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 中國電影史心得體會(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2 08:55:16 頁碼:10
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 中國電影史心得體會(六篇)
2023-01-02 08:55:16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一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了價值觀會怎樣呢?沒有了愛國,富強只能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沒有了敬業(yè),民主只能成為放縱逃避的借口。沒有了誠信,五千年文明將沾染上灰。沒有了友善,誰能看到這個國家的希望?有誰愿意活在一個沒有秩序的社會,讓叱罵聲環(huán)繞在耳際?

那么,踐行價值觀就是我們的責任。

在近期發(fā)生的天津爆炸中,不少消防員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烈火中,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自己的職責,告訴了我們什么叫責任。

而我們呢,享受著空氣,享受著關愛,享受著陽光雨露,和這些消防員比起來,我們是幸福的,但是我們恐怕永遠沒有他們那么偉大。

從我邁進校門那一天起,我就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很多。這就是成長給我?guī)淼呢熑?。可是我該如何承擔這些責任,導航心的方向呢?

最后我終于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就是一面?zhèn)ゴ蟮钠鞄脝?引導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做好自己,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才能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或者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的責任。

最后,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夢護航。

主席說:“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币簿褪钦f,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價值觀的護航,需要每個人承擔自己的責任。

看,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讓我們拿著旗幟,響應習近平主席的號召,向烈火中的英雄致敬,走向富強,走向民主,走向文明,走向和諧。

最新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二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余樂坦言,直到看到網(wǎng)上觀眾評價,他才松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后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于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tài),并且最終節(jié)目本身是否呈現(xiàn)出了該有的質(zhì)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zhuǎn)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艷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艷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內(nèi)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余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并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fā)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nóng)業(yè)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盡量以農(nóng)牧業(yè)文明來展示人文環(huán)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zhuǎn)場,非常適合于航拍,他們經(jīng)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彼f。

而對于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xiàn)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xiàn)新疆野性的元素?!彼f,“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

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蓖踹B明說。

最新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三

法人授權委托書

公司授權我單位 同志(職務: )到中國銀行赤峰分行辦理關于小區(qū)樓宇按揭貸款事宜。

授權范圍:

(1)引領客戶到中國銀行簽署借款合同、借款借據(jù)等相關手續(xù)

(2)開立結算賬戶,并辦理結算業(yè)務(包括經(jīng)被審批貸款向我公 司賬戶的手續(xù)劃撥、按貸款額存入保證金)等;

(3)在中國銀行辦理按揭貸款業(yè)務的相關事宜等。

法定代表人: (簽章)

單 位 公章:

二〇一四年 月 日

有效期限:二〇一四年 月 日至二〇一七年 月 日 注: 1、本授權委托書與代表人身份證對照使用。

2、內(nèi)容填寫必須真實、清楚、不得涂改,不得裝讓出賣。

最新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四

今天,我們?nèi)胰谌艘黄鹑タ础吨袊鴻C長》這部電影。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是根據(jù)20xx年5月14日的真實事件改編的。

《中國機長》講了中國機長劉長健、副駕駛員徐奕辰和雙機長梁棟等機組成員。

開飛機的時候,飛機駕駛室右側的玻璃突然爆裂,副駕駛員的半個身子飛出窗,要不是機長劉長健和雙機長梁棟把他拉進來,不然他就被氣流吹沒影了。

后來,他們又進入了有雷雨的地方,雨打得飛機“咚咚”響,在我的眼里,那根本就不是雨,而是冰雹。云中閃出了一道道紫光,那就是閃電。我想:雖然劉長健當過空軍飛行員,在這條路來回共開過100多次,但這下他們也在劫難逃了吧。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然逃出有雷雨的地方,突出了重圍,最終成功地回到了機場。

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劉長健對徐奕辰說的一句話,那一句話是:“當你確定沒有麻煩的時候,麻煩就會來找你。”這說的很對,我每說考試考多少分多少分的,結果考得慘不忍睹,全班倒數(shù)。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用功,比如說開飛機,如果不努力、不用功的話,劉長健就不會開飛機開到這么好了。

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謝這部電影,因為它我懂了很多道理,真的十分感謝這部電影。

最新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五

以中國節(jié)為主題的班會篇二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教師均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立人之本、為學之本。因而,許多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師者,都以師為榮、以師為職志。

師者,治世之本、萬世之表。許慎指出,“師”本義為古代軍隊的一種編制,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師之言帥也”[1]。“師”引申義是代表某種共通性理念、具有權威、能夠教導別人、且傳沿思想和觀念的人,這即是“教師”?!吨芏Y·師氏》云:“師氏,掌以媺詔王?!编嵭⒃唬骸案嫱跻陨频酪病!段耐跏雷印吩唬骸畮熞舱?,教之以事而諭諸德者也’”;“師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詔告于王,庶王行其美道也?!卑凑铡稁熓稀分涊d,“師”以三德教國子,即:以至德為道本,以敏德為行本,以孝德知逆惡;同時又教以“三行”,即:以孝行親父母,以友行尊賢良,以順行事師長。[2]由此可知,“師”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導者,沒有“師”,統(tǒng)治者便不能“教之以事而諭諸德”,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質(zhì)的培育;反之,為“師”者,若不能有效地推動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和個體修養(yǎng)價值的完善,便不能稱其為“師”。

孟子把教師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說:“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師凌駕于君之上:“是王者師也”(《孟子·滕文公》)。教師有崇高的地位,從事教師職業(yè)是莫大的榮幸,因為“教天下英才”是“君子三樂”之一:“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荀子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地位,他將教師看作是“治之本”:“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荀子·禮論》)。在荀子看來,教師直接關系著國家的興亡:“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荀子·大略》)。正因為荀子的上述主張,“天地君親師”這一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號才得以確立。[3]故,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行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的端始。

師者,傳道授業(yè),故應立定師道、悉心為教。孟子說:“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學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學者亦必以規(guī)矩?!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嘟倘松湫g,要求學員應“志于彀”,即要專注于“射”這件事,唯全心全意地從事射術活動,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定“教”這一過程、專注于“教”這一事業(yè),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積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論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荀子·大略》)所謂“壹”,即“專一”,專心致志于“教”和“學”,教者與學者皆能“亟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業(yè)。朱熹曾指出,做事“敬”能實現(xiàn)功德圓滿:“敬不是萬慮休置之謂,只是隨事專一謹畏,不放逸爾。非專是閉目靜坐,耳無聞,目無見,不接事物,然后為敬。整齊收斂這身心不敢放縱,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論教育家之自覺時也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專注教育事業(yè),是社會發(fā)展、國家進步的保障:“凡為教育家者,必終身以教育為職志,教育之外,無論何事均非所計;又須頭腦明凈,識見卓越,然后能負此重任?!逃抑傻逻_材,視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燦爛之花也。鄙人極愿我國之教育家養(yǎng)成此志,將來對于中國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對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5]“敬”是“隨事專一”、“不放縱”。以師為榮,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無有不成。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張瑞濤,等:中國古代思想家?guī)煹掠^概覽二、身正為范,淳風化俗

教師是公平正義、規(guī)范價值的化身,承擔著淳風化俗的社會責任。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師者,必當身正為范,由正己而正人。

師者,身正為范,正己以正人??鬃用鞔_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身正方教導他人,否則,教人者無說服力,被教者自不會賓服。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正人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盡心上》),因此,“教者必以正”。若自己不能“正”,則應反躬自省:“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反躬自省的過程即是彰顯自我主體性、開顯自我道德理性以及提升自我道德素養(yǎng)的過程。

關于如何“身正”,古代思想家多有論述。如孔子要人“剛正不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雍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也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也恥之”(《論語·公冶長》);要“誠實篤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為政》);“言必信,行必果”;要“謙虛謹慎”:“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要“誨人不倦”:“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等等。孟子要人“淡泊寡欲”:“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孟子·盡心下》);老子引圣人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老子》第57章);漢代哲學家董仲舒亦指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224師者無欲方剛,剛正而不阿,自可導民于樸實、真誠。教師“身正為范”的終極意義在于培育學生健康的道德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墨家學派代表墨翟曾說:“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傅說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奮,創(chuàng)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染》)。荀子亦論曰:“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荀子·性惡》);“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威,云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辯則速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漢代思想家韓嬰在《韓詩外傳》云:“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7];揚雄在《法言·學行》中亦云:“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范也”[8]169。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在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身正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誠如《論語·顏淵》所言:“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教師的教育活動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格,還要善于解答學生對具體學科知識的疑問。那么,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師者,當博覽群書、勤勉治學,并能實現(xiàn)知識的創(chuàng)新與傳沿。

師者,授業(yè)解惑,故須勤勉治學??鬃诱J為,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學而知之者”,亦有“困而學之者”,他自身則是“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論語·述而》);“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wèi)靈公》)?!懊粢郧笾斌w現(xiàn)的是求真、求知的好學精神。

教師傳授學生知識,自身應該對所授知識有全面的理解,教師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身應是長流水、是源頭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桶水,誠如孟子所言:“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保ā睹献印けM心上》)流水唯有填滿了溝洼方繼續(xù)前流,君子志于師道且有所學,方有所成就、有所規(guī)模。荀子高度重視現(xiàn)實世界中人的修行,強調(diào)文化積累對人德性的改造,從而主張“積習”、“化性”:“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乎。注錯習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習俗移志,安久移質(zhì)。并一而不二,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荀子·儒效》);“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教師善思明辨、勤勉問學,既是成己的必然要求,“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又是正人的基本舉措,“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人,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荀子·勸學》)。漢代思想家王充的《論衡·實知》亦論述了“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手苤?,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瞬庞懈呦?,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斓刂g,含血之類,無性知者。……實者圣賢不能知性,須任耳目以定情實。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輒決;不可知之事,待問乃解。天下之世,世間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開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6]236。王充否認有所謂生而知之之人,凡有血脈的人類,沒有不學就能知道的事,亦沒有僅僅靠思考就能理解的問題,有知識有才能的士人,只有“學”才能成功,唯有“問”才會知道。王充在《論衡·別通》中還指出,師者應“含百家之言,猶海懷百川之流”[6]240,教師要做到博通古今,以海納百川之情懷,通貫諸家學說,以應對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知。

教師的勤勉治學是以熟讀精思為根基的??鬃釉v:“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亦論曰:“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他在《學規(guī)類編》中亦指出:“讀便是學?!瓕W便是讀,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意。若讀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讀,縱使曉得,終是杌隉不安。……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一,永遠不忘”[6]313。熟讀而能精思,便可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并結合閱讀者自身的學識與修養(yǎng),實現(xiàn)閱讀文字意涵的重新詮釋。教師不是傳聲筒,亦不是書本知識的背誦者,而是知識的講解者和創(chuàng)作者。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提升自我身心修養(yǎng)和知識儲備的過程中,要對知識有清晰的、邏輯的分析和感悟,并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與思維傳授于受學者。從而,使師生為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傳沿共同努力。

教師應以“教”促進自己的“學”,以“學”反思“教”中的問題,且善于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師生共同進步。

師者,授學他人,故應知難而進、知困而學?!抖Y記·學記》載:“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保?]教師的“教”是檢驗“學”之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學”是實現(xiàn)“教”的合理性、準確性、思想性和時效性的基礎。學而憂則教,教而困則學,學以致用,教學合一。王充在《論衡·超奇》中言:“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即徒誦讀,讀詩諷術,雖千篇以上,鸚鵡能言之類也。”[6]243教師要教學生,自身應要先學習。教師學習的獨特性便是要將自己所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相對應,而且要與時代步伐相對應。教師的教不僅是要讓學生了解知識,更是要使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新的問題。如果教師的學和教不能有效地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那就是鸚鵡學舌,是古舊知識的傳聲筒、代言人,而不是新知識的“創(chuàng)作者”,更不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良師。

教師與學生構成教學的主體,師生應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孔子曾講“三人行,必有吾師”(《論語·述而》)。唐代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彼环矫鏄耸境鼋處煹囊饬x和價值,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師無貴賤、無長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教育理念。在他看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6]277。師生雙方既有差異性——身份、年齡、掌握知識的系統(tǒng)程度等有差異,同時又有共通性,皆體現(xiàn)出求學問道的意向性。正如朱熹在《小學輯說》中所言:“學之大小,故有不同,然其為道,則一而已”[6]306,二者是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教學活動主體。師生在和合共存的“教學”過程中,圍繞知識的積累、道德的培養(yǎng)和思維方式的訓練等方面互有啟發(fā),從而消弭了地位上的差異和年齡上的差異??鬃铀岢摹安粣u下問”(《論語·公治長》)之本質(zhì)正是凸顯師生間平等的交流與謙誠的互相學習心態(tài),從而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五、兼容并蓄,慈愛弟子

教師教書不應以受教者身份和地位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而是應賦予受教者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于兼容并蓄中播揚知識,推進人類文明。同時,教師還應慈愛弟子,推崇人本教育。

師者以正人為職志,但必尊重教育對象,賦予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權利,體現(xiàn)出兼容并蓄的特性??鬃釉f“有教無類”(《論語·衛(wèi)靈公》),其意是指教學不應該按照當時政治地位的劃分將學生也分為不同的等級和類別,“人人我都教育,沒有貧富、地域等區(qū)別”[10],主張所有人都應盡可能地擁有“平等”的受教權利。因此,在孔門弟子中,不僅有來自于華夏族的,而且還有來自于華夷族的,既有貴族出身的南宮敬叔、孟懿子等,也有貧賤之家出身的顏回、子路、子張等。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口號已然成為現(xiàn)行的教育理念。老子也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的平等教育觀,而且他還主張教師要細致入微、洞察一切,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缺點,能夠包容學生:“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老子》第27章)。師者對每個學生都要負責,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能充分實現(xiàn)學生的獨特價值。[11]

教育是以知識傳授為基、以慈愛關懷為本的傳道過程?!墩撜Z·雍也》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有癩疾,孔子探望他,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悲嘆??鬃幼顬槠髦氐牡茏宇仠Y死,“子哭之慟”,且有“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之悲嘆。由此可見孔子對學生的關愛。老子則將“慈”視為“三寶”之一:“我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67章)。“慈”即“慈愛”,人有慈,“慈故能勇”,在慈愛心和同情感的感召下,人勇于謙退,勇于防御,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慈愛成為人類友好相處的基本動力。[12]教師之愛是無私的奉獻,是學問傳授與道德教誨的有機統(tǒng)一。朱熹任教五十多年,對學生愛護有加。據(jù)他的學生黃幹記述,朱熹在教學中,每學生“意有未喻”時,皆“委曲告之,而未嘗倦”;每遇學生“問未切”,皆“反復戒之,而未嘗隱”;每看到學生勤奮好學,皆“喜見于言”;發(fā)現(xiàn)學生進步遲緩,又每每“憂形于色”;教育學生,往往“講論活典,商貫古今,率至夜半”。①朱熹晚年居建陽,創(chuàng)滄州精舍,和學生共食粗菜淡飯,“雖疾病支離,至諸生問辨,則脫然如沉病之去體。一日不講學,則惕然以為憂”[8]257。教師慈愛學生,學生方尊師而重道,這正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所孜孜以求的“親其師信其道”(《禮記·學記》)的理想境界。

因受教對象稟賦的差異,教師當善于因材施教而使學生獲得全面進步。此外,教育活動是“授人以漁”的啟發(fā)過程,“教”須使學生“學以自得”,以此實現(xiàn)師生間知識的薪火相傳。

人之稟賦有差異,對問題的體認有程度上的深淺差異和廣度上的寬窄差異,在對問題的領悟上亦有快與慢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相同問題的講授和詮釋必須體現(xiàn)出全面性和多層次性,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學模式。而最好的教學模式便是啟發(fā)式思維,做到因材施教。《論語》記載: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保ā墩撜Z·先進》)子路與冉有問孔子相同問題:“聽到的道理就要照著做嗎”,而孔子授二徒以不同的答案,其根據(jù)便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是從學生性格出發(fā)而推出不同答案。這樣的授課方式會促進不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墨翟亦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據(jù)載,他出游各諸侯國,其弟子魏越問:“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墨子曰:“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jié)用節(jié)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辟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保ā赌印攩枴罚┱漳又?,就是治國須針對最重要的事情進行勸導,“擇務而從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受教對象有不同的問題,教學者只有對受學對象有清晰的認識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以“人人皆能”為基礎。教師的作用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輪輿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孟子·盡心下》)。教學者傳授給受學者特定的問題解決之道和思維方法之后,教師的傳道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則進入了自我反思、自我體悟的“學以自得”的過程。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學生則運用潛在的“能動性”和“自覺性”學習、領悟知識,這就是“自得”。孟子講:“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保ā睹献印るx婁下》)朱子對此有闡釋:“言君子務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識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保?3]“自得”是要學人于“潛心積慮、優(yōu)游厭飫”中自我悟道。陸九淵則明確以“自得”為其倡言心學的方法論原則,指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師友載籍”;“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學人言語”[14]。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亦有論:“夫求以自得,而后可與之言圣人之道”。[15]中國古代思想家以“自得”為體認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為啟示門生的基本方法,強調(diào)的是靈性感悟、沉思體味。“學以自得”凸顯了人的內(nèi)在主體性和能動性,因材施教正是對這一能力的重視和提升。

總之,在中國古代思想家那里,為師者,應志于師道、以師為榮;須身正為范、醇風化俗;必勤勉治學、熟讀精思;當教學相長、不恥下問;能慈愛弟子、兼容并蓄;應因材施教、學以自得。探賾古人的師德思想,洞察前賢的師德風范,可為當代教師師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資源和人格榜樣。

注釋:

①參見黃幹的《勉齋集:卷三十六》(《四庫全書·集部》)。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3.

[2]鄭玄,賈公彥.周禮注疏[m].鄭玄,注.賈公彥,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48.

[3]徐梓.“天地君親師”源流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99106.

[4]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晦翁學案[m]//沈善洪,吳光.黃宗羲全集:第四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76.

[5]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國教育之前途與教育家之自覺[m]//郝炳鍵.近代教育文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7:7577.

[6]程舜英,曹劍英.中國古代教育家語錄今譯[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7]韓嬰.韓詩外傳集釋(卷五第十八章)[m].許維遹,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185186.

[8]孟憲承.中國古代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鄭玄,賈公彥.禮記正義[m].鄭玄,注.賈公彥,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052.

[10]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170.

[11]于述勝.道家教育智慧的現(xiàn)代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122125.

[12]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08:312.

[13]朱熹.孟子集注·離婁章句(下)[m]//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292.

[14]陸九淵.語錄(上)[m]//陸九淵.陸九淵集:卷三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80:452.

[15]王守仁.別湛甘泉序[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1.

最新中國武俠電影研究心得體會實用七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和民族文字,很多民族都在規(guī)范民族語言和文字,漢字就是其中一種。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是在中華發(fā)展的歷史上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為它有著深遠長久的歷史意義,記載著華夏文明幾千年的歷史,所以漢字是中國人的驕傲。

漢字即是語言,語言把人與動物區(qū)分開來,把人類的歷史階段區(qū)分開來。它能用自己的結構組成特殊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它可以跟別人思想溝通。我們可以從漢字的形體結構來看,如婦字和男字,婦字是指一個女人拿著掃把在家干活,男字是指力和田結合,符合當時“女內(nèi)男外”的情況,顯露出漢字的魅力。

語言文字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歷史和文明的標準,關系到國家的榮譽和民族的昌盛。從古到今,我國的任何一本文體,四大名著,唐詩宋詞都是用漢字寫成的,所以漢字帶給我們知識,還帶給我們繁榮昌盛??梢哉f漢字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關漢字起源的說法有很多,有結繩說、倉頡造字說、河圖洛書說。“倉頡造字說”在戰(zhàn)國時已流行,各古籍上有記載,但這只是猜測,漢字究竟是誰先創(chuàng)造的,正在討論。可以確定我國的漢字從最早的在甲骨上刻的一種文字,也叫甲骨文。歷經(jīng)悠久的歲月,進化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文字,至今還在演變著,同時甲骨文還具備著“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zhuǎn)注、假借,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漢字魅力。

漢字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應用廣泛,在元宵節(jié)的晚會上,可以用漢字來猜燈謎,還可來做花燈等好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最能體現(xiàn)漢字魅力的是猜燈謎,猜燈謎是從漢字的結構和深遠的意思猜出那個字或者根據(jù)其意思猜句子。

所以漢字博大精深,漢字已經(jīng)在世界中廣泛傳開,然而對于我們,它的魅力是無窮的。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