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精選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0:46:08 頁碼:10
最新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精選11篇)
2023-11-13 10:46:08    小編:ZTFB

通過感悟,我們可以探索自我,尋找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感悟的表達可以借鑒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名人名言,來提升文章的品味和深度。下面是一些關于感悟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一

“中華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

我們一生無非是修行這種人格,我國歷史文化對君子的集中展示。君子之道就像王陽明心學,尋求成為圣人的路徑,又如佛家修行就是要成佛,但后兩者都是向內求。而君子之道一如孔孟,向外求,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做到了這些外在的便可成為君子。然則,有人說如此出來都是偽君子,但偽君子亦有約束,對社會的沖擊總比赤裸裸的小人要小。

再者,就像《人類簡史》所說,文化是矛盾彌合的產物,是動態(tài)修正的,即便完全封閉的系統(tǒng),文化也不會一成不變。

而君子之道則是中華文化歷經千年洗禮,最終被中華民族選擇留下的,不斷修正完善的核心人格,是他陪伴和守護我們不斷向前。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二

文化人類學認為,一切重大文化的核心機密是集體人格。余秋雨進而認為,中華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中國文化的鑰匙也在其中。了解君子之道,是在追蹤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和人格世界的底蘊。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四部分匯集了作者的幾十篇短文,著眼于君子人格的構建,呼應全書主旨。

試讀。

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應該是什么樣的呢?這個問題,既帶有歷史性、現(xiàn)實性,又帶有理想性。

顯然,這種集體人格必然與其他民族很不一樣。

我可以再借一個外國人來說明這個問題。

這個人我說過多次,就是那位十六世紀到中國來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他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數(shù)十年精深和全面的研究,很多方面已經一點兒也不差于中國文化人,但我們讀完長長的《利瑪竇中國札記》(chinainsixteenthcentury:thejournalsofmathewricci)就會發(fā)現(xiàn),最后還是在人格上差了關鍵一步。那就是,他暗中固守的,仍然是西方的“圣徒人格”和“紳士人格”。

與“圣徒”和“紳士”不同,中國文化的集體人格模式,是“君子”。

中國文化的人格模式還有不少,其中衍伸最廣、重疊最多、滲透最密的,莫過于“君子”。這也可以說是一個龐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約數(shù)”。

“君子”,終于成了中國人最獨特的文化標識。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體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標識。除了利瑪竇的“圣徒人格”和“紳士人格”外,還有“騎士人格”、“靈修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這些標識性的集體人格,互相之間有著巨大的區(qū)別,很難通過學習和模仿全然融合。這是因為,所有的集體人格皆如榮格所說,各有自己的“故鄉(xiāng)”。從神話開始,埋藏著一個遙遠而深沉的夢,積淀成了一種潛意識、無意識的“原型”。

“君子”作為一種集體人格的雛形古已有之,卻又經過儒家的選擇、闡釋、提升,結果就成了一種人格理想。儒家先是謙恭地維護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鮮明地輸入了自己的人格設計。這種在原型和設計之間的平衡,貼合了多數(shù)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選擇,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不少中國現(xiàn)代作家和學者喜歡用激烈的語氣抨擊中國人的集體人格,揭示丑惡的“國民性”。看似深刻,但與儒家一比,層次就低得多了。儒家大師如林,哪里會看不見集體人格的毛???但是,從第一代儒學大師開始,就在淤泥中構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設計。

這種理想設計一旦產生,中國文化的許許多多亮點都向那里滑動、集中、灌注、融合。因此,“君子”兩字包羅萬象,非同小可。儒家學說的最簡捷概括,即可稱之為“君子之道”。甚至,中國文化的鑰匙也在那里。

對中國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沒有君子,什么都徒勞。

這也就是說,人格在文化上收納一切,沉淀一切,預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后代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于理想的預示。

后代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中國文化由儒家作了理想性的'回答:做個君子。

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我一直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

中國文化的延續(xù),是君子人格的延續(xù);中國文化的剛健,是君子人格的剛?。恢袊幕娜焙?,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國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如果說,文化的最初蹤影,是人的痕跡,那么,文化的最后結晶,是人的歸屬。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三

作為散文家,余秋雨寫出的《文化苦旅》,在當代文壇具有經典意義。而現(xiàn)在這本新著《君子之道》(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xx年8月第1版)中,余秋雨則以細膩的筆觸,解讀中國文化的鑰匙--君子之道。讀之,感到這是一道特別的風景,因為它揭開了中國文化的核心機密。

這本《君子之道》,是在追蹤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和人格世界的底蘊。余秋雨以“君子之道”為入口來講述中華文化,剖析君子,闡述君子之道的主要輪廓。因為君子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理想的人格模式,只要君子之道存在,中國文化就不會淪喪。全書引經據(jù)典,深入淺出,從童年的小人書攤到李清照,從文革偽君子到造謠者,從詐捐門到與輿論的恩怨情仇,俯拾今昔,觀照他我,認識君子,分辨君子、珍惜君子、做一個君子。因此,閱讀此書,可以從中了解中華文化的底蘊、精髓,思考我們的文化發(fā)展。

“君子”是中國人最獨特的文化標識。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集體人格作為文化標識。比如“圣徒人格”和“紳士人格”,以及“騎士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這些標識性的集體人格,互相之間有著巨大的區(qū)別,很難通過學習和模仿全然融合。對中國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沒有君子,什么都徒勞。由此,如何復興中華文化,余秋雨給出了解答,就是要尋找和優(yōu)化中國人的集體人格。追求君子之道,中國人的靈魂便找到了故鄉(xiāng),也是建立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文明秩序、重塑國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條件。

君子和小人的劃分,使君子這一人格理想更堅硬了。余秋雨說,孔子沒有對君子下定義,卻劃出了一道道君子與小人的分界線,讓我們知道君子是什么,以及作為對立面的小人是什么。例如我們熟悉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劃分君子和小人的界線,具有極高的實踐意義。而且直到今天,我們還找不出另外的科學概念能替代這一命題。今天中國文化界如果有什么令人擔憂的趨向,就是君子話語常常被小人話語所淹沒。

中國民間判別君子的通俗標準是“君子成人之美”?!俺扇酥馈?,也就是促成別人的好事。這里的“人”,并不僅僅是指家人、友人、認識的人,而是范圍極大,廣闊無邊。例如救窮、賑災、治病、搶險,只能說是“與人為善”,而不便說是“成人之美”?!俺扇酥馈备嗟氖侵复俪闪季墶⒔榻B益友、消解誤會、幫助合作等等??傊俺扇酥馈备嗟氖侵稿\上添花的正面建設,而且具有一定的形式享受。這樣的判別標準,也可謂“君子之道”。

余秋雨認為,中國文化沒有淪喪的最終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潰。中國文化的延續(xù),是君子人格的延續(xù);中國文化的剛健,是君子人格的剛?。恢袊幕娜焙?,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國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如果說,文化的最初蹤影,是人的痕跡,那么,文化的最后結晶,是人的歸屬。而這本《君子之道》,就是余秋雨十幾年探索,閱遍文化,行盡千里的成果。這些研究,都是為了研究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做準備,因為只要是中國人,都會對自己的集體人格極為敏感。

讀完全書,感覺尋找到了真實的余秋雨。真實的余秋雨只在于他的思想中,尤其是在于他對文化的探索與思考中。整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對后代的遺囑。最好的遺囑,莫過于理想的暗示。”后代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中國文化由儒家做了理想的回答:做個君子。做個君子,也就是做個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國人。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四

有時候太勤奮也是一種病,人的精力有限,長時間工作不休息,非常低效,注意力不集中。要勞逸結合,注意精力管理。

在閱讀一本書時,先預讀一遍,重點注意前言,目錄,章節(jié)標題,黑體字,圖表等。大致瀏覽一遍,會在大腦中構建一個框架,然后再進行深度閱讀,能夠快速建立知識體系,高效記憶。

1.兩種思考方式。

人有兩種思考方式,專注模式和發(fā)散模式。

專注模式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清醒專注的前額葉皮層發(fā)出信號,將與思考內容有關的腦區(qū)連接起來。

一般我們比較熟悉的概念,或者以前經歷過的,專注模式就會啟動。但是,專注模式也有缺點,就是思維比較局限,容易受思維定勢影響(大腦中已有的知識會對新學的知識產生抵觸,更容易走以前的老路子)。專注模式思維的局限性,可以類比手電筒遠光燈,光線聚焦但是視野小。當我們放松注意力,發(fā)散模式就啟動了,它與特定腦區(qū)的聯(lián)系都不緊密,像彌散在大腦中。發(fā)散模式容納了更廣闊的視野,思維的小球在大腦中高速運轉,很快就會有新想法。雖然發(fā)散模式下,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解決具體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想法來源于此,讓我們離正確答案更近。

在工作和生活中,大腦中已有的想法會阻礙我們獲得新的方法,這就是專注模式的缺陷,盲目自信。思維小球只能在特定腦區(qū)碰撞,但跳不出其他腦區(qū),但真正的答案通常在其他腦區(qū),這就是思維定勢效應。

破除思維定勢效應,就要多調研,多檢查,把思維切換到發(fā)散模式,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這種情況。

這兩種思維方式,在學習中互相切換,對學習的幫助很大。長時間工作,會感覺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這時起身走動一下,切換到發(fā)散模式,回來工作后,很多工作難題更容易解決了,所以,平時要注意兩種模式的切換。

2.學會接納困惑。

學習過程遇到問題是難免的,很多人一直順風順水,沒遇到過什么挫折,當真的遇到問題卻不知道怎么辦了!要正確看待問題,學習本來就是從困惑中摸索答案,解決了問題,證明我們又進步了,所以當問題來了的時候,就是說我們進步的時候又到了。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五

一直關注余秋雨新出版的這本書可一直未敢入手總怕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虛情假意在機場中信書店看了看內容覺得是我想多了里面前大半部分都是引自古籍的內容他說了他自己對這些節(jié)選的看法當然文獻的出處離不開孔子老子莊子荀子嵇康屈原…另外還提及到唐代著名的幾位詩人都是小學課本里常提到的。書的后半部分是余秋雨針對“為人君子”進一步詮釋的小短文當然最初我決定毫不猶豫的買下這本書的主因是他的目錄中提及到了佛經他一句一句的淺釋了他理解的《心經》,并同時說到了《金剛經》。其實看完書的前半部分我已經被古人的氣度和遭遇所感動原來古人已經給了我們一個通向美好國度的道路只是人的欲望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迅速滋長的曾在哪里見過一句話“蠶的繭是它自己做的”。生活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世界上的我們到底失去了什么?(就在我寫這些的時候仍然有人由于沒有擠上地鐵而狂躁的垂著門我不知道他如此會得到什么?)我們已經很少關注我們的內在本我到底是不是現(xiàn)在的我們?這讓我想到了電影/終結者/現(xiàn)在想想這電影拍的實在是好!以前看只是陶醉在各種殺戮中卻從未想過老美拍這部劇到底有什么意義!現(xiàn)在看來我們的生活終將走上終結沒有人性!沒有純善!沒有道德!自私自利!自贊毀他!

到底…我們會得到什么?為何不做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人?都說“人心肉長”是啊也許我們只剩下心是肉長還在為了維持我們的生命而努力的跳動著也許有一天我們失去這顆心也可以“活”的很好而這具身體將是機器的最終宿主我們比老美預想的要簡單很多我們不用花錢秘密的制造機器因為我們自己就將成為機器!我不是君子但這本書足可讓我對君子小人偽君子有個判斷為什么如此排序?把偽君子放在最后是因為它是最沒救的小人不可怕這又讓我想起“笑傲江湖”里少林方丈對令狐沖說的“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想知道偽君子什么樣就看看岳不群吧他把偽君子演的淋漓極致!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六

很多人會自我否定,不夠聰明、沒有天賦、不是這塊料,有些人有學習恐懼癥,特別害怕學習某類知識,甚至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否定自己。

這是思維認知問題,本質是對某件事的信念問題??梢杂谜J知行為療法(思維干預法)改變對一件事的信念,重新構建對一件事的正確看法,從而促使自己行動。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會,對于我們擅長的事情,學得越好,就越喜歡學(語文學得好,就越喜歡上語文課),就越喜歡花時間在這上面,而學習的反饋會使你學的越來越好。

其實,正是習慣養(yǎng)成的獎勵機制原則,做某件事我們獲得了獎勵,獲得了愉悅感(拿學習語文來說,因為語文學得好,非常有成就感,就會促使自己更愿意學、并且花更多時間去學)。這告訴我們,要想堅持做某件事,可以時不時獎勵自己,讓自己花更多時間做某事,而這又帶來更多獎勵,從而形成正向循環(huán),事情做得越來越好。

現(xiàn)在的人很焦慮,恨不得分分鐘學會賺錢的本領。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要試圖一口吃個大胖子,學習重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休息同樣重要。

而且,在這個知識盈余的時代,一味求快并不是好事,這只是走馬觀花而已。只有慢下來,真正的理解和記住了知識,才能真正將知識裝進大腦,才可能改變行為和認知。實際上,這比一味求快更加節(jié)省時間。所以,在這個時代,慢即是快,掌握了高效學習的方法,才能越學越好。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七

余秋雨先生在新書《君子之道》中開篇講到“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中華文化的集體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復興中華文化,就是尋找和優(yōu)化中國的集體人格?!?/p>

讓我想到,古語常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那么君子之德呢?恐怕更加脆弱。君子用崇高的道德指引自己的言行,這些言行在崇尚君子之德的社會被記錄下來,供人民參照、學習。現(xiàn)代社會網絡發(fā)達,人們又知道什么是“道德感”嗎?當下社會的“羞恥心”又是什么?羞愧自己窮,卻不羞愧自己不讀書;羞愧自己官位低,卻不羞愧自己不能為民請命,白當了父母官;羞愧自己沒有個好父親可以橫行霸道,卻不羞愧自己不懂禮儀廉恥讓人可笑。這些是教育的缺失,說明我們已經離崇尚君子之德的社會遠去久矣了。

所謂道德感不是簡單的好與壞,是人性的外延、是人的內在自省和對(自己)人性弱點的反思與對抗。而君子的道德感必然是君子靈魂深處產生的強烈罪惡感和羞恥心,并集中火力對自己發(fā)起最無情的進攻和批判。在道德感缺失或混淆的社會中,君子之道不被頌揚甚至被驅逐,有德的君子也逐漸隱身或遠走。有點像現(xiàn)在攜款外逃的官員,只是君子帶走的是無價的美德。

正如道德感關乎內在人性,外在表現(xiàn)上卻百花齊放,每個人對自己內心審視的過程都可以稱作一次道德的自我覺醒。實施君子道德的行為可以是詩意的,有時就如一場行為藝術。因此讓我想起新舊社會交替下的一位女性,事業(yè)上她有比眾多男性更了不起的成就,養(yǎng)活嗜賭成性、游手好閑的前夫并領養(yǎng)一名女孩,她或許讀書不多,卻有顆真誠敏感的內心。這樣的她不斷地問身邊的朋友?!拔沂遣皇莻€好人?”在我看來,能這樣問的人就不會差。只是那樣的社會道德容不下她,她的自省是孤獨的,她在心中的吶喊注定不會產生回響。最終她在孤獨和無助中用生命完成了一場最后的審判,被審問的正是無良的社會道德。她是阮玲玉。

余秋雨先生教我們以君子之道要求自己,其實也是救贖自己。對待那些污蔑他的人,他以君子的姿態(tài)做出最有利的回擊;處于“孤立無援”的時刻,他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君子們”的無聲支援,讓人感動;已無世俗職務在身,仍有顆心懷天下之心。在以君子之德為指引的時代,先哲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千年前曾感召過無數(shù)君子并極力奉行。希望終有一天,在這片曾經以德為美的大地上,某種力量會再次聚集,像現(xiàn)在對待貪腐一樣,去吸引美德的再次回歸。

“人生不易又極易,只要洗滌詐念,摒棄謀術,填平陰溝,拆去暗道,明亮蒼穹下的誠實歲月,才是一種無邪的享受?!蹦骘L總是難行,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包含人生至理,卻不乏詩意,讀到真是一種享受。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八

于丹《論語》心得出版已有之久,《論語》更是歷經千年,其中真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如何,不能否認《論語》的經典與偉大。之前為大家分享了心得之一:天地人之道;心得之二:心靈之道;心得之三:處世之道,今天接著分享心得之四:君子之道。

君子的第一個標準:做一個善良的人。胸懷天下,奮發(fā)有為。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始終走的是一條正路。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表現(xiàn)?!熬討训?,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小人則惦記的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guī)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一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君子的第二個標準:恒心。無恒產而有恒心。

君子的第三個標準: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就是能夠團結照顧到很多人,他以道義為準則與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比”,字形像兩個人緊挨在一起。小人是喜歡結成小圈子,他不會融入大集體。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與君子和小人相處的不同?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p>

說,同“悅”。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悅他。假如你想以不正當?shù)氖侄稳偹?,他反而不高興。得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就根據(jù)你的才干,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子。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當他用你的時候,就會求全責備。

君子的言行,應該如何?

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君子在社會扮演的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他不是作為一個器具存在的,也就是說不是為了某個職業(yè)存在的??鬃诱f:“君子不器”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九

上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好的,并不是那些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非常努力的同學,而是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該玩就玩的那部分同學。

愛迪生的創(chuàng)造力為什么那么驚人呢?就是因為他會注意思維切換,他的切換方法是睡覺。

大腦啟動專注模式思考問題時,需要調動全部的注意力,這會持續(xù)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停下來休息。不能無休止的在專注模式下工作,那樣效率非常低,就像體育運動那樣,間歇性休息能夠讓鍛煉更有效果。

當我們感覺累了,遇到難題了,停下來休息一會,這時發(fā)散模式就會啟動,開始在大腦里搜尋答案。

切換發(fā)散模式的方法很多,比如睡覺、洗澡、健身、散步,聽音樂,其中,睡覺是召喚發(fā)散模式最有效的。當然,玩手機,看視頻,看小說,聊微信這些也可以切換到發(fā)散模式,但是只能偶爾可以用,否則會無限拖延下去。

1.避開思維定勢,愚公移山未必是個好方法。

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做什么都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可我們還聽過一句話,南轅北轍!如果一開始的方向就是錯的,堅持只會越走越遠。

當我們對一件事很熟悉,或者有過類似的經歷,大腦會啟用專注模式。但專注模式也會讓我們陷入思維定勢,思維容易走以前的老路子,阻礙新想法的出現(xiàn)。

眨眼是打破思維定勢的有效方法,可以暫時斷開與專注模式視角的連接。所以,要想學的好,就要在兩個專注期之間,空出一定的時間,這樣神經模型才能得以鞏固。就像砌墻一樣,當砌了一些磚塊后,要就一些時間等待干燥,墻體才會穩(wěn)固。

2.發(fā)散模式的作用。

我們總是懷疑自己,認為自己不夠聰明,沒有創(chuàng)造力。其實,發(fā)散模式能夠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深度,更有創(chuàng)造力,每個人都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神經聯(lián)結,從記憶中變出不可能的東西。

發(fā)散模式也能讓我們用新角度看待問題,思維不受束縛,會幫我們把新觀點整合到已知的相關信息上。專注模式就像為磚墻提供磚塊,發(fā)散模式就像用泥漿把磚塊結合在一起。

3.別怕落在別人后面。

我們總喜歡攀比,一旦覺得自己落在別人后面,就覺得技不如人,開始焦慮,所以匆匆忙忙的追趕,做什么事都是淺嘗輒止,浮于表面,結果和別人差距更大,更容易焦慮。要客觀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靜下心來。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細嚼慢咽反而比別人學的更深入,多給自己一點時間。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需要后退一步觀察自己的行為。挫敗感會關閉大腦中用于學習的關鍵區(qū)域,這時你不會想做這些事,但這也是有益信號,提示你是時候轉到發(fā)散模式去了。

我們都很項目自制力強的熱榜,因為他們總是可以很好的管好自己,讓自己學習更專注,但是,自制力強的人,更難關閉專注模式,因為很少人可以像他們那樣堅持,這本是好事,可一旦遇到挫折,他們會轉不過彎來,容易在一個問題上死磕。這時候,多傾聽,聽聽親人、朋友、老師的意見比較好,他們會提供不同的觀點,但在溝通前,應該先把問題了解的足夠深入才行。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一直就對此自古以來的思鄉(xiāng)之愁所迷惑,為何為此?為何總是對小時候成長的環(huán)境如此思念?余秋雨此書給出了答案,這一切的一切是“集體人格”在作祟。那么我們中華文明的集體人格又是什么?余高度高屋建瓴的認為就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太過虛無縹緲,余又從君子懷德、君子之德風、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蕩蕩、君子中庸、君子有禮、君子不器、君子知恥等九個方面進行引述。傳統(tǒng)文化中,通常將小人與君子對立,實則每位個體都是君子和小人的結合體,一念之差就會走向反面。在實際生活中,只能處處以君子之道為指引,時時對標,時時自省,時時勸誡小人行徑。

余建議在心懷儒家“君子之道”,在至君子之道的修行過程中,以佛家的“無避”、“無迎”、“無應”為準繩,以“少分”、“少憶”、“少冀”為目標。徹底與當今大行其道的各類成功學、管理學的目標和方向南轅北轍!

書中一例較受啟發(fā):老美一教授,臨終前半年一記者身份的學生,點滴記錄其言行,頗有西方論語的意味!此教授最終認為,人這一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感懷他人、以人為善,就是咱儒家的仁者愛人,就是咱佛家的度人!怎么就突然感覺中西方各家的觀點是如此高度統(tǒng)一的呢,畢竟人,無論東方人、西方人,高度共識的思想,必然自然相通!

君子之道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篇十一

前面部分,對前人之述備矣的君子之道,進行了分類和闡釋,可讀性較高。至于怎么樣的人才算君子,就文中只是框定君子應有的九條理論未免有些單薄,缺乏具體的人物形象。個人感覺如果有具體的人物輔證會更好,不過作者可能希望把筆墨更多放在就君子內涵延伸出去的方面,比如君子對待名譽和牢獄之災。相對于衍生出的偽君子,作者則借舊時時評給出了一些現(xiàn)實中的形象,并予以抨擊。唯一大篇幅寫的李清照的人物形象則是在寫君子如何對待名譽的問題上,天真的李清照在這一點上只能算是個反面典型了。而從作者就此給出的“名譽受誣基本不要在意”的結論來看,玻璃心的作者面對自己的結論真是“臣妾做不到??!”。這里說到君子如何對待名譽這個問題,在后面的短文部分就一直圍繞著這個問題打轉??偨Y一下作者態(tài)度就是:別扭玻璃心地表示其實我真的很在意,只是作為當事人不好直面反擊,只能寄希望于局外人施以援手。于是,后面的文字就呈現(xiàn)出,一面對社會謠言的報以埋怨諷刺,一面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在后面的短文部分尤為突出。再回過來看中間部分寫佛、寫如何對待年齡和人生,觀點雖不新鮮,也算是一流清泉了。但是我想我無法對作者這種“言言不一”的前后矛盾做出批評,何況作者對君子或自己受到的誹謗背后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風氣是立場鮮明和深惡痛絕的。作者認為:“名譽之正,直逼國本”。社會和歷史的名譽,取決于它們如何處置人與人之間的名譽取向。換言之,不給君子其應有之名譽的時代,絕不是什么好時代。我們無法否認,言語是多么傷人的武器,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多多少少真真假假有的沒的,有些被風吹雨打去,有些則假作真時真亦假。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將來或許是當局者的我們,能做些什么?我寧可喝上兩碗雞湯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急不可耐去口誅筆伐。用愛來關懷這個世界,用謙卑來看待這個世界,正是我讀完此書后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道不遠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