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精選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02:37:44 頁碼:12
2023年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精選13篇)
2023-11-10 02:37:44    小編:ZTFB

時間管理是有效的時間安排和合理分配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zhì)量。6.總結(jié)應(yīng)該具備鮮明的個人或團隊特色和風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總結(jié)范文,給你一些寫作上的靈感。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一

史鐵生著的《我與地壇》是史鐵生送給所有人的無價的禮物。史鐵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過了四十年的輪椅生涯,寫下了數(shù)百萬字的作品,成為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的影響和貢獻,遠超于文學(xué)之上;他給予讀者的,不僅是精美潔凈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愛和對人生真諦的探尋。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存在。《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在講他自己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重新認識史鐵生,深刻理解史鐵生。

史鐵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當代小說家、文學(xué)家。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qū)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后因急性腎損傷回家療養(yǎng)。1979年后,相繼有《我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務(wù)虛筆記》等小說與散文發(fā)表。病情轉(zhuǎn)為尿毒癥,終至透析。此后有隨筆集《病隙碎筆》、散文集《記憶與印象》、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出版。12月31日凌晨,史鐵生因突發(fā)腦出血去世。其作品先后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xué)獎、華語文學(xué)傳媒大獎等多種全國文學(xué)大獎,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二

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p>

當史鐵生見到這地壇時,它一面侵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俞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飽經(jīng)了歲月的洗禮,充斥著時間的滄桑,早已沒有當年的金碧輝煌——就像如今的史鐵生,本應(yīng)是最狂妄的,最有可能的年齡,卻忽地廢了雙腿,這對任何人,都是莫大的打擊。而地壇,卻為他準備好了一切。

史鐵生常常到這地壇去,日子久了,幾乎到處都有著他的車輪印,每天看著上下班的人群,看著和他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看著這園里的一草一木,思索著同一個問題——關(guān)于死。就這樣想了幾年,最后終于弄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死亡,是每個人必然會經(jīng)歷的的一件事,每個人活了一生,到最后的盡頭,都是一塊冰冷的墳?zāi)埂o論你這一生是怎樣的,它都會如期到來,逃不掉,卻也求不得。

史鐵生的地壇,給了他這一生,最好的答案。

常常到這地壇的,不止史鐵生,還有他的母親,那個苦了一輩子的女人。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不想阻止史鐵生出去走走,但又怕他在地壇里胡思亂想,當史鐵生在園子里待的時間太長時,她總會來找他。她也知道要給兒子這樣一段獨處的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是什么,她不知道兒子會不會好起來,她不知道她的兒子會不會在這過程中出事......她選擇了承擔,承擔一切的苦痛,承擔著所有的不幸。她還沒有見到兒子有所成就的那一天,就先離開了這個世界,活在世上,只是為了幫兒子分擔著憂愁,卻不能與兒子一起分享喜悅。“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边@園中,不單單到處都有過史鐵生的車轍,有過他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他母親的腳印。

史鐵生的地壇,充滿了無私的母愛。

這地壇,也有著其他的一些人,老夫婦,飲者,愛唱歌的小伙子......

還有,那個孩子——她是個漂亮而不幸的小女孩,她是個有些弱智的孩子,有個愛她的哥哥,還有著一群欺負她的人。當她被欺負時,他的哥哥就會出現(xiàn),然后無言的將她帶回家。為什么會有差別?又為什么會有人會去承擔痛苦?一個世界,必定會存在著差別,不然就如同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只好接受差別,接受苦難,因為這是存在的本身。差別,成就了一方,卻又讓另一方深陷泥潭。

史鐵生的地壇,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地壇,就像是他的一位知心朋友,與他共度了十五個春秋,與他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故事,品味了人生百味。

“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p>

公眾號:甘泉語文棲息濕地。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三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是作者發(fā)給人生的一封感謝信,他試圖通過這次寫作來回顧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雙腿殘廢之后,那段艱難的歲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運的人,當時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聯(lián)想到,二十出頭的青年,意氣風發(fā),正是大展才華,揮灑青春的年紀,就這樣癱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內(nèi)心的憤慨與寂寥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于是他暴戾,陰郁。

然而,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壇,也可以說是地壇找到了他,亙古不變的景象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的震撼,遍地的蕭條,卻讓內(nèi)心孤獨的他找到了心靈的家園,于是他愛上了這里,這里的一切仿佛是專門為他設(shè)計的,寧靜,空曠,沒有人來打攪,他可以靜靜的坐在那,抑或看書抑或發(fā)呆,于是,先前的躁動便被地壇這寬宏的大氣所吞噬,可以說,這使心靈的沉淀。

可嘆的是,作者忘記了,他不是棄兒,在他痛苦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親,年輕卻飽受苦難的兒子,行動不方便,內(nèi)心暴*,煩躁,卻偏偏一個人去了那荒蕪的地壇,作為母親,怎能不擔心,但只能待在房間干等,內(nèi)心的煎熬卻在激烈的進行,她沒有錯,但此刻卻在默默忍受兒子給自己的懲罰,母愛是寬容的,兒子的安全才是她現(xiàn)在最擔心的。

回憶過往,當年那個自暴自棄的少年已經(jīng)長大,于是他緬懷著那段時光,在那艱難歲月中對生命的理解,以及母親給予的關(guān)愛與啟發(fā),地壇里他自省,彌漫著濃郁的人生況味,但那只說明過去,現(xiàn)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四

夜了,煮上沸開水,泡一杯香茗,淡淡的清香撲鼻,溫潤了我干澀的心,走到窗前,依窗遠望,黑帷緊緊裹著我的視線。于是輕囁一口,倍感溫馨,母親的心是我的世界,活在母愛的氣息里,我感奮至及。那淡淡的景與縷縷清香交織重疊,再添上史鐵生先生巧奪天工之作—《我與地壇》,讀來頗有雋永深邃之氣。

曾記教師說過:世間最偉大的是愛,尤其是母愛。在得知史鐵生少量背景資料后,我試著去按照教師要求賞析這篇文章,我怎樣開始有本事來體會一個大作家的感情是共同的感情,將我與作者拉得更近,原先還是感情成為我成熟的催化劑。

在《我與地壇》中,作者向我展露了一份沉郁與厚重的思想感情,深邃而透辟,文筆優(yōu)美而坦誠,絲毫不乏一個作家的獨特視角認識事物的共性。

作者在文中與地壇的關(guān)系滲透著看似簡單實則極為豐富的感情,地壇中的風風物物,在作者感情的重染下仿佛變得靈氣十足的感情,那里有人物與自然的對話;人的感情、思想間的相互碰撞,在第二部分作者貫穿的始終是對母親誠摯的熱愛,對往事的追憶,交織著作者對母親的理解與對往事的悔恨,對親情的感悟。

我只能用我乏缺的言語來描述作者復(fù)雜的心緒以及深刻的人生啟迪。

杯中茶水早盡,唯留苦澀后沁人心脾的甘甜,還有杯子的余溫。我靜靜地駐立在那里,如張愛玲一般的享受清風,還去享受擴大的愛。

也許我沒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那種對大眾高尚的愛,也許我沒有韓愈《左遷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那種忠貞;也許我將來沒有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中那樣的豪情壯志,但我有著對母愛的莊嚴肅敬。呵!我不失望。原先總期望所有完美的事物都被自我占有,而此刻已經(jīng)不再奢求,因為我已經(jīng)占有了母愛!

在讀《我與地壇》時,我仿佛不是在讀書,而是在傾聽一位知己細細地講述他的故事,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篇散文給我的感受是: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珍貴的東西叫幸福,它看不見,摸不著,卻一向在你的身邊。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榮譽,是金錢,是權(quán)力,而我認為,幸福是母親對你深深的愛。

經(jīng)過閱讀《我與地壇》,我也深深的反思了自我種.種不對。寫作業(yè)時,媽媽讓我身體要挺直,肩膀不要一高一低,我總是會反駁一句:這跟您有什么關(guān)系;暑假里,我每一天都吃冰條,媽媽說,女孩子冰條吃多了對身體發(fā)育不好。可我還是趁您上班了,偷偷吃。我還記得許多這類的事,可是在做過之后沒有勇氣對您說對不起。媽媽,我愛您!是您給了我一個充滿愛與奇跡的世界;是您在我身邊不斷的督促,鼓勵我去勇敢地放飛自我的夢想;是您給我自信,讓我微笑著去應(yīng)對生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五

讀完這篇震撼人心的文章的第二天,心中難以平復(fù)的感情督促著我去書店尋找這本《我與地壇》。然而未及我出門,便從當日的報紙頭條上得知了一個令我驚愕不已的消息——2010年12月31日,史鐵生先生因腦溢血去世。一位偉大而樸實的作者,就這樣在我剛準備伸手觸及他用文字構(gòu)筑起的世界的時候悄然隕落了,留我繼續(xù)在這奔騰不息的生命長河中探尋、思索。如英國詩人濟慈所言,“余下的只是靜默,深摯于涕淚與嘆息的靜默”,我不知該怎樣言明,只覺世界忽然靜寂。那天我還是去了書店,但卻空手而歸。在書店里我看到史鐵生先生的作品被單獨展示出來,并張貼者各種紀念他的海報,展示柜前人頭攢動,這幅場面在我看來無論如何都與那些躺在書柜里的書格格不入,而我也沒有了擠進去買書的沖動。又過了半年,一個晴朗的午后,我再次踏進了那家書店,與上次不同,那些書已經(jīng)回到原位,安靜的躺在書架上。我一眼便看見了那本《我與地壇》——封面簡簡單單寫著書名,既無作者簡介也無多余介紹,顯得清新素雅,一如史鐵生先生的文風,清新素雅卻絕不堆砌累贅。書的背面更是簡樸,唯一印的一句話顯得動人心魄——“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這一次,仿佛遇著一位故人,我會心一笑,堅定的把它買下。

此時的我已邁過高考,所有的重壓仿佛隨著夏日的到來一起煙消云散,心境亦有不同,本該歡喜,可是生活忽然沒了追求,沒了目標,心里時時失落。未來真的到來了,我卻慌亂而手足無措,惴惴不安的想象著未來。

買回《我與地壇》后,我迫不及待的將它通讀了一遍,感慨許多。最令我敬佩的是史鐵生先生以堅定的信仰支撐起的樂觀、豁達與淡泊。接受殘缺、接受苦難,卻仍愿以更昂揚的姿態(tài)活下去。面對這喧嚷的世界,他輕輕嘆息“我們走了很遠,卻忘了為何出發(fā)”。地壇有它的悠遠,有它的渾厚,有它的深邃,它不曾喧嘩亦不曾回答,它就在那里,那就是最好的回答。在千百年如一日的地壇中,沒有喧囂,沒有招搖,他在這里找到了信仰,找到了生命的歸屬。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別走的太快,等等靈魂。”沒有信仰的前行正如沒有靈魂的軀體,而對于我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要帶上的是不是迷茫與慌亂,而是信仰與靈魂。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六

史鐵生是我最喜愛的作家,沒有之一,我深刻地記得他是的最后一天去世的。聽到他去世消息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覺像是失去了親人一樣,眼淚在眼圈里打滾。這個暑假重拾他的一系列作品,眼睛再一次模糊,不僅僅是感動,更是感同身受。是啊,作品就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

史鐵生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充滿著對生命的叩問,對命運的思考貫穿其所有創(chuàng)作。史鐵生毫不避諱對生、死、命運、信仰、苦難、愛進行終極探索,他的作品以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應(yīng)有的信念深深地觸動了每一位敬愛他的讀者的心。

史鐵生先是雙腿殘廢,然后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兩三天就要做一次透析來維持生命,一生受著病痛的折磨。在史鐵生看來,殘疾和愛是人類的重要組成部分,愛也是史鐵生的寫作主題之一,愛也讓史鐵生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史鐵生的苦難是從延安插隊開始的,但他并沒有一直怨憤,反而學(xué)會了感恩。怨憤在史鐵生的生命里逐漸減少,直至沒有;愛,卻在史鐵生生命里逐漸地增強。

在史鐵生那里,感受到最強烈的應(yīng)該是母愛了吧!母愛是普遍偉大的存在但又是獨特的。正如但丁所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睙o論是在《合歡樹》中想盡一切辦法醫(yī)治兒子的雙腿的母親形象,還是在《我與地壇》中,在偌大的地壇里艱難地尋找兒子的母親形象,在史鐵生那里,都已定格成苦難的母親,活得最苦的母親。因為“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總是要加倍的。”在散文《我與地壇》中,史鐵生用他那最清新、最樸素、最干凈的文字表達了最深切、最感人的母愛之情,更表達了他對母親的深深懷念和無限的自責與后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痹谑疯F生那里,母親已成了他生命中的結(jié),他這樣寫道:“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痹谏⑽摹肚锾斓膽涯睢分?,母愛讓那個心境狂躁的兒子,那個從未真正理解母親的兒子,那個最終在母親一去不復(fù)返中得到活的啟示的兒子,最終決定遠離死亡嘗試活下去,正如作品中所說的那樣要好好活?!蹦笎凼鞘疯F生在面對殘疾的路上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愛。正是因為這種深刻的愛,堅忍的母親,讓史鐵生體悟到了生存的意義,即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堅強的拼搏下去就是在成就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回報母親。

此刻,我又想起了我的婆婆,因為意外在去世。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我知道她很想活下去,她緊緊拉著我的手,不愿我離開。她也是個苦難、一生沒有享過福的母親。也讓我想起了因飛機意外墜毀而留下妻子和3個女兒的科比。還有暑假期間的河南大暴雨以及持續(xù)的疫情,讓我們明白,平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就是好好活著。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到史鐵生要傳達的另一層意義:時間不等人,我們要好好珍惜眼前人,對于父母親人,更是要好好關(guān)愛。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七

第三次讀這本書,看后還是思緒萬千。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留給世界的一件禮物,他送給了很多人,包括我。所以為了感謝他贈送的禮物,我得說說自己的感受,即便他已經(jīng)逝世兩年。

史鐵生的地壇是個現(xiàn)實存在的地方,又是烏托邦。“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是他留給我最深的一句話。我感動于他的另一個精神層面,超于生活,卻源于生活,他找到了文學(xué)的真正含義。史鐵生寫了很多文章,《我與地壇》是對他一個時段作品的總結(jié),從《合歡樹》中我能感受得到母愛對史的影響,也能從好運設(shè)計中看到史鐵生的樂觀,亦或是記憶與印象一、二的獨自懷念和不曾忘懷,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史的記憶力飄蕩,雖然已過幾十年,但始終未能忘卻,所以我不僅佩服史的才華,還佩服歲月賦予史的靈感。

史鐵生是脆弱的,又是堅強的。

開始的史鐵生,是個自暴自棄的人,他對著母親發(fā)脾氣,摔東西,砸東西,我想沒經(jīng)歷過的人肯定不知道他當時的情緒,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更感動于他的悔改,就像個浪子知道回頭一樣,他說:“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烏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頹廢,殘疾或許生來就與史鐵生相違,所以他好像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魔力,悄悄地把頹廢這類詞甩在腦后,提起筆,寫書,出書,再寫書。我想這與他的好人緣是分不開的,與他與生俱來的文學(xué)魅力是分不開的'。

史鐵生是悲催的,又是幸運的。

我忘了史鐵生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特長,其實我搞不明白有好多人為什么提筆就來靈感,而有的人卻抓破頭皮也想不出個所以然。后來我漸漸明白,只有“上天賜的”這個理由是最恰當?shù)?,也是最不能被反駁的。史鐵生的悲催好像是他的不茍言笑的臉決定的,還有他那不知怎么的就殘廢了的雙腿。但他又是幸運的,不管是劉青還是梅娘,都曾無私的給予他幫助,他開始拿起筆寫作,他感受到了社會給予的溫存,他被溫暖包裹著。就像史鐵生所說: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他還說: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我欣賞他的樂觀。

史鐵生是古老的,又是現(xiàn)代的。

他“知青下鄉(xiāng)”,又“回力鞋”“語錄歌”,或是“紅衛(wèi)兵”什么的,只有在“那個時候”才有的產(chǎn)物他卻同“耐克鞋”“搖滾樂”聯(lián)系起來,真是個才子。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生于上世紀卻又這個世紀內(nèi)心的人,于是他就是現(xiàn)代的。史鐵生說過一句很經(jīng)典很“非主流”的話:死亡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我不知道這句話該不該形容成“非主流”,可能是很少有人把死亡比作“節(jié)日”,所以我更加覺得史是有個性的人。他的個性顯露的并非一星半點,至少現(xiàn)在的青年人是不及他的。

史鐵生是個知性的人,又是個感性的人。

這兩點好像一點也不矛盾,但對于史鐵生來說,就矛盾了一點。有文章用“生命里的殘疾與愛情”為題寫了一篇關(guān)于史鐵生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是這么說的:

殘疾與愛情,這兩種消息,在史鐵生的命運里特別地得到強調(diào)。對于此一生性愚頑的人,我說過,這樣強調(diào)是恰當?shù)?。我只是沒想到,史鐵生在四十歲以后也慢慢看懂了這件事。

這兩種消息幾乎同時到來,都在他二十一歲那年。

一個滿心準備迎接愛情的人,好沒影兒的先迎來了殘疾――無論怎么說,這一招是夠損的。我不信有誰能不驚慌,不哭泣。況且那并不是一次光榮行為的后果,那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事件,普通得就好像一覺醒來,看看天,天還是藍的,看看地,地也并未塌陷,可是一舉步,形勢不大對頭――您與地球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一點兒變化。是的,您不能有以腳掌而是要以屁股,要不就以全身,與它摩擦。

不錯,第一是坐著,第二是躺著,第三是死。好了,就這么定了,不再需要什么理由。我慶幸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要點:沒有理由!你沒犯什么錯誤,誰也沒犯什么錯誤,你用不著悔改,也用不上怨恨。讓風給你說一聲“對不起”嗎?而且將來你還會知道:上帝也沒有錯誤,從來沒有。

山能堵死河嗎?現(xiàn)在結(jié)果不是出來了?――史鐵生娶妻無子活得也算愜意。但那時候不行,那時候真他娘見鬼了,總覺著自己的一片真情是對他人的坑害,坑害一個倒也罷了,但那光景就像女士們的長襪跳絲,經(jīng)經(jīng)緯緯互相牽連,一坑就是一大片,這是關(guān)鍵:“不能”寫滿了四周!這便是殘疾最根本的困苦。

這不見得是應(yīng)該忍耐的、狹隘又渺小的困苦。失去愛情權(quán)利的人,其他的權(quán)利難免遭受全面的損害,正如愛情被貶抑的年代,人的權(quán)利普遍受到了威脅。

好吧,就算這樣,可愛情的權(quán)利真值得這樣突出地強調(diào)嗎?

是的。那是因為,同樣,這人間,也突出地強調(diào)著殘疾。

殘疾,并非殘疾人所獨有。殘疾即殘缺、限制、阻障。名為人者,已經(jīng)是一種限制。肉身生來就是心靈的阻障,否則理想何由產(chǎn)生?殘疾,并不僅僅限于肢體或器官,更由于心靈的壓迫和損傷,譬如歧視。歧視也并不限于對殘疾人,歧視到處都有。歧視的原因,在于人偏離了上帝之愛的價值,而一味地以人的社會功能去衡量,于是善惡樹上的果實使人與人的差別醒目起來。榮耀與羞辱之下,心靈始而防范,繼而疏離,終至孤單。心靈于是呻吟,同時也在呼喚。呼喚什么?比如,殘疾人奧運會在呼喚什么?馬丁?路得?金的夢想在呼喚什么?都是要為殘疾的肉身續(xù)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殘疾與愛情的消息總就是這樣縈縈繞繞,不離不棄,無處不在。真正的進步,終歸難以用生產(chǎn)率衡量,而非要以愛對殘疾的救贖來評價不可。

但對殘疾人愛情權(quán)利的歧視,卻常常被默認,甚至被視為正當。這一心靈壓迫的極例,或許是一種象征,一種警告,以被排除在愛情之外的苦痛和投奔愛情的不熄夢想,時時處處解釋著上帝的寓言。也許,上帝正是要以殘疾的人來強調(diào)人的殘疾,強調(diào)人的迷途和危境,強調(diào)愛的必須與神圣。

其實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寫的,他用一種很調(diào)侃的語言寫了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東西,的確,他是悲催,但他卻謀得了一條讓人受益的工作?!吧系墼诮o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給你打開了一扇窗”。用在史鐵生身上真恰當。“我常以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薄段遗c地壇》雖然讀了三遍,但史鐵生的心,我們依然還是讀不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八

第三次讀這本書,看后還是思緒萬千。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留給世界的一件禮物,他送給了很多人,包括我。所以為了感謝他贈送的禮物,我得說說自己的感受,即便他已經(jīng)逝世兩年。

史鐵生的地壇是個現(xiàn)實存在的地方,又是烏托邦?!拔乙巡辉诘貕?,地壇在我”是他留給我最深的一句話。我感動于他的另一個精神層面,超于生活,卻源于生活,他找到了文學(xué)的真正含義。史鐵生寫了很多文章,《我與地壇》是對他一個時段作品的總結(jié),從《合歡樹》中我能感受得到母愛對史的影響,也能從好運設(shè)計中看到史鐵生的樂觀,亦或是記憶與印象一、二的獨自懷念和不曾忘懷,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史的記憶力飄蕩,雖然已過幾十年,但始終未能忘卻,所以我不僅佩服史的才華,還佩服歲月賦予史的靈感。

史鐵生是脆弱的,又是堅強的。

開始的史鐵生,是個自暴自棄的人,他對著母親發(fā)脾氣,摔東西,砸東西,我想沒經(jīng)歷過的人肯定不知道他當時的情緒,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更感動于他的悔改,就像個浪子知道回頭一樣,他說:“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烏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鳖j廢,殘疾或許生來就與史鐵生相違,所以他好像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魔力,悄悄地把頹廢這類詞甩在腦后,提起筆,寫書,出書,再寫書。我想這與他的好人緣是分不開的,與他與生俱來的文學(xué)魅力是分不開的'。

史鐵生是悲催的,又是幸運的。

我忘了史鐵生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特長,其實我搞不明白有好多人為什么提筆就來靈感,而有的人卻抓破頭皮也想不出個所以然。后來我漸漸明白,只有“上天賜的”這個理由是最恰當?shù)?,也是最不能被反駁的。史鐵生的悲催好像是他的不茍言笑的臉決定的,還有他那不知怎么的就殘廢了的雙腿。但他又是幸運的,不管是劉青還是梅娘,都曾無私的給予他幫助,他開始拿起筆寫作,他感受到了社會給予的溫存,他被溫暖包裹著。就像史鐵生所說: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他還說: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我欣賞他的樂觀。

史鐵生是古老的,又是現(xiàn)代的。

他“知青下鄉(xiāng)”,又“回力鞋”“語錄歌”,或是“紅衛(wèi)兵”什么的,只有在“那個時候”才有的產(chǎn)物他卻同“耐克鞋”“搖滾樂”聯(lián)系起來,真是個才子。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生于上世紀卻又這個世紀內(nèi)心的人,于是他就是現(xiàn)代的。史鐵生說過一句很經(jīng)典很“非主流”的話:死亡是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必然降臨的節(jié)日。我不知道這句話該不該形容成“非主流”,可能是很少有人把死亡比作“節(jié)日”,所以我更加覺得史是有個性的人。他的個性顯露的并非一星半點,至少現(xiàn)在的青年人是不及他的。

史鐵生是個知性的人,又是個感性的人。

這兩點好像一點也不矛盾,但對于史鐵生來說,就矛盾了一點。有文章用“生命里的殘疾與愛情”為題寫了一篇關(guān)于史鐵生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是這么說的:

殘疾與愛情,這兩種消息,在史鐵生的命運里特別地得到強調(diào)。對于此一生性愚頑的人,我說過,這樣強調(diào)是恰當?shù)摹N抑皇菦]想到,史鐵生在四十歲以后也慢慢看懂了這件事。

這兩種消息幾乎同時到來,都在他二十一歲那年。

一個滿心準備迎接愛情的人,好沒影兒的先迎來了殘疾――無論怎么說,這一招是夠損的。我不信有誰能不驚慌,不哭泣。況且那并不是一次光榮行為的后果,那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事件,普通得就好像一覺醒來,看看天,天還是藍的,看看地,地也并未塌陷,可是一舉步,形勢不大對頭――您與地球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一點兒變化。是的,您不能有以腳掌而是要以屁股,要不就以全身,與它摩擦。

不錯,第一是坐著,第二是躺著,第三是死。好了,就這么定了,不再需要什么理由。我慶幸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要點:沒有理由!你沒犯什么錯誤,誰也沒犯什么錯誤,你用不著悔改,也用不上怨恨。讓風給你說一聲“對不起”嗎?而且將來你還會知道:上帝也沒有錯誤,從來沒有。

山能堵死河嗎?現(xiàn)在結(jié)果不是出來了?――史鐵生娶妻無子活得也算愜意。但那時候不行,那時候真他娘見鬼了,總覺著自己的一片真情是對他人的坑害,坑害一個倒也罷了,但那光景就像女士們的長襪跳絲,經(jīng)經(jīng)緯緯互相牽連,一坑就是一大片,這是關(guān)鍵:“不能”寫滿了四周!這便是殘疾最根本的困苦。

這不見得是應(yīng)該忍耐的、狹隘又渺小的困苦。失去愛情權(quán)利的人,其他的權(quán)利難免遭受全面的損害,正如愛情被貶抑的年代,人的權(quán)利普遍受到了威脅。

好吧,就算這樣,可愛情的權(quán)利真值得這樣突出地強調(diào)嗎?

是的。那是因為,同樣,這人間,也突出地強調(diào)著殘疾。

殘疾,并非殘疾人所獨有。殘疾即殘缺、限制、阻障。名為人者,已經(jīng)是一種限制。肉身生來就是心靈的阻障,否則理想何由產(chǎn)生?殘疾,并不僅僅限于肢體或器官,更由于心靈的壓迫和損傷,譬如歧視。歧視也并不限于對殘疾人,歧視到處都有。歧視的原因,在于人偏離了上帝之愛的價值,而一味地以人的社會功能去衡量,于是善惡樹上的果實使人與人的差別醒目起來。榮耀與羞辱之下,心靈始而防范,繼而疏離,終至孤單。心靈于是呻吟,同時也在呼喚。呼喚什么?比如,殘疾人奧運會在呼喚什么?馬丁?路得?金的夢想在呼喚什么?都是要為殘疾的肉身續(xù)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殘疾與愛情的消息總就是這樣縈縈繞繞,不離不棄,無處不在。真正的進步,終歸難以用生產(chǎn)率衡量,而非要以愛對殘疾的救贖來評價不可。

但對殘疾人愛情權(quán)利的歧視,卻常常被默認,甚至被視為正當。這一心靈壓迫的極例,或許是一種象征,一種警告,以被排除在愛情之外的苦痛和投奔愛情的不熄夢想,時時處處解釋著上帝的寓言。也許,上帝正是要以殘疾的人來強調(diào)人的殘疾,強調(diào)人的迷途和危境,強調(diào)愛的必須與神圣。

其實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寫的,他用一種很調(diào)侃的語言寫了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東西,的確,他是悲催,但他卻謀得了一條讓人受益的工作?!吧系墼诮o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給你打開了一扇窗”。用在史鐵生身上真恰當?!拔页R詾槭浅笈炀土嗣廊?。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薄段遗c地壇》雖然讀了三遍,但史鐵生的心,我們依然還是讀不懂。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九

讀《我與地壇》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史鐵生的故事,一個勵志的、堅強的故事。20歲,人一生中最狂妄的年紀,他卻在這時永久的失去了雙腿,失去了肆意奔跑的權(quán)利,一生都被禁錮在了輪椅之上,但他還是很沒有被打敗,寫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皟蓷l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地壇,就成為了史鐵生思考生命和消磨時間的地方,所以《我與地壇》就像是史鐵生的一本日記本。

《我與地壇》全文主要記錄著作者史鐵生內(nèi)心的各種悲歡。獨自在地壇的時光打開他小時候的記憶,想起了他的爺爺奶奶、一直照顧他的母親、兒時的伙伴、“插隊”的朋友等等,他的親人與朋友在他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的道路上給予了許多鼓勵和支持?;貞浧鹦r候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沮喪,但看到爺爺認真編雞籠并對著他微笑的情形,讓他感受到了一個老人都可以微笑的面對生活,年輕而健康的他也一定可以做到。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經(jīng)歷的苦難,活著就能想到辦法去面對,遇到問題不能逃避。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找到一處安寧來安撫自己的內(nèi)心,想必地壇就是作者心中的“避風港”。在地壇這片天地里重新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內(nèi)心,從而完善提升自我。

我讀《我與地壇》時,讀到作者雙腿殘疾獨處地壇的時候會很同情,讀到描寫母親對“我”無私的愛的時候還是會流淚。但是更多的是關(guān)注到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領(lǐng)悟到生命不僅僅是由生到死的過程,漫長的幾十年光陰怎么生、怎么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人在生命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層次里都是不同的、是變化的。就像作者初次進地壇的時候,他只是無處可去逃避現(xiàn)實,可是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融入其中,最后這里反而成了他人生中最掛念地方。作者在那里曾遇見過各種各樣的人,一對夫妻從中年到暮年,從幸福的相互依偎,到步履蹣跚的相互攙扶,令人十分暖心感慨。還有一個愛唱歌的小伙子經(jīng)常自由自在的在某個墻角唱著歌,可是突然從某天起,地壇里再也見不到了他的身影,作者推測小伙子應(yīng)該是考取了專業(yè)的文工團,不好拋頭露面了吧。也曾在地壇里遇到過一個和自己一樣殘疾的女孩,不過作者覺得自己比她幸運,因為她是精神殘疾,第一次憐憫除自己之外的人,也學(xué)會了思考健全與殘疾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殘疾,相對的健全就會變得司空見慣或者乏味??赡芪业乃枷脒€不夠作者那種境界,文中關(guān)于“死”的論述總是讓我感到沉重的壓抑感,作者認為“死”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在生命的長河里永流不息,一個生命的結(jié)束也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如同太陽,每時每刻是夕陽也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也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

很喜歡史鐵生那細膩的文字和娓娓道來的口氣,沒有過分的情感起伏和浮夸。也許是癱瘓的病痛讓他經(jīng)歷了煎熬、憤恨、認清、接受、平靜這幾個階段,有一種看透了塵世的坦然與從容,那樣的一種淡定,便滲透在文筆中。史鐵生也是這樣一步步的從生命黑暗的地方走向生命的光亮的地方。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十

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jīng)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結(jié)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jīng)常是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里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

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于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后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yīng)。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痹S多年以后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shè)想。當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

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后準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痹谀嵌稳兆永铷D―那是好幾年長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xué)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么?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我心里一驚,良久無言?;叵胱约鹤畛鯇懶≌f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經(jīng)細想,發(fā)現(xiàn)這愿望也在全部動機中占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并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愿望過于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

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么簡單。

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后來我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小公園,指的也是地壇。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xiàn)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fā)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zhuǎn)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jīng)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

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jīng)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jīng)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于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jīng)懂了可我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復(fù)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并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里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zhuǎn),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十一

他攜著他的《我與地壇》,出現(xiàn)在我的語文課程中。在剛剛看到文章標題時,還以為又是什么詞藻華麗寫景類的文章,后來才知道,這樣洗盡鉛華的文字,是建立在他多舛的命運上的,是他經(jīng)歷風風雨雨之后的心靈獨白。

再讀,我也開始思考。隨著他眼前的風景與人事。他說,“我來的時候是個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氣的念頭所以才哭著喊著鬧著要來,他一來一見到這個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對一個情人來說,不管多么漫長的時光也是稍縱即逝,那時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實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笨此莆覀兊纳钍窃谟梢稽c一滴積累至無窮地活著,其實死是早已注定的,這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有些人活的久,但不一定滿足;有些人死的早,也未必就不幸福。人生的價值與壽命不成正比,你所期盼的也未必如你所愿。

這使我想到了遠方的一個老婆婆,86歲了,身體一直很健康。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十二

史鐵生其實是“好運設(shè)計”情理中的人,因為他有我們無法感觸到的力量,而來源,是那座壇。

假如他沒有地壇,他也許要花費時間去接納自己,要花費時間去絞盡腦汁想文章如何寫,要花費時間冷靜下來思考。但史鐵生來到了地壇,那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存在?!笆迥昵暗囊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钡貕鎸τ谒麃碚f是一個包容的地方。它容納他不倦的行走,永久的停留。史鐵生也將自己的思考與自我赤裸裸地展現(xiàn)給了地壇。此時無聲勝有聲。地壇會保持他的記憶,因為在若無旁人時,他才會表現(xiàn)出脆弱而不堪一擊,悲痛欲絕的模樣?!段遗c地壇》是文字版的相冊,記錄地壇對他母親般的包容。無論史鐵生如何去想,快樂也行,憤怒也罷。地壇的保護如一圈無形的泡泡,快樂之時留以他空間抒發(fā),憤怒之時給他擴大范圍爆發(fā)。它永遠在他心邊,別以為它離開,它一直都在。即使下一個人來到,它也依然給予保護,毫無理由。

假如地壇沒有他,它并不會因此而改變。因此它才偉大。好吧,換句話說它是為來到這兒的人而生的,只有他們才懂它的美——無言。地壇是荒地,很少有人認為它優(yōu)雅。可要有人讓地壇明白它為何存在。所以史鐵生,中年夫婦與唱歌的青年就應(yīng)運而生了。也許如此地壇才會以無言的方式去與他們交談。來者內(nèi)心總是孤獨安靜,它才會無言。萬一真是上天懲罰讓它不能開口,那它真是完美地贖罪了。地壇正因為它的無言而偉大,學(xué)不會討好,學(xué)不會邀功,然而正是他們的到訪而帶來的。

它正如擺渡人崔斯坦永遠守護迪倫的心,地壇也永遠留存他的回憶。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史鐵生散文我與地壇篇十三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后歷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副主席。自稱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月31日凌晨3時46分因突發(fā)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游業(yè)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離我家很近?;蛘哒f我家離地壇很近??傊?,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p>

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園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沉寂下來?!薄皥@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qū)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薄胺鋬喝缫欢湫§F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zhuǎn)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薄皾M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的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shù)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

現(xiàn)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jīng)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結(jié)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jīng)常是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里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于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后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