,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用綠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類型有五種,分別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地形圖的識讀:

1.判斷地勢高低: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線地圖上是相等的。地面越高,數(shù)值越大;反之,數(shù)值越小,地勢越低。

2.判斷坡度的陡緩:同一等高線的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海底等深線越密,坡度越陡。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