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優(yōu)質(zhì)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2:06:45 頁碼:14
2023年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優(yōu)質(zhì)12篇)
2023-11-12 12:06:45    小編:ZTFB

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寫總結(jié)時,我們應(yīng)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展示獨特的觀點和見解。請參考下文給出的總結(jié)示例,理解如何全面評價自己的工作。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一

編者按:童年是我們?nèi)松袩o憂無慮的時光,《醉憶童年》一文是作者到童年時居住的地方回憶童年生活的。

散文。

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跟隨作者的腳步找回那失去的童年吧!

喜歡炒點小菜,找?guī)孜慌笥研【邸F分蚀嫉拿谰?,聽著朋友們興高采烈的說著自己童年時快樂往事,不知不覺自己小酌了兩杯,看著他們熱情洋溢的笑臉,我也開心的隨著大笑。在醉意朦朧之間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童年。

童年時居住的茅草房依稀呈現(xiàn)在眼前,從最開始的模糊到逐漸的清晰,不敢相信,我又回到了從前。

站在大門外,仔細(xì)觀看,門前兩棵大柳樹還在老地方,樹上枝枝丫丫的喜鵲窩還沒有被風(fēng)吹落,兩只喜鵲還在樹上喳喳喳喳地叫個沒完。一切還都是老樣子。

走進(jìn)院內(nèi)不大的庭院里很別致的種著兩棵葡萄,藤架下,擺放著幾盆花花草草,院子打掃的干干凈凈,院內(nèi)彌漫著沁人的芳香。多么醉人呀!這是我最留戀的地方,常常和小伙伴們一起在這葡萄架下,纏著爺爺奶奶講那些娓娓動聽的神奇故事,有很多都是關(guān)于松花江上的傳說,百聽不厭。我們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出各種贊嘆,有時候我們哈哈大笑,有時候我們提心吊膽,有時候嚇的我們把爺爺奶奶摟的緊緊的,有個膽兒小的還被嚇哭了,事后我們就叫她膽小鬼。哈哈,真是其樂融融,難以忘懷呀。

在這院子里,還有幾只小母雞正在悠閑地溜達(dá),雞窩里,有幾枚剛剛產(chǎn)下來的雞蛋,看見雞蛋我就想笑,記起了一件特丟人的事,那時的我曾經(jīng)最愛吃的美食就是雞蛋了,常常自己偷偷的用灶膛里的火炭,把用報紙包好的雞蛋放在里面燒著吃,咋咋可香了,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吃燒好的雞蛋,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姐姐回來了,我急忙把剩下的雞蛋黃全部放進(jìn)了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了,可把我噎壞了,幸虧姐姐及時趕到,拿來了水喝了下去,這才把蛋黃咽下去。要不然吶,我的小命休矣!從那以后我好長時間不敢吃雞蛋黃了,那是我最丟人的一次經(jīng)歷了,那一次的糗事,成為姐姐時常嘲笑我的把柄了,現(xiàn)在他們還經(jīng)常在我兒子面前提起,出我的丑呢!

迷迷糊糊的抬起頭,看著眼前低矮的茅草屋,心里有說不出的酸,家,還是老樣子,和我記憶中的一模一樣的,曾經(jīng)多少次夢回故鄉(xiāng),都在夢里哭醒。今天也是夢嗎?手里觸摸著方格的窗戶,還是用窗戶紙粘糊的,推開門,走進(jìn)屋內(nèi),首先進(jìn)入的是寬敞的廚房,沒什么格局,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一室一廚,廚房的中間是一個大大的火爐,在靠著墻的南北兩側(cè)有兩個大鍋,灶膛里還殘留著火炭。啊!好親切呀!這個大火爐,我真想親吻你,是你,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個寒冷的冬天。

那時的冬天和現(xiàn)在的冬天可不一樣,那可真叫冷啊!西北風(fēng)呼呼的嚎叫,參雜著雪粒,打在臉上那才疼呢!厚厚的積雪被凍得異常的堅硬,人走在上面都不下陷,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傳出很遠(yuǎn)很遠(yuǎn)。

就在那樣的冬天,那樣的環(huán)境,我們一大群小伙伴們就圍在這個大火爐旁烤東西吃,把爐膛里的火燒的紅紅的,屋里的溫度立刻升了上來。我們把削好地瓜片呀,土豆片等等,放在爐蓋上烙著吃,嘿嘿堪比如今麥當(dāng)勞、德克士的油炸薯條了。小秀也把家里的餃子拿來烙著吃。哎哎!誰的饅頭片糊了,快快拿下來吧,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頓時屋內(nèi)傳出了一陣陣開心的歡笑聲。

醉瞇著眼睛,推開了堂屋的門向里屋走去,哎喲!跟跟蹌蹌的向前邁了幾步,是什么絆了我的腳,低頭看看,啊原來是門檻兒,以前的老房子都有門檻兒的,而且很高,習(xí)慣了現(xiàn)在的生活都忘記了過去的點點滴滴。

仔細(xì)的巡視著屋內(nèi),迎面是一面大鏡子掛在墻上,

鏡子的下面是兩個方方正正的箱子,那是當(dāng)時最為流行經(jīng)濟(jì)實惠的實木家具,屋地中間擺放著一張桌子,如此格局是那個時候最常見的了。

南北兩鋪大炕是最典型的東北民居,熱熱的炕頭是我最享受的地方,趴在大炕上,擁抱著散發(fā)著泥土氣息的‘床’,紅撲撲的臉緊貼在竹席上,深深吸入的泥土芳香久久回味。

坐在桌子旁,雙手拄在桌子上,撫摸著平滑的桌面,從心里去感受。這是我最討厭的地方,每天放學(xué)后我就趴在這里寫作業(yè),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筆像生風(fēng)一樣的耕耘在字里行間,心卻像云一樣飄到了院外海、陸、空三軍征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飄到了領(lǐng)弟家的炕頭上,想著朋友們嫻熟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的動作,在沙包上下起落間,真兒、圇兒、坑兒、孢兒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千變?nèi)f化的奇跡,誰說這不是另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這是我的強項啊!翻嘎拉哈之所以說成非遺,因為如今的小孩幾乎沒有幾個會玩的,更別說是精通了,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就會失傳..

嘎拉哈是一種用動物的膝蓋關(guān)節(jié)上的一塊骨頭做成的,每只動物的后腿只長兩塊,每付嘎拉哈至少需要四個,還有八個,十個不等。

昔日最火熱的游戲,如今成為茶余飯后講給孫子們聽的經(jīng)典故事了。

喂、喂…..你怎么了在那傻笑半天了,喝多了嗎?朋友把我從醉憶中叫醒,我尷尬的笑了笑說;“沒什么,好像睡著了”。朋友們繼續(xù)他們著天南地北的暢聊,我偶爾有一句沒一句的搭上幾句,但是我一直沒有說起剛剛發(fā)生的事情。

是夢嗎?不像是,是那樣的真實。是現(xiàn)實嗎?不是又是那樣的模糊不清而又身臨其境,難道我真的穿越了?更不可能啊!我不是好好地活著嗎?沒有死啊?也許是記憶中的片段在我醉意朦朧時出現(xiàn),讓我舊地重游了一次,找回了我失去了記憶的童年、童真、童趣。

告訴他們嗎?他們能信嗎?還是別說了,就讓自己獨享著那份童年的快樂吧!!!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二

看透了花江煙雨,是否懷念那宣樓小榭,看過了名山江海,是否思念那小橋流水。

自古文人多愛名川大山,奔涌之江,看到他們便情不自禁的去贊揚,高哄贊美之詩,于是有更多的人去追尋前人的腳步,不管是否看出什么,他們都會再次贊嘆,然后江川山水便在人的視線中變的越來越美,有了“人間仙境”的美稱。

時間在此流逝,轉(zhuǎn)眼一曲曲戲已過,我回到家中,然后吃飯。下次,我再去。

思念那的宣樓小榭,思念那的小橋流水,思念那的小魚而游,思念那的打麻將的老人,思念那一曲。

宣樓小榭,沒怒江,沒大山,不秀氣,不完美,它只是一處普通的土地,大山江水是仙境,而我認(rèn)為此處才是仙境吧。

朋友,看透了花江煙雨,是否懷念宣樓小榭,看過了名山江海,是否思念小橋流水?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三

山一程,水一程,巴士車開始變得顛簸起來,漸漸地出現(xiàn)了土地,棕褐色的土地。車近了,就看見爺爺圈著身子立在那,旁邊停了一輛泛著藍(lán)色鐵皮的電動三輪車。下車,瑟瑟的北風(fēng)剝離了殘余的暖氣。爺爺略顯笨拙地?fù)]了揮手,羞羞的一聲“爺爺”,氣氛一下跳動起來。坐在三輪車上,左一晃右一晃,還能聽到發(fā)動機嗡嗡作響。車速不快,朔風(fēng)在懷里打個圈才逃走,道邊田地里的種地人熱情地和爺爺打招呼,轉(zhuǎn)身又一揮鋤頭扎進(jìn)了土里;路上遇到了父母親的熟人,又是一陣談言歡笑;走進(jìn)村里,會有小孩跑過,也會停下來叫一聲“爺爺好”,看見車后的人也不害羞,喊著“叔叔阿姨好”,笑嘻嘻地離開了。

――這是多少年前的記憶了,卻依然歷歷在目。只知那時的我個頭小,就縮在一包一包的行李里,看著,看著周圍的一切;聞著,聞著從翻起的一陣一陣泥土里親切;感受著,感受著從家鄉(xiāng)人身上那一份坦率的性情,古道熱腸。

無論何時回到家鄉(xiāng),都是熟悉的,熱烈的,親切的。

冬日里的家鄉(xiāng),越近臘八,就能聞到從家家戶戶泥煙囪里飄出來的紅豆香。煮爛撈出,先做成一個個紅豆團(tuán)。貪吃的小孩會在這時就偷偷地捏幾個扔在嘴里,又躡手躡腳地溜走了。大人們看著白瓷碗上的一個個泥手印,忙呵斥地抓他回來洗干凈手,轉(zhuǎn)身又拾幾個紅豆團(tuán)跑開了。種的糯米夾成粉,用水和,挽起袖子,忙著揉面,揪劑兒,捏成碗狀。把做好的紅豆團(tuán)往里一塞,一攏,再滾上一層米,一個紅豆糯米團(tuán)就做好了。過個幾日,做年糕的工作坊就會擠滿了村民,看熱鬧的,忙著收年糕的,打年糕的,咽口水的。一個個連忙捧著剛蒸好的糯米粉,擠過人群,來到石臼旁。幾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兒,脫了棉襖,只穿汗衫,手提木錘,在石臼里磨了幾下,掄起來,空中畫一道弧,猛揮一錘,落下石臼中,撲通一聲,拖一拖,磨一磨,拔起來,再復(fù)一錘下去,呼吸逐漸白氣濃重,身上也冒白氣。把一團(tuán)打好的糯米飯,趕忙拿出來,切開,趁著熱乎放到嘴里,一股暖流從舌尖傳下去,淡淡甜甜的滋味在蓓蕾綻開。年味越濃,春天,也要來了。

和風(fēng)即過,“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按老家的習(xí)俗,擇一個好日子,全村的人都來到河旁摸河蚌。幾個身強力壯,“水力”好的男子率先扎入水中,試探性的扎幾個“猛子”,烈日當(dāng)頭,水花陣陣,終于深深地吸足一口氣鉆進(jìn)河里,不見其影,只見水波。頃刻,他們竄出水面,從嘴里強烈地噴出一段水柱,高舉河蚌。岸上傳來陣陣叫好聲,岸上婦女也有了活干,寒光乍現(xiàn),開膛破肚――好一塊肥嫩的蚌肉!山歌唱起來了,聲振林木,響遏行云,水中的人向岸上的人直撲水,驚叫聲,歡笑聲,打趣聲,夾雜在一起,熱情瞬間被點燃。氣溫炎炎,灼人肌膚;熱浪騰騰,水波滾滾。岸上已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河蚌,人們紛紛提著裝滿河蚌肉的桶四處散開。河蚌下鍋,油煙四起,十里飄香。

幾年未回家鄉(xiāng),又有了遠(yuǎn)遠(yuǎn)的思念,前面是看得見的世界,后面是回得去的家鄉(xiāng)。對于老舍來說,家鄉(xiāng)是永遠(yuǎn)無法割舍的北平的天空,余華在南門的細(xì)雨中吶喊,上海賦予了張愛玲最華麗的傷感。我們從家鄉(xiāng)中走出來,可靈魂搖搖晃晃,念得還是家鄉(xiāng)。故鄉(xiāng)安置不了肉身,從此有了漂泊,有了遠(yuǎn)方。異鄉(xiāng)安置不了靈魂,從此有了歸鄉(xiāng),有了故鄉(xiāng)。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每次提及它,都能想到那棕褐色的土地。上面的人兒,上面的風(fēng)物,地與之都分不開了。到現(xiàn)在都忘不了在家鄉(xiāng)里吃到的紅豆團(tuán),年糕和那鮮蚌肉――這熟悉頑固的味道?。?/p>

“這些,那些,僅剩旖旎字句?!?/p>

然后――再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g土回去,回去夾在日記里,“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四

自從離開了家鄉(xiāng),上了大學(xué)以后,每年只能節(jié)假日回家,家鄉(xiāng)的好些風(fēng)物也就逐漸變成了記憶中的東西,甚是懷念。比如家鄉(xiāng)的冬晨,踩上去帶有露珠的軟軟的草,可以做成灑水筒的竹,比如三四月份競相開放的桃花和李花,比如院子里嫩綠的蔥,以及秋天田野里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穗,微風(fēng)吹過,傳來的那一陣陣稻香。

當(dāng)然,最想念的還是奶奶做的飯,我向來對集市上的肉類缺乏好感,而對奶奶種在菜園子里的蔬菜卻情有獨鐘。大概就是因為一直跟在爺爺奶奶身邊,所以格外喜歡爺爺奶奶自己種的菜,茄子,辣椒,包菜,小青菜,都是那樣的新鮮,美味,富有獨特的香味。雖然現(xiàn)在仍然喜歡吃蔬菜,但總感覺外面的蔬菜都比不上奶奶種的那么香,那么甜,那么美味。很多常見的食物都能在奶奶的手下變成美味且形式多樣,包子,餃子,煎米果,芋包子,辣椒醬,無論在哪個季節(jié),都可享受不一樣的美味。一到放假的時候,挑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風(fēng)也輕,云也淡,全村的孩子都奔向后山,僅是在后山奔跑著,笑著,鬧著,也足以讓人心情愉悅。

我家的屋后便是后山,山上長滿了堅韌挺拔的松樹,一片竹林,還有一棵三四個人才能合抱的老樟樹,每年初一,都可以看到爺爺在那棵樹邊,擺上蠟燭和家里的板鴨或臘肉,至今我也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最開心的莫過于和小伙伴們在后山游戲,一般我們都是通過口哨召集大家,然后便會有一大批的小屁孩跑過來,臉上洋溢著笑容,那么純,那么真,特別是夏天的'午后,看見小伙伴們額頭上的細(xì)汗,紅通通的臉頰,尤其可愛。當(dāng)然,我對后山的記憶不僅于此,后山有一個屬于我的秘密基地,幾乎不會有人發(fā)覺并闖入里面,而我只帶哥哥進(jìn)去過。我喜歡一個人在秘密基地,靠著樹干看我喜歡的書,或是瞇著眼睛仰望藍(lán)天,亦或是美美的睡一覺。夏天的清晨,總是習(xí)慣早早的起床,跑到后山看一場日出,即便是錯過了,也并不覺得是一件遺憾的事,呼吸道新鮮的空氣,欣賞著眼前的美景,踩在散發(fā)出芳香的泥土上,沒有刺耳的喇叭聲,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這些時候都是有意思的,反正比我去學(xué)數(shù)學(xué)要好得多。

到了秋收的時候,也是人們繁忙的時候,我們要去割稻子,幫大人們干農(nóng)活,但唯有一件事成了亙古不變的習(xí)慣,我們總是在割完稻子的那個上午去村里的小河里游泳,作為一個女孩子,我自然是不好意思和他們一起穿著一條四角短褲在河里奔跑,于是我每每只能和幾個女孩子在石橋邊給他們望風(fēng),用小腳丫拍打著河水,聽著他們在河里游泳嬉戲發(fā)出的歡笑聲,拍打著水的聲音。那時候我心里可不爽了,真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只可惜,那都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又要回家了,可是還是看不到這些東西,吃不到這些美味。五六年了,早已經(jīng)“曲未終,人已散”,等我有了男朋友,我一定帶他去我小時候的樂園。讓他看看我走過的風(fēng)景,看看我小時候的影子,看看我靜靜的親近大自然陶醉的模樣,嘗嘗奶奶做的芋包子,煎米果,說不定我還可以為他做一次竹筒飯,烤一次地瓜,讓他和我一起體味這幸福的感覺。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五

因了古籍以及影視引導(dǎo),恍恍惚惚總是覺得桃這種物什神神道道的。

先秦古籍《山海經(jīng)》里:“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薄涓缸汾s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干了黃河和渭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飲北海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于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

這應(yīng)該是與桃有關(guān)的最早的神話了??涓傅墓照然没闪颂覙淞?。

老家的桃樹,在我的童年時代因其品質(zhì)而讓心靈眼亮的鄉(xiāng)民們分為兩種:毛桃,結(jié)桃。毛桃的個體顯得很吝嗇,全身還附著厚厚的白白的茸毛,味道比起結(jié)桃來,差之天壤。所以是不大逗人喜愛的。人們只喜愛結(jié)桃!

在我那饑饉年代的味覺里,純天然結(jié)桃味道,是現(xiàn)在不管哪種豪宴美味,哪種果實都無法比擬的。餓肚子的記憶是疼痛的,疼痛里的美味是終身難忘的。

結(jié)桃樹一般都不高大,但枝椏婆娑樹冠較大,這一方面是因為任由其自然擴張而未加干涉砍伐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桃樹的天然品質(zhì)就是膨脹欲較強吧。

《詩.國風(fē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說桃樹含苞滿枝椏,花兒開打多么鮮艷,那番景致足以令人心曠神怡。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個桃園勝景人間少見。清清的溪流兩岸,一大片桃花林,林中找不到一棵雜樹,樹下百草豐茂清鮮,凋謝的花瓣紛紛落在青草、溪流中。

是啊,桃花盛開時節(jié),是三月的桃紅李白。桃花大李花小,盎然的生機,擋也擋不住。

老家的鄉(xiāng)民,在除夕夜祭奠完了祖宗,迎接了自天庭下來的灶神之后,還要敬祭桃樹,那份虔誠與每年大初一拿著祭品,跳著水桶到井邊接金銀水不相上下。在桃樹主干靠根部砍開一些口子,把祭品——都是年夜飯的菜食部分——弄碎,灌放進(jìn)口子里。那似乎是一直帶著神性的敬祭,來年結(jié)出的桃子又多又大,而且蟲蟊少。

桃樹桿上在六七月間會結(jié)桃油,亮晶晶軟乎乎的,和李子樹結(jié)的李子油一般。饑饉年代,桃子油李子油曾經(jīng)是故鄉(xiāng)饑民們不可多得的食物。

因為桃核在地里自然生長出來的桃樹苗,長大后會改變桃的品質(zhì),而且成長緩慢,所以為保證其品質(zhì),桃子樹的發(fā)展繁衍都是用嫁接法進(jìn)行,鄉(xiāng)民們叫“靠”。在薄膜膠紙還沒在農(nóng)村運用的時候,記得父親的嫁接法——他當(dāng)然不知道啥叫嫁接。他是這樣“靠”的:臘月或是正月,他用鋸子鋸下留有竹節(jié)的慈竹筒,四五寸長,在竹筒里灌滿攪拌濕潤的泥土,選好桃樹適中的枝椏,用鋒利的刀砍開一半左右,然后掰開使之撕裂,用準(zhǔn)備好的竹筒套上撕裂開的那部分,再在筒口把土填實,用棕片包扎好,等到臘月,竹筒里那部分桃樹長滿根子,就可以把那股椏枝砍斫下來在種在地里,成活后一兩年就能吃到這棵新樹的桃了。

桃樹最容易遭受的蟲害是毛蟲,那些年沒農(nóng)藥,就用石灰兌水防蟲害。

我家曾經(jīng)有一棵個兒特大的桃,熟透時兩個桃子就有一斤。熟透的桃子用手一掰就可以一分為二,味感甜,香,脆。

藥用方面,桃樹上用得最多的是桃仁,桃核里面那顆耐看的米籽。《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是把它納在果部.五果類的。他說“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從木、兆。十億曰兆,言其多也?;蛟茝恼字C聲也?!贝嗽捠菑脑熳址ń嵌?,再聯(lián)系實際來講的,道出了本質(zhì)。藥用價值主要在桃仁,主治“血滯風(fēng)痹骨蒸,肝虐寒熱,鬼疰疼痛,產(chǎn)后血病?!钡珦?jù)說雙仁卻含有劇毒,萬萬食用不得的。

不由得又想到書籍里記載的桃符,桃木劍,桃弧棘矢來。也不妨掉掉書袋。

掛桃符是遠(yuǎn)古的習(xí)俗,大年初一用兩塊桃木板各寫上“神荼”、“郁壘”神名,掛在大門兩側(cè),這就是具有鎮(zhèn)邪神性的桃符了。到了五代時,后蜀的宮廷里就開始在桃符上題聯(lián)語,《宋史.蜀世家》里載,“孟昶命學(xué)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孟昶這一題不打緊,但這一聯(lián)語卻成為我國最早的.春聯(lián)了。再后來“桃符”就干脆成了春聯(lián)的代名詞。

桃木劍,《太平御覽》引《典術(shù)》: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壓伏邪氣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氣在鬼門,制百鬼。所以人們就做桃木劍放于家中,有鎮(zhèn)宅、納福、辟邪之神功,用之以保安寧。

桃弧棘矢,《左傳.昭公四年》載“桃弧棘矢,以除其災(zāi)”。桃木制的弓,棘枝制的箭,懸于堂內(nèi),也是辟邪用的。

不過,我的鄉(xiāng)民們受文化素質(zhì)的局限,是斷然不知道桃木的這些神功的,也沒人珍放桃木物器。種植桃樹的唯一目的就是吃桃。

桃李默默地以其誘人的果實招徠眾人,以至于樹下都走出道路來。因而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一文末尾的語中說,“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極力揚李將軍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的品行。這個詞語后世就用來比喻為人誠摯,自然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辛棄疾在其在《一剪梅》中以暗喻手法吟詠:“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dāng)然他的本意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寫人上來了。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六

一、狗尾草。

在家鄉(xiāng)田野的溝溝坎坎上,長著許多無名的野花野草。在這些花花草草里,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狗尾草了。

也不知是誰給它取了這么個形象而又拙趣的名字。狗尾草長的確實有些像狗的的尾巴,那毛茸茸的腦袋自葉子間憨態(tài)可掬的探出來。有時低著頭,有時彎著腰,很有謙謙君子的風(fēng)度。每當(dāng)輕風(fēng)吹過,它們就像頑皮搗蛋的孩子,開始搖頭晃腦了。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常在田野里瘋玩,玩累了便坐在田埂上采些狗尾草來編花環(huán)。男孩子負(fù)責(zé)采狗尾草,將狗尾草編織成花環(huán)的形狀。女孩子負(fù)責(zé)采野花,再將所采的野花按花朵的大小及顏色深淺的不同再別在花環(huán)上。不一會兒,一個布滿鮮花香氣四溢的花環(huán)就做好了。然后我們還會玩丟手絹和老鷹做小雞的游戲,誰贏了才可以戴狗尾草花環(huán)。那時在我和小伙伴眼里,狗尾草花環(huán)是有著迷人誘惑的。它帶給我們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也讓年幼的我們流連忘返,樂此不疲。有了狗尾草的陪伴,我們孤寂的童年卻也多了幾份快樂。

前幾年回家,在田間地頭又見到了它們那熟悉的身影。只是覺得它也落寂了很多。在身邊陪伴它的還是有很多野花野草,只是不再有野小子和瘋丫頭們的身影?,F(xiàn)在的孩子,童年時光不是被一部接一部動畫片占據(jù),就是在無休止的電子游戲里沉迷著。他們基本上已不知道狗尾草為何物。隨著當(dāng)年我們那些野小子和瘋丫頭們的長大,狗尾草們也只能在田野里隨風(fēng)搖擺,看光陰流轉(zhuǎn)日月輪回了。

身在異鄉(xiāng),到處是林立的高樓和寬闊的馬路,很難見到狗尾草的蹤影。有一次在網(wǎng)上看到狗尾草的圖片,就把它放在電腦上做屏幕,一放就是一年多。同事們都覺得奇怪,這株草有啥好看的?她們怎會明白,狗尾草于我,就是位童年的閨蜜摯友。在漫漫歲月旅途里,哪怕只是圖片,能再次相遇相依也是多么的難得。正如這世間有些情意,若不親身經(jīng)歷,不管是溫暖還是凄冷,別人是很難理解和有同感的。

有次在爬旗峰山時遇到一株狗尾草,便連忙跑上前去采了回來。置放在案頭,從蔥綠至枯萎,都不愿把它拿走。看著它,就仿佛看到歲月深處那一雙雙溫情的眼,一幅幅素雅的畫,一張張純凈的臉。

在許多有意無意里,總忘不了家鄉(xiāng)田埂上的狗尾草,一起玩耍過的小伙伴。在那用狗尾草編花環(huán)的純凈時光里,天上浮動著的云朵,河里流淌著的溪水,田野上散發(fā)淡香的花朵,小伙伴們銀鈴般的笑聲,猶如一幕幕慢鏡頭在我腦海里呈現(xiàn),在無眠的雨夜涌上心頭。

若童年是我記憶的源泉,狗尾草則是這源泉中最純美的漣漪。那笨拙而童趣的模樣,不擇土壤默默奉獻(xiàn)的品格,是點綴往事的絕美風(fēng)景。也是人風(fēng)雨路上的人生榜樣。心中夢里,總會觸動那些遙遠(yuǎn)而又清晰的記憶。

二、石碾。

在村子中央,有一座泥墻灰瓦的碾房。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修建的,只是從我記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它很特別,有窗而無門。大概是修建時為了方便人們使用時不受限制和約束吧,只在該安裝門的位置用青磚砌了個門的框架。

碾房很小,也就十平米左右。房子中間放置著那個平整而又渾圓的大碾盤,上面是一個比碾盤稍小一點的碾滾。碾盤和碾滾在一起那么合適。大一寸你會覺得它大,小一寸你又會覺得小。“絕配”兩字用在它們身上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在那些交通不便利的年代,真不知道鄉(xiāng)親們是用什么辦法把這個“體重”嚴(yán)重超標(biāo)的家伙運回來的。除了石碾自已也就早就無人知曉了。在碾盤和碾滾上,鑿有很多縱向的碾痕。一條挨著一條,粗細(xì)均勻。小時候聽奶奶說,那都是請方圓幾十里手藝最精湛的老石匠用鐵鏨一點一點打鑿出來。只是我已無緣再聽那些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蔫從肼暳?。稍懂事后我才知道,碾痕就是石碾的牙齒,若沒有那一條條的碾痕,石碾是無法將糧食碾碎的。除了碾痕外,它淺灰色的身上還隱約點綴著淡青色的花紋。只是質(zhì)感較為粗糙,否則還真有幾份青花瓷的清雅。這也許就是大自然給它的饋贈吧。

每到臘月,碾房便成了村子里最熱鬧的去處。鄉(xiāng)親們將要碾的糯米用水輕泡后,盛在盆里,端到碾房去碾。那時也早已有機器可用,但村里人卻喜歡在石碾上碾,都說機器上打出來的糯米做湯圓或餈粑吃起來味不正。如果碾得多,也有人家會套上老黃牛。只是在進(jìn)碾房之前,主人家會拿舊衣服蒙住牛眼睛,以防它趁人不備回頭偷吃碾盤上的糧食。碾糯米粉時,要帶上篩子。碾過一遍后,需把碾碎的糯米面用篩子過濾一遍,選出粗片大塊的倒在石碾上再碾。這樣來回重復(fù)兩三遍后,碾出的糯米面才會又白又細(xì),做出的湯圓和餈粑吃起來會粘而不膩,軟綿可口。記得那時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人們會提前準(zhǔn)備過年需用的食物。碾房就開始熱鬧了,張家碾了王家碾,王家碾了李家碾。也有個別等不及的,會帶上糯米到鄰村機器上去打。

除了臘月,平時我們也會在石碾上碾玉米,碾碎后煮粥吃。因白天農(nóng)活忙,母親一般都會選擇在晚飯后去碾房碾玉米。去時定會叫上我和妹妹。因碾房沒通電,去時都會帶根蠟燭。點燃放在碾房的墻洞里,燭光忽明忽暗的搖曳著,石碾吱吱啞啞的轉(zhuǎn)動著,我和妹妹手扶碾棍用力向前推。一圈圈的走下來,等到玉米粒碾碎,已是汗流夾背了。碾回家后的碎玉米,也是要經(jīng)過母親手中篩子的濾選,去掉碎的細(xì)末和大的.粗皮都當(dāng)了家禽的飼料,剩下顆粒狀的碎玉米粒就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

后來因機器的普及村莊青壯年人的大量外出,石碾也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碾房一日比一日冷清,里面不是東家堆幾把稻草,就是西家放幾捆玉米桿。石碾一天比一天沉默,很難再聽到它吱吱啞啞的歌唱聲。時間一久,碾房到處都彌漫著落寂破敗的氣息。在我離開家鄉(xiāng)那年,已很少有人使用石碾了。前年回去,再路過碾房時,發(fā)現(xiàn)它被以前更加茺涼和破舊。屋頂長著蓬亂的蒿草,泥墻斑駁脫落,墻角布滿蜘蛛網(wǎng),碾盤上棲息著鳥雀,碾滾上木架子也早已四零五散。幾只鳥雀看我們走來,都驚慌失措的飛向窗外的洋槐樹上。母親說早在幾年前都沒人用了,現(xiàn)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也已推不動石碾,就算是逢年過節(jié)要打糯米粉,也都是去鄰村的機器上打。

石碾就像位進(jìn)入暮年的耄耄老人,孤獨而又落魄的樣子,看著讓人覺得很是心疼。聽了母親的一席話后,我良久無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頭卻又是這樣酸楚。回頭望著沉默中的石碾,耳邊依稀響起往昔石匠鑿碾痕時的叮當(dāng)聲。時光飛逝,如今那些石匠或許早已不在人世。也沒有人會用鏨子和石碾叮當(dāng)夜話,共訴心語了。

三、山。

山是沉默的,在塵世的風(fēng)雨中,它用博大的胸懷迎接著人間的悲喜。山是跳躍的,在歲月的滄桑里,它用偉岸的身軀詮釋著生命的真諦。

漫步在山間小路上,耳邊傳來的是鳥雀的啁啾聲和山溪潺潺的流水聲,清風(fēng)拂面,淡淡的花香四處飄散,隱約還能聽到農(nóng)人們耕做時的吆喝聲,除此之外,山,是寧靜的。

薄霧在山頂和山腰飄蕩,此時的山像位害羞的村姑,健美的身姿在輕紗般的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不一會兒,太陽出來了,它從山背后偷偷露出半邊笑臉,樂呵呵地看著整個山林,薄霧開始悄然無聲的散去,寧靜此刻仿佛成了流動的液體,清澈的溪流邊,爛漫的山花旁,嶙峋的山石下,蔥蘢的山林里,它們忽而溜達(dá)在山腳,忽兒漫步在山腰,一會兒又轉(zhuǎn)悠到了山頂,清風(fēng)在它的輕撫下,更輕柔了,野花在它的親吻下,更嬌艷了,陽光在它的擁簇下,更明媚了。

山路的盡頭,是一片青翠的竹林,竹林深處住著幾戶山里人家,白墻灰瓦的房屋在連綿起伏的群山掩映下,古樸而又靜謐,屋檐下掛著的是一串串金黃的玉米棒和成串火紅的辣椒,一只花貓慵懶的曬著太陽,突然幾聲犬吠打破了山林的寧靜,原來是春耕的主人回來了,灰褐色的屋頂上升起了縷縷炊煙,隨之,飯菜的香味便在四周飄散開來。

屋后向陽處有幾畦菜地,碧綠的蔬菜們正生機勃勃的生長著,幾只小雞在菜地里嬉戲著捉蟲子,菜地邊上,有一眼山泉,清澈的泉水正的緩緩向外流淌著。

菜地上面,是一條羊腸小道。小道是通向后面山林的。山林里,是一片培育黑木耳和香菇的向陽坡地。在這片比較開闊的草坡上,整齊的擺放著一排排呈“人”字形的木架。當(dāng)幾場透雨下過后,一家老少便會全體出動給木架子翻身。先將曬足太陽的那一面翻過去,再將潮濕的那一面轉(zhuǎn)過來。等木架子們?nèi)己蕊枙褡愫?,香菇木耳們就要大展身手拔著?jié)生長了。只要雨水足光照強人勤快,收成就會好。這里的香菇木耳曬干后質(zhì)量好水份少不摻假,很多生意人都聞風(fēng)而來高價收購。漸漸的,這木耳和香茹也便成了山里人家的主要經(jīng)濟(jì)來源。

幾個散學(xué)歸來的孩童正從山下走來,一路嬉哈打鬧著,他們的出現(xiàn),給寂靜的山林帶來了幾份生機,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一只乖巧的小黑狗搖著尾巴撒著歡,迎接它的小主人去了。

漸漸的,暮色濃了,從竹林深處透出了明亮的燈光,山里的夜晚就這樣不知不覺的來臨了。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七

編者按:《回味紅高粱》一文是作者回憶家鄉(xiāng)的“高粱文化”,并懷念在家鄉(xiāng)時的童年時光。品一口醇香的高粱燒,就著陳年舊事咀嚼著流年的歲月,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躍然紙上。接下來請一起欣賞那優(yōu)美的高粱美景吧!

對于生長在東北大糧倉的人來說,確實對紅高粱有著別樣的憂思。這種牽腸掛肚的念想被“紅高粱”劇景又多次掀起了漣漪,那些陳芝麻爛谷子往事不免泛濫成災(zāi),充斥在我的思緒里,讓我不得安寧,索性上網(wǎng)搜出來幾張紅高粱照片消遣。

那一片片羞澀的紅暈又撩撥著我的心頭,引誘我追憶過去的陳年舊事。在家鄉(xiāng),家家戶戶的自留地里都種有高粱、谷子和苞米。哪家都有高粱秸稈柴禾垛,夾杖子(圍柵欄)都用的高粱秸稈,甚至多樣農(nóng)具家具餐具都是用高粱秸稈做的。我用高粱桿圍過柵欄,搭過柴草棚子,用高粱秸稈刮出的靡子(高粱桿的外皮)編過炕席、茓子、席簍。

串過耙簾(摟柴禾用的)、釘過蓋簾、串過蒸黏豆包的蒸屜簾。

其實,高粱秸桿也陪伴著我度過了趣味童年。記得每逢“送灶王爺升天”時,就纏著二嬸學(xué)用箭桿(高粱秸稈)、靡子做些雞呀、狗呀、馬的等祭品。什么“灶王爺本姓張,騎大馬挎大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好話多說,賴話少說,沒有不說,要說就把嘴粘上?!弊炖镞赌钪幌伦佑脡K糖粘在灶王爺?shù)漠嬒褡焐?。二嬸那種虔誠的樣子至今還常常闖進(jìn)我的夢境里呢。年齡稍大時,春天常用高粱秸稈扎蟈蟈籠子,秋天用高粱秸稈和香蒿桿扎蘇雀滾籠子(捉蘇雀用的),冬季里閑得無聊,就與小伙伴們“打箭桿”玩。不妄語:“高粱秸稈似乎成了孩子們的不散伙伴啦!"。

莫嫌絮叨,在家鄉(xiāng),說不準(zhǔn)還有點“高粱文化”呢。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青紗帳,里面隱匿著多少起風(fēng)流韻事,那一片片的紅暈火烈,撩撥著多少個孤男寡女的心扉,也只有那含羞的高粱才知道。怪不得,哪兒有個私生子,人家就說是從高粱地里撿的。有哪個偷吃禁果的女孩,人們就說是她鉆了高粱地。而生產(chǎn)隊里的小青年們更是幽默時髦,如果知道了誰去搞對象了,就戲說人家弄了滿腦袋高粱花子。說笑歸說笑,可是真要是碰到了蹊蹺秋波,誰都會愿意成全的,況且誰也不愿做電燈泡的。那個先解風(fēng)情的,索性給兩邊人遞個眼色,順便把壟換了,讓兩個情種湊在一起,一邊放壟(除秋草)一邊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的。

然而,我很多年沒有吃到高粱米大豆子飯了,家鄉(xiāng)也不見了紅高粱那倩影風(fēng)姿了,更聞不到家鄉(xiāng)燒鍋那紅高粱美酒的醇香了,想必是因為高粱低產(chǎn)沒人愿種吧,覺得真遺憾。

第一次嘗到家鄉(xiāng)高粱燒酒的味道還是在兒時,記得有一次在小火盆里為爺爺燙酒時,我偷偷地拿起他那個心愛的鑲著花椒樹圖案的小酒壺嘗了點,嗆辣得我流了眼淚。還被人家扣了頂饞嘴巴子,你說倒霉不?然而,我總不乏夢想,夢想家鄉(xiāng)又有廣袤的青紗帳,倩影風(fēng)姿的紅高粱。品一口醇香的高粱燒,就著陳年舊事咀嚼著流年的歲月??耧嬕槐枷愕母吡粺瑵M眼紅暈夕陽,回味經(jīng)年崢嶸歲月一抹風(fēng)流。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八

編者按:《雪鄉(xiāng)冬夜》是作者回憶自己從小到大在家鄉(xiāng)冬天的所見和所聞,今年作者再次回家,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與冬天的溫暖。下面我們也一起來感受那北方的冬季吧!

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冬天,也就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冬天的夜晚,每個不同時期的冬夜,自然而然就有著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感受。

小時候,感到冬天雪特別的大,天氣也特別的冷。特別是晚上,要比白天冷得多。男人們形容冬夜冷的程度總是形象卻略顯粗俗:“這晚上真他媽的冷,尿尿都凍成冰棍兒了!”而女人們的對冷的表述就文明多了:“真是嘎嘎的冷呀!”你聽聽,這“嘎嘎”的象聲詞,運用的也夠形象啊!

小時的冬天夜晚,散落在山坳里昏黃的燈光,從一團(tuán)團(tuán)白色小山包兒般的房屋里擠了出來,就像沒睡醒人的眼睛,總有些朦朦朧朧的。那時的冬夜很靜,有人走在雪地上,“嘎吱嘎吱”的響聲便會傳得很遠(yuǎn)。偶爾一兩聲犬吠,不用出門查看,那是狗自作多情的例行公事,向主人獻(xiàn)媚罷了。誰家白天黑夜出門都是門不上鎖的。那時冬天的夜也是難熬的,喝完了高粱米粥,睡覺的時間還早,只能自己找打發(fā)漫長冬夜寂寞的方法了。

我們小孩子會借著明亮的月光,拉著家長哄孩子做的小爬犁,呼朋引伴地來到家門口的小山上,在一處光滑緩坡上放爬犁玩,有的坐在爬犁上往下放,有的雙手抱著爬犁緊跑幾步,然后趴在爬犁上往下俯沖,更多的時候,我們把每個爬犁連在一起,組成一個爬犁連隊,后邊的孩子抱著前面孩子的腰,打頭的孩子一聲“一二三”,爬犁連隊的隊員們也喊著“一二三”沖了下去,濺起的雪花兒打在我們的臉上,涼哇哇的。有時候,我們也會摔個人仰馬翻,身子躺在雪地上,笑聲卻起來了。那笑聲,給當(dāng)時靜謐的冬夜平添了幾分生動。

大人們則會到左鄰右舍家去串門兒,到了誰家,脫鞋就上炕,主人會端過火盆兒,拿過煙笸籮,遞上幾張孩子寫過字的紙,大人卷煙的水平實在是高,用手扯過一長方形紙條,用手在煙笸籮里捏起一些煙末兒,放在手里一旋轉(zhuǎn),拿在嘴邊用舌頭舔上一舔,一顆卷煙就“生產(chǎn)”完了,然后把卷完的煙往火盆兒里一出溜,再拿在嘴里快速吧嗒幾下,幾縷青煙裹著濃辣在房間里蕩漾開來。再接下來,一段沒有主題、沒有段落、想啥說啥的大山就侃起來了······那段時間的冬夜,是在貧窮、靜謐、祥和的環(huán)境下,走向了翌日黎明。

我剛剛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的時候,也就是十六七歲的年齡,相比兒時冬天的夜晚,沒有太大的變化。雪依然大,天依然冷。那時冬天的夜,多半也是在場院里度過的。那時生產(chǎn)隊里的什么莊稼都拉到場院里,也都是在場院里用傳統(tǒng)古老的方式進(jìn)行脫粒的。為了加快打場的進(jìn)度,晚上往往都要干到半夜零點左右。坐在家里,就能聽見場院牲畜拉動磙子“嘎吱嘎吱”的聲響,聽見趕牲畜的“嘚駕”的吆喝聲,還有不時甩動鞭子的“啪啪”聲,場院的一切動靜,也給雪鄉(xiāng)冬夜貢獻(xiàn)了不少熱鬧。

那時,鄉(xiāng)親們基本上也能在家坐得住了,因為那時家家都安裝了有線廣播,每天分早中晚時段廣播。晚上是5點開始廣播,晚7點整結(jié)束。晚上5點鐘一到,“東方紅”音樂響起:“xx郊區(qū)廣播站,大家好!本站現(xiàn)在開始播音?!蓖砩喜コ龅膬?nèi)容有從中央到地方的新聞,也有娛樂節(jié)目。記得當(dāng)時有一檔“為農(nóng)村社員編排的文藝節(jié)目”,其中有著名評書演員焦寶如、袁闊成、單田芳等演播的評書。我記得他們演播的評書有“沸騰的群山”“歐陽海之歌”等,還有吉劇“小鷹展翅”,調(diào)門趨向二人轉(zhuǎn)調(diào)門,但是真正的二人轉(zhuǎn)還在封資修的倉庫里鎖著呢!在那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時代,能聽到廣播無疑是鄉(xiāng)親們非??释木翊蟛土恕M瑯用慨?dāng)晚上七點鐘一到,伴隨著結(jié)束音樂的響起:“社員同志們,今天的廣播到這里全部結(jié)束了,明天再見!”廣播員那親切的話語,讓意猶未盡的鄉(xiāng)親們戀戀不舍。那個冬夜,是勞累、忙碌、充滿希望的又一次輪回。

今年的冬天我回了一趟老家,屯親說什么也不讓我走,非讓我在他家住一宿。晚飯在他家吃了一頓豬肉燉粉條、喝了二兩老白干以后。屯親說吃飽喝得了,我領(lǐng)你消化消化食去。他領(lǐng)我消化食的地方是村里的文化大院。我們頭頂圓圓的月亮,幾顆看得見的星星不停地眨著眼睛追隨著我們的腳步。道路兩旁是整齊的磚瓦房,每家的節(jié)能燈很亮很亮的,每家的大玻璃窗兩端露出或粉或紅的落地窗簾。透過每家明亮的玻璃窗,我清楚地看到一家家客廳里擺放著大平板電視機,電視節(jié)目是那樣的清晰,一家人有的在看電視,有的在電腦前不停地敲擊著鍵盤······家的溫馨太有誘惑力了,讓我不禁放慢了腳步。在屯親地催促下,我倆很快地來到了村文化大院。

喝!好熱鬧呀!,磚瓦到頂?shù)娜洗笤涸鹤永?,一伙男女老少正在隨著音樂跳廣場舞。不到跟前,我根本看不出他們年齡的區(qū)別,因為那舞姿都是一樣的矯健,臉上的表情都是一樣的透著欣慰和滿足。走進(jìn)兩側(cè)廂房,有的人在棋牌室里分據(jù)楚河漢界激烈地“廝殺”;有的人鬧中取靜,在圖書室里聚精會神地瀏覽;有的人在音樂室里引吭高歌?!拔覑勰闳钡难眲偮?,“在希望的田野上”又響起。那哥們兒搶不著話筒,索性也扯著嗓子自娛自樂地唱了起來:“張廷秀未曾說話身搭一躬呀,口尊聲王府小姐你要細(xì)聽······”

這雪鄉(xiāng)的冬夜,真的讓人微醺了。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九

“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也許,這里說的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那蒼茫的田園、潺潺的小溪、寂靜的小路,總讓我覺得家鄉(xiāng)是最美的!

沿著彎彎的小路,總會看見旁邊那些五顏六色的小野花,輕輕蹲下,一股清香會讓你神清氣爽!站在石頭橋上往下看,多么清澈的小溪!就像一條長長的飄帶,水里還有許多細(xì)小的水草,隨著流水扭著小蠻腰翩翩起舞。

這是什么聲音?不約而同地匯成震撼的旋律:“咕——呱——”“咕——呱——”那歌聲直上云霄縈繞村莊,使人深深陶醉在這田園小調(diào)的旋律中,就像有支看不見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提醒著每一個小巧可愛的演員,使他們的唱鳴趨向于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哦,看到了,那位指揮家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她的名字叫做“自然”。

與之相映成趣的畫面,便是深邃的碧空下蒼勁如黛的遠(yuǎn)山、廣闊無垠的田野、綠盈盈的菜地……但這畫面并不靜止而單調(diào):麥苗在相互打招呼,搖動舞身;露出笑意的農(nóng)民伯伯,喊出一聲聲勞動的號子;嘰嘰喳喳飛鳥的身影,從碧空中劃過……這唯美的畫卷,不得不讓人贊嘆。

家鄉(xiāng),多么質(zhì)樸的名字,多么壯麗的畫卷!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十

我的家鄉(xiāng)沒有名勝古跡,沒有大都市的繁華熱鬧,沒有文人墨客的足跡,它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十八線小縣城,但我依然深深地愛著她。

家鄉(xiāng)的山是質(zhì)樸而深沉的。仙姑山相傳為何、陳、許三女子入山處,頂上有一仙姑洞,因此而得名。路過水庫,直接盤山而上,進(jìn)入了大雄寶殿,而這“大雄寶殿”四字乃趙樸初所書,筆走龍蛇,實乃大家風(fēng)范。順著大雄寶殿往下看,殿前有一銅閣,高六米,雕梁畫棟,美輪美奐,閣底有一聯(lián)云:既入空門休惆悵,世事隨緣任去留。在梵音輕響的氛圍中,不知不覺我來到了仙姑殿。殿內(nèi)供奉著三位神姑的神位,兩位仙童侍立一旁,肅穆而神圣。再看殿外的山,青翠欲滴,為人間帶來無限勃勃生機,使人不禁遐想這登頂后的開闊。

家鄉(xiāng)的水是清澈如明鏡的。武山湖位于武穴市四望、石佛寺、大法寺之間,湖西有青林山,古謂之青林湖。去年夏天,我正好有了親近它的機會。獨自漫步在小徑上,看青山環(huán)繞,綠水蕩漾,而遠(yuǎn)處更有翠林竹海作襯,有紅瓦粉墻、人聲犬吠點綴,若走近了欣賞一汪碧水似是要溢出來,清澈勝如明鏡,湖畔斜柳歪立,樹枝偶爾輕點湖面,引起波光粼粼。在武山湖上泛舟,山光水色令人沉醉,船在湖面輕輕搖蕩,似水墨畫在湖上展開清風(fēng)吹起的層層漣漪,時而掠過水面的飛鳥和潛游水中的錦粼,無不令人眼花繚亂。

家鄉(xiāng)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可可愛愛的存在,這個承載了我童年回憶的地方必將是我一生的眷戀。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十一

有一條路介于生和死之間,有一條路從陽間通往陰間,此路叫黃泉路。

人間有無數(shù)條路:羊腸小道、寬敞大道、蜿蜒之路、崎嶇之路、愛情之路、成功之路、失敗之路等等。人的一生,不論經(jīng)過哪些路,最終都要踏入黃泉路。而我母親踏入黃泉路時只有五十七歲。

母親在世時,是一個勤勞、能干、質(zhì)樸、熱心助人的人,哪家有什么困難事,只要能幫忙的母親一定幫;鄰里間有什么矛盾的,母親一樣從中解決,大家都稱母親為和事老。母親的針線活做得特別精細(xì),所以,如果哪家女兒要出嫁的話,都會請母親幫忙做嫁衣、嫁鞋,有時怕趕不上常常熬到深夜甚至通宵。

母親對兒女更是關(guān)懷備至。自從那一年的寒冬,母親用結(jié)婚時壓箱的一塊大紅布做面子,撕開父親不能再穿的舊布衫做里子,一針一線縫制的小棉襖,穿在剛出生的我身上時,我就仿佛感覺到了溫暖和安全,于是躺在母親的懷里不再哭鬧,只有不停地吸吮著自己攥得很緊的小拳頭。

至此,一個弱小的生命在您的精心呵護(hù)下漸漸長大成人,這其中傾注了您多少心血啊。而調(diào)皮不懂事的我沒有少給您惹事。記得有一年春天,鄰居家大嬸不知積攢了多長時間的錢,才買了幾只毛茸茸的小雛雞放在院子里曬太陽,我去找她的兒子玩,沒有找到她兒子,卻看見了那幾只實在是太可愛的小雞。于是,一手抓一只回到家里弄點水給它洗澡,結(jié)果,不大的功夫就把小雞給整死了。母親發(fā)現(xiàn)后大聲訓(xùn)斥了我,然后趕緊去給大嬸賠禮。

還有一次,在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也不知路邊哪來的一塊黑木炭,我隨手撿起,把三嬸家比我小兩歲的弟弟臉上畫得一塌糊涂。三嬸帶著弟弟找到我家,母親一邊給弟弟洗臉一邊說好話。送走三嬸和弟弟,母親從腳上脫下鞋子在我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好多下,一邊打一邊說:“你到底什么時候才能懂事???”然后跑進(jìn)屋里偷偷地流眼淚。也就是這次以后,我仿佛長大了,不!真的長大了,因為我再也沒給母親惹過類似的禍。

可是,我一心想做個乖女兒時,得了一種叫“貼骨疽”的病,這種病生于環(huán)跳穴處筋骨部位,表面不紅不熱,但痛如錐刺,不能屈伸轉(zhuǎn)動,久則寒郁化熱、腐肉成膿,而外形仍漫腫無頭,一旦皮膚潰后收口很難??傊?,得了這種病的人,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是很難存活的。我想,這一次我離鬼門關(guān)不遠(yuǎn)了。

十一歲的我痛得真想去死,是父親母親給了我生的勇氣。父親母親輪流地背著我到處求醫(yī)。在父親母親的哭求下,總算有一家中醫(yī)院肯收留我,但沒把握治好我的病。因為醫(yī)院里得這種病的人,有的已經(jīng)五年了還沒有好轉(zhuǎn)。而收留我的這位醫(yī)生是剛從南京來的實習(xí)生,姓林,我至今都沒有忘記,他說我得病的時間不長或許有希望,但也只能是試試看。

就這樣,林醫(yī)生用十七種中草藥攪拌成糊狀,然后揉成圓形,最外邊涂上叫明珠粉的'中藥,放在我右手掌心三個小時后再丟掉。不用吃藥也不用打針,只要每天一次堅持三個月也許會有效果,父親母親說無論怎樣都會堅持到底。那時沒有錢住院,父親母親就輪流每天背我去醫(yī)院,連自行車都沒有。為了我的病,父親母親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和淚水,不知經(jīng)過多少條路、走過多少里程,誰也無法計算。

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母親陪伴在我的左右,為了減輕我的疼痛,常常用手輕輕地?fù)崦也⒑蹨I給我講故事,還不時地用柔軟的毛巾給我擦身子,用蒲扇給我扇風(fēng)驅(qū)蚊子,生怕我再感染其它疾病。那時的母親c得只剩皮包骨頭了,眼睛也深深地凹陷。我看著母親憔悴的面容,心想等我的病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

兩個月時,我的病情就好多了,不再錐心地痛,三個月過去我基本康復(fù)。因為在這家醫(yī)院我是第一個用這種方法治好病的人,所以醫(yī)院沒收一分錢。是父親母親的堅持、無盡的淚、無私的愛;是林醫(yī)生的妙手把我從鬼門關(guān)拉回到人間,讓我又快快樂樂地生活在充滿溫馨的氛圍里,享受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

我雖然很小,一場大病后,卻懂得怎么去幫母親分擔(dān)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放學(xué)后丟下書包就到廚房,把青菜擇好、洗好等母親回家做飯。有一次母親在田里干活很晚沒回家,于是,我在家里學(xué)著搟面條,按照母親操作的程序,結(jié)果怎么也搟不成面條,最后我把不成形的面條再次揉成團(tuán),用刀切成很多小塊放在開水里煮熟,只等母親回家吃。

母親吃在肚里,笑在臉上。春去春又來,我們都長大成人、結(jié)婚生子,母親也不再年輕,頭發(fā)已花白,皺紋也不客氣地爬上了臉,不知是因為生活的重壓還是背我的時間太長,總之,母親的脊梁也不再挺直。這時,已為人母的我想了很多,母愛是什么?母愛是無聲的細(xì)雨綿綿柔長,滋潤著兒女健康成長;母愛是一盞指路明燈,指引兒女走入人生的正確航向;母愛是一縷縷陽光,溫暖地灑進(jìn)兒女的心房;母愛是無論你失敗、消沉、生病甚至奄奄一息都永不放棄的真實寫照。

傳說人死先到鬼門關(guān),出了鬼門關(guān),就是黃泉路,接著是忘川河,最后便是奈何橋。橋上有一個叫孟婆的,她用一只碗專門把陽間每個人一生所流的淚都各自收集起來,煎熬成湯,這就叫孟婆湯又叫忘情水。喝了孟婆湯才能過奈何橋,才能把人間的愛恨情仇、浮沉得失、一切糾纏忘得干干凈凈,才能有機會進(jìn)入下一個輪回,這個輪回只需要十八年。

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喝孟婆湯,因為今生有許多愛始終不能忘卻,特別是母愛,是人間最大的愛。為了來生再見今生的最愛,可以不喝孟婆湯,但必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受盡煎熬之苦才能投胎。千年之后若記憶猶存,便可重入人間,去尋找前生最愛的人。

母親,我想對您說:女兒愿意受千年煎熬之苦,即使是鳳凰涅我也愿意;母親,聽說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千年之后,我一定去那找您,我想再做您的女兒,到那時,我會好好地報答您對我的傾世恩情。

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篇十二

編者按:俱樂部溝是作者的家鄉(xiāng),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里也有了巨大的變化,下面我們來看看《俱樂部溝我的家》這篇文章吧!

還是在小學(xué)三年級的時候,就隨大人一起定居在了白山水電站的俱樂部溝。

這個溝座落在當(dāng)?shù)刂睦鲜浇ㄖ两堑奈鱾?cè)。土建樓呈正東、正南、和正西三個方向相連的拐角形,老式木制結(jié)構(gòu),三層樓高,是上世紀(jì)中葉的產(chǎn)物。沿著土建樓向西走,能看到與土建樓相鄰的一個高大寬敞的建筑物,這就是當(dāng)時白山水電一局的職工俱樂部。因此,這個溝就被命名為俱樂部溝。

這個溝不算太大,呈扇子形,民房環(huán)山而建,層層遞增,幾十戶人家,都是水電職工的家屬。另外在一進(jìn)溝口的地方,曾經(jīng)有幾棟農(nóng)民工集體宿舍,后來也被改建為家屬住宅。

農(nóng)民工集體宿舍是一棟棟排列著的平房,但不像個人家那樣有籬笆有院落。宿舍的房頂是瀝青油粘紙的,房子與房子之間很寬敞、四通八達(dá)的。每棟房前的空地上都栽著很多花草,我知道這是在這里居住的女姓農(nóng)民工的功勞?;ú莸母鞣N顏色及美麗花姿我很喜歡。掃帚梅、薺薺草、高粱菊、餑餑團(tuán)、美人蕉……等等,就是在那時候我才認(rèn)識的。

女孩子喜歡花是天份,我這樣認(rèn)為。既然喜歡,那就少不了把自己家的院子也變換一番。有時候,農(nóng)民工在蒔弄花草時,要扔下一些不好的多余的花苗,我就偷偷地把它們撿回家找地方栽上。在花籽成熟時,又惦記著到那里去揪一些花籽帶回家曬干了、用紙包好來年備用。

我的家在俱樂部溝中部偏西處,三間大瓦房。位置不算太高,但很敞亮,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大半個白山鎮(zhèn)。比如車隊溝、車庫溝、東升路、南山、中學(xué)后、黃土場、平頂山……其中對面的南山,我早已經(jīng)熟悉得能記住那里因隨著山形而建起的層層遞增的房子。

每逢春節(jié)的夜晚,白山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家家戶戶挑起的大紅燈籠像樓房的玻璃窗一樣層層高懸。溝溝岔岔間,紅燈錯落有致,遠(yuǎn)的似星,近的如火。

我們家的伙食很簡單,媽媽不會做什么七個碟八個碗的菜肴,桌子上擺放的都是些隨隨便便的大餅子、窩窩頭、楂子粥、燉豆角、煳包米、煳毛豆……這些真的堪稱是綠色食品、盛滿著親切的濃情蜜意啊!

我家院子里有個轉(zhuǎn)椅,一米多高。轉(zhuǎn)椅的座位是由拇指粗的鋼筋焊接而成的,間距相等、邊角圓滑、形狀就像我們常見的椅子一樣、有靠背、有把手。轉(zhuǎn)椅的底座較重,是由實心的寸鋼焊接的、呈圓圈狀。圓圈上還有三根寸鋼向上呈三角形的相交于底座中心,然后由中心處再支起一根巴掌長的鋼管,鋼管正好能套住轉(zhuǎn)椅座下的那根支撐桿。這個轉(zhuǎn)椅可以說是我家的傳家寶,是從泡子沿搬家時帶來的。我和哥哥弟弟們從小就坐在轉(zhuǎn)椅上玩兒,在上面你轉(zhuǎn)我、我轉(zhuǎn)你的、玩兒得天旋地轉(zhuǎn)、踉踉蹌蹌、有時候還眼冒金星……我們稱這是“轉(zhuǎn)迷糊”,很是開心。

我小時候有個最好的同學(xué)加閨密,她叫宏波。她家在俱樂部溝偏東處,我家在俱樂部溝偏西處。說來可笑,這一東一西,中間偏低點的地方有兩三棟房子,常常她在那邊喊我,我在這邊應(yīng)聲……現(xiàn)在想來,那時候真是單純,扯著嗓子喊還不覺得那就是噪音!

白山水電站建成發(fā)電后,職工家屬便陸續(xù)外遷,這里就儼然成了撤點基地。

如今再次光臨,昔日的輝煌已不復(fù)存在,昔日的繁榮也無處可尋。曾經(jīng)的轟轟烈烈,曾經(jīng)的熱火朝天,曾經(jīng)的感天動地……曾經(jīng)的一切的一切……都因白山水電站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水電工程而得名而自豪!

電站發(fā)電三十多年了,隨著撤點撤點再撤點,白山的變化翻天覆地,很多民房倒塌,很多建筑損毀,很多設(shè)施廢棄……曾經(jīng)“水大頭”的綽號——哪去了?這真是應(yīng)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啊!

我的家,俱樂部溝也不例外,顯著的職工俱樂部,現(xiàn)在也只有破損的臺階可尋,其整體建筑已蕩然無存,磚頭瓦礫散落成堆,干枯雜草布滿廢墟……俱樂部溝啊,我曾經(jīng)的家園!我小時候長大的地方!你和整個的白山一道,變了,徹底的變了!變得叫人心酸!叫人感到荒涼!就像經(jīng)歷了某個戰(zhàn)爭而被洗禮的一樣!

在這里,似乎那句:“人走茶涼,物是人非”更加得以體現(xiàn),更加顯得貼切!

作者|小草青青。

公眾號|咱們村。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