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優(yōu)秀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20:55:29 頁碼:10
最新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優(yōu)秀9篇)
2023-11-18 20:55:29    小編:ZTFB

總結是一次思維的整理和梳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向??梢赃\用一些實證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對自己的成果和效果進行客觀的評估和分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閱讀。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一

教材分析:本課的內(nèi)容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主體是對故宮的欣賞,通過欣賞來讓同學們了解中國古代建筑中所體現(xiàn)的等級性。在教學中要完成三個部分的教學:1、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了解;2、中國古代建筑的等級性體現(xiàn)(以故宮為例);3、中國古代園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5分鐘)。

引入:展示圖片(故宮平面圖)。

(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同學回答:是故宮。)。

(問?)有沒有同學去過故宮,給同學們講一講你的感受?(同學回答,講述。)。

(教師歸納)引入:剛才這位同學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宮的形象,描述的很具體,證明他很注意觀察生活。但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還有很大內(nèi)容同學們沒有接觸到,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故宮來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教師講解):世界上曾經(jīng)存在過多種建筑體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國建筑、歐洲建筑和伊斯蘭建筑一直延續(xù)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其中尤以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xù)時間最長,流傳最廣,成就更為輝煌。故宮是中國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于北京舊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萬余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達10多米的城墻和寬52米的護城河相圍繞,城墻的四角還分別建有角樓,組成一座森嚴的城堡。它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風格的作品。

(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板書):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組成一個院落。除園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橫兩條軸線進行布局,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例:北京四合院(板書)。

(1)、故宮的總體規(guī)劃(板書)(錄象片)(圖示)。

(問?)請同學們觀察,故宮的總體布局有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中軸線式布局,左右對稱(板書)。)。

(問?)請思考:這樣布局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

(學生回答:體現(xiàn)了等級制度嚴格和皇權威嚴(板書),封建時代一切以皇帝為中心的思想。)。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故宮由于是皇宮,所以一切都以皇帝為中心,體現(xiàn)嚴格的等級制度,除了整體布局以外,其他的裝飾也是這樣,我們接著欣賞。

(2)、故宮的屋頂樣式的等級區(qū)別(板書)。

欣賞: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太和門、等幻燈片,教師講解,學生體會建筑的重要性與屋頂樣式的關系。

太和殿:皇帝進行朝會和舉行重要典儀的地方,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廡殿頂。(幻燈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舉行重要典儀前作準備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攢尖頂。(幻燈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舉行宴會和進行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歇山頂。(幻燈片)。

太和門: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門,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歇山頂。(幻燈片)。

(教師講解):同學們可以看到,隨著建筑物地位的變化,建筑的屋頂樣式也隨之變化,這是中國古代建筑等級性的鮮明體現(xiàn)。此外,建筑的彩畫也是同樣的制作方式。

(3)、故宮中建筑彩畫的等級體現(xiàn)(板書)。

(教師講解):中國古代建筑外觀上的另一顯著特征是色彩的運用。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裝飾手段。這是由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從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為防腐措施,發(fā)展到建筑彩畫,形成俗話所說的“雕梁畫棟”,北京故宮主要建筑的黃色琉璃瓦頂、朱紅色的柱子、門窗,檐下處于陰影部位的建筑彩畫用青綠色略加點金,在白色石臺基的襯托下,各部分輪廓鮮明,使建筑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在建筑上使用這樣強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藝術效果,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見。當然,在封建社會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黃色是最尊貴的顏色,綠色次之。所以,主要宮廷建筑的用色十分嚴格。這在建筑彩畫中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建筑彩畫的分類:(板書)。

c、蘇式彩畫: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壽字等為題材,比較靈活,多用在園林建筑中。(幻燈片)。

欣賞:北京天安門和璽彩畫(幻燈片)。

故宮寧壽宮西廡的旋子彩畫(幻燈片)。

故宮遂初堂廂房的蘇式彩畫(幻燈片)。

(教師講解):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霸娗楫嬕狻保ò鍟┦侵袊鴪@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板書)。

欣賞:(電腦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

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

蘇州網(wǎng)師園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濯纓水閣”是引用《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蘇州網(wǎng)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qū)庭院內(nèi)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暗畲骸奔创耗桥c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nèi)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詩情畫意的。

三、課后回顧(8分鐘)。

(同學們討論)。

(同學們回答)。

四、小結:(2分鐘)。

(教師總結):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是以木結構為主,平面鋪開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響,在建筑中大量的體現(xiàn)帝王至高無上的思想,體現(xiàn)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級制的運用,無論是屋頂?shù)慕ㄖ邮竭€是建筑彩畫的圖案,都著重體現(xiàn)皇權威嚴的主題;而中國古代園林由于有文人參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詩情畫意和建筑的結合,這也是中國園林的獨特之處。

同學們以后在欣賞中國古代建筑時要有意識的結合本課所學的知識來欣賞,同時也要注意中國古代建筑中是如何體現(xiàn)民族性特征的。

板書設計?(略)。

教案設計說明:按高中美術大綱的規(guī)定,本課的內(nèi)容主要是對故宮的欣賞,所以,在教案設計中,我把故宮欣賞這一節(jié)的時間安排為15分鐘。先介紹中國古代建筑的兩大特點:木質結構和庭院式的組群布局。然后進入本課的主體:欣賞故宮,欣賞完后讓學生總結故宮建筑的特色,體會故宮在總體布局、屋頂樣式和裝飾彩畫中所體現(xiàn)的封建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接著將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簡略講解一下,并欣賞相關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中國古代園林的精髓是詩情畫意和建筑的結合。講述時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講解。在教學中,為體現(xiàn)美術教學的特點,我在教案的設計中大量的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課件、錄象帶、幻燈機等;同時穿插傳統(tǒng)的教學手法,如板書、出示掛圖等,使課堂上的教學形式更多樣,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二

中國的古代建筑大家應該都有了電視上見過吧,那么,中國古代建筑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跟百分網(wǎng)小編來一起分享導游證考試章節(jié)考點:中國的古代建筑概述。

從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形成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發(fā)展時期。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成熱時期。

宋朝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大轉變時期。

元朝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又一發(fā)展時期。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最后一個高峰時期。

使用木材作為主要材料;采用框架式結構;靈活安排空間布局;實行單體建筑標準化;重視建筑組群平面布局;創(chuàng)造斗拱結構形式;運用色彩裝飾手段。

?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三

2.1“象天法地”的都城規(guī)劃思想。

儒家的“天人合一”這一命題,其思想內(nèi)涵非常復雜,既包括“天人感應”、“畏天命”等天命神權的內(nèi)涵,又包含天人和諧、天人一體的思想觀念。古代占主導地位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對中國古代建筑活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儒學思想家認為“天人一物”,一切的自然與人類是一個統(tǒng)一的生命體;人的一切與自然物同根同源,與人不可分離,是人的“四肢百體”.

在儒家看來,“天地生之本”,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創(chuàng)造和養(yǎng)育萬物是天地最大的功德。而中國古代另一個主流學派---道家認為天地萬物是萬物之母,人應當“與天為一”、“道法自然”,這種思潮與儒家的“天人合一”不同的地方在于道家將天提升了檔次,強調了人與天的主從關系,即天為主而人為從。

另外,道家講究的“無為而治”強調了自然法則的重要以及無法被人為改變的事實。如果說儒家的思想為淺綠色的,那么道家的思想則更為徹底,是深綠的。在古代建筑思想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被體現(xiàn)在了“象天法地”的都城規(guī)劃上。《吳越春秋》中記載:“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八風;水門八,以法地八聰”.

自春秋開始出現(xiàn)的`象天法地的都城規(guī)劃對后來的古代建筑有著重大影響,后朝文獻中皆有記載。根據(jù)《長安志》(引自《隋三禮圖》)記載,城內(nèi)街道、里坊布置的建筑觀念,是以在宮城、皇城東西側的各三排布置南北十三坊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和閏月,以在皇城之南東西并列四排坊象征一年中的四季?!跋筇旆ǖ亍钡亩汲且?guī)劃,即都城建筑布局與天上的星宿布局相似,抑或模仿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方法。

雖然說這種方法包含了很多迷信和神學的部分,但是它確實對古代主流哲學思想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同時,蘊涵著古人敬畏自然、效法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綠色思想。

2.2建筑節(jié)儉思想。

“節(jié)儉”素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表現(xiàn),建筑節(jié)儉則是中國古代“儉德”的重要思想內(nèi)容。據(jù)《左傳·莊公二十四年》記載,魯國大夫御孫提出:“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辈浑y看出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節(jié)儉在當時是社會共同的道德,奢侈被認為是一種很大的罪惡。墨子在《墨子·辭過》篇中就明確指出:“節(jié)儉為昌,淫佚則亡”.他把節(jié)約提到了與國家命運戚戚相關的高度。

中國古代建筑建立了節(jié)約資源的理論基礎。墨子適時地提出了建筑目的論和建筑標準說,并針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治者的“高宮室,大苑囿,以明得意”的建筑奢侈之風提出了反對意見。他主張“便于生,不以觀為樂”的思想。以此明確了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是為滿足人的居住要求,而非滿足人在感官意識上的享樂。如果以現(xiàn)代建筑的眼光反觀這句話,則墨子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強調了建筑的功能性。

另外,墨子還強調:“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边@句話強調了一種建筑標準,也從根本上限制了對建筑資源的浪費。同樣,以人為本的思想也體現(xiàn)其中。

同時,古人提出的資源持續(xù)利用的基本原則,即“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以時禁發(fā)”.其中“以時禁發(fā)”則是《管子》作者提出的資源開發(fā)原則。他的這一資源開發(fā)原則則所遵循的就是資源開發(fā)應以四季變化、草木鳥獸及魚鱉生長的規(guī)律來進行。這和今天長江魚類捕撈的禁捕時期是一個概念。而“取值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是要求在進行資源開發(fā)的時候,禁止無限制的開發(fā)以及毀滅性的開發(fā)。以上兩點達到了資源持續(xù)利用的目的。筆者認為,在古代資源尚且豐富的情況下體現(xiàn)的。

2.3“因地制宜”的建筑思想。

但凡建筑,在建造伊始及建造過程中都受到氣候以及地貌環(huán)境的限制。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供后人借鑒的建筑經(jīng)驗,并進而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建筑思想觀念。

這在古典文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如《周禮·夏宮》的作者曾明確地提出:“若有山川,則因之”的思想。他的這種建筑思想用意很明確,在規(guī)劃和建設國都的時,如果選擇在山川和河流湖泊之地,就應該順應地形地貌的自然之勢而建?!豆茏印分幸灿幸虻刂埔说慕ㄖ枷?,“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guī)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古人從建筑的規(guī)劃到建造自始至終都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從而達到減少工程量、節(jié)約人力和自然資源之目的,這也正是綠色思想的充分體現(xiàn)。

中國古代建筑的綠色觀念是在農(nóng)業(yè)社會的產(chǎn)物,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有著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如今社會變遷,社會已進化到了自由的社會主義。那么,在建筑思想上,古代的建筑的綠色思想對當今提倡的綠色思想有著怎樣的啟發(fā)呢?古代建筑的綠色觀念是感性意識,而如今主導人們思想的事理性意識。中國古代綠色觀念是以歷史經(jīng)驗為基礎而總結出來的感性模本。

對于這種用感性的意識總結出來的理性產(chǎn)物,現(xiàn)代綠色建筑應以此為參照而進行研究,以理性的手法重新總結和解釋現(xiàn)象,從而得出與無意識相反的有意識的綠色觀念。中國古代建筑的綠色觀念往往與天命神權思想等唯心主義掛鉤?!跋筇旆ǖ亍钡亩汲且?guī)劃思想、風水學說的“五行相克”,雖說國術五千年歷史。其中必然蘊含著自然的科學道理。

但從思想的開發(fā)過程中來看,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往往是無意識的經(jīng)驗總結,而無具體的科學道理。而現(xiàn)代的建筑是以物質為本體的真實建造物。在進行建筑綠色化的時候,需要將中國古代建筑的綠色思想抽離唯心主義的迷信外殼,尋求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從而使得古代綠色的建筑思想能夠得到更好的繼承和利用。

對中國建筑的綠色思想最好的繼承那自然是將古人的綠色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在本次的會所設計過程中筆者的小組將古代建筑的綠色思想融入了自己的設計當中。在一開始的草圖階段,最先對地形以及所給場地的地貌,天氣環(huán)境進行分析。另外,由于方案所給的場地由于被兩條主干道和一條本身存在的河流所切割成了三角形。而三角形的地塊由于存在著消極空間,所以原本傳統(tǒng)的城郭的四合院的建造模式不是很適合這個地形。

所以小組決定將本著尊重場地的原則將建筑造型定為三角形,并將三角形的斜邊與場地的河流平行。充分的將“因地制宜”的思想融入到設計當中。而在建筑立面的設計以及選材上使用大面積木材格柵的方式進行設計,使用最接近人氣的木材,大面積的朝南的格柵使得陽光充沛,這一點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國豪。建苑拾英:中國古代建筑科技史料選編[m].上海:同濟大學,1990.

[2]傅熹年。中國古代建筑史(第二卷):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3]孫詒讓。墨子間詁[m].諸子集成[m].

[4]趙安啟,劉念。中國古代建筑樸素的綠色觀念概說[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四

課型:欣賞課。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拓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筑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2、通過中國古代園林的典型實例的欣賞,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對建筑藝術的欣賞內(nèi)容的局限,多尋找一些例子來充實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nèi)ミ^北京嗎?北京不僅是我們中國的首都,而且是一個歷史文化古城,他有相當多的名勝古跡,比如故宮、長城、天壇、圓明園等等。(可由學生舉例)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

我國古代建筑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上曾經(jīng)有過許多優(yōu)秀建筑體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國古代建筑同歐洲建筑和伊斯蘭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尤其是中國古代建筑和歐洲古代建筑延續(xù)的時間最長,流傳最廣,成就更為輝煌。

二、講授新課:中國古代建筑類型很多,主要包括:故宮(宮殿)、天壇(壇廟)少林寺(寺觀)、佛塔、江南民居(民居)和蘇州拙政園(園林)等(出示類別,學生舉例,并指出成就最為突出的兩種),尤其以宮殿和園林建筑的成就最為突出。

1、(板書)帶問題觀看錄象《故宮記錄片》:(1)故宮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2)故宮在布局上采用什么形式?(3)故宮外部色彩主要是哪兩種?(出示圖片,簡介故宮)故宮是我國古代明清的皇宮,是保存的最完整,最宏偉,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宮殿建筑,現(xiàn)存的大部分為清朝所建,但在總體布局上仍保持著原來的面貌。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縱深961米,寬753米,擁有9900多間房子,分中、東、西三路和幾十個院落,旨在表現(xiàn)封建等級觀念和皇權至上的威嚴氣勢。其中中路也是舊北京城貫穿南北的中軸線。故宮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這條中軸線上,如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稱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還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稱為“后朝三大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其御花園等。從而形成了以南北縱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這些建筑體量雄偉,外形壯麗,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統(tǒng)一而又有變化。如前朝三大殿,體量不同,且分別采用不同的屋頂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廡殿頂,中和殿為四面坡單檐攢尖頂,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頂。這不僅是受封建等級觀念的影響,如重檐廡殿頂只能用于最高等級的宮殿建筑上,而且是為了使這三座緊密相聯(lián)的宮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顯的區(qū)別,使它們在相互對比中顯得更鮮明。北京故宮主要建筑的豐富多姿的屋頂形式是中國古代建筑外觀上極顯著的.特征之一。游完了故宮以后,我們再回到剛才的三個問題。(出示問題,學生回答)。

(1)具有獨樹一幟的木結構體系。(見中國建筑木構架)中國古代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先在石頭的基礎上建立柱子,然后在柱子上架上梁,再在梁上數(shù)層瓜柱和梁,最上層立脊瓜柱,構成了一組木構架。這種木結構體系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承重和圍護結構分工明確,使建筑物上的重量都由柱子承受,而墻壁只起圍護和分割的作用。由此門窗的配置不授限制,具有“墻倒屋不塌”之妙,除此之外,這種結構還有其他優(yōu)點,如便于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可隨意安排房屋的高度、屋面的材料、窗戶的變化);減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各接點有一定的收縮余地);材料提供方便。

(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見示意圖分析特點)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位,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主要表現(xiàn)兩種方式:一種是三合院(在縱軸線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兩側安排次要建筑相對峙,形成h形或t形)和四合院(在三合院的基礎上,在主要建筑對面建造次要建筑,構成矩形的形式,通常用走廊圍墻將四座建筑連接起來,成為封閉性較強的整體);一種是廊院,(在縱軸線上造主要建筑,并在對面造次要建筑,然后用走廊連起來)。(見故宮全景)讓學生來回答故宮是屬于哪種形式,并講出原因。

(3)色彩的運用是古建筑的一個顯著特點。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裝飾手段。這是木結構體系所決定的。本來是為了木頭防止腐爛,發(fā)展到建筑彩畫,形成了俗話所講的“雕梁畫柱”。(見故宮和璽彩畫)黃色琉璃瓦頂、朱紅色的柱子,門窗,屋檐下處于陰影部分的彩畫用青綠色略加點金,在白色臺基的襯托下,各部分輪廓分明,使建筑物顯得更加富貴堂皇。在建筑上使用如此強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藝術效果,這在世界上也不多見。這種以龍鳳為主題,以青綠色為主要底色,并使用大量的瀝粉在彩畫上畫突起的線條,上覆大量明亮的色彩和貼金,立體感非常強,達到富麗堂皇的效果,稱為“和璽彩畫”。不過,在封建社會當中,色彩的使用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問什么顏色最尊貴,皇帝用什么色(黃),次之是什么色(綠)?回憶一下,故宮的兩種顏色(紅黃)。正是這種封建制度的等級制度,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因為非帝王所在地,另外,為了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多用白墻,灰瓦和黑、墨綠等色的梁架、柱、裝修,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江南民居欣賞(見圖片)。

3、觀看《故宮記錄片--片段》觀看的同時教師總結中國古代建筑的三個特點,鞏固知識。

4、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與中國古代建筑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中國古代園林他不僅具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并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huán)境。他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頤和園);一種是規(guī)模較小的私家園林(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qū)和山林名勝(西湖、北雁的觀音洞)。(出示園林名,學生指出類型,并說出哪兩種藝術成就最高)其中是前兩種藝術成就最高,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

欣賞圖片并分析特點(由教師簡介圖片,引導學生在圖片中找出特點):

(3)(網(wǎng)師園)是蘇州的一個有名的園林。因為當時園林所在底巷名為“王思巷”取名“網(wǎng)師園”是其諧音,并托漁隱之意。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游人在這里秋夜賞月,對景品味橫匾題詞,便可以引發(fā)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感受。正是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霸娗楫嬕狻笔侵袊鴪@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蘇州網(wǎng)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qū)庭院內(nèi)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暗畲骸奔创耗?,“”是與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nèi)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詩情畫意的。-----寓情于景,觸景生情。

小結:所以中國園林藝術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學等組合而成的一種綜合藝術。

四、板書:

一、宮殿建筑(故宮)。

(1)獨特木結構體系;

(2)庭院式組群布局;

(3)完美的色彩運用。

二、園林建筑。

(1)雖為人作,宛如天開;(圓明園、頤和園)。

(2)合理劃分,善于借景;(蘇州的拙政園、網(wǎng)師園)。

(3)寓情于景,觸景生情。(西湖、北雁的觀音洞)。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五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筑單體建筑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臺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筑而成,約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較高級臺基

較普通臺基高,常在臺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桿,用于大式建筑或宮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級臺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绊殢洝笔枪庞《壬裨捴械纳矫鄠魑挥谑澜缰行?,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臺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中國古建筑采用須彌座表示建筑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臺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于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級臺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筑物顯得更為宏偉高大,常用于最高級建筑,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臺基上。

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筑的迎面間數(shù)稱為“開 間”,或稱“面闊”。建筑的縱深間數(shù)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shù)為 吉祥數(shù)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shù)的開間為單數(shù);而且開間越 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大梁

架于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筑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于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 訪,位于兩檐柱之間,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 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后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 后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等級。

1、和璽彩畫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 》框住,并 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

等級次于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 》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一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等級低于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 》或( )框起?!? )”被建筑家們稱作“包 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

屋頂

中國傳統(tǒng)屋頂(古稱屋蓋)有以下六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 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2] 。

1、廡殿頂

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

2、歇山頂

是廡殿頂和硬山頂?shù)慕Y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墻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 九脊頂。

3、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墻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山墻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墻面。常見的山墻還有風火山墻, 其特點是兩側山墻高出屋面,隨屋頂?shù)男逼旅娑孰A梯形。

藻井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shù)陌歼M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 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圓柱形木頭。置于石頭(有時是銅器) 為底的臺上。多根木頭圓柱,用于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六

摘要:現(xiàn)代舞劇作品《妮娜物語》是日本舞蹈界近年來的優(yōu)秀作品,舞團探尋了舞者的肢體應當是什么樣貌的,他們的肢體能夠強大到什么程度,并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充滿了緊張與美感的舞臺。本文經(jīng)過對作品《妮娜物語》的藝術特征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討,最終期望把創(chuàng)作及探尋的方向回歸舞蹈的本源,即身體,藝術的價值,即個性。

關鍵詞:舞蹈本源;肢體;舞臺美術;編舞手法;

《妮娜物語》是日本無設限舞團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舞作品,由金森穣導演編舞,它由獨舞《天鵝的夢》(15分鐘)及現(xiàn)代芭蕾《妮娜物語》(60分鐘)兩部作品構成,是一部集強大肢體、精妙音樂和炫酷視覺于一體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現(xiàn)出藝術家超越國界的世界性格局與視野,帶領我們感受到藝術的一種新境界,生命就是不斷的探索,并從中激發(fā)出一種能量,使身體產(chǎn)生一種力量與美的感覺。此外,它將人的肢體語言傳導出來,對人性進行拷問,將人類精神中的黑暗面進行外化,人物會變成物體,以此來拷問人性。當這些舞者們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后,他們就會變成驕傲的祭品。本文以編舞家角度為切入點,圍繞舞者肢體背后、舞臺場景呈現(xiàn)以及編舞手法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側重探索編舞家在人的肢體語言的設定,打破傳統(tǒng)舞臺美術設計以及舞蹈動作設計,探討舞者身體的各種可能性。

一、打破傳統(tǒng)的舞蹈肢體技巧。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種顛覆性的身體運動技術并在國際舞蹈界享有盛譽。舞者在訓練中不斷開發(fā)與挑戰(zhàn)肢體的潛能與極限,突破身體局限與思維的預期。著重對舞蹈本體的研究,是對身體運動的再造,專注身體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僅有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征的舞蹈運動語匯,才能成為獨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體舞團。這也應當是舞蹈創(chuàng)作者最迫切的自覺行動。

二、簡約而不簡單的舞美設計。

善于造勢與濫用包裝造成“舞不夠景來湊”且舞臺美術的設計都趨向于大制作、超豪華有時舞美的制作預算占了一大半總費用也造成劇目無法演出因為成本太高。也所以顯得作品資料蒼白主體創(chuàng)作貧乏舞臺美術則奢華。有些舞美制作確有獨立的觀賞價值可是由于作品的平淡無味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藝術質量的進取作用反而更凸顯濫用包裝的負面效應。

三、富有嚴謹與創(chuàng)造力的編舞手法。

就是,資深劇場觀眾的話來說,我們通常不會“踩雷”.然而,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發(fā)達,畢竟嚴謹和創(chuàng)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無二,有出息的藝術家就應當這樣“擠兌”自我。

四、結語。

《妮娜物語》這部劇,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作品,但在今日來看依然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同時也透過這部劇反觀我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理念。如果作為一名創(chuàng)作者沒有獨具思想深度的創(chuàng)作理念,肯定不能產(chǎn)生特立獨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設計;如果一名舞者沒有對高水準的舞蹈素質和精神訴求,也就不可能構成藝術震撼人心的效應;如果一個團隊不具備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領,那么藝術靈魂就不會那么莊嚴肅穆、潔凈無暇。所以要記住在創(chuàng)作上核心價值不是在舞蹈的風格上,也不在舞蹈動作體系上,而是在對藝術的追求和態(tài)度上。才華和靈氣是信念造就的,心靈與精神的升華才能釀出純真的藝術,我想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層面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資華筠。資華筠論文集《探索規(guī)律·追求獨創(chuàng)》[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2]楊美琦。第三代現(xiàn)代舞藝術節(jié)的崛起[j].舞蹈雜志,2018,440(7).

文檔為doc格式。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七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筑單體建筑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臺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筑而成,約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較高級臺基。

較普通臺基高,常在臺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桿,用于大式建筑或宮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級臺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绊殢洝笔枪庞《壬裨捴械纳矫?,相傳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臺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中國古建筑采用須彌座表示建筑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臺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于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級臺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筑物顯得更為宏偉高大,常用于最高級建筑,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臺基上。

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筑的迎面間數(shù)稱為“開間”,或稱“面闊”。建筑的縱深間數(shù)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shù)為吉祥數(shù)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shù)的開間為單數(shù);而且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大梁。

架于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筑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于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訪,位于兩檐柱之間,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后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后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煞譃槿齻€等級。

1、和璽彩畫。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框住,并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

等級次于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一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等級低于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或()框起?!?)”被建筑家們稱作“包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

屋頂。

中國傳統(tǒng)屋頂(古稱屋蓋)有以下六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2]。

1、廡殿頂。

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

2、歇山頂。

是廡殿頂和硬山頂?shù)慕Y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九脊頂。

3、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墻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山墻。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墻面。常見的山墻還有風火山墻,其特點是兩側山墻高出屋面,隨屋頂?shù)男逼旅娑孰A梯形。

藻井。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shù)陌歼M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圓柱形木頭。置于石頭(有時是銅器)為底的臺上。多根木頭圓柱,用于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八

2、欣賞。

對的欣賞。

理解的等級性體現(xiàn)。

本課的內(nèi)容是,主體是對故宮的欣賞,通過欣賞來讓同學們了解中國古代建筑中所體現(xiàn)的等級性。在教學中要完成三個部分的教學:1、對的了解;2、中國古代建筑的等級性體現(xiàn)(以故宮為例);3、中國古代園林。

教學準備:在網(wǎng)上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圖片,閱讀了有關故宮和中國園林的書籍;準備了教學用的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課件、幻燈機、幻燈片和相關圖片。

一、組織教學:(5分鐘)。

引入:展示圖片(故宮平面圖)。

(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同學回答:是故宮。)。

(問?)有沒有同學去過故宮,給同學們講一講你的感受?(同學回答,講述。)。

(教師歸納)引入:剛才這位同學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宮的形象,描述的很具體,證明他很注意觀察生活。但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還有很大內(nèi)容同學們沒有接觸到,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故宮來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二、講授新課:(30分鐘)(板書)。

(教師講解):世界上曾經(jīng)存在過多種建筑體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國建筑、歐洲建筑和伊斯蘭建筑一直延續(xù)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其中尤以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xù)時間最長,流傳最廣,成就更為輝煌。故宮是中國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于北京舊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萬余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高達10多米的城墻和寬52米的護城河相圍繞,城墻的四角還分別建有角樓,組成一座森嚴的城堡。它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風格的作品。

1、的特點(板書)(5分鐘)。

(1)木結構(板書):中國建筑體系與其他建筑體系相比,具有獨樹一幟的木結構體系。這種木結構體系,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從立柱和縱橫的梁枋組合成的各種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載均經(jīng)由梁架、立柱傳遞到基礎。墻壁只起圍護,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載。所以,門窗等的配置,不受墻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墻倒屋不塌”(板書)之妙。這種木結構體系的基本原則有許多是同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基本原則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板書):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組成一個院落。除園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橫兩條軸線進行布局,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例:北京四合院(板書)。

(1)、故宮的總體規(guī)劃(板書)(錄象片)(圖示)。

(問?)請同學們觀察,故宮的總體布局有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中軸線式布局,左右對稱(板書)。)。

(問?)請思考:這樣布局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思想?

(學生回答:體現(xiàn)了等級制度嚴格和皇權威嚴(板書),封建時代一切以皇帝為中心的思想。)。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故宮由于是皇宮,所以一切都以皇帝為中心,體現(xiàn)嚴格的等級制度,除了整體布局以外,其他的裝飾也是這樣,我們接著欣賞。

(2)、故宮的屋頂樣式的等級區(qū)別(板書)。

(教師講解):中國古代的屋頂樣式繁多,而且有嚴格的等級區(qū)別,根據(jù)房屋的重要性來靈活運用。其中中國古代五大屋頂?shù)燃壍呐帕腥缦拢簭T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攢尖頂、硬山頂(板書)。

欣賞: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門、太和門、等幻燈片,教師講解,學生體會建筑的重要性與屋頂樣式的關系。

太和殿:皇帝進行朝會和舉行重要典儀的`地方,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廡殿頂。(幻燈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舉行重要典儀前作準備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攢尖頂。(幻燈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舉行宴會和進行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歇山頂。(幻燈片)。

午門:紫禁城的大門,它是當年封建皇帝頒布詔書和戰(zhàn)爭后舉行“獻俘”的地方。所以在整個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廡殿頂。(幻燈片)。

太和門: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門,其屋頂樣式采用重檐歇山頂。(幻燈片)。

(教師講解):同學們可以看到,隨著建筑物地位的變化,建筑的屋頂樣式也隨之變化,這是中國古代建筑等級性的鮮明體現(xiàn)。此外,建筑的彩畫也是同樣的制作方式。

(3)、故宮中建筑彩畫的等級體現(xiàn)(板書)。

(教師講解):中國古代建筑外觀上的另一顯著特征是色彩的運用。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裝飾手段。這是由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從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為防腐措施,發(fā)展到建筑彩畫,形成俗話所說的“雕梁畫棟”,北京故宮主要建筑的黃色琉璃瓦頂、朱紅色的柱子、門窗,檐下處于陰影部位的建筑彩畫用青綠色略加點金,在白色石臺基的襯托下,各部分輪廓鮮明,使建筑物顯得更加富麗堂皇。在建筑上使用這樣強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藝術效果,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見。當然,在封建社會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黃色是最尊貴的顏色,綠色次之。所以,主要宮廷建筑的用色十分嚴格。這在建筑彩畫中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建筑彩畫的分類:(板書)。

a、和璽彩畫:用在主要宮殿,以龍為主要題材,其中又分為金龍和璽、龍風和璽、龍草和璽等。其中金龍和璽使用大量瀝粉(用膠、油、粉調成膏,在彩畫上畫凸起線,上覆明亮的顏色,以加強彩畫立體感、層次感的手法)貼金,最為富麗。(幻燈片)。

b、旋子彩畫:以旋子花為題材,按照疊暈(用同一顏色調出二至四種色階,依次排列繪制裝飾色帶的手法)和貼金的多少,分為六個等級,用在不同等級的建筑上。(幻燈片)。

c、蘇式彩畫: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壽字等為題材,比較靈活,多用在園林建筑中。(幻燈片)。

欣賞:北京天安門和璽彩畫(幻燈片)。

故宮寧壽宮西廡的旋子彩畫(幻燈片)。

故宮遂初堂廂房的蘇式彩畫(幻燈片)。

(教師講解):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霸娗楫嬕狻保ò鍟┦侵袊鴪@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板書)。

欣賞:(電腦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

蘇州拙政園“與誰同座軒”:取蘇軾詞“與誰同座,明月清風我”之句為名。蘇軾詞的原意是標榜清高不群,這里只借以寫景,使意境更為豐富。

蘇州網(wǎng)師園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其中,亭中橫匾“月到風來”,取自唐代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濯纓水閣”是引用《孟子》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蘇州網(wǎng)師園殿春:其得名是由這一景區(qū)庭院內(nèi)種植芍藥花而來,因為芍藥花開在春末,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云:“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殿春”即春末,是與閣相連的小屋。所以,將庭院內(nèi)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詩情畫意的。

三、課后回顧(8分鐘)。

(同學們討論)。

(同學們回答)。

四、小結:(2分鐘)。

(教師總結):是以木結構為主,平面鋪開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響,在建筑中大量的體現(xiàn)帝王至高無上的思想,體現(xiàn)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級制的運用,無論是屋頂?shù)慕ㄖ邮竭€是建筑彩畫的圖案,都著重體現(xiàn)皇權威嚴的主題;而中國古代園林由于有文人參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詩情畫意和建筑的結合,這也是中國園林的獨特之處。

同學們以后在欣賞中國古代建筑時要有意識的結合本課所學的知識來欣賞,同時也要注意中國古代建筑中是如何體現(xiàn)民族性特征的。

板書設計(略)。

教案設計說明:按高中美術大綱的規(guī)定,本課的內(nèi)容主要是對故宮的欣賞,所以,在教案設計中,我把故宮欣賞這一節(jié)的時間安排為15分鐘。先介紹中國古代建筑的兩大特點:木質結構和庭院式的組群布局。然后進入本課的主體:欣賞故宮,欣賞完后讓學生總結故宮建筑的特色,體會故宮在總體布局、屋頂樣式和裝飾彩畫中所體現(xiàn)的封建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接著將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簡略講解一下,并欣賞相關的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中國古代園林的精髓是詩情畫意和建筑的結合。講述時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講解。在教學中,為體現(xiàn)美術教學的特點,我在教案的設計中大量的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課件、錄象帶、幻燈機等;同時穿插傳統(tǒng)的教學手法,如板書、出示掛圖等,使課堂上的教學形式更多樣,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中國古代建筑史論文匯總篇九

如前所述,建筑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筑經(jīng)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tǒng)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并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屋頂

中國古代的匠師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对娊?jīng)》里就有“作廟翼翼”之句,說明三千年前的詩人就已經(jīng)在詩中歌頌祖廟舒展如翼的屋頂。到了漢朝,后世的五種基本屋頂式樣——四面坡的“廡殿頂”,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圓形的“攢尖頂”,兩面坡但兩山墻與屋面齊的“硬山頂”,兩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墻之外的“懸山頂”,以及上半是懸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頂”就已經(jīng)具備了。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yōu)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shù)牡耧?,檐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再加上后來又陸續(xù)出現(xiàn)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復雜形體,使中國古代建筑在運用屋頂形式創(chuàng)造建筑的藝術形象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成為中國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色彩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jīng)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以后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制彩畫。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筑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例如在北方的宮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運用鮮明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經(jīng)常可以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朱紅色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檐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shù)紅點,使得建筑上的彩畫圖案顯得更加活潑,增強了裝飾效果。一些重要的紀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宮、天壇等再加上黃色、綠色或藍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襯以一層乃至好幾層雪白的漢白玉臺基和欄桿,在華北平原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的蔚藍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無比動人的。當然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與北方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因為在平坦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區(qū),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單調嚴酷的。在那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這種鮮明的色彩就為建筑物帶來活潑和生趣?;谙嗤?,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為封建社會的建筑等級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南方終年青綠、四季花開,為了使建筑的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huán)境相調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墻、灰瓦和栗、黑、墨綠等色的梁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這種色調在比較炎熱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產(chǎn)生一種清涼感,不像強烈的顏色容易令人煩躁。從這里也可知道,我國古建筑的色彩的運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主要格調外,隨著民族和地區(qū)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別。

襯托性建筑

襯托性建筑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筑。最早應用的并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筑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于宮殿正門前的“闕”。到了漢代,除宮殿與陵墓外,祠廟和大中型墳墓也都使用?,F(xiàn)存的四川雅安高頤墓闕,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漢代墓闕的典型作品。漢代以后的雕刻、壁畫中??梢钥吹礁鞣N形式的闕,到了明清兩代,闕就演變成了的故宮午門。其它常見的富有藝術性的襯托性建筑還有宮殿正門前的華表、牌坊、照壁、石獅等。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