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 幼師師德心得體會簡短(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0 07:48:05 頁碼:7
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 幼師師德心得體會簡短(7篇)
2022-12-30 07:48:05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一

宜則興, 和則昌。

宜昌, 這是一個求富, 還求活,求美,求和諧, “宜居、宜旅、宜業(yè)”的現(xiàn)代都市、美好 家園,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里清朝改稱“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個有著 2400 多年燦爛歷史的文明古城。

雄奇壯麗的長江三峽在這片崇山峻嶺中綿延了四百余里。

從數(shù)千 米以上的高空俯瞰下去, 蜿蜒的峽江猶如一條華貴的玉帶飄浮于群峰 與云霞之間。

作為萬里長江的結晶,千古三峽的兒子― ― 宜昌,就是鑲嵌在長 江三峽這條華貴玉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宜昌位于長江中上游結合部的三峽西陵峽口, 是舉世聞名的三峽 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

氣吞山河的三峽大壩就橫臥在宜昌市中心城區(qū) 的地盤上。它于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鄂、渝、湘三 省市交界地, 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于世。

宜昌東接武漢, 西連重慶,是進入中國西部的重要入口和中國西部大開發(fā)的東大門, 處于承東啟西的戰(zhàn)略部位,是重慶和武漢之間重要的區(qū)域性中心城 市。

宜昌歷史悠久,有著 2400 多年的歷史,從秦將白起攻打楚國開 始,史書便有了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宜昌號稱楚之西塞,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發(fā)祥地,由于葛洲壩的興建,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 現(xiàn)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躍, 而三峽工程的興建給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fā) 展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在 1994 年,宜昌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經濟科技與西 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西部大開發(fā)的東大門,也是湖北大角戰(zhàn)略的 一個支撐點。

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yè)和旅游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宜 昌下轄五縣三市五區(qū),市內有三條主要干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qū),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的魅力 就是水的魅力。

宜昌市市域內江河縱橫,除長江、清江外還有 10 公里以上的河 流 99 條。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以及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 紐工程,此外還有 300 多座星落密布的中小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如此充分的開發(fā)密度,世界上是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為 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山青水秀,旅游資源也非常豐富,隨著三峽工程建成,“高峽平 湖”的出現(xiàn),這里將形成一批世界級旅游品牌,以長江三峽為代表的自然風光和以三峽電站為代表的現(xiàn)代工程奠定了宜昌在國內乃至國 際旅游中的重要地位,與之相配合的是以詩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圣人關羽,學者楊守敬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巴人遺風、土家風情 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國古戰(zhàn)場、三游洞為代表的歷史遺跡和以神龍架、大老嶺、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等為代表的生態(tài)旅游勝地,構成 了:“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的城市旅游形象,到宜昌看 大壩, 游三峽, 訪屈原, 問昭君,將成為中外游客者的一種時尚追求。

另外在咱們在宜昌有一個非常幸運的阿拉伯數(shù)字,從 1——9 之 中,你們猜一猜是哪一個,有人說是“8”,要發(fā);有人說是“6”,要順;其實是“3”!驚訝的你肯定要問,為什么是“3”呢?下面請 大家細細聽我道來 宜昌之旅也可以稱為重溫三國故事之旅,因為《三國演義》120 回就有 46回發(fā)生宜昌。在當陽玉泉寺那兒至今還有三怪,一怪是玉 泉山,從山腳到山頂,樹木都是一般高,二怪是青蛙在玉泉寺內不鳴叫。三怪是玉泉寺外小溪不論發(fā)多大的水,始終漫不上玉泉寺。

旅游和“3”相關的地方太多了,譬如在南津關有三游洞,又分 為前三游、后三游,前三游是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游于此,后 三游是三蘇游于此,就連其中的至喜亭也是分三層, 呈“品”字形狀; 有旅游熱線大三峽、 小三峽、 小小三峽; 長陽土家文化有“三民”——民俗、民風、民情;如今又熱門起“三大溪”——車溪、泗溪和九畹 溪。宜昌有三寶——柑橘、盆景、彩陶,就連市內的南北主干道也是三條——東山大道、夷陵大道和沿江大道,就連在宜昌開餐館的只要 和三帶邊的生意都火爆——譬如山莊大酒店、 山野大酒店和三五大酒 店等等。

在宜昌還有十三怪 1 喜事又哭又鬧樂開懷指的是土家女子的“哭嫁”)2 喪事又唱又跳 算悲衷指的是土家的辦喪事)3 四月水中桃花開指的是宜昌當?shù)匦∠囊环N“水母-桃花魚”相傳是王昭君的眼淚) 4 用電要到外地買指的是宜昌市民用的電是從十堰丹江口水電站買來 的)5鱘魚上岸生子回大海指的是修建葛洲壩的原因,中華鱘要人工 打撈繁殖)6 半山坡上設站臺指的是宜昌的火車站是修建在半山腰, 宜昌處丘陵城市)7.輪船航行坐電梯指的是三峽船閘)8 山山水水 在陽臺指的是花草盆景)9 石頭當寶藏起來指的是三峽奇石)10 草根當作上席菜指的是學名:魚腥草,可以做中藥,清熱解毒。)11 蘿 卜餃子餡在外指的是油炸的,不是用面粉做的餃子)12 水果肚臍露 在外指的是秭歸的臍橙)登高壯闊天地間,高峽平湖驚世界!來到宜昌,我們看到萬里長 江鑿開上游的崇山峻嶺沖出南津關, 展現(xiàn)出“山平水闊大城浮”的美 麗畫卷,看到雄踞在城市懷抱中的長江上僅有的兩座大壩三峽大壩和 葛洲壩的交相輝映,看到這座承古老傳統(tǒng)、挾三峽長風的世界水電之 都的奕奕神采,看到她那如同奔流不息的長江波飛浪涌的強勁發(fā)展勢 頭!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二

大家好,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就好人們常說的那樣,相逢就是緣分。能和大家相逢在美麗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非常榮幸。

今天我將帶大家起游覽武當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道教文化。

武當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內。面臨碧波蕩漾的丹江口水庫,背依蒼莽千里的神農架林區(qū),連綿400多公里。這里風景秀麗,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錦,夏季高山聳翠,秋天金桂飄香,冬季白雪皚皚。不管我們什么時候來,都能欣賞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話說“天下名山佛占盡”,而在武當山卻是道教一統(tǒng)天下。傳說武當山金頂原來被無量佛占著,后來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聳入云,周圍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奇觀。真武大帝相中了這塊寶地,便到天柱峰找無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無量佛見他所要不多就答應了,沒想到真武大帝法力無邊,他從天柱峰頂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個武當,從而贏得了永久居住權,武當山也因此成為道家的場地。

武當?shù)烙^從唐貞觀年間開始修建,到明永樂年間達到高峰。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統(tǒng)一布局,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列,成為全世界的瑰寶。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當?shù)澜?,調集軍民工匠30余萬在此大興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煉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時間建起了三十三個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線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頂,連綿四十華里,面積一百六十萬平方米,宮觀庵堂兩萬余間。他在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護他這個北方起兵奪位的皇帝。據(jù)說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圓圓的臉龐,批發(fā)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樂皇帝的模樣塑造出來的。所以民間流傳有“真武神,永樂相”的說法?;始业拇罅ν瞥缡俏洚斏矫暣笳?,成為我國的道教名山,吸引著各地的游人香客到處觀光朝拜。

另外,這里不僅是道教的香火勝地,還是武當拳的故鄉(xiāng)。中國武林歷來有“北宗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許多人都是未識武當山而先知武當拳。武當拳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是名帶著名道士張三豐,這點我想喜歡武俠的朋友可能通過小說了解了一些。據(jù)說他在這里修煉的時候看到鶴與蛇爭斗的情景,受到啟發(fā),領悟出了太極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為武當派的開山祖師。

說了怎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到了武當山腳下,請各位帶好隨身物品下車,開始我們的朝圣之旅。

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綠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宮。因為這塊地方周圍的岡巒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永樂皇帝封它為“紫霄福地”。殿內石雕須彌座上的神龕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時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們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我國明代的藝術珍品。我右手邊放著的這根幾丈長的杉木傳說是從遠方突然飛來的,因此叫做飛來杉。據(jù)說在杉木的一端輕輕敲擊,另一端就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因此又叫“響靈杉”。至于它為什么要飛來這里,我想可能也是為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p>

武當山有36巖,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被認為三十六巖中最美的南巖。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精美的建筑是融為一體的,在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這座雄居于懸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懸崖旁邊有一個雕龍石梁。石梁懸空深出2。9米,寬只有30厘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有一個香爐,這便是著名的“龍頭香”。過去有些香客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以示虔誠,可見他們對道教的信仰之深。安全起見,我們大家想許愿祈禱的話可以到別的地方,心誠則靈嘛。……

經過一翻努力,我們終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天柱峰海拔有1612米,素稱“一柱擎天”。站在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壯觀景象。而天柱峰之巔的這座金壁輝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鋼鑄金鎏大殿,修建于永樂十四年。整個金殿沒用一根釘子,全是鑄好各個部件后運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嚴密,看起來好象是渾然一體的。大家看,這邊的長明燈相傳是從來不滅的,那么山頂空曠多風,為什么它不會被風吹滅呢?據(jù)說是因為有了藻井上的這顆“避風仙珠”的緣故。相傳這顆仙珠能鎮(zhèn)住山風,使風不能吹進殿內,從而保證了神燈的長明。其實神燈長明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殿門的各個鑄件都非常嚴密精確,可以改變風吹來的方向,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藝的高抄。金殿從修建到如今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輝煌如初,不能不說是我國古代建筑和鑄造工藝的一件稀世珍寶。

好了,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細細的品味這里絕妙的建筑和美麗的風光。我們四點鐘的時候再見。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我們的武當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三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襄樊游覽觀光!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zhàn)場——古隆中。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在吹牛。三國演義120 回,其中的75回就發(fā)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fā)生在襄樊。

古隆中,又名諸葛廟,它位于歷史文化名城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huán)拱之中。據(jù)《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甭≈幸虼硕?。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留下的遺跡和歷代修建的紀念建筑。每處遺跡都反映了諸葛亮的重要活動,或反映了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現(xiàn)保存和修復的紀念建筑面積共占地十三畝(不包括庭院),有莊嚴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樓、榭,建筑風格樸實,具有濃厚的鄂西北民居風味。武侯祠始建于晉朝,隆中文物風景區(qū)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隆中諸葛亮故居,現(xiàn)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qū)之一。 我國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在這里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fā)生在這里。

這里清靜幽雅,天蒼山青水碧。隆中山、樂山、旗山三山環(huán)拱,隱若玦環(huán)。路回山隱隱,樹鎖晝陰陰。這里古跡眾多,文化沉淀豐富。諸葛亮當年活動遺跡:草廬、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抱膝石、梁父巖等歷千年而安然。先賢憑吊諸葛亮,引以托情的武侯祠、臥龍深處、隆中書院、古牌坊以及眾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舊相間茂林修竹。

這里文豪云集,志士傾吐情懷。晉代習鑿齒。唐代崔道融、宋代蘇軾、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現(xiàn)代郭沫若先生亦揮毫抒情,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更有吟懷:“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對策”的提出之地。從晉代開始,仰慕諸葛亮大名的人們就在這兒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建筑,它們是:三顧堂、草廬亭、草廬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巖、老龍洞、半月溪、小虹橋、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稱為“隆中十二景”。這些建筑記載著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況和有關傳說。 諸葛亮17歲定居隆中一處依山傍水的村莊,過著邊耕邊讀的田園生活。這就是胡曾在《南陽》一詩中所詠的:“世亂英雄百戰(zhàn)余,孔明方此樂耕鋤?!敝T葛亮躬耕南陽,與古代一些逃避現(xiàn)實的隱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間,他發(fā)奮讀書,廣交士林,認真研究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史實,以“觀其大略”,還密切注視著天下形勢,自比管仲、樂毅,視社會的安定與動蕩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有人把他與當時一位杰出人物——龐統(tǒng),并稱為“臥龍”和“鳳雛”。

諸葛亮27歲那年。劉備三次來到隆中,虛心地向他請教統(tǒng)一全國的大計。諸葛亮向三顧茅廬的劉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從戰(zhàn)略著眼制定了隆中決策,這就是著名的《草廬對》。話雖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對魏、蜀、吳的力量估計,也有統(tǒng)一全國的方針、措施。他最后還肯定地說,只要按提出的決策行事,“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他的主張說得劉備欽佩備至。在劉備的卑詞厚禮相邀之下,諸葛亮感于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覽英雄,忠賢若渴”,便跟隨了他出了山。從此,他們“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諸葛亮一刻也沒有忘卻自己的責任,為實現(xiàn)隆中決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稱譽他是“漢室棟柱”、“治世良材”。諸葛亮也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終成為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聞名于世。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就到了古隆中風景區(qū)了,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景區(qū)里參觀。 古隆中牌坊 大家請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個景點,它是在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為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為古隆中風景區(qū)的標志。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在正面大門上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著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贊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yè)濟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著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著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論。兩邊柱子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贊揚了諸葛亮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小虹橋 過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橋了。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說:“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边@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jù)說,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著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為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也和隆中一樣著名于世了。橋為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劉備那種“求才若渴”的精神。 武侯祠 繞過牌坊,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F(xiàn)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設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塑有劉備、關羽、張飛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樹,據(jù)說為明末時植,每年盛花季節(jié)清香撲鼻。中設庭院。祠內所陳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間在廣西出土的銅戰(zhàn)鼓。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用過的戰(zhàn)鼓。 武侯祠外古樹參天,松柏滴翠,祠內庭院錯落,淡雅幽靜。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著董必武“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廳、西廳、后廳分別陳列著“諸葛亮生平簡介”,后廳里還存放著一尊諸葛武侯塑像,是人們憑吊祭祀的地方。 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目前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fā)生過不少爭執(zhí)。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臥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正宗”之爭最為有名。 兩地的武侯祠,歷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晉代,保留著古樸的風貌;南陽的建于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為此,還打過不少筆墨官司。 “隆中派”以《隆中對》之“隆中”為證,“南陽派”以《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為證,爭得不亦樂乎。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著家鄉(xiāng),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wěn)。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xiāng)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xiāng)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xiāng)。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tài)。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tài),請大家下堂休息,說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lián):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此聯(lián)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么,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于是諸葛亮便稱自己“躬耕于南陽”。明代以后,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南陽又分屬湖北、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武侯詞是隆中的主要建筑,睹物言情,趙孟若在《書漢丞相諸葛武侯傳后》詩中“萬古君臣一魚水,死生不變見英雄”的句子,確切地說明了諸葛亮和劉備的良好關系。諸葛亮自公元220xx年離開隆中,次年即一舉促成了孫(權)劉(備)聯(lián)盟,他在“羽扇綸巾談笑間”,使得曹操的強大水軍“檣櫓灰飛煙滅”。從而贏得了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后,諸葛亮輔助劉備取得荊州四郡,整頓賦稅,充實軍備。公元220xx年,盤據(jù)益州(四川)的劉灣派法正迎接劉備入蜀,共同抵御曹軍。諸葛亮則從荊州率領張飛、趙云溯江而上,與劉備會師成都。此后,劉備自領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事,總攬軍政。 劉備據(jù)有荊、益,初步實現(xiàn)了隆中決策的戰(zhàn)略布署,“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勢。在這短短的七年之中,諸葛亮運籌帷幄,竟然使無立錐之地的劉備,有了一塊不小的根據(jù)地。 后來,荊州失陷,劉備領兵出三峽,進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東),舍舟登陸,“樹柵連營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吳的沉重打擊,劉備一敗涂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節(jié))時,已經病危。臨終他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眲潆m是一番真心話,而諸葛亮那“勤勤陳說扶漢室,慷慨感義許驅馳”的初衷,卻始終不變。 公元220xx年,劉禪繼位,諸葛亮以丞相輔政,封武鄉(xiāng)侯,開始治事,又領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放危難之秋”。而他盡力輔佐劉禪,一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體現(xiàn)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高風亮節(jié)。 公元220xx年,以漢中為大本營,諸葛亮親自率師10萬出征,北伐曹魏,謀求蜀漢的統(tǒng)一。臨行前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出師表》,希望劉禪發(fā)奮圖強的一片苦衷,至今讀來仍能使人“寒涕垂”。 在北伐曹魏期間,他已是統(tǒng)帥,遇有用人不當,貽誤軍機,他就弓;咎自責,以謝國人。他在揮淚斬了“言過其實”、愛說大話的馬謖以后,懇切上書,承擔全部責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是“授任無方”,以致“恤事多閣”,自請降級三等,以示懲戒,還頒發(fā)《勸將士勤攻己闕教》,要求部下勤於批評,隨時指出他的缺點錯誤。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死在陜西五丈原郭氏塢(在今岐山縣西南),終年54歲,葬於定軍山。“出師未捷身先死”,蜀漢軍隊不得不撤回漢中。目空一切的司馬懿在巡視了諸葛亮所布置的陣地后,也不得不嘆服他是“天下奇才也!” 諸葛亮在從政方面,是以國為重,毫無利己之心。劉備托孤時,劉禪才17歲,他悉心輔助劉禪,常勸他不要“塞忠諫之路”,如果“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專行其政,此為國家之害也?!彼M麆⒍U注意做到“納言之政”。說是“為政之道,務於多聞?!敝挥羞@樣才能實現(xiàn)“萬物當其目,眾音住其耳。”否則舉國“惟爭一人”,后果不堪設想。而他自己“任重才輕,故多闕漏”,需要廣開言路,鼓勵人們多提不同意見。而且他不許親人干預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國人不疑”“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 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儉樸。死后,的確做到了不使自己“內有徐帛、外有贏財”。他在上表劉禪時曾說:“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徐饒?!敝T葛亮以身許國,說到做到,在中國歷史上確是難得的可貴。諸葛亮無論從政、治軍都堪稱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們的崇敬。西晉時,鎮(zhèn)南將軍劉弘到了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其閻。”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們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陽的襄簡王未見淑,看中了隆中這臥龍伏鳳的絕好風水,竟攫為自己的墓地,使諸葛亮故宅的建筑俱毀無遺。現(xiàn)在的武侯詞,是清代康熙年間重建的,磚木結構,飛檐疊瓦,前后三進,中設庭院。 1958年正殿經過修繕,至今保護得很好。殿內正中懸掛的“漢武侯像”拓片,是明代萬歷年間的雕刻。后殿供奉著諸葛亮的塑像,真是“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 三顧堂 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jù)說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里拴過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 三顧堂內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門前的三棵古柏,相傳是劉、關、張掛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現(xiàn)存的為后人所栽,當無可置疑。 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說:“臥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身應營星隕,心期國祥長。老臣猶有像,炎漢已無光。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彼麑懺姷臅r候,草廬當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個由后人建造的六角形廬亭,覆蓋紅、綠、黃三色琉璃瓦,多少彌補了當年草廬的情趣。 踏進大門,一股花香撲面而來,院內花木清幽。兩旁廊壁上砌嵌著數(shù)十塊石碑,分別刻有隆中全景圖、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后出師表》和《隆中對》,還刻有一些古人詩詞,以示孔明一生功業(yè)。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 旅行社”的導游員 ,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武漢市最有特色的景點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也就詩元220xx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間屢建屢毀,現(xiàn)在的黃鶴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藍本,于1981年重建,85年落成的, 現(xiàn)在大家所看見的前面這幢高大雄偉的建筑就是黃鶴樓,它以號稱天下絕景而名貫古今,蜚聲中外,它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岳陽樓齊名,并稱為“江南三大樓閣”。

關于黃鶴樓的雄偉,曾經有這么一個趣聞,說是湖北、四川兩地的客人相會在江上,攀談間,競相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客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黃鶴樓,半截插在云里頭。”驚得四川客人無言以對。當然,這個故事是有些言過其實,但黃鶴樓確以壯麗的景觀,動人的傳說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著中外游人。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一起到黃鶴樓的里面去看看吧。

走進了大廳,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數(shù)這幅《白云黃鶴圖》了,它取材于駕鶴登仙的古神話,兼取唐詩“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大家請看畫面上的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視人間,似有戀戀不舍之情,下面黃鶴樓的人群或把酒吟詩,或載歌載舞,大有祝愿仙人黃鶴早返人間之意。

其實在這幅壁畫的后面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給黃鶴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古時候,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蓱z,就慷慨應允。以后,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為酬,只有黃鶴一只可借,聊表謝意?!闭f罷,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黃鶴,對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為酒客助興?!保f完后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應節(jié)起舞。消息傳開后,吸引了遠近的游人都來飲酒,酒店的生意大為興隆,辛氏因此而發(fā)了財。十年后,老道突然出現(xiàn)在酒店,對辛氏說:“十年所賺的錢,夠還我欠的酒債嗎?”辛氏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墻上的黃鶴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 由此便出

現(xiàn)了壁畫上的情景。

(除此壁畫之外,就是這幅被譽為黃鶴樓二絕之一的楹聯(lián):爽氣西來,云霧掃干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氣自西而來,驅散了積于云層的迷霧,將天地間令人遺憾的事情一掃而光;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東去,將古往今來令人感到煩惱的事都沖洗干凈了。)

好,下面再請大家和我一起上樓去游覽。

這里是一樓半的跑馬廊?,F(xiàn)在大家也許已經注意到了,黃鶴樓外觀為五層,但里面卻不是這樣,它實際上有九層。這是因為中國古代稱單數(shù)為陽數(shù),“9”為陽數(shù)之首,又與漢字長久的

“久”同音,有天長地久的意思。在這個跑馬廊里主要是陳列一些名人字畫,供大家觀賞。

各位朋友,來到了黃鶴樓的二樓,我們就可以看到黃鶴樓的歷史,先請看這幅題為《孫權筑城》的壁畫,再現(xiàn)了當年修建黃鶴樓時的歷史背景。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借荊州,取四川,勢力大盛,卻不肯歸還荊州。東吳大將呂蒙用計殺了關羽,奪回荊州后不久,劉備親率十幾萬大軍伐吳,孫權知道戰(zhàn)事不可避免,便一面向魏稱臣求和,一面集中力量對付劉備。為了就近指揮這場大戰(zhàn),孫權在長江邊上依黃鶴山之險筑夏口城,并在城頭黃鶴磯上建樓作觀察了望之用,這便是最初的黃鶴樓。

大家再看中間的《黃鶴樓記》,論三大名樓,黃鶴樓排在首位,而論樓記,最沒有名的就屬黃鶴樓樓記了?,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篇是從十多篇樓記中選出的,它偏重于寫實景,整篇文章不足三百字,但卻寫清了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傳說以及人們在黃鶴樓上活動的情形。另外在這里還展出了歷代黃鶴樓的模型,共有六個,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黃鶴樓飽經了歷史的滄桑。我們現(xiàn)在這個黃鶴樓就是以清同治樓為雛形重新設計建造的。

下面請各位再和我一起上三樓看看。 三樓展示的是黃鶴樓的文化淵源。這組《文人薈萃》的板畫再現(xiàn)了歷代文人墨客來黃鶴樓吟詩作賦的情景。在壁畫的中間大家可以看到這位穿紅衣的詩人,他就是崔顥,雖然很有才氣,但因奸臣當?shù)?,他仕途頗不得意,這種懷才不遇的心境使他萌生了學道成仙的念頭,《黃鶴樓》這首詩就是這種心情的傾訴。現(xiàn)在可以收集到關于

黃鶴樓的詩詞共有一千七百多首,但因版面有限,這里只選擇了十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

登上了黃鶴樓的四樓,大家可以看出這里是黃鶴樓的文化活動場所,它專門陳列當代書畫家游覽黃鶴樓留下的即興作品。中間為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畫,右邊是李苦禪先生的遺作,左邊則是吳作人先生特為黃鶴

樓作的《翔千里》。另外,這里還備有文房四寶,可供游客即興揮毫。(有興趣的話大家也可以試試,說不定將來這里也會陳列您的作品。)

好了各位朋友,下面我們就要登上黃鶴樓的頂樓了(,看看在那里各位是不是也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呢?)、大廳里展示的這是一組題為《江天浩瀚》的組畫,面積達99平方米,是全樓中規(guī)模最大的,它由十幅金碧重彩畫組成,表現(xiàn)了長江的自然景觀和文明史話淵源。 從這里放眼望去,武漢三鎮(zhèn)盡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綺麗風光,令人賞心悅目。黃鶴樓坐落在蛇山頭,由于這列山丘東西延綿,形似長蛇,俗稱蛇山。

隔江對岸的則是漢陽的龜山,由于地層錯動和大江沖擊,造 成龜蛇兩山隔江對峙的獨特地貌,長江大橋則把兩岸山系連成一體,這樣,東西延綿的莽莽山嶺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長江在武漢大地上劃了一個巨大的十字,黃鶴樓正好在這個交點旁。

東望則又是一番景象,山嶺延綿起伏,湖泊星羅棋布。

在我們現(xiàn)在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之東是雙峰山和洪山,這兩座山是武漢市的宗教勝地,其間有

幾處著名的道觀及寺廟。

再往東,則是著名的東湖風景區(qū)和武漢市文教區(qū),一些著名的大專院校都集中在這里。

好了各位朋友,關于黃鶴樓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五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三國歷史煙云陳跡的憑吊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游,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給大家。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統(tǒng)一華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qū)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于荊州域內。據(jù)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20xx年,前后經歷了二十個國王,創(chuàng)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 并重,并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0xx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qū)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qū)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后,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zhèn),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lián)合在赤壁一戰(zhàn)大破曹軍,劉備遂于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并以此為根基迅速發(fā)展蜀國勢力。此后,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時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后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余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qū)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qū)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qū)的荊州區(qū)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zhèn)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濟與文化也是非?;钴S和繁榮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fā)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yè)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yè)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zhèn)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于戰(zhàn)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guī)模約十倍于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并稱。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里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fā)展經濟,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后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游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禎等都曾游歷過荊州城,并留下大量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一定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吧?,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現(xiàn)在的荊州城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字,這就是荊州古城墻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字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墻的漫長歷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筑有正規(guī)的城墻,后經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墻。據(jù)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墻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jié)度使高季興出于割據(jù)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于公元920xx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墻,筑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的墳墓盡遭挖掘。據(jù)說城墻筑成后,每到深夜,墻上便游蕩出無數(shù)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zhàn)火焚燒,城墻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御,上奏淳熙皇帝準許,于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重修起磚城墻,還在城墻上建造戰(zhàn)樓一千余間,這次筑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制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責任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后來,元兵攻占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墻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舊基修復,并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后,城墻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筑起城墻,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墻。城池構筑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墻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墻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墻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盡管曾遭三毀三建,且歷經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墻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和當?shù)卣畬ηG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huán)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環(huán)道和外環(huán)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美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

另外,據(jù)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墻上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道的、在萬里長城上發(fā)現(xiàn)的萬歷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20xx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字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陜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還體現(xiàn)出一種質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筑或維修城墻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責任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責任狀。從城磚上文字記載的內容看,是十分細致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于監(jiān)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梢娫诋敃r修筑荊州城墻時采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責任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先賢那里學習和借鑒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字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fā)現(xiàn)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字體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字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因此,這些文字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

現(xiàn)在,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fā),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墻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整個城墻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城墻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墻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zhàn)爭防御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后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么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jù)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于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zhàn)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fā)展荊州旅游事業(yè),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于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跡,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墻和這些歷史遺跡外,在荊州城內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wǎng)。為了適應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墻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yōu)榱?座。荊州古城內四處透射著現(xiàn)代氣息,商業(yè)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lián)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里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shù)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里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現(xiàn)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六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歷史文化名城襄樊 襄樊是我們這次三國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zhàn)場 希望我的導游能進一步加深大家對三國歷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導游能使大家玩得高興 玩得開心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吹牛 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fā)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fā)生在襄樊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國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十年 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處,因 有山隆然而起 得名 三國演義 中對隆中是這樣描述的,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聞名,原因有三個:一是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劉備在顧茅廬的所在之地,在是著名的 隆中對策 的提出之地 從晉代開始,仰慕諸葛亮大名的人們就在這兒修建了紀念諸葛亮的建筑 它們是:三顧堂 草廬亭 草廬碑 六角井 躬耕田 抱膝石 梁父巖 老龍洞 半月溪 小虹橋 武侯祠 野云庵等,被稱為 隆中十二景 這些建筑記載著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況和有關傳說

諸葛亮,字孔明,山東瑯琊陽都人 今山東沂水縣人 父母早亡,從小便隨叔叔投靠荊州刺史劉表 叔叔逝世以后,諸葛亮就在隆中蓋了幾間草房住下,他 晝勤四體,夜誦經書 ,躬耕自食 古隆中內有數(shù)十畝 躬耕田 ,據(jù)說便是諸葛亮當年耕作的地方 躬耕田旁有梁父巖,相傳諸葛亮在勞動之余喜歡詠唱 梁父吟 ,以寄托志向 諸葛亮的活動,漸漸引起了荊州有識之士的注意 徐庶 崔州平等有才識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 德高望重的襄陽名士龐德公品評諸葛亮為 臥龍 ,蟄伏的蛟龍一旦騰飛,前途將不可限量 而沔南名士黃承彥更是把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他 雖然隆中有人說 莫學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 ,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黃承彥的女兒叫黃月英,小名叫阿丑 阿丑小姐不僅不丑,而且聰明 貌美,是一個不可多是的才女 她不僅是諸葛亮的賢內助,而且在諸葛亮的千秋功業(yè)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 司馬徽的推薦下,劉備帶著關羽 張飛,三顧隆中茅廬,向諸葛亮請教統(tǒng)一天下的良策 這就是千古傳名的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的遺址,就在 三顧堂 上 它是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勝跡的主體部分

劉備的 三顧 和平等 坦誠相待,使諸葛亮改變了 茍求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的初衷,當即提出了著名的 隆中對 在 隆中對 中,諸葛亮冷靜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劉備集團的施政綱領 那就是取荊州,占益州,聯(lián)東是,抗曹操,三分天下,進而統(tǒng)一中原的戰(zhàn)略方針 真可謂: 未出茅廬,先分天下

從此,諸葛亮離開了隆中,為實現(xiàn)他在 隆中對 中提出的施政綱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正是諸葛亮過人的才智 膽略,才使劉備迅速由小到大 由弱到強,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政權,劉備曾欣喜地對關羽 張飛說: 我有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

諸葛亮一生的業(yè)績,在 三國演義 中被渲染得極其生動 壯麗,甚至帶上了幾分神話色彩,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崇拜,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日本經濟界掀起了一陣 三國演義 熱,成書的專著 專輯有 三國的人際關系學 三國的智慧 三國 商業(yè)學的寶庫 等等 更有一位教授,言之鑿鑿地說,松下幸之助就是因為就善于運用諸葛亮的謀略,才使松下電器公司在世界崛起 不知我們有何感想

由于積勞成疾,諸葛亮于五十四歲壯年病逝,安葬在漢中定軍山 現(xiàn)在的陜西省敏縣南部 詩圣杜甫曾寫有一首詩追悼諸葛亮,其中有這樣幾句: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這是因為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 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為他立廟 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 然而紀念地太多,就難以分辨真假 從古到今,為誰是諸葛亮正宗紀念地而發(fā)生過不少爭議 其中尤以湖北襄陽古隆中和河南南陽臥龍崗兩地的武侯祠誰為 正宗 之爭最為有名

兩地的武侯祠,歷史悠久 隆中的建于晉代,保留著古樸的風貌 南陽的建于唐代,更顯得宏大堂皇 兩地都以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為武侯祠的正宗而爭 為此,還打不少筆墨官司 隆中派 以 隆中對 之 隆中 為證, 南陽派 以 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為證,爭得不亦樂乎 直到清代咸豐年間,襄陽人顧嘉衡出任南陽知府時,這場爭論更達到了高潮 南陽人認為:襄陽人來南陽做知府,可要處事公平,不能向著家鄉(xiāng),將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給襄陽,否則叫他這個知府坐不穩(wěn) 襄陽人認為,既然是家鄉(xiāng)人到南陽為官,一定要為家鄉(xiāng)人伸張正義,將古隆中的武侯祠判為正宗,否則不要他回家鄉(xiāng) 兩邊互不相讓,要等顧知府表態(tài) 顧嘉衡聽了雙方的意見,沒有立即表態(tài),請大家下堂休息,說是第二天再判 第二天一早,雙方又來到府衙,等顧知府的評判,只見顧嘉衡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幅對聯(lián):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此聯(lián)一出雙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顧知府的才智,從此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

那么,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處呢 只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地理知識,就不難辨別 隆中在漢時屬南陽郡所管轄,于是諸葛亮便稱自己 躬耕于南陽 明代以后,隆中才劃歸襄陽,而襄陽 南陽又分屬湖北 河南兩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爭論 事實上,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處,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賓,俗話說:到當陽拜關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長智慧 希望各位嘉賓在參觀隆中后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博學多才,智計百出 好了,古隆中的情況就介紹到這兒 下面請大家跟我參觀隆古十二景,現(xiàn)場我再作講解 謝謝大家!

關于湖北洪湖師德會議心得體會簡短七

古琴臺始建于北宋時期,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鐘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后,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

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后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筑臺以紀念。古琴臺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文化內涵豐富,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清朝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古琴臺,請汪中代筆撰《琴臺之銘并序》(一說為《漢上琴臺之銘并序》)和《伯牙事考》。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黃彭年撰《重修漢陽琴臺記》。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楊守敬主持并親自書丹,將《琴臺之銘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重鐫立于琴臺碑廊之中,并書“古琴臺”三字刻于大門門楣。

古琴臺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歸納起來有:

俞伯牙與鐘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jié)“蠟像館”;

清朝道光皇帝為陶文毅御筆親書的“印心石屋”;

“伯牙撫琴”漢白玉塑像;

碑廊內有《琴臺之銘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等碑刻;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0xx年)湖北督糧道、書法家宋湘以竹葉代筆蘸墨書寫的《琴臺題壁詩》。

1976年修建琴臺時的遺物“琴臺”方碑;

近代修建的《琴臺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長廊等。

伯牙臺,是用漢白玉筑成的石臺,相傳是當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臺的中央刻有相傳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臺”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撫琴圖”。石臺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

琴臺內有專門的古琴館,琴臺太和琴社坐落于古琴臺內印心書屋對面的琴園內,院內專設古琴社,對外開放,教授古琴演奏技法與古琴知識,琴社環(huán)境典雅,師資過硬,是武漢愛好古琴和學習古琴的理想去處。

整個建筑群占地15畝,規(guī)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當年古建筑的風貌。主要建筑協(xié)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院內回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和中國園林設計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