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實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0:07:09 頁碼:10
2023年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實用10篇)
2023-11-18 00:07:09    小編:ZTFB

總結(jié)是人類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偨Y(jié)的時候,我們應該關(guān)注并突出原文中的亮點和亮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一

前幾天去舊書店淘書,買了一本《史鐵生散文》。于我,一個從小就對語文不感冒的人來說,買散文倒是件稀罕事。說到從理科轉(zhuǎn)文科,好象是大學之后的事。其實,高三的時候,就對散文之類的挺感興趣了。那個時候在準備高考,幾乎每天都要做閱讀訓練。讀的文章要么是大家的作品,樸實無華卻含義雋永;要么是不出名的人寫的,辭藻華麗而形式精美。我漸漸的能從文中體會點兒什么、參悟點兒什么,語文成績也越來越好了。其實,一直以來,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之作;其實,按道理說,我應該很早之前就愛上閱讀。也許是課文后面的“背誦全文”讓我心生抵觸,也許是歸納中心思想的教育讓我只感到枯燥,總之,相比于對趣味數(shù)學的熱愛,語文確實受到了我的冷落。也因此,我一直都是個偏科的學生。語文和數(shù)學,兩大最最基礎(chǔ)的學科,少了其中任何一科,都只能是個瘸子。如果說數(shù)學帶給人的是縝密和智力,那么語文帶給人的則是細膩和智慧。好的文章,應該拋卻雜念,用心來讀?!八鋈チ?,就再也沒回來?!薄肚锾斓膽涯睢肺恼潞芏?,但是卻把母親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對于史鐵生來說,應該沒有一個人比母親更重要了吧。但是,直到失去了,他才后悔,怎么以前一直都沒發(fā)現(xiàn)。“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舍‘最幸?!齻€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設(shè)下永恒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如果不能再超越自我局限的無盡路途上去理解幸福,那么史鐵生的不能跑與劉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就完全等同,都是沮喪與痛苦的根源?!?/p>

——《我的夢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史鐵生看來,劉易斯應該是最幸福的人了,但是他也有他的不幸。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也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圍城,確確實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像別人那樣,而是不斷的超越自己。有多少人能如史鐵生一般的達觀,難怪人們都說,雖然史鐵生的身體是殘疾的,但是卻沒有人比他的精神更加健全?!八朗且患槐丶庇谇蟪傻氖拢朗且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薄叭苏嬲拿纸凶鳎河?。”“只是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薄段遗c地壇》這些話,怎么看都像是出自馬克斯·韋伯之口。你不用急著死,那是早晚的事。你一定想活,那就是欲望。人的名字叫欲望,在欲望的支配下,人怎么才能自由?只有把欲望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你想活著,就別為自己找那些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則你就是活著的奴隸。你活著是為了什么嗎?不,是為了活著而必須做點什么?;钪皇菫榱藢懽?,活著不是為了功名,活著不是手段,活著本身就是目的。如果你真想寫作,那就把寫作業(yè)當作目的吧,它也不應該是活著的手段。把目的本身當作手段,人才能自由?!翱啾M甜來,對,這才是最為關(guān)鍵的好運道?!薄斑^程!對,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chuàng)造者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夠鎮(zhèn)靜而又激動的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p>

——《設(shè)計好運》其實,痛苦與快樂,其實都是挺好的??鞓返暮?,在于曾經(jīng)擁有;痛苦的好,在于即將得到。痛苦到了極端,也就只是剩下快樂了。我喜歡自虐,是因為自虐過后才能達到更上一層的快樂。純粹的快樂是沒有的,即使有也是無聊的。令人驚嘆的是,史鐵生居然可以如此有條理有邏輯的將這樣一個道理講清楚。生命在于過程。生命的起點是不能選擇的,生命的終點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決定的,唯有生命的過程。生活的全部意義,也在于過程。能夠有多少體驗,能夠有多少收獲,都在于過程。每多一份體驗,每多一份收獲,都是生命過程的成就。所以我喜歡讓心靈有各種體驗,酸甜苦辣,都嘗一遍。所以我愿意去嘗試任何新鮮事物,無論容易、困難、舒適、艱苦,都試一下。注:《史鐵生散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年3月第一版。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二

剛學過史鐵生的作品《合歡樹》,為他所流露出的感情所吸引。

第一個鏡頭是:10歲時,“我”作文獲獎,母親很高興,說自己當年的作文寫得還要好?!拔摇辈环?,故意氣她。年幼的“我”想來是還沒讀懂一位母親對自己的良好稟賦能傳給兒子的那份喜悅與自豪的。最后兩句話“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斌w現(xiàn)出“我”重新回首這件事時,內(nèi)心充滿對母親的敬意與眷戀。

終于,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們總是默默地為兒女無私的付出?!拔摇睉涯钅赣H,遙想母親,靜靜地在樹林里遙問上帝,“風正在樹林里吹過”,母親似乎曾回來過。也許母親從未離開過,她活在兒子的心靈里,陪伴他一生。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著母親的影子,凝聚著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

看完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那種無私的愛,史鐵生面對困境頑強的精神鼓勵著我,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三

第一個鏡頭是:10歲時,我作文獲獎,母親很高興,說自己當年的作文寫得還要好。我不服氣,故意氣她。年幼的我想來是還沒讀懂一位母親對自己的良好稟賦能傳給兒子的那份喜悅與自豪的。最后兩句話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體現(xiàn)出我重新回首這件事時,內(nèi)心充滿對母親的敬意與眷戀。

終于,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們總是默默地為兒女無私的付出。我懷念母親,遙想母親,靜靜地在樹林里遙問上帝,風正在樹林里吹過,母親似乎曾回來過。也許母親從未離開過,她活在兒子的心靈里,陪伴他一生。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著母親的影子,凝聚著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

看完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那種無私的愛,史鐵生面對困境頑強的精神鼓勵著我,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上。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10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蔽衣牭脪吲d,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做根本不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我20歲時,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應該再干點別的事,先后改變了幾次主意,最后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醫(yī)院已明確表示,我的病目前沒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了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霸僭囈换?,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她每說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醫(yī)院的大夫說,這實在太懸了,對于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后來她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蔽衣牫鰜恚龑χ魏梦业耐纫步K于絕望?!拔夷贻p的時候也喜歡文學,跟你現(xiàn)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嗎?那就寫著試試看?!彼嵝盐艺f。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了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7年了。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蔽业男牡玫揭稽c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在一個大院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話,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說,忙扯到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哀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院子里的老太太們還是那么喜歡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伙都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了,過道窄得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去也要側(cè)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這么說,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四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的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美妙的歌聲,浮起在同學的嘴角,欣然陶醉。但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又到了馨花爛漫的季節(jié),校園里的那一片合歡樹,盛開在絢爛繽紛的花季。那片綠葉白絨中夾帶著粉紅的色彩,裝點了校園,也裝飾了我們的視野。

嗅著合歡花的清香,翻開書,縷縷墨香迎來,交織在一起,點到《合歡樹》一文,花開的時節(jié)讀花一般的文章。

清風微撫,合歡花飄落枝頭,迎風飛舞,悠悠地飄向教學樓,輕叩窗臺而登入教室,起舞在教室里,迎來,在我們臉上撫慰幾下,輕輕的、柔柔的,散落在書上,躺在扉頁的標題旁,儼然般相映成趣。

往下讀,我不禁失去了賞花時的興致,開始陷入在史鐵生的深情至感中,他的人生本就活在不幸的遭遇中,而他的母親,可以說,活得比他更慘。幸而“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字里行間飽含著滿是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又深深滲透著兒子對母愛熱烈真摯的稱頌。

初讀此文,總感覺史老先生的記敘,與標題相距甚遠,他從兒時及年輕時與母親的沖突寫起,寫到后來得獎時母親已故,還提及了自己在大雜院的經(jīng)歷,“合歡樹”,似乎是配角中的配角了,而母親,無疑是主角,史鐵生筆下的母親是一個愛美愛子愛生活的婦女,穿自己做的藍地白花裙子,為兒子的病兒勞累奔波,又積極鼓勵支持兒子的創(chuàng)作事業(yè),栽種了合歡樹,是生活的寄托,悉心呵護、照顧,是對生命的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雖然處于困境,但心存美好、光明和希望。

起身,佇立窗前,看著絨絨的合歡花,將手中的那一朵輕輕放出,隨風飄去,目光——凝視著,將我的思緒帶向遠方。

侍弄花草是父親的習慣,而母親則細心照顧著她的那片小菜園,南瓜、番茄、豇豆、辣椒等各種作物應有盡有,不禁向家里的餐桌上提供豐富的菜肴。平日里的母親,不像史老先生的母親那般總是默默注視著兒子,而總是絮絮叨叨的,但我并不抱怨母親的苦口婆心,因為其中藏者的是母親無盡的愛與關(guān)懷,在母愛的光環(huán)下是那異樣的幸福!

最難忘,母親在細雨中送我上學,雖然是那么的平凡,可是愛往往蘊藏在平凡中。那是一個星期天的傍晚,住校生正常返校,天灰蒙蒙的,母親用她的小電瓶車載著我奔向校園,空中下著牛毛細雨,母親沒有穿雨衣,我看著母親的頭發(fā),黑中夾帶著銀絲,那一粒粒微小的“雨珠”,閃爍著瑩光,就像閃爍著母親的愛。到了校門口,我像往常一樣,進了校園,回首相看,是母親那注視的目光,漸漸遙遠,天空下,是愛在回蕩。

望著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我不知道這些合歡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但這些生命的花兒,隨風觸動,每一朵都承載著人間的愛,彌漫校園!

在這合歡花開的時節(jié),母親的那片小菜園里的作物也都該開花了吧?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五

《合歡樹》是史鐵生懷念母愛的一篇文章。它被選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系列《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中。文章用平淡的語調(diào),按時間順序分別向我們敘述了十歲那年由自己作文獲獎引發(fā)的一件事情、二十歲母親為他治病和鼓勵他寫小說的事情以及三十歲以后也就是出名以后對母親的那種壓抑在心里、讓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其中的文字流露出一種款款的深情,這一份真情并非像朱自清看到父親背影時的那種辛酸和憐惜,而是在平淡的敘述中透露出的深深的愧疚和傷痛,正是從這種讓作者“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的愧疚和傷痛中,我們領(lǐng)略到作者對母親深不見底的追思。

從行文思路上看,有人會說,文章要寫的是懷念母親,第一段為何要寫“我”的年少氣盛、輕易容不下母親說她小時候作文寫得比自己好?為何又要寫母親夸自己小時候作文寫得比兒子好來打擊兒子的自尊心?先說第二個問題,說母親的行為是出于自夸,那是我們像作者小時候年少不更事一樣誤解了母親的用意--當兒子在作文比賽中獲得第一,母親心中自然高興,在這個時候說起她自己小時候的驕傲,既有讓兒子一起分享自己回想美好往事所帶來的快樂的成分,也有鼓勵和鞭策自己的孩子百尺竿頭更上一步的意味,只不過“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沒經(jīng)驗,她想不到這會給“我”的自尊心帶來莫大的傷害,結(jié)果好事辦壞,讓“我”故意拿“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這樣的話來笑她,還“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所以,打擊兒子的自尊心不是她的用意。接著說第一個問題,作者寫自己的年少氣盛、輕易容不下母親說她小時候作文寫得比自己好,那是對自己的莽撞給母親帶來尷尬(從“她就解釋”的行為中看得出來)和傷害(“把她氣得夠嗆”)的一種追悔,所以,對于中心表達而言,這不是一種游離,反而是一種鋪墊,一種強化。

第二段寫“我”病中一心想著寫小說,沒有顧及母親想治好兒子的病的那種虔誠和希望的感受,竟然說出“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的話,而且產(chǎn)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的想法,辜負了母親的一番殷殷心意,也寫母親為治好“我”的病而四處奔波的毫不氣餒的精神以誤傷了“我”之后的驚惶不安與自責,正是母親的這一番驚惶不安、自責,與作者一心想著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卻很少留心母親感受的做法形成有力對比。如此行文,很好地表現(xiàn)出作者對往昔錯對母親的自責與愧疚。

第三段寫母親對治好“我”的腿絕望之后,極力鼓勵和幫助“我”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文章的主體從第四段開始,圍繞合歡樹這個意象抒寫自己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取得成功之后的深藏于內(nèi)心的對母親的強烈的思念。在淡淡的敘述中,作者竭力抑制住內(nèi)心刻骨銘心的思念。

從什么地方能看出作者內(nèi)心思念的刻骨銘心和對它極力的抑制?

一、出名之后,作者為母親無法與自己分享成功而感到煩亂不安,到小公園躲避好心好意的記者并責問上蒼的不公,而后到街上瞎逛,不想回家。作者并沒有盡力宣泄這種令他煩亂的思念,而是極力地抑制它,把思念化為一杯苦水,獨自一人慢慢啜飲。這里,也許有人會感到疑惑:艱辛之后的成功怎么會讓史鐵生心煩意亂呢?那是因為長大以后,史鐵生既明白如果沒有母愛、無私而深沉的母愛,在艱難的日子中自己是難以支撐過來的,也清楚自己想獲得成功其實在很多程度上就是為了報答這一份無私的母愛,等到熬出了頭,可愿望卻無法實現(xiàn),這種“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傷是如何圍困史鐵生的魂靈,我們可想而知。所以,此時的成功帶給史鐵生的不是喜悅而是心煩。

二、作者“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兒小院兒,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這“推說”二字就可突出作者內(nèi)心的情怯,他來到大院是本是想見見小院,想見見母親生活過的小院,但是與游子近鄉(xiāng)情怯相似,他來到大院就再也沒有勇氣到小院里去,那是因為他怕無法承受睹物思人的傷痛,甚至當老太太們?yōu)榱藫嵛克麑δ赣H的思念而提議他到小院去看看那棵合歡樹的時候,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去不太易”。

三、作者為老太太們所提到的一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的事所觸動,終于鼓起勇氣正視內(nèi)心情感想去看看那棵樹,卻又因為“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過道窄到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cè)身”,要求人背才能到小院去,會被人窺見自己見到那棵母親生前侍弄過的合歡樹時不能自持的樣子,再一次選擇默默承受,“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把“悲傷也成享受”。

上面這些行為所透露出來的是強烈的思念和刻意的隱忍的斗爭,是堅強與脆弱的矛盾,這把史鐵生折磨得好苦,讓他愧疚,讓他悲傷,也讓人從中感受到史鐵生對母親那份追思的刻骨銘心。

有人不解:文章為什么要出現(xiàn)“合歡樹”?它有什么深意呢?

一、母親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文中“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兩句話不顯山不露水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能把鋪墊做得如此絕妙,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合歡樹本身就是明證,也是見證。說是明證,那是因為母親會為它沒發(fā)芽嘆息,會為它長葉高興,會為它沒開花念叨;說是見證,那是因為它見證了母親對史鐵生無私而堅忍的母愛。

二、合歡樹更是一種象征。因為在母親的潛意識里,這棵第二年沒有發(fā)芽讓她嘆息了一回、第三年長出葉子讓她高興了很多天、不能早點開花讓她念叨的合歡樹,正是病兒史鐵生的影子;在作者眼里,這一棵耗費母親不少精力、讓母親牽掛、如今長大開花的合歡樹正是自己的影子。

三、更耐人尋味的是,“合歡”二字,讓我們婉婉轉(zhuǎn)轉(zhuǎn)地讀出史鐵生內(nèi)心深處的愧疚與悲傷:母親和我總是盼望著有朝一**能一起享受我成功的快樂,可如今……。兒子在成功之**特別想與昔**為他的身體和文學創(chuàng)作而辛勤操勞的母親共享快樂,可母親卻早已不在人世,合歡樹會給作者帶來什么樣的聯(lián)想和感受?掩卷思之,真是回腸蕩氣,心酸不已。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本文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點。一、作者對母親的追思之情深入骨髓,而這種情感的抒發(fā)卻是內(nèi)斂的--心煩、愧疚與悲傷就像輕度發(fā)酵的茶葉悠悠散發(fā)著茶香那樣,徐徐地吐露出綿長而醇厚的思念。二、作品構(gòu)思精巧縝密。內(nèi)容上,先敘寫十歲和二十歲時自己與母親之間的往事,為下文借合歡樹抒寫追思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只有母親為兒子作出了身心的付出,才能讓人感受到那份追思的真實與真摯,也成了追思的一部分;意象安排上,合歡樹既成為維系母愛、維系兒子對母親思念之情的物象,也成了思親情苦的反襯物。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六

12、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疯F生《命若琴弦》。

13、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史鐵生《命若琴弦》。

20、彈好了就夠了?!疯F生《命若琴弦》。

24、為活著找個理由,只為更好的活著?!疯F生《命若琴弦》。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七

在臺階上張望那條小街的時候,我大約兩歲多。

我記事早。我記事早的一個標記,是斯大林的死。有一天父親把一個黑色鏡框掛在墻上,奶奶抱著我走近看,說:斯大林死了。鏡框中是一個陌生的老頭兒,突出的特點是胡子都集中在上唇。在奶奶的涿州口音中,“斯”讀三聲。我心想,既如此還有什么好說,這個“大林”當然是死的呀?我不斷重復奶奶的話,把“斯”讀成三聲,覺得有趣,覺得別人竟然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點可真是奇怪。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1953年,那年我兩歲。

終于有一天奶奶領(lǐng)我走下臺階,走向小街的東端。我一直猜想那兒就是地的盡頭,世界將在那兒陷落、消失--因為太陽從那兒爬上來的時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沒有。誰料,那兒更像是一個喧鬧的世界的開端。那兒交叉著另一條小街,那街上有酒館,有雜貨鋪,有油坊、糧店和小吃攤;因為有小吃攤,那兒成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處。那兒還有從城外走來的駱駝隊?!笆裁囱?,奶奶?”“啊,駱駝?!薄案陕锬?,它們?”“馱煤。”“馱到哪兒去呀?”“馱進城里。”駝鈴一路叮玲鐺瑯叮玲鐺瑯地響,駱駝的大腳趟起塵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頭駱駝不緊不慢招搖過市,行人和車馬都給它讓路。我望著駱駝來的方向問:“那兒是哪兒?”奶奶說:“再往北就出城啦?!薄俺龀橇耸悄膬貉??”“是城外。”“城外什么樣兒?”“行了,別問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領(lǐng)我朝另一個方向走。我說“不,我想去城外”,我說“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來。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帶你去個更好玩兒的地方不好嗎?那兒有好些小朋友……”我不聽,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零亂,住戶也漸漸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磚墻走了好一會兒,進了一個大門。啊,大門里豁然開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靜的樹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間。滿地的敗葉在風中滾動,踩上去吱吱作響。麻雀和灰喜鵲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覓食。我止住哭聲。我平生第一次看見了教堂,細密如煙的樹枝后面,夕陽正染紅了它的尖頂。

我跟著奶奶進了一座拱門,穿過長廊,走進一間寬大的房子。那兒有很多孩子,他們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臉。他們在唱歌。一個穿長袍的大胡子老頭兒彈響風琴,琴聲飄蕩,滿屋子里的陽光好象也隨之飛揚起來。奶奶拉著我退出去,退到門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見了我們但不走過來,惟努力地唱歌。那樣的琴聲和歌聲我從未聽過,寧靜又歡欣,一排排古舊的桌椅、沉暗的墻壁、高闊的屋頂也似都活潑起來,與窗外的晴空和樹林連成一氣。那一刻的感受我終生難忘,仿佛有一股溫柔又強勁的風吹透了我的身體,一下子鉆進我的心中。

后來奶奶常對別人說:“琴聲一響,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鬧了?!蔽叶嗝戳w慕我的堂兄,羨慕所有那些孩子,羨慕那一刻的光線與聲音,有形與無形。我呆呆地站著,徒然地睜大眼睛,其實不能聽也不能看了,有個懵懂的東西第一次被驚動了——那也許就是靈魂吧。后來的事都記不大清了,好象那個大胡子的老頭兒走過來摸了摸我的頭,然后光線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沒有了,再后來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樹林里了,還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個紙袋撕開,掏出一個彩蛋和幾顆糖果,說是幼兒園給的圣誕禮物。

這時候,晚祈的鐘聲敲響了——唔,就是這聲音,就是他!這就是我曾聽到過的那種縹縹緲緲響在天空里的聲音啊!

“它在哪兒呀,奶奶?”

“什么,你說什么?”

“這聲音啊,奶奶,這聲音我聽見過?!?/p>

“鐘聲嗎?啊,就在那鐘樓的尖頂下面?!?/p>

不知奶奶那天為什么要帶我到那兒去,以及后來為什么再也沒去過。

不知何時,天空中的鐘聲已經(jīng)停止,并且在這塊土地上長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兒園在我們?nèi)ミ^之后不久便都拆除。我想,奶奶當年帶我到那兒去,必是想在那幼兒園也給我報個名,但未如愿。

再次聽見那樣的鐘聲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個小時飛機,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麗的城市,一走進那座城市我就聽見了他。在清潔的空氣里,在透澈的陽光中和涌動的海浪上面,在安靜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隨時都聽見他在自由地飄蕩。我和妻子在那鐘聲中慢慢地走,認真地聽他,我好象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個世界都好象回到了童年。對于故鄉(xiāng),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jīng)喚起,就是你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八

這是一篇圍繞“母親”而作的文章,這一點毫無疑問;只是,迄今為止無論是賞析還是試圖研究這篇文章的論者,都有意無意地繞開了文本中一個明顯的曖昧之處:如果“合歡樹”代表或象征著母愛(托物言志),為什么文章再三強調(diào)自己多年來沒有再去看過長大了的合歡樹?有些論者認為,這一點顯示了作者對母親的愧疚;若果真如此,文章中的“我”為什么一面說道自己“后悔”沒有去看合歡樹,一面又表示讓別人背著去看也不是不可能?--簡言之,看起來似乎“母愛”是這篇文章浮在表面的寓意,而它的象征符號“合歡樹”倒顯得意義曖昧。如何理解“合歡樹”與“母親”的關(guān)系?在以下的篇幅中,我試圖借用齊澤克的“征兆”和“幻象”等概念,嘗試對此進行解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合歡樹》是一篇精神分析的“范例”文本;事實上,沒有一個文本是精神分析的范例,但任何文本又都是精神分析的范例。我只是希望,借用這樣一些工具,能表明當我們用“母愛”來解釋這個文本、甚至給它添枝加葉(例如,用其他關(guān)于母愛的文章來幫助解釋)的時候,我們有可能輕易打發(fā)了文章中敘述者表現(xiàn)出的欲言又止的復雜情緒。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文章標題的“合歡樹”直到文章過半時才出現(xiàn)--。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我”一開始并沒有注意到“合歡樹”的存在,甚至連搬家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它--“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表明在“我”眼里的“合歡樹”并非從一開始就與“母親”掛鉤。重要的是,“我”對“合歡樹”的重新認識(或重新發(fā)明)是通過他人的詢喚完成的:“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合歡樹”被回溯性地重新命名并借此獲得獨特的價值--更確切地說,是經(jīng)過了誤認(開始以為是“含羞草”)到再認的過程;經(jīng)過鄰居,敘述者“我”被詢喚為一個將“合歡樹”與“母親”關(guān)聯(lián)起來的主體。就此而言,我們可以把“合歡樹”理解為一個精神分析意義上的“征兆”:“征兆是無意義的蹤跡,其意義是不能從隱藏在過去的深溝中予以發(fā)現(xiàn)和挖掘的,而只能回溯性地構(gòu)建--分析產(chǎn)生真理;即為征兆提供符號位置和意義的意指框架(signifyingframe)?!恳淮螝v史斷裂,每一個新的主人能指的到來,都回溯性地改變了一切傳統(tǒng)所具有的意義,重構(gòu)了對過去的敘述,使其以另外一種新方式具有可讀性?!盵2]人們把“合歡樹”和“母親”聯(lián)系在一起,就在這一命名的瞬間,“我”開始賦予這棵曾經(jīng)被遺忘的合歡樹以意義。--那么,“合歡樹”就是“母愛”的象征嗎?不是。

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

……。

我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如果我們把浮在文本表面、看起來容易理解的“母愛”(請注意,文章中沒有一處出現(xiàn)這個詞,甚至題記中也不是“母愛”,而是“母親的呼喚”)重新解讀為拉康術(shù)語中的“幻象”,或許可以對上述問題進行某種理解。在齊澤克的論述中,“幻象”是與“征兆”相對立的某種話語建構(gòu):“征兆暗示、示意某些沒有隔絕的、一致的大他者,大他者將回溯性地為其賦予意義;幻象暗示要刪除的、阻塞的、隔絕的、非完整、不一致的大他者--這就是說,他填補大他者的空隙?!盵3]與其說作者希望借“我”來表達對母親的歌頌,不如說他早就意識到這樣一種歌頌會落入大他者話語(符號秩序)的圈套--“我”想表達的恰恰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母愛”(及其一系列扮演主人能指角色的能指,如“無私”、“寬容”、“勤勞”、“偉大”等等),而如果讀者把“我”不愿意進入小院子,理解為對“母愛”的愧疚心態(tài),其實就與大他者話語相互合謀:重新縫合了文本通過征兆(“合歡樹”)而打開的縫隙。關(guān)于這一點,下文還要進行論述。目前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拒絕回到小院子的行為,應該被理解為“拒絕向自己的欲望妥協(xié)”的行為。--對此需要進行如下解釋:一般意義上的“母愛”作為大他者話語建構(gòu)的“幻象”,“使我們逃避那難以忍受的僵局,在僵局中,他者需要從我們這里得到某物,但與此同時,我們無力把他者的這一欲望翻譯成一個實證性質(zhì)詢,翻譯成一個要去認同的委任”?!澳赣H”對于“我”而言,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體驗,是無法被加以符號化、無法闡釋和理解的事情--是作為“幻象”的“母愛”的對立面。在這個意義上,“我”拒絕回到小院子,拒絕去重訪母親曾經(jīng)居住過的屋子,就是拒絕作為“幻象”的“母愛”所建構(gòu)起來的欲望客體:“當我們在現(xiàn)實中遇到一個客體,它具有幻象化的欲望客體的全部特征,我們?nèi)匀粫喽嗌偕俚馗械绞?;我們體驗到了某種‘并非如此’;顯而易見的是,最終找到的實在客體并非欲望的指涉,盡管它具有一切必不可少的特征。”[4]由于敘述者并不試圖鄉(xiāng)愁般地歌頌“母愛”,他也就清楚知道,哪怕重新訪問母親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看到那里“物是人非”的一草一木,也只會讓他“多多少少地感到失望”。

為了避免“合歡樹”成為與小院子類似的“幻象化”欲望對象,敘述者不愿意直接面對這棵每年開花的樹。但是,為了表明“合歡樹”具有的獨特地位(作為一個“征兆”),敘述者又必須以某種方式表向讀者標示其作為“征兆”的存在。因此文中出現(xiàn)了鄰居家的小孩這一角色:

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在關(guān)于“母愛”的闡釋路徑中,小孩這個角色顯得有點多余;但是,“孩子”對合歡樹的“凝視”卻把后者的“征兆”地位顯現(xiàn)出來:在這里,凝視并不對事物進行解釋,但它把事物抵抗闡釋的一面顯現(xiàn)出來,“合歡樹”作為征兆,是“一個抵抗溝通與闡釋的惰性瑕疵,一個不能囊括在話語循環(huán)、社會粘結(jié)網(wǎng)絡(luò)循環(huán)中卻又成為其生存條件的瑕疵?!盵5]換句話說,“合歡樹”本身并沒有什么意義--既沒有“合歡”的字面意義,也沒有“母愛”的隱喻意義--但它作為征兆卻意味著“我”對母親的復雜感情:圍繞“母親”這一創(chuàng)傷性體驗而建立起來的符號秩序,本身就因為這一創(chuàng)傷性(或不可能性)的內(nèi)核(“母親”)而存在短缺,“幻象”(“母愛”或回到小院子看看)試圖填補這一短缺,而“征兆”(“合歡樹”)則扎扎實實地將這一短缺表征出來。當年“悲痛弄得我們把這棵樹都忘記了”,而如今,當這棵樹被重新命名為“征兆”的時候,它重新帶回了曾經(jīng)的創(chuàng)傷記憶。

文章開頭幾段,都是敘述者對當年關(guān)于母親的種種事跡的追述。但是,敘述者采用的相對冷靜的語調(diào),與其說體現(xiàn)出“母愛”的偉大,不如說“母親”的種種事跡無法被組織到一套完整豐富的敘事安排里。因此,敘述者受到的“安慰”也是來自某種神秘而不可知的東西:

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母親”占據(jù)著創(chuàng)傷性內(nèi)核的中心,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構(gòu)成了符號秩序所無法化解的“原質(zhì)(thething)”--符號秩序無法包容穿透的“堅硬內(nèi)核”;并不是符號無法穿透的這個原質(zhì)模糊了意義,而是任何試圖闡釋它的意義反過來令我們無法真正體驗這個原質(zhì)帶來的震撼。敘述者對母親的追述,與其說是做出了解釋,不如說是表明了解釋的不可能性。

在《合歡樹》發(fā)表之前三個月,史鐵生寫了著名的小說《命若琴弦》。如果假定作者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思想是一貫的,我們或許就可以從這篇著名的中篇小說里尋找答案。在小說最后,作為主人公之一的老瞎子,通過一輩子努力而終于彈斷了一千根琴弦,最終卻發(fā)現(xiàn)所謂的“藥方”只不過是一張白紙:

他一路走,便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興致勃勃的翻山、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么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弦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shè)。老瞎子想起他師父臨終時的情景。他師父把那張自己沒用上的藥方封進他的琴槽。

對此,我們可以模仿齊澤克的話說:無法闡釋但卻始終在場的“原質(zhì)”,并不是康德所謂的“自在之物”或認識論意義上的無能為力--相反,它本質(zhì)上什么也不是,它就是一張白紙,一個空隙,一個短缺,一種創(chuàng)傷經(jīng)驗,或本體論意義上的不可能性。當老瞎子回首過去經(jīng)歷過的生活,回憶自己為了彈斷一千根琴弦而付出的努力時,他才意識到這些點點滴滴其實構(gòu)成了真正的生活。但是,重要的并非由此得出結(jié)論認為“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恰恰相反,重要的是看到,原先呈現(xiàn)為阻礙的東西(需要彈斷一千根琴弦),最終證明就是問題的答案本身:“黑格爾式的從意識到自我意識的過渡,暗示出對某個嚴重失敗的體驗:主體(意識)想揭穿幕后的秘密;他的努力失敗了,因為幕后一無所有,而‘一無所有’就是主體?!盵6]正是通過發(fā)現(xiàn)“藥方”上什么也沒有,老瞎子最終意識到自己生活的意義(成為“主體”),而不斷追求某種目的、不斷想要“揭穿幕后的秘密”的小瞎子,仍然有待自己去發(fā)現(xiàn)“真相”、認識自我。

回到《合歡樹》,我們發(fā)現(xiàn),“合歡樹”作為征兆表征著符號秩序的短缺,它一方面拒絕任何闡釋,另一方面又把“我”詢喚為一個與此有關(guān)的主體,使“我”不斷產(chǎn)生希望追求和闡釋“原質(zhì)”的欲望。但是,由于作為創(chuàng)傷性經(jīng)驗的“母親”本身就是大他者(符號秩序)的短缺,追求闡釋的結(jié)果只有兩種:要么用“幻象”(“母愛”)填補并縫合這一短缺和空隙,建立起一套通常意義上的、充滿鄉(xiāng)愁的歌頌“母愛”的話語;要么面對下述事實:這一符號秩序的短缺也正是作為主體的“我”的短缺,“我”不可能通過縫合這一短缺而平息“征兆”帶給“我”的焦慮和欲望;穿透“征兆”的行為所揭示的真相,就只是這一“短缺”而已。追求真相,不過就是對此一永恒的“短缺”有所意識而已。敘述者把前一種可能性交給了將來長大了的“那個孩子”: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到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我們或許可以把文章題記中的“母親的呼喚”過度闡釋為某種與“母愛”相對峙的因素:“母親”聲音的獨特性,并不落實為某些具體的主人能指,但它吸引人聆聽、動容、前往;它無法被置換為一系列普遍性的價值疊加,也不可被還原為某些固定的意象。與此相對,“母愛”的普遍性格往往包含著一套樣目繁多的價值或情感,哪怕?lián)f“母愛”總是具有“不可替代”這一“單一價值”。歸根結(jié)底,確實可以說這篇文章是關(guān)于“母親”的獨一無二性,但這一獨特性卻無法被任何其他能指代替,甚至“偉大的母愛”也不行。這也就是為什么,敘述者再三寫道,其他人似乎都無法理解他: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

……。

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為什么別人無法理解“我”呢?因為只有“我”占據(jù)了那個“主體”的位置,“征兆”只向著“我”敞開其存在;也只有對“我”而言,“母親”呈現(xiàn)為原質(zhì)的存在。就像卡夫卡《在法的門前》里那扇面向可憐的來訪者的“法的大門”--只有他能夠面對這扇門,而他又永遠無法進入這扇門。

作者:魏敏。

《合歡樹》是史鐵生一篇追憶母愛的文章,寫于1984年11月。這一年,為自己付出一生辛勞的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人世,但小有名氣的史鐵生卻時常懷念那位對自己不離不棄,含辛茹苦的苦難母親,并且想與慈愛的母親共享收獲的歡樂,可是偏偏已不能夠,這是怎樣的悲哀??!于是在柔腸百轉(zhuǎn)之中寫下這至情的懷念。正如他在《有關(guān)廟的回憶》里寫道:“母親,她的靈魂并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視我并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在幽冥中與她會合,她才放了心,重新投生別處,投生在一個靈魂有所訴告的地方了。我希望,我把這個夢寫出來,我的黑夜從此也有了皈依”1文章就是借合歡樹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懷念甚至歉疚。也許只有這樣作者才能在黑暗中找到皈依。

《合歡樹》能夠感人肺腑并且被選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系列《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中。原因是它不僅在思想上而且在藝術(shù)上也閃耀著獨特的光彩。

一、以小見大的選材。

終于,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10,“母親卻已不在人世”11。細心讀來,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選擇的三個時間段分別是10歲,20歲,30歲,這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作者恰恰選擇了這些重要時刻的一些生活片段,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也表現(xiàn)了的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這種藝術(shù)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從不全到全德表現(xiàn)手法,給寫作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xiàn)力,同時為接受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這正是作者在選材方面的獨具匠心之處。

二、詳略得當?shù)臄⑹觥?/p>

文章對“我”十歲時、二十歲時、三十歲時和母親的生活狀況進行了概括性描述,突出重點,略去枝節(jié)。前三自然段主要敘述了“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兩條腿殘廢了”和“文章發(fā)表”并“獲獎”三件事。而這三件事中又重點寫了二十歲時“腿殘”,概述了腿殘后的生活和想法“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應該再干點別的事,先后改變了幾次主意,最后想學寫作,”12卻詳細敘述了母親為我治病的經(jīng)歷以及幫我學習寫作的經(jīng)歷:“二十歲時”13,“我的兩條腿殘廢了”14母親的全副心思“放在給我治病上”15,她那時已不年輕,“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16。母親為我操碎了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17,“找來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18。當“我”說“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19要放棄治療時,母親總是說“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20“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21,她“晝夜守著我”22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23;當“我”關(guān)注生命的價值,寫小說時,她又鼓勵我,“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24。這其中有細節(jié)描寫、有語言描寫、有行動描寫。而種這有詳有略的寫法寄深情于冷靜的敘述之中,不急不躁,不枝不蔓。為我們再現(xiàn)了母親在我身患疾病時的憂慮,擔心以及對我的病的永不放棄的做法,生動感人,突出了懷念母親贊美母愛這一主題。

三、新奇精巧的構(gòu)思。

文題雖為“合歡樹”但全文并沒有直接描寫輸?shù)牟糠?,只是在后半部分若隱若現(xiàn)的提到合歡樹。其實文章并非以篇狀物類散文而是托物言志類抒情散文,即借合歡樹表達了母愛就是一種蔭蔽。文章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前部分寫母親生前的事以我的突然殘疾為重點,突出了母親為我治病而心力憔悴但始終沒有放棄。主要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悉心呵護。后面部分寫母親逝世后的事。作者把鏡頭推向了若隱若現(xiàn)的合歡樹,從另一個角度來表現(xiàn)母愛。合歡樹是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時在路邊挖的,當時以為是“含羞草”,先是種在盆里,后來又移栽窗前。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25“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了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6正是在母親的愛護和照料之下合歡樹茁壯成長,如今“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27可以說沒有母親的呵護,沒有母愛的滋養(yǎng),就沒有合歡樹生機勃勃的今天。而母親這樣的愛護合歡樹一方面說明了母親的善良,另一方面也說明母親已把這棵多難的樹看成了我,若不然當母親看到合歡樹“起死回生”時為何高興了很多天并認為是好兆頭呢?由此看來前面部分寫母親對我的照顧與后面寫母親對合歡樹的呵護是相照應的。合歡樹仿佛是我的難兄難弟,又是母愛定的象征與化身。文章寫合歡樹即是寫母愛,但又比直接以母愛為題顯得含蓄蘊藉。這便是本文構(gòu)思巧妙之處。

四、質(zhì)樸含蓄的語言。

史鐵生散文語言以質(zhì)樸自然見長,本文也是如此。閱讀文章,猶如聽史鐵生話家常,對母親那濃烈的情感都藏在了純厚質(zhì)樸的文字里了。如寫到“我的兩條腿殘廢了”28時是那般冷靜,寫“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9看似客觀冷靜的敘述語言,但其中飽含了對母親為自己而日益憔悴的心酸也表達了在自己突然殘疾是母親對自己的悉心照顧的感激,更多的是母親已不再年輕還要為自己操勞,憂慮的歉意。又如“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整整七年?!?0同樣不帶任何抒情,不事任何雕琢的冷靜敘述,卻給了讀者更多的感受空間。

文章用詞具有口語化的特點,使文章語言獨具平易淺近的自然、樸素、淡雅的韻味。如“非瘋了不可”31“躲了出去”32“她的心里太苦了”33“受不住”34“召她回去”35“光扯些閑話”36“忙扯到別的”37“過道窄得一個人”38等處都使用了單音節(jié)詞語,使文章語言生動、傳神,如日??谡Z。

瑣碎的事情因為深沉的情感而統(tǒng)一,深沉的情感又憑借樸實的文字而流淌。合歡樹真可謂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

樹在人亡,史鐵生不可面對的悲痛。

1984年11月,史鐵生出自對母親的沉痛思念,寫了《合歡樹》。在母親去世多年后成名的史鐵生,承受著欲報答而不能的悲痛,一棵有關(guān)母親和他的合歡樹,如今終于開花并且與屋高,他想去看卻終于不敢看。

文章先以順序手法從作者十歲那年寫起。十歲時母親還年輕,“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二十歲時“我”兩腿殘疾,母親已不再年輕,為了我的病,“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三十歲時“我”小說發(fā)表,過了幾年另一篇小說獲獎,母親卻沒法看得見“我”的成就了。而她曾經(jīng)怎樣的全副心思放在我的病上,曾經(jīng)怎樣的“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那樣,抱了希望”??!

“我”不明白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自己搖著車躲到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迷迷糊糊的,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p>

接著作者通過插敘的手法,提到本文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合歡樹。母親還活著時,有一年,她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無意中帶回一棵合歡樹苗?!澳赣H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了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p>

合歡樹象征什么呢?合歡樹其實就象征著史鐵生,象征著母親的兒子“我”。“我”的殘疾,母親的用心照顧;體現(xiàn)在合歡樹雖然沒有發(fā)芽,母親嘆過氣,“還舍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合歡樹茂盛了,母親認為是好兆頭,興許兒子的病從此有希望呢?于是“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在母親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找到“寄托”時,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抱了希望。鼓勵著“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只是擔心著兒子,不知道兒子的前途在哪里,他什么時候才能走出一條息的路?她擔心著,訪問演出好像念叨著“合歡樹幾年才開花一樣。”

合歡樹雖然象征看“我”,但畢竟不是“我”;雖然都得到過母親的喜歡,受過母親的照顧,但既是母親的兒子,“待遇”就不一樣。“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我們離開小院兒。當年的那個小院兒,如今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里只有那棵樹”?!坝幸惶炷莻€孩子長大了,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樣種的?!弊髡哌^去總推說手搖四進出太不容易,他心里抖著,不敢去看合歡樹;現(xiàn)在過道窄到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cè)身,“我要是求人背我過去,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他的后悔難道真的是因為前兩年沒有去看嗎?不是的,既然要求別人背,也不是不行的話。他其實是不敢?!澳昴甓奸_花,長到房高了”,我的小說如今常獲獎,我“走”出了一條路了,但母親已不在了。最想看合歡樹開花的人偏偏不在,最愿意看到“我”獲獎的人偏偏不在;如果說合歡樹開花是對母親的報恩,“我”的獲獎不也是對母親的報答嗎?作者期望借一個小男孩長大后,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想起他自己的媽媽,跑去看看那棵樹,替自己完成未了的心愿。

但小男孩到底不是作者自己,“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子選手的”,他不知道一棵樹聯(lián)系過怎樣的兩個人的生命,他也不會知道史鐵生面對樹在人亡,他心里怎樣的抖著。知道的人只有史鐵生自己。

史鐵生的《合歡樹》以意味深長的意象,樸素的語言,告訴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議論抒情的句子很少,但讀者在字里行間領(lǐng)略并體會著作者對母親的深沉的愛和思念,心里不自主的隱隱作痛。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九

1.準確理解作者對生命的真實感悟。

2.探尋個體命運困境突圍的方法。

準確理解作者對生命真實感悟——人生就是一場錯過。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講的這篇課文的作者,大家經(jīng)過預習你們知道些什么?

學生:是個雙腿殘廢,終日只能坐在一家輪椅上的的殘疾人。而且是只在20歲的年紀上。

史鐵生當年的心路歷程,最典型的記錄在兩篇文章里面。一篇是篇幅更大的中篇散文《我與地壇》,一篇就是我們今天要上的《合歡樹》。

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句話,有句話叫做:寫作就寫一句話——這句話是一個當代作家說的。意思就是說,每一篇一流水準的文章,都有一句話,這句話代表著這篇文章的靈魂。文章的主題都濃縮都有這么一句貫穿全篇的靈魂。

那么,你們覺得《合歡樹》這篇文章有沒有?如果有,是哪一句?

好,現(xiàn)在請我們所有人把眼光聚焦到這句話上來——倒數(shù)第二段那句“悲傷也成享受”!

顯然,這句話里面有兩個概念——悲傷與享受。為什么會悲傷?為什么享受?為什么悲傷竟會變成了享受?我們要知道,這可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其實我們弄清楚了這幾個問題我們就讀懂了《合歡樹》。

環(huán)節(jié)一:探尋悲傷——感悟生命的困境

問題:那我們先談談史鐵生真正悲傷的是什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段。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袄蠋熣业郊襾韱?,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蔽衣牭脪吲d,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ppt)

問題一:對待我的作文獲獎,母親和我各自的心理是怎樣的?

明確:母親急著表明自己的優(yōu)秀,甚至比自己兒子還要優(yōu)秀,這是一個年輕、有才的女性的虛榮心。我呢希望得到母親的充分贊賞和肯定,所以母親陳述她的榮耀過去時故作冷漠,讓母親失落和生氣。這兩者心與心之間是有隔膜的。我不明白母親的心思,母親也不明白我的心思。

“醫(yī)院已經(jīng)明確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薄皠e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廢人救出困境。“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她()說。(ppt)

明確:我:煩躁地、不耐煩地、厭倦地、痛恨地、敷衍地、責備地、絕望地、頹廢地。

母親:哀求地、滿懷希望地、懇切地、慈愛地、急切地、乞求地。

母親依然充滿希望,相信奇跡;不愿放棄,母親的執(zhí)著與堅持。而我充滿了絕望。

明確:那時候,我沉浸在身體殘廢的痛苦中,試圖用寫作來拯救自己,對母親的關(guān)懷毫不顧惜。我只關(guān)注自己的痛苦,自己在尋求痛苦的解脫。

同學們,當我三十歲的時候,我的小說發(fā)表了,我的自我拯救之路成功,母親卻去世了。

問題:作者此時的感受受會是什么?

我感受到?jīng)]有母親分享“我”的榮譽的遺憾。

同學們我們一起齊讀第五自然段。獲獎之后……1、2起。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1)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2)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3)“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蔽业男牡玫揭稽c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在樹林里吹過。(ppt)

老師:結(jié)合助推資料一,仔細品味,你讀出了什么?

助推資料一

1.人可能舍棄一切,卻無法舍棄被理解的渴望。

——《史鐵生散文·隨筆十三》/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3

2.“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

——史鐵生散文《有關(guān)廟的回憶》

學生1:我讀出了我對母親的愧疚。

學生2:我讀出了我對母親深深的懷念(思念)。

學生3:我讀出了我的自責。

學生4:渴望被真正理解,漸漸地理解母親的失望和離開。

學生5:他的成功更使他懷念自己的母親,而不是求得功名,母親的去世使他悲哀,卻又無法釋懷。

學生6:對登門拜訪的人未能理解我的無奈之情。

學生7:獲獎感言并不是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他想念母親,因為只有母親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老師明確:這是我對母親的理解與安慰的錯過,所以,錯過是我和母親命運共同交織而成的!

老師:后文當中還有講到錯過嗎?

學生:我錯過了去看合歡樹,走進那個小院。

老師:嗯。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人生就是一場錯過”。當我沉浸在作文獲獎的喜悅中的時候,母親卻急于表現(xiàn)自己當年更加優(yōu)秀,不能與我分享我的成功的喜悅;當我沉浸在殘疾的痛苦和絕望中的時候,母親為我的擔憂、苦澀和祝福,我卻不見不聞,毫無感覺——因為痛苦讓我失去了感受愛的能力;當我終于寫作成功,沖破痛苦的樊籠,走向自己的救贖的時候,母親卻已不再人世;當我理解母親理解了母親給我愛的時候,我卻永遠無法走近那棵合歡樹,對母親說一句“我終于讀懂了你,終于沒在辜負你呀”。

環(huán)節(jié)二:直面悲傷——命運困境的突圍

史鐵生如何化解悲傷?

(請閱讀7-12自然段,并結(jié)合助推資料二,得出一個最閃光的觀點。)(ppt)

助推資料二:

1.史鐵生的寫作始終以一種強悍的超越性姿態(tài),直面各種潛在的精神困境。在直面那些人類共同的精神困境時,史鐵生并不想做一個被動的愁容騎士,而是積極地將那些人生困境既視為一種永恒之惑,又視為“獲得快樂的機會”。

2.“愛”,永遠是一種召喚,是一個問題。愛是立于此岸的精神彼岸。人類的心魂不死,是因為人類有愛的需要。而愛的需要,是源自我們個體和社會的殘缺。

讓愛來激活“心魂”的漫游,再讓“心魂”去拯救人生的困境。

——《“心魂”之思與想象之舞——史鐵生后期小說論》

3.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史鐵生《我與地壇》

史鐵生具有一種向死而生的心態(tài),與他而言死有的時候即是生。生死的瞬息就如同一個節(jié)日一般值得紀念。

4.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悲美風格。川端康成強調(diào)“悲哀這個詞與美是相輔相成的”在悲傷中書寫美,在美中蘊含悲,其悲愈加,其美愈甚,從而形成一種空靈虛幻、奇詭絢麗,既悲且美的審美格調(diào)。

學生:1.用愛去解救人生的悲傷,帶著母親的精神力量繼續(xù)前行,用愛激活了心魂。——對母親愛的深度領(lǐng)悟,也成了我對生命的深度救贖。

2.以強悍的心態(tài)去面對,淡然的面對一切。

3.將所有的心緒都投入到寫作中,直面人生的困境,用寫作來寄托情思,把情感融入文章,直面人生的苦難,給人以積極、振奮人心的力量。

——自己走出痛苦的解脫。

4.把悲傷化作動力,追求愛與理解,向死而生,看淡死亡,把死亡看做平常、神圣的事。

5.通過合歡樹,表達自己會想合歡樹一樣成長,從生到死再到重生的過程。

6.試著去接受,思想上積極樂觀的去面對一切苦難。

7.敢于直面困境,讓自己不成為一個被困境打敗的人。

8.用心去記念死亡,認為它是一種精神上的美,向死而生的心態(tài)。

9.時間長了,作者的悲傷也慢慢淡了。寧靜。靜靜地待一會。寧靜是心靈的養(yǎng)護和自愈。寧靜是心靈最好的療養(yǎng)。

10.推著輪椅一個人去過往生活的地方去走一走,平靜自己的內(nèi)心。

理解母親并懷念母親。通過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回憶與母親生活的往事,進入母子精神對話的美好境界。

11.讓悲傷也變成一種通向愛的渠道。悲傷變成詩意的美。

環(huán)節(jié)三:悲傷也成享受

現(xiàn)在我們從課文里跳出來,思考一下最后一個問題:讀完和分析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們有何感悟?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換句話說也就是——這篇文章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讓我們進行情境作文。

創(chuàng)設(shè)情境,請同學就此寫段話。要求扣住文章內(nèi)容,并準確回答問題。

“如果你就是史鐵生,今夜你終于來到小院,見到那棵合歡樹,你坐在樹下,花瓣紛飛,夜色融融,此刻你怎樣向母親傾訴,來告訴她,你是如何從悲傷中獲得享受的。”(ppt)

學生示例:媽媽:自你離開后,我的心不再浮躁,但這么多年我卻終難平靜。曾經(jīng)的你,青春年華,是我讓你變得奔忙、沉重。你的希望我從未珍視,我只在我自己那個所謂的悲傷世界里徘徊。我以為我被整個世界拋棄,被生命所遺棄,現(xiàn)在我才知道,你的世界中我是那個唯一。是你對我的愛與理解,讓我知道愛的付出是通向快樂的彼岸。

大家通過對史鐵生的母親的傾訴,明白了如何進行命運困境的突圍。我想說:對于彌補心靈與生命的缺失,那種自我奮斗與自我拯救只能算是成長的初級階段。人的真正的成長應該是“悲傷也成享受”的尋找心靈的出路與自由。(ppt)

板書設(shè)計:

合歡樹

我錯過母親

期望獲得贊同作文獎獲急著表現(xiàn)自己

一心寫小說殘疾一心為我治病

毫不顧惜支持與鼓勵

期望母親分享小說獲獎離開人世

走近合歡樹小院與合歡樹無法走近

史鐵生散文合歡樹怎么寫篇十

雙腿癱瘓以后,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

望著窗外天上北歸的雁群,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里那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當一切恢復沉寂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什么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jīng)到了那步田地。

后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彼俱驳哪樕犀F(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

我的回答已經(jīng)讓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蔽艺f。

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

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幔磕闫f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

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

我沒想到她已經(jīng)病成那樣。

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

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戳司栈ā?/p>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妹妹也懂。

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