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佛教故事(優(yōu)秀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4:09:58 頁碼:11
最新佛教故事(優(yōu)秀11篇)
2023-11-12 04:09:58    小編:ZTFB

在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需要學會處理各種復雜的情況。怎樣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以下是一些人際關系處理的實用技巧和經驗分享,希望能夠幫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佛教故事篇一

有一個叫波利的商人,他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到海上尋寶。

他們在大海上碰到海神,海神捧著淡水問波利說:你說是海水多,還是這捧淡水多呢?

波利回答:我認為是這捧淡水多,因為海水雖然遼闊,卻不能飲用,無法救饑渴的人;這捧淡水雖少,饑渴的人卻可以因此得救。

智慧小語:一捧淡水雖平凡無奇,但在深廣的大海中可以救自己一命;智慧之語雖然平淡無奇,卻能在人困厄之時,助人突破逆境。

佛教故事篇二

從前,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共同生活在山上的一座寺廟里。老和尚每天都在讀書念經,小和尚每天都在砍柴挑水。

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跑去找老和尚:“師父,師父,我想讀書……”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什么話也沒有說,回到房間里搬了一塊石頭出來,說:“這樣吧,今天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山下的集市去賣。但是記住一點:無論別人出多少錢都不要賣?!?/p>

小和尚想不通:為什么讓我去賣石頭,而且有人買還不許賣?

可是,沒有辦法,小和尚只好拿著石頭下山了。

在集市里,從清晨到下午,沒有一個人來瞧這塊石頭。

快日落的時候,有個婦女走了過來,看了看石頭、又看了看小和尚,問:“小和尚,你這石頭是賣的嗎?”

小和尚說:“是啊!”

“這樣吧,我出五文錢買你這塊石頭。因為它的樣子很別致,我想買回去在丈夫寫字的時候壓壓紙,這樣紙就不容易被風吹走?!?/p>

小和尚想,一塊石頭能賣五文錢啊!但是,老和尚不準他賣啊!所以,小和尚只好說:“不賣,不賣!”

婦女急了:“我出六文錢!”

“不賣,不賣!”

婦女沒有辦法,只好搖搖頭走了。

傍晚的時候,小和尚帶著石頭回到山上。

老和尚問:“怎么樣?”

小和尚遺憾地說:“師父,今天有個婦女竟然愿意出六文錢買這塊石頭,但是你說不讓我賣,我只好沒賣!”

老和尚問:“你明白了嗎?”

小和尚感覺很奇怪,回答說:“不明白啊。”

老和尚笑了笑,什么也沒說,搬起石頭就走了。

小和尚沒有辦法,只好繼續(xù)砍柴。

過了一個月,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又來找老和尚:“師父,師父,我不想砍柴,我想讀書!”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還是什么也沒說,回到房間里搬出那塊石頭。“這樣吧,這次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山下的米鋪老板那里去賣,但是,你要記住:無論他出多少錢都不要賣?!?/p>

小和尚想不通:還讓我去賣石頭啊,上次人家出六文錢都沒賣!

但是,沒有辦法,小和尚還是帶著石頭下山了。來到米鋪店,小和尚見到了米鋪老板。

米鋪老板拿著那塊石頭端詳了半天說:“這樣吧!我沒有多少錢——我出500兩銀子買你這塊石頭!”

小和尚嚇了一大跳,一塊石頭值500兩銀子啊!

米鋪老板解釋:“你不要看它只是一塊石頭,其實,它是一塊化石,我愿意出500兩銀子來買這塊石頭!”

小和尚連忙說:“不賣,不賣!”抱著石頭趕忙回去找老和尚。

見了老和尚,說:“師父,師父,米鋪老板說愿意出500兩銀子來買這塊石頭,他說這是一塊化石?!?/p>

老和尚問:“你明白了?”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p>

老和尚又是笑笑,什么也沒說,把這塊石頭搬走了。

小和尚又沒辦法了,只好再去砍柴。

又過了一個月,小和尚實在受不了了,就又去找老和尚:“師父,師父,我想讀書,我不想砍柴,也不想賣石頭了!”老和尚笑著看小和尚,還是什么也沒說,又回到房間里搬出那塊石頭,說:“這次呢,你還是去賣石頭。不過,這次是賣給山下珠寶店的老板,還是記住:無論他出多少錢都不要賣!”

小和尚受不了了:這么貴的一塊化石,讓我三番五次地拿著去賣,還說人家出多少錢也不賣!可是,看著老和尚嚴肅的樣子,小和尚只好小心翼翼地帶著石頭下山了。

來到珠寶店門口,他告訴門童,說有塊石頭帶給老板看看。

珠寶店的老板正在睡午覺,聽說有一個小和尚帶石頭來賣,連忙躍起,奔了出來??吹叫『蜕?他連忙把石頭拿過來,端詳了半天,問小和尚:“這塊石頭是你的嗎?”

小和尚說:“是啊!”

“你是這個山上的小和尚嗎?”

“是啊!”

“是老和尚讓你來賣的嗎?”

“是啊!”

珠寶店老板嘆了口氣,說:“這樣吧,我也沒有多少錢。我只有三家珠寶店、兩家當鋪和一些田產,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財產來換這塊石頭!”

小和尚嚇得“撲通”一聲跌倒在地上:“這么值錢啊!”

珠寶店老板解釋:“你不要看它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其實,它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層石頭的樣子,里面是一塊無價的寶玉。就好像古代的‘和氏璧’一樣,在買開采前只是外表被掩蓋了而已。”

小和尚恍然大悟,抱起石頭就飛奔著回山上了。從此以后,他靜心按照老和尚的旨意做事,最終成了有名的禪師。

佛教故事篇三

有座寺廟,因留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廟里的老住持和七個弟子知道。七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覺得將來把衣缽傳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

老住持問七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钡茏觽兌紦u頭。

七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說:“只要承認了,念珠就歸誰。”但又過去了七天,還是沒人承認。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們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钡诙?,六個弟子收拾好東西,長長地舒了口氣,離開了。只有一個弟子留了下來。

老住持問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說:“我沒拿。”老住持問:“那為何要背個偷竊之名?”弟子說:“這幾天我們幾個相互猜疑,有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p>

老住持笑了,從懷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了這名弟子手上。

很久以前,有一個性格粗暴的農夫,他家中只有一位老母親,但他對母親毫不關心,甚至到了不聞不問的程度。

有一天,農夫聽說觀音菩薩經常會現(xiàn)身于普陀山,他便決定和朋友們去看菩薩。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那兒,很多人都說看到了菩薩,卻只有那個農夫沒有看到。

他平日里倒是很恭敬菩薩的,因此很失望,氣急敗壞地問廟里的出家人:“喂!老和尚,為什么我看不到菩薩呀!”老和尚慈悲地笑了笑說:“你知道嗎?剛才菩薩來了,很想跟你說話,但是這里人又多,所以菩薩讓我告訴你他上你家等著呢。你現(xiàn)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薩了!”農夫聽后很驚訝,也轉怒為喜了,連聲說:“真的嗎?我現(xiàn)在回去就能見到菩薩嗎?但是,我沒見過菩薩,菩薩長什么樣子?”

老和尚語重心長地回答:“要說菩薩的長相,我不會形容,我只能告訴你他的穿著打扮。當你回家的時候,看見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菩薩了!”農夫聽了,連夜就趕回了家。

當門被打開的瞬間,農夫恍然大悟:原來菩薩一直都在家里。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想: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機會終于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驢興奮不已。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沒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它頂禮膜拜。

一開始,驢大惑不解,還慌忙躲閃,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如此崇拜我。當它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停在路中間,心安理得地接受人們的跪拜。

回到寺院里,驢認為自己身份高貴,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僧人無奈,只好放它下山。

驢倉皇逃回寺里,已經奄奄一息,臨死前,它憤憤地告訴僧人:“原來人心險惡啊,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對我狠下毒手?!?/p>

僧人嘆息一聲:“果真是一頭蠢驢!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流量少年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少年流浪到寺廟。每到用餐時,他就惆悵地盯著菩薩,像在祈盼什么。大師見他可憐,便催促弟子快些給他送去食物。

漸漸地,少年與弟子們熟絡起來,再到餓時,便直接讓弟子去找大師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師,可大師卻總想出各種理由,推遲片刻后才讓弟子備好食物,還吩咐慢些給他送去。

如此這般次數(shù)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問大師:“為何您以前急著要給少年送食物,如今卻總在故意延遲呢?”

大師微微一笑,說:“以前我們給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讓我們送食物給他,我們則成了遷就。成全是幫他,所以要快;遷就是害他,所以要慢呀!”

大熱天,禪院里的花被曬枯萎了。小和尚趕緊去提了一桶水來準備澆水?!皠e急!”老和尚說,“現(xiàn)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上再澆水?!?/p>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霉干菜”的樣子。小和尚見了,嘟囔道:“不早點澆……現(xiàn)在怎么澆也活不了了?!睕]想到老和尚卻指示:“少唆!澆!”

等小和尚把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緩了過來,而且生氣勃勃。

“天哪!”小和尚喊道,“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撐著不死。”

“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而是好好活著?!?/p>

小和尚問:“這有何不同?”

“當然不同?!崩虾蜕信呐男『蜕?,“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歲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小和尚低著頭,半天答不上來。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說:“笨啊!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只有好好活著,才有希望?!?/p>

不被接受的禮物。

在旅途中,佛陀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xù)好幾天,好長的一段路,那人用盡各種方法誣蔑、詆毀佛陀。

最后,佛陀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么這份禮物屬于誰呢?”那人答:“當然還是屬于送禮的那個人?!?/p>

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不就是在罵自己了嗎?”

于是,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有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十分厭倦戰(zhàn)爭,也厭倦了世間的你爭我斗。于是,他特地來找一位有名的禪師,誠懇地告訴禪師自己已看破紅塵,愿出家為僧。

禪師回答:“你心性火氣太重,還不能出家,再等等吧?!?/p>

將軍急忙說:“我現(xiàn)在什么都能放下,請您立即為我剃度吧?!?/p>

然而禪師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將軍無奈,只能暫時作罷。

一天,將軍起了個大早,趕來寺里拜佛。老禪師一看他就說:“將軍為什么這么早就來拜佛呢?”

將軍回答:“為了除去心頭火?!?/p>

禪師當場就做了一首偈語給他,大致的意思是:“起得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嗎?”

將軍一聽,大怒:“你這個老和尚,怎么信口開河,言語傷人?”

禪師長嘆一聲道:“輕輕一撩撥,心火就燃燒,你這樣暴躁的脾氣,還談什么除去心頭火呢?”

寺院里新來了一個小和尚,對什么都好奇。秋天,寺院里紅葉飛舞,小和尚跑去問師父:“紅葉這么美,為什么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么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和尚看見師兄們把院子里的水缸扣過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么要倒掉呢?”

師父笑笑:“因為冬天冷,水結冰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干凈。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厚厚的,一層又一層,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們合力把盆搬倒,讓樹躺下來。

小和尚又不解了,急著問:“龍柏好好的,為什么要弄倒?”

師父正色道:“誰說好好的?沒見雪把樹枝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斷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

天寒人稀,香火收入少多了,小和尚便問師父怎么辦。

師父說:“數(shù)數(shù),柜子里還掛了多少衣服?柴房里還堆了多少柴?倉庫里還積了多少土豆?別想沒有的,想想還有的??嗳兆涌倳^去的,春天總會來,你要放心?!判摹皇恰挥眯摹前研陌差D?!?/p>

不久,春天果然來了,也許因為冬天的雪水特別多,春花爛漫,勝于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漸漸恢復往日的盛況。師父要出遠門了,小和尚追到山門:“師父您走了,我們怎么辦?”

師父笑著揮揮手:“你們能懂得‘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還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佛教故事篇四

有個名叫賈仁的,30多歲了還沒有生育,心中十分焦急。一天晚上,夢見到了一個府第,上寫著:“生育祠”。賈仁便叩問神明關于自己子嗣之事。那人取出一本簿子翻看后對他說:“你曾經強奸婦女,想求子女,那是不可能的?!辟Z仁聽后一驚,繼而十分誠懇地哀求道:“小民當時無知,乞求寬容贖罪?!鄙窆僬f:“你雖有悔過之心,但必須勸十個人不犯邪淫(非正式夫妻關系不可發(fā)生兩性關系)才可以抵消過去犯下的罪業(yè),才會有生育的希望?!辟Z仁醒來后下決心痛加懺悔,廣勸親朋好友戒邪淫,并且出錢印送戒淫勸化的善書和《玉歷寶鈔》,感化了不少人,后來果然生下了兩個兒子。

華亭縣的張某,年輕時曾設下圈套引誘婦女進行奸污。結婚后先后生下兩個兒子,但都因發(fā)育不良而夭折死亡,他自己也得了結核病,治療了很多年也不見好轉。后來他在朋友那里讀到一本有關淫欲因果種種報應實例的書,感到后悔不已,知道自己的不幸是邪淫的惡報。于是他在神佛前發(fā)誓要永遠戒除邪淫,又出錢印了很多《玉歷寶鈔》等修陰功的善書廣為傳播。一年后他的病就治好了,不久一連生下了三個子女。

佛教故事篇五

過去,在東北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里居住著一群人,這些人相互扶持過著艱難的生活,后來聽說日本人要來了,為了活活命,他們決定逃到一個很遠的村莊。

他們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也不知道那么遠的路,等待每一個人的是什么,他們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夠堅持到目的地。但是他們知道,必須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艱難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時候,他們已經又累又餓,他們都沒有多少力氣了。很多人支撐不了已經慢慢地倒下了,還有一些人趁著自己還沒倒下,就悄悄地離開了,因為他不忍心讓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樣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隊伍中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這時候有一個老人,因為又累又餓,加上年紀太大,他實在是走不動了,就對其他的人說,我實在是走不動了,你們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們誰都活不了。大伙都舍不得丟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現(xiàn)在每一個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如果再抬著一個人的話,所有的人都會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當大家正要走的時候,一個婦女把懷里的孩子遞給老人,說:“這個孩子由你來帶了。”說完,頭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時候,大家終于來到了目的地,整個隊伍都歡呼起來,但只有那位母親一個人跑到村口,朝來時的路上張望。

第六天中午的時候,那位母親終于看到老人抱著孩子一步步地捱了過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責任能夠讓一個人變得堅強而勇敢,當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的時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為他知道他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戰(zhàn)勝它,因為在他身上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佛教故事篇六

佛陀時代,有兩人為莫逆之交,視對方為良師益友,以「知識」互稱。

后來,其中一人因故犯罪被迫逃亡,于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向他的好友求救,沒想到對方不但不愿開門,反而問:「你是什么人?」犯人說:「我是你的知識,因為犯了罪,特來向你求助。」對方回答:「平時我們形同至親,但危難時應當各自負責,不要影響、拖累對方?!褂墒谴巳舜鬄椴粣偅南耄骸钙匠3燥?、玩樂、出入行來都與我不相舍離,臨難時卻棄我不顧,這哪是我的良師益友?!瓜胂氡阃钌叫腥?。

途中,犯人遇到一位善知識,此人了解狀況后,竟然帶他到家里避難。善知識說:「你我雖不相識,但我仍應送你到安全的地方?!褂谑蔷蛶е鋵?,親自駕車送他到別的國家。該國國王及長者們聽聞此事,亦為他安置田宅、供給財寶,令他享福至命終。

佛教故事篇七

1.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2.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執(zhí)難執(zhí)易。

3.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5.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6.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7.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8.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9.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10.妄生取舍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里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11.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2.馬在松軟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語中易摔跤。

13.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14.三教圣賢,本乎一理,若離心性盡是魔說。

1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佛教故事篇八

從前有戶人家,男主人因病死了,他的妻子想起與丈夫生前的恩愛,十分悲傷,痛不欲生。她按照當?shù)氐娘L俗,把丈夫火化后,埋到墳里,然后天天做了許多精美的飯菜,拿到墳前祭奠丈夫。每次都痛哭流涕的,不能自已,一邊還說:“親愛的丈夫??!你吃一點吧!”她每天無心勞動、無心生活,把時間全用在祭奠丈夫上,家里的財產便漸漸被用完了。

有個牧童看到這種情況,便找到一頭死牛,搬到墳地??匆娔莻€婦女前來祭奠丈夫時,他割下許多嫩草,放在死牛面前,跪在那兒,苦苦哀哭起來,一面哭一面說:“親愛的牛?。∧阍俪砸稽c吧!”

那個婦女見到這個情況,便對牧童說:“你是誰家的孩子?

牛既已死了,便無法活過來。你快點回家報告你父母就是了,在這兒痛哭有什么用?真是個傻孩子!”

那孩子回答說:“我一點也不傻!我的牛剛死,我多叫它幾聲,它也許還能活過來。你的丈夫死了那么久,都已經火化埋葬了,你還哭著讓他吃東西,你才傻呢!”

那個婦女想想很對,從此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佛教故事篇九

過去,在東北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里居住著一群人,這些人相互扶持過著艱難的生活,后來聽說日本人要來了,為了活活命,他們決定逃到一個很遠的村莊。

他們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也不知道那么遠的路,等待每一個人的是什么,他們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夠堅持到目的地。但是他們知道,必須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艱難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時候,他們已經又累又餓,他們都沒有多少力氣了。很多人支撐不了已經慢慢地倒下了,還有一些人趁著自己還沒倒下,就悄悄地離開了,因為他不忍心讓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樣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隊伍中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這時候有一個老人,因為又累又餓,加上年紀太大,他實在是走不動了,就對其他的人說,我實在是走不動了,你們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們誰都活不了。大伙都舍不得丟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現(xiàn)在每一個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如果再抬著一個人的話,所有的人都會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當大家正要走的時候,一個婦女把懷里的孩子遞給老人,說:“這個孩子由你來帶了?!闭f完,頭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時候,大家終于來到了目的地,整個隊伍都歡呼起來,但只有那位母親一個人跑到村口,朝來時的路上張望。

第六天中午的時候,那位母親終于看到老人抱著孩子一步步地捱了過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責任能夠讓一個人變得堅強而勇敢,當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的時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為他知道他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戰(zhàn)勝它,因為在他身上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佛陀在舍衛(wèi)國時,有一次與弟子們外出托缽。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外道教徒,他一看到佛陀,就開始破口大罵。

佛陀卻若無其事、面容安詳?shù)乩^續(xù)向前走。那位外道教徒看到佛陀被罵還不理會,臉上還帶著笑容,心里十分生氣!就隨手抓起一把泥土,向佛陀撒了過去。剛好一陣風吹來,這把泥土反而飛撒在自己身上。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學佛,就是要學得佛陀那樣冷靜的心,不論毀譽,都與我無關,也不致起心動念。但是一般人的心境總是隨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我們需要學會怎么面對各種情況。

佛教故事篇十

二祖慧可大師(487—593,下文為描述方便故,皆稱慧可禪師),俗家姓姬,是虎牢人。其父名寂,在慧可禪師出生前,經常擔心無子,心想:“我家歷代推崇善行,難道上天還會讓我絕后?”于是天天祈求諸佛菩薩保佑,希望可以生個兒子繼承祖業(yè)。就這樣虔誠地祈禱,過了一段時間,終于有一天黃昏感應到佛光滿室,不久慧可禪師之母懷孕,其后順利生下一子。為了感念佛恩,慧可禪師出生之后,父母給他起名為“光”。

慧可禪師自幼志氣不凡,為人曠達,博聞強記,廣泛涉獵儒家典籍,尤其精通《詩經》《易經》,為人喜好游山玩水,而對持家立業(yè)不感興趣。后來機緣巧合接觸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禮術風規(guī),莊易之書,未盡妙理”,于是開始棲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產生出家的念頭。父母見其志氣不可改移,只好同意讓他出家。慧可禪師來到洛陽龍門香山,跟隨寶靜禪師學佛,不久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講堂,學習大小乘佛教的教義。經過多年苦學,慧可禪師對經教已有充分的認識,但是個人生死大事,對他來說仍然是一個迷。

三十二歲那年,慧可禪師回到香山,并放棄過去那種單純追求文字知見的做法,開始實修,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借禪定之力解決生死問題,這樣一直過了八年。一天,慧可禪師在禪定中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訴他說:“將欲受果,何滯此邪?大道匪遙,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證得無上道果,就不要再執(zhí)著于枯坐在這里。大道離你并不遙遠,你往南方去求,就能如愿以償!)”慧可禪師知道是護法神在點化他,于是就將名字改為神光。次日,慧可禪師感到頭疼難忍,猶如鋼針在刺,剃度師寶靜禪師想找醫(yī)生來治療,這時慧可禪師聽到空中有聲音告訴他:“這是脫胎換骨,并非普通頭疼之癥?!被劭啥U師就將這一信息告訴寶靜禪師,寶靜禪師仔細一看,果然看見慧可禪師頂骨有如五峰隆起,于是對慧可禪師說:“這是吉祥之相,你必定會證悟。護法神指引你前往南方,分明是告訴你,現(xiàn)在少林寺面壁的達摩大師就是你的老師!”

慧可禪師辭別寶靜禪師,一路風塵去少室山,來到達摩祖師面壁之地,朝夕承侍在旁。最初,達摩祖師只顧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談不上什么教誨。但是慧可禪師并不氣餒,內心反而愈發(fā)恭敬虔誠,用古德為法忘軀的精神激勵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發(fā)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慧可禪師有此認識,因此每天從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絲毫不敢懈怠。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這年臘月初九晚上,天氣陡然變冷,寒風刺骨,下起鵝毛大雪?;劭啥U師依舊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次日凌晨天快亮時,積雪居然已沒過慧可禪師的膝蓋!

這時達摩祖師慢慢回過頭來,看了一眼慧可禪師,問道:“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你這樣在雪中長久堅持,究竟是為什么而來?)”

慧可禪師流著眼淚,悲傷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我只懇請和尚大發(fā)慈悲,打開甘露之門,普度世間一切眾生!)”

達摩祖師卻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諸佛所開示的無上妙道,須累劫精進勤苦地修行,行常人之所不能行,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可證得。豈是小德小智、輕心慢心的人所能證得?若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希求一乘大法,只是癡人說夢,徒自勤苦,沒有任何結果。)”

慧可禪師聽到達摩祖師這一番教誨和勉勵,為了表達自己求法的誠心和決心,他拿起一把鋒利的刀子,咔嚓一聲砍斷左臂,并將斷臂放在達摩祖師面前,斷臂灑出的鮮血頓時染紅了雪地。

達摩祖師被慧可禪師的虔誠感動,知道慧可禪師是一個大法器,于是就說:“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諸佛最初求道之時,都是舍命求法,為法忘軀。如今你為求法,在我跟前砍斷手臂,這樣求法也能成功。)”

達摩祖師于是為其改名,舍棄神光之名,從此改為慧可。

慧可禪師問道:“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祖師應道:“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慧可禪師聽后茫然,又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p>

達摩祖師則說:“將心來,與汝安?!?/p>

慧可禪師沉吟良久,這才答道:“覓心了不可得?!?/p>

達摩祖師正色答道:“我與汝安心竟!”

慧可禪師聽到達摩祖師這一句話,當下豁然大悟。

慧可禪師開悟之后,繼續(xù)留在達摩祖師身邊,前后長達六年(或說九年),其后繼承達摩祖師衣缽,成為中土禪宗二祖。

禪宗史籍記載,二祖慧可禪師付法給二祖僧璨大師后,前往鄴都,韜光養(yǎng)晦,變易形儀,隨宜說法,或入酒肆,或過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一音演暢,四眾皈依,如是長達三十四年。曾有人問慧可禪師:“師是道人,何故如是?(師父是一位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為什么出入這些不干不凈的地方?)”慧可禪師則回答說:“我自調心,何關汝事?(我自己觀察和調整自己的心,跟你又有什么相干?)”

慧可禪師長于辭辯,他雖無意推廣禪法,但知道慧可禪師的人卻日漸增多,隨著影響一天天地擴大,慧可禪師的弘法活動遭到當時拘守經文一派僧徒的攻擊。當時有一個法師叫辯和,在寺中講解《涅槃經》,學徒中有些人聽過慧可禪師講法,于是漸漸離開講席,跟隨慧可禪師學祖師禪。辯和法師非常惱恨,就在行政長官面前誹謗慧可禪師,說他妖言惑眾。長官聽信讒言,迫害慧可禪師。慧可禪師怡然順受,毫無怨色。燈錄記載,慧可禪師世壽一〇七歲,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圓寂,謚號大祖禪師。

佛教故事篇十一

佛教故事是佛教智慧的傳遞載體,其中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通過閱讀佛教故事,我們可以領悟生命的真諦,激發(fā)內心的智慧和慈悲。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佛教故事的感悟和體會。

佛教故事是一種修行箴言,它通過簡潔的情節(jié)和深刻的寓意,幫助人們悟出生命的智慧。比如,《金剛經》中的故事《放下舍離》,講述了一個修行者在修煉過程中放下執(zhí)著和貪欲的故事。通過閱讀這樣的故事,我們可以警醒自己不要被物質和欲望所迷惑,而要用智慧去看待世界。因此,佛教故事可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幫助我們更好地修行。

佛教故事中的寓意深刻,啟示了人生的真諦。在《白雪公主》這個故事中,佛陀以善導師的形象,告訴我們真正的美麗來自內心的凈化。通過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白雪公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這個故事讓我明白,外在的美貌可以令人艷羨,卻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只有通過內心的凈化和修行,我們才能真正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佛教故事常常引發(fā)人們的共鳴和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和遭遇,往往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人類的共同心理和困惑。比如,《法句經》中的故事《求解意喻》,講述了有人問佛陀一個問題,佛陀默默地擺弄著花。只有一個弟子明白了佛陀的意思。這個故事引發(fā)了我對觀察和領悟的思考。有時候,問題的答案并不總是言傳身教,而是需要我們用心感悟。通過佛教故事,我們可以啟發(fā)內心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慈悲和善良的品質,這也是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修行目標。在《普賢菩薩行愿品》中的故事《渡化眾生》,普賢菩薩以極度的慈悲之心,化身為各種形式幫助眾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慈悲是佛教修行的核心。通過閱讀這樣的故事,我們可以受到慈悲和善良的啟發(fā),培養(yǎng)自己的慈悲心和包容心,讓這樣的品質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實踐。

第五段:佛教故事教給我們正確的人生觀。

佛教故事教給我們正確的人生觀。佛陀告訴我們,生活中的痛苦和困境是暫時的,只有通過修行和覺悟,我們才能真正擺脫痛苦,找到內心的安寧和快樂。比如,《苦行勝經》中的故事《善巧方便即愿平等》,講述了一個人利用巧妙的方便教育眾生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困境只是生命的一種考驗,只有正確的心態(tài)和方法才能化解困境,找到真正的幸福。佛教故事引導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和修行,找到真正的人生意義。

總結:通過閱讀佛教故事,我們可以在瑣碎的生活中汲取智慧的養(yǎng)分。佛教故事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傳遞深刻的人生哲理,啟發(fā)內心的智慧和慈悲。它們使我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諦、善巧地應對困境、修行的意義和力量。佛教故事為我提供了一種與智慧和慈悲共舞的方式,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zhàn)。在接下來的人生旅程中,我將繼續(xù)通過閱讀佛教故事,盡可能地融入其中,發(fā)掘內心的智慧和慈悲,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