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范文(精選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0:34:15 頁碼:9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范文(精選12篇)
2023-11-23 00:34:15    小編:ZTFB

在報告中,關鍵信息應該被突出并重點強調。在報告中要注重邏輯性和連貫性,避免內(nèi)容跳躍和信息斷層。寫作報告是一種需要不斷練習和磨礪的技能,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可以提升自己寫作報告的能力。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本次課堂觀察報告的主題是講座心得體會。講座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學術素養(yǎng)。通過觀察不同類型的講座,我深刻體會到了講座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同時也對自己未來的學術生涯有了更明確的規(guī)劃。以下是對兩次講座觀察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對第一次講座的觀察(250字)。

第一次觀察的是一場關于社會學的講座,主題是“社會心理學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在這個講座中,專家詳細介紹了社會心理學對人類行為的解釋以及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這場講座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實證研究,使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和應用。講座的內(nèi)容有條理,結構清晰,能夠引起聽眾的興趣。但是,這場講座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專家的講解過于理論化,沒有給予聽眾足夠的實際操作和互動體驗的機會。在今后的講座中,我會更加注重實用性和互動性,以更好地吸引聽眾。

第三段:對第二次講座的觀察(250字)。

第二次觀察的是一場關于創(chuàng)業(yè)的講座,主題是“創(chuàng)業(yè)心態(tài)和成功因素”。這場講座由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主講,他分享了自己的失敗和成功經(jīng)驗,并提出了創(chuàng)業(yè)心態(tài)和成功因素的重要性。這場講座的亮點在于企業(yè)家的親身經(jīng)歷的分享,給了聽眾直觀的感受和深刻的啟發(fā)。同時,講座組織者還設置了小組互動和個人思考的環(huán)節(jié),使聽眾能夠主動參與,充分發(fā)掘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潛力。然而,這場講座在時間控制上稍有不足,有些聽眾沒有足夠的時間提出問題或互動。今后,我會更加注意時間的合理分配,確保每位聽眾都能夠參與進來。

第四段:對兩次觀察的綜合分析(350字)。

通過對兩次講座的觀察,我認識到講座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講座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具有傳遞知識、啟發(fā)思考和促進交流的重要作用。一個成功的講座應該具備結構合理、內(nèi)容有深度和實用性、引發(fā)聽眾思考和參與的特點。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有些講座存在的問題是太過理論化、缺乏互動和時間控制上的不足。為了提高講座的質量,講座組織者和演講者需要共同努力。講座組織者應該提供合適的時間安排和互動環(huán)節(jié),促進聽眾的參與和思考。演講者則應該注重講座內(nèi)容的實用性,通過案例和實證研究等方式使聽眾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同時,他們也需要充分利用講座的時間,確保聽眾的問題得到解答,讓觀眾感到充滿收獲。

第五段:總結(200字)。

通過這兩次講座觀察,我對講座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為一名學生,我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更加注重參加講座,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此外,在未來的學術生涯中,我也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演講者,能夠通過講座的形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他人分享,并通過互動和討論獲得更多的啟發(fā)和反饋。通過不斷觀察和學習,我相信自己能夠在講座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為其他人帶來更多的價值和幫助。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二

所謂“課堂觀察”就是觀察者憑借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以此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和教師課堂行為的優(yōu)化的一種課例評析活動,是平時聽課評課活動的專業(yè)化。

課堂觀察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評議三個階段。

(1)課前會議。

在課前會議上,首先要確定觀察點。觀察點的選擇要有目的。同時選擇的觀察點必須是可觀察、可記錄和可解釋的。

其次是制定觀察量表。每個維度下設置了一些觀察指標,依據(jù)需要,每個視角下再設置一些觀察點。

(2)課中觀察。

觀察者在上課前進入教室,根據(jù)觀察任務,選擇觀察的'位置。如觀察“學生學習投入狀態(tài)”,觀察位置應面對學生;觀察“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就應選擇離某個小組較近的位置,以便隨時記錄他們參與活動的時間等等。

上課過程中,觀察者依據(jù)量表內(nèi)容及使用說明,如實記錄所看到或聽到的種種現(xiàn)象。根據(jù)觀察的不同內(nèi)容,我們目前采用了四種記錄方式:真實數(shù)據(jù)、詳實的文字、圖示符號、技術記錄(錄音、攝影、攝像)。

(3)課后會議。

課后會議著重要解決的問題是處理通過量表觀察得來的數(shù)據(jù)。首先,課堂觀察小組對在課堂上記錄或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或統(tǒng)計、或排序、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或其他符號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其次,在信息整理的基礎上,圍繞觀察點梳理相關的問題或觀點,對統(tǒng)計或整理的結果按不同的問題進行歸類,把具體的事實與數(shù)字集合到相應的問題或觀點中去,形成供討論的觀察小結。最后,就是課堂觀察小組的集體診斷。大家基于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緊扣課前會議中確立的觀察點,提出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改進建議和對策;同時,觀察小組和執(zhí)教老師進行充分、平等的對話,以達成一些初步的共識。課后會議的小結和討論,旨在使觀察數(shù)據(jù)能夠發(fā)揮更高的效益,觀察結果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使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在進行有效的專業(yè)探討過程中,通過多視角、多方位尋找有效教學的策略,實現(xiàn)課堂觀察的目的。

課堂觀察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1)課堂觀察促進了教師將“面向每一個”的理念融入課堂。

學生的參與度是高效課堂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教師應激發(fā)自主學習動機,形成自主參與心向。如我們設計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一量表,就是要求觀察者用描述性的語言,從合作、參與、思維、情緒、生成這幾方面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進行評價。內(nèi)含“展示每一個”、“愉悅每一個”、“合作每一個”、“發(fā)言每一個”等指標。

(2)課堂觀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質量和研究能力。

通過課堂觀察,老師們能夠圍繞一些問題開展對話,讓聽者和說者都能有比較深入的思考。

2、課堂觀察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有效性的探索。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過程中,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結構的改革。采用了分組研學的組織形式,根據(jù)同組異質互助共進的原則,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實行組長輪換制。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組內(nèi)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組與組之間都可以展開競爭。課堂觀察使我們在“分組研學”這一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更加深入。

3、課堂觀察有助于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由于課堂觀察需要學科組課前研究觀察點和課后討論分析,所以也是一種團隊合作、課堂觀察合作體的形成與活動的開展可以營造一種合作的校園文化,課堂觀察作為一種合作的專業(yè)研究活動,有助于學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三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于是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呈現(xiàn)在課堂上,然而許多熱鬧的背后僅僅是熱鬧,啟迪學生思維、有助學生發(fā)展的有效的教學活動很少,暴露了教師專業(yè)能力方面的弱勢;新課程要求多樣性、動態(tài)性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然而學生的考試成績依然是考核教師優(yōu)秀的重要依據(jù),也就出現(xiàn)了后進班任課教師與優(yōu)秀無緣的弊端;新課程倡導把學生培養(yǎng)成視野寬闊、擁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但是單一的、走過場的德育教育活動無法使學生享受體驗的過程,所以,教育的效果不盡人意;新課程要求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在備課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但學校仍然按照以前的要求檢查教師的教案,從這一側面透視出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中的規(guī)制在一定程度上牽制著新課程的實施。以上種種問題表明,新課程對學校管理的要求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不和諧的音符。如何改變學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為、管理模式,跟上新課程理念的步伐,是每一所發(fā)展中學校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所謂校本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方法,其研究對象是學校中的問題,其研究人員是學校的教職員,其研究的目的是改進學校的各種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圖使教育實際與教育理論密切結合。

1.適應課改的理念,增強新課程實施的能力。

2.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增顯教學效果。

3.倡導終身道德學習,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4.建立健全與現(xiàn)代化學校相匹配的規(guī)章制度,實現(xiàn)科學化、人性化管理。

1.以課例研究為基礎的教學反思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發(fā)展性教學評價與教師專業(yè)成長。

3.多元文化視野中的學校德育研究。

4.構建以校本管理為基礎的現(xiàn)代學校制度研究。

本課題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教師方面: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實踐者”。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教師即研究者,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強調教師的教學研究存在于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時間和空間做另外的事情。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在行動中找到研究的問題,在反思、合作中解決問題,在不斷追蹤、設計、解決問題中,把問題轉化為課題。使教師能用行動研究的思想、新課程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積極應對新課程的挑戰(zhàn)。

2.學校方面:通過以校為本的行動研究制度建設,逐步形成教學、教研、科研、培訓為一體化的校本行動研究機制,構建學校嶄新的管理模式,把管理作為一個文化過程。不斷激勵教師自我超越,體驗“工作著、學習著、變革著、幸福著”,以達到個人和集體的超越發(fā)展。

1.文獻研究。從文獻入手,研究與此課題相關的研究現(xiàn)狀,借鑒成功經(jīng)驗,為課題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幫助。

2.調查研究。主要用于學科調研。用填表、聽課、查閱備課筆記和學生作業(yè)本、集體交流等方式進行師資情況、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調查研究。

3.微格分析。教師觀看自己教學的錄像帶,在專家或他人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問題。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發(fā)現(xiàn)教師自己的教學缺陷。

4.敘事研究。教師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教學故事,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教育教學的問題或請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5.問卷調查。主要用于了解課題實施的有效性,便于矯正,提高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

通過課堂的觀察和總結,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隨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對知識和理解不夠深入,等等。經(jīng)過這次課堂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學生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更加努力工作。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四

前不久,我讀了《鞋匠的兒子》這篇文章,我被林肯那寬容之心深深地感動了。他雖然被許許多多的參議員嘲笑,但是他用真誠換來了許許多多的掌聲。

本文主要講了林肯在演講時一位參議員羞辱他,說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但是林肯并沒有生氣,也沒有批評他,而是用他巨大的寬容心感化了那位羞辱他的參議員,最后,羞辱過林肯的那位參議員走到林肯的演講臺前,向林肯深深地v了一躬,對林肯說:“林肯先生,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人的出生并不重要,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今后絕對不會對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有看法了,我們是應該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讓人民做這做那個。”林肯高興地說:“你能明白這個道理我很高興,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在普通勞百姓和官員之間劃上一條線”。我終于知道了林肯為什么能當上總統(tǒng)了,因為林肯從不為自己的出身感到恥辱,反而引以為榮。這是一個鞋匠的兒子,一個偉大的人!

我也要學會林肯那巨大的寬容之心,不能為小事斤斤計較,努力做一個寬厚的人!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五

近日,在學校的要求下,我參加了一場關于課堂觀察報告的講座。通過參與這次講座,我不僅對如何觀察和記錄課堂內(nèi)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對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有了新的思考。下面,就讓我來分享一下我在這次講座中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講座強調了觀察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觀察是獲取信息和了解學生需求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同時,觀察也有助于教師識別學生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觀察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工具,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我應該注重細節(jié),多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

其次,講座還強調了觀察和記錄的準確性。觀察和記錄是緊密結合的過程,只有準確記錄下觀察到的細節(jié),才能為教學改進提供準確的依據(jù)。因此,在觀察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客觀客觀地記錄相關信息,并避免主觀色彩的干擾。同時,我們還需要注重細節(jié),抓住關鍵點和亮點,記下學生的表現(xiàn)、問題和反應。通過這次講座,我明白了觀察和記錄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用心觀察,力求準確記錄。

第三,講座提到了觀察和記錄的及時性。在教學觀察中,觀察和記錄應該是及時進行的。如此一來,才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和問題解答環(huán)節(jié),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xiàn)。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反饋和定期測驗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及時觀察和記錄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后我要提前準備,并及時記錄相關信息。

第四,講座還注重了如何利用觀察和記錄改進教學。觀察和記錄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改進計劃。在觀察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表現(xiàn)、問題和反應,找出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并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資源和教學環(huán)境來解決。通過這次講座,我明白了觀察和記錄是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以后我要善于利用觀察和記錄改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后,講座中還強調了觀察和記錄的持續(xù)性。觀察和記錄應該是教師的日常習慣和教學常態(tài)。通過持續(xù)觀察和記錄,教師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可以為學校和同事提供經(jīng)驗和借鑒。而持續(xù)觀察和記錄需要教師保持耐心和激情,并不斷與同事交流,分享經(jīng)驗和心得。通過這次講座,我明白了持續(xù)觀察和記錄對于教師個人成長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后我會保持觀察和記錄的習慣,并與同事共同進步。

通過這次課堂觀察報告講座,我學到了很多關于觀察和記錄的知識和技巧。我深刻意識到觀察和記錄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我也發(fā)現(xiàn)我在觀察和記錄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我決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察和記錄技巧,做出準確和具有建設性的觀察報告,為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六

在林肯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參議員們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鞋匠。當時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于名門貴族,他們自認為是上流社會的人,從未料到面對的總統(tǒng)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有一個態(tài)度傲慢的參議員大搖大擺地站出來,當場羞辱林肯。沒想到的是,林肯非但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告訴參議員們,雖然他的父親去世了,但不會忘記自己是從一個鞋匠的兒子當選成總統(tǒng)的。所有人聽了,既羞愧又敬佩。

林肯沒有成為出色的鞋匠,但成為了偉大的總統(tǒng)。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總統(tǒng),正是因為他永遠沒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引以為榮。是??!人的家庭出身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的,但這出身并不決定你的一生。關鍵是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瞧不起自己。不要否認,不要辯解,坦然面對這一切,真誠地熱愛你平凡普通的父母,這樣才會真正贏得別人的尊重。

作為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沒有任何貴族社會的條件,他唯一可以倚仗的只是自己出類拔萃的、能扭轉不利局面的才華,這是一個總統(tǒng)必備的素質。正是關鍵時的一次心靈燃燒使他贏得了別人、包括那位傲慢的參議員的認同,抵達了生命的輝煌!

在生活中,別人的嘲笑、批評會削弱人的信心,也會考驗人的信心,這是一道選擇題,關鍵看我們?nèi)绾芜x擇,是放棄,還是堅持。從林肯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人的自信心,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堅持中磨煉出來的。但如果你選擇放棄,就將永遠失去繼續(xù)選擇的機會,而成功的人士,往往是那些通過了所有考驗的有信心的人。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七

一、觀察緣由。

課堂提問是師生課堂教學的一種最常見的方式,為了增強教師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開展了以“有效的課堂提問”為主題的課堂觀察活動。

二、觀察設計。

本次觀察對象為一年級的一位數(shù)學教師,執(zhí)教內(nèi)容是北師版第2冊數(shù)學課,參與觀察的人員為學校數(shù)學組老師及行政領導。本次觀察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三、觀察引發(fā)的困惑。

我們對課堂提問進行了匯總與處理,經(jīng)過分析,得出如下結果,也由此給觀察者和觀察對象帶來了困惑。

師大吃一驚。教案上只寫有15個問題,為什么會化解成這么多問題呢?這是困惑之一。

2.從質上來看,有效問題共有36個,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問題為多。低效問題25個,占39.68%,主要集中在過易以及無意義重復問題上。無效問題2個,占3.2%。教師提問的有效度還是不夠理想。由此我們進行假設:去掉低效與無效問題,如果一堂課提的是36個問題,是否恰當?這是第二個困惑。

四、觀察問題解疑。

帶著困惑,我又在網(wǎng)上學習了一位特級教師的課,進行了對比研究仔細分析,試圖找出困惑的癥結所在。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2.除了提問以外,教師沒有安排更多的學習形式。

3.教師所提的問題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師過多依賴提問展開教學過程。

5.無法調控生成,教師點拔功力欠火候。

6.學生不會提問,沒有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五、觀察建議。

1.轉變觀念,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改變方法,倡導學習形式的多樣性。

3.研究規(guī)律,注重提問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課堂問答的實效性。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八

對于林肯這個名字,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林肯,全名亞伯拉罕?林肯,政治家,黑人奴隸制的廢除者,第十六任美國總統(tǒng),他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總統(tǒng)之一。對于美國這一任總統(tǒng),我想很多人給予他的評價都是極好的,今天,我讀了一篇關于林肯的課文――《鞋匠的兒子》,讀完之后,從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啟示。

《鞋匠的兒子》這一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的第十六任總統(tǒng)林肯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他的爸爸是一位鞋匠。在一次演講時,有一位議員以此來羞辱他,讓他時刻記住自已的父親是一位鞋匠,當那些出身名門的議員們以此正得意的時候,林肯用自已的回答扭轉了局面,他說:“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jīng)去世了。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tǒng)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我無法像他那樣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林肯的回答,不僅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議員,更因此受到了議員們一致的尊敬。他們都被林肯敬仰、崇敬他的父親這種精神所感動,林肯雖然出身于地位卑微的家庭,但是他沒有因此而自卑,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而是通過自已的努力,以自已的才華贏得了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的地位,這是多么令人可敬而偉大的精神。

《鞋匠的兒子》這一篇課文,使我感受頗深。我更被美國總統(tǒng)林肯對父親的愛所感動。在當時那個年代,美國是非常重視家庭門第的,那一些同林肯一起競選總統(tǒng)的都是一些名門貴族,但林肯是一個例外,他的父親是一位鞋匠,這也就成為別人數(shù)落他的理由,但他并不此而自卑,而是用自已巧妙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他的言語之間滿是對父親深深的愛意和崇拜之情。這是非常崇高的境界,這更說明了林肯確實有著不同凡人的才華,他能當作美國總統(tǒng)絕非偶然??v觀世界上,那些偉人之所以偉大和成功是是因為他們的出身條件足夠優(yōu)秀嗎?我想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主席毛澤東主席,他雖然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卻發(fā)奮讀書,投身于革命事業(yè),建立了新中國。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改變不了自已的出身,但是只要我們不以自已的出身而感到卑微,只要我們端正態(tài)度,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我們就能做一個優(yōu)秀的、成功的人!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九

許曉青老師以問題作為教學的主線,其中貫穿語言文字的訓練,從問題的水平來看,該教師理解性的問題占69.2%,提問技巧較單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沒有應用性的問題。

直問就是直截了當?shù)貑枺瑔柕闹髦技丛谥苯拥拇鸢?。曲問是一種迂回問法,即所謂問在此而意在彼。這種問法運用得好,會有很強的激發(fā)作用。有時虛提一問,無須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探索。有時問題和答案都很簡單,但釋疑之后卻又引起更深的疑問。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直問占100%,無曲問。寬問,又叫概括問或籠統(tǒng)問,是指提問的內(nèi)容較寬較概括而言的。窄問,又叫具體問,是指提問的內(nèi)容較窄較具體而言的。寬問居高臨下,窄問具體生動,各有各的效用。單問,就是集中提一個問題,然后集中釋疑。有時一堂課就是由一個或幾個單問組成,提問既成為線索,又顯出層次。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以“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貫穿始終,構成清晰的線索。重問,就是重疊提問,又叫連續(xù)問,即在短時間內(nèi)多次提問。提問藝術是一個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教師講課中不時出現(xiàn)的發(fā)人深省的問號,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象征,它會使教學之間、師生之間處于和諧的信息交流之中。

適時的教學等待是增強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使學生反應長度增加,回答時間延長,答題正確率提高,增強學生自信心,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更加活躍,思維結果更為完善。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提問后未作停頓的次數(shù)是10次,占76.9%。教師應當多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維,組織自己的語言。

在學生回答方式上,選擇個人回答的問題數(shù)為11個,兩個問題選擇齊聲回答,在觀察時間段內(nèi),教師沒有選擇讓學生討論后代表回答這種方式。學生回答方式比較單一,應根據(jù)問題的不同類型,采用多種方式回答問題。

理答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果及表現(xiàn)給予的明確、有效的評價,其實質是教學信息的反饋。教師理答的態(tài)度及行為方式,對學生答問的質量與積極性有直接影響,是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該教師能較為及時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較為單一,簡單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評價為23.1%,簡單肯定占主要部分,評價語有待于進一步豐富,方能實現(xiàn)評價多元化。教師預設問題過于簡單,一問一答式較明顯,沒有孩子潛心會文的時間和空間。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觀察點:教師理答方式。

觀察人:劉小敏。

老師們對課堂理答這個詞一定感到有點陌生,通過聽課學習我對“課堂理答”這一概念有了一點了解:“理答是指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是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時的明確的有效的一種評價,也就是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它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也影響到學生對一節(jié)課,甚至這門功課的興趣與態(tài)度。

本堂課教師的理答方式:打斷學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次,占12.1%,這四次基本上都是學生讀書出現(xiàn)問題而打斷的。這節(jié)課學生讀完書后老師大部分是以點頭或嗯做評價。這節(jié)課不存在消極批評。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10次,占30.3%.這一項占的比例比較大。追問10次,占30.3%.對學生回答鼓勵、稱贊5次,占15.2%.其中也包括老師借學生評價來鼓勵學生的。鼓勵學生提問1次,占3%.本堂課教師的理答方式占的比例較大的是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和追問。針對這兩項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重復理答。

累而不贅。

這節(jié)課老師重復自己問題或學生答案10次,占30.3%.這里存在學生回答問題不清楚,老師加以重復。還有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有些沒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而是用簡單的肯定或重復學生的回答來表示,并賦予一些語音語調,使得學生對答案更清晰,我認為這樣的重復還是不可避免的。還存在當學生做出回答后,教師只是單調地重復,接著提出了下一個問題。這樣的重復學生的答案,有時會起到強調、肯定的作用,但也拖沓了課堂,影響了課堂效率。

(二)深度追問。

不斷升華。

本節(jié)課追問10次,占30.3%.這包括當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回答不明確時,老師變一種問法,以降低難度,這是我們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在體會句子時,往往并不能一下子答到關鍵點,這就需要我們?nèi)ヒ龑?,而引導的有效方法就是追問。學生在老師刨根究底的追問中,深入思考,逐漸明晰。這種追問的目的是讓學生不斷深入了解課文,使他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還有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又進行有效追問讓他們邁向更高的目標。追問在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應該倡導順著學生思路想下去的追問。

總之,許老師在這一節(jié)課的理答是比較恰當?shù)?,她帶領學生圍繞課文中心先讓學生將學生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轉化為形象的畫面,然后再將畫面轉化到課文內(nèi)容,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去朗讀,也就水到渠成。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等融為一體。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觀察點:教師教學時間分配。

觀察人:馮黨平王茜觀察小結。

學習時間是有效性教學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則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保證。在本次課堂觀察中,我們重點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時間分配進行了觀察和分析。我們把師生的活動劃分為兩塊,即教學行為和教學環(huán)節(jié)。

從表中時間分配可以看出,執(zhí)教者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師生互動、主動探索、自主學習上。她從生活實際引入,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中,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教學活動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和師生間的交流來進行。她講解的時間僅為4分41秒,只占用了整節(jié)課的10.79%,而探究活動(師生問答)的時間為27分25秒,占用了整節(jié)課61.60%的時間,師生問答中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的活動反饋和方法交流,教師的提問大多都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提問關注點不是“是什么”,而是“為什么”,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參與,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猜測、推理、驗證,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活動時間也比較充足,11分32秒,約占總時間四分之一,學生的活動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互相評價,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取已有經(jīng)驗和獲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新課標對基礎教育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這樣一種“老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現(xiàn)狀,提出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新方式。在這堂課中,我們看到執(zhí)教老師把自己的作用始終定位在“點撥”上,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習的“組織者”,最大限度地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充分地給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的機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探討、交流、實踐,達到教學目的。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教學時間分配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必要步驟,而且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標準。聽課過程中和課后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教學時間究竟應該怎樣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行為不僅為目標服務也為教學效率服務。

2、分析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間才會有的放矢。

3、分析教學對象,教學時間的分配才會更加藝術和人性。

4、分析學生個體差異,把握課堂的整體學生利益,教學時間的分配才能平衡。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十

今天上語文課,老師讓我們打開語文書的目錄,全班同學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過了一會,老師說:“從目錄中挑選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你的感受是什么?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fā)?”老師說完,我們便開始行動了,過了一會下課鈴打響了,老師說:“今天晚上的作業(yè)就是――針對你印象最深刻的課文寫一篇讀后感。”

我翻開語文書的目錄,《鞋匠的兒子》這一課馬上跳到我的眼前。這本書上這一課使我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林肯非常愛自己的父親,他不但不以自己父親是一個鞋匠而感到羞愧,而且還以自己的父親是個鞋匠感到驕傲、自豪。當林肯競選上總統(tǒng)時,有一個參議員羞辱林肯,說:“林肯是鞋匠的兒子”,林肯不但沒有生氣,而且自豪地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jīng)過世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tǒng),永遠沒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的那么好。”林肯有一顆寬容的心。當參議員羞辱他時,他不但不生氣而且從容的去面對。這一點讓我深受啟發(fā)。記得有一次,我上課時老師看錯了,以為是我再說話,我向老師解釋,老師聽后知道他誤解了我。但是記名字的同學還是把我記上了,我非常生氣,在課堂上大發(fā)脾氣,抓住自己有理不放,我不是像林肯一樣從容的面對,而是用非常不好的做法,最后老師批評了我、教育了我,使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讀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

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林肯一樣有一顆寬容的心,我想,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十一

課堂觀察的。對觀察教學課堂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觀察教學課堂對教師的重要性。本人認為課堂觀察是一種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確的目標者性,計劃性。課堂觀察與記錄是讓我們聽課者和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為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為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明白了這點,對今后的評課有了明確的引領,有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在課堂上我們更多忽略了探討師生互動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系;觀察學生的態(tài)度及其行為表現(xiàn)(如投入學習或非投入學習);課堂觀察不清,很顯然,由于聽課目的不明確,加上課堂觀察的技術或策略不明確,更無法有效進行聽課活動。,而課堂觀察要求我們更多是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有四十分的過程,投入越多產(chǎn)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于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shù)?。課堂的學習氣氛,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左右教師的講課情緒。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應注意觀察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否形成,學生反應是否積極,學習興趣是否濃厚,是否開動腦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組討論中進行積極的交流,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課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開小差,對學習內(nèi)容不感興趣,對提出的問題毫無反應等負面情況。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好的或者壞的,以后再從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教育決策與教育評價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jù)。

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lián)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并及時基于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yōu)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yè)發(fā)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一種改進。所以在觀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記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層面上,更要記錄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練就這樣一種反思自己的教學自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敏銳起來。

總之,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還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可以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本人要積極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進行分析與反思,善于觀察教學課堂,使自己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觀察報告數(shù)學篇十二

一、觀察緣由。

何謂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是研究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并依據(jù)資料做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搜集學生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學與學習行為的基本途徑。傳統(tǒng)的教師往往只注意了“聽”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聽課時缺少主題,針對性不強,容易注重了教師的行為而忽略了學生的活動等。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聽課方式,加強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觀察的本質所在。

科學課的各種活動是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開展的,目前教師已經(jīng)認同這一學習方式,且開展得轟轟烈烈。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基礎上,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的探究合作學習,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學生合作程度、思維的深度、動手實驗參與度、活動頻率等都影響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在本次市科學領雁工程實踐階段,我們開展了以“合作探究”為主題的課堂觀察活動。

二、觀察過程設計。

本次觀察對象為大田小學湯曉敏老師,執(zhí)教內(nèi)容是《磁鐵的兩極》,參與課堂觀察的小組成員為金挺、戴標燈。

本次觀察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步:課堂觀察前的準備——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guī)劃。

1、制訂觀察方案,確定觀察主題、確定觀察內(nèi)容、確定觀察工具、確定觀察方法、確定成員分工。我們小組對觀察主題進行了細化理解,觀察內(nèi)容分為:小組規(guī)模;分組的方式;成員分工;小組合作學習時機的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次數(shù)和時間的分配;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控與引導。

2、根據(jù)確定的課堂觀察內(nèi)容,每位成員各自設計好便于課堂中統(tǒng)計和操作的各種表格。

3、準備人手一份課堂教案,對教材以及教師的教學思路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于在觀察時更多地聚焦于我們的主題。

第二步:課堂觀察——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主要任務是觀察與記錄。本次課堂觀察研究中,我們小組成員明確了各自的分工,對整節(jié)課進行篩選,特別是對實驗探究階段的進行重點關注,看看小組是否有明確的分工;在小組內(nèi)有無自己的見解;能否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歡的方式做好實驗記錄;認真進行實驗操作并思考;針對實驗的情況合作交流得出結論;樂于合作與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組得出的結論并提出質疑;在探究活動中產(chǎn)生新的問題;善于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分工合作通過記錄工具、記錄項目、記錄方法分別采集了各自需要觀察和統(tǒng)計記錄的課堂情況,以備課后作出更客觀準確的分析與研究。

第三步:課堂觀察后的工作——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的呈現(xiàn)。

課后,我們對課堂上搜集的所有信息進行了逐一的分析、歸類與討論。通過課堂觀察行動研究和診斷來了解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不足和優(yōu)點,進而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行為,促進其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

本次觀察主要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三、觀察思考。

我們對課堂觀察、記錄的情況進行了匯總與處理,經(jīng)過分析,得出如下結果:

1、小組規(guī)模:湯曉敏老師把全班59人分成10組,其中9組每組6人,1組5人。小組人數(shù)適中,有利于互動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氛圍。如果組內(nèi)成員過多就會使協(xié)調和管理難度增加,對合作技能的要求較高。

2、分組方式:課前湯老師通過了解已經(jīng)事先分好,湯老師是按每個小組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搭配進行分組的,并且在上課時宣布進行最佳學習小組、最佳組長、最佳伙伴、最快進步獎等評選活動,促使小組之間的合理、公平競爭意識形成;還能促進組內(nèi)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3、合作探究的次數(shù)和時間的分配:本節(jié)課一共組織了4次小組合作探究,時間約為28分鐘,占整節(jié)課的70%。學生活動參與面廣,除1人因學習障礙沒有參與合作探究,余下的58人均能大膽猜測,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求知欲強,學習積極主動;重證據(jù),實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學生的主體性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4、小組合作探究的調控與引導:教師給小組暗示的6次,給小組獎勵5次,給組內(nèi)成員獎勵的9次,給小組批評的1次,對組內(nèi)成員批評的12次,組與之間相互評價2次。教師引導時并沒有站在權威者的角度,十分注重適當?shù)囊I,還十分注重對學生發(fā)散性的引導,盡可能多地思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探究的水平,從而達到由個人目標的達成促進小組團體目標的達成。

5、科學素養(yǎng)外在表現(xiàn):尊重實驗現(xiàn)象、實事求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是否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尊重事實,尊重證據(jù),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活動參與積極主動。猜想有根據(jù),探究方法靈活多樣,方案嚴謹,觀察細致,記錄客觀,較全面地收集信息并準確分析信息,個性化多樣表達研究成果。關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及特點問題。

2010臺州市領雁工程科學班。

金挺。

(學號:33號)。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