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 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圖片(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3 07:31:50 頁碼:10
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 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圖片(五篇)
2023-01-13 07:31:50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一

今天很高興能有這次機會,與在座的各位進行探討交流。組織開展此次黨員培訓是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推進新常態(tài)下黨員教育培訓科學化、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具體實踐。

借此機會,在這里我也提三點希望和要求與大家共勉。

一是希望大家珍惜這次難得的培訓機會,靜下心來,認真聽講,深入思考,力爭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用結合、知行合一;

二是希望大家利用這次培訓機會,加強交流,對如何立足自身實際、爭做新時期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提高黨性修養(yǎng);

三是希望大家嚴格遵守培訓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認真聽講,尊重授課人的勞動成果,展現(xiàn)好、維護好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良好形象。

下面,根據(jù)培訓班的安排,我想從黨的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等方面,談一些體會和認識,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黨史是我們黨成長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其中凝聚著無數(shù)革命先賢的智慧和力量,也銘刻著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奉獻與犧牲。每當回首我黨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史,總能讓我們收獲很多。

下面,我就把黨的一大到十八大每次會議的基本情況及主要內容作簡要介紹,供大家參考。

黨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xiàn)興業(yè)路76號)秘密舉行,大會的最后一天,因巡捕搜查,移至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繼續(xù)舉行。出席大會的有各地共產(chǎn)主義小組推舉的代表13人: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參加大會的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我們都很熟悉,這13個最后的結局也各不相同。

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黨綱,規(guī)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chǎn)階級,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大會選舉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黨的中央局。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

黨的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二大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李達、張國燾、鄧中夏、蔡和森、張?zhí)?、向警予、羅章龍等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黨的二大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

黨的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三大在廣州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蔡和森、張?zhí)?、向警予、張國燾等27人,代表黨員420人,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出席了大會。大會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和確定國共合作問題。會議反對了兩種傾向:一是張國燾懷疑國共合作的“左傾”關門主義;二是陳獨秀提出的“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的右傾觀點。會議決定與國民黨實行合作,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是國共合作的序幕。

黨的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四大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代表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任弼時、彭湃、陳喬年等20人,代表黨員994人。大會討論的中心議題是黨如何加強對日高漲的革命運動的領導,以及為了加強領導,黨在組織上和群眾工作上如何進行準備的問題。這次大會提出了以前歷次代表大會都沒有正式提出過的無產(chǎn)階級領導權問題和工農(nóng)聯(lián)盟問題,具有重大意義。這次大會為迎接全國群眾的革命運動新高潮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黨的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五大在武漢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80人,代表黨員5790多人。大會的中心任務是總結過去的工作經(jīng)驗,決定黨的方針政策。會上,陳獨秀雖然承認了一些錯誤,但卻又為其錯誤進行辯護,并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錯誤主張。由于陳獨秀表面上承認了錯誤,仍被選為黨的總書記,但他并沒有真正認識其錯誤的根源和危害。毛澤東雖然參加了這次大會,但他提出的正確意見沒有被采納,并被排斥于大會領導之外,被剝奪了表決權。

黨的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chǎn)黨在莫斯科舉行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大革命失敗后,蔣介石對共產(chǎn)黨人采取的“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的血腥政策,使黨很難找到一個安全的開會地點。就在這時,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共產(chǎn)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和少共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28年春夏將在莫斯科舉行,考慮到屆時中共也將派代表團出席這幾個會議,遂將中共六大會址定在了莫斯科。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84人,候補代表34人,代表黨員4萬多人。大會徹底清算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同時又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選向忠發(fā)任總書記(31年6月被捕叛變)。

黨的七大:與六大間隔了17年。早在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通過了召開黨的七大的決議。由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特殊原因,延遲到抗戰(zhàn)勝利前夕的1945年4月才正式召開。4月23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正式舉行,至6月11日結束,歷時50天。這是黨的歷史上最長的一次黨代會。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121萬多黨員。毛澤東主持了這次大會,七大的內容十分豐富,它不僅系統(tǒng)地總結了抗日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而且全面地總結了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jīng)驗,最主要的有兩點:(1)制定了我黨的政治路線。這就是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2)規(guī)定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針。黨的七大是黨的歷史上最盛大、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黨的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黨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的情況下召開的。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黨員1073萬多人。大會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基本建立。國內主要矛盾已經(jīng)不再是無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jīng)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jīng)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逐步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黨的八大確定的路線是正確的、是黨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但是,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經(jīng)驗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黨的九大:1966年5月開始,毛澤東發(fā)動和領導了“文化大革命”。其指導思想是所謂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由于毛澤東的個人專斷作用損害了黨的民主集中制,黨內個人崇拜發(fā)展,以及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加上被林彪和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結果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是在絕大多數(shù)黨員還沒有恢復組織生活,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黨委還沒有建立起來的不正常的情況下勉強召開的,出席大會的代表共l512人。大會的主要議程是:林彪作政治報告;修改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選舉黨的中央委員會。林彪在政治報告中,對“文化大革命”的準備、過程和所謂經(jīng)驗作了全面的肯定,并極力宣揚所謂“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大會通過了林彪的政治報告,也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正式確認了上述錯誤論點。

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對毛澤東思想作了歪曲的闡述,砍掉了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權利;尤其嚴重的是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入總綱。不但林彪的“接班人”的地位用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就連林彪集團的主要骨干和親信也進入政治局,掌握了實權,而不少久經(jīng)考驗的老同志卻被排除在政治局之外。

黨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加強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黨中央的地位。所以說黨的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黨的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249名,代表全國2800多萬黨員,毛澤東主持了大會的開幕式。這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作政治報告;王洪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選舉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大會批判了林彪集團的反革命罪行,總結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斗爭的經(jīng)驗。大會強調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切實地完成和超額完成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國家計劃,使我國經(jīng)濟有一個更大的發(fā)展。但因為這次大會繼續(xù)堅持“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錯誤理論,并且錯誤地認為“九大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都是正確的”,因而大會不可能從根本上真正總結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

在新的中央委員會中,雖然也選進了一批久經(jīng)考驗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排擠和打擊的老同志,但同時也使一些造反派的骨干分子混進了黨的中央委員會;王洪文當上了黨中央副主席,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內結成“四人幫”,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勢力又得到加強。

黨的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0名,代表著3500多萬黨員。華國鋒代表黨中央作政治報告,總結了同“四人幫”的斗爭,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jīng)結束。但是,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華國鋒的錯誤影響,這次大會沒有能夠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如“堅持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等,反而加以肯定。在新黨章中,仍保留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錯誤提法,甚至強調“文化大革命”今后還要進行多次等等,因而黨的十一大未能完成從理論和黨的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任務。

黨的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有1545人,候補代表有149人。代表全黨3965萬多黨員。鄧小平在致開幕詞,對大會的歷史地位和黨在新時期國內外的根本方針、任務作了論述。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十二大,指出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xiàn)工業(yè)、農(nóng)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十二大以后,經(jīng)濟體制改革迅速地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正如鄧小平所說,七大把革命引向勝利,十二大將把建設引向勝利。這是對十二大偉大而深遠意義的科學概括。

黨的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l936人,代表黨員4600多萬人。大會確定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十三大的突出貢獻,是系統(tǒng)地闡述了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黨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989人,代表黨員5100多萬人。江澤民主持了大會。這次代表大會的任務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jīng)驗,確定今后一個時期戰(zhàn)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大會將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

黨的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9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國5800多萬黨員。大會開幕由李鵬同志主持。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黨的十五大將以此為標志載人史冊;一致贊同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明確寫進黨章。大會認為,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對于保證我們黨領導人民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國6635.5萬多名黨員。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的章程。這是十六大的歷史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黨的十六大將以此為標志載人史冊。

黨的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胡錦濤在會上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

黨的十八大: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14日在北京召開。選舉習近平為黨中央總書記。

十八大以來的四年多,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治理風格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呈現(xiàn)出一個現(xiàn)代政治家的氣質。他不僅諳熟中國歷史與傳統(tǒng),對西方世界的治理也很熟悉。這兩年多的中國治理,明顯的融合了傳統(tǒng)智慧和西方經(jīng)驗。在他的視域里,貫穿著可凝結為“一二三四五”的執(zhí)政思路和治理方向。

“一”,即提出一個“中國夢”的偉大愿景。十八大后不久,習近平就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提出“中國夢”。很明顯,他是在宣示,這將是我的重大執(zhí)政理念。習近平追求的“大同社會”就是十二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熟悉“美國夢”的西方媒體,開始拿二者作比較,這倒無礙。因為中國夢跟美國夢是相通的。我們知道,美國夢的最大特點是社會流動性。中國夢在個人層面的內涵—“人民幸?!?,首要的便是講究機會平等,追求社會流動性。然而,一些媒體卻從中國夢在國家、民族層面的內涵,歪曲解讀中國夢為“擴張夢”“霸權夢”。做出這樣解讀的媒體和政客,應該去讀下中國的歷史,了解下中國的傳統(tǒng)。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越是了解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的外國人,越對中國道路和中國夢持一份理解與尊重。

“二”,即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習近平任起草小組組長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兩個一百年”,第一個一百年,是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三”,即提出“三嚴三實”的治黨風格。習近平是在去年“兩會”期間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領導干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蓖怀觥皣馈焙汀皩崱保灤┝暯饺嗄甑膹恼?。習近平是中共歷史上罕見的一階一階晉升的政治領導人,在十七大時就開始分管黨建工作,深知地方治理需務實為重,治黨要嚴字當頭??梢哉f,落馬官員無一不是在“三嚴三實”上麻痹大意,以致鋃鐺入獄,追悔不已。

“四”,即提出“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方針。習近平在去年年底在江蘇調研時,提出“協(xié)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五”,即提出“五位一體”的發(fā)展思路。習近平任起草小組組長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對于十七大報告,這次報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體”,增加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豐富了“現(xiàn)代化”的理論體系。

從1921年到現(xiàn)在,96年中,黨和人民以獨有的精神風采和風貌,給這段歷史烙下深深的印記。從中我們觸摸到那個時代跳動的脈搏,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看到了這些精神所折射出的偉大光芒。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的重要政治資源。今天我們學習黨史,應該繼續(xù)接受這些先進集體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跡的教育,繼續(xù)經(jīng)受這些精神的洗禮。

雖然時代不同了,社會已經(jīng)轉型,但其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仍然會給我們教育、啟迪、感動和激勵,因此在現(xiàn)階段我們仍要不斷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爭當時代先鋒,做“兩學一做”帶頭者,要堅持把從嚴從實作為基本要求,在以上率下、精準推進上形成常態(tài)、抓出長效。從鎮(zhèn)黨委班子成員做起,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都要自覺向黨中央對表、對標,帶頭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強化黨性修養(yǎng),帶頭嚴格自律,帶頭擔當負責,學在前、做在前,面對經(jīng)開區(qū)建設的發(fā)展,我們黨員干部要發(fā)揮這種從嚴從實帶頭精神,面對征地拆遷、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要找準方向,拿出“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態(tài)度,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推進項目開展,當好“兩學一做”的踐行者、示范者。習總書記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突出問題導向確保取得實際成效,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一個支部。這要求我們每個黨支部、每個黨員都要在工作、生活中以嚴格標準來要求自己,從嚴落實工作、守住底線,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guī)定、黨紀黨規(guī),抓好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同時各村各單位必須將環(huán)保安全這根弦提高到最高警戒線,堅決、徹底、無條件的執(zhí)行“小散亂污”企業(yè)治理和關停規(guī)定,全面從嚴抓好問題整改落實,嚴肅查處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絕不允許出現(xiàn)漏洞和死角,確保我鎮(zhèn)發(fā)展大局的和諧穩(wěn)定。

同志們,當前,正值我們全鎮(zhèn)建設大局初顯、快馬加鞭的關鍵時刻,在全鎮(zhèn)上下共同努力下,各項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均實現(xiàn)順利開工推進,但這只是剛剛起步,距離市委市政府和區(qū)工委、管委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我們以更加嚴實的作風,更加高昂的熱情和干勁,弛而不息、久久為功地向前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提振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努力使學習教育的成效切實體現(xiàn)到推動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上。

謝謝大家!

有關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二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4、5、6)三個班級的《中國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

雖說這一學期的教學時長將近四個月,卻也是轉眼即過,一學期已經(jīng)結束?;仡櫛酒诘慕虒W工作,兼有得失。學期以來,我本著以學生成長促進自我成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應該說圓滿完成了學校制訂的教學任務?,F(xiàn)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抓常規(guī)教學,有備無患

1、做好課前“三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

備學生:就是指用學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級特征、觀察學生對于本學科的愛好程度和接受程度,并實時的為備教法提供信息參考。我所教的1班和6班,特征各不相同。1班學生人數(shù)66人,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6班學生人數(shù)70人,男生人數(shù)占了絕大多數(shù)。結合《中國歷史》的學科特點,男生的接受能力和愛好程度普遍高于女生,所以我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在1班會下較大的勁來活躍課堂氣氛,而在6班,課堂氣氛不太需要我的調動,就會自然而然的融入。所以,做好了“備學生”的工作,課堂上就會比較輕松。

備教材:就是指教學工作者要對自己所用的教學參考書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徹。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主要來源于教材和老師的講解,老師對于知識的把握不清晰、了解不深刻、講解不透徹,學生就很難接受,并且還會對學科產(chǎn)生厭煩情緒。故,我十分重視備教材。開學時,我只拿到了一本教科書,沒有任何相關參考資料,為了給學生上好豐富的歷史課,我積極在網(wǎng)上查找課時資料、觀看學習教學視頻,沒有參考書,我就自己在網(wǎng)上下載電子書,然后到縣城打印裝訂,盡最大努力充實自己、完善課堂、豐富學生知識。

備教法:有了教的對象和教的內容還不夠,要活躍課堂、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良好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中國歷史》是一門比較靈活的課程,這就要求任課的老師不能過于死板,那樣只能把本應該活躍的課堂上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哪一個知識點該用平鋪直敘、哪一個知識點結合歷史典故激情飛揚、哪一個知識點又該融入神話傳說豐富課堂內容、哪個時候應該把學生的互動列為重點活躍課堂氛圍,等等,我都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必要是還要課前演練一番。

2、多聽課,勤學習,善反思

學校關心新進教師的教學成長和能力培養(yǎng),為我們指定了一幫一指導老師,我的指導老師是譚道書主席。不管什么層次、什么學科的聽課,我都盡量抽時間去聽,這樣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jié)之處的精彩處理,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單調,脫離實際的成見。定期的教研活動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和業(yè)務素質。

二、重視尖子、鼓勵后進,優(yōu)差結合,整體推進

雖然是《中國歷史》學科,但我決不忽視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學期初,我就緊抓作業(yè)的檢查和批改,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況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情況,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對于個別班里的后進生,我一直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同學幫扶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力爭每一名學生不掉隊。

三、課堂效果與教學成績

本學期,無論是階段性考試還是期末考試,我兩個班的孩子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名列年級前茅,又特別是這次期末考試,我6班32名(近半數(shù))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一致認可。我自己也不斷鉆研業(yè)務,積極總結經(jīng)驗教訓、促進教學教法的進一步成長與提高。

四、深思自我不足與來期教學目標

1、自身的業(yè)務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不斷更新。社會瞬息萬變,教學方法也必須不斷追尋更新,我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

2、學生的自主自覺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yōu)扶差工作做得還不夠扎實,優(yōu)差生的差距還很大。

3、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學習撰寫有較高質量的教學論文。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總結了很多的經(jīng)驗和教訓。但我深深的知道,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經(jīng)驗還是很缺乏,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積累,以一顆年輕上進的心不斷的努力和奮斗,把教學工作當做我一生的事業(yè)!

有關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三

寒假期間,閑暇之余最大的任務就是學習新課標,這不僅是學校的安排,也是作為教師,時刻要關注和研讀的,因為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熟悉的知道課標的要求和內容,才能在教學中更得心應手的去落實教學。課程的設計都體現(xiàn)著一定的指導思想。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是:“以唯物史觀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精選歷史課程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題目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歷史的了解欲望,培養(yǎng)學生深刻的愛國主義情懷,從歷史中吸取智慧,養(yǎng)成作為世界公民應具有的人文素養(yǎng),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國。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首先,新課標闡明了初中歷史課程設計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yǎng)成正確思考歷史的習慣,為健全的人格、多樣的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和學習潛力的發(fā)掘提供堅實的基礎。另外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進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構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的理想??傊ㄟ^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不但能取得作為現(xiàn)代公民應具有的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其次說明了為實現(xiàn)課程設計目的必須遵守的原則——必須體現(xiàn)科學性、時代性和適應性的統(tǒng)一,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結合。在重讀一遍后,我又有了新的體會。

一、課程標準設計具有的新的教學觀念

1、要建立讓學生想學和樂學的觀念。樂學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俗話說: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樂學靠教師的“鼓勵、喚醒、鼓舞”,靠教師奇妙的教學設計,這些設計包括教學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設計,合作的師生關系的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特別應當重視歷史知識的全面性和趣味性。

2、要建立學生全面的歷史素養(yǎng)理念。具體的說,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應當包括對祖國的認同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求真、求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等方面。歷史要教會學生思考,有自己的觀點,能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

3、要建立大歷史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內涵。歷史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歷史教學必須與生活相聯(lián)系。要努力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歷史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學、深入地理解“學史明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等古訓的思想內涵。激起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學會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以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成果、文明成果,塑造自身的素養(yǎng),理解人與社會及自然的發(fā)展關系。

4、要建立“教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指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題目的觀念。歷史學習的進程是學生自學、自求、自悟、自得的進程,這個進程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進程。沒有學生自己的主動性,學生終究將甚么也學不到。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當是“指導學生學”,這樣學生才會學。那末,教師要不要講?怎樣講?固然要講,但一般要少講、精講,尤其是思路清晰的講述基本史實,具體而生動的情節(jié)使學生感知歷史,清楚的了解歷史狀況,這是教師最基本的職責。

5、要建立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的觀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歷史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學生是否是主動、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現(xiàn)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現(xiàn)在是否是能提出題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十分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對面的學習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學設計應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構成。 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最終達到:“教而不教,學而不學,逐漸成為習慣”。

二、教學標準設計告知我們教學中應留意的題目

1、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與學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應當是主體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導”。主導表現(xiàn)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流程的安排、教學進程的點撥、突發(fā)事件的處理等。學生的主體表現(xiàn)在對題目的探究,對進程、方法的討論,對知識的積累,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表達等。在教學進程中,沒有了教師的主導,也體現(xiàn)不了學生的主體。那種“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其自然的課堂要不得。因此教學設計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2、正確處理課內與拓展的關系。所謂“課內”指的是教材所顯現(xiàn)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解讀教材時,僅憑教材的內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就需要借助課外知識加以彌補。另外教材中有價值的題目,也應當向課外延伸拓展。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但是拓展不能闊別教學目標,拓展內容應當是有益對課內題目的解決和歷史素養(yǎng)的構成。那種偏離了歷史學習,而把拓展放在與歷史學習無關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適的??傊?,為了到達歷史課程的教學目的,科學公道的歷史課程設計,必須著眼科學性,立足時代性,重視適應性,努力使三者構成協(xié)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現(xiàn)代社會培養(yǎng)出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自然、歷史、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三、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嚴重缺乏

1、作為學校教學,教科書是必備且是核心的教育資源,但是僅僅依靠一本教科書是難以更好的落實教學的,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涉及的領域廣泛,希望學校和班級都能自我建立起的圖書館(角)有部分史學讀物,以便學生閑暇之時能夠補充一些內容。

2、開發(fā)和利用校外資源滯后,學生缺少對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的參觀和走訪。在我們所在的區(qū)域,此類資源本身不足,但是僅有的一些資源,還未充分利用,由于客觀的許多原因,不僅學校少有組織,教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即是我對重讀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看法,重讀是為了更好的把握教學,提升教師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效、合理、真實的幫助。


有關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四

中國共產(chǎn)黨自1921年建立以來,已經(jīng)走過了一百年的風風雨雨?;仡欀袊伯a(chǎn)黨的歷史,是一部跌宕、苦難而又輝煌的歷史。

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人民飽受煎熬,苦難中誕生。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就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負著這兩大歷史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歷了國民革命、土地革命,并最終奪取了抗日戰(zhàn)爭和民主革命的全面勝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平定了內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這也意味著第一個歷史任務的初步完成。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黨員的各級黨組織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克服外界封鎖的重重困難,發(fā)揮先進模范作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順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雖然中國共產(chǎn)黨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進步,一直帶領人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進,但不可否認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的歷史上,并不是一帆風順,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中國是在退后,過于冒進,不以事實說話,但是這并沒有什么,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中國共產(chǎn)黨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錯誤,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代價換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中國經(jīng)濟連續(xù)二十年騰飛的奇跡。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的黨時刻保持著先進性,與時俱進。中國經(jīng)濟騰飛的奇跡還在繼續(xù),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也日益響亮。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折射過去,也可以昭示未來。歷史是一部教科書,讓我們在過去的實踐長河中得到經(jīng)驗和教育,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出準備。學習黨史,讓我們時刻不忘老共產(chǎn)黨人的犧牲和奉獻,也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任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征精神,不怕吃苦,向著困難前進。

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心得2《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這本書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八十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為深入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簡明讀本?!吨袊伯a(chǎn)黨簡史》的編著,在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完成,歷時兩年,十易其稿。全書10章16萬字,分為三個部分:從黨的創(chuàng)立到新中國的成立;從開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xiàn)在。

《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這本書,向我們描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把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的教科書。1921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僅有50多名黨員,但只經(jīng)過28年的浴血奮戰(zhàn),就建立了新中國,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與改革的歷程中,不斷戰(zhàn)勝和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時,黨組織本身也發(fā)展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

這本書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開辟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抗日戰(zhàn)爭烽火中發(fā)展壯大、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階段等每個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程,講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了中國的發(fā)展所做的努力。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新時代的先進青年,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克勤克儉,嚴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懇懇,不斷增強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在學習上,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精神,不斷增強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我政治理論修養(yǎng),努力爭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建功立業(yè)。這不僅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精神追求,是實現(xiàn)個人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理想。

有關中國歷史地圖心得體會范文五

一、關于高考復習的整體構想

本屆高三歷史班共有學生76人,其中應屆學生70人,復讀生6人,應屆學生中有藝術類學生15人,班級的人數(shù)和藝術生的人數(shù)超乎正常,教學和管理難度很大。復讀生中只有2人是歷史類的復讀生,另4人由物理科轉為歷史科。就高考成績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為501分,整體勢力較差。

本屆專業(yè)班人數(shù)多,底子差,落后面較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標的完成都有相當難度。針對以上情況,20pc屆教學工作的主體構想是認真領會和貫徹執(zhí)行學校和級組關于20pc屆高考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高考變化的新特點,認真研究教學和備考工作,力爭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主要設想:

1、認真領會《考試說明》精神實質,明確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

20pc年高考歷史《考試說明》著重強調考查學生對各學科知識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突出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倡導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此,我對本屆高三歷史專業(yè)班的教學工作做如下設計和構想:

從考試目標與要求來看,歷史學科考試內容在保持前兩年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變化,其明顯的變化可以用“增、減、挪”三個字概括。

“增”是指中國史增加了東漢豪強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jù)、第二次 戰(zhàn)爭、早期的民族資產(chǎn)階段和無產(chǎn)階級、北洋軍閥政權的建立、帝國主義侵略和加劇、軍閥割據(jù)局面的形成、護法運動、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學、藝術和史學、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的發(fā)表、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qū)的殖民統(tǒng)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統(tǒng)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三國軸心的形成等。

“減”是指新刪掉了幾次農(nóng)民起義運動、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西歐國家殖民的擴張、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亞洲經(jīng)濟的發(fā)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內容調整了順序,給人更強烈的印象。例如,《考試說明》中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部分以生產(chǎn)力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為主線編排,即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的世界、進入工業(yè)資本主義時期的世界、壟斷資本主義形成時期的世界。美國的霸權政策調整后的順序為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德國的分裂和北約組織的形成、美國在亞洲進行的局部戰(zhàn)爭。

2、探索建立知識整體結構的最佳方法,尋找知識考查的切入點。

高考歷史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因此在高三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覺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復習方法,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學科知識并進行學科知識的聯(lián)想、拓展和遷移能力的自我訓練。由于各學科特點不同,復習方法側重點也不同。歷史學科側重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史鑒今,注意史論結合。可將現(xiàn)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點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運用圖導法建立知識整體結構。采用相關知識統(tǒng)整表、知識結構圖解、知識結構螺旋形等方法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3、加強對專業(yè)的點撥和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寬和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更是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教師要多進行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讀書和思考中聯(lián)系實際,提出并解決問題。我想師生首先要重視對《考試說明》上所提供的題例和樣卷、重視近兩年高考文綜試題的研究,從中體會高考“怎么考”(出題思路),從其參考答案中體會“怎么答”(解題思路、答案組織、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選用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題目中各種信息(文字、圖片、表格、地圖等)的判讀和分析,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針對性的解題。第三,我們要求學生課外選取材料編制一些試題,并寫出命題角度,考查的知識和能力范圍,答題的切入點和思路并擬定答案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試題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第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解題、答題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范圍,然后確定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guī)范表達。要用規(guī)范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yǎng)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史論結合。第五,在試卷分析時要結合教材抓住主干歷史知識,理清線索,對基礎知識進行重組,理清因果關系和背景及意義,提升理性認識,構建較完整的歷史知識網(wǎng)絡。因此,試題分析時不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么),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最后還要把每個選項對應到教材中相應的歷史階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根據(jù)選項內容重新組題,以達到做一道選擇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第六,在復習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題讓學生在全新視角中觀察歷史問題,以活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的基本任務

1、綜合科完成中國歷史上下冊的教學,并適當進行相應的單元知識串講。

2、專業(yè)班的歷史教學本學期完成中國古代史的新課教學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下冊的第一輪復習,其中下冊因時間關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學期開學后一個月之內完成。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對歷史事物認知和分析評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專業(yè)班全面強化基礎,狠抓落實,同時全面加強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高考的針對性訓練。

5、抓好專業(yè)班的培優(yōu)工作,確定典型,重點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發(fā)揮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適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練習、課外作業(yè)以及質量跟蹤檢測,及時批閱和評講,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

3、很抓學生個案,特別注意加強對尖子生的輔導和后進生的提高。

五、輔優(yōu)補差

1、學生來源:優(yōu)生:各班歷史科成績前10名;

后進生:每班后5名,總人數(shù)約60人左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確定名單。

2、輔導教師:優(yōu)生輔導:蔣長征

后進生輔導:孫敏

3、時間安排:下班輔導時間和周六下午,其中專業(yè)班優(yōu)生輔導時間由級組統(tǒng)一安排。

4、主要方式: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分班跟蹤質量檢測,定期反饋學習情況,及時整改。

六、集體備課時間:

每周二上午或晚上

七、檢測安排:

綜合科:每周六下午兩節(jié)3:005:00

專業(yè)班:周二下午或周五上午的歷史連排時間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