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范文(實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20:14:51 頁碼:12
最新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范文(實用17篇)
2023-11-09 20:14:51    小編:ZTFB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所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寫總結時要注意用詞的精準和恰當,避免模糊和空洞的表達??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一

摘要:微課能夠突出教學重點,有助于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自主學習,通過科學合理的微課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高中信息技術知識內容,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實現(xiàn)人才的全面培養(yǎng)。對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詳細探討,以供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知識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較強的特點,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無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長期學習中實際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鍛煉。為了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要突顯微課的重要性。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特點入手,有針對性地設定微課內容,才能夠將微課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微課概述。

(一)含義。微課能夠為不同基礎和理解能力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從學生特點入手,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確定每一個微課內容的重點和主題,微課視頻內容應保持在5~8min,努力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知識[1]。在對微課視頻進行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應用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片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有針對性地觀看微課視頻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終從整體上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二)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近年來,信息技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速發(fā)展,新媒體得以產生,新媒體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微課。就高中信息技術知識的特點來講,利用微課教學能夠有效彌補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的缺陷,通過直觀的方式促使學生對抽象性較強的知識產生深刻的認知,極大地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微課能夠將知識內容融入具體的情境當中,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多種途徑將信息技術知識展現(xiàn)出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2]。通過微課,能夠反復展現(xiàn)教師的操作演示動作,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中就可以從自身需求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展開自我訓練。在自主學習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的探索和挖掘,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進行全面培養(yǎng)。由此可見,利用微課展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助于我國人才的全面成長。

(一)微課主題以高中信息技術知識重點和難點為主。高中信息技術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在5~8min的微課視頻中,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才能夠將微課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例如,在vb窮舉法知識教學中,教師憑借教學經驗,將知識難點確定為循環(huán)嵌套,僅憑課堂講解,學生是無法對知識產生深刻理解和牢固記憶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一知識難點錄制成微課視頻,將循環(huán)嵌套原理和結構通過高中生喜愛的動畫形式展示出來,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消化知識點。(二)實施策略。第一,利用微課進行實踐教學。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還必須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上。然而,短暫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僅憑教師的講解,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完全記住具體的操作方法。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具體操作步驟、方法錄制下來,為學生課后復習、提升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第二,合理選擇微課資源類型。錄屏、3d動畫和視頻等都是重要的微課資源,要想從根本上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教師就必須從學生特點、教學內容等出發(fā),合理選擇微課資源類型。例如,部分理論性課題如“什么是算法”等信息技術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ppt+視頻的形式進行微課教學,這樣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對學生聽覺、視覺等感官的刺激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在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flash遮罩動畫的制作”等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錄屏軟件將操作步驟錄制下來,為學生自主觀察、練習和復習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實踐性、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的特點,合理利用微課,能夠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知識,同時為學生有針對性地展開自主練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2]郁選民.淺談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以教科版選修教材“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2):17-18.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二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薄敖逃母疽饬x是生活之變化?!薄痘A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綱要(試行)》提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這就為教師研究“生活化”教學提供了理論準備。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進,“生活化”教學具備了可能的載體。新一輪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調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信息課程的內容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一定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在人類活動中的軌跡,貼近學生實際的現(xiàn)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信息和教科書上的知識的聯(lián)系,將生活和學科知識融為一體。

本文將從生活實際的需求、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信息技術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發(fā)展四個角度出發(fā),簡要闡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的必要性,總結論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分析探討。

一、從生活中尋找例子,導入課堂教學。

兒童心理學認為,引發(fā)小學生好奇心的“興奮點”來源于生活:生活中遇到了但不能解決的問題、聽到了但不能解釋的事物、見到了但對之知之甚少的東西。下面以計算機病毒這節(jié)課為例,說明如何從生活中的例子導入課堂學習。

一上課,教師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今天老師生病了,反應的癥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頭痛,請學生給老師診斷。

學生:老師感冒了!

師:感冒是怎樣引起的?

學生:流感病毒傳染。

…………。

在這個例子中,我選擇了生活化的話題導入病毒,再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描述遭遇計算機病毒的經歷,緊接著提出研究課題——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盡管接下來的教學方法是講授,但不用擔心學生心不在焉,因為生動的導入已經提起了學生的興致。由此可見,將抽象的課本知識轉為學生密切接觸的生活常識,對于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有著積極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中提到了學科整合的概念,在實際的教學中,信息技術學科作為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可以融合其他學科內容,為我所用同時服務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在筆者現(xiàn)在使用的西安交大版《信息技術》課本中從三年級開始就已經接觸到互聯(lián)網的基本操作以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由此信息技術教師可經常與其他學科老師溝通,將學生的預習查找資料的環(huán)節(jié)放置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完成。

三、運用類比,使講授深入淺出。

類比作為人們所熟知的幾種邏輯推理中,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盡管不能代替論證,但可以為理解新知識、概念和規(guī)律提供依托。同時,教育學當中提到,兒童記得最牢固的知識就是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鑒于此,筆者認為,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意義的東西類比計算機當中的概念來進行講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融合生活讓學生懂得生活規(guī)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卻容易忽視其中的規(guī)律,而簡單的生活規(guī)律又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如,在教學《我給文件找個家》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將簡單的生活規(guī)律融合到實際教學中的。

有一次,有個男孩子反映,存在電腦里的作品找不到了。我就跟他解釋說,可能是被在這臺電腦上操作的另一個班的同學誤刪了。男孩子當時很氣憤。我建議他跟對方談談。他哭喪著臉說“不知道是誰干的?!庇纱斯P者在進行《我給文件找個家》一課時依據上例,舉例家中的衣柜,提問學生是否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很多學生卻無法回答。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我們的衣服種類很多,衣柜作為衣服存放的地方,其中有很多的抽屜格擋,是為了方便人們將衣服分類存放的。不同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人的衣服放置在不同的格擋,再引上例中小男孩的遭遇,提出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隨意放置,要有一定的調理和規(guī)范,在講解文件夾建立的時候,將文件夾內建立分類的文件夾概念很容易就灌輸給學生,學生也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同時,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也明白了身邊的生活細節(jié)中總是融入了方方面面的知識。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科學,要求知識的正確性,就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來看,這一點不難做到,但是說到藝術,就需要煞費苦心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生活化也可以說是藝術化,它是一道解不完的題,是一件作不完的事,需要每位老師充分研讀教材,深入挖掘生活、精心設計。讓我們共同探究、共同行動,努力做得更好!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三

小學生具有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老師應該抓住這個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促進學生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部門逐漸淘汰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F(xiàn)在的社會需要能夠靈活運用知識的人,能將學識和生活結合的人。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將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上,從而使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愛上數(shù)學。

一、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弊端。

1、數(shù)學教學與生活脫節(jié)。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是學生在與一堆數(shù)學概念和數(shù)字打交道,學習方式單調枯燥,沒有很好地將數(shù)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注意教學的形式,把結果放在首位,使教學的目的偏離了軌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注重標準答案而忽略了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按照教材講學,缺少變通,將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生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認真地思考對學生有利的教學模式,沒有認真思考生活與教學的關系。

2、數(shù)學課堂氣氛緊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有等級的區(qū)分,老師是權利的擁有者,而學生只能聽從老師的管理,約束著學生的行為舉止,有的老師甚至還限制了學生的課后活動時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壓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教學氣氛低沉,使學生缺少童年的樂趣,更缺少與生活接觸的機會。老師對學生的呵責使師生關系僵硬,學生的頭腦被規(guī)矩約束著,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這些莫名的規(guī)矩使課堂氣氛格外緊張,不僅控制了學生的行為舉止,更加約束了學生的思想。緊張的課堂氛圍使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受到阻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3、課后作業(yè)繁雜和枯燥。

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中,老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壓力,過多地布置課后作業(yè),只能一味地去進行題海戰(zhàn)術,忽略了生活中的問題與數(shù)學中問題的關系,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了解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細小問題。

二、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

1、數(shù)學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興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教師要學會觀察生活,將生活與數(shù)學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的實例,讓學生思考應用三角形的原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師在將原理說出,即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比如生活中照相機的`支架,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另外,數(shù)學問題還可以與生活中的銷售問題聯(lián)系起來,在講有關利潤的問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數(shù)學知識與商場售貨問題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習題和課后作業(yè)中滲透生活化教學,讓學生看到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借用生活中的事物,導入要學習的知識。

將生活中的事物應用于數(shù)學的教學中,往往會獲得出乎意料的結果。例如,在學習長方形這個概念時,老師可以通過初步的講解和舉例,給學生一個大體的概念,然后讓學生舉例,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生活的能力?;蛘呃蠋熆梢耘e例校園中長方形的花壇,引入長方形周長的概念。將學生帶領到花壇旁邊,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講解周長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同時,能夠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學習的意義。

3、教師通過完善自己,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是教學的必要手段。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在備課過程中,認真思考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系,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老師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教學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老師將自己的思考方式傳授給學生,并教會學生思考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過程。小學數(shù)學是比較基礎的,但又非常抽象的科目。將生活中的實際與數(shù)學問題結合起來,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也可以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觀察生活的思維方式,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李麗華。找尋生活中的數(shù)字:小學數(shù)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8)。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shù)學情境……。”既然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就應該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xiàn)實的生活數(shù)學走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的具體、生動,誘發(fā)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發(fā)展求異思維,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用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shù)學。

學生甲:我買一盒水彩筆和一塊磁性畫板,再買一本筆記本8元。

18+24=42(元);42+8=50(元)。

學生乙:我買一個書包和一個轉筆刀。

學生丙:我買一個文具盒、一盒水彩筆、一本筆記本。

學生丁:我先買一支自動鉛筆、一個文具盒。再買一本筆記本、一盒水彩筆。

……。

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都應該給予肯定、表揚,不能強求學生使用統(tǒng)一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自身的生活需要,設計問題,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解決數(shù)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谖覀兊纳钪校教幎汲錆M著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shù)學問題。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觀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時,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時見到的扇子、書、紅領巾、皮球等實物,然后抽去實物,留下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幾何形,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三、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币龑W生把所學知識聯(lián)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一課后,我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求出面積,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和面積,最后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2]。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五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基礎教材的不斷修訂,教學內容在不斷完善和增加,與其相反,很多高校所制訂的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學時卻只減不增。以南京工業(yè)大學(以下簡稱“我?!保槔壳懊嫦蛉7怯嬎銠C專業(yè)開設的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總學時大多為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20學時,上機學時為20學時?;旧辖處熥疃鄡纱握n就必須要完成一章的教學任務,過快的教學進度使得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時難以兼顧趣味性和互動性。而對于學生來說,初高中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層次不一,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繁重的學習任務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消化,教師和學生壓力都很大。

2.投入少損耗大,硬件實驗難以實現(xiàn)。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內容廣泛,除辦公自動化軟件操作實驗外,其余理論知識也都需要有相應的實驗環(huán)節(jié)進行輔助理解。如計算機硬件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及多媒體技術基礎等,僅僅在課堂上通過圖片及簡單的動畫演示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時都覺得非??菰锍橄?,難以接受。而該部分知識恰恰又是作為當代大學生在信息化程度高度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中工作和學習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通過硬件實驗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直觀具體地參與其中,從而輕松而又深刻地掌握相關硬件知識。但由于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基礎課程,人數(shù)眾多,實驗頻率高,損耗大,實驗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必須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去進行維護和更新,這導致硬件投入巨大,因此硬件實驗在很多高校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難以真正開展,學生對硬件部分知識的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學與專業(yè)脫節(jié),無法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對象為全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教師上課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的安排均一致,缺乏教學對象所屬專業(yè)特色,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更無法提前預知到該課程與其所屬專業(yè)的可能聯(lián)系。事實上,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在很多專業(yè)的實踐應用中無處不在,是很多專業(y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必備工具。很多學生在畢業(yè)設計尤其是撰寫畢業(yè)論文時才意識到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性,結果臨時抱佛腳,手忙腳亂,導致畢業(yè)設計進度緩慢,無形中與其他同學拉開了差距。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并未發(fā)揮其基礎的作用,沒能真正切實做到為專業(yè)服務。

4.課程考核方式單一,難以準確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當前大學信息技術基礎考核方式大多分為兩種:筆試與機試。經過實踐,兩種考核方式各有利弊。筆試是最為傳統(tǒng)也是大多數(shù)課程經常采用的一種考核方式,投入少,實現(xiàn)簡單,應用范圍廣,但是其組題形式單一,對于操作技能與理論知識掌握同樣重要的計算機課程來說顯然無法滿足需求。而機試則既兼有筆試的優(yōu)點,又有著筆試無法與之相比的強大優(yōu)勢,比如組題形式多變,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可以自由組卷,輕松完成操作部分的考核,考試結束后能快速客觀的自動得出考核結果,并能對各班各專業(yè)的考試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但是機試也存在著一些缺點:第一,題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經常性的定期維護更新;第二,由于機房條件的限制,必須分批組織學生進行考核,考試內容難易程度不一致,考核標準也不能完全統(tǒng)一;第三,由于受到自動改卷的限制,機試仍然偏向于概念性的考核,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無法實現(xiàn)。因此,制訂一個更為合理的考核標準,真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對于為今后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供有力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1.教學手段多樣化。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教學方式單一枯燥,抑制了學生的主觀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而作為當代大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應精通信息技術,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在講授書本知識的同時,可以結合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印象,提高授課效率,如多媒體動畫演示、硬件組裝視頻演示、計算機軟件安裝及配置演示等。其次,由于基礎硬件實驗損耗大,無法安排學生分組完成的弊端,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硬件組件實物演示(如cpu、內存條、硬盤等等),以及帶領學生前往實驗室進行實物參觀介紹等途徑進行最大程度的彌補。另外,由于信息技術基礎教師學科知識單一以及教學對象專業(yè)眾多,可邀請相關專業(yè)的專家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穿插進行宣講,讓學生能形象而全面的對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在其專業(yè)領域的應用有個具體的認識,提前為今后的專業(yè)學習做好準備。

2.建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教師應做好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全面而先進的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每一個具體而有意義的任務中去,對整個課程所有任務活動設計的難易度和創(chuàng)新性、任務與專業(yè)的結合度、學生完成的期望值都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教師布置任務后,由學生分組參與學習、討論、制作及演示交流等一整套的活動。任務結束后,教師及時對任務完成的效果做出客觀中肯的評價,并提出有效的建議,讓學生對其所完成任務的目的和意義有充分的認識,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積累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模式解決考核制度單一的問題,將每一個任務的成績歸入最終成績的計算,使得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僅停留在對固定知識點和概念的考核,而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主動性、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核。

3.鼓勵學生課后自主學習。

由于課程學時較少,教師課堂授課時只能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把握,無法對所有的細節(jié)進行全面的講授,因此,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變得尤為必要。但是學生在課后自習中因為基礎知識的缺乏,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時除求助于網絡外缺少其他有效途徑。因此,如何保證學生獲取網絡信息的準確性也是比較重要的。在實踐過程中就充分利用了bbs論壇、留言簿、公告欄等網絡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式的交流,使學生擺脫了由于單一的網絡搜索功能而可能帶來的錯誤信息的干擾。利用網絡,教師可以與學生就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經驗交流,及時對學生提供幫助。學生在這種非面對面的教學模式中既可以輕松地學習到新知識,又可以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提高授課效率。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不僅僅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授,而且是一種信息技術技能的教授,是其他所有專業(yè)學習的重要前趨課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掌握利用信息化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的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學生尚未真正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并很好將其應用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學仍然非常重要和迫切。雖然目前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普遍面臨學時少、教學條件有限等客觀困難,但是仍應從教師自身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實自身專業(yè)知識,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真正發(fā)揮其作用。

作者:徐新艷楊慧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六

近幾年,小學生普遍出現(xiàn)害怕寫作文的現(xiàn)象,因為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找不到寫作素材。即使有的同學寫出了作文,但是內容非常單一,沒有情感。甚至有的小學生直接抄襲作文書等作文材料。據調查顯示,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缺少寫作素材,每天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沒有什么好記述的事情。小學生進行寫作的主要素材來源于生活,所以只有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課堂中,才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體驗生活,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1.學生作文遠離生活化的原因。

1.1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

傳統(tǒng)教學是指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下面聽,學生不需要進行發(fā)言、思考,只需要記住教師所說的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有可能把知識學死,不能真正的理解知識,只是死記下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擁有著絕對的核心地位。學生的思想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直被禁錮,導致學生在思考時,總是想到教師的話,而不會過多的進行獨立思考。如果教師沒有交代清楚,學生就不會表達,更不敢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寫不出富含情感的作文,這對這些正處于天真爛漫時期的孩子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束縛,對孩子的今后發(fā)展也會產生消極影響。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承載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教學是傳授學生通過文字表達情感的能力。由于我國過于重視應試教育,看重分數(shù),這嚴重限制了作文的主題,使得學生不能進行個性化寫作,只能以考試范圍進行寫作,這就讓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最終導致寫出來的作文沒有情感,非常的僵硬。

1.3受到社會的影響。

自從改革開放成功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尤其我國的理工學科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經濟成果,這就導致人們過多的重視理工學科,而忽視了人文學科。小學生也由于家庭觀念等因素產生了重理輕文的思想,不重視文科的學習,不喜歡閱讀課外讀物,不愿意寫作,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科的競賽考試中。這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

1.4教師不愿意親自寫作為小學生進行舉例。

現(xiàn)今,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很少進行親身寫作,只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學生自認為聽懂了,但到實際寫作的時候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該多動筆,多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為學生提供一個寫作模板,從而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實踐中。

作文本身就源于生活,所以不能將其分開,只有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才能夠保證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有足夠的靈感。生活中的真實情感是作文中畫龍點睛的一筆,所以必須要豐富小學生的生活素材庫,讓生活走入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才能保證小學生更好的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1豐富作文教學內容。

首先應該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生活體驗,這樣才能夠豐富作文的內容。要將生活走入教學課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在生活中的事物,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事物中的美,并且及時的記錄自己的感悟;學校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活動,組織學生多發(fā)現(xiàn)新鮮的事物,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生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的時候,教師進行有效的思想引導,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情。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寫作機會比較少,也不是很清楚如何寫作,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科學的指導。生活是學生最主要的寫作素材來源,教師必須要緊緊抓住這個特點,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幫助學生進行寫作。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生活實例的方法,對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行科學的引導;帶動大家閱讀;幫助同學對文章的意義理解更加深刻,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2教師要科學地對小學生作文做出評價。

由于學生家庭背景、性格等的'不同,對同一個事情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對這種差異必須進行科學的評判,因為寫作本來就是反應的自身情感的過程。教師進行科學的評價,才能保證學生的情感和自信。對錯誤的看法、想法,要通過合適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改正,對正確的要進行鼓勵,從而提高學生積極性。

實現(xiàn)小學作文教學的生活化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對學生的今后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重視生活對作文教學的作用。積極的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生活、體驗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七

鼓勵和表揚是課堂教學的一把利器,學生在回答問題后,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給予評價,適當又適量的鼓勵和表揚,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表揚,尤其是在課堂上,當著所有學生的面表揚,會讓他產生一種榮譽感,極大的刺激了他的學習熱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3.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針對性的問題就是指,教師提問要目的明確,不是隨便的問,往往一個問題的提出,要事先經過深思熟慮的,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根據教學的目標,緊緊扣住教學重點,抓住教學難點,甚至可以直奔主題,開門見山。

二、科學的教學手段。

科學的教學手段要依賴于對教材的深入鉆研,現(xiàn)行教材在知識面上有很大拓展,課程體系定位更加準確,整本書都是圍繞信息及信息獲取技術展開,思路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另外還增加了一些活動課,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進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感??茖W的教學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的,是經過實踐驗證的,有效可行的,筆者通過多年教學,總結了以下幾種方式:1.以競賽的方式來開展教學。競賽可以調動學生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習熱情,例如,學習版面設計,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看誰能在最快的時間里,設計出最優(yōu)秀的版面,然后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2.充分利用學科特點,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能夠形象展示教學內容的圖片和資料,比如,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因特網的發(fā)展趨勢,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3.把死記硬背轉化為為理解接受。每一門學科都有死記硬背的知識,但是不能讓學生所有的知識都要去死記硬背,這樣就會耽誤時間,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學習收發(fā)電子郵件時,教師可以脫離書本,直接根據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自己操作發(fā)送電子郵件,比教師講解效果要好多了。

三、科學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掌握實用技能,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才能讓學生的發(fā)展終身受益。新的教育理念是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不再是課堂的統(tǒng)治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應該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教育學生把握課堂,就是把握人生,就是把握未來。課堂上教師要適當放權,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取代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教師則由課堂的組織者,轉變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學習目標的設計者??傊?教學無定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信息技術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鉆研,才能夠根據學科的特點設計出更加靈活、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培養(yǎng)出與時俱進的科技人才,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追求,適應時代的要求,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八

摘要: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被網絡沖擊,課堂面對面的教學方式將被打破,我國的一些高等院校自20就開始重視這種模式,并逐漸開始慕課平臺的建設工作,這將成為我國未來教育的新模式。

關鍵詞:慕課;微課;職業(yè)教育。

一、“慕課”“微課”在職業(yè)教育中的作用。

(一)應用“慕課”“微課”有利于提高職業(yè)教育的時效性。

根據“慕課”的特點,首先是開放,即是免費的,它解決學習者經濟上的問題,使學習者無顧慮。不但可以學習國內的,也可以共享國外的課程。其次,“慕課”的交互性強,將學習者不由自主地引入到課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有,“慕課”是開放的教學資源。針對某一主題制作的“慕課”從主題循序漸進地引入,到用何種方式提出,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到主題如何結束,制作者都費勁心力,再三思考,最終制作出此“慕課”。應該說它集聚了制作者的所有智慧、教學模式與方法,是制作者完美的教學成果。那么,它不只是學習者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它也是職教教師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教學能力的一個網絡共享?!拔⒄n”則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將“微課”應用于課堂,可使生澀難懂的問題變得有趣味,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還可以提前將網絡地址告訴學生,讓他們上網學習“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說,“慕課”“微課”教學有利于職業(yè)教育。

(二)應用“慕課”“微課”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慕課”也好,“微課”也好,都是一種教學形式,只有將這種教學形式適當、合理地運用,才是最適合的教學方式。俗話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多法、貴在得當,”所以,也不能將這種方式運用死了,要活學活用,將網絡上的資源可以拿到課堂上,如果學生完全接受并喜歡這種形式,那么何樂而不為呢?我想職教教師都在為備好每一堂課而費盡心思,究其原因,就是由于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即授課對象來決定的。我們先來了解職業(yè)教育的學習來源:一部分為初中畢業(yè)生;另一部分為高中畢業(yè)生。這兩類學生大都存有厭學心理,學習的主動性差,導致教師備課難。教師在備課時,想盡一切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慕課”的特點是充分運用動畫、視頻、“微課”和小測試等手段,使教學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不愛學習的學生,也容易被“慕課”“微課”中的“動畫片”“小視頻”所吸引,因為其中包含各種動畫人物、各種鮮艷的色彩,這些都成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因素,如果再配上相應的聲音,那么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耳朵,最終是頭腦。只要開始學習,進入角色,接著就通過各種互動教學、游戲性測試等,讓學生逐漸愿意學習和自主性學習,這也是職教教師的夙愿。總之,能夠適當并合理運用這種教學手段,不拘泥于形式,最終就能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

(三)“慕課”“微課”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補充。

據研究表明,學生每節(jié)課的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間是15分鐘左右,“慕課”的時間為10分鐘左右,“微課”的時間更短,為5~8分鐘,這與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剛好相適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微課”以視頻等載體將重點、難點、大型設備、儀器、儀表的使用等給學生進行講解,既避免了儀器、儀表的搬移造成的`損壞,又解決了無法帶領學生參觀大型先進的設備、講解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的限制。通過“微課”滿足我們的教學需求,這也是由于職業(yè)教育的本質決定的――立足企業(yè),為企業(yè)輸送技術人才。所以就要求職業(yè)教育與企業(yè)緊密聯(lián)系,掌握先進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為學生進入企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職業(yè)院校應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放在首位,只有這樣的學生在未來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一點也是職教與普通高校的區(qū)別。學生通過“慕課”“微課”等教學資源只能學會實踐技能的步驟和操作方法,但是真正技能的掌握必須結合設備、實物親自動手并反復練習,最終獲得技能,所以說“微課”“慕課”也只能作為職業(yè)教育的輔助和補充。

二、制約“慕課”“微課”在職業(yè)教育中開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慕課”“微課”教學在職業(yè)教育中雖然有所應用,但也僅限于個別學校的部分課程,若要廣泛開展還受到一些因素限制。一是人們的教育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多年來,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模式已固化在許多人的意識中,他們認為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潛意識里抵觸“慕課”“微課”等新興起的教學模式;二是缺乏制作高質量“慕課”“微課”的優(yōu)秀人才,“慕課”“微課”的制作對于制作者要求很高,要求其不僅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還必須具備計算機和信息網絡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滿足教學需要的高質量的“慕課”“微課”,從而更好地應用于教學;三是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庫匱乏,一個ppt的教學課件制作還需要許多的素材,何況“慕課”這樣的教學平臺,其開發(fā)建設必須要有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動畫、課件、試題庫等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做支撐,目前,我們還缺乏這樣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雖然存有制約“慕課”“微課”廣泛開展的上述因素,但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充分認清只有改革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才能更好發(fā)展的道理,大力加強“慕課”“微課”建設團隊的人才培養(yǎng),集思廣益,注重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的制作與積累,“慕課”“微課”教學就一定能在職業(yè)教育中得以廣泛應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九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飛快發(fā)展,給所有教育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變化。目前網絡技術的飛快的普及,最重要的是多媒體技術的形成,為當下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開展信息技術教育一些活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基本能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計算機、教育是信息技術課題的主要組成部分。但計算機教育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

1.引導式教學,一般來說,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較強,加之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于初中生來說本來就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幫助和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教授“認識計算機”這一內容的過程中,并沒有事先就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給學生講解,而是先從計算機的功能入手,向學生提問:你們心中的計算機都能夠做些什么?這時候學生們都積極的舉手回答,“看電影”、“玩游戲”、“聽音樂”、“看網頁”……之后我再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動畫,演示了他們剛才提到的種種功能,學生們都對計算機的起源和發(fā)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順勢將計算機發(fā)展歷程的動態(tài)圖片在多媒體上播放,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學生還討論了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教學效果非常好。通過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內容轉變?yōu)樯鷦又庇^的知識,學生在非常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到了知識。

2.任務驅動式教學,所提到的任務驅動式教學表達的是在教授知識點前,老師安排一些和學生平常學習生活有關的一些作業(yè),從而讓學生能在實際學習當中更方便掌握學習內容。比如說筆者在講授word文檔這一內容之前事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作業(yè),要求學生每個人或者每兩個人為一組制作電子報紙,報紙內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一節(jié)內容學習完之后進行評比并頒發(fā)獎勵。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又將這個任務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學習到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圖文并茂的word文檔,其中包含了圖片插入、藝術字等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在自己制作的電子報紙上加入這些內容。正如我所愿,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fā)了出來,他們將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不斷的進行各種新的嘗試,對于我所教授的內容也能很快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特長,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快的掌握計算機技能,真正的讓學生學到了東西。

3.組織引導式教學,在某些時候,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而言,組織和引導教學能力比實際教學能力還要重要得多。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式的教學方法,必須要對課堂進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學生玩游戲、聊qq、上網頁,如果教師無法有效的組織教學,那么課堂就是渙散的,是無法順利展開教學活動的;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構建一個知識體系,例如將信息技術知識理論做成一個網頁,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點擊相關鏈接進行學習。這一點很多教師都沒有做好,絕大多數(shù)初中信息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自己去網上搜索相關的學習資料,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初中信息技術所占的課時并不是很多,學生能夠自己去學習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因此將渙散的知識點做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對于教師來說,我們的主要教學任務并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如何自己去學習和理解知識,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4.作品展示,學習成果評價,由于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應用軟件的.使用,因此,作品是初中信息技術課學習成果之一。如,“電腦發(fā)展簡史”這個活動就是通過制作一份介紹電腦發(fā)展史的電子雜志,學習使用文字處理軟件和電腦發(fā)展歷程。各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本組的作品后,各組的發(fā)言人在全班介紹作品制作過程及其特點,介紹在作品制作過程中最大本組成員最大的收獲,同時,也要指出作品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其余組的同學對作品進行打分評比,評比時必須要求指出作品好的地方與不好地方,對于不好地方必須給出糾正意見。最后,每小組分別討論,評比“最好作品”,命中率高的小組可以獲得“優(yōu)秀獎”。教師為獲獎小組頒發(fā)獎品和加分。這樣的評價方式有助于學生學習正確認識自己和正確認識他人。當他們公正地評價別人時,自己也可以得到應該的獎勵。

與初中其他課程比起來,信息技術還沒有系統(tǒng)完善的教學經驗供我們直接使用,如果我們要發(fā)揮出初中信息技術的學科優(yōu)勢,就必須要從教師自身出發(fā),積極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善于借鑒其他課程的好的教學經驗,將一些可取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加以利用,同時按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1]王坦,高艷.合作教學理念的科學創(chuàng)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2]張衛(wèi)平.江蘇省金壇市河頭小學[j].新課程理念下合作學習的新取向.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

微課又名“微課程”,即“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依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用于承載老師在課堂中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教學步驟而展開的精簡凝練的教與學活動,它需要把各種教學資源組成一個有機系統(tǒng)。微課包含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等一系列相關學習資源,共同達到微課能夠達到的教學效果。

微課的特點具有指向性,針對某個學科技能點,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教學內容精簡,教學主題更突出、明確;使用靈活便捷。微課視頻的時間較短,因而更符合視覺駐留規(guī)律和中學生的認知特點,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使用。直觀性,對于知識的呈現(xiàn)形象直觀,資源能夠被學生反復使用;形式多樣性,微課的形式以視頻為主但不局限于視頻形式,可以是多種媒體形式,只要是滿足學生在微時間段內進行學習的數(shù)字資源。筆者通過上述對微課特性的探析和之前對信息技術技能課內容和特點的分析,結合微型學習理論和非正式學習理論的指導,得出高中信息技術技能課的微課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于微課的時間限制應該控制在10分鐘左右,便于利用零散的時間學習。其次,知識點的選擇最好結合信息技術技能課內容選取重點、難點,同時也要考慮面向的學生的特點。呈現(xiàn)內容體現(xiàn)趣味性的同時盡可能精簡凝練,避免單調枯燥,從而保證微課效果。最后,考慮到學習發(fā)生的場所,設計與微課相配套的任務單(包含微目標、微結構、自學方式),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設計目的在于滿足上述需求,優(yōu)化微課資源,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2.生活情境的課堂導入。

信息技術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有對信息進行解決和運用的能力,在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課堂中要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任何問題的`開展都要在不脫離實際生活的前提下進行,這才是實施信息技術的意義。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情景開展相關互動探究活動。例如,大部分高中生對于游戲都依然有很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從游戲的教學形式入手,在進行網頁處理的時候,先提前設計一個“猜一猜”的游戲,教師可以將網站標志圖片和對應文字都隱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經驗猜出對應網站的名稱和類型,通過微課的網絡平臺通過文字的方式顯示答案。這樣教師可以和其他學生看到答案,看看哪個學生猜得最快和最準確。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讓學生根據收集的圖片自己制作喜歡的網站,同時對圖片處理軟件有深入了解,對于不能解決的技術難題讓學生自己在平臺上開展討論,實在解決不了的可以在平臺上傳輸給教師,教師在互動平臺上給學生找到解決方案。

3.教學設計要與時俱進。

微課教學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也提高。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首先,在學習目標的制定上,一定要嚴格;其次,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抓住重點,選用的教學方法要結合講、說、練;最后,教學時間的安排既要控制好,又要保持授課的完整性,并且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使知識更直觀。

4.把握適當?shù)氖谡n時間。

根據心理學原理,學生專注的時間一般在5分鐘到10分鐘,因此要合理控制微課的授課時間。如果時間過長,學生就會產生大腦疲勞,從而降低教學質量。如果時間過短,學生不能充分掌握、理解課程內容,則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微課教學中首先要設置好合理的授課時間。

5.選擇恰當?shù)奈⒄n資源類型。

微課的資源可以是視頻、2d或3d動畫等形式,為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需要依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shù)奈⒄n資源類型。偏理論的知識點較適合利用視頻的方式組織微課,如“什么是算法”等理論性課題最好用ppt+視頻的形式;偏實踐操作的教學內容較適合利用錄屏的方式組織微課,如“flash遮罩動畫的制作”等實踐性內容的微課,教師可以先將制作過程通過錄屏軟件錄制下來,再下發(fā)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實踐;注重過程演變的教學內容則更適合利用動畫形式,如“冒泡排序的過程”等主題教學由于其推演過程非常重要,因此通過動畫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6.進行虛擬課堂建設,細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與知識細節(jié)。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蘊藏豐富的課堂教學資源,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虛擬課堂建設,使學生清晰地認知每一個教學細節(jié)。在微課教學環(huán)境下,每一個學生猶如置身于教師教學的現(xiàn)場,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知識點學生都會清晰感受到。如在高中信息技術《flash二維動畫制作》教學過程中,遮罩層的教學是公認的難點,僅僅操作步驟就有20多步,界面切換之頻繁、窗口之復雜、操作要求之細密都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所難以實現(xiàn)的。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遮罩層應用”設計的全過程整理成相應教學任務,而后根據教學流程制成微課,順利地將其轉化為視頻教學,操作提示、鼠標點擊提升、紅線重點知識、文字指導、語音講解,再輔助以暫停、快進、重復等控制手段,學生儼然進入教學課堂之中,契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避免復雜與繁瑣,學生只需緊密跟隨微課的思路就可以順利掌握這一教學內容。

7.個性化引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此微課的應用在不同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學習,微課為他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無論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只要有條件,學生都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個性化學習,既做到查缺補漏,強化基礎知識,又主動掌握學習節(jié)奏,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1)明確的主題微視頻要顯示制作的主題,最好把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接著要把學習目標投置于視頻上,讓學生大致了解一下,以便更好地達到學習效果,檢測自己學習的成果。(2)操作技巧要熟練,整個過程要流暢。教師在演示動手操作內容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視頻錄制工作不能中斷,不能發(fā)生操作錯誤的狀況,也不能遺漏內容。整個錄制過程應當保持合理的速度,防止速度太快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操作細節(jié),即使教師特別熟練也要考慮初學者的水平,使微課視頻更人性化。

作者:董占帥單位:青龍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一

2011年至2014年間,我市對50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有關高中信息化教學應用的問卷調查,涉及到的問題都與目前教學改革下高中信息化教學方式的種種問題有關,50位老師的回答中,有20%認為授課方式基本可以接受,且對于未來的信息化教學充滿信心。40%的老師認為信息化教學目前普遍存在難點困惑,對于今后的信息化教學還需要不斷研究與探索,還有40%的老師普遍都傳達了對于信息化教學的不理解,對于在今后的授課方式中有效結合信息化教育基本都持否定態(tài)度。由此可見,目前高中信息化教學要真正做到與常規(guī)教學模式相結合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改進與探索,對于高中信息化教學這種方式,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錯誤的估計了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與未來發(fā)展前景。信息化教學開始在國內被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得到了有效確立,成為高中教學的重要手段。由于信息化教學的課程操作性與實踐性等特點,使其與常規(guī)教學方法相比顯得更加復雜多變,往往在教師的教程安排中會因信息化教學本身的難點而導致課程結構出現(xiàn)明顯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明確教學目標,使學生感到困惑與迷茫。這些都是信息化教學目前在國內高中教學實際應用中存在的短板。但是,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我們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理性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學,正視其在教學應用中的優(yōu)缺點,努力的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更加有效地信息化教學方式。

科學教育出版社在信息化教學改革之初,就當下國內教育現(xiàn)狀與基本問題的探析中曾有過這么一個案例:杭州某中學在新教材改革中被作為試點進行新教材的學習,分別在該中學開設了五個實驗班與十二個平行班,因新教程改革中對于信息化教學的安排,所以在每一個班級的教學中都進行了信息化教學的輔助教學模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理解,觀察試點班級所有實驗班與平行班的期末成績,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預期中的那么理想。成績較為優(yōu)異的實驗班在期末成績上基本沒有變動,并沒有出現(xiàn)預期中,因新課程改革出現(xiàn)的信息化教學而得到學習成績有效提高的情況。反之學習成績稍稍落后的平行班中,期末成績均有提升,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多名在課堂表現(xiàn)活躍的同學成績都位列前茅,取得的很大的進步。從案例中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有效被調動起學習積極性的同學,以及主動了解并且掌握信息化技術對于自己學習成績重要性的同學,在本次的試點教學中都獲得學習成績的提高。信息化技術因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在教學過程中是值得推廣與應用的,其應用于教學的方式也應該是貼合實際,并且以自身優(yōu)勢為主,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以自身的技術特點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作為課堂教學新模式,其本身更需要不斷地了解與適應課堂教學,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更有效的幫助學生,是未來信息化教學需要考慮的重點,是未來開創(chuàng)信息化教學新模式的重要因素。

主題式教學在很早以前就開始被廣泛應用到了課堂教學之中,在當下教程改革中,我校將主題式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適應,充分利用了主題式教學的優(yōu)點,并且發(fā)揮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階段性的在本學期的教育情況上取得進步。例如,為響應教程改革中提到的信息技術教學,我校開始在高中各個班級中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自身因素,作為教育機構。我們在進行自身的加強與改善的同時,很難保障到每一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在授課過程中,我將開創(chuàng)主題式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到課堂之后,學生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因為他們的每一個人都想更好的表現(xiàn)自己,都想得到老師的認可,故學習的積極性一直很高。首先以某一個教學內容為課程講解主題,輔助以信息技術在多媒體上將本次主題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且通過聲形并茂的講解為學生解開疑惑,對于學生的難點,老師會使用信息技術查閱出大量資料,然后依次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將一節(jié)普通的授課變得豐富多彩,學生變成了主動的探索與求知。老師也不再局限與獨自的授課方式,更在學生學習成績上做到了有效的幫助與提高。在信息技術教學上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務學生、幫助學生。開創(chuàng)主題式信息化技術教學,是有效應用信息教學的新途徑。

4.結束語。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用發(fā)展的眼光正確看待高中信息化教學,正確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開創(chuàng)主題式信息技術教學,并且將這三種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授課中,互相配合,相互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點帶動面,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二

一個國家的興衰在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信息技術是基礎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階段所教授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從本質上來看應該屬于一個過渡的階段,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能力,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的適合時代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一方面,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信息技術和初中其他課程存在較大的差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加之信息技術教師還要輔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計算機比賽之類的活動。同時,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時候會涉及到很多知識領域,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做到與時俱進,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另一方面,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但是注意必須要有一個度,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并不是說必須要犧牲教師自身的威信來構建的。如果教師在學生心中沒有威信,那么教師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的。因此教師必須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威信正是來源于此,要讓學生能夠心服口服的跟你學習,就必須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才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在不失活潑的同時也保持良好的紀律性。

眾所周知,初中信息技術應該是整個初中學科中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它屬于一門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興科學,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依舊是選擇過去的那種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會讓本來直觀生動的信息技術知識變得非常抽象,而且還會讓學生感覺不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樂趣,從而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選擇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一)引導式教學。

一般來說,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較強,加之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于初中生來說本來就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幫助和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教授認識計算機這一內容的過程中,并沒有事先就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給學生講解,而是先從計算機的功能入手,向學生提問:你們心中的計算機都能夠做些什么這時候學生們都積極的舉手回答,看電影、玩游戲、聽音樂、看網頁之后我再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動畫,演示了他們剛才提到的種種功能,學生們都對計算機的起源和發(fā)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順勢將計算機發(fā)展歷程的動態(tài)圖片在多媒體上播放,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學生還討論了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教學效果非常好。通過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內容轉變?yōu)樯鷦又庇^的知識,學生在非常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到了知識。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

所謂任務驅動式教學指的是在教授知識點之前,教師布置一些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的任務作業(yè),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比如說筆者在講授word文檔這一內容之前事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作業(yè),要求學生每個人或者每兩個人為一組制作電子報紙,報紙內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一節(jié)內容學習完之后進行評比并頒發(fā)獎勵。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又將這個任務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學習到word中的圖文混排時,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圖文并茂的word文檔,其中包含了圖片插入、藝術字等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在自己制作的電子報紙上加入這些內容。正如我所愿,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fā)了出來,他們將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不斷的進行各種新的嘗試,對于我所教授的內容也能夠很快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特長,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快的掌握計算機技能,真正的讓學生學到了東西。

(三)組織引導式教學。

在某些時候,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而言,組織和引導教學能力比實際教學能力還要重要得多。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式的教學方法,必須要對課堂進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學生玩游戲、聊qq、上網頁,如果教師無法有效的組織教學,那么課堂就是渙散的,是無法順利展開教學活動的;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構建一個知識體系,例如將信息技術知識理論做成一個網頁,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點擊相關鏈接進行學習。這一點很多教師都沒有做好,絕大多數(shù)初中信息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自己去網上搜索相關的學習資料,但我們應該認識到,初中信息技術所占的課時并不是很多,學生能夠自己去學習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因此將渙散的知識點做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對于教師來說,我們的主要教學任務并不是一味的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如何自己去學習和理解知識,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

和初中其他課程比起來,信息技術還沒有系統(tǒng)完善的教學經驗供我們直接使用,如果我們要發(fā)揮出初中信息技術的學科優(yōu)勢,就必須要從教師自身出發(fā),積極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善于借鑒其他課程的好的教學經驗,將一些可取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加以利用,同時按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三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的生活化,微課教學模式由于自身的優(yōu)勢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同時在教育領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作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全新結合,微課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這種方式不僅是教學資料的豐富化,更為傳統(tǒng)教學帶來了多樣化的方式和選擇。為了將微課的優(yōu)勢應用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本文旨在分析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及微課在該課程中的呈現(xiàn)方式。

二、微課概述。

微課出現(xiàn)于美國圣胡安學院的設計師戴維彭羅斯提出的“一分鐘微視頻”的微課程概念。其注重統(tǒng)一授課內容和授課目的,從而造成一種“更加聚焦式的學習體驗”[1]。他認為微課的創(chuàng)造過程主要包含五個步驟:1.列舉教學的核心概念;2.基于核心概念進行簡短的介紹和總結作為背景;3.錄制簡短的視頻;4.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的任務;5.將教學視頻發(fā)布到學生可以訪問的網站或者系統(tǒng)。結合當前國內中學信息技術的授課方式,微課具體含義指根據新課程標準,以視頻為傳播媒介和網絡多媒體為展現(xiàn)方式,在詳細的信息化教案指導下,針對知識要點進行設計和分析。微課核心內容通常為課堂教學視頻或者課例片段,適合現(xiàn)代化的移動學習和按需選擇學習,具有資源多樣化、可交互化、時長緊湊,內容精悍等特點。

(一)微課的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目標明確性微課視頻和ppt根據教學的知識要點展開,所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視頻的制作過程也方便教師梳理教學目的,更加嚴謹和合理的安排教學流程。2.時長緊湊每個視頻的時長緊湊,一方面適合授課時播放,另一方面短小精悍的內容更加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學習。3.移動學習通過將微課視頻下載到多媒體終端,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地點對內容進行溫習和理解,做到真正的移動學習。4.方式靈活通過多媒體作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同時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加充足,更容易被知識的魅力所吸引。(二)中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課程,平常需要較多的動手操作過程?,F(xiàn)階段的教學方式主要采用傳統(tǒng)授課,通過任務式驅動的方式來傳授內容,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弊端:1.傳統(tǒng)的任務式驅動教學通過在完成任務中學習新技能,然而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忽略了不同技能或者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2.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忽略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存在不可消除的差距,即無法做到所謂的因材施教。綜上所述,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并將其應用于中學信息技術的現(xiàn)代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四、微課的應用方式與策略。

(一)明確微課教學目的,制定教學綱要在遵循微課教學目的的基礎上,設置符合標準的教學目標和教育內容,設計合理緊湊的授課過程,保證內容的全面性和適當?shù)碾y易程度,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素材和方式來掌握重點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水平。(二)準備微課的相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根據教學綱要,收集有效且新穎的教學素材,及時分類整理。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通常會給學生帶來冗余沉悶的感受,從而帶來抵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質量。微課通過利用視頻、ppt等網絡多媒體載體能夠帶來新鮮感,同時利用緊跟時代潮流的熱點和素材,消除與學生之間的時代隔閡,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并高效積極的掌握新知識和技能。(三)微課資料的發(fā)布和共享除了在授課時演示視頻和ppt的內容,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外,微課包含的相關資料可以發(fā)布到學生可以隨時下載或者播放的網站或者系統(tǒng),方便學生在課后有針對性的選擇部分內容進行溫習和反復理解。

1.微課改變了固定課堂的授課模式,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微課通常通過視頻或者ppt等多種多媒體介質來提供授課內容,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的內容或者控制視頻的播放來進行學習筆記的記錄和復雜知識點的重復理解,從而更加透徹的理解相應的內容。這種方式方便學生更加自主的安排學習計劃,也符合現(xiàn)代的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的新型學習理念。比如在講授word電子板報制作中,這一模塊的內容偏多,前后知識點相互貫穿,領悟透徹才會完成學習任務。為了便于同學們能夠自然嵌接理解知識點,我把制作板報的流程(框架設計、運用圖形對象組合制作藝術標題、美化框架)分別用微課的形式呈現(xiàn)給同學們,重點介紹每個流程的基本思路及技巧性,同時把微課傳到班級微信群或公共郵件上。當同學們對某個流程制作有點困難時,可以隨時隨地針對性反復觀看視頻,讓自己真正理解這一部分知識點的內涵,從而鞏固知識內容,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2.微課的特點不但可以提供更加趣味性的教學,同時方便學生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課程中的部分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各自感興趣的內容深入了解和探索,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通過引入新穎的教學素材,貼合當前社會的應用場景,引發(fā)學生積極的關注并思考,使得學生更加愉悅的接受新技術和知識。比如說在講解《excel電子表格-探究數(shù)據管理》,對于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結合校運動會、校歌詠比賽實際案例把常用的函數(shù)使用方法制作成微課,側重于講解參數(shù)的使用,把難點的問題通過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講解清楚,而且學生通過反復觀看視頻掌握函數(shù)的使用規(guī)律性,操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對于那些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條件函數(shù)(if、sumif、countif)使用的微課案例,供同學們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六、綜述。

微課運用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符合新時代授課方式轉變的需求,也是智慧化校園教學理念的全新嘗試。同樣的,微課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善用、會用、巧用微課,讓微課這一資源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真正體現(xiàn)其優(yōu)勢,發(fā)揮其閃光之處,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幫助,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2]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4).。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四

摘要:信息技術課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動手操作實踐課,我們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時代性,信息技術教學與時代接軌,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從而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信息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年)》中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教育部專門成立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辦公室,教育信息化的一系列高端推動正在悄然進行中。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結構中將占居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術學科還是一門新興學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和探索,現(xiàn)在是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ヂ?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信息技術分化為二個分支:專業(yè)化的信息技術和大眾化的信息技術;大眾化的信息技術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類也正步入信息化社會。

年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上提出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距今已經整整12年,在過去的這十幾年中,我們的信息技術所扮演的角色對于我們教師和學生而言,大多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

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2000)、《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和《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的出臺,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確定為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通俗地講就是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識與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組成。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信息素養(yǎng)已經成為繼讀、寫、算之后的第四種基本能力,是現(xiàn)代信息社會的基本學習能力。信息技術教育把信息技術看成是為解決問題、建立計劃、進行表現(xiàn)等的手段,并重視靈活運用這一手段從事分析、綜合、創(chuàng)作、展示等活動。

未來的信息技術不應該只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對于信息技術的作用,她做了如下的詮釋:

4、信息技術拓展了教育教學內容呈現(xiàn)的形式和范圍。(多媒體、網絡)。

5、信息技術營造了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新教育環(huán)境。

6、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動力。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得《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處于一個高速淘汰與高速發(fā)展的雙重狀態(tài)。那么,如何在中小學階段為學生打好基礎,使學生學到終生受益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這是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為此,我們在教學內容上要突出二點:

(1)“基礎性”,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如: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及大致工作原理、windows的基本操作、鍵盤及鼠標的使用、網絡技術等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知識。

(2)“遷移性”,培養(yǎng)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例如:鍵盤、鼠標、窗口、網上搜索等等這些操作不管在什么系統(tǒng)中或在不同的軟件版本中,操作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系統(tǒng)的改變或者軟件的升級而淘汰,所以,這些知識具有較強的遷移性,是學生要掌握的內容。

但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推動當前的教育信息化,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首先是開課,開設信息技術課。2000年我們就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目前已經普及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其次是將信息技術學科納入到中、高考中,很多的地區(qū)已經在做,并且做的非常成功了。未來的發(fā)展,未來的推動作用,王館長提了兩點,一是教育教學管理的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數(shù)字化應用;二是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統(tǒng)計是利用信息技術來統(tǒng)計與學生學習相關的一些數(shù)據,為教師與領導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便可以更好的進行個性化教育與學習以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評價。還請大家注意的一點是“融合”一詞,與多年前一直提的“整合”一詞相比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整合僅僅是把信息技術當作一種工具和手段,而融合則包含著學科間互不分離、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一體化的過程,強調學科間的有機結合、無縫連接。

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并不是僅僅依靠信息技術學科來完成,學生在完成信息技術的學習任務的同時,還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學習來完善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不斷提高信息的獲取、加工,知識的構建與表達,人際溝通與協(xié)作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課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動手操作實踐課,我們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時代性,信息技術教學與時代接軌,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從而真正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五

摘要: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且對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進一步提升產生了積極作用。本研究認為,其應用效果的進一步提升,還有存在的空間,因此要多元施策,具體可從四個層面開展:要轉變教學觀念,精確對微課教學的理解;要著眼實際情況,重視微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注重視頻制作的字幕,把控好微視頻的時間長度;要高效開展微課教學,并從教學角度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產生了重要影響。當前有關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較為豐富,且研究結果對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提升有著顯著作用。但是,當前多數(shù)研究僅僅局限于學理分析,對案例分析不夠,鑒于此,本研究嘗試結合相關教學案例,探求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觀念,精確理解。

觀念層面的轉變,對于微課能否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至關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微課的應用效果。教師必須積極轉變自身觀念,充分認識到微課教學的顯著優(yōu)點,將其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觀念的.改變只是一個階段,更為重要的是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精確理解微課教學的內涵,認識到微課教學知識點的零散性,充分掌握微課教學內容設計方面的靈活性、便捷性,更要著眼于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特點,在其中更為深入地理解微課的含義。例如,我在教學中,起初更為偏向于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并未將微課作為教學方法應用到教學中。但是,我很快發(fā)現(xiàn)了教學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些問題,如課堂內學生難以完全理解的知識點、課堂時間“不夠用”等,鑒于此,我借助微課開展了自身教學,獲得了一定教學成效,有效彌補了這些問題。在“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加工”等這些章節(jié)知識點的講述中,我將微課融入其中,嘗試更為深刻地理解微課,認識其重要性、有效性,理解其設計原則、實施步驟等,經過實踐檢驗,發(fā)現(xiàn)微課教學對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二、著眼實際,重視設計。

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實然狀態(tài),這些作為客觀事實,既對微課教學開展的順利性、有效性起著重要影響,也對微課教學設計的開展有著重要指向。因此,教師在微課教學設計過程中要著眼于實際。具體來講,不同學生在知識水平等多個方面均存在差異,這種情況對于教師而言,就需要在教學設計層面加以重視,用更為吻合學生需求的方式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教師要充分借助各種條件,妥善開展微課設計,注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時間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化。我在進行“信息的基本特征”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就運用上述理念進行設計。在這一課時教學開始之前,我先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進行了基本調研,發(fā)現(xiàn)班級內部大多數(shù)學生信息素養(yǎng)停留在操作層面,在理論層面了解并不多,這就是學生在進行計算機操作中“會做,但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的原因。在這一情況下,我將微課教學目標確立為“讓學生了解信息基本特征,并學會如何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結合于此,我設計了微視頻等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有效促進了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開展成效。

三、注重字幕,把控時間。

微視頻的制作,是微課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其在較高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微課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微視頻的制作。本研究認為,除了微視頻知識點的設計之外,還需要注重微視頻字幕和時間的把控。字幕是微視頻必須配備的,以幫助學生更為清晰地學習知識點、認識知識點;時間在微視頻中也有著重要影響,最佳時間一般為五分鐘,不可過長更不可過短。例如,我在進行“信息安全問題”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就緊密圍繞“信息安全”這一核心主題,結合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制作了微視頻。我結合微視頻中的語言,配備上了字幕,以為學生呈現(xiàn)更為明顯的學習提升。同時,我結合實際情況,將微視頻的時間控制在了5分16秒,這一時間長度較為吻合教學需求和學生身心特征。最終,該微視頻獲得了良好成效。

四、高效開展,多元評價。

微課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除了微視頻制作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之外,還需要在課堂上給予補充和完善。教師要將學生在課后學習微視頻中所遇到的困惑進行匯總和整理,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集中討論,這就是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此同時,還要著眼于這一實際情況,對微課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進行多元評價,這里的評價主要是指學生評價,要將多元指標融入學生評價中,如學生課后微視頻學習效果、課堂研討表現(xiàn)等。本部分以我所進行的“合法下載網絡中的文件”教學為例,進行簡要說明。在這一課時教學過程中,我借助課前制作的微視頻,為學生講解了“文件及其類型”“合理的下載途徑和方法”“合理合法下載文件的重要性”等知識點,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一定知識點,但也對“合理下載途徑和方法的選取”等知識點存在疑惑,我將其作為課堂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最終解決了問題。同時,在學生評價中,我將學生自學情況、課堂表現(xiàn)都納入到了評價體系中,做到了多元評價、公正評價。

總之,微課對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這種作用,并在理念上積極轉化,將其融入自身教學實踐中,采取多元舉措,革新信息技術教學,利用好、發(fā)展好、發(fā)揮好微課自身所帶有的效能,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成效。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的積極努力、學生的密切配合、學校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蘇劍峰.高中信息技術“微課”設計的“三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6(26).

[2]王國輝.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1).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六

小學科學教學這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并且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知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生活中,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研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科學教學離不開生活,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環(huán)境來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實現(xiàn)主動學習,使課堂生活化。比如,在教學《植物的繁殖》時,教師會提出一些關于種子繁殖、每一種植物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繁殖等問題,讓學生回答。為了證實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親自種一種,然后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到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使學生對科學的感覺越來越親近,同時對學習科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二、探究材料的生活化。

在科學教學中,會用到一些探究材料,這有利于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了解科學知識。探究材料包括所有的能夠獲得科學信息的各種材料,比如,課本、課外資料、電子設備、實驗器材等。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探究材料,這樣能夠使學生更深刻地學到知識,探究材料的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愉快地學習科學知識。

三、課外活動的生活化。

小學科學教學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課外活動也是學習科學知識的途徑。因為課堂上科學教學各方面條件有限,這樣會制約學生的學習。把學習科學知識的課堂搬到課外活動中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廣闊的環(huán)境,也可以擴展到家里、小區(qū)各個角落。這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積極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科學教學不是死板地講授書本上的知識,要在生活中去感受和體驗,并且盡量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科學的世界中,通過在生活中獲得的探究材料分析科學原理,并且在課外活動中學習與應用。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學,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努力思考,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科學的樂趣。小學科學教學的生活化,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羅小剛。初探小學科學教學應生活化[j].中國文房四寶,(05)。

信息技術教學的論文篇十七

摘要:文章基于當前發(fā)展形勢,從學生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分層設計、課堂分層設計、教學評價分層設計四個方面對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設計進行了簡要介紹,并探討了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實踐。

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經濟條件、接觸計算機的時間、自身興趣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性,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學習這門課的效果。分層教學能將學生的個性考慮在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分層目標的設計強調以學生主體,在充分了解學生個體性差異的基礎上,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為若干層次。教師要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xiàn)、階段考核成績、學習態(tài)度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例如,將學習成績較差的、自制能力較低的、對基礎技術的把握和理解有所欠缺的劃為基礎組;學習成績良好的、基礎能力處在中等水平的、有積極主動和自覺性的劃分為提高組;將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具備對知識有良好把握能力的、接收能力強的學生劃分為拓展組。同時,每位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周期性測驗,對狀況發(fā)生改變的學生進行調整,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環(huán)境和位置。

教師在備課期間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對基礎組來說,可以采用強化基礎知識練習的方式,達到獨立操作的目標;針對提高組的學生,要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拔高訓練,不僅要求把握基礎知識,還要求學會對一個類型題延伸擴展,學會舉一反三;對于拓展組來說,教師可以對其嚴格要求,在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后,對延伸知識進行講解,強調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

課堂分層設計是基于對場地和班級人數(shù)的考慮,對課程進行合理化的設計。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度較高的學科,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教師可以先進行課程的理論知識講解,學生把握后進行實際操作,利用合理化的課堂時間分配,對不同組的學生進行指導和答疑[1]。對于基礎組學生,要求他們熟練運用課堂講授的基礎知識,并做強化練習,鞏固知識;對于提高組來說,對基礎知識熟練把握的同時,要求進行一定的變化訓練,提升能力;對于拓展組的學生,可以為其準備一些特殊的、具有提高意義的難題,用來開闊思維,鍛煉能力。

由于進行了分組教學,評價標準自然也不能相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避免采取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標準的設置既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考慮學生課堂的實際表現(xiàn)和作業(yè)完成狀況的'因素。在活動中,針對基礎組的學生,以激勵式的鼓勵為主,肯定他們的能力,對他們的進步給予肯定和支持,激發(fā)信心,調動興趣。對于提高組來說,要在給予正面評價的同時,指出他們能力的不足,敦促其改正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議,達到進一步提高;對于拓展組的同學要采取高標準嚴格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更加謹慎和仔細的運用技能,不斷打磨他們的能力,激發(fā)競爭性,提高自身素質。

第一,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時,要遵循公平原則,教師應該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分配。教師對層次的劃分要依據各個學生的能力和日常表現(xiàn)等因素制定,并不斷地依據課堂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2]。

第二,學生層次的劃分需要有流動的變化,教師要密切注意小組人員的學習情況,定期進行分組情況調整,將學生安排到適當?shù)奈恢?,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依據不同的小組設置差異化評價標準,另外,不要進行隔離教學,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第三,分層教學是教師主導下的教學設計理念,并不意味著將教學活動完全交給學生,教師需要實時注意學生間的交流,對反饋的情況進行正確的評價和指導,給出中肯的意見,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建立良好師生的關系。同時,在正確看待學生性格和個體化差異的基礎上,利用他們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資源整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實現(xiàn)班級內部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提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欲望,讓每個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收獲學習的喜悅。

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學生務必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因而,教師必須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差異,因材施教,進行資源合理化分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2]楊曉寧。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j]。學周刊,20xx(9):49—50。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