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16:36:48 頁碼:12
2023年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通用17篇)
2023-11-22 16:36:48    小編:ZTFB

總結(jié)是一種思考、反思和總結(jié)經(jīng)驗的重要方式,對人生有著積極的影響??偨Y(jié)要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和邏輯,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和吸收內(nèi)容。這里有一些寫作示范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一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王亞蓉和朱文立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20xx年1月6日,江西省靖安縣發(fā)現(xiàn)一座東周墓葬。墓坑里竟然裝著刮紗刀、打緯刀,以及木質(zhì)的繞線框、梭子、陶紡輪等紡織工具。而令人焦慮的是,墓中堪稱稀世珍寶的古代織物都與濕軟的泥沙混為一體,已成泥糊狀,一觸即碎,入水就溶。古絲綢修復領域的資深專家王亞蓉精心撮取墓中的“古絲綢泥糊”,拿出去冷藏起來。9年后的20xx年7月,在冷凍后的“古典泥糊”中提取東周絲織品的工作開始了。75歲的王亞蓉心臟里有6個支架,可一旦面對這些古董,她就會變得精力煥發(fā),眼神精確,手頭穩(wěn)準,尖銳的小鑷子能夠鉗住一顆顆細如針尖的沙粒,哪怕它們已經(jīng)隱身了20xx多年。包裹古絲綢的泥沙很難看出薄厚深淺,貿(mào)然用硬物剔除會嚴重傷害目標物。王亞蓉掌中的羊毫筆如輕風般拂過“泥坨”的表面,一點點掃落粘脫泥土,目標物卻不會受到一點擦傷,這份功夫全在力度的拿捏。

冷藏的織錦從泥土中漸漸剝離出來后,還需要清洗、染色、刺繡、織造等多方面入手,才能還原其本來面目。而要把兩千多年前的東周織錦復織出來,更是需要豐富的紡織考古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織造技藝的功底。王亞蓉要對織錦出土的地域、年代進行考證,還要結(jié)合當時的紡織方法,才能設計出完整的修復方案。修復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甚至十多年。

20xx年3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紡織考古科研基地正式落戶蘇州。絲織業(yè)的能工巧匠聚集在這里,目的就是要復織宋錦、緙絲、四經(jīng)絞羅等傳統(tǒng)絲織珍品。

從東周墓中的朱染雙色織錦,馬王堆漢墓的素紗簞衣,到唐代法門寺地宮里的四經(jīng)絞羅,乃至宋錦明緞,中國絲綢文化瑰麗絢爛,千絲萬縷,綿綿密密,成于工匠之手,傳承代代精神。絲綢是中國千古物質(zhì)文化的經(jīng)典,是最體現(xiàn)中國工匠精神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典。這些傳世杰作都飽含千古匠心的啟示,它們一定期望在千載之下得到回應。

中國古代陶瓷技藝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經(jīng)典,而創(chuàng)燒于北宋晚期的汝瓷被視為中國瓷器燒制技藝的巔峰,但是它僅存世了20xx年就消失了。800多年來,陶瓷工匠們都在苦苦地尋覓著,乃至不惜嘔心瀝血,試圖仿制重現(xiàn)。朱文立便是其中的一員。復燒汝瓷成了對后世陶瓷工匠們的終極挑戰(zhàn)。汝瓷燒制過程分為12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瓷器釉色都有變化。在燒制的整整8個小時里,朱文立都守在窯邊,觀察火照。整個過程的掌控依據(jù)就是經(jīng)驗的體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與其它瓷器不同的是,汝瓷在停火之后,其豆青的釉色會隨溫度的逐步降低而在半小時內(nèi)發(fā)生不斷變化,直到最后一刻,工匠才得以確認它能否變成汝瓷獨有的天青色。這種天青貌似單色,不尚華彩,其實品格高貴,韻質(zhì)豐富。其青似青非青,似藍非藍,醒目浴心,卻難以言宣。更妙的是,不同光照和角度會喚起色澤的變幻表達。在明媚的陽光下,那溫柔朗潤的天青中就會淡然泛出瑩瑩的嫩黃。如果用放大鏡觀察,釉層中可見稀疏的氣泡,有如初秋碧空中的晨星寥落,朗而不寒,麗而不媚。汝瓷就憑自己的素雅高潔,天生麗質(zhì),成為不可超越的瓷中極品,土火凝華的匠藝經(jīng)典。1987年,朱文立的一次燒制中竟然有多件瓷器出現(xiàn)了汝窯的天青色。朱文立使絕跡820xx年的珍品瓷重現(xiàn)于世。這是震驚業(yè)界的奇跡。然而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朱文立燒制的汝瓷有幾十萬件,但是真正呈現(xiàn)完美天青色的精美汝瓷僅有幾十件。

40個春秋,朱文立跑了無數(shù)個建筑工地,并且發(fā)現(xiàn)了十多個古窯址,但是都沒有找到那個失落了820xx年的吉光片羽。經(jīng)過長期摸索和大量的對比研究,朱文立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出在配釉上。但即便這個結(jié)論正確也是于事無補的,因為汝瓷的釉料配方早已經(jīng)與汝瓷一同失傳了。

朱文立認為,汝州是汝瓷的唯一產(chǎn)地,交通不便的古代窯場都是就地取料。那么,汝瓷釉料所用的礦石只會在汝州的山里。從產(chǎn)生這個念頭開始,朱文立每隔三天都會進一趟山,尋尋覓覓,敲敲打打。春夏秋冬,周而復始。他走遍了汝州的每一座山。后來把女兒也拉上了這條進山尋寶之路。

古稀之年的朱文立開始有一種緊迫感。他想要把畢生所知所想都傳給兩個女兒。如果他最終沒有找到,希望女兒在未來的日子里能繼續(xù)去找尋。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二

彭祥華(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在軟若豆腐般的巖層間精準爆破,誤差控制遠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誤差,被同事公認為“爆破王”。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八起八伏。川藏鐵路屬于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鋪設難度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之最,僅一條雅魯藏布江,就要被這條鐵路橫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總長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計爬坡高度超過14000米,臺階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稱為巨大的過山車。2015年6月,川藏鐵路的拉薩至林芝段全面開工,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彭祥華和工友們開鑿的是拉林段地質(zhì)最復雜的東噶山隧道,川藏鐵路的地質(zhì)基礎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縫合帶,屬地震多發(fā)區(qū),在這樣的地質(zhì)構(gòu)造帶上挖隧道,幾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華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鐵路工人,參加過20世紀50年代開工的成昆鐵路,那是上世紀的世界鐵路建設奇跡。彭祥華所在的中鐵二局二公司,擁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團隊,承擔過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務,彭祥華是這個團隊的翹楚,被同事們公認為“爆破王”。

決定精準爆破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裝藥量,為此彭祥華一直是自己分裝炸藥,憑借多年分裝炸藥的經(jīng)驗,彭祥華能夠把裝填藥量的誤差控制得遠遠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誤差。

隧道內(nèi)爆破面上通常有幾十個炮孔,每個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設計順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間的起爆時差,在十幾至一百毫秒間,還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個炮孔的相對位置精準裝藥量引爆時間等因素,必須作為相互密切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來考慮,讓它們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嚴格控制下的合適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來狂烈的爆破,在彭祥華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彈奏。

巨大的爆破聲沖破隧道,濃煙冒出洞口,隨后最危險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現(xiàn)場,檢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啞炮,彭祥華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獨自一人走進了隧道……這就是大工匠的擔當,如山崖佇立,如長松挺身。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徒手雕琢高能炸藥,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徐立平所在的工廠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廠之一,地處中國秦嶺大山深處,國家一些戰(zhàn)略戰(zhàn)術導彈和宇航發(fā)射用火箭發(fā)動機都出自這里。

29年來,徐立平進入廠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工作間的每一道門,掛好每一個風鉤,對他來說這里的每一道門都是危險時刻的緊急出口。

徐立平的工作是給火箭的固體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這也是固體發(fā)動機制造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發(fā)動機所用的固體推進劑以火藥為主,混合幾十種特殊組分灌模澆筑而成,固化脫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藥量方面與實際需求總是會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體火藥極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過程如果摩擦過力產(chǎn)生靜電,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因此,這個雕刻過程絕不允許反復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師手上的經(jīng)驗感覺,0.5毫米是這種固體火藥表面精度所允許的最大誤差。但徐立平僅憑手上觸摸一次就能準確測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

這種火藥有很強的韌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顆粒,這讓手工雕刻的行刀軌跡不容易把握。所以這種火藥的微整形處理無法用機器操作,只能通過人手的輕柔細致雕刻來完成,這種火藥的雕刻者自然必須是超凡心理素質(zhì)與高超技藝的合體人。

雕刻過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與手和刀的節(jié)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勻。根據(jù)設計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環(huán)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藥,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藥卻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nèi),一點一點為火藥微整形。對于每個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間擺放的距離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過程中,助手必須時刻稱量殘藥的重量,一旦達到一定數(shù)量極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藥后,必須裝進預先準備的防靜電袋里。對徐立平而言,為了自己更為了他的工友和工廠,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zhèn)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并不難,29年里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恒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三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李仁清和李峰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李仁清的拓印手藝是在二維平面上重現(xiàn)三維藝術,無論是照相技術,還是3d掃描技術,都無法像拓印一樣與文物零距離的接觸。拓印能夠?qū)⒈氖躺系木€刻、紋理、風化程度對等呈現(xiàn)在拓片上,許多已經(jīng)消失或被毀壞的文物正是通過拓片得以復原與傳承。剛?cè)胪赜⌒械睦钊是逡詾?,無論是平面碑碣,還是立體雕像,都可以拓印。但老拓工教導他,中國自古傳習下來的只有平面拓印法,立體的東西會頂破拓印紙張,完全不可行。祖宗之法是有大道理的。但是這位剛剛?cè)胄械男氯司谷槐蛔约翰恢{(diào)的想法迷住了,他在精心學習平面拓印技術的同時,仔細地琢磨拓印非平面的東西,背著師傅,他開始拓印浮雕。

經(jīng)過二十多年摸索,當年那個曾被認為怪異的想法變成了成熟的操作技藝。當這門傳承中的創(chuàng)造性技藝漸被認可之后,李仁清也開始拓遍大江南北,對高浮雕和圓雕造像文物進行搶救性拓印,留下寶貴的檔案,而且成為中國申遺的重要依據(jù)。

這次,李仁清要挑戰(zhàn)的是北魏時期雕塑的立姿釋迦牟尼像,它坐落在河南省鞏義市的一個石窟里,佛像高近6米,當時的能工巧匠倚崖就勢,精心雕刻,盡管經(jīng)歷了1520xx年風剝雨蝕,依然法相豐腴。實屬中古時代的雕塑藝術經(jīng)典。如果能夠使用高浮雕拓印術予以表現(xiàn)的話,會造就經(jīng)典性的立體拓印藝術杰作。經(jīng)過了精確的測量之后,拓印正式開始。濕度合適的宣紙一一鋪到大佛的臉上和身上,對凸起部位的拓紙,李仁清都需要確認合適的位置,用剪刀仔細地剪開,用打刷把宣紙與佛體完全貼敷在一起。

夏季的高溫會使得宣紙中的水分蒸發(fā)很快。李仁清他們一刻都不能停息,必須在水分完全蒸發(fā)之前刷上墨汁。上墨需要重復十多回,在上墨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細小紋路,這是古人在雕刻佛像的時候留下的印記,拓印技術會把它們纖毫畢現(xiàn)地展露。這也是拓印技術的魅力。到了夜晚,拓印釋迦牟尼大佛的工作還在繼續(xù)。李仁清不停地為宣紙補充水分,以此保持拓紙與佛像的完全貼合,以保證拓印效果。

與平面拓印不同,由于立體拓印需要隨著拓體凹凸而把紙面剪開,這使得拓印后的宣紙是碎片狀的。李仁清的最后一項工作就是要把上千張的碎片狀拓紙拼接在一起,才能形成一整幅拓片。拼接碎片需要結(jié)合考古測繪、繪畫、雕刻等多方面知識。即便有三十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每一次拼接依然是對李仁清巨大的挑戰(zhàn)。上千碎片、繁多的操作步驟,不能出現(xiàn)一個差錯,否則就會一錯而引發(fā)百錯,這里真叫做“錯一片而動全身”。拼接完成之后的工作是修整,修整大佛的面部是最難的工作,其中耳朵又是難中之難,它實屬再創(chuàng)造的大學問。經(jīng)過3天的接片拼紙,拓片上的大佛像不僅畢肖原雕,而且濃淡相間的拓印墨色似乎光影浮動,讓大佛產(chǎn)生了衣袂飄然之感,歷史經(jīng)典變得靈動可親。這種感覺是現(xiàn)代科技復制術中找不到的。

紙張摩拓,絲綢織造,陶瓷燒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經(jīng)典,它們?yōu)槿祟愇拿髫暙I了不可替代的中國元素。這些貢獻的主要技術基礎是工匠勞動。從上古直到當今,中國工匠們以自己的扎實創(chuàng)造賦予民族文明以實體形態(tài),他們的勞動經(jīng)典源源不斷充實著民族文明寶庫,證實著中華民族在精神原創(chuàng)內(nèi)涵和物質(zhì)生產(chǎn)領域的浩然活力。

20xx年6月25日20點,長征七號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中心首次升空。長征七號火箭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fā)射貨運飛船而研制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一飛沖天,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史的多項第一。20xx年5月,在長征七號火箭的總裝車間里,數(shù)以萬計的火箭零部件來自全國各地,它們在這里集結(jié)。經(jīng)過嚴格的組合測試,然后被運送到海南文昌發(fā)射場組裝。但有一個部件被特別處理,這就是長征七號火箭的慣性導航組合。

在航天科技集團九院的車間里,銑工李峰正在工作,盡管此刻屬于加班加點趕工,但他的每一個動作依然是從容不迫的。李峰加工的部件是火箭“慣組”中的加速度計。如果說“慣組”是長征七號的重中之重。那么,加速度計就是“慣組”的重中之重。在他的工作模式里,速度不來自表面的急促緊迫,而源于每一個工作行為的準確有效。在他心里,精益求精已經(jīng)成為一種信仰。

“慣導”器件中每減少1微米的變形,就能縮小火箭在太空中幾公里的軌道誤差。1微米大約是頭發(fā)絲直徑的七十分之一,那是目前人類機械加工技術都難以靠近的精度。在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是李峰的絕活。李峰磨制刀具時心細如發(fā),探手輕柔,這時他所有的功力都匯聚在手上。看李峰借助200倍的放大鏡手工磨刀才會讓人明白,為什么在中文里工匠的技能被稱為“手藝”。磨刀具的李峰,就用他那一雙看似慢條斯理卻又精巧靈動的手,一面撥輪,一面按刀,以無窮的耐心磨下去。與金剛石同等硬度的刀具逐漸呈現(xiàn)出李峰所需要的銳度和角度,這是真正的以柔克剛。

李峰20歲時一進廠就被分配為銑工,20xx年里只干過這一個工種,顯然,銑工將是他堅守一輩子的行當了。李峰的父親李發(fā)祥也在這個廠里干了一輩子,30多年的磨工讓他成為廠里成品率最高返工率最少的冠軍。兒子后來從父親手里接過了那個無形的“冠軍”獎杯。如今年逾八旬的老父親腰腿都不那么勁道了。李峰在家里會時常給老父親做做按摩,那雙手此刻會變得輕重有節(jié),張弛有律。

工匠們的手上積淀著他們的技藝磨礪,心智淬煉和人生閱歷。如同參天大樹的年輪記載著大樹所承接的日月風霜。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四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馬宇和王偉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但剛出土的時候,兩千多年的歷史積塵已經(jīng)把它們壓成碎片。如何讓這個碎片化的歷史文化奇跡完整挺立起來,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馬宇是最早接觸這項工作的成員之一。兵馬俑深埋兩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環(huán)境已經(jīng)形成了穩(wěn)定的平衡關系,突然出土,他們的存身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為了避免環(huán)境變化對文物造成二次損害,大量修復工作都是在現(xiàn)場進行。由于年代久遠,兵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復人員用刮刀清理的時候,既要刮凈泥土,又要保證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極為較勁。為了練就這項技藝,馬宇在修復兵馬俑之前,花了兩年時間,在仿制的陶片上用手術刀不停地磨練手感,走了上千萬刀,才把握住毫厘之間的分寸。在拼接兵馬俑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塊陶片位置出現(xiàn)錯誤,那么整個拼接過程就必須重來。而拼接難度最大的是那些體積小、圖案較少的陶片。為了一塊陶片,馬宇有時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復預演數(shù)十次,甚至上百次。

馬宇參與了近20年來秦兵馬俑修復工作的各個階段,兵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鎧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馬宇修復的。兩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馬宇手中獲得了第二次藝術生命,形象講述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沒有兩塊碎片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尊兵馬俑雕像的拼接問題是相同的。每一塊拼接都是新的挑戰(zhàn),每一次的塊體比對都是新問題的研判。在貌似重復中不斷應對新問題,修復者們把這份工匠式勞作變成了藝術和學問,他們是國家文化使命的真正有力承擔者。

在我國自主制造大飛機的制造者行列中,鈑金工王偉的經(jīng)歷頗有些傳奇。上世紀80年代,包括運十在內(nèi)的一系列民用飛機生產(chǎn)線陸續(xù)下馬,大部分產(chǎn)業(yè)工人轉(zhuǎn)崗,王偉也告別了上海飛機制造廠。臨走時,他帶上了一塊廢棄的金屬板。離開制造廠后,王偉干過許多工種。最后,開起了貨運出租車。但閑暇的時候,他還是會用木槌不停地敲擊那塊當初從廠里帶走的金屬板。日復一日,王偉的鈑金手藝也越發(fā)精湛。20xx年,自主設計制造大飛機列入政府制定的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王偉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聯(lián)系上了自己當年的師傅。每天清晨,王偉幾乎總是第一個來到鈑金車間。這個習慣從他20xx年回到廠里,就雷打不動。

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的零部件,有80%是第一次設計生產(chǎn)的。除了艙體型材更加堅硬外,艙門下部還有一道輕微的弧線變化,這個用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變化,要用手工敲打出來,難度可想而知。而艙門的加工誤差要求在0.25毫米以內(nèi),這對機械加工來說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僅是在中國,即便是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飛機制造,也都是靠手工來實現(xiàn)。王偉憑借過人的技藝,敲擊的艙體與工裝之間的縫隙,讓九絲的量尺都無法通過,證明了他已經(jīng)將公差縮小到了接近標準公差的三分之一。

20xx年11月,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下線,接受批量投產(chǎn)前的系列檢驗。大飛機自主制造的成功是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系統(tǒng)化高標準體現(xiàn),是中國制造業(yè)全面騰飛的象征。這個騰飛的實現(xiàn)依托于千百萬中國工匠的堅守、鉆研、勤奮和所達到的技藝境界。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五

裴永斌靠雙手摸就能“測量”油箱壁厚,行業(yè)里的“金手指”。

哈爾濱電機廠為水電站生產(chǎn)核心設備,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名字,叫做彈性油箱,它的品質(zhì)關系到整座水電站的安危。生產(chǎn)這樣的關鍵設備,自然要靠頂級高手,這就是車工裴永斌。彈性油箱處于水電站發(fā)電機和水輪機之間的關鍵部位,要求具有統(tǒng)一的剛強度和尺寸精度,因此,制作它的工藝非常復雜,加工精度要求異常嚴格。裴永斌在加工中,必須把彈性油箱內(nèi)圈和外圈的每一處壁厚控制在7毫米。而在加工油箱內(nèi)部的時候,車刀刀架會遮擋入口,加工過程中注入冷卻液產(chǎn)生的煙霧,致使要求極為精密的加工過程都處在霧里看花的狀態(tài)。

裴永斌是全廠唯一靠雙手摸就能“測量”油箱壁厚的工匠,這雙神奇的工匠之手,仿佛長出了可以拐彎的“眼睛”,其測量精度和效率甚至超過一些專用儀器,也因此成為行業(yè)里公認的“金手指”。

裴永斌無可替代的技術位置也就讓他不能不承擔巨大的生產(chǎn)壓力。他的工作計劃表上已經(jīng)排滿了彈性油箱的生產(chǎn)任務,但還是無法滿足世界各地眾多水電站的需求。所有人都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徹底改變現(xiàn)有的生產(chǎn)方式。為此,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給裴永斌配備了新的數(shù)控機床。為數(shù)控機床自制“個性化”刀具,是裴永斌挑戰(zhàn)數(shù)控機床的最大難題。從手工操作到數(shù)控機床,并不像裴永斌想像的那么簡單。反復的琢磨,反復的修改,刀具在裴永斌手中強度和穩(wěn)定性越來越好。無論是對刀刃角度、切削弧度、曲線走向,同樣力求極致完美。

30年,裴永斌練就了一身絕技。不斷進取是裴永斌成為頂級高手的最大訣竅。從1995年第一次接觸彈性油箱加工開始,裴永斌就在不斷突破各種技藝瓶頸?,F(xiàn)在需要使用數(shù)控機床加工彈性油箱,裴永斌依然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數(shù)控機床的加工精度越來越接近完美?!爸袊圃臁本驮诿恳粋€工匠具體而微的自我超越中走向更高層次的“中國創(chuàng)造。”

方文墨“文墨精度”,手工銼削精度相當于頭發(fā)絲的二十五分之一。

方文墨的工作是為殲15艦載機加工高精度零件,加工精度挑戰(zhàn)著世界級水平。在工業(yè)化時代,盡管大多數(shù)零件都可以自動化生產(chǎn)了,但是有的戰(zhàn)機零件因為數(shù)量少、加工精度高、難度大,還是需要手工打磨。所以精湛的銼磨手藝還是鉗工的必備功夫。教科書上,手工銼削精度極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方文墨加工的精度達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當于頭發(fā)絲的二十五分之一,這是數(shù)控機床都很難達到的精度。中航工業(yè)將這一精度命名為——“文墨精度”。殲15艦載機一些高精度的細小零件加工尤為繁瑣。一個看起來并不起眼的電纜銅接頭,需要打出一個1.4毫米的小孔,但加工時產(chǎn)生的銅屑總有飛濺殘留的概率,這就可能引發(fā)電路短路,甚至導致機毀人亡。如何消除銅屑殘留,成了關系工作成敗的大事。方文墨反復研究后發(fā)現(xiàn),徒弟們的加工方法沒錯,出現(xiàn)銅屑殘留是模具的設計和工藝存在問題。他一遍遍琢磨,對銅接頭的工藝流程和生產(chǎn)模具進行深度改進,不僅解決了銅屑殘留的麻煩,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四倍。幾天之后,文墨班組按時按量交出了百分之百合格的銅接頭零件。

方文墨整個工作歷程都是在不間斷、不懈怠的自我超越中走過的。在參加工作不到的時間里,方文墨改進工藝方法60多項,自制新型工具100多件,整理了20多萬字的鉗工技術資料。這是方文墨自身技術進步的最佳實證,是人生境界的扎實跨進。

今天,殲15艦載機上,有近70%的標準件是方文墨所在的工廠生產(chǎn)的,那些擔當大任的小零件,是方文墨和工友們的智慧與汗水的結(jié)晶。他們助力中國戰(zhàn)機一飛沖天,驚艷世界。在全球軍機發(fā)展背景下看待中國殲-15艦載戰(zhàn)機,都堪稱奇跡。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六

手工焊縫長14公里厚0.7毫米“氫彈”內(nèi)膽,先修“心境”而后達“技境”的大匠境界。

lng(中文名稱是液化天然氣)體積僅為氣態(tài)時的1/600。這樣的大比例壓縮特別適合于遠洋運輸,但對運輸船的技術要求極高。建造一艘lng運輸船的難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能夠建造這種船的國家,世界上也沒幾個。lng運輸船最大的危險是泄漏,裝了十幾萬噸液化天然氣的船簡直就是一顆假寐的巨型“氫彈”,誰敢想象它的漏液點火呢?lng運輸船管住液化天然氣泄漏的關鍵構(gòu)造是殷瓦鋼內(nèi)膽。張冬偉的工作就是焊接那些構(gòu)成這個內(nèi)膽的鋼板。

lng船的殷瓦鋼內(nèi)膽壁的厚度是0.7毫米,大約相當于兩層雞蛋殼。殷瓦鋼非常嬌氣,手指直接觸摸或沾上汗液,都會導致它生銹。這使得張冬偉和工友們每一次登船作業(yè),都是陪著千百倍的小心。

直到,中國才有了第一批16個掌握殷瓦鋼內(nèi)膽焊接技術的工人。張冬偉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滬東中華造船廠正在同時建造十艘lng船。最新一艘lng船的內(nèi)膽由3600片規(guī)則的和數(shù)萬片不規(guī)則的殷瓦鋼板焊接而成,全船殷瓦鋼焊縫總長度可達到140公里。其中有14公里的繁難焊縫需要人工完成。

對一個殷瓦鋼焊工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穩(wěn)定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個狀態(tài)的控制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張冬偉總能夠有辦法讓自己在端起焊槍時平心靜氣。他焊完一條3.5米長度的焊縫需要整整五個小時。連續(xù)五個小時,張冬偉心如止水,手如拂羽,身如淵渟岳峙,這確實是大匠境界。

這個境界是先要修出“心境”,才能達到“技境”。更多的中國lng船陸續(xù)出塢,張冬偉們的心路歷程將隨著lng船的遨行世界而愈加廣遠。

未曉朋火花淋浴,焊接核電站心臟。

密閉高溫火花淋浴,極限操作無偏差。合格率100%!“干不好是我的恥辱”。

在東部沿海的連云港田灣核電站正在緊張建設。密集布設的管道歷盡曲折大都指向核電站的核心部位核反應堆。這些管道實際上就是連接核電站心臟的血管。出于最重要的核安全考慮,這個核電站的主管道設計管壁厚達70毫米,是目前中國所有核電站主管道當中最厚的。由于這種材料結(jié)構(gòu)復雜,焊接難度大,目前只能采用手工焊接。而這樣的手工焊接需要世界級水平。

連續(xù)雨季對工作環(huán)境濕度影響非常大,極易造成焊條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看不著的氣孔。有效避免氣孔出現(xiàn)的最佳途徑就是降低濕度,而這需要將焊條加熱到200度高溫進行預熱,也意味著主管道的電焊工很多時候必須在高溫炙烤下悶在管道里操作,并要求焊接不能出現(xiàn)任何偏差,這完全是超極限的操作了。未曉朋身材高大。著裝的肩寬約70厘米。主管道的內(nèi)徑僅有90厘米。這是一種動轉(zhuǎn)不能的“強行約束”,無論怎么不舒服都要強忍著。未曉朋在極為狹小的空間下操作只能任憑焊花火屑迎頭“淋浴”,手上還不能有絲毫晃動,焊槍必須穩(wěn)穩(wěn)地保持到一根焊條焊完為止。

按照慣例,主管道焊接的每一圈焊接任務完成之后都要經(jīng)過檢測人員嚴格的射線檢測。檢驗結(jié)果均顯示未曉朋和工友們的焊接合格率達到了100%。在完成整個焊接后焊工要把自己的工號刻到主管道上面,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澳蔷褪俏业拿??!蔽磿耘笳f,“那道口和我的名字和我的命運緊緊地就綁在那兒了,是永久的。如果我干不好那就是我的恥辱。”

工匠們的職業(yè)生涯既是技藝磨礪的過程,技能積淀的過程,也是心路歷程,無數(shù)極限式挑戰(zhàn)的積累,造就了他們自己,更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空間和創(chuàng)造能力。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七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裴永斌和方文墨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哈爾濱電機廠為水電站生產(chǎn)核心設備,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名字,叫做彈性油箱,它的品質(zhì)關系到整座水電站的安危。生產(chǎn)這樣的關鍵設備,自然要靠頂級高手,這就是車工裴永斌。彈性油箱處于水電站發(fā)電機和水輪機之間的關鍵部位,要求具有統(tǒng)一的剛強度和尺寸精度,因此,制作它的工藝非常復雜,加工精度要求異常嚴格。裴永斌在加工中,必須把彈性油箱內(nèi)圈和外圈的每一處壁厚控制在7毫米。而在加工油箱內(nèi)部的時候,車刀刀架會遮擋入口,加工過程中注入冷卻液產(chǎn)生的煙霧,致使要求極為精密的加工過程都處在霧里看花的狀態(tài)。

裴永斌是全廠唯一靠雙手摸就能“測量”油箱壁厚的工匠,這雙神奇的工匠之手,仿佛長出了可以拐彎的“眼睛”,其測量精度和效率甚至超過一些專用儀器,也因此成為行業(yè)里公認的“金手指”。

裴永斌無可替代的技術位置也就讓他不能不承擔巨大的生產(chǎn)壓力。他的。

工作計劃表。

上已經(jīng)排滿了彈性油箱的生產(chǎn)任務,但還是無法滿足世界各地眾多水電站的需求。所有人都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徹底改變現(xiàn)有的生產(chǎn)方式。為此,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給裴永斌配備了新的數(shù)控機床。為數(shù)控機床自制“個性化”刀具,是裴永斌挑戰(zhàn)數(shù)控機床的最大難題。從手工操作到數(shù)控機床,并不像裴永斌想像的那么簡單。反復的琢磨,反復的修改,刀具在裴永斌手中強度和穩(wěn)定性越來越好。無論是對刀刃角度、切削弧度、曲線走向,同樣力求極致完美。

30年,裴永斌練就了一身絕技。不斷進取是裴永斌成為頂級高手的最大訣竅。從1995年第一次接觸彈性油箱加工開始,裴永斌就在不斷突破各種技藝瓶頸。現(xiàn)在需要使用數(shù)控機床加工彈性油箱,裴永斌依然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數(shù)控機床的加工精度越來越接近完美?!爸袊圃臁本驮诿恳粋€工匠具體而微的自我超越中走向更高層次的“中國創(chuàng)造?!?/p>

方文墨的工作是為殲15艦載機加工高精度零件,加工精度挑戰(zhàn)著世界級水平。在工業(yè)化時代,盡管大多數(shù)零件都可以自動化生產(chǎn)了,但是有的戰(zhàn)機零件因為數(shù)量少、加工精度高、難度大,還是需要手工打磨。所以精湛的銼磨手藝還是鉗工的必備功夫。教科書上,手工銼削精度極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方文墨加工的精度達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當于頭發(fā)絲的二十五分之一,這是數(shù)控機床都很難達到的精度。中航工業(yè)將這一精度命名為——“文墨精度”。殲15艦載機一些高精度的細小零件加工尤為繁瑣。一個看起來并不起眼的電纜銅接頭,需要打出一個1.4毫米的小孔,但加工時產(chǎn)生的銅屑總有飛濺殘留的概率,這就可能引發(fā)電路短路,甚至導致機毀人亡。如何消除銅屑殘留,成了關系工作成敗的大事。方文墨反復研究后發(fā)現(xiàn),徒弟們的加工方法沒錯,出現(xiàn)銅屑殘留是模具的設計和工藝存在問題。他一遍遍琢磨,對銅接頭的工藝流程和生產(chǎn)模具進行深度改進,不僅解決了銅屑殘留的麻煩,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四倍。幾天之后,文墨班組按時按量交出了百分之百合格的銅接頭零件。

方文墨整個工作歷程都是在不間斷、不懈怠的自我超越中走過的。在參加工作不到20xx年的時間里,方文墨改進工藝方法60多項,自制新型工具100多件,整理了20多萬字的鉗工技術資料。這是方文墨自身技術進步的最佳實證,是人生境界的扎實跨進。

今天,殲15艦載機上,有近70%的標準件是方文墨所在的工廠生產(chǎn)的,那些擔當大任的小零件,是方文墨和工友們的智慧與汗水的結(jié)晶。他們助力中國戰(zhàn)機一飛沖天,驚艷世界。在全球軍機發(fā)展背景下看待中國殲-15艦載戰(zhàn)機,都堪稱奇跡。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八

王進(國家電網(wǎng)山東檢修公司帶電作業(yè)組組長)。

百米高空檢修百萬伏特帶電線路,電弧能讓人瞬間化為灰燼。王進在60層樓的高度與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共舞。但是,對于王進而言,這不是高空走秀,而是工作。

內(nèi)蒙錫林郭勒盟至山東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在的竣工驗收和運行表明中國擁有了目前世界上覆蓋面積最廣,電壓最高的在用特高壓電網(wǎng)工程,王進是山東電力集團帶電作業(yè)組的組長,也是特高壓輸電線路山東段驗收工作的主要負責人。

特高壓輸電線路山東段驗收工作收尾時正值盛夏,室外氣溫接近40度,惡劣天氣條件是高空作業(yè)的天敵,事故概率會明顯地增加,王進把組員留在地面上,獨自攀高作業(yè)。從地面到塔頂接近60層樓的高度,王進要借助于886根攀爬腳釘徒手攀爬上去,普通人僅僅站在地面上觀看這個過程都會心驚膽戰(zhàn)。而王進的身體卻能如蜘蛛一般懸在高壓線上,更令人驚心的是,那可是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王進是國家電網(wǎng)最優(yōu)秀的檢修工人之一,這位有工作經(jīng)歷的電工已經(jīng)爬過多個高壓鐵塔了,但面對1000千伏的特高壓線路,各種嚴峻的新挑戰(zhàn)也讓他悚然心驚。

王進身在138米的高空腳板踩著的導線直徑不足5厘米,并在一刻不停地晃動,王進在高空中行走的同時還要檢查導線有無破損等問題。通常,作業(yè)工要坐在晃動的導線上,一只手抓住導線,另一只手工作,王進卻能雙手脫離導線工作,實屬頂尖高手。此時他身上的全部裝備是一根保險索,加上極限化的膽量、意志、體能、耐性,責任心和本行業(yè)的技術操作本領,這不是“達瓦孜”(“達瓦孜”是維吾爾族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雜技表演藝術,指高空走大繩表演)一類的走秀,而是王進的工作。

王進的絕活還不止于此。線路帶電運行中,導線會發(fā)出電暈的聲音,而王進僅僅憑耳朵聽,就能判斷出不超過兩毫米細的微小鋁線哪里有損傷,以及損傷的程度,這個絕活在整個國家電網(wǎng)系統(tǒng)中,也沒有幾個人能有。

在驗收的同時王進還有一件大事要兼顧,制定安全進入特高壓電場進行帶電作業(yè)的預案,如果沒有這樣的科學預案便沒有人敢在特高壓環(huán)境下帶電作業(yè)。

1000千伏特高壓放電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幾米之外的人會在瞬間被特高壓感應形成的電弧化為灰燼。這樣的挑戰(zhàn)非王進莫屬,因為中國660千伏超高壓電網(wǎng),帶電檢修是王進和他的團隊創(chuàng)造的。在無數(shù)次的摸索和實驗之后,王進選擇了“秋千法”,“秋千法”帶電檢修可行性最高,但是對帶電檢修的工人挑戰(zhàn)也最大,一旦防護不到位就可能被強電流擊中,后果不堪設想。

以鐵塔為支點,身著屏蔽服的王進坐在兜籃里,像蕩秋千一樣,被繩纜吊著劃過90度的圓弧之后,逐步帶電,從沒電蕩的過程中,通過電位轉(zhuǎn)移棒,瞬間讓操作人員身上,帶上了660千伏的電蕩到帶電的導線上,在幾百千伏的超高壓電線上行走,讓幾百千伏的電壓從屏蔽服流過。

盧仁峰單手為“陸戰(zhàn)之王”加冕王冠。

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產(chǎn)品,左手喪失功能練就單手焊接技藝,耳聽鋼板落地聲就能判斷碳當量,用工匠之手為“陸戰(zhàn)之王”加冕王冠。

裝甲是坦克之所以成為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首席焊工盧仁峰的工作就是負責把坦克的各種裝甲鋼板連綴為一體。如果焊縫不牢,它們就會成為最容易被撕裂的開口。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焊接質(zhì)量是坦克裝甲強度的重要保障。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承擔著我國最先進的主戰(zhàn)坦克的生產(chǎn)任務。而作為廠里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駕駛艙,這是坦克上最關鍵也是最復雜的部位。焊接這種復雜的異型結(jié)構(gòu),在國際坦克生產(chǎn)過程中也是一道難題。盧仁峰解決這個難題的答案是,一直交出百分之百合格的產(chǎn)品。而這些產(chǎn)品是他靠一只手完成操作的。

二十多歲時,盧仁峰就已經(jīng)是廠里的技術骨干,1986年,一場事故讓盧仁峰的左手遭受重創(chuàng)。被切去的左手雖然勉強接上了,但已經(jīng)完全喪失功能??墒?,盧仁峰卻做出了一個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決定:他要繼續(xù)做焊接工作。那段日子,盧仁峰泡在車間,頑強堅持練習,愣是靠給自己量身定做手套和牙咬焊帽這些辦法,用單手代替雙手,恢復焊接技術。

他給自己定下了守恒任務:每天下班后焊完50根焊條再回家。五年的時間,他不僅恢復了過去的焊接水平,而且再次成為廠里的焊接的技術領軍人,完成了超越生理極限的突破。

讓盧仁峰沒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戰(zhàn)即將來臨。本世紀初,我國正在研制新型主戰(zhàn)坦克和裝甲車輛,這些新型戰(zhàn)車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作為裝甲。然而這種材料的焊接難度極高。盧仁峰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做了上百次試驗,終于對新型鋼材的性能了如指掌。甚至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他就能聽出其中碳當量有多少,判斷出應該采用怎樣的焊接工藝。

盧仁峰已經(jīng)工作了三十七年,從我國最早的五九式坦克,到現(xiàn)在正在研發(fā)的第四代新型主戰(zhàn)坦克,都有盧仁峰參與攻關研發(fā)。不斷突破自己的技術峰值成為他不肯停歇的追求,如同臨陣沖鋒的坦克。

9月3日上午,天安門廣場大閱兵的27個裝備方隊如鋼鐵洪流般駛過,身為“陸戰(zhàn)之王”的坦克亮相于第一方陣。而這個王者的王冠是由無數(shù)雙像盧仁峰一樣的工匠之手加冕的。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九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張冬偉和未曉朋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手工焊縫長14公里厚0.7毫米“氫彈”內(nèi)膽,先修“心境”而后達“技境”的大匠境界。

lng(中文名稱是液化天然氣)體積僅為氣態(tài)時的1/600。這樣的大比例壓縮特別適合于遠洋運輸,但對運輸船的技術要求極高。建造一艘lng運輸船的難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能夠建造這種船的國家,世界上也沒幾個。lng運輸船最大的危險是泄漏,裝了十幾萬噸液化天然氣的船簡直就是一顆假寐的巨型“氫彈”,誰敢想象它的漏液點火呢?lng運輸船管住液化天然氣泄漏的關鍵構(gòu)造是殷瓦鋼內(nèi)膽。張冬偉的工作就是焊接那些構(gòu)成這個內(nèi)膽的鋼板。

lng船的殷瓦鋼內(nèi)膽壁的厚度是0.7毫米,大約相當于兩層雞蛋殼。殷瓦鋼非常嬌氣,手指直接觸摸或沾上汗液,都會導致它生銹。這使得張冬偉和工友們每一次登船作業(yè),都是陪著千百倍的小心。

直到20xx年,中國才有了第一批16個掌握殷瓦鋼內(nèi)膽焊接技術的工人。張冬偉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滬東中華造船廠正在同時建造十艘lng船。最新一艘lng船的內(nèi)膽由3600片規(guī)則的和數(shù)萬片不規(guī)則的殷瓦鋼板焊接而成,全船殷瓦鋼焊縫總長度可達到140公里。其中有14公里的繁難焊縫需要人工完成。

對一個殷瓦鋼焊工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穩(wěn)定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個狀態(tài)的控制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張冬偉總能夠有辦法讓自己在端起焊槍時平心靜氣。他焊完一條3.5米長度的焊縫需要整整五個小時。連續(xù)五個小時,張冬偉心如止水,手如拂羽,身如淵渟岳峙,這確實是大匠境界。

這個境界是先要修出“心境”,才能達到“技境”。更多的中國lng船陸續(xù)出塢,張冬偉們的心路歷程將隨著lng船的遨行世界而愈加廣遠。

密閉高溫火花淋浴,極限操作無偏差。合格率100%!“干不好是我的恥辱”。

在東部沿海的連云港田灣核電站正在緊張建設。密集布設的管道歷盡曲折大都指向核電站的核心部位核反應堆。這些管道實際上就是連接核電站心臟的血管。出于最重要的核安全考慮,這個核電站的主管道設計管壁厚達70毫米,是目前中國所有核電站主管道當中最厚的。由于這種材料結(jié)構(gòu)復雜,焊接難度大,目前只能采用手工焊接。而這樣的手工焊接需要世界級水平。

連續(xù)雨季對工作環(huán)境濕度影響非常大,極易造成焊條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看不著的氣孔。有效避免氣孔出現(xiàn)的最佳途徑就是降低濕度,而這需要將焊條加熱到200度高溫進行預熱,也意味著主管道的電焊工很多時候必須在高溫炙烤下悶在管道里操作,并要求焊接不能出現(xiàn)任何偏差,這完全是超極限的操作了。未曉朋身材高大。著裝的肩寬約70厘米。主管道的內(nèi)徑僅有90厘米。這是一種動轉(zhuǎn)不能的“強行約束”,無論怎么不舒服都要強忍著。未曉朋在極為狹小的空間下操作只能任憑焊花火屑迎頭“淋浴”,手上還不能有絲毫晃動,焊槍必須穩(wěn)穩(wěn)地保持到一根焊條焊完為止。

按照慣例,主管道焊接的每一圈焊接任務完成之后都要經(jīng)過檢測人員嚴格的射線檢測。檢驗結(jié)果均顯示未曉朋和工友們的焊接合格率達到了100%。在完成整個焊接后焊工要把自己的工號刻到主管道上面,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澳蔷褪俏业拿??!蔽磿耘笳f,“那道口和我的名字和我的命運緊緊地就綁在那兒了,是永久的。如果我干不好那就是我的恥辱?!?/p>

工匠們的職業(yè)生涯既是技藝磨礪的過程,技能積淀的過程,也是心路歷程,無數(shù)極限式挑戰(zhàn)的積累,造就了他們自己,更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空間和創(chuàng)造能力。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彭祥華和徐立平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在軟若豆腐般的巖層間精準爆破,誤差控制遠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誤差,被同事公認為“爆破王”。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八起八伏。川藏鐵路屬于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鋪設難度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之最,僅一條雅魯藏布江,就要被這條鐵路橫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總長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計爬坡高度超過14000米,臺階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稱為巨大的過山車。20xx年6月,川藏鐵路的拉薩至林芝段全面開工,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彭祥華和工友們開鑿的是拉林段地質(zhì)最復雜的東噶山隧道,川藏鐵路的地質(zhì)基礎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縫合帶,屬地震多發(fā)區(qū),在這樣的地質(zhì)構(gòu)造帶上挖隧道,幾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華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鐵路工人,參加過20世紀50年代開工的成昆鐵路,那是上世紀的世界鐵路建設奇跡。彭祥華所在的中鐵二局二公司,擁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團隊,承擔過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務,彭祥華是這個團隊的翹楚,被同事們公認為“爆破王”。

決定精準爆破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裝藥量,為此彭祥華一直是自己分裝炸藥,憑借多年分裝炸藥的經(jīng)驗,彭祥華能夠把裝填藥量的誤差控制得遠遠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誤差。

隧道內(nèi)爆破面上通常有幾十個炮孔,每個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設計順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間的起爆時差,在十幾至一百毫秒間,還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個炮孔的相對位置精準裝藥量引爆時間等因素,必須作為相互密切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來考慮,讓它們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嚴格控制下的合適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來狂烈的爆破,在彭祥華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彈奏。

巨大的爆破聲沖破隧道,濃煙冒出洞口,隨后最危險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現(xiàn)場,檢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啞炮,彭祥華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獨自一人走進了隧道……這就是大工匠的擔當,如山崖佇立,如長松挺身。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徒手雕琢高能炸藥,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徐立平所在的工廠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廠之一,地處中國秦嶺大山深處,國家一些戰(zhàn)略戰(zhàn)術導彈和宇航發(fā)射用火箭發(fā)動機都出自這里。

20xx年來,徐立平進入廠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工作間的每一道門,掛好每一個風鉤,對他來說這里的每一道門都是危險時刻的緊急出口。

徐立平的工作是給火箭的固體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這也是固體發(fā)動機制造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發(fā)動機所用的固體推進劑以火藥為主,混合幾十種特殊組分灌模澆筑而成,固化脫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藥量方面與實際需求總是會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體火藥極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過程如果摩擦過力產(chǎn)生靜電,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因此,這個雕刻過程絕不允許反復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師手上的經(jīng)驗感覺,0.5毫米是這種固體火藥表面精度所允許的最大誤差。但徐立平僅憑手上觸摸一次就能準確測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

這種火藥有很強的韌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顆粒,這讓手工雕刻的行刀軌跡不容易把握。所以這種火藥的微整形處理無法用機器操作,只能通過人手的輕柔細致雕刻來完成,這種火藥的雕刻者自然必須是超凡心理素質(zhì)與高超技藝的合體人。

雕刻過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與手和刀的節(jié)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勻。根據(jù)設計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環(huán)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藥,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藥卻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nèi),一點一點為火藥微整形。對于每個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間擺放的距離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過程中,助手必須時刻稱量殘藥的重量,一旦達到一定數(shù)量極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藥后,必須裝進預先準備的防靜電袋里。對徐立平而言,為了自己更為了他的工友和工廠,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zhèn)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并不難,20xx年里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恒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一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顧秋亮和李剛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中國船舶重工的鉗工顧秋亮的絕活也在手上。他憑著精到絲級的手藝,為海底的探索者7000米級潛水器“蛟龍?zhí)枴卑惭b特殊的“眼睛”,他安裝的“眼睛”可以承受海底每平方米數(shù)千噸的壓力,在無底黑暗中神光如炬。深海一直是人類所知甚少的冥茫世界。20xx年7月,中國的蛟龍?zhí)柹詈撍鱽淼搅说厍蛏献钌畹鸟R里亞納海溝,這里的深度是11034米。蛟龍?zhí)柕挠^察窗與海水直接接觸。面積大約0.2平方米的窗玻璃此刻承受的壓力有1400噸重。而觀察窗的玻璃與金屬窗座是異體鑲嵌,如果二者貼合的精度不夠,窗玻璃處就會產(chǎn)生滲漏。安裝蛟龍?zhí)栍^察窗玻璃的時候,顧秋亮必須把玻璃與金屬窗座之間的縫隙,控制在0.2絲以下,這是不容降低的設計要求。顧秋亮和工友們把安裝的精度標準視為生命線。0.2絲,約為一根頭發(fā)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么小的安裝間隙卻不能用任何金屬儀器接觸測量。因為觀察窗玻璃一旦摩擦出細小劃痕,到深海重壓之下,就可能成為引發(fā)玻璃爆裂的起點??恐劬τ^察和手上的觸摸感覺,能夠判斷一根頭發(fā)絲五十分之一的0.2絲誤差,這的確是神技。不僅如此,即便是在搖晃的大海上,顧邱亮純手工打磨維修的蛟龍?zhí)柮芊饷嫫秸纫材芸刂圃?絲以內(nèi),因而人們稱呼有這個能力的顧秋亮為“顧兩絲”。

為了練成這門功夫,顧秋亮把一塊塊鐵板用手工逐漸銼薄,在鐵板一層層變薄的過程中,用手不斷捏捻搓摸,讓自己的手形成對厚薄的精準感受力。手指上的紋理磨光了,但這雙失去紋理的手卻成了心靈感知力的精準延伸器。

1965年7月,北京1號線地鐵開建,采用地面全挖掘式的方法,長安街為此大開膛。如今,中國正在修建世界上最龐大的城市地鐵交通網(wǎng),預計到20xx年中國將有45座以上城市建有地鐵。但是看不見哪一處工地為了建地鐵而把整條街道大開膛。這全靠開鑿地下隧道的終極武器——盾構(gòu)機。

在中國中鐵裝備集團的車間里,工匠們正在忙碌。他們要率先制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馬蹄形盾構(gòu)機,將能夠直接開鑿出馬蹄形隧道。接線盒在盾構(gòu)機上是“神經(jīng)中樞”,整臺盾構(gòu)機的電路系統(tǒng)被50多個接線盒所控制,每個接線盒都有100多根電線經(jīng)過,形成一個巨大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直接決定著盾構(gòu)機的行動能力。從世界上第一臺盾構(gòu)機誕生到現(xiàn)在,初始結(jié)構(gòu)的盾構(gòu)機接線盒雖然曾經(jīng)有過一代代的高手試圖予以改進,但最終還是只能原樣不動。但中國馬蹄形盾構(gòu)機的整體創(chuàng)新卻要求中國工匠必須改變那個全世界同行都未曾撼動過的“祖宗之制”。而且這個重大改進是緊迫的限期完成的。從第一臺國產(chǎn)復合式盾構(gòu)機的電氣組裝到現(xiàn)在,李剛已經(jīng)高質(zhì)量地完成了300多臺盾構(gòu)的電氣系統(tǒng)組裝。四年前,李剛研發(fā)制造的盾構(gòu)機核心部件液位傳感器打破了國外企業(yè)的百年壟斷,性能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次,李剛發(fā)起的技術沖擊目標依然是世界第一。馬蹄形盾構(gòu)機的電路系統(tǒng)擁有4萬多根電纜電線,4100個元器件,1000多個開關,如果其中有一根線接錯,一個器件使用有誤,就會導致整個盾構(gòu)機“神經(jīng)錯亂”,甚至線路會被大面積地燒毀。李剛投入的這場技術改進是風險巨大的。而它所要求的精細、精準、精微、精妙,幾乎時時在挑戰(zhàn)著人類操作的極限。58天的殫思竭慮,李剛終于設計出了一套與馬蹄形盾構(gòu)機相適應的新型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

新型接線盒改造成功,此刻距馬蹄形盾構(gòu)機預定的出廠時間也只剩10多天了。但李剛的一切相關工作依然是快而不亂,穩(wěn)中求速,精益求精,質(zhì)量第一。李剛說,“我的職業(yè)操守就是,把自己的每件事情做好,一點小事情也必須要認認真真去做?!?/p>

李剛和工友們的工作成為馬蹄形盾構(gòu)機項目推進的重要保障。20xx年7月17日,世界首創(chuàng)的中國馬蹄形盾構(gòu)機成功下線,表明中國實現(xiàn)了異型盾構(gòu)裝備生產(chǎn)的全面自主化,也標志著世界異型隧道掘進機研制技術跨入了新階段。中國工匠們站到了這個領域的世界巔峰。

在歷史上,科學蘊含在實用技術中;在現(xiàn)代,技術與科學并稱。手上有絕活的工匠都是充滿科學精神的研究型人才。他們精到無極的手藝不僅僅在手上,更在不懈探索的心思里產(chǎn)生。

巔峰匠藝的核心是“精”:心有精誠,手有精藝,必出精品。這些精品也許并不總是能夠驚天動地。但它們卻總會讓一份令世人敬重的工匠精神傳遞久遠,貢獻人間。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二

1月6日,江西省靖安縣發(fā)現(xiàn)一座東周墓葬。墓坑里竟然裝著刮紗刀、打緯刀,以及木質(zhì)的繞線框、梭子、陶紡輪等紡織工具。而令人焦慮的是,墓中堪稱稀世珍寶的古代織物都與濕軟的泥沙混為一體,已成泥糊狀,一觸即碎,入水就溶。古絲綢修復領域的資深專家王亞蓉精心撮取墓中的“古絲綢泥糊”,拿出去冷藏起來。9年后的7月,在冷凍后的“古典泥糊”中提取東周絲織品的工作開始了。75歲的王亞蓉心臟里有6個支架,可一旦面對這些古董,她就會變得精力煥發(fā),眼神精確,手頭穩(wěn)準,尖銳的小鑷子能夠鉗住一顆顆細如針尖的沙粒,哪怕它們已經(jīng)隱身了多年。包裹古絲綢的泥沙很難看出薄厚深淺,貿(mào)然用硬物剔除會嚴重傷害目標物。王亞蓉掌中的羊毫筆如輕風般拂過“泥坨”的表面,一點點掃落粘脫泥土,目標物卻不會受到一點擦傷,這份功夫全在力度的拿捏。

冷藏的織錦從泥土中漸漸剝離出來后,還需要清洗、染色、刺繡、織造等多方面入手,才能還原其本來面目。而要把兩千多年前的東周織錦復織出來,更是需要豐富的紡織考古經(jīng)驗和傳統(tǒng)織造技藝的功底。王亞蓉要對織錦出土的地域、年代進行考證,還要結(jié)合當時的紡織方法,才能設計出完整的修復方案。修復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甚至十多年。

203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紡織考古科研基地正式落戶蘇州。絲織業(yè)的能工巧匠聚集在這里,目的就是要復織宋錦、緙絲、四經(jīng)絞羅等傳統(tǒng)絲織珍品。

從東周墓中的朱染雙色織錦,馬王堆漢墓的素紗簞衣,到唐代法門寺地宮里的四經(jīng)絞羅,乃至宋錦明緞,中國絲綢文化瑰麗絢爛,千絲萬縷,綿綿密密,成于工匠之手,傳承代代精神。絲綢是中國千古物質(zhì)文化的經(jīng)典,是最體現(xiàn)中國工匠精神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典。這些傳世杰作都飽含千古匠心的啟示,它們一定期望在千載之下得到回應。

朱文立追尋天青色,他讓絕跡的珍品瓷重現(xiàn)于世。

中國古代陶瓷技藝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經(jīng)典,而創(chuàng)燒于北宋晚期的汝瓷被視為中國瓷器燒制技藝的巔峰,但是它僅存世了就消失了。800多年來,陶瓷工匠們都在苦苦地尋覓著,乃至不惜嘔心瀝血,試圖仿制重現(xiàn)。朱文立便是其中的一員。復燒汝瓷成了對后世陶瓷工匠們的終極挑戰(zhàn)。汝瓷燒制過程分為12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瓷器釉色都有變化。在燒制的整整8個小時里,朱文立都守在窯邊,觀察火照。整個過程的掌控依據(jù)就是經(jīng)驗的體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與其它瓷器不同的是,汝瓷在?;鹬?,其豆青的釉色會隨溫度的逐步降低而在半小時內(nèi)發(fā)生不斷變化,直到最后一刻,工匠才得以確認它能否變成汝瓷獨有的天青色。這種天青貌似單色,不尚華彩,其實品格高貴,韻質(zhì)豐富。其青似青非青,似藍非藍,醒目浴心,卻難以言宣。更妙的是,不同光照和角度會喚起色澤的變幻表達。在明媚的陽光下,那溫柔朗潤的天青中就會淡然泛出瑩瑩的嫩黃。如果用放大鏡觀察,釉層中可見稀疏的氣泡,有如初秋碧空中的晨星寥落,朗而不寒,麗而不媚。汝瓷就憑自己的素雅高潔,天生麗質(zhì),成為不可超越的瓷中極品,土火凝華的匠藝經(jīng)典。1987年,朱文立的一次燒制中竟然有多件瓷器出現(xiàn)了汝窯的天青色。朱文立使絕跡8的珍品瓷重現(xiàn)于世。這是震驚業(yè)界的奇跡。然而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朱文立燒制的汝瓷有幾十萬件,但是真正呈現(xiàn)完美天青色的精美汝瓷僅有幾十件。

40個春秋,朱文立跑了無數(shù)個建筑工地,并且發(fā)現(xiàn)了十多個古窯址,但是都沒有找到那個失落了800年的吉光片羽。經(jīng)過長期摸索和大量的對比研究,朱文立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出在配釉上。但即便這個結(jié)論正確也是于事無補的,因為汝瓷的釉料配方早已經(jīng)與汝瓷一同失傳了。

朱文立認為,汝州是汝瓷的唯一產(chǎn)地,交通不便的古代窯場都是就地取料。那么,汝瓷釉料所用的礦石只會在汝州的山里。從產(chǎn)生這個念頭開始,朱文立每隔三天都會進一趟山,尋尋覓覓,敲敲打打。春夏秋冬,周而復始。他走遍了汝州的每一座山。后來把女兒也拉上了這條進山尋寶之路。

古稀之年的朱文立開始有一種緊迫感。他想要把畢生所知所想都傳給兩個女兒。如果他最終沒有找到,希望女兒在未來的日子里能繼續(xù)去找尋。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三

馬宇用時光作為粘合劑,毫厘之間,重現(xiàn)曠世兵馬俑。

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但剛出土的時候,兩千多年的歷史積塵已經(jīng)把它們壓成碎片。如何讓這個碎片化的歷史文化奇跡完整挺立起來,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馬宇是最早接觸這項工作的成員之一。兵馬俑深埋兩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環(huán)境已經(jīng)形成了穩(wěn)定的平衡關系,突然出土,他們的存身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為了避免環(huán)境變化對文物造成二次損害,大量修復工作都是在現(xiàn)場進行。由于年代久遠,兵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復人員用刮刀清理的時候,既要刮凈泥土,又要保證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極為較勁。為了練就這項技藝,馬宇在修復兵馬俑之前,花了兩年時間,在仿制的陶片上用手術刀不停地磨練手感,走了上千萬刀,才把握住毫厘之間的分寸。在拼接兵馬俑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塊陶片位置出現(xiàn)錯誤,那么整個拼接過程就必須重來。而拼接難度最大的是那些體積小、圖案較少的陶片。為了一塊陶片,馬宇有時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復預演數(shù)十次,甚至上百次。

馬宇參與了近20年來秦兵馬俑修復工作的各個階段,兵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鎧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馬宇修復的。兩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馬宇手中獲得了第二次藝術生命,形象講述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沒有兩塊碎片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尊兵馬俑雕像的拼接問題是相同的。每一塊拼接都是新的挑戰(zhàn),每一次的塊體比對都是新問題的研判。在貌似重復中不斷應對新問題,修復者們把這份工匠式勞作變成了藝術和學問,他們是國家文化使命的真正有力承擔者。

王偉木槌的密集敲擊,讓精美弧線劃過藍天。

在我國自主制造大飛機的制造者行列中,鈑金工王偉的經(jīng)歷頗有些傳奇。上世紀80年代,包括運十在內(nèi)的一系列民用飛機生產(chǎn)線陸續(xù)下馬,大部分產(chǎn)業(yè)工人轉(zhuǎn)崗,王偉也告別了上海飛機制造廠。臨走時,他帶上了一塊廢棄的金屬板。離開制造廠后,王偉干過許多工種。最后,開起了貨運出租車。但閑暇的時候,他還是會用木槌不停地敲擊那塊當初從廠里帶走的金屬板。日復一日,王偉的鈑金手藝也越發(fā)精湛。,自主設計制造大飛機列入政府制定的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王偉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聯(lián)系上了自己當年的師傅。每天清晨,王偉幾乎總是第一個來到鈑金車間。這個習慣從他回到廠里,就雷打不動。

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的零部件,有80%是第一次設計生產(chǎn)的。除了艙體型材更加堅硬外,艙門下部還有一道輕微的弧線變化,這個用肉眼幾乎看不出來的變化,要用手工敲打出來,難度可想而知。而艙門的加工誤差要求在0.25毫米以內(nèi),這對機械加工來說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僅是在中國,即便是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飛機制造,也都是靠手工來實現(xiàn)。王偉憑借過人的技藝,敲擊的艙體與工裝之間的縫隙,讓九絲的量尺都無法通過,證明了他已經(jīng)將公差縮小到了接近標準公差的三分之一。

11月,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下線,接受批量投產(chǎn)前的系列檢驗。大飛機自主制造的成功是國家制造業(yè)水平的系統(tǒng)化高標準體現(xiàn),是中國制造業(yè)全面騰飛的象征。這個騰飛的實現(xiàn)依托于千百萬中國工匠的堅守、鉆研、勤奮和所達到的技藝境界。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四

孟劍鋒從古法中參悟鏨刻技藝,將銀箔化為白絲巾。

北京apec會議期間,各國元首都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的國禮。這份中國的國禮取名為“和美”,是放于一個金色盤子里的一條色澤晶瑩的“白絲巾”。這條白絲巾的特別在于沒人能夠?qū)⑺テ饋?,因為這條絲巾出自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鏨刻技藝。

傳統(tǒng)的鏨刻作品大都做在銅器上,很少有金銀器上的鏨刻,而命名為“和美”的這個國禮,設計要求是一個超級精美的銀器鏨刻。更為繁難的是,作品所需要的紋理不是規(guī)范的幾何圖形,而是要求呈現(xiàn)出紡織物自然柔美的垂落狀態(tài),要表現(xiàn)出紡織物的自然褶皺,并且在寬度只有0.1毫米的皺褶中也要鏨刻上花紋,表現(xiàn)出絲織品隨著光線移動而產(chǎn)生的明暗變化,再現(xiàn)真切的絲光感。如何讓一張僅有0.6毫米的銀片幻化為這件國禮?鏨刻使用的主要工具叫鏨子。古代的鏨刻工匠憑著一把鏨子,就能夠在金屬器皿上鏨刻出千變?nèi)f化的浮雕圖案。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一個老廠房里,中國工藝美術集團鏨刻師孟劍峰已經(jīng)敲了23年的鏨子,作為行中高手,他受命制作這份國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獨具特色的鏨刻作品需要設計打造出最適合的鏨子。孟劍峰從古鏨子上觸摸到前輩的智慧,從古法探尋啟示路徑。八天后,孟劍鋒終于造出了制作絲巾圖案最難的那把鏨子。

接下來實際面對的鏨刻對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銀片,只比雞蛋殼厚一絲頭發(fā)。要根據(jù)設計圖案,在這塊薄薄的銀片上鏨出細密的經(jīng)緯線,交錯成為細致的紡織紋理。鏨刻過程中,只要有一次用力稍多而鏨透了銀片,整個作品就會前功盡棄而報廢。這就是傳說中不許出現(xiàn)百萬分之一差錯的工作。但孟劍峰做到了,“國禮”作品終于完成了,金色的盤子里面,一塊潔白柔軟的絲巾自然疊放,接受禮物的人都情不自禁地伸手想去拿那塊絲巾。如今這份鏨刻的國禮已經(jīng)成了行里的技藝傳奇。

王津修復西洋古鐘,與古代匠人通過技藝實現(xiàn)跨時空對話。

故宮鐘表館里每一件西洋鐘表都稱得上是稀世杰作,它們是當初西方各國使節(jié)來華覲見時獻上的國禮,充分展現(xiàn)了當時西方國家的匠作水準和民族文化智慧。高122厘米的“銅鍍金樂箱水法雙馬馱鐘”便是當時乾隆皇帝收到的一份國禮,如今它已經(jīng)二百多歲,機芯老化、部件缺損。已在故宮鐘表修復室干了39年的王津師傅認準了這個活兒。保管部門的修復要求只有十個字:“粘補外殼,恢復機件功能”。王津?qū)@座雙馬馱鐘進行整體拆卸、清洗、除銹、銼削、補齒、焊接、裝配和調(diào)試,各項工序加起來上百道。修補斷齒,主要考驗銼功。將一塊銅料銼磨成米粒般大小焊在齒輪上,再矬出與原件一致的磨損。所有功夫活兒都遵循一個原則:對文物的干預最小。這是鐵律。他在不起眼的齒輪背后,會時而見到制鐘匠人留下的標記。每一個搭扣、咬合、旋轉(zhuǎn),將動力精準地轉(zhuǎn)換成演繹、音樂和走時等各種復雜的功能。在這座精密的機械宮殿里,王津隱隱感受著跨越時空的工匠對話。

年8月3日,經(jīng)過幾個月的屏息凝神,這座銅鍍金樂箱水法雙馬馱鐘的機芯修復接近了尾聲。54根水法、28個人物造型、4套音樂、上千個零件,在王津的手中復原如初。

39年里,王津過手的古鐘表有兩三百件。王津工作的桌子邊緣被磨出了深深的溝痕。在與異國古匠的智慧對話和技藝交流中,他日漸體會到了大匠境界。

不論是毛勝利在安徽涇縣山間制作“三丈三”宣紙的老廠房,還是鏨刻“國禮”的孟劍峰的工作間,亦或是紫禁城內(nèi)文??萍疾康溺姳硇迯褪?,都只是老舊的“陋室”,但這些大工匠們卻在這些“陋室”中專注于自己手中的技藝,代代傳承,生生不息。陋室也成為這些大工匠們障蔽人間喧囂,隔離塵世浮華的屏障。只有匠藝才是他們像心適意的人生棲居,意匠經(jīng)營的至美勝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斯是陋室,惟吾技馨。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五

彭祥華(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在軟若豆腐般的巖層間精準爆破,誤差控制遠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誤差,被同事公認為“爆破王”。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八起八伏。川藏鐵路屬于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鋪設難度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之最,僅一條雅魯藏布江,就要被這條鐵路橫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鐵路,總長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計爬坡高度超過14000米,臺階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稱為巨大的過山車。2015年6月,川藏鐵路的拉薩至林芝段全面開工,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彭祥華和工友們開鑿的是拉林段地質(zhì)最復雜的東噶山隧道,川藏鐵路的地質(zhì)基礎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縫合帶,屬地震多發(fā)區(qū),在這樣的地質(zhì)構(gòu)造帶上挖隧道,幾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華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鐵路工人,參加過20世紀50年代開工的成昆鐵路,那是上世紀的世界鐵路建設奇跡。彭祥華所在的中鐵二局二公司,擁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團隊,承擔過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務,彭祥華是這個團隊的翹楚,被同事們公認為“爆破王”。

決定精準爆破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裝藥量,為此彭祥華一直是自己分裝炸藥,憑借多年分裝炸藥的經(jīng)驗,彭祥華能夠把裝填藥量的誤差控制得遠遠小于規(guī)定的最小誤差。

隧道內(nèi)爆破面上通常有幾十個炮孔,每個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設計順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間的起爆時差,在十幾至一百毫秒間,還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個炮孔的相對位置精準裝藥量引爆時間等因素,必須作為相互密切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來考慮,讓它們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嚴格控制下的合適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來狂烈的爆破,在彭祥華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彈奏。

巨大的爆破聲沖破隧道,濃煙冒出洞口,隨后最危險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現(xiàn)場,檢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啞炮,彭祥華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獨自一人走進了隧道……這就是大工匠的擔當,如山崖佇立,如長松挺身。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徒手雕琢高能炸藥,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徐立平所在的工廠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廠之一,地處中國秦嶺大山深處,國家一些戰(zhàn)略戰(zhàn)術導彈和宇航發(fā)射用火箭發(fā)動機都出自這里。

29年來,徐立平進入廠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工作間的每一道門,掛好每一個風鉤,對他來說這里的每一道門都是危險時刻的緊急出口。

徐立平的工作是給火箭的固體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這也是固體發(fā)動機制造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發(fā)動機所用的固體推進劑以火藥為主,混合幾十種特殊組分灌模澆筑而成,固化脫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藥量方面與實際需求總是會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體火藥極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過程如果摩擦過力產(chǎn)生靜電,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因此,這個雕刻過程絕不允許反復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師手上的經(jīng)驗感覺,0.5毫米是這種固體火藥表面精度所允許的最大誤差。但徐立平僅憑手上觸摸一次就能準確測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誤差不超過0.2毫米。

這種火藥有很強的韌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顆粒,這讓手工雕刻的行刀軌跡不容易把握。所以這種火藥的微整形處理無法用機器操作,只能通過人手的輕柔細致雕刻來完成,這種火藥的雕刻者自然必須是超凡心理素質(zhì)與高超技藝的合體人。

雕刻過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與手和刀的節(jié)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勻。根據(jù)設計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環(huán)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藥,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藥卻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nèi),一點一點為火藥微整形。對于每個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間擺放的距離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過程中,助手必須時刻稱量殘藥的重量,一旦達到一定數(shù)量極有可能發(fā)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藥后,必須裝進預先準備的防靜電袋里。對徐立平而言,為了自己更為了他的工友和工廠,安全線是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zhèn)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并不難,29年里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恒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六

李仁清在二維平面重現(xiàn)三維藝術,“錯一片而動全身”。

李仁清的拓印手藝是在二維平面上重現(xiàn)三維藝術,無論是照相技術,還是3d掃描技術,都無法像拓印一樣與文物零距離的接觸。拓印能夠?qū)⒈氖躺系木€刻、紋理、風化程度對等呈現(xiàn)在拓片上,許多已經(jīng)消失或被毀壞的文物正是通過拓片得以復原與傳承。剛?cè)胪赜⌒械睦钊是逡詾?,無論是平面碑碣,還是立體雕像,都可以拓印。但老拓工教導他,中國自古傳習下來的只有平面拓印法,立體的東西會頂破拓印紙張,完全不可行。祖宗之法是有大道理的。但是這位剛剛?cè)胄械男氯司谷槐蛔约翰恢{(diào)的想法迷住了,他在精心學習,平面拓印技術的同時,仔細地琢磨拓印非平面的東西,背著師傅,他開始拓印浮雕。

經(jīng)過二十多年摸索,當年那個曾被認為怪異的想法變成了成熟的操作技藝。當這門傳承中的創(chuàng)造性技藝漸被認可之后,李仁清也開始拓遍大江南北,對高浮雕和圓雕造像文物進行搶救性拓印,留下寶貴的檔案,而且成為中國申遺的重要依據(jù)。

這次,李仁清要挑戰(zhàn)的是北魏時期雕塑的立姿釋迦牟尼像,它坐落在河南省鞏義市的一個石窟里,佛像高近6米,當時的能工巧匠倚崖就勢,精心雕刻,盡管經(jīng)歷了15風剝雨蝕,依然法相豐腴。實屬中古時代的雕塑藝術經(jīng)典。如果能夠使用高浮雕拓印術予以表現(xiàn)的話,會造就經(jīng)典性的立體拓印藝術杰作。經(jīng)過了精確的測量之后,拓印正式開始。濕度合適的宣紙一一鋪到大佛的臉上和身上,對凸起部位的拓紙,李仁清都需要確認合適的位置,用剪刀仔細地剪開,用打刷把宣紙與佛體完全貼敷在一起。

夏季的高溫會使得宣紙中的水分蒸發(fā)很快。李仁清他們一刻都不能停息,必須在水分完全蒸發(fā)之前刷上墨汁。上墨需要重復十多回,在上墨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細小紋路,這是古人在雕刻佛像的時候留下的印記,拓印技術會把它們纖毫畢現(xiàn)地展露。這也是拓印技術的魅力。到了夜晚,拓印釋迦牟尼大佛的工作還在繼續(xù)。李仁清不停地為宣紙補充水分,以此保持拓紙與佛像的完全貼合,以保證拓印效果。

與平面拓印不同,由于立體拓印需要隨著拓體凹凸而把紙面剪開,這使得拓印后的宣紙是碎片狀的。李仁清的最后一項工作就是要把上千張的碎片狀拓紙拼接在一起,才能形成一整幅拓片。拼接碎片需要結(jié)合考古測繪、繪畫、雕刻等多方面知識。即便有三十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每一次拼接依然是對李仁清巨大的挑戰(zhàn)。上千碎片、繁多的操作步驟,不能出現(xiàn)一個差錯,否則就會一錯而引發(fā)百錯,這里真叫做“錯一片而動全身”。拼接完成之后的工作是修整,修整大佛的面部是最難的工作,其中耳朵又是難中之難,它實屬再創(chuàng)造的大學問。經(jīng)過3天的接片拼紙,拓片上的大佛像不僅畢肖原雕,而且濃淡相間的拓印墨色似乎光影浮動,讓大佛產(chǎn)生了衣袂飄然之感,歷史經(jīng)典變得靈動可親。這種感覺是現(xiàn)代科技復制術中找不到的。

紙張摩拓,絲綢織造,陶瓷燒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經(jīng)典,它們?yōu)槿祟愇拿髫暙I了不可替代的中國元素。這些貢獻的主要技術基礎是工匠勞動。從上古直到當今,中國工匠們以自己的扎實創(chuàng)造賦予民族文明以實體形態(tài),他們的勞動經(jīng)典源源不斷充實著民族文明寶庫,證實著中華民族在精神原創(chuàng)內(nèi)涵和物質(zhì)生產(chǎn)領域的浩然活力。

李峰心細如發(fā),以柔克剛,他在高倍顯微鏡下“磨刀”。

6月25日20點,長征七號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中心首次升空。長征七號火箭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fā)射貨運飛船而研制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一飛沖天,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史的多項第一。205月,在長征七號火箭的總裝車間里,數(shù)以萬計的火箭零部件來自全國各地,它們在這里集結(jié)。經(jīng)過嚴格的組合測試,然后被運送到海南文昌發(fā)射場組裝。但有一個部件被特別處理,這就是長征七號火箭的慣性導航組合。

在航天科技集團九院的車間里,銑工李峰正在工作,盡管此刻屬于加班加點趕工,但他的每一個動作依然是從容不迫的。李峰加工的部件是火箭“慣組”中的加速度計。如果說“慣組”是長征七號的重中之重。那么,加速度計就是“慣組”的重中之重。在他的工作模式里,速度不來自表面的急促緊迫,而源于每一個工作行為的準確有效。在他心里,精益求精已經(jīng)成為一種信仰。

“慣導”器件中每減少1微米的變形,就能縮小火箭在太空中幾公里的軌道誤差。1微米大約是頭發(fā)絲直徑的七十分之一,那是目前人類機械加工技術都難以靠近的精度。在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是李峰的絕活。李峰磨制刀具時心細如發(fā),探手輕柔,這時他所有的功力都匯聚在手上。看李峰借助200倍的放大鏡手工磨刀才會讓人明白,為什么在中文里工匠的技能被稱為“手藝”。磨刀具的李峰,就用他那一雙看似慢條斯理卻又精巧靈動的手,一面撥輪,一面按刀,以無窮的耐心磨下去。與金剛石同等硬度的刀具逐漸呈現(xiàn)出李峰所需要的銳度和角度,這是真正的以柔克剛。

李峰20歲時一進廠就被分配為銑工,26年里只干過這一個工種,顯然,銑工將是他堅守一輩子的行當了。李峰的父親李發(fā)祥也在這個廠里干了一輩子,30多年的磨工讓他成為廠里成品率最高返工率最少的冠軍。兒子后來從父親手里接過了那個無形的“冠軍”獎杯。如今年逾八旬的老父親腰腿都不那么勁道了。李峰在家里會時常給老父親做做按摩,那雙手此刻會變得輕重有節(jié),張弛有律。

工匠們的手上積淀著他們的技藝磨礪,心智淬煉和人生閱歷。如同參天大樹的年輪記載著大樹所承接的日月風霜。

大國工匠裴永斌和方文墨人物事跡介紹匯總篇十七

近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舉辦的“大國工匠20xx年度人物”已經(jīng)開播了,小編看完深受感動,下面小編就來分享周永和和毛勝利的人物事跡吧,趕緊來看看吧!

40多萬塊面板,逐一編號爛熟于心。腳踏實地,中國工匠為天文事業(yè)貢獻卓越。

20xx年3月,中國超大射電望遠鏡建設項目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天坑里正式動工,它被簡稱為“fast”?!癴ast”工程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口徑500米的球面反射鏡,依托在巨大的索網(wǎng)結(jié)構(gòu)上,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相當于30個足球場的大小。

周永和是中船重工武船集團的起重工,有20xx年從業(yè)經(jīng)歷,曾參與過諸多國家重點工程,但面對這個世界級的大鏡子,他也深感無從下手。fast射電望遠鏡的反射面板多達40多萬塊。周平和和工友們先把100塊小反射面板組裝成規(guī)格不一的4000多塊大反射面板,其中單片最大面積約120平方米,最大重量超過1噸。由于強度低、容易變形,而且由“小鏡片”組合的曲面,形狀并不整齊劃一,把它們一個個起吊數(shù)十米高,空中運送數(shù)百米,下落安裝,不能有一點磕碰污損,面板相互間的吻合誤差不能超過兩毫米,這簡直是一個前人從未領教過的挑戰(zhàn)。周平和他們從圓規(guī)中得到啟迪,決定以“fast”大球面的中心為圓心,在離地面50米的高空中,用現(xiàn)代機械架起“半徑型”的吊運系統(tǒng),一個圓規(guī)式吊裝體系就成型了。周永和精心研究安裝圖,每一塊面板編號多少,在什么位置,尺寸大小,他閉上眼睛都能說出來。

20xx年7月3日,位于中國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完成最后一塊反射面板的吊裝,歷時11個月的主體工程正式完工?!癴ast”屬于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是世界射電天文科技領域的巔峰之作,中國射電天文將因為擁有這件神器而領跑世界。它能夠以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靈敏度,開展從宇宙起源到星際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探尋。甚至還可能用于搜尋地外文明的通訊信號,尋找外星人。

全世界樂于探索宇宙的人們都將能夠分享這個威力無比的“天眼”所探尋到的太空奧秘。他們仰望星空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腳踏實地的中國工匠們對人類天文事業(yè)的卓越貢獻。

在人類的探索之路上,工匠破解了創(chuàng)造之路上的無數(shù)難題,保證了人類的求索之路永續(xù)延伸。

在宣紙的故鄉(xiāng)安徽涇縣,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的曬紙工毛勝利和上百位工匠在進行著“造大紙”的實驗生產(chǎn)。這種大幅面宣紙按照尺寸規(guī)格,被稱為“三丈三”,寬度3.6米,長度達11米。

紙張成型的第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撈紙。手工撈紙講究的是精細,聽水的聲音,感知竹簾晃動的韻律。在號子聲中,44人將均勻附著紙漿的一幅特制的巨大竹簾抬出水面,形成了一張濕漉漉的宣紙?!皳啤背鰜淼摹叭扇贝蠹?zhí)粚訉盈B碼成摞,放平壓實,緩緩擠出水分。再經(jīng)過一天的烘干后,三丈三的命運就交給了曬紙的三位工匠。在古代,濕紙干燥的工序是在太陽下面晾曬,現(xiàn)在改在了室內(nèi),用加熱了的“焙”來烘干。毛勝利用白粗布浸透米湯,快速地涂抹到焙面上,作用是讓紙張貼得平整嚴實。米湯的濃淡程度,與焙面的溫度如何搭配,全是影響曬紙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這都要靠工匠的經(jīng)驗來把握。

一切準備就緒,毛勝利站上了3米高的平臺,他要把一張30多平方米的又薄又軟的濕紙一刷一刷地定在加熱的焙面上。第一刷尤其重要,它要為整張紙端端正正地定位。行業(yè)里把大紙貼上、有把握按下第一刷的工匠叫“頭刷”,是不容置疑的大拿。

除了定位的功力之外,毛勝利的頂尖技藝就是他的“刷子功夫”,手法干脆利落,穩(wěn)準快實,連貫流暢,直如行云流水,絕無拖泥帶水。濕潤柔軟的大紙張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沒有一個氣泡,不出一條褶皺,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許有一點撕裂,毛勝利已經(jīng)把自己的這把刷子練到了化境。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